在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会讲话

2024-05-26

在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会讲话(精选8篇)

篇1:在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会讲话

在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

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凌涛

(2011年9月15日)

同志们:

今天市卫生局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和省市卫生行政部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刚才防保科就项目绩效考核工作进行了专题培训讲解,杨勇又就当前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通报,并提出了工作要求,希望大家会后认真对照并抓差补漏,迅速贯彻落实。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是深化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任务,是惠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是一项政治任务。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的要求,制定下发了项目服务规范、绩效考核、补助资金管理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加大了组织管理和督导检查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积极落实项目资金,今年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5元,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以及市卫生、财政部门印发的项目清单的培训学习,初步提高了项目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项目工作初步进入常态化管理。— 1 —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引起大家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尽快加以解决。一是对项目实施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单位对项目实施情况不明,上报数据审核不严,监督管理不到位。二是部分单位项目实施不规范。有些单位健康档案的居民健康信息不能及时更新;有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全靠防保人员或村医负责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限于他们的业务能力,不能达到应有的实际效果;有些单位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业务管理和指导不到位,导致此项工作比较薄弱。三是职责履行不明确。有的单位将大量工作任务下达给村卫生室,影响了项目工作的质量;也有的将应由村卫生室承担的工作自己做,不符合项目要求。四是项目实施单位服务能力不足。不少村卫生室缺少血糖仪等必备设备,无法提供糖尿病随访等服务;部分单位从事项目工作的人员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的现象比较突出,造成高危孕产妇和体弱儿筛查、叶酸补服和随访、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病管理等工作任务难以落实。五是宣传力度不够,群众认知度不高。个别地方有些群众尚不知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有哪些内容,应该享受哪些免费服务。所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深入开展,人民群众也未很好地从中得到实惠。

6月20日,卫生部、财政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今年项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将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农村住院分娩率、孕产妇系

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完成率、农村妇女补服叶酸完成率、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完成率、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阻断干预率以及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等指标全部纳入医改重点监测考核指标。8月24日、9月7日,省卫生厅先后召开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推进会;9月13日,泰州市卫生局又召开了妇幼卫生工作会议,就相关工作目标任务再次进行了明确。省和国家也将在9月下旬、10月上中旬组织督查,结果将在相应范围内进行通报,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责任。

今年是实现医改三年目标的最后一年,现在已经是9月中旬,离年底还有三个半月的时间,离国家、省市督查时间更短,应该说,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加大力度,倒逼时间,务求实效。重点做到“四个强化”:

1.要强化组织领导,完善项目工作机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各单位要进一步健全项目工作领导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必须亲自组织实施和全程跟踪督查,同时自身要全面熟悉项目工作和各项服务内容;要确定项目工作牵头科室,建立项目管理的协调工作机制,抽调精干人员,加强统筹协调,提高组织化程度。今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到10类41项,卫生部印发的2011年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对各类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考核指标等都有了明确的要求。各单位要根据新的服务规范和项目清单,进一步健全项目实施工作责任制,逐级明确任务,狠抓任务落实,保证工作进度与实施效

果。

2.要强化管理责任,明确项目职责分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主体,要按照项目要求合理确定服务人群和任务分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各单位要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2011年版)》和市卫生、财政部门印发的项目清单培训到所有医务人员和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要强化镇村一体化管理,积极利用村卫生室和村医,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市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要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提高他们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服务效果。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切实转变服务方式,深入社区和家庭,要组织院内医、药、妇防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服务团队下村到户,全面掌握辖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健康干预措施,不断强化对城乡居民的健康管理,切实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广大群众受益。

3.要强化项目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局相关科室和单位要按照国家和省市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工作方案,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2011年版)》和市卫生、财政部门印发的项目清单中确定的服务项目,科学合理地设定和量化考核指标。通过绩效考核,一方面,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性,推进项目工作任务的落实。另一方面,促进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规范。要创新考核工作方法,简化考核程序,利用信息

化等手段,提高考核工作效率。考核结果要作为项目补助经费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资金安排和激励先进等方面的作用。局纪委、监察室要加强效能监察,推动项目任务完成。局相关科室和单位要对好的做法认真总结,推广交流;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督促整改。对弄虚作假,情节严重的,要追究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对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4.要强化统筹兼顾,确保项目任务完成。各单位、局各有关科室要统筹兼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去年,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市较好地完成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补服叶酸等重大妇幼卫生项目的工作任务。今年的任务仍然艰巨,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一方面,要确保完成工作任务。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是量化指标最明确的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全部纳入了国家医改监测指标体系,并定期进行通报。评价医改重点工作好坏,首先要看工作指标是否完成,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政府签订的医改任务责任书确定的工作任务也主要体现在量化指标。因此,确保完成工作任务始终是第一位的。另一方面,要确保项目服务质量。实施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的目的是让群众在医改中受益。只有规范服务,提高质量,才能实现这一医改目标。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市卫生局相关文件、方案和提出的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重大项目,加强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不断提高项目运行质量。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信息管理,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项目工作情况报告制度的通知》要求,提高项目信息管理水平,确保项目工作信息报送及时、真实、准确,确保上报的信息高度一致、准确无误。

