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护理医学

2024-06-12

精神疾病患者护理医学(精选十篇)

精神疾病患者护理医学 篇1

1临床资料

本次统计我院收治的368例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现病史里的有明显诱因出现的精神异常进行分类。结果有诱因诱发的精神疾病79例,占21.4%(其中因感情诱发的约占50.5%,各种疾病诱发的约占18%,工作、学习因素所诱发的约占12.5%,金钱因素诱发的约占11%,意外因素诱发的约占8%),无诱因289例,占78.6%。

2心理护理

2.1感情因素诱发的精神疾病

2.1.1吵架:这类患者一般较敏感、多疑、内向,凡事逃避退让,不善于沟通、表达自己,不善于解决问题,鼓励其多与对方沟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同时也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点,像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如诸葛亮“怡然抚琴退强兵”,让自己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总之,良好的沟通+诚恳的态度+一颗善良、宽容的心,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2.1.2失恋:这类患者因为失恋而心灰意冷,鼓励其确立新的人生目标,寻找新的精神寄托,或重新谈对象,或把注意力转移到工作、学习、兴趣上,享受生活、放松自己、走进自然、克服内心的脆弱,重新思考自己活着为了什么,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本身,而不是别人,不要让昨天的沮丧影响今天的心情,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要有选择的做一些有益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忘记一些不愉快的、负能量的往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走出阴影,越活越健康。

2.1.3亲人离去:为了从一场深深的悲伤中恢复过来,首先要承认所受到的悲伤和打击,不要掩饰它,然后,可以难过一段时间,接着,我们需要对所受的悲伤做一定分析,这比较难,最后我们会领悟到:失去不一定是忧伤,而是成为一种美丽;失去不一定是损失,也可能是奉献。只要我们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失去也会变为可爱。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

2.2疾病诱发的精神疾病

2.2.1产后抑郁:这类患者性格大都内向,不善表达,再加上环境的改变,从原来的单一变复杂、从以前全家关注的孕妇变成现在全家关心的宝宝,从以前的安静变成现在的嘈杂,加上夜晚睡不好觉和生理上的改变如:生完孩子腰酸背痛等一系列的变化,使患者无法适应而产生负面情绪。此时要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支持和鼓励、安慰患者,借助思考中断或思考取代的方法,如:一个人假装心情很好就容易让心情真的好起来,让感觉更愉快;也可以对着镜子微笑,深呼吸;告诉自己,一切会好起来,努力微笑很重要,主动播种积极的想法是战胜消极情绪的有力手段。总之天播种积极的想法越多活得就越轻松越愉快。

2.2.2术后:这类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存在误区,或盲目随从,或过分担心,手术都存在风险的,没有达到患者预想的结果,留下一些后遗症或治疗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让患者惴惴不安,耿耿于怀,无法释然;因此鼓励患者多包容一点、克服困难、配合治疗和护理,多学点专业知识,鼓励家属多点呵护、多点关怀,多一些关于疾病的科学认识,同时医务人员反复、多遍的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早日解除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早日身心恢复健康。

2.3工作、学习诱因所引起的精神疾病

2.3.1考试失利:这类患者往往自尊心强、好胜、好强,一点点失意,一次失误就不开心,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胜败乃兵家常事,要拿得起,放的下。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有失必有得,上帝关上这扇门同时会开另一扇窗等。只要做到平衡了,才不会钻牛角尖,陷入困境。不要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只要把一件件小事做好,总有一天会做大事的。

2.3.2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大、工作疏忽、受批评、不公平的待遇等,这类患者有的太追求完美,有的过于马虎,想办法解决,适当转移注意力,让内心强大,提高抵抗力。

2.4金钱的诱因所引起的精神疾病:如欠债、丢东西、买房经济压力大,对这类患者要因材施教,告诉欠债、经济压力大的患者,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有资格去挣钱,还钱。理理思路,摆正态度,诚恳积极的应对,多想些暂缓的办法,先急后缓,告诉哪些被欠的人,我肯定想办法偿还,哪些被欠的人听到这么肯定的回答会放心、理解的。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对哪些丢东西的人,引用美国总统肯尼迪讲过的话:“我失去的只是部分财物而不是全部,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我的身体是完好、健康的,我还可以再挣。”

2.5暴力、意外因素所引起的精神疾病:如车祸、强奸、抢劫、社会暴力等,针对这类患者要保护好隐私,不能再揭其伤疤,丰富其业余生活,教她们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

3小结

通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辅以心理疏导,在这368例女患者中,约55%的患者痊愈出院,约45%的患者演变成各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启发和帮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认识疾病和对待疾病,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和熟悉患者的病情,要知道患者的哪些表现是异常的,还要通过各种心理护理技术让患者认识到哪些是异常表现、如有可能还要利用现有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帮助患者认识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常的表现,如何以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去战胜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对于躯体疾病的患者,还要通过心理护理来减少躯体疾病对心理的影响,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1]。简而言之,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即内因与外因在精神疾病的发生中共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应注意到二者的作用并非平分秋色,在不同的精神疾病中不同的致病因素起的作用大小不同。而且,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均构成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这些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疾病的发病与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以上的病例分析,有诱因引起的精神疾病占21.4%,这个数字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淡定、不大喜、大悲、不走极端,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到事物的平衡点,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利用家庭、社会的资源解决问题,平时多吸取一些精神健康知识,了解各种应激源的应对方法,缓解精神压力,碰到难题及时请教专业人士,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发了病,及时就医,不侥幸,不偏见,正确的认识自我,认真对待疾病,合理安排生活,学会自我解脱,同时,家属也应给予鼓励、指导、宽容。社会各界更应大力的给予关爱、理解、支持。积极的创造机会回归社会。希望每个人都活在阳光下,活在健康里!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对哪些有诱因引发的患者采取哪些具体有效的心理护理,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方法 调查厦门市某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2月精二科四区所收治的368例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现病史里的有明显诱因出现的精神异常进行分类。结果 在各种精神疾病中,有诱因诱发的精神疾病共79例,占21.4%,通过对这79例患者进行认真的病情观察、分析,进行各种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指导,促使患者安心住院接受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在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最终(55%)痊愈能顺利出院。结论 精神科在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加强各种精神专科知识宣教,针对各种诱因制定出具体的宣教内容,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水平,能有效预防、减少各种诱因引起的精神疾病。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药物治疗必不可少之外,更主要的是针对各种患者进行各种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且要反复的普及、宣教各种精神健康知识,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关键词:精神疾病,诱因,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肠梗阻患者护理医学论文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xx年1月~20xx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肠梗阻患者,其中35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年龄为14~70岁,平均年龄为40岁。该6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等,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X线平片检查、钡剂灌肠、彩超等检查,由此确诊为肠梗阻。在该65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肠粘连,9例患者肠扭转,4例患者肠道畸形,4例患者肠蛔虫,4例患者肠狭窄,9例患者其发生肠梗阻的原因不明。

