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幼师专业成长

2024-06-04

如何促进幼师专业成长(通用6篇)

篇1:如何促进幼师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促进幼师专业成长

“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时的基本手段,它被解释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共同特征。古人说:“吾日三省其身”强调的是内省,但仅仅知道反思的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反思”在现实中的含义要丰富的多,反思与实践的结合对教师教学智慧提升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2001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全国幼教战线上掀起一场改革的热潮。我省新编教材体现《纲要》精神,采取以主题活动的形式为体例进行编写,注重以《纲要》中渗透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突出“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思想;每一个活动目标明确,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幼儿体验学习的乐趣,为将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在过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的幼儿有共性,适合循规蹈矩;现在强调的是幼儿为主体,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能应付各种压力、克服各种困难、有创造性的幼儿;要求教师大胆实践,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幼儿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最重要的一点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那么我们应该反思什么?为什么要反思?

一、教学前慎密的反思,能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前的反思是在活动实施前对其所设计的教育方案进行反

1思;即对其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行一番深刻的解释,以证明即将实施的实践是处于一种自觉的状态中。在前反思中一般要包括如下内容:

1、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能力发展水平;活动中每个幼儿对目标 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选择内容时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力求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活动中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也会获得不同的知识和经验。

2、教学活动是否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兴趣是幼儿有效学习的首要动机,只有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幼儿才会全身心的投入,活动才会取得成功;在设计活动方案后应反思,我所选用的导入语、环境布置、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对于许多事情都感到新鲜、有兴趣,从而乐于接触它们、认识它们。但是,他们的兴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由于知识的贫乏,活动目的性差,因而,他们的兴趣往往容易受当前具体生动形象所吸引和诱惑,总是从对事物本身的喜爱出发来认识事物。因此,我们要考虑: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合理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来调整课

3、活动材料的准备是否充分、恰当;活动中幼儿通过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摆弄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动脑筋,积极的思考,向自己提出新挑战,想出对材料的新玩法,并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探

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过程,使幼儿增加了对活动的兴趣,发展了幼儿智力,并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后详实、真实的反思,为今后的再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面对变化不定的教学活动,面对活动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当我们以经验的方式无法化解的时候,就需要通过反思来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学会使我们从“日常教学”中觉醒过来。教学后的反思是对某活动的整个过程作总体性反思,也可以是对某活动中某一问题进行局部的反思;包括以下内容:

1、实际的教学进程和效果是否与教学设计的意图相一致;我们期望实际的活动过程和效果与教学设计的意图是一致的,但是也难免出现活动过程及效果违背设计意愿,我们应找出原因,探索解决办法,这将有助于完善日后的教学,积累自己的教学智慧。

2、教学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幼儿的行为是不是产生了预期的变化;教学总是有一定的目标指向的,总是要达到一定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要求的,反思需要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这将有助于积累经验,改进不足。

3、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是如何或机智、或被动地处理一此突发事件;教师对这一事件是怎么看的,怎样想的,有何感受感想等;如果下次再出现类似的事件,哪些方法会更有利。合理地处理突发事件,有利于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通过反思,提高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把

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教学活动的反思,既可以是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的整体思考,也可以是对教学活动某个环节的局部思考。有的时候需要从整体层面来分析,有的时候则需要针对某一点;两种反思的方式都是充许的,视具体情况而定。两者的结合,使反思在整体中把握局部,在局部中认识整体。

确定了反思的对象,接下来就需要进一步谋划反思的具体实施方式了。

首先,我们要以《纲要》为指针,把新课程理念为反思的着眼点;新课程倡导教学要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合适的素材供幼儿学习,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的生活与实际的生活状态相一致。教师在进行反思时,应该对照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思考自己的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做些什么,这样的反思会使得新课程的理念逐步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体现与落实。其次,把已有经验与相关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进行教学反思时并不见得只是就问题而谈问题,在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入思考时,需要回忆、整合先有的经验,借助相关的理论来分析。使教学反思成为联系以往经验与现有做法的纽带,成为贯通即定理论与实践的中介。

其三,把反思结果运用于实践,改进实践;教学中的反思不是坐而论道的玄思,需要将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对策转化成为教学的具体举措;以再实践来检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

