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快乐语文课堂

2024-05-28

构建快乐语文课堂(精选十篇)

构建快乐语文课堂 篇1

从我国的蒙学教育开始, 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就是不平等的。这种观念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 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 不敢和教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同时我们教师也很难放下架子, 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导致了在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当然在课堂上也就看不到学生出色的展示自己, 课堂氛围呈现僵化, 没有活力。通过这十一年的教学, 我认为要想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 最关键的是老师能从“圣坛”上走下来, 走到学生中间去。

一.教师走下神圣讲台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师要寻找多种方法, 掌握一定的技巧, 去赢得学生的心, 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

首先要从心理上扭转高高在上的姿态, 决不能以为学生是孩子而以“大人”、“长者”自居, 动辄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学生, 从而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

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这就要求我们放下教师的架子, 主动去接近学生,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 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 不搞“一言堂”, 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 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 真诚的态度, 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一视同仁, 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 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 “蹲下来和学生说话”, 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 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 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 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师生关系良好, 课堂气氛温馨和谐, 学生如沐春风, 轻松愉快, 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 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 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 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课堂没有了课桌椅的羁绊, 没有了课堂里的正襟危坐, 没有了一问一答式“绳索”的牵引, 学生活动在自由的时空里, 飞扬着自主学习的激情, 享受着自我表现的喜悦, 创造着五彩缤纷的生活。在对话、讨论、操作、质疑、表演、诵读、辩答等师生共同的活动中, 人人各抒己见, 既可认同, 也可争辩, 共同体验着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快乐, 感受着生命成长的意义, 享受着自我实现的满足, 分享着彼此的知识、思考、见解、情趣。

二.学生走上神秘讲堂

在传统的观念里, 上课只能是老师在上面讲, 同学在下面听和抄。其实, 适当的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会对语文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思想, 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 如果给他们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会, 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如:我在上《甜甜的泥土》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当老师, 而且由谁上是临时抽签决定的, 并要求同学们要评出最佳的“老师”, 结果是抽到的同学会尽力当好“老师”, 而没抽到的同学则尽力做好“评委”。他们所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充分, 可以说课还没上, 他们就已经把课文研读了七层了。在这里老师的作用只是在学生讲完后做一个评价就可以了。我还特别开设了一块“我来教古诗”的教学形式, 于是, 你可以看到, 只要学到古诗, 同学们异常兴奋的脸, 因为他们又有机会当“小老师”了, 由此可见, 学生们是多么喜欢这种能展示自己的方法。

在课堂上, 教师应精讲少讲, 腾出1/3到1/2的时间, 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 思考, 操作和讨论,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运用个别学习, 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 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 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 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

三.师生共创快乐课堂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情感扮演了相当巨大的作用, 因为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相当有权威性的, 他可以通过“沟通”、“评价”和“控制”等方式对学生的自我观念产生细致而深刻的影响, 尽管教师不一定直接说出自己对学生的评价, 但是他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时的语言方式, 面部表情, 视线接触等, 都会使学生获得有关自我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那些感到老师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和态度的学生会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个较高的期望, 并为此努力。相反, 当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是消极的, 老师只是在控制我, 让我考个好成绩, 我只是个工具时, 学生将会产生厌学情绪, 甚至会选择放弃。

课堂中, 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 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 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对课文人物的性格方面的评价我一向采取的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 板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板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树立其自信心, 增强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精神状态积极饱满, 才能在课堂中, 充分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 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 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往而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教师, 这是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尽管现在有些人鄙视教师这个职业, 可我仍要挺起胸膛大声说:“我要做一位语文老师。”我站在讲台上, 看着他们———我的学生一双双闪亮的、求知的眼睛, 我心里没有一点怯懦和慌乱。我要用我的精湛的讲解, 赢得他们的尊敬。我的语文课, 一定要像一条清澈的小溪, 泛起朵朵流花, 撞击那一颗颗童稚的心, 开启盼望着创造的心灵。我要激励我的学生, 使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他们去领会那汹涌、磅礴的气势, 清新、隽永的风格, 刚健、浑沉的笔触……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开明出版社2000年1月

