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加工业

2024-05-07

乳品加工业(精选十篇)

乳品加工业 篇1

1 项目概况和设计方案的确定

南阳娃哈哈生产基地位于南阳市宛城区溧河工业园区内,占地350亩,总投资5 000万美元,主要生产乳品饮料和碳酸饮料两类,共有四条生产线,年产量乳品饮料700万箱,碳酸饮料1 200万箱,营养快线750万箱。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SS高,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废水处理项目总投资188.96万元,设计废水排放量为Q=1 500 m3/d。根据业主委托,确定设计处理水质参数如下:CODCr=1 800 mg/L,BOD=700 mg/L,SS=600 mg/L,pH=4~9,设计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来水经过机械格栅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进入调节池,经调节水质和水量,由泵送往气浮池,经气浮池隔油及去除悬浮物后自流入水解酸化池,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水解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然后进入接触氧化池,在微生物的好氧作用下去除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在经过沉淀池去除由微生物好氧产生的污泥后,经过规范化排污口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网。

采用板框压滤机对污泥进行压滤,压滤后污泥定期外运。该工程采用板框压滤机过滤面积20 m2。系统每日产生泥饼量由专用封闭车辆外运处置。本方案采用的流程见图2。

2 主要单元设计

2.1 调节池

功能:调节水质水量保证后续处理的正常稳定运行。采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L×B×H=14.0 m×9.0 m×5.0 m。有效水深:4.0 m。

2.2 反应/气浮池

功能: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油脂、悬浮物。采用加压溶气气浮,规格型号:QF-70。

2.3 水解酸化池

功能: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初步降解有机物,提高生化性。采用半地上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表面水力负荷:Nv=3.0 kg COD/(m3·d),停留时间:11.4 h,尺寸:L×B×H=10.0 m×12.0 m×6.3 m,有效水深:6.0 m。

2.4 接触氧化池

功能:进一步降解剩余的有机物,使出水达标排放。采用半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容积负荷:1.0 kg COD/(m3·d),尺寸:L×B×H=12.2 m×12.0 m×6.3 m,有效水深:5.9 m。

2.5 二沉池

功能:通过重力沉淀作用去除水中的固体悬浮物质(SS)、生物膜等污染物质。采用半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L×B×H=6.0 m×6.0 m×5.9 m,共两座。

2.6 污泥浓缩池

功能:储存和浓缩污泥。采用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L×B×H=3.5 m×3.5 m×4.0 m,有效水深:3.5 m。

3 项目实施和运行效果

项目于2007年6月开始设计和施工,2008年3月投入运行,监测结果表明,设施出水水质能够满足GB 8978-1996表4中二级标准要求。

4 设施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废水水质为酸性,pH经常在5~6之间,因此必须设计自动的pH监控和自动加碱系统。pH酸性状态对生化处理冲击比较大。

2)气浮对去除废水特别是奶制品废水中的油脂效果显著,气浮正常加药和运转非常必要,一旦停止运转,后续的处理难以确保达标排放。

3)在传统的膜法好氧生化处理中,一般不设计污泥回流,在本工程的实际运行中,把二沉池的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污水处理负荷有很大提高。因此在同类工程的同类工艺设计中可以考虑设计污泥回流,以提高污水处理量和处理负荷。

参考文献

[1]刘雨,赵庆良,郑兴灿.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韩洪军.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与计算[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乳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路线图探究论文 篇2

1.1乳品加工业品类分析

我国现阶段被消费者广泛接受的乳品大类品种为:液态奶(包括常温奶和鲜奶)、酸奶及配方奶粉,下面对各类别分别进行分析。

1.1.1液态奶在液态奶方面,普通品类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于是近年来,大型乳品企业纷纷开始推出高端奶产品,且竞争趋激烈。“枸杞奶”、“白金木糖”、“植物甾醇”等健康概念相关高端奶的推出,说明人们已越来越注重养生,而消费者也逐渐熟知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植物蛋白、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重要性,因而生产出更多养生类的功能性液态奶制品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1.1.2酸奶原味型酸奶甜度不够,水果型及调配型酸奶通过丰富口味及增加甜度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在健康方面,也可与谷物、水果、蔬菜、矿物质、维生素进行组合,使酸奶品种更丰富多样。此外,还可以发展新品种,如易保存的脱乳清酸奶、与冰淇淋口味相似的冷冻酸奶、粉末形式生产的酸奶粉等。对于目前各国都还在继续研究的生物酸奶,豆奶酸奶等,我国也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及推广。在菌种方面,各国研发人员正致力于研发出能在人体肠道内存活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菌种,以及一些特殊的,如产香性能的菌种。

1.1.3奶粉奶粉方面,最重要的是质量安全问题。在经过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奶粉质量产生了怀疑,导致一些洋品牌奶粉在我国销量直线上升。20xx年奶粉全年进口量达到44.95万t,同比增长8.57%,进口额达16.45亿美元,同比增加18.54%[3]。因而现在对于婴幼儿奶粉产品,我国企业首先要做的是保证产品质量,重塑消费者信心,在此基础上再发展其他品种。对于中老年配方奶粉,应加大宣传以加强消费者对其认识程度,添加和强化日常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使其更适合中老年人身体健康要求。