总之一句话,只要各位做到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将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推动医改各项目标的实现,也一定能保证各项卫生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篇2:在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会讲话

前一阶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社区卫生服务的试点扩面工作开展很顺利,发展态势很好,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一是政策配套。制定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了政府扶持力度。二是规划合理。以步行20分钟为服务半径,3000—5000服务人口为原则,科学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动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三是管理一体。以一体化管理模式为基础,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之间“五统一”管理。四是功能多样。实行责任医生分片包干管理社区,建立健康档案,对疾病进行分类和信息化动态管理;开展预防保健、健康咨询、政策宣传、卫生指导等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五是服务到位。通过发放联系卡,提供电话预约、住院联系、定期上门、合同制服务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务。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主动走进家庭“送医、送药、送健康”,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提供了优质、便捷、经济、高效的服务。总的来说,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机构网络已初步形成,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中央和省里对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愈来愈成为居民健康的维护者、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各级各部门的同志,特别是卫生部门和奋战在农村社区卫生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社区卫生服务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县区发展还不平衡,有些地方领导的思想认识没有到位,组织协调不够有力,责任感不强,主动性不够,没有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摆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改进和提高,努力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牢固树立“率先崛起,走在前列”意识,充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推进卫生改革发展的突破口,通过不懈努力,取得初步成效。但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浙江“三个走在前列”的要求,根据省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指示精神,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率先崛起,走在前列”意识,结合XX市“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大学习大推进活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前列意识,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和卫生强市的建设步伐。

(一)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最近吕省长在省委党校作专题报告时强调,“加快推进浙江发展模式转型,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而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优化社会结构,努力改善民生,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杭宁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战略取向,不仅是指经济和城市建设的率先崛起,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全面率先崛起。从中央、省市的一系列精神中可以看出,我们要加快发展,但更要科学发展、注重和谐,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而卫生事业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与保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从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来看,卫生事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重要抓手。就工作实践来看,社区卫生服务最贴近群众、最关系群众利益,与社区居民的生老病死密切相关,与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也是卫生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站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从保护群众的利益、尊重群众的健康权益出发,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重要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需要。

(二)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目前,我们的卫生工作存在着重城轻乡、重医轻防、重大轻小等突出问题。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卫生资源的配置结构不合理,宏观上讲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微观上讲效率不高、资源浪费,这种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我市卫生事业已经到了以结构调整促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不调整就不能健康发展。这种调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适应性调整,而是以新的服务模式为带动、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战略性调整。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绝不能把社区卫生服务简单看作乡镇卫生院换块牌子或大医院的附属物,而要把它作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把它作为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性任务来抓。

(三)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之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年年对此有反映,12345热线也经常接到与此有关的投诉电话。卫生部门在全市农村做过调查:农民因病无钱就诊的比例达7%,需住院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达24%,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占贫困户总数的70%左右。可以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城乡居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今年5月,吕省长在丽水衢州调研时强调,“农村卫生工作比教育工作情况更复杂、任务更繁重”,“要把解决农村公共卫生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出路就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希望也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好,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经济、高效的卫生服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定期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才能够在社区内完全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才能够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够更好地让广大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

二、突出重点、创新破难,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要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就必须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创新破难。

(一)网络上抓覆盖。健全网络,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调整卫生资源的分布,转移卫生服务的重心,避免盲目建站、随意设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因地制宜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根据社会需求引导卫生资源的配置,使卫生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更趋合理。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存量资源,合理调整,防止医疗机构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的过度扩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要依托各大医院建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标准,合理布点,对已建立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重新进行认定;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按照已经制定的工作目标,要力度不减、进度不缓,从而逐步建立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网络体系。

(二)管理上抓规范。规范管理,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要按照“政府出钱买服务”的理念,研究出台相关补助政策,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在全市构筑起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中,要制定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和评审标准,严格审批。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严格考核评价,建立奖励和淘汰制度。要依法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资格、执业行为的监督管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规划、管理、功能要进行回顾性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促进社区卫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业务上抓培训。队伍建设,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地要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全科医学知识转型教育,建立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开展全方位、分层次的专业培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要建立和健全城市医疗机构卫技人员定期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的制度,探索和建立流畅的人才流动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合理流向社区。要通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行在职教育培训、多渠道培养与定向引进人才相结合等措施,提高全市社区卫生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服务上抓完善。服务质量,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底线。各地各部门要将社会效益和群众健康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中心,将工作着力点放在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上,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健康促进、健康普查、跟踪服务、医疗保健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在服务内容和方式上,积极倡导和推行多样化和人性化服务。要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无墙医院”,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经济、高效的卫生服务,达到“小病就近及时治、大病就医不耽误、无病防病保健康、有病早治少花钱”,使社区卫生服务深入百姓家庭,让社区居民真切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贴心、暖心、称心。

