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2024-05-31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精选十篇)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篇1

1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情况

2013年,郴州市城乡(镇)居民参保人数69.52万人,参保率为98%。城乡(镇)居民的筹资标准为380元/人•年,其中个人缴费标准为60元/人•年,各级财政补助320元/人•年。统筹基金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为10万元。不同级别医院的住院起付标准为三级医院800元、二级医院600元、一级医院200元、乡镇卫生院100元。住院报销比例为三级医院55%、二级医院70%、一级医院75%、乡镇卫生院90%。2013年统筹基金收入28975.5万元,支出22178.2万元(住院医疗19707.1万元、门诊统筹1782.41万元,大病保险688.69万元),当期统筹基金结余6797.36万元,累计结余36788.3万元。

2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及效果

2.1 实施内容

2013年4月出台《郴州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试行方案》,就居民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保障水平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2.1.1确定筹资标准。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为当年城乡(镇)居民筹资标准的6.5%左右。2013年、2014年实际均为20元/人•年。同时,从全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资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资金中按2元/人•年(包含在当年筹资标准6.5%之内),筹措设立市级统筹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风险储备金,专项使用。

2.1.2明确保障范围。

大病保险是在城乡(镇)居民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对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

合规医疗费用是指参保人实际发生、合理且符合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三个目录”管理规定的医疗费用。

城乡( 镇) 居民的门急诊费用、应当由第三方负担的费用,以及超过湖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三个目录”管理范围的医疗费用,不列入大病保险补偿范围。

2.1.3确定大病保险起付标准。

城镇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参保城镇居民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2014年均为20016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参保城乡居民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上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苏仙区为标准),2013年、2014年均为11535元。

2.1.4按照分段比例报销原则,设立报销最高封顶线。

城乡居民大病患者按超过起付线的合规医疗费用分段制定支付比例:起付线-3万元(含)支付50%;3万元以上-7万元(含)支付55%;7万元以上-15万元(含)支付60%;5万元以上-30万元(含)支付65%。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额度为30万元。

2.2 实施效果

2.2.1资金运行平稳。

2013年,大病保险共支付医疗费1120.55万元,保险公司赔付688.69万元,赔付率为61.46%,资金结余431.86万元,剔除5%的管理费用56.03万元,资金结余率33.54%。2014年,大病保险共支付医疗费999.42万元,保险公司赔付857.52万元,赔付率为90.80%,资金结余141.9万元。2015年,大病保险共支付医疗费1000万元,保险公司赔付960.34万元,赔付率90.45%(不包含管理费),资金结余101.29万元(见表1)。

2.2.2个人负担有效减轻。

2013年,全市享受大病保险待遇2553人次,报账人数1341人,大病发生率3.23‰,人均报销5136元,实际降低个人自费14.08%,其中大病保险政策目录内报销33.1%。

2014年,全市享受大病保险待遇2792人次,报账人数1395人,大病发生率2‰,人均报销6147元,实际降低个人自费9.41%,其中大病保险政策目录内报销26.11%。

2015年,全市享受大病保险待遇3242 人次,报账人数1571人,大病发生率0.39‰,人均报销6113元,实际降低个人自费9.31%,其中大病保险政策目录内报销85.76%。

3 湖南大病保险试点的思考

3.1 进一步明确大病保险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属性

大病保险是由政府部门制定筹资标准、报销范围、最低补偿比例,以及就医、结算管理等基本政策要求,通过政府招标选定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政府是政策和管理制度的主导者,需要进一步明晰政府责任的边界,处理好政府、市场与个人的关系,使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之间协调互补,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专业优势和风险管理作用。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化大病保险的法律适用。大病保险是基本医疗保险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在法律适用上,应该明确大病保险资金的监管、违规处罚,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

3.2 起付线标准偏高,赔付偏低,群众满意度不高

目前大病保险的起付线以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15年为20016元)或农民纯收入(2015年为11535元)为标准,与居民的实际收入相比有一定差距,导致各地大病发生率差别较大(2015年发生率为2.25‰、城乡居民为2.71‰、各县市城镇居民为1.27‰),不同地区享受大病保险待遇的机会不均等。随着大病保险的推进,应考虑适当调整大病保险起付线标准和分段报销比例,确保不同地区参保患者公平享有大病保险待遇。

3.3 筹资标准偏低,基金总量偏少

直接影响实际赔付占总医疗费用的比例,2015年大病保险居民人均医疗费用达31808元/人次,剔除统筹基金和大病保险报销16834元人次,个人自付绝对金额仍有1497元/人次,居民的实际医疗负担仍偏重。今后可以根据基金收支情况,逐步提高大病保险筹资标准。[3]

3.4 尽快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增强抗风险能力

按照统筹城乡的思路,尽快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充分发挥大数法则效应,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湖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方案(湘政办发[2015]92号)[Z].2015.

