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类专业

2024-05-30

煤炭类专业(精选九篇)

煤炭类专业 篇1

所有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学校的机械类专业都把《液压传动》列为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教材一般使用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07- 4- 1 出版的《液压传动》ISBN:9787111037453, 全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第三章介绍了液压传动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第七章介绍了液压元件的作用原理、性能和用途, 第八章~第十一章介绍了典型液压回路、典型液压系统和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第十二章介绍了液压元件和系统的动态特性。或使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于2009- 9- 1 出版的《液压传动》ISBN:9787560954653

2 煤炭类专业教学中《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课程说明

在煤炭类专业院校中以采矿工程为主要学科, 采矿工程主要研究学习矿床开采的理论和方法, 发展矿业新技术。基础课程有物理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统计、线性代数、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有采矿学、矿山压力及其岩层控制、岩石力学、矿井通风与安全、井巷工程、电工学、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矿山企业管理、矿业安全法规、矿业经济学、矿井瓦斯防治、采矿工程英语、测量学、矿山机械设备。《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 可见其重要性。

煤炭高职高专类院校将《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课程作为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高级综采维修钳工、高级综采维修电工等专业工种的专业课程来进行学习。

3 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与探索

3.1《液压传动》与《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的联系与区别。液压传动在各个领域和部门中应用的出发点不尽相同同。航空、航天等领域采用液压传动技术的主要原因是取其单位功率的重量轻、结构尺寸小;机床及其加工自动线上采用液压传动技术是取其能在工作过程中实现无极调速, 易于实现频繁启动、制动及换向, 易于实现自动化;矿山机械、工程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压力机械等领域采用液压传动技术的主要原因是取其结构简单、体积小, 可输出大作用力、大功率。

煤炭高职高专类院校主要使用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于2008 年- 4- 1 出版的《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为主要教材, 该书由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组织编写, 突出高职的教学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专业特点, 突出技能实训。

3.2 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与一体化教学探索。一体化教学方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穿插进行, 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认识规律, 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一体化教学体系, 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 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单独制定教学计划与大纲, 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通过一体化教学, 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 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而真正构建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必须首先建立一体化教学的配套管理制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然后是培养“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

《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在一体化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三点、三得”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在一体化教学中将知识点、技能点、兴趣点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于是让学生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技能, 通过实物拆装体现知识点, 通过完成项目理解工作过程。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理论知识能应用于时间, 并能马上动手操作, 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从而产生了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根据各工种的核心课程针对性的编制《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不同的教学插入模块, 适用于不同工种的一体化教学要求。例如在采煤机司机工种的一体化教学中, 在实习车间实际了解采煤机的使用与维护过程中可插入《采煤机的液压系统》模块。为掘进机司机工种编制相关掘进机的液压系统模块等。既体现了专业特性又能与实际紧密结合, 较好的解决与企业对接, 实现零距离上岗。

煤炭:稀缺煤类保护新规出台 篇2

1、稀缺煤类保护新规即将实行。

2、稀缺性资源企业估值应享受估值溢价。

事件: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特殊和稀缺煤类,发改委于12 月20 日公布《特殊和稀缺煤类开发利用管理暂行规定》,该暂行规定于2013 年1 月9 日起实施。

稀缺煤种主要包括肥煤、焦煤、瘦煤和无烟煤等。根据国家安监局统计数据,中国炼焦煤已查明的资源储量达2804 亿吨,占中国煤炭查明储量28%。10 年炼焦煤原煤产量达11.3 亿吨左右,占我国当年煤炭产量的34.8%,我国山西、山东、安徽等7 大炼焦煤产量大省产量占比达到70%。中国炼焦煤分煤种储量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以炼焦配煤气煤(含1/3 焦煤)占比最大,达45.7%,而炼焦基础煤主焦煤仅占23.6%,肥煤仅占12.8%。我国主焦煤和肥煤的稀缺性则更为凸显。我国主焦煤和肥煤的产量占炼焦煤总量的32%左右,但我国炼焦工艺配比中焦精煤和肥精煤配比要求达64%左右。我国无烟煤储量占比达11%。10年我国无烟原煤产量5.04 亿吨,产量占比18%。02-10年间无烟煤产量占煤炭产量比例保持在16%以上,高于我国无烟煤储量占比,进一步加剧了该煤种的稀缺性。瘦煤和贫瘦煤是重要的炼焦配煤,占我国煤炭产量的比例仅达6.9%和7.2%,稀缺性可见一斑。

煤炭类专业 篇3

关键词:煤炭院校,测绘工程专业,矿山特色,教学改革

1 现状

1.1 全国煤炭类高校测绘学科发展

原煤炭部属高校在1977年恢复高考后开办的多是矿山测量专业。随着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 加之20世纪90年代初煤炭企业的不景气, 诸多高校专业名称由矿山测量改为工程测量。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目录中将原测绘类本科专业中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与制图等合并调整为测绘工程专业, 同时专业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1999年以后高校原测绘类本科专业名称统一修改为测绘工程。1995年后煤炭类高校纷纷更名, 由矿业学院改名为理工大学、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大学或科技学院等。1999年国家高考开始扩招, 原煤炭部属高校办学规模扩大, 煤炭高校向土建、城市规划、城建、土地管理、房地产、道桥、水电以及工程监理等方面渗透, 增设有关的内容和课程[1]。这些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煤炭院校以往学科单一、服务对象狭窄的格局, 优化了专业结构, 但同时煤炭院校出现“非煤化”倾向, 矿业类主干专业被压缩, 招生数量削减, 毕业生赴煤炭行业就业人数减少, 煤炭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 矿山测量专业的人才短缺现象日益严重。这已成为包括煤炭行业在内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目前, 原煤炭部属院校只有中国矿业大学还保留着矿业称谓, 测绘工程专业也定位于具有矿业特色;部分高校尚保留有矿山测量方向;个别学校仅开设几门与矿山测量相关的专业课程[2,3]。大批毕业本科生不单纯面向煤炭企业, 而是全方位地面向社会。近年来, 尽管设有测绘工程专业的学校已达100多所, 但其中缺乏矿山测量专业背景的学校很少开设与矿山测量相关的课程。

煤炭行业属艰苦行业, 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对于高校而言, 开设地矿类专业存在客观困难, 但地矿类专业招生难和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的暂时困难并不表示国家不需要此类人才。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把煤炭教育资源指令性地分配给煤炭部属高校, 如今由于宏观体制改革的需要, 在政策层面上这些高校已脱离煤炭行业, 但依然承担着为煤炭行业培养人才、服务煤炭行业的责任。因此, 按国家所需数量和质量培养煤炭专业人才仍是原煤炭部属院校无条件的责任。

1.2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科发展

安徽理工大学位于我国重要的能源城安徽省淮南市, 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 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大学。建校六十多年来, 先后经历了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淮南煤炭学院、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等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学校原来的隶属关系和历史渊源, 学校的测绘学科带有鲜明的煤炭行业特色。