标准,再实践以后再反思:为什么有的方法是行的,有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再寻求新的解决方法。面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反思,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方案,并在实践中检验不同的实施效果,深化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认识,提升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就可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

反思之后要学习,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后学,学得更有效,思得更深刻;捧读专著是学,请教同仁是学,观天赏花看电视也是学。实践、反思、学习应当是一个不间断的循环,是相互融洽的,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和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不断地反思,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不断增长,也就获得了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

篇2:如何促进幼师专业成长

抚宁二中:甘丽英

新课程要求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精神的“研究者”、“专家型”教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发现教学中的困惑,发现的问题越多,自己解决问题的的能力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就越能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能使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促使教师向由单纯的“教书匠”、“传道者”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角色转变,可见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的重要途径。

教学反思即教师在课后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掌握的信息进行反思,把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以及学生的困惑、见解记录下来,作为今后教学实践的借鉴,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和教学效果的过程。这是一种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带有自我诊断,自我提高的作用。

通过教学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检查和记录备课中疏漏,发现练习方法或教学手段中的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可以通过定期分析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促进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现就影响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要因素,结合教师教学能力单项教学能力文本的解读和学习,探讨一下如何写好体育教学反思的几点想法以及写体育教学反思对于体育教师的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写体育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一名优秀的教师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

(一)、写体育教学反思是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如果一名教师只满足于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相反,一名教师,无论教学能力起点如何,如果他能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就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由于体育教师课时任务较多,一般每周要达到16-20节课,同时还要组织各项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等,造成部分体育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而不注重课后反思,不善于课后动笔修改教学环节,仍然按照原先的教案在同轨班教学,甚至还有些教师多年重复使用一个教案的现象,很少去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这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实,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总会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课后反思及时把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教学灵感、创新教法等不断总结积累,找到反馈的信息,在二次备课中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调整,如:教学设计、练习密度、运动负荷、场地器材等,以便在同轨班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二)、写体育教学发思有利于体育教师养成分析反思习惯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每一次认真的教学反思,都是总结经验,改进不足,自我提高的过程。课前备课无论多么详细、多么周密,它处于教学预设阶段,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学生情绪变化、学生参与程度、师生互动情况等等,不可能与课前教学设计一模一样的。因此,我们在每一节体育课结束后,都需及时进行体育教学发思,积极反思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与失,及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在反思、实践、再反思过程中,逐步养成自觉反思习惯,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写体育教学发思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课堂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学,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的,教学环境从教室移到操场,学生活动范围变大,且活动兴趣各不相同,使体育课堂教学具备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教师在备课时是很难准确预料和判断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总会有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举动,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或突如其来的插曲,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虽然在体育课堂上也不乏有急中生智而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功效的惊人之作,但更多的随机应变后使教学留下了不堪回首的败笔,难免总会留下诸多遗憾。通过课后反思可以让我们对每节课做出正确的评价,找到反馈的信息,思考课堂教学实践中每一个环节,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更科学、更合理、更积极、更有效地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学发思则在一定程度上能让我们轻松应对体育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意外,合理运用课堂上各种动态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保持可持续性教学效应。例如:学生对学习广播体操积极不高,练习中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等,甚至有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害怕上体育课的现象。我们在体育教学发思时就要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可能是连续学习广播体操,失去了好奇心和新鲜感等等。教师只有找到问题所在,及时改变调整教学策略,并关注学

生情绪变化,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形成积极的心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和释放。

(四)、写体育教学发思有利于体育教师积累经验、转变观念 每一节课结束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回顾教学实践过程,如教学设计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有效、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合理的、积极的,超出课时目标之外的、隐性的等无法预料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是如何及时捕捉引导进行生成性教育的等等。同时,我们在体育教学发思中还需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反思教学中得与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我们要回顾、梳理和剖析教学实践中这些不足之处,吸取教训,重新设计,可以在以后教学实践中得以改进和提高。

2、反思教学中闪现的瞬间灵感。课堂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就会时过境迁烟消云散。

3、反思学生的学练情况。每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回顾课堂上学生学练情况。诸如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动机是否被激发、兴趣是否被调动,教学上哪些环节学生做得比较好,哪些环节学生做得不是太好等等,所有这些教师应及时记录,有针对作进一步的调整,从而使二次上课更趋于有效性。