三、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认真落实社区卫生各项工作

在市政府《关于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中,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总体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我们就要做到咬定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动摇,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在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做文章,确保提前完成任务。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领导,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凝心聚力、协调方面,才能顺利推进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实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政府主要领导每年至少调研一次,专题研究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政府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要经常深入社区一线专题调研和检查工作,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新思想、新方法,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责任,解决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卫生、计划、财政、民政、建设、交通、物价、人事、教育、计生、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药品监督等部门要互相配合,构筑起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健全的组织领导体系、完善的经费支撑体系和严格的检查考核体系,形成“政府搭台、卫生唱戏、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

(二)分类指导,打造品牌。开展社区卫生工作,要坚持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作用,组织专门培训、指导和检查。以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省级示范区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创出XX特色,打造省内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社区卫生服务品牌。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发展一个,巩固一个。同时,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努力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注重内涵建设,明确服务内容、规范服务行为、拓展服务领域,使社区卫生服务能够健康、深入发展。

(三)完善政策,加强扶持。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积极调整卫生支出结构,合理安排社区卫生经费。已经出台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深化,正在酝酿的符合实际的措施要抓紧跟上。去年市里已出台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关政策,对市本级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进行一次性补助。三县要抓紧出台并落实农村社区卫生专项经费。在有效保障农村社区卫生专项经费的基础上,要相应合理配备城市社区卫生专项经费,对承担社区卫生服务的机构,根据人口数量、任务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会后市里将专题研究加强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扶持力度。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篇3:推进制度建设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

一、全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

中国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 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生存性压力明显减小, 发展性压力全面凸显。从社会层面看, 发展性压力集中反映在人的自身发展上。广大社会成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 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物质财富快速积累的新阶段, 如何实现公平正义的分配, 让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1、消费结构变化体现公共需求增长的趋势。

当前广大社会成员的消费结构呈现两个重要变化:一是食品与衣着等基本消费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 从1990年的67.61%下降到2006年的46.15%;二是医疗保健、教育等消费支出比例不断上升, 城镇居民在这方面的支出比例从90年代初的10%左右上升到2006年的30%左右。这一结构性变化表明, 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趋势。

2、利益关系的变化对加强公共服务提出新要求。

中国面临空前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变革, 使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相对简单的社会结构逐步演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复杂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化, 伴随着利益关系调整、利益主体多元化等深层次的问题。当前的突出问题是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困难群体增多, 财富总量的增长与民生问题突出并存。新时期利益关系的变化增加了改革发展的复杂性, 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公共服务体制创新提出更为现实的要求。

3、发展理念的转变伴随公共需求的增长。

30年来, 中国的发展理念经历了由“物质本位”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进入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 人们越来越关注发展对自身的促进作用, 从以满足基本生存为主转向以追求自身发展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人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但人的自身发展更直接地表现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

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在制度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 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安排。新阶段公共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 对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目前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着水平低、不均衡、体系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 究其根源, 都与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缺失相关。例如,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严重失衡, 根源是城乡二元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不够合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的问题。因此, 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1、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失衡, 已成为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不是靠公共财政, 而是靠农民自己, 由此造成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 加剧了城乡结构失衡, 使城乡差距制度化。这种差距在1.2亿农民工群体上得到集中体现。由于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体制的限制, 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如劳动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劳动收入长期偏低、基本社会保障欠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困难等。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 为农民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 已成为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的焦点问题。从某些现实条件来看, 当前改变城乡二元公共服务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 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势在必行。

2、加快建立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近年来,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但由于基本公共服务缺乏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 其在执行中大打折扣。事实上GDP的政绩观还在发挥作用, 一些官员仍然习惯于抓经济总量、抓投资项目, 而缺乏公共服务的概念。必须尽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从而约束、引导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行为, 提高公共部门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效率。具体而言, 应当尽快把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 并且大幅度提高其权重;建立严格的基本公共服务问责制, 将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与干部选拔、任用和内部激励相联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

3、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参与机制。

与市场力量相比, 大多数社会组织具有非盈利性的基本特征, 其主要业务范围与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具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而且社会组织还可以利用其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活动具有自发性等优势, 在某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环节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就现实情况看, 中国社会组织的现状远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这次雪灾为例, 社会组织的作用可以说微乎其微, 灾后社会慈善救助力度也十分不足。灾害是对社会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考验。这次雪灾给我们思考有关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组织发育等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三、基本公共服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 也带来某些压力。需要强调的是, 基本公共服务除了对于人的发展具有本体性的基础作用之外, 更重要的是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有助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一方面, 在健康和教育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替代物质资源的投入,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源投入的依赖。另一方面, 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 特别是基本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有助于增加居民对未来的稳定预期, 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 促进消费, 扩大内需, 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这都是新时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当前以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政府消费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增加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供给, 既可以有效降低投资, 减少政府支出对竞争性领域产生的“挤出效应”, 又可以拉动消费, 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2、是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当前, 民生问题与基本公共服务直接相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服务, 有助于缩小初次分配可能造成的不平等;有助于减少绝对贫困, 为贫困人口和有可能陷入贫困的低收入群体提供基础的保障, 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社会安全网;有助于弱势人群获得基本的经济机会, 防止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为全社会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 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举措。

3、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就现阶段而言, 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与进一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样, 构成新时期改革的动力来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某些矛盾和问题, 是近年政府主导型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建设型政府模式存在问题的集中体现。全社会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 对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出了迫切要求, 并成为建设良好公共治理结构的重要推动力。