1.2.1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科发展历史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山东洪山煤校的测量专科, 1974年在淮南煤炭学院正式招收中专生, 1990年开设工程测量大专班并开始招生, 1999年开始招收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 2003年获“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开始招收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2006年获“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获“测绘工程”工程硕士授予权, 2011年开始招收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测绘工程是重点建设学科, 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测绘工程”工程硕士点,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测绘学科中学位点最为齐全的高校。现有基础测绘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3S”工程中心、虚拟现实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国土测绘与空间信息研究所”和“导航定位技术应用研究所”, “矿山开采沉陷与土地复垦”三个校级研究所, 师资力量雄厚, 实验设备齐全。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卫星定位技术及其应用、数字城市和矿山空间信息技术、现代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及应用。截止2010年7月, 学校共培养测绘专业中专生315人, 专科生120人, 土地管理专科生140人, 测绘工程本科生578人, 地理信息系统本科生219人。近几年, 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1.2.2 测绘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安徽理工大学是原煤炭部直属高校, 煤炭特色是学校的一大特色, 也是测绘专业的主要特色。随着我国测绘科学整体环境的变化, 该校测绘学科开设的与矿山测量相关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正不断减少, 测绘工程本科专业仅开设了几门与矿山测量相关的专业课程, 课时量也大幅度压缩。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已转变为培养掌握测绘学科基础知识, 具有测绘工程设计、勘测、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具备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城市和矿山工程建设、国土资源测绘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随着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的不断变更调整, 目前学校的矿山测量专业特色已逐渐弱化。

1.2.3 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 任课教师未能对煤炭企业进行全面了解, 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 学校测绘专业新引进的任课教师多数没有矿山学习背景和工作经验, 甚至对煤矿企业缺少正确的认识与全面的了解, 在授课过程中不能较好地结合矿山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详细地讲解, 使得课程不充实, 内容空洞枯燥, 导致学生对煤炭企业不感兴趣, 无法树立到矿山企业就业立业的正确价值观。更有一些对当今煤炭企业不了解的教师认为煤炭企业受作业环境影响, 高端测绘仪器设备和测绘新技术在煤矿矿井的使用率偏低, 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常规测量, 因此不鼓励学生毕业后到煤炭企业就业。

(2) 辅导员不了解煤炭企业, 引导沟通出现问题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公开招聘的辅导员多数不是测绘专业出身, 对煤炭企业更是了解甚微, 其本身就对煤炭企业存在片面的认识。有些辅导员认为煤矿企业条件艰苦, 工作性质一般, 责任和风险却很大, 从而间接影响了测绘专业毕业生不愿到矿山就业的不良局面。

(3) 毕业生掌握的技能与现代化矿井要求存在差距

现代化的生产矿井需要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综合地质、采矿、安全、测绘等多学科知识。然而,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开设的有关地质、采矿、安全等学科课程很少, 无法满足测量专业毕业生到煤矿工作后的实际工作需要。虽然煤矿企业招聘的毕业生会进行集中实践环节的培训, 但熟练程度与现代化矿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导致部分毕业生不能安心立业, 存在频繁跳槽现象。

(4) 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目前,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机制在毕业生市场内部、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各自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双向选择。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作为一种信号反馈到社会和高校内部后, 作为学生报考不同专业和高校调整其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的参考依据[4]。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煤炭的需求量迅速增加, 煤炭产量已经达到年产30亿吨。煤炭生产形势日趋看好,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在行业经济效益转好的情况下, 人才紧缺问题更加突出, 一方面, 学生报考矿业类艰苦专业的意愿较弱, 部分高校的矿业专业报考人数较少;另一方面, 矿山企业引进相关毕业生后很难留住人才。而对于矿山测量专业人才, 许多高校已不开设此专业, 而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对赴煤炭企业就业缺乏积极性, 我国大部分煤炭类院校的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非矿山测量专业工作, 使得煤矿企业矿山测量专业人才短缺。

2 改善措施

在矿业类特色人才的培养上, 高校不是被动地执行机构, 而是设计培养方案、探索有效培养途径的创造主体。其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表现可概括为:1) 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煤炭企业的资助;2) 主动承担培养矿业特色专业人才的责任, 以国家和行业需要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发现并解决问题;3) 仅依靠二级学院执行矿业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尚有欠缺, 高校学校层面要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课程设置等措施应对相关问题, , 促进煤炭类高校矿业特色的回归。具体措施如下:

2.1 增设矿山测量方向的相关课程, 同时增加课时量

煤炭类高校应从国家经济建设全局的高度出发, 在设置专业、编制招生计划时充分考虑煤炭企业对矿山测量专业人才的需求, 切实加强矿山测量特色专业的建设;要加强设置矿山测量方向的相关课程, 如采煤概论、煤矿地质学、矿山测量、矿山开采沉陷学、土地复垦等课程, 并确保这些课程的课时量, 从教学上狠抓矿业特色;同时要在原矿山测量相关课程的基础上, 注重引入测绘新技术和新方法, 为老专业注入新血液, 让矿山测量特色专业充满活力。

2.2 选拔有矿山专业背景的教师教授专业基础课

重要的矿山测量专业基础课要选择有矿山专业背景的教师授课, 在传授学生矿山测量专业技能的同时,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测绘专业的就业现状, 煤炭企业对测绘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 就业较稳定且有较大的发展提升空间。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入学后, 专业教师要加强对其进行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测绘专业在煤炭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等方面的教育[5],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测绘专业的重要性, 建立为煤炭行业服务的理念, 增强为煤炭行业服务的信心。

2.3 增加矿山相关实践教学的课时量

测绘专业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应增加矿山测量相关实践教学的课时量。测绘专业毕业生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时, 要结合指导教师承担的矿山类研究课题进行选题, 通过矿山测量工程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4 与矿山企业签订教学实践基地, 让学生参加真正意义上的实习

学校、学院要多与矿山企业建立矿山测量实习基地, 为学生提供到煤矿进行矿山测量生产实习机会, 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矿山测量内容, 了解煤矿企业。

2.5 多渠道进行矿山测量人才培养

学校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通过多种方式为煤炭企业培养人才, 可以通过对口单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开办各类中短期培训班、成人教育、建立企业远程教育网络等多种方式, 为煤炭企业进行人才培训, 或者与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联合办学, 定向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6], 为煤炭企业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加快测绘专业煤炭特色的回归。

3 展望

目前安徽省有测绘专业的高校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七所高校。就目前现状而言, 我校测绘专业在省内尚属前列, 是安徽省测绘学科中学位点最为齐全的高校, 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及人才引进政策的局限, 专业建设发展较缓慢。若学校、学院、系三级联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教学改革, 保持我校测绘工程矿业特色, 建设特色鲜明的测绘工程专业, 在安徽省内我校测绘学科不仅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 同时在学科发展和科研工作中也能保持较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世谊.专业人才培养催促原煤炭院校特色回归[J].中国煤炭, 2006, 32 (8) :9-10.

[2]张一伟.关于地矿学科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02 (1) :11-12.

[3]许智宏, 等.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大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战略[C]//大学校长视野中的大学教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国有煤炭企业科技人才状况及相关问题研究课题组.国有煤炭企业科技人才状况及相关问题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 2003, 21 (3) :7-11.

[5]周中于.测绘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测绘, 2010, 33 (4) :191-192.