[2]娄宇.大病保险制度的法律定位存疑与改革思考[J].中国医疗保险,2015,83(8):11.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流程 篇2

1、普通门诊:在庆元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使用社会保障卡直接现场刷卡报销,不凭医疗发票报销。在庆元县外就医不能报销。

2、浙江省内住院:在省内医保联网定点医院住院,携带社会保障卡和专用病历可以直接刷卡报销。若在浙江省内未联网定点医院住院,需个人现金垫付后到乡镇街道社保员处或县社保经办机构报销。

3、浙江省外住院:先到县社保局填写《丽水市基本医疗保险人员转外就医申报表》后至省外医院就医(申报表还需就医地医院医保办签字盖章、就医地社保经办机构盖章确认就医医院为当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个人现金支付住院费用,再带相关的材料到乡镇街道社保员处或县社保经办机构办理报销。

报销材料

1、普通住院:有效住院发票原件、出院记录(小结)或者医疗证明原件、住院费用汇总清单原件、社保卡原件、代办人身份证原件。

2、意外伤害:除携带和普通住院相同的材料外,还需提供经乡镇街道调查核实的《庆元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人员外伤调查核实表》、外伤调查表上两个证人身份证复印件。

如果发票姓名有误的需医院或乡镇街道出具证明等材料。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审批报销流程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城乡居民医保就医报销最新标准

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如何办理?

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4.居民医保如何办理?居民医保缴费标准是多少?

5.农村医疗保险报销流程指南

6.职工医疗保险报销流程指南

7.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实施办法全文

8.异地医疗保险最新政策解读

解读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篇3

制度设计的四项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统筹安排的原则从目标定位入手,重在强调维护人民健康权益,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的协同互补作用,明确“意见”的设计目标。

政府主导、专业运作的原则基于政府与社会和市场关系的角度,强调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制定政策、组织协调、筹资管理和监管指导等作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明确了“意见”的运作模式。

责任共担、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重在强调大病保险保障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医疗消费水平及承受能力相适应,通过政府、个人和保险机构共同分担大病风险的机制,强化社会互助共济的意识和作用。

因地制宜、机制创新的原则基于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重在强调遵循国家确定的总体原则框架下,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开展大病保险的具体方案和创新措施,同时完善大病保险承办准入、退出和监管制度,建立大病保险长期稳健运行的长效机制,明确了“意见”的实施方法。

适应经济水平的筹资机制

“意见”确立了根据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而形成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之上的大病保险筹资机制。对于涉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资金来源、统筹来源和范围,做出了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条件的指导性意见。

对于筹资标准,“意见”明确指出各地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保险筹资能力、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水平,以及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测算和确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即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尚不具备全国统一筹资的条件,只能由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筹资标准。

对于资金来源,“意见”提出要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基金有结余的地区,利用结余筹集大病保险资金;结余不足或没有结余的地区,在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年度提高筹资时统筹解决资金来源,逐步完善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多渠道筹资机制。

对于统筹层次和范围,“意见”认为开展大病保险可以在市(地)级行政区域进行统筹,也可以探索全省(区、市)统一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覆盖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

保障内容

“意见”确立了我国城乡居民现阶段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之上的大病保险的保障内容。对于保障对象,“意见”明确规定,现阶段大病保险保障对象仅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合)人,不包括实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企事业职工和享受公务员及军人医疗保障制度的人员。

对于保障范围,意见要求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要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相衔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应按政策规定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在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基础上,对于参保(合)人患大病发生的超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之上的合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保障;高额医疗费用的判定标准,可以根据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作为地方政府确定的基础,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医疗费用(可规定不予支付的事项)项目,可以由地方政府做出具体规定,各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个人负担较重的疾病病种起步开展大病保险。

对于保障水平,“意见”明确规定要以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合理确定大病保险的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按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同时,随着筹资、管理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提高大病报销比例,最大限度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承办方式

“意见”明确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承办方式。对于政府向商业保险机构采购大病保险,“意见”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发展改革部门共同制定大病保险的筹资、报销范围、最低补偿比例,以及就医、结算管理等基本要求;通过政府招标选定承办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

对于大病保险招投标及其合同的管理办法,“意见”明确规定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建立健全招标机制,规范招标程序;商业保险机构要依法投标,招标人应与中标商业保险机构签署保险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合作期限原则不低于3年。

对于提高大病保险服务与管理水平,“意见”明确要求不断提升大病保险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规范资金管理,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获得的保费实行单独核算,确保资金安全,保证偿付能力;加强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经办服务的衔接,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确保群众方便、及时享受大病保险待遇。

关于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调查 篇4

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 是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 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安排, 可进一步放大保障效用, 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拓展和延伸, 是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为了有效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推进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 推动医保, 医疗, 医药互联互动, 并促进征服主导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 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必须大力推行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

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保障对象为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参保 (合) 人。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要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相衔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应按政策规定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在此基础上, 大病保险主要在参保 (合) 人患大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情况下, 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偿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高额医疗费用, 可以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判定标准, 具体金额由地方政府确定。合规医疗费用, 指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医疗费用 (可规定不予支付的事项) , 具体由地方政府确定。各地也可以从个人负担较重的疾病病种起步开展大病保险。

保障水平以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 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 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按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 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随着筹资、管理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逐步提高大病报销比例, 最大限度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衔接, 建立大病信息通报制度, 及时掌握大病患者医保支付情况, 强化政策联动, 切实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城乡医疗救助的定点医疗机构、用药和诊疗范围分别参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大病顾名思义即为有着巨大灾难性的疾病。巨大的灾难会给家庭带来比较大的经济影响, 一般的家庭是无法承受的, 会很容易因病致贫。所谓大病具有两个典型的特征:第一即是花费巨大, 几乎可以耗尽一个家庭的经济而致贫。另一个特征就是对患者和家庭的伤害重大。大病会牵涉到家庭成员劳动参与率的下降, 因此大病不仅仅只是影响一个病人, 还会影响到一个家庭, 家族, 社会, 从而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据调查得知, 传统的大病划分也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方式, 第一就是按照病种进行划分, 第二种就是按照花费或者治疗费用进行划分。这两种划分各有利弊。根据兵种划分, 按照‘指导意见’中的定义, 是按照花费来界定大病。这样的缺点就在于同一种病, 由于病情不同, 治疗费用差别较大, 会在不同的情况下被划为大病保障对象或者非大病医保对象。”

