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手术

2024-06-29

手外伤手术(精选十篇)

手外伤手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0例患者中, 男41例, 女39例, 年龄17~53岁, 平均年龄为33.5岁, 受伤时间为1~6h。受伤情况:机器压伤患者30例, 挤伤患者28例, 撕脱受伤患者22例;这些病人均有肌脱或者骨外露, 并且皮肤缺损。皮瓣的面积:最小4cm×2cm, 最大16cm×7cm。皮瓣类型:指固有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为46例, 远位皮瓣为34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工作

术前工作主要是对患者受伤部位进行麻醉:手部清创以及修复采用臂丛麻醉的方法, 而对远位皮瓣切取则采用局麻。

1.2.2 术中的设计和切取皮瓣

(1) 指固有神经血管岛状皮瓣:针对这类皮瓣, 首先应该用美兰在手指背侧按照设计需求的划线, 沿着掌骨背侧切口方向向着两侧进行皮下的游离, 寻找出指背的静脉、动脉以及神经, 然后将设计皮岛、皮下组织以及血管神经, 从远向近游离, 形成带动脉、静脉以及神经的蒂皮瓣。最后按受区皮肤缺损部位的形状, 并且作一皮下隧道, 皮下隧道应该宽松而且无张力, 能够将皮瓣置于按受区进行缝合, 供区的创面应该使用游离中厚皮片进行移植和修复。 (2) 远位皮瓣移植:首先根据受区皮肤缺损面的形状及大小, 在胸腹壁上设计以旋髂浅动脉或者腹壁浅动脉作为血管蒂的髂腹部皮瓣的血管蒂皮瓣。然后要求皮瓣的设计要尽量按照血管的轴向;皮瓣厚度根据受区的实际需要进行切取, 皮瓣长宽比例大致为1.5∶1。最后对供区创面直接进行缝合, 但是不能直接缝合大创面, 应推进皮瓣覆盖。

1.2.3 术后处理

手臂伤肢的固定应该舒适、可靠, 尽量保持其蒂部无张力, 并且能够直接观察其皮瓣的血运情况。需要注意的是, 术后患者还应该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1周、使用抗生素1周, 并且要时刻密切关注皮瓣的血运情况, 近段时间注意保持蒂部无张力并且及时换药。宽度<4cm的为小皮瓣, 建议7d左右断蒂;宽度4~6cm的皮瓣13d左右断蒂;宽度>6cm的皮瓣属于大皮瓣, 最好术后20d之后断蒂, 并且断蒂前4d, 需要对蒂部进行勒血实验训练。

2 结果

本组的80例手外伤修复患者, 随访结果显示这些修复手术总体的优良率为87.50% (70/80) , 指固有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优良率为91.67% (55/60) , 而远位皮瓣移植手术的修复优良率为75.00% (15/20) 。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3.1 带蒂皮瓣修复的特点及优势

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最突出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手术方便、成功率高以及能够长期、有效地预防感染, 保护手部其它的组织, 减轻损伤部位炎症。其不足之处就是病程较长, 一般要在3周之后才能进行二次手术断蒂, 同时会出现外观臃肿和肤色的差异现象。对于由机械引起的压伤以及撕脱伤, 除了皮肤缺损外, 同时还会有手部组织的损伤, 例如肌腱、骨骼的外露等情况, 这时只使用游离植皮无法成活, 还应该进行带蒂皮瓣修复。而且越早进行皮瓣修复, 越能有效预防感染, 减轻伤部的炎症反应。

进行手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的基本原则是, 尽量与伤区皮肤的肤色、厚度以及质地近似, 以方便移植;而且对供区部位的形态及功能不能造成明显的损害;供区部位的位置选择应该尽可能隐蔽, 至少得保障外观影响最小。例如本组的80例临床实践中, 对于手部创伤面较大的病例, 都采用了腹股沟皮瓣、腹部S皮瓣以及胸壁皮瓣, 供区的部位隐蔽而且创面能够一期修复, 功能影响很小。

3.2 不同缺损部位对皮瓣的要求

(1) 手指皮肤缺损:手指软组织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皮肤和指骨之间带有骨皮韧带, 可以有效减少两者间的滑动, 一方面使得手指握物不易滑落;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指端皮肤的痛温触觉、灵敏度和质地感。运动自如但是没有感觉的手指被称为盲指, 其功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创伤面修复时感觉的重建及恢复是我们应该注重的地方, 也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手指皮肤缺损的供区最佳选择部位是邻指皮瓣、食指侧方皮瓣以及第1掌骨背侧皮瓣, 其次是大鱼际皮瓣, 但是这里的植皮容易磨损, 并且可能会导致正中神经大鱼际支受到刺激, 使得部分患者留下供区疼痛的情况。远位皮瓣则可以适当选取胸壁皮瓣, 这里的供区具有皮下脂肪少、面积大、血供丰富且易成活的优势。

(2) 手背皮肤缺损:手背的皮肤和皮下组织联系较为松弛, 而且富有弹性、移动性较大;其首期皮瓣修复的主要目的在于覆盖创伤面、保护深层的肌腱组织和骨组织以及预防局部感染。它对移植皮瓣的感觉效果、是否耐磨等功能要求相对不高;而且这些部位一般性臃肿对手部的抓握功能也影响不大, 所以供区一般以腹股沟皮瓣为最佳, 其次是腹部S型皮瓣。特别是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 它对手部的外观以及功能的恢复性都是最佳, 可以作为手背皮肤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

(3) 虎口处皮肤缺损:虎口处皮肤非常特殊, 要求具有很高的松弛度, 要能够保证拇指的最大活动度, 例如旋转、对掌以及对指。这次临床实践中的5例虎口皮肤缺损均采用腹股沟皮瓣作供区, 其中1例由于患者的损伤部分皮下脂肪过厚, 手术后拇指功能的恢复效果不是很好。