煤炭类专业 篇4

关键词:煤炭院校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它是影响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资。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市场宏观调控的决策,国际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煤炭企业的管理层及员工都要有效的、所以,对于煤炭行业英语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强化管理措施,多渠道、全方位对煤炭行业英语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前进的新形势下,各大高等院校在对外合作交流方面也显得日益频繁,这就使英语专业这一国际间进行沟通的语言越来越重要引起人们的重视。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培养出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会说外语,同时还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但具备系统的采矿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准确的国际视野能力,能够娴熟地使用英语进行采矿专业之间的交流,撰写出具有高质量的科技学术性论文,展示各项研究成果,及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随时能够把握住世界采矿领域的科技发展形势。所以,采矿专业英语作为我国的高等院校采矿本科必修的专业之一,它的教学也成为了培养现代化复合型采矿人才的重要内容。

一、煤炭高职院校的煤炭专业英语教学的方法

煤炭行業英语专业人才是和煤炭领域相关的科技技术、行业有关的煤炭专业英语术语,以英语为基础,将英语学习并结合到煤炭专业领域的应用当中。它的具体特征如下:(1)煤炭行业英语并不是一门特殊类的英语语种,而是有专门领域用途的英语,不是特殊性语言,普通英语与煤炭英语两者之间具有很多共同性的内容。(2)煤炭英语中主要所涉及内容有:煤炭行业翻译的语法、煤炭技术专门术语、计算机设备、煤炭安全设备、煤炭行业各种机械设备等多方面内容,最重要的是煤炭英语明确了其自身的相关知识和词汇范畴。(3)煤炭英用语在种类上和其他英语教学方法基本是相同,因为它的教学内容基础仍然属于普通英语范畴。煤炭英语教学内容和其专业与职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没有明显区别的。煤炭专业学校属于和煤炭企业密切关联的专业技术院校,其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出独特性。在老师讲授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所讲的知识和学生以后所从事的职业及行业是否密切相关,防止学生学到无用的知识。所以,煤炭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是以培养学习“学以致用”的英语为最终目标。为了更加突出煤炭邻居英语的教学方式,更好地达到“以实用为目标,学以致用”的目标,就要加快提高煤炭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并且能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来增强学生日后的从业能力。

二、煤炭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首先,煤炭职业院校的煤炭专业英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煤炭英语学习、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煤炭英语领域中的词汇和煤炭行业、煤炭安全设施、矿井结构、煤炭调度、煤炭移动通讯及各种其它信息管理等相关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普通英语中很少存在,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最大的困难是煤炭专业领域的生词量庞大,没有突出的个性特征,因此学生很难记忆。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的教学模式,可以使用比较、引喻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煤炭领域英语中的术语、词汇、文体、句子进行语义上面的比较,同样的一个单词在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中是不同之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在进行项目化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应用能力。可以在煤炭专业邻居中设置和煤炭英语有关的综合性的实训课程,为学生布置和煤炭移动设备的大作业,带领学生亲自到采煤现场进行现场教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习。煤炭英语所使用的项目教学方式,要在老师的指导之下,保证安全范围之内,通过和煤炭企业大力合作,使用实验室进行模拟,达到煤炭领域英语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煤炭英语教师一定要在教学的目标指导下,使学生可以在项目教学的模式下获得成功学习。

三、结语

煤炭在我国利用的领域很广,虽然我国大力提倡使用节约环保性能源,但是我国的发展状况和国情决定着我国使用煤炭的现状仍不能改变,这就对煤炭领域的发展提供的保障。丰富的煤炭技术知识需要各大煤炭院校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更加专业的教学,而煤炭专业英语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课程,煤炭专业英语老师一定要主动积极地调动学生对煤炭领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在以后工作中仍能继续努力,不间断地学习这门英语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煤炭英语能力,可以在学生今后的找工作的过程中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强社会竞争能力,在众多人才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王志伟,耿春香,刘芳.环境工程专业外语教学的现状与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0. 121-122.

[2]詹俊川.浅谈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2000,04 (03):120-123.

[3]张继红,刘丽.石油工程专业英语多元化教学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教育,2009,12(05):149.

煤炭类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研究 篇5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现阶段我国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煤炭行业性较强的传统工业, 如何摆脱长期落后的半手工半机械化的作业方式, 实现全面信息化生产方式的跨越式发展, 信息类人才是关键, 尤其是软件人才。按照国际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 今后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软件人才大量需求为特色性学院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 同时也带来挑战:如何培养适应行业性信息产业最新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的软件人才将成为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煤炭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分析

为加快煤炭工业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进程, 自上世纪末, 国家就构建了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战略规划。经过多年的努力, 目前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 煤炭行业信息化水平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现状。总的来看,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需求处于不断探索发展的快速成长期, 多数煤炭企业还处于利用因特网开展电子商务的层次, 而对于工艺设计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利用计算机内部管理系统化的层次只是大型上市公司才能达到的。因此近年来, 国家及各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了市场化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一系列与煤炭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贯彻和落实, 要求信息化从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见未来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需求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尤其是采矿信息化、安全监测监控信息化和生产调度指挥信息化、矿井综合自动化和管理系统信息化。由于煤炭行业自身的特殊性, 因此信息化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原因在于相关行业类信息化人才的匮乏。2000年前后几年, 煤炭行业不景气, 计算机的大量人才流失, 尤其是既懂计算机又精通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流失, 加之缺少新进专业人才, 企业自身也未看到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的极大挑战, 不注重相关人才的储备和培养等诸多原因, 形成了信息化人才短缺的局面。可见, 未来煤炭行业迫切需要高校大量培养一批熟悉软件工程技术, 具备软件系统分析、软件整体开发设计和项目管理能力, 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矿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2 煤炭行业软件人才培养的原则

2.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受市场欢迎, 是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改革的根本。因此作为行业性特色明显的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应立足于煤炭行业信息化对人才的现实需求为导向, 走企业、高校、IT公司三方联合运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软件人才的培养质量高, 满足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尽可能的缩短与煤炭行业信息化需求之间的差距和磨合期, 实现校企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2.2 以煤炭生产+企业信息化双重人才为标准的原则

目前煤炭行业信息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对口的信息化人才严重匮乏, 因此矿业类特色高校信息化人才培养应凸显行业特色, 即煤炭生产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煤炭企业信息化知识面宽, 软件开发、软件项目管理等计算机知识突出的综合型人才。该类高校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 应打破目前一些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框架体系的限制, 在保证软件工程核心课程的基础上, 大胆的进行裁减、调整, 并在公共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煤炭类主干课程。确保培养出的学生既懂煤炭生产方面的知识, 又懂煤炭生产信息化方面的知识。

2.3 以实践操作能力强、煤炭行业信息化管理知识扎实的应用型人才为原则

从近年来企业对软件人才反馈的信息看,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 主要存在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较弱, 自我适应能力差等不足, 因此难以胜任煤炭行业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甚至需要企业很长时间的强化培训才能适应。可见, 煤炭类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应以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熟悉煤炭生产信息化需求方面知识的应用型人才为专业建设原则。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煤炭企业生产一线的锻炼, 才能提高学生对我国煤炭生产存在的问题和信息化进展主要障碍的认识, 才能保证煤炭类软件人才培养的质量。

