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误区

2024-06-02

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误区(精选十篇)

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误区 篇1

1 对基层防疫工作认识不足

乡镇一级防疫形式由基层所工作人员组织村街动物防疫员逐村对动物实施免疫, 动物防疫员多数年龄较大, 学历较低, 大部分乡镇由于财政紧张, 经常减少防疫经费支出比例, 乡镇领导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办公效率低下。农村生猪饲养零散、面广, 管理粗放, 在疫病预防上, 给农村养殖者的生猪防疫形成了一种依赖、观望、被动的思想。

2 农户对防疫不注重

农村养猪随环境条件恶劣及饲养管理水平低, 饲养畜种多, 分布广泛, 各种疫病频频发生, 广大养殖者没有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经验, 一旦发病, 惊惶失措, 医治不及时的任其死亡, 医治及时的通常算计养殖及治疗成本, 耽误病情。很多农村的兽医技术水平不过关, 通常依据经验治病, 所用药物多以低价为主, 这和广大散户经济收入水平有关系。

3 防疫工作操作上有误区

3.1 药物使用的误区

农村散养户普遍缺乏兽医用药知识, 乱用饲料添加剂或兽药质低, 多数从经济上考虑采用便宜劣质兽药, 在农村有些兽医批号重复使用, 甚至有个别无资质厂家自行非法生产的, 未经检验而给农户使用, 使病菌产生较强抗药性, 或造成药物猪体内残积中毒或死亡。还存在随意配伍兽药的现象, 使用淘汰或禁用的抗生素, 大剂量使用抗生素, 有的迷信兽药厂商新名兽药。

3.2 对消毒工作不重视

没有固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有的认为未发生疫病可以不进行消毒或者已经消毒畜禽就不会再发生传染病, 对工作环境不进行彻底清除, 由于饲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如粪便、饲料残渣、畜禽分泌物、体表脱落物等污物, 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 这会消耗或中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 严重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 所以说, 要进行彻底清除, 清扫要及时、消毒要彻底, 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

4 工作方式长期墨守成规, 不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

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误区 篇2

周海晶

(宜昌市烟草公司秭归营销部、湖北省秭归县平湖大道24号、443600)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得益于近代启蒙运动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主要因素。

近年来,国家局将烟草行业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各地各部门的创新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纷纷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作者从事基层创新工作几年来的的亲身经历,简要分析了目前烟草行业基层创新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烟草行业基层单位创新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促进行业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建设创新型烟草行业目标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烟草行业基层创新工作误区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动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烟草行业作为政企合一的垄断型特殊行业,长期以来在创新的道路上与新兴高科技行业企业之间渐行渐远,特殊的体制和机制会成为行业生存暂时性的保护伞,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经济与全球接轨融合速度的提升,烟草行业长远的生存发展无疑受到了更大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烟草行业的创新能力建设无疑显得越发重要。为此,国家局近年来高调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烟草行业的战略部署,在行业内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开展创新能力建设。

基层部门是各项生产、管理、组织的直接实施环节,因此搞好基层创新工作,提升基层创新能力是实现建设创新型烟草行业的重中之重。基层创新工作的开展,决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基层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充分结合自身岗位特点,发挥各自主观创造性,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才能有效形成合力,促进企业乃至行业创新工作的高效开展。

目前基层创新工作远没有达到全员参与的程度,很多地方甚至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滥竽充数、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的基层干部职工对创新工作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误区一:创新就是要搞发明创造

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认为搞创新就是要像科学家、发明家一样研究新的理论、发明新的东西,只有爱迪生发明电灯、贝尔发明电话这样的技术创新行为才称之为创新。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知识储备、文化素质与这些科学家、发明家相距甚远,因此认为创新工作只是少数专家的事,与自己无关,或者是有心无力。持这种观点的人首先就没有弄清楚创新一词的基本概念,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而发明创造仅仅包含了其中的第二层

含义。

事实上,我们所需要的,所提倡的,是更加广义范围的创新,除开发明创造以外,任何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更新和改变都叫创新,譬如针对日常工作流程的改进、劳动工具的改良、业务流程的优化、管理效率的提高,甚至对现有工作模式的总结归纳,都有可能产生有价值的创新成果。

误区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不少人认为,创新项目要取得实际效果,必须要经过大量的思考、计算、操作、试验,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当前各项业务工作都十分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创新工作上。事实上,烟草行业需要的和提倡的并不是搞一些类似载人航天、大飞机这样的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而是在一些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细节问题上寻求创新点,比如烟叶种植、移栽机械的改良、客户服务模式的改进、专卖管理方式的改变、送货线路的优化等等。总之一切有利于实现“减工、降本、提制、增效”这一目标的新方法、新点子都是一个成功的创新项目,即使看起来应用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只要经过一定的推广,累计起来的效益也可能是非常可观的。

误区三:好的创新项目必须要点大面广

不少基层单位在开展创新工作时,一味的贪大求全,将研究领域上升到战略层面,专攻高精尖领域,造成整个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低下,失去了实施的价值。

基层群众性的创新活动必须要抓点放面,从一个最细微最直接的点上入手,切忌面面俱到,这样才符合基层单位实际,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某牙膏厂员工提出的将牙膏管口直径扩大1毫米的建议,看似微不足道,最终却给该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被同行纷纷效仿;将旧的印刷雕版切割成一块一块,便诞生了伟大的活字印刷术。这些都只是着眼细节的小小创新,却产生了比改变本身大得多的影响力,基层创新工作也应将重点放到类似的细节方面,着重开展岗位创新、管理创新。

