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诊断

2024-05-30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精选十篇)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 篇1

1 系统全面收集疾病资料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正确的诊断来源于完善、周密的调查研究。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的结果是收集疾病资料的重要内容。只有客观、可靠的临床资料, 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消化系统包括的脏器较多, 疾病也较其他科室更为复杂多样, 全面系统收集疾病资料尤为重要。但是在临床教学中笔者发现, 不少实习生往往忽视了这一最基本的问题。因此, 带教老师必须反复告诫实习生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系统全面地进行体检, 从中发现疾病的“机密”, 有时即使看来是细小的迹象, 很可能就是照明诊断路程的火花[1]。采集病史是医生诊治患者的第一步, 其重要性还在于它是医患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时机。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问诊技巧, 可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加强医患合作, 这对诊治疾病也很重要。在病史采集的基础上, 应对患者进行全面、有序、重点、规范和正确的体格检查, 所发现的阳性体征和阴性表现, 都可能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2]。全面收集资料并不代表全面进行一些昂贵和不必要的辅助检查, 一些简单的基本的检查及手法不能忽视。比如一个腹痛排便不畅的中老年患者, 粪便常规及直肠指检不能忽视, 如果粪便潜血阳性, 直肠指检触及质硬包块并指套染血, 则直肠癌可能性很大。这些简单的基本检查往往能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 过分依赖实验室及仪器检查结果也是临床诊断疾病思维的大忌。尽管现代医学检测手段日新月异, 但其检查结果却有一定局限性、片面性, 其对疾病诊断仅仅具有参考价值, 医生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全面分析, 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不可单凭某项化验阳性与否便轻易做出诊断, 从而沦为仪器设备的附庸。

2 辩证思维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张孝骞教授曾经说过, 临床医生应该学一点哲学, 辩证思维方法在医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过程中起着连接主客观中介的作用, 它具有明显的哲学方法的性质。临床医生该如何培养自己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呢?自然辩证法当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源泉。运用辩证唯物的观点, 去指导临床诊断, 能有效地避免误诊、漏诊, 从而提高诊断水平[3]。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并学会运用全面整体的观点及动态发展的观点去解决问题。

2.1 全面的观点

人体是由各系统器官组成的统一体, 各系统器官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 但又互相配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以取得平衡与统一。任何疾病, 基本上都是整体的疾病, 而各组织、各器官病理变化均是疾病的局部表现。临床上不同的疾病虽有它的共同表现, 但又有各自的特点, 应该认识在每一个疾病的过程中, 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因而在诊断疾病时就要求医生要有全面的观点, 处理好共性与个性、局部与整体的关系[4]。消化系统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肝胆、胰腺等脏器, 与其他科室相比, 包括的脏器较多, 情况也较为复杂多变。同样是一个症状, 却可以是不同脏器的病变, 如恶心、呕吐症状, 可以是上述消化系统任一器官病变引起, 也可以是消化系统以外脏器病变所引起。临床诊断应该拥有全面的观点, 医学生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人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 譬如牵涉疼, 即一个部位脏器的疼痛, 会牵涉与此脏器较远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感觉的现象。在实习中还要注意总结和掌握消化内科疾病的表现规律及特点, 注意学习和掌握消化系统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的鉴别。临床上, 许多以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者并不一定就是原发于消化系统的疾病, 因此要善于应用全面的观点, 并认真地进行思考和判断, 这些临床症状体征是原发于消化系统本身, 还是其他疾病在消化道的反应, 只有这样, 才能减少误诊、漏诊, 得出正确的诊断。

2.2 发展的观点

诊断疾病的程序包括搜集临床资料;分析评估及整理资料;提出初步诊断;确立及修正诊断。诊断的过程是不断完善及不断纠正的过程, 对待诊断, 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运动之中, 疾病也是在不断互动发展演变的。多年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们:疾病随着发展时期而变化, 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因为疾病的内在属性相对稳定, 因而无论怎样发展变化, 其内在属性最终总会充分表现出来。在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 经过必要的辅助检查, 一般可以提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初步诊断。但是由于疾病的状态不是静止不变的, 而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新的病情的出现, 使原来的印象被否定, 而新的印象又需做另一些检查来证实。即使已被证实的初步诊断, 也需要在变化的情况下再进一步的检查证实或观察治疗效果去检验, 直至最后才能获得能够反映疾病本质的正确诊断[5]。例如一个急性腹痛呕吐患者, 有胆系疾病病史, 入院时血淀粉酶正常, 并不代表患者可排除急性胰腺炎, 因为淀粉酶升高要有一个过程, 要及时复查血淀粉酶, 以免误诊漏诊。由于医师的认识水平、医院设备条件的限制, 资料收集不一定很完善, 诊断就有可能不完全、不正确。因此, 应明确告诫实习医师, 在初步诊断建立以后, 还必须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在实践中验证、补充。例如, 一位有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男性患者, 因急性腹痛、呕吐就诊, 门诊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正常, 以“急性胃炎”收入病房, 入院后行对症支持治疗, 但患者腹痛加重, 且伴有心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下降, 再行心电图检查出现Q波, 心肌酶谱升高, 至此才得出急性心肌梗死的正确诊断。因此, 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疾病演变规律, 应用发展的观点去密切观察病情, 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及修正对疾病的诊断。

3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意识

3.1 PBL教学法的应用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是以问题为基础, 以医学生为主体, 以小组讨论为形式, 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 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有研究发现[6], PBL教学能明显提高实习医生在消化科实习期间的学习效率。医学生的临床实习主要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使教学更接近于实际, 且培养实习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带教老师可采取互动式教学, 利用提问题、总结、归纳、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等形式, 通过向学生提供知识框架, 提出新思想、新方法, 启发学生思考, 扩散思维, 探索新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一个肝功能损害的女性患者, 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升高明显, 而胆红素正常, 肝炎全套也未发现异常, 向同学提问此患者可能的诊断, 并展开讨论, 围绕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对黄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使用多媒体进行疑难案例诊断讨论,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兴趣

任何一个临床科室的实习都需要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消化内科实习也不例外。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有着一定的季节性、周期性, 而消化病学教学内容多, 实习时间相对较少,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 可以临床实际为准, 随时调整教学形式。缺乏典型病例时, 采用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既往典型病例资料、内镜图像、影像学图像等集中讲课。当遇有少见或疑难病例难以确诊时, 及时组织学生查找资料, 分析病情, 集体讨论, 并将讨论的结果分析汇总, 提出可能诊断及其诊断依据。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而且可引导实习医师临床思维的发挥。在进行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图文并茂, 添加视频短片, 提高学生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兴趣, 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介绍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时, 可以利用消化系统解剖图谱及相关内镜图片, 增强学生对不同部位消化道出血的认识及理解。使用多媒体进行疑难案例诊断讨论, 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所学的内容。通过实例讲解和启发思考, 注重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疾病的诊断过程是如何探索的。

