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分析

2024-05-18

麦冬/分析(精选七篇)

麦冬/分析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入选的62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均为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根据其不同治疗的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7∶14,最小年龄为31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53±3.96)岁;糖尿病的病史为1~11年,平均病史(5±1.32)年;对照组行常规降糖药治疗。研究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8∶13,最小年龄为30岁,最大年龄为71岁,平均年龄(52±2.73)岁;糖尿病的病史为11个月~10年,平均病史(5±1.27)年;研究组则采用沙参麦冬汤联合降糖药等治疗。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不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1.2 诊断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均参照WHO拟定的相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空腹血糖在7.0 mmol/L及其以上或餐后2 h血糖在11.1 mmol/L及其以上;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标准:①新近出现咳痰、咳嗽或呼吸道的症状明显增加,同时合并脓性痰、胸痛等;②合并发热症状,且肺炎实变体征或湿啰音;③胸部X线片有斑块阴影,或伴胸腔积液[2]。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对症处理,包括:祛痰、吸氧以及平喘等;对照组则在常规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降糖药物治疗,如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的剂量为10~15 U;格列喹酮片(由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20083689)口服治疗,1次30 mg,1日3次;阿卡波糖片(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19990205)口服,1次50 mg,1日3次;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并根据血糖改善情况,及时调整用药的剂量。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沙参麦冬汤治疗,具体中药的药方为:生地、天花粉各15 g,麦冬、沙参、玉竹、百合各12 g,桑皮、黄岑、东桑叶、陈皮、川贝、杏仁、葛根、鸡内金以及桔梗各10 g,生甘草6 g;对于阴虚者加用黄精、石斛各10 g,对于痰热盛者加用鱼腥草、泽泻、栝蒌各10 g,对于合并血瘀者加用丹参、当归各10 g;温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1日1剂,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同时,严密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定期监测患者胸部X线片。

1.5疗效标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片改善情况评定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基本消失,患者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且胸部X线片结果基本恢复正常为临床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肺部湿啰音显著改善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体温好转,胸部X线片结构好转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临床治愈+显效+有效。

1.6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下降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该病发病的机制主要有机体持续高血糖状态、免疫功能的失调、长期的营养不良以及低氧血症等。糖尿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消渴”的范畴,该病多因机体阴虚燥热所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属于中医中“消渴合并风温肺热”范畴,风温肺热病则是由于风热邪毒、肺失清肃以及邪热壅阻肺气所致[3]。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需早发现、早治疗,若因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气阴两虚,甚至会出现精夺血脱、液枯津涸。本次沙参麦冬汤中的沙参、百合、生地、白芍以及玉竹等,能够起到很好的滋养肺阴的功效,桑叶可以将肺热清散,而杏仁、川贝等可以化痰润肺,陈皮、鸡内金以及葛根等能够达到化痰通络、宣通肺气等效果,诸药合用后肺热自清、肺气宣通、肺阴得养。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滋阴药方能够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进而调节机体免疫力,起到扩张血管、改善机体微循环等作用。本次研究中,实施联合治疗的研究组,其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与肖林秀[3]等临床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由此表明,应用沙参麦冬汤联合降糖药等治疗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提升治疗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秦连柱,吴军.莫西沙星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9):12-13.

[2]吴新泉.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12(2):13-14.

麦冬/分析 篇2

关键词:麦冬,1H-NMR,主成分分析,模式识别,绵阳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干燥块根[1],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 为常用中药之一。绵阳是中国麦冬的主产区之一, 但麦冬品种品质复杂, 区分绵阳产区各种不同麦冬, 找出区分道地绵产麦冬及建立其道地标准有着现实意义。绵阳产麦冬的差异包括:种植区域不同, 品种差异, 炮制储藏方法不同, 不同的年份等, 这种差异会体现在麦冬中所含的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的不同。本文通过1H-NMR谱, 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标准麦冬为参照, 对绵产新麦冬特等品、陈年麦冬、硫熏麦冬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研究对象,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麦冬样品的来源

本试验的麦冬样品来源如表1所示。FM和MM组是原产绵阳, 后移种于彭洲, FM为正宗O. japonicus (Thunb.) Ker-Gawl., 而MM则为一新变种O. japonicus (Thunb.) Ker.Gawl.cv. Mianyangensis;MD组采于2007年四川绵阳;H组采于2009年绵阳花园镇, H-5、H-6、H-27均为颗粒饱满的特级品, 且未被硫熏过, H-18为一级品, 颗粒较小;G组采于2009年绵阳光明镇, 且均被硫熏过。

1.2 仪器和试剂

Sartorius BS 224 s电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SENCOR-201旋转蒸发器仪;W201D恒温水浴锅 (上海申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Bruker AV II-600核磁共振仪; 氘代二甲亚砜-d6 (DMSO-d6) (ARMAR chemicals) ;分析纯甲醇。

数据分析软件:Mestre-C;Excel;SIMCA-P 11.0。

1.3 方法

称取剪碎的麦冬样品2 g, 加入甲醇 (每次20 ml) , 50℃水浴温浸提取三次, 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 减压浓缩至干。称取0.05 g提取物, 用0.5 ml DMSO-d6溶解, 制得供1H-NMR谱测定样品溶液。测定获得的各样品的自由衰减 (FID) 信号, 导入MestRe-C软件, 以每0.01化学位移值单位对各样品1H-NMR图谱进行分段积分, 即得到每个样本的各化学位移值段与相对应的信号峰面积积分值 (每张图谱共有约1000积分值) 。本试验共26个样本, 即构成26×1000数据矩阵, 然后用SIMCA-P 11.0软件分析。

1.4 分析测试方法的考察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ⅩⅧA 《中药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要求, 本试验采用夹角余弦[2]作为判断指标。

