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论文

2022-04-27

摘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又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必不可缺的,当前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征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问题对策在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今天,养老已成为整个国家和社会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问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个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个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论文 篇1: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思考

摘要:随着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障需求、人民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是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进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进展,提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仍然需要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基于此本文就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行状况、基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城鄉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必要性以及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对策展开论述。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提高待遇;城乡居民

1前言

为了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以及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存在的各项弊端,必须加强基层协办队伍建设、筹资机制,借助全民参保和三险一助体系的建设,从制度上实现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架构。基于此,本文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弊端和该制度本身的完善必要性展开相关论述。

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行状况

2.1养老金保障成效明显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一项惠及数亿农民、造福亿万农村家庭的德政工程。对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宣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自2012年启动以来,按照国家、省、曲靖市有关政策和要求,扎实推进和规范管理城乡居保相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1年10月底,宣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正常参保人员达80.03万人,其中待遇领取人员17.99万人,月领养老金待遇最低108元、最高767.2元,月人均领取待遇112.15元。

2.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进展顺利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经办机构常规业务主要办理发放养老金、发放养老补助金、到龄人员申请核定,发放死亡人员注销及丧补、发放一次性退保金、身份认定、信息变更、参保关系转移、待遇追回、基金稽核、生存认证等工作。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不断同心协力的工作,参保人员达到了一定数额,做到了待遇同步发放账户统一管理,切实维护了城乡居民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居民受益,尤其是农村居民,农村居民获得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基本养老服务,在统一规范的管理之下,为民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优质公共服务,使得基本养老保险资金合理使用更准确、透明,在国家资金、财政的控制之下,提高了养老保障水平。宣威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2012年的每月60元,经过四次提高基础养老金,目前为每月108元。很多居民的参保积极性也在不断增加,保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显著的实效,缩小了城乡差距,提高了我国扶贫工作的便捷性。

2.3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贯彻落实好脱贫攻坚养老保险实施方案,确保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切实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养老保障问题。对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省财政按照200元缴费档次代缴养老保险费;对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缴费困难群体,市财政按照100元缴费档次代缴养老保险费;对55至59周岁的重度残疾人,省财政按月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的养老补助金108元,在其年满60周岁时按照规定享受相应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不再享受养老补助;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从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并支付终身;对65周岁及以上的参保人的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加发5元至113元。

2.4养老管理工作朝规范化方向发展

养老管理工作分别归属于不同的部门,养老管理机构在制度出台时要求不同的部门准备不同的材料,在养老管理机构工作量增加的过程当中,城乡养老管理部门机构对资源做好了新的整合,所需要的材料减少了,城乡居民养老的各个业务流程减少,加快了养老管理机构工作的效率。在部门统一的管理当中,有利于保证老年人的福利,提升了养老管理的效率,同时助推基层社区服务的发展。在老年人管理时,更好地利用养老资源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了参保的同时,使居民更信任社区服务,便于我国对社会综合化进行治理。

3基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基层协办员队伍不完善

城乡养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平问题,首先是在基层分配的人员制度不够合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一些隐性的不公平现象。这种制度给予了居民很大的自主性,但对于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而言,会选择比较低的费用进行投保,主要源于农村群体自身的生活容易受到影响。村级协办人员队伍不够整合不够和谐,在保费的收缴工作当中,责任心并不强,工资待遇比较低,无法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工作当中,身兼数职,力不从心,无法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工作发挥自己的力量,在能力偏弱,身兼数职的影响下,村协办员队伍对居民形成了不好的影响,导致居民对城乡居民保险政策的不信任。

3.2就业人员参保困难

在城乡居民参保过程当中,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当中并未出台相应的信息系统支持,使城乡流动灵活就业人员在制度之间的转移,续接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过程当中,出现了服务断接现象。两种制度无法做到完全的同步合并,所以信息交流不顺畅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人社部在进行公布时,只是对城镇职工和居民的养老保险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没有实际统计到挨家挨户,数据之间存在的明显的差距。农村居民投保的数量下降,是因为一大部分人投入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当中,导致地区之间统计数据的断层,这也反映了工作人员在数据统计过程当中的服务工作不到位,服务过程中出现断层的现象。