1.1.4其他乳制品对于其他乳制品的品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受我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影响而一直没有被重视的奶酪制品;另一类是特殊乳制品,如针对肥胖者的特殊乳制品,针对运动员的乳制品,或其他乳清类、免疫乳制品等。奶酪的营养很丰富,蛋白质含量达到25%左右,钙可达1.2%,但由于受我国消费习惯的影响一直没有被消费者重视。乳清是生产奶酪中产生的副产品,其含有的成分乳糖、乳清蛋白及其他微量等,非常有营养价值。乳清蛋白是目前市场上营养价值最高的蛋白质产品,可以帮助运动员迅速的恢复体力,也可以调节婴儿奶粉中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比例,使其更接近母乳。从乳品品类长远发展来看,在发展奶酪制品基础上,应对其副产物乳清同时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创新出更多的品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要求。免疫乳是指哺乳动物选择性地接种一些外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分泌特异性的抗体或免疫球蛋白进入乳中[4]。国外研究机构对乳牛接种细菌抗原,制成含有大量的抗体和抗炎症因子乳粉。

1.2乳品消费区域分析

根据20xx年《中国奶业年鉴》的数据[2],20xx~20xx年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中对奶及奶制品的支出费用及排名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这三年始终排在前四位的是上海、北京、西藏、安徽。上海、北京是国际性的大都市,生活水平高,因而对乳制品的消费水平也高。西藏地区奶牛的养殖业较发达,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也偏向食用奶油等乳制品,因此对乳品的消费量也大。安徽省的现代牧业集团是蒙牛奶源最重要的供应地之一,因而该地的消费乳品支出排在前面也是合理的。消费量较低的地区主要是黑龙江、湖南、吉林、云南等地,因而在进行区域发展的规划时,应引导乳品加工企业有意识的向这些省份开拓市场。进行区域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即为,对原来消费量较高的地区,因其经济水平也相对较好,因而可以发展高端奶,并丰富产品品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稳固并逐步增加其销量;对于中等消费地区,重点应加大宣传,进一步提高消费量;对消费量较低的地区,按当地文化消费习惯、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三方面划分归类,针对不同的地域特点进行路线图的设计。如对于湖南等在消费习惯上不适应乳制品的地区,企业应加大对乳品作用的宣传,可先对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年多进行宣传,以不同口味、独特的包装吸引青年消费者,以此逐渐打开市场。黑龙江、吉林等东北地区,由于与主产品生产地的距离较远,导致外地乳品进入较难。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可采取与当地小型乳品企业合作,逐渐找开该地的消费市场。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如云南,乳品企业可有针对性的改变包装大小,进行小包装低价格的方式来扩大销售量。

1.3乳品加工关键技术分析

乳制品生产加工的关键技术大致包括:原料乳的检测、杀菌、浓缩、干燥等,下面结合国内外情况分别对其进行分析。

1)对于检测技术,因对乳品加工行业来讲,产品质量安全是企业的命脉,故乳品行业要求十分严格。但对原料乳中一些含量极少、但影响大的物质检测可能需要一些特定的技术手段,我国应进一步引进并研究生物传感器、超声波技术、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技术等,以提高检测水平。

2)对于杀菌技术,我国目前采用是热杀菌,主要是巴氏杀菌和超高温杀菌技术。一些发达国家应用在生产领域的冷杀菌技术,既可保持乳品中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也能很好的保持乳中色、香、味,具体有高压杀菌技术、超声波杀菌技术、微波杀菌、电场杀菌、磁力杀菌、辐射杀菌、紫外线杀菌、臭氧杀菌等。高压杀菌技术独特新颖,而且简单而易操作,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杀菌技术,目前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微波杀菌相对于传统加热方式而言,引起营养物质损失程度较少,对食物的风味影响也较小。但如果加热时间不充足、温度不均匀,可能导致杀菌不彻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进一步探讨的。电场杀菌现用于延长面包、牛奶、橙汁、啤酒等产品的保质期,但其对微生物作用机理还没有十分明确,成本也比较高,所以还没有进入到商业应用阶段。我国乳品企业应不断探索引进新型杀菌技术,以更好的保存乳制品营养成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更高要求。

3)对于浓缩技术,现在普遍使用真空浓缩。真空浓缩的设备方面有缺陷:单效式浓缩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生产能力大,但管子较长,清洗不太方便;双效式浓缩设备由于二次蒸汽能够加以利用,降低了能耗,但其设备结构较复杂,要求较高操作和管理水平。现在发展的浓缩新技术有超滤反渗透技技术、冷冻浓缩技术等。超滤可以从溶液中分离高分子和微粒,反渗透可以除水,冷冻浓缩是基于冰与水溶液之间的固液平衡原理将水以固态方式从溶液中去除。这两种方法的耗能比真空浓缩蒸发少。但设备成本和保养费较高且不易操作。我国乳品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并开发浓缩新技术,兼顾能耗和可操作性。

4)对于干燥技术,目前国内乳粉生产普遍采用加热干燥法,即喷雾干燥法。但喷雾干燥法所需空间大,一次性投资大,热效率低,喷雾干燥塔内壁粘有的乳粉,时间长会影响成品的溶解性能,而且清除困难。冷冻干燥因蛋白质不会受到损害,对乳粉质量更加有利,但因其能耗太高而未被广泛应用。对于已有方法的缺陷及新方法的不足,都是可进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切实解决乳品加工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5)应用于生产特定的乳品品种的其他一些先进技术。如膜分离技术中的反渗析技术应用于浓缩乳清,超滤技术应用于蛋白质浓缩、分离以及提纯等,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应用于生产免疫乳,微胶囊技术应用于生产功能性乳品等。其中膜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成功地应用于乳品生产中,用来浓缩牛奶、分离乳清固型物等。微胶囊技术是将物料包埋或封存在微型胶囊中,使其成为一种固体微粒产品的技术,这样能够使被包裹的物料与外界环境隔绝,防止营养物质的破坏与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有的色香味和生物活性[5]。我国乳品企业需要引入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推进特定乳制品的生产。