近些年来, 大学生突然遭遇意外伤害或严重疾病的事件屡屡发生, 也因此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的不幸遭遇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关心, 经常可见众多大学生为了延续重病同学的生命, 自发在学校内甚至于走上街头向行人募捐, 许多新闻媒体集中策划并组织对大学生健康的“爱心活动”。在精神抚慰和医疗经费的筹措上, 大家已经在道义上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但是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面对种种突发的意外, 仅仅是依靠这种道义上的援助已日渐显得杯水车薪。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一员, 一旦遭遇大病或灾难, 将会给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是, 由于缺乏了解和认识, 大学生往往不重视保险的作用,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自己身体结结实实, 用不着参加什么大学生医疗保险, 乃至在遇到危难时束手无策。

将大学生纳入社会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的举措是一种社会的进步。随着鸡肋似的“公费医疗”转变为社会医保, 大学生虽然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 但是由此而来的方便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首先, 社会医保覆盖范同广, 保障高。该项政策惠及所有大学生, 且没有像商业医疗保险那样的投保资格的审查, 这给已经患病的大学生带来了春天的雨露;同时支付限额较高, 甚至有些城市未设定支付限额, 这对患严重疾病 (如白血病等) 的学生来说, 无疑是生命的延续。其次, 保费较低, 基本上都在学生和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 且确实有困难的还可申请其他途径的免交, 真正惠及到了每人每户。再次, 社会医保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 它在时间的延续上和未来的受益方面都要比商业保险更加完善, 更加有效。此外, 由于社会医保还可和以后自己工作时间段内的医疗保险、退休后的医疗保障直接挂钩, 这也是普通商业保险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的保费收入, 按现行规定免征营业税。已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障、补充保险等的地区, 要逐步完善机制, 做好衔接。规范资金管理, 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获得的保费实行单独核算, 确保资金安全, 保证偿付能力。加强与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经办服务的衔接, 提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 确保群众方便、及时享受大病保险待遇。城乡居民可在户籍所在的镇经办机构直接办理参保登记, 参保缴费十分简便, 定点医院均开设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住院报销窗口, 参保人员出院当天即可直接到所住医院办理医疗报销手续。

由于商业保险机构的承保制度, 作为政府更应该做好监督, 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能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的优势来进行资源配置。所以政府应该加强领导, 认真组织实施。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大病保险的重要性, 精心谋划, 周密部署, 先行试点, 逐步推开。其次要稳妥推进, 注意趋利避害。各地要充分考虑大病保险保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循序推进, 重点探索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保障程度、资金管理、招标机制、运行规范等。再者要统筹协调, 加强部门协作。开展大病保险涉及多个部门、多项制度衔接。最后政府要注重宣传, 做好舆论引导。要加强对大病保险政策的宣传和解读, 密切跟踪分析舆情, 增强全社会的保险责任意识, 使这项政策深入人心, 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为大病保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完善大病保险准入退出机制, 进一步细化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业务的资质条件, 服务标准, 以及产品定价, 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制度,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建立健全保险机构相关资质和大病保险业务开展情况的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的监督。其次更需要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的风险控制的激励处罚机制, 调动当地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相关管理人员参与医疗风险控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明确重点人群, 重点病种和重点医疗服务机构的风险等级, 有针对性地加大服务控制, 费用审核, 健康干预等措施的力度, 有效控制大病赔付风险。

加大税收优惠政策, 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经营遵循“收支平衡, 保本微利”的原则, 应当给以一定的优惠政策, 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不断探索和改善专业化经营的方式和手段, 做好大病保险的承办工作。政府还应该减免征收保险保障基金和监管, 为商业保险服务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动力。

借鉴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安排, 建立和完善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注重提供适当的健康风险保障, 着力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魏承洋.高校学生安全医疗保障制度新探[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02) .

[2]魏新民.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1999 (05) .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外伤报销流程 篇5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于外伤的报销有特殊的规定。有的地区所有外伤都不予报销,我所在的山东省东营市,对于外伤且无第三方赔付的给予报销。能否报销,请在参保时咨询所在参保地。

外伤报销一般都不能现场联网结算,都需要到参保所在地报销。出院时请携带:

1、住院发票;

2、诊断证明;

3、出院小结

4、病历

5、住院费用明细

6、所在村、居委会开具的证明(一般为证明患者为外伤或自己不慎摔伤,无第三方赔付)

7、身份确认单

到参保单位报销。

外伤不同于其他住院报销,因此流程稍复杂,这也是防止不法分子套取社保资金,望广大居民谅解。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篇6

《工作方案》明确的工作目标是要在全区范围内推进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工作,实现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的有机统一,建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的统筹城乡、公平可及、管理规范、便民高效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工作将在自治区、市、县三级同步展开,按照先整合机构、人员、基金、资产、档案、信息系统及数据等,后整合制度的原则,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推进。《工作方案》提出整合工作实行整体移交与接收,各地要制定规范的移交与接收程序,妥善处理好体制、制度并轨期间的有关问题,确保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和就医报销不受影响。整合期间各市、县(市、区)不得自行制定出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新政策。