3.3 术后功能的评定

以往的手外伤修复功能检查显著的特点是偏重于肌肉及关节的运动功能, 不重视皮肤的质地以及感觉等功能, 形成了只注重早期的修复功能, 忽视了后期的功能恢复效果的现象。通过这次的临床实践探究, 认为创伤面愈合只是手外伤创面修复的最低标准, 我们应该向其最高标准———创面功能的完全恢复努力。此外, 临床结果还表现出各个部位皮瓣的优缺点在早期是很难准确显示出来的, 其优劣差异需要经过较长的随访才能逐步明确、清楚, 手部损伤部位和不同供区的带蒂皮瓣之间的对应匹配才是决定术后功能恢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要:目的:探究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的技术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2009年4月治疗的80例手部缺损带蒂皮瓣修复患者进行临床实践结果总结, 并对这些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随访结果显示这些修复手术总体优良率为87.50% (70/80) , 指固有神经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优良率为91.67% (55/60) , 而远位皮瓣移植手术的修复优良率为75.00% (15/20) 。结论:带蒂皮瓣修复术操作简单并且成活率很高;手指缺损修复应该选择在食指的侧方以及第一掌骨皮瓣等指固有神经血管岛状皮瓣部位;手背缺损及虎口处缺损选择腹股沟或者腹部S型皮瓣最佳;此外手损部位和不同供区的带蒂皮瓣的对应及匹配是决定术后功能及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顾凤仙.手外伤带蒂皮瓣修复术后的护理[J].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8, 17 (3) :218-219.

[2]宫可同, 张建兵, 阚世廉, 等.腹部S型皮瓣修复手部多指脱套伤的经验与教训[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9, 13 (6) :332-334.

[3]顾玉东.皮瓣进展20年.中华手外科杂志[J], 1999, 10 (2) ∶67.

[4]黄龙江, 王玖志.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缺2损33例[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3, 17 (3) :208.

手术室手卫生管理制度 篇2

一、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知识与技能。

二、科室应配备合格的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1、设置流动水洗手;

2、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3、使用洗手液洗手,盛放洗手液的容器为一次性使用;

4、配备干手物品或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5、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开启使用时注明时间,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配备合格的外科手消毒设施。

1、配置洗手池,感应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池应每天清洁与消毒。

2、配备指甲剪,用后悬挂于墙上,指甲剪每日清洁与消毒。

3、配备感应式出液分配器,洗手液、手消毒剂采用一次性包装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配备干手物品,使用灭菌小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并将容器一用一灭菌。

5、配备计时装置。

四、科室医务人员应遵循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严格掌握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及方法。

五、手术人员应遵循外科手消毒原则,严格掌握外科手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六、科室每月对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

七、每年至少2次开展一次手卫生科室人员全员培训,有签名、课件、试卷、效果评价。

八、科室每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及设备进行监督检查,有记录(包括洗手池和水龙头的清洁、洗手和干手设备的完好性,手卫生正确性、知识的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用品领用量及原始出库单)。每季度总结、分析,对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手外伤临床治疗分析 篇3

临床资料

2007年~2010年5月收治手外伤病例中早期处理失误者33例,神经损伤10例中漏诊8例,肌腱错接2例;肌腱损伤12例(屈腱8例,伸腱4例)中未作处理者7例,错误处理5例;遗留手部瘢痕,影响手的功能和外形者5例;骨关节损伤处理不当4例,漏诊2例。

讨 论

开放手外伤术后感染8例原因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 女2例, 年龄16~30岁。职业均为工人。致伤种类:机械绞伤3例, 挤压伤2例, 撕裂伤2例, 切割伤1例。情况所见:开放骨折6处, 软组织裂伤7处, 外伤性手指缺如2指, 不全离断2指, 受伤据手术时间2~6h7例, 8h1例。

1.2 方法

行单纯清创缝合2例, 截指缝合2例, 克氏针内固定2例, 游离植皮1例, 指间关节融合1例。

2 结果

术后3d感染4例, 7d2例, 14d2例。感染后处理, 清洁换药3例, 再清创后改换敷中药、静脉抗炎5例, 8例全部治愈。住院天数21~72d (平均35d) 。

3 讨论

3.1 感染的原因

(1) 组织挫灭伤严重, 清创不彻底, 本组有6例由于机械绞伤、挤压伤致组织挫灭严重, 失活组织辩别不清, 清创不彻底, 是开放手外伤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直接暴力所致的开放损伤, 按其病理变化分为三区。最表面的中心部位为第一区, 与致伤物和空气接触, 是主要的污染区。其周围是第二区, 因暴力致各层组织撕裂、挤压、挫灭, 造成组织坏死, 细胞失去活力, 清创时也需切除。再外周是第三区, 即组织震荡反应区, 由于受暴力的挤压震荡, 组织水肿, 渗出增加, 血管痉挛, 细胞活力降低, 若不发生感染, 可以恢复活力。清创彻底, 即将第二区组织去除, 但只有在明确组织是否失活的情况下, 才能果断地做出取舍。皮瓣活力的判断: (1) 看色泽是否与周围组织一致, 若呈苍白或青紫色则是失活的表现; (2) 看指按压皮瓣表面后的颜色, 放开后若见被压处皮色由灰白色很快恢复原色 (正常2min以内) , 表明皮瓣可以成活; (3) 看其形态, 一般认为长与宽之比顺行皮瓣不应超过15∶1, 而逆行皮瓣最多不应超过1∶1。背侧皮肤伸缩性大可多去除一些, 掌侧相反应少去除, 按上述皮瓣长与宽的比例即可。术后及时看伤口, 若发现有坏死再行清创。肌肉组织刺之不出血, 夹之不收缩, 色泽暗紫则为无活力之表现。肌腱、神经、血管和骨骼不应轻易切除。熟悉局部解剖, 按一定方向, 层次进行清创。只有对局部解剖关系清楚,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胆大心细, 选持一起点逐一进行清创, 将失活的皮肤、肌肉及污染严重的小碎骨块一律去除。但游离骨块的去留应取慎重态度。刷洗是清创的第一步, 刷洗是物理机械性清洗创面, 清除皮肤上的污垢和部分细菌有力措施。所用的手套、刷子、肥皂水都应是消毒的。刷洗伤肢3次, 每次都应更换刷子, 指蹼处改用牙刷更佳, 以期将伤肢每个角落都刷洗彻底。再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最后用无菌巾将患肢擦干再行常规消毒, 以防碘酒稀释影响消毒效果。

