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便秘的护理

2024-06-09

精神病患者便秘的护理(精选十篇)

精神病患者便秘的护理 篇1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却排便困难,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不畅、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可引起异常发酵、腐败,产生大量毒素,将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产生影响,严重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与恢复[1]。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多种疾病引起的一个症状[2]。潘国宗等[3]对北京常住人口中18~70岁的2 500名居民问卷显示,慢性便秘的发生率男性2.11%,女性9.68%,且发生率随年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便秘常常致患者身体不适,原有疾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4]。为了改变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有效解决患者的便秘问题,笔者就便秘的危险因素、便秘的分类和便秘的护理等作如下综述。

1 便秘的危险因素

1.1 液体摄入量

液体摄入量不足是便秘的常见危险因素,因为液体入量少与减慢结肠传输和减少粪便排出量有关

1.2 饮食

进食障碍,精神紧张,现代饮食的精细,缺乏维生素饮食等因素皆可导致便秘的发生。有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影响结肠传出时间、粪便量和肠蠕动频率。

1.3 生理因素

高龄患者年龄大,体质虚弱,组织器官功能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肠蠕动减弱[5]。

1.4 内分泌因素[6]

如高血糖可导致体内缺水,大肠内水分减少,可引起大便困难,支配大肠的神经若发生糖尿病性病变,也可造成大肠排空减慢而便秘。

1.5 活动

便秘较多地发生于锻炼少、坐轮椅或卧床不起的

1.6 环境

环境的改变缺乏私密性,如需要他人协助排便、厕所设施不便利等均可导致便秘

1.7 心理障碍

尤其是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从而引起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导致便秘[7]

1.8 疾病

肛周疾病如痔、瘘、结肠癌、直疝等可引起便秘某些铁、铝、钙制剂也可引起便秘

2 便秘的分类

便秘的分类方法较多,目前,国际上大多采用根据排便动力学特点,将便秘分为3种类型:

2.1 慢传输型便秘

系指结直肠动力障碍,占45.5%;慢传输型的特点为缺乏便意或粪质坚硬,全胃肠或结肠通过时间延缓或结肠动力下降。

2.2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系指盆底动力障碍,占25%~36%;出口梗阻型的特点则为排便不尽,排便费力或排便量少,常伴肛门直肠下坠感。常有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盆底肌失调等。

2.3 混合型便秘

即慢传输型便秘和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同时存在或2种均不典型。指同时存在慢传输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症状。

3 便秘患者的护理

3.1 心理护理

有学者指出,对便秘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抑郁和紧张情绪,可能有助于便秘的治疗。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给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精神心理因素和便秘的关系越来越显得突出起来。可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担忧和困扰,医护人员耐心倾听并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指导患者进行心身调养,并教会其自我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静默法、逐步肌肉放松法等[8]。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从而减少不良情绪对外周自主神经的抑制作用。

3.2 饮食护理

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饮食与排便、饮食与疾病康复的关系,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增加脂肪、高纤维素食物和水的摄入,有助于防止便秘的发生[9]。高纤维素饮食可使大便维持一定的体积并成形。根据权威指南,建议每日摄入的纤维素为18g[10]。所以在饮食中增加新鲜的水果、蔬菜、粗粮等高纤维素食物。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有韭菜、芹菜、笋类[11]。多食产气食物促进肠蠕动加快,有利于排便,如洋葱、萝卜、蒜苗等,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适当吃一些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芝麻、核桃、牛奶等。在烹调炒菜时可适当多放一些食用油:如豆油、菜油、麻油、花生油等。多食用含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促进消化液分泌,维持和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排便,如粗粮、酵母、豆类及其制品等。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液体摄入量在二三升左右,睡前喝一杯蜂蜜水或清晨空腹饮一杯淡盐开水均有助于大便通畅[12]。有研究表明,早晨用凉开水刺激胃-结肠反射可达到促进排便的目的,但须注意根据对象和季节适当调节水的温度[13]。

3.3 保持一定活动量

每天要有适当的体育锻炼,特别是适当的有氧锻炼,这不仅可增加体质,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还有助于促进食欲[14]。作深呼吸运动、练气功、打太极拳,转腰抬腿、参加文体活动和体力劳动等可使胃肠活动加强,食欲增加,膈肌、腹肌、肛门肌得到锻炼;提高排便动力,预防便秘。指导患者增加活动量,运动和活动的方法应根据性别和体力等情况综合考虑,如每日做早操、步行锻炼等[15]。

3.4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生活要有规律,到一定的时间就要排便,如果经常拖延大便时间,破坏良好的排便习惯,可使排便反射减弱,引起便秘,所以不要人为地控制排便感。对经常容易发生便秘者一定要注意把大便安排在合理时间,每到时间就去上厕所,养成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

3.5 导泻药物的使用

长期卧床患者应给予作用温和的轻泻剂,如果导片2片晚上顿服,或开塞露40ml塞肛,而开塞露灌肠效果更好。宋霞等[16]研究采用20%甘露醇注射液125ml与白开水125ml混匀,分2次服完,间隔1h,治疗便秘效果好;西沙比利每次5~10mg,每日3次口服,以增加胃肠蠕动。对膳食缺乏纤维素且没有特殊原因的便秘可尝试使用膨胀剂。渗透性泻剂对于慢性便秘可能有效。慢性便秘应以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为目的,而不是间歇地排空肠道。因此,应规律地使用小剂量的泻剂促进规律排便习惯的建立[17]。

