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育

2024-06-08

利用教育(精选十篇)

利用教育 篇1

社会上发生重特大火灾时, 往往会吸引公众和企业员工对消防安全的热切关注, 这时正是企业开展员工消防安全教育的大好时机。这种教育包括从企业的角度对火灾案例的解读、相关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当然, 企业同时还应该根据火灾的教训反思自己的消防安全规章制度, 如有不足之处, 要进行必要的修订。

火灾案例的启示

发生重特大火灾后, 社会媒体会从新闻的角度进行报道, 消防部门往往从灭火救援、防火的角度来总结经验教训;政府调查组的调查主要确定火灾的原因, 谁应该承担事故的责任。三者都很少从企业员工消防安全教育的角度来分析火灾的教训, 因为这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因此, 企业管理层想让这些宝贵的案例资源在企业开展员工消防安全教育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不能简单利用来自媒体、消防部门或政府的现成的案例解读结论, 必须自己做功课, 首先从企业消防安全的角度对火灾案例进行解读, 无论本企业还是外企业的火灾案例都一样。

案例一

2013年6月3日, 吉林省德惠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火灾, 造成121名员工死亡, 这是一场无法接受的悲剧。家禽加工业, 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与高危联系在一起的行业, 一楼的车间里, 在上班时间发生一场火灾居然只有30多人逃离火场, 夺走了这么多条生命, 这已然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其原因按大众媒体的分析仅仅归诸于大部分车间门关闭, 企业从未组织火灾疏散逃生演练, 这是不全面的。国务院调查组的初步调查结论是, 吉林德惠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存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极其混乱、安全生产责任严重不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不扎实不彻底等问题, 且没有开展应急演练和安全宣传教育。事故初期, 该公司紧急疏散不力、车间安全出口不畅等问题也十分突出。调查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全面的, 但是调查组的结论主要追究该企业管理者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责任, 没有开展应急演练和安全宣传教育, 只是其失职的一个方面。至于应该如何开展应急演练和安全宣传教育, 不属于调查范围, 调查组就不展开了。

笔者认为, 从员工消防安全教育的角度来看, 可以解读的原因至少还有以下几点:

第一, 从配电间短路, 引燃周围可燃物到高温导致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之间有较长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 如果少部分人进行初期火灾扑救, 大部分人疏散, 那就不可能造成如此惨重的伤亡后果。

第二, 如果进行初期火灾扑救的员工知道火灾初期阶段与发展阶段的边界, 在初期火灾扑救失败, 火灾进入发展阶段立即扔下灭火器逃生, 那就有更多的人能逃出来。

第三, 如果车间里有更多的员工像车间里某位女工那样, 知道邻接车间的冷藏库的大门开着, 从那里逃生, 那就有更多人逃出来。

第四, 如果那位女工招呼其他同事跟她一起逃生, 那么从冷藏库大门逃出的就不只是一名员工。

第五, 如果车间外面的某些不惜舍己救人的员工知道他们冲进火灾已进入猛烈阶段的车间于事无补, 甚至可能添乱, 导致更多不必要的伤亡, 那就不会与逃生人流逆向而行, 冲进火场。

案例二

2013年4月14日6时许,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前进东路一景城市花园酒店发生火灾, 8时50分许, 大火被扑灭, 火灾共造成61人伤亡, 其中14人遇难。一家普通的旅馆发生一场火灾造成那么多人伤亡, 其中必然有许多教训, 包括灾后员工消防安全教育方面教训。这场火灾最大的教训是没有及时通知全体旅客疏散。

当天值班人员发现火灾并不太晚, 也进行了初期火灾扑救。扑救失败后, 值班人员千方百计联系总经理, 希望总经理指示他下令疏散, 结果没联系上, 浪费了时间。如果当时他当机立断, 立即通知顾客疏散, 就不会死那么多人。该酒店对顾客的消防安全教育上也有问题。如果酒店在消防安全须知中告诉顾客, 在发生火灾, 自己逃出时顺便大喊“起火了”, 敲敲邻近客房的门, 又能拯救更多人的生命。这些教训, 应该成为一景城市花园酒店和其他酒店的管理层在开展企业员工消防安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案例三

2013年6月13日, 苏州一家燃气公司发生食堂厨房爆炸, 造成11人死亡。这一新闻给人一种“大水冲了龙王庙”的感觉。作为一家向用户提供易燃易爆商品的企业, 燃气公司本应同时向用户提供安全使用燃气的知识。可是从这起事故来看, 公司自己的员工显然还不都具备这种知识。我们不能说, 因为是燃气公司, 其食堂就不可以发生燃气泄漏。可是在发生燃气泄漏后, 综合办公楼内的员工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 即开窗通风, 杜绝一切点火源, 立即疏散楼内人员, 这就有问题了。