样品制备方法重现性考察:取标准麦冬5份 , 按1.3项下方法分别制备 5 份供试液, 测定1H-NMR图谱, 得到5组积分值数据。以第一份样品的数据为对照, 计算5份样品之间的夹角余弦值分别为1.000、0.9993、0.9995、0.9989、0.9994。计算值均为0.998以上, 说明该实验所用样品制备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核磁共振仪稳定性及图谱处理方法重现性考察:取标准麦冬1份, 按 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液, 连续测定5次, 得到5组数据。以第一组测定数据为对照, 计算5组数据之间的夹角余弦值分别为1.000、0.9996、0.9992、0.9995、0.9994。计算值均在0.999以上, 说明该实验所用核磁共振仪稳定性以及图谱处理方法重现性良好。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SIMCA-P 11.0进行主成分分析, 由软件根据规则计算所得, 选取了主成分1, 2, 3, 它们分别代表了麦冬样品信息含量的40.17%, 17.55%, 11.44%, 也就是全部1H-NMR图谱信息的70%, 可以基本反应麦冬甲醇提取物的内在化学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的信息。主成分分析结果的不同, 将是不同麦冬内在化学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差异的体现。

2.1 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分析图谱

从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分析图谱 (图1) 可以看到样品主要聚集三个区域Ⅰ、Ⅱ、Ⅲ。在区域Ⅰ内是标准麦冬BM组、09年绵阳花园镇麦冬H组、07年麦冬MD组和涪麦冬FM组中的一部分。这说明它们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 (均为同一个品种) , 但MD、H、BM和FM组之间在区域Ⅰ内仍可区分, 说明它们之间也有一定差异, 这个可能和它们的产地及年份不同有关。BM产于江浙, FM产自彭洲, H和MD产于绵阳。H组和MD组虽然品种、产地均相同, 但年份不同, H是09年样品, 而MD是07年样品。

区域Ⅱ内的是MM组和部分G组, 说明主成分1和2包含的这两组信息相似性很大。MM和区域Ⅰ内的样品不是同一个品种, 所以很容易区分解释。而G组的G-11和G-12是经过硫熏过的样品也可以区分和解释。而区域Ⅲ中的样品可能是由于其它的原因和区域Ⅰ、Ⅱ有显著差异, 说明主成分1和2包含的信息显著区别于区域Ⅰ、Ⅱ内的样品, 至于是哪些具体的化学成分和含量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主成分1和2所包含的信息量可以将同一来源的品种较好的聚集在一起, 也就是它们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有一定的相似性, 如BM (1, 2, 3, 4, 5) 、MD (2, 3, 4, 5) 、FM (1, 2, 4) 、MM (1, 2, 3, 5) 、G (11.12) 、H (5, 6, 27) 等。MM-3在Ⅰ区, MD-1在Ⅱ区, 表明同一来源的样品中也有一些品质相差较大的样品。

2.2 主成分1和主成分3的分析图谱

从主成分1和主成分3的分析图谱 (图2) 可以看到样品被分为了上下两个大的部分 (虚线) , 上面A部分均是样品采集较早的麦冬, 而下面B部分均来自09年的绵阳麦冬, 即主成分3可以区分样品的新陈。在B区域还可以看到, 09年产绵阳麦冬, 没有经过硫熏, 且颗粒饱满的特等品H-5、H-6和H-27聚集在一起, 能显著区别于硫熏过的G组, 而H-18在G组区域, 说明H-18很有可能被硫熏过。

主成分1和3所包含的信息量同样可以将同一来源的品种较好的聚集在一起, 而且区分度更好, 如BM (1, 2, 3, 4, 5) 、MD (2, 3, 4, 5) 、FM (1, 2, 4) 、MM (1, 2, 3, 5) 、H (5, 6, 27) 聚集度更加集中。主成分1和3可以区别出样品年代和是否被硫熏过。

3 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可以通过麦冬1H-NMR-PCA模式识别的方法把绵阳产麦冬和其它地区的麦冬进行区分, 可以将不同品种的绵阳麦冬进行区分, 可以将是否经过硫熏的麦冬区分出来。因为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年代、不同炮制方法得到的麦冬, 它们的内在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必然存在着差异, 至于是什么具体的化学成分导致这些差异,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主成分1和3分析图谱中, H-5、H-6和H-27三个样品聚集区显著区别于其它样品 (图2) , 如果以H-5、H-6和H-27特级品为绵阳道地麦冬的标准品, 通过1H-NMR主成分分析-模式识别的方法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绵阳麦冬的道地性, 是麦冬内在质量 (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 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

1H-NMR图谱理论上可以提供样品中所有含氢有机化合物的信息, 所以可以较为全面的反应中药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主成分分析法 (PCA) 能从1H-NMR谱大量二维数据中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合的化学成分信息, PCA方法是最简单、最常用且比较有效的无监督方法 , 其原理是通过线性变换 , 将原来的多变量组合成相互独立的少数几个能充分反映原有变量信息的新变量 , 从而在不丢掉主要信息的前提下避开了变量间共线性的问题 , 便于结果做进一步的分析[3]。这种方法可以尝试着于各地各种道地药材, 以控制道地药材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20, 122.

[2]王龙星, 肖红斌, 梁鑫淼, 等.一种评价中药色谱指纹谱相似性的新方法:向量夹角法[J].药学学报, 2002, 37 (9) :713-717.