3.6 其他护理方法

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给予腹部按摩[18],由护士操作或指导患者自己进行,按摩时可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重叠在腹部,按肠走行方向,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做顺时针环行按摩,每日二三次,每次15~20min,可起到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的作用。一方面,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利于肠蠕动;另一方面通过腹部按摩,起到肠道通便的作用[19]。余立军等[20]运用穴位按摩治疗习惯性便秘,宋春雨等[21]按压天枢穴治疗便秘,均取得良好效果。耳穴贴压治疗:通过刺激耳穴能调节经脉,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到调整,以保持平衡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且治疗便秘具有良好的效果[22]。

3.7 温水洗足疗法

通过温水的刺激,使双足底的小肠、结肠、肛门等反射区血液循环活跃,从而加强了这些器官的功能,促进肠蠕动,使大便排出,每天晚餐后1h进行,每次30min。

3.8 结肠水疗法

结肠水疗采用低水压灌注,水压对肠壁内神经的刺激,促进肠壁蠕动,引发结肠集团蠕动,从而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于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水疗液为自来水经滤泵处理后的纯水。治疗时间:40~50min,注液时间15s,放液时间15s,总液量6 000~8 000ml,温度38~39℃。每隔2d 1次,每疗程10次,全疗程30d[23]。

4 讨论

精神病患者便秘的护理 篇2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d 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性,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1]。便秘是精神住院患者的常见的药物副反应,给精神病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的痛苦,甚至影响到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而导致病情波动等。如果不及时处理,还可能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自2006年1月以来, 我科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原因进行探讨、分析, 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了便秘的发生率,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住我科的精神科患者共556例;入组标准:(1)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疾病诊断标准[2]。2011年1月~2011年9月收住我科的精神科患者276人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58例,女性118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34.32±9.85)岁。2011年10月~2012年6月收住我科的精神科患者280例为实验组,其中其中男性209人次,女性71例,年龄在15-71岁,平均(36.32±8.97)。

1.2 便秘的原因

1.2.1 精神疾病因素 在住院患者中,精神分裂症占多数,精神分裂症便秘者也占多数。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常因缺乏自知力及对躯体不适的感受能力差,自诉能力差,在大便干燥、排便不畅时不向医护人员说。若医护人员只重视精神疾患,而忽视对躯体疾患的检查询问,便难以及时发现患者的便秘症状,导致便秘的持續或加重。

1.2.2 活动量不足 精神病院一般采取封闭式管理。患者活动范围小,加上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生活懒散,不愿意活动;部分患者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如嗜睡、乏力,睡眠时间长,活动时间少;老年体弱、木僵、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缺少活动。使胃肠道肌肉张力减退,肠蠕动减慢导致排便困难。

1.2.3 不合理饮食、水分摄入不足 多数精神病患者营养素摄入不合理,蔬菜、水果、水的摄入量少。少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因素,拒绝进食、进水,当摄食量过少、食物中缺少纤维或水分不足时,肠道中无法产生足够的粪便容积和液化食糜,食糜通过回肠速度减慢、时间延长,水分的再吸收增加,导致粪便变硬、排便减少而发生便秘[3]。

1.2.4 年龄 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腹壁肌肉张力下降,胃肠蠕动减慢,肛门括约肌松弛等导致肠道控制能力下降而出现排便功能异常;由于消化器官功能减退,咀嚼、吞咽困难,进食过少、过精,食物中的纤维素和进水量少,使粪便量少、粪便中的含水量少而使粪便过干过硬;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缺乏活动,肌张力减退,肠蠕动减慢,食糜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水分的再吸收增加,导致粪便变硬、排便减少而发生便秘;老年患者由于并发多种躯体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有些药物也可引起便秘。

1.2.5个人排便习惯改变 住院环境使患者生活习惯改变,原有的排便习惯被打破。部分患者睡眠习惯改变,睡眠不好可使患者自然排便功能受抑制而诱发便秘,因此影响正常排便而致便秘。

2 护理对策

2.1 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责任心,尽快控制病情。服用氯氮平的患者,要特别注意便秘不良反应,每天观察及询问患者有无大便。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患者的精神疾患,还要重视其躯体疾患。对平时孤僻少语者要多关心、多观察、多询问,及时观察患者状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2.2 健康教育。每天进行晨间护理时,指导患者定时排便,多饮水。向其进行预防便秘的健康教育,清晨空腹时可饮一杯淡盐水或温开水,可以清除肠道内残留的毒素,而且还能刺激胃结肠反射而达到排便的目的,但需注意根据对象和季节适当调节水温。避免进食辛辣食物,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促进大便顺利排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早餐后排便。保持规律的生活、充足的睡眠和开朗乐观的心情,解除精神紧张,对预防便秘有重要意义。

