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的教学策略

2024-06-17

成本会计的教学策略(精选十篇)

成本会计的教学策略 篇1

1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会计是一门技术型的文科类专业,其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成本会计的教学质量。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教师方面

现阶段,高校从事成本会计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本校或外校会计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等,他们拥有较为丰富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但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传授,不能有效运用新型的情景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这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对成本会计采用了案例教学,但都是课本上案例,不能广泛收集实际生活中的企业真实的案例,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活动缺乏与实际的联系,只能生硬地向学生传授成本会计理论,致使学生失去了对成本会计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成本会计的教学效果。

1.2学生方面

成本会计具有图表多、过程长、计算复杂等特点,而且关联性较强。成本会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在高中时期学的是文科专业,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这就导致了其在成本会计学习过程中容易发生计算错误的现象,但由于成本会计前后具有关联性,学生花费很多精力却得出一个错误的结果,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学习兴趣也随之逐渐丧失。其次,学生不了解各类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特点,缺乏实践经验,对成本会计是 “纸上谈兵”的学习过程,这就造成了教师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困难重重。最后,成本会计费用和非配方法较多,部分学生虽然很好地掌握了各类计算方法,但不会融会贯通,影响了学习效果。

1.3教材方面

目前,高校成本会计教材已经应用了多年,内容陈旧, 缺乏创新改革。教材内容主要是各类理论和计算方法,如成本会计概论、费用分配、成本核算等,缺乏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企业真实案例,对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介绍较少, 这就导致学生掌握了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但不知道如何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此外,现代企业大部分都已引入财务软件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但高校依旧重视成本会计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引进会计电算化相关教材和财务学习软件,致使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当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2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优化对策

面对成本会计教学中的众多问题,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专业教师是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核心力量,对成本会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努力成为成本会计教学的 “双师型” 教育人才。高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使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掌握先进的成本会计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为成本会计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 第一,高校要积极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加强与企业会计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并亲自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经验和能力。第二,高校要积极引进企业高水平的会计人才到校进行成本会计的兼职教学工作,与教师、学生积极互动,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第三,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聘请企业财务总监等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到校进行成本会计的专题讲座,向专业教师全面介绍当代社会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和管理方法,并积极与专业教师交流互动,帮助教师解决在成本会计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成本会计教学水平。

2.2广泛开展实训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本会计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在日后工作中能够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因此, 高校要合理调整成本会计的教学课时,提高实训课时数,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校内外的实训活动,从而提高学生成本会计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措施主要有: 第一,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成本会计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高校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共同建立一个大学生成本会计实训基地,学生在企业当中可以接触到真实的生产环境,了解产品领料、加工、生产、检验等整个过程。在此期间,教师可以一边向学生讲授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促进了成本会计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模拟工厂对大学生进行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高校成本会计专业要避免传统的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要积极运用新型的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当成本会计全部课程结束以后,教师可在校内通过模拟工厂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实训活动,培养学生对成本会计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要以企业的真实案例为基础,做好相关成本资料的收集工作,然后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分工,由学生扮演企业中的材料保管员、车间主任、成本会计核算员等,使学生应用所学成本会计相关理论和技能进行模拟工厂成本核算、管理的具体工作,这样就促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了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整个过程,并且还能将所学成本会计知识融会贯通,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走出校门能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2.3合理调整教材内容,实现教学与会计软件的综合应用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都引入了财务软件,这极大提高了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高校要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本会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的能力。 具体措施主要有: 第一,成本会计教材中融入会计软件的操作内容,在每一章的最后对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知识进行详细阐述,如记账凭证的录入方法、成本报表的公式生成技巧等,以此来提高学生成本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能力,为日后工作打下基础。第二,成本会计的教学目标要指出成本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要求,教师要以此为依据做好对学生的实训指导,使学生学会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对成本进行核算,从而实现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结论

论成本会计的教学策略论文 篇2

3.1教学内容设计

明确教学目标。成本会计这门课主要是讲述制造成本及其相关理论,在财会专业中,是基础会计学的后续课程,是管理会计学的前导课程。在学习的内容上,是对基础会计学上的各种会计原则、不同的记账方法和循环方法的进一步应用,对于管理会计来说,做了些内容上的铺垫。理论上,通过财会专业这一整套流程的训练,使得学生形成专业性的思维和必要的综合素质。因此,成本会计的教师务必使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学在财会专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课堂学习和实际训练当中,形成专业性思维。

教学内容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成本会计主讲的内容是:成本理论、成本会计工作理论、成本核算、成本报告、成本管理。在教学上,把握成本核算这条主线,进行报表分析、账务处理等。成本核算与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两大核心功能。在课程讲述中,主讲教师可以参照多种教材,借助精彩案例讲解清楚。

重点和难点分明。教师除了针对大纲要求进行有重点的讲述外,还要及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比如通过观察课堂表现、批阅作业、课后答疑、与学生交谈等方式观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把握情况,结合教学经验,对重点和难点详细分析。

3.2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把案例引入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讲述案例情况,学生讨论之后形成分析报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实现教学的目的。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引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减少照本宣科的枯燥感,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还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达到教学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教师选取案例要慎重,所选的案例应当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可操作性。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多提出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新的见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法。通过理论方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有关于成本计算的步骤和方法,但不能保证学生能够在实际中运用,因此实践教学很有必要。在课堂上模拟实践,或是到工厂实习,由学生自己完成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编制报表分析等全部工作。有效的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

主要参考文献

[1] 黄爽. 对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4).

