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学生

2024-06-28

重点高中学生(精选十篇)

重点高中学生 篇1

语文作业调查问卷

设计命制:《强化管理以促进高中学生自觉完成语文作业方略的研究》课题组

执笔 郑玉琼

为了更好的了解重点高中学生的学习状态, 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同学们作业的心理需求, 特设制了这份调查问卷。恳请每位同学认真填写或选择。

一.对语文作业的认识 (可以多选) ( )

A.语文作业是老师检查课堂效果, 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B.做语文作业犹如游山玩水, 潜泳其中, 其乐无穷。

C.语文作业做了跟不做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答案太不确定了。不如数理化作业简洁明了, 有味道, 也有成就感。

D.现在的语文作业设置, 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而且没有什么效果。

E.要是没有作业, 又能考出好成绩, 那该多好!

二.做作业的态度 (可以多选) ( )

A.专心独立完成。

B.不会的会查资料或请教。

C.经常复制他人的答案。

D.等答案发下来再照抄答案, 应付一下老师。安慰一下自己。

E.等老师讲答案。

F.有答案也不做。

G.看情况和心情。

三.完成作业时, 你把语文作业放在 ( ) 的位置。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E.第五

F.第六 G.第七 H.第八 I.第九 J.看情况

四.交作业时的想法是 (可以多选) ( )

A.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是学生的本职,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交作业是必须的。

B.作业做了就交, 没做就不教, 理所当然。

C.有时间也不做语文作业, 因为没有什么效果。

D.交了老师也没有仔细批改, 没有作用。

E.老师批改了也没有用, 因为自己不会去订正, 甚至看都不会看一眼。

F.作业太多, 语文作业最费神, 不想做。

G.语文作业反馈最慢, 迟点儿交也没什么。

五.对语文作业命题设置的评定或建议 (可以选择, 也可以多选。还可以主观答题) ( )

A.现在的作业能扣住考纲, 训练形式新颖, 认真完成的话效果较好。

B.作业设置的量恰当, 题型与高考题型一致, 这样有针对性。

C.作业设置全都改成选择题, 简单易做, 主观文字题太麻烦。

D.作业设置应该形式多样化, 以适应考试为准。

学生反映情况: (1) 作业做了和不做, 分考出来都一样。

(2) 语文作业还是分专题来得好!一次解决一块, 最后做几份综合题, 效果应该不会差。

(3) 这样较好, 每天一张, 适应了。

(4)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 要面面俱到基本不可能。作业应与课堂学习互相映射, 互为补充, 使其释放出更大的光和热。

(5) 应更有针对性, 不要做一些浪费时间又无意义又不感兴趣的内容。

(6) 语文作业要紧扣提纲, 可以掺杂一些开放题, 古诗文一定要老师讲过再做, 不欣赏老师没有讲就开始做新的试卷, 这样我会烦, 会不交语文作业。

(7) 多找些与现在高考相关的题型。且要适量!

(8) 干脆语文别学算了!

(9) 浓缩就是精华。

(10) 结合各种形式, 可以稍微减少点!

从调查统计我们可以看到, 对语文的认识基本正确的占62%, 心态好的占78%, 认为应该交作业的仅占33%;而对语文认识不到位的占78%, 心态问题很大的就占了48.1%;语文作业无用论者拥有92.6%, 功利性思想者也占半数。可想而知, 语文作业的管理难度有多大!当然, 从学生的文字意见可以得出“语文作业的设置必须引起老师们的严重关注”的结论。

在现阶段, 语文作业已经被部分学生下放到边缘学科的位置上, 他们中部分人做作业的顺序是:数、理、化, 外, 政、史、地, 语。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顺序呢?还有部分同学, 完成语文作业非常困难, 多次催促, 个别谈话, 批评、鼓励, 什么手段都用上, 他仿佛刀枪不入, 又是何道理呢?

笔者经过多年观察、分析, 尤其是2009年9月至今进行作业登记管理以后, 对形成这一状况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学科, 它要求掌握的点多, 面广, 识记的东西多, 训练能力也是各个方面都要具备。这是学生产生“语文作业做了跟不做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答案太不确定了。不如数理化作业简洁明了, 有味道, 也有成就感”认识的内部原因。从而形成了“语文作业最费神”的印象, 产生了“不想做”的想法。

除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琐碎特点和不确定性外, 语文作业的难于落实是一个重要原因。它的难于落实主要在于文字表述多, 内容繁琐, 涉及面广。即使命题全部是选择题, 要真正弄懂, 也要判断其每个选项的正误。老师批作业也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多快好省”。等到老师批好, 也已经是凉了的黄花菜。因为老师不能趁热打铁, 学生也就觉得语文作业拖一下不要紧, 等老师找过自己再做不迟。当然, 这只是客观原因之一。

第三, 现行的教育体制是一种功利性的体制, 至少学生、家长、社会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要考试, 就一定有上中下之分;社会福利不优厚, 就业有好待遇和差待遇之分, 就一定存在竞争;有竞争, 就有“胜者为王”的现象;同样是花60分钟的时间, 做语文练习, 可能考到60分;做数理化练习, 可能考到80分, 你选择哪个学科?这是人们都能理解的原因。尤其现在上重点普高的孩子, 除了偏科的学生外, 都是数理化智商不低的, 既然有捷径可走, 为何不走啊!包括某些学校的排课, 也体现了这种功利思想, 就更不用说学生了。这也就是调查中的“语文无用论”占有92.6%的原因。

第四, 国家现状需要理科型人才。我们是第三世界, 是发展中的国家。只有把建设搞上去了, 富裕了, 国防强大了, 才不怕人。语文对于建设基本没用, 它主要是提高人的品质和素养, 应该说, 它是需要闲情逸致的, 但作为一个民族, 没有国语是肯定不成的。因为它是国人的精神, 民族的灵魂;换句话说, 语文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的东西, 语文是要慢慢“品”的。数理化是自然科学, 相当于经济基础的东西, 它是简洁的, 也是当前最重要的;在当前, 外语都比语文重要——因为要向别人学习, 就得懂别人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 外语是强大之前、之中、之后都要用到的, 否则, 你如何了解强国或别国的发展状况?因此, 把学科特点与国家现状结合起来看, 当然选择先练数理化了。不然, 理工大学和学科占这么大的比例如何解释?今年浙江的文科一本线是591;理科一本线才551, 而大家都知道, 理科生是文科生的好几倍!因此, 我们也能想象一下学生的苦衷。

这是从大的方面说。形成语文困难生的原因也有来自内部的。其情形因人而异。

一种, 天生语文素质比理科素质差;后天又努力不够, 从而形成怕语文或厌语文的情绪。

二种, 天赋不差, 后天由某些外因形成。比如小学、初中、高中遇师不淑, 兴趣不再, 形成了漠视语文或厌恶语文的情景。我教过的学生当中, 就有3个人跟我说过“初中从没做过语文作业”“从高一就没有听过语文课”“小学老师不批作业, 都要学生批, 语文批得烦死人!”