4、反思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师根据教学实践情况及时调整场地器材布置,排除有干扰或其它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等,从而使得场地器材布置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我们只有通过思考和研究,在思想碰撞中不断积累研究素材、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五)、写体育教学发思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 教案是教师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思维过程的轨迹,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方案,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它重在课前预设,无法准确捕捉、判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隐性课程资源。我们通过体育教学发思进行二次备课,积极反思,重组教学实践中生成的各种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避免走弯路,有利于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提高。因此,提倡我们体育教师将课前预设与课后反思相结合起来,对原本教案进行修改及补充,这种植根于真实的课堂并辅以理性分析的教案撰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意义非凡。实践证明,体育教学发思有助于教师立足教学实践,深入钻研教材,反思、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怎样写好体育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学反思说到底是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和剖析,从而进行自我调控的过程,需要的是自我意识、思维习惯和批评精神,采用的写作手法是纪实性的。从理论上讲,教学反思应该

每一节课后都要写,但是,目前体育教师工作量比较大,我们觉得体育教师只需要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小结,每天写课后教学反思。写教学反思切忌空、浮、杂,也不能看成是任务应付了事,应该做到:

第一,实话实说。一节课下来,教学状况教师应该是心知肚明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体能的发展情况,多少学生对这次教学感兴趣,多少学生学习存在学习能力障碍,自己的教学组织、教法运用是否合理,教学过程中自己在哪方面有了新的设想,在哪方面做得还不成功,学生提出的问题哪些是有效的,哪些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特别,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并进行一定的思考,以期在往后的工作中周密考虑,少走弯路。

第二、反思成功之举。教师可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临时应变得当的各项教学措施,恰当的比喻、新颖精彩的导语,引人入胜的情境设计,直观有效的教具使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科学地利用场地条件开展有效教学,某些教学思想或教学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并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提升,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第三、反思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是提升自我的重要步骤。不是说等我们的教学出了大问题,出了教学事故了才需要反思,反思反省自身的行为,不能空泛,总是说什么“教学思想不先进”“教学理念有待提高”等等的话,需要认真思考、仔细琢磨,例如,我们设计的教学情境是否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我们的教学情境设计中的那一部分感兴趣,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是否一定需要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有了哪些表现,分组学习怎样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学场地器械的利用是否合理,教学中的安全还有那方面关注不够,自主性学习时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怎么办,怕学生管不住是不是总是让学生围绕着我们自己,我们的讲解学生真的都听懂了吗,采用哪些辅助手段可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等等。通过及时地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进教学新思路,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第四、反思教学目标设定。要看教学目标定位是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力为基础,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体能发展和情感意志的培养上得到有效提高。通过教学反思我们的目标设置那些是清晰的,那些是可以达成的,那些目标的检测是可以具有可操作性的。如果,不能达成,我们就需要思考,目标是否定得太多、太大、太空。很难达成也很难检测的目标、以及与教学内

容直接性关联程度不高的目标要慎用,要通过这样的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目标设定能够真正地引导教学,实现目标引领内容的体育新课程思想。

第五、反思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师生活动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例如,教学方法设计的改动富有科学性,场地条件合理利用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练习方法的改编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巧妙的语言引导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重新设计教学内容或活动方式和练习次数出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潮,等等。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会因时过境迁而遗忘,令人遗憾不已。

第六、反思学生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闪烁“智慧的火花”,即兴表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的“表演”有时牵强附会,有时令人深省,此时,教师应当肯定学生的表现,思考学生这种表现的根源,课后要及时地把学生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现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得的素材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同时也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第七、反思师生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法运用、教学情境创设、教师的教态和仪表都直接作用于学生,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反,学生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运动体能、运动爱好、个性特征也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连。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将师生双向的表现与活动的情况作客观分析,对“师”与“生”的情况作更全面的把握。教学效果好与不好,不能简单地说“学生有没有配合好”,要反思是否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以及他们对于相关内容学习的经验和学力基础,没有顾及学生的想法与感受,要学会从教师自身上找原因、求对策,寻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第八、反思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我们需要静心沉思,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得与失,学习材料的提供、活动情境的设计、组织方法安排、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有新的生长点或者遗留点,教法上还可以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体能训练是否到位等等,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学生反馈出的信息及时记下,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再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体育课后小结和体育反思的区别!前者是前提和基础,或者是提炼和升华,从细节入手,重视写好每节体育课的小节。