按照整合步骤,8月出台广西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12月31日前完成人员的移交与接收,经编制部门核定的自治区、各设区市、县(市、区)和乡镇从事新农合工作的行政管理和经办服务人员整体划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社保经办机构。整合《工作方案》对基金、档案资料、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及数据等项目的移交也明确了工作方法和时间节点。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篇7

1 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现状分析

1.1 参保情况

2003年2月,广西开始在平果、陆川、藤县3个县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并迅速在广西各地扩大试点。截止2010年5月底,广西全区109个县(市、区)全部启动新农合,共有3811.34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91.96%。

2007年,广西开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南宁、柳州、梧州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试点城市,并于2007年9月开始启动实施,当年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22.08万人。2009年,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区,在校大学生也被纳入了居民医保的范围。到2009年底,广西参加居民医保人数达到461.16万人,参保率达到86.81%。

1.2 筹资标准

广西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资金都是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参保者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各自承担一定的比例。另外政府对于特殊参保人员(如低保对象或重度残疾人等)给予部分补助和全额补助。

从2010年开始,新农合筹资标准由2009年的100元/人·年提高到150元/人·年。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都提到高60元/人·年,参合农民个人缴费30元/人·年。

居民医保的筹资标准成年居民和未成年居民各不相同,总体来说略高于新农合的筹资标准。以南宁市为例,2010年成年居民的筹资达到255元/人·年,学生、未成年居民的筹资达到150元/人·年,各级财政对参保居民按不低于人均120元/人·年的标准进行补助,剩余部分由个人缴纳。

1.3 待遇支付

新农合和居民医保都以保大病为主,二者报销的范围主要是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二者都设置了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参保者住院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由个人现金支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则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一定比例支付。

新农合从2008年4月1日起调高了待遇支付标准,支付封顶线为1万元/年(重大疾病超过1万元由县级“新农合”讨论补助比例)。住院起付线,乡级为50元/次,县级为150元/次。2009年以后广西统一住院报销比例,所有乡、县、县级以上住院补偿比例分别调到80%、50%、40%。2008年起,门诊治疗、用药的费用首次纳入补偿范围,主要针对肺结核、高血压等慢性病,慢性病门诊治疗每人每年最高补偿600元。

居民医保也是按照医疗机构的等级不同而报销比例各不相同,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70%的费用,一级定点医疗机构为60%,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为40%,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支付为30%。一个年度内,每个成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为2万元;未成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为3万元。

1.4 参保人员受益情况

新农合给参保农民带来了切实的保障,参合农民敢看病、看得起病。截止2008年底,广西共补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1549万人次,补偿资金支出2.32亿元,参合农民受益率达43.74%,参合农民人均住院补偿率达到40.66%,人均住院补偿金额达到723.67元。2009年,新农合住院人均补偿率和人均补偿金额提高到45.97%、912.58元,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5.31个百分点和188.91元。

相对来说,居民医保参保者的受益水平低于新农合。2009年居民医保基金支出为25737万元,受益人次(门诊+住院)达到797398人次,受益者平均每人次补偿金额仅为323元,2009年参保居民个人医疗费用负担率达到38.18%,部分医疗费用还得自己承担,实际受益水平不高。从受益面来看,参保居民的受益面较低,到2009年底受益面累计仅为12.19%,还有大量的参保人员没有享受过医保待遇。

1.5 经办管理机构

新农合和居民医保都是实行多部门分工协作、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

新农合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卫生行政部门,而财政部门是新农合基金的主管部门。新农合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在具体的经办过程中,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和管理的,县政府成立由有关部门和参合农民代表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有关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委员会下设专门的经办机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负责农民医药费用的报销、补偿和日常管理工作。

居民医保的主管部门是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行政管理工作;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居民医保的组织实施及经办工作;社区、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具体承办居民医保的申报登记、材料初审、信息录入等管理服务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居民医保政府补助资金的筹集与拨付。截止2009年底,广西共有101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共有各类经办人员1300人。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广西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筹资模式、筹资水平、待遇支付标准等都很相近,所不同的只是个人帐户的设置问题。新农合设置了个人帐户,负责个人门诊费用的支付,而居民医保则没有个人帐户。其次,二者的业务主管部门也不相同,新农合由卫生行政部门主管,而居民医保由劳动保障部门主管[1]。

2 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办管理能力不足

两项制度都存在着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少、业务经费不足、办公条件差、经办人员素质低等问题。

当前,广西新农合经办管理网络不健全已经成了制约新农合工作的发展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太少,有的县、乡镇两级合管办只有名义上的编制,所有合管办人员都是兼职,或从其他单位调剂来的,其行政隶属关系及工资福利待遇与合管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二是工作业务经费太少,缺乏基本的办公设备,主要表现在乡镇这一级,相当一部分乡镇根本无力解决合管办办公经费,影响合管办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二是经办人员素质太低,影响了新农合工作的开展。此外,广西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基本上没有联网,不能和医疗机构进行实时连接,使参合农民在报销、结算上相当不便,落后的管理方式严重制约着工作质量和效率,迫切需要辅助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式。