[2]、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4月

[3]、卢元锴等《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年6月

[4]、刘林平《爱的误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10月

构建快乐语文课堂 篇2

语文包含语言和文化双重含义,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正是打基础建立正确观念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时期。语文学习不仅关系到读书和识字等最基本的功用,也是学生今后培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方法。小学语文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学校在学生学习语文方面也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和精力,但许多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并不高,语文能力的提高也不是十分理想。这种现象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分不开。教师仍然主宰着课堂,学生以教师为中心采取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有必要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来培养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近年来,游戏教学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小学语文也应该积极主动探索采取游戏教学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开拓学生思路等作用。

一、运用游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识字是他们首先面对的重要学习任务。由于孩子年龄普遍偏小,精神集中的时间也比较短,对字的记忆能力也不是很强。针对这种情况,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识字教学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还容易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烦、枯燥、畏惧等不良情绪。游戏教学针对孩子的贪玩天性,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比如,在学习“人、手、头、上、长、高”等常用汉字时,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日常事务组成一个词组或一句话,让学生通过上下语境的联系记住生字,“人”字可以用“好人,坏人”“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手”可以用“手指”“手机”等,“头”可以用“光头”“小丽有漂亮的长头发”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比赛或用字造句,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此外,可以让学生互相指认生字,这种方法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不会让学生望字却步。

二、运用游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很难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长时间阅读,用传统方法强行约束学生阅读并不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往往适得其反。而阅读是学生今后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适宜的方法让学生主动集中精神读书。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认识生字后,分配给学生扮演课文中角色的任务。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对扮演充满期待,在课后对照课文反复演练,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课文的熟悉,提高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我叫“神舟号”》时,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嫦娥姐姐”和“飞船弟弟“。学生在课后对照课文,分别扮演角色,并按照角色要求设计台词。角色扮演游戏不仅能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领会课文的内在含义,同时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阅读的兴趣。

三、运用游戏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一直是衡量语文能力的重要标杆,也是让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最为头疼的一个任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提出写作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挖空心思将作文一个字一个字憋出来。这种写作方式让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同时为作文而作文的目的让学生苦不堪言。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等特性,将游戏融入作文,让学生备感兴趣的同时增强作文的乐趣。比如,小学作文中经常布置的写“我所熟悉的人”这个题目,学生为完成作文字数要求而凑字数,让文章读起来不流畅、不传神,造成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缓慢。而用游戏的方式布置作文,将题目改成《猜猜这是谁》,要求描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可以是亲属、同学等,但文中不能明确写出描述对象的名称,只能描写肖像、动作、语言、事迹等。作文完成后要求在全班面前朗读,每读一句就停顿一下,看是否有人猜出是谁,看谁的作文最快被猜出来。这种游戏方式会让学生积极动笔描绘,对增强学生主动作文、作文兴趣及作文能力都大有裨益。

四、丰富游戏教学方式

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方式不局限于上面例举的几种,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学生的兴趣等采取丰富的游戏方式,主旨是通过游戏让学生获得知识、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比如,有的教师采取接龙造句的方式让学生将知识运用熟练。教师先在纸上写一个字后交个一个学生,学生用这个字组成词语写在纸上再传递给下一个学生,直至组成一句完整的句子。也有教师采取益智题竞赛、字谜抢答、幽默笑话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教师不能只按着成年人的思维去传授知识,而是要将学习的方法生成、知识的拓展迁移作为教学的宗旨所在,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起到促进作用。而要想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自发自主地学习,则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做足功夫,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最终达到爱学、乐学的状态。

★ 教学札记

★ 教学札记范文小学语文二年级

★ 课堂精神作文

★ 教学札记随笔

★ 语文教学:扛上“精神”