面对新时期的发展性压力, 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改革, 以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应对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挑战;另一方面要加快社会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的变革和创新, 以加快建立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扩大人们的自由选择权和参与权。为此, 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 使改革及时、主动地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 促进改革的全面深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对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来说,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此, 需要进一步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 明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 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的战略思想, 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

篇4:在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会讲话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首次编制实施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五年规划,按照国家规划体系设计,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勾勒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各项制度性安排。在工作中,一是注重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广泛动员有关厅局,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明确各领域重大专题,分工协作开展研究,并对全省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的供给能力、需求规模、发展趋势和优化配置深入调研,赴先进地区学习经验,为规划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注重结合实际,适应阶段。在充分对接国家规划基础上,结合河南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适当调整服务项目和标准,谋划好重点任务和保障工程,既充分体现政府职责,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又不做脱离实际的承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障发展可持续。三是注重政策平衡,相互协调。在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注重部门、领域间的政策协调,突出“基本”和“基础”,避免出现不同领域间公共服务内容和标准“畸高畸低”的现象。四是注重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省政府高度关注规划实施工作,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建立了责任分工和督促考核机制,每年确定并实施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几年来,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都在75%以上。同时,将基本公共服务向非户籍常住人口全覆盖纳入新型城镇化规划,完善政策接续,切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经过几年的努力,河南省各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都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办成了一大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社会事业薄弱环节普遍得到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十二五”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工作中也感到:一是体系尚不完备。一些公众高度关注的领域,如环境保护、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等还没有纳入服务体系。建议扩充完善项目内容,进一步聚焦与老百姓衣食住行、基本生产生活和发展条件密切相关领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公共服务问题。二是效能尚需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条块分割、政策碎片化现象还比较严重,一些领域基层公共服务人才匮乏,信息化滞后,便民化不足,一些免费项目缺乏考核机制、群众参与度较低,一些兜底线的服务项目标准不高、发展缓慢。建议增强规划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部门、城乡之间制度和政策衔接,提升基层公共服务信息化、人员专业化水平,将基本公共服务纳入统计体系,加强评价监督。三是供给机制有待健全。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支出责任界定不明晰,政府“包办”基本公共服务倾向还很明显,“投入不足”、“效益不高”现象并存。建议细化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责和投入比例,强化政府投资责任,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整合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能,加快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基本公共服务。

三、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初步考虑

篇5:在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会讲话

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XXX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2018年全市精神卫生工作推进暨项目知识培训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推广北海综合管理试点经验,研究部署我市2018年精神卫生工作。今天的业务培训,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精神卫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做好精神疾病综合管理工作,重点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登记报告和救治救助”“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2016年以来,刘延东副总理就严重精神障患者肇事肇祸、社区康复、老年痴呆防治等先后8次作出批示。《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的总体要求,以健全服务体系为抓手,以加强患者救治管理为重点,以维护社会和谐为导向,统筹各方资源,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健全患者救治救助制度,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维护公众身心健康,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广西精神卫生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年)》目标要求,到2020年,普遍形成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健全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显著减少患者重大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积极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对精神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精神卫生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广,敏感度越来越高,精神心理问题与社会安全稳定、与公众幸福感等问题交织叠加等特点日益凸显。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心理应激事件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时有发生,我市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案也在增多。老年痴呆、儿童孤独症等特定人群疾病干预亟需加强,精神卫生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现正在建立。基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治疗、随访、管理工作逐步加强;家庭监护责任随着“以奖代补”政策的实施逐步得到落实,贫困患者逐步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目前公众对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还比较低,社会偏见和歧视还广泛存在,讳疾忌医多,科学就诊少。

一、全市精神卫生工作基本情况

1、全市各县(市、区)都成立了多部门参与的重大传染病疫情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但大部分没有召开过协调会议,没有提供到会议佐证材料。乡镇(街道)建立由综治、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老龄等单位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工作开展得到了加强。

2、全市精神卫生工作各项任务指标情况。全市4月份严重精神障患者检出率达4.02‰,达到了国家要求4‰的标准,但是也有不乐观的,XX区6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为3.74‰,没有达标;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没有达到4‰的指标任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86.97%,规范管理率达86.70%,达到国家80%的任务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4月服药率为50.28%(国家要求60%)、规范服药率44.39%(国家要求40%)、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率57.34%(国家要求80%),服药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率都不达标。其中XX区服药率55.68%,XX区为47.13%,XX县为56.11%,XX市为53.30%;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率XX区为68.58%,XX区为51.58%,XX县为62.97%,XX市为53.3%。

3、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情况。全市设有一个市级精神专科医院,XX区一个民营精神病医院,XX县一个民营精神病医院。国家要求各县(市、区)设有精神专科医院或至少一所综合医院设有精神科(或心理科),综观我市现状,只有防城区没有设置有精神科。精神科医师培养情况,目前自治区层面正在做方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国家要求10万人口配备2.8名精神执业(助理)医师,预计2020年会执行,我市需要26名精神科医师;目前我市转岗培训人数共计8人(XX1人,市精神专科医院5人,民营医院2人);全市精神科执业(助理)有18人,还差8人才完成指导任务。