2.3 鼓励患者多活动。对有活动能力的患者组织有规律的娱乐活动,如做广播体操、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散步等,鼓励患者参加病区组织的娱乐活动及体育运动,室内活动和室外运动相结合。对于因精神症状而不愿活动者,要进行心理疏导,了解其平时喜欢的体育项目,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病情稳定、恢复期患者可定期带到室外活动。组织活动时,要保证患者的安全。患者多活动,不仅可预防便秘的发生,而且有利于其躯体及精神疾患的康复。

2.4对症处理,一般患者都能自主排便。出现便秘时,应寻找原因予以解除,同时采取消除便秘的措施,采取腹部热敷按摩等促进胃肠蠕动。鼓励患者多吃含粗纤维的蔬菜及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多参加工娱疗活动及力所能及的劳动[3]若考虑是药物所致,应通知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对习惯性、顽固性便秘者,应及时给予果导、番泻叶、大黄苏打片、开塞露、灌肠等处理。

3 结果总之,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而经常出现便秘,住院使生活习惯改变及活动减少,易发生便秘。如未得到及时干预,继续可能发展成为麻痹性肠梗阻,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医护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细心观察、耐心询问,及时发现患者食欲及大便习惯的改变,以预防便秘的发生。当患者出现便秘时,应及时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陈维英. 基础护理学. 3 版.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5.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3 版.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83.

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 篇3

1 产生便秘的原因

便秘最常见的原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 由于进食量不多或食物过于精细, 没有足够的食物纤维以致食物残渣太少;饮水不够及肠蠕动过缓, 导致从粪便中持续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缺乏锻炼使体内的肠蠕动不够;种种原因造成排入直肠的粪便重量的压力达不到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兴奋的正常值 (25~50 g粪便重量的压力为正常值) , 形成不了排便反射导致便秘[1]。

2 便秘的护理策略

2.1 心理原因造成的便秘的护理由于患者行动不便造成厌食的心理, 表现出紧张, 恐惧、焦虑、烦闷、担忧等症状。

此时, 要关心体贴患者, 使患者有信赖安全感, 耐心向患者作卫生宣教, 宜讲便秘与心理的因果关系, 使患者有所认识, 放下包袱, 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同时家属应该多陪伴患者, 体贴关心患者, 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顾, 尽量缓解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和包袱[1]。

2.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要合理调整, 多吃一些加速肠道的消化食物, 利于大便的运行。

多饮水, 病情允许时每日饮水2000 ml以上, 无糖尿病者每天清晨给予蜂蜜20 ml加温开水同饮或淡盐水。

2.3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每日定时按时给便器, 有利于形成排便条件放射, 不要拖延大便的时间, 更不可憋着不排, 如果经常性的拖延大便的时间就容易破坏排便的习惯, 引起便秘。理想的排便时间是进食后 (早餐后) 效果最好, 因进食刺激大肠蠕动而引起排便反射。排便时应提供隐蔽条件, 如屏风遮挡。选取适宜的排便姿势, 床上使用便器时, 除非有特别禁忌, 最好采取坐姿或抬高床头, 利用重力作用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

2.4 腹部环形按摩。

每日以脐部为中心, 用手大小鱼际顺势针环形按摩, 1~2次/d, 10~20 min/d。排便时用手沿结肠解剖位置自右向左环形按摩, 可促进降结肠的内容物向下移动, 并可增加腹内压, 促进排便。指端轻压肛门后端也可促进排便。穴位按摩晨间起床后或根据排便习惯在排便前30 min按摩三阴交、天枢、气海、八穴。可进行床上活动患者可进行增强腹肌和盆底部肌肉的运动, 以增加肠蠕动和肌张力, 促进排便。遵医嘱给予口服缓泻药物, 使用缓泻药可暂时解除便秘, 但长期使用或滥用又常成为慢性便秘的主要原因[2]。

3 卧床患者便秘要以预防为主

卧床的患者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选择合理方法锻炼身体, 经常多运动和注意保健可以加强胃肠活动、增加食欲, 使全身的膈肌、腹肌、肛门肌得到锻炼, 从而提高排便动力, 恢复身体机能, 有助于卧床的患者心理和身体上的调理。

对于长期排便有障碍的卧床的患者, 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尽量坚持每天排便, 不要拖延大便的时间, 做到有规律排便, 及时肃清体宿便, 达到良好的身体状态。在排便过程中, 卧床的患者要尽量缩短排便时间, 在临床上, 要引导患者克服上厕所看手机和读报的习惯, 减少排便时间有助于便秘的治疗。

卧床的患者在饮食上也要注意预防便秘, 实例证明, 饮食调节是预防便秘的良方, 早饭一定要吃饱, 多吃粗粮, 加速肠道的消化, 有利于身体废物的排泄。卧床的患者除了流道外, 其他饮食要以清淡的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 (根据患者病情实际进行调理和补充) 中大量的维生素能维持大便的正常排出。建议卧床的患者可多食绿叶菜和蕃芋等。

总之, 对于卧床的患者, 主要缓解心理障碍, 习惯床上生活, 形成了定时排便。在护理的过程中, 及时对症制定出护理措施, 就可减少便秘的发生[1]。

参考文献

[1]郭新萍.卧床病人便秘的护理对策.中外健康文摘, 2012, 22:15-17.

