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专业教学模式新探

2024-05-12

幼师专业教学模式新探(精选四篇)

幼师专业教学模式新探 篇1

一、“口传身授法”培养学生模仿能力

课堂中的“口传”包括讲解动作, 传递知识, 渗透思想三方面。“身授”就是实践:边做边讲, 边做边体会。舞蹈教师除要有足够的舞蹈修养以外, 也要有相当的语言修养。例如:古典舞中“横拧”这一动作, 教师就得边示范边讲解:双跪姿势, 骨盆要相对固定, 腰椎在垂直轴上做左右回旋的运动。又如:古典舞中“提沉”这个动作, 要使学生做到“形神兼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闻花香”的感觉来做“提沉”感觉一下子就找到了。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规范的示范能够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

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 对于“口传身授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同时, 对于幼师生的专业而言, 在舞蹈教学活动中舞蹈教师的示范更应该要规范, 语言应该精炼、详细, 准确。与此同时, 不仅要教她们专业训练知识, 更应该渗透一些专业理论知识。以便于她们今后能专业的教学。如:芭蕾基训的国际化术语:巴特芒风纠、如昂的如昂、阿达纠·····

二、“口诀法”帮助学生记忆

口诀就是简单易记的句子。经过调查研究, 口诀法是符合学生心理学原理的。它符合学生记忆特征———以机械记忆为主, 理解记忆为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 口诀法对于舞蹈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舞蹈教学中口诀法的运用就是把每个舞蹈动作进行系统化、条理化、概括化, 其目的是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例如:藏族民族民间舞中的“七下退踏步”, 教师即便是详细讲解示范, 有很多学生还是很难掌握。于是用口诀法帮助她们理解记忆:“ (左例) 左冈达、右冈达、右冈达、踏”或者“抬右脚、抬左脚、抬左脚、右前踏”。又如:基训课中行进踢前、旁、后腿, 就可以用口诀法。分别是:前点步准备“踩前踢点”、“踩旁踢点”、“踩点后踢点”。特别是对于刚接触舞蹈的学生而言这种方法是特别行之有效的。

三、“阶梯式管理方法”培养组织管理能力

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 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的需要所组成, 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 将决定个体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需求分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即个人需求是有层次的。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可以运用层次管理 (阶梯式管理) 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具体方法是:在班级中安排两位文艺委员, 然后把其他学生分成几大组, 每组选一位组长, 每次自习课或者是课后练习, 每位组员要把上节课内容到组长那里回课接受检查和指导, 并有组长记录每位组员的情况;组长就到文艺委员那里回课并记录, 两个文艺委员相互回课。回课反映出来的问题要么由文艺委员组织解决, 要么等到下一次上课提出由老师检查纠正。这种方法还可以实行轮流制。

四、“巧留作业”提高创新意识和创编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提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即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指学生自觉主动学习, 合作式学习是通过群体活动共同完成任务的学习, 探究式学习指学生以研究者, 探索者的姿态, 自己去认识未知世界, 去发现获取知识。而这几个环节, 对于幼师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那么, 如何使学生们能自觉主动融入团队学习并进行创新呢?最初步的方法就是作业完成。随着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舞蹈课的作业已不该是书本里的理论知识;也不该是舞蹈课堂中教学内容的再现。教师在留作业时应该要做到“巧留”———是指课堂知识与理论知识以及学生已有知识的结合。例如:教幼儿舞蹈舞步时, 学习了走步、小碎步、蹱趾步、娃娃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可以提出两种作业要求:第一种, 按照自己的想法串联这几种舞步, 各四个八拍;第二种, 把每种舞步加上一种手势动作并串联起来, 各四个八拍。还有在进行舞蹈队形或者小舞蹈创编时, 把学生分几人一组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编。这种方法即达到巩固复习所学知识, 又能让学生开拓创新并培养团队意识。