1.2治疗方法

在该65例患者入院后立即做术前准备,对其行手术治疗;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情况进行纠正;对循环血量进行补充;同时为防止发生感染,对所有患者均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主要手术方式为:

①42例小肠机械性梗阻患者:有25例患者采用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束带松解术,17例患者采取肠切除肠端端吻合术。

②19例结肠梗阻患者:有12例患者左半结肠切除造瘘术,7例患者采用有半结肠切除。

③其余患者:1例患者解出小肠扭转复位或(和)肠扭转切段切除术,1例患者嵌顿疝松解术加修补术,1例患者肠憩室切除术,1例肠套叠复位。

2结果

术前通过对该65例进行心理护理及对一般情况进行改善,有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以及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使手术的顺利进行得到进一步的保证。术后加强对患者的一般护理、胃肠减压及正确的引流管护理、静脉高营养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早期促进肠蠕动等综合措施,有利于患者迅速得到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可靠。在本组资料中,通过对65例肠梗阻的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除病情危重、严重并发症、身体基础差、年龄高的患者在术后死于手术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有效治愈率为95.85%。

3护理体会

肠梗阻患者其均是属于病情急、重、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长。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给予其精心细致的.全面护理,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通过对本组资料中的65例肠梗阻患者进行护理,体会到:有效的术前及术后护理能够使患者的康复得到保证,并能够使并发症的发生得到进一步的降低。特别是在对引流管进行科学护理能够更加使感染得到预防,使手术粘连的发生减少;静脉高营养能够快速的使患者体力恢复,并增强其抵抗力,为患者的早期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肠梗阻患者治疗中,采取多种的护理措施能够机一部的促进肠蠕动,对患者的早期康复、肠粘连减少、使患者远期疗效的提高、复发的预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在患者入院时应当热情的接待,并向患者耐心、诚恳的介绍与治疗相关的知识,要将手术的危险性、必要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需要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注意的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讲解,由此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由于肠梗阻发生突然,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耐心细致的做好心理疏导以及解释工作,使患者树立战胜病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

3.1.2一般护理

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其中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出凝血时间等;对肠梗阻患者采用半卧位,使腹痛、腹胀症状能得到减轻,对于重症患者,为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引发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在其平卧时应当将头转向一侧;在患者发生呕吐后,需要将呕吐物及时进行清除,并给以温开水进行漱口,做好口腔护理,使患者的不适感得到进一步的减轻;护理人员在对疼痛患者进行护理时。可采取物理治疗法;若患者是腹胀,可对其行胃肠减压,保持减压通畅,期间需要做好相关的护理;若患者发生感染和中毒应当遵医嘱给以抗生素的治疗,使毒素的吸收减少,中毒症状得到减轻。同时,要对患者出入液量进行严密观察和准确的记录,出入量包括:输液总量、尿量、胃肠减压量、呕吐物量,其主要目的是保持出入液量的平衡。术前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手术后变化的锻炼,如:床上翻身训练、大小便练习以及深呼吸有效咳嗽练习等。

3.1.3常规护理

严格按照外科腹部常规进行术前准备、皮敏感试验、常规备皮,并将各项检查进行完善。

3.2术后护理

3.2.1体位护理

术后全麻未清醒者,对其取去枕平卧位,将头转向一侧,防止口腔内唾液以及呕吐物吸入气管;术后全面清醒者检查其血压,血压平稳,取半卧位,由此可使腹直肌得到松弛,使伤口缝合处的张力疼痛进一步减轻。

3.2.2术后常规护理

手术当日对患者的意识、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尿量进行观察,并做详细记录,并要注意发生呼吸道梗阻、窒息、休克、伤口出血等早期并发症表现;给予低流量吸入,并要使呼吸道保持通畅,防止痰痂、舌后坠将气道堵塞,由此引发缺氧、窒息;给予患者腹带,防止患者术后发生伤口裂开以及活动中疼痛的产生;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以及有效咳嗽,在其咳嗽时要将伤口按住,这样可以使疼痛减轻;给予超声雾化常规吸入,使呼吸道保持湿润,这样有利于痰液咳出;伤口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并对伤口渗血渗液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做好口腔、皮肤以及病床的清洁卫生,主动给予饮食、咳嗽、翻身、排便等方面的帮助。

3.2.3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护理

保持使用腹腔引流管及胃肠减压引流管的通畅,并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要避免引流管受压、折叠、滑脱或扭曲,对引流管的颜色、量、性状等要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防止异常发生。引流袋应当每日更换,并防止逆行感染的发生,在肠蠕动和肛门排气恢复后需要将胃肠减压停止。

3.4饮食护理

在患者术后24~48h内需要禁食、胃肠减压;待到恢复肠道功能后即可将胃肠减压停止,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饮食应当是少量多餐流质饮食,逐渐增加至全量流质饮食,一般全量流质饮食在2~3d后给予,再过1~2d改为半流质饮食,软食或普通饮食可在2周后给予。要严格患者恢复期的饮食,饮食为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摄入生、冷、硬食物。

3.5早期活动

在术后应当鼓励患者及早进行活动,并活动量及范围要逐步增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患者病情平稳,可在术后24h进行床上活动,争取能够尽早下床活动,进一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发生肠粘连,使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得到进一步促进。

3.6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患者鼻饲的护理 篇3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45-01我科从2006年1月——2008年11月接受34例这类病人行鼻饲治疗 ,无一例失败,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4例,全为男性,年龄17-56岁,拒服药10例,拒食24例。精神症状支配下拒食药物引起的吞咽困难;对强迫住院有抵触情绪;因住院时间长要求出院;自觉疾病恢复后无法见人拒食自杀。