三种, 由自身的原因形成。很多聪明的孩子语文不好, 不愿意做语文作业, 就是因为惰性或是理性不足或认识不足。他们的具体表现就是 (1) 惰性者:人聪明, 所有学科都不好。无论你用什么办法 (当然没有达到成功者所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那种境界) , 他都不理你这一茬。 (2) 理性不足者:喜欢的学科成绩好, 不喜欢的学科很差, 他们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喜欢的学科中去。 (3) 认识不足者则表现为学习态度时好时坏, 作业完成时有时无, 学习成绩时起时浮。

重点高中学生 篇2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周步成教授修订的、适用于我国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全量表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分别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八个方面考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 研究对象。

本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哈尔滨某重点中学选取高一学生620人,收取有效问卷607份,其中男生272人,女生335人;一批次学生290人,三批次学生317人。利用心理健康课的时间进行测试。

二、调查结果

1.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状况。

分别计算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各维度上得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结果见表。高中生在过敏倾向上的得分超出其项目均分,说明高中生过敏倾向水平整体较高。这种高水平的过敏倾向最典型的心理就是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评价,无自我定位,甚至是易迷失自我,深层次上也揭示了学生在重压下明显信心不足,患得患失。其他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平均值。

此外,在各维度高分值域中,学习焦虑高分的学生有259人,即学生表现出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非常关心考试分数等;对人焦虑高分的学生有11人,即学生表现出过分重视自己的形象,害怕与人交往,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孤独倾向高分的学生有6人,即学生表现出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甚至是自我封闭;自责倾向高分的学生有116人,即学生有自卑的表现,怀疑自己的能力,把学习中的失败归咎于自己;过敏倾向高分的学生有219人,即学生过于敏感,容易为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烦恼;身体症状高分的学生有71人,即自身焦虑水平较高时,学生会出现一些如失眠、呕吐等生理现象;恐怖倾向高分的学生有7人,即学生对于某些日常事物,比如黑暗等,有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冲动倾向高分的学生有11人,即学生出现十分冲动,自制力较差的特点;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的学生有7人,这些学生我们通过问卷结果了解认为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2. 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检验。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性别、不同批次的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水平和各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表3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高中男女生在对人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心理健康整体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相对于男生在上述心理健康因素中反映出更多的问题和困惑。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批次学生在对人焦虑因素上差异显著,一批次学生显著高于三批次学生,其他因素上两批次学生差异不显著。

三、调查分析

1.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健康各因素高分检出率较高,全量表分高于65分,即可能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1.15%,这些学生如同潜在的炸弹,不知何时就会引爆,同时这些学生也表现出高水平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而在这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人数较多,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调查中我们发现女生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而学生不同批次上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与调查初期假设三批次学生出现更多心理问题不相符,在高二、高三阶段不同批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出现差异需要我们今后进行后续的调查研究。

2.学习焦虑是重点高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

研究中发现,学习焦虑高分的学生占了总调查对象人数的42.7%,而学习焦虑高分的学生其焦虑情况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就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学习焦虑问题在高一学生中较为普遍,也反映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高中新生学习焦虑水平较高形成的原因,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 学生的自身因素。调查对象为省重点高中高一的学生,其对自身的期望值高,使得他们承受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较大,并且他们在初中阶段大都是学校、班级里的优秀学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竞争,难免会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因而心理上容易失衡和产生困惑,这一点在学习焦虑水平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② 家庭、学校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大环境中,高考体制与导向使得家长、社会对于学校的评价多数仅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和重点率,学校则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以学生知识学习的情况和考试的成绩为学校工作重点,常常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和未来的升学情况十分看重,并且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替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和高考目标。学生在达不到家长的目标,或是满足不了家长过高的期望时,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恐惧、焦虑、挫折感等不良的心理。学校方面,重点中学对学生成绩的重视,学生平时的课业量多,定期频繁的考试和成绩排名等,使得学生面临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竞争压力,学生在这样的压力下产生焦虑,有的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3.高中新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各维度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问题。

从研究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出,高一女生在心理健康总体和各维度上反映出更多地问题。分析其中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女生相对于男生心理上更加早熟,心理上的发展早于同龄的男生。女生常更追求完美,她们的情感体验更加的细腻和敏感,因而相对于男生更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问题,特别是青春期异性交往方面的问题,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上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其生理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4.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反映出学生归因方面存在问题。

本次研究中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高分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9.1%和36.1%。自责倾向的形成常和家长严厉惩罚、教师的批评存在关联。过敏倾向高分的学生常会因为学习和生活中一些小事产生烦恼,对于他人的话、行为反应过于敏感,等等。

重点高中学生 篇3

1.社会上陪读现象热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当今中国,36.8% 的家庭存在陪读现象[1]。并且随着时间的迁移,陪读群体在陪读心理、陪读形式、陪读层次方面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安庆师范学院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报告》中就有81篇文献涉及陪读调查。近几年,陪读现象更是愈演愈烈[2,3,4,5]。

2.个人的亲历、感受

2013年,我中考毕业后,进入长郡中学本部读高中,离校18分钟的车程,是住校还是走读,抑或是租房陪读, 要不要参加学校晚自习,我们一家商量着、犹豫着。直至2014年高二的下学期, 我们举家搬到了离学校8分钟路程的居民小区内,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陪读生活。早上、中午、晚自习前我看到许多身着长郡中学校服的同学们从学校周边各个巷子里冒出来,一步步汇集,涌向学校,“这些都是和我一样在附近租房陪读的学生吗?”“陪读真的有这么好吗?”怀揣着弄清这些问题的目的,我着重对长郡中学、师大附中和市一中的学生的就读模式进行了一个调查,取得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原因探寻、利弊分析,希望给后续的学生、 家长提供一些参考,甚至能够给长沙市中小学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学生教育改革提供某些实践和理论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设置两份调查问卷,以长郡中学的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为例:

(1)学生问卷:以长郡中学高二年级的同学为主,找同学帮忙,在高一、 高二实验班、平行班发放纸质调查问卷, 共收回有效问卷70份。

(2)家长问卷:设计家长问卷后, 通过QQ、微信在家长群和朋友圈中有针对性地推广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4份。

2.研究方法及过程

通过网上查阅[6,7,8,9,10,11,12,13,14,15],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根据自己想探寻的问题,把调查研究方向确定为:1学生就读模式的选择;2就读模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3年级、班型、生源对就读模式的影响; 4陪读的原因;5陪读的利弊;6建议。 然后设计学生与家长调查问卷,经过发放、推广、填写、回收,最后统计分析, 得出相关结论,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基本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1.调查统计结果

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本次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见表1至表6)。

通过电脑软件分析,总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2.结果分析

(1)本结果是以长郡中学学生为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但师大附中和市一中的情况也基本一致(数据没有列出),因此本结果基本能代表长沙市重点高中的就读模式现状。调查发现学生与家长、不同年级、不同班型、不同生源等因素对就读模式的选择有影响。

(2)表2、表3数据显示:长郡中学的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较高,多为大学以上学历(占79%),家庭经济中、 高档收入水平占98%。针对就读模式的选择,约99% 的家庭由父母、学生三方商讨共同决定,是经过慎重考虑做出的选择。这反映了长郡中学的学生选择的就读模式是有优秀家长和经济实力作为支撑的,家庭的教育氛围非常民主,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

(3) 分析表4、 表5、 表6数据,发现就读模式中参与晚自习的(即A+B+D结果)均在85% 左右,表明学生家长都非常愿意孩子参加学校的自习,学生也喜欢学校的群体学习氛围。 这说明长郡中学的学习氛围浓厚,自习管理得好,学生自觉性较高,能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

(4) 表4显示: 选择住校、 陪读的学生(主要是高二平行班)各占49%、19%,选择住校、陪读的家长(主要来源于高一实验班及高三,实验班外地生比重大)各占38% 和30%;对于最受欢迎的就读模式,学生更喜欢走读晚自习(37%),其次是住校(29%)、 陪读晚自习(20%),家长则更趋向于住校(37%)、陪读晚自习(33%)。 这说明高三比高一、高二,实验班比平行班竞争压力更大,家长比学生更紧张, 高二的学生更愿意多一点独立空间。

注:表格数据为人数(百分比),以下同。

(5)分析表5、表6发现:实验班选择住校的最多(53%),平行班选择陪读晚自习的最多(37%),其次住校(26%)。市外学生中,一般选择住校、 陪读晚自习两种模式。且中考考入长郡中学的学生比小升初考入时的学生,住校的增长了25%,陪读的减少25%。 这个结果反馈出:1就读模式的选择与教育政策有关(长郡中学等重点高中实验班学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小升初以及中考招生时地市级的优质生源);2实验班学生独立自理能力、学习能力、自律能力较强。

四、学生就读模式对其成绩的影响及陪读原因探析

表7数据表明:76% 左右的学生、 家长认为选择何种就读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影响或暂时看不出,只有近20% 的人认为有促进作用,那为什么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要选择陪读呢?