[2] 曾馨瑢,段雪梅,邓劼.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会计之友,2009(14).

[3] 尚伏雨. 论“成本会计”课程教法改革[J]. 继续教育研究,2010(6).

[4] 南顺女. 关于《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4).

[5] 俞宏,夏鑫. 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06(6).

对提高中专会计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3

一、当前中专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式过于机械、呆板

学校的会计课程主要是通过介绍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方法来达到使学生了解并学会编制会计报表,以教科书为主传授会计基础知识,强调的是程式化的过程。授课方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考核则侧重于测试对书本知识的了解,结果造成学生思考问题单一化而非多元化。

(二)会计模拟实习形式一成不变,实验场所设置方式陈旧

基本上都是采用学生集中坐在会计模拟实习室整理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登记帐页及编制会计报表的方式;一些中专学校所采用的会计模拟、实习教材在内容上跟不上形势的要求;模拟实习手段单一,目前各中专学校基本上都是以手工操作为主,这与当前大力提倡普及会计电算化不相符。

(三)师资力量的落后

许多中专院校的前身均有着较长的历史,在这么长的校史中,一些老教师当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随着知识更新换代的加快他们的知识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另外,老教师的一些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合。

另外,中专院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不仅带来了硬件上的奇缺同时也带来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一些中专院校为了弥补师资力量不足,便进行大量的招聘,这样的招聘自然会招来一些确实有能力的新生力量,但是由于会计人才的缺口过大,能够胜任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会相对减少,因而一些不具有资质的人也便进入了中专院校会计教学的师资队伍行列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的结果便是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二、解决措施

(一)设定目标,明确思路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总目标。教学目标具有中介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是学校工作满足社会对受教育者的需求。教学目标的中介功能还表现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结点。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及教师和学生等各个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各个因素主要通过教学目标发生关系,这是因为,正是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功能系统,并使各个因素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发挥各自的作用;某种教材之所以可用,某种技术手段之所以可用,是因为它们能够为实现已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可以说,正是有了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介在一起,构成教学系统并使之有效地运行。

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任务”的思路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学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所设的教学目标。

(二)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原来的会计专业课因为制度的限制别无选择地采取填鸭式的教法,教师为了是自己的内容有条理性,偏于学校的检查而使用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上课方式。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会对专业课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和耐心,总是处于被动式的接受状态,课堂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较低。所谓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针对会计专业的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对象,并结合任课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所采取的最大限度促进学生求知欲望、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的教与学的策略组合和方法。就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来说,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尝试采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做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三)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创业教育课程

为适应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老师应改进教学模式,开设一些创业教育课程或讲座。中专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已是不争的现实。如何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进行创业教育非常重要。通过对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创业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在我国中专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或讲座,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应帮助中专生树立大就业的观念,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学生开拓创新,用白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做贡献,由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

(四)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会计专业教师很多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直接进人学校教学的,会计实操能力不够,因为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进人企业一线去学习会计实操,带着问题到企业中去,将企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拿到教学中进行分析,讲解,这祥的专业课讲起来才能丰富、生动;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聘请一些在企业中从事过多年会计工作的人到学校来任教,发挥他们的长处。另外,在学生实习时,可聘请企业的会计人员作业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让企业的实习指导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生。

(五)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整个中专会计教学的关键环节。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建立手工模拟实验室、电算会计实验室和ERP模拟实验室,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接触和学校手工账的处理,会运用常用的财务软件处理日常业务。在不断完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的同时,要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介作办学关系,为学生的就业实习创造条件。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主要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顶岗实习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考核标准、操作流程,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不能让顶岗实习活动流于形式,必须通过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账簿登记”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4

一、设计“文字+图表+习题”, 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发现不懂的问题, 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 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由此可见预习是很重要的。如何让学生预习会计账簿的登记呢?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文字、观察图片、习题测试三种方式结合进行课前预习。

1. 文字表达准确, 但枯燥难懂。

2. 习题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会计的基本理论, 更好地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与实务技能。

3. 在记忆的过程中, 借助形象材料形成的无意识记忆, 具有深刻、持久的特点。图形、图片可以把形、态等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时接受多种信息。它以极鲜明的形象性和极高的刺激强度,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 为深化学生的记忆注入了兴奋剂。

让学生将文字、图表、习题三者结合起来,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在预习会计账簿登记时把握重点难点。

例:某企业2009年3月初现金日记账余额为500元, 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978000元。本月发生下列有关经济业务:

3月1日, 职工张三预借差旅费200元, 经审核以现金付讫。

文字:“登记会计账簿时, 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 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每一项会计事项, 一方面要记入有关的总账, 另一方面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

图表:

习题:1.会计账簿的日期栏、凭证的字号、摘要与会计凭证上的日期、凭证的字号、摘要是否相同?

