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心灵共舞

2024-05-20

教育与心灵共舞(精选四篇)

教育与心灵共舞 篇1

一、巧用课件, 情境激趣

文本中美的文字描写了美的意境, 而美的意境只有靠阅读者自己主动去感悟方能领略, 我们老师只是引导孩子们主动阅读的激趣者。如教学《三亚落日》时, 我首先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了三亚的地理位置, 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读文中第二节, 并说说在文中能看到哪些画面。然后, 出示三亚风光片让学生欣赏, 有了美丽的图片和轻柔的音乐, 我引导学生自由朗读, 试想在如此优美的意境下, 学生怎能不想去读好文字呢? 此时, 一种浓浓的阅读氛围溢满课堂, 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 我再出示文本, 让学生自读自悟, 说说它美在何处, 进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巧设环节, 情境促读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悟, 并与同桌交流。例如, 教学《二泉映月》时, 可以先让学生思考: 可以设计哪些问题, 才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呢? 进而引导学生整理并筛选提出的问题, 使其与教师事先设计的问题相契合。然后, 再确定一两个问题进行重点探究, 接着出示问题, 切入重点, 使学生深刻领会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深化学生的理解。最后, 观看录像, 欣赏乐曲, 拓展延伸。

又如, 在教学《詹天佑》一文中, 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设计了多种情境, 进而充分地引导了学生对文章的体会。

( 一) 做一回“小助手”, 生成体验

为了表现詹天佑杰出的创新才能, 文中列举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最“经典”的例子, 由此, 我对学生说: “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 你能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吗?”听完, 同学们兴趣盎然, 一边读课文一边动手设计, 还有人自告奋勇地在黑板上画图。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设计图学生画起来比较容易, 他们很快就理解了针对不同的地理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可以缩短工期。但在画“人字形线路”设计图时, 好几个学生画的方向和人字形的岔道口都与课文介绍不相符, 于是我又让他们仔细读课文, 再看看文中的插图, 然后同桌一起合作设计“人字形线路”图。通过画图、演示再现了火车在人字形线路行驶的情形。就这样, 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和动手实践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 课文的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学生也在讨论、合作、交流中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 二) 当一回“小导游”, 内化文本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在了解詹天佑的事迹后, 我没有简单地让学生喊上几句口号为詹天佑“歌功颂德”, 而是设计了“老外坐火车”这样一个情景展现, 引导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火车上的外宾介绍京张铁路。于是, 学生选取了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创造性地复述了课文, 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并在介绍中穿插播放火车鸣笛“呜……呜……”声, 仿佛让学生身临其境。此环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心, 而学生也在体验不同角色的同时, 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三、巧设作业, 阅读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要实现从课内到课外、从已知到未知的延伸, 就需围绕课文设计拓展性作业, 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其语文能力。

如在学完《三亚落日》、《记金华的双龙洞》、《长江之歌》和《烟台的海》四篇课文后,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作业:

1. 开展知识竞赛: 长江知多少? 并能从自己的角度, 写写对长江的感悟。

2. 当一回小导游, 以小导游的身份写一篇解说词, 向同学或家人介绍“三亚落日”和“金华双龙洞”的迷人景色。

3.“游客”抒怀。游览了双龙洞, 你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 如果让你来写, 你会写些什么呢?

4. 先观察五岛公园景色, 然后按照季节顺序介绍一下公园美景。这样, 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能认真消化课文的内容, 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认真完成各项作业, 既提高了学生口头的表达能力, 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 当学生说出那么精彩的解说词时, 我惊异地发现也许未来出色的导游、作家就在自己的身边。

总之, 通过巧用课件, 情境激趣; 巧设环节, 情境促读;巧设作业, 阅读延伸三个方面来让学生心灵与文本产生共鸣, 进而发挥情境效应,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天地, 从而实现学生的高效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情境教学恰好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 因此语文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各种情境并进行巧妙引导, 让学生心灵与文本产生共鸣, 进而发挥情境效应,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阅读的天地, 从而实现学生的高效阅读。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篇2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办好师范教育。教育是为人类文化承先启后的事业。以教育为职业者,必须具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志趣,刻苦勤学的精神,诚挚友爱的感情。师范教育的目标绝不是造就“教书匠”,而是要造就堪为人师的教育家。师范教育不能仅注重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更要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文化熏陶。师范学校的专门训练,不限于教学的技能,而尤其在于多年的教育文化氛围中涵濡浸渍,使学生对教育实践的兴趣油然而生,对于教育事业的敬仰日益坚定。