麦冬的栽培养护及其园林应用 篇3

1 麦冬的国内外应用概况

麦冬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在中国除东北外, 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 主产于四川、浙江。麦冬在国外主要用作地被植物和镶边植物, 如韩国、美国等, 他们培育的麦冬品种抗逆性强, 同时极具观赏价值, 麦冬类植物已成为美国主要的园林绿化植物。麦冬在我国推广应用较晚, 南方地区多用作耐阴的草坪地被植物 (如在杭州地区, 麦冬的应用面积占西湖南线总面积的26%) , 而在北方应用极少[1]。

2 麦冬的栽培养护

2.1 土壤、施肥

麦冬适宜栽植于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质壤土, 过砂和过黏的土壤均不适于栽培麦冬。麦冬适宜生长的土壤p H值范围比较广, p H值在6.7~7.5均可栽植, 其在p H值为中性的土壤中最适宜生长。一般绿化地土壤养分含量较低, 紧实, 孔隙度小, 且碱性偏高。因此, 栽植前最好换土, 或施基肥以中和土壤酸碱度。施肥以有机肥为主, 可配合施用化肥[2,3,4]。

2.2 栽植

麦冬栽植在春季新叶长出之前的4月中旬和秋季8—9月进行比较适宜。分株时, 将老的须根剪去, 只留2 cm左右的须根, 每穴2~3株。栽植株行距不能过密, 也不要过大, 以不超过20 cm为宜, 通常按15 cm×15 cm栽植, 以缩短成坪时间, 提高与杂草的竞争力, 为栽后管理打好基础。一般来说, 过阴的地方和光照较强的地方要密[5,6]。

2.3 遮荫

麦冬在栽植后需要适度遮荫,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麦冬分蘖速度, 还可以减少叶尖枯死。适度遮荫、保存透光率75%对麦冬生长有利[2]。当麦冬形成草甸后, 虽然抗性加强, 但仍需遮荫, 特别是6—8月, 强光与高温会使麦冬叶面发黄, 影响景观效果。

2.4 松土、追肥

麦冬在栽植后, 养护的关键是一定要及时松土。表土见干就要松土, 浅挖3~4 cm, 确保土壤表面无板结现象。松土应结合追肥进行。追肥以化肥为主, 可施用尿素和复合肥, 施肥可用撒施的方式, 也可对水喷施, 为了避免烧苗, 可结合浇水进行。

2.5 浇水

浇水一般在早晨或下午进行, 采用一次浇透的原则, 每次浇水确保地面下15 cm以上土壤湿润。浇水次数根据天气情况而定, 当土壤表土颜色变浅, 说明土壤缺水, 则需补充水分。

2.6 除草

麦冬可以粗放管理, 但其形成草甸前杂草较多, 费工费力, 其养护成本一半以上用于除草方面。当麦冬形成草甸后, 很少有杂草生出, 除草工作量相应减少。

3 麦冬的园林应用

(1) 麦冬属于常绿草本植物, 种植时间越长, 覆盖地面越严实, 其抗逆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优于其他冷季型和暖季型草坪[3]。将其应用于绿地和道路两侧, 可以四季常绿, 弥补北方地区没有常绿草坪的空白[7,8]。

(2) 麦冬喜阴, 适用于乔、灌、花等多层配置的下层栽植, 可掩饰较高植物下的裸露土壤, 起到改善林下不良景观的作用[7,8]。

(3) 麦冬可作其他草坪的补充或点缀。狗牙根等草坪草喜光, 将其栽植于灌木或乔木下会因采光不足而枯死, 形成裸露, 这时用麦冬进行点缀, 美化效果更好[7,8]。

(4) 麦冬根性发达, 耐旱, 适应性强, 可种植在路边、树穴、角、花坛边缘等处, 具有拓展绿化空间的作用[7,8]。

(5) 麦冬植株低矮, 高30 cm左右, 叶丛生, 叶片自然下垂, 形态美观且不用费时修剪, 是良好的节约型园林地被植物。

摘要:简要介绍了麦冬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总结其栽培养护技术, 并阐述了麦冬在园林中的应用, 以为麦冬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麦冬,栽培养护,园林应用

参考文献

[1]孔杨勇, 夏宜平.杭州城市绿地中的地被植物应用现状调查[J].中国园林, 2004 (5) :57-60.

[2]刘成明.麦冬园林栽培与养护措施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 2012 (1) :47-49.

[3]李贵友.北京乡土常绿地被植物—怀柔禾叶山麦冬引种与栽培技术[J].风景园林植物, 2013 (2) :87-92.

[4]北京林业大学.土壤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5]吴志兵.麦冬种植[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2.

[6]范林洁.矮生沿阶草庭园绿化适宜密度组合实验[J].安徽农学学报, 2007 (13) :72.

[7]臧卫平.麦冬草的园林应用及养护管理[J].现代农村科技, 2012 (15) :36-37.

川麦冬的高产栽培技术 篇4

1 生物学特性

麦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茎细长, 匍匐有节, 节上具膜质的鞘;须根细长, 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茎短, 叶基生成丛, 禾叶状, 长10~50cm, 宽1.5~3.5mm, 两边光滑无毛;花亭从叶丛中抽出, 比叶短;总状花序, 顶生, 花被6, 花淡紫色, 罕见白色;雄蕊6;子房半下位, 3室。花柱长约4mm, 浆果球形, 成熟时蓝黑色;种子1粒, 球形, 蓝绿色或黄褐色。花期7~8月, 果期8~10月[3]。

2 栽培技术

麦冬适宜降雨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生长条件。对土壤的条件有较高要求, 沙质壤土、疏松温润、排水良好, 适宜在较潮湿的低海拔地区栽种。

2.1 选地

选择疏松、肥沃、湿润的沙壤土, 最好水旱轮作地, 前茬为豆科或麦类, 深耕细耙, 整平地表。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667m2, 饼肥50kg/667m2。补充选择麦冬专用肥, 施用60kg/667m2, 也可用氮磷钾等配方肥和其他有机肥。