3 煤炭类软件人才培养的具体思路

根据当前煤炭行业信息化人才需求的现实分析, 目前各大煤炭企业急需“应用型”人才, 即具备煤炭生产、制造专业知识、又具备计算机系统应用、开发、管理知识的信息化人才。所以, 如何充分融整合计算机专业与矿业类专业的特点, 培养具备煤炭行业信息化领域软件系统开发和管理能力的交叉型复合人才, 为煤炭行业输送一批煤炭专业的信息化专门人才, 应是我们矿业类高校把握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机遇。为此, 根据矿业类高校办学水平和实力, 我们以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为例, 就如何培养矿业类软件人才提出构想, 为进一步推动各矿业高校加快软件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3.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基本要求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困难众多, 煤炭勘探、开采等领域也需要许多专业化的系统软件。而这些系统软件的开发、使用、维护都需要既懂软件开发、设计又懂煤炭生产的专业人才。此次人才培养构思的宗旨, 就是解决培养既能从事煤炭企业信息化软件开发、又能从事煤炭开采等软件开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面向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备软件工程技术与软件工程管理相关的经济、管理和法律等基本知识, 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 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业务要求达到:

(1) 坚定的政治立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 遵纪守法,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 积极为我国煤炭行业建设和发展服务。

(2) 掌握软件工程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

(3) 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

(4) 具备软件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学生通过软件工程知识课程、煤炭行业知识课程、人文知识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学习, 将成为专业 (软件、煤炭) 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将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企业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途径, 尽量缩短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磨合”期, 力争培养出满足煤炭行业信息化实际需要的、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2 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煤炭企业软件人才的特色

总体来说, 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 需求缺口很大, 这是我校实施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所在。因此我们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在煤炭行业的资源优势, 其软件工程项目优势主要集中于煤炭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各类管理软件系统, 通过加强与煤炭企业集团的横向合作, 针对煤炭系统信息化建设将是我校创建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一个突出特色。即通过组建现代化的产-学-研基地, 利用集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转移于一体, 直接面向我国煤炭系统, 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 并从中获取优厚回报, 产生实际效益。通过鼓励国家、学校、社会、企业的多方参与, 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加速人才、科技与煤炭经济的结合, 提高矿业类大学在煤炭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参与度与渗透力。

3.3 课程体系设置———突出煤炭专业特色

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两种选择:就业或继续深造, 且大部分毕业生最终将就业, 从事软件工程相关的工作。就业的各种职位决定了对相应知识点的要求, 从而也决定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的确定, 针对煤炭类软件人才培养定位, 课程体系应注重煤炭生产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以煤炭类课程模块、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模块、方向性选修课程模块进行主干课程排列组合。确保学生掌握煤炭生产、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关键知识点。

4 展望

4.1 取得人才培养的社会、经济效益

当前, 我国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正在探索, 煤炭类高校设置软件工程专业, 不仅可为煤炭行业的信息化和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而且也为高校履行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种职能拓展了更加有效的途径, 可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对于缩短我国与国际软件教育水平的差距, 为社会提供大量紧缺人才, 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提高煤炭行业整体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 均有重要意义。

4.2 利于形成学研产结合、校企联盟的煤炭行业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软件工程专业建设, 必然要把产学合作作为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积极引进社会和企业界优质教育资源, 采取主动请进来的办法, 聘请企业界著名专家、高级软件工程师或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校为学生开设专业教育、专业讲座或讲授某些技能型课程。同时实习实训基地以多种形式与IT企业紧密合作, 突出以企业实际项目训练为主线, 结合辅助授课、案例分析和实用讲座等多种学习形式, 以企业项目经理、技术总监、有经验的软件工程师为指导团队, 着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以真实的企业项目、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企业化管理为基础, 培养真正的实用型、复合型高层次软件人才, 这样必然形成了校企联盟的人才培养模式。

4.3 能够取得高显示度的研究成果和推动煤炭企业信息化进程

通过组建软件学院和软件专业建设, 必然要引进一定高水平的软件科研人才, 打造学术团队, 这样在实时监控软件、ERP产品、OA系统、生产调度等管理软件产品;矿床数字化模型、工程设计、地压管理、开采过程模拟、GIS软件等领域完全可取得一批高显示度的研究成果, 开发出在煤炭企业中有影响力的软件产品, 无形中加快了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软件成果或产品的传播和推广的同时提高社会对煤炭类高校人才的关注度, 从而提高煤炭类高校的竞争力和美誉度。

摘要:随着我国煤炭工业信息化建设速度的加快, 煤炭行业信息化人才需求也不断加大。而目前针对煤炭行业软件人才培养的高校则较少。因此, 加强煤炭行业软件人才培养的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煤炭行业,软件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军亮.地方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煤炭, 2011 (3) .

[2]贾宗福, 齐新军.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9 (10) .

煤炭类上市公司分红现状及方案评价 篇6

一、煤炭类上市公司分红现状分析

在我国, 煤炭行业是支柱能源产业, 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 煤炭行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主导的煤炭市场体系日趋完善, 煤炭类上市公司呈现出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 有效地保障了社会和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供应。随着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煤炭类公司上市, 并通过股份制运作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 煤炭类上市公司在股份制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也陆续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 分红政策盲目性大等。

煤炭类上市公司在分红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没有充分考虑、分析国家产业政策, 不注重企业自身业绩水平的提升, 公司发展没有从长计议, 呈现出随意扩张的倾向。其次, 股价目标不明确, 盲目攀比。第三, 分红政策有着较大的波动, 送股配股没有规则可循, 现金股本率高低不一, 股市投机性增强。第四, 对股市波动反映迟钝的分红政策。这些问题使得煤炭类上市公司没有没够有效地利用分红, 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 煤炭类上市公司亟需采用科学、合理的分红方案, 改善分红现状。

二、煤炭类上市公司分红方案

1、低息率分红方案

绩优公司和绩差公司都可以采用低息率分红方案。由于利润稀薄, 许多绩差公司没有足够的能力采用优厚的分配方案。投资者选择此种股票的目的不是为了分红, 而是为了赚取炒作短差。部分绩优公司也采用低息率分红方案, 被股民视为抠门公司。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应当不只看表面的分配方案, 还应关注企业的成长性分析。

2、正常比例分红方案

作为公众性公司, 上市公司定期向股东分红是天经地义的。相关法律法规指出, 股东的基本权利之一就是获取分红。公司的股东春种, 就希望获得秋收。部分经营稳健、实力雄厚的煤炭类上市公司本着关爱投资者的态度每年都会采用按正常比例分红的方案。例如阳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业绩稳定、优良, 公司《章程》明确了公司的现金分红政策, 即"公司应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 利润分配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公司可以进行中期现金分红。公司的利润分配应充分重视投资者的实际利益。"。该公司2007年年度采用10送5转5派4.7 (含税) 分红方案、2 0 0 8年年度采用1 0派4.5 (含税) 分红方案、2 0 0 9年年度采用10送15派3.8 (含税) 分红方案。类似这样的公司还有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充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等。

3、高比例送股方案

采用高比例送股方案的煤炭类上市公司, 既有绩优的也有绩差的。这些公司选择采用高比例送股方案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一些刚上市不久的煤炭类绩优公司, 为了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将公司定位于高股价群体中, 在上市之初就采用高比例送股方案。部分业绩较差的公司也会选用高比例送股方案, 其主要是为了通过迎合市场理念, 从而使其股价在短期内从低价区域跃升至一线股的价区。也有些公司是为了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安全, 选择高比例送股, 实现扩张, 摆脱收购。目前, 市场上有一些高送配的股票, 其股价被炒得较高, 送股后因为没有能够在股本扩张的同时增加盈利, 从而稀释了利润, 造成收益下降导致股价暴跌。许多二级市场投资者深套其中。而另外一部分煤炭类上市公司在采用了高比例送股方案后, 经营业绩远远落后于股本扩张的速度, 造成收益下降, 导致股价始终在低位徘徊。过低的股价会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 使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显著下降, 削弱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融资能力。因此, 煤炭类上司公司应当充分考虑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外部客观环境后, 再决定是否采用高比例配送方案。

