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主体

2024-06-12

农技推广主体(精选四篇)

农技推广主体 篇1

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 科学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 将遗传育种、转基因技术、信息产业技术等, 应用于农业领域取得了不菲的生产效益。就国内形势来看,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 不足欧美科技成果转化率80~90%的一半。如此现状, 发人深思。作者作为农技推广的先行者, 对此类问题的出现, 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此详作论述, 以供参考。

2 农技推广相关因素的研究分析

2.1 有关技术本身的因素分析

综合目前有关农技推广研究因素分析, 众多科研学者及机构关于这一问题切入点的确定, 都是源自于研究者本身, 而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确定的少之又少。同时, 从研究方法来看, 较为传统的农业研究集中于实验室、试验站, 到了现代众多研究学者意识到研究方法的确定应该集中于农场、农户, 主张农民参与技术研发之中。但是, 就目前研究形式来看, 传统的研究方法还是占据着主导对位。由此, 如果实验室、试验站的情况毕竟与农田存着很大的差异性, 会出现很大偏差, 严重的甚至导致着手推广的成果会带来农业生产的损失, 由此带来农户对新技术的排斥心理。

此外, 在科学技术的选择过程中, 农民常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如我国很多省、市、县每年的推广项目一般都是由政府和技术部门确定的, 其依据不完全是农民的需要, 即便有时如此, 那也是从推广部门和技术部门的角度出发认为是农民需要的技术, 而若深入农民当中进行调查, 也许农民的需求台与所确定的推广技术十分不同, 或者说农民最需要的也许不是所确定的推广技术。在这种情况下, 农民只是被动地或者说是不自愿地采用某技术或生产方案, 往往造成技术采用的失败。

2.2 有关推广本身的因素分析

政策的落实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字面语的理解, 在国内“推广”一词, 意味着将技术及时传递给农户并教授其使用的过程。这隐含着作为技术推广人员, 只要掌握这些技术并将其传递下去就可以了。但是, 作为推广人员真的只要如此就可以了吗?这切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就国外情况而言, 作为农技技术推广的率先倡导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起, 就不再使用“Extension” (汉译——推广) 这一词, 取而代之的是“Communicationand Innovation Studies” (汉译——沟通与创新) 。换句话说, 农技推广人员不仅要进行理论和技术地沟通传授, 更要引导他们在技术接受的同时进行再改造, 这同样是一个创新技术的过程。

与国内对技术推广一词的理解来看, 现代推广理念不仅重视推广技术人员的推广能力, 更加重视农户主动参与能力, 也就是要求农户在接受新技术, 能够根据自身生产需要进行再创造, 这样才是真正接受新技术的理念所在。

综合比较而言, 由于中国对推广理解是一种以技术为导向、以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技术推广。因此, 其推广方法是一种单向的自上而下的过程, 对技术的选择和决策是一种由上往下的层层下达的过程, 缺少基层民的参与, 缺乏基层技术应用的反馈。而欧美国家的推广是把农民作为推广的主体, 故其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工作思想和推广方法, 对技术的选择和决策是通过广大农民的充分参与而共同做出的, 具有积向性。

3 比较综合分析各研究因素——农户才应该是农技推广的主体所在

综合分析上述各研究因素, 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技推广的关键在于农户对技术的充分理解和认识, 而农技推广的主体则应该是农民自身的生产需求。由此, 在今后农技推广技术的选择和运用中, 必须要紧密围绕着农民的生产需要来展开, 满足其生产的需要和期望。而农民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 不一定必须要符合专家的“科学理性”。可在掌握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地域特色、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等等做适度调整。而实际上, 只有承认了这样的差异性, 才是切实现实了农技推广“为民服务”的理想, 也更有利于今后农技推广工作的高效发展。

4 结论

总之, 农技推广的主体在于农民, 必须要要重视农民的参与度。如此, 相关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决策人员、推广人员等等, 在研究技术推广过程中必须要坐下来与农民一同协商, 共同探讨做出选择和决策。当然, 本文倡导的农民参与式推广, 仅是一种工作改进思路, 而不是对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决策人员、推广人员等等工作的否定。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推广理念, 而不是上行下效强加于民的霸权推广形式。