★ 游戏精神作文

★ 语文趣味课堂活动设计方案

★ 水粉画教学札记艺术论文

★ 小学美术教学札记

构建小学快乐语文课堂 篇3

关键词:构建;小学;快乐;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68-01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他们只懂得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在语文教学中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受到严重影响。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将快乐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构建快乐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语文知识。下面结合实际,简述如何构建小学语文快乐课堂,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一、紧密联系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知识和生活联系得最为紧密,如果教师可以将语文知识放在生活这个大背景下,则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知识和他们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容易激发学生想要学习语文知识的欲望。同时,将语文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熟悉地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这样也可以为构建快乐的语文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际生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如对“留言条”的教学。如果同学们到朋友家做客,但事先未预约,结果朋友不在家,我们只好给朋友写张“留言条”,这“留言条”的内容该怎样写,格式如何呢?这就是我们对“留言条”的基本要求。也可以将这一内容用生活游戏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客人,另一组是主人,客人来到主人处,主人不在家,需要客人留言。同学们,想一想,客人将怎样留言呢?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足迹,生活即语文。可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将生活感受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在春节期间将自己所见的春联记下,在语文课堂上看一看谁的最多。这样学生就会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的影子,从而自己就会在生活中慢慢地将语文与生活相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熟悉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并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尊重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

小学阶段是孩子好奇心最为旺盛的阶段。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总想一探究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并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不断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以将学生带进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使小学生带着好奇心、求知欲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探寻语文知识的奥秘。因此,为了构建快乐的语文课堂,保持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就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领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寻语文知识的奥秘,使小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允许学生质疑,将鼓励带进语文课堂,营造宽松、愉快的语文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即使在学生提出比较幼稚的问题时,教师都不应当厌烦,应当对于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表示赞扬和鼓励,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才能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语文教学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善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允许学生有质疑的精神,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表达出来,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快乐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构建宽松、快乐的语文课堂氛围

要想构建快乐的小学语文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就要通过乐与趣的探究、发现、感知、互动,使教与学和谐交融、轻松推进。实践提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就是要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因为每个语文知识点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智力的开发等都需要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来实现。因此,为了构建快乐的小学语文课堂,小学语文教师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仅是其学习上的引导者,还是其生活中的陪伴者,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当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教师时,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喜欢上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只有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构建出快乐的小学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在宽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构建快乐的小学语文课堂,积极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小学生在快乐的语文课堂气氛中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形成人人乐学语文的良好氛围,从而真正实现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史贺玉.让快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科技创新导报,2014(05).

[2] 朱华.找寻快乐的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学习(上),2015(01).

浅谈构建快乐语文课堂 篇4

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构建快乐语文课堂。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这里指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如今珠三角大部分高中学校的物质环境已经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精神环境是否良好,就影响着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这里的精神环境主要指课堂气氛。

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使师生双方精神焕发,思维活跃,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碰撞的火花,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教学激情。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常常会在早晨第一节课的时候精神不振,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首先,需要教师面带笑容地走进课室。微笑,是拉近师生距离的最简单方式,是沟通师生情谊的最直接途径,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最有效方法。教师面带微笑,就是给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放松心情,毫无压力地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往往会在教师微笑的时候放松心情,并且受到教师的笑容感染,同样愉悦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但是如果教师是带着生气、忧愁的神情进入教室,就会让学生感觉到不安和压抑,学习效果就会事倍功半。

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很多教师很容易犯“一言堂”的错误,误以为要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知识,只要教师讲得多,学生就能懂得多。其实不然,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教师讲授而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难以有良好的收效。语文课堂,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其中,让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想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快乐,必须保证他们能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教学。

首先,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把足够的时间安排给学生去讨论、回答和朗读。语文是非常重视语感的一个学科,朗读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感,还能够让学生以读促理解,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独到的感受。学生只有在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性时,才会非常热衷于学习,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其次,语文课堂还可以采用话剧表演、朗诵比赛、演讲活动或辩论赛等形式进行深入教学。例如,在学习完一篇比较重要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话剧创作与表演,让他们有激情去读懂和理解文章,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表演展现出来。再如,在学习完唐诗、宋词之后,教师必定会比较全面地介绍诗歌朗诵的方法和技巧,在课堂中采用朗诵比赛的形式来深化教学,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做法,既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又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学习和朗诵中,使其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实施“课前三分钟”,为学生创设展现自我的平台。大部分的高中生都有一种渴望受关注、被欣赏的欲望,如果他们能够得到这个机会并受到鼓励,会在今后该学科的学习中抱有一种兴趣和喜爱。我一直把课前三分钟当作学生展现自我和提升口才的舞台,对于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内容,我不会作太多的限制,只要能够符合“与语文有关,能使同学听有所益”这个要求就可以。为此,我跟学生一起制定了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内容,同学们可以为大家播报新闻、讲述名人故事、讲解成语故事、介绍有趣的语文知识等,形式比较自由。由于限制比较少,所以学生都会很积极地寻找适合全班同学听的演讲材料,而且别出心裁地采用自己设计好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现。良好的课前三分钟,可以因为同学们的热情表演而激发出全班同学整节课的学习热情,给语文课堂增加快乐的元素。