(2) 创缘皮肤张力大, 影响局部血运。消灭创面是预防清创术后感染的重要一环, 本组有6例由于创面处理不当, 创缘皮肤张力过大, 引起皮缘干性坏死感染。手掌部皮肤解剖学上的特点是具有较厚的角化上皮, 与深部筋膜有纤维性连结, 坚韧而无弹性, 缺乏伸缩性。因此缝合伤口时不应有张力。如有缺损也不能用局部转移皮瓣修补, 只能用植皮术或用前臂尺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补缺损, 这种皮瓣抗感染力强, 方法比较简单, 不需要特殊吻合血管的器械和技术, 一次手术即可完成, 适用于基层医院。本组有3例掌侧皮肤缺损, 没能及时植皮而勉强缝合, 由于张力过高, 造成局部血运障碍而发生皮缘干性坏死。

(3) 缝合手外伤时张力不可过大, 有缺损时, 植皮、转移皮瓣等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缝合时每一针不可贯穿过深, 以免损伤深部的血管和肌腱, 尤其在手指横纹处往往易缝入关节囊。缝针亦不可离皮缘过远, 一般距离是0.2~0.4cm。每两针之间的距离亦不应过密, 以使伤口闭合为度。凡有广泛肌肉损伤或遗有死腔者, 可另做一小切口, 用像皮条引流, 在24~36h后去除, 是防止皮缘张力过高的重要方法。严格的抗生素治疗也是预防感染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3.2 感染后的治疗

本组8例均先行清洁换药。必要时切除坏死组织。无显效者改换中药生肌膏, 辅以足量、长程抗生素治疗。感染再清创缝合后灌洗疗法可有物理冲洗、维持局部一定浓度的抗生素、充分引流的作用。

摘要: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的原因大多为组织挫灭伤严重、清创不彻底、创缘皮肤张力大造成局部血运差创面形成而造成感染, 只有熟练掌握局部解剖、正确辨别清除坏死污染组织、掌握正确的手术缝合方法防止皮缘张力过高及严格的抗生素治疗是预防感染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关键词:手外伤,感染

参考文献

[1]赵定麟, 赵杰.实用创伤骨科学及新进展[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0:42.

24例手外伤的康复治疗体会 篇5

关键词: 手外伤;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10-01

手部功能非常精细复杂,其功能受到特别重视,而康复对手部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手康复的含义不仅局限于对伤残的愈合和功能锻炼,还包括预防伤残的康复措施。从受伤到手术前后,从组织愈合到功能恢复,从职业训练到重返社会,都需要康复治疗。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手外伤患者24例康复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24例手外伤患者,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22~48岁,平均35岁。损伤部位:左手14例,右手8例;致伤原因:电锯伤11例,碾压伤8例,割伤5例。

1.2 康复治疗

1.2.1 断手、断指再植术的康复治疗:在解除手的制动后开始,尽量进行主动活动,练习手指的伸、屈和握拳等动作,目的是防止关节的僵直和肌腱的进一步粘连。运动时动作应轻柔,以免拉伤修复的组织。晚期康复自术后4~6周后开始,此期可加入被动活动。较常采用Maitland关节松动技术,其特点是根据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选择摆动、滚动、滑动、旋转、分离和牵拉手法,并将其分为4级,在关节活动全范围中。1级手法在关节活动的起始端,作小范围的松动;2级手法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作较大范围的松动,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和终末端;3级手术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作较大范围的松动,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4级手法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作小范围的松动,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在手法的选用中,1、2级手法用于治疗关节疼痛,3级手法用于关节疼痛伴僵硬,4级手法用于关节周围组织粘连、挛缩[1]。

1.2.2 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术后2~3d即可开始手指的被动运动,屈肌腱修补后作被动屈指,伸肌腱修复则作被动伸指运动,其余手指作各种主动练习。第3周开始作患指的主动运动并逐步增加用力的程度和幅度,以扩大肌腱的滑移幅度,但在运动时要限制腕与掌指关节的姿势,如屈肌修复后腕与掌指关节应保持被动屈曲位,而伸肌修复后则与此相反。第4周不再限制腕与掌指关节的姿势,继续作主动运动,并开始肌腱的主动运动。第5周增加关节功能和抗阻抗练习。如需实施肌腱松解术,术前应根据病情对僵硬的关节作被动活动,使僵硬的关节尽量达到较满意的活动范围后再进行松解术。术后一般24~48h拆除敷料后即可开始练习手指的屈伸动作,防止发生术后粘连而丧失恢复功能的时机。练习前往往辅以蜡疗、超短波等手段,提高训练效果。同时,注意其他手指的运动。术后第4~5天可开始做被松解肌主动收缩和拮抗肌动力性收缩练习,尽量加大幅度,每个动作重复3~4次,以后,每日增加重复的次数达16~20次左右,3~4次/d。术后第2周开始抗阻抗肌力练习和增大关节活动幅度的被动运动及功能牵引[2]。运动最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不应因锻炼而加重肿胀。术后2~3周后可开始轻微的ADL活动。术后4~6周开始抓握力量练习,包括各种作业练习。术后6~8周开始进行木刻等重阻力练习。

