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负压引流技术

2024-06-17

创面负压引流技术(精选十篇)

创面负压引流技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例, 男5例, 女3例, 年龄60岁~81岁, 6例患者为压力性溃疡, 均为脑血管病患者, 长期卧床, 每例患者均有2处或2处以上创面 (3 cm×2 cm~10 cm×15 cm) , 分别位于骶尾部6处、背部1处、右膝关节外侧1处、股骨大转子4处、坐骨结节5处, 溃疡存在潜行间隙及大量坏死的肌肉筋膜组织, 有脓性分泌物伴恶臭。1例患者为背部黏液脂肪瘤术后溃疡形成3个月, 创面有大量黏液渗出。1例为烧伤后右膝关外侧形成溃疡不愈合50年, 创面有黄色痂皮覆盖。

1.2 治疗方法

压力性溃疡多为长期卧床患者, 合并多种基础疾病, 病史长, 营养差, 应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治疗, 控制原发病, 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同时行手术治疗。通常给予全麻, 手术扩创切除坏死的肌肉筋膜组织后冲洗消毒创面, 按创面形状剪裁多孔海绵, 海绵内插入带孔引流菅, 将海绵用丝线缝合固定于创面, 用贴膜覆盖创面, 连接引流管至负压引流瓶, 使创面形成负压, 压力约113 mm Hg, 持续吸引。术后可通过双腔管道冲洗创面及管道, 防止管道阻塞, 亦可应用敏感抗生素灌洗创面。定期帮助患者翻身, 7 d~10 d后去除负压装置, 可见创面长出新鲜肉芽组织, 于前胸部取中厚皮片修剪成带孔或邮票状移植于创面, 再次应用多孔海绵覆盖植皮创面, 贴膜封闭创面。引流管接负压引流器, 创面内形成负压, 10 d后去除负压装置, 见移植皮片生长良好, 皮片无液化, 有残余创面给予换药7 d~10 d完全愈合。背部黏液脂肪肉瘤、右膝关节外侧溃疡应用同样方法创面均愈合良好。股骨大大转子及坐骨结节处共9处创面由于面积小, 给予扩创后游离局部皮瓣转移直接缝合固定, 创面一次性愈合。

2 结果

8例患者应用全封闭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后移植皮片全部成活, 未出现皮片液化及皮片移位现象, 仅出现点状创面, 给予加强换药7 d~10 d后创面愈合, 9处小于3 cm×2 cm创面通过扩创游离皮瓣转移后创面均一次性愈合。无1例出现皮瓣坏死。

3讨论

在处理溃疡局部病变之前, 应首先明确病因, 并予以适当的治疗, 否则溃疡不易获得痊愈, 即使通过外科手术得以暂时愈合, 终将复发破溃[2]。慢性溃疡的患者大多有慢性基础疾病, 营养差, 合并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须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治疗, 控制原发病。应用全封闭持续负压引流装置联合皮瓣移植、游离皮片移植术, 能够保持创面充分引流, 促进液化组织排泄, 有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 皮片移植后负压有利于皮片与创面基底部贴附, 为皮片提供相对湿润的生长环境。减少术后换药次数, 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痛苦, 提高了慢性溃疡疮面的修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雄翔, 胡大海, 郑朝, 等.多发性压力性溃疡的外科治疗[J].中华烧伤杂志, 2008, 2 (1) :6-8.

负压密闭引流技术的护理体会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收治患者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45岁,皮肤缺损6例,褥疮3例,住院时间13~50天,平均24天。

1.2治疗方法 9例患者均先彻底清除创面及腔隙中失活的组织、脓液、异物,清洁创面皮肤,设计、覆盖VSD材料,连接负压源,密封创面,给予持续负压引流。

1.3结果9例患者经VSD治疗后,创面恢复良好,无感染、坏死并发症。

2护理

2.1常规护理。经常更换患者体位,用垫圈、被子将其垫高、悬空,防止VSD材料的引流管被压迫或折叠,因而阻断负压源。选用透明的引流袋,并每天更换一次。在更换引流袋时,为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VSD材料内,先钳夹住引流管,关闭负压源,然后更换引流袋。

2.2VSD相关护理。

2.2.1使用VSD期间的观察要点:负压源的负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125mmhg~-450mmhg(-0.017Mpa-0.06Mpa),VSD材料是否塌陷,引流管管形是否存在和有无大量的新鲜血液被吸出。

2.2.2负压维持时间,一次负压密封引流可维持有效5~7天,一般在7天以后拔除或更换,面积较大的损伤可行VSD1~2次,时间在7~15天,对于大面积骨外露的损伤,周围肉芽组织爬行速度慢可行VSD法3~4次,依照具体情况而定。

2.2.3特殊情况处理

(1) VSD敷料干结变硬,可能是因为密封不严、漏气所造成的VSD材料脱醇变硬,也可能是因为创面液性引流物被吸引干净。如前48小时变硬,可以从引流管中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VSD敷料使其重新变软,然后再次接通负压,仔细检查密封不确实处,有时可通过贴近敷料时,听到的漏气声来查找漏气位置,最常见的漏气部位为:引流管或珊氏固定钉的系膜处、三通接头连接处、边缘有液体渗出处、皮肤皱折处、无序贴膜导致膜与膜之间有“漏贴空白”处。处理方法:重新密封漏气处;若是48小时之后变硬,引流管中无引流物持续流动,此时可以不做处理,一般也不会影响VSD的最终效果。

(2)引流管堵塞

有时可见引流管中有一段变干的引流物堵塞管腔,并因此截断了VSD材料的负压源,甚至使材料鼓起,不见管形,可用灭菌注射液10~20ml冲洗抽吸管道[2]。

(3)VSD材料鼓起,看不见管形。常见的原因除了引流管堵塞外,还应考虑负压源异常,引流通道接头处漏气、引流管被病人体重压迫、折叠等,此时需要根据原因具体处理。

(4)S&N半透明膜贴15天内,不会引起毛囊炎、皮炎,国为这种膜允许水蒸气及空气通过。

(5)VSD敷料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和渗液残留,有时会透过半透膜发出臭味,甚至VSD敷料上出现黄绿色、绿脓色、灰暗色等各种污秽的颜色,这并非创面的坏死组织所致,不会影响VSD的治疗效果,一般无需做特殊处理。

(6)当发在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时,应马上通知值班医生,仔细检查创面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并做出相应的正确处理。

2.3预防方案。

2.3.1提醒手术医生在术中操作细致,清创彻底,止血完全,尽量减少创面渗液渗血;贴膜时尽量避免漏气等。

2.3.2提醒患者或陪护人员尽量不要牵扯、压迫、折叠引流管,爱惜、维护负压引流设备等一些相关注意事项。

2.3.3常备一些小部件,如S&N半透明膜、三通接头等,必要时可自行更换。

3小结

通过临床应用和观察体会到VSD技术在处理创面时,不仅优秀地执行了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的原则,创面与外界隔离,大大减少污染的外部影响,控制了细菌感染,而且还能透气,全方位持续引流,使创面的渗液、坏死组织等及时排出,代替了传统的反复清创和换药,明显减轻了每天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3]

参考文献:

1 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

2张灵芝,张翠英.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慢性创面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1):53.