误区四:创新会违背上级单位的现有制度

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有的同志抱怨“现在行业各项工作都有严格的制度要求,必须遵照执行,我们在下面搞创新不是要跟上头搞不一样,违背上级指示精神吗”。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还是因为对创新工作的着眼点认识错误。创新工作应着眼于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对工作方式的改变,好比财务制度规定了票据报销必须粘贴原始票据到粘贴单上、卷烟配送规定了必须按照规定时间、规定路线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在不违背这些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如果能够找出一种省时、省事又美观整洁的粘贴方法,探索卷烟在送货车中如何码放能够更方便得拿取、使用什么辅助工具能提高搬运效率,这些其实就算是一种创新。

以上几个误区的存在,阻碍了基层单位创新工作的开展,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加以化解。

误区五:创新工作重点在于材料撰写与资料收集整理

不少基层从事创新工作的人员都将创新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相关材料的撰写上,认为只要项目资料文字内容写的好,就能通过立项甚至评审获奖。同时部分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也过分注重书面材料,忽视了对项目成果的实际应用情况的鉴定,从而造成了有的项目花了大钱,拿了大奖,却没有看到实施效果,或者实施了不长一段时间就销声匿迹了。

在这样一种错误观念指示下,很多形象项目、皮包项目被立项实施,最终导

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对项目实施人员积极性的打击。

面对以上几种误区,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加以纠正: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思想意识与创新能力。

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必须要有思想上的高度重视作为前提,创新工作是烟草行业近年来提出的一项新工作,广大员工习惯了过去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对于创新这一新要求一时间无所适从,我们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力度,首先让广大员工从思想上树立对创新工作的正确认识,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才有可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全员参与的良性发展局面。

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在注重培养能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专业技术人才基础上,着重培养员工立足岗位、立足细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创新的难点不在技术上,而在意识上,只要有了创新的意识,注意多观察、多思考,即使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普通员工,也能诞生出好点子、好方案,从而产生效果显著的创新成果。

创新能力建设着重要注意培养员工以下三种意识:

1、好奇意识

黑格尔说过:“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所有个人行为的动力,都要通过他的头脑,转变为他的愿望,才能使之付诸行动。如果一名员工在工作中只知道按部就班地遵循过去的经验和方式行事,对是否有其他办法可以让事情做的更好没有丝毫兴趣,那么他是永远无法产生创新的意识和想法的,因此在工作中引导和培养员工的好奇心理,这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

2、质疑意识

创新本质上是利用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改造与提升,当一个人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觉得理所应当的时候,他的创新意识便丧失殆尽了。只有对旧事物具有质疑的意识,凡事多思考这是不是最优方案,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才能培养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探索意识

有了对事物的好奇,通过观察分析,对事物的当前状态产生了质疑以后,再通过不断的探索,最终找到解决质疑的新方法的过程就只创新的本质。

当员工普遍具备了以上三种意识以后,就会不断地关注当前的工作方式、方法,以及生产工具,质疑其先进性,并愿意通过积极探索找寻新的替代方案,这样一来,员工的创新意识便得以建立,企业创新能力自然会大幅度提高

二、营造浓厚的全员创新工作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案例。要实现全员参与创新的目标,就必须营造覆盖全员的创新工作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政策环境

通过制定各种鼓励创新、提倡创新、奖励创新的政策,向所有员工表明决策层的态度,同时让员工看到企业崇尚什么,企业需要什么,鼓励员工自觉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2、评价环境

通过将创新能力考核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给员工适当的压力,督促大家不断锻炼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体创新意识。

3、人文环境

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中,定期进行岗位技能交流、比武,从中发现和提取具有创新点的新方法、新模式,为员工提供展示自己创新才能的舞台,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三、重视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持续改进。

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能力的不足,是我国各行各业都存在的通病,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有统计表明,中国和美国在实验室中的技术水平差距在10年以内,而在生产水平上的差距则达20-30年,这充分的体现了我们在创新成果转化方面的落后程度。

创新的终极目标在应用,出成果不是目的,目的是将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我们在开展创新工作过程中,绝不能将成果鉴定作为一个项目的重点,必须重视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只有将创新成果真正应用起来,创新工作开展的核心目的才能得以体现,也才能让广大员工体会到创新的魅力,使创新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创新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在细节,在全员参与,只要构建起了全员参与的基层创新工作格局,充分注重细节研究,就能促进本企业、本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创新型烟草行业的建设目标。

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几个误区 篇3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学生;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203-0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切忌使用讽刺、刻薄、挖苦的语言,更不能用谩骂、侮辱性的语言和体罚措施。学生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应当得到教师的尊重。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出于良好的动机,另一方面必须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甚至有可能毁了学生的前程。笔者在从事多年的班主任教学工作中,觉得我们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走出下面几个误区:

误区一、以为自己是老师,学生就应该听老师的话,高高在上,唯我独尊。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和学生本来就是相互对立的一对矛盾,要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这就需要我们作教师的要耐心细致的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多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急学生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要唯我独尊,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教师让学生说说美好的春天的事情,学生们各舒己见,赞美春景,抒发爱春之情,没想到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觉得春天不好,我不喜欢春天,我讨厌春天,万物生长,细菌滋生,特别容易生病……”这位学生说的很对,没想到老师火冒三丈,大发雷霆,粗暴的说:“你脑子是不是进水了?就你和别的同学想的不一样,坐下!”这个学生由于害怕老师就只好坐下。我们试想一想,这位学生回答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反而得到老师的辱骂。此时此刻这位学生的心理会怎样呢?在全班同学面前如何能抬起头呢?他或她以后还敢再回答老师的问题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人体验和见解,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经过深思考的答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独特体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和别人思考的不一样,要让学生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引导他们,以提高课堂凝聚力。教师要由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权威型转向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指路人。