1.2.3 ADL训练:手损伤后进行ADL训练的目的是进一步恢复ADL能力,提高生活、学习、工作中手的精确操作功能。一方面是手的非精细操作功能训练,可用握力器、哑铃及日常作业动作如握棒、持书、提箱和拉抽屉等,训练手的勾握、紧握动作;另一方面是手的精细操作功能训练,如拇指对掌、对指运动练习,或通过持球、持钥匙等作业项目,练习掌捏、侧捏及掐捏等功能。采用支具训练可改善手部肌力,预防畸形的发生,可根据不同伤情选择使用。常用的支具有腕、指关节弹力伸展支具。

1.2.4 恢复期心理康复:患者长久脱离工作,与外界隔离,由于家庭和社会偏见、歧视,特别是涉及工伤赔偿、工作更换等纠葛,对患者造成很大压力,久之使患者性格改变,出现孤独、自卑。被动消极的情绪,处事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困难,社交能力和认识能力下降,致使有些患者虽然恢复或伤残不重,但能力及社会障碍严重。对此除进行个别心理治疗外,集体疗法时治疗师诱导很重要,同时关心和管理工作就业问题。

2 结果

经康复治疗手功能恢复正常23例,手功能基本恢复但活动受限,基本生活和劳动可以胜任1例。

3 討论

断肢再植术的施行已较为普遍,但肢体离断常合并肌腱、神经损伤。康复目标是保护修复后组织,促进愈合,减轻肿胀及疼痛,避免关节僵硬,加速功能恢复,特别是触觉恢复。康复治疗是综合应用骨折、神经损伤、肌肉及肌腱损伤后康复的各种治疗方法和手段,以实现其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以前臂远端断肢再植术为例介绍其康复方法。术后1~3周的康复治疗甚为重要,又务必谨慎。此时的康复任务是减轻肌萎缩与关节挛缩,促进组织愈合,保持全身健康。手的康复不仅局限于对伤残的愈合和功能训练,还包括预防伤残的康复措施。从受伤到手术,从组织愈合到功能恢复,从职业训练到重返社会,都需要康复。应从患者整体出发,在临床各期针对各种致残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制定康复计划,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1):134.

[2] 姚云海,胡耀琪,顾敏,等.早期康复介入对手部肌腱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2):102-103.

手外伤手术 篇6

1皮肤损伤原因

我院收治的病患年龄在16岁~55岁之间, 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 其中机器挤伤患者大约占总人数的60%左右, 为主要的发病原因。交通事故或刀伤均占14%左右, 爆炸引发事故伤害在12%左右。双手中大多是右手受伤, 左手受伤的概率大约为右手受伤的一半左右, 其中女性患者的比例偏高。

2术前准备

患者受伤原因多种多样, 因此创面污染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需要根据受污染的程度选用适宜的抗生素来进行清洗。创伤面如果存在不规则的组织需要进行切除与修整, 从而保证转移的基面具有良好的活性以及平整的基面。若患者出现骨折断面的情况, 首先需要对断面进行处理, 使发生二次创伤隐患尽可能的消除。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进行术前血常规、心电图以及尿常规的检查, 若条件允许, 对血管走行的情况亦可进行检查, 从而保证良好的手术质量。对腰部或臂丛进行局部麻醉手术。在手术之前必须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 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 降低甚至消除患者以及家属的抵触、焦虑情绪。

3手术方法

术前注射预防性抗生素和破伤风毒素, 并按照手术部位和手术需要选择舒适体位和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在麻醉起效后对创面彻底清创止血, 修复好暴露的肌腱或骨端, 依据手部缺损皮肤的部位以及面积, 选择腹部的适当位置进行皮瓣的设计。根据设计的皮瓣切开皮肤, 游离在深筋膜浅层, 同时按照手创面皮肤的厚薄需求, 进行皮下脂肪的修剪, 仔细的进行止血。不宜对蒂部皮下的脂肪进行过多的修剪, 防止皮瓣供血出现问题。在腹部剪切造成皮肤的缺损, 可以直接进行拉拢、缝合, 当供区的皮肤缺损面较大时, 首先使创面尽可能的缩小, 其次将皮片进行覆盖, 最后将剪切下的皮瓣覆盖到手部的皮肤缺损区域。

4术前护理

4.1心理护理

手部的皮肤缺损通常会造成肌腱甚至是骨关节的外露, 因此大多数的患者对于手术后是否会致残等诊疗效果有所疑惑, 与此同时创伤所带来的身体上的疼痛以及创伤现场所带来的恐惧, 使得患者通常出现焦虑的情绪, 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因此, 要求医患人员应对患者关心体贴, 对术后能够达到的效果以及恢复的程度进行详细的介绍, 将以往的成功案例向患者及家属讲述, 并提醒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将影响皮瓣的成活率, 保持良好的心态与信心, 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进行积极的配合。

4.2术前清创

手部受到不同伤害产生的缺损部位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产生, 因此需要对创面进行及时的清理使创面的感染受到较好的控制。如果受伤的部位伤痛情况较为严重, 则应当在进行局部麻醉之后再进行创面的清洗。清洗过程中若有油污则应当先使用去污剂, 其次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 再使用3%的双氧水洗液进行清洗, 随后再次使用生理盐水清洗, 再使用碘伏, 最后再次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若伤处的出血量较大, 则应当对患处进行加压包扎。在进行消毒后应保证患处处于无菌的状态, 并用无菌纸进行覆盖。

5术中护理

医护人员应当协助患者调整到舒适的体位, 从而便于手术的操作。手术室内温度保持在20至25℃之间, 以免过冷引发血管的痉挛。手术的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要密切的观察, 及时准确的向医生提供手术所需物品。体位的变化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受阻, 使血运受到影响, 进而导致皮瓣的成活时间出现延迟, 其成活率是由皮瓣固定的质量所决定的。因此为了防止术后活动以及体位变换而引发的皮瓣移动, 在手术过程中必须要将手进行固定, 保证患肢的稳定和舒适, 防止患者感到疼痛情况的发生。