4、暂不分配方案

暂不分配方案也是流行一时的上司公司分红方案。分析暂不分配方案时, 发现了一些非常值得关注的地方。首先, 上市公司普遍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由于高比例送股题材的热潮, 造成市场中充斥过重的投机心理。鉴于此类情况, 大部分上市公司开始采用暂不分配方案, 期望使杂乱的大盘能够进行调整, 降低市场中的操作风险, 以促进股市的健康、平稳发展。显而易见, 这是作为市场参与者的上市公司对股市的自觉维护行为。其次, 暂不分配方案从短线炒作方面来看对个股而言是一种利空, 不过从中长线方面来看暂不分配方案是一种利润滚存, 既有利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 又有利于丰富后市炒作题材。因此, 个股公开暂不分配方案后, 常常会出现急跌, 不过成交量显著放大, 大资金逢低吸纳, 个股又迅速走势趋强。

三、煤炭类上市公司分红方案评价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 煤炭类上市公司目前采用的分红方案主要有低息率分红方案、正常比例分红方案、高比例送股方案以及暂不分配方案等。各个分红方案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煤炭类上市公司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分红方案。通常, 分红方案会对上市公司的股价造成显著的影响, 其具体影响可以用下式进行表示:“分红方案对股价的影响=实际除权除息价* (送股率+配股率+1) - (+配股率*配售价+方案公布前一日股价-红利) =实际除权除息价* (送股率+1) +配股率* (实际除权除息价-配售价) -方案公布前一日股价+红利”。由此可知, 较低的配售价、较高的现金红利以及较高的送配率有利于提高股票市场价值, 有利于投资者。为了比较分红方案, 可以采用“分红方案对股价影响的百分数”比较各个分红方案的优劣, 百分数值越大, 那么该分红方案也就好。分红方案对股价影响的百分数等于方案对股价的影响除以方案公布前一日股价再乘以100%。

在评价分红方案的同时, 煤炭类上市企业必须不断地优化分红政策, 促进分红方案的科学化、合理化。在选择、制定分红方案时, 煤炭上市公司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公司自身的增长性、经营业绩、资金筹集成本、投资机会。如果净资产收益率大于20%, 并且显著高于资金贴现率, 煤炭类上市公司就可以选择送配股方案;如果净资产收益率为15%~20%, 且新投资收益率相同, 煤炭类上市公司就可以选择送股形式分红;如果净资产收益率为1 0%~1 5%, 边际投资回报率不高, 扩张意义不打, 煤炭类上市公司就可以选择现金分红;如果净资产收益率不超过1 0%, 煤炭类上市公司就应当选择现金股利方案, 不宜采用送配股方案。其次, 公司的负债结构、资金使用率。第三, 税收影响、股东偏好。最后, 股市行情和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煤炭类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内部情况和外部客观情况, 选择了相应的分红方案, 例如低息率分红方案、正常比例分红方案、高比例送股方案以及暂不分配方案等。这些分红方案具有各自的特点, 煤炭类上市公司只有对各个分红方案进行科学的分析、合理的评价, 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分红目的, 才能确保选用的分红方案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摘要:上市公司的分红方案直接影响着公司的股票市价和经营发展。因此, 分析煤炭类上市公司的分红现状, 找出其分红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探讨煤炭类上市公司采用的分红方案, 并对这些方案做出评价以指导煤炭类上市分红, 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煤炭,上市公司,分红,现状,方案

参考文献

[1]减文栓, 陈甲斌, 郭宝峰.煤炭行业形势分析及政策研究[J].中国矿业, 2007 (09) .[1]减文栓, 陈甲斌, 郭宝峰.煤炭行业形势分析及政策研究[J].中国矿业, 2007 (09) .

[2]张艳.我国上市公司分红现状分析及建议[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01) .[2]张艳.我国上市公司分红现状分析及建议[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01) .

[3]王玉春, 花贵如.从财务视角审视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J].会计研究, 2007 (02) .[3]王玉春, 花贵如.从财务视角审视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J].会计研究, 2007 (02) .

煤炭类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现状分析 篇7

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速呈逐步放缓趋势。而中国股市的持续低迷,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下跌,正是经济转型的反映。上交所数据显示,以2014年7月14日的股价计算,沪市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仅为9.93倍,处于历史低位。A股市场到处弥漫着恐慌情绪,破净股不断增多,部分A股的估值和股价随之进入历史底部区域。然而在股价涨跌变换的过程中,作为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上市公司股东,对后市的预期却悄然发生变化,据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6月25日,年内市场出现的增持交易已经逼近500笔,成为A股低迷情况下的一道风景。

1 增持的市场环境

1.1 上市公司股东增持力度渐强

进入2014年来,上证指数延续低迷态势,上涨乏力,并一度跌破2 000点整数关口,上市公司股价也随之跌至历史性低位,而正经历煤市寒冬的煤炭类上市公司,无疑成为股价暴跌的重灾区,破净股比比皆是。截止2014年7月15日,32家煤炭采选板块上市公司中,股价跌破账面净资产的公司数达到17家,占比过半。随着股价的下跌,A股市场中的股东增持再度活跃起来。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4月份合计公告被增持市值约为127.75亿元,而在今年1月份和2月份,这一数字仅分别为42.21亿元和34.13亿元。即使3月份已经开始回升,也仅为78.76亿元。

1.2 证监会鼓励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2012年年初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其中明确在一个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或者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0%的,继续增加其在该公司拥有的权益不影响该公司的上市地位可以免于按照前款规定提出豁免申请,直接向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申请办理股份转让和过户登记手续。不再需要履行行政许可审核程序。这包含了监管层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意图。且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曾多次表示“上市公司大股东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增持,法律上也没有障碍,监管部门对此也持支持态度。”而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锁定期由1年变为6个月的规定更有利于大股东的资金运作。

1.3 2014年煤炭板块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情况

2014年上半年,煤炭板块共有陕西煤业、大同煤业两家上市公司发布大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公告。详情如下:

陕西煤业增持情况

2014年2月7日,上市不到一月的陕西煤业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陕煤化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买入方式增陕西煤业A股股份共计10 590 000股。占陕西煤业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1%。同时陕煤化集团拟在未来12个月内(自2014年2月7日起算),视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以自身名义或通过一致行动人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本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陕西煤业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含本次已增持股份)。

截至2014年5月13日陕煤化集团累计增持24 091800万股,增持比例达0.24%,以均价4元/股计算,花费资金近1亿元。

大同煤业大股东增持情况

2014年2月24日大同煤业大股东同煤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在二级市场买入本公司股份168 800股,占大同煤业已发行总股份的0.01%。同时同煤集团表示基于对目前资本市场形势的认识及对本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同煤集团拟自本次增持之日的未来6个月内,从二级市场继续择机增持大同煤业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大同煤业已发行总股份的2%(含本次已增持部分)。