五、“边跳边说边唱法”培养表达和自信

说唱跳法教学是指在课堂实授中教师将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 把知识点用说、唱、跳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知识传授, 以便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里自然习得知识。同时, 也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进行训练,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从而实现教学良好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如果我们对某一活动感兴趣, 就能下定决心, 排除万难, 千方百计地去参与。说唱跳法教学模式就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种方法的第一原则就是愉快而不紧张。

幼师专业教学反思 篇2

吉林女子学校 毕瀚文

钢琴是一种表现力与技艺性很强的键盘乐器,学生从开始掌握初步演奏技能,到演奏一定难度的乐曲,并用音乐抒发内心的感情,绝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钢琴演奏是在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中完成,必须遵循有规律的、恒久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艺。因此,钢琴教学中必须确立基本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养幼教学生在学习钢琴课中的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难以自我改错与纠偏,反思不仅能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的知识。其次,告诉学生,任何练习都有它特有的目的和要求。每首练习曲,都是为了某一个基础目的,训练发展某一方面的演奏能力而作的。最后,告诉学生,练琴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正确方法的运用、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可以避免盲目无为的练习过程,提高练习效率。并且,让学生通过钢琴训练总结出适合自己条件的练习方法。科学高效的练琴方法需要学生多动脑筋,练琴要认真仔细,培养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用思考和理解,理智地进行练琴学习。总之,反思意识得到强化后,学生心理上就有一道“警戒线”,它随时提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保持应有的警觉,一旦有可疑之点即进入反思状态,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

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教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使反思活动得以开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或实例以促进学生的反思。例如:钢琴大课由于上课的人数多了,而相应所带来的教学环境也随之会发生一些主、客观上的变化,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教师的语言技巧在上钢琴大课的过程中起着很大作用,十分有利于幼师生反思情境的创设。钢琴大课重在学生要更多的、更广泛的参与集体教与学的活动,而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提出恰如其分的反思问题且适时给予解决,而不应留下任何后遗症。在钢琴大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避免死板的教学模式,要不断的创新,争取在每次上课时,都能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反思情境,使他们永远对钢琴课程感到有兴趣。

二.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学方法

钢琴教学的正确途径应是把钢琴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受和审美发现的过程;在传授钢琴演奏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完成对音乐艺术审美体验的过程。钢琴教学应着重于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

理解、表现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传统的“单向”方式教学常常忽略——教师在诠释音乐内容时不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参与这一审美过程,虽然有时也让学生讨论乐曲分为几段,每段描写什么内容,应该怎样演奏等,但最后总是习惯让学生照葫芦画瓢,导致弹奏千篇一律,缺乏个体风格,这样的教学无法培养学生主动的审美意识,他们会逐渐形成一种依附教师的心理。显然,这种“单向”方式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在钢琴教学中,一是根据作品的内涵,从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多视角、多元化方向做知识延伸,让学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理解作品,形成个体的、独特的理解;二是引导学生从曲式、和声、旋律、织体、调性等构成钢琴作品的各种元素的不同构造中感受钢琴作品的特点,同时辅以听录音、看录像、听演奏等手段,强化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富有创造性的去挖掘每一首乐曲的内涵,学生在聆听中分析,在分析中思考,理解了这首乐曲的独特风格,进而能产生多侧面的审美体验与审美理解,并运用恰当的演奏手段表现这首乐曲的形象内容。

三.钢琴教学中的赏识性教学方法。

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始终如一的贯彻赏识褒扬教学,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批评,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钢琴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赏识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着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积极的学习中感受音乐。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著名钢琴家兼教育家亨利〃涅高兹又称,信心是放松的基础。要学生顽强地求得信心,就必须抓住学生点点滴滴的成功,及时称赞,给予他们莫大的鼓励,从而令他们充满信心。例如学生的每一个弹奏动作,每一首乐曲只要学生达到要求就给予成功的鼓励,对他们说:“你成功了”,并发出新的期待信息,使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有实力的。再例如,关于学生弹奏技巧“手腕断奏”似啄木鸟,指尖要坚实有力,似啄木鸟脖子的运动,其手掌支撑的局部紧张与手腕、手臂的整体放松,还可用手抓一个杯盖手腕上下动作来体会,反复启发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信心,为学生找到感觉后,及时赞扬他们。