燃气泄漏后, 没有点火源, 是不会发生爆炸的。可是当燃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后, 只要哪怕打一个电话, 产生微乎其微的火星, 就有可能导致爆炸。另外, 从燃气开始泄漏到浓度达到爆炸下限是有一段时间的。在这段时间里, 楼内的人员若立即疏散, 就不可能发生那么多人伤亡。所有关于这次爆炸的新闻报道, 都把原因归结于燃气泄漏, 而没有检讨在泄漏后员工没有立即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燃气公司亡羊补牢, 事故后采取各种措施预防燃气泄漏, 这理所当然。但教育员工, 包括食堂的员工和公司其他的员工, 使其知道一旦发生燃气泄漏时该怎么办, 也同样重要。

消防教育的误区

在精心解读火灾案例的教训后, 应该对员工进行相关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在案例教育上, 企业必须走出以下误区。

1.头痛医头式的教育

头痛医头式的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很容易做, 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但不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消防安全水平。例如, 在发生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的火灾事故后, 如果企业只告诉有关管理人员和员工, 不要再锁上安全出口的门, 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场重特大火灾不是一方面的问题, 而是多方面问题凑在一起造成的。这些问题包括企业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等等。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又包括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我们应该像中医做全面调理, 用治本的方法来治病那样, 全面检查企业在消防安全上存在的问题, 通过全面的整改, 提高企业整体消防安全水平。

2.传播错误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 我国大众媒体在利用火灾案例开展公众消防安全教育时, 还爱采用恐怖教育法。在电视上、网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火场一片废墟、尸体横陈的画面和图片, 以此来唤起人们的消防意识。这种方法是有问题的。美国在20多年前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恐怖教育能唤起人们一时的消防意识, 但很快就淡化。它不能教会人们如何逃生, 相反, 当人们真正遇到火灾, 再次联想到那些景象时, 会削弱人们逃生的意志。美国的这种结论得到其他发达国家消防界的认同, 因此从那时开始, 恐怖教育法就从公众消防安全教育中逐步淡出, 取而代之的是告诉人们如何逃生等积极的方法。国内有的企业在灾后教育上照搬我国大众媒体的恐怖教育法, 把一些惨不忍睹的图片放在宣传画廊里, 结果往往是弊大于利。

3.传播过时的方法

在我国的消防科普宣传中还在大量传播二三十年前编写绘制的早已过时的火灾逃生等方法。撕裂床单结绳逃生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1984年, 哈尔滨的天鹅饭店发生火灾时, 有日本客人撕裂床单结绳, 成功逃生, 事后这种逃生方法在我国广为传播。这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 因为那时我国还没有更好的建筑物外火灾逃生手段。但时至今日消防界还大力宣传撕裂床单结绳或其他类似的就地取材的逃生方法, 就很成问题了。如今, 我国已能制造各种火灾逃生器材, 有些产品在技术上比发达国家还要先进。2008年, 国家还颁布了GB21976.1-2008《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第1部分:配备指南》。我国的企业有能力购买这些专用的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它们比用撕裂结绳床单逃生要安全得多。襄阳酒店火灾中, 有人就因为用床单结绳逃生而丧生。以不变应万变是不行的, 近30年前的经验现在不能再照搬了。根据时代的要求、法规的发展和消防技术的进步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更新消防知识传播的内容, 是企业保卫处, 尤其是消防科必须努力做好的工作。

要让灾后员工消防安全教育真正收到效果, 企业保卫处, 尤其是消防科不仅要从企业的角度对新近发生的重特大火灾案例进行解读, 而且对与自己类似企业的一些社会影响不大, 但应对很成功的案例也要做分析, 因为其中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企业保卫处还要全面分析本企业在消防安全上的薄弱环节, 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建议, 把消防功课做扎实。

订制度勤演练擅学习

吉林宝源丰火灾之所以会造成那么多人死亡, 是因为该企业规定员工不得擅自离岗, 没有规定发生火灾时例外。根据这一教训, 建议企业规定, 一旦发生火灾, 在火灾初期阶段, 大多数员工不要等管理人员的指示或同意, 应立即疏散, 并到安全场所报火警, 留下少数受过消防训练的人员进行扑救。在初期火灾扑救失败后, 施救的员工必须立即撤离火场。除了专职消防队员和志愿消防队员, 普通员工不得擅自冲进火场灭火救人。