大同煤业2014年8月28日公布的大股东增持结果公告显示,同煤集团累计增持大同煤业328 800股,占大同煤业总股本的0.02%。

2 大股东增持动机分析

2.1 股价大幅下跌之后,公司股价已处于合理投资区间

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案例逐步增多,表明大盘经过连续的震荡下跌之后,产业资本已开始进场。这一方面将有利于稳定公司股价,提振股民信心,另一方面也表明上市公司大股东认为上市公司股价跌至历史低位,处于合理投资区间。而在弱市中频繁出现高管增持自家公司股票的情况,也无疑表示当前股价已被低估。

2.2 保证配股增发顺利进行

上市公司有再融资计划的,这种情况下大股东将逢低增持以保障再融资的顺利进行,另外一种情况是公司再融资计划已通过证监会审批,且当前股价跌破增发价或与之接近,这种情况下即使大股东没有增持承诺,但由于增发已势在必行,很有可能倒逼大股东做出增持行为。

2.3 彰显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信心

增持行为用实际行动表达出公司股东及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经营和行业底部持续向上复苏的信心。与普通投资者不同,上市公司股东及高管增持,表明大股东及管理层对公司日后发展必然有十足的信心。且管理层增持后,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管理层和股东贡享成果。

2.4 低价吸入筹码提高控制权

对于那些大股东控制权比例较低,二级市场价格低、筹码分散的上市公司来说,通过大量收购流通股增加其进一步收购大股东股权的谈判筹码,尤其是对于持股优势不明显的大股东,为了争夺控制权,加快增持步伐,以保护绝对控股地位。

3 大同煤业大股东增持案例分析

2014年8月28日大同煤业发布增持结果公告,在增持实施期间,同煤集团累计增持股份合计328 800股,占大同煤业总股本的0.02%。

3.1 同煤集团增持动机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大股东同煤集团增持大同煤业股份主要是“基于对目前资本市场形势的认识及对大同煤业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

数据显示增持前,一方面受煤炭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大同煤业股票价格2013年持续下跌,由年初的9.24元,下跌至2013年末的5.78元,全年下跌37.45%。2014年开年出现持续大幅下挫,截至2014年1月17日,12个交易日下跌15.22%,收盘价为4.9元。而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每股净资产为5.21元,股价已跌破每股净资产;另一方面,2014年初大同煤业不良资产的出售,也使得公司未来业绩大幅改善。加上同煤集团雄厚的资源储备,大同煤业未来业绩增长空间巨大。

3.2 增持前后大同煤业盈利状况

实体经济遇冷,煤企盈利状况短期难有改观。今年以来,受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关联行业需求低迷、下游采购信心不足等因素叠加影响,煤炭市场延续低位运行的态势,产能过剩趋势明显,企业效益下降,煤炭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数据显示,大同煤业2011年至2013年三年间,净利润分别为7.09亿元、0.63亿元、-14亿元,同比分别下滑-45.60%、-91.16%和-2336.31%。由此可以看出,大同煤业近年利润水平呈加速下滑态势,盈利情况不容乐观,公司股价仍有下行风险。

针对大同煤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的状况,大同煤业大股东同煤集团毅然出手相助。大同煤业2013年10月公告显示,公司拟向同煤集团转让开采成较高,亏损较大的同家梁、燕子山两矿资产。上述资产交割日为2014年1月1日。2014年4月28日公布的一季报显示,大同煤业依靠出售资产所得非经常性收益12亿元,一举扭亏实现净利润10.39亿元。

3.3 大同煤业大股东增持方式的选择

从公告可以看出,同煤集团选择了通过二级市场集中增持大同煤业股份。数据显示同煤集团2月14日增持大同煤业股份之前20个交易日日均交易额仅5 000万元左右,日均换手率不足0.5%。也就是说在当时交易清淡的状况下,只需不多的资金就可有力拉升股价,提升市值规模,因此同煤选择二级市场直接增持而非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增持,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此外二级市场增持股票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资本市场行为,法规全面,操作方案明确、简便、迅速。大股东从二级市场购买股票,将直接对股价形成正面的刺激。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方式按照市场价格购买,相对当天市价没有折扣;增持股数较多时则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给增持成本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至于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进行增持。目前上市公司中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的较多。此方式的优点是:1)可在短时间内以确定的成本购买较大规模的股票。2)选择窗口的灵活度更高,且成交价格相对收盘价一般有一定折扣。(数据统计,2012年大宗交易的平均折价率为6.10%)。成本相对较低,并易于锁定理想价格。但是由于增持通常会带来股价上涨,因此寻找愿意折价出让股份的机构相对较难。此外大宗交易成交价不计入行情,对股价难以起到提振作用。

3.4 数量及时点选择

通过大同煤业一季报及增持结果公告所披露的内容来看,增持前同煤在大同煤业中持股占比为57.44%,一季报披露数据显示,同煤持股比例增至57.46%,增持结果公告中披露的数据显示,同煤持股比例依旧为57.46%。因此,可以推算出,同煤集团增持行为主要发生2014年2月24日至3月31日之间(期间均价4.4元),增持股数32.88万股,金额不足150万元。

增持时间较短,且金额较少。结合当时煤炭市场环境,我们可以看出受煤炭市场需求疲软、煤价大幅下跌拖累,煤企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普遍大幅削弱。部分中小煤炭企业陷入经营窘境,资金链紧张问题凸显。而对于人员多,负担重老牌国有企业同煤集团来说,无疑更加困难。因此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能够抽出部分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已属不易。

增持时点选择,在大同煤业通过出售亏损资产,一季度盈利将大幅改善的背景下,增持可有效降低股价下跌导致账面亏损的风险。

3.5 同煤集团增持的意义

1)可以树立同煤集团良好地企业形象。通过主动增持可以向投资者及监管层表明同煤集团作为大同煤业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对公司经营前景的信心,也是维护股东利益,回报股东的重要举措。

2)积极进行市值管理。同煤集团在目前大同煤业股价处于低位时增持,首先可以以低于账面净资产的价格获得较多的股权比例,巩固了控股股东的地位,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6 大同煤业股东增持后股价走势

同煤集团增持公告发布后,大同煤业股价并未随之上涨,而是受煤市低迷影响,随煤炭指数同步下跌。直至一季度披露后,扭亏利好加上大盘的止跌企稳,推动股价上涨,截至2014年8月5日,大同煤业收盘价6.45元/股,以增持期间均价4.4元/股估算,同煤此次账面浮盈比例达46%。

综上所述,针对大同煤业股价持续多日跌破账面净资产,股价处于历史低位的实际情况,同煤集团作为大同煤业的大股东,有责任、也由义务去增持。这既响应了近期监管层鼓励“破净”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号召,也符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而且大股东增持对于防止上市公司股价的剧烈波动,稳定投资者信心,树立企业形象,增加大股东参与投资机会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4 增持与否应以企业未来盈利状况为判断依据

目前市场大股东增持与否,多以股价是否跌破净资产为重要评判标准。然而对于部分行业来讲,在目前经济低迷,股价持续下跌的行情中,跌破净资产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国企,资产规模很庞大,这种情况下,净资产就没有实际意义,也许其中有无效资产。因此对于发展前景比较好,盈利能力比较强的企业,跌破净资产是投资的好机会,但如果是持续亏损的企业,低于净资产也未必有投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俊峰.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增持公告效应及动机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1(4):95-110.