3.3 开展专题诊断教学查房, 调动学生参与, 促进互动与交流

如今的教学模式已经有所转变, 由以前填鸭式的直接灌输模式转变成了带领、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 同时还有情感、思想以及观念的交流。每周固定时间安排教学查房, 实习医生可以通过上级医师的问诊过程清楚地理解教师的思路, 学习其诊断疾病的思路。在教学中开展“小专题”诊断教学查房, 就能很好的调动实习医生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由学生根据现病史和实验室结果, 提出自己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 由带教教师针对学生分析思考的不足之处加以纠正, 使得学生在实战中学会从临床多种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掌握较为完整的临床逻辑思维方式。在消化科实习阶段, 可以把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教学内容分为若干小专题, 让同学们自己去收集资料, 做专题诊断汇报。在这个过程中, 不但能够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比如选择适当病例开展上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专题教学查房, 提高学生对这些疾病诊断的兴趣, 同时也增加对这些疾病诊断的认识及理解。

总之, 消化系统疾病种较多, 实习时间相对较少, 实习生在消化科实习期间, 临床诊断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正确的临床诊断思维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全面的病史收集、一丝不苟的体格检查、严密的逻辑思考及辩证思维的应用。临床教师可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实习医生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学习兴趣, 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临床诊断思维, 这对实习医师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来说无疑是事半功倍, 并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何建猷, 陈远存.培养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之我见[J].广东药学院学报, 1997, 15 (3) :236-237.

[2]陈文彬, 潘祥林, 主编.诊断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陈学清, 张万岱, 系统的临床诊断思维[J].医学与哲学, 1994:1-3.

[4]张宗明, 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5]胡靖, 刘娇艳, 金龙玉, 等.加强实习医生管理和培养提高临床诊断思维和操作技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9) :81.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 篇2

原有心血管疾病或有发生心衰基础的患者,出现肺循环淤血的症状和体征,不难诊断为左心衰竭;如出现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和体征,则不难诊断为右心衰竭。x线检查、循环时间和静脉压测定等,常可提供诊断依据。

急性肺水肿诊断依据主要有引起急性左心衰竭的基础以及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呈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焦虑不安、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两肺满布哮鸣音及湿啰音等表现。在发作开始阶段,当仅有咳嗽、呼吸困难和两肺底湿啰音时,及时作出诊断相当重要,以便及时给予治疗,可使急性肺水肿较易得到控制。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 篇3

摘要:目的 探讨CT检查技术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CT检查的确诊率。分析不同CT检查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对其臨床应用价值做进一步分析。结果CT平扫对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率为87%;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病变确诊率为92.4%;螺旋CT扫描对肺微小结节病灶的确诊率为95.7%。 结论 CT 可以对肺脏、纵隔、胸膜进行更为准确的观察。尤其是对肺部结节或团块病灶的分辨率显著提高,对其性质的鉴别价值高于普通胸片。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观察肺部病变的增强情况,对肺癌、结核瘤等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CT;检查技术

0引言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检查,主要包括常规胸片、CT、超声、MRI、PET等。循证医学诊断试验的原则就是对某种疾病的诊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在众多检查方法中,首选为平片,其次为CT,再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其他方法。由于CT的高密度分辨力,相较于胸片,可判断包括脂肪、液体和钙化在内的组织特性。由于其无前后重叠现象,能够清晰地显示纵隔内结构,因此可用于诊断纵隔内的病变。碘造影剂增强扫描可帮助明确病变的血供状况。同时可检查纵隔、血管病变或帮助区分良、恶性病变。

1资料与方法

CT检查方式较多,有平扫、增强检查、螺旋CT扫描等[1]。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45例,其中肺弥漫性病变患者13例,肺内孤立性病变患者15例,肺微小结节病灶患者17例。再次进行CT检查,观察确诊效果。

平扫:颅脑CT扫描常取仰卧位,先扫定位片,然后确定扫描范围,再行横断位扫描。扫描所用基线多为听眦线(即外眦与外耳道的连线)或听眉线(即眉毛上缘中点与外耳道的连线)。

增强检查:造影增强方法:静脉注射60%的碘造影剂60-100ML,儿童剂量为2ML/KG。再进行一次螺旋CT扫描[2]:扫描的时候使用螺旋技术。

2结果

以上数字表明,CT增强扫描机螺旋CT扫描的诊断率较高,对于一些小结节病灶诊断效果较好。

3讨论

3.1注意事项

胸部的组织复杂,组织的密度差异很大,其CT值的范围宽广,所以在观察胸部CT时,至少需采用两种不同的窗宽和窗位,分别观察肺野与纵隔,有时还需采用骨窗,以观察胸部骨骼的改变。胸部CT图像是胸部不同层面的断层图像,普通CT只能进行胸部横断面成像,多层螺旋CT除横断面成像外。可行冠状面及矢状面的成像。心脏各房室之间有少量脂肪组织,所以CT上可大致区分各房室。左、右心膈角区可见三角形脂肪密度影,常呈对称性出现,右侧多大于左侧,为心包外脂肪垫,注意不要误为病变。CT图像上不能显示肺段间的界限,只能根据肺段支气管及血管的走行定位。发生肺段范围内的病变时,则可显示肺段的形态。需要及时去除造成伪影的因素,以保证CT图像的质量。

3.2胸部CT检查的优点

CT所具有的密度分辨率高以及断面成像,无重叠干扰等优点,对普通X线检查有一定诊断难度的纵隔病变、肺内微小病变以及对胸内淋巴结增大的诊断有着特殊价值。因此,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CT检查的优势是一次性完成多种损伤的综合诊断。CT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对症治疗。胸部低剂量CT扫描对胸部病变的检出敏感性和显示病变的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线胸片。低剂量CT扫描显示胸部结构的清晰度明显优于常规X线胸片。低剂量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肺血管-支气管束至胸膜下1~2cm处,清晰显示肺小叶结构,常规X线胸片仅能隐约显示主支气管及中、内带肺野的肺血管影。低剂量CT对纵隔器官的形态、轮廓、结构及其周围间隙均可清楚显示,常规X线胸片仅能隐约显示纵隔结构。胸部低剂量CT检查辐射当量比常规胸部CT大幅度降低,与胸部X线摄片的有效辐射当量相当。与常规X线胸片比较,胸部低剂量CT扫描有利于检出轻微病变和隐蔽部位病变,显示病变特征,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的确诊有决定性意义,检查质量有保障。胸部低剂量CT在胸部健康查体中的价值明显优于X线胸片。

参考文献

[1] 侯红军, 万绪明, 许祖闪 .不同窗宽、窗位对胸部低剂量CT肺磨玻璃密度结节显示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刊, 2014,18: 1-4.