2.账簿记录中的日期, 应该填写________上的日期;以自制的原始凭证, 如收料单、领料单等, 作为记账依据的, 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按________上的日期填列。

学生用上述方法进行预习, 明确了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带着不懂的问题走进课堂, 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较大提高。在课堂上, 老师还可以让各个小组到讲台上找出不符合账簿登记规则之处。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课堂自主探索精神与学习兴趣。另外, 学生在预习时会对会计理论感到认识模糊与不理解, 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说预习时遇到的一些难题。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有利于老师课堂教学有针对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和黑板同步教学

在很多人眼中, 黑板就是教师板书的地方。在黑板上, 画图表讲解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 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学生会不清楚重点难点。因此, 会计账簿在实践教学中被许多老师遗忘, 老师们却忘了黑板也是学生的学习反馈之处。会计多媒体教学, 形式多样的多媒体信息符号, 给了学生更多的感观刺激,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听觉材料, 可以满足不同思维方式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讲解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时, 我们利用多媒体与黑板同步教学, 既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容量大、形象直观, 又可充分利用黑板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黑板与多媒体同步如何操作呢?

第一步, 利用多媒体演示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登记方法。

第二步, 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小组, 从每一个小组抽出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填写账簿。

例如:在讲解总分类账户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观察到如何根据期初余额表平行登记总分类账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帐。

第三步, 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记账凭证, 一边让学生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每一小组上黑板的学生遇到难题可向本小组其他成员求救;每一项内容登记完, 各个小组作出总结。黑板上和讲台下的同学填写账簿有错的扣分, 总结不完整的扣分;黑板上和讲台下的同学填写账簿正确的加分, 总结完整并且正确的加分。

我在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时, 碰到这样一个案例:在讲解原材料的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时, 刚开始甲小组认为这是很简单的, 在讲解的时候, 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甲组同学在登记账簿时, 忘记根据原材料的期初余额表登记总分类账与所属明细分类的期初余额, 结果被扣分。接下来在讲解账簿登记方法时, 所有的学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 生怕错过了什么。黑板上的同学登记完账簿, 忘记在记账凭证上注明符号, 表明已经登记入账, 下面的学生大声地说:“记账凭证上打√。”黑板上的同学一时反应不过来在哪里注明符号, 下面有个学生一个箭步跑上去, 画上“√”。

利用多媒体和黑板同步教学, 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精神, 而且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热情,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及时让学生实战模拟登记账簿

通过课前预习, 课堂讲解, 大部分学生基本能理解登记会计账簿的理论知识。但是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零距离上岗”。要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 就必须让学生实战模拟。在传统会计教学中, 通常理论教学在前, 而会计模拟实习和技能训练安排在一个学期末或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 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分开进行的, 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讲解登记会计账簿之后, 我们让学生进行实战模拟。可以通过真实的凭证和账簿, 以及财务会计软件, 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实践训练。这就能避免单一讲授理论的枯燥无味, 同时能满足学生急于实践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课,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应进行仿真教学, 即在计算机上模拟经济业务、会计工作流程, 模仿账、证、表等各种会计资料, 避免教学内容上的交叉重复, 并提高专业课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边实践操作,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直观, 身临其境。这种“学”“用”结合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会大大地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仿真模拟登记账簿的时候, 我们应该走入到学生中, 了解学生还存在那些疑惑, 再及时帮助他们解答。

要想让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 备受企业青睐, 我们就必须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进行技能训练。在教学中还要运用各种教学技巧, 如:故意停顿、故意出错、注重课堂提问等, 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梁丽萍.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实问题与改革构想[J].南平师专学报, 2006, (02) .

[2]杨步刚.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之我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24) .