第一、课后小结与教学反思相比同样要写“实”。要有针对性,可以选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重点的反思,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形式或一种负担,相反,应该把它视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记录的内容必须真实,对今后的教学有促进作用。

第二、课后小结与教学反思相比同样要“快”。要及时写,只有及时才能把教学中的问题、心得如实地记录下来。否则,随时间的推移将会逐渐淡忘。同时也要注重贵在坚持。写课后反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坚持,日积月累。

第三、课后小结要与教学反思相比关注的内容大致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课后小结的撰写不需要像教学反思那样“深”。主要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外,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育教学理论适当地、简单地进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求数量,但求质量,有感则长,无感则短,切中要点,避免形式,能表述清楚存在的问题就行,不必要求多少字数,少则几十个字,多则一两百个字。

总之,教学反思的过程,既是教师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他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乏味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篇3:如何促进幼师专业成长

一、科研理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资源之一

我园自2005年承担辽宁省课题《幼儿园科学领域操作课程实施研究》立项后, 我们聘请了专家对全园教师进行课题的研训, 围绕课题研究开展专题讲座, 同时解答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 教师的科学素养大大提高。任何课题研究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撑, 在确定研究课题后, 我们课题组成员广泛查阅资料, 共同讨论学习, 搜索与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每次教研活动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科学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理论, 我们以《纲要》为指导, 结合课题对科学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 学习领会科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为课题研究和发展提供依据, 我们通过问题式学习、互动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三种形式, 让教师共同关注课题中开放对话, 分享认识和体会。

二、反思研讨是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

任何课题的研究都有其预期目标。为取得课题的研究成果, 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操作课程实施研究》过程中, 我们以教学为主导,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 通过叙述研究、活动设计、案例分析、中期论文等方式, 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1. 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 我园非常注重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 用内省和自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们逐渐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反思能力、实施教育的手段、引导幼儿学习的方法以及对幼儿成长的分析评价等非常重要。当教师这些方面能力增强时, 其教育技能也会随之提高, 这也是幼儿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的必经之路。有需要才会主动。教师们的反思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以我园开展上述课题为例, 我们要求教师作观察记录。起初对教师来说, 这只是一个被动的行为, 但通过一次次的记录, 有的教师开始发现了问题, 于是我们与教师进行及时地沟通交流, 改进记录方法, 此时教师已处于主动观察幼儿的状态。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比赛和教学研究。

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活动, 以赛代训, 使教师的教学水平突飞猛进。如, 每年开展全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教师现场教案设计比赛、多媒体软件制作比赛、教玩具制作比赛, 环境创设评比等活动。在这样的岗位练兵过程中, 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载体来推进, 我们首先通过园本培训的平台, 要求每位教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制定个人短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幼儿园制定了“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等, 利用外出培训、专家讲座、学历进修、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 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 让发展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动。其次, 创设“师徒结对”的方法, 请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配对, 互相听课、讨论, 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策略, 共同成长。在上述课题开展过程中, 我们通过课前研讨、上教研公开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专家点评、一课三研、同一主题大家反思实践交流等多种形式, 扎实地进行研究活动。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成长为市、区级骨干教师。

四、完善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保障

1. 园本教研重中之重。

教师们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要求课题组成员针对在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在备课中做到“行动前反思”, 要求教师们一起听课、评课、相互交流, 共同反思, 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努力做到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达成共识, 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形成更深层次的实践问题。园行政领导随堂听课, 帮助教师进行反思, 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课题组教师在教研时, 抓住时机大胆说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并与课题组其他教师讨论。每一学期结束时, 课题组开展以“我成长、我收获”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 共同分享取得成绩的快乐。

2. 激发热情、奖罚分明。

为激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热情, 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园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制度。如“优秀论文奖励制度”“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公开观摩活动奖励制度”“教学大奖赛优胜奖励制度”、“环境创设评比奖励制度”等, 对《幼儿科学领域操作课程实施研究》课题组成员给予特殊奖励,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思考与提高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近年来教师们有关幼儿科学活动策略的论文和科学活动方案在省、市不断获奖或发表。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 带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全面提升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使幼儿园的办学水平步入一个新台阶。

回顾几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 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促进了教师从工匠型向专业型的转变, 由过去只重教书、不重教研变为既重教书育人又重教育科研, 园内教研气氛日益浓厚, 教师的课堂行为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家已经改变了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模糊认识, 在学习中进步, 在进步中提高、成长。

参考文献

[1]包建国.教研培训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 2004, (6) .