企业还要定期组织疏散逃生演练, 发出的“疏散指令”不应是领导的命令, 而应是模拟的初期火灾的情景。疏散逃生演练必须做好每一个细节, 包括根据火灾烟气层的高度, 采用不同的行进方式, 疏散时要疾走, 不要奔跑, 以避免踩踏事件等等。企业管理层必须明白, 疏散逃生演练不是应付消防部门的要求, 而是实施企业的消防安全制度, 对员工进行必不可少的消防安全技能培训, 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这是企业必须尽到的社会责任, 一定要认真做好。

利用教育 篇2

起床以后孩子们都过来问我:孔老师!刚才我们午睡时故事里的小丹丹是不是我们班新来的吴坤丹啊?我就问:你们为什么认为是吴坤丹小朋友呢?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我,应为我们班韦清理和查兰稳是布依族不会说汉话他们说的我们也听不懂,都是吴坤丹翻译出来讲给我们听的。我很高兴的说:对!以后谁表现好老师就把他编到故事里。

从那天起,我每天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言行举止,编了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在午睡的时候讲给他们听。由于把他们编成了故事里的主人公,他们每天不但表现很好、还带着满脸的笑容回家,我觉得我利用了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利用课堂,实践成功教育 篇3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要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又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一定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课堂上所创设的情境,必须带有探索因素,难度、坡度、密度适中的问题情境,才有吸引力,才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那么,怎样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呢?

首先,要重视课堂导入这一重要环节。新课的内容学生没有接触,但新课中产生的问题是学生将会遇到的,所以教师在新课之前,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和注意。如教《发问的精神》可以这样导入:老师、家长总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学习要好问”,甚至不少同学在总结经验、介绍学法时有一条“学习要勤学好问”。可是究竟为什么必须好问,这个问题真正留心思考的人恐怕不多。今天,我们来学习《发问的精神》,读后想想,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其次,要注意问题之间的关联。设计的问题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浅入深,或由分到总……这样才能保持人们思维的连贯性,才能透彻深入地分析理解问题。如教学鲁迅的《孔乙己》一文,可提问: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有什么变化?写了他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这样,问题之间从表层到深层逐步深入,合情合理。

二、采取不同办法,开发学生潜能

如果说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那么,采取多种办法,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则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关键。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机地把国内外发生的文化生活的信息和教材中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引进课堂教学,赋予理性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如教余光中的《乡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诗作的时候,可以彼此联系,也可联系到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中“啊!故乡……生我养我的故乡,为了你的明天更加美好,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的歌词,以及日本歌曲《北国之春》“故乡啊,故乡……何时能回你怀中”的歌词,探讨古今中外眷恋故乡的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赋予乡愁的内涵乃至作者的心境、文化修养等等。也可以从感情上激发学生,引起关注。如教朱自清的《背影》、胡适的《我的母亲》等课文,可以激发学生对自己感受父爱母爱印象深刻的二三事谈起,引起学生的关注,再进一步研究教材中父子爱、母子情的特点。还可以开展竞赛辩论,引进竞争。与个人独立学习相比较,学生之间的竞争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精心设置疑问,引起学生争议之外,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辩论赛、演讲赛、抽签抢答赛等活动,并根据评分标准由老师或同学打出分数,登入记分册,最后评选出“最佳辩手”“最出色的演讲家”“反应最快的学生”“最有实力的小组”等。学生对此类活动抱有极高热情和良好的竞争状态,一个问题经常在激烈友善又互不相让的竞争中得到答案。

三、善于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创造能力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的心理机制,源于学生对所学对象的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一堂课结束,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暂停,不是思维的终止,好的教学结尾应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着火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小结中,巧设悬念,诱导启发,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的状态,激发起学生探求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我在教《不朽的失眠》之前,放了一首《枫桥夜泊》的朗读录音,然后补充说:“我国古代文论史上早有‘诗言志’说,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宣泄。我们刚才欣赏的这首诗,不难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诗人的忧愁、孤寂之情,那么,诗人愁什么呢?此时此地,他的内心感情怎么样呢?当时的情景又是如何呢?”这就是下节课的内容。学生便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翻书阅读,相互讨论。这样的巧设悬念,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时还会有意想不到的答案出现。

利用教育资源,合力育人 篇4

从班主任的角度看,选出并培养一支良好的班干部队伍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其中班长的人选更是重中之重。那么怎样的学生适合担任班长呢?我认为首先看这个学生有没有奉献精神,其次才是管理能力、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等。从小王的具体表现来看,他已经具备做班长最重要的一个素质了。试问,现在的独生子女,能有几个孩子可以为了避免同学淋雨,自己冒雨跑回教室取伞?更不要说主动帮助腿骨折的同学做值日,并且一直坚持到该同学痊愈。

当然,当上班长之后,如何让小王当好这个领头羊,带领整个班级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作风,这是需要班主任动脑筋的事情,尤其是小王自身还存在一些“不正之风”。那么怎样引导小王改正自身的缺点呢?