6术后护理

6.1常规护理

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有利于保持伤口的干燥, 使皮肤接触面产生溃疡以及感染的情况有所减少, 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通风, 整洁的环境以及较好的透光性, 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 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对于患者诊疗及护理的时间应当进行合理的安排, 使不良刺激尽可能的降低, 探视人员的时间以及数量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6.2体位护理

病患应尽可能的保持功能体位, 有利于皮瓣的恢复愈合并缓解疼痛, 不正确的体位可造成患肢慢性牵拉或皮瓣受压, 引起皮瓣疼痛、撕脱, 影响皮瓣血运, 最终导致皮瓣坏死。由于麻醉的原因应保证患者在术后的6h内去枕平卧, 在病患清醒之后, 取其平卧位的3d仰卧, 在患肢的下方应当尽可能的垫一张薄枕, 以免患肢出现下沉, 进而牵拉到皮瓣。患者还应当保持双膝微微弯曲, 膝盖下方垫软枕, 使腹部伤口处的张力尽可能的降低, 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使用健康一侧的手对伤患处的肌肉进行按摩, 促进伤患处血液的循环, 使肌肉的酸进行7天的局部加温, 皮肤与烤灯之间的距离以30~40cm为宜, 避免出现烫伤。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是否完整, 受损皮肤是否发生溃烂, 若出现问题应当进行及时调整, 同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6.3生活护理

患者手术后的3~4d内需要绝对的卧床休养, 5d后方可将床摇起, 7d之后方可由医护人员或家属搀扶, 下床活动。患者不宜吃刺激性食物, 同时要少食多餐, 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防止便秘或腹泻情况的发生。

6.4皮瓣观察

对皮瓣的渗血、血运以及颜色等进行观察, 若出现大量出血等情况则必须进行结扎处理。由于皮瓣固定的质量决定了手术成功的概率, 因此一旦发现皮瓣产生移位等情况, 必须及时进行应急处理。

6.5断蒂的观察

在腹部的皮瓣成活后的3周可进行断蒂。在断蒂之前可以用灭菌引流条扎紧皮瓣近壁端, 同时观察在5min之内是否会发生缺血的情况, 如果没有产生缺血且颜色红润, 则将时间延长至15min。如果出现皮肤青紫的情况, 则应当立即将引流条松开, 待红润后再次进行结扎。若15min内也循环良好则将时间延长至30min进行观察, 扎紧60min进行观察, 每天进行2~3次的观察, 如果皮瓣有较好的血运, 则可在2~3d之后进行断蒂。断蒂时, 应保证在无菌手术室内操作, 同时进行无菌包扎, 2~3d进行一次换药, 在5~7d后患者即可痊愈。

7结语

决定腹部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是否成功一条决定性因素就在于护理效果的优劣, 优质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对巩固手术的疗效, 促进病患的康复都有着重大意义。

摘要:由于各种外力因素导致的手外伤所产生的皮肤缺损若不采用及时、准确的治疗, 对患者的生活将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本院收治的患者以及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 笔者认为采用皮瓣移植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良好的恢复, 与此同时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护理, 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的概率, 患者能够得到较快的恢复。

41例手外伤的早期处理及康复治疗 篇7

1.1 一般资料 41例中男30例, 女11例, 其中合并血管、神经、肌腱损伤30例, 手掌前臂、手指不全离断15例, 皮肤大面积缺损6例, 皮肤、软组织缺损导致血运障碍7例, 受伤至入院时间均在2 h以内。

1.2 手术方法 在采用输血输液抢救休克的同时对于组织的损伤正确进行观察及判断, 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1.2.1 麻醉 为减轻患者痛苦及手术操作当中患肢稳定, 均采用臂丛麻醉。

1.2.2 清洗创口周围 务必使术区清洁, 用较多量的盐水及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冲洗, 冲掉创口内的污物, 用络合碘消毒创口内外的组织, 消毒后绑扎止血带。

1.2.3 清创术 用锐性器械切除污染较重, 失去生机的组织, 分层次及方向逐步进行清创, 对于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肌腱等要精细清创, 既要去掉无血运的组织, 又要保护功能结构。

1.2.4 恢复手的解剖架构 包括骨折内固定, 内固定后选用微创的内固定物, 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 既恢复解剖的支架, 又不影响关节的功能。对于肌腱、血管、神经的损伤, 应一期进行修复, 操作应精细, 对于不影响手部血运的血管损伤, 也应行修复术, 不应弃之或结扎, 对于较小的神经支, 也要在可能的情况下行吻合术, 减少皮肤的感觉障碍。

1.2.5 闭合创口 对于有较大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缺损应在Ⅰ期情况下闭合创口使开放性的损伤变成闭合性损伤, 因Ⅰ期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Ⅱ期修复后会导致感染, 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尽可能应用转移皮瓣或带肌肉瓣或软组织瓣, 尽量覆盖已缺损的创面, 或应用吻合血管的软组织皮瓣, 让远端的软组织获得血供, 使远端的组织及器官成活。

2康复治疗与训练

2.1 指导体位摆放 用小枕头或矫形器具将患手保持在关节功能位, 预防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挛缩和僵硬, 预防畸形, 维持手的功能位。手肿胀者用枕头将患手垫起, 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 以利回流, 减轻软组织肿胀, 避免患肢长时间在卧位下侧, 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加重肿胀。

2.2 疼痛处理 了解患者以往对疼痛的态度和解决方法, 并向患者讲明手部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指导患者淡忘疼痛技巧, 对疼痛难忍者适当给予镇痛药;对可用可不用的患者讲清镇痛药的易成瘾性, 鼓励他们战胜伤残, 面对现实, 自我放松。