摘要: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可取的不菲的生产效益, 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但是, 目前国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不足欧美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一半。作为农技推广基层工作者, 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 综合各相关农技推广因素的研究分析, 总结提出农户才应该是农技推广的主体所在。接下来的内容, 仅代表个人观点, 以作参考和借鉴之用。

关键词:农技推广,技术,农户主体性

参考文献

[1]万洁, 李伟, 赵肖柯.种稻大户高产优质技术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2) :222-226.

[2]刘智元.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对农技推广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7) :98-101.

[3]单天文, 马志国, 王磊.国外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今日科苑, 2008, (10) :30.

[4]赖晓璐.辽宁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879.

农技推广主体 篇2

2020 年,X 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扎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为坚决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凝聚了共识、积蓄了力量。持续聚焦主责主业,聚力提质增效、强化支撑引领、深化市场推广,促进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转化落实落地,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政治站位 (一)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X 党委始终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坚持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党员干部为重点、党支部为基础的理论武装工作格局,推进党员干部用好“学习强国”等学习的平台,在全 X 大兴学习之风,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围绕中央、省委和党组重大决策部署,全年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次、专题研讨次、理论宣讲。人次、座谈交流次,以书记领学、个人自学、研讨交流等形式,促进党员干部对政策理解与把握,将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变成了思想

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促进专项整治整改落实和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结合学习实践,科学谋划重点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讲话精神和十九届 XXXX 精神指导推动党建与经营工作的改革创新与质量提升。全面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内生活制度,激发党员干部队伍活力。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转作风,反腐败,促效能,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到位,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抓实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狠抓“主体责任”的落实,党委 X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意识形态工作,认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及防控措施。通过党支部月度汇报,党群工作例会通报等,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加强舆情研判,引导党员干部明辨是非。围绕党员领导干部调研和宣讲任务,推动党员领导干部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以普通党员身份深入所在党支部和基层联系点开展领学督学、主题调研、讲党课作辅导、谈心谈话等,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深度了解基层员工所思所盼,通过充分交流提振士气,激发攻坚克难的动力。针对 X 青年员工居多、高素质人才聚集、思想敏锐活跃的特点,日常致力于正面的思想疏导和正面宣传引导工作,力求防微杜渐,将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维持职工队伍稳定。

(三)加强督促考核,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委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述职报告、履行党建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考察、执行党的纪律监督检查范围。各党支部与党委签订责任书,认真履行主体责任。

(四)聚焦目标任务,主题教育走深走实。高标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班子成员和高级主管先后围绕 X 改革发展、提质增效、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拓展及提升等个主题开展调研。次,形成调研报告。份,梳理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治整改,促进 X 在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项目推进,项目运行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营造创新氛围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二、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一)以责任落实为重点,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从严治党,认真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全年召开党委会议 X 次,专题研究部署党建、宣传思想、党风廉政建设、群团、安全、统战等工作。修订《X 章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 X 法人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程序。从严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党委会前置要求,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落实管党责任,党委与支部签订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信访维稳目标责任书签订。份,落实“一岗双责”工作制度和党支部书

记抓党建与述职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六位一体”的党建责任体系,重点落实基层书记抓党建工作职责,为巩固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提供了有力抓手。

(二)创新工作载体,激发党建活力。大力推进党支部工作规范运行,所属党支部通过党组评估验收。深入推进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项目,激发研发人员活力,助力技术创新奋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开创新局面。开展党建工作观摩交流,促进党支部间、本部与驻外党支部之间的互动交流,党建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制定《党建考核细则》,进一步完善工作考核标准,突出实绩导向,通过月度检查、季度评估、年底总评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各党支部的党建工作考核,促进党支部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将继续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有效开展党建工作的新载体新路数,深化“互联网+党建”工作,优化拓展 X 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发布,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综合网络平台,提升党建信息化水平。建立党支部“活力指数”数据库,依据各党支部开展活动次数、参加人数、综合评定党支部的组织活力,对活力不强的党支部及时整改提高。