四.钢琴教学中的形象性教学方法。

钢琴音乐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想象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言语来启发,使抽象的音乐思维和感觉物化为自己熟悉和理解的具体形象。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给音乐以性格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钢琴教学质量。

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或兴趣爱好选择相关概念进行比拟:例如,讲钢琴的音色特点时,钢琴是象琴槌击弦发音,发音后音量迅速衰减,不能如人声或管弦乐器那样发音后尚能靠气息或弓子的加压自如地渐强渐弱,也不能如人声或管弦乐器那样做出非常圆滑的连奏,因而钢琴演奏中长音的延续与渐强渐弱只能依靠踏板的延音作用和钢琴织体中其他声部的变化来实现,钢琴上的连奏是靠触键力量的圆滑转移与音调起伏形成的一种想象中的连奏;高抬指练习可以打开掌关节使手指灵活有力,如同舞蹈演员的开胯训练或运动员的高抬腿跑;手腕断奏似“拍皮球”的动作等等。

幼师手工课教学模式新探 篇3

好的教学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一堂课的开始, 要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的欲望。在手工课教学中, 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一) 欣赏导入

运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或教师精美的手工范作进行展示,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里享受到无限的美感, 提升审美品位。学生通过对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 取得视觉上的愉悦和情绪上的激励, 自然会充满兴趣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 演示导入

将一件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向学生当场示范, 教师娴熟的技巧不仅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而且很容易感染学生, 使学生减少学习中的畏难心理, 增强兴趣和自信心。如果在示范过程中注意语言的生动, 或者将演示内容与有趣的故事结合起来, 效果会更好。

(三) 情境导入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熟悉的事件或故事, 创设各种情境, 如《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 可以先播放一段童话剧的录像资料, 然后提出:开一场联欢会, 每位学生戴上自己设计的面具,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喜欢的节目。这样一来, 同学们对活动就有了一种期待感, 会以愉悦的心情去思考:和谁一组?表演什么节目?我演谁?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这样的情境,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观察分析阶段

传统的手工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教一步学生跟着学一步, 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也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群体综合智慧的发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 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 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凡为教, 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故宜随时减轻学生之依赖性。”所以, 通过第一步的导入环节,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之后, 我不是急于讲授新的知识和技能, 而是设置了观察分析阶段, 引导学生对教师所展示的作品进行认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索和总结其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并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意见。

例如上《蛋壳制作》一课, 我首先将自己精心设计制作而成的蛋壳作品一个一个, 变戏法一般的摆出来:憨憨的熊猫、笨笨的企鹅、神气的老虎……每拿出一只, 同学们都会发出一阵惊呼赞叹,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望之后, 我趁热打铁, 适时发问:“其实它们的制作非常简单, 你们仔细看一看, 我都用了哪些材料?做过什么加工?”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 但可以有效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接下来我会继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让学生自己总结蛋壳制作的过程、方法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必要的时候, 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提示和补充, 允许同学将教师的范作拆开观察, 加深理解。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把握的是:教学生知识的同时, 更需要教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既给他一条鱼, 也给他一根渔竿。

三、实践操作阶段

通过观察分析阶段, 了解和掌握手工制作的过程方法之后, 开始进入实践操作阶段。实践操作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训练活动, 是对学生眼、脑、手协调并用的技能训练。教师要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 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一) 在操作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教师在学生操作前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可以使学生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如何去做, 从而有序地进行操作练习。例如学生在进行立体构成——趣味纸造型的制作之前, 我第一要提出作业内容要求:任选一种吉庆字, 按步骤制作一件立体造型作品;第二提出质量要求:做工要精细, 态度要认真, 对于计算、粘贴都要细心;第三提出时间要求:控制在25分钟左右。此外, 还要强调课堂纪律,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等。