[2]郝凤翎.幼儿园科研管理四步法[J].山东教育, 2005, (27) .

篇4: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师的自觉

专业发展能为教师赢得专业尊严、专业自信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自我意识。教师自己有强烈的专业发展需求,就有专业发展的最强动力,教师主动参与到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就能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自觉实现专业成长。

1.熟记新课标,明确目标与方向

新课标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标准。新课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指南,是教师教学和考核学生的一个依据。把新课标熟记于心,就能帮助自己把握住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2.常读教育书籍,借鉴好经验

最近看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思想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精彩。”教育思想的形成必然有教育理论的内化与支撑。教师认识到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就会多读乐学,从书籍中汲取优良的教学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展翅,才能更好地展翅翱翔,实现自己专业成长的梦想。

3.多看精彩课堂,分析得与失

多看精彩的课堂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方法。从别人的课中,可以了解他们的教学思想,让自己的思想与之碰撞,一个思想遇到另一个思想就成了两个思想,产生了思维的火花,就会受益匪浅。从别人的课中,可以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然后融合自身的特点和个性,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很大。

4.做好“六个一”,提高专业素养

六个一即“三年一规划、一年一课题、一期读一书、一期一论文、一期一优案、一期一好课”。教师如果能做到三年做一次长远、近期规划,每学年确定并研究一个课题,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的专著,边读边思,写读书笔记,对自己最有感悟的部分撰写读书心得,与同事分享交流;每期写好一篇优质论文;每期精心设计出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精品教案,上好一堂好课,并一直能坚守目标坚持不懈地实践、探索、研究,教师自身的素养就能大大提升。

二、学校的培养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影响者,也是直接受益者。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培养。

1.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1)年轻教师的培养,每学年初实行新教师与老教师的师徒结对,明确师徒职责,促进徒弟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独当一面,五年成为骨干。(2)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其作好职业规划,从“教育科研名师”“教学艺术名师”“教学质量名师”“管理育人名师”四个发展方向中找到突破。

2.搭建学习展示平台

通过三个层次的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第一层次:组内转转课——常态课人人练兵,充分发挥年级教研组的自主性,每学期每位教师在教研组内轮流上教研课一节,从而达到人人练兵,人人成长;第二层次:校内研讨课——研究课好课多磨,充分发挥学科核心研究小组的带动性,通过新教师汇报课、徒弟汇报课、专题研讨课、青年教师赛课等形式,以磨课、慕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层次:名师示范课——精品课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性,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专家名师到校上示范课,外出听课教师上汇报课,进行示范引领。

3.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的创设须根据教师的需要。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学习室”“名师工作室”的作用鼓励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名师示范,学在身边。充分运用“领雁工程”“大讲堂”“送教下乡”“国培、市培”“请进来,走出去”等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名优教师。另外,每期可以为教师购买一本属于自己的教育理论专著,一本教师所在学科的专业书籍,提供共学、共分享的学习机会与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以课题研究促发展

课题研究应从学校的整体发展出发,以国家级、市级课题为龙头,教师深入研究区级及以上课题,每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点展开研究,系统构建了序列化的课题研究体系。人人参与研究,做实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还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沙龙。(1)学校主题式沙龙,每期一主题,组内沙龙,聚智聚慧;校内论坛,精彩分享。(2)分享式沙龙。每一位外出培训的教师归来后将学习所得进行梳理,取其精华以微讲座、汇报课等形式与全校教师共分享、同成长。

5.以记录评价促成长

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能丰富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使教师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明确前进的目标,使教师评价由鉴定性向激励性转变。通过档案袋中内容的交流,还能实现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学校的管理者也可以通过教师记录袋了解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反思前期工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依据。教师成长记录袋是教师的成长足迹,是教师成长的“加油站”“推进器”,是教师个性发展的“生长点”。

迷者,师渡;悟者,自渡。有了教师迫切需要发展的内因和学校助推教师发展的外因一起存在,教师就能更好地实现自己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张廷强,王爱香.浅谈新课改下如何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03).