1.4乳品加工设备分析

先进的设备不仅能够生产优质的乳品、节约能源、降低劳动强度,而且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6]。我国乳品加工流程中原料乳预处理、杀菌、浓缩、干燥及包装等诸多关键环节的设备大多还是依赖于进口,这增加了乳品企业的负担。

1)在原料乳检测设备方面,我国自动检测仪器、乳制品在线检测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现有的快速检测设备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应用受限。

2)在原料乳净化设备方面,目前多采用分体设备分别完成对乳的分离、净乳、标准化,但这耗费时间较长,因而应研究生产出性能稳定的一体化处理设备,提高生产率。

3)在原料乳预处理的均质机设备方面,我国均质机种类较多,也被大多乳品企业广泛使用,但设备稳定性方面与国外的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提高。4)在高温杀菌设备方面,因为常温奶是我国乳品消费的主要品种,因而对于高温杀菌设备需求量也相对较大。但在这方面,我国乳品企业基本上都是引进外国整套的生产线。虽然国内企业也研发无菌生产设备,但质量和性能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5)在乳粉生产所需浓缩设备方面,真空浓缩设备的形式较多,按加热蒸汽被利用的次数有单效浓缩设备、多效浓缩备、带热泵的浓缩设备等。蒸发器效数多,可节约蒸汽,降低能耗。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真空浓缩所使用的蒸发器的效数已可达到七效,最新研发的闪蒸设备更是可以更大程度的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但目前在我国多采用的是多为单效和双效的蒸发器。

6)在乳粉生产过程中干燥环节所需喷雾设备方面,国产一段干燥设备较多,但二次干燥设备和速溶喷雾设备,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可作为以后研发重点。

7)在奶酪加工生产设备方面,由于我国奶酪生产很少,所以相关国产设备基本还是空白,加快奶酪设备的研究对生产奶酪制品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 篇3

1、现代生物技术在改善乳制品质量的应用

1.1基因工程增加乳制品中某种必需乳蛋白

基因工程技术是分子遗传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生物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它采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将具有遗传信息的基因,再离开生物体的情况下进行剪切、组合、拼装,然后把这种人工组装的基因转入宿主细胞内进行大量复制,使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内或个体中高速繁殖,以创造新的生物。基因工程主要包括重组DNA、基因缺失、基因加倍、导入外源基因及改变基因位置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它为定向改变生物性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动植物上即生产基因工程食品。基因工程应用于乳制品具有很多优点:第一点,提高乳制品营养品质,如基因重组的牛生长激素可提高牛的产奶量,减少脂肪的含量,营养更丰富,风味更佳;第二点,提高乳制品的蛋白质含量,通过基因工程可增加乳制品中必需氨基酸(如甲硫氨酸、赖氨酸)的含量,还能提高乳制品的功能特性,拓宽植物蛋白的使用;第三点,增加乳制品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第四点,基因工程,尤其是克隆技术,可提高畜牧含量满足乳制食品的需求。转基因动物不仅使产奶量增加,而且还可以得到具有特殊功能的奶制品,例如去如糖牛奶、低脂牛奶、低脂固醇、低脂肪乳制食品;第五点,通过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改变乳制品中脂肪酸的结构,而且还能促使其中脂肪结构本身的生物协同作用,利用基因工程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出许多新的脂肪和油脂,以满足许多功能性乳制品生产的需求。

1.2酶工程通过促进物质转化来提高乳制品的质量

酶工程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或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和工艺过程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技术。主要包括酶的固定化技术、细胞固定化技术、酶的修饰改造技术及酶反应器的设计技术等。生产出人们所需产品的技术。对于婴幼儿来说母乳是最好营养素最全面的食物,但是也有一些婴儿缺少或者得不到母乳喂养,他们就需要一种营养素全面并接近母乳的乳制品来成长。现代生物技术广泛的应用在工业化酶制剂的品质改良和新品种的开发,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例如过氧化氢酶主要用于清除乳制品中多余的过氧化氢,从而利用双氧水杀死致病菌;超氧化酶用于乳清脱色等;巯基氧化酶用于去除乳制品因超高温杀菌而产生的糊味;脂肪酶用于乳制品增香;另外利用凝乳酶可制作干酪;用乳糖酶处理乳汁品,防止乳糖结晶析出;真菌或酵母乳糖酶可用于全奶、奶酪和冰淇淋中,是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从而防止制品粗糙,提高口感。酶工程也能修饰乳脂肪,通过脂肪酶的转脂作用对乳中甘油三酯进行修饰,改善乳脂肪的性质,特别是改善脂肪的融化性、乳化性, 并使乳制品保持原有的良好风味和纯度, 有利于乳脂肪在产品中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乳制品的质量。

1.3现代发酵工程能形成高品质的乳制品生物反应器

发酵工程又称微生物工程,是传统的发酵技术与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技结合并发展起来的现代发酵技术。它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化生物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术是主要利用菌株的生理生化代谢机制用于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来生产工业原料或工现代发酵工程主要包括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培养;固定化细胞技术;生物反应器设计;发酵条件的利用及自动化控制;产品的分离提纯技术。例如生产酸奶和奶酪。发酵工程凭借其自身投资少、见效时间短、污染較小的优点应用在工业上生产上。开展发酵工程对乳制品的生产是有很大好处的。实现了乳制品生产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新生产出的酸奶发酵剂的活性强,不需要大面积培养,可直接使用,酸奶厂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意选择,这不仅仅增加了酸奶产品的样式,同时也省去了菌种车间的占地面积,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数量,大尺度的简化了酸奶的生产工艺。