误区二、以为唠叨的越多就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教师喜欢事无巨细、不分场合的指责学生,啰啰嗦嗦,一句话重复好多遍,自认为起到了强调作用,其实学生在听时早是心不在焉,干脆有的学生说老师你都说了N遍了。因此,作为教师,有时能反省一下自己讲话的数量、频率、质量,确实是一项该经常做的事情。适时采用沉默的形式,有意识地沉默其实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方法。沉默时表情要严肃,眼神要专注,使学生在沉静、严肃的气氛中感觉到教师不满的责备,使之产生一种心里压力,并在自我反省中检查领悟自己的不足或过错,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误区三、以为惩罚学生,学生就听话,就能变好。

当学生有某些过失的时候,教师有时就缺乏理智地进行惩罚学生,尤其是对那些平时较调皮的学生,常常采取罚站、罚抄作业,甚至谩骂、殴打等侮辱人格的举动。我还看过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发生在某中学初中一年级13班,他们班上语文课时课堂纪律混乱,没下课就有学生说“老师再见”,这位老师因此离开教室。班主任任老师来到教室后,惩罚全班学生写1000遍“老师再见”。第二天班级有一些学生没写完1000遍,任老师让这些学生写1500遍。第三天朱某等学生被“升级”写2000遍。朱某一直没有完成写“老师再见”2000遍的惩罚。第二天早晨第一节课前,任老师将他拽出教室,让他写“老师再见”3000遍,并要求他家长来学校。这些做法不仅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而且也违背了相关教育方面的法律规定。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伤害,在生理方面,可能使学生致伤致残,甚至导致死亡;在心理方面,使儿童变得恐惧,缺乏安全感,并摧残学生的心灵,扭曲学生的人格,损害学生的尊严,窒息学生的思想。爱是教育的化身,宽容的本质实质上就是爱。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学会宽容学生的过失。

误区四、以为叫家长就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作为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对于教师应该善待犯错误的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学生,学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哪一项科研成果不是经过了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失败才取得的?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宽容我们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千万不要歧视他们。在实践上,一方面,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另一方面,学生犯了错误以后,作为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同班主任、家长和德育处的关系,千万不要动不动就交给德育处或叫其家长,动不动就交给德育处要求给个处分,致学生于死地。固然家校联系是很重要的,那一定要分清主次,鸡毛蒜皮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叫家长来,动不动叫家长学生很反感,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而我们应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意见,做到细心开导、耐心教育,给他们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否则,往往会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既降低了教师的威信,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误区 篇4

一、思想误区

1. 利用财产保险公司洗钱的可能性小。

就财险和寿险业务来讲, 很多财产保险公司认为, 与寿险业务比, 财产险业务具有保险期限短、保险费低等特点。而犯罪分子需要清洗的资金往往在百万元人民币以上, 无法将巨额非法收入通过财产保险公司进行清洗, 理论上利用财产险保费洗钱的可能性非常小。

2. 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反洗钱工作主战场。

由于利用银行业金融机构洗钱方法相对简单且便于操作, 犯罪分子通常会把银行作为清洗黑钱的首选。在我国, 履行反洗钱义务是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的, 当时履行反洗钱义务的主体也主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 且没有法律层面的规定。200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以下简称《反洗钱法》) 施行后, 履行反洗钱义务的主体才由银行业扩大到保险、证券和特定非金融机构。保险业反洗钱工作开展的时间短, 加之相关人员很少认真学习反洗钱法律法规, 无形中养成了一种“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反洗钱工作主战场, 保险业金融机构是反洗钱工作次战场”的惯性思维。

3. 将可疑交易理解为洗钱行为。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2006】第2号令) 第十三条将保险公司可疑交易行为归纳为十七项, 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就应该按规定报告。一些财产保险公司认为了解熟悉自己的客户, 或者为挽留所谓的“大客户”, 在没有认真研究应报告的可疑交易行为基础上, 按照客户意愿进行频繁投保、退保或将赔偿金汇给第三方, 认为不是洗钱行为, 所以没有必要报告。其实可疑交易并不等同于洗钱行为, 符合标准的可疑交易无论是否涉及洗钱必须报告。

4. 初次违规应该得到谅解。

由于保险、证券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起步较晚, 缺乏一定经验, 个别财产保险公司法律意识淡漠, 认为在反洗钱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属于初次违规行为, 找找关系通融一下就过去了, 幻想能够得到监管部门的同情与理解。正是由于这种懈怠的思想, 使其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反洗钱工作, 不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 继而导致反洗钱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二、几点建议

1. 锁住保费, 关注标的价值。

目前, 我国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包括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和金融诈骗犯罪。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篇第三章关于金融诈骗犯罪就有八种。这些犯罪所得资金都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清洗。各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业务种类包括家庭财产损失险、企业财产损失险、机动车辆险、船舶保险、飞机保险等。购买各种财产后为其在保险公司投保是一种既简单又具有较高安全系数的清洗方法, 一些上百万元人民币的财产保险费往往只需几万元人民币, 保险费金额很难引起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注意, 但只要关注一下保险标的价值再联系客户的身份情况就应该能分析交易是否可疑。

2. 与时俱进, 摒弃惯性思维。

杜绝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反洗钱工作主战场, 保险业金融机构是反洗钱工作次战场的惯性思维。20世纪20年代, 美国芝加哥有组织犯罪集团头目阿里·卡朋为清洗其贩毒收入, 利用洗衣店就能洗钱。从理论上讲所有机构都有可能被洗钱分子利用, 况且在国际上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是没有争议的, 《反洗钱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金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金融业务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的从事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财产保险公司当然不能例外。