二、学习推广北海综合管理试点经验

北海市作为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城市,经过1年多的努力,以及北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职,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齐抓共管的综合管理机制;社会层面建立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机制,全市精神卫生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保保障,福利救助和易肇事肇祸患者救助管理等政策措施保障碍到位,等下XXX院长还会跟大家分享试点的管理经验。

目前我市的精神卫生工作与其它地级市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市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经过了近3年的努力才达标,但排名也在全区靠后位置。全市各种率的指标任务数也不太理想,特别是经济不详患者比例超过9%,知情同意但无随访记录患者比例超过4%,无身份证患者比例超过4%,持续不服药患者比例超过12%。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确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合理指标比例任务的降低。下面,我就推进落实我市精神卫生工作提几点意见。

1、强意识,推落实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增大,城市化的大范围扩大,工作环境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矛盾问题的增多,造成人们精神卫生问题日渐突出,精神疾病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关注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病造成了社会一定的危害性,部分造成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精神卫生工作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和出台了多部规划纲领性文件,我们要从平安防城港建设,健康防城港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精神卫生工作,充分认识精神卫生工作关系群众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推动我市精神卫生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

2、强协同,推合作

加强多部门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高效率作用。市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每年要交换2次,县区级每年要交换4次,乡镇级每月交换或不定时交换工作。通过综合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综合管理机制,推动精神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3、强发现,推规范

我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刚达标,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一个达到国家指标任务数,各级卫计局领导和各级精防机构要认真查找原因,比如发动基层公卫人员下街道开展排查没有?如开展了工作,每天医生排查的进度有佐证材料没有?各级精防部门要加大基层线索病例的排查和信息共享,认真布置工作,落实工作进度。对检出率达标的地区,要规范服务管理,提高随访质量,提高服药率。全市精防机构要认真地去督导,指导基层精防人员把4个不合理的指标比例降下来,达到国家的信息质量控制范围。

4、强队伍,推建设

刚才已经提到了,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精神科医师培养方面,XX区还没有一个综合医院开设有精神科门诊;XX县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建设项目资金下达了2年多了,到现在还没有建设完成和开展业务,这都应引起XX区和XX县领导们的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方面,都没有达到10万分之2.8的精神科医师,政府绩效考核卫计局了,到时你们拿什么来交差?人才培养不是一时半载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要有前瞻性的发展培养意识。

5、学试点,推经验

北海作为广西精神卫生工作先行先试者,得到了国家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学习他的先进管理模式,先进的综合管理协调机制。推动市政府把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全市、县区、乡镇及村委会四级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机制。开启了以综治办牵头建立精神卫生联席会议制度,改变了以卫生牵头的局面。同志们,建设和发展精神卫生体系,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是政府落实和谐社会建设,履行社会公共职能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精神卫生工作,特别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率工作和危险性评估3级以上病人监管工作是目前的重点工作,任重道远,各级卫计局及精防办一定要认清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履行部门职责,为早日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为精神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而努力。

篇6:在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会讲话

同志们:

市政府召开全市公路建设项目推进会,目的是理清现状,分析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全市公路项目建设。刚才,**同志通报了进展情况,相关县区政府和项目单位作了发言。下面,我就做好下一阶段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快公路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公路项目建设是稳投资、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关键举措。近期,中、省、市密集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扩投资稳增长工作,国务院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省、市政府也出台了实施意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从6月下旬开始,市政府所有领导都分赴各县区市、管委会开展稳增长工作专项督导,**市长上周末主持召开了汇报会,将推进公路项目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亲自作了安排部署,要求对进度缓慢项目,要查清“中梗阻”,一个一个查明进度缓慢的原因,聚焦问题,夯实责任,提出明确时限要求,抓好跟踪督办,千方百计加快项目进度。从刚才通报情况来看,当前全市公路建设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普遍存在征迁资金缺口大、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未落实、建设环境保障差、前期手续办理缓慢、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施工管理不够规范、计划申报不科学等问题,导致项目推进艰难、进展滞后,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整改解决。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强化政治担当,坚定信心决心,充分认识公路建设对稳增长、促投资、惠民生的重要性,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加强指导监督,细化推进方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积极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紧盯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增强工作主动性、措施针对性、推进时效性,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建设进度,迅速掀起公路建设项目大干热潮,尽快把前期落下的进度抢回来、任务赶上来,千方百计扩大公路建设项目有效投资,为全市稳增长促投资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交通力量。

二、锚定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推动公路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抓好重大项目。

**高速和**高速要确保在7月底前完成备忘录审核,签订补充征迁协议和借款合同,8月份复工建设。**高速要加快落实项目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指标、用地规划调整等工作,积极做好土地组卷报批工作,确保7月底前完成影响桥梁隧道施工的征迁工作,8月底前完成管线、房屋等全部征迁工作。**快速干道要确保**境内二级公路9月底建成,**境内道路年底实现路基贯通。**立交及收费站改扩建项目要加快相关手续办理,推进控制性工程施工,确保7月中旬具备全线开工建设条件,9月底建成通车。