2护理对策

2.1插管前准备: 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应变能力。尽量避开其他患者和家属,以免影响插管者的情绪。检查胃管质量,检查胃管是否变硬、堵塞、漏气。做长度标记,测量患者前发迹至剑突的长度,并做标记。检查患者的鼻腔,如有异物不能做,无异常则清洁鼻腔。

插管时要与病人沟通:让患者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让其对自身的疾病有所认识。操作过程不断与病人交流,用语言诱导病人,尽量让其配合治疗,如采用此法是为其健康着想,如能服药、进食就没有必要插管;并告诉患者插管的主要步骤;在插管过程中有恶心等不适是正常现象,不要憋气,不要紧张、害怕,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告诉患者在插管时如能与医护配合,不适感会减轻等。

2.2插管中的注意事项: 如患者不配合、躁动,应多人共同完成操作,医护要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好,同时也应明确分工,各人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

插管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病人不合作会影响操作者,慎静自如插管动作要缓慢、轻稳,特别是在通过食管的三个狭窄处时,以免损伤食管黏膜。用听诊器听气过水声时,有二个人分别听到气过水音后会更好,后输入流质,以免发生意外。

鼻饲药物时,应将药片研粉,溶解后再输入,鼻饲流质量每次不超过200 ml,温度为38~40℃,输入流质前后均用少量温开水输入。

2.3 拔管及拔管后的处理: 用止血钳夹紧胃管开口端,拔至咽喉处时快速拔出,以免液体滴入气管。

清洁患者鼻面部,整理衣服,让其休息,并有专人看护。及时与病人沟通:告诉患者,护士所以这样做,并不是要害他,是为了给他治病,不吃药病好不了,身体就会垮,都是为了健康着想,护士是爱心、关心、保护他的,没理由害他,输入的是治疗疾病的药和营养物质,不是毒药,下次如果不吃药、不吃饭还会采用这种方法。如能配合治疗、服药、吃饭,会早日康复、早日出院。

3护理体会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进食、服药是重要的事项,全体工作人员要高度关注。病人开饭时除必要的工作外,全部工作人员应投入到为病人的开饭中,密切观察及组织病人,以免遗漏病人进餐。不管任何类型的患者,护士应一视同仁,要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爱好,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对新入院患者要做好详细、细致的入院介绍,使其尽快适应,消除恐惧感。

合理的营养促进生长发育,维持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拒食的患者易造成营养成份缺乏。常有体重减轻、抗病能力减弱,从而影响身体恢复,所以患者的饮食是否正常和疾病的恢复有着密切的联系,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常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护理人员应应充分了解病人的饮食情况,对于有适应症的患者及时采用鼻饲或静脉输液,以保证患者的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有的拒绝服药,有的受妄想、幻觉的支配拒绝进食。鼻饲是解决拒食、拒药的常用方法,但患者不合作,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稍有疏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由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重,情感与行为分裂,所以对于进行鼻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必须给予特别的留意,以保证顺利进行,达到相应效果。

拒食是精神科住院常见问题,因此精神科的饮食护尤为重要,加强拒食患者的护理,保证其安全不仅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食入营养全面的饮食,也是保证患者获得成功治疗的必要前提。

精神疾病患者护理医学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就诊及住院的重性精神病疑似急性阑尾炎并治疗后的患者147例。其中男82例, 女65例, 年龄在18~55岁之间, 平均年龄 (34.17±8.89) 岁。病程为4 h~3 d, 临床表现多为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增高119例, 占80.95%。

1.2 诊断方法

患者出现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后由经治医生检查后, 再由外科医生会诊后, 利用该院的Vivid3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对所有疑似急性阑尾炎的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有条件者检查前30 min适度饮水, 使膀胱充盈。检查时, 让患者采用多种卧位姿势在诊断床上, 双腿并扰弯曲。用体表加压法在患者腹部进行纵切, 横切, 斜切等多角度扫查, 仔细观察超声波图像中阑尾的大小、形态以及包块等情况, 并同时常规检查肾部和输尿管, 排除泌尿系统的异常。对于女性患者, 还同时对子宫、附件等生殖系统进行了排查。

2 结果

147例患者超声显示阑尾异常回声的有111例, 阑尾区异常回声显示率为75.5%, 8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最后明确为急性阑尾炎, 31例经保守消炎治疗后症状消失;超声诊断符合率93.2%, 36例无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中经超声诊断准确者有28例, 占77.7%, 8例超声显示阑尾未见明显异常而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统计学处理, 超声诊断结果与最后诊断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88例经手术治疗的病理结果为:单纯性阑尾炎22例, 超声诊断17例, 符合率77.2%,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0例, 超声诊断39例, 符合率为97.5%, 坏疽性阑尾炎及脓肿性阑尾炎26例, 超声诊断24例, 符合率为92.3%。误诊阑尾炎8例, 误诊率为6.7%。

3 讨论

3.1 概述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 发病率为6%[2]。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阑尾管腔阻塞和细菌侵入。临床表现多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恶心、呕吐, 腹部包块等。精神病是一个不太精确的称谓, 广义上它包括所有的精神障碍, 狭义上它主要是指重性精神病, 如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等。

3.2 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声像改变

超声诊断的急性阑尾炎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 单纯性阑尾炎:其声像图特征为阑尾轻度肿大, 直径>7 mm, 阑尾纵断面形态似腊肠形, 横断面图像呈靶环状, 内部呈均匀的弱回声, 这是急性阑尾炎最早期的症状。 (2) 化脓性阑尾炎:图像中, 阑尾明显肿胀, 直径超过1 cm, 阑尾管壁变厚且不清晰, 内部反射为不均匀的较低回声, 腔内为强回声。阑尾纵切面呈腊肠形, 管状, 横切面为圆形, 在阑尾邻近肠间腔内有可能存有积液。 (3) 坏疽性阑尾炎:扫查图像中已无法辨认出阑尾形态, 实际表现为不规则的包块并与周围组织混合粘连, 扫描回声呈不均匀杂乱反射声、邻近区域内有明显的积液。 (4) 脓肿性阑尾炎:病变区有不规则的无回声或弱回声图像, 如脓腔内有气体回声, 表明阑尾有穿孔。粪石梗阻时, 在阑尾腔弱回声中可看到强回声粪石及后伴声影。还有一些非典型表现: (1) 肠管局部扩张, 腔内见液性暗区及漂浮的强光点; (2) 游离的液性暗区:右下腹或盆腔; (3) 气体多重反射。