在居民医保经办工作中,任务重与人员少、经费不足的矛盾也比较突出。2009年底广西参保人员达到461.16万,而经办人员只有1300人,工作人员与参保者之比接近1:3547。基层经办部门工作繁重,经办人员的长期超负荷工作影响了工作质量。此外,这些经办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具有本科学历的仅占30%左右,有20%左右的经办人员仅有中专学历,并且这些人缺乏专业背景和专门培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2.2 保障水平较低

新农合和居民医保都以保大病为主,参保人的受益水平不高。2009年,新农合住院人均补偿率45.97%,人均补偿金额912.58元。居民医保的补偿水平更低,2009年受益者平均每人次补偿金额仅为323元,参保居民个人医疗费用负担率达到38.18%。在目前的医疗收费制度下,这样的补偿水平对住院病人来说杯水车薪,参保人自己还要承担大量的医疗费,尤其是对于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来说,即便参加了医疗保险制度,医院的大门依然难进。门诊统筹的补偿比例也比较低,单次补偿金额有限,相对来说住院补偿比例高,使部分参保者不愿意门诊,而转为住院治疗,从而刺激了医疗消费,造成“小病大养”情况的发生[2]。

2.3 地方政府筹资困难,财政补助经费不到位

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资金都是以财政补助为主,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担,一般中央财政补助都能按时到位,地方财政特别是市县财政补助难以到位。如广西财政部门2008年对新农合资金专项检查发现,很多地方存在财政部门没有及时、足额将财政补助资金拨付至财政专户的现象。如平南县财政局2007年有214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没有及时拨付至财政专户,其中包括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833万元。

广西作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财政收入主要靠农业,很多县市就是“吃饭财政”,财力紧张,加强经济建设、稳定就业、改善民生等各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有限的供给难以满足众多的需求[3],从而导致政府出资部分很难到位,影响了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实施。

2.4 基层卫生服务平台滞后

新农合和居民医保都鼓励参保人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这样报销比例也大一些,但大部分参保者仍选择到大医院就诊。究其原因,除了参保者在心理上信任大医院之外,基层卫生服务平台质量和水平滞后是关键原因[4]。就城市来说,目前大部分社区服务所能提供的医疗项目非常有限,医生的专业水平也不高。乡、村一级的卫生机构更加落后,房屋破旧、缺乏医疗设备,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仍靠“老三件”诊病,农村许多医疗点连最基本的化验和最简单的手术都无法开展,并且人才严重匮乏,很多乡村都只有赤脚医生,难以提供较好的医疗服务。据广西卫生部门2005年调查统计,广西县级医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45万名,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不到0.7人;全区乡镇医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42万名,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仅为0.9人。2005年,全区还有7.63%的行政村没有卫生室,农村医疗机构就医条件难以适应新农合建设的需要。可见,城市和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不论是服务水平还是硬件设施都难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2.5 制度缺乏衔接造成重复参保和漏保的问题

当前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两项制度分割运行,政策不一,缺乏相互衔接,造成了一些人员在身份变动时制度衔接的问题。

首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重叠和冲突的地方,主要涉及到农村籍学生。农村籍学生一般都以家庭为单位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学校又统一组织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样就产生了重复参保问题[3]。而两种制度在报销阶段都需要凭医院住院证明和费用发票的原件进行报销,所以学生只能在二者中选择一方进行报销。

其次,由于政策缺乏衔接导致部分人群参保问题出现脱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调整和户籍制度改革使城乡居民情况复杂,难以区别,如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一些“城中村”农民、城中失地农民等人群。大部分农民工户口在农村,很多农民工既没有参加新农合,又不参加务工所在城市农民工大病医疗统筹,由于户口的限制也没有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部分人员没有任何医疗保障,最容易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对于“城中村”农民、城中失地农民,他们都居住在城市,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都接近城市,但是他们有的身份转变成了城镇居民,有的仍然是农村户口,他们应该参加哪种医疗保险制度,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政策规定。

当然,除了这些共性的问题,各项制度运行中还出现了其他的问题。如新农合的制度设计复杂,参保农民报销程序复杂。居民医保在运行中存在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参保的多是老弱病残群体,而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大多数选择不参保[5],这不利于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3 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2009年出台的新医保方案提出,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打通各项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通道,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之间的制度衔接,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统一。在现有的医保制度中,最有可能率先实现衔接统一的就是新农合和居民医保制度。郑功成教授曾讲到:“在几大保险中,我感觉到最有希望走向城乡一体率先取得突破的就是医疗保障”,“我们提出的方向是要把农村的合作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6]。在实践中,已经有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现了两项制度合并、一体化运行,如广东珠海、浙江余杭以及天津。这为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一体化运行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践参考。

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两项制度在筹资模式、筹资水平、保障水平等主要方面都比较接近,并且两项制度所针对的两个群体的收入状况相差不大,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不亚于城镇非就业人口。另一方面,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慢慢取消了农业户口,没有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差异了[7],所有国民都是居民,两项制度的分割,没有实质的意义。实现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合并、一体化运行,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也是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解决两种制度运行中存在的经办管理能力不足、基层卫生服务平台滞后等问题的客观要求。

广西社会经济发展较落后,实现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一体化运行时机尚不成熟,但是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城镇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先行试点,把这两项制度合并,建立一体化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步实现全区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制度整合,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也是广西逐步向全民医保迈进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蕴哲.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浅议[J].唐山经济杂志,2008;(10):20

[2]贺大炎、唐碧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统一管理的可行性分析[J].卫生论坛杂志,2010;(2):286

[3]朱彪、袁长海、黄思贵,等.山东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中反映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10;(1):17.