(二) 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尝试不同的材料, 探索各种造型与方法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就是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一名幼师学生, 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创作能力, 才会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中得心应手, 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手工课的操作实践过程, 恰恰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学生通过广泛地接触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 会获得丰富而独特的体验, 这对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这一阶段, 教师要注意运用启发性的语言, 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如在美术课堂中我常用“可以这么做, 也可以那样做, 还可以怎么做?”“可以用××做, 也可以用××做, 还可以用什么做”“假如……会怎么样?”的提问方式来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 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当然, 学生在进行练习时, 可能还会遇到“没有思路”或是“做不下去”的情况, 这时, 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作品, 应以鼓励为主, 为学生提供相关素材和资料, 启发学生想象并及时给予指导。对富有创意的学生作品, 也要及时进行展示和点评,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为其他同学提供创作思路, 激发他们的“赶”“超”意识。

(三)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

美术学科自身的特性, 导致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个体学习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和创造力, 而合作学习的方式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学, 进行交流与合作。例如在《墙饰设计》一课的教学中, 我要求全班同学集体创作作品, 布置班级。同学们经过讨论, 确定主题和表现形式之后, 进行了分工:你用笔画一片绿地, 我用纸折一群小鸟……大家各显神通、各尽所能, 在整个实践操作的过程中, 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合作、探究, 还学会了理解和宽容, 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了在和谐中进取的境界。

三、多元评价阶段

教学评价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多样的评价方式和好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能有效地鞭策和指引学生的发展, 从而更好地促进教与学, 切实地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手工课我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三种评价方式。

(一) 学生自评

学生自我评价是自我激励、自我总结、自我校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或调查问卷的方式, 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效果、长处与不足、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投入的状态进行评价。如“你今天收获到了什么?”“这堂课你的表现如何?”“你对自己的作业满意吗?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带有反思性的问题, 可以使学生自觉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 学生互评

通过作业展示欣赏、学生集体讨论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小组互评。教师要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 避免简单地雷同。例如可以小组为单位, 每组抽出几幅作品, 让学生首先给自己打分, 然后小组之间相互打分, 并进行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作品旁边画上五角星, 比一比, 看谁得到的五角星多。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相互尊重, 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并能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

(三) 教师总评

教师总评不仅仅是最后的总结性评价, 在学生自评、互评的过程中, 教师也应随机插入, 用简洁、幽默的语言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点评, 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鼓励, 使评价的过程生动、活跃。另外, 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注意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主动性与创造性、作业效果、进步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 使学生在评价中健康发展, 不断取得进步。

四、课后延伸阶段

课后延伸是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进行深化。它不仅能使学生在美术课中建立的兴趣得到延续, 还能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方法、技能等迁移到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需求, 通过对教材的提炼改组、拓展延伸、综合渗透, 使教学的内容得到优化组合,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发展个性。

摘要:“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效率”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课堂教学结构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为此, 我对五年制幼师大专班手工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把课堂教学分为“激趣导入”“观察分析”“实践操作”“多元评价”“课后延伸”五个阶段进行, 实践证明, 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合作学习能力都有较好的促进, 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五年制幼师大专,手工,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幼师专业语文教学计划 篇4

教学目标:

(一)阅读能力

1.养成认真阅读;勤于阅读的习惯。

2.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表达效果。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概括要点,了解写作特点,把握语体特征,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5.根据需要,准确地筛选信息。

6.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7.诵读浅易文言文和古典诗词,理解词句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和句式。

8.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优秀幼儿文学作品,从语言、形象、构思、情趣等方面进行鉴赏。