(三)持续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利用党群例会,讨论研究党建工作考核、创先争优、群团建设等事项,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经营管理中的把关定向作用。党委召开 X 次民主生活会,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 X 次、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X 次,充分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发现、定位、剖析、整改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带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完成个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按程序新设立党支部,进一步完善党组织架构,促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持续深化。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突显人才支撑发展作用 (一)坚持党管干部,选人用人从高从严。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组织在确定选人用人上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坚决防止带病提拔。规范选人用人程序,对名拟调整干部进行了严格的组织考察,提任干部 X 人,交流 X 人,破格提拔 X 人,解聘 X 人。

(二)拓展育才用才思路,加快高科技人才成长。编制《科技研发人才开发专项规划》,明确技术人才的梯队层次和成长计划。坚持常态化职称职位晋升和择优聘用,2020 年,晋升 X 人,破格聘任 X 人,低聘 X 人。继续强化新员工“七个一”培养,聘用专业技术带头人与青年员工结对,签订师徒结对协议,进行动态跟踪培养。建立项目组灵活组建机制,鼓励青年员工通过自由组合、竞争、竞标等方式承担各类项

目,竞聘担任项目负责人或项目骨干,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

(三)拓宽年轻骨干培养渠道,筑牢人才发展高地。全面落实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开展多方位岗位交流培养锻炼。开展 X 期干部培训班,提升中层干部管理能力与水平,增强干部队伍责任心和改革意识。组织 X 名经营管理干部参加省一级干部教育网络培训班;X 名干部参加党组培训,X 名党支部书记参加省级党支部书记培训。先后派到扶贫村的 X 名青年骨干,其突出表现得到镇政府和总 X 的高度认可。选派X 名青年员工到石化 X 挂职锻炼,得到相关 X 的重用并延长挂职期限。向兄弟单位司派出 X 名骨干员工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为总 X 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同时,向总 X 输送 X 名“技术+经营”型中层干部,对总 X 技术人才支撑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四、强化纪律规矩约束,优化干事创业环境 (一)抓责任,增强履职意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党委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两次,结合主体责任清单,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责任书》X 份,层层压紧靠实责任。

(二)抓教育,强化“底线思维”。对新提拔任用 X 名干部进行廉洁从政法规知识测试,提醒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和

行使手中的权力,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学习典型案件,提高“拒腐防变”的免疫能力,强化“底线思维”。同时,把加强技术保密工作作为 X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特色重点来抓,通过强化教育管理、完善硬件设施,打造保密安全屏障等措施,扎实做好保密工作,未发生丢失泄密和重大责任事故。

(三)抓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修订章程,进一步规范党委会议事内容和决策程序;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对 X 名中心、分 X、部门负责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收集到意见建议共计 X 条并进行整改落实。充分运用约谈、提醒、谈话等措施,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对党员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谈话,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

(四)抓整改,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对于巡视组反馈的意见和问题,通过采取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定力、完善科技创新模式,推动高质量立项与运营管控、强化战新产业孵化力度,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等措施,已整改完成项,持续坚持整改项。

五、坚持党建带群建,开创群团工作新局面 始终坚持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群团组织围绕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弘扬企业文化等工作,持续改革创新,更好地服

务大局、展现作为。开展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会、青工座谈会、劳模事迹分享会,提供交流平台,引导青年员工提高政治站位,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加强人文关怀,常态化开展帮扶慰问,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了解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慰问单身青年、扶贫干部、项目一线职工、孕产女工 X 余人次,发放生日贺卡、生日蛋糕劵 X 张,组织健康体检 X 人次。开展 Solidworks、新产品路演等竞赛活动,有力推动了经营工作。项目技术攻关,为 X 技术引领和研发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提出合理化建议 X 个项目节约经济价值万元,助推实现提质增效目标。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主题团日活动,充分展示青年员工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群团组织荣获总 X“先进基层工会组织”“合理化建议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五四红旗”称号。