3.3筹资机制不合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模式,这是养老保险待遇中最重要的种类。以宣威市为例,目前个人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3000元13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按年缴纳,多缴多补,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档次、各级财政补贴标准记入个人账户。但就算缴费最高档次3000元,缴满15年,领取的待遇也就四百多元,满足不了部分群众的需求。同时,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财政多靠财政转移支付在支撑,无其他收入,集体补助难度较大。

3.4保险整合过程中服务衔接不完善

农村居民投保的数量下降,导致地区之间统计数据的断层,这也反映了工作人员在数据统计过程当中的服务工作不到位,服务过程中出现断接的现象。

4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必要性

4.1实现居民养老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针对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分别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为了满足群众的基本养老需求,提高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采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方式来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在18大报告当中,明确改善民生要求加快社保的工作开展,做好养老保险的整合,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这一制度更是说明国家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努力,统筹养老保险制度对养老发展提出了指导作用,习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保障建设要满足居民的需求,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保障当中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在工作当中,完善工作指标和工作任务,涉及养老的地方是重中之重,要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系,对养老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加强养老队伍的建设。

4.2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在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和整合过程当中,对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在大多数地方并行实施分配给两个部门进行管理,再重复投入和多方面建设。重复参保和重复补贴等问题当中显示,城乡居民养老和城镇职工重复参保量,达到总人口的1/10左右,这样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在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进行整合之后,根据数据统计,仅部分地区存在大量的重复参保人员,其他地区重复参保人员的数量明显下降,这样不仅减少了国家的财政资金浪费,还提高了对养老保险的补贴能力,使得这一制度能够良好稳健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防止地方权力的腐败。

4.3有利于实现养老保障目标

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过程当中,仍然存在隐性不公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城乡地区发展的差异引起的。经济发展差异水平较大,在投保过程当中,居民存在很大的自主性。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居民选择投保费率更低的保险,导致各个地区的投保水平参差不齐,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当前使居民都获得了平均的参保机会,统一了参保标准。防止贫困居民参保负担过重问题的出现,使居民平等的能够享受养老保险的待遇,从根本上实现了养老保障的目的。

5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对策

5.1加强基层协办员队伍建设

在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过程当中,首先要对信息进行整合,向社会发布养老保险的信息,提供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信息平台,使得居民都能够了解到信息,信息更加透明化,尽快实行全国统一化运行管理,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和养老保险财政的监督,数据平台能最大程度的得到共享,对各类信息进行上报管理。

5.2加强就业人员参保管理

对就业参保人员来说,要加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结合,优化机制方案,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机制,确保基金安全,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的享受到养老保障服务,在统筹过程当中,建立多种支付方式手段,保证养老服务的公平性。商业保险更好的参与到养老保险经办工作当中,保证投保的自主性,建立公平的筹资机制,保障工作人员的自主性和养老保险的稳定性。

5.3完善筹资机制

在养老保险待遇中,需要完善相应的筹资机制,建立健全筹资队伍,在养老保险资金统筹过程当中,加强政策宣传,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早参保,多缴费,规范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办法,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建议在原有缴费档次的基础上增加更高缴费档次,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或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同时保证政府养老保险统筹资金的流动性。

6结束语

居民养老保险的建设,集中体现了国家对群众养老保险保障属性最大程度的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不断发展,意味着我国更加注重对人民养老的保障,使公民公平的参保是我国当前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运行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何通金. 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思考[J]. 中国社会保障,2015(9):50-51.

[2]周永水,刘晓露. 关于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社会保障,2013(4):34-35.