1.4新型杀菌技术保持长时间的高品质乳制品质量

温度过高会影响乳制品的质量,不仅会降低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生理活性,还有可能影响色、香、味以及其营养成分。冷杀菌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杀菌技术,对杀菌的温度要求较低,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乳制品用射线辐照处理时,射线可以穿过包装和冷冻层,杀死乳制品表面和内部的微生物、害虫和寄生虫,而且在辐照过程中,温度几乎没有升高,有“高效冷杀菌”之称;处理得当的辐照乳制品和新鲜乳制品在外观形态、组织结构及色香味品质方面很难加以区别,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此外辐射处理所消耗的能源少。还有一种乳制品超高压处理杀菌技术,“所谓高压食品”与加热杀菌同样是将乳制品密封于弹性容器或无菌泵系统中,以水或其他流体作为传递压力的媒介物,在高压下和在常温或低温度下作用一段时间,以达到加工保藏的目的,而食物味道、风味和营养价值不受或很少受影响的一种加工办法,即以加压取代加热而成。

2、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高质量的乳品检测中

在乳制品中绝大多数都是牛乳制品,所以以下就以牛乳为例,说明生物传感器如何检验乳制品的新鲜度。生物传感器实际上是一个菌数测定仪,而牛乳新鲜度传感器最早由高桥福辛发明的,其原理是测定的电流值与试样中的细菌总数成正比关系,电流值越大表明细菌菌数越多,说明牛乳越不新鲜。要想检验乳制品的新鲜程度就要从长时间放置乳制品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成分入手,我们可以发现受细菌的污染作用产生乳酸, 因此, 乳酸含量也可表示牛乳的鲜度。

随着科学技术、农业的日益发展,食品原料日趋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视频消费观念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性、繁琐性转向现代的多样性、快捷性、营养性和安全性,这对食品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必须给顾客提供更好的质量、更多的选择、更高的价值和更低价格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促使大量的高新生物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大中型企业设备装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乳制品行业,我国乳制品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正在逐步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设备改造的要求。

乳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出台 篇4

3月20日, 国家发改委公布《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 (以下简称《条件》) , 要求新上乳制品加工项目 (企业) 应符合三大条件:第一, 与周围已有乳制品加工企业距离在60公里以上;第二, 加工规模为日处理原料乳能力在200吨以上;第三, 有固定并与加工能力配套的奶源基地, 已有原料乳数量不得低于加工能力的30%, 乳粉类生产企业所用原料50%以上为生鲜牛 (羊) 乳, 液体乳生产企业所用原料乳全部使用生鲜牛 (羊) 乳 (复原乳除外) , 并有配套的机械化挤奶站。

《条件》提出, 要建立区域奶源与乳制品加工协调发展的加工能力布局, 鼓励培育大型加工企业。东北、华北、西北等传统农牧区, 重点发展乳粉、干酪等固体乳制品和灭菌乳等乳制品;大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重点发展液体乳等乳制品。同时, 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兼并等方式, 合理扩大生产规模。

此外,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优化增量, 调整存量, 逐步淘汰加工规模为日处理原料乳能力 (两班) 20吨以下的生产装置。国家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企业) 依法予以取缔或实施关闭。

乳品加工业 篇5

1.课程性质

《乳品加工技术》课是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是在掌握《分析化学》、《食品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机械基础》、《食品工程原理》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开设的。

本课程是在认真贯彻落实以“依托行业打造专业,办好专业服务企业”为宗旨,培养面向乳品行业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技能强并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性人才。

本课程面向乳品企业的第一线生产操作、技术管理、质量检验、品质控制,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突出实用性,能适应现代化乳品企业技能培训的教学要求,同时还反映出在乳品加工中所推广、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和新动态,依据高职高专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乳品企业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原料乳的成分及性质,液体乳加工技术,发酵乳加工技术,乳粉加工技术,冰淇淋加工技术等其他乳制品的加工技术。

2.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根据乳品企业乳与乳制品分析检测、乳制品生产加工、设备操作与维修、质量管理等工作岗位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掌握乳品有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乳与乳制品分析检测技术、乳品加工技术、乳品设备维修、质量管理等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

乳品涨价,有技巧 篇6

乳品企业受各类成本增加的影响,经常要解决产品涨价的问题。涨价后,对渠道和消费者都会产生影响,可能会产生市场波动、影响企业的销量。

为降低因涨价而引起的市场不良反应,企业每次涨价,都需要经过精心的策划,保证平稳地过渡到新的价格体系中。

涨价前的考虑

企业虽然受成本增加的煎熬,但在涨价之前,必须要考虑市场形势、竞争对手和自身的承受能力,根据这些情况做出准确的涨价决策。

首先,看市场发展趋势。市场发展趋势受国家政策、金融政策、区域消费环境、消费者支出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通过对自己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的判断,暂时持观望态度。

如果国家有行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则可以通过获得国家补贴而暂时不涨价、维持市场现状。

比如,“三聚氰胺”事件后,严重影响到国内各类奶粉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如果国家不通过政策调控,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堪设想。于是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给予企业补贴。企业由于有国家的政策补贴,获得了短期休整的机会。

其次,看竞争对手。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自由竞争、就是打倒对手。

在企业是否涨价这个问题上,还要关注竞争对手的表现。因为竞争对手就是自己的参照物,规模相同的企业的成本差异很小。

观望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化,其实就是“知己知彼”的过程,能为自己制定价格策略提供依据。