2.2 分株移栽

清明节前后, 麦冬的收获和移栽同时进行。选择叶色深绿、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麦冬壮苗作种苗, 将其块根摘去, 留少许须根, 以根茎断面出现白心、叶片不致散开为度。种植密度为10~12万苗/667m2。可用麦冬专用打窝机打窝栽植, 或开沟栽植、撬窝栽植。株距7cm, 行距8~10cm, 栽植深度以3~4cm为宜。

2.3 田间管理

麦冬幼苗生长缓慢, 一般在栽种1个月后就应进行除草, 以利麦冬的健康快速生长, 一年除草3~4次为宜。麦冬的施肥需要进行分次进行, 一般而言施肥4次即可。4~5月施苗肥, 7~8月施分蘖肥, 10月份的越冬肥以及后面的春肥, 再结合田间除草, 为麦冬生长提供良好健康的生长环境, 确保麦冬的正常生长。

3 病虫害防治

川麦冬病害主要是黑斑病、根结线虫病, 虫害主要来自于蝼蛄、蛴螬等。对于麦冬病虫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 不施或少施农药”的原则。

3.1 黑斑病

病原菌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 随病叶遗留在土壤中越冬, 成为第2年的侵染菌源。此病常发生于4月中旬, 6~7月为盛期。发病初期叶面变黄, 并逐渐向叶基部蔓延, 产生青、白、黄等不同颜色的水浸状病斑。一般植株外围叶片易受害, 被害叶片逐渐卷缩枯萎, 影响生长。此病一般发生在多雨季节。土壤瘦瘠或施氮肥过多, 植株抗病力减弱, 则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 选用健株种苗种植。 (2) 栽种前用1∶1∶10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侵种苗5min, 以杜绝种苗带菌。 (3) 发病初期, 于早晨露水未干时, 撒草木灰100kg/667m2;选用60%代森锰锌500倍液、50%万霉灵600倍液, 每10d喷1次, 连续3次。 (4)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排除积水, 降低田间湿度。 (5) 冬季将枯株病叶清理干净, 并进行烧毁。

3.2 根结线虫病

此病危害根部, 使根部形成连珠状的根结, 须根缩短, 表皮粗糙、开裂, 呈红褐色。根结内可见白色发亮的球状型的雌成虫[4]。6月中旬到7月上旬是虫害盛期。

防治方法: (1) 搞好轮作。不与烟草、紫云英、豆角、薯、瓜类、白术、丹参等作物轮作, 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2) 选用抗病品种。 (3) 选用无病种苗, 剪净老根防止带虫。 (4) 进行土壤消毒。在整地时用5%线磷颗粒剂5kg/667m2拌细沙撒与畦土内, 或40%甲基异硫磷乳油1kg/667m2拌细沙撒于表土, 然后进行栽植。 (5) 用芽孢杆菌加印杆素进行喷雾或灌根。

3.3 蝼蛄

咬食植物根部, 若虫和成虫都能危害。1年发生3代, 昼伏夜出, 具趋光性和趋粪性。

防治方法: (1) 精耕细作, 冬春耕翻, 合理轮作。 (2) 栽前整地, 用50%辛硫磷乳油0.5kg/667m2, 加水配成800倍液, 喷洒土面, 并把表层药土翻入土中或50%辛硫磷乳油0.5kg 90%晶体敌百虫稀释后拌入炒香的秕谷子、麦麸、豆饼、米糠、玉米渣等饵料, 施入土表。 (3) 麦冬生长期, 用5%辛硫磷颗粒剂3kg/667m2或5%甲基异硫磷颗粒剂3kg/667m2, 混细土20~30kg, 混合均匀撒于畦土上面。

3.4 麦冬蛴螬

蛴螬是金龟甲幼虫的总称, 俗称老母虫, 是麦冬产区的常见虫害。大多数蛴螬7月中旬后进入2龄为害, 咬断主根使植株枯死后转移为害, 造成成团死亡, 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 (1) 麦冬收获后深翻炕土, 可减少越冬虫源。 (2) 合理轮作, 不重地, 可有效减轻为害。 (3) 6月下旬到7月上旬用50%辛硫磷乳油250g, 或90%晶体敌百虫800g, 用乳油农药对水, 撬眼、灌药、盖土, 颗粒剂则拌混细沙土, 丢窝后灌水后盖土。

4 收获与加工

清明前后将麦冬挖起, 剪下其块根并洗净泥土, 待晒干水气后用手适度搓揉, 用力均匀且不要搓破表皮。搓后再晒, 晒后再搓, 反复进行, 直到去尽须根, 块根干燥为止, 然后包装销售。

摘要:本文从川麦冬的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选地、移栽、田间管理) , 病虫害防治, 加工与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川麦冬的高产栽培技术, 旨在为川麦冬的种植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川麦冬,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屏, 徐东铭, 雷军.麦冬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4, 20 (1) :35-36.

[2]田友清, 余伯阳, 寇俊萍.麦冬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 2004 (2) :1-5.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一部) [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06-107.

山麦冬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 篇5

关键词:山麦冬,愈伤组织,无性系,快速繁殖

山麦冬(Liriope spicata)又叫紫穗麦冬、土麦冬、大麦冬、鱼子兰、麦门冬等,属于百合科麦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生长于山坡、林下和草丛中[2];在我国除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青海和西藏等地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3]。山麦冬的块根含甾体皂甙、β谷甾醇、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成分,可供药用,具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等功效[3,4],能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咽干肺热、咳嗽、肺结核等疾病;近年来在辽宁南部地区也将其进行观赏栽培,其观赏、绿化效果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但是,由于不论是野生的山麦冬,还是栽培的山麦冬都只能形成很少的种子,并且种子的发芽率低;因此,人工栽培难以通过种子繁殖的方法对其进行人工繁殖。于是,有人试图挖取野生植株进行栽培。然而,由于野生的山麦冬分布量很少(比如在大连地区只有长海县和凌水镇有少量分布),采用挖取野生植株的方法不仅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使分布本来就很少的野生资源又遭到了破坏。为了满足人工栽培对种苗的需要,我们对山麦冬进行了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虽然现在已有百合科麦冬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报道[5,6,7,8,9,10,11],但迄今未见山麦冬嫩叶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研究的报道。本研究以山麦冬的嫩叶为材料,通过愈伤组织诱导的途径,成功地建立起山麦冬的无性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灭菌