[4]孙群.关于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思考[J].资治文摘杂志,2009;(1):69

[5]贺巧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意愿问题研究[J].卫生软科学杂志,2009;(2):55

[6]宋海英、高祥晓.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可行性研究[J].大众商务杂志,2009;(5):248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篇8

关键词: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财政支持,统筹层次

近年来, 我国在社会医疗保险领域加大了财政投入, 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加快了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在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方面, 参保人由单纯的城镇职工扩大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 由单一的工薪劳动者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

1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1.1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结构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城乡分治的管理模式, 城镇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组成, 农村则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简称“新农合”) , 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特点。加之在经济发达地区实施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补助制度以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托底, 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 为我国居民提供了基本的健康保障。

1.2 新农合的实施现状

新农合以农村居民为保障对象, 以户籍制度为依托, 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保, 以抵御大病风险为主要内容, 保险费用由政府和个人两方分担。我国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新农合的试点, 截至2010年年底, 已经有2678个县 (市) 开展了新农合医疗工作, 超过81500万人参加了该项医疗制度, 参合人数占到农民人口的96.3%, 基金总支出达到832亿元, 累计有7亿人次从中受益。

1.3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现状

为了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 国务院决定, 从2007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作为一种补缺性保险制度, 使原来不属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学生, 儿童以及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等人群覆盖于医保制度下。实施以来, 覆盖人数不断增加。试点当年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68万人, 2008年增加至11650万人, 2009年达到18100万人, 比2008年增长55.36%, 2010年参保人数为19472万人, 增长8%左右。

2 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理性分析

2.1 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1) 制度模式相似性。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均采用自愿原则, 以家庭为单位参保, 以大病统筹为主, 在资金筹集上参保人与政府共同担负险金。两种医保制度的基金管理模式、基金运营模式、待遇支付方式上相似, 两种医保制度在参保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是基本相同的。这使两种医保制度在并轨衔接时减少管理运行成本, 提高整合效率。

(2) 覆盖对象的相似性。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中的无业居民与新农合中的农村居民在经济收入上差距不大。农村居民与城镇无业人员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来源, 城镇职工收入相比较低, 因此二者的就业特征相同, 在经济承受能力方面相似。在实现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时可以制定二者都能接受的筹资标准与补助标准。

2.2 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难点

(1) 筹资机制比较。在筹资方式上, 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都由以家庭为单位的缴费和政府财政补贴两部分资金构成。由于这两种医保制度的覆盖对象均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 筹资标准采用定额的方式保险费用的缴纳。在筹资水平上, 政府的财政财力不断增大, 投入到医保的财政补贴数额不断提高。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350元, 政府补贴120元, 个人缴费230元。儿童学生及大学生的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140元, 政府补贴120元, 个人只需缴纳20元。而2011年新农合的缴费标准达到230元,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筹资标准的差距虽然不断缩小, 但仍存在较大差距。

(2) 管理部门比较。城镇居民医保由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统筹, 新农合由卫生部门统筹, 分属不同的经办机构, 实行分块管理。这样导致管理范围狭窄, 管理成本高, 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门交叉, 各自为政, 在覆盖人群重叠的地方, 各个部门争抢参保资源, 致使信息不对称, 效率低下。

(3) 管理水平比较。城镇居民医保采用专门开发的医保软件进行信息管理, 进行计算机联网操作, 对数据进行分析时迅速便捷, 技术上漏洞较少, 但成本较高。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 先进设备较城市缺乏, 不太具备采用计算机联网的手段, 多采用手工操作, 信息管理的成本较低, 但是漏洞较多, 容易出错。

(4) 医疗服务水平比较。从医疗服务水平看, 新农合定点医院在服务条件和医疗水平方面相对较差, 同时转诊手续繁琐, 报销比例是基数越高, 比例越低的逐级降低制度。城镇居民需要住院时可以入住市区内的二、三级综合性医院, 无论医疗资源还是医疗环境都比新农合医保有优势, 并且可以在市区定点范围内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入院, 转诊手续简便快捷。

医保待遇上, 新农合参保人员类别是较为单一的, 缴费标准简洁明了且缴费数额较低, 有更多的小额医药费用报销, 享受到比城镇居民更多的实惠, 大额医药费用虽然报销比城镇医保更高, 但享受到次待遇的人群很少。城镇医保筹资水平较高, 对于儿童、学生、大学生以及孤寡老人等人群的优惠措施很明显有利保障了这部分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但政策显得过为复杂, 限制条件太多, 使人难以理解, 从而影响人们对其的接受程度。

3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统筹衔接的途径

3.1 加快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立法

国家加快对社会保障城乡统筹领域的立法是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实现城乡医疗险保险制度并轨衔接的基础保证。尤其在各地区之间缴费标准, 补偿比例, 基金运营和监管等千差万异的情况下, 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各方面的细则, 明确责任主体, 使各级政府在提供医保产品时有法可依, 城乡医保制度运行才能有序化和管理规范化。