成本会计的教学策略 篇5

【摘要】《基础会计》是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入门课,针对职校生基础普遍较弱、理性和感性知识少的特点,为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降低理论要求,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把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启发学生的智慧,注重培养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着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的习惯,帮助学生检测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多体会到一些成功的愉悦。《基础会计》是职业类学校会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其主要研究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要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一系列内容,既有难以理解的概念又有较为复杂的经济业务核算,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对于职校生来说基础普遍较弱,他们对会计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难以理解。笔者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新课程的标准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降低了教学难度,改进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对课后作业和教学评价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

一、调整教学内容、课程结构、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境界

《基础会计》是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编写的,本着“降低理论要求的原则”笔者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以强化实用性和适用性为目的。对一些纯理论叙述的内容,在不影响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做了适当的删减。例如第一章《会计的基本前提和原则》、第三章《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正确理解和接受,因此这部分内容调整在本书的最后来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顺序。又如在讲完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以后紧接着讲第六章《经济业务的核算》,主要强调会计分录(即记账凭证)的编制,先做到“纸上谈兵”。然后讲第四章《会计凭证》和第五章《会计账簿》,把理论真正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了。又如在讲第九章《财务报告》时,精简部分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只讲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本概念、简式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即资产负债表只讲部分项目的编制、复杂的完整的项目留待以后学专业会计《财务会计》学,利润表中的“每股收益”这部分内容不涉及,这样调整以后,教师教起来更方便,学生们学起来更轻松、兴趣大大增强。

二、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精心组织课堂导入,以旧引新、自然交融、以启发、讨论为主,引发学习兴趣

笔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第二章《会计要素的分类》,第三章《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然后提出问题:(1)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涉及哪些会计要素?(2)导致会计要素发生了什么变化,即增减变动?(3)在借贷记账法下应记在账户的哪一方?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会计分录的编制变得简单,非常容易。

又如在讲供应过程的核算时,以简单的经济业务引入:“企业以从乙公司购入A材料150000元入库,货款尚未支付(暂不考虑增值税)”出发,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考虑增值税呢?

(2)如果货款已经支付呢?

(3)如果企业开出一张商业承兑汇票呢?

(4)如果有运费呢?

(5)如果同时购进几批材料呢?这样使学生对旧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理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也逐步培养发散思维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笔者采用的最多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尤其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转换处提出新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让学生“动”起来

笔者要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向“以培养终身学习为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模式转换。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从而调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基础会计》是一门枯燥的课程,若照本宣科,学生必学之无味,学之困难。笔者在讲记账凭证的编制时,从学生以前题目入手,提出“记账凭证与会计分录的关系”“转账凭证的编制”“转账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关系”“记账凭证应该如何编制”等问题,组织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提倡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合作讨论,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交流、学会反思,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实践的全过程,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学生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操作中的正确与否以及改进的方法,学生们受益匪浅,并在小组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

3.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除在每章开头增加了一个贯穿全文的情境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还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或具体事例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笔者在讲银行存款的清查时,创设了一个企业月末企业财务人员与银行核对存款的场景,请同学回答财务人员在找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从而知道未达账项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由于入账时间不一致而造成的,是银行与企业之间存款金额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有了未达账项就找到了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金钥匙”。这场景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探究能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加了主体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求得新的知识的发展。另外,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讲会计凭证的装订时,适时地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整个过程,又如在讲会计账簿的登记,利用大屏幕列示各种账簿、投影仪展示学生们登记账簿的结果,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变教学评价方式“以抓基础重实践,以实践促提高”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对课程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后作业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以外,每章内容讲完学生要自己出一份考卷,从中选出三五份给全班同学进行测试,每学期每学习小组要完成三份社会实践报告,跟踪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笔者将《基础会计》的考核分成两个部分:理论与实践,理论部分重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及灵活应用。实践部分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单项实训有会计分录的实训即根据资料运用借贷记账法,对工业企业筹集资金以及供应、生产、销售三个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的实训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实训包括根据会计凭证及有关资料登记会计账簿。掌握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方法,以及错账的更正方法、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成本计算实训要求根据资料,运用费用分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编制简单的材料采购费用分配表、工资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和成本计算单。会计报表实训包括简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这些于每章相关内容学完以后完成,综合模拟实训集中一周时间,要求根据一个企业的资料分别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记账凭证汇总表核算程序,进一步练习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达到熟练掌握这两种会计核算程序,在理论考试之前完成。

参考文献

1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成本会计的教学策略 篇6

一、当前中职会计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积极性

中职学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于高等院校学生来说相当薄弱;再加上近年来生源萎缩,入学“门槛”降低或取消,使得学生素质更是普遍下降。而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在开学第一学期即开设基础会计课程,这对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对财经知识近乎空白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基础会计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抽象、深奥难以理解,很容易消磨他们对会计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困难,老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中职会计教学,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是为社会经济输送一线的工作者。因此,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是中职会计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传统的基础会计主要偏重理论知识讲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对模拟实验环节重视不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甚至麻木的背诵理论,对基础会计学习普遍感觉吃力甚至对这门课的学习失去兴趣,这种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缺乏动手操作能力,毕业后也很难胜任会计工作。