创面负压引流技术 篇3

【关键词】难治性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网状中厚皮片;移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201-01

难治性创面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用常规方法难以修复的创面[1]。对于难治性创面,目前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因治疗时间长,效果欠佳,临床上多用各种皮瓣、肌皮瓣手术修复,但因某些难治性创面周围皮肤已发生血管病变,无良好的血液供应,或创周皮肤质硬,不能满足皮瓣移植要求,游离皮瓣血管无法建立,皮瓣不易成活,且皮瓣供区又形成一个新的创面,多需要植皮修复,皮瓣、肌皮瓣手术修复往往达不到满意效果。近年来,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被广泛应用到包括感染创面[2]、慢性创面如褥疮[3]、糖尿病性溃疡[4]等几乎所有复杂创面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我科自2011年4月—2014年4月对25例难治性创面采用网状中厚皮移植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 25 例病人男 12例女 6例年龄:42-78岁,平均 (61 ±15. 6)岁。难治性创面形成原因:褥疮5例,糖尿病性溃疡5例,深度烧伤后感染6例,三度烧伤 6例,电击伤3例。创面最大约 15. 0 cm × 15. 0 cm,最小约 3. 0 cm × 3. 0 cm。

1.2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针对创面形成的不同原因,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 mmol/L以下,电击伤患者注意碱化尿液,纠正机体内环境紊乱、加强营养支持,补充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行创面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5-7天。

1.2.2 手术方法

常规换药清创,尽可能去除创面坏死组织,保留正常皮下脂肪等组织,双氧水及碘伏反复冲洗,清洁创缘周围皮肤后,按创面形状裁剪VSD敷料,使其充分接触创面,不留空隙,内置多孔引流管,将材料边缘缝合固定于周围正常皮肤,用伤口透明胶贴封闭创面,外缘至创缘周围 2~3cm 的正常皮肤,借助三通接头将引流管接通中心负压装置调节压力至 40~60kPa,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密切观察负压状态,7-10d 后更换负压引流装置,观察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如果不符合植皮手术要求,继续行 VSD治疗,直至肉芽新鲜,呈细颗粒状,触之易出血。用电动取皮刀切取一定面积中厚皮片,轧皮机压制成网状皮片,关节部位制成1:1网状皮片,拉开后比原自体皮片面积扩展1倍,非功能部位制成1:3,拉开后比原自体皮片面积扩展3倍,将网状皮片按其皮纹方向放于新鲜肉芽创面上,拉成棱形,四周缝合固定,内层覆盖抗生素盐水纱布,外层覆盖一定厚度的无菌敷料,弹力绷带从肢远端加压包扎固定。术后48小时松开外层的弹性绷带,以防创面缺血影响皮片的成活,术后2-3天若发现植皮区大量渗血、渗液、明显异味时,需打开敷料,清除血肿或分泌物,止血后加压包扎,无特殊情况,术后5天更换敷料观察皮片成活情况,10天后去除外层敷料行半暴露治疗。

2 结果

20例创面愈合良好,5例创面少部分皮缘坏死,经换药约1周后完全愈合。

3讨论

VSD泡沫材料可塑性强,负压分布均匀,全方位引流渗出物和坏死组织,避免局部渗液积聚[5],减少细菌生长的培养基,避免细菌定植和繁殖,创面封闭负压引流阻止外来菌的入侵,使创面形成低氧或相对缺氧的微酸环境,能抑制细菌生长,减轻毒素及聚集的分泌物与代谢产物对组织细胞的损伤,研究发现 VSD 可使创面微循环流速增加,微血管口径增大,使急性创面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创面早期内皮素的含量减少,一氧化氮的合成增加[6],从而改善创面微循环,使小血管后负荷降低,减轻组织肿胀,促进间生态组织再生修复,从而促进创面修复[7],,VSD 还能刺激多种相关因子和酶类的基因表达,增殖和释放,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以及刺激血管增生,肉芽组织生长[8]。网状中厚皮片的网眼间隙,充分引流皮片间隙渗出液和残留血液,减少创面感染,减少皮片飘浮及皮下積血、积液,提高皮片存活率,网状中厚皮片移植较以往邮票状皮片疤痕少,减少疤痕挛缩引起的功能影响,因后期形成网状疤痕,不会成条索状挛缩,因而减少了疤痕挛缩的程度,有利于功能恢复[9]。网状中厚皮移植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难治性创面有协同作用,操作技术简单、有效,节省皮源,疗程缩短,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钱明元 ,钱李科.老年患者难治性创面的治疗分析 [J]. 海南医学 , 2007, 18 ( 7) : 28 - 29.

[2] Weed T, RafliffC, Drake D B, et a1. Quantifying bacterial bioburden during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does the wound VACen2 hance bacterial clearance[J]. Ann Plast Surg, 2004, 52( 3):276 - 280.

[3]李建飞,黄巧玲. VSD 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 7): 51. 52.

[4]曹小曼,亓发芝,顾建英,等.整形外科复杂创面的吸引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 2009, 18( 11): 1561. 1563.

[5]李巍张兵李峥等.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1 26 4 232-234。

[6]蒋立陈绍宗李学拥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兔耳急性创面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血流量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35 8026-8027.

[7] Sibbald RG, Mahoney J. The V. A. C, Therapy Canadian Consensus Group. A consensus report 011 the use of vacuum - assisted closure in chronic, difficult - to - heal wounds[J]. Ostomy Wound Man-age, 2003, 49( 11): 52 - 66.

[8]许龙顺乔骋陈绍宗等负压对供皮区创面再上皮化速度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29 1 57-61.

创面负压引流技术 篇4

关键词:糖尿病足,负压封闭引流

糖尿病足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常合并微血管、周围神经病变,其中约有15%的糖尿病患者具有并发糖尿病足的风险。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异常代谢,从而导致足部变形、皮肤营养障碍、溃疡形成和肢端坏疽。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烂感染创面,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降低了住院费用,疗效显著。2007年2月-2010年5月,笔者采用清创+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植皮治疗糖尿病足,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累计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共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48~70岁;糖尿病病程1~18年,平均6.3年;糖尿病足25~168 d,平均42 d。根据糖尿病足wager分级标准,本组病例均为2~3级。创面均无骨质裸露,X线摄片检查均未见骨质破坏。平均溃疡面积16~110 cm2。空腹血糖7.8~30 mmol/L,平均血糖10.5 mmol/L。

1.2 仪器与试剂

(1)VSD敷料:由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材料大小为15.0 cm×10 cm×1 cm,均消毒后置于无菌包装中,无细胞毒性、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其内含有多侧孔引流管。(2)半透性粘贴薄膜:具有高粘度的单方向透气功能的透明薄膜,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和丙烯,每张面积是20 cm×15 cm。(3)三通接头在各引流管之间起到连接作用。(4)负压源:可使用VSD专用吸引机、床头中心负压装置或交替使用普通电动吸引机持续吸引。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