最后,看成本的增加情况是否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企业规模的大小决定着企业的边际效益的利用率。

如果一个饮料企业的年生产规模是50万吨,则比一个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企业在采购成本上更具优势。因为它采购量大,其采购成本相对较低(理论上是这样的)。

如果企业的成本增加情况已经超出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则可以通过降低供应商的供应价格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如果不能降低供应商的供应价格,就必须通过涨价的方法使企业经营系统平衡。企业无论通过什么方法,都要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发展。

涨价策略

企业要调研消费者、经销商和终端对涨价的认知程度,只有对他们的心理有清晰的认识,涨价才不会失败。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主要有两种涨价策略。

一、试探性涨价

部分产品先行涨价。在成本无法降低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稳妥,可以采取部分产品试探性涨价的策略。

企业要梳理产品线,进而将这些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敏感型产品,另一类是不敏感型产品。

所谓的敏感型产品,是消费者日常消费的产品,同时也是企业的走量产品,价格低、销量大,消费者特别关注价格,并且这类产品的消费者不够忠诚。

所谓的不敏感型产品,在消费人群中是有较高消费能力的消费者组成的消费群体,他们对品牌忠诚度较高。

同时,这类消费者选择的产品必然是相对小众的产品。由于产品的高品质、高价位的特点符合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目标消费群体不会因为价格而改变消费习惯。

当企业确定这两类产品后,即可对不敏感的产品进行试探性提价。因为这些产品面对的消费群体较小,即使涨价后消费者发生消费转移,也不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现金流和整体运营。

如果试探性涨价后市场相对稳定,其他产品也可以涨价。

二、跟随性涨价

企业在面临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特别是重要生产要素(比如原材料)涨价,企业完全可以根据竞争对手的涨价情况跟进。

此策略虽然被动,但风险相对较小,中小企业完全可以采取跟随的方法。但跟随涨价也有问题。

如果竞争对手有备而来,可能配合使用相关的促销活动、广告宣传、渠道费用支持等营销要素。跟随企业如果没有进行全面策划,只是在价格上跟进,就可能受竞争对手的影响,甚至丢了市场。

涨价前后的三项重要工作

涨价前,企业要做好三项工作:

(1)要有涨价的充分理由。是原料成本增加,还是生产工艺改进导致的,要有充分的理由说明涨价的原因,让经销商、零售终端和消费者相信涨价不可避免。

(2)确定涨价策略。了解竞品的涨价信息,确定企业的涨价时机和涨价幅度。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

一是采取跟随涨价的方法。这是比较谨慎的做法,可以减少公共舆论的直接批判,可以获得更多合作伙伴的理解。涨价的幅度可以自由掌握,既可以和竞品的涨价幅度相同,也可以低于竞品。

二是采取直接涨价的方法。企业在某个市场是领导者时,采取直接涨价的方法并不会影响市场,但风险是公共舆论,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但并不是说直接涨价不可取,在企业各项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涨价无可厚非。

当然,企业作为商业机构,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在消费者不会流失或少量流失的情况下,涨价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3)涨价前要做好市场铺垫工作。涨价前必须要和企业的核心客户沟通,传递明确的涨价策略和涨价期间的相关支持工作,打消核心客户的担忧。

企业可以通过阶段性的累计销售奖励、终端的陈列奖励、买赠支持等方式,将产品顺利送达销售终端,促进产品销售,把涨价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涨价后,企业要做好三项工作:

(1)做好消费者教育工作。产品涨价后消费者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降低忠诚度,进而产生品牌转移现象。因此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工作:

一是通过品牌宣传,进一步强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二是要传递产品理念,不仅关注产品的价格,还要关注产品的品牌和品质;

三是针对终端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给消费者适度的优惠,降低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维护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保住消费者就保住了市场,同时也抵制竞品对市场的渗透行为。

(2)预防竞品的价格干扰。如果企业领先涨价,会给竞争对手留下短期的价格干扰时机。假如竞品不涨价,并采取促销、公关等市场支持措施,就会对企业的产品销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企业的产品基本可以分为形象产品、走量产品、利润产品、阻击产品,这四个类型的产品群都有各自的功能,在受到竞品干扰时,有必要采取策略性打击行动。

一般情况下,企业要保证走量产品和利润产品的市场安全,在这两类产品受到竞品影响时,可以用阻击型产品应对,甚至可以从走量产品和利润产品中选取1~2个单品定向打击竞争对手,和竞品开展正面价格竞争,稳定消费群体。

(3)加强整合营销,稳定市场。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价格是直接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因素,但产品质量、品牌美誉度、服务等因素也不可忽视。

产品涨价后,企业应该提升品牌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发挥企业整体的销售能力,通过终端宣传、促销、导购、陈列、路演等活动提高品牌影响力,达到涨价不掉量的目的。

小贴士Tips

为了保证成功涨价,乳品企业必须分析消费者。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没有品牌忠诚度,只选择价格最低的产品。

二是价格不敏感型消费者。这类消费者只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价格只要适中就可以考虑购买,品牌忠诚度较高。