2.3 康复治疗的方法很多, 常见的方法有:①运动 (PT) 治疗:给予手部关节的被动运动、关节松动术、牵伸技术、肌力训练、耐力训练、主动运动、功能指导等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范围、增强肌力耐力、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牵伸关节和伸展挛缩的组织。给予关节训练、感觉训练、灵活性和协调性的训练、肌力训练, 改善手的整体功能, 维持关节通过松动技术所改善的活动度, 并给予压力治疗以消除水肿;②作业 (OT) 治疗: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和自身情况制作一些手工艺作品, 以锻炼患手的灵活性、可以从简单到复杂, 早期让患者自己安排, 鼓励其独立完成, 如有困难可适当给予帮助, 如手外伤患者通过打毛衣、扎花、剪纸、泥塑、编织、雕刻、制作工艺品等过程中的各个动作, 在潜移默化中, 就对手指的各个关节进行了主动活动。通过手工制作不仅提高了患者康复的兴趣, 而且降低康复的费用, 更重要的是适合在家庭和社区中进行;③物理疗法:可应用紫外线、药浴、超短波、蜡疗、音频等物理方法治疗, 以达到消炎、止痛、减轻肿胀、软化瘢痕、疏解粘连之功效;④矫形治疗: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辅助器具, 包括自助具、静止或动态手部矫形器的应用等;⑤水疗:天然温泉水浴 (内含氡离子等多种矿物质) 有助于减轻水肿、松解关节、改善关节活动度。如无条件, 也可进行热水浴, 将手放在40℃~50℃热水中浸泡, 1~3次/d, 10~20分/次;⑥职业培训:随着手部功能的逐渐恢复, 要有计划地安排与原从事职业相近的劳动技能训练。脑力劳动者可练习书写、使用算盘、计算机的操作等;体力劳动者可以训练锯、刨、钉木板、装卸车等, 加强手的灵活性, 为回归社会、重返工作岗位或转换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以上治疗每天4~6 h, 每周6 d, 具体治疗量由治疗师根据病情灵活掌握。

3手外伤康复应注意事项

手外伤康复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手的功能。为此, 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手指应固定于功能位;②避免健指“陪绑”。③要早期进行功能锻炼;④辅助锻炼工具的使用:各种健身球及握力器对于增进手的功能, 特别是手的灵活性及肌力很有帮助;⑤重度神经损伤患者一切感觉消失, 应注意避开冷、热、尖锐的刺激, 避免在使用工具时过度、集中用力, 学会使力分散和变换方式使用工具, 并注意观察皮肤有无红肿, 发现后及时治疗;⑥可采取各种物理疗法, 如红外线、超短波等治疗, 对促进软组织水肿消退、减轻粘连、软化瘢痕等都具有积极作用;⑦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

从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分析, 治疗时机与治疗的时间成正比, 越早介入康复治疗, 康复所需时间越短, 且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远远好于中后期才开始进行的康复治疗。这样不仅为手外伤手术后的患者赢得康复治疗良好时机, 更能帮助患者恢复手部功能, 减少手功能的损害,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手外伤,清洗,创口,康复

参考文献

[1]高楚英.手外科康复的进展.手外科杂志, 1991, 7 (4) :208-209.

手外伤手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手外伤患者86例, 男47例, 女39例, 年龄17~52 (平均33.8) 岁。损伤类型:手外伤致神经肌腱血管损伤患者52例, 单纯肌腱损伤14例, 多发骨折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作业疗法、心理疗法、支具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氦氖激光治疗仪 (武汉闽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JH30C型) 照射治疗。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治疗光斑为25mm, 射距为300mm, 工作波长:632.8nm, 激光输出功率:50mw, 光纤输出末端功率:20mw×2, 光斑模式:多模。20min/次, bid, 以7d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及手康复功能评定等。

1.4 疗效判定

优:活动范围正常;良:手指总主动活动度>健侧的75%;中:手指总主动活动度≥健侧的50%;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健侧的50%[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 (4.03±1.34) d, 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 (5.58±1.36) d, 观察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手康复功能评定

观察组患者中, 优19例, 良16例, 中5例, 差3例, 优良率为81.40%;对照组患者中, 优13例, 良12例, 中12例, 差6例, 优良率为58.1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附表。

3讨论

手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 其损伤几率也相对较大。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患者对手外伤的康复质量也逐渐有更高的要求, 在要求其功能恢复的同时还要求具有完美的外形。因此, 在给予手外伤患者针对性治疗的基础上还应给予其有效的术后康复护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理疗方法逐渐在手外伤患者的术后康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氨氖激光照射治疗则是现阶段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一种理疗方式, 该方式具有以下几种优点:第一, 控制感染, 氨氖激光具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促进代谢及创面干燥的功效;第二, 消除或有效降低致炎因子对组织造成的损伤现象。第三, 对关节周围的损伤组织产生刺激作用, 从而有效的避免关节痉挛、肌腱粘连等现象发生;第四, 可有效的软化瘢痕, 对瘢痕进行控制;第五, 该理疗方式无痛苦, 且损伤小, 容易被患者接受[2]。经期应用到手外伤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中必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表明,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退时间、手功能康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在常规理疗康复基础上给予手外伤患者激光照射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86例手外伤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消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患者的手功能康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在常规常规康复基础上给予手外伤患者激光理疗康复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手外伤,理疗,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潘元珍, 代丽, 李丽莉.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 (5) :333-335.