要特别重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我国教师队伍的薄弱环节。现在,一些地方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医疗、社保、住房、交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还不高。受各种因素制约,农村教师队伍总体上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必须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同时,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关心农村教师生活和成长,使优秀教师在农村能够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提高津贴补贴标准。

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各级政府都要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关心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认真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等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和住房优惠政策,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纲要》重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德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智育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点燃人心智的火焰,把受教育者内在的潜质开发、启蒙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追求新知。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培养人的坚毅勇敢、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美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多年来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

古往今来的许多事例证明,素质教育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杰出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人。因为他是全面发展的人,知识广博,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前瞻未来,能开风气之先,引领新潮流。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人才,尽管从事的职业不同,但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集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于一身,表现出全面的良好素质。究其原因,科学、文学、艺术、哲学的结合使他们想象力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因而获得广泛的成就。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规范和从严控制各种教辅材料和课后班、补习班,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选择性地读课外书,去了解社会,去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改革课程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要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对变化、把握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决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发展,政府责无旁贷,但必须切实转变职能,把该管的管好,把该放的放开。我们提倡学校自主办学,不是说对学校放任不管,而是如何管,以什么手段管,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政府的管理应该是宏观管理而不是微观管理,应该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要改进管理方式,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更多地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管好、办好,还是要由学校负责。要保障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自主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进行学校内部管理。要扩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合作办学等方面的自主权。要逐步取消各类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克服行政化倾向。总之,各级政府都要按教育规律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

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公办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议事规则,实行科学决策。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职工和学生代表大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完善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中小学还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

要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因为他们尊重、敬畏教育的价值和规律,拥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教育充满热爱并深深扎根于教学第一线。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战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显身手。要放手使用一批有前途、有能力的学校管理人才。大胆开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学校校长的探索和试点,打破级别、资历等条条框框,不拘一格用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这是振兴我国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

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办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国外许多著名学校,都是非营利性的私立学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我国民间资本已有相当基础,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热心教育事业。要鼓励他们以多种方式出资、捐资兴办教育。要进一步清理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性政策,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我们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都要关心教育事业,把支持教育事业作为自己光荣的社会责任,办教育不以赢利为目的。在这方面,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就是杰出的榜样。要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要给予大力支持。要支持一批民办大中专学校办出水平和特色,成为一流学校。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社会力量参与较多的领域,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办法,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与心灵共舞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306-01

摘 要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更应在保证原有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与深化,使其与个体原有智慧融汇贯通,共同促進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尝试探究“情感教育”在乡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延伸。

关键词 情感教育;应用;延伸

在EQ(情商)已逐渐代替了IQ(情商)被更多的人所提及的今天,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影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更应在保证原有教学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与深化,使其与个体原有智慧融汇贯通,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乡镇学校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一不可或缺的分支系统,其自身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公认的特殊性与局限性,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如能成功渗透情感教育,必将在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等各方面卓有成效。在此,仅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尝试探究“情感教育”在乡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延伸。

1 生源群体情况

在这一群特殊的孩子们当中,有着接近三成的“留守儿童”。从他们眼中可以轻易地读出渴望与好奇,却很难猜想那深藏于内心深处的想法与告白。在孩子们的家长心里,“吃饱穿暖”依旧是他们最为简单、最为直接的目的,虽投入的是百分之百得关爱,却无法更无力去无法洞察到孩子们情感的变化。从学习条件到家庭氛围,乡镇孩子无一能够与市直孩子相比。他们的确拥有着貌似令人羡慕的课余时间,但与此同时,大多的乡镇孩子依旧是在寂寞与乏味的重复着简单的生活。当更多人不再向以往一样单一的关注物质生活的时候,乡镇孩子们略显空洞的内心世界值得更多的教育者去深思。毕竟生活在同一蓝天下,就理应拥有丰富多彩的纯真童年。