3. 深入研究, 抓住实质。

《反洗钱法》公布施行以来, 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 (【2006】第1号令) 、《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 (【2007】第1号令) 等, 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 (【2007】第2号令) 。这些法律法规的施行日期比较集中, 作为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法定主体, 尤其是金融机构专门设立或指定负责反洗钱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 要有结合本系统反洗钱工作实际, 认真学习反洗钱法律法规, 熟练掌握反洗钱各项规章制度, 进而履行好各项反洗钱义务。

4. 脚踏实地, 依法经营。

班主任工作的几个误区 篇5

我们的生活并不一直是阳光普照的,在阳光灿烂中也会有阴影。学生的表现也是这样,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向班主任反映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很懒惰、贪玩,对待家人冷漠、霸道,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在学校却是公认的好学生,不仅遵守纪律,还宽容大方、乐于助人,甚至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种现象在学生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优秀学生身上。他们在校充当好学生,在家却是个小皇帝;嘴巴上口口声声说爱妈妈,实际上却根本就不知道关心妈妈;作文中宽容待人象模象样,生活中为个别小事斤斤计较……我想如果将学生优秀的一面看作是阳光的话,那么他不足的一面就是他阳光下的阴影,这是被学生刻意隐藏起来的角落,是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问题。那么,作为班主任又该如何真正走进这些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清除这些阴影呢?班主任可以采用“点、心、情”三部曲的方式,真正让学生走出阳光下的这个阴影,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

一、与学生要说到点上

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通过说理来体现,在与学生说理时,不能只看到缺点,还应该看到学生的优点,看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抓住学生的长处入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中外的教育专家都认为,表扬能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势的同时,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无论怎样的学生,他都会有值得表扬的地方,抓准说理的切入点,把握住说理的焦点和重点,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要抓准说的切入点

班主任在说理方面,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像上课那样认真备课,深思熟虑,然后找到一个最适合学生独特个性特征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无误。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优点视而不见,没有说到要点上,学生就会产生低落的情绪,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造成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失去自信心。如:班里有个男孩子,非常聪明,成绩也不错,平时却经常违反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大事不犯,但是小事不断。经过了解得知,是由于他从小失去母爱,缺少管教,才会形成这种自由散漫的性格。针对他这种特殊的家庭情况,我将说理的切入点放在了他爸爸的辛劳操劳上。他爸爸既当妈又当爹,比任何人的爸爸都要辛苦,就是为了给他创造一个学习、生活的舒适环境。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比一般的孩子更懂事,更勤奋,促进孩子意识、行为上的转变。

2、要说到问题的焦点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当中,与学生说理要说到问题最重要的焦点。对学生的问题从浅显明白中揭开问题的要害,使其余的问题迎刃而解,或随之而解。如,很多学生犯了错误或者违反纪律之后,一般都会很习惯地举出别人也犯错误的事例,似乎,有了别人的错误在前,他就等于没有错误,或者减轻了错误程度似的。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在说理过程中首先要抓住什么是对是错,要让学生非常明确是与非的标准。然后,再让他明白,错的事情即使有再多的人做,也是不可以跟随的,每个人都要有自己做事的标准和原则。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更不会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3、要说到教育的重点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说理过程中,是非观点要明确,中肯,既要讲正面的道理,也要说反面的非理,使学生明白主题,明白老师的教育内容。避免切不中要害,没说到重点上。对学生说理时,看上去很浅显的道理,但是能让学生明白并接受却不容易,含含糊糊则更糟糕。记得有这么一个男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出色,但是行为习惯上却是非常自由、散漫。有一次,我们上课学习周恩来总理一夜的辛苦工作之后,还整理自己的衣装,以非常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学习到这里之后,我让他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态度进行比较,在学习之中,对他的行为习惯进行了教育,使他在与伟人的比较中明白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包括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

二、与学生要说到心上

说到心上,就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丢学生的面子,因此,它不会引来抵触情绪。让学生从无痕的接触中学会尊重与理解,体味到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拳拳之心。内心的交流,表达出了老师无声的爱。它是老师一个善意的微笑,是老师一束关注的目光,是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学生从真心的教育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认识,并逐步改正。

1、制造悬念让学生想听

班主任的说理,是要让学生从情愿的状态下感受的,就是要让他们高兴地听,甚至自己想听。做到了这点,班主任的说理就达到了成功的一半。学生在情愿与心悦的情况下,对老师的教育自然就容易接受。如:学校的枇杷快成熟了,看着一个个枇杷挂在高高的枝头,很多学生就产生了上树摘枇杷的欲望,甚至有的就真的爬了上去。尽管明知道学校的枇杷并不是种起来给大家摘的。于是,在班队课上,我说,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学生都很想听,我就说:“我呀,在学校发现小偷了。”大家都很奇怪,一个个竖起了耳朵仔细听了起来。我说:“这个小偷可奇怪了,学校里值钱的东西他不要,好拿的东西也不拿,就是要偷那不能用又不能吃的青枇杷。还要担着从树上摔下来的风险。真是不明白那个小偷到底是怎么想的。”学生听了,一个个会心的笑了。爬过树的也不好意思笑了。

2、运用幽默让学生心服

班主任对学生说理要说透,要有信度,要让学生心服,用幽默的语言来教育学生,启迪学生,不仅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还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在不受任何伤害的情况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如:有一次,班里一个同学交给我一张小纸条,我一看,原来是一封遗书,上面都是一些让他妈妈给他买好吃、好玩、好看的东西,不但没有伤心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很可笑。我知道他纯粹是好玩,没有真正厌世的念头,但是这种现象所以,我就对他说:“看你遗书写得不错啊!但是,我们班里还有很多人不会写遗书呢!因为这个世界太美好了,谁也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难道你愿意吗?”他笑眯眯地说:“不愿意。”“那看你的遗书写得这么好,我还以为你不喜欢这个世界了呢?(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你,遗书可不吉利啊!一般人还不会写遗书呢!我要给你发个广告,要写遗书的都来找你,向你学习好不好?”他听了连连摇头说:“不好,不好。我可不愿意老是写遗书,我喜欢这个世界,以后,我也永远都不写了。”听了这些话,我笑了,他也不好意思的笑了。我相信,他以后一定不会再开死亡玩笑了。从这个事例中,让我感受到了班主任要随时去发现和寻找学生的不是,采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说理,使我们的学生有所进步,使我们的学生有所成功。