三、挖掘语文教材的愉悦因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挖掘出教材中让自己愉悦的因素,对教材产生投入学习的兴趣,那么他们在语文学习时就不会感觉到沉闷,反而会认为学习语文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导我们,要“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愉悦因素,把教材教活,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语文是从现实生活取材的,学生可以通过语文教材思考自身实际,更好地理解生活。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本有不少表达亲情和友情的优秀文章,在教授这些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情感铺垫,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作者的那种情感,从而获得幸福感,并对语文教材产生兴趣。

不少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故事都相当感兴趣,每次教师在讲课时讲到诸如《三国演义》《史记》等内容时,他们都会听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教师在讲授课文知识之外,还应该适当地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引导他们了解关于文章生动的故事和背景知识,让他们在课前或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既是对文章的拓展延伸,也是促使他们对教材产生浓烈兴趣的手段。

四、提升教师寓教于乐的素养

快乐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创设;教师必须首先有爱语文、爱教学的热情,才能与学生共建快乐语文课堂。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能够吸引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其产生尊敬之情。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时常会发现,自己熟悉的知识往往能够侃侃而谈,应付自如,并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学的愉悦感亦会油然而生。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涵养。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不懂到掌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定会有犯错或难以理解、难以突破的时候,这时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以鼓励教学为主,帮助学生顺利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可以说,在课堂中教师微笑的眼神、鼓励的评价都是其良好涵养的表现,也正是这些良好的涵养,才能使得课堂其乐融融。

最后,教师必须具备教学的热情。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助推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先具备对语文和对语文教学的热情,把自己对语文的激情充分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潜意识当中感受到自己也能像老师一样热爱语文、学好语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集中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而没有其他心思去想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样,充满激情的教师引导着学生遨游在语文的海洋里,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吸收知识,在快乐的课堂中学习,是最理想的学习状态。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吸引学生的素质,寓教于乐,才能够营造出快乐的语文课堂。

浅谈快乐课堂的构建 篇5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只有构建快乐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舒适,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快乐课堂呢?以下就自身体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课堂无权威”、“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允许他们“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只要能学会方法,抓住要点,言之成理,教师即应予以肯定,为孩子的禀赋的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快乐课堂上,没有老师的滔滔不绝,也没有学生的昏昏欲睡;相反的却是学生的群情激奋,侃侃而谈,旁征博引。老师则在一旁微笑点拨与赞赏,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快乐课堂的境界吗?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愉悦因素,灵活多变快乐学习

一堂课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是否都快乐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产生的求知欲与热情,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愉悦因素,把死教材教活,激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优美抒情的散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录像,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还可让学生撰写导游稿,争当小导游。在教学故事性强的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表演、讲故事等方法。如教学《西门豹》时,可让学生自导、自演课本剧,表演可以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学生在排练课本剧的过程中揣摩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弄清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刻认识到西门豹的机智、勇敢。在教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时,可多采用游戏活动,如摘苹果、开火车、猜字谜,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如教学“器”字时,这个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较为复杂、不易记。教师在教学时可出一谜语:上下两个口,中间一条狗。相信学生会快乐地记住“器”字。在教学中还可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可让学生在辩论中领悟课文的真谛: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源于父母对儿子的爱。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不妨将“三顾茅庐”、“借东风”、“舌战群儒”等讲给学生听,这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三、有效创设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创设快乐课堂关键在学生的参与。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参与其中。通过问题设置,情趣激疑等环节,做到能让学生做的,教师不代替;能让学生回答的,教师不给答案。设计简单问题给学困生回答,一般问题给中等生回答,较难问题给尖子生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课堂中还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及课堂关注点,并随时用“会说话的眼睛”向走神的学生传递专心听讲的信息,向回答问题欲言又止的学生传递鼓励的信息„„这样,教师简明得体、条理分明、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打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了上课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分享快乐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教学,讨论交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快乐感和完成任务的自豪感,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争起来。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后进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当学生感到独立思考出现障碍时,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展时,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很好的完成任务时,最能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这就是最佳合作契机。从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必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共享、共进,实现交流相长和共同发展。