首先,班主任要主动跟小王做朋友。班主任不能搞“一言堂”,更不能搞独裁、专制。现在的学生较之以前变化很大,如果班主任不能成为学生的朋友,那么班级很多工作是无法顺利开展的。像小王这样的学生在学生群体中很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班主任引导好小王,能够“为我所用”,那么他会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反之,他可能会成为班级里破坏性很强的一股力量。

那么,如何与他成为朋友呢?笔者的建议是,班主任应放下身段,研究一下他的兴趣爱好,“备好课”,然后找他聊天。如果让学生了解到你跟他有共同话题,他往往会感到很惊喜,自然就会对你打开话匣子。在笔者的班级里也有一个像小王这样的学生,我事先了解到他喜欢看武侠小说,所以找他聊天时专聊这个话题,当时他的眼睛里就流露出惊喜的光芒,接下来的谈话便滔滔不绝。后来的几次谈话都进行得很偷快,即便我对他提出教育建议,他也愉快地接受并改正,因为我们已经是朋友了。寒假前,这位学生还特地把我苦寻不得的《萍踪侠影》从家里找出来借给我看。经验告诉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当学生愿意跟你说话,把你当作朋友时,你对学生才能更容易地产生影响。

其次,班主任要善于运用同龄人的力量。对于中学生而言,同龄人的影响往往超过师长的影响。处于叛逆期的学生,同样的话和意思,从老师、家长嘴里说出来,他往往不愿听,而从同龄人嘴里说出来,效果就大不一样。对于小王而言,当他做班长后,要纠正他自身的毛病,不妨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让学生讨论、评价同学们身上的一些具体的言行,比如针对小王说的“老师,你插队!”这句话,让同学们从不同角度给出意见。如果学生出现“一面倒”的状况,那么这时教师可以参与讨论,从不同角度给出不同的结论。在民主的讨论氛围中,像小王这么聪明的学生一定可以明辨是非,纠正自己的行为。同样,关于哈韩的具体言行也完全可以改变。因为,这两种行为表现的共同问题就是小王说话做事不顾场合。纠正了小王自身言行的问题,班级哈韩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从班级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讲,班干部的培养需要所有同学的监督。在班委会上,班委可以进行小范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班主任只需必要时发表意见,长期执行下去,小王一定会有所改变。另外,在学期末总结会上,可以让全班同学对班干部进行评价打分,具体指出其做得好的方面,同时也指出其做得不足的地方。我想,性格开朗的小王应该会接受同学们的意见,并且自觉改正自己不当的行为。

最后,班主任要争取家长的配合。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高度关注,班主任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对于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对小王喜欢玩游戏的问题,这一点要控制得当。首先小王在主观方面要增强自律,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其次客观上父母应适当限制小王玩游戏的时间并将电脑摆放在家里合适的位置。

利用语文资源实施感恩教育 篇5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感恩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涉及到养育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养育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养育之恩大,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何况人呢?我们的教材多方面、多角度反映了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的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

(二)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提供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五彩池》、《桂林山水》、《鸟的天堂》能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小憩。

(三)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和一个概念,还有她悠久灿烂的文化以及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宽广辽阔,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以及丰厚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国家、民族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教材中的一些古代诗歌以及诸如《长城》、《赵州桥》、《卢沟桥的狮子》、《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狱中联欢》、《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爱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课文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样的人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民,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宽广的襟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难忘的启蒙》、《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友恩,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二、 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一是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对父母、对自然、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国家、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茁壮成长的阳光和土壤,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倍加呵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等,还有形形色色的犯罪。二是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知道承担责任。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担忧;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能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人早已教给我们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道理。三是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和谐共处。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要学会和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 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一)引领学生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我们要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筛选文本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像前面提到的《鸟的天堂》、《五彩池》、《只有一个地球》等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或事物特点中感受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像《十六年前的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狱中联欢》、《难忘的启蒙》、《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等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或事情的意义,从中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二)指导学生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描写叙利奥心理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五彩池》,要抓住描写九寨沟五彩池美景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让课文的精彩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烙下深深的痕迹。