二、提高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要激发并持续保持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进入学校后,第一次接触到会计这门学科,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概念,也不知道将来从事会计职业有多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基础会计的第一节课非常关键,因为它不仅学生对会计学的第一印象,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契机。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将会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进行说明,并引用身边影响较大的成功会计人员的人生故事,尤其是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案例,让学生在思想上将会计职业与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感到学习会计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激发其学好会计的积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结合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情况,精心编制教案、设计课件,力求文字叙述浅显易懂,举例深入浅出,通过通俗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学习的重点,接受这门课程。

(二)改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现代社会迫切要求中职学校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适应不断更新的会计内容。首先要注重直观性的演示教学,传统教学中实务操作主要用文字题表述业务,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对该内容理解不透彻。因此,教师可以想办法搜集丰富的教学素材,用模拟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资料代替抽象单一的文字,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加深对所學知识的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要引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教案搬到屏幕上,这样的课件枯燥无味,不能达到物证举例的效果,而是引进或组织教师自行制作生动活泼、直观的教学课件,对于难以表达清楚的基本理论、方法可利用计算机的幻灯片形式进行辅助讲解,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经历与能力

要提高中职学校基础会计教学质量,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师资队伍。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中职学校的大多数老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很少有去企业实习的机会,因此自身的实践本领也不过硬。学校要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重视教师的职业培训,增加对师资培训的投入,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高学历教育和脱产进修学习。其次动员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单位、事务所参加实践锻炼,积累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然后在课堂上融入实践工作案例,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以真正缩短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距离。学校打造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才能为培养高水平的实践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重视会计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落到细处

基础会计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在掌握了会计学原理的基础上,在实际工作中会“作账”。要实现这个目标,会计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目前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以集中性会计模拟实习课为主,而且多是在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结束后才进行。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明显不足,会计的学习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在会计教学初始阶段不注重实践教学,势必也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中问题的逐步积累使学生在其后专业课程中如听天书。因此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并把实践教学落到细处。

成本会计的教学策略 篇7

1 教学准备策略

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成为有效教学的必备的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设计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 用系统方法分析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 着重分析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等方面内容。

1.1 学习内容的分析:教材分析与处理

我们应该推崇“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教材, 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 是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 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 也就是用教材“教”, 注重的是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和谐, 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落实“用教材”, 首先是要用足教材, 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把教材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凭据, 不要轻易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增删调换。由于教学思维惯性的影响, 或教学条件的限制, 很容易忽略活动教材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些观念的提出对教师选择和利用课程内容的要求更高, 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做出“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

1.2 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学情的分析

现阶段中职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 学习兴趣不足, 主动性差, 但他们却拥有一定的感知认识, 思维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对身边事物容易产生好奇感。因此,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注重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上网查阅一些与教材相关, 与学生实际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吸收到课程内容中。设计的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以提高会计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从而提高课堂的教育质量。

2 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及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 恰当选用教学策略, 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有效的教学情境

要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行动, 需要有激励学生去学习的内在动力, 因为这种内在动力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 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设计具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的情境,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感受、体验和理解。

2.2 有效的提问

无论“讲授”多么有效, 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 则需要有效地“提问”, 使教学保持某种“互动”。“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重要形式, 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学生身上。虽然好的提问有明显的教学价值, 但是似乎教师们很少关注如何有效提问, 大多数提问是无效或是低效的。

3 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 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 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 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策略提供依据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以及教师的教学反思3部分。

3.1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在课堂改革实验中, 教师要通过课堂观察、成长记录、学生考试等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并且努力做到4个重视: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重视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样化。

3.2 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 在全面驾驭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是教师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可从教学环境、学习活动两个维度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3.3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由此而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教师获得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 更应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课程改革中, 教师应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审视显得非常重要。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该公式简明地阐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 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我们要勤思多记, 撰写反思札记。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 都是反思的结果, 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

以上是笔者对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在教学中受到学生的欢迎, 确实有不小的收获, 目前研究还在继续进行。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教学”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要取得更好的效果, 功在课堂之外, 还需进一步深究。

摘要: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 其有效性的提高, 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本文采用理论探索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依据国内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果, 结合笔者的会计教学实践经验, 探讨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成本会计的教学策略 篇8

一、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并且课时量少

学生认为学好自身专业课程才是最主要的, 对其他与专业不相关的课程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进行学习, 再加上课时相对较少一般只有50-60课时, 要么只能泛泛而谈, 重要知识点讲不透彻学生难以掌握, 要么常会出现虎头蛇尾, 前面基础知识部分重点讲解了, 而到后面会计报表部分只能草草了事。

二、没有合适的教材

目前非会计专业使用的会计教材非常有限。有的学校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材与会计专业使用的《基础会计》教材一样。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数只会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非制造者, 能看懂会计信息, 做出相应决策可以说是非会计专业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标。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学习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不尽相同的, 教学目标的不同教材内容也要根据专业特点有所调整。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多数传统教材只顾通用性, 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差异。