术前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口服降糖药或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7.0~8.3 mmol/L,尿糖(±~+)较为安全。术前给予适量的抗生素或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术中均使用适量抗生素,维持血中足够的抗生素浓度,以加强抗感染。术后行血糖监测,心理护理等综合治疗,并依据引流液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1.3.2 手术方法

首先将糖尿病足溃疡感染创面坏死组织或可能失活组织切除,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4 cm×5 cm~7 cm×8 cm大小不等。创面用双氧水,稀释碘伏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彻底清创后,按创面大小和形状修剪VSD敷料,使引流管的端孔及侧孔完全包埋于VSD敷料里。必要时,可根据创面的大小,行VSD敷料拼接和引流管串接处理,以VSD敷料完全填盖平齐创缘为佳。如创面较深,须将VSD敷料填充底部,引流区不遗留死腔。用4号丝线将材料与周围皮肤固定缝合后,再用75%的酒精擦洗创口周围健康皮肤大于4 cm的范围,创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能使生物膜牢固粘贴,粘贴覆盖范围要包括至少3 cm以上的创口周围健康皮肤。引流管采用系膜法处理,根据需要用三通管将所有引流管最终合并为一个出口。术中用生理盐水注射充盈,检查贴膜是否漏气。术后给予床头的中心负压装置持续吸引,负压维持在60~80 k Pa(450~600 mm Hg),负压有效的标志是填入的VSD敷料瘪陷,薄膜下无液体积聚。每日观察创面负压治疗情况,确保负压引流管通畅,负压持续有效。术后前4天,每天用庆大霉素24万U稀释液灌洗,灌洗液先充盈保管30 min,再冲洗管道,既保证VSD敷料接触面有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作用,又保持了引流管通畅。材料可以裁剪。7~10 d后拆除VSD装置,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决定下一次手术方式。如果肉芽组织生长饱满,鲜红嫩活,即可取大腿外侧区大小相当的断层皮片或取腹部中厚皮片,行创面植皮术;否则需要重新填入VSD敷料继续封闭式负压引流,直到创面新鲜再行植皮修复创面。

1.3.3 术后处理

在局部创面处理的同时,要注意全身支持和抗感染治疗,同时观察皮肤颜色、皮肤存活率、有无压迫性溃疡以及足部运动功能。

2 结果

32例患者中,23例经一次封闭式负压引流后,创面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植皮后创面完全愈合。另9例由于创面感染严重,经再次清创,继续VSD处理1周,肉芽组织生长,植皮成活。所有糖尿病足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均治愈,治疗时间28~45 d,平均36 d;术后随访6~10个月,皮片颜色良好,具有良好弹性,耐摩擦,足部运动功能恢复良好。

3 讨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是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引流技术。VSD技术是1992年由德国Fleischmann博士等[1]首创应用于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1994年由裘华德[2]率先引进使用,近年来应用其治疗各种急慢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等方面的文献报道明显增多,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VSD技术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以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填充创面及腔隙,充当创面与引流管之间的中介,加之半透膜的密封作用使外部细菌难以进入创面。将传统的点状引流变为全方位的持续引流,从而使创面渗出物及时被清除,去除了细菌培养基和创伤后受损组织产生的毒性分解产物,创面封闭引流可以形成创面“零积聚”状态,减少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物的重吸收,又使创面与外界隔绝,起到预防污染和感染的作用。封闭负压吸引对创面感染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3],持续全方位的负压吸引能显著提高创面血流量,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毛细血管新生,加速肉芽组织生长。能使在创缘组织的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处于增生活跃相,微血管密度增多及扩张狭窄、闭塞的毛细血管[4]。Cben等[5]研究发现,负压封闭引流能有效扩张兔耳背皮肤缺损创面毛细血管,使创面血流量增加,从而促进血管出芽增生。笔者认为,使用VSD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维持创面持续的负压状态,如出现密封不严、堵管使VSD敷料回弹,应及时冲管,再次密封保持创面处于负压状态。该技术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并且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换药次数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有利于观察、护理[6]。

如何治疗糖尿病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感染的难愈创面,一直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传统方法是在清创换药的基础上,等待创面缓慢愈合。传统方法不仅疗程长,换药频繁,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痛苦,且容易出现交叉感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在创面清创较为彻底的情况下,利用一种特殊的医用泡沫和透性粘贴薄膜,能使创面得到有效覆盖和保护5~7 d,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能及时移除创面坏死组织碎屑,以及创面渗液和分泌物,使创面达到足够的清洁度和新鲜度,并能减轻水肿,有利于局部组织肿胀消退,同时还能刺激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促进组织的再生,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为二期植皮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提高了植皮的存活率,降低了植皮的感染率。

良好的密封是保证引流效果的关键,所以要耐心、细致、灵活地完成密封工作。创面中坏死组织分解的腐臭气体能够渗透到薄膜外,而空气、细菌不能透过这种薄膜进入创面内。由于封闭期间不用换药,不仅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封闭式负压引流,同时选用有效抗生素,这些因素都是获得治疗成功的关键[7]。清创彻底也是VSD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干性坏疽或瘘管存在是VSD技术治疗的禁忌证。

综上所述,VSD负压引流技术是一种高效引流、安全有效地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术后护理方便,而且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Fleischmann W,St recker W,Bombelli M,et al.Vacuum sealing as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amage in open fractures[J].Unfallchirurg,1993,96(3):488-492.

[2]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82.

[3]周建大,刘进言,胡媛,等.负压引流与创面修复[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58):913-915.

[4]曹大勇,陈绍宗,汤苏阳,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血管生成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64-265.

[5]Chen S Z,Lin X Y.On wound microcirculation:an experimental study[J].Asian J Surg,2005,28(3):211-217.

[6]Flack S,Apelqvist J,Keith M,et al.A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VAC therapy compared with wound dressing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J].J Wound Care,2008,17(2):71-78.