胆管系统疾病MRI诊断价值探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胆管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胆管梗阻性疾病, 其中男28例, 女12例, 年龄38岁~76岁, 平均年龄 (51.2±6.7) 岁。

1.2 检查方法

采用安科Super Van1.5T超导型核磁共振仪, 所有患者于检查前1 d行清淡饮食, 同时禁食8 h~12 h。实行常规SE序列T1WI (TR设置成500 ms, TE设置成15 ms) , 冠状位以及横断位TSE序列T2WI (TR设置成2 000 ms, TE设置成80 ms) 。其中34例患者行MRCP检查 (TR设置成2 000 ms, TE设置成700 ms) , 加频率选择脂肪预防饱和。31例患者行动态增强扫描, T1WI/FFE (TR设置成99 ms, TE设置成1.9 ms, FLIP 800) 。所有检查报告均由一位主任医师与一位主治医师进行诊断分析。

1.3 梗阻位置的判断

根据以下部位进行划分[2]:左右肝段梗阻和肝内胆管梗阻作为第一段梗阻, 肝总管段梗阻作为第二段梗阻, 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梗阻作为第三段梗阻, 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梗阻作为第四段梗阻。

2 结果

2.1 梗阻部位判断

当胆管的横切直径超过7 mm, 术后的胆总管横切直径超过10 mm时, 则认为胆管发生扩张, 进一步确定胆管发生梗阻。本组40例患者的胆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张, 其中扩张最为严重者长达18 mm。当患者胰管大于3 mm时, 就认为发生了扩张[3]。本组合并胰管扩张的患者共21例, 其中扩张最严重者达9 mm。发生胆管结石与胆管癌的患者四段部位均出现梗阻;而胆管炎症、胰头癌以及壶腹癌主要在第四段分布, 术后狭窄的患者主要在第二段分布, 其中第三段近端也有部分梗阻。

2.2 良恶性胆管梗阻的MIR表现

2.2.1 良性胆管梗阻

发生胆管结石患者共26例, 其影像学表现出肝内胆管发生扩张, 产生病变的胆总管呈现杯口状阻断与信号充盈缺损性改变, 病变部位以上发生扩张。胆管炎症7例, 术后狭窄2例, 肝内胆管出现扩张, 发生病变的胆总管出现狭窄, 管壁轻度强化, 管腔内未发现异常强化的肿块。

2.2.2 恶性胆管梗阻

发生胆管癌患者3例, 其中肝门胆管癌患者1例, 其影像学表现出肝内胆管出现扩张, 左右肝管的起始部位发生狭窄或者肝总管出现狭窄、充盈缺损或者肝门软组织肿块;1例肝内胆管癌患者, 其影像学表现出肝内块状T2WI信号增高, T1WI信号降低, 同时可见卫星结节、中心瘢痕或增强扫描后出现中度环形强化;1例中下段胆管癌, 其影像学表现出肝内胆管发生扩张, 出现病变的胆总管狭窄, 病变部位以上发生扩张, 终端与周围组织出现肿块。产生扩张的肝内胆管发现“软藤状”影。下段胆管癌患者的胰管出现扩张, 同时还出现“双腔征”。1例胰头癌患者, 其影像学表现出胰头或者钩突增大、软组织发现肿块, 肝内胆管产生扩张, 出现病变的胆总管狭窄, 其病变部位以上发生扩张, 发生扩张的肝内胆管出现“软藤状”影。胰管发生扩张, 同时出现“双腔征”。

3 讨论

3.1 MRI诊断胆管梗阻的基础

当胆管的横切直径超过7 mm, 术后的胆总管的横切直径大于10 mm时, 即可认为胆管出现扩张, 进一步确定胆管发生了梗阻。患者胰管大于3 mm时, 就认为出现扩张。胆管发生梗阻后直接造成胆汁的流出速度减慢或发生胆汁潴留, 且T2WI信号增高, 呈现胆管造影的效果, 为其诊断提供了依据。

3.2 胆管梗阻部位的确定

胆管梗阻后容易造成胆汁流空效应消失, 引发胆道造影效果。所以胆道发生梗阻时经MRI检查的确诊率可达100.0%, 本组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4]。胆管结石特异性高, 通常对其定性并不困难, 但是要注意与管腔内的小乳头状瘤、细小气泡、息肉以及血肿进行鉴别比较。恶性胆管梗阻的特异性比较差, 尤其是出现在第四段的恶性梗阻一定要与壶腹癌、胆总管下段癌以及胰头癌区别开。通过MRCP和MRI联合扫描, 尤其是MRI增强扫描即可确定肿块的形态、大小、位置、强化特点以及信号强度等, 进一步为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而低位胆管炎症虽然具有一定的特征, 但诊断相对困难, 所以应将器质性的病变尽可能排除。

3.3 恶性胆管梗阻的MRI鉴别诊断

胆总管的不同部位出现恶性梗阻时, 通过MRI检查可发现病变部位的软组织肿块, 梗阻部位的胆管形态和软组织肿块对于恶性胆管梗阻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5]。胆总管癌与壶腹癌及胰头癌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胰上段及胰腺段的胆管癌与胰头癌的区别主要在于:当胰头癌MRI表现出的梗阻部位在胰头位置的时候, 同时产生胰头扩大、变形、异常信号改变等, 并发现“双腔征”;若胰腺段胆管癌发生胰头侵袭后, 鉴别诊断将会更难。壶腹段的胆管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相对于壶腹癌的鉴别重点在于:壶腹段的胆管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可在十二指肠腔内产生软组织肿块, 且“双腔征”多发生在胆总管末端, 十二指肠腔外多见癌软组织肿块出现。

3.4 良恶性胆管梗阻的MRI鉴别诊断

良性低位梗阻的胆管疾病主要包括胆结石和胆管炎症, 既往研究发现良恶性胆管梗阻的鉴别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胆管梗阻:良性的梗阻多是不完全梗阻, 而恶性梗阻多为是全性梗阻。2肿块:良性梗阻多数不显示肿块, 恶性梗阻多数显示肿块。3肝内胆管扩张的形态:良性梗阻多出现枯枝样病变, 而恶性梗阻多出现软藤样病变。但也有报道称软藤样病变并不是恶性梗阻的一个特异性病变, 良性梗阻有时也会发生软藤样病变[6]。

参考文献

[1]喻鹏辉, 方鹏.MRI-FIESTA成像序列在胆道系统结石诊断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1) :56-58.

[2]郭立, 袁勇, 袁曙光, 等.胆管积气的磁共振成像诊断[J].重庆医学, 2013, 42 (10) :1162-1164.

[3]潘仲林, 朱友志, 廖文彬, 等.多序列MRI和MSCT诊断胆道结石对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3 (4) :542-545.

[4]宗吉龙, 李曼.MRI结合MRCP对低场磁共振胰胆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3) :123-124.