三、教学手段单一, 缺乏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一般都是黑板加粉笔的理论课而没有实践课。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灌输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基础会计却却是一门实践强和操作性强的课程。有些章节的内容学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也常常被以上的问题所困惑, 但后来我从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改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想到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本课程的学习不再是难题了。会计知识来源于实践, 又服务于实践, 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我在第一堂课, 首先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 谈谈会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介绍非会计专业毕业生经过进修成为会计工作者的成功事例。就算以后不从事会计工作, 学习这门课程也会有很多收获。例如将来如果从事销售或采购工作可以对经常接触到的票据正确性进行审核等等。让学生初步树立学好本课程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在初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后, 我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效率。

例有时可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应尽可能地结合一些实际案例, 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在分析、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知识。比如在讲完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知识后, 拿报纸上的“我市公开曝光十大税案”这篇报道中的案例让学生来分析这些违法企业分别逃的是什么税, 大家踊跃发表意见, 同学们即掌握了书本知识还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法制教育。

启发式教学方法也是笔者在教学过程常运用的。比如在讲述“资产”这个会计要素时, 我不先阐述其含义和特征, 而是先提出一个悬念:“如果让你们创办一个企业生产产品的话, 思考一下首先必须有哪些条件?”大家纷纷给出不同的回答。有的说要有钱, 有的说要有厂房和设备, 有的说要有生产产品的材料……。一一列示在黑板上后再回过来看资产的定义, 并判断的大家回答的内容是否属于资产, 同时归纳出资金、材料等属于流动资产, 厂房设备等属于固定资产, 再补充没有列示的资产内容。在适当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后我觉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非会计专业学习这门课程, 没有条件进行实务操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途径。基础会计同样也是如此, 笔者觉得应该尽量的创造条件。在讲述完“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这个章节后让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模拟商品交易的实训课。每一组同学安排不同的角色, 有的是购货方的采购人员、财务人员, 有的是销货方的销售人员、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必须正确掌握发票支票的开具。采购和销售人员必须要掌握票据的审核。通过这次实训课后学生都反映对票据有了更深刻的感性认识, 觉得从事会计工作要非常严谨仔细, 来不得半点马虎。

第四多媒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穿插运用也能起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拉近了教学与现实的距离, 通过感观的刺激加强知识的构建和记忆。例在会计报表编制及分析部分在黑板上画会计报表是不可能的, 预先做好会计报表的多媒体课件, 结合屏幕上实际的报表, 讲解三大基本报表的概念、结构及格式, 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容易。

第五结合教学实际需要及时给学生补充相关资料。由于我国经济环境变化较快, 会计相关法规、制度、知识也随之加速更新, 而会计教材的编写往往落后于其更新速度。基于这种情况只有靠老师及时了解最新政策提供给学生避免误导学生。例如笔者把个人所得税调整后的新税率表发给每个学生附在原税率表后面。

以上是本人就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总结的一些拙见, 希望能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攫取生活中的案例丰富教学内容使该课程成为非会计专业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李刚:《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 《会计之友》, 2008, (17) 。

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策略 篇9

1 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企业都要求员工上岗后能很快上手,能尽快地适应实际业务,尽可能减少岗前培训成本。因此,教学中应该做好各方面工作,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方向。学校应强化职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控基本的操作技能,以便更快地适应社会实践工作的需要。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会计理论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形成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2 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而目前会计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很不乐观,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2.1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相对较少

从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①许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担任会计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教学技能比较熟练,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特别是动手能力较差;②《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要求实训教师不仅具备原有的工商行业知识,还必须掌握各项行业知识(如金融、农业、保险等),事实上,现在会计专业教师所掌握的相关行业知识多来自自学,多数学校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作相应的安排和保证。

2.2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

由于大多数会计专业教师一方面没有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是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讲解。

2.3 缺乏合适的会计实践教材

当前市场上关于按新准则重新编写的会计教材种类繁多,但精品很少,有的教材是高校教师编写的,重理论偏实践,只适合理论教学用。有的是由会计人员编写的,却重实践偏理论,只适合社会培训机构用作培训教材,而不适合用于会计专业理论教学,并且在这些教材中完全没有体现地方法规的业务,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具体业务时不知所措。

2.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难

实践教学基地分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目前,大多数学校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为学生提供会计实验、实习需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各行各业对会计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就实验室的配置来看,由于经费短缺,实验室软、硬件设备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没有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无法保证实习、实训的需求,不能达到仿真的效果。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一般是为实训基地单位培养人才而设立,如果企业不需要人才,也就不愿意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另外,由于会计资料是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不愿意外人随便翻阅,所以一般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即使接受,也只是安排一些打杂的工作,不会让学生接触核心业务,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得不到提高。