2 乡镇小语与情感教育的融合

巧妙课堂语言促进学生心智情感和谐发展

做为情感的第一载体——语言,它在教育领域的的作用绝不单单局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照本宣科,相比之下,那些充满灵动而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往往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如同舞台上的舞者,同样是肢体的伸展,但只有那些能够驾驭舞台,能与灵魂共舞的舞者才会取得台下观众心灵的共鸣。教师,作为讲台上的特殊“舞者”,同样需要这种对于“舞台”熟练的驾驭能力。对于这些在平常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的乡村孩子,语文教师除了应尽心尽职地传授文化知识之外,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应在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起到点拨与引导的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授课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尽量不去禁锢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心智的自由健康成长。在课堂的提问环节中,教师应注意问题的设计与引导,尽量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能力水平。针对稍有难度的拓展问题,教师应在把握准大方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中心点进行讨论交流。如果把孩子们看做是一棵棵正待成长的桃花心木苗,那么教师就是那守望树苗的园丁,不需对它们频繁的呵护,不必给它们太多的关爱,只需在其想要偏离方向的时候,扶住它的脊梁,让它笔直向上。

3 交流中丰富学生内心世界

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童年期即小学阶段常被认为是一生中最富于可塑性的,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然而,乡镇地区相对闭塞的对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这些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们。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的习作练习中,更是显而易见。与同年级的城市的孩子们相比,绝大多数乡村孩子们的语言表达都略显平淡。就拿写春景来做比较,尽管通过老师的讲解,他们也可以熟练的运用各种不同的写作顺序、写作方法,但在他们眼中,春天永远只是校门口那嫩黄的柳芽和房檐下的小燕子,因为这些就是他们所能观察到的,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们的确无力去改变身边的环境,但与此同时,也应坚信自己所能带给孩子们帮助与改变。都说内心世界是一个人所见所闻所感的缩影,既然孩子们无法用眼睛去看,那么就让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将北国的千里冰封,南国的绿意融融带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几幅屏幕上的图片,会让更多的孩子在闭上眼睛的一瞬间,就能看得到村外的世界;读一篇简短的散文,会使寂寞的孩子在心里唱响动听的歌谣。这些乡村里的孩子,在几年后大多数都要走出山村,融入到社会中去,当起初头脑中的幻想在此刻与现实的场景碰撞出火花时,他们定会倍感珍惜,因为这眼前的一切,可能只是从前老师展示在他们幼小内心的一幅美景图画。教师这个职业的奇妙之处,就在于面对着起初脑海如一张张白纸的学生,他总能妙笔生辉,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优美的图案,进而装点学生们的多彩人生。

4 拓展情感教育至实际生活

艺术与心灵对话 雕塑与灵魂共舞 篇4

走进中国旅游城市——上饶,就是走进黄良勤的雕塑世界。上饶是中国旅游城市也是个美丽的花园城市,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的到来,黄良勤先生的雕塑美化着上饶的环境,提升上饶城市的品牌形象,成了上饶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现在让我们搭上城市的快车一起来欣赏黄良勤的雕塑世界、走进黄良勤的心灵世界,来欣赏艺术,感悟人生。

黄良勤先生的雕塑语言丰富,题材广泛。早期注重写实,后期注重抽象,在90年代之前,以寫实为主兼抽象的表现,他的人物形象注重刻划、注重人物的心里描写,用眼神和神态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生动传神,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人物雕塑作品,其中《路》是以他的儿子黄沛峰为原型,两人共同创作的,主要表现一位大学生对未来世界的迷茫、彷徨,不知道将来的路在哪里?该往哪里走?他早期的作品有《健美》《仕女》《外国少女》《梳妆女》《侧卧人体》《女》《同贺》等等,这些作品大部分以女人体为主,都是表现的非常唯美,把雕塑的空间感、体积感以及女人的曲线美诠释的非常的完美。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有电影《武占江》中小英雄武占江的雕塑、上饶市五小雕塑《小号手》、上饶市十二小雕塑《托起明天的太阳》、上饶宾馆《天鹅》等雕塑。特别是电影小英雄武占江的雕塑,他高大的人物形象和伟大的英雄气概在这个雕塑里得到升华,影片在全国播出后引起很大的轰动,这对改革开放后,中国雕塑还是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引起艺术界不小的震撼。