三、与学生要说到情上

班主任是一种调动学生情感的工作,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情感的引力是相当大的,能使孩子调节自己的行为,只有产生强烈的情感,才能引发相应的行动。所以,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动情的基础。班主任要以诚挚和温馨的爱,来感动学生,来感染学生,来感化学生。建立师生之情,以师爱引起学生的情感。

1、情来自诚恳

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要诚恳,要诚心实意的对待学生,要一丝不苟地对待学生,要尽职尽心地对待学生。如以“心”换“心”,才能做到通过谈心达到交心的目的,才能做到畅所欲言,才能与学生才情感上沟通。班主任在平时要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同学生常接触,多聊天,学生才乐意向老师倒出心里话。和学生谈心时,要诚心诚意,要先交出“心”来,作到推心置腹,尤其是同后进生或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谈心时态度更要诚恳和悦,耐心启发,用感情来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样,才能把自己和学生的心谈到一起。

2、情来自友爱

班主任要带好班级的学生,首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情感关系,师生间有情,才能使学生动情。班主任付出多少爱,学生就会得到多少情。因此,班主任平时要做有心人,要多留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要为自己的谈心找机会。比如同学担任了班干部,做了好事或比赛获奖,这时找他谈心,说说他还需要努力的方向,最容易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取得学生的共识,谈心的效果就会更好。我班有一个男孩,成绩不错,性格开朗,在老师面前的表现一直不错。但是有一次,班里有个同学偶然间发现,她竟然要辱骂自己的奶奶,说她奶奶烧的菜不好吃,是喂猪的,难以下咽。我考虑到这个孩子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对他缺乏管教,奶奶又太溺爱,才会形成这种情况。在一次班干部选举结束后,他当上了体育委员,高兴极了。于是,我马上召开了班干部会议,我对他们说:“你们现在是班干部了,可不能有不文明的行为啊!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要做到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不但自己要表现出色,更要牢记自己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要处处以身作则,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然,怎么配当班干部呢?”我故意停顿了一下,对他说,“你说呢?是不是啊?”大家都纷纷点头说是,我看到他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知道他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后来,我家访中了解到,他确实改变了很多。对长辈有礼貌了,对别人更关心了。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友爱,其深意体现在教育影响之上。

3、情来自温暖

有一种情,它永远占据在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呵护它;有一种情,你可以肆意地索取,却永远不需要回报。这一种情来自温暖的班级,来自可以避风的港湾,那就是浓浓的亲情,这个亲情需要班主任去缔造,去维护,去经营。温暖来自陶冶,班主任应选好陶冶的环境和方式,因为陶冶的环境和方式不式,产生的心理影响和效果也不一样。从客观环境影响心境的角度而言,应当选择令人舒畅的环境作为陶冶的地点,这样可以使双方的心情轻松愉快。比如,散步在操场的林荫道上,校园的草坪,会感到气氛平和自然流畅,话题也多了。可从观赏景物开始,也可谈古今中外名人逸事,或谈论个人家庭琐事等。采取“迂回绕取”的方法,使对方感知不到你谈话的意图,有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你一开始就将学生叫到办公室等学生比较敏感的地方或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理,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紧张而起反感,达不到任何效果。班主任要善于运用这一规律,使要进行的思想工作在无感之中而潜移默化,在活动中得到师爱的温暖。

从学生的集体活动中,受到团结友爱的陶冶,在公益活动中,受到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情感,在文体活动中,体会到欢乐与美感,在社会活动中,体会到人格的尊严……从这些方面来实现感情上的沟通,心理得到满足,身心感受到温暖。

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个点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班主任;基点;焦点;重点;立足点

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使职业教育发展。同时,中职学生良好的就业现状也给中职教育的发展带来契机。然而,中职教育仍然摆脱不了最后选择的命运,家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没办法了就去中职学校混个文凭吧!”可以说,在家长的心里,职业教育是对孩子教育失败的无奈选择。这种想法无形中给自己的孩子一种挫败感和压抑感,使学生失去学习目标。在此背景下,对中职班主任来说是一种挑战,10多年的从教及班主任工作让笔者对中职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入读职校前成绩比较差,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后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上进心不强,求知欲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法律意识较弱,逆反心理极强,不易接受教师的批评,缺乏自信心,较少找到成功的感觉。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班主任,肩负着学生思想和学习工作的引导工作。班主任的成长是对教育变革和发展的理解不断加深、对生命和教师这一职业的领悟不断深化的过程。十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笔者收获颇多。笔者认为,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强化以下几个点,促使班主任工作起得成效。

一、抓好责任这一基点

责任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全的保障。责任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能力永远由责任承载,责任感胜于智慧,缺乏责任意识,其他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中职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要抓好责任这一基点,努力培养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用责任感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追求和理想,像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像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小建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愿,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一个学生的责任心如何,决定着他在学习中的态度,决定着其学业的好坏和成败。学校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良好场所,学校班级集体对培养学生责任感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培养学生责任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在班级管理中,要让责任感在学校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负责任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让“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学生的人生信条。

二、促使榜样力量成为教育的焦点

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是端正教育思想的要求,是切断不良行为强化源的必然途径,也是新世纪人才发展的迫切需求。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促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焦点,实现教育的正迁移。