五、注重多元化评价,构建激励机制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快乐课堂需要学生的参与,需要学生的竞争,需要学生的积极,用好评价武器会事半功倍。如设计表格,从合作、发言、质疑等方面进行加分评价,可以是同学评价,也可以是老师评价。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微笑与掌声,要随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引导全班学生给予激励与鼓励。赞赏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经常受到赞赏的学生,其学习心理是愉快的、积极的,可以推动学生去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同时,赞赏还会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指出努力方向。教师应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及时的激励赞赏,让学生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幸福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不停地更换评价体系,进行多元化的激励评价,时刻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成功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快乐历程。

创设教学情境,构建语文快乐课堂 篇6

一、创设音乐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能使人产生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唤起听者情感上的共鸣。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与教材相适应的音乐可以极好地调动情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学生听觉、视觉、心理等全方位的投入,引领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我给学生播放了屠洪纲的《霸王别姬》,歌曲旋律很有气势,歌词与项羽形象很贴近,我让学生在这首歌中感受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别姬?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在教学《再别康桥》《春江花月夜》等诗歌时,我都会播放一些与文章情调一致的背景音乐,为课堂创设极富情感的美好情境,营造出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领悟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创设有效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生就会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断地思考下去,这样课堂教学就会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环环相扣的过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照顾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加强学习过程的合作性。

如我在教学《北大是我美丽而羞涩的梦》一课中,我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说北大是我美丽的梦,这梦为什么是羞涩的?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回答为什么美丽,这很简单,因为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的大学梦,那为什么是羞涩的呢?学生非常感兴趣,小组讨论得很激烈,各小组积极钻入文本学习,不断完善答案,课堂效果很好。

三、创设故事情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心理学研究表明,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为了听故事,为了读懂故事,学生会带着好奇心有目的地主动学习。创设故事情境,在很大程度上能吸引学生,同时,创设故事情境能促进学生的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我先让学生自行阅读理解课文,然后分小组讲故事,让学生用白话文把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故事说出来,学生感到很有趣,很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各小组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故事情节,从而不断深入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创设表演情境,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21世纪的课堂,应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表演是学生钟爱的一种活动,将其用于教学中,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更可在表演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投入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之中。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可以用来表演,教师和学生对教材进行适当改编,引导他们进入角色,开展表演,既可迎合学生善于表现的心理,又可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化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雷雨》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课堂上分组分角色合作、参与,进行课本剧排练,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不知不觉地进入周朴园等角色,真真切切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对人物的理解很透彻。适当表演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五、创设画面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展示相关画面,使他们有意识地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字里行间的信息和意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使教学具体化、形象化。此外,利用画面再现情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学《荷塘月色》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用吻合文本的画面,展示一个朦胧、静美的意境,让学生一面观看图画,一面品读文字,更能感受朱自清散文独特的艺术魅力。

六、创设竞赛情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每个学生总是渴望表现自己的,利用学生自尊、自我表现、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运用竞赛手段,创设竞争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一种紧张的竞赛情境中学习。

如我在教学《碗花糕》一课时,选取了几段话,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比赛,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有感情,看谁演得更像嫂子的形象,学生参与热情很高,纷纷举手朗诵,学生们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文本。

浅谈快乐语文课堂的构建 篇7

其实, 语文并不神秘, 哪里有生活, 哪里就有语文。语文并不单调, 哪里有语文, 哪里就有灿烂的生活, 因为它给了人们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养料, 当人们生活在诗意一般的语言环境中, 就充满着激情与快乐。

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实际阐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对人的生命的建构, 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积累、理性材料的堆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这种能力是在占主体地位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才能培养出来的。所以, 语文教学需要我们确立生命意识, 走进学生的心灵, 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使学生在广袤的语文天地中自由地飞翔、快乐地遨游。

语文是美丽、动人的, 是博大精深的, 是灿若繁星的;语文学习是美好的, 是幸福的, 是深刻的;语文教学是魅力无穷的, 是充满激情的。语文本应该是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那语文课堂的快乐又表现在哪里呢?