[5]张秋实, 侯传宇, 赵耀, 等.MRCP结合原始图像在胆道系统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淮海医药, 2012, 30 (3) :193-195.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检查 篇5

(一)血小板检查血小板粘附、聚集性增高;血浆β-TG及PF增高血浆TXA的代谢产物TXB增高和(或)前列选素代谢产物(6-酮-PG)减低啊,都反映血小板被激活。

(二)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凝血时间、APTT缩短。

(三)抗凝因子减少如抗凝血酶Ⅲ(AT-Ⅲ)减少。AT-Ⅲ乃生理抗凝因子,其减少与血栓形成关系密切。蛋白C与活化的蛋白C测定近年已被列为血栓病诊断项目之一。

(四)纤溶活性减退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可反应纤溶活性。FDP中D-D二聚体增多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的标志。纤维蛋白肽A含量增高提示已有凝血酶形成,是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早期标志。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表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含量增高,提示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增多。此外尚有纤溶酶原活性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测定等也可作为纤入观察指标。

二、物理学检查

(一)血管造影术是诊断血栓栓塞病较为准确可靠的方法之一。可了解血栓的部位、大小、形状,常用于肢体动脉、静脉、肺血管、脑血管检查。

(二)碘-纤维蛋白啊原扫描,对急性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不能诊断陈旧性血栓,常作为筛选试验。

(三)电阻抗体积描记法使用于四肢静脉血栓病的诊断,但不能鉴别是血栓还是非血栓所致的阻塞,可作为初筛试验。

(四)多普勒超声检查操作简便,但诊断符合率较低,可作为初筛检查。

子宫疾病的超声诊断 篇6

主要是诊断或辅助诊断有无子官畸形、炎症、肿瘤等:

2 先天性生殖道发育异常

2.1 先天性无子宫

无论横切或纵切均不能探及子宫图像,可见卵巢,体积很小。常合并先天性无阴道,故阴道内看不到气体线。

2.2 始基子宫 :子宫为一很小的低回声区,纵径<2cm,多无子宫腔、无子宫内膜,无月经,失去正常子宫形态,宫腔内膜显示不清,可有卵巢。

2.3子宫发育不良(幼稚子宫)

青春期子宫的各径线小于正常,前后径<2cm,宫体宫颈比例小于1:1。子宫常极度前屈或后屈位。子宫内膜较纤细或显示不清,月经量少或闭经。

2.4 双子宫:横切面:宫底呈蝶状,各有内膜,再下移探头,可见宫颈横径明细增宽,见两个宫腔波;再下一探头见两个宫颈波;继续下移探头可见两个阴道气体线。纵切面:显示出一个子宫的完整纵切面,然后移动探头,此切面子宫逐渐缩小,然后显示另一个子宫完整纵切面。两个子宫大小不一定相同。卵巢无异常。

2.5 双角子宫:横切面子宫底部增宽,中间有一切迹,呈“马鞍形”,形成左右双角。横切面近子宫底处见两个宫腔,分别有内膜存在,类似于双子宫表现,下移探头两个内膜和二为一。子宫下段及宫颈多无异常表现。

2.6 纵隔子宫(分为完全纵隔及不全纵隔) :子宫外形规则,类似正常子宫。横切面子宫横径增宽,内见两团宫腔内膜回声。中间可见子宫肌层回声,将子宫内膜分割成两个对称或不对称的两部分。若两部分内膜均延续至宫颈,为完全性纵隔子宫,若双侧内膜回声汇合,则为不完全性纵隔子宫

2.7 单角子宫及残角子宫

单角子宫:宫底部横切面仅见一侧突起,宫腔形态呈半月形:

残角子宫:①探及单角子宫的同时,在子宫一侧探及等回声结构;②可无宫腔线或仅显示薄的宫腔线回声,亦可有功能性内膜;如残角子宫与颈管不通可因内膜周期性脱落而显示残角子宫腔积液.需与附件囊肿鉴别。

2.8 处女膜闭锁及阴道闭锁。

青春期妇女阴道内闭锁以上部位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弱回声区,内见细密点状回声;积血增多时,阴道内弱回声可延伸至宫颈管、宫腔内、输卵管甚至腹腔内。实时超声有时可见液体流动。

3 子宫器质性疾病

3.1 子宫肌瘤

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及生长部位不同决定子宫的大小和形态。因为子宫肌瘤内所含有的成分不同所以回声较复杂。未变性的肌瘤或者较小的肌瘤,一般呈低回声。一旦发生玻璃样变,囊性变、钙化、红色变等,肌瘤的回声就会变得复杂。多数子宫肌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可呈低、中、高回声 ,以低回声多见。有些肌瘤内部呈高回声或无回声,就表示肌瘤存在变性。肌瘤周边可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根据子宫肌瘤生长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浆膜下肌瘤可突出或略突出子宫表面,如较大的浆膜下肌瘤突向前壁,会压迫膀胱,突向后壁会压迫直肠,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粘膜下肌瘤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引起月经的增多,经期延长等。综上所述,为了给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我们在描述肌瘤时,一定要注明肌瘤的数目、大小、部位、比邻关系、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情况。注意较大肌瘤(直径>5cm),黏膜下及浆膜下肌瘤,内部回声不均、血供较丰富等可疑变性的肌瘤。

3.2子宫肌腺症

子宫饱满,球样增大,有者可增大至孕3个月大小。因病灶侵犯部位不同所以子宫形态不同。受侵部位以后壁居多,肌层增厚,内部回声粗糙不均增强,典型者呈“栅栏状”回声。如形成腺肌瘤回声较肌瘤强,边界不清晰,无包膜,此点可与子宫肌瘤相鉴别。痛经极重的患者肌层内可见小囊腔,边界不清晰,形态欠规则,内见细密点状回声。有时由于子宫肌层受侵增厚, 子宫内膜受压移位变形。肌层彩色血流稀少。子宫增大严重者会引起膀胱和直肠的压迫症状。

3.3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内局限性回声增强区,边界清晰。宫腔线分离、变形或消失,病灶内无宫腔线穿过:彩色多普勒可探及蒂部短条状或条索状血流信号。

3.4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局部受激素的刺激,会出现回声增强,形成团块样,与肌層分界清晰。病灶中央可见宫腔线穿过。病灶内彩色血流稀少甚至无彩色血流信号。月经干净后复查会发现团块消失,此点可与子宫内膜息肉相鉴别。

3.5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发病初期子宫大小形态常无明显变化,到中晚期子宫长增大,亦有不规则者。早期子宫内膜很难发现异常,随着病情的进展,子宫内膜常不规则增厚,内部回声不均,边缘不规整,到中晚期子宫增大,宫腔可见大的回声团向子宫肌层浸润,有时可靠近子宫浆膜层,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肌层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血管扩张,分布紊乱,阻力降低。