二是提高工程质量。

要树牢精品意识,实施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施工,构建现代化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工程安全性、耐久性和服务品质。要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提升监督执法效能,强化设计使用期限内工程项目质量终身责任制,推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三是强化环境保障。

交通项目涉及的县区政府要做好施工期间的建设环境保障,加快征地拆迁步伐,坚持路上问题路外解决,耐心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不允许出现阻挡施工、阻挡通行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市县征迁协调机构要深入一线调研,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开展矛盾排查化解,把问题发现在基层、控制在当地、解决在一线,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四是优化建设模式。

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有序”的工作思路,强化履约管理,优化合作模式,保障PPP项目投资人合法权益。要增强政策透明度,提升公众参与度,畅通公众获取和反馈有关信息的渠道,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促进公路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三、坚持综合施策,确保公路项目建设安全有序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

市交运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搞好协调对接,做好技术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各县区要以发展大局为重,主动协调施工单位,在资金投入、用地保障、征地拆迁、用水用电、通信保畅、材料供应、矛盾调处等方面,全力支持交通建设。市发改、财政、审批、自然资源、林业、水务、电力等部门要主动靠前工作,自觉协调配合,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为交通建设搞好服务。

二是强化行业治理。

要严格交通道路领域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依据,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组织开展公路建设工程、道路运输市场和超限超载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切实提升执法工作效能。要认真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各项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工利益。

三是守牢安全底线。

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水平,做好重大风险源识别和管控,把安全生产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做到安全为了发展、发展必须安全。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坚决守住汛期安全生产和道路保通防线,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志们,加快推进、全面完成公路建设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推进我市公路建设,努力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篇7:在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会讲话

一、正确分析形势,果断抓住机遇,强力推进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的大发展、快发展的好势头今年1~5月份,全市经济仍处在高速增长的区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居全省前列,这种形势来之不易。按照这样的发展势头,可望在池州发展史上出现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也是为之奋斗多年所追求的。因此,我们分析研究形势时更应该增强发展的信心。应该看到,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是在全国发展势头结构性过热的情况下提出的。这次的宏观调控,是理性地调控,有调有控,以调为主。结合池州这样一个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来说,这里面意味着机遇,或者说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恰当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当今世界经济是一体化的,相互的联系是网络化的,一个地方的经济动荡必然会影响其他地方。但是,从时间空间上讲,它有一个滞后性,有一个拐点,而我们就是要看清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空间,还有多大的潜力,如何趋利避害,找准自己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方向。这方面,我们和发达地区是有差距的。往往一遇风吹草动,还没有起步就“刹车",而人家则是巧妙地踩“点刹”,绕过去之后再继续加速前进。因此,我们不能重复以往有过的失误,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迎难而上,奋发有为,适宜地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抢抓机遇,实现加快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是暂时的、局部的,要立足长远看问题,咬定发展目标不动摇。今年1~5月份,全省经济增12.5%,高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各地都在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抓发展。尽管我们的发展势头也比较强劲,但我们的经济总量比较小,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所以这次会议就是要帮助大家正确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抓住这一轮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全力以赴地把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搞好,巩固和发展当前这种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强化项目意识,狠抓项目建设,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现阶段就是以项目建设为中心。项目就是招商引资的成果,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经济建设的平台。发展是硬道理,说千道万,最终还要落实到项目建设上,经济发展是要依靠一大批项目建设来支撑的。从汇报情况看,项目的涵盖面很广,有交通、水利、能源、工业、市政、旅游、教育、体育、房地产、宾馆酒店等方面的项目,有了这些覆盖各行各业的项目建设,池州发展的势头、发展的氛围、发展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我们讲抓招商引资,就是要注重抓落实,抓项目建设的落实;考核招商引资的成效,不能仅看招商协议和资金到位,还要看项目是否落地,是否变成形象进度,变成实物量,最后变成生产能力。当前,我们有的招商项目合同签了,注册资金也到位了,但是形象进度跟不上,到处是工地、是围墙,就是不见动真格的,尽管项目建设有周期,但也不能无限期地摆在那里,否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你是在搞“圈地”,对这类项目是要清理的。今后,开发项目要与投资者的投资量相结合,每亩地必须有一定的投资强度,有关部门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考核。尽管当前我市重点项目不够多,但我们要认识到这些项目建设关系到全市经济发展的全局和后劲,对于形成具有池州特色产业结构的布局、形成现实的先进生产力、形成持续增长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都具有决定性意义。比如池州海螺如能按照预期规划,生产能力达1800万吨,那就意味着池州将成为世界上单个工厂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意味着在这个行业里,池州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这也说明了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主要是依靠重点项目来支撑的,尤其是加速推进工业项目的建设,对于加快池州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池州城市化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更具有战略性意义。我们常说,池州人口不多、人气不够旺,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工业化不够快,产业不能集聚所导致的。没有工业化的带动,就谈不上城市化。因此,我们抓招商引资,重点要抓工业项目。我认为,会不会抓项目,项目抓的好不好,反映的不仅仅是我们这方面指标在全省的位次,实质上是对我们各级干部、各级班子领导经济工作的思路、知识、能力和水平的综合考验和检验。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看一个干部是否有真本领,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干部会不会抓机遇,会不会抓项目,会不会抓那些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的大项目建设。所以,对干部的考核,就是要把他放到项目建设的第一线上去,真刀实枪地比一比、真抓实干地看一看、真金白银地量一量,看看是否合格。今后,组织人事部门在考核干部时,除了综合素质、政治素质外,主要以政绩论英雄,特别是要通过项目工作来识别干部,来衡量干部是不是真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大事。近几年来,我们的干部在抓项目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学到了不少知识,办法也多了,脑子也灵了,逐步上了路子,但与发达地区的干部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要继续努力。总之,要把科学的发展观落到实处,应该在强化项目意识、抓好项目建设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真正把项目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