我国传统的就读模式一般是:1走读,白天在学校学习,放学回家后与父母住在一起,自由学习;2寄宿住校, 白天晚上在校学习,寄住在学校,由学校统一管理,一般周末回家或放月假。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生的就读模式也出现了多元化,新模式出现了:走读参加学校晚自习的,租房陪读的(又分参加晚自习、不参加晚自习的),还有寄住在老师家或亲戚家的,有中介托管的,还有搭餐的、合租陪读的等,本调查选取了五种常见的模式进行原因调查,而且着重对新型热门的陪读进行了探析。

调查显示:陪读中多为“陪读,晚自习型”。表8数据表明:陪读,晚自习的原因32% 来自客观条件——距离太远;68% 是为了节约时间,为孩子创造更好住宿条件,提供更好的生活饮食,或担心受到不良影响。陪读,不晚自习的原因则100% 来自于后者(F)。 但结合前面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陪读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注:A.“市内,小学”指:长沙市户口,小学开始在长沙就读;B.“市外、小学”指:市外, 小学随父母打工入住长沙开始在长沙就读;C.“市外,初中”指:市外,小升初考入长沙名;D.“市外,高中”指:市外,初升高考入长沙名校开始在长沙就读。

(1)社会竞争的压力,家长的重视。据统计,我国家长注重子女学业取得好成绩并获得高学历教育的比率达43.9%,比我们的邻国日本的百分之二十几要高得多。[16]这说明我国家长是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的。目前, 社会选拔人才,用人的起点,标准还是主要看学历、文凭,因此“上大学,上名牌大学,上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成为很多家长的共同追求,分数则是达成这个目标的主要标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迫使很多家长想方设法创造最优条件帮助孩子潜心读书,提高成绩。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高层次的文化学识、较强的经济实力、独生子女的特点(所有希望都在这一个) 以及学生优异的成绩、潜质(能考上长郡中学等名校高中的学生资质都不错) 都极大地促成了长郡中学的学生、家长陪读的选择。

(2)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目前,我国的教育实力, 录取分数线都明显存在地域差异,尤其教育资源的配置城乡差别就更大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都集中在省级市重点学校,像长郡中学、雅礼中学这样全国有名的重点高中更是优秀学生向往的地方。同时,优质的生源又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更快地提升学校的地位,又没有教育行政的限制,本着双赢的目的,大量地市级的优质生源涌入市内名校高中,有些选择了住校,有些花更大投入选择陪读。无形中,这便抢夺了市内一些学生应有的资源,由住校改为了陪读。(见表5、表6)

(3)学校条件设施的有限,管理的有限。近几年高中生的扩招,生源暴涨,学校配套的硬件设施(如宿舍)明显跟不上,无法满足学生住校的需求, 像长郡就明文规定:离校不太远的学生, 没有特殊原因,原则上不同意住校申请。 另外,社会的发展还不够,对学校教育投入的财力、人力很不够,在其他生活设施、伙食以及住校生管理方面都还存在差距,不能满足学生、家长的要求。 因此一部分学生便选择了陪读。

(4)家长的因素。现实的竞争压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促使家长创造最优条件供孩子学习,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17,18]。 陪读节约了路途的时间,方便学生参加学校的晚自习(认可学校自习,家长又无力辅导);陪读给孩子提供了较好的生活、饮食方面的照顾,又能及时关注孩子,多一些督促,还能与孩子多接触交流,帮助疏导;有的还要方便孩子晚上或周末在附近补课(见表9)。中国式的家长对孩子过度的呵护,不敢放手、 不放心、过分的紧张、焦虑,也是促成家长尽其所能(选择陪读),帮助孩子争取最优的原因之一。

(5)孩子自身的因素。目前城市高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一代,社会稳定, 生活水平较高,在家受到了最优的物质照顾和精神关怀,相比而言,吃苦耐劳的精神、自理能力、自律能力,与人相处方面都远不如父辈、祖辈,存在一些缺憾[19]。即便到了高中时期,仍然希望享受家庭父母最好的生活照顾,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同时,也希望父母提供最优条件以帮助学习。(见表9)

五、陪读的负面影响

表10显示:43% 学生对压力方面没多大感受,37% 的学生感觉有压力, 主要来自学生自己内心的负疚感、责任心。表11显示:学生普遍认为,陪读对其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精神、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的培养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只有近15% 的学生认为陪读父母管束太多,增大了与父母的矛盾。

表12显示:陪读对家长的负面影响比较大,且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且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其次是不利于对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最后,有近半数家长认为陪读对陪读一方与孩子的关系,夫妻之间的感情都有一定影响。

注:上表中横行:A. 外地,市内距离远;B. 想体验集体生活,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C. 想,多一些自由;D. 父母辛苦,忙于自己的事业或者管理不好,不愿管理,交予;E. 申报住校,学校不批,想陪读,但家庭经济不允许或离校近,不必要;F. 节约时间, 但学校住宿条件、伙食或管理不够完善,担心受到不良影响;G. 父母对自己,对学校不够信;H. 攀比,或者不了解情况,不知如何选择,跟风。

注:多选题百分比计算方法。百分比 = 该选项被选择次数 ÷ 有效答卷份数;含义为选。所以对于多选题百分比相加可能超过 100%。 全卷同。

六、讨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发现,当前社会学生的就读模式多种多样。陪读模式的热门存在正是社会人才观,教育竞争加剧, 教育体制、学校条件局限,家长文化学识水平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真实反馈,是家长、学生的一种积极应对。

陪读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节约时间、改善饮食、保证休息、 方便参加学校自习,利于父母疏导孩子。 但并不见得能直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对于湖南省长沙市重点高中学生来说,陪读的负面影响也不像网络上传闻的那样就真的助长了学生”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享乐之风,会导致学生“精神缺钙症”“能力缺失症”“环境忧患症”,会造成“亲子关系的对立”[20]。 倒是孩子内心的压力,孩子与陪读父母的关系处理值得引起我们注意。而对于家长来说,确实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对家庭的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有的父母,一方工作受到影响,夫妻感情经受压力,又担心陪读助长孩子的惰性, 不利于孩子独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使其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如果不能正确处理、释怀,期望值过高,对孩子过多干涉,操心太多,会增大与孩子的矛盾,适得其反。

总之,陪读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件劳心费力的事。因此,在选择陪读之前,建议家庭成员结合自家的具体情况, 充分全面考虑家庭经济条件,孩子自身的特质,家长对孩子的引导能力,学校的管理等,具有预见性,而后协商决定, 甚至及时调整,找到最合适的就读模式。

同时,我们期待政府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改变人才选拔制度,减缓竞争压力,加大投入,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学校投入,加强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管理。建议家长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改变人才观念,放宽心态,让就读模式回归到常态,让更多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让更多家长得到解脱。

重点高中学生 篇4

大家好!

我是来自高xx班的李xx,很荣幸能和同学们分享我的学习经验,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2019年的高三生活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每位同学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中,但期中考试后,有些同学成绩很不理想,有些同学对自己的成绩不太满意。下面我将从几个最不容易做到位却也最基本的方面介绍我的经验。

一、上课认真听讲

一切好成绩来源于上课认真听讲,这是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但我们这些高三学生却很难做到位。一节课45分钟,一天7节课,要保持听清楚弄明白老师说的每一句话,确实不容易。所以我们上课听讲时一定要有策略、方法。首先,不要让自己在上课时闲下来,上课时不仅要听,更要思考,记笔记。这时,把握好思考和记笔记的时机尤为重要。不要只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老师在写板书时一定在讲解知识点,一味记笔记,听不到老师的讲解,不思考老师说的话,得不偿失。所以我建议,上课先保证听清老师的讲解,这是最重要的,可以先记下一个笔记的梗概,下课后再自己填入内容,还可以起到复习的效果。

还有对于防止上课走神的方法,我的方法是紧跟老师思路思考问题,这是记住老师上课内容的最快捷径。而怎样紧跟老师的思路呢?我的经验是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老师画一个图,就跟着画一个图;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就思考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老师在上面“手舞足蹈”,你在下面“手舞足蹈”,充分调动自己。当然,不要太过分,否则,破坏了上课秩序,老师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二、对待作业

做作业一定要落实,但不仅仅是写满了那么简单。

作业不仅仅是用来完成的,更应该是用来思考的,也是用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的途径。

作业是发人深思的,仅以一道简单的物理光电效应题为例,他便可以引出你对光学的大量回忆。而且作业也可以让你发现上课所学知识中掌握不到位的知识,查漏补缺。作业不应该是束缚我们思想的枷锁,而应该是促进我们思考的催化剂。如果做作业能做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那么这作业也就真的做到位了。