2、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更深入地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3、在思考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化对事物意义的认识,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地思考,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再如《圆明园的毁灭》,通过思考圆明园毁灭的原因,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建设祖国、保家卫国的情感;《向往奥运》一文,通过理解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举办奥运会的意义,能更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在写作中体验。《教会孩子感恩》这本书的作者唐骏波说:“感恩之情,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是美德,更是一种素养。”我们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习作,让学生抒发感恩之情,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写一封感恩信,让孩子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和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写成一封信寄给妈妈,以交流心声、增进感情;在建党节之际,写一篇赞颂党的丰功伟绩的抒情作文,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在国庆之时,通过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达对祖国的感恩之情;当老师、同学给予自己帮助后,可以及时提醒学生把事情记下来,以表达感谢之意。

(三)激励学生报恩

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利用语文资源,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倾诉衷肠激发他们的报恩意识:1、保持角色本色诉衷肠,如,教学《西湖的“绿”》,可以“我为西湖的‘绿’做贡献”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或口语交际训练;2、深入角色诉衷肠,如,《秋天的怀念》一课,“每年扫墓时,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什么?”3、变换角色诉衷肠,如《穷人》一课的拓展教学,“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长大后会说些什么?”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总之,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坚持实施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在学生心中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利用课程优势 重视口才教育 篇6

1.多读书。训练学生说话的语感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本必须善读。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读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语言的主体是为了交际,交际的连贯话语需要语感素养。而语感素养是一种很强的语言修养,它既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后天的因素。一个人只要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积淀”,就能养成较强的语感素养。重视《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文本的默读和朗读,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该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该要探索的知识,该要查询的知识。学生读得多,知识就积累得多,能力就自然增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更离不开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语言的表达对答如流、口若悬河,就是要通过读书,同时读还要讲究语气、语感、表情,更需要词汇的积累。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固然不是语感能包容的,但表达能力却与语感密切联系。

2.多发言。锻炼学生临场镇定自若的风度

课堂是学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天地,教师应尽力设计好提问,引导学生参与发言。因为多发言利于锻炼自己的口才水平。现在的社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如果在工作岗位上只知道做,想说但表达不出来,那多糟呀!因此教师在上课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锻炼口才的机会,一旦机会给了,就要对该学生鼓励、启发,使之有所长进。当遇到个别同学发言时紧张,就要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要敢在众人面前说话,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平时还要多给他们“开小灶”,多提供一些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如《历史与社会》中的历史故事(玄武门之变、楚汉之争等),成语典故(曾子杀猪、立木取信等),阅读卡片中的小知识等,让学生动口读一读,说一说。说话中出现“卡壳”时,一定要耐心地去引导,去启发,切忌给他泼冷水。当学生发言说得好或是有明显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多辩论,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善辩能力

辩论的本质源于博学、智慧、涵养、推理与口才。大凡有人群的地方总少不了“辩”。中国自古就有推崇辩论的传统。“辩”,是为了认识和掌握真理;“论”,则是为了诠释和捍卫观点。辩论的目的是辨真伪、论是非、究事理。辩论时,要求使用普通话,吐字清晰,观点明确,互相尊重。课堂内创设争论的情境靠教师,经常性的争辩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度。笔者大致统计了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大约有30多处可以在课堂内开展辩论,平均每周就可开展一次辩论课。因此,教师要尽量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综合探究六“传媒的影响”是学生感兴趣的好材料。辩论结束后,有些学生这样评价自己。“我觉得自己都不怎么会说话,在开讲之前心里酝酿了一下,初步有个腹稿,可是一站起什么也没有了。”是的,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语言表达都不流利,当对方反驳时更无法应对,常常不知所措。有一种同学坐在座位上会插嘴,一旦站起来说,语言的严密性欠缺,语言表达不流利。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愿望的辩证活动,改变了以往点名发言或小组合作的被动学习方式,形成了主动、探究的学习气氛,也培养了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的科学精神。

4.多说图,培养学生即兴叙事的才能

利用赏识教育感化“特殊学生” 篇7

一、信任学生,消除障碍,培养学习兴趣

作为小学班主任,必须具备特殊生转化的能力。为此,就要全面分析产生特殊生的深层次原因。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为家长的溺爱,对新环境的适应和调节能力较差,尤其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父母多数都在城里务工而无力照顾他们,因而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关爱,他们更容易产生极端的、自卑的心理。这些学生如果在学校遇到挫折不能及时地被发现和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就容易产生极端心理。其实特殊生同其他学生一样,也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尊重与爱抚,但由于学习成绩差,始终难以达到老师和家长的期望要求,而经常受到指责和批评;或由于家长的溺爱而形成骄横傲慢的心理,由此又引起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反感,反过来又使他们会更加厌恶学习,由此产生恶性循环。班主任要加大对此类“问题学生”的帮助,与其进行良好沟通,消除其心理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