榜样作为一种力量,有着无形的感召力和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榜样的力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塑造学生的灵魂,可以为良好的班级风貌建设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榜样示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生活在班集体中的个人,总是在无意识中模仿着自己身边的榜样,把对榜样的学习和模仿转化成自己的行动。教师对榜样的选择时,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不要凭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中职学生关注的榜样。否则,班级中的榜样作用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班级管理要想取得良性的发展,在进行榜样的选择上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学生能接受又有教育意义的榜样。另外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教师是学生最近的榜样。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和做人的方法和原则,还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给学生以示范。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带动作用,不断激励学生进行真、善、美的学习。避免学生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不良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的影响。

榜样为班级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动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会达到榜样的标准,这也为接下来的班级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注重德育教育的人文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呵护学生的精神家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学生精神理念的树立,逐步形成团结、友爱、进取、文明的校园氛围,教育学生,熏陶学生,有效实现德育教育的正迁移。

三、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工作重点

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一种能力;是在一定的自我基础上产生强烈的个人进取心,是学生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而进行的自我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是中职德育工作的重点所在。苏霍姆斯基曾说:“没有自我教育,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正常的教育。”中职学生情感教育处天“半成熟”状态,理智提升处于“准独立”状态,既有人格形成的“脱缰”要求,又有争创“宽松”环境的抗争意念,“自我”的准确定位往往难以把握。加之班级人数多,具有不同性格,要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对于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学生来说,逐步让其实行不同程度的自治自理,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特别是在组织活动中,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设计、组织、实施均由学生负责,让学生当主角,班主任担任导演,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又有利于班主任从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由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受到某些因素的不断强化而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找出学生不良行为的强化源,对强化源加以控制,达到控制学生不良行为的目的。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正确面对现实、接触各种思想,促使他们深入思考,独立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搭建活动平台,依靠学生群体的教育力量,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充分感悟品德文化,品尝成功的喜悦,感受道德魅力,在社会实践和集体活动中,自我教育。

三、 重视职业意识教育这一立足点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就业和创业,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作为班主任工作的立足点。在班级管理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应该让学生有上学如上班的感觉。首先班委会实行逐级聘任制,班委会是班级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力量,其中班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里的事班主任直接对班长,班委会其他成员竞争上岗由班长直接聘任,服从班长管理。通过竞争上岗,也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光荣与责任,增强承受变化、挫折的能力和信心。班干部在聘任完成后,班主任统一召开班委会,明确每个班干部的岗位职责,会后每位班干部根据自己的职责结合学校各项管理和检查办法制定一份具体的工作计划和相关工作思路,工作思路或计划由班长审阅,经全班同学讨论,经班主任同意后生效并严格执行,并且班级各项工作由班委会结合全体同学的意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奖惩分明。至此,班干部分工明确,班级管理制度具体详细、奖惩分明,班级在开展活动时,让学生自主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组织能力,不过班主任应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比如说一些主题班会放给他们去做,学生们从策划到展示整个过程进行得有条不紊,当看到学生的展示时,笔者为他们精彩的表现感到欣喜,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都很高,体现了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和很好的团队精神。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很关键,学生只有具备了职业意识,才能有职业行为;有了职业行为,才能培养职业能力;有了职业能力才能,才能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总之,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适应学生所求,面向社会所需,不断更新观念,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蔡杰忠.新时期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6) .

[2]葛华,何玉东 .关于加强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5(5).

[3]曹经霞.略论我国校园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育,2001(6).

班主任工作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篇7

一、班主任要有良好的心态

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 班主任的人格力量、良好心态, 影响着班级的建设。具有良好心态的班主任, 热情真诚、平静乐观、坚韧不拔, 学生对他信任, 有话能对他说, 有事可以请他帮忙, 他能成为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

怎样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呢?本人认为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加强以下能力的培养。

1. 班主任应该加强交往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是与人接触的, 那就要与人交往。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 要开展好班级工作, 班主任必须加强自身交往能力的培养, 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开展班级管理活动, 有助于了解学生, 有助于随时利用各种因素教育学生。

2. 班主任应加强对事业追求能力的培养。

对事业执著追求、兢兢业业工作是班主任具有良好心态的根本。班主任要在实践中通过磨炼形成正确的稳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能将教师的职业视为幸福的职业, 终生追求, 善待生活和工作, 把自己的工作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始终如一地全身心投入事业, 从工作中寻求乐趣和信心。

3. 班主任应加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发展的社会化、国际化、立体化和多元化特征, 使教育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班主任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就应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加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因此, 班主任要注意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掌握先进的教育手段, 不断地发展自己, 完善自己, 适应时代的要求。

4. 班主任应加强自控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 在平时的工作中和生活中经常遇到挫折, 可能产生焦虑, 所以班主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就必须加强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班主任应学会运用各种心理调控方法排遣、摆脱、发泄、转移不良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热情。

二、班主任要有良好的语言艺术

班主任的语言艺术是指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的信息, 融进自己的思想、道德、意志、情感, 准确地通过简练、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出来, 让学生愿意接受, 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实践中, 我们经常见到, 有的班主任遇到问题后, 把要讲的内容略加思考, 语言就像小河流水一样脱口而出, 自然、流畅、准确、精炼、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学生说得心服口服;而有的班主任说了一大堆话, 学生还弄不明白, 结果没办法说服学生;有的只靠强硬的态度压学生, 到头来学生不是真的服从。这说明班主任拥有良好的语言艺术, 会对他的工作十分有益。运用好语言艺术, 容易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运用语言艺术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 因时因境采用灵活的方式。如对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强、感受力较强的学生, 应采用暗示、旁敲侧击或警句格言的点拨式语言;对自我防卫心理较强烈、不肯轻易认错的学生要采用突击式的语言。总之, 应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教育, 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三、班主任对学生的养成性教育要持久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养成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个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 而是通过很久的磨炼养成的。因此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进行持久的教育才行。同样, 对学生不良习惯的改变, 也需要持久和苦口婆心的教育才行,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改变不良习惯, 因此班主任在学生养成性教育中应有持久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