3.2 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政府作为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主题应积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首先从财政上向医疗保障事业倾斜, 尤其是向农村倾斜, 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在GDP的比重。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 适当提高基本医保的报销比例。其次, 合理运用资金兼顾“保大病”与“保小病”, 扩大参保者的受益面, 切实让参保者感受到新医保的好处。再次, 改善公共物品分配政策, 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设力度, 增加农村地区的基本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人员, 改变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状, 实行城乡医疗服务均等化提供, 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切实解决人们看病难, 看病贵的问题, 扭转人们因病返贫的局面。

3.3 逐步统一医疗保险的管理机构

统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机构, 整合医疗保障管理资源, 在技术手段上实现医疗保险信息数据库建设, 统一数据采集标准。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优化配置资源避免浪费, 克服以往多头管理的弊端, 而且在操作上也是可行的;并且整合后的管理机构可以更好的统筹各种医保基金, 有利于实现基金的流动与互助, 有利于流动人员的医保关系顺利转接, 有利于协调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尝试这种探索, 如江苏的部分地区就将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统一到当地的卫生部门主管,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4 提高统筹层次

将新农合以区县的统筹层次逐步提高到市级层次。根据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不同, 可在考虑现在经济水平相当的区县进行统筹, 形成相对统一的医保政策, 简化运行模式, 逐渐实现两种制度的衔接, 再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实现全市统筹, 以此提高基金的利用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保证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成果上, 统一医疗服务建立省级结算平台, 再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

3.5 打破城乡户籍壁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进行, 使城乡间经济水平差异逐渐缩小, 给城镇居民保险与新农合的并轨衔接提供了可能性。设计城乡医保制度, 就要打破原来的户籍理念, 不再以户籍为依托划分人群, 只以公民的身份为基础进行制度衔接, 真正实现所有参保者在医疗待遇上的公平。

参考文献

[1]王保真,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实质及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09.8.

[2]胡爱平, 以人为本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思考[J].人口与经济, 2009.1.

[3]王保真、徐宁、孙菊,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实质及发展趋势[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09.2.

四川: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 篇9

四川省明确了大病保险的资金来源和筹资标准, 提出大病保险资金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新农合基金中列支, 筹资标准原则上控制在每人每年10元—40元之间。

四川省要求各地以患者自负的合规医疗费用不超过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作为大病保险的起付标准;分段支付、上不封顶, 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 原则上不设最高支付限额 (封顶线) , 总体支付比例不低于50%。

四川省明确规定, 人社部门是城镇居民和已实行医保城乡统筹地区大病保险的招标人, 卫生计生部门是未实行医保城乡统筹地区农村大病保险的招标人。

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合并意愿研究 篇10

1 对于城乡两种医疗保障制度在现状方面的分析

1.1 两种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各自所涉及的范围和服务对象

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范围是以户籍为依托的, 以家庭为单位。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范围则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以资源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2 两种医疗保险制度的筹资和报销水平

新型农村合作以来保险制度是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参保, 一般由每人缴纳一部分和各级政府再补贴一部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则把参保人群按照年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实行不同的缴纳标准。不过, 其缴纳标准一般远远大于农民的缴纳标准。但是, 在两者在基层的医疗机构的报销水平都能达到70%。

1.3 两种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合并的基础

首先, 选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群具有一个共性, 城市灵活就业者和农民一样, 都没有固定得工作, 与城镇职工一本医疗保险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二者所需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也比较接近, 都在300元左右, 差距比较小, 更有利于合并。

2 目前我国医疗保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医补的地域性障碍和重复参保的问题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地域分割性导致外出务工人员就医补偿困难和严重的重复参保现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有明显的地域划分, 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基本医疗保险的地域分割性。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都是在县里办理的, 农村的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医疗保险。如果在外地生病看病的话, 就医的费用一般都很难报销, 有的虽然说可以给予在外县就医的患者一定的费用补偿, 但是办理的过程要等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比较繁琐。有些地方甚至规定需要达到一定的比例才予以报销, 否则不准报。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在外地打工的农村人来说, 没有办法参加那个城市的医疗保险。如果为了节省钱, 选择回老家治疗, 路途遥远, 很有可能会耽误了治疗的时间使病情恶化。所以, 这样的壁垒给外出务工人员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 由于信息系统和管理方式的不一致, 信息不能进行共享, 从而可能会导致城乡居民重复参加医疗保险的问题。尤其是到外地务工的农民、到城市地区就读的农村户籍学生等的重复参保现象非常突出。

2.2 医疗保障权益分配的不公平性引起城乡居民的不满

首先, 国家对欠发达、偏远的农村的地区给予的扶持力度较小, 而对沿海城市和发达地区投入的医疗服务更好, 这使得城乡之间的医疗保障体系存在质量上的巨大差异。好的医生和先进的医疗机械设备大多集中的在城市, 农村的医疗服务机构相对要差很多。另外, 城乡居民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存在很大的差别。城镇居民的工资相对较高, 就医时报销的比例也比农村人的多, 而且农村居民到城市就医还不能报销, 只可以在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就医才可以报销。这种存在于城乡医疗保障间的巨大差异, 使社会新矛盾产生, 不利于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3 基本医疗保险资金被套取的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都是在县办理的, 便产生了一个个毫不相干的医疗保障小的单元。如果参保的农村居民在外地看病, 往往无法核实跨地区就医费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这样很容易导致医疗基金被骗走。所以, 如果将城乡的医疗保障合并, 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 将外部问题内部化, 就可以有效地节省异地就医核查的费用, 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有效利用。