3.3 超声对重性精神病突发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意义。

目前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越来越得到临床的认可, 一方面由于超声能直接显示肿大的阑尾及其周围的病变;另一方面超声是鉴别诊断必不可少的手段。急性阑尾炎的传统诊断方法主要是医生的触诊, 常由于患者的配合程度以及自身条件等原因而造成误诊, 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 超声检查可以很好的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率, 该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2%, 有研究表明,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率为66.7%~80%, 特异性为90.6%~100.0%[1]。通过超声扫查结果分析因重性精神病这一特殊群体无自知力, 主诉叙述不清, 难以获取真实病史, 症状及体征不典型造成诊断困难, 漏诊误诊率高。特别是重性精神病患者服药后大多数出现行动迟缓, 精力减退后产生脂肪的堆积, 特别是腹部的脂肪。个别严重的还出现迟发型运动障碍, 表现为刻板运动, 手足震颤及肌张力增高等对超声诊断均造成一定的诊断困扰。超声检查病变阑尾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 可为临床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的佐证, 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具有肯定的实用性和临床价值。急性阑尾炎时阑尾充血、水肿、渗出和阑尾腔内液体滞留等改变时超声做出诊断的病理学基础[3]。经全方位多角度扫查后未显示阑尾或阑尾侧壁厚度<2 mm且阑尾两侧壁间外径<6 mm时则超声诊断排除阑尾炎。当超出这两数据时再融入彩色多普勒扫查, 与周围肠腔的血彩比较, 当阑尾根部壁内段血流信号增多时, 则有诊断意义[4]。但超声探查阑尾存在着它的局限性, 部分阑尾炎患者阑尾不易显示, 分析原因有: (1) 急性炎症早期阑尾肿胀不明显, 显示率降低; (2) 腹部肥胖, 回盲部气体干扰和腹壁脂肪层过厚, 加压超声很难进行观察; (3) 阑尾位置改变, 异位畸形, 妊娠期受增大子宫挤压覆盖而不易检出; (4) 阑尾周围肠管的回声及腹腔明显胀气严重影响了阑尾的超声显示; (5) 操作者经验不足, 对急性阑尾炎声像图的间接征象认识不足和缺乏足够重视也是漏诊原因之一; (6) 扫查阑尾时未扫查全程, 很多阑尾炎仅仅在远端发生炎症肿胀。

3.4 提高超声诊断重性精神病突发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

该研究中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111例患者, 漏诊8例,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符合率较高, 但不能仅凭声像图改变而下诊断, 特别是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 需结合临床资料化验室及X线腹部平片分析, 临床观察病情发展情况等综合分析病情, 仔细追踪病变来源, 联合运用高低频超声诊断才能减少误诊发生。对于临床怀疑阑尾周围脓肿而超声在右下腹未探及炎性包块的患者采用高低频探头联合使用, 渐进加压, 仔细检查, 使探测深度和范围得到弥补, 并积极地随诊复查。对高度怀疑有急性阑尾炎的重点检查时还应缓慢加压, 延长探查时间并不断的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 来间接判断有无压痛及反跳痛。根据阑尾对于一些非典型表现当阑尾迅速穿孔坏死造成腹腔炎症引起肠麻痹胀气特别明显时要重点分析原因, 应与服用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肠梗阻区分开来, 以免延误病情。

综上所述, 急诊超声对重性精神病这一特殊人群突发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优势在于能直接显示病变范围, 在急腹症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B超检查还可以推测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协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确定手术方法, 应视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法之一。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在精神专科医院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病症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以来采用超声诊断方法对147例患重性精神病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 进行超声检查, 观察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147例患者超声显示阑尾异常回声的有111例, 阑尾区异常回声显示率为75.5%, 8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最后明确为急性阑尾炎, 31例经保守消炎治疗后症状消失;36例无急性阑尾炎的患者中经超声诊断准确者有28例, 超声诊断符合率93.2%。结论 超声在重性精神病患者突发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 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具有临床诊断的实际意义, 应视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法之一。

关键词:精神专科医院,重性精神病,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

参考文献

[1]李年令, 王秀玲, 赵庆红.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分析[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3, 4 (6) :441-442.

[2]郑长虹.超声检查在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2008 (5) :3.

[3]于惠玲.急性阑尾炎53例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 13 (11) :1641-1642.

精神疾病患者护理医学 篇5

摘要:我院ICU自1997年8月至2001年8月护理毕业论文共收治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126例,现将气道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ICU 应用机械 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6例,女4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23岁,脑干损伤3例,电击伤烧伤呼吸骤停4例。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5d。成活3例,2 呼吸道管理体会

2.1 正确的体位放置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使颈部舒展。据统计,机械通气时9~70%的患者易发生误吸性肺炎,其原因与吸入胃内容物有关,取半卧位可以防止误吸性肺炎的发生。平卧位及保持平卧位时间的延长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1]。

2.2 套管的管理:①套管系带打手术结,松紧度以放入1指为宜;②气管套管与呼吸机管道连接要紧密,防止脱管;③为了避免口腔内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吸入气道,防止气体由上边反流,保证有效通气量,气囊应充气,充气压力要适度,采用最小漏气技术,2~4h放气1次,避免长时间压迫器官内壁,引起黏膜缺血坏死。

2.3 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呼吸监测①监测呼吸机性能,如声音、节律等,发现异常及时调整;②观察呼吸机工作参数是否正常,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保持各项参数在正常范围内;③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的变化以及胸腹部起伏情况,在异常时及时寻找原因予以排除。

2.4 呼吸道的湿化气管切开后应注意呼吸道黏膜的湿化,以利于痰液的排除。室内温度保持在18~ 20℃,湿度60%~70%。近端气道温度调节在32~35℃,气体湿度60%~70%,以保持纤毛运动的生理要求[2],使没有咳嗽反射的昏迷患者可依靠活跃的纤毛运动和积极的呼吸道吸引呼吸道分泌物引流。