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内心巨大的潜能。利用这点我充分给学生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学生表现突出时信任容易做到,而在学生表现不尽人意时,我就更感到学生需要我的鼓励、信任的眼光。

二、尊重学生,对症下药,防止外来干扰

为什么现实中的许多学生都不愿与教师交流呢?原因在于我们不会倾听学生的话,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不是嫌学生烦就是认为学生幼稚。俗话说,看病要先问诊。要想转化特殊生,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不仅了解其自身原因,更要了解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原因,以用生理和心理原因,从而发现病根。例如,“顽皮型”的特殊生,大多学习不用功,成绩不理想,但在其他方面却精力旺盛、机灵敏捷,尤其爱打抱不平,喜出风头,扰乱教学秩序等是他们突出的特点,这样我用疏导、迁徙的办法,改变其状况。“迟钝型”的特殊生,一般比较听话,上课时也会认真听讲,并努力完成作业,但通常智力较差,掌握新知识比一般人要慢,作业完成效果不好,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卑感会比较重。对于这种情况,我会在智力开发上狠下功夫,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努力引导其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从而战胜自卑感。

三、激励学生,捕捉亮点,促进情感交流

关于转化特殊生,我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激励学生促进情感交流,特殊生不是什么都差,他们也有“闪光点”,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光环效应”的作用,这些细小的“闪光点”往往会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淹没。我担任班主任时,通过细心观察,努力发现特殊生的思想上闪光点,以及文艺、体育、书法等方面的的天赋。例如,记住特殊生在平时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突出之处,既便是一丝苗头,我也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劢,并倍加呵护和扶植,促使发展成为常态的因素。真诚的表扬和爱护是对特殊生巨大的鼓舞,能使他们备感温暖和亲切,体验信任和支持的快感,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决心和力量。同时我也严格要求他们,犯错误时我会诚恳而又严肃地对他们进行批评,而不是一味姑息迁就。

四、宽容学生,督促家长,重视学生人格

宽容不等于放任,宽容是指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利于孩子的生命成长,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而放任是指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是完美无瑕的,以惟一的、完美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容不得孩子有一丝缺陷实际上违反了生命的成长规律。作为一名教师,不要让特殊生的家长采用“高压”的手段,而是跟家长广泛地交流,用耐心和爱心去感化,力求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每位家长形成共识:父母的“爱”和“管”必须有利于孩子成为“独立的主体”,孩子虽小,父母也要尊重他的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独创潜能,把孩子当平等的人来看,培养孩子的人格和人的尊严,“管”应强调启发孩子的自主和自觉。这样,不仅能让特殊生走出家校联系的阴影,感受到老师的爱,更能感受到家人的爱,这样,老师的爱就能转化为力量,使孩子心灵得到舒展,让孩子得到努力上进的动力、信心和勇气。

利用契机教育转化“问题学生” 篇8

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不是没有机会, 往往是我们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这是我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最深的感受。教育贵在得法, 得法就在于敏锐地抓住契机。抓一次机会可能起不到特别明显的作用, 但当你抓住的契机如繁星满天的时候, 你会惊喜地发现, 原来这些“问题学生”也是很美的。

一、“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家庭原因: (1) “残缺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而且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变得尤为紧迫。它包括由于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 形成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 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 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相互推委。 (2) “过失家庭”指的是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 或生活作风问题或参与社会犯罪活动而被判刑的家庭。而这些家庭中由于一方的服刑, 也多带来了另一方的离异或离家出走, 孩子被迫交于祖父母或成了孤儿。 (3)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 而将孩子寄留家乡, 由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的孩子。“残缺家庭”、“过失家庭”造成了物质条件上的困难, 父母的犯罪, 给孩子带来精神上严重创伤, 有的甚至造成恶劣品行。至使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

2.学校原因:一是受硬智育、软德育的影响, 片面追求升学率, 办实验班, 只重视尖子生, 使得大批的学困生生活在无助无望的世界里, 助长了问题学生的产生。二是部分教师重智轻德, 只教不导, 喜欢优生, 歧视差生, 使本身没有问题的学生心灵受到伤害, 对教育产生很大的逆反心理。三是部分教师教育思想观念陈旧, 育人方法简单粗暴, 校园人际关系紧张, 拉大师生间的距离, 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无意间的伤害。

3.社会原因: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由于相关的职能部门管理不力, 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中暴力与色情泛滥, 不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灵, 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尚未形成时, 便先入为主地认为吃喝玩乐是人生最大享受, 滋生了好逸恶劳的恶习。二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贫乏, 高尚娱乐、读书读报的习惯在农村不多见, 充斥农闲生活时光的是赌博打牌, 男女老少齐上阵, 扯皮拉筋时时有。三是教育资源贫乏, 没有适合未成年人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所。