[3]刘玉梅. 浅谈如何做好区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J]. 卷宗,2021,11(4):62. DOI:10.12249/j.1005-4669.2021.04.062.

[4]孫芒.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研究[D].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凡艳,(1982.12.8-),云南省宣威市,汉族,本科,中级,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的区别。

作者:凡艳

个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论文 篇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现存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 要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又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必不可缺的,当前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征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基金 问题 对策

在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的今天,养老已成为整个国家和社会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问题。而党的十七大则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居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维护整个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配套措施。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党和政府为解决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而近几年通过各级部门的精心组织,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一政府的惠民政策,正逐渐被广大城乡居民所认同和接受。但由于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制尚不发达,所以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相关环节不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现阶段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我国现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共同负担,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资金的筹集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但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范围狭窄,大多由政府补贴和个人缴纳,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问题重重。虽然各级政府都积极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实践,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愿意为解决城乡居民养老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但是,像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财政积累少,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可支配收入较少,仅靠县级财政收入支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难度比较大。由于缺少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的配套投入机制,因此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补贴、集体补助大部分都无法落实,政府财政投入不能到位,统筹账户空账运行,已经成为制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纵深开展的主要因素。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发放。

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实现了社会化发放,但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起步较晚,参保人员众多,只领取国家基础养老金的参保人员死亡,经办机构不能及时知晓。加之大部分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未出台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抚恤费的政策,死亡人员的亲属极少主动申报死亡注销,造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主要由基础养老金结余和个人账户基金结余。基础养老金是由国家、省及地方财政共同负担,且按年根据实际发放金额进行结算,在各级政府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结余也是寥寥无几;反之,在地方财政补贴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的情况下,会动用个人账户基金发放基础养老金,势必会减少个人账户基金结余。

(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与增值。

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方面,相关政策规定除预留支付费用外,其余部分可以由财政部門根据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的建议,在双方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由财政部门用于购买国家发行的债券或者转作银行定期存款。但实际操作中,各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定期存款量较小,且银行利率利息的不断变化,加上物价的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基金利率远不够支付给参保人员的利率。没有优化基金存储办法,增值渠道单一,运营层次较低,造成利息损失,始终没有达到基金的保值增值的目的。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建议各级财政加强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支持。目前,国务院及省政府出台的指导意见,明确财政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与适当支持。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力度,尽快可能提高集体补助和中央财政扶持的比重,给城乡居民参保增加信心,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真正具有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福利性”。并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列入财政支农项目之一,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各级财政对农民补贴的到位。应建立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投入机制,形成财政投入到位、发展运行稳健的良性工作机制。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发放。

建议基层经办机构加强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开展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有效杜绝冒领、骗取养老金行为的发生。可通过刊登通知、张贴告示、网上认证、指纹认证和现场认证等有效措施,对辖区内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本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投入方面的调研,摸清底数,周密测算,结合地区经济水平,科学合理地预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地方财政补助,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留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助份额,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地方财政的基础养老金、地方政府对城乡居民个人缴费的补助及时到位,确保对60岁以上无保障老年居民、重度残疾和缴费困难群体人员补贴及时到位。

(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与增值。

首先要加大各级政府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力度,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补贴、基础养老金补贴等及时到位。其次国家可以规定通过法律程序,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部分基金结余交由专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理财,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凡是不能在规定期限内达到一定增值率的,放弃投资权,将基金全部或部分上缴由省级部门乃至国家有关机构统一管理。通过基金的保值增值,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水平,确保城乡居民老有所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农村社会保险管理处)

作者:董兴利

个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论文 篇3: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规范化管理建议

摘 要: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实行以来,针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的相关档案管理工作已经逐渐展开,但由于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交广,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繁重,因此在档案信息统计、档案文件整理等方面,目前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这也对是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为此本文对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为养老保险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进对起到一定帮助。