奶源基地与乳品加工企业的协调发展 篇7

1 奶源基地与乳品加工企业的关系

奶源基地与乳品加工企业二者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奶源基地主要是生产奶犊牛和原料奶,奶犊牛被培养成后备奶牛用于扩大再生产,或者被培养成肉牛用于牛肉生产,原料奶被销售给乳品加工企业用于加工成乳制品。乳品加工企业主要是用奶源基地生产的原料奶生产各种乳制品,再将乳制品销售给广大消费者饮用。由于原料奶易腐、不能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必须在24小时之内加工成乳制品,所以奶源基地成为了乳品加工企业的第一车间,形成了“共生互生”、“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关系。原料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乳制品的质量,原料奶的数量直接影响到乳制品的数量,原料奶的价格直接影响到乳制品的价格。乳制品的质量、数量和价格又直接影响到乳品加工企业的效益,后者又反过来直接影响到乳品加工企业对原料奶质量、数量和价格的控制。

2 生产规模统筹协调

2.1 生产规模统筹协调的目的

生产规模统筹协调的目的是使奶源基地原料奶的生产数与乳品加工企业的需要数基本相当,在各自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使整个奶业产业链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2.2 生产规模统筹协调的理论依据

产奶牛存栏数、原料奶生产数、乳制品生产数和销售数之间有一定内在的数量关系,只有协调一致,才能使整个奶业产业链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从理论上讲,最优模式是:产奶牛存栏数×年均单产=产奶量;产奶量-饲喂犊牛的奶-异常奶=原料奶生产数;原料奶生产数=各种乳制品所用原料奶之和;乳制品生产数=乳制品销售数,其中只要一个环节的产品出现了增多或减少,就会造成其他环节的产品过剩或不足,进而造成浪费并引起整个奶业产业链的经济效益下滑。

2.3 生产规模统筹协调应该遵循的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是指整个奶业产业链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来开展,为市场需求服务,充分满足近期市场的需求,以获取眼前最大的经济效益,并尽量满足远期市场需求,以期将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乳业自身规律包括乳制品更新换代规律、不同季节地域人群的消费规律和奶牛业发展自身规律。奶牛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奶牛群自身发展缓慢,但如果饲养管理不良,则淘汰萎缩很快。产奶量由产奶牛存栏数和年均单产决定,要想在短期内大幅度地提高产奶量是相当困难甚至不可能的。在保持奶牛存栏数不变体质良好的情况下,要想大幅度地减少产奶量也是很困难的,否则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生产规模的统筹协调,关键是要着眼未来。

2.4 生产规模统筹协调的开展

开展生产规模统筹协调工作,首先要科学地预测出来年每个月各种乳制品的销售量、加工量、加工这些乳制品所需要的原料奶量和能够生产出的原料奶量,再根据木桶原理重点发展最薄弱的环节。

2.4.1 预测每个月各种乳制品

的销售量。综合考虑乳品加工企业或其销售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乳制品在现有市场的占有率、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和乳制品在不同季节、地域、人群中的消费规律,预测出来年每个月各种乳制品销售量。

2.4.2 预测各种乳制品的加工

量及加工这些乳制品所需要的原料奶量。根据各种乳制品的组成成分、各种成分(原料奶除外)的有效供给量、设备的加工能力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规划等因素预测出每个月各种乳制品的加工量,再根据各种乳制品的加工量和原料奶在这些乳制品中所占的比例预测出加工这些乳制品所需的原料奶量。

2.4.3 预测每个月原料奶的生

产量。根据每个月实际投产奶牛头数、气候变化、牧草供应、最新饲养管理技术推广情况、历年的月均单产、饲喂犊牛的奶量和异常奶的数量,预测出每个月原料奶的生产量。

2.4.4 发展最薄弱环节。将来年

每个月各种乳制品的销售量、加工量、加工这些乳制品所需要的原料奶量和能够生产出的原料奶量汇总到奶业统筹协调机构,找出影响整个奶业产业链最薄弱的环节,再根据实际情况寻求发展最薄弱环节的措施。

3 生产效益统筹协调

3.1 生产效益统筹协调的目的

生产效益统筹协调的目的是让整个乳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能占有整个乳业行业效益的合理比例,从而充分调动各个环节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出适当数量的产品。通过对整个乳业行业的生产效益分析和各个环节的效益分析,增加各个环节生产、销售和管理的透明度,让各个环节的从业人员相互了解、更加包容和相互监督,达到提高积极性、减少浪费和增加效率的目的。

3.2 生产效益统筹协调的理论依据

整个乳业行业生产效益等于各个环节效益之和,整个乳业行业生产效益=(某批产品销售收入-同批产品各个环节成本之和)÷同批产品各个环节成本之和×100%,各个环节生产效益=(同批产品在该环节的中间产品销售收入-该批中间产品在该环节成本)÷该批中间产品在该环节成本×100%,各个环节效益占整个乳业行业生产效益百分比之和=1,某个环节效益占整个乳业行业生产效益百分比=该环节效益÷整个乳业行业生产效益×100%。某个环节效益占整个乳业行业生产效益百分比如果≥1,则其他环节的效益就≤0,即说明该环节不赢利,甚至亏本。

3.3 生产效益统筹协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生产效益统筹协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各个环节都应该具有合理的生产(或销售)效益,与投入和风险相当;二是各个环节的效益在整个行业效益中所占有的比例,各个环节之间基本能接受;三是各个环节能独立核算的尽量独立核算,并保持该环节产品销售价格在一定时间内基本稳定,以促使其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从而实现提高效益的目的;四是随着外部环境,特别是有关原材料成本的急剧增加,应该适时调整该环节产品的销售价或给予一定的补贴,以保持该环节具有适当的效益,从而保持该环节,乃至整个行业的稳定运转。