[2]刘娜.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的市场效应及动因分析[J].西部金融.2013(9):64-68.

煤炭类单招生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篇8

煤炭类单招生是我校经教育部批准, 在河南、江西、甘肃、新疆等省份实行面向煤炭企业就业的单独招生, 招生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以及职业高中的优秀应届毕业生 (简称“三校生”) 和符合国家规定报名条件的煤炭企业优秀青年。近几年主要招生专业有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等工科类专业。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工科学生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 与工科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强的关联性。单招生长时间处于工作一线, 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缺乏系统的高中物理、数学基础, 而物理课程是一门非常注重基础和数学理论的学科。如何在教学中结合单招生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是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笔者结合近三年来对单招生的大学物理教学, 总结出一些教学心得, 主要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实践中的几个尝试。

1 单招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基础薄弱

通过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发现, 单招生中一部分一直处于企业工作一线, 长时间不接触课本知识。一部分虽然来自职业技术学校的应届生, 但由于技术教育更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 对于学生知识理论体系的建立有些疏散。尤其重要的是数学知识, 从中学到高中物理课程的设计总是与相匹配的数学基础齐头并进。进入大学以后, 大学物理课程的开设一般要比高等数学晚一个学期, 就是为了使学生有一定数学基础后再进入物理课程的学习。虽然我校针对单招类学生制定了专门的高等数学教学计划也增加了课时, 然而由于学生基础的限制, 学生学习仍然有很大的困难。正如学生所说“高数就是一棵很高的树怎么也爬不上”。而大学物理学习中大量运用的积分微分等数学知识, 学生掌握的程度也十分有限, 这就为大学物理的教学带来了很大问题。

1.2 急切希望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从企业走入高校学习的单招生, 都有一个迫切的愿望, 就是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在学校找到生产实践中问题的答案。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清楚的知道自习希望通过学习得到什么。同时也满怀着对大学的信任, 他们相信在这里可以找到答案。然而大学课程的设置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学习的循序渐进, 所以一入大学首先要学的是基础课。基础课中物理和专业课最接近, 所以学生都希望从大学物理课堂上找到专业的影子。而实际上, 大学物理虽然是各工科专业课程的基础, 然而却和工科专业课有着一套不同的专业概念。大学物理的教师队伍也多是理论物理专业的学科背景, 对工科专业知识也知之有限。

2 教学实践中的几个尝试

2.1 教学内容的调整

我们知道一般大学物理的教学大多以“引例-讲概念-讲例题-学生练习”这四个步骤进行课堂组织教学。然而对于单招班的学生, 由于基础知识的缺乏, 每到讲例题用到数学计算时学生就进入的听天书的状态。即便补充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在缺乏练习的情况下也很难达到良好效果。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教学后, 在带单招班第二学期大学物理课程时, 对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调整。首先, 概念讲解时加入了物理学史的内容。如讲解电磁波时, 从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 到赫兹如何设计实验仪器寻找电磁波, 以及英国物理学家奥利弗.洛奇在电磁波发现上的遗憾。通过物理学史知识的串接, 使学生接触的知识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 而成了一个故事的主角, 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个知识点。其次, 讲课时去掉了80%的计算型例题, 而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如讲解光的等厚干涉时引入了眼镜的镀膜问题, 平衡概念时引入了雪崩的发生, 驻波时加入了乐器的设计原理等。最后, 学生练习由计算问题, 变为用物理知识解释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在学生提交的作业中有学生结合热力学知识讲解了内燃机的原理及主要参数的意义;有学生结合力学知识解释了矿井中的支撑问题;有学生结合电磁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电磁干扰问题。总的来说, 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就是将原本定量计算的问题淡化, 将重点放在物理概念的系统性理解及生活应用上。

2.2 演示实验进课堂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 而演示实验更是学生直观接受物理概念最有效的手段。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大量课堂演示实验被老师以PPT的形式给学生呈现。虽然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约课堂时间, 但多媒体上呈现的实验往往没有失败经验, 只有成功结果的展示。而一些实验的失败操作往往蕴含着物理概念的注意点。如在阴雨天很难演示成功的梳头展示摩擦起电的实验, 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湿度对电的影响;不稳定的利萨如图形, 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相位的概念等。对于单招学生过快的课堂节奏, 虽然可以给学生呈现更多的信息量, 但学生却也容易出现因接受不了而放弃的课堂学习的情况。为此, 在对单招生的课堂教学上, 我加入了大量实物演示实验, 放慢上课节奏, 务求学生能对讲解的知识点达到充分的理解。对于一些由于课堂条件或实验器材限制而无法进行的演示实验, 辅以PPT展示或多媒体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展示。

2.3 考核内容跟进

考核是检验课堂教学及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手段。考核内容要与授课内容相适应, 由于对单招生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及手段的大幅变化, 考核内容也要随之变化才可。单招生的考核主要分平时及期末考试两个部分。平时考核采用科技小制作形式, 学生自拟题目和老师出题相结合。学生三到五人一个小组, 在期末考试前完成一个和具体物理知识有关的小制作, 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以问答题为主, 主要考察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系统性理解及与生活工作的联系, 占总评成绩的60%。考核方式的变化, 使考试不再成为学生的一个负担, 而把主要精力用于平时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通过学生上交的科技制作作业及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可以发现到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物理概念的理解也逐渐深入。

3 结语

煤炭类招生的本科教育是国家为进一步加快我国煤炭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 解决煤炭企业人才紧缺问题而采取的特殊措施。如何使学生在本科四年学到真正服务于生产的知识, 是每一位任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单招生大学物理的教学工作, 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总结了教学内容、演示实验、考核内容三个方面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经验, 以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在近几年单招生大学物理的教学工作中, 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教学内容、演示实验、考核内容三个方面的改革,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善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单招生,教学内容,演示实验,考核

参考文献

[1]余晓敏, 陈美銮, 梁国栋.物理设计实验的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6) :129-131.

[2]卢启平.探析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改革方法[J].教学方法研究, 2011 (39) 44.

煤炭类专业 篇9

一项目教学的根本思想

项目化教学起源于欧美的工读教育和合作教育, 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一种现代教育形式, 它是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 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其显著特征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是希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原则上, 一个完整的项目结束后学生应该自主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成果, 这个成果可以是有形的产品、也可以是独立的任务。为此, 项目化教学在课堂上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辅助参与, 主张学生先自学, 后老师再进行指导,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积极参与, 其优点是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被动填鸭式教学模式, 完成了师生的角色换位。

二煤炭类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其煤炭类主体专业是最早推行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 项目化教学的引入给专业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然而, 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目前项目化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下面笔者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炭类专业项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项目实训与生产实际容易脱节, “零距离”对接存在困难

项目化教学的设想是将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工作岗位的需求设计成教学项目, 然后以项目为主线, 以任务为驱动, 以学生为主体, 在老师的巡回指导下, 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设计项目实施方案、主导项目实施过程, 从中达到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和提高技能的目的。