创面负压引流技术 篇5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胸壁结核;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28-01

胸壁结核患者容易继发于肺或胸膜结核病变,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结核性寒性脓肿或者慢性胸壁窦道,患者最终必须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彻底地切除其病变组织[1]。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胸壁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治疗后,行手术彻底切除结核病灶,术后对所有患者采取负压封闭引流的方式;探讨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胸壁结核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胸壁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29.64±10.23)岁;其中17例患者首次住院接受手术,剩下23例患者经过多年的反复治疗仍无法痊愈再次入院接受手术。40例胸壁结核患者在入院时,2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迁延不愈,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急性结核中毒。

40例胸壁结核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PPD试验、血沉以及胸部CT等检查,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诊断[2]。根据诊断结果我们可以发现40例胸壁结核患者中病灶侵犯左胸壁患者18例,侵犯右胸壁患者15例,侵犯双侧胸壁患者7例。除此之外,所有患者中21例患者有既往有明确的结核病史,19例患者经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得出,陈旧性肺结核患者10例,痰检阳性患者3 例,痰检阴性患者6例。对痰检阴性患者进行穿刺活检得出结核性嗜酸性肉芽肿。所有胸壁结核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一个月后实施手术。

1.2 一般方法

40例胸壁结核患者均采取全麻下施行病灶清除术,手术切口为患者皮肤色泽变化处,梭形切除患者已坏死的皮肤软组织,然后对脓液及肉芽组织进行清除,彻底地搔刮患者的脓腔壁直至去渗出新鲜血液。对于形成窦道的患者,在术前应该对其进行美兰照影,在术中要根据其染色的范围和走向彻底地切除或敞开患者窦道及其周围组织。对于合并肋骨破坏的患者,应该切除患者局部的肋骨,完全地暴露窦道,然后对其进行仔细探查后将其彻底清除。

在对40例胸壁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1例患者在术中探查的过程中发现其合并胸椎结核,因此在手术的过程中要联合脊柱外科同时进行,当患者的病灶清除完毕后,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以及安尔碘对其进行反复地冲洗和浸泡[3]。术后在患者创口的最深处置入负压引流海绵,缝合患者的伤口后密闭创面,采用中心负压持续吸引,负压设置为300mmHg,术后2-3/d便将海绵退出2-3 cm,然后根据患者引流通畅的情况来决定是否对其海绵进行更换。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 )表示。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40例胸壁結核患者在术后均维持了7-15d的负压引流,其中5例患者2次更换引流海绵,7例患者1次更换引流海绵直至患者的病情痊愈。其余28例患者没有再次更换引流海绵直到痊愈。40例胸壁结核患者均成功治愈,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结核。

2.2 并发症情况

无1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死亡、切口周围组织不愈和坏死以及脓胸等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5%。患者在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后感染症状得到了控制。术后对所有患者采取抗结核药物进行为期6-9个月的治疗,在随访的1-2n内患者无1例复发。

3 讨论

胸壁结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胸壁疾患,由于此病采用内科治疗效果的不理想,因此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外科治疗。但在手术的过程中由于胸壁结核患者的脓肿窦道分布的范围较广,对患者的多根肋骨造成了侵犯,并且窦道多而细小,患者的皮下、肌肉组织深部以及肌间隙存在许多用肉眼难以分辨的微小结核病灶[4]。因此难以彻底地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清除,而一旦患者的在此发作,就必须对其再次或多次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带来负担,也会显著地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它能够彻底去除患者腔隙及创面的分泌物或者坏死组织,并有效地促进创面的愈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引流方法[5]。

综上所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显著地改善了引流效果,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詹锋,姜镭,曾志强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胸壁结核治疗的应用(附38例报道)[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2,12(1):54-55.

[2]王海江,宁新忠,夏照华等.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冲洗技术辅助病灶清除术治疗胸壁结核的临床应用[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11):941-944.

[3]陈俊柱,胡广健,蒋佑升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严重皮肤逆行撕脱伤12例[J].广东医学,2014,35(13):2067-2068.

[4]刘东,梁运海,董明等.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负压封闭引流与皮瓣移植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09(7):1133-1137.

创面负压引流技术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6月收治在慢性创面修复中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16例, 男10例, 女6例。年龄29~63岁, 平均 (40.1±3.5) 岁。其中5例为手部、上肢, 躯干6例, 下肢4例。所有患者均是深度烧伤后未进行有效的创面处理, 导致治疗时机延误而形成慢性创面, 前来就诊的时间为伤后13~46 d, 患者创面处可见大量坏死组织, 并有局部感染情况, 其中12例关节囊、骨质、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

方法: (1) 材料:负压引流装置;医用泡沫材料 (a类:10 mm×100 mm×150 mm, 内置多孔引流管2条。b类:10 mm×50 mm×150 mm, 内置多孔引流管1条) ;生物透性粘贴薄膜 (120 mm×250 mm) 。 (2) 操作:清创, 彻底清除坏死和易坏死组织、分泌物及异物, 开放所有腔隙, 保证软组织、骨组织的血供。彻底止血, 清洗创周皮肤;剪切、填充, 根据创面的形状、大小设计修剪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 (有多侧孔) , 使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包裹引流管端孔、侧孔, 每根引流管周围的敷料均在2 cm以内[2]。如创口面积大, 则进行拼接串联, 以三通连接, 减少引流管数量, 以方便引流管密封来设计引流管出管方向。将设计好的敷料进行缝合固定, 使创面被敷料完全覆盖, 如创面较深, 则底部以敷料填充;封闭, 将创周皮肤擦干, 以半透膜封闭敷料覆盖的整个创面。通常以叠瓦法来粘贴敷料, 以系膜法来封闭创面边缘出引流管处;负压开放, 将压力调至50~60 k Pa, 将填入的敷料瘪陷明显视为负压有效标志。如敷料瘪陷后恢复, 薄膜处可见积液, 即为负压无效。负压引流正常后, 7~10 d拆除敷料, 检查创面是否长出鲜红饱满的肉芽组织, 观察创面是否干燥、清洁, 有无坏死组织、渗液, 检查无异常后采用游离植皮或者皮瓣转移闭合创面。反之则重新填入敷料进行引流, 创面新鲜后方可进行上述操作[3]。

结果

本组16例患者中, 深度烧伤6例, 压疮6例, 糖尿病足4例。15例患者经1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实施Ⅱ期植皮均成活, 1例经2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 实施皮瓣转移, 将覆盖创面。

讨论

目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临床修复各种复杂难愈创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国内外的临床实践表明, 该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4]。此项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泡沫材料作为引流管和创面的中介物, 能够实现对全创面的主动引流, 加快腔隙闭合, 预防组织液、脓液 (液化坏死组织) 积聚, 使用泡沫材料能够有效地隔断引流管和引流物的直接接触, 从而降低引流管堵塞情况出现的几率, 维持引流持续通畅, 通过薄膜将创面和外界隔开, 使创面闭合, 并且能够有效地预防外界环境中的污染物进入引起的创面感染。高负压状态能够消除组织水肿, 改善局部循环, 刺激肉芽组织向凹面生长, 甚至部分深部组织 (外露) 也可被肉芽组织覆盖。对于关节囊、骨质、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的患者, 常规的治疗方法是进行长期换药, 直至创面新鲜后再以皮瓣覆盖, 存在手术风险大、操作要求复杂、病程较长的缺点[5]。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修复, 对于外露面积较小的患者, 可直接覆盖肉芽组织, 使需要皮瓣转移的患者, 经植皮即可到达有效覆盖, 降低手术难度及手术费用。对于外露面积较大的患者, 术中可在骨皮质上直接钻孔, 之后再用敷料覆盖, 可替代部分皮瓣转移。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各种复杂难愈创面进行修复, 术后不需要进行换药, 降低了频繁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减少了医生、护士的工作量, 粘贴透明薄膜也有利于护理观察。