于5~6月份将在林下生长非常旺盛的山麦冬嫩叶采回来,用自来水洗涤冲净后,置于0.001%的HgCl2溶液中杀菌24 h,然后放到250 mL的磨口广口瓶中,用自来水冲洗30 min左右,接着用0.05%安利洗涤液振荡洗涤20 min左右移至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操作。将经上述处理的嫩叶用无菌水洗涤至无泡沫后加入70%~75%乙醇灭菌10 s左右,迅速用无菌水洗涤2次,再用0.05% HgCl2溶液振荡灭菌10 min,最后用无菌水洗涤6次,即获得无菌材料。

1.2 培养条件

以MS、1/2MS、B5、N6、White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以MS为基本培养基时,加蔗糖30 g·L-1;以其他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时,加蔗糖15 g·L-1。培养基胨力强度为180 g·cm-2[12],pH为5.8~6.0,培养温度为20~28℃,光照12 h· d-1,光照度3 000 lx左右。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用解剖刀将无菌材料切成边长0.2~0.4 cm的嫩叶块,接种到以MS、1/2MS、B5、N6、White 5种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0.4 mg·L-1+NAA 1.0 mg·L-1+2,4-D 1.5 mg·L-1的培养基上,进行光照培养和暗培养。愈伤组织诱导试验进行了3次重复,每次重复试验接种200个无菌嫩叶块。

观察表明,接种后10 d左右,在有的培养基上接种培养的休眠芽开始萌动生长。接种50 d时观察统计证明:在光照培养的条件下,培养材料难以生长形成愈伤组织;在暗培养的条件下,各种培养基都能不同程度地形成愈伤组织,其中以MS为基本培养基的培养材料不仅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到了100%),而且诱导的愈伤组织长势好。观察表明,在这一培养基上最早形成的愈伤组织是从材料的切口开始生长的,此时的愈伤组织为表面光滑无色半透明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愈伤组织的不断生长,所培养的愈伤组织逐渐生长成为黄色的颗粒状。3次重复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上述试验说明,MS+6-BA0.4 mg·L-1+NAA 1.0 mg·L-1+2,4-D 1.5 mg·L-1这一培养基是山麦冬嫩叶愈伤组织诱导的理想培养基。

2.2 不同浓度激素对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影响

将上述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用镊子分散成颗粒状后,接种到附加不同浓度的BA(0、0.5、1.0 mg·L-1)、NAA(0、0.1和0.4 mg·L-1)、IBA(0、0.1和0.4 mg·L-1)和2,4-D(0、0.1和0.4 mg·L-1)的1/2MS+AgNO31.2 mg·L-1培养基上。每个处理接种100个愈伤组织颗粒。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分化培养。60 d时观察统计颗粒状愈伤组织的分化情况,统计分化不定芽数量,计算分化率。试验重复了5次。

由表1可见,在不同浓度BA、NAA、IBA和2,4-D单独使用、不同浓度的BA与不同浓度的IBA和2,4-D配合使用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不能分化;在不同浓度BA与不同浓度NAA配合使用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可以分化。从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及分化不定芽的长势看,在BA浓度为0.5 mg·L-1、NAA浓度为0.1 mg·L-1的培养基上,不仅培养的愈伤组织颗粒分化率达到了96%,平均每个愈伤组织颗粒的分化芽数达到5.8个,并且分化不定芽长势好。观察表明,在这一培养基上培养10 d左右,愈伤组织颗粒开始分化,随后,伴随着分化不定芽数量的增加和已经分化不定芽的生长,在不定芽基部又会分化出数量不等的不定芽。分化培养到60 d时,分化的不定芽就会生长分化为绿色丛生状,大部分不定芽的高在0.5 cm以上。把高0.5 cm以上的不定芽从基部剪下,接种到相同的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分化继代培养。每次重复试验分化继代培养4代。分化继代培养除了培养时间缩短为50 d、每个不定芽一个培养周期平均可分化生长出6.1个不定芽外,其继代培养分化生长不定芽的长势与愈伤组织颗粒诱导分化生长的不定芽基本一致。这说明1/2MS+AgNO31.2 mg·L-1+BA0.5 mg·L-1+NAA0.1 mg·L-1这一培养基是诱导山麦冬颗粒状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的理想培养基。

注:-为不生长;+长势一般;++长势好。

2.3 不同生长素对不定芽生根和生根继代培养的影响

将在1/2MS+AgNO31.2 mg·L-1+BA0.5 mg·L-1+NAA0.1 mg·L-1培养基上继代分化培养的不定芽从基部剪下,接种到以1/2MS+IAA0.2 mg·L-1和1/3MS +IAA0.2 mg·L-1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NAA的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培养进行了4次重复试验,每种处理接种100个材料。

观察表明,在有的生根培养基上,接种后10 d左右能形成可见根原基。接种后30 d观察统计。由表2可见,以1/3MS+IAA0.2 mg·L-1为基本培养基基本不能诱导不定芽生根,以1/2MS+IAA0.2 mg·L-1为基本培养基可诱导不定芽生根,并且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NAA的生根效果好;尤其是在添加浓度为0.1 mg·L-1的NAA培养基上,不仅生根率为97%、每株生根苗的平均生根数为6.6条,而且试管苗长势好。观察表明,在添加浓度为0.1 mg·L-1的NAA培养基上,接种后10 d大多数培养不定芽能形成可见根原基,随后,伴随着根系的不断生长,逐渐生长成为旺盛的试管苗。培养到30 d时,就会培养成为高4~5 cm、具有5~8个叶片的旺盛试管苗。4次重复生根重复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1/2MS+IAA0.2 mg·L-1 +NAA0.1 mg·L-1这一培养基是山麦冬不定芽生根培养理想培养基。