作业也是我们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好机会。有些同学平时在作业和学科自习时表现出色,但一到考试便头脑一片空白,毫无解题思路,这很有可能是平时缺乏独立思考造成的,平时做作业过分依赖他人,做作业时频频向他人求助,被动地接受他人思想,长此以往便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考试时必然手忙脚乱。所以做作业时,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嘛。

还有,独立思考,我们对题的印象也会更深刻,更容易记住题型。在这里,我要说记题背题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在考试时帮助加快我们的做题速度,防止我们考试慌张,减少我们的失误。高考考的是题,我们作业做的也是题。我们为什么不记住我们做过的题呢?所以认真做作业,也有利于我们记忆题型。所以,作业之学,博大精深,作业一定要落实。

对待作业中的错题例题,要常看常翻常总结,总结易错点,总结题型与做题思路,在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复习时不仅仅要用眼看,更要亲手去做,做和看完全是两回事,会做,才有了自己的思路,培养了自己组织语言,表达的能力。错题例题,很有价值。

三、高效利用时间

进入高三,同学们生活节奏加快,一天要在教室里学习十几个小时,有的同学去吃饭都要跑着去,在这种时间十分充足的情况下,高效学习,便成为成功的关键。我前面已经说过了如何高效听讲,下面说一下如何高效上自习。自习占我们一天学习时间的很大一部分,由于没有老师在讲课,我们可以安静地思考问题,当然,也很有可能会走神浪费时间,所以,对于防止自习课浪费时间,我的经验是给自己的自习时间做好安排,认真严格地按照时间安排完成任务,提前完成要奖励自己,未能完成要惩罚自己。这样我们就会像电脑程序一样高效地利用自习时间。

自习还有一大忌讳,就是上课时讨论问题。两个人激烈地讨论问题,都以为自己在努力,在提高,但其实这一不利于我们独立思考问题,二也浪费了两个人的宝贵时间,三也破坏了自习纪律,这是一种自我满足,自我陶醉,自我欺骗的假学习,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有问题,下课讨论,或者去问老师,要比占用自习时间讨论问题要好得多。

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永不言弃

成功的路是漫长而痛苦的,如蚕儿破茧成蝶般痛苦而艰辛。以我为例,我高中时全校排名百名开外,凭中考成绩最后时刻来到xx中。分班考试未进入前400名,高中首战便告负。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全校202名,仅列全班第6,高一时竞选校团委干事、广播站播音员从未成功过,我几乎尝遍了各种失败。但正是我没心没肺的乐观精神,不服输的劲头,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积累。终于,一步步地稳步提高,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黑暗破晓之前的长夜里,我们失败,困惑,迷茫。但这时,我们一定要坚信,只要我们一天一天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地去收获,去积累,不要太在意眼前的成绩,总有一天,我相信是不远的明天,厚积薄发的我们,必将看到胜利的曙光,必将看到成功希望,也必将渐渐地接近成功,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高考,我们赢定了!

高中教材重点实验复习 篇5

A. 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

B. 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质量分数为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

C. 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乙醇代替丙酮

D. 做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时,可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

参考答案:C。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目的是要观察细胞分裂,而蒜叶细胞不分裂,故不能代替洋葱(根尖)。不能用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因为30%的食盐溶液浓度太高,分离速度快,会使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色素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丙酮、酒精、石油醚,故可以用酒精(乙醇)代替丙酮。猪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无法提取DNA并鉴定,故不可以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

2. 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表1所示。

请回答:

(1) 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

A. 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B. 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 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

D. 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2) 丁同学在进行上述操作后,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长时间未找到有丝分裂的细胞,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

(3) 戊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 经教师纠正后,丁同学在视野中找到了有关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但丁同学所看到的细胞图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你认为他应如何正确移动装片?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戊同学经教师指点后,也找到了细胞分裂图像,他欲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应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 对“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

① 实验中使用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5%

② 使用的酒精的体积分数为95%

③ 使用的龙胆紫染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g/mL

④ 解离液的两种液体的配制比例为1∶1

⑤ 解离的时间为10~15 min

⑥ 漂洗的时间为10 min

⑦ 染色的时间为3~5 min

(7) 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利用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常常因解离固定前不好确定取材时间,在所取材料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很少,影响实验效果。如果我们能了解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周期,确定在一天中的什么时段其根尖分生区大部分细胞处于分裂期,在此时取材解离固定,实验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定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一天中什么时段分裂期细胞较多(设分裂期时长为半小时)。

① 写出你设计的实验简要步骤:每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B D A (2) 使用显微镜时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 (3) 观察部位不正确(该同学看到的是成熟区细胞或伸长区细胞) (4) 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5) B C (6) ①③④⑥⑦ (7) ① 30 min(若时长在1 h以上不给分)取材(或剪取洋葱根尖)一次;制做装片(若写出详细制作装片过程不算错);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区;列表记录最佳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或将各次数目列表记录) ② 根据所列表中资料,数目最多的时段,就是大多数细胞分裂期所处的时段

3.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有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能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从而鉴定生物组织或分泌物中这些化合物的存在。现欲鉴定牛奶中是否有乳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1) 该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至少要有牛奶、吸管、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仪器_______等。

(2) 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B. 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的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即成

C. 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的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滴入2 mL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混合而成的

D. 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3)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牛奶中的蛋白质实验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 2 mL牛奶稀释液先加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3~4滴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B. 2 mL牛奶稀释液先加3~4滴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再加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C. 2 mL牛奶稀释液同时加入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

D. 在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的混合液中加入2 mL牛奶稀释液

(4) 下列实验需要用显微镜的是()

A. 还原糖的鉴定

B. 蛋白质的鉴定

C. 脂肪的鉴定

D. 全都要

(5) 在本鉴定实验中必须加热的是()

A. 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

B.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脂肪

C.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D. 上述都需要

(6) 鉴定脱脂奶粉是否属于假冒伪劣产品,肯定不需要用到的化学试剂是()

A. 双缩脲试剂

B. 二苯胺试剂

C. 斐林试剂

D. 苏丹Ⅲ染液

(7) 某些单子叶植物中,如大蒜、韭菜等叶子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但这些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不宜作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斐林试剂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双缩脲试剂 显微镜 (2) C (3) A (4) C (5) A (6) B (7) 这些叶子的颜色较深,对还原糖和斐林试剂的颜色反应起到了遮掩作用

4. 回答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下列问题。

分别在A、B、C 3个研钵中加2 g剪碎的新鲜菠菜绿叶,并按表2所示添加试剂,经研磨、过滤得到3种不同颜色的溶液,即:深绿色、黄绿色(或褐色)、几乎无色。

试回答:

(1) A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处理得到的溶液颜色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 进行纸层析→制取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将实验材料研磨

B. 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再画线

C.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在滤纸条上画线→制取滤液→进行纸层析

D. 将实验材料剪碎、研磨→制取滤液→在液纸条上画线→进行纸层析

(5) 在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要使色素带清晰又整齐,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① 定性滤纸要干燥 ② 剪去滤纸条一端两角 ③ 滤液细线画细而直 ④ 重复画线 ⑤ 盖上培养皿盖

(6) 色素下行分离法也能将叶绿体中4种色素分离,具体做法如图1所示,在圆形滤纸上倒入少量色素滤液,随后不间断地倒入层析液,在玻璃管的底部用抽气机不断地抽气。已知胡萝卜素遇Al2O3会呈红色,其余色素遇Al2O3不改变其原有的颜色,问:最先进入Al2O3的色素带呈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橙黄色B. 红色

C. 蓝绿色D. 黄绿色

(7) 把叶绿体色素滤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的明显变暗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_。

A. 黄光和蓝紫光区

B. 绿光和红光区

C. 红光和蓝紫光区

D. 黄光和绿光区

参考答案:(1) 黄绿色(或褐色) 叶绿素不是很稳定,容易被分解 (2) 几乎无色 色素不溶于水 (3) 深绿色 CaCO3可以保护色素不被破坏 (4) D (5) ①②③④ (6) A (7) C

5. 回答“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的下列问题:

(1) 在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其中需注意的一点是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该法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