3.6宫腔粘连及宫腔积液

宫腔粘连:子宫外形无异常,子宫内膜层回声不均, 可见不规则高回声带或片状高回声区域,其间有不规则低或无回声区域,宫腔线显示不清;局限性粘连显示内膜局部连续性中断,宫腔内见低回声带状结构,为粘连带。宫腔内弱回声或无回声区,为宫腔积液。三维图像可见子宫内膜虫蚀样改变。

4 子宫颈病变

4.1子宫颈肥大及宫颈囊肿

正常的宫颈直径约2.5CM,严重宫颈肥大者可增大一倍。超声下显示宫颈明显的增大,回声无明显异常,有的较正常稍低,可能局部有炎症,水肿所致。

宫颈囊肿很多见,在宫颈前后唇或内外口之间可见囊性回声,边界清晰,内液清,单个或数个散在分布,大小不一,小的几毫米,大的可达几厘米。

4.2 宫颈息肉

息肉较小时超声不易查出,较大时可见一略高回声团,边界清晰,可见彩色血流信号。

4.3 宫颈癌

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超声表现相似,早期超声很难查出。 随着病变的发展,可在宫颈增大,表面凹凸不平,可见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的回声团,向肌层侵润,可见彩色血流信号。晚期宫旁组织受侵。可在直肠,膀胱,后穹窿等部位发现低回声包块,并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

参考文献

猪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及诊断 篇7

1 猪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

猪呼吸系统疾病是猪类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这些呼吸系统疾病总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 即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

常见的病症有,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流行性感冒等。这些病因都是由不同的细菌或病毒来主导诱发的。

2 猪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近年来, 养猪业发展迅猛, 猪种流动频繁, 加上有些猪场饲养管理不当, 猪呼吸系统疾病明显增多, 并且很多疾病都是交叉感染, 常使临床症状更加复杂, 这就给防治和诊断带来比较大的困难, 是当前养猪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下面我们就以其中几个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为例来谈谈它的诊断。

2.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这样的症状在临床上表现为:母猪会表现为呼吸困难, 经常咳嗽, 发情频率较低。公猪则会出现厌食以及性欲减退等情况。与此同时, 如果怀孕母猪有了这样的症状, 没有往良性方向发展, 病情加重的情况下, 就会使得所产的仔猪的不健康, 可能会受到感染, 尤其在断奶前, 是仔猪最容易受感染的时候, 仔猪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仔猪的眼球会突出, 肌肉颤动, 严重之时, 可能几天就会死亡。如果鼻有分泌物, 皮肤发紫, 并且日渐消瘦, 这种情况下的死亡率高达80%以上。

主要的防治措施有:在没有特效药的前提下, 可以采用疫苗来防疫。选用当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疫苗来进行防治, 对于体温的降低以及感染程度的降低, 可以适当选用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例如, 可用磺胺类药和恩诺沙星抗菌消炎, 以防感染的加重。用卡那霉素来消除肺部炎症等。

2.2 猪气喘病

猪气喘病是一种比较多见的流行病, 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它一般没有一定的季节限制, 但是主要发生在多雨的寒冷季节, 加之猪舍的湿度较大, 使得它成为一种猪类常见病。它在临床上的症状是:并没有体温、性欲以及食欲上的明显的该变化, 主要就是不断地咳嗽以及气喘。咳嗽的频率较多, 并且程度是慢慢加深的一个过程。本病的死亡率并不高, 但是如果没有精良的照料, 会使得猪的抵抗力下降, 最终也影响到它的健康生长。

主要防治措施:同样地, 可以采用疫苗防疫, 选用当前猪气喘病较为常用的疫苗, 如168弱毒冻干苗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体质与发病程度的猪要给予不同的量的疫苗。在药物治疗上, 采用当前比较流行的治喘灵来进行治疗。在猪的肌肉注射, 需要注意用量。

2.3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 是一种病毒型疾病, 它可以通过口、鼻或者伤口感染来传播。它的临床表现在:这是一种极易被忽视的疾病, 很难发觉, 但是严重时能够看到猪咳嗽厉害, 有较多的黏稠鼻液, 眼角膜潮红。有的甚至关节肿胀, 身体上还隐约可见一些血斑。严重时会有一些失调型的活动, 比如原地转圈, 磨牙等, 直到最后昏迷不醒。这样的症状维持1~2d, 猪就会出现死亡。

主要防治措施:在疫苗的选用上可以选择猪链球菌病活疫苗, 在皮下注射, 这类疫苗的保护期一般为6个月。需要注意的是, 在注射疫苗前后, 至少10d不能再给猪打抗生素药物。在药物的治疗上, 对首次出现这些症状的猪的用药量要大于其他的猪。等到猪的各方面可是恢复正常的时候, 再坚持用药2~3d, 为了防止复发。

3 总结

猪呼吸系统疾病是当前较为流行的猪身上的疾病, 它的种类繁多, 有细菌、病毒等的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蔓延在整个养猪业。加之, 其临床上诊断的复杂, 使得其成为养猪业的一大难题。要做好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就要仔细认真地了解猪呼吸系统在临床上的表现, 对症下药, 给予及时地预防与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猪类的健康成长, 养猪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摘要:猪呼吸系统疾病当前已经越发成为广大养猪用户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明确猪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 以及如何的预防与诊断, 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猪的不同种类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在临床上的表现与诊断的分析来为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猪呼吸系统,疾病,诊断

参考文献

[1]陈天忠.浅析猪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治[J].湖南畜牧兽医, 2008 (04) :45-49.

[2]王东军.引起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种因素[J].中国畜牧报, 2004 (03) :12-15.

[3]章明忠, 沈琴芳, 高雪琴.冬季常见猪呼吸道疾病及其防治措施[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0 (01) :79-80.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 篇8

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对血管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血管疾病诊断中,对医生的医术水平要求很高,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并易给患者带来二次创伤。因此,基于智能化处理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血管疾病辅助诊断系统显示出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该系统能清晰显示血管精细的结构,并用三维图形方法显示数据集中各结构的空间构形,使医生可以对研究部分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同时能灵活的在三维空间改变观察结构的位置,从而获取更加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度量数据。此外,运用对画面的透明度和画面迭加性的调控,不仅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病变而且能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医生可以从任何角度更直接、更清晰的观察具有立体感的三维血管,如同直接观察真正的血管一样,从而确诊率也更高。血管疾病辅助诊断系统关键技术包括三维血管模型表示技术、血管分离、三维模型重建技术、三维血管模型可视化技术等,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 关键技术

1.1 三维血管的表示技术

血管分叉拓扑模型的建立在血管的三维重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血管系统从总体来说是呈网状,但针对具体部位的血管空间结构却表现为树状,基于此,本文采用树形模型描述血管的逻辑结构,以便利用树的各种操作及后续的各种处理,如三维显示,裁剪等。树的存储表示主要有双亲表示法、孩子表示法、孩子-兄弟表示法等,这里采用孩子-兄弟表示法作为存储结构[1],其基本存储表示包括一个结点和两个指针域,结点里存储为该点的空间信息和像素值,左指针域包含一个指针,该指针指向最左孩子结点,右指针域也包含一个指针,该指针指向右邻兄弟结点,而这两个结点都是血管图像中该点邻域内的目标像素。使用这种存储结构可利用二叉树的算法来实现对树的操作。