篇5: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城关镇建设小学 纪伟丽 2014、1、20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城关镇建设小学 纪伟丽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呢?下面我就把自己通过学习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在这方面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积极的心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积极的心态,就是一份对工作的热情和热爱。就以我们国家一些教育专家或比较知名的校长为例,像魏书生、李烈等,当然还有好多在教育方面有巨大成就的教育专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没有把教书单纯地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把教书当作一种乐趣,把工作看作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凭着对工作执着的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超乎寻常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在写工作总结时,都会这样写: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做到的。但是如果要说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工作,我想就廖廖无几了。如果,教师能把每一节课,当成是检验自己教学能力的场所,或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原来讲课也会变得有趣起来。你就不会再抱怨:今天的课怎么这么多?你也不会再抱怨:××同学怎么这么笨?你会走近他,寻找他的长处和闪光点,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和他一起成长。

二、以培训为契机,开展多样化的校本教研。

多样化的培训可以提高培训活动的实效性,也能全方位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如可进行以下培训: 1.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2.个体学习与集体培训相结合 3.外出培训和二次培训相结合。

三、以教师为本,教学为中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工作。校长要了解教师的需要;做到知人善用,用其所长;对教师一视同仁;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尊重教师的工作,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以教学为中心,落实教学六认真。完美缘于细节,成绩贵在常规。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测试、辅导、总结等方面要用制度来加以规范,争取在常规中形成专业的价值取向。

3、适时加压,促进成长。给教师制定恰当的目标,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他们提出要求,培养奉献精神,培养进取精神和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4、开展活动,给教师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学校内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如赛课、论文、教学设计、反思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进一步激发工作的热情。

5、制定激励机制,形成良性竞争。学校要制定各种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同时注意教师的公平竞争,为教师加强业务能力提供场所和机会,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对一些教师提出的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要耐心解释说服,避免空洞说教。同时,要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以此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四、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全方位的能力。

1、自我“充电”,提高素养。学校组织和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教师形影不离的朋友。通过学习,提高学科知识素养和专业知识素养,实现“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目的。

2、加强校本教研,形成学校常规。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学校要多开展观摩听课、课后评议等教研活动,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目的。

3、开展教研评比,激发教师热情。鼓励教师将教研心得、思考写下来,形成教研报告,定期评比,加以奖励。同时,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交流,使教师有成就感,激发出工作热情。

4、参与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基础,是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的过程。集体备课中要求参与人员必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是中心发言人个人的意见,需要备课组长引导、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它也不仅仅是集中讨论,需要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因此,教师个人必须首先钻研、熟透教材和大纲,在参与中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最终完成对课堂教学高质量的构思和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

5、课例研究,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

课例研究可以说是教师教学能力生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课例研究为其最佳形式。通过课例研究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转变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但在实际工作中,课例研究重形式、走过场的较多,为此学校要扮演督察者、引导者的角色,要求参研教师应做好个人研讨的记录,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在“研”上做工夫,明确每个人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积极主动地分担起参研者的责任,并努力将研讨建立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领上,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收获快乐,收获成功,收获经验,收获成长。

6、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成长。

教学反思是回顾、诊断、监控自己教学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实践需要,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环节。因此,自我反思应当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态度和组成部分,应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促使自己对教学活动更为深刻的理解,对教学中存在的利与弊、成功与不足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后培植起反思的意识,能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总结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

7、抓好听课、评课活动。

任何一次公开课教学是一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对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等各种能力的展示,也是一位教师教学理念、基本素养的体现,因此任何一次公开课对教师自身能快速成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教研组要充分重视每一次公开课,认真组织好听课、评课活动。对于组内的青年教师的开课设想要认真听取,对其初稿的可操作性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再稿时还对各种细节问题提出忠告。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客观地评价他这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对于有一定教龄的中老年教师,既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又能实事求是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怎样做更好、更合理一些,不要让评课活动成为表扬会或批评会,让评课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应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终身过程。“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促使每位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篇6:如何促进幼师专业成长

新形势下如何促进教研员专业化成长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教研室 李 曼

教研室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为学校和师生的内涵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摆在各级教研室面前的现实问题。