首先, 课堂上的老师应该是快乐的, 因为教师只有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 才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学生才能亲近你, 信任你, 喜欢你, 并在课堂、生活中与你互动、交流, 才能逐步构建合作、探究的自主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 课堂上看着老师一张严肃的面孔, 战战兢兢的, 他还会主动探索、深入交流吗?教师带着快乐的心情上课, 会把这种心情自然地传给学生, 让他们享受阳光般的快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来, 说起来, 动起来。其次, 课堂上的学生应该是快乐的。要让学生快乐, 我们教师就得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 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 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今天学习的“导学法”也好, 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的先进经验也好, 都告诉我们课堂要转轨,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快乐。教师由传授者要变成策划者, 课堂由“一言堂”要变为“百家鸣”, 课堂上的“死记硬背”要变为“体验感悟”, 让我们的课堂因学生的互动而精彩。如座位由“插秧式”变为“梅花式”, 这样就不会再有原来那种“春江水暖鸭先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现象发生……每个学生都有了舞台, 他就自信、他就快乐, 我们的课堂效率就会提高, 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新时代的一批名师:薛法根、虞大明、窦桂梅……无一不是在追求快乐的课堂, 追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 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由此看来, 我们应该追随他们, 构建起快乐的语文教学, 引领学生在诗意般的课堂中潇洒一回。要达到这种境界, 还需要我们对快乐的语文课堂加以研究与反思。

一、快乐的课堂体态用语

“快乐”是一种情绪, 是人们对外界事物或信息的真实的、客观的心理反映。人们之所以“快乐”, 是因为他所接触的对象或信息给予自己愉悦的心情, 幸福的体验。同样, 语文课之所以令学生快乐, 除了学习的内容、环境、手段让学生感到愉悦以外, 主要的还是来自老师传递的言语 (体态语) 信息给学生带来的快乐感受。

教师要善用“课引子”诱乐。学生对整堂课是否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开场白。学习《鲁班和橹板》这篇课文时, 当我一板书完课题, 很快, 有一位同学就说:“老师, 这两个词的读音怎么这么相似啊?”“是啊, 鲁班和橹板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还是先来读读课文吧!”“转轴拨弦两三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新颖、独特、诱人的“课引子”, 常常能激起学生探新觅胜的乐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很快进入教学所需求的课题情境。学生有了昂扬亢奋的学习动机, 快乐的教学气氛就会悄然形成。

二、快乐的活动设计

学生的语文快乐建立在什么上?建立在他们亲历语文的过程中, 建立在语文素养的吸取中。它伴随着语文活动的展开而生长, 伴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而升华, 伴随着语文活动的结束而延伸。因此, 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有效的学习活动是保障学生快乐的前提与基础。

三、快乐的成长动力

特级教师薛法根在《走向智慧的语文教学》一文中写道:“语文教学既传承民族文化, 又引领学生亲近母语, 习得言语能力, 增长言语智慧, 并获得整个心灵的成长。”自然, 语文课堂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摇篮, 在这个摇篮中, 有多少孩子享受过语文的“母爱”, 体会过成长的快乐!

“语文快乐”出自教师, 出自教师对教育、对语文、对学生的真挚的爱意, 来自教师的职业智慧和文化底蕴。我们要追寻名师成长的足迹, 去探索、去实践, 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去续写“快乐语文”的新篇。

去年春天, 我们学校几位老师参观了山东杜郎口中学。“高明的教师引导学生走路, 笨拙的教师牵着学生走路, 无能的教师代替学生走路。”这条悬挂在大门口的标语深深触动了我, 是呀!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必须动起来, 必须快乐, 也就是说学生必须是主动、欣然地接受知识, 只有学生动起来, 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才能在动中思考, 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发展。所以我认为,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