1.2 血管分离技术

血管图像的分割是血管三维重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血管疾病辅助诊断系统的技术难题之一。目前血管分割算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血管边缘的分割算法,这主要适应血管与背景差异较大的情况;另一类是基于区域的血管分割算法,它主要应用于血管弱边缘的分割。

由于血管灰度与周围组织有较大的区别,本文可采用基于形态学的血管边缘检测来提取血管。该算法的具体思想[2]是:利用多尺度Hessian矩阵现有的医学影像图像中的血管进行增强,进行二值化处理,平滑轮廓去除毛刺和孤立点,然后运用经典的Canny算子进行血管边缘的检测,在边缘检测的基础上对血管加以分离。

Canny算子求边缘点具体算法步骤如下:

(1)运用高斯滤波器对初始图像作平滑处理。

(2)利用一阶偏导有限差分对梯度幅值和梯度方向进行计算。

(3)通过控制梯度幅值来调节非极大值。

(4)利用双阈值算法来检测血管的边缘。

(5)最后对检测出的不连续血管边缘进行连接处理。

关键代码:

1.3 三维模型重建技术

三维重建的模型有许多,如三角片模型、散模型、Level set模型、广义柱面表示血管的模型等。但这些模型既不直观,操作也不方便。本文提出基于球B样条的三维脑血管重构[3]模型,该模型的中心思想是:以B样条曲线/曲面的控制顶点为中心,向外进行扩展,形成一个以该点为中心的球体。球B样条曲线类似一种管状物,该曲线具有包含数据少,可进行精度任意地逼近,对不同尺度曲线离散化处理后,得到二维流行面片,而且球B样条曲线还有容易操作、变形等特点。与其他常用模型重建方法相比,用球B样条曲线构造血管有以下优点:球B样条曲线由数学方程来描述,这样很容易对其控制,也容易分析出它的特性。通过对顶点和半径的控制,使得球B样条在空间中的位置、形状、粗细等性质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在拓扑上,本文将血管组织为树型结构。根节点为空节点,根的每个子树表示互相连通的一组血管。除根节点外,每个节点都表示一段血管。建立血管的拓扑结构的具体过程:

(1)首先确定一个根节点,以此根节点出发,找到任意一组互相连通的血管,建立子树,用一个子节点表示该组血管,并以这个子节点为基础,从这组血管的任意一个端点开始搜索。

(2)从该子节点出发,对未被搜索过的血管分叉进行搜索,直到遇到分叉点或血管的端点。将搜索过的血管作为已知信息存储在当前节点中。

(3)若(2)中搜索过程时,遇到血管的端点则结束搜索,并返回到上一级分叉点;若(2)中搜索时遇到血管的分叉点,则在该分叉点处停留。

(4)检查(3)中得到的分叉点,保证每个分枝都被搜索过,返回上一级分叉点,如上一级分枝也都被搜索过了,继续返回上上一级分叉点,直到上一级分叉点中有未被搜索的分枝,或者返回到根节点为止。

(5)若(4)停留在分叉点则返回(2),若根节点中还有未被搜索过的分枝则返回(1),否则搜索终止。

具体到每段血管,采用几何的方法来构建,使用球B样条对每一段血管造型,最后实现三维血管的几何构建。

1.4 三维血管模型的可视化

通常,从CT、MRI医学图像数据得到的血管数据是基于3维标量场,其可视化分方法分为面绘制、体绘制和表意式增强绘制。

1.4.1 面绘制

典型的面绘制算法有Marching cube算法,利用面片规则拼接来近似逼近物体表面,提取目标物体的表面信息。表面绘制方法[4]试图从体数据中提取目标物体的部分数据,恢复成中间几何图元,如曲面、平面等,再采用传统的图形学方法进行绘制。其通过球B样条曲线的三角化方法,可以得到三维血管模型的三角片模型,并使用硬件CPU CUDA加速显示血管表面。

1.4.2 体绘制

体绘制方法与表面绘制方法完全不同,它不必构造中间几何图元,直接由3维数据场的全部信息作为输入,并产生最终的显示图像[5]。体绘制的图像可以生动展现绘制对象内部结构,在挖掘数据内在潜藏信息方面优势明显。对于脑血管这类细小的、结构复杂的表达比面绘制更有效。利用该技术可真实还原脑血管结构,展现其空间邻接细节,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其具体步骤:

(1)重构离散的三维数据场,以获取一个连续的三维数据场。

(2)对这个连续的三维数据场进行采样,得到新的采样点。

(3)对新采样点,按要求的阻光度、颜色模型来分类,并对颜色赋值。

(4)根据体绘制的光学模型,进行图像合成,最后得到整个三维数据场的投影图像。

1.4.3 表意式增强绘制

表意式增强绘制[6]是为了解决体绘制表达血管丰富的细节空间信息遇到的难题而提出一种特征的表意式技术。该技术是基于CUDA((NVIDIA公司的GPU并行计算架构))的光线投射体绘制,引入深度和轮廓宽度等因子,以清楚再现血管的三维结构信息(如深度、梯度、观察方向、光线方向等)。

2 展望

血管疾病辅助诊断系统是一个复杂应用平台,涉及医学、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等多门学科,包含技术很多,本文仅从平台构建的关键技术三维血管模型表示技术、血管分离、三维模型重建技术、三维血管模型可视化技术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对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期为构建符合医院需求的血管疾病辅助诊断系统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秦中元,牟轩沁,孙立军,等.基于树形模型的血管三维拓扑结构描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37(12):1220-1224.

[2]黄碧君,程晓曙.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中血管的分割和量化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1):127-132

[3]王醒策,武仲科,周明全,等.面向脑血管物联网电子健康平台的分割及重构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6):1297-1312.

[4]高齐新.肺部CT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关键技术的研究[D].辽宁:东北大学,2008:80-81.