慢性便秘患者的排便指导与护理 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9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08-02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时代,发生便秘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及久病卧床的患者,便秘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且常加重病情,所以正确的排便指导及预防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发生便秘的原因

1.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增加了动物性脂肪的消费,谷类食物吃的越来越少,且以精面、精米为主。由于食物过于精细,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减少,使的肠道蠕动缓慢、排便不畅而造成便秘。

1.2 老年人的膈肌、腹肌、肠壁平滑肌及提肛肌等收缩力下降,缺乏排便动力。再因年老体弱或长期卧床致活动减少引起肠蠕动减慢[1],进食量减少,食物中缺少水分及粗纤维致使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水分的过多吸收,造成粪便干结坚硬而引起便秘。

1.3 不良的饮食行为如饮酒、喜食辛辣食物、饮水过少、偏食等不良的饮食行为与便秘的发生有关。对于食品的选择不当也可引发便秘。

1.4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的人易发生便秘。例如,有些人不能定时排便,常常在有便意时忍着并继续工作从而推迟排便时间,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便意抑制或消失而诱发便秘,而且易形成痔疮,而痔疮又会加重老年人便秘。

1.5 部分恶性肿瘤如直肠癌、结肠癌等可影响排便功能。脑出血、脑血栓所致的偏瘫、下肢骨折、截瘫等也可导致便秘发生。

1.6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2]:如钙剂、铁剂、氢氧化铝、吗啡类药物等皆可造成肠道水分缺失,直肠粘膜充血,应激性下降而造成便秘

1.7 精神因素与便秘也有密切关系,通过一项调查发现,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失眠或睡眠质量差的老年人发生便秘的危险性30%-40%。

2 预防与护理

2.1 排便训练时间 凡意识清楚不合并有脏器衰竭的患者均为训练的适应症,食物残渣在小肠内停留4-5小时左右,大肠内15-20小时,若超过1.5-2天不排便即可认为有便秘的可能。根据正常人的排便规律,把训练时间安排在早、晚饭前半小时,以养成定时排便的规律。

2.2 适量的运动和医疗体操 主要是增强腹肌及骨盆肌的力量。卧位时患者双下肢尽量抬高做屈伸运动,尽量向腹肌靠近,然后伸展开,如此反复。侧展时先抬一下膝,向外、向上拉开、再归位,训练应每日屈伸侧展各20次[3]。这样做不仅可牵拉锻炼腹肌,还可以增加腹压,使肠蠕动加强。

2.3 练习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可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利于粪便向下移动。腹式呼吸还可以增加气体交换功能使膈肌下降、腹压增加、心率加快、血流加速,从而使肠壁新陈代谢加快,有利于排便。

2.4 腹部热敷加按摩 暖水袋热敷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肌张力下降、腹肌松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下行阻力下降,同时在乙状结肠部由近心端向远端做环形方向性按摩,这样可以直接增加腹压,还可以间接推动粪块的移动,使其下移。

2.5 饮食指导 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能吸收肠腔水分从而增加粪便容量,刺激结肠增强动力促进排便。日常可于每日早晨引用适量的淡盐水及蜂蜜等,使肠道保持足够的水分,有利粪便排出。

2.6 正确使用药物 适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对便秘患者医护人员应指导其正确使用甘油栓、开塞露或使用液体石蜡。以减少患者便秘所引起的腹部及肛门部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Thompson WG,Longstreth GF,Drossman DA,etal.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and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Gut,1999,45(Suppl 2):43-47.

[2] 周曉红,叶丽敏,吴远聪.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6):812-813.

化疗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宿松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自2011年1月至6月共收治肿瘤化疗患者120例, 筛选60例,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30例 (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 年龄36~73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病情、心理状态、用药方案及排便习惯等差异无显著性。

1.2 实验组

自化疗前1d开始, 除按肿瘤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 还针对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3 对照组

按肿瘤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不进行其他护理干预。

2 护理干预

2.1 健康宣教

化疗前向患者介绍化疗相关知识如药物作用、不良反应与防护措施, 减轻其紧张心理。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大便情况, 使患者及家属认识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

2.2 心理干预

经常巡视患者, 与其交流, 动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因人施护, 解除其心理上的紧张与不安, 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化疗与护理, 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便意, 提供舒适的排便环境, 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2.3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饮食粗细粮搭配, 力求食物多样化, 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酸奶、芝麻、核桃等[2]。鼓励多饮水, 每天约2000~3000mL, 每天清晨空腹饮温开水一杯, 也可食用一些治疗便秘的食谱如当归大枣粥、菠菜菱白汤、油菜汁、蜂蜜水等。

2.4 生活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 指导患者每天早晨后排便, 以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在患者的活动耐力范围内, 鼓励患者从事部分生活自理活动和运动, 因人而异的为每位患者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如散步、深呼吸、做保健操、打太极等, 卧床患者应指导进行腹部环形按摩、简单的提肛运动等并且经常为卧床患者更换体位。为患者床上大小便提供方便条件和隐蔽环境, 如抬高床头、关好门窗、用屏风遮挡等。