三、认清差距不足,勇于自我加压,千方百计地完成既定目标年初,市委、市政府下达的重点建设任务目标,应该说是比较符合池州实际的,经过大家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甚至可以超额完成。但从现在完成的情况看,无论是完成的时序进度,已完成的实际投资量,还是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和问题,都还需要花费巨大的力气去克服、去解决;县区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项目工作进展是不平衡的,石台、东至的进展比较慢,市开发区也不如区里的民营工业园,希望你们回去后认真查找原因,研究对策,自我加压,迎头赶上。下一步的重点项目工作,要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要抓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进落实。招商项目要从协议变成合同,变成资金到位,更重要的是落地。应该说,我们在谈的项目比较多,要把浑身的解数都使出来,扭住不放,盯住不放,确保项目落地,确保成功率。招商中心要加强考核,不仅要考核项目资金到位率,更要考核建设进展。今后通报各部门招商引资情况,既要通报资金到位情况,还要通报项目建设进度。二是要抓开工项目的形象进度。要注重抓项目的投资额、实物量和工作量。项目开工后,各主管部门要抓好督促。据了解,有的项目从开工到现在没有什么进展,这里就有个诚信问题。政府要讲诚信,企业也要讲诚信。希望今天到会的企业要按照会上讲的认真抓好项目进度,要一诺千金,说了就做,确保项目按期完工。三是要抓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会上一些外商反映的投资环境问题,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投诉中心、监察局等部门要一个一个地查处。有关部门要主动与外商沟通,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8:在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会讲话

公共信息是发生在社会的公共领域, 主要由政府提供和管理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 它是一种公共品或公共服务, 公共性是其本质属性。其终极价值在于保障和维持公民最基本的生活、生存和发展需求, 具有底线保障的社会意义, 使人能够像人一样有尊严地生活、生存、发展, 有的学者将其涵盖的范围概括为“国民在现代社会中求生存时在民生方面, 诸如食、衣、住、行、育、就业、医疗和各种生活规划等所必需的资讯”。政府提高信息的公共服务水平, 实现人人享有信息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 既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 也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

二、充分认识和重视公共信息的公开和服务

1. 政府公共信息公开是现代国家从法律上对公民知情权确认和规定的结果。

对公民而言, 是应该享有的基本的宪法和法律权利, 对政府而言, 是一项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和承担的法定责任。政府在保证公民知情权方面承担着完全责任, 有责任、有义务保证公民信息权利的实现, 公民是权利主体, 而政府则是义务主体。知情权是政府公共信息公开权和公民公共信息获取权基础上的合成权。因此, 知情权是与公共信息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现在它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宪法规定和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 而在中国现行的宪法中并没有明确、直接、具体地规定公民的知情权, 但我们不能由此否定在我国公民知情权的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第四十一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知情”是公民行使上述权利的前提条件。故此知情权是中国宪法中的一项隐含权、默示 (许) 权。另外从法理上讲, 既然主权在民, 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公民就有权依据法律, 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社会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监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首要条件是民主公开, 首先是包括政府信息在内的公共信息公开, 人民要知情, 要有赖以参与、评判、选举、管理、监督的足够信息;不知情, 无以评判, 无以监督, 也无以有目的地、理性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公民监督、公民参与、公民管理是民主的重要形式, 公民行使知情权, 正是一个有效获取公共信息、正确使用公共信息和切实参与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其他政治活动的过程。可见, 没有知情权, 就谈不上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 乃至于整个民主权利。保证所有人可以公平地获取和使用信息、特别是公共信息, 是民主社会的基础。既然公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为其服务, 而服务又是政府的公共职能, 那么政府公开和提供其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和其他管理职能过程中, 收集和形成的公共信息, 就是理所当然的。从另一个角度看, 政府的一切活动是由公民纳税支持进行的,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就是公共品, 公民当然有权知晓和利用。公共信息公开则是为了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实施和落实, 通过法律的形式和法定程序, 要求国家机关, 主要是政府在行使国家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中, 主动将与其行使职能有关的信息, 如法律政策信息、社会信息主动、及时、准确、完整向社会公布或向提出申请的特定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