关键词:城乡居民;档案管理;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作为对参保单位、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其不仅能够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资料,同时也是保证参保个人享受应有养老保险待遇的关键凭证,要想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经办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就必须要做好对养老保险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而当前针对养老保险规范化管理策略的相关研究,自然也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当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收集整理效率较低

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的收集阶段,通常都需要先由参保群众填写相关档案资料,并在填写完成后上交社区或村委会,之后再由街道、乡镇统一收取整理,上交给当地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由于整个档案收集过程中的传递环节较多,因此即便是各街道、乡镇均能够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但养老保险档案资料的传递仍然会耗费较长的时间,有时甚至会出现在档案资料在某一传递环节中长期停滞的情况,这显然极大地降低了档案收集工作的效率。

(二)档案资料内容不够规范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对于档案内容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各地区通常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将档案内容、数据信息填写格式等要求明确下来,以保证档案资料的规范性。然而从目前来看,由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较多,需要填写的资料、信息也十分繁杂,因此在填写相关档案信息时,经办人员往往很难对档案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而在缺乏专业人员监督指导的情况下,信息填写不规范、数据填写不准确、印章缺失、人为涂改等问题自然也会随之出现,并对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造成影响。

(三)档案信息安全难以保证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在收集、整理等环节的制度要求比较明确,但在档案材料保存到期后,针对档案资料的销毁工作却并不规范,很多地区甚至只是将养老保险档案随意丢弃,而这也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一旦这些档案资料被他人所获取,那么参保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就会出现大量泄漏,而参保人的日常生活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麻烦。

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

从当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的传递过程来看,养老保险档案资料的传递效率虽然比较低,但由于档案资料为纸质文件,本身很容易损坏、丢失,因此即便能够对养老保险档案传递流程进行简化,档案资料的收集效率也很难得到太大的提升。对此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还需从信息化档案管理入手,加快各级养老保险经办点的信息化建设,在引入计算机等设备的同时,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系统,并将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制度及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等方面的细节要求确定下来。在经办养老保险业务时,经办人员完全可以将档案信息输入到电子文档之中,实现档案文件资料的电子化,并在完成对电子文档的备份后,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将档案文件传输给上级部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养老保险档案的收集整理效率,同时也能够避免档案文件损坏、丢失等问题发生。

(二)建立档案资料审核机制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在收集阶段之所以会出现信息缺失、数据填写错误等情况,主要还是由于养老保险业务经办阶段的工作量过大,经办人员在审核时容易出现失误。因此为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还需转变工作策略,建立以多層审核为主体的档案资料审核机制,由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委会)三级共同负责档案资料审核工作,按照养老保险档案资料的填写、格式等要求来进行仔细审核,一旦发现图像字迹模糊、数据填写不规范、档案内容残缺不全等问题,应立即退回给经办人或参保人进行修改,这样基层经办人员的审核工作能够被其他经办单位分担,档案资料内容的规范性自然也就会随之得到提升。

(三)加强档案资料销毁管理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涉及参保人员的个人隐私信息,具有着很强的保密性,即便是达到了保存期限,也必须要统一进行销毁,以免档案内容出现泄露。对此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还需建立严格的档案资料销毁管理机制,在档案资料保存到期后,安排专人对档案进行销毁鉴定,确定档案资料可以销毁后,同时编制销毁清册并上报同级别行政管理单位,完成以上工作后,方可对档案资料进行统一销毁,销毁时还要安排两人以上负责监督。在这样的制度要求下,养老保险档案的销毁工作会更加规范,而档案资料泄露的问题也会因此而大大减少。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在养老保险业务经办、参保人享受保险待遇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未来必须要针对当前现实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从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审核、销毁等环节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档案规范化管理策略,才能够使养老保险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得到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晋方雄.浅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农村实用技术,2019(11):97-98.

[2]王丽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才智,2018(18):201.

[3]王翠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有效办法[J].办公室业务,2016(17):119.

作者:唐柯

上一篇:保险公司赔偿责任分析论文下一篇:民族地区政治精神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