2.5 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正确的排痰程序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保证,临床中,我们总结了三步排痰程序,即:一吸、二拍、三吸。一吸:既通过雾化吸入、气管滴药,溶解、稀释干燥痰液,使痰液变稀易于吸出;二拍:既翻身拍背,吸入药物后协助患者翻身、扣击背部,使附着于肺泡周围、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易于吸出;三吸:既吸痰,由于危重患者咳嗽无力或咳嗽反射消失,不能有效排痰,应给予吸痰。吸痰指征为:①呼吸机高压报警。②患者呼吸时对呼吸机有抵抗,听诊肺部有罗音。③血氧饱和度下降。为防止吸痰时导致患者血氧分压降低,在吸痰前后可加大吸氧浓度。吸痰时应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1次1换,先吸气道内分泌物,再吸口腔,鼻腔内分泌物。

2.6 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的控制①保持ICU病室空气流通,每日用0.5%的过氧乙酸拖地2次,保持室内温度20~22℃,湿度60%~70%,提高空气湿化效果;②加强口腔护理,充分吸引套管周围的分泌物,以免含菌的分泌物漏入下呼吸道;③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用具专用,严防交叉感染;④避免冷凝液吸入,由于气管套管附近存有大量细菌,致使机械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液内有细菌定植的可能[3]。为了避免冷凝液的吸入,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并及时弃去积水阀内的液体。⑤呼吸机各管道用前进行严格消毒,使用过程中应每周更换。

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护理 篇6

家庭成员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此外,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成员,在长期护理患者的情况下,常面临精神、体力、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扰,他们也亟需支持和帮助。因此家庭成员如何做好家庭护理,防止患者疾病的复发,同时提高自身对精神健康的认识和关注,掌握护理患者的知识、能力及技巧,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彼此能够互助互勉是十分重要的。

家庭成员在患者康复中的定位

客观观察者

观察病情是家庭护理的重要内容。家庭成员要掌握精神疾病的有关知识、症状特征,平时注意观察以下几点,有助于早期识别疾病复发的先兆及正确判断病情。

自知力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情况的自知力,是疾病治愈的一个重要标志。知道自己有病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好。对突然不承认有病、不坚持到医院复诊及不服药的患者,应考虑有复发的可能。

睡眠睡眠状况与病情有密切的关系,常对病情的好转或恶化有预示作用。因此,如果患者一改往日的习惯,睡眠过多或过少,或睡眠节律颠倒,可能是复发的早期表现。

情绪患者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表现得紧张不安、烦躁、焦虑、好发脾气等,要注意观察,可能是疾病复发的迹象。

生活、工作、学习情况患者的工作、学习由主动变得被动,做事有始无终、效率下降,生活懒散、喜欢独处、不讲个人卫生,不守纪律,疏远亲人,社交兴趣减少等可能是疾病复发的先兆。

症状复现原有精神症状复现,患者又表现敏感多疑;或又重提过去患病时说过的事情;或又出现幻觉、妄想;或表现自言自语、自笑;或言谈举止异常等情况,应考虑到疾病的复发。

躯体不适患者诉说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或其他躯体不适,应注意观察、判断是真正的躯体疾病?还是药物副作用?或是疾病复发的先兆症状?

当家庭成员观察到患者出现上述某一症状或某些症状时,应提高警惕,进一步观察了解患者有无其他异常表现,以判断是否疾病复发,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支持者、鼓励者

由于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以及社会对精神障碍的偏见,许多患者出院后会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无法面对现实,这对患者的康复非常不利。许多研究证明:家庭关系紧张、社会歧视、冷淡、指责等是患者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此时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励能给予患者无比的力量。

家庭成员应对患者抱有希望,要长期保持积极的态度,耐心帮助患者、关心患者,家庭的和睦友爱、相互关心、支持和接纳,是帮助患者康复的重要原因。因此家庭成员切记:要真正成为患者的支持者、鼓励者,才能帮助患者克服心理危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维持家庭内部健康的支持系统,才能使患者建立自信、恢复自尊,勇敢地面对现实。

聆听者

家庭成员要经常与患者交流、沟通,给患者一个表达内心情感的机会,鼓励患者表达他们的需要。

对患者的表达,要耐心倾听,这不仅能给患者以情感上的满足和支持,而且通过信息的传递,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问题。

面对患者妄想内容的言行,不要与其争辩或一味的指责,这样会使患者不再信任家人,不再向家人暴露他们的思想,甚至还可能对家人产生敌意,或将家人划入妄想的对象。但也不要附和,以免加强患者的病态信念,可采取不表态,持中立态度,并列举一些事实提出疑问,让患者思考。

总之,家庭成员要从患者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心情,做一个好的聆听者。

保护者、倡导者

家庭成员是患者的保护者、倡导者。要保护、督促患者完成康复计划。

日常生活护理

个人卫生督促或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但不要一手包办,要让患者自己完成,康复期的患者应尽快摆脱“患者角色”,调整心态。可采用一些简单的行为强化手段,如奖励、适当的惩罚等来培养患者健康的生活习惯。

饮食保证患者每日进食量,注意营养搭配。不暴饮暴食,不饮酒,不吸烟。

睡眠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强光和噪音刺激。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时间,按时起床。睡前不饮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不观看能引起情绪剧烈变化的电视、书籍等。对人睡困难的患者可指导其做松弛训练,必要时可遵医嘱应用安眠药。

居室布置患者的居室布置要力求安全、安静、简洁。室内尽可能不放置能造成自伤或伤人的危险物品,如绳索、剪刀、铁器、农药等及易损坏的家具。

注意安全防范,特别对有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倾向的患者,应时刻警惕,不懈地监护,以保护患者及家庭成员自身的安全。

用药护理

家庭成员在患者维持用药期间,应掌握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如药物的疗效、副作用的识别与处理、药物治疗的必要性、疗程和服用方法等,以便做好患者的教育、解释工作,督促患者服药,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遇到不能处理的情况,应及时求得专业人员的帮助。妥善保管好药物,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康复训练

家庭成员应鼓励和创造条件让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使患者早日融入社会。如引领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家务劳动、手工制作、娱乐活动等,避免过度保护,通过家庭成员与患者的协同作用,提高患者的康复成功率。

资料提供者

家庭成员能够正确的向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提供与患者有关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以协助专业人员进行诊断、治疗。

社区与患者的桥梁

随着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兴起和发展,众多的精神障碍患者走进了社区。家庭成员要了解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中现有的服务机构,在社区和患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动员和协调各种有用的力量,帮助患者充分利用社区中已有的条件和资源进行康复训练,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使患者尽快恢复社会适应力,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