2. 政府公共信息公开制度不仅关乎公民知情权及随之而来的

参与权、监督权、管理权的落实与保障, 而且更关乎公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信息权是发展权的保障, 发展权又是生存权的延伸, 故公共信息公开制度也是生存权、发展权的落实与保障。1994年《公共图书馆宣言》曾指出“自由地不受限制地获取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 是个人行使民主权利和获得平等发展机会的基础。”在信息社会, 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的三大资源 (物质、能源、信息) 之一, 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要素资源和资本。既然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要素资源和资本, 获取和掌握信息的程度, 基本上决定着一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 生存能力的强弱, 发展潜力的大小, 拥有财富的多寡, 社会声誉的高低, 政治地位的尊卑。信息不公开、不对称、不公平, 往往使得一部分社会成员不仅无法行使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无法行使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亦无法享受由此而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利益, 丧失了更好地生活、生存、发展的机会和权益, 日益成为边缘化的社会弱势群体。人们只有不断地、及时地获取新的信息, 准确地掌握信息, 创造性地运用信息, 才能有利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提高自己生活、生存、发展的机会、技能、要素, 获得自己在社会中生活、生存、发展的权利, 占据生活、生存、发展的优势位置和制高点, 占据生活、生存、发展的先机。故此, 保障公民的信息权利, 既是保障和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社会权利的需要, 又是保障和实现公民生存权、发展权的需要。如若没有基本的起码的保障, 人们就丧失了参与正常社会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权利与手段, 甚至丧失了顺利表达自己基本生存要求的起码权利和手段。因此, 保证公民获取与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 是现代政府特别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责, 是现代公民的基本权利。应当通过政府公共信息公开等方式和措施来保障公民的信息权利, 为公民的生存、发展及自我实现创造条件。

三、必须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政府公共信息公开和服务要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规范运行

切实执行政府公共信息公开制度, 防止公共信息的行政垄断, 保证政府信息主动、及时、准确、完整地发布, 做到所有公共信息 (以法律规定为限) 必须向所有信息权利人平等开放, 所有信息权利人都有权共享所有的公共信息资源。因为公民对公共信息的权利, 首先是公共信息获取的法律权利。对政府而言, 公共信息公开则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和法定责任。只有公共信息的有效获取, 知情权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进而使公民监督政府、管理社会成为可能和可行。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建立、完善政府公共信息公开的保障制度和机制。

1. 要依据立法宗旨和原意, 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时要严格遵循立法精神和宗旨, 政府公共信息“以公开为原则, 以不公开为例外”, 《条例》虽然未明文这样规定, 但并不能由此否定这一原则是《条例》立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 可以说这一精神和原则是《条例》默示性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条例》在具体条款的规定中始终都贯穿着这一精神和原则。在公开与例外的关系处理上, 公开无疑居于主导地位, 例外虽是必要的, 但毕竟是从属的、有限度的。可公开可不公开的信息, 应尽可能公开。我们亦承认, 有些信息在特定时空范围内是需要保密的, 但这种保密是为了公众利益和公共利益, 而不是为了特权利益或不平等竞争。

2. 加快公共信息公开和服务的立法步伐, 建立、健全我国公共信息的社会法律保障体系。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经验积累的基础上, 一俟时机成熟, 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法》, 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上升为国家正式法律, 以增加其权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法》要对公开信息的义务、公开信息的范围、公开信息的程度作出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信息公开范围的规定, 要摒弃正面列举的方式, 以避免这种方式带来立法上的过于粗疏、过于笼统, 执法中信息公开的边界模糊、难以准确把握以及主观随意性, 当然更不能由政府部门或其负责人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法》还应对公民如何行使信息权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2) 尽快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修订程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修订中, 应有专门的条款, 甚至章节对信息垄断, 特别是公共信息的垄断 (包括政府公共信息的垄断) 作出周详的、限制性的规定。信息垄断是最隐性、最具危害后果的垄断。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修订, 平衡各方利益, 保障弱势群体利益, 保障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 以尽快形成和创造有利于社会信息公平的法律信息环境, 促进社会信息公平的实现。 (3) 根据结构优化的原则, 整合知识产权法律资源。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涉及知识产权的法律整合为处于部门基本法地位、具有法典性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以增强其法律体系的完备性、科学性、严密性;增强其法律内容、法律手段、法律责任制度的明晰性、统一性、协调性。 (4) 加快创制和制定《信息法》或《社会信息保障法》、《图书馆法》、《电信法》、《隐私权法》、《新闻法》、《行政程序法》。

公民的公共信息权利能否得到保障, 是政府公共信息公开和公共信息服务的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面和基础工作。换言之, 公民公共信息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社会, 是信息不公平的社会。因为一个公平的社会, 首先应该是公民起码的平等的基本的信息权得到有效保障的社会。而社会信息公平的主要责任者是作为承担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者的政府, 实现社会信息公平, 政府起着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吉宇宽.信息公平障碍因素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07 (6) .

[2]肖希明, 水亮.和谐社会中的信息公平制度[J].图书馆论坛, 2006 (6) .

[3]刘传玺, 等.信息平等的实现途径[J].情报科学, 2008 (3) .

[4]袁峰.信息公平与政府责任[J].政治学研究, 2005 (4) .

[5]范并思.论信息公平的制度选择[J].图书馆, 2007 (4) .

上一篇:宋词读后感1000下一篇:怎么打造一个完美的销售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