A. 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B. 要注意色素无害而溶剂可能有毒

C. 在调查研究期间标志不能消失

D. 不能导致动物的疾病、感染等

(2) 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表3是不同调查面积(单位:cm×cm)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40 cm×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算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算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5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重点高中学生 篇6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对学校而言, 也会影响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以及升学率。通过此次调查, 想进一步全面了解肇源县第一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而更加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同时引起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

二 调查对象和方法

1. 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在07级与08级两个年级的文科班、理科班中相应的重点班、平行班中各随机抽取一个班级共8个班级的学生, 发放调查表474份, 收回458份, 回收有效率96.6%。

2. 方法

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调查学生最近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有60个项目, 每个项目后边都有五个等级供学生选择: (1) 无:自觉没有出现题目所说的现象; (2) 轻度:自觉轻度出现题目所说的现象; (3) 中度:自觉中度出现题目所说的现象; (4) 偏重:自觉中等严重出现题目所说的现象; (5) 严重:自觉题目所说的现象非常严重地出现于自己的生活中。共有十个分量表, 分别为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1~1.99分表示正常, 2~2.99分表示轻度, 3~3.99分表示中度, 4~4.99分表示偏重, 5分表示严重。

三 调查结果

1. 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的总检出率 (表1)

2. 各因子检出率比较 (表2)

3. 抽样班级检出率比较 (表3)

四 调查结果分析

表1显示该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检出率达47.6%, 其中轻度的占44.2%, 中度占2.84%, 偏重占0.44%。对学生而言, 学习成绩不理想, 行为习惯不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所以要想改变学生不好的状态, 需从心理入手。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学习压力占的比重较大18.78%, 其次是焦虑14.19%, 情绪不平衡10.92%。强迫症是反映受试者可能存在有控制不住的出现不必要的想法、念头和行为, 导致内心更加焦虑, 比如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复地检查作业、总是害怕考不好等, 这势必影响学习效率和考试的正常发挥。偏执是固执地认为别人总在背后议论自己, 对多数人不信任, 认为别人在和自己作对等, 容易在现实中受挫, 增加失败感, 产生自卑情绪。敌对是控制不住地发脾气, 容易激动, 有暴力倾向。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是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 对自己不友好, 感情上容易受到伤害等, 造成内心的苦恼, 难以适应环境和投入学习。抑郁是负向情绪的表现, 表现为心情低落, 丧失兴趣, 感到生活没意思, 前途没希望, 缺少生活的激情和学习的动力, 严重的会导致厌学和厌世。焦虑表现为内心紧张、不踏实和心情的烦躁。适度的学习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 它不仅不会影响学习, 而且会促进学习。这里所得的数据是指那些学习焦虑过强的学生。学习焦虑的学生在开始时是怕学习成绩不好受父母和教师批评, 被同学瞧不起, 而一旦学习成绩不好, 受到了斥责、批评和歧视, 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过强的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 尤其当学生认为学习成绩的评价威胁到他的自尊时, 学习焦虑会格外严重。学习压力大的表现是害怕老师提问题, 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考试等, 这些情绪不利于学习。适应不良表现为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 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等, 在高一新生中表现尤为明显。情绪的不平衡表现为情绪的不稳定, 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不平衡表现为感到外界环境对自己的不公平, 易产生敌对情绪。

表3反映的是各班的心理健康状况。其中重点班级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比例高于平行班, 主要来源于学习压力。班主任需要引起注意。

五 建议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要想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改进和提高, 作为教育者, 我们必须在教育和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 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采取更多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

1. 正确理解心理教育, 区别德育、心育的不同, 实现两者的协同促进

学生的很多品德问题是心理问题在行为上的外在表现。传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刚柔相间、不可分割的两个教育层面。传统德育注重塑造完善的人的道德品行, 希望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将道德观念强化为学生的品行, 主要方法是“说服教育”和“规范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却注重个体的反省和内化健康的人格, 重在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 以体验为主要目的, 主要方法是讨论和认同。例如, 学校的规章制度, 从德育的观念讲, 作为老师, 要用标准来评判是非对错, 并且通过对学生的批评教育, 让学生了解“是”与“非”, 该批评的就要批评, 该处分的还要处分。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是非的较量, 而是得失的探讨, 如“遵章与自由”“中学生上网”等的讨论, 由学生自己判断, 决定取舍, 从而加强其自知之明与自制能力, 推动个人的不断成长。因此, 作为教育者, 不应把学生的所有问题行为都归结为品德问题, 而应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关注孩子的心灵。通过德育与心育的互补, 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

2. 在心理教育的形式及途径上, 我们应广泛利用各种媒介和通道, 使形式多样化、环境最优化

例如, 学校的专题讲座、广播、宣传栏, 班级的墙报、板报都应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或栏目。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团体心理讲座, 如高一的“学习适应”“学习方法”等, 高三的考试焦虑等考试心理讲座。充分利用班会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做好个别心理辅导。增强家校合力,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3. 在心理教育内容上, 我们应更注重实效性, 贴近学生心灵, 符合学生需求

高中阶段的心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学习心理指导, 包括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行一定的想象力、思维力等训练, 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应试技巧、克服考试焦虑等。人际交往指导, 包括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掌握与人交往的准则、技巧;培养正确的交友观, 如恰当处理异性伙伴关系, 防止学生心理偏差。情绪情感的指导, 包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情感;善于宣泄心中郁闷等。学校适应性指导, 包括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如何适应新学校、新教师、新同学, 消除孤独感、紧张感、压抑感等。提高挫折承受能力的指导, 认识产生挫折的心理活动过程, 认识挫折的两面性, 认识提高挫折承受力的意义;遇到困难和挫折如何保持心理平衡;适当进行增强挫折适应性训练。升学择业指导, 进行职业分析、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学会正确选择专业等。

4.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以减少师源性的心理压力

当前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脆弱性认识不足, 因而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宽容度不够;对整个学生群体心理状况知之甚少;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品德问题界定模糊, 往往把心理问题贴上品德问题的标签, 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个别老师在学生犯错误时不容学生申辩, 往往形成师生的严重对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的问题上, 理论上有所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上远远不到位。以上问题, 必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和培训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2]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

[3]李献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指导手册[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4

[4]杨眉等.中学生健康人格塑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突破重点环节提高高中英语教学 篇7

英语教学属于语言类教学, 词汇是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高中英语虽然已经提升到语感、阅读等高等级, 但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词汇教学也提出了具体目标, 强化词汇教学依然必不可少。

1. 利用语音的辅助, 强化词汇教学。

掌握词汇, 有几个要素, 正确的发音是首要的。发音不是简单的读音问题, 正确的发音可以让交流畅通, 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中国人学习英语比较大的障碍就是发音,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效率, 因为失去了很多交流机会。进入高中的学生大部分都已经较好地掌握了英语音标, 但是很多学生将音标的学习当成一种过程环节, 而不是使用到发音中, 造成很多学生明白音标的道理, 却不能准确发音。因此, 在高中词汇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重视语音教学, 一是要严格贯彻全英语教学过程, 给学生制造语音环境, 二是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尤其带有地方因素的错误发音, 要帮助学生正确朗读每一个新出现的单词。此外, 正确发音还有利于学生正确拼写单词。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 它的发音与拼写之间有着非常的联系。学生进入高中阶段, 记忆单词就不再死记硬背, 而是通过英语单词拼写与发音之间的内在联系, 再结合音标习惯科学记忆单词。

2. 利用语境优化词汇教学。

词汇学习不能将其放在独立环境中对待。语言是情节、情感和陈述的综合体, 也就是需要一个适合的语境。所谓语境指的是上下文, 即词, 短语, 语句或章篇及其前后关系。“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就是最好的诠释。要有效地掌握词汇, 就应该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我们知道, 学习词汇不但要掌握词汇的发音, 拼写, 意思, 而是要掌握词义, 词的搭配和用法, 用词语造句表达思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尤其高中英语, 要想办法把词汇与句子, 语境结合起来, 应该多让学生自己用词、体会词, 词汇与整篇文章相结合, 进一步扩大词汇的交流功能。如, 在学习对话后, 教师可以有意识挑选几个词汇, 再次融入到新的对话, 让学生体会词汇的具体意义和用法习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复述或自编对话, 将近期学过的词汇与句子, 语篇相结合, 达到对这些词汇的熟练运用能力。