经过不懈努力,2020 年 X 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经营管理质量逐步提高。2020 年,X 党委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中心经营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形式需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上的瓶颈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不精湛、员工队伍能力素质还远远达不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等问题,X 党委将在 2021 年大力督促落实,下硬功夫确保改进落实到位,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回顾过去催人奋进,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深知做好科研单位党建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新的一年,X 党委

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落实党组各项工作部署,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真抓实干、常抓不懈,坚定不移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引向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为 X 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全民学习民法典

宣传标语

1、民法典 让生活更美好

2、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 走进群众心里

3、民法典与生活同行

4、民法典 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

5、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6、从“法”到“典”,开启民事权利保护新时代

7、民法典,人民群众权益的保障书

8、切实实施民法典,依法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9、民法典:新时代的人民法典

10、以民法典实施强化全民法治信仰

11、民法典: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12、民法典是一部镌刻和保护人民权利的法典

13、贯彻实施民法典 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14、民法典护航美好生活

15、树民法信仰,“典”法之光芒

16、‘典’亮生活,伴民同行

17、民法典,拉近法律与生活的距离

18、民法典 回应时代需求 满足人民需要

19、民法典 守护你

农技推广主体 篇3

关键词:工具;主体;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56-03

一、问题的提出:“互联网+教育”的概念理解

“互联网+教育”不同于“教育+互联网”。在“教育+互联网”的模式中,互联网是工具。教育者将传统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来实现教育目标。而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中,互联网是主体,教育者将受到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各类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手段来实现教育目标。

“教育+互联网”转型为“互联网+教育”需要有个过渡。“教育+互联网”虽然属于低级别的应用层次,但是在目前阶段,也是为教师们能够广泛而且熟练采用的。“互联网+教育”是新生事物,是前沿教育科研成果,层次高,要求也高。它的局限性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各类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数量上还不够多,质量上也参差不齐;二是涉及的教育变革力度大,从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手段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来说,积累的经验还不足。

所以,转型需要平稳过渡。我们的过渡策略是揉合“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将其“工具性”和“主体性”结合起来,形成为“工具-主体”模式。所谓“工具-主体”模式,就是这样一个标准样式,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当作提高教育工作效率的工具,二是又将现代信息技术及其载体(重点是载体)视作“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各类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诱导教师自觉地改变教育观念,创造出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手段来实现教育目标。

我们最初的应用实践探索是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

二、“工具-主体”模式在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中的应用

《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研究》是我们于2014年申报立项的杭州市规划课题之一,前后经过三四年的实践与研究,采用了“工具-主体”模式,获得了研究工作及实践工作双丰收。整个成果以开阔的视野与创新的角度,获得了杭州市内外众多教育部门领导和中小学校很高的评价,他们热情很高,纷纷采用,推广力度空前。

1.“工具-主体”模式在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流程中的应用

我们对学校社团进行了历史与现实的分析,确立“让广大中学生乐在社团、学在社团、成长在社团”的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管理”、“自主参与”、“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三大原则,将管理过程分为筹备、立项、推进和总结四个阶段,具体流程分为设立类别、社团申报、申报评审、管理过程、结果评价五个环节。

上述管理流程基本上体现了互联网工具性的管理特点。社团类别的标准公布,社团申报的过程,申报评审的第一阶段“匿名通讯评审”,管理过程中的绝大多数环节的操作(除专家评审外),结果评价的各种方法,都是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完成的;但是同时,也体现了互联网主体性的管理特点。比如,评审第一阶段因为采用了“匿名通讯评审”的网络方式,为了解决由于评委人数多而容易出现“众说纷纭”的现象、由于评委认知不同而容易出现“偏离正轨”的现象等问题,保证评审结果公正性、公平性,既要制定统一的、明确的、细化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坚持量化与质性评价的结合原则,还要有适度的公开性,增设权威专家的终审权。