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修复,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彻底清创:如果患者的创面存在多个闭合腔隙, 需要打开腔隙隔断, 祛除死腔, 有效引流, 以闭合腔隙; (2) 有效止血: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如有大量血性引流物 (非正常) 出现, 应马上进行手术处理;术中有效密封, 术后密切观察, 如有密封不严, 存在漏气声, 则难以维持负压, 无法有效引流, 应查找漏气部位, 给予半透膜封闭; (3) 负压压力调至50~60 k Pa, 如局部有剧烈疼痛, 则可调低压值; (4) 给予抗厌氧菌治疗, 注意创面情况; (5) 及时补充营养, 预防营养丢失[6]。

综上所述,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有利于创面愈合, 使疗程缩短, 减少换药疼痛。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慢性创面修复中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患者16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1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实施二期植皮均成活, 1例经2次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 实施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有利于创面愈合, 使疗程缩短, 减少换药疼痛。

关键词: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慢性创面修复,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兴邦, 余国荣, 陶祥, 等.封闭负压引流对肉芽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0, 27 (11) :1599-1601.

[2]张明玮, 谢京波, 史煜华, 等.封闭负压冲洗引流在严重糖尿病足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2, 7 (2) :138-141.

[3]陈长青, 郭林新, 林山, 等.封闭负压引流在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临床骨科杂志, 2009, 12 (4) :440-442.

[4]钱晓玲.封闭负压引流干预慢性创面神经生长因子和微血管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11) :1647-1652.

[5]查选平, 朱晖, 林勇, 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网状弹性绷带包扎在臀部褥疮皮瓣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3, 24 (4) :216-218.

创面负压引流技术 篇7

关键词:老年患者,压疮创面,负压封闭引流,应用效果

我科2010年9月—2011年12月我科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11例老年患者的15处压疮创面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老年患者共15处压疮创面, 其中男3例, 女8例, 年龄66岁~87岁, 平均年龄75.2岁。原发疾病:脑血管意外10例, 股骨颈骨折1例。合并基础性疾病:糖尿病4例, 高血压10例, 胃癌1例。压疮病程3个月~2年。压疮部位:足跟部2处, 骶尾部11处, 大转子部2处。压疮面积最小4.5 cm×3 cm, 最大28 cm×15 cm。创面表面均有脓性分泌物, 伴恶臭, 3处有潜腔, 4处伴骨质外露。

1.2 材料

(1) 医用海绵:成分为多聚乙烯醇, 海绵泡沫状。组织相容性好, 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和透水性。 (2) 引流管:使用多侧孔硬质硅塑引流管。 (3) 生物透性薄膜:为英国施乐辉公司生产的透明敷料, 易于粘贴, 无过敏性, 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湿效果。 (4) 负压引流装置:山东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ZN100智能创伤负压综合治疗仪。

1.3 方法

入院后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及基础性疾病, 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全身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常规扩创, 清除压疮腔内的坏死组织, 切除潜行分离的皮缘, 不留引流的死腔。根据扩创后创面的大小形状修剪带有引流管的医用海绵, 将其填塞覆盖创面, 充分接触, 不留空隙。材料与创面边缘可用丝线间断缝合或皮肤吻合器简单固定。以75%医用乙醇擦洗创周皮肤, 去除污物及油脂, 清洁纱布擦干。生物透性薄膜粘贴密封覆盖整个创面, 将引流管接上负压装置, 负压450~600 mm Hg, 持续吸引。负压有效的标志是填入的医用海绵明显瘪陷, 薄膜下无液体积聚, 一般7 d更换1次敷料。待创面感染有效控制, 无异味, 无脓性分泌物, 新鲜肉芽生长, 再行常规换药, 对面积较大或骨质暴露的创面行Ⅱ期自体皮移植或皮瓣转移修复。

2 结果

11例老年患者共15处压疮创面中2例患者4处创面经常规换药自行愈合, 5例患者的7处创面经自体皮刃厚皮移植后愈合, 4例患者4处创面经皮瓣转移修复治愈。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快, 各种老年疾病发病率日渐增高, 对长期卧床或保持强迫体位的老年患者护理不当, 经常容易并发压疮。压疮主要是由于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 使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全层皮肤组织的坏死, 大多数的压疮需要彻底切除, 应用正常的血供良好的组织修复。老年压疮患者往往全身器官功能差, 基础疾病多, 对反复清创、大型皮瓣转移修复手术耐受性差,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先行换药, 待创面清洁后再进行手术, 造成住院时间长, 费用高;同时若护理不当, 容易造成新发压疮, 治疗及护理工作繁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及时促进创面、腔隙内的渗液、液化的坏死组织排出体外, 控制感染, 促进创面良好肉芽生长及一次性愈合。

负压引流处理创面的机制有:降低炎性因子及分解酶的含量, 扩张终末动脉, 提高局部组织的氧分压及生长因子的含量, 减轻第三间隙水肿, 加快细胞的有丝分裂, 抑制菌群繁殖, 隔绝创面与外部环境减少感染机会等[1]。因此在负压的作用下创面的感染及炎性反应减轻, 肉芽组织生长迅速, 创面周围开始上皮化, 外露的骨骼或者肌肉、肌腱可以逐渐缩小甚至消失。

综上所述,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老年患者压疮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为创面的修复、感染的控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缩短了住院时间, 降低了医疗费用,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创面负压引流技术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2011 年12 月至2014 年12 月我科共收治创伤性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60 例。男47 例、女13例, 年龄16 ~ 64 岁、平均42. 2 岁, 皮肤缺损面积7 cm × 9cm ~ 10 cm × 20 cm。其中上肢皮肤缺损22 例, 下肢皮肤缺损38 例。受伤至清创时间为2 ~ 8 h, 创面均有不同程度污染; 受伤原因车祸伤42 例、重物砸伤10 例、机器绞伤6 例、高处坠落伤2 例。

1. 2 材料VSD敷料 ( 山东威高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 外观方形松软海绵状, 其内布满直径0. 2 ~ 1 mm彼此相通的孔隙, 有极好的透水性、可塑性及生物相容性, 无毒, 无过敏反应。敷料内插两根多侧孔硬质引流管, 其中一条引流管外接输液管用作创面冲洗, 可以滴入外用药物;另一根引流管外接负压吸引装置, 对创面渗液进行负压吸引。密封粘贴薄膜为半透膜, 对皮肤无刺激, 密封后防止负压吸引时漏气, 同时具有阻止细菌入侵和防水功能。负压使用病房中心负压装置, 压力通常维持在16. 6 ~59. 85 k Pa。