二、强化阅读训练, 增加教学潜在效率

高中英语教学的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承担传授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任务, 而且能深化语言的内涵, 扩展课文的外延, 加强对英语以及英语环境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1. 将阅读作为训练的一种手段对待。

英语阅读有多种途径, 其中课本是阅读教学的主要蓝本, 依据课本, 利用其经典型, 强化阅读, 是一种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操作中, 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阅读的质量, 让学生不仅要对文章内容理解透彻, 而且要把握文章的语言表达, 从而建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 要通过语感、语速, 音调等用语习惯琢磨英语的综合内涵, 逐步与英语的语言习惯融合。比如, 教师可以增加听力的内容, 即便学生没有一字一句听懂, 但整体阅读效果会让学生体会英语的语音内涵。最后,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阅读的另一种模式就是扩展。扩展必须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基础上进行, 以保证阅读教学的高质、高效。

2. 以学生为主体, 让阅读扎根。

阅读是一个广泛的学习活动, 除了课堂的阅读, 有效的扩展更能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 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教学中, 教师要透彻地研究教材, 挖掘和提炼阅读课文的精髓, 精选扩展内容, 设计循序渐进的阅读任务。最重要的是, 要关注学生, 以学生的阅读需求、方法应用和意向兴趣等为方向, 将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具体教学方法, 一是在课堂上, 增加学生朗读的比重, 让学生在大众环境呈现自己的读音, 语感和熟练程度, 对朗读者自己是一个纠正的过程和练习的方式, 对其他学生也是一个比较和促进。另一方面,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注重对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在课前可扩展阅读, 既包括本节课文, 通读、熟悉, 甚至背诵, 也可以选择相近的文章, 让学生自学。课堂中, 教师也可以选取小片段, 提供学生阅读, 练习、浏览。课后, 更要扩大阅读量和阅读范围, 从文学文摘到科普文章, 甚至专业文章, 增加难度, 提高效果。另外,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喜好, 和他们一起选择与实际生活贴近或最受关注的相关知识来扩展学习。

三、渗透写作, 提高增和能力

写作能力是任何语言学习的必要模块, 也是高中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重要语言技能之一, 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和公务信涵等, 体现了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在具体教学中一是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 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不少学生认为英语写作难, 词汇不丰富, 语法掌握不牢, 无从下手。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简单的开始, 逐步加深, 篇幅从短到长, 内容从简单对话到故事情节。二是写作技巧。许多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表现为行文不构思, 沿袭汉语用语习惯, 过分注意每一句话的语法和单词拼写, 而忽视了前后句子的衔接。教师要能做写作示范, 利用较长时间纠正写作错误, 手把手教会学生写作技巧。

总之, 高中英语教学有几个重点环节是需要把握的, 教师要走在学生前面, 明确存在问题, 才能科学辅导, 正确引导, 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卢昌辉.认知英语, 建构教学模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4) .

民办高中班级管理的侧重点 篇8

“与其说学生是在学校里成长, 毋宁说是在班级里成长。”所以, 我们把“民办高中的班级管理”作为研究课题。在跟踪研究中, 我的切身体会是, 民办高中班级管理, 与优质生源的公办高中相比, 其侧重点更在于学生的管理 (本人是公办高中教师, 在民办高中———天一中学支教, 故有较深刻的体会) 。当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提高了, 日常行为合乎中学生规范要求了, 学习亦会有逐步的提高。否则, 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这样一来, 班级管理的繁重任务自然落在了班主任教师的肩上。

民办学校天一中学的班主任教师格外辛苦, 承担着学校最基本单位———“班级”的管理工作, 而且这是一项最繁琐, 说来也最重要的工作。然而, 正是因为班主任的认真负责, 才使班级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并在2013年高考中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绩。我将经验总结为如下“侧重点”工作的成效。

一、思想教育常抓不懈

“思想教育”实乃老生常谈, 但对民办高中的学生来说更有特殊的含义。从新生入校第一天起教师就做好第一件事:“行为规范”主题班会。班会中教师不能仅仅简单地讲要求, 还要侧重于讲清楚这些要求的道理所在。开校初, 诸多班主任几乎每天晚自习都用一定时间做思想工作, 甚者连续达两月之久, 有时不惜占用学习时间。自然, 这些班级管理效果最为显著, 而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这是一条重要的经验。

二、激励教育作为突破

针对学生自信心不足的情形,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激励教育。班会上可以讲实例, 在黑板两侧开辟专栏, 每天书写励志语言。如“人有自信心, 难事都变易”“奇迹总是人创造的”“谁的青春不是苦过来的?!”等等。各班都坚持书写到毕业。我们确定部分励志歌曲如《相信自己》《阳光总在风雨后》等为班歌, 每周课外活动时学唱一首, 每天下午课前齐唱;确定“我为我班、骄傲自豪”等班级口号或班级誓言, 每天晚自习之前高呼。这起到了振奋精神、凝心聚力的作用。学生亦坚持到毕业前, 成为青春岁月里难忘的回忆。

三、法制教育作为保障

高中学生, 其年龄特点及身心发育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而民办高中的学生因思想不成熟, 违纪违规抑或违法现象更甚。因此, 除学校组织的法制教育报告会外, 各班经常利用班会, 讲解或观看未成年人违法现象及酿成的恶果, 震慑、震撼、教育了学生。尤其是发生于本校的斗殴捅人使一学生几乎毙命的实例, 深刻地教育了学生, 使他们体会了生命的宝贵与违法的危险。

四、发扬民主作为渠道

高中学生血气方刚, 敢想敢做, 但也容易盲目冲动。为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正能量, 班主任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大胆进行民主管理, 民主选举班干部、民主评优、民主评奖 (奖学金、助学金) 、民主评议 (评议教师和班干部、评议学校、评议餐厅) , 对犯错的学生给予申诉、申辩的机会。我的理解和感受是, 这给了学生情绪发泄的渠道, 反而促进了和谐关系的建立和形成, 更重要的是消解了对立情绪, 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关心集体的发展。教师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 采纳好的办法等, 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班级文化作为载体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班级管理一定应重视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一) 发挥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作为教师, 我们大多有这种体会———谁带的学生像谁。其实是班主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然。班主任应尽最大可能克服缺点, 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用自身优点去影响学生。如果一个班主任乐观向上, 那么他的学生也会受到教师的影响, 不畏困难, 积极向上。

(二) 发挥礼仪文化的育人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教师可以发掘礼仪文化中的育人功能, 提出“文明礼仪养大德, 勤奋学习成大器”“学习因自主面高效, 行为因自律而优雅”等宣传语。

(三) 发挥班级环境的育人功效

每个学期, 教师都让学生在注重简约、发挥特长的基础上重新布置教室, 做黑板报, 张贴学生优秀的字画等, 营造温馨适宜的教室环境, 让学生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学生书画、诗歌展览与欣赏等。

(四) 发挥制度文化增强责任心

针对民办高中学生的特点, 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研究制定既具人文性又有科学性的班规、公约并严格落实, 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责任心。师生共同制定班规成为一项重要经验, 既发扬了民主, 又增强了可执行性。

六、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

民办高中学生中, 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相对较突出, 表现为过于自卑、破罐子破摔, 或者过分焦虑、情绪失控, 还有部分单亲学生缺乏归属感、安全感, 过于敏感, 不信任任何人和事等等。我在观察和了解中发现, 天一学生见到张掖二中的学生就有较强的自卑感, 而二中学生则较自信自豪 (两所学校毗邻相距50米) 。课题组在研究中感到班主任一定要善于观察, 真心、细心、耐心做好此类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矛盾的化解工作, 切忌简单粗疏, 更不能将之定性为学生品质问题。

浅谈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 篇9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对各类文体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 指导、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步养成自觉、健康的阅读习惯的教学过程。