3 结果

通过对实验组化疗患者提前进行规范的护理干预, 化疗期间患者便秘发生率为10%, 对照组化疗期间患者便秘发生率为53.3%。

4 讨论

4.1 化疗患者发生便秘因素

4.1.1 药物因素

抗肿瘤化疗药物、止吐药等对中枢起抑制作用, 使大脑对正常排便发射引起的感觉刺激反应迟钝而导致便秘。抗肿瘤药物本身可导致便秘, 最常见的有植物碱类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 抗生素类如阿霉素、表阿霉素等。止吐药类有格拉司琼、昂丹司琼、胃复安等。

4.1.2 饮食因素

大多患者食用过于精细、低纤维高蛋白的食物, 不能充分刺激肠蠕动, 且由于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 水分丢失过多而且饮水量少, 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以致便秘。

4.1.3 缺乏运动

活动减少导致肠蠕动减弱, 以至便秘。

4.1.4 精神因素

化疗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情绪, 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 从而引起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 导致便秘[3]。

4.1.5 环境因素

患者由于治疗或环境因素当出现便意时进行克制而不立即排便, 可使得排便反射逐渐消失, 继而导致便秘。

4.2 传统的护理方法只注重化疗患者便秘发生后的护理, 忽略了化疗

患者化疗期间排便的护理, 导致很多患者化疗期间发生便秘, 有的甚至出现恶性便秘, 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针对这一薄弱环节, 要求护士应事先评估患者排便习惯, 针对个体情况及时给予护理干预, 必要时给予药物干预, 有效降低便秘的发生, 减轻患者痛苦, 使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摘要: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减轻化疗患者便秘的发生。方法 将6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实验组化疗患者便秘发生率为10%, 对照组化疗患者便秘发生率为53%。结论 对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便秘的发生。

关键词:便秘,化疗,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张燕.肿瘤化疗期间便秘的护理体会[J].现代肿瘤医学, 2009, 17 (1) :190-191.

[2]范怡.便秘的治疗与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4, 18 (7) :148-150.

老年便秘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老年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住院便秘患者100例。其中男50例, 女50例;年龄60~95岁, 平均71.5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口腔内恶臭、便意、口苦、腹部不适、腹痛、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粪便干结等。

1.2 病情评估

发现引起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常见原因有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导致患者不能正常进食、拒食、活动减少、食物摄人量不足致使进入胃肠的食物残渣减少, 经胃肠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对结肠壁产生的压力过小, 不能引起排便反射。精神因素:患者精神紧张心情抑郁, 导致神经调节功能紊乱, 从而抑制外周自主神经对大肠的支配。年龄因素:患者口渴感觉功能下降, 在体内缺水时也不易感到口渴, 这使得肠道中水分减少, 同时患者的肠蠕动频率降低, 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长, 导致便秘。药物因素:许多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而一些药物可引起便秘。环境及心理因素:环境改变患者原有生活规律被打乱, 造成患者排便困难。

1.3 护理干预

观察评估患者病情, 记录患者排便次数、性状及排便难易程度, 向患者解释引起便秘的因素与预防措施。心理护理:稳定情绪, 保持轻松乐观平和的心理, 能缓解便秘, 也可减少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护理:指导患者保证日饮水量1000ml左右,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粗粮、蔬菜、水果。嘱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代, 每日清晨患者可空腹饮温水或蜂蜜水, 刺激排便。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患者应缓慢建立定时排便习惯, 切勿用力排便, 每日晨间护理后置便盆于患者, 即使患者无便意。坚持锻炼:患者要适当活动, 要加强床上活动, 比如经常做扩胸运动、抬臀、自我按摩腹部、轻压肛门或做排便动作练习以增加提肛肌的收缩力。合理用药:临床泻药很多患者可用缓和性泻药, 清晨或睡前口服刺激性泻药。还可用开塞露及甘油栓肛门用药, 但不宜常用, 以免影响患者正常排便反射, 出现习惯性便秘, 对服用药物导致便秘者则应遵医嘱改变药物, 必要时温盐水灌肠或戴手套抠出干硬粪便。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便秘对人体的危害, 预防便秘的方法及重要性。

2 结果

100患者通过上述护理干预后, 均得到缓解, 减轻了痛苦, 提高了生活质量, 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

3 讨论

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预防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我科102例长期卧床患者进行观察护理, 其中男72例, 女30例, 年龄18岁~80岁;腰椎病变30例, 胫腓骨骨折40例, 股骨颈骨折27例, 骨盆骨折5例。患者卧床均超过10 d, 发生便秘10例, 余者无便秘、腹胀等并发症。

2 便秘发生的原因

(1) 精神心理因素:骨科患者多属意外伤害, 发病突然, 对预后担心, 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损伤、疼痛、情绪紧张等应激反应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出现胃肠功能减弱, 引起便秘。 (2) 营养缺乏, 饮食结构不合理, 食物过于精细和摄入量不足是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常见因素之一。 (3) 长期卧床患者, 胃肠蠕动减弱。 (4) 疾病因素:在骨科患者中, 脊柱、骨盆和下肢手术患者以及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是发生便秘的高危人群。 (5) 疼痛因素:因疾病所致疼痛、术后伤口疼痛或惧怕放置便盆引起伤口疼痛而不愿排便, 使粪便在肠内蓄积过久、干结, 造成排便困难。 (6) 环境因素:骨科卧床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而造成便秘。