注:++为长势好;+为长势一般;-为不生长。

2.4 试管苗的移栽和移植

把培养着生根试管苗的培养瓶瓶塞打开,放到5 000~6 000 lx的温室光照下炼苗4 d后,用镊子将试管苗取出,在清水中将根部的培养基洗去,移栽到上面铺着一层6~8 cm厚颗粒炉灰渣的温室苗床上。移栽后的前14 d要保持没有直射光、温度20℃以上、湿度95%左右的环境条件;从第15天开始,按照温室内的正常环境进行管理。移栽试验进行了4次,移栽的株数分别为:300、300、400和600株。移栽后30 d观察统计证明:移栽成活率为95%,成活的试管苗生长旺盛。

把在温室中移栽成活的试管苗,于5月中上旬分3次移植到山坡林缘。观察统计证明:移植成活率近100%;移植的试管苗翌年7月中旬开花,9月中旬果实成熟;与野生植株相比,试管苗具有生长旺盛、整齐、根系发达的特点,其他生物学性状保持不变。

3 讨论

在过去的研究中以单子叶植物叶片为材料进行分化培养的报道很少,本研究以山麦冬的嫩叶为材料,通过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建立起山麦冬的无性系。这个结果与杨乃博[13]对沿阶草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莫肖蓉等[14]对金边麦冬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观察是一致的。这个结果还说明山麦冬嫩叶非分生组织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在不定芽分化继代中,一个继代培养周期(50 d)平均能分化生长出6.1个不定芽。按照这个速度,一年能繁殖出6.17.3个不定芽,可培养出30多万株试管苗。这个繁殖速度不仅完全可满足观赏、药用生产对大量种苗的需要,而且也为保护这种野生植物的种质提供了可能。

麦冬/分析 篇6

针对麦冬产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胡嗣渊等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对麦冬施用钾肥效果显著;陈兴福等研究表明,麦冬土壤是涪江灰棕色冲积物在川麦冬产区特定生态环境与种植川麦冬的耕作条件下发育而成的,适宜麦冬生长发育的土壤有潮沙土、潮沙泥土、潮泥土等3个土种。潮沙泥土的颗粒组成适中、土层深厚、结构好、质地轻壤,呈中性反应,碳酸钙含量较高,阳离子交换量大,全量养分中钾丰富,速效养分为中等肥力水平,其水热条件好,是种植川麦冬的最好土壤。潮沙土和潮泥土栽种麦冬产量不高,应控制麦冬种植面积。王书林、彭俊生研究证实,麦冬营养元素呈现出完全、局缺、全缺3个状态,对植株、生物产量和生物质量都有影响。从已有的研究资料来看,针对川麦冬道地药材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几乎空白,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研究道地药材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对栽培麦冬和提高药材的道地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川麦冬道地产区位于四川盆地中偏西北部的三台县,地跨104.42°E—105.42°、30.42°—31.23°N,主要分布在光明乡至灵兴乡一带涪江沿岸的冲积平原。该区属于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年平均气温16.7℃,稳定超过10℃的天数年均253d,积温5000.0℃,无霜期283d,地表温度年均18.6℃,最高7月,平均29.3℃,年均日照1276.1h,全年总辐射388.9kJ/cm2,年均降雨量882.2mm。种植川麦冬的冲积平原地区海拔460—550m的涪江沿岸为宽窄不一的条状冲积平原,一般宽200—1500m,沟渠纵横,自流灌溉,能保证川麦冬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该区径流平缓,土壤冲涮程度低,栽种川麦冬的土壤是由全新统灰棕色冲积物发育而成,该冲积物厚度从几米到10m以上。由于河水的分选沉积,有规则地形成由壤质到砂壤质不同质地的土壤类型。

1.2 研究方法

在道地药材产地布设的典型样地内或剖面上系统地采集土壤样品。表层土壤样品采样深度根据林木生物学特性确定,一般采集表层0—20cm的土柱。麦冬与同一药材的同一典型样地采集1套土壤样品,按不同品质区采集1—2套垂向剖面土壤样品,采样深度1.5m,按土壤结构分层分别采取,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时应去除杂草、草根、砾石等杂物。

土壤元素测定了Hg、Cd、Pb、As、N、P、K、S、Si、Ca、Mg、B、Mo、Fe、Mn、Zn、Cu等元素含量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背景特征

笔者通过实地采样,对种植区的土壤进行了元素检测,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对比(表1)。

注:Fe、Al、Si、K、Ca、Mg为%,其余元素为μg/g。

依据表1资料,计算该地区的比较指数,公式为:undefined。式中,Z为比较指数;A为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增产起显著作用的元素比值,高者为2,低者为-2,相等者为0;B为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增产有一定作用的元素比值,高者为1,低者为-1,相等者为0;c为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增产起有害作用的元素比值,高者为-2,低者为2,相等者为0;n为元素个数。通过上式计算,研究区的元素含量与全国平均含量的指数为-4,说明研究区的土壤质量偏低于全国水平。为了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应及时补充部分有益元素。从表1可见,研究区的土壤元素含量大多接近全国水平 。但在有益元素中Mg、Ca、Si低于全国水平,存在部分地区有益元素和营养元素缺乏的现象。而有害元素Hg、Cd的含量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6倍、2倍,即局部地段Hg、Cd的含量较高。