1、培养学生探究式阅读的能力

阅读教学要有创新教育, 必须教学生学会质疑, 树立起批判意识。没有对所读文章观点的质疑就不会有探索和思考, 阅读再多的书也不会有所进步。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中, 笔者尝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质疑能力的训练。我鼓励学生在课文预习时提出问题, 然后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 篇章结构或是字句理解方面, 情感表达或者表现形式方面, 以整理后的问题作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 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来思考, 共同探究问题的根源和答案。阅读教学过程完成后还要将一连串问题连起来让学生回顾一下, 让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答案的完整程度进行评定, 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该用怎样的方法来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感悟和理解。感悟是学生在独立研究教材的学习行为。由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不同, 每一名学生都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 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体验。对同一篇的课文, 不同的学生在相同的教师的指导下, 会产生不同的感悟, 甚至同一学生会置身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 对同一文本的感悟也会有差异。学生的这种多元理解是正常、健康的, 教师要尊重这种理解并加以鼓励。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 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 让学生进行尝试。在阅读开始之前, 教师可以先提供几组阅读目标, 供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自由参考, 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添加修改适合个人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特定目标的指导下单独阅读或者与同水平的同学合作阅读, 会鼓励所有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和发现, 逐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打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通常情况下, 集体的阅读教学常常使有些学生的自我意识处于潜藏状态, 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意识得不到开发。而现代阅读教学则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阅读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是指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的自主意识。真正有效的阅读, 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 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理解, 把握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 达到阅读的目的。教师的职责, 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即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平台, 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 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越强, 积极性越高, 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充分激发出来。

二、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现阶段, 高中生写作水平普遍比较低, 一些学生甚至出现了对作文的惧怕和厌烦心理, 这些不仅不利于教师去传播知识, 更对学生的升学和今后的实践应用极为不利。因此, 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写作和作文课的兴趣, 从而把写作变成学生自愿、快乐的行为, 构建一套使高中生作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策略, 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现阶段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现阶段作文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有很多, 从教师方面来讲, 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基础知识, 却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在文字训练中, 模式也显得单调和乏味。同时, 在作文课上, 教师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对一些选题方向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引导讲解上, 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甚至让学生与教师的理念背道而驰。

从学生自身的层面来讲, 一些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积累, 因此缺乏生活体验, 遇到作文时只能去咬笔杆, 却无从下手行文。一切写作活动都是客观事物与主观事物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最后统一于书面语言的过程。现在的很多高中学生孩童时代都是温室里的花朵, 他们没有了很多野外嬉戏的乐趣, 更没有了恶劣环境中的生活体验。在空空的脑袋中, 面对作文, 他们也只能是在苦思冥想下胡拼乱凑了。因此, 鼓励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 才是作文教学的重点。

2、有效开展作文教学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更是学生在作文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积极的心理因素, 是写作思维能力提高的核心动力。教师要在作文课上通过激发习作兴趣, 使学生真正做到想写、要写, 对每次作文课都有跃跃欲试的心态。当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 就能充分发挥其潜能, 使写作能力逐步提升。如可以采取让学生复述故事、续编故事、游戏作文、周记交流与互评等方式, 使学生体验到写作的喜悦, 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作为教师, 还要教育学生处处留心, 引导学生把作文与日常生活统一起来, 使狭隘封闭的作文教育得到更大的拓展。从而真正实现作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 形成开放性的作文教学。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因为观察是获取作文材料, 提高写作水平的有力手段。其次要使学生学会感悟生活, 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 真正使生活成为作文的内容。

同时, 教师更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广泛阅读、积累知识的空间。在丰富的阅读中, 学生可以体会怎样准确对语言进行运用, 使学生在习作时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问题得到解决。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充分认识到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让学生在阅读中借鉴文章写法, 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作文创造。

摘要:高中学生跨出校门之后, 必须具备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进入21世纪后, 汉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也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的能力。因此, 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不断向课堂要效率, 紧抓阅读和写作这两个高中阶段的教学重点, 努力提高广大高中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坚:《21世纪我们怎么教作文》,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伍林:《浅谈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方法》, 《科海故事博览》, 2010, (5) :136。

重点高中相关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篇10

1953年,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重点发展、保证质量、稳步前进”的教育方针。同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办重点中学”。6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些中学和示范学校的意见》并具体分配了各地举办重点中学的具体数目。1962年,教育部再次发出《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的通知》,并提出了具体措施[1]。197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试行方案》,指出:“切实办好一批重点中小学,以提高中小学的质量,总结经验,推动整个中小学教育的发展。”[2]1983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中,重申了举办重点中学的必要性。1995年,国家教委发出《关于评价验收1000所左右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通知》,提出根据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建设的原则,将于1997年前后,分三批评估验收1000所左右示范性高中。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用示范性高中取代了重点高中,一些地方用星级学校代替了重点学校,示范性高中、星级高中与传统的重点高中并没有实质区别。

二、 重点高中利益博弈的参与者

博弈,这是一个从西方学术理论中引进的术语,是指在遵循一定规则下的人们进行的一个共同的活动,而且进行游戏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博弈论研究的对象就是“理性的”行动者或参与者如何选择策略或如何作出行动的决定[3]。重点高中属于严重短缺的资源,稀缺资源一直都是“理性经济人”争夺的目标,个人和组织的寻利性,追求利益最大化决定了利益相关者围绕重点高中这个平台相互博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教育由原来国家一元价值转变为多元利益主体。重点高中在这个大趋势下涉及的多方面利益亦变得更加复杂,多种利益缠绕在一起,其中最主要的是家长、学校、政府三个群体的利益,这三个群体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家长可以再分为强势家长和弱势家长,学校也可以细化为重点高中和弱势高中,同时政府也可以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但同是重点高中带给强势家长与弱势家长的利益有所差别,重点高中和弱势高中的利益博弈更为直接、明显,甚至是激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针对重点高中也存在着利益交叉和融合,既一致又分歧。当前利益主体多元化、分散化是重点高中长期存在和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重点高中能够满足各主体的利益需求。同时政府、学校和家长对重点高中利益的博弈是动态过程,重点高中能否长期存在取决于相关利益者能否从重点高中获得相应的利益,实现主体、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三、 重点高中带给博弈主体的利益

1.政府在博弈中获得利益

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像彪悍的猎手,到处追逐他心目中的利益。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会在某一个竞争平台上去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社会转型期,政府组织,尤其地方政府自身利益比较突出地表现出来。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一旦产生就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理性经济人”,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必然导致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在公共政策实践中,政府自身利益的恶性膨胀对政府管理和决策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就政府与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而言,政府是公共权力的主要载体,在与社会、市场、公民及其他组织的利益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提供了制度保障[4]。地方政府与学校、家长接触更为频繁,相互之间的利益也就变得尤为复杂,地方政府是由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个个体所构成,地方政府在与学校、家长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就难免会产生以组织为依托,直接或间接为个人谋利益,从而影响或违背相关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地方政府也不会像中央政府那样把全国的教育统筹起来通盘优化,地方政府受地域局限性,会更多地关注当地利益,重点高中能够满足当地政府一定程度的利益追求。

重点高中能够带来家长、学校、政府期望的高升学率,我国现有的教育评价体制是以地区的升学率为指标,升学率高就能在地区之间的评价中获得较高位置,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就能获得较高评价,受到上级部门的赏识,从而获得物质奖励或升迁机会,同时地方政府官员个人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为子女创造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政府官员作为行政组织成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搭便车为个人牟利的倾向。政府是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分配者,教育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心,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每年都要承担大量的财政拨款以及预算内教育经费,这对各级政府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同时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教育投资的长期性、滞后性等显著特点,政府不太愿意为教育投入大量的经费,对于这一点从中央、地方政府每年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具体情况就能得出相应结论。重点高中能够为当地政府缓解甚至解决一部分教育经费,众所周知重点高中每年都要收取大量的择校费,并且收取比例是相当高的,每一届新生都能为学校缴纳高额的择校费,收取的择校费归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共同使用,择校费按比例上交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办学所需教育经费的一部分,既从择校费的收取中获利,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弱势高中的投入力度,政府可以把上交的择校费作为预算内教育经费返还给学校,从而减轻政府自身的财政负担,还可以把重点高中上交的择校费作为专门的经费支持当地弱势高中的发展,这样教育部门就能相应地减少对高中阶段的经费投入,在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的前提下,择校费的上交为教育部门提供了寻租机会,教育部门会利用重点高中创租、收租,满足自身利益。