构建快乐语文课堂 篇8

一、巧用语文课件, 激发学习兴趣

支持语文课堂采用课件教学并不意味着使语文课件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 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语文课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课堂上选择恰当的时机将语文课件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 这样不但完成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学质量, 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了小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然而, 一些语文教师为了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忽略了语文课件的本质作用, 一味地追求课件的趣味性与新颖性, 造成语文课件教学与实际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 这样的课堂虽然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但是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却很难得到提高。

在语文课件教学过程中, 由于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性格特点, 而语文课件恰好能够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 如果教师能够灵活运用语文课件, 一方面能有效地减少小学生上课走神现象的发生, 另一方面语文课件可以营造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更加专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 比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这首古诗时, 教师可以根据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来选择恰当的图片制作课件, 然后加上合适的背景音乐, 这样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利用语文课件构建快乐语文课堂

(一) 明确学生地位, 构建形象化语文课堂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一部分语文教师过分关注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 而没有认识到无论在任何一门学科当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一原则, 传统的语文课堂就是教师单一地讲解教材内容, 学生被动地听讲的过程, 而如今的语文课堂仍然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教师用鼠标操作而学生只能被动地观看, 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学生自我感觉课堂上教师讲的都听懂了, 但是当独立做课外习题时还是不知道如何去做, 这就说明学生在语文课件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考, 导致知识掌握不牢固。

在利用语文课件教学时, 教师应当明白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一原则, 在制作语文课件时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 而且应该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性格特点等因素, 将课堂知识尽可能简单清晰化地呈现给学生,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 语文教材上的字纸图片都不能直观地展现教材内容所描绘的画面, 因此教师在制作语文课件时也应该努力使课件形象化,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语文《台湾的蝴蝶谷》这一课时, 由于小学生都没有亲身感受过宝岛台湾美丽的蝴蝶谷的景色, 所以教师可以将有关蝴蝶谷的视频下载下来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们观看, 学生立刻就会被迷人的蝴蝶谷景色所吸引, 对课文内容便会充满期待, 学习效率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二) 加强师生互动, 创设交流平台

语文课件在一定程度上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 通过应用语文课件, 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然而一些教师忽视师生的课堂交流, 没有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导致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小学生都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师要利用语文课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性格爱好, 以便在制作课件时更好地迎合小学生的喜好, 同时, 教师也应该不断总结学生所反映的问题, 结合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课件教学质量, 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除了加强师生交流之外, 教师也要学会利用语文课件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交流, 让小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以及责任意识, 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语文课件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课件教学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 在制作语文课件时教师要综合课文内容、学习目标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 教师应该多总结课件教学经验, 克服墨守成规、死搬硬套的课件制作习惯, 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其次, 教师在利用课件教学时, 必须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避免学生按照教师设定好的思路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踊跃发言。

最后, 教师在利用语文课件教学时, 应将教学目标与课件紧紧联系在一起, 合理适时地应用语文课件, 只有科学地利用语文多媒体课件, 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谈小学低年级快乐语文课堂的构建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快乐

小学生是一张白纸,一泓清泉,一株嫩芽。课堂是许多孩子梦寐以求的地方,他们对课堂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刚入学的儿童适应能力比较差,无法迅速适应学校生活,因而会对校园产生恐惧心理。从教师方面看,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他们教学方式呆板、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快乐的感受到语文课的妙趣横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搭建师生交流平台,让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换句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平等相待、互相信任是彼此共同成长的基础,能够与他们在心灵上建立起一座桥梁。教师适当满足孩子的心理诉求,时常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孩子们成为知心伙伴。

1.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儿童由于其受自身年龄特点影响,导致他们看问题通常不加掩饰,不受约束,因而,其视角往往会与成人存在一定的冲突。他们的某些看法在成人眼中通常难以被理解,但是这却是孩子内心活动的形象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学会用儿童的视角和眼光看待问题,理解孩子们的内心感受,进而有效与之进行沟通和交流。

2.用符合孩子的语言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进行角色的转换,避免以命令的口吻与孩子进行交流,可以以伙伴的身份对孩子进行鼓励,让孩子充分体会到亲切感,获得自信心。教师生动而富有活力的语言通常能较好地激发孩子的热情,提升他们的课堂活跃程度。另外,教师运用的肢体语言和所使用的教学工具,都能使课堂更加丰满且富有活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有效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3.课堂教学方式富有童趣。枯燥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引发孩子的倦怠心理。教师应善于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新知。例如,在拼音j、q、x和 ü 相拼省略 ü 上两点这一拼写规则的教学中,教师便可用易于儿童接受的儿歌方式,通过儿歌的教学便可在学生内心建立起牢固的印象。