3 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分析城乡居民对医疗合并的态度

我们通过对安徽省合肥市的城镇和农村居民进项问卷调查, 收集数据, 并进行整理分析。我们一共200位居民进行调查, 回收200份问卷, 其中有效的问卷数是180份, 有效回收率93%。

3.1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合并的意愿统计

对于问卷中关于是否愿意将两种医疗保障制度合并, 46.97%的参与者表示愿意合并, 15.15%的参与者则表示不愿意合并, 另外还有37.89%的居民表示对此问题不是太清楚。而从分群体的角度来看, 相对于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更希望合并, 48.35%的居民愿意合并, 而农村则是43.9%的居民愿意合并, 略低于城镇居民。具体数据如表1。

3.2 城乡居民对于愿意两种保险合并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 我们发现“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公平性”是参保人愿意合并的首要原因。紧随其后的是降低管理成本。至于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 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农村居民认为“便于城乡劳动力流动”要重于“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城镇居民则相反, 更侧重于后者。具体数据见表2。由于受到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需求不同, 从而所做的选择也不相同。但是, 医疗保障制度是否公平是百姓最关注的重点, 城乡居民将制度整合视为实现制度公平的途径。

3.3 城乡居民不愿意将两种保险合并的理由

通过调查, 参保人不愿意将两种保险合并的理由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分群体看, 农村居民不愿意合并的理由排在第一位的是“将造成城镇居民占便宜而农村居民吃亏的情况”, 为36.36%。接着是都占27.27%的“合并后管理能力跟不上”和“两个制度建立的时间都较短, 各自政策还需要完善”。“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医疗需求不同”则为9.10%, 排在第三位。城镇居民不愿意合并的理由相对来说分布的略为均匀。“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医疗需求不同”、“两个制度建立的时间都较短, 各自政策还需要完善”、和“将造成农村居民占便宜, 而城镇居民吃亏的情况”所占比例相同, 都是28.57%。其后是“合并后管理能力跟不上”, 14.29%。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将造成农村居民占便宜, 而城镇居民吃亏的情况”这个选项, 农村居民没有选择, 同样, 也没有城镇居民选择“将造成城镇居民占便宜, 而农村居民吃亏的情况”。也就是说, 对于那些不愿意合并的城乡居民而言, 他们认为他们并不能从这种医疗保障的合并中得到一些有利的条件。而是会损害自身利益而让另一方获利。实则不然, 只要找到了正确的合并方法, 我认为可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让参保人都受益。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合作医疗保险合并的建议

4.1 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的界限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制

首先要做的就是使得城乡居民能够平等享受医疗保险的权利, 使他们的身份差异消失。这就好比是当下国家推行的高考改革策略, 在我看来这些改革都是不彻底的, 通过调整学科的分数比例并不能真正实现高考的公平竞争, 或许在全国使用相同的考卷和相同的批改标准对于非北上广的同学要更公平。同样, 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的界限以后, 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

4.2 为促进城乡医疗保障的公平性要缩小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差异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投入, 促进各地区医疗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一方面, 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医疗体系建设;另一方面, 将政府的卫生投入更多的向农村地区倾斜, 加大投入力度。缩小城乡医疗保障水平的差距, 缩小各地医疗服务水平和城乡工资待遇的差距, 从实际上来缩小城乡医疗保障的公平性。通过缩小城乡医保待遇支付水平差距和缩小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异, 真正缩小各地医疗保障水平的差距, 促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公平性。

4.3 统一管理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并且建立多档次的个人缴费标准

我国新医改的既定目标和医疗体系的发展方向就是要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然而, 因为客观现实的存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使得此种合并只能是分阶段, 一步一步地实施。农村地区的居民受到经济收入条件的限制, 可能存在难以缴纳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相同的费用。可以采用统一的标准, 分不同的档次, 让城乡居民按照统一的档次自愿选择交纳的费率和获得医疗的补贴待遇。建立分档次的统一的缴费档次, 渐渐促进城乡居民财政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的统一。

4.4 调整城乡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以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参保人拒绝将两种保险合并。城乡医疗保险合并后两种保险费用合二为一。农村居民一般都选择在城乡医疗机构就医, 花费少, 报销的也就少了。而城镇居民一般选择到医疗服务水平更高的大医院就医, 花费大, 报销的也多。这实际上加剧了穷人帮富人的现象。首先, 要对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的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整, 提高他们的报销的比例;其次, 对于一些大病难病, 鼓励居民跨地区治病, 并且提供同样的报销待遇。这样就可以使城乡居民充分利用可以利用道德医疗资源, 不造成资源浪费。

4.5 加大对套取医疗保险基金行为的监督打击力度

仅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下, 我国共有两万多县级以上的医疗服务机构, 另外在全国的乡镇有接近4万个卫生院, 农村还有超过59万所卫生室再加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机构就更多了。骗取和套取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监管的压力也非常大。一方面, 要加强制度建设, 降低骗保的制度可能性;另一方面, 要加强同级监督, 让人民群众与媒体有更大的监督权力。

参考文献

[1]殷俊, 陈年红.中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衔接路径探讨[J].社会保险研究, 2012, (03) .

[2]仇雨临, 郝佳.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的路径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11, (04) .

[3]鲍震宇, 王智广.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权益公平性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 (11) .

[4]秦立建, 蒋中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 2012, (06) .

上一篇:数学中哲学思想的闪耀下一篇:冶金机械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