1. 3 方法 ( 1 ) 常规伤口大量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术区消毒铺巾后, 清除创面的坏死失活组织和污物。 ( 2) 根据创面大小修剪VSD材料, 大的创面需要两块或多块材料进行拼接, 材料连接处及材料与创缘连接处用丝线间断缝合。 ( 3) 确保VSD敷料与创面充分接触。生理盐水和75 % 乙醇清洗创面周围皮肤血迹和污物, 干纱布擦干皮肤, 用半透膜粘贴封闭整个创面, 引流管和冲洗管粘贴密封采用系膜法, 以防止漏气。 ( 4) 用接头将引流管接通负压装置, 调节负压至辅料块明显瘪陷, 薄膜下无积液。 ( 5) 术后生理盐水 ( 或根据创面细菌培养结果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液) 通过冲洗管持续冲洗, 同时负压持续吸引, 冲洗滴数一般60 ~ 80 滴∕ min。为广泛的冲洗和吸引, 冲洗管和引流管可交替使用。 ( 6) 每套VSD应用5 ~ 9 d后开启创面, 如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红润, 无骨及肌腱外露, 可行自体取皮植皮手术; 对于污染感染较重, 肌肉坏死脂肪液化等创面, 可清创后再次行VSD治疗, 直至创面新鲜后行植皮治疗; 关节囊开放、肌腱或骨外露创面行VSD治疗后, 创面无细菌生长, 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

2 结果

60 例中40 例应用1 次可冲洗VSD后创面缩小, 肉芽生长良好, 行植皮手术; 8 例应用两次可冲洗VSD植皮修复创面, 其中2 例开放关节腔闭合; 6 例肌腱外露者肉芽覆盖后行植皮手术; 12 例合并开放性骨折, 使用外固定架固定骨折, 骨外露伤口使用两次VSD手术后, 行皮瓣覆盖外露骨质, 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

3 讨论

四肢严重创伤特别是开放性骨折, 经常合并皮肤软组织严重挫伤或大面积缺损, 临床治疗非常棘手。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和污物, 反复换药待肿胀消退, 创面肉芽生长良好, 无细菌生长感染, 再行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创面。但反复换药患者痛苦大, 创面水肿消退延迟, 新鲜肉芽生长缓慢, 感染率高, 治疗时间长, 住院费用高,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1]。

VSD是修复和覆盖软组织创面的一种新治疗技术, 这种由聚乙烯醇- 明胶海绵组成的高分子复合材料, 使伤口创面引流由点到面; 在持续负压的作用下, 敷料紧贴创面压迫止血, 刺激肉芽组织生长, 同时密封创面防止污染和感染。1992 年Fleischman等[2]首先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感染, 效果良好并很快在软组织缺损和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应用。

虽然VSD技术治疗复杂创面效果良好, 但是临床应用发现, 由于分泌物或血液在导管中沉积, 甚至堵塞导管, 尤其在分泌物多且较黏稠的创面更容易发生, 无法引流,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甚至产生创面深部感染。针对以上缺点, 本组对VSD膜上其中1 根引流管用作冲洗管, 外接输液器, 对创面、VSD膜及引流管进行冲洗, 防止VSD膜孔隙及管道堵塞, 改装成可冲洗VSD。本研究结果显示, 相比传统的清创、换药和普通的VSD方法而言, 应用可冲洗VSD技术治疗复杂创面, 堵管发生率低, 负压吸引充分有力, 感染率低, 病程短, 无需反复换药, 从而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疼痛, 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负压封闭引流改善了创面血流量, 显著增加创面微循环血流速度, 增大微血管口径。国内吕小星等[3]研究显示, 负压吸引带走了伤口内堆积的5 - 羟色胺、组胺、缓激肽及前列腺素等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炎症介质。负压形成的机械应力作用使伤口周缘正常皮肤组织向伤口中心聚集移动, 缩小创面[4]。Squier[5]通过研究认为机械性牵拉是引起成纤维细胞增多、肉芽生长的主要原因。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手术操作简单, 术后护理方便, 用于治疗软组织缺损, 创面愈合快, 患者痛苦小, 不良反应低, 住院费用少。但改技术必须保持创面局部密闭, 如果负压不足或漏气, 不能把创腔内渗液充分吸出, 从而导致创腔局部积液、肿胀、导管堵塞、细菌繁殖感染等, 不但起不到引流的作用, 反而会加重病情。另外, 创伤后由于失血失液, 全身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同样重要, 另外这一技术不能替代传统的换药技术, 是传统换药技术的很好补充。

摘要:目的:探讨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技术治疗复杂四肢创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复杂皮肤软组织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应用可冲洗VSD技术进行治疗, 59 d拆除VSD并行皮瓣移植或创面植皮手术。结果:12例患者通过皮瓣覆盖创面, 48例植皮闭合创面, 术后植皮或皮瓣全部成活,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可冲洗VSD技术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简单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四肢创伤,复杂创面,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

参考文献

[1]杨桂元, 钱祝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 (2) :149-151.

[2]Fleischmann W, Becker U, Bischoff M, et al.Vacuum sealing:indication, technique and results[J].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 1995, 5 (1) ∶37-40.

[3]吕小星, 陈绍宗, 李学拥, 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周组织水肿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 (8) :1244-1245.

[4]Banwell PE, Teot L.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 (TNP) :the evolution of a novel wound therapy[J].J Wound Care, 2003, 12 (1) :22-28.

创面负压引流技术 篇9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连结蛋白

负压封闭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技术作为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新型疗法, 是2008年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项目之一, 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急慢性创面修复, 并取得卓越的疗效[1], 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证实[2,3,4], VSD技术能降低炎症反应,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肉芽组织快速生长及创面愈合。尽管目前VSD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VSD技术对于急性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促进创面修复的具体机制研究报道较少。超敏C-反应蛋白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 hs-CRP的水平与炎症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Fn) 是细胞间连接的重要因子, 起支架及调理素作用, 可促进上皮细胞移行, 故Fn对加速创伤修复能起重要作用。不少研究均肯定Fn在创面愈合中的重要作用[5,6]。本研究通过复制实验兔模型, 比较观察VSD技术和常规换药术对急性创面愈合过程中hs-CRP及Fn水平的影响, 进一步了解VSD技术减轻炎症反应及促进创面修复愈合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清洁级日本大耳雄性白兔16只, 体重 (2.00±0.25) kg, 由广东省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饲养于广东医学院附属高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 温度 (22±2) ℃, 湿度 (60±5) %。特制饲养单笼 (广东医学院动物实验室) , 便携式负压吸引仪 (武汉维斯第公司) , 聚乙烯乙醇化海藻盐泡沫负压引流护创材料 (武汉维斯第公司) , 透明封闭性贴膜 (英国Smith&Nephew公司) 。仪器设备:BNⅡ特种蛋白分析仪 (德国Siemens公司) , hs-CRP检测试剂盒 (美国Dade behring公司) , 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本Hitachi公司) , 人细胞纤维连接蛋白检测试剂盒 (美国Cusabio公司) 。

1.2 实验过程

1.2.1 动物造模

8%硫化钠于兔背侧脱毛处理后特制单笼适应性喂养3 d。氯胺酮30 mg/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成功后, 脱毛区消毒, 无菌操作, 手术刀在背侧全层切开皮肤至肌层, 形成3 cm×3 cm大小的创伤创面, 压迫止血。