教研室的工作职能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研究、指导、引领、服务。“研究”是基础,“指导”是形式,“引领”是方向,“服务”是目标。而教研工作怎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研究、指导、引领和服务的职能,全方位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教研室应该努力践行的现实问题。基层的学校需要尊重和激励,需要专业到位的指导和服务,需要个性化的帮助和助推,教研室要把自己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深入到课堂,更多地进行具体指导、创造条件、提供资讯,最大限度地引领基层学校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自主、和谐、持续的发展。

一、教研员的职业角色定位

教研员是学科教学的中坚骨干分子,是学科教研的当然带头人,是学科所有任课教师的指导教师,是将学科的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和关键人物。教研员一般是从优秀教师中选拔出来,主要从事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师业务指导的专门力量。教研员职业角色的独特性主要在于其角色的复合性。

教研员首先是一名教师,他必须精通学科教学,熟谙教育之道,准确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但他又不能仅仅是一般的教师,而更应该高于一线教师。高在哪里?一是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对各类教育教学文件的理解和认识要深刻到位。二是教学经验丰富,有深刻的课堂教学底蕴,说话有理有据,不容置疑。三是专业知识功底深厚,专业技能精巧熟练,相关知识渊博,相关能力广而通之。四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教研员应对一线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工作的要求、管理、指导和帮助,要为一线教学服务,为一线教师服务。通过指导一线任课教师,从而达到为所有学生服务的终极目标。

当然,对教研员要求还不止于此,新课程的有效推进更要求教研员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思维“,更要有课程教学改革的“综合视野”,要有从社会发展的大局看教育的意识,要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局理解教育教学的真谛,在研究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能胜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指导任务。

二、教研员应具有的基本能力

我认为现阶段教研员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为:

1.观课议课能力

观课议课是教研员做好教研工作的前提和必备的重要条件之一。教研员只有经常深入课堂,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了解教学需要、教师需要、学生需要,获得第一手资料。“观课议课”与我们熟悉的“听课评课”有所不同。“听”偏重于声音,“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只有做到观课有目的、议课有中心、指导有方向、研究有成果,才能使教研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到点子上,研到关键处。

2.编制试卷能力

试卷的编制和学科评价的设计是教研员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直接导向。根据新课程理念指导试卷编制,围绕课程标准,贴近教材,认真分析,精心安排测查内容,考虑梯度,努力使试卷既体现课程改革精神的同时又符合学生实际。

3.钻研科研课题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教研员的角色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由原先的.同伴互助、协作反思、行政指导的角色不断向共同研究、专业引领转变。教研员作为学科带头人,如何有效带领学科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教研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课题研究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研员角色转变,是一条很好的提高教研工作效果的有效途径。

三、促进教研员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1.建立互动机制,促进教研员增强努力向上的积极性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教研员要想在专业上不断发展,要始终坚持在本市、本地区、本学科保持着引领者、排头兵和首席教师的地位,仅靠以前的经验、学识、素质是不够的。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堪当此任。而这一切,需要教研员始终保持不断进取的决心和毅力。教研员平时工作比较繁重,既有日常教研工作,又有各类培训工作,还有大量事务性工作。

2.建立学习机制,促进教研员增强持续学习的能力

持续学习的能力是教研员获得新知识,丰富、充实、提升自己的一种能力。新课改以来,面对着全新的教学理论、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研员和广大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教研员满足于一般学习,很可能被教师甩在后面,只有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教研员才能保持领跑的地位,才能在指导教师研究的时候底气更足,才更有力度,更有实效与权威。教研员的工作不是流水线的工作,不是程式化的工作,它要求教研员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适应变化,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胜任这份工作。为此,教研室坚持凭借每周一次的全体教职工会议时间,要求教研员定期进行学科展示、外出学习后汇报交流,要求教研员借助中心教研组成员的力量进行科研课题研究,通过中小学教研基地,为教研员指导、学习提供“实验田“等等,努力打造学习型的教研室,促使教研员增强持续学习的能力。

3.建立培训机制,促进教研员的专业化成长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研员除了自身的不断努力,还需要专家的辅导。我们还是真心希望教研员有不断学习提高的机会,尽量创造条件去亲耳聆听专家指导,从而提高教研员的教研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毕竟不断向专家学习、向外界成功经验学习是教研员专业化成长的一条捷径。

上一篇:企业党员述职报告怎么写下一篇:班主任传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