3.4 生产效益统筹协调的开展

先由各个环节向乳业统筹协调机构报出该环节的生产程序、各种成本以及临近地区或企业在该环节的产品销售价和成本,再由奶业统筹协调机构组织调查核实,最后组织各个环节的代表或负责人召开研讨会或价格听证会,确定各个环节产品的销售价格,并确定调整价格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和应急处理方案。在生产效益统筹协调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兼顾公平与效益,既要避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又要避免各环节独吞利润。

4 成立统筹协调机构

乳品加工业 篇8

在高职实践教学环节中, 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训是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系统, 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项目的开展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点。通过调研, 食品工程系建立了乳品加工与检测专业教学团队, 聘请乳品企业的生产、检测、管理方面的专家共同来参与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由校企共同制订出校内、校外和顶岗实训的内容及教学目标。

1 把课堂教学改为车间工作,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为了创造真实的工作任务环境, 食品工程系组建了一个可生产20 kg/h液态消毒乳、10 kg/h浓缩、5 kg/h喷粉及酸奶和冰淇淋的乳品生产车间, 将课堂设置在实训室和车间, 将必备的专业知识教学融于现场教学之中。如学生在学习巴氏消毒乳加工这项工作任务时, 要制订生产方案, 确定最佳生产工艺, 还要学会使用均质设备、换热器、包装机, 并能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使学生在生产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实训室或车间里完成工作任务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 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 按工作过程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为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 必须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 删除过时课程, 增开新技术应用课程, 综合相近课程, 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新型课程体系。乳品加工与检测专业在课程设计上, 把原有的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动物产品理化检验课程中的乳及乳制品检验的内容提取出来, 整合为一门课程, 即乳及乳制品检测技术。整合后的课程与乳及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工作过程完全吻合, 再以项目驱动为切入点, 推行教、学、做一体化。如原料乳的酒精检验、酸度检验、比重测定、乳脂肪含量测定、蛋白质测定、三聚氰胺测定、掺碱检验、抗生素检验等。使教学与生产保持高度一致, 为将来能够从事乳与乳制品检测工作奠定基础。

3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粉笔+黑板, 由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叙述或描绘所讲内容。在实践性教学现场, 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学, 老师按学生的差异将其分成6~8个工作小组, 每个小组5~8人, 学习任务完成后, 要展示各小组的产品, 每个小组组长扮演质检员, 进行质量检验和评价, 教师做出综合点评, 评出最佳质检员, 培养学生依法检验的职业素质, 生产产品按国家标准检验合格后进入市场, 让教学质量置于社会的监督与检验之下。对于生产中不合格的产品, 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让学生分析, 从原辅料选择、工艺流程、生产参数控制等方面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

4 学生实习实训与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

学生实训的课堂设置在实训室和车间, 身处真实的工作任务环境之中, 学生完全按生产工艺的操作规程生产, 产品按国家标准进行检验, 教师对学生的每个操作步骤做出正确的评价, 使教学任务与职业岗位相对应。如乳品生产技术员、乳品品质控制员、乳品检验员、鲜奶验收员等职业岗位, 考核合格后即可发给相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证书。

5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良好的实训教学设计离不开现代化的校内实训室和合格的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让企业走进校园,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则是让学校走进企业, 就是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已与黑龙江省内外20多家大中型乳品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利用教师的理论和技术优势, 为企业开展定向培养、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推广、员工培训和咨询等全方位服务。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和改变以前科研、教育、企业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现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要转变办学思想, 以服务求发展, 建成融教学实训、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科学研究、生产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性实训室。

6 加强实践性教学管理, 深化教学改革

实践性教学与课堂讲授不同, 直观性、操作性和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主动性、探索性及创造性是实践教学的特色。为保证食品工程系乳品加工与检测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 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富有成效地培养高技能人才, 在实践性教学管理上应注重以下几点:①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实践性教学管理小组, 由系部教学主任担任组长, 2~3名专业教师和乳品企业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班主任担当实习联络管理员, 以此保证学生顶岗实习顺利、有效地完成, 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学有所获。②发挥督导机构的职能作用。学院设有专门的督导机构, 为了充分发挥该部门督促、检查、引导的教学职能作用, 学生在进行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训期间, 该部门派相关人员进行督导、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及时解决, 以此保证实践教学的深入和更富成效。③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学生在进行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训期间, 要设立多元化的考核办法, 其中包括项目的拟定、方案设计、工作路线、成果报告、组内评分、专家或教师评定等, 结合实际操作逐项考核, 记入个人实践考核档案。④做好实践性教学总结。学生在完成每项任务时, 对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做及时正确的反思总结, 肯定优点, 查找不足, 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咨询指导教师或生产技术人员,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乳品加工业 篇9

1 教学组织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深入企业现场,采用边操作边讲解的教学模式,实行为期1个月的现场集中教学。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乳品生产范围,还包括乳品检测等部分内容。因此,确定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乳品加工及乳品检测两大方面知识点。乳品检测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原料乳及成品乳质量标准、常规验收化验、掺假试验、乳成分分析、微生物检测等内容;乳品加工包括鲜牛奶加工、酸牛奶加工、奶粉加工等工艺流程及关键点控制。根据乳品生产实际的操作流程来安排教学,教师边问边讲边做,学生边想边听边做,从而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学习要点:牛奶主要营养成分及质量标准,鲜奶、酸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成品乳合不合格?