3 便秘的预防护理

3.1 心理护理

身体任何部位受到严重创伤时, 胃肠蠕动和吸收都将受到抑制, 因此, 要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使其了解自身伤情、治疗、预后等, 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同时, 向患者及家属讲明便秘可能引起的后果, 如中老年患者屏气用力排便, 可使血压升高, 引起心脑血管等并发症。

3.2 饮食护理

3.2.1 加强营养健康知识宣教

通过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合理的饮食对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指导患者做好饮食调整, 嘱其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 如每日早晚各加1个鸡蛋、半斤牛奶, 中午吃适量肉类, 每日3餐均有新鲜蔬菜, 上下午餐间加水果, 每日3餐主食粗细粮合理搭配[1]。

3.2.2 增加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

每日饮食中蔬菜与水果不少于250 g, 因为纤维素可增加肠腔容量, 刺激肠壁, 使肠蠕动加强, 肠内容物通过时间缩短, 粪便中的水分增加, 大便软化, 易于排出。

3.2.3 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1 500 m L, 术后6 h进食前可先喝1杯淡盐水, 约250 m L, 以后每日晨起、饭前空腹先喝1杯淡盐水, 每晚睡前喝1杯蜂蜜水。水可作为润滑剂, 食物纤维在肠道中充分吸收水分才能膨胀, 软化大便, 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 刺激肠蠕动, 从而达到顺利排便。

3.3 通过按摩预防便秘的护理方法

3.3.1 腹部按摩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四肢放松, 双手重叠, 左手在下, 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 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 幅度由小至大, 直至产生肠蠕动。1 d 2次, 每次10 min~15 min, 于早餐后30 min进行, 或排便前20 min进行, 可明显促进排便, 预防便秘发生。

3.3.2 穴位按摩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于排便前10 min进行。 (1) 天枢穴:位于脐中旁开2寸, 用双手拇指分别按压, 由轻至重, 逐渐加力, 每次按压1 min. (2) 支沟穴:位于腕背横纹上3寸, 尺骨与桡骨之间, 手法同上, 如一次效果不明显, 可重复交替按压, 直至排便。 (3)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 肚脐下1.5寸, 手法同上。治疗便秘在2 d~10 d的患者, 大部分在1 d内顺利排便, 总有效率为96%[2].

3.3.3 王不留行籽耳穴压丸法

用针灸针的尾部, 在耳廓的相应穴位上按压找到敏感点, 用75%乙醇消毒局部, 将王不留行籽贴在0.5 cm×0.5 cm的医用胶布上, 分别贴在直肠下段、大肠、内分泌三耳穴上。逐穴以手指按揉共10 min, 每日4次, 于3餐后及睡前进行, 3 d后换对侧, 治疗便秘在3 d~10 d的患者, 有效率达96%[3].

3.4 排便训练

为患者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 如拉上屏风, 避免打扰, 及时通风换气。训练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指导患者进行肛门括约肌功能锻炼, 肛门紧缩与放松交替进行20次, 休息5 min再重复做1次, 每日2次。另外, 教会患者每天在床上练习腹部肌肉的紧张力或屏气以增加腹肌力量, 利于粪便排出。

3.5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及灌肠

对于3 d以上未排便者, 可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如番泻叶、麻仁滋脾丸、果导片等, 使用缓泻剂应遵循小剂量、最短疗程、最合理剂量的原则。或者给予开塞露灌肠或肥皂水灌肠, 但也需避免长期使用泻剂或灌肠排便导致依赖。

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通过对便秘原因的分析, 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健康指导, 有效地减少了便秘的发生, 促进了机体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张莉.骨科围术期病人饮食指导与减少便秘的发生[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2) :103.

[2]黄英英, 杨骏, 柯振花.按压气海穴治疗便秘[J].南京部队医药, 2002, 4 (1) :53.

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康复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的80例中风患者, 经CT和CMR确诊, 男59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60.25岁;脑梗死46例, 脑出血34例, 住院天数18~45d并伴有不同程度便秘的患者。

1.2 原因

(1) 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功能受损, 使正常的排便反射被破坏; (2) 偏瘫早期, 因抗脑水肿治疗, 脱水引起便秘; (3) 长期卧床, 胃肠道蠕动减弱, 食量减少或经常只食用细软食物, 容易形成便秘; (4) 腹肌、膈肌和盆腔肌的肌力减弱, 排便动力不足而引起便秘; (5) 生物钟的破坏, 由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长期下去可形成习惯性便秘[2]; (6) 心理因素等。