然而实践证明, 煤炭类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 其项目实训与生产实际特别容易出现脱节的现象。原因是:一方面煤炭类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下井经历, 不了解煤矿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尽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学生认识煤矿, 例如, 煤矿视频、flash动画、参观高度仿真实训室等, 但是学生对煤矿作业环节的认识仍旧模糊, 让学生贴近实际地完成项目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仍然困难;另一方面, 由于目前的煤炭类专业实践教学条件还处于模拟化、仿真化向真实化过渡的阶段, 实训环境本身不能很好地贴近生产实际, 实训项目只能模拟或仿真生产场景, 其模拟和仿真效果毕竟与真实场景存在差距, 所以现阶段的项目教学其实训与生产实际容易脱节, 无法真正实现“零距离”对接。

例如:钻孔施工项目, 学生仅能通过真实设备认识钻机结构、操作方法, 实现钻机的空运转, 却不能形成真实的钻机施工场景, 所谓的顶钻、夹钻、吸钻等现象更是无法亲身体会, 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2. 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 不利于项目化教学改革

项目化教学虽然已在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逐步推广, 但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 需要良好的政策引导环境和激励机制。然而学院在这方面的措施尚不完善, 不能真正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教改积极性。

例如:传统的课程教学只要求任课老师熟知教学内容, 能够熟练地将知识讲授给学生, 而且可以采用合班上课, 学时=课时×班级系数, 任课教师上课任务较为轻松;而项目教学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精力进行企业调研、项目设计、实施规划、课堂考核等, 而且必须采用小班上课, 学时=课时, 结果导致项目教学的教师多劳而并不多获, 挫伤了教师参与项目教学的积极性。与此同时, 学院还有名目繁多的绩效考核项目和工作任务, 花费了教师的大量教学精力, 使得老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化教学改革中。

因此, 缺乏有效的奖惩制度和管理机制容易打击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项目化教学有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危险。

3. 教学缺乏趣味性, 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炭类专业学生生源较为复杂, 一般由高考成绩在三本以下的普高生、三校生 (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 等组成。这些学生多数从小自由散漫, 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抵触情绪,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他们有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优点, 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凡是他们喜欢的事情, 他们会积极主动的去追求、去学习。所以, 科学设计教学项目, 增加学习趣味性是调动这部分学生积极性的关键。遗憾的是, 目前我们所采取的项目教学尚处于初级未成熟的阶段, 刚刚摆脱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设计的课程项目只是体现煤矿岗位的需求, 尚未上升到艺术性和趣味性的高度。单调而枯燥的项目设计和任务实施难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实现项目教学目标不利。

4. 实训工位不足, 影响教学进度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国家对高职的专项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导致目前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础条件相对薄弱, 实训工位有限。为此, 项目化教学只能采用分小组、分批次轮流实训的解决办法, 这种办法让学生排队等待实训的时间较长, 整个项目教学较为费时, 其缺点是在有些情况下为了保证教学进度, 教师不得不缩短各小组的实训时间, 压缩实训周期, 最终导致部分项目的实施不能够深入开展, 甚至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5. 考核方式尚不完善, 督促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

考核评价是项目化教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督促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后手段, 其考核的特色是过程考核。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 传统的一张试卷定胜负的考核模式固然不科学, 但是可以督促学生学习。然而在目前考核模式尚未完善之前, 有部分教师将项目化教学改革理解成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 为了突出过程考核而完全摒弃了传统的试卷考试, 笼统地将过程考核设置为“学生出勤+实训态度+实训报告+课程答辩+学生自评+教师评定”, 这反而给学生的真实成绩评定带来了一定困难, 学生成绩普遍集中在某些区间, 不及格现象“人情化”地消失了, 综合成绩“人情化”地提高了, 不利于督促学生学习。

实践证明:没有试卷考试的压力反而让学生失去了参与竞争的动力, 因为他们只要按时上课、实训态度端正、按时上交实训报告等, 根据考核的权重他们就一定能够避免“挂科”现象。所以, 近几年项目教学中出现了部分学生滥竽充数、敷衍了事的现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较之前明显下降,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目标难以实现。

三改进措施

1. 改革教学管理中的不足, 切实提高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

项目化教学在我国高职院校起步较晚,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 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艺术的融入必然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 这是一个“认识→改革→实践→完善”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参与项目教学的老师必然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因此, 教学管理部门有必要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要对参与改革和固守不变的人奖惩分明, 让全体教师感受到改革是大势所趋, 改革是生存之道, 没有改革就没有前途。管理机构千万不能对项目化教学改革青睐一时之热, 否则任何政策上的保守和资金上的短缺都有可能打击改革者的积极性, 导致改革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或者最终走向失败。

2. 改革实训模式, 提高项目教学效果

实践训练是影响项目教学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完善的实训条件和科学的实训模式必将有助于项目化教改进程。在目前实训条件落后和实训工位不足的情况下, 如何扭转不利因素提高实训效果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 加快实训室建设步伐。争取政府主管部门和合作企业的资金支持, 建设一批高度仿真的实验实训室, 使实训环境最大程度地贴近生产实际, 为学生创造坚强的硬件基础。 (2) 转变思路、开拓创新。为了解决当前实训岗位不足的现状, 要敢于开放实训室, 允许学生课下自主训练, 只要做到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 一定能够缓解当前因实训岗位不足而轮流排队的现状。 (3) 校企合作, 将项目教学向企业拓展。争取主管部门对项目教学的政策支持, 加大学院与煤矿企业的合作力度, 可以将部分核心实训项目放在煤矿生产一线进行, 这样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能让他们切身体验生产过程带来的快乐, 真正实现实训与生产的“零距离”对接。

3. 实现课程内容“成果化”,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内容“成果化”, 是指学生通过课程项目实训形成一些有形或无形产品。煤炭类专业受自身特点影响, 项目教学不会像机械类专业那样, 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造有形的产品, 但是煤炭类专业项目教学可以借鉴机械专业项目教学的思想, 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成果化”。例如: (1) Flash动画, 学生可以将生产工艺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 Flash的制作过程既是学生对生产工艺的解读和熟知的过程, 又是将计算机技术与煤矿生产融合的过程, 学生通过制作Flash动画既能提高学习兴趣, 又能实现项目教学目标。 (2) 小发明或技术更新, 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展小发明或技术更新, 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煤矿现场存在的问题, 还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 完善考核方式, 体现考评的价值

项目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标, 融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一体。项目考核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 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虽然项目化教学注重过程考核, 但是过程考核不等于简单的数学累加, 其考核方式要体现科学、合理、可操作、见成效等特点, 要以能达到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为目的。所以, 任课教师要对项目教学的考核改革保持清醒认识, 要走出“改革就是完全摈弃传统”的误区, 对于传统中有价值的部分要该留则留。如现阶段在煤炭高职考核改革尚未形成经典模式之前, 一方面要加快过程考核的探索步伐, 另一方面还要保留理论考试环节, 可以在所设计的过程考核的基础上, 增加分项目理论考试与课程综合考试。这样既能打破一张试卷定成败的弊端, 又能避免因盲目改革所造成的学生理论水平全面下降的现状。

四小结

总之, 项目化教学是高职煤炭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在改革和实施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是只要能认清形势, 针对问题善于总结, 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煤炭类学生的项目教学模式, 并最终能够实现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企业、面向第一线职业岗位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妤妤.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项目教学的特征与实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 (5)

[2]陆静艳.浅析项目教学角色评价[J].http://baike.baidu.com/view/2062970.html

[3]李震涛.高职项目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 2010 (54)

上一篇: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下一篇:心绞痛的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