2.2 川麦冬立地土壤中元素组合关系

川麦冬立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组合关系分析:从表2可见,As—Hg、Hg—Pb两个组合水平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这两种组合的元素间存在相互消涨关系。即As元素含量增加则Hg元素含量增加,Hg元素含量增加又导致Pb元素含量增加,因此对川麦冬土壤环境中Hg元素的治理可能会同时达到防治As元素和Pb元素的目的。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

川麦冬立地土壤中有益元素组合关系:从表3可见,三台地区麦冬产区土壤有益元素间的相关性不强,主要是K元素与Fe、B、Se、Z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Mg元素与Si、Z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Fe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Fe、Se与Zn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B与P、Se、Zn呈显著、极显著和显著关系。此外,N与S极显著,P与Se显著。结合笔者的前期研究,认为绵阳麦冬产区应加强关键元素Ca肥和K肥的补充,这样才能提高其肥力,增强其他元素的有效性。

2.3 麦冬产区土壤污染评价

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Pi=Ci/Si。式中,Pi为土壤单项污染指数,Ci为土壤污染物i实测值,Si为土壤污染物i的质量标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Pi≤1,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含量标准内;Pi>1,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已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指数越大表明受到人为污染的影响强度越大。

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为:P=[(Pijave2+Pijmax2)/2]1/2。式中,P为第j个样点综合指数,Pijmax为第j个样点所评价污染物的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值;Pijave为第j样点中所评价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的平均值;1.03.0为重污染(表4)。从表5单因子污染指数可见,麦冬产区内主要影响其生长和药材品质的是Cd元素,有62%的调查样点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他元素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注:*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

注:Ⅰ表示第一次采集分析样品;Ⅱ表示第二次采集分析样品。

从图1可见,麦冬产区土壤环境质量约87.5%的样点属于清洁,为Ⅰ、Ⅱ等级土壤,但真正在安全线范围之内的仅有37.5%(Ⅰ等级土壤),而50%的样点综合污染指数接近警戒线(Ⅱ等级土壤),这对该区长期发展该类药材带来了潜在威胁,如果不加强治理,大面积土壤将存在川麦冬的种植风险和生态危害。

3 讨论与小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我们在川麦冬产区的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得出以下几个结论:①有益元素的丰度规律。土壤富含B、Zn、P元素;在其他有益元素中,Mg、Ca、Si等含量大多接近或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值。②土壤有毒有害元素Hg、Cd、Pb高出国家土壤背景值,但基本符合国家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③通过土壤有益有害元素的组合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川麦冬产区土壤应加强Ca肥和K肥的管理和补充,同时应对As元素和Pb元素进行防治。④川麦冬产区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较高,多数地段的污染水平已接近警戒线。因此,必须对重金属元素实行防治,否则通过土壤对重金属的累积在一段时间后会造成大面积土壤超出国家GAP生产基地的要求,给道地药材种植带来风险。

摘要:通过对川麦冬道地产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深入研究表明,该区有益元素富含B、Zn、P,其他有益元素中Mg、Ca、Si等含量接近或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值,土壤有毒有害元素Hg、Cd、Pb高出国家的土壤背景值,但基本符合国家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通过土壤有益有害元素的组合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川麦冬产区土壤应加强Ca肥和K肥的管理和补充,同时应对As元素和Pb元素进行防治。川麦冬产区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较高,大多地段的污染水平已接近警戒线,应加强管理和防备。

关键词:川麦冬,地球化学特征,道地产区,相关性

参考文献

[1]胡嗣渊,赵训传,陆宏.氮钾肥配施对麦冬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中药材,1994,17(5)∶3-5.

[2]陈兴福,丁德蓉,刘岁荣,等.川麦冬土壤的成土因素与理化特性研究[J].土壤通报,1999,30(2)∶91-92.

[3]王书林,李应军.药用植物川麦冬营养缺素的初步研究[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1)∶15-17.

[4]彭俊生.三台县川产道地中药材麦冬的农业地质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张晖芬,赵春杰.中药材中重金属的控制及其分析方法[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5)∶10-12.

[6]张兴翠,杨美全,曾维群,等.川麦冬生物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草药,1998,27(2)∶124.

[7]陈屏,徐东铭.麦冬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20(1)∶35-36.

[8]杨忠芳,朱立,陈岳龙.现代环境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9]余伯阳,徐国均.中药麦冬的资源利用研究[J].中草药,1995,26(4)∶205-210.

麦冬/分析 篇7

1 材料

1.1 仪器与设备

U-30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日本日立公司) ;AC-CULAB ALC-11C.4型电子天平 (德国赛多利斯集团) ;CO2培养箱 (德国NΜAIRE公司) ;SΜNRISE酶标仪 (瑞士TE-CAN公司) 。

1.2 药材与试剂

麦冬药材 (购自安国药材批发市场, 经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翟延君教授鉴定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L.f) Ker-Gawl.的干燥块根) ;葡萄糖对照品 (批号110833-200904,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养心氏片 (批号120205, 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维拉帕米 (批号20140201, 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 ;乙醇、浓硫酸、苯酚 (分析纯, 购自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DMEM/F12培养基与胎牛血清 (NBCS) (均购自美国GIB-CO公司) 。

1.3 细胞株与动物

SD大鼠原代乳鼠心肌细胞, 由本实验室培养;清洁级昆明小鼠, 体重18~22g, 雌雄各半, 购于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合格证号:SCXX (辽) 2008-0002。

2 方法与结果

2.1 麦冬多糖检测方法

2.1.1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定105℃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106.02mg, 置于100mL容量瓶中, 加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刻度, 再从中吸取1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 加蒸馏水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