1.3 护理措施

(1) 饮食护理: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营养知识, 让他们明白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建立合理食谱, 不要长期食用产气多的食物;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同时保证足够的进水量;无禁忌者可每日晨起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3]。鼻饲和吞咽障碍者可将食物打成糊状或汁从胃管注入。禁食辛辣刺激产气性食物, 吃饭定时定量, 细嚼慢咽, 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2) 如病情允许, 应作与排便相关肌肉的锻炼, 即有意识地做缩肛动作, 即交替收缩和放松肛门的动作, 每次5下, 每天3~5次, 以锻炼盆底肌和肛门括约肌;进行适度的屏气和腹式呼吸训练, 以练习、增加腹压来配合排便。 (3) 生活护理: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如姿势、次数、间隔天数等, 然后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排便时间。排便时, 不要看书报, 不宜谈话思考其他问题, 更不要用力排便。卧床患者排便的环境如在病房, 应选择光线较充足的房间, 关上房门, 护士及家属尽量回避。 (4) 心理护理:研究表明, 肠的活动与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很大关系。因此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说明不良情绪对排便的影响以及便秘对疾病的危害性尤为重要。以便使患者保持良好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排便期间应放松心情, 不要有恐惧心理, 想着排便, 一般坚持3~5min, 有排便更好, 无排便就结束, 但需每日坚持。 (5) 按摩护理:患者应多进水, 每日进水量应在1550~1650m L左右, 每晚睡前视白天进水量情况应饮水300~500m L, 然后指导患者或家属用手由右腹部以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4], 时间15~20min, 同时增加腹压, 以增加肠蠕动, 帮助排便。如果患者在清醒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 鼓励自我按摩, 效果更好。 (6) 药物[5]、针灸等治疗:对于便秘者, 除了训练外, 在早期短时间配合药物应用, 待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后应及时停用。可供选择的药物类型有:膨松剂 (容积性缓泻剂) 、渗透性缓泻剂、润滑剂/粪便软化剂、刺激性泻剂、促动力药、中药、益生菌和肛门用制剂。较常用的药有:药用氧化镁粉剂、聚乙二醇4000、乳果糖、中成药等;排便灌肠也是常用方法, 一般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做清洁灌肠。此外, 针灸[6]对脑卒中后便秘也有一定疗效。

2 护理效果

以上患者进行便秘康复护理训练后, 排便功能大部分良好, 其中68例都能定时排便, 基本能够自我控制, 8例患者经训练后有便意, 3例因经济问题提前出院, 1例效果欠佳。34例脑出血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无再出血发生, 营养饮食状况良好, 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 情绪稳定。

3 讨论

脑卒中后便秘发生率很高, 通过早期的康复护理及指导, 促进排便功能的恢复, 可预防和减轻便秘的发生, 从而减轻患者的生理、心理负担, 恢复机体正常功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减少脑卒中的复发率和病情加重。脑中风的早期康复锻炼及护理, 在整个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需要护士和患者家属的密切配合, 从生活、心理、功能锻炼等各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的照料, 帮助患者减轻因疾病导致的身心创伤。

参考文献

[1]梁运莲.脑血管病患者便秘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10) :2969.

[2]林征.对慢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4) :263.

[3]蔡文智, 李亚洁.脑卒中的康复护理[J].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11.

[4]余立军, 李艳娟, 王青平.运用穴位按摩护理习惯性便秘病人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 2003, 17 (2A) :146.

[5]宋霞, 陈玉秋, 陈瑛.小剂量甘露醇溶液治疗便秘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 2004, 18 (6B) :1103.

精神病患者便秘的护理 篇9

便秘是很多疾病发生与加重的诱因。老年卧床患者由于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活动减少,容易发生便秘。患者便秘是临床护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对卧床时间与便秘的关系、临床护理干预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护理对策,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

1 老年患者卧床与便秘的关系

老年慢性便秘患者重度便秘发生率从卧床前期到臥床期明显增加,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卧床活动减少,肠蠕动功能进一步降低,导致便秘。在本次调查中,老年卧床患者长时间卧床或室内生活,活动少使肠蠕动功能降低。老年卧床患者自理能力缺陷,尿失禁的发生率高,部分患者认知障碍,这些都将影响患者对摄入足够水分的能力和愿望,使水分的摄人减少引起便秘。导致老年患者卧床的主要疾病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及老年痴呆等疾病,可能与患者服用多种影响排便的药物如降压药、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及抗抑郁药等有关。卧床老年患者排便需他人协助,由于不愿麻烦他人或病室有他人等环境不便,抑制便意,而未及时排便。本研究显示,50.45%的患者遵医嘱服用缓泻剂,15.15%自己服用泻药,特别是长期过量使用缓泻剂加重便秘。这些因素均能导致卧床老年患者发生便秘。

2 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干预与对策

2.1 注重对各种疾病老年卧床患者活动的护理。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慢性肺病、肿瘤、骨折及老年痴呆等疾病可导致老年人长时间坐位及卧床,影响肠蠕动导致便秘。应该注重对这些患者的活动的促进。①重度便秘在脑血管病的发生率较高,这与脑血管特别是卒中患者偏瘫,肢体乏力,站立行走困难,只能坐位或卧位休息,随着时间延长,如果不给予及时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出现肌肉关节挛缩,患者的活动会进一步受限。对于这类患者,应加强早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尽量保存其自理能力。②心血管疾病心功能衰竭及心肌梗死等患者,由于活动后可能发生心悸、气促等不适,同时认为卧床休息就是治疗,而减少活动,增加卧床时间。③慢性肺病患者,由于对氧气的需要,被氧气管限制活动而卧床休息,活动范围及活动量减少。应该为这类患者提供便于携带移动的轻便供氧装置,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其活动量,减少卧床。④晚期肿瘤患者,由于疼痛及乏力等影响,容易卧床不起,应及时有效控制疼痛,除了极度衰竭的患者,均应提供条件,他人推送或陪伴外出活动,鼓励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增加其活动范围和活动量。⑤老年痴呆患者,由于认知障碍,外出可能带来安全隐患,部分患者即使有活动能力也被限制于室内活动或卧床;部分和指引乏力,不能自己站立、行走,有无法表达自己起床及出行的需要,而被限制卧床。对这类患者,应该予以更多的关注,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增加他人陪同或推送外出时间,尽量减少对活动的限制。