二、采用学生喜爱的教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寓教于乐,这才能促使学生养成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1.创设情境,以“境”引趣。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很短,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合理的引导,创设情境法的效果甚佳。创设的情景应该是那些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便可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表演游戏,以“乐”促趣。在孩子们的眼中,最富有乐趣的活动无非就是表演和游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教学内容赋予到游戏和表演的环节之中,通过这种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孩子识字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开展“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得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有效掌握字音、字形。

3.借助电教,以“形”激趣。对于儿童来说,很难感受未曾见过的事物,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可以将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有真切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云房子》的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多媒体展现千姿百态的云朵,让学生眼前一亮,引发无限遐想。

4.竞赛活动,以“赛”增趣。低年级学生往往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积极开展各项竞赛活动,如识字大赛、朗诵比赛、查字典大赛等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5.实践活动,以“做”品趣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是深受孩子喜爱的教学活动。在《兰兰过桥》一文中,教师可让孩子自己动手绘制桥梁,这样便可让学生尽情释放自己的想象才能,体会到动手动脑的快乐。

三、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让成功伴随孩子成长

众所周知,教师的工作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着学生。学生也只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不妨尝试以下几个方法,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1.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激励性。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鼓励所起到的效果往往比评判更好。例如,在对班级中一个朗读能力较差的孩子,我不会给予严厉的评判,而是用温和的语气说“:别灰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练习一定会成功。”给予其鼓励和信心。果然,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的朗读水平果然有了显著提升。

2.教师的批语要有激励性。情感和榜样的力量是教师所不容忽视的。教师应以身作则,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耐心修改,尽好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同时,也可运用情感沟通的方式,与学生建立起心灵的桥梁。这种交流可以是作业本上的一句肯定,可以是对学生的一句鼓励,甚至是一个微笑,都可以使孩子更加努力的完善自己,做好每一次学习任务。

3.其他一些激励性的做法。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来源也有很多,包括家长的激励,教师的激励,社会的激励等等,都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提高学习兴趣。

构建快乐语文课堂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景化教学,快乐课堂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深入,情景化教学模式也随之出现。情景化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设计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并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的教学方法。

情景化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方式紧密结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具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情境化教学法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课堂形式灵活多变,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被广大师生所推崇。

一、通过学生角色扮演,增强课堂趣味性

新课改要求建设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面对此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吸引学生对课本的注意,参与到课堂中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开展。

例如,高一语文必修四课文《雷雨》一课,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众多,人物矛盾复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还不能完全抓住课文的精髓,因此在学习《雷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雷雨》中的人物列出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首先在扮演前学生应该对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内心世界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好的扮演文中人物角色。学生在扮演鲁侍萍、周朴园、周萍等角色时,针对文中情节进行情境再现,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内容,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表演的欲望,都渴望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展示自己,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他们难以理解的文章内容化难为易。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这样就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喜欢上语文。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中普遍运用,在情景化教学中,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文件都可以运用其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ppt将教学内容清楚地展示出来,使教学更加的生动、有趣、形象。学生也可以在课后将教师制作的ppt拷到自己优盘中进行深入的学习,这样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边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对沈从文进行简介,然后可以为同学们展示湘西世界中自然清新、风景优美、环境宜人、安静平和的美丽边城的图片,从而缩短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主人公翠翠所处的环境,更好的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了解边城这个世外桃源以及翠翠单纯善良的性格就会变得轻松容易,水到渠成。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和课文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参与度

新课标明确要求,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互相启发思维,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运用到情景教学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扮演不同的角色,重视小组之间的配合程度,也样可实现知识的共享,最终使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高一语文必修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先讲述《荷塘月色》的创作背景,同时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提出问题,然后每个小组再一起合作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分学习合作小组时应注意分组的层次性和平均性,使每个小组的语文水平相差无几,以保证语文知识学习的公平性。

上一篇:小型纯电动汽车下一篇: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