如何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

坚持服药

一般患者往往在症状好转后自行停药,据统计有80%的患者在停药后复发,因此维持治疗是防止复发最有效的方法。

定期到医院复诊

一般情况下,应每个月复诊一次,如果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就诊。定期复诊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和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有规律的

生活环境,尊重、关心患者,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激励和陪伴他们参与各种活动,锻炼和提高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要对患者有信心,让他们学会自理。

注意识别复发的征兆

无缘无故地出现失眠、情绪变化、发呆发愣、反应迟钝、生活懒散等,或原有的精神症状重新出现,原来能主动服药,突然否认有病,拒绝服药等,应及时找医生处理,避免复发或减轻复发的严重程度。

保持身心健康

协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培养广泛的爱好与兴趣,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恶性刺激,避免激动、忧郁和烦恼。积极锻炼身体及参与社会活动,学会与人和睦相处,保持身心健康。

支援指南

护理精神障碍患者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体力,在漫长的护理过程中家庭成员往往会感到疲倦、孤单、无助,甚至失望。因此家庭成员也应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免使自己在精神、情感和体力上枯竭,从而影响护理患者的能力。以下是帮助家庭成员保持身心健康的几点建议: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和承担护理患者的责任,分工合作,才能更有效地护理患者。

接受自己的限制,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凡事要量力而为,不必自责。如若感到体力不支、脾气变得暴躁或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应向他人及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如向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咨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学习和掌握一些护理患者的知识与技巧,以增强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与其他家庭成员互动,分享经验、相互支持,以减少因护理患者而带来的焦虑和压力。

给自己一些奖励,家庭成员可写下或翻阅一些自勉的句子,不时奖赏自己的努力。也可在能力范围内为自己购买一些小礼物或食品奖励自己。

家庭成员常会因承受压力而导致身体疲乏、肌肉紧张和情绪焦躁,因此应学会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如瑜珈、音乐、游泳、散步、肌肉松弛法或适当的运动等,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能松弛身心的方法,这样有助于舒缓紧张的情绪,补充体力。

维持社交活动。家庭成员须保持与朋友、亲属的联系,继续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安排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

适当运用社区资源。家庭成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如托老所、养老院、家务助理、医院服务、社区精神科服务等,可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各种服务。

小贴士

当家庭成员在护理患者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面对患者不知如何应对时,中华精神卫生网(www.21jk.com)大众版的居家护理栏目,可免费为家庭成员提供各种专业咨询和帮助。

精神患者的意外事件紧急护理 篇7

1对患者自缢的紧急护理

自缢是较为常见的且较严重的意外事件。衣裤、被单、带子、绳索、皮带、铁丝等都可成为自缢的工具;任何可着落的地方均可悬挂, 常见的地方有浴室、厕所、树枝、窗框、门框、门拉手上, 也有患者在被窝里自勒。精神患者一般在清晨、后半夜或无人时采取自缢行为。

一旦发现患者自缢, 不可惊慌失措地去拉患者, 应该立即抱住患者的身体向上托起, 迅速解脱绳套, 顺势将患者轻轻放下 (防止猛力摔下) , 平卧于地, 解开领扣和裤带, 立即检查脉搏和呼吸情况。若呼吸、心跳微弱或已停止, 应立即就地抢救, 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外按摩。不可轻易放弃抢救或轻易地认为患者已死亡而停止抢救。有时需要坚持数小时之久, 必须待患者恢复呼吸或医生前来检查确认已经死亡为止。

2意外伤的紧急护理

患者可利用任何尖锐的物品, 甚至用手指甲抓破自己, 用玻璃碎片、铁钉、刀剪等刺伤自己, 用头撞墙角, 暖气片及各种棱角处, 或从高处跳下、坠楼等, 造成外伤出血、骨折和颅脑损伤等。

当发现患者外伤出血时, 要检查出血的部位和种类, 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动脉出血的血色鲜红, 喷射状流出;静脉出血血色暗红, 缓缓流出。头部、上肢、下肢等较小的动脉出血, 可采用指压止血法, 即按受伤动脉的近心端, 阻止血流。如前额及头皮出血, 可在耳前下凳关节处压迫颞动脉。上肢出血可压迫锁骨下动脉 (在锁骨上凹内1/3处) 或压迫肱动脉, 下肢出血可压迫股动脉 (腹股沟中点扪及搏动处压迫) 。对四肢较大的动、静脉出血, 在紧急情况下可采用止血带止血, 垫以毛巾后用橡皮带或带子扎在受伤肢体, 作好明显标记, 记录时间, 每半小时放松1次, 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3吞食异物时的紧急护理

患者常因受精神症状的支配误服或吞服异物 (常见的异物有玻璃碎片、铁钉、铁丝、针和小石子等) 。发现此种情况时, 不要惊慌和胡乱按摩腹部, 要安慰患者, 了解异物的种类, 检查口腔和咽部有否外伤, 异物是否卡在咽喉部。如卡在咽喉处, 要设法取出。若吞下的异物较光滑, 一般可随粪便排出体外, 家属可让其吞食大量纤维素类的食物, 如韭菜、芹菜等 (切成寸长, 不要烧得过熟) , 以防异物对胃壁的损伤刺激, 并促进排出。患者每次大便后, 要仔细检查便中有无异物为金属类, 可到医院进行X光检查, 寻找异物所在的部位, 并观察患者有无内出血症状, 如腹痛、腹胀、四肢发冷、出汗、解柏油样的大便等。发现这类情况应立即进行外科手术等处理。

4服毒的紧急护理

精神患者服毒多为蓄意自杀。积藏大量药物一次吞服中毒, 或因药物管理不当, 被患者窃取而大量吞服或因服农药造成中毒事件。此时不要因追究原因或检查患者而耽误了抢救。清醒的患者可进行催吐 (让患者喝水后, 扣咽喉处, 使其呕吐) , 并立即送患者到就近医院抢救, 进行洗胃、解毒等处理。