根据笔者实习加工厂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5组,分别进行不同环节的生产实习,即原料乳的验收检测、鲜奶的生产、酸奶的生产、奶粉的生产、成品乳的检测,实行岗位滚动式循环实践。

2 教学内容安排

2.1 原料乳验收

原料乳验收检测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掌握原料乳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生产前对原料乳进行验收,包括常规的化验、乳成分分析及掺假检测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原料生牛乳的收购标准以及要求。

2.2 鲜奶的生产

让学生了解鲜奶的定义,了解鲜奶与鲜乳饮料的区别,熟悉鲜奶生产的加工工艺,包括管道清洗、消毒、牛奶预处理、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平衡、灌装、冷藏、检测出库等。通过操作实习,让学生熟悉鲜牛奶生产的每一环节并掌握其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技术要求。

2.3 酸奶的生产

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定义及分类,了解酸奶与酸乳饮料的区别,熟悉凝固型酸奶的生产加工工艺,包括发酵剂的制备、管道清洗、消毒、牛奶预处理、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接种、平衡、灌装、发酵、冷藏、检测出库等。通过操作实习,让学生熟悉酸奶生产的每一环节并掌握其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技术要求。

2.4 奶粉的生产

让学生了解奶粉的定义及分类,了解奶粉生产的加工工艺,包括管道清洗、消毒、牛奶预处理、标准化、均质、杀菌、浓缩、干燥、冷却、过筛、灌装、检测出库等。通过操作实习,让学生熟悉奶粉生产的每一环节并掌握其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技术要求。

2.5 成品乳检测

让学生了解到所有生产出的成品乳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库销售,在掌握成品乳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习,让学生熟悉成品乳的所有出库检验项目并熟练掌握每一项目操作的基本要求。

3 现场教学的注意事项

现场教学的主要优点是老师能够结合具体实物进行生动的教学,对于某些教学内容可以收到比课堂理论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大多数学生从来没进过乳品厂,对加工车间不熟。因此,乳品加工与检测现场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安全教育、引导教学、操作示范、实验实习、过程监控、成绩考核等环节。

3.1 安全教育

学生进入到实习加工厂参加生产实践,是他们人生第一次进入车间生产实际环境里,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既陌生又好奇。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现场教学生产实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到乳品加工厂的第1天,笔者请工厂技术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操作安全,用电、用水安全,个人行为规范安全等等。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保证乳品现场教学是一个安全的现场教学。

3.2 引导教学

学生进入到各个生产环节实践操作,根据不同的教学项目,在每个项目开始之前,通过设问等方式,让学生去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及操作过程中自己寻找答案。

3.3 操作示范

学生进入到各个生产环节实践操作,首先由教师对该环节的情况进行介绍,然后由技术员对该环节的操作进行示范操作。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一般情况下其动手能力很差。在引导学生熟悉管道流向及控制阀的基础上,由工厂技术员对他们的操作进行专门指导,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规范非常必要。

3.4 实验实习

笔者把乳品生产技术课程中的检测部分相关内容也放入到乳品生产实践环节中去做,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乳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知道乳的营养成分含量及验收检测标准。再通过对成品乳的检测使得学生对乳制品的质量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把握乳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制作出更好的乳制品。

3.5 过程监控

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反馈,一方面使教师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改革沿正确方向进行;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质量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及时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6 成绩考核

严把学生成绩考核这一关,尤其注重学生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的考核。按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建立的技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量化的、可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课程结束时要按这一指标体系对每个学生逐个考核,避免了成绩考核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考核结果比较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这种考核方式客观上也起到将学生平时学习着眼点引导到实践技能培养上来的作用。

4 存在问题

根据乳品加工厂的实际情况,学生能亲手操作的实习项目都是最普通的液态乳加工及检测方法。受到资金的限制,实习工厂不可能把所有的先进设备都供学生操作实习,例如三聚氰铵的检测设备非常昂贵,主要由专职化验人员负责操作供学生观摩,学生可使用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简单判定。再者学生仅仅通过操作学到的知识还是有限,必须还要通过讲解等方法才能尽快将简单的操作认知上升到理论认知。因此,对于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乳品加工与检测实习必须配合其他的教学手段即实行立体式多手段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论

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上突破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归纳起来有“4个淡化”:淡化学校与社会的界线,淡化学生与劳动者的界线,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淡化学期界线。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为例,过去在乳品加工与检测教学中两者从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到教学场地是有严格区分的,而在现场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模糊,可以说已融为一体。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是围绕培养学生技能这一主旨展开,是一种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模式。

乳品加工业 篇10

第一、确保原料奶收购。乳品加工企业要顾全大局, 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严格遵守收奶合同, 加强质量检测, 及时保量收购质量合格的原料奶, 保护奶农的利益, 保护奶源基地。奶源基地是经过多年建设形成的, 来之不易, 乳品加工企业及时收购原料奶就是对奶农饲养奶牛积极性的保护, 对奶源基地和我国民族奶业发展的保护。

第二、加强乳制品生产管理。乳品加工企业要严把乳制品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关, 根据市场的需求, 调整品种结构, 加强生产, 提供优质安全的乳制品, 保证市场供应, 维护消费者利益。

第三、稳定原料奶和乳制品价格。乳品加工企业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切实加强奶粉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稳定的紧急通知》的文件精神, 自觉维护乳制品市场秩序, 保证乳制品市场价格的稳定, 做到诚信经营。规范原料奶收购价格, 防止大起大落, 实行按质论价, 杜绝压级压价、拖欠奶资、损害奶农利益。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乳品加工业】相关文章:

乳品业06-17

乳品产业05-01

乳品企业06-09

乳品安全论文05-18

乳品安全论文范文05-14

乳品企业自查报告04-29

乳品系统质量控制06-24

乳品行业报告范文05-31

乳品安全国家标准07-13

乳品生产创业计划书08-23

上一篇:效益测算下一篇:辐射状网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