二、“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我们要树立“人是可以教育的, 没有不能教育的学生”的思想, 自觉地克服从经验出发而缺乏科学性的“定型”心理;要更新观念, 树立“转化一个问题学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样光荣”的价值观。要注重情感教育的功能, 热爱“问题学生”。

(一) 加强情感交流, 引起心灵共鸣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问题学生”教育工作的基础。为了消除“问题学生”的自卑、疑惧与对立情绪, 我们应从多方面爱护、关心和帮助“问题学生”, 给他们特别的温暖和关爱, 从情感上打动他们, 引起彼此间的心灵共鸣。

爱中有严, 严中有爱,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基础由此而建立。同时用心捕捉他们的点滴成功, 以此激励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唤醒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 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老师无私的关爱和严格的要求终会使他们觉悟。

(二) 对症下药, 因人而异

做“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必须根据学生个别的具体情况,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从学生入校的那天起, 班主任就要建立好学生档案, 并定期进行会商分析。在教育过程中, 按照教育规律去办事, 一手抓研究, 一手抓转化。循序渐进, 抓反复、反复抓, 抓出实效。我们教师没有转化问题学生的信心, 便没有促使问题学生尽快转化的条件和方法。说你行, 你就行;本来你就行, 你为啥不行, 你凭什么不行。

(三) 要善于借东风, 抓住教育契机

教育挈机是指教育学生的最佳机会。此时教育学生, 最容易被学生接受, 教育效果最佳。例如:对于一向遭到歧视和冷遇的学生, 心灵创伤急需安抚, 老师要热情地采取各种措施补充其“情感危机”, 学生会因受到安慰和鼓励而振作自己。在教育的每个阶段, 对要求的“点”不要提得过多, 落实一个再提一个, 落实一点巩固一点。通过建立班级公约的办法, 约束每个同学的言行。通过建立落实纪律优秀班级评比, 约束集体行为。

(四) 协调统一教育力量, 多管齐下共疏导

要构成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良好环境, 必须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和影响。例如:教育班干部和全体同学要正确对待“问题学生”;经常和任科教师联系, 交换情况, 共同教育;与家长取得联系, 互相配合, 形成立体教育网络。孩子不是打出来的, 而是鼓励出来的, 要让“问题学生”感到处处有人关心和帮助他们, 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 让他们体会到被重视的温暖。

利用教育 篇9

1.1 教育技术的定义

在我国, 教育技术又称电化教育, 其核心的内容是用系统的方法考虑、设计、组织和评价教育过程及追求“增效效应”。

1.2 教育技术对高等职业教育决策的影响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目标提出实现“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的。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目标, 需要把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将作为系统方法的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 以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的建设。

教育技术对高等职业教育决策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的确定是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的, 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 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 对接职业标准, 更新课程内容, 调整课程结构,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具体是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 在对本专业就业岗位和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课程, 并不断根据市场和行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变化来调整课程体系, 教学工作的效率相应增大, 教师的作用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以学习指导者和学习评定者的身份进入教学过程, 而不是单纯的讲授者;同时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和变化, 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

1.3 教育技术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如何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新唤起学生被泯灭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使他们乐于学习, 善于学习, 是大众化条件下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挑战。在这种新的教学系统模式中, 有些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需要教师通过高深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 借助于良好的教育技术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劲头, 真正体现出教育技术关注的中心是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 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 让学习的主体即学习者懂得掌握知识和技能根本上要靠自己钻研和实践, 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金科玉律。因此, 作为高等学校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必须意识到教育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需求。

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及扩大教育规模

现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 现代社会是需要人才的社会, 而人才的培养最基本的是要在院校内完成的。根据实践性教学要求,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现状, 更需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心理学表明:单一的刺激易于产生疲劳。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等先进教学手段, 除丰富理论教学的内容外, 也把一部分实践性场景带入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教学效果。

为更加适应经济建设、用人单位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终身化教育提供了可能, 尤其是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 形成了开放的现代远距离教育, 扩大了教学的规模, 降低了教学的成本。因此, 远距离教育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补充和拓展, 会引发和促进学校教育的改革。

2.2 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利于因材施教

实现因材施教, 提供了最好的途径。同时, 教育技术应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与增强学生的多元化学习能力, 教育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3 如何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1 多媒体与网络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网络的教学手段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和提取的方式,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网络教学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得到发展和比较广泛的应用。学生要不停地盯住大屏幕, 易疲劳厌倦, 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的课堂讲解、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以及与学生的互动都是必不可少的。要防止把“黑板”换成“白板”, 把多媒体作为“机灌工具”的新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产生。