2.5 学生实习流于形式

许多学校的实习都是放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年度,这一年有的学生忙于准备各类考试,有的学生忙于联系工作单位,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实习报告,自己通过各种关系找单位盖章表示到该单位进行了实习,还有的会计专业学生确实是在单位实习,但从事的是一些与会计工作不相关的业务,目的也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实习报告。

3 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3.1 强化校内模拟实习

校内模拟实习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环节,包括会计手工模拟操作和电算化操作。对于手工模拟操作,应从基础抓起,包括让学生认识各种凭证、熟悉账务核算程序。在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及会计资料的归档等一系列会计核算的手工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很好地进行引导,同时进行监督,真正达到模拟实习的作用。对于电算化操作,学校要引进相应的会计软件,建立功能相对齐全、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近的实验室,以便学生在更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模拟实习,达到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以及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的目的。

3.2 加强师资培养

师资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在当前教育越来越趋于大众化、应用化的条件下,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不仅可以在理论上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又可以利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在实践方面的困惑。然而,当前很多中青年教师大都是应届毕业后就进入一线教学,可以说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很少。为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师资问题。

3.2.1 教师要加强学习

会计知识更新比较快,专业教师要及时了解会计准则的变比。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须有一桶水”,为了把更多、更新的知识教给学生,教师必须坚持学习。学校还要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级的各类执业资格和职称资格的培训和考试,如考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提高会计理论水平。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提高教师技能水平。

3.2.2 鼓励教师下企业

会计教师大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缺乏实践经验,为了让教学更有操作性,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要求专业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进行短期、中期的培训。通过实践操作,帮助教师拓宽视野,了解市场,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3.2.3 聘请企业专家会计

积极引进或聘请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或者企业会计工作经验丰富的会计师等,到学校从事会计教育工作,这样效果更好。

3.3 优化校外实践方式

实习基地和分散实习相结合。针对当前学生多、实践基地少的问题,可以将实习基地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来优化校外实践。会计专业原有的实习基地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为此可以让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既可以节省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实践目的。

3.4 健全检查和考核标准

分散实习虽然解决了学生实习的去处问题,同时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权、自由性,但是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实习地点分散、教师指导困难;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弱、达不到实习目的甚至会弄虚作假。面对这些新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首先,实习期间学校可进行不定期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评定其实习期间的成绩,具体可采取电话抽查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实习的内容进行详述,以考察其实习的真实性。其次,实习结束后可以依据学生上交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评定意见表等综合因素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4 结语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培养既具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是当前会计教育的大势所趋。为此,学校要整合校内、校外实习资源,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传统的会计教学只注重灌输理论知识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章分析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探讨了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周洁.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2]任松华.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5).

[3]陆萍.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8).

[4]贺湘.会计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与教学应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12).

职校会计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篇10

(一)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中职会计教学的生活化,主要是指在会计课堂中,多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相应的知识相联系,从实际生活中发现会计问题,让会计教学充满生活元素。如此,不仅可以有效地打破沉闷的会计教学课堂,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任何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的,当然在最终也要运用到生活当中,利用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会计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发现,可以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用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最终达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作用。

中职课堂是教师、学生互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从而实现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中,教师要贯彻落实中职课堂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二)我国职校会计的教育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没有接受过高中刻苦的学习训练,存在着学习习惯差、自主学习能力弱的特点,来到中职学校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对相关知识缺乏理解。很多人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对相关专业更是一无所知。问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是做什么的,大多数人都答不上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的中职教育,在这样的理念影响下,正逐步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靠近。充分地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社会岗位需求,相应的课程也得到了调整。在实践教学中,会计课程的理论较为抽象,对很多学生的入门来说,会有一些障碍。大多数学生会由于内容枯燥、教法单一而对会计课程没兴趣。这些问题在当下的中职会计教育中是比较明显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给他们,告诉他们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去做。中职教师有的不具备充分的会计职业经验,在授课时也没有丰富的生活素材,过多地依赖于会计教材,对里面的专业术语只能照搬,不能做出一个浅显易懂的解释。这就容易让学生在刚接触会计专业时就会失去信心,在心理上筑起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生活化教学策略融入会计课堂的重要性

中职教学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是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会计这门专业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市场上所有流通的商品,都会需要会计这门学科来检验。从商品的成本到销售再到利润,生活中对会计这门学科的运用无处不在。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这种观点表现生活化的教学十分贴切。中职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生活化教育方式,让生活和教学相融,让会计走出传统的课堂,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

二、如何实现职校会计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情景设计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设计情景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中职会计课堂最重要的是吸引学生的目光,通过信息化与生动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讨论话题,从而打开思路。在课堂上除了教师已经准备好的教学资料,也可以鼓励学生去搜集各种各样的生活信息资料。在课堂上,让每个人都有收集信息、分享信息的权力,在多元化的信息中,多方位地进行讨论,从而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