手外伤手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有87例, 其中男性患者有51例, 女性患者有36例, 年龄21~62岁, 平均年龄为43.5岁。所有的患者都是有外伤导致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创面需要皮瓣移植修复。根据受伤原因分类:机器伤有35例, 重物砸伤有19例, 爆炸伤有12例, 热压伤有21例;根据受伤部位分类:手背22例, 手掌23例, 手指31例, 手背及手指11例。上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腱、骨外露, 从受伤到入院时间1h~3d, 平均时间为10h。

1.2 治疗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中, 根据患者手部软组织的缺损情况, 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的有22例, 采用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有9例, 采用中指尺侧及环指桡侧岛状皮瓣修复的有10例, 采用锁骨下带蒂皮瓣修复的有14例, 采用手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的有11例, 采用V-Y皮瓣修复的有6例, 采用双三角皮瓣修复的有4例, 采用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有3例, 采用足背复合组织游离皮瓣修复的有4例, 采用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的有4例。注意在手术修复时, 首先要设计好大小、形状切口合适的皮瓣, 蒂部的脂肪组织尽量要多保留, 待断蒂时再进行修整, 并且将缺损处埋入相应部位的皮下, 再进行缝合[2]。对于超薄的皮瓣转移之后要尽量使皮瓣与受区贴紧, 术后认真观察切口情况及皮瓣血运, 同时进行患肢制动;待皮瓣成活3周之后, 再进行断蒂手术, 断蒂时应该仔细, 轻柔, 操作时不可挤压或者搓按皮瓣, 并且避免造成刚刚建立起皮瓣血运的损伤从而确保皮瓣的质量。手术之后除了要局部制动外, 还要做好保温、抗凝、抗痉挛以及抗感染等治疗, 并注意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皮瓣血运情况, 积极防止并及时处理血管危象等各种并发症[3]。此外, 还要加强早期的功能康复治疗, 这是皮瓣成活和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2 结果

87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皮瓣均已成活, 有5例患者皮瓣远端出现少许坏死但换药之后即愈合。随访一年以上的患者有25例, 随访半年以上的患者有41例, 随访3个月以上的患者有21例。其中76例患者的功能及外形恢复较为满意, 另外8例患者的皮瓣出现轻度臃肿, 只有3例患者对皮瓣供区植皮的外形不够满意。

3 讨论

手部严重的创伤不仅有皮肤缺损, 往往还会伴有骨关节、肌腱以及手指等组织缺损。因此修复手部的软组织缺损不仅需要恢复其正常的外形和结构, 还需要尽可能恢复手部的正常功能。大量研究认为及早对手外伤皮肤缺损进行带皮瓣修复, 不仅利于手部功能的快速恢复, 还能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4]。及早进行皮瓣移植修复能够使清创手术做得彻底, 同时彻底的清创也能够使一个污染较严重的创面变成一个相对比较清洁的创面, 将有利于组织的康复。并且在创伤的早期, 创伤部位的组织解剖关系都比较清晰, 也有利于对神经、骨骼、肌肉等进行修复, 从而促进相应功能的快速恢复;此外, 愈合后的皮瓣不收缩还能够避免或减少瘢痕的形成或造成继发性畸形, 并且还能够及早进行深层组织如神经、骨骼等组织的二期修复等多种优点。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 87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取皮瓣移植修复, 其手部功能和外形的恢复都比较好, 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进行皮瓣移植修复手术首先要对缺损组织的大小、部位、功能恢复的要求等进行评估, 选择皮瓣移植时需要全面综合考虑, 对不同部位组织缺损的修复要根据各类皮瓣的优缺点和缺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 能够采用局部皮瓣修复的缺损就不应该采用远处皮瓣予以修复;能够采用非主干血管皮瓣修复的不要进行牺牲主干血管的皮瓣修复[5]。通常对于拇指指腹缺损或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比较大的患者, 可以选择带桡神经浅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 该皮瓣就是以第一掌背动脉为血供的筋膜皮瓣, 皮瓣修复之后即会有感觉, 进而使拇指功能恢复;而对于小指掌侧大面积缺损的患者, 应该采用第四掌背皮瓣修复。由于这类微小型的皮瓣质地与受区相似, 并且带有神经, 对于手指尤其是指腹的感觉恢复非常重要, 因此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对于手指软组织缺损或者脱套伤的患者, 则可以采取锁骨下皮瓣、腹部带蒂皮瓣或者交臂皮瓣修复的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不容易发生危象的优点, 然而一般情况下3~4周才能断蒂, 并且还没有感觉[6]。本组有36例患者采用锁骨下皮瓣或腹部带蒂皮瓣修复, 这也说明了带蒂皮瓣在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修复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也更是手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最为实用的方法。

此外, 对于手部单纯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可选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或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不仅具有质地好、面积较大、血管恒定的优点, 还不会牺牲前臂的主要供血动脉, 因此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之一。而对于手部皮肤软组织且合并有手部肌腱缺损的患者, 则可以采用足背复合皮瓣游离移植, 不仅能够修复创面软组织缺损, 同时还是修复肌腱缺损非常理想且有效的修复方法。对于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且骨外露的患者, 则可以采取手掌侧推进皮瓣修复的方法, 具有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等多种优点[7]。还要注意指神经血管束对皮瓣的成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分离皮瓣时不要损伤。

此外, 还应该注意在手外伤组织缺损的皮瓣移植术中, 首先对于手部创面的清创一定要做到彻底, 不仅要反复冲洗伤口、完全清除异物, 还要彻底切除失活组织, 必须保证设计的皮瓣要比创面适当大些, 以避免张力的缝合。皮瓣的转移蒂部不要牵拉、压迫、扭转或者形成锐角, 并且保证穿过的皮下隧道尽量通畅, 皮瓣下还要放置有效的引流装置;在切取皮瓣时还要注意深筋膜、皮肤、血管束三者间的连续性, 特别是对于血管穿支向皮瓣发出的营养支一定要做好保护;此外, 在皮瓣蒂部周围尽量多带些软组织, 这将有助于增加皮瓣的血供和促进回流的进行。上述注意事项也都是皮瓣成活、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总之, 根据患者手部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 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手部外伤软组织缺损具有临床效果缺血, 感染率低的优点, 同时也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促进手部功能及外形的快速恢复。

摘要:目的 观察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有87例, 根据患者手部软组织的缺损情况, 分别采用了腹部带蒂皮瓣 (22例) 、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9例) 、中指尺侧及环指桡侧岛状皮瓣 (10例) 、锁骨下带蒂皮瓣 (14例) , 手指掌侧推进皮瓣 (11例) 、V-Y皮瓣 (6例) 、双三角皮瓣 (4例) 、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3例) 、足背复合组织游离皮瓣 (4例) 、食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 (4例) 。结果 87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皮瓣均已成活, 有5例患者皮瓣远端出现少许坏死但换药之后即愈合。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有25例, 随访半年以上的患者有41例, 随访3个月以上的患者有21例。其中76例患者的功能及外形恢复较为满意, 另外8例患者的皮瓣出现轻度臃肿, 有3例患者对皮瓣供区植皮的外形不够满意。结论 根据患者手部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 选择合适的皮瓣修复手部外伤软组织缺损具有临床效果缺血, 感染率低的优点, 同时也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和促进手部功能及外形的快速恢复。

关键词:皮瓣移植,临床效果分析,手外伤组织缺损,修复

参考文献

[1]金伟, 赵革军, 陈银星.髂腹部削薄皮瓣在手外伤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 2010, 15 (6) :801-802.