9.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

10.掌握常用阅读方法,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二)写作能力

1.养成观察、思考、积累和勤于练笔、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2.立意明确,思路清晰,选材恰当,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语言通畅、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3.能根据需要,展开联想和想象。

4.能恰当地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

5.文面整洁,格式标准,标点正确,文字规范。

6.能根据幼儿审美心理,改编、创作适合幼儿需要的幼儿文学作品。

7.三年中作文不少于30次,其中幼儿文学改编、创作不少于6次;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

(三)听话能力

1.养成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2.能对别人说话的语音、用词、造句和内容的正确与否快速作出判断。

3.听别人的发言,能领会意图,抓住要点。听别人讨论或辩论,能归纳各方的意见。

(四)说话能力

1.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说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不低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

2.说话有礼貌,仪态大方,口齿清楚,音量适当,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措辞得当。

3.能准确、流利地复述课文的内容。在公众场合作恰当的即席发言。能进行一般性的演讲和辩论。

4.在不同场合的语言交际中,应对机敏。

(五)教育能力

1.具有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口语能力。引导幼儿正确地运用口语进行交往。适当地运用幼儿语言和态势语开展教育活动。

2.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需要,选择相宜的文质兼美的幼儿文学作品。生动地朗读、讲述、表演幼儿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总课时:135)第一学期:(45)

普通话语音训练(20)

普通话语音概说1

声调1

声母的发音和写法3

韵母的发音和写法4

双声、叠韵和押韵1

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

音节的拼读和拼写3

语流音变4

朗读训练(17)

朗读概说1

朗读的技巧8

诗歌朗读训练4

散文朗读训练2

故事朗读训练4

语言活动设计(4)

自我介绍

学会沟通

模拟家访

幼儿园调查

名篇阅读赏析(4)

小说阅读 4

第二学期:(45)

幼儿文学(42)

幼儿文学创作要求 2

儿歌概说、特点2

儿歌选读(朗诵、表演)2

儿歌创作 2

幼儿诗概说、特点 2

幼儿诗选读、创作 4

幼儿童话概说、特点2

幼儿童话表现手法 2

幼儿童话优秀作品选读、分析 2 寓言改编 2

幼儿故事(概说)幼儿故事特点 2幼儿故事作品分析 2

幼儿生活故事朗读 2

幼儿生活故事创作 2

幼儿图画故事概说、特点 2

幼儿图画故事作品选读

2幼儿图画故事作品选读、分析 2幼儿图画故事创作 2

幼儿戏剧概说、特点 2

幼儿戏剧优秀作品选读 2

名篇阅读赏析(3)

散文阅读3

第三学期:(45)

听话训练(7)

听话的技巧2

听话能力的综合训练

听写训练1

听记训练 1

听测训练 1

听话组合能力训练2

态势语训练(4)

态势语概述1

态势语训练3

字形(12)

汉字基本笔画的名称3

汉字间架结构1

独体字笔画笔顺5

数字(一二三……….十)

人体器官(人头目口耳手足)

自然界(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木禾米竹)方位形容(上中下左右大小多少)基本动作(出入来去坐立走)

自然现象(风雨雷电云雪天地)动植物(牛马羊鸟虫鱼花草)

合体字偏旁部首3

应用文写作(18)

便条2

单据2

自荐书2

通知1

启事1

广告1

方案、计划2

总结1

申请书 1

会议记录 1

礼仪文书2

自我鉴定2

名篇阅读赏析(4)

说明文阅读

4第四学期:(45)

口语表达训练(12)

讲故事的技巧训练4

即兴说话的技巧训练 3

演讲训练5

交际语训练(6)

交际语概述 1

交流沟通语体 3

社交应酬语体2

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7)

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特点2

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的技巧训练5 幼儿教师职业口语主要类型训练(11)

谈话用语 2

活动指导用语 4

游戏指导用语3

其他工作用语2

教育、教学语言欣赏(4)

名篇阅读赏析(5)

上一篇:葡萄病害诊断下一篇:预算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