2.学校从博弈中获益

重点高中属于严重稀缺的资源,整个高中阶段的教育需求大于供给,高中教育仍然是卖方市场,存在着强烈接受高中教育愿望的消费市场,占据卖方市场的重点高中和当地政府就会从中牟利。重点高中利用自身优势招收足够数量的优质生源,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收取择校费,择校费是学校的额外收入,通过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分成后,剩余的学校自由支配,这样重点高中获得了额外的资源和动力,随着重点高中实力的不断增强,重点高中在博弈中拥有更多的筹码,获得更多的利益。另外重点高中凭借自身的影响力和强大的师资在区域内实现学校的大规模扩张,合并弱势高中或是建立分校,重点高中在规模扩张中不断蚕食弱势高中的利益,通过提供丰厚的待遇吸纳弱势高中的优秀教师为己所用,造成重点高中在区域内一枝独秀,最终实现重点高中教育垄断,在垄断中重点高中能够最大限度地追求学校的利益,尽可能提高择校费的收取标准,招收质量更高的生源,实现重点高中收益最大化。

在区域内无以伦比的高升学率使重点高中在与弱势高中博弈时处于优势地位,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到重点高中就读,使不平衡的买方与卖方市场更加失衡,重点学校在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欢迎的过程中,拥有了更多与家长乃至当地政府博弈的资本,与家长博弈中掌握着主导权,能够从家长身上获得更多利益。政府自身的利益需求和利益偏好决定了对重点高中和弱势高中的支持力度会有所区别,重点高中能从政府那里获得更多的资源,无论是明显的教育经费投入还是可以利用的隐形社会资源,只要重点高中的资格不被剥夺,重点高中就会一直处在博弈中的优势地位,使家长和弱势高中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学校所需要的资源几乎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或者受政府控制,谁能挤进政府认可(有时是直接指定)的“重点”行列,谁就能比“非重点”得到更多资源[5]。重点高中得到的经济上的和其他形式的特别帮助,不一定都是政府行为,有些是“名牌效应”的作用。但这种名牌效应的产生又是与政府在经费、人员、政策方面的支持分不开的,作为当地政府主导下的教育组织,在追逐组织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地采取与政府一致的立场,甚至是采取合作形式共同牟利。正如R·芬德莱所说,他们采取的是“和上面合作的方式”而不是“来自下面压力的形式”[6]。

弱势高中在与重点高中博弈中,各个方面都将处于弱势地位,重点高中影响了弱势高中的利益,但弱势高中并不能取消重点高中,弱势高中只能在接受重点高中的前提下寻求利益,重点高中在招收的学生中大比例收取高额择校费,这一做法已被各类高中普遍采用,最终造成高中阶段收取择校费的盛行,弱势高中也能在这一潮流中实现自身利益,相对于重点高中收取的高额择校费,弱势高中可以收取相对较低的择校费,并不是所有的适龄学生都能到重点高中就读,弱势高中也有自己稳定的生源,弱势高中就针对这部分学生收取择校费,这也是弱势高中与重点高中博弈的间接收获,弱势高中由于升学率不太理想,起初并不会有收取择校费的企图,但在重点高中收取择校费的影响下,家长对收取择校费已经觉得合情合理,并且是毫不吝啬,在这样一种大氛围下,弱势高中也开始收取择校费,获得额外的但不如重点高中丰厚的择校费。所以重点高中在剥夺弱势高中利益的同时也为弱势高中带来了获益的机会,弱势高中也能在与重点高中博弈中获得间接利益。

3.家长(学生)在博弈中收益

就业市场的唯学历导向以及大学生就业难,学历和文凭逐渐成为寻找工作和获得收入的主要依据,人们竞相储备知识,为此学校也在不断满足和刺激这种需求,即人们对高学历的要求和期望,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大学生数量在短时期内急剧膨胀,大学招生数量增加的同时失业大学生数量也在不断攀高。教育投资不一定获得相应收益,如果继续对高等教育不加筛选地盲目接受,接受高等教育不仅不能带来任何利益,还会教育致贫。虽然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但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就业情况依然被看好,受到冲击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是低级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重点大学、名牌大学代表着更高级的就业市场,相对于一般的大学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适应性更强,能够在激烈的大学生就业中很好地生存下来,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在当前僧多粥少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里,就读大学的层次越高,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就会越有安全感,家长为了子女能够进入到重点大学就展开了相互竞争。在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就业压力激增的形势下,高等教育的竞争压力势必传递到基础教育,以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竞争性、选拔性考试,尽管与法定宗旨不相符合,也能为社会和家长所认可[7]。我国的重点高中之所以为重点高中,其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拥有高的升学率,在追求高的升学率方面,重点高中刚好可以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重点高中的这一核心竞争力是获得家长和学生赞誉的基础,同时也是重点高中和家长博弈的根本。强势家长要对稀缺的重点高中资源进行博弈,重点高中意味着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更大,为进入重点高中进行必要的投入,会有利可图,将来不仅能够收回重点高中的投资,并且将会有更大的盈利,家长经过利益的权衡后,就愿意为进入重点高中而支付额外的费用。对于家长和个人来说,由于当前教育与就业的不确定性,接受大学教育并不意味着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就业岗位与大学生已经由原来的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的关系,子女要在未来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在高中阶段同样如此,家长之间要进行利益博弈,每一个家长都不想让子女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会选择进入重点高中,最终强势家长的子女获得了有限的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同时家长与重点高中博弈的过程中,由于家长的分散性,不能组成统一的组织,而单个家长根本没有与重点高中博弈的能力,最终家长只能接受重点高中的不合理要求,包括缴纳大量的择校费,家长从重点高中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为重点高中付出了额外成本。

四、 促使利益博弈规范化的建议

重点高中作为博弈的对象和博弈的载体,成为个人、社会和学校三方主体直接或间接寻求自己利益的工具。从以上分析中,政府、学校、家长都能从重点高中运作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满足了自身的利益,究其各方面利益来源,政府、学校利益,主要以收取家长额外的择校费,以弱势高中的缓慢发展,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均衡发展为代价,学校差距越来越大,重点高中和地方政府在博弈中,只有收益,没有任何损失,是最大的赢家。地方政府在博弈中减轻了投资教育的沉重负担,家长付出了更多成本,地方政府和重点高中获得的利益由家长、弱势高中买单,在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当利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1.禁止高中收取择校费

高中阶段收取择校费属于让学生二次缴纳费用,高中阶段的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公民已经对公共产品缴纳对应的税收,高中阶段所需要的教育经费也应由政府相关部门来专门拨付。对公共产品进行二次收费,明显剥夺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不止一次禁止高中阶段收取择校费,但执行的效果却差强人意,收取择校费依然成风,究其原因,当地政府与重点高中存在共同利益,当地政府与重点高中存在“合谋”,政府职能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政府应淡化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倾向,凸显并加强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大财政投入,保障高中阶段教育经费的按时足额下拨,严惩高中收取择校费的行为。

2.取消重点高中

高中阶段之所以出现不正当利益博弈,因为高中教育资源稀缺,当地政府和重点高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在垄断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地政府应消除重点高中与薄弱高中之间的差距,促使高中教育均衡发展,尽可能淡化重点高中的社会影响力,缩小学校的差异水平,使高中学校处在公平的竞争平台,杜绝获得超额利益的机会。鉴于教育的产品属性,当地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加强薄弱高中的改造,拉近学校间的水平,实现高中学校之间良性竞争,营造一个公平的高中教育氛围,提高高中教育的质量。

3.完善和改革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增强就业市场容纳大学生的能力,使各类别的大学毕业生都能在就业市场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提高普通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就业能力,改变普通大学收益率不断下降的危险境地,努力提高大学教育的整体水平,适当缩小高校之间的差距,增强普通高校吸引力,解开学生、家长的“重点教育”心结。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重点学校.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2] 中央教科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82).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3] 潘天群.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王洛忠.论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府利益及其影响.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5] 冯向东.高等学校定位:竞争中的抉择.教育评论,2004(2).

[6] 罗纳德·芬德莱.贸易、发展与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新格局——进步与展望.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7] 朱家存.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耦合支护技术下一篇:导管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