[2]任义军, 任高宏, 金丹, 等.腹部皮瓣修复多指全指皮肤脱套伤[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3 (5) :405-406.

[3]黄颖江, 余林权, 孟宏, 等.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32例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4 (11) :1465, 1492.

[4]陆金英.手外伤组织缺损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 2010, 19 (4) :711-712.

[5]陈坤嫦, 钟巧艺, 彭惠芳, 等.手组织缺损早期修复与功能重建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7 (5) :615-616.

[6]陈利英.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组织缺损48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 :397-398.

手外伤手术 篇10

2005~2006我科共收治开放性手外伤患者90例,入院后均立即行清创缝合术。其中感染者有8例,占总病例数的8.9%,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16.30岁。职业均为工人。致伤种类:机械绞伤3例,挤压伤2例,撕裂伤2例,切割伤1例。骨科情况所见:开放骨折6处,软组织裂伤7处,外伤性手指缺如2指,不全离断2指,受伤据手术时间2~6小时7例,8小时1例。行单纯清创缝合2例,截指缝合2例,克氏针内固定2例,游离植皮1例,指间关节融合1例。术后发现坏死感染的时间:术后3天4例,7天2例,14天2例。感染后处理,清洁换药3例,再清创后改换敷中药、静脉抗炎5例,8例全部治愈。住院天数最短2l天,最长72天,平均35天。

讨论

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防治:①组织挫灭伤严重,清创不彻底,本组有6例由于机械绞伤、挤压伤致组织挫灭严重,失活组织辩别不清,清创不彻底,是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直接暴力所致的开放损伤,按其病理变化分为三区。最表面的中心部位为第1区,与致伤物和空气接触,是主要的污染区。其周围是第2区,因暴力致各层组织撕裂、挤压、挫灭,造成组织坏死,细胞失去活力,清创时也需切除。再外周是第3区,即组织震荡反应区,由于受暴力的挤压震荡,组织水肿,渗出增加,血管痉挛,细胞活力降低,若不发生感染,可以恢复活力。清创彻底,即将“第2区”组织祛除,但只有在明确组织是否失活的情况下,才能果断地做出取舍。皮瓣活力的判断:一看色泽是否与周围组织一致,若呈苍白或青紫色则是失活的表现;二看指按压皮瓣表面后的颜色,放开后若见被压处皮色由灰白色很快恢复原色(正常2分钟内),表明皮瓣可以成活;三看其形态,一般认为长与宽之比顺行皮瓣不应超过15:1,而逆行皮瓣最多不应超过1:1。背侧皮肤伸缩性大可多祛除一些,掌侧相反应少祛除,按上述皮瓣长与宽的比例即可。术后及时看伤口,若发现有坏死再行清创。肌肉组织刺之不出血,夹之不收缩,色泽暗紫则为无活力之表现。肌腱、神经、血管和骨骼不应轻易切除。熟悉局部解剖,按一定方向、层次进行清创。只有对局部解剖关系清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胆大心细,选择一起点逐一进行清创,将失活的皮肤、肌肉及污染严重的小碎骨块一律祛除。但游离骨块的去留应取慎重态度。刷洗是清创的第一步,刷洗是物理机械性清洗创面,清除皮肤上的污垢和部分细菌有力措施。所用的手套、刷子、肥皂水都应是消毒的。刷洗伤肢3次,每次都应更换刷子,指蹼处改用牙刷更佳,以期将伤肢每个角落都刷洗彻底。再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最后用无菌巾将患肢擦干再行常规消毒,以防碘酒稀释影响消毒效果。②创缘皮肤张力大,影响局部血运。消灭创面是预防清创术后感染的重要一环,本组有6例由于创面处理不当,创缘皮肤张力过大,引起皮缘干性坏死感染。手掌部皮肤解剖学上的特点是具有较厚的角化上皮,与深部筋膜有纤维性连结,坚韧而无弹性,缺乏伸缩性。因此缝合伤口时不应有张力。如有缺损也不能用局部转移皮瓣修补,只能用植皮术或用前臂尺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补缺损,这种皮瓣抗感染力强,方法比较简单,不需要特殊吻合血管的器械和技术,1次手术即可完成,适用于基层医院。③抗感染的药物选用不当,疗程不足,一般可先根据原发感染灶的性质来选用抗菌药物并宜选用抗菌谱较广的药物,或两种抗菌药物联合运用,剂量宜较大,疗程也应较长。

笔者认为:缝合手外伤时张力不可过大,有缺损时,植皮、转移皮瓣等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缝合时每一针不可贯穿过深,以免损伤深部的血管和肌腱,尤其在手指横纹处往往易缝入关节囊。缝针亦不可离皮缘过远,一般距离是0.2~0.4cm左右。每两针之间的距离亦不应过密,以使伤口闭合为度。凡有广泛肌肉损伤或遗有死腔者,可另做一小切口,用橡皮条引流,在24~36小时后祛除,是防止皮缘张力过高的重要方法。严格的抗生素治疗也是预防感染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上一篇:漏水成因分析下一篇:中小盈余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