我们认为,诸如“匿名通讯评审”的网络方式,就是一个“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在使用这个科技产品的时候,我们既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作用,也要重视弥补互联网技术的不足或缺陷,从而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创造出新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程序。这也是理念上的一个必然转变。

2.“工具-主体”模式在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机制中的应用

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机制主要有以下四种:科学化管理机制,过程有效激励机制,全面评价机制,高效的网络平台。

“工具-主体”模式在其中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比如管理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这一项目,诸如收集、整理多方意见建议等许多“制定”方面的工作可以借助网络或其他信息技术来完成,体现“互联网+教育”的工具性特点;而诸如审核、查询、申诉、答辩等许多“实施”“监督”方面的工作,则必须要强化“互联网+教育”的主体性特点,视之为“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自觉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采取新的策略方法。

比如“加强内外交流和联系”获取“信息激励”,作为工具,互联网技术应用是很重要的工作渠道。但是,我们同样要关注与分析这种工具性很强的互联网技术应用,比如什么时间应用,应用多少时间,提供怎样的硬件条件……如此一来,“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互联网”又得到了充分的碰撞。

不管是“全过程性”评价,还是“全员参与”评价,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应用与主体性体现都是必需的。尤其是评价进行时的环节,网络(包括其他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必不可少,作为“主体”也不容忽视,我们必须将之视作“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创造出适应互联网“工具-主体”模式下的管理策略。

“工具-主体”模式在其中的体现,同样反映了理念更新的重要性。网络平台既是管理工具,更是教育主体,因为它包含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确定和教育策略的运用,渗透了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在落实、执行层面的配套上必须有相应的教育手段。

3.“工具-主体”模式在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保障体系中的应用

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保障体系由以下四方面内容构成:加强扶持,加大物资投入;加强培训,注重责任人培养;加强指导,提高活动层次;加强交流,搭建沟通平台。

在这个完整的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保障体系中,互联网“工具-主体”模式的应用还是重头戏。“加强扶持,加大物资投入”的着眼点是“社团自主、有序、规范管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保障“公正、公平、公开”是必须的;“加强培训,注重责任人培养”,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既可借助互联网进行网络培训,也可将面对面培训工作及时发布或公示;“加强指导,提高活动层次”,其中“专业指导”“专项经费”,更需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交流,搭建沟通平台”,目的是“提升的开放性和创新感”,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社团活动需要多少物质条件,该不该提供,怎么提供,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这个工具来进行分析、判断、作出决定,也需要管理者以它们是“由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来的蕴涵教育内容的科技产品”来进行具体的操作方案设计。

三、“工具-主体”模式的推广

“工具-主体”模式在中学生社团活动课题化管理中的成功应用,激发了我们在学校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中予以积极推广的热情。

1.校园多媒体信息发布平台(图1)

通过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对多种显示设备集中统一管理,利用软件实现多种屏幕集中统一管理控制,提高宣传工作效率。

在行政楼、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门厅及师生餐厅安装多个信息发布点,发布学校通知、公告、新闻、课程安排时间表、好人好事、寝室检查、学习政策等信息,也宣传学生与教师的美术优秀作品等。同时,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我们也相应地做出了具体的操作策略调整。其产生的效果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信息的认可度和可看性;加强了信息及时性、准确性,扩大了信息覆盖面;提高了学校的执行力和综合素质。

2.校园教学数字化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图2)

通过校园教学数字化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搜集、整合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类教学资源,其中包括教师自制电子备课资源、课件资源、题目资源、案例资源、科研成果资源、教师学习资源、电子图书资料等。比如我们使用“极课”模式学科大数据采集分析平台,采用标准化答题卡、扫描录入数据的途径,将学生作业、单元测验、考试等过程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中产生的大量教学数据有效地保存下来,为教学提供多角度的诊断,使过程性评价简捷化,促进教学;通过云计算自动生成错题本,辅助以网络自动推送,可以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作业,支撑个性化教学、差异性教学。同时完善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使其高效、安全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其中,使师生改进教与学成了该平台最大的功能。