[5]R.A.Drebin,L.Carpenter,P.Hanrahan.Volume rendering[J].Computer Graphics,1988,22(4):65-74.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 篇9

专家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系统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一种在相关领域中具有专家水平解题能力的智能程序,它能运用领域专家多年积累的经验与专门知识,模拟人类专家的思维过程,求解需要专家才能解决的困难问题[1]。”在这一层次上解决诊断所必需的知识,加上推理过程,可以认为是对从事该领域的专家水平的模拟。

本专家系统力图将妇产科专家的长期实践、积累、摸索出的经验知识、科研成果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集疾病诊断、专家在线诊断和广泛的信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化疾病诊断体系,从而使专家的知识、经验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得以推广和继承,对生产实践予以指导,提高科学管理与决策水平。系统具体实现的目标功能如下:

1)分析专家诊断思维,在此基础上对医疗诊断知识进行分析,并建立妇产科医疗专家系统知识库。

2)建立解决多种不确定性(随机性、模糊性、不完备性)同时存在的疾病诊断模型及其求解策略。

3)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实现妇产科医疗专家系统。

1、医疗专家系统知识获取及表示方法

1.1 知识获取

知识获取主要有两种方法:机器学习和人工获取。机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难以获得完全、无噪声的知识库,而人工获取则有工作量大的缺陷。

分析本系统中可能采用的知识量,发现人工获取更为省时省力,故采用该方法获取系统所需知识。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主要从专业书籍、教科书以及专业期刊上收集有关妇产科疾病的症状、防治以等的文本与图片资料;与从事妇产科研究的专家以及从事该领域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沟通获得资料;并从医学专家处得到知识和建议。对这些知识集中,加以整理和分析,然后将其转换成规范的、系统化的完整数据,以便加以利用[2]。

1.2 规则的表示

获得知识以后就需要对知识进行表示。产生式规则是专家系统中使用最多的知识表示方法,其一般形式如下:

这里,P l,P 2,…,P m表示各个产生式的前提,也可称为条件、前提条件,Q表示产生式的结论及动作,也可称作后件。整个产生式的含义是:如果前提P(P至Pm)被满足,则可推出结论Q或执行Q所规定的操作[3]。

在规则表达时,按顺序、相应条件自上而下组织规则,这样在后面的推理中避免多余重复的结果,比较符合专家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面向对象方法是利用面向对象中的类和对象来表示知识。面向对象中的继承性很自然的表示了分类,而它的继承性和封装性是知识表示具有很强的可扩充性,同时也具有清晰性和简洁性。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工作是区分对象和类,其知识抽取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识别知识领域中的对象,然后把具有相似属性和操作的对象归并成一类,层层抽取,层层归类,直到无共性为止,最后形成知识模型[4]。

由于医学知识范围广泛,类型复杂,在比较各种知识表示方法,并具体分析系统知识库的基础上,本系统的知识表示主要采用产生式规则法,本系统的知识表示主要采用产生式规则法

用产生式规则方法,将妇产科知识分别整理成一条条规则,放在知识库中,然后经过推理去寻求答案。例如,本系统中疾病诊断的一条规则如下:

1.3 知识库的实现及系统数据库的构成

知识库是知识、经验、规则和事实的集合。本系统知识库的建立采用SQLServer2000,将总结的规则存放在规则库中,使用特定的编号作为规则ID命名每条规则。在规则库中,每条规则作为一条记录存在。本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知识网络节点(NODE)、知识网络边(EDGE)、知识网络边关联(RELATION)、诊断(DIAGNOSE)。

2、推理机设计

2.1 推理机设计方法

知识推理是专家系统具有智能的表现,也是区别于其他软件的标志。推理机实际上是一段计算机程序。因此,可借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利用软件设计的方法来分析、设计推理程序,再采用某一编程开发工具和语言来具体编程,从而实现推理机的构造。传统的专家系统开发语言有符号处理语言LISP,PROLOG等,它们能够以接近自然语言的方式表达知识和规则以及推理构成。但这类系统缺乏高效的管理搜索和利用知识库的能力,严重影响系统的效率,而且其内部推理对外还不清晰。显然,这些传统的开发语言已与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相差甚远。为此,可在借鉴传统的AI(人工智能)语言基础上,充分利用现在较为流行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与思想、统一建模语言(UML)、Visual C++、Delphi等开发工具来设计、实现专家系统推理机[5]。

2.2 基于加权的不确定性推理算法

在加权的不确定性推理中,规则用下述形式表示:

其中e—证据w—加权因子

对于证据组合

若n个证据的权值满足归一条件,则n个证据的合取组合的可信度用下式计算:

不满足归一条件:即:

当一条规则的证据可信度值CF(e)达到阈值入时,即:C F(e)≥λ

该规则就可以被应用。上式中的λ是规则所对应的阈值。结论h的可信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2.3 加权规则的冲突消解

设有以下两条规则:

若与数据库中已有证据经过匹配,并计算得到:

则两条规则都可被使用,而且它们发生了冲突。消除冲突的方法:比较发生冲突的规则的组合证据的可信度,选择组合证据可信度大的规则优先执行。

3、系统实现

3.1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1)、医疗专家系统动态架构

该活动图表示了系统中活动之间的流程,它提供了系统的动态视图,在对系统功能建模时,它重点表示了对象之间的控制流程[6]。(图1)

(2)、医疗专家系统主题层定义(图2)

(1).由用户和知识网络2个对象构成医疗专家系统的底层基本信息,其中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administrator)、医生(doctor)和患者(patient),知识网络包括:节点(node)、边(edge)、边与边的关联(relation);

(2).其中诊断为医疗专家系统的核心层信息;

(3).根据诊断情况给出用药或处置方案。

(3)、医疗专家系统用例示(图3)

3.2 系统的实现方案

系统采用3层Client/Server结构进行分布式应用程序构建即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部分。其解决方案是:对这三层进行明确分割,并在逻辑上使其独立。原来的数据层作为DBMS已经独立出来,所以关键是要将表示层和功能层分离成各自独立的程序,并且还要使这两层间的接口简洁明了。

3.3 系统实现的软件环境

网络服务环境主要采用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2003与SQL ServerZ000数据库。前者优点在于用户界面友好,性能稳定,便于操作和管理,且可以对数据库管理进行事务操作。后者优点在于:数据吸引更广泛的读者;三要使读者可以及时准确地得到其所需要的信息和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3.3 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众所周知,著作权集体管理是在机械复制、机械播放以及影印复制技术出现以后,权利人为了克服著作权个人管理模式的缺陷而创设的一种权利管理模式。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被授权后,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为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主张权利,并可以作为当事人进行涉及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诉讼、仲裁活动。到了数字版权时代,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虽然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但是,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一些先进的集体管理组织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相关产业获得授权的高效、安全的“高速公路”。

3.4 加强技术保护措施

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是由于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在现行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技术是保护版权人权益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对于享有不同版权保护级别的作品,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可以使用动态的技术手段进行动态的控制。在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成熟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保护版权人和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品的版权不受侵犯。在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于法律制定速度的情况下,这是保证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最可靠的处理方式。

摘要:专家系统的设计以面向对象的理论为基础,详细地分析并设计其静态架构的对象层、结构层和属性层之后给出主题层。最后,给出由静态架构反射出来的用例视图,用于表示系统功能的高层逻辑模型。专家系统在知识库的构造方面以产生式规则描述事件的前项和后项;在推理机的构造上采用混合式推理并应用加权不确定性推理算法对疾病的症状进行推理分析得出结论。

关键词: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库,推理机,面向对象

参考文献

[1]尹朝庆,尹皓.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134-135.