2.1.2 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吸取葡萄糖对照品0.2、0.3、0.4、0.5、0.6、0.7、0.8mL于15 mL具塞试管中, 加水至1.0mL。采用苯酚-硫酸显色法[4,5], 向各管中分别加入现配置的5%苯酚溶液1.0mL后, 再迅速贴壁加入浓硫酸5mL, 摇匀, 室温静置30min。空白调零, 在波长488nm处比色, 测定吸光度值。以葡萄糖对照品浓度 (C) 为横坐标, 吸光度值 (A) 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为:Y=8.2835X+0.0402, r=0.9994, 葡萄糖在21.204μg/mL~84.816μg/mL之间与吸光度A488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2 麦冬多糖提取条件考察

经参考相关文献, 确定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溶媒量 (A) 、提取时间 (B) 、提取次数 (C) 三个因素, 对主要影响因素各取3个水平, 进行L9 (34) 正交试验, 以麦冬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 优选最佳提取条件[6,7]。将麦冬药材粉碎过10目筛, 准确称取麦冬粉末500g, 加入8倍量95%乙醇回流脱脂2次, 1.5h/次。将药渣挥干直至无醇味, 称重, 将其平均分成10份, 随机选取9份按正交表进行试验。见表1、表2。

注:F0.05 (2, 2) =19.0。

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实验结果, 发现影响因素的顺序为A>B>C, 其中对提取率影响最大的为溶媒量 (A) , 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 。提取次数 (B) 和提取时间 (C) 的影响差异不大。因此优选的麦冬多糖提取条件为A3B1C3, 即14倍量的水回流提取3次, 每次1h。由于提取溶媒量具有显著性差异, 且最大量为最佳选择, 故进一步考察了14、18、22倍量溶剂提取多糖的含量, 结果差别不大, 故确定最佳条件为14倍量的水回流提取3次, 每次1h。

2.3 麦冬多糖醇沉浓度考察

取麦冬样品4份, 每份50g, 分别用8倍量95%乙醇回流脱脂2次, 1.5h/次, 药渣挥干至无醇味, 分别加入14倍量的水, 在100℃水浴中提取3次, 1h/次, 抽滤, 浓缩。浓缩液分别加入乙醇调至终浓度为70%、75%、80%、85%乙醇, 低温静置醇沉24h, 测定含量, 可知乙醇体积分数达到80%时麦冬多糖的含量最高, 结果见图1。

2.4 麦冬多糖对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2.4.1 麦冬多糖含药血浆的制备

将60只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 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 (给予等体积水溶液) 、西药阳性对照组 (0.00280g/kg/d) 、中药阳性对照组 (0.01404g/kg/d) 、麦冬多糖高剂量组 (0.04680g/kg/d) 、麦冬多糖中剂量组 (0.01560g/kg/d) 、麦冬多糖低剂量组 (0.00520g/kg/d) 。每日灌胃给药2次, 0.5mL/次, 连续灌胃3天。取血前12h小鼠禁食不禁水, 于最后一次灌胃1h后, 摘眼球取血, 置含有30μL肝素的2mL离心管中, 静置30min, 于高速离心机中, 3 000r/min, 离心15min, 分离血浆, 合并同组血浆。经56℃、30min灭活处理后, 过0.22μm微孔滤膜除菌, 置-20℃保存备用。

2.4.2 15%含药血浆对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采用400μm的Na2S2O4作用于心肌细胞1h, 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8,9,10]。取中药阳性对照、西药阳性对照、麦冬多糖高中低剂量组的含药血浆, 以15%的浓度作用于乳鼠心肌细胞, MTT法考察作用12、24、48h后, 心肌细胞的损伤抑制率与时间剂量关系, 见表3、图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结果可知, 麦冬多糖高、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其中高剂量作用24h效果最好, 损伤抑制率达68.73%, 但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 效果减弱;低剂量给药12、24、48h作用效果稳定, 且均接近50%;而中剂量损伤抑制率效果较差, 均低于10%。

3 讨论

本实验首先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优选了麦冬多糖最佳提取工艺, 得到麦冬多糖提取物, 进而采用血浆药理学方法证实了麦冬多糖灌胃后的小鼠血浆, 对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有明显的损伤抑制作用, 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的阐释与工业化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麦冬多糖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 从给药剂量角度, 麦冬多糖低、高剂量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优于中药阳性对照药, 而中剂量组损伤抑制作用不够明显, 呈现出剂量上的非线性关系。从作用时间角度, 低剂量作用12、24、48h, 损伤抑制率均接近50%, 作用效果较为稳定;中剂量损伤抑制率均较低, 也基本稳定;但高剂量作用24h损伤抑制率达到最高点68.73%, 明显高于12、48h, 说明麦冬多糖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受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的影响较大, 这可能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有关, 有必要从代谢规律角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144.

[2]黄光辉, 孙连娜.麦冬多糖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2, 27 (5) :523-529.

[3]王庆慧, 李铣, 王金辉, 等.麦冬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 2009, 11 (11) :21-22.

[4]冯怡, 韩宁, 徐德生, 等.麦冬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成药, 2006, 28 (5) :705-707.

[5]王桂玲, 房建强, 赵雪梅, 等.麦冬多糖水提醇沉工艺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7, 28 (8) :603-605.

[6]吕丽娟, 马明辉, 贡济宇, 等.正交实验法优化麦冬多糖提取工艺[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23 (2) :30-31.

[7]夏恒, 曾佳, 马建春, 等.麦冬多糖提取工艺优选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 (6) :30-32.

[8]CONG REN, YONG-RUI BAO, XIAN-SHENG MENG, etc.Comparison of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ferulic acid and its drug-containing plasma on primary cultured neonatal rat cardiomyocytes with hypoxia/reoxygenation injury[J].Pharmacognosy Magazine, 2013, 9 (35) :202-209.

[9]蔡琳, 孟宪生, 包永睿, 等.基于体外心肌细胞活力的葛根提取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18) :17-19.

上一篇:心脏起搏器植入下一篇:矿产资源开发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