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建设和环境改造的步伐加快,黄良勤先生也进入了他雕塑创作高峰时期,他大量的作品都诞生在这时期。其中最引起众人关注的是他的两个重大题材的雕塑项目,一个是英雄人物的题材,一个是城市雕塑题材。这两大题材项目的诞生创造了他雕塑事业的辉煌。他向人们展现时间与空间,艺术与生命,雕塑与灵魂,将历史在此凝固,将艺术在此延伸,将生命在此永恒,使人们对雕塑所展现的意境和内涵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黄良勤先生的英雄人物题材的雕塑是他艺术灵魂的化身,他用心灵与英雄对话,他用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现形式把先烈的灵魂诠释的淋漓尽致!最引人关注的英雄题材作品是上饶集中营——茅家岭烈士纪念馆邀请黄良勤老师创作一系列大型英雄人物雕像——革命烈士施奇、张一阳,此外还有方志敏和邵式平等,他创作英雄人物的材料以大理石雕和水泥为主,作品雕琢细腻、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浩然正气的英雄人物活脱脱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虽然烈士早已经离开了我们,可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革命事业执着追求的英雄气概却在黄良勤老师的雕塑里永恒。

城市雕塑代表着这个城市的美好形象,它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是艺术与空间的融合,它是立体的、直观的树立城市的美好形象,代表一个城市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雕塑作品必须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在90年代以后,黄良勤先生的雕塑开始转型,从写实走向抽象,这是他思想上的跨越也是他艺术上的突破,他是一位勤奋型的雕塑家,也是一位创作型的雕塑家,有时候为了构思一个雕塑作品,他常常废寝忘食,精益求精,一遍一遍地设计样稿,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每一个雕塑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每一个形象的诞生都是他灵魂的化身。黄良勤的雕塑坐落在上饶的大街小巷,其中为广丰卷烟设计的大型创意《广告雕塑》和《龙舟》坐落在全国卫生城市广丰的繁华地带,引起广丰人们的轰动,吸引来往行人的纷纷驻足观看,为广丰的环境美化和广丰全国卫生县城的品牌提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除此之外,他的城市雕塑里最具代表的作品是江西省九运会期间的上饶城市雕塑群。1994年恰逢江西省九运会在上饶举办,上饶市区滨江大道进行全面改造,在时间短,工程紧迫的前提下,雕塑家黄良勤先生勇敢地承担起滨江大道雕塑总设计师,他带领他的助手黄沛臻、黄沛宏、黄沛峰一起没日没夜地设计、画稿、审批、定稿、施工、制作等,短短半年的时间,十二生肖雕塑就在滨江大道沿河公园落户了,十二个活泼可爱、形象生动的十二生肖雕塑,这些雕塑坐落在沿河公园一带和环境、大自然互相衬补,构成一首响彻空间的立体交响乐,为上饶城市的美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黄良勤先生的雕塑通过艺术特殊的媒介和独特的表现手段构成比现实更升华的美,在空间上显示出体积感和真实的曲线之美,在色彩上夸张,以此震动人心,与观众产生强烈的思想和视觉上的共鸣。黄良勤先生也因此声名大赫,进入了他雕塑事业的辉煌时期。黄良勤先生的雕塑不但引起老百姓的关注,更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省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关注,纷纷报道了黄良勤先生雕塑艺术。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艺术与心灵对话,一个有生命的雕塑作品是雕塑与灵魂共舞。在艺术的道路上,黄良勤先生用自己的勤奋和对艺术的执着谱写了一曲美妙的艺术乐章,为中国雕塑事业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上一篇:实用性电视台下一篇:国有企业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