1.2.2 实验分组及干预措施

按随机数表法将模型兔分为VSD组和常规组, 每组8只。常规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 每天应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 0.5%安尔碘消毒液消毒创面周围组织, 用无菌纱布敷料覆盖创面, 并用透明封闭性贴膜固定敷料。VSD组采用VSD技术, 造模兔创面止血后生理盐水清洗创面, 0.5%安尔碘消毒液消毒及75%酒精脱脂棉处理创面周围后, 将VSD敷料修剪成5 cm×5 cm大小完全覆盖创面, 将引流管一端插入敷料中, 另一端连接负压装置, 创面及周边用生物透性贴膜完全封闭, 予持续-125 mm Hg (-16.6k Pa) 负压吸引7 d。为防止创面污染及贴膜破损漏气, 上述造模兔均在特制单笼中按标准条件进行饲养。若存在引流管漏气或堵塞, 则及时更换贴膜或VSD辅料。

1.3 主要观察指标

1.3.1 大体观察

治疗第7天拆除敷料时对创面进行创面观察。观察创缘皮肤、组织水肿情况, 以及创面面积、颜色、分泌物、微细血管情况等。

1.3.2 hs-CRP和Fn的检测

VSD组和常规组于建模后7 d内各时间点 (6 h、12 h、1 d、3 d、5 d和7 d) , 于兔耳缘静脉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 采用动态定时散射比浊法检测兔外周静脉血中hs-CRP和Fn含量。同时以建模前兔外周静脉血为对照 (0时) , 具体操作同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6只模型兔饲养良好, 实验过程中无明显异常反应。常规组未出现敷料松脱现象。VSD组1例第1天出现VSD引流管堵塞, 1例第3天敷料松脱漏气, 均及时发现并重新更换VSD敷料或贴膜, 保证实验如常进行。

2.1 大体观察

治疗第7天, VSD组创缘清洁, 创面面积 (5.26±1.15) cm2, 创面基底部红润、清洁, 无明显水肿, 无异常分泌物, 肉芽组织丰满并呈细小颗粒状, 触之即渗血, 其下微小血管清晰可见;常规组创缘有少量血痂附着, 创面面积 (7.36±1.25) cm2, 与V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创面基底部呈暗红色, 水肿明显, 有淡黄色分泌物附着, 肉芽水肿模糊。

2.2 VSD组和常规组hs-CRP变化

hs-CRP含量在建模前VSD组和常规组分别为 (2.81±0.59) mg/L及 (2.74±0.50) mg/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自12 h时间点VSD组hs-CRP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VSD组hs-CRP峰值出现在第1天, 为 (43.81±3.15) mg/L, 而常规组hs-CRP峰值出现在第3天, 为 (70.84±4.82) mg/L。各组hs-CRP达到峰值后呈渐进性下降, 但VSD组下降更迅速, 在第7天降至 (11.50±1.78) mg/L, 而常规组hs-CRP含量仍高达 (43.20±3.07) mg/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和图1。

2.3 VSD组和常规组Fn变化

建模前VSD组和常规组Fn含量分别为 (56.03±5.79) mg/L和 (54.71±5.88) mg/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而两组Fn含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时间点出现在第1天 (P<0.05) , 两组Fn均在第3天时间点达至高峰, 分别为 (161.53±8.60) mg/L和 (109.83±9.18) m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尽管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 但VSD组Fn在随后维持一个高浓度的平台期, 下降趋势不明显, 第7天仍高达 (135.02±3.56) mg/L, 平均含量比常规组高峰值还高。见表2和图2。

3 讨论

作为一种改善创面修复愈合的新型疗法, VSD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项技术通过创新性地将V (vacuum, 负压) 、S (sealing, 封闭) 、D (drainage, 引流) 3者相结合, 使创面处于相对隔离独立空间, 消除创面潜在腔隙, 将传统的点状引流变为全方位引流, 促进坏死组织、渗出液和细菌清除, 同时促进毛细血管新生, 增加毛细血管流量, 修复细胞增殖, 刺激肉芽组织生长, 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本研究中对模型兔的创面大体观察也证实VSD技术处理的创面红润、清洁, 无明显水肿, 渗出液无积聚, 肉芽组织生长质量高。与诸多学者报道的相符合[7,8]。

hs-CRP是一种在正常机体中含量极微的非特异性急时相蛋白, 当机体受到损伤或感染数小时后就可明显升高, 研究发现hs-CRP在48~72 h达到峰值, 其升高幅度越明显, 表示机体损伤和炎症的程度越严重。本研究表明, 建模前外周静脉血hs-CRP含量非常低, 在6 h时间点两组hs-CRP含量虽然较建模前升高明显,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这可能是创伤后炎症反应早期 (6 h内) 受创面大小等直接调控, 其后的炎症反应由于炎症介质互相作用, 开始发生创伤炎症应激链条式反应, 产生“瀑布样”效应, 刺激hs-CRP等迅速、大量释放, 于是hs-CRP在常规组仅换药而无其他干预措施的情况下, 在第3天时间点达到高峰, 相反, VSD组由于创面富含炎症因子的坏死物质和渗出液被VSD引流清除, 阻断包括hs-CRP在内的炎症网络通路, 迅速降低hs-CRP的含量, 同时也提前了峰值时间点, 于第1天时即达到浓度高峰。随后的下降考虑可能跟VSD以下机制相关: (1) 生物透性贴膜使创面与外界隔开, 构成防止细菌入侵的屏障, 避免了传统换药可能导致的外来细菌污染, 抑制创面附着细菌的滋生, 降低感染可能引发的hs-CRP升高。 (2) 全方位的负压引流使创面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零聚积”, 破坏细菌繁殖的环境, 抑制创面细菌的滋生, 阻止毒素重吸收和感染再扩散, 有效切断毒素重吸收对机体的“二次打击”。 (3) 对比传统的干燥创面, 密闭性创面形成的潮湿环境不仅易于免疫细胞的渗出和游走, 也有利于吞噬细胞发挥更好的吞噬功能, 亦可降低后期hs-CRP的反应性分泌, 更有利于预防创面感染。

研究表明[9], 当机体存在创伤、感染、急性炎症等应激情况时, hs-CRP是急性时相蛋白中变化最敏感的一种, 也是目前评价炎症和感染程度最为敏感的指标。hs-CRP的半衰期约为15~19 h, 故机体发生组织损伤或炎症、细菌感染时, 其浓度升高, 但当病情明显好转及治愈时, hs-CRP水平迅速降低。本研究发现, VSD技术降低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与创伤后hs-CRP的峰值时间并降低峰值, 随后迅速下降相关。