3.校园移动学习平台

我们通过校园移动学习终端与教学应用平台给教师、学生提供一个整合式教学平台。

教师使用校园移动学习终端与教学应用平台备课,整合各式教材与素材格式,校内的教研组教师能互助合作,累积利用性高的教材内容,成为校本教材。教师打开教师端移动学习终端,与学生端的移动学习终端通过校园无线网络连接,在课堂上就能用备课内容实施数字化教学、实时形成阶段性评价、手写答题与互动、总结性评量的测验、互动式活动等。通过课堂中的教学活动,累积学生各式不同的学习历程信息,形成系统平台服务器重要的教学应用数据。课后,教师由这些信息的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与进度外,增加亲师沟通的依据,提供更个人化、适性化、贴近学习需求的学习应用。

4.美术作品网上展示平台

“艺文兼修”是我校的办学特色,美术专业是我校的品牌课程。学校提供用户权限控制来保证学生作品的安全和完整。通过展示平台对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的作品进行统一管理,并提供统一展示界面。平台支持多种用户管理,平时学习阶段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添加、修改、更新、上传、下载、分类管理,考核与评价阶段可以由画室指导教师批量导入学生的阶段成果。网上展示平台提供展示访问接口,可以由校园智能显示终端或美术展厅触摸式一体机进行访问,不仅让学生自己对作品有一定的认识,也可以通过平台的评价系统来了解他人对作品的认识和评价,提高鉴赏水平。

运用大屏液晶触摸一体机的触控技术,结合美术网上展示平台全面、细致的展示我校美术展厅和作品收藏室中的各种美术作品及美术收藏,内容丰富、详实,囊括了学校各类美术作品的信息,为参观者全面展示所需了解的作品细部特征及作者的相关介绍等。同时利用触摸一体机的多媒体功能在我校的美术展厅中给学生介绍和讲授美术作品的特点,让学生实地并细致的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5.学生走班学习与课务管理平台

该平台立足于探索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校园教学走班情况的信息采集与课务安排。教师使用系统完成教学班信息查询和成绩管理;学生使用系统完成选课和成绩查询等操作,各类选课相关数据输出。教务处开放学期内选修课程,学生登录系统,根据个人教学计划进行网上选课,系统自动判断选课是否成功,并给予提示,选课后由选课管理人员在后台进行筛选,并打印输出教师课表、学生个人课表、场地课表、教学班点名册等。正常开课后通过新型智慧刷卡终端控制门锁的开关,同时提取教师与学生的刷卡数据并与我校的教务系统实现数据交换的整合与集成。学生必修走班的课表,教师及学生信息能够自动从学校的教务软件中抽取数据,每个教师和学生通过门禁刷卡机直接刷卡签到点名,无需再去电脑系统或者网页上点击鼠标确认。签到过程结束后,教师登录网页查看本节必修走班或选修走班课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到课情况。未及时刷卡签到的学生分为迟到、旷课、请假等几种情况,用不同的颜色显示。

此平台的使用提升了选修课考勤、门禁管理及网络信息技术在日常师生教学、学习活动中的应用水平,推动了校本网络资源建设,促进了学校教育资源共享。

“工具-主体”模式作为“教育+互联网”转型为“互联网+教育”的过渡标准样式,在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有其独有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扎实稳妥地推进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每一个一线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

农技推广主体 篇4

一、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主体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近些年卓有成效的努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实现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由单一的技术推广向农村科技综合服务转变、由自上而下的单向推广模式向双向互动服务模式转变、由政府主导的推广体系向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服务体系转变。但由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中多元化服务主体之间及与其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之间协调机制不灵活,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整体作用的发挥。