3.2 促进多媒体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发展最快的一个趋势, 高等职业院校应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网络化建设, 同时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的交互性, 也提供师生交流的新途径。

4 结语

在呼吁创新教育的今天, 我们在研究“如何教”的同时, 也要研究学生“如何学”。要注重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研究, 要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把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反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目前,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席卷全球, 已经演变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教学的一种全新方式, 它已从最初的高校自身优秀教学资源的展示, 向跨学科教学、高端综合教育及为社会学习者提供多元化、高水平网络互动课程发展, 并加速从最初的面向本国教学向面向世界的开放教育升级。这势必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鉴于此, 国家教育部先后颁布实施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专题规划》、《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国家作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高等职业院校应当认真思考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不断创新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李德峰.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直观性教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卢晓玲, 靳国芳.多媒体教学中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 2006.

[4]李艳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J].现代情报, 2007.

如何利用有限的教育经费办学 篇10

但实质上这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有效利用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管理者, 应高瞻远瞩, 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这项制度的出台, 不得在无正式单据的情况下用变通的方式报销, 触及国家政策的红线, 出现不利学校发展的局面。

精打科学的预算编制

农村学校施行“一费制”后, 教育经费的数量是有限的, 这样作为学校的法人就必须对学校的每一项收入、支出做到“心中有丘壑”, 而学校的收支可以说千头万绪, 仅仅依靠校长、财务人员是无法理清的, 无法让有限的教育经费有效地服务于办学。于此, 不妨精打科学的预算编制, 实施“三步走”的方略。

首先学校召开“校委会与教代会联席会”, 组织学习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编制预算的有关要求、政策规定和相关定员定额比例, 以及对影响学校预算的各项政策进行分析, 考虑年度教育经费的量、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收支的政策性变化等实况, 商议教学科研、教师成长、政教、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等经费使用额度;其次以学校主要科室为单位, 科室负责人牵头, 组织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或教务员或事务长或水电工等熟悉各业务板块的教职工成立多个“四人编制预算”小组, 根据各自业务计划的需要制定出开支的预算;最后, 提交“教代会”, 依据编制预算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最大限度地服务教师、学生, 是否最大限度服务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三要素, 合议形成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案, 力争获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最大限度的教育经费预算批复, 有效服务办学。

细划人性的保障机制

1.构建监查体系, 规范财务管理

由学校工会牵头, 工会主席挂帅, 与学校经费无任何瓜葛的老、中、青普通教师代表 (由教代会推荐产生) 组建成“七子理财监督”小组, 定期审核校长签批各项条据是否合乎规范, 开支是否合理, 及时向教师公布, 防止有限教育经费的流失, 有效保障有限的教育经费按照预算编制合理使用。同时为学校开源节流提供了保障, 为学校和谐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2.建立安全机制, 关爱师生健康

随着职业的压力、生活的重担, 偶尔有的教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疾病;学生, 由于爱动、爱玩, 往往会发生些许意外。为此, 学校要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安全排查机制, 一周一查黑车、管制刀具、教学设置、师生心理等安全隐患, 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确保师生健康的生活环境;坚持为学生购买全额校方责任险, 预防偶发的安全事故给学校带来经济负担;坚持为教师进行一年一次的身体年检,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

3.优化采购制度, 服务教育教学

生活物质的采购。学校成立“2+1动态采办”组, 即教师代表负责采购、领导代表负责记账、事务长负责支钱 (教师、领导代表轮流) 。蔬菜, 采取到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或农家蔬菜基地, 一周一次的批量购置;粮油面, 实行到有合格资历的生产厂家一月一次的批量采购;小卖部的日常货物, 到小商品一级批发市场一月集中采购一次。

教学设施的采购。优先保证教学任务全面完成的必需品、教师成长的必要品, 大宗物品坚持政府集中采购。

规划科学的资源管理

“一费制”全面推开后, 学生部分教材的推广循环使用, 教师教学书籍的有偿使用, 远程教育设备的差额配置等政策的推行, 金融风暴导致的物价上涨等, 要求管理者必须规划制订科学管理教育教学资源的制度。

1.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师教学必须的教辅书籍、教具, 学校应根据教师的教学需要定量购置存放在阅览室, 制定教师开学初领取, 期末归还的循环使用制度;学生循环教材, 依据班级学生人数合理配置, 规范管理, 适时添置;教学光盘、录音机、投影仪、电视机等音响资源, 存放在多媒体资源库, 制定定人发放、定时收回、定期检修的责任制度。

上一篇:中专学校的钢琴课教学下一篇: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