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6例骨折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23例, 女73例, 年龄最小的13岁, 最大的82岁, 平均年龄48.7岁。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42例、小腿骨折47例、粗隆间、股骨颈骨折28例、骨盆骨折29例、脊柱骨折24例、多发骨折26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大便正常, 未出现肠道病变, 平均住院天数>2周。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96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按照骨科护理方法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自入院时便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 主要措施包括: (1) 健康教育:可以视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情况对其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 以赢得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向患者认真讲解便秘的危害与养成良好排便习惯的方法与重要性;讲解泻药的长期应用会降低肠道蠕动反应, 使肠道的张力减弱, 引发更严重的便秘;告知患者便盆的正确使用方法, 帮助其尽快适应床上排便。 (2) 排便习惯训练:每天早起后练习收缩腹肌10min, 排便训练与收缩肛门10min, 随后排便, 即使无便意也要按时排便, 期间不得看报纸、玩手机或者进行其他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养成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3]。 (3) 腹部按摩:患者采取仰卧位, 将小便排空, 屈曲健侧下肢, 放松腹肌, 操作人员站在患者左侧, 用手掌从患者右下腹回肠处开始, 顺结肠走向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 每日2次, 每次15min, 以帮助排便。 (4) 饮食指导:嘱咐患者多饮水, 日饮水量不低于1500mL, 在清晨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或者睡前饮一杯蜂蜜水, 均有利于排便。饮食要清淡,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 如韭菜、芹菜、苹果等。 (5) 心理干预:鼓励患者积极的面对治疗, 保持良好情绪,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赢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计划的支持。

1.3 疗效判定

2组患者均自入院第1天开始疗效观察, 直至住院满2周。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便可考虑为便秘: (1) 每周排便次数<3次; (2) 大便坚硬、干燥; (3) 排便时比较费力, 排便困难等。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采取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首次排便时间对比 (表1) 。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便秘情况对比

经过积极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18.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3% (P<0.05) , 结果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3.1 便秘的发生机制

便秘是由于粪便长时间滞留肠腔, 水分被大量吸收, 造成粪便坚硬, 排便次数减少, 排便困难。其主要的产生原因包括: (1) 缺乏活动:因为骨折患者的特殊性, 其下床活动受限, 特别是骨盆骨折、脊柱骨折的患者即使是床上的躯体活动也比较不便, 患者由于畏惧疼痛而不愿进行翻身、坐起等床上活动, 造成胃肠蠕动变慢引起便秘[4]。 (2)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骨折导致患者活动受限, 体质与免疫能力下降, 加之患者缺乏相关营养知识, 错误的认为饮食要多吃高蛋白的肉类, 从而忽视了对富含纤维的食物的摄入, 造成食物残渣太少, 无法对肠道造成有效刺激, 肠道蠕动不足, 引起便秘。 (3) 排便环境与姿势的变化:由于疾病的影响, 患者的排便习惯遭到干扰, 患者不得不进行床上排便, 这些不适容易造成便秘。 (4) 精神因素:骨折多是突发意外伤害造成的, 由于骨折带来的疼痛以及患者对预后的担心, 使得患者在早期很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而排便是由神经反射控制的, 这些负面情绪都很容易引起便秘。

3.2 护理干预的起效机制

合理饮食、每天适量饮水及睡前一杯蜂蜜水都有利于保持肠道水分, 蜂蜜又有润滑与防腐的效果, 能够充当肠道的润滑剂;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又可以刺激肠道蠕动, 引发患者的便意。收缩腹肌的训练能够增加腹压, 肛门收缩与排便训练又可以加强肛周与腹部肌肉的收缩, 促进直肠运动, 引发便意[5]。每天坚持为患者定时按摩, 能够调理肠胃, 增加腹肌的收缩力, 刺激肠道蠕动, 促进排便。

3.3 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对便秘的影响不容忽视, 当患者发生焦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时, 交感神经亢奋, 副交感神经受抑制, 导致胃肠运动受到抑制[6]。所以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关心患者, 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要及时安慰, 给予心理支持, 在入院初期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帮助患者熟悉环境。耐心对患者解释便秘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有利于缓解其紧张不安的情绪, 使患者可以安心面对治疗, 配合护理工作。

总的来说, 对骨折卧床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便秘的发生率,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边玉兰, 王友连.对骨折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J].中原医刊, 2008, 21 (20) :332-333.

[2]王伟胜.强化护理干预对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 2010, 11 (8) :86-87.

[3]徐琴, 邓华丽.外科患者术后便秘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医学卷, 2009, 5 (11) :112-113.

[4]段月兰.骨折患者卧床期间便秘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3 (21) :155-156.

[5]王素美.早期护理干预对腰椎骨折患者便秘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7 (9) :223-224.

上一篇:心理应对策略下一篇:五元钱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