[2]蔡自兴、徐光祐.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6-207.

[3]杭小树、熊范伦.基于CBR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报专家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年10.161-163.

[4]廖桂平.棉花病虫草害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10.

[5]李金等.医疗诊断专家系统推理机的设计与实现[J].微机发展.第14卷第9期2004年9月.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 篇10

1 鸡呼吸道疾病分类及特征

包括鸡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支原体类呼吸道疾病、细菌类呼吸道疾病。遇到呼吸系统异常的发病鸡群, 应首先确诊为何种呼吸道疾病。病毒性呼吸道病主要特点是有较快的传染速度, 部分鸡有怪叫声和高度呼吸困难。支原体类的传染性很小, 几乎不易察觉。鸡群主要是打喷嚏, 咳嗽明显, 有节奏很缓和的呼噜声, 历时几天发展不快。细菌性呼吸道病和支原体的类似, 容易和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区别, 但是鸡鼻炎传染很快, 也不容易和病毒性呼吸道病区别。鼻炎的特点是脸部有浮肿性肿大, 有一定数量的鸡流鼻液, 鼻孔有粘着物。只有新城疫的治疗方法是特异性的, 其他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基本处理方法大同小异。新城疫用一般的抗病毒药几乎无效。新城疫引起的呼吸道症状, 主要是以咳嗽为主, 也有尖叫、怪叫声。只要用大量的药物不见效果, 或效果不理想的必须考虑新城疫。

2 鉴别诊断技术

2.1 新城疫

患新城疫鸡群, 粪便内有明显的黄色稀便, 堆型有一元硬币大小。粪便内有黄色稀便加带草绿色的像乳猪料样的疙瘩粪, 或加带有草绿的黏液脓状物质。非典型性新城疫虽然不出现典型的粪便变化, 但解剖变化是同典型的类似的。新城疫解剖鉴别有5个特点。 (1) 从盲肠扁桃体到盲肠端4cm内, 有枣核样的突起, 并且出血。突起的大小和出血的严重程度与鸡的大小有关。突起的数量有1~3个不等。 (2) 回肠与盲肠有突起并且出血。严重的病例突起和出血明显, 典型突起上有一层绿色或黄绿色的粘性渗出物。非典型的有半个黄豆样突起, 有的并不出血, 有的只是轻微有几个出血点。 (3) 卵黄蒂后2~6cm (一半在4cm处) 有和回肠上一样的变化。 (4) 有呼吸困难的鸡, 气管内有白色的粘液 (量的大小只是和严重的程度有关) , 气管C状软骨泻殖腔和直肠有的出血。气管和分岔的支气管交叉处有0.5cm长的出血。 (5) 腺胃乳头个别肿大、出血, 有的病例无变化。温和性流感在腺胃上的解剖变化和新城疫几乎相同, 肠道几乎无变化, 肠道内有大量的绿色内容物。

2.2 禽流感

鸡温和性流感的临床鉴别: (1) 呼吸道异常的声音, 不同的群体表现不同。 (2) 粪便初期无变化, 然后黄白色稀粪, 并夹杂有翠绿色的糊状粪便, 有的夹有绿色或黑色老鼠粪样。中期出现橙色粪便。 (3) 采食根据病的早晚期表现不一, 初期采食微少, 中后期采食严重减少, 或不食。 (4) 初期无肿脸鸡, 然后有10%以上肿睑, 这也是和新城疫主要区别。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鉴别主要靠解剖定性。腺胃乳头出血, 或基部出血、发红等, 肌胃内有绿色内容物。肠道盲肠扁桃体出血肿胀, 个别不出血。肠道淋巴滤胞积聚处不出现椭圆型的出血、肿胀和隆起。病初可以见到腹膜炎, 占解剖鸡的90%。但中期和后期主要出现败血型大肠杆菌的“三炎”症状, 尤其是肉鸡, 蛋鸡有卵黄性腹膜炎, 也有大杆的“三炎”, 没明显的臭味。肾脏肿大、出血, 呈黑褐色。胰脏有白色点状坏死, 条状出血, 有红黄白相间的肿胀。胸腺下 (前) 4~3对出血, 出血点或红褐色的坏死。气管上部C状软骨出血。法氏囊轻微出血或有脓性分泌物, 胸肌有爪状出血。胆囊充盈, 胆汁倒流, 但肠道淋巴滤泡不出现隆起出血, 但十二指肠下段有淋巴滤泡条状隆起, 并有点状出血。肠黏膜上有散在的像小米或绿豆大的出血斑, 有渗血物。脾脏轻微肿大, 有大理石样变化。

2.3 肾型传支

鸡肾型传支病, 主要发生于20~50日龄的小鸡。主要表现是以咳嗽为主的呼吸道声音异常、精神差, 多为湿性咳嗽。3d后开始出现肾脏有尿酸盐沉积, 皮下出血。单凭肾脏尿酸盐沉积和有咳嗽声就可以和法氏囊新城疫、流感区别开来。

2.4 支原体病

患支原体病的鸡群, 主要表现打喷嚏 (不是咳嗽) 和呼噜声, 病程持久, 产蛋鸡群白天听不到异常的声音。解剖可以看到腹腔内有一定量的泡沫, 肠系膜上和气囊内浑浊或有白色絮状物质附着。鼻腔内鼻甲骨肿胀充血, 病程长的鸡气管增厚。

2.5 鼻炎

鼻炎主要是传染快, 这和其他细菌性呼吸道病有明显的区别。刚开始发病主要也是咳嗽声, 初期鼻孔流白色或淡黄色的鼻液, 食料粘在鼻孔上。睑部眼下的三角区先鼓起肿胀, 严重的整个眼的周围肿胀, 成浅红色的浮肿, 这是和温和性流感和肿头型大肠杆菌病的区别;并且颈部皮下不出现白色纤维素样的病变。本病不出现明显的死亡鸡只, 这也是和其他病区别的特点。2.6鼻气管炎鼻气管炎病可感染任何日龄的鸡, 尤其是青年鸡更严重。临床上主要表现治疗多次无效, 用ND疫苗也无效, 以咳嗽为主的呼吸道异常。主要是出现咳嗽的鸡特多, 晚上有部分也有呼噜音。没有死鸡的现象、传染快, 只是鸡消瘦;病程可达数月;它没有鼻炎那样的肿脸现象出现。

3 防制

鸡病毒性呼吸道疾病, 除新城疫必须用疫苗来预防外, 其他的包括温和性流感病的治疗几乎都相同。肾型传支只是要在用药时添加肾肿解毒药。这时把新城疫或强毒新城疫区分开后, 药要选对和选好, 用法要正确。

上一篇:急性期小剂量尿激酶下一篇:煤炭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