5伤人毁物的护理

家属要关心体贴患者, 并注意避免不良言语或行为激惹患者。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 经常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言语和行为的改变, 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发现患者表情紧张、凶暴时应注意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 用镇静的态度, 安慰劝导患者。如患者手持凶器, 应站在患者的侧面 (不要站在患者正面) 易于后退的位置上劝说, 另一人从患者背后, 乘其不备, 用力夹住患者的双手, 再上前夺下凶器, 必要时进行保护性约束。室内的陈设应处处从安全考虑, 力求简单实用, 移去一切危险物品, 如凳子、木棍等。

6讨论

精神患者的意外事件是指患者在精神症状或精神因素影响下, 发生各种伤害或破坏事件, 如自杀、自伤、伤人、纵火、毁物、触电、溺水、噎食、服毒、吞服异物等。这些意外不但对患者本身具有极大危害性, 同时, 也会造成社会性破坏, 危及周围安全。因此, 急性期患者一般以住院治疗为好, 如因故无法住院需在家治疗的, 家属必须了解、掌握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熟悉患者的病情并掌握其变化规律;注意观察患者的表现, 做到心中有数。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 不让其单独行动;对有早醒现象者, 临睡前给服适量的镇痛安眠药;注意使患者远离危险的环境和物品, 不要让其去阳台上, 也不要让其靠近利器、电源、炉火等;严格保管好药品, 并注意根据患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劝慰、开导, 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和较为丰富的有益活动,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加强生活护理, 保证患者的饮食及睡眠质量。

大多数患者的消极、冲动意念和企图, 可在其言语、表情和行动上有所流露, 家属可通过以上措施加以防范。但部分患者的冲动、消极意念和行动是突如其来的, 使人防不胜防。还有的患者则隐瞒企图, 采取周密的有计划的行动, 加之方法众多, 取材方便, 意外事件的发生也常难以避免和防范。因此, 家属还应了解精神患者常见的急救处理技术, 遇有意外事件时, 切勿慌乱, 要大胆冷静, 一面及时请人通知急救站或附近医院、诊所, 一面迅速进行现场抢救, 以挽救生命, 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陈艾华, 梅桃英.对精神科陪伴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护理管理杂志, 2006, 4.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篇8

1 护理评估[1]

(1) 评估患者对疾病的严重性、预后及防治知识了解程度, 对疾病适应处于什么阶段, 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重视与需求, 其文化程度、阅读能力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有无感觉缺陷如失明。失聪、感觉异常等防碍其接受健康指导。 (2) 焦虑的评估: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经受压力时的心理反应, 也是我们常遇到的问题。焦虑是一种情绪, 一种模糊的不适感, 因而无法直接观察, 但临床可观察到由焦虑所引起的生理和行为的表现。对焦虑的患者应对焦虑的原因、时间、等级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2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2.1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术前应给予患者安慰, 插管前10 min肌内注射安定10 mg, 皮下注射阿托品1 mg, 对大出血者可先行气囊压迫6~8 h等。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 注意生命体征、粪便颜色, 了解有无胸痛、呼吸困难等。溃疡病合并出血者, 术后按溃疡病饮食要求进食;食管静脉注射硬化剂治疗后6 h无出血者可进冷流质食, 2 d后逐渐增加流质浓度, 在8~10 d过渡到软食。

应做好患者的术前护理, 如备皮、碘试敏、心理护理等, 备好急救药品器材。术后患者应绝对卧床24 h, 穿刺点以砂袋压迫, 穿刺的肢体伸平, 24 h内患者咳嗽、大小便、呕吐时需用手按压穿刺点, 若出现出血, 应立即用大拇指在穿刺点上方1 cm处用力压迫;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情况及穿刺侧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对短期留管给药患者, 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保持导管通畅。

2.2 肝硬化患者的护理

术前护理除进行备皮、试敏、心理护理等准备外, 还要给患者准备单人病房, 对室内物品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术后患者宜绝对卧床休息24 h, 48 h内限制活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水电解质平衡, 记录24 h出入量;保持大便通畅。

2.3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2]

注意术后持续低流量吸氧48~72 h, 以缓解OHAE阻断血液供应而造成的肝细胞缺氧, 同时要严密观察和处理不良反应。据报道:肝、脾动脉栓塞患者, 术后腹痛、发热、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00%、82%、73%, 多发生在手术当日至术后3 d。为减少患者痛苦, 可预防性用药, 对发热患者不宜用酒精擦浴, 以防皮下出血。长期置泵化疗患者, 药泵内注药时要严格掌握穿刺深度, 防止药物外溢到周围组织, 引起局部坏死。

2.4 胆胰疾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护理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护理要点:术日晨禁食、禁水。术后2~3 d进低脂或无脂半流食 (术后2 h方可进食) , 并密切观察体温、腹痛、黄疸情况。术后2 h和第2天各查血、尿淀粉酶一次。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护理要点:术前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及感染。手术当日禁食、禁水, 予以补液, 次日无腹部异常可进流质。结石患者术后3~10 d收集粪便清洗寻找结石。ENBD的护理要点:术后注意口鼻腔的护理, 注意引流性质, 记录引流量, 更换引流袋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其他同ERCP的护理要点。

2.5 消化系统疾病的全胃肠外营养及护理

全胃肠外营养 (TPN) 是指通过中心静脉置管给予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TPN最主要且与护理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就是感染。TPN的护理要点有:①营养液配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最好在有层流装置的超净工作台上进行;②营养液应在24 h内均匀滴入, 输液管道每日更换一次;③插管周围皮肤及外露的插管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一次, 并更换无菌敷料;④监护项目应包括:体重、出入量、生命体征、代谢状态 (包括各项实验检查) 。

2.6 肝穿刺术患者的护理

指应用超声、CT或X线定位和引导, 对病灶 (脓肿或肿瘤) 进行穿刺或置入导管, 以便引流或注射药物, 达到治疗目的。术前要训练患者掌握屏气法, 以免在穿刺时由于呼吸不当划破肝脏引起内出血。术后要注意休息、限制活动, 观察生命体征和局部情况。肝内注射药物者应在局部置砂袋加压后上腹带24 h;肝脓肿引流应保持管道固定、通畅, 并注意引流物的量及性质。

2.7 内镜下激光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护理

配合内镜应用于胃肠道疾病治疗的激光主要是掺钆钕石榴石 (Nd:YAG) 激光及氩激光。内镜下激光治疗术前按内镜检查要求进行准备, 术后应卧床休息、禁食4 h以上, 尔后进流质饮食;注意观察有无腹痛、出血征兆及腹膜刺激征等。

3 小结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变化, 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 纤维内镜、放射介入、器官移植等新技术、新业务在消化科疾病的诊治中将起更大的作用。护理人员在学好专科知识及新技术、新业务的理论与操作的同时, 还应掌握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 有预见性地观察和护理, 预防或及早处理并发症, 确保患者安全。 通过患者对疾病有了全面的了解, 指导患者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以适应疾病的需要, 减少疾病的复发, 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任海燕, 秦惠基。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及护理研究新进展.山西护理杂志, 2000, 01.