(一)农、科、教缺少协同,研、教、推脱节

目前我国农业科研单位、教育单位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三者各成体系,独立设置,缺少沟通和合作,推广机构掌握大量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高校科研院所,科研部门的科研成果也不能得到迅速转化。农业科研和教育单位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体制分割壁垒,工作相互分离,多轨道运行,农科教结合难,也是造成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成果转化率不高的主要因素。由于科研人员对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缺乏充分了解,导致农民的利益和对技术的真正需求很难体现在农业研究中,很难保证研究成果的推广。各农技推广服务主体间缺少协同,没有形成巨大的推广合力,致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效率较低。各服务主体如不及时增进协调和合作,采取多种协调方法来整合资源,将无法实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转。

(二)服务主体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合作关系薄弱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最贴近农业生产、最贴近农户的农业技术推广载体,是把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教育单位三大服务主体和农民连接在一起的有效环节,具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由于其机构性质,可或多或少争取到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工作主要偏重于农业公益性服务。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多以独立的法人实体为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而主要选择经营和参与风险较低、投资回报率高的农业技术的研发项目,如推销产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和农机等)和信贷咨询工作等来获取资金回报。双方缺少共同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关系薄弱,造成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通过连接市场获得有效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及教育单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及教育单位的研究成果和推广服务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农民的需要。

二、我国农业推广服务多元化主体的发展对策

我国政府应积极增进各主体间及其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联系与结合,发挥服务主体的协同效应,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能力和活力。具体可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积极推进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强化公益性职能

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农业科技服务方向明确,即遵循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的原则,强化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经营性服务分离出去,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随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的到来,我国可从两方面来优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1. 明确职能定位,创新运行机制。

我国应积极探索建立科研、教育和推广服务一体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机构的定位和设置应结合我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和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进行,探索优化特色鲜明、运行高效的公益性推广服务网络。在改革推广服务体系、培育多元化服务主体的同时,应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行政手段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鼓励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部门、农业教育单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公平竞争的形式参与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

2. 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配套教育培训机制。

在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中可通过项目管理、聘任制、绩效工资等措施,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落实对县以下农业技术人员工资待遇的倾斜政策,以吸引农业院校的毕业生进入到农技推广机构,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同时采取对口委培、承担重大推广项目等方式,加速培养一批高素质农业推广类中青年人才。农业部门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现场观摩等形式,做好农技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以项目为载体,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农业科教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农村和农业企业兼职等。通过农业广播、卫星电视教育、专题讲座等提高农民素质。从而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能力,尤其是农民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程度,更好地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

(二)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服务主体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有效合作

我国要在服务主体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间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联结、合作联结、股份合作联结等模式,从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上实现多方的有效联结,实现生产、科研、加工、销售的紧密结合,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就政府与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而言,他们之间应该是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合作关系。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公共部门就是指政府,政府是公共产品的唯一提供者。而在新公共服务理念下,管理主体是多元性的,非政府组织也都被认为是公共产品的供给者,他们之间不应该是压制与被压制的关系,而是一种合理分工的合作关系。

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可通过合同约束、利益吸引、风险补偿、股份合作等有效的联结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积极接受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挂、靠、联,与之确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也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培养技术后备人才。在科技推广机构的统一部署和技术指导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可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项生产和技术活动,在农业科研、教育单位的支持下,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过开展多层次、多角度信息服务,与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协作联系,与农业院校牵线搭桥,为农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定期聘请专家,集中或分散对组织成员进行技术培训,向农民传播新的经营理念,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我国可借鉴美国“免税组织”规定,给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免税优惠。财政要给予一定的支农资金扶持,在信息、项目、技术、市场经济知识教育等方面为其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政府要对其加强管理监督,做到引导不主导,投入不介入,扶持不把持,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服务主体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通过有机联系与合作,积极创新参与方式,将实现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更深层次的发展。

(三)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平台,推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主体间的有机衔接

农业科技推广平台是以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为主体,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共同运作的一个系统。通过平台把多元服务主体紧密联系起来,共同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达到整合推广资源、形成推广合力的目的。

上一篇:自组装行为下一篇:精神疾病患者护理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