利用情景设计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的接受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要求教师必须用生活化的方式来促进教学。利用去除专业化的方式,在授课时,教师要尽量地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会计专业术语,这样学生在理解上会有很大的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地降低对专业术宇的使用,把实践融入到教学当中。例如说道资产的问题,教师通常会让学生背下来相关的观念,这样很多学生会把精力放在背诵上,但是他们不一定真正地理解。那么这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启发,将学校想象成一个企业,我们在这个企业里都是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会看到什么?学生会说办公楼、宿舍和电脑、桌椅等等。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企业获得这些物品的方式来解释什么是资产,逐步引导学生利用资产来做出相关概念的引述。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的理解生活中资产的意义。在讲到企业筹资核算的问题时,可以用关心同学的方式,询问有哪些同学家里是办厂的?办厂都需要哪些准备同学们知道吗?资金从何而来呢?利用这样的反问句来导入新课程,远远比直接开门见山地讲课有趣,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积极地提及生活中的有关知识,有些事情就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给我们生活留下深刻的回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对这些生活化知识加以利用,会计知识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回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将生活中具体、简单的问题在课堂上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利用会计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情景教学中利用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提问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但是如果教师换种方式去问,也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动脑和思考的艺术。它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之间的连接,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想要学习的欲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发问,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巧妙、恰当地设计相关问题,可以对整个课堂产生推动作用。学生学习的欲望也会由此增强。教师根据生活化的提问,更进一步地展开对相关知识点的灌输。

(二)加强实践效果

应试教育让学生对一般的计算问题都操作得游刃有余,但是如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水平就大大下降。这就可以体现出,他们能够考出高分,但不一定具备良好的会计运用能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去生活中实践应用,让知识还原到生活当中,这才是学习知识的关键目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课堂中,应该是师生协作共同完成整个课堂内容。与此同时,也要恰当地降低会计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良好地对生活实际有所关注的基础之上,形成对会计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为今后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学生提问不仅可以良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心中的疑虑,激励教师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教师根据实际的课堂内容,灵活地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让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当学生对某个问题争执不下时,教师不妨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如果在授课时只注重对相关理论的讲解,那么长时间下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降低,教学既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如果只练习,也不讲解相关的概念,那么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摸不着头脑。所以,教师在讲课时,要注重把握讲解、练习的比重,实现学生学习的优化。

(三)注重课前导入

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在生活中的会计奥秘,学会在生活中应用会计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是应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讲解会计知识,这就是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会计问题,然后将其呈现在课堂上,将会计知识巧妙地融入在生活化问题的讲解上。生活化的会计课堂应该能够吸引学生充分的注意力,所以这就要求会计老师在讲课前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地生活化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去关注知识,激发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课前导入,通过生活化的文字导入,学生们会开始去思考,他们试图就去寻找这些生活中的共同点。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出相关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意义。将学到的东西和各个领域相结合,总有一些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教师讲完知识点后,可以让学生去实践,通过这种趣味教学语言的导入,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并且使知识点根深蒂固,这是生活化课堂能够形成的重要因素。

(四)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课堂中,应该是师生协作共同完成整个课堂内容。与此同时,也要恰当地降低会计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良好地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形成对会计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今后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教学,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当下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良好提升方式。教师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要提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将一些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宽厚、立体的知识结构,选择一些有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教学软件。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形成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起到辅助性作用,充分地调动学生在课上的积极性。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结合当下的一些节目游戏,来丰富课堂内容。例如在会计科目的学习中,教师采取科目接龙的方式,让大家都充分地参与到活动当中。也可以策划组织关于会计要素的科目,以跑男的形式采取真人秀表演,真正地在课堂上做到寓教于乐。

(五)组织企业参观

中职学生的最终学习目标就是到企业中工作。所以组织企业参观有利于实现“教学合一”。会计科目是一门源于生活实际的科目,最终还要服务于生活。中职教学的宗旨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从学校走出来到实践当中去,让他们有更宽广的生活空间。

实践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提升中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就十分有必要。例如,在学习生产过程的核算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当地企业的生产状况,以某个学生比较熟悉的企业为例,搜集企业相关的生产资料,然后联系企业,组织学生走进车间,了解生产的环节,观察生产中的会计工作情况,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观察,学生能从亲历的生活体验中感受到会计的重要性。实践就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体验就是最好的教育语言。

三、结束语

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目标要突出“实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必须“生活化、情境化、实用化”。因此,教师要重视生活化教学,通过对生活化教学的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生活化的教学十分符合中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不仅可以改善教学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塑造自身知识能力、专业素养的提升,从实际出发,不要一味地照本宣读,在提升自己实践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制定生活化、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让中职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学习。

参考文献

[1]胡映晖.会计“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探析[N].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03:91-93

[2]曾碧锋.论生活化策略在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N].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6:159-161

上一篇:破解小产权房困境下一篇:三网融合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