精神科拒食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9

例2患者, 男, 20岁, 农民, 因发呆、少眠、乱语、拒食4d住院。精神检查:意识清晰, 面容憔悴, 形体消瘦, 情绪低落, 接触疏通不良, 问话不答, 拒食, 生活不能自理, 诊断为抑郁症。患者入院后, 一直自语, 与护理违拗, 不肯进食。表现悲观厌世, 自责自罪, 认为自己罪大恶极, 住院7d一直拒食。对于患者这种情况的观察与分析, 我们认为患者拒食是由于罪恶妄想病态心理所致。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我们一方面给予安慰、鼓励, 启发和诱导患者进食, 同时告诉他妄想是一种精神症状, 通过治疗可以治愈, 让他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使患者逐步从妄想中解脱出来;让患者参加集体就餐, 以其他患者的良好食欲影响他。另一方面通知家属来医院看望患者, 以减轻患者精神上的压力。患者见到家人后情绪有所改善, 并逐渐恢复了自行进食, 证实了心理护理在临床上取得了成效。

讨论精神病患者拒食的原因错综复杂, 但许多情况往往与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心理因素有关。从以上2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 可以看到拒食患者在药物治疗与其它治疗的基础上, 心理护理是不可忽视的。在临床上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 结合自己的护理实践经验, 取得了一些成效, 使不少患者解除了因患病而对自己心理造成的影响, 增加了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识, 解除了妄想, 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信心, 从此回到了社会, 重返工作岗位。

摘要:在精神科患者中, 拒食是常见的一种症状, 患者入院时一般处于发病的急性期。常见的幻觉、妄想、兴奋、躁动、紧张抑郁等精神症状较明显, 由于这些精神病患者受病态的心里支配, 出现拒食、如不及时处理, 可导致患者营养失调, 使病情加重或贻误治疗。为此, 通过对2例精神科拒食患者的观察, 了解拒食的原因、心理活动,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体会 篇10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现在年轻人发病率也在增加, 发病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瘫痪、语言障碍、二便不能自理及智障等后遗症。笔者现结合临床经验将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病情观察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瞳孔、意识等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紧急对症处理。对伴意识障碍的患者, 通过各种神经反射检查确定意识障碍程度:若角膜、压眶、瞳孔对光反射极弱或消失, 表示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瞳孔的变化则能提示出血部位, 如桥脑出血时瞳孔为针尖样, 脑疝形成时瞳孔两侧不等大。若出现呼吸困难、体温不升、血压下降等多提示病情危重。

2改善脑组织缺氧

脑血管疾病患者脑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 通过有效的吸氧可有效的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另外, 对脑出血者可采取冰冒头部降温, 以减轻脑组织的耗氧量, 降低代谢率, 从而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3积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脑血管疾病伴昏迷患者均应留置导尿, 导尿管应每2~3小时开放1次, 并做好记录, 每日用庆大霉素16万U+生理盐水冲洗膀胱1次, 用0.1%新洁尔灭清洗尿道口2次。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

4护理

4.1 口腔护理

为预防口腔细菌或真菌感染, 每日早、中晚各进行1次口腔护理。如有假牙应取下, 口腔黏膜有破溃时应用碘甘油或龙胆紫涂抹, 口唇干裂可涂甘油或软膏。

4.2 眼睛护理

重度脑出血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常出现眼睑闭合不全导致角膜外漏干燥和异物刺激而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可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部分泌物, 然后用抗生素眼药膏涂眼, 再用温纱布遮盖。

4.3 饮食护理

脑血管疾病伴昏迷患者需禁食, 营养补充多以静脉营养为主, 但超过48h后应进行鼻饲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消化吸收的流质饮食, 即可补充足够的营养, 维持电解质平衡。

4.4 压疮护理

脑血管疾病伴瘫痪患者易发生压疮, 应每2小时翻身1次, 翻身时切记拖、拉以免擦伤皮肤。保持舒适的卧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增加皮肤抵抗力。每日用温水擦浴, 按摩受压部位。在压疮好发的骨骼隆突处早期放置衬垫或气圈。

4.5 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患者因突然出现的病症, 思想负担较重, 甚至产生恐惧、顾虑感因此, 做好心理疾病的防治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1]。作为护理人员, 首先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精神情况, 在做各项工作前需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向其讲解相关知识, 通过语言行为带给患者温暖, 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 从而加强战胜疾病的心理。护理人员应每日同患者紧密接触, 以随时了解其心理状态, 要充满爱心, 认真、细致地做好每项护理工作, 这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6 功能锻炼

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协助其做被动运动, 也可配合针灸、按摩、理疗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形成关节强直、痉挛和肌肉萎缩。

4.7 转运护理

由于患者对监测护理的要求不同, 在病室内倒床或向外转运患者的情况经常发生。转运中最好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让患者携带小型监护信号发射机, 一般至少在30m距离内能使床边监护仪接收到信号,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急救。保障良好的通气状态是转运中最重要的工作, 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 医护人员可使用麻醉机、呼吸器辅助通气, 但由于空间的限制, 一般携带氧气袋或筒易呼吸气囊即可, 通过接在患者身上的鼻导管或面罩供氧, 从而保障有效通气的进行。注意维持某些与生命紧密相关的治疗, 如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正在输入的液体及包扎好的各种引流管随患者一并转运, 全过程力求稳、快, 准备工作要充分。

5加强病区管理

为患者创造清洁卫生、安静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 制定和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同时进行以下健康教育:规定作息、治疗、护理和娱乐时间, 保持患者有规律的生活;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 听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意见,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向患者宣传卫生知识及保健知识, 特别是向老年患者宣传护理要点[2]和该病的预防知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昌良, 施凌英, 张新宏.心理咨询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2 (15) :102.

上一篇:农技推广主体下一篇:现代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