既往的研究表明, VSD不仅能影响机体炎症因子的调控[10], 明显改善创面微循环状态并促进血管新生[11], 也对多种影响创面愈合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12,13,14], 从而表现出较明显的减少创面组织坏死、促进肉芽组织增殖和创面愈合的功能。Fn是细胞外基质最重要的成份之一, 广泛存在于血液、体液及组织中, 其广泛参与细胞运动, 具有黏附功能, 对细胞具有趋化性, 能调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创伤区的失活有害组织, 可促进细胞分裂, 具有生长因子作用。本研究中笔者发现, 两组模型兔Fn均在第3天达到峰值, 与黄晓春等[15]报道创伤后组织Fn迅速增加, 于伤后72 h达高峰的结论相符合。但两组比较第1天的F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考虑VSD可能是通过负压吸引作用明显增加微血管数量, 扩张微血管口径, 改善微循环流速, 促使创面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迅速增殖, 增加Fn的合成。另一方面, VSD通过零积聚引流, 减少影响创面愈合的渗出液残留, 减轻细胞组织间水肿, 增加Fn的趋化性, 促使单核、巨噬细胞聚集于创伤区域并引导单核、巨噬细胞清除创伤区的失活组织, 发挥调理作用, 为创伤修复提供必要的细胞外环境, 也促进Fn的分泌及再分布。付小兵[6]认为, 在肉芽组织基质的形成尤其在创伤愈合早期Fn起着关键作用。本实验中笔者发现, 在VSD组Fn下降过程呈一高浓度的平台期, 考虑VSD技术促使肉芽组织生长旺盛, Fn维持高浓度并通过其与细胞结合, 成为上皮细胞移行的支架, 加速创面肉芽或上皮化, 从而增加创面组织的弹力收缩力, 缩小创面, 促进创面愈合。

创面负压引流技术 篇10

【关键词】 压封闭引流术 临床应用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47-01

负压封闭引流(VSD)是一种新型引流技术,用医用泡沫材料包裹多侧孔引流管,使泡沫材料成为引流管和被引流区使之与外界隔绝,接通负压源形成一个高效引流系统, 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我科在2011年10月-2013年12月间应用VSD技术治疗22例嚴重损伤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2~76岁。其中开放性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损伤5例、外伤感染性伤口8例,皮肤套脱伤4例,骨髓炎3例,糖尿病足2例,均愈。

2 手术方法及效果

(1)骨折手术复位,创面彻底清创。(2)将VSD敷料覆盖于创伤表面并缝合。(3)用生物半透膜封闭整个创面和VSD敷料。(4)连接负压装置,维持0.04~0.06MPa的恒定负压状态。负压有效的标志是VSD敷料表面塌陷,薄膜下无液体积聚。(5)给予7~14天持续负压吸引。检查创面并观察到创面生成大量新鲜肉芽组织后,给予植皮闭合创面。必要时可重新填入VSD敷料继续引流,可更换敷料2~3次,甚至4~5次,直至创面新鲜,再行植皮手术,以修复创面[2.3]。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 评估病情 尽快完善术前检查及各项物品准备。专科情况:观察患肢血供、创口大小、深浅、渗血或分泌物情况,检查肢体感觉、活动情况。全身情况:神志、生命体征,各项血、尿标本检验结果,及早发现合并休克、酸中毒、高热、肾功能改变、骨筋膜综合征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3.1.2心理护理:由于创伤和手术可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应积极的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手术的成功案例,让患者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接受能力。

3.1.3术前准备:术前认真清除术区皮肤上的毛发,污垢,以利于术后半透明膜的黏贴,防止受毛发影响黏贴不严漏气,还可防止细菌滋生,引起切口感染。协助完成各种辅助检查、药敏试验等。消化道准备:术前8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完成术前导尿、术前用药等工作。备好病历及各种相关辅助检查单、X片等。备好麻醉床、各种急救物品、药品。

3.2术后护理

3.2.1体位管理

本组术后即刻给予心电监测、低流量吸氧。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情况,并做好记录,根据病情取适宜的体位,如为全麻或硬外麻,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四肢手术的,患肢抬高制动,一般以20°~30°为宜。抬高过度可影响患肢血供,过低不能达到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的作用,如为骶尾部,可选择平卧、侧卧交替进行,平卧时用气圈腾空伤口处,以防止压迫引流管,影响引流效果。

3.2.2引流管的护理

观察患者伤肢血液循环、感觉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将引流瓶放于安全位置,保持引流瓶低于伤口60~100cm,保持局部负压封闭状态,指导患者或陪护人员避免牵拉、压迫、折叠引流管,不要随意调节负压引流装置。

3.2.3负压效果的观察及护理

保持有效的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成败的关键,负压一般调整到0.04-0.06kpa,VSD负压过低或过高均可导致引流堵塞,负压过高的引流还可能导致出血、张力性水泡等并发症的发生。负压一旦消失时间过长,引流区内就会开始积液且无法逸出。因此,要密切观察负压情况,一旦发现负压失效时要立即查找原因并报告医师,必要时重新封闭被引流区或更换引流管[4]。正常负压引流时VSD敷料塌陷,敷料外可见清晰的引流管管形。如敷料鼓起或不见管形,说明未形成有效的密闭负压引流系统,则应检查是否有漏气、引流管道折叠、堵塞等。如为漏气,可在漏气处以半透膜重新加覆;如为血凝块、坏死组织等造成堵塞,可关闭负压源,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接通负压源,如多次操作仍不能解除,应更换引流管道;如为吸引器故障,应及时更换吸引器。专用吸引机负压瓶内的引流液超过1/2时应及时倾倒,并记录量、颜色、性质;如引流液为鲜红色,每小时超过100ml,伴有进行性血压下降,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等失血征象时,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师,终止吸引[5]。引流瓶每天常规更换,更换前应夹闭近端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行感染,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过的负压瓶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灭菌蒸馏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密封备用。

3.2.4术后疼痛的护理:主要观察疼痛部位、时间、性质、伴随症状,通过调整舒适体位,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等,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等措施以缓解疼痛,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3.2.5患者术后一般情况的观察:注意观察体温变化,术后3天每天测量体温4次,以后1次/日。观察患者营养状况,由于引流液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容易发生负氮平衡,严重时可发生低蛋白水肿,应加强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饮食,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输入白蛋白、血浆等。心理活动的观察与护理详细介绍VSD治疗创面的内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安慰鼓励患者配合治疗、护理。

4 小结

总之在应用VSD 技术过程中,护理配合很重要,只有患者配合积极、感染控制彻底、营养支持到位、卧床体位正确、负压引流通畅、引流监测仔细,才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在VSD手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维持VSD敷料在持续负压状态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密切观察病情,做好VSD敷料观察、引流管护理是患者伤口逐渐好转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2.

[2]冯骏,王伟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创伤29例临床观察[J].新医学,2009;5(5)

[3]刘伟,张可帅.VSD负压密封引流治疗创伤软组织缺损40例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0,7(23):2401-2402.

[4]李丹,刘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 2011. 19(05):171-

上一篇:公共品博弈下一篇:小额贷款的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