四、班主任要善于做后进生转化工作

每个班级都有后进生, 那么班主任应怎样去做他们的转化工作呢?本人认为首先要全面了解后进生。要做到全面了解后进生, 应重点掌握以下的情况:学生个人的一般情况;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学生生活的环境情况等。

在全面了解后进生各方面情况后, 班主任要会客观分析其后进的原因, 转化工作做到对症下药, 正确引导学生改变过去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处理好表扬与批评、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等关系。由于后进生大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以激起他们希望与进取的火花;教育以批评为辅;即使批评, 也要做到适时适度。

大学新生班主任工作中的几个“新” 篇8

1 新生首先对大学感觉“新”

我们知道新生来自于五湖四海, 来到一个新的环境, 首先就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样样事情感觉新鲜”。而这种感觉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很有好处的, 这样首先他们就不会像老生那样比较多的容易“出事”。这种“新”的感觉也是一种新鲜和好的心情, 所以, 这时候的新生在做各种工作的时候心情多是愉快的。这样也很方便班主任布置和开展工作。说具体一点, 找一个人做一项工作可能就会有好几个踊跃报名的积极分子。当然这种“新”也有最大的坏处, 就是他们对大学环境不熟悉, 对大学的各个管理职能部门不熟悉, 这样好像做班主任就要带领和指导他们熟悉这里的环境, 这是很多新生班主任觉得烦心的工作, 觉得每一样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其实这就是新班主任和老班主任的区别——经验的区别。有经验的班主任能很好的发现一些有管理能力的学生, 主要你稍微带领和指引一次, 之后你就教他们一些方法, 最后, 你就充分的信任他们就行咯。现在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和环境的适应力是很强的。

2 新生就是“新”

这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班主任对新生的不熟悉, 这样很明显我们做班主任的, 就应该第一时间对你的学生来一个深入的了解和尽快地熟悉, 这个很关键, 很多新生班主任工作做不好, 就是没有第一时间, 没有尽最大的责任心去了解、关心和熟悉自己的学生, 说不好, 有那么一些大学教师和班主任可能三、四年下来, 还说不清楚自己的学生的名字。我觉得这是班主任最大的工作失职。作为新生很希望自己的班主任能看重他, 尊重他, 无论他在中学是什么样的, 在大学这一个人生最重要的人生旅途中, 而自己的班主任, 在自己一来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新环境, 就能像自己的老朋友一样能叫出自己的名字。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油然而生”。可能这样你就赢得了这个学生对你班主任一辈子的尊敬。怎样对学生有一个快速而深入的了解呢?“音容笑貌——对号入座”。的确这也是考经验的:首先, 尽快做一个班级通信录小册子, 方便你每时每刻见到你的学生, 有需要就可以查阅他们的名字;其次, 尽快的来一次“一对一”的谈心, 一个班少有30人, 多就50人, 这样当然比较耗费教师的精力, 但这效果很好。你一次很直观, 很正面对新生的“音容笑貌——对号入座”, 对新生的家庭背景, 甚至性格都有了详细的了解。对于你今后三、四年以后班主任工作, 和新生的沟通是非常好的;最后, 是资料的整理, 新生入校, 学校就会要求整理很多相关的资料, 而这些资料,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花一点时间去看看。最好自己也有相关的备份。做到了这几点就比较容易做到最快的了解自己的新生,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要多去学生的宿舍, 这样你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就可以说“到家”了。

3 新生学习方法、理念的更“新”

这看起来只是讲学习, 而与班主任的管理没关系, 因为在很多班主任认为班主任的工作就是管纪律和学生的思想, 其实不然。班主任也应该管理学生的学习, 不能说学习就是课任教师的事情, 而且班里的总体成绩上来, 学习风气好了, 这个班级就好管理, 而且这里所说的新生学习方法理念的更“新”, 还不单纯就只是说学习及成绩。大学新生经过了高考的独木桥, 经过了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拚杀”, 上了大学, 而大学学习的方法和高中有很大的区别, 更多自学, 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往往有一些同学还用以前那一种学习的方法, 却发现自己的学习不理想, 心里就产生了一些变异和不稳定的因素。而有一些同学可能就在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大放松, 甚至是大放纵, 觉得大学第一年就应该把高中的那些青春补回来, 因为始终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也就造成某些新生很懒散, 甚至还把高中不良的风气也带入了大学校园。而作为新生班主任, 我觉得管理最大的一个工作就是应该指引新生对自己在大学里的一种学习生活及理念进行一次大的变革更新, 让新生顺利渡过这一个阶段, 为后面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一般来说都要求脱离父母, 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独立生活, 他们在这里不单要求学会技能知识, 还要学会与人相处, 独立处理问题, 独立生活的能力, 为今后走出社会打下基础。他们没有了升学的压力, 但在三、四年后他们还有就业的压力, 如果就这样荒废了大学三、四年, 他们以后是要后悔的。所以, 我在他们入学的第一天, 第一次班会就要把这个首当其冲的, 大张旗鼓地提出来, 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一个规划和目标要求。当然他们有很多不知道怎样规划和定计划目标的, 这时候我就会主动的提出我的一些看法, 当然是有针对性地, 针对他们的性格、特长、特点、爱好。要求他们有一个综合素质的提高, 虽然说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在中国算是失败了的, 但大学里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学生今后的人生是至关重要的, 是不容失败的。我会很详细的给他们介绍本专业的特点、就业形势、学习方法、知识结构, 让学生先有了兴趣。还有就是大学生活的身体素质锻炼, 我们绝对不要“书呆子”---这样的模式, 对学生以后工作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总之, 对于大学一年新生的班主任工作, 是繁琐和细碎, 需要耐心、关心和爱心的一项工程。

摘要:新生班主任是一份艰巨而又无尚光荣的工作, 但同时也有挑战, 怎样才能带得好新生, 引导新生在大学正确的学习生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给学生一份真挚的爱, 也是很讲技巧的, 这里只是“抛砖引玉”, 希望能为一些新手老师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

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篇9

误区一:小组学习=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类似小组讨论学习, 也是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 但二者并非同一个概念。在观摩体育公开课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情景:在进行某一个运动技术教学时, 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精神, 在进行了讲解示范和一系列的辅助教学后, 便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学习, 然后互相帮助进行练习。这样的分组讨论小组学习其实不是合作学习, 它与合作学习在学习目标、分组情况等方面存在很大区别 (见表1) 。

误区二:合作学习=合作运动 (游戏)

在体育游戏或体育运动中, 许多教师都把合作运动 (游戏) 等同于合作学习, 例如篮球、足球等集体性比赛项目, 再如各种结伴跑等。因此, 首先对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做详细分析 (见表2) ,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淆。

误区三:合作学习=合作行为 (重视分组讨论)

在体育教学中, 有些教师认为安排了合作行为, 重视了分组的讨论或在教学中安排了学生进行讨论就是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 这实际上缩小了合作学习的外延, 是对合作学习表面化的理解。体育教学是通过学生的身体练习体验来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 学生的讨论应围绕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 在练习中有合作行为是很正常也是很普遍的。讨论的问题应是绝大部分学生个体在练习体验中有所发现而又无法自我解决的, 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应该包括四个要素:1.合作学习课题, 也就是合作干什么;2.合作学习目标, 即要具有小组共同目标;3.合作学习的时空, 即需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场合。4.合作学习的形式, 即要安排适宜的学习形式。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要素才是合作学习, 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 用表面层次的行为“堆积”来充当合作学习, 走进合作学习的误区。

误区四:合作学习=主流教法

虽然新的课程改革倡导采用合作学习, 但合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还不是教学方法的主流。我国著名学者赖天德、腾子敬等人认为:在现代体育教学中, 接受式学习仍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也离不开接受性学习, 它只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丰富和补充。实际上, 合作学习并不有利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和发展学生个性。前段时间我们许多一线教师在上公开课、观摩课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的观念, 都冠以合作学习等新型教学方法的名称, 把合作学习等新型教学方法万能化, 这其实是不正确的, 极左或极右的观念都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 对于合作学习应该掌握好运用时机, 在集体性项目, 或需要集体进行学习、有一定深度的个人项目教材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运用时机应该多在单元教学的后期。

参考文献

[1]毛振明, 于素梅.体育教学理论问题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浅析幼教的几个误区 篇10

误区一:智力第一

把幼儿培养成才, 是天下家长的共同心愿, 也是广大家长辛苦劳作的精神寄托。但是, 不少家长对幼儿教育偏重智力因素, 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对制约其成长的其他因素则很少过问。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出息, 才能出人头地, 于是整天让三、四岁的孩子背唐诗、背宋词、认汉字、算加减, 扼杀了幼儿爱玩的天性, 阻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智力是能力的核心和灵魂, 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固然重要, 但是, 如果幼儿教育只注重智力因素, 结果可想而知。相反, 若幼儿教育能从全面发展入手,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自制力和勇敢精神等, 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使幼儿相信自己的力量, 并予以表扬和鼓励;当幼儿在做某件事情、因其他原因半途而废时, 及时地督促、鼓励, 使他们坚持把事情做完做好;在游戏中让幼儿担任某些他们不喜欢的角色, 以使他们的行为服从集体要求等等, 这样的幼儿教育就能使他们的正常智力得以充分地发挥。

误区二:最好的老师+幼儿园才是最好的幼教

在生活中, 很多年轻家长认为最好的幼教就是让孩子进入最好的幼儿园和找最好的老师,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年轻家长为了给孩子寻求一个好老师和幼儿园而四处奔波。家长们认为, 最好在孩子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 为孩子找到一位好的老师和幼儿园才是幼教的关键所在。

对此, 幼教专家表示:“每个老师和教育机构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 但是这个‘好’未必真的适应你的孩子, 作为家长要好好思量什么样的才是最适合孩子的, 适合的才是好的。家长在早期教育中, 不要一味地追求最好的学校。想培养出一个健康出色的孩子, 仅仅有好的愿望是不够的, 家长应该有正确的幼教意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误区三:把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角色让给老人和学校

很多母亲在休完国家规定的产假后, 就不得不回到工作岗位。孩子很小只能托付给老人和保姆, 在进入幼儿园前, 所受到的教育是不正规、不科学的。老人对孩子往往溺爱有加, 凡事以包办代替为主, 导致孩子缺乏生活能力, 生活范围的局限性导致在入园后显示出缺乏社交能力、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游戏的现象。

在孩子幼年时期, 家长的言行和榜样力量在日后是任何一位好老师、好学校都无法代替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 也是孩子最好的幼教老师, 因而家长一定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幼教中来, 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误区四:幼教是各种技能的培训与大量知识的灌输

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观念的影响, 每位家长都在潜意识当中对自己孩子的成长形成了不切合实际的过高期望。早期教育也就随着被他们简单化了, 成为早期智力开发的工具。一些如背诵、计算、识字等知识的超前知识被灌输给孩子, 这也被一些家长作为孩子聪明与否的评价标准。

上一篇:音乐创作风格下一篇:区域火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