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2024-06-27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精选十篇)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篇1

一、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

所谓的实践教学, 是指与教学任务和目的相关联的实践、实习以及设计等教学项目, 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以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中心, 落实相关的系统科学理论以及教学方法, 制定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 从而构建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所谓的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则是将大学生的创业作为中心, 将与创业相关的教育理念和观点进行指导和普及,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而言, 其创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结合社会的需求以及专业的自身特点,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 将创新思维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

二、高职创业教育现存问题

对于高职创业教育而言, 需要构建独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从而使创业教育更具系统性。在目前, 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创业教育上主要采用公司模拟、建筑装饰工程创业设计大赛、学生创业团体大赛等, 这些创业活动往往局限在校园内, 创业活动的领域受到限制, 一些创业大赛甚至以卷面和问答形式为主线, 创业活动的本质和深度都不够凸显, 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

另外, 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而言, 创业教育在落实的同时, 还需要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课程体系相结合, 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以及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达到创业意识培养的目的。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学生的领导管理、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市场意识以及组织运作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活动, 在根本上是对学生的就业观以及择业观进行引导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从而使学生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快速适应。

三、基于创业教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 目前我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目前, 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而言,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主要以实训、实验以及实习作为主要的体系内容。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而言, 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建筑装饰工程理论认识和了解、建筑装饰模拟以及建筑装饰真实平台为主要层次。

对于建筑装饰技术的理论认识, 目前主要通过教材教学的方式进行, 然而经过相关研究以及调查表明,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教材以及课程体系中缺乏创业教育体系, 教学过程中大多以专业的理论以及实践作为教学模式, 而对创业教育宣教以及创业能力培养缺乏重视力度, 学生无法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对创业缺乏一定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 创业的风险性不断加大。

而在建筑装饰模拟教学上, 在教学设施的建设上缺乏完善, 除了满足学生基本的实习以及实训外, 教学要求却没能达到。另外, 模拟教学除了模拟场地和情景外,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也是一种目前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然而, 一些高校投入的资金相对不足, 计算机教学的建设相对不完善, 相关设计软件也没有适时进行更新, 无法满足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

而在建筑装饰真实实践平台的应用上, 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通过校内建筑装饰设计大赛以及企业模拟等校内形式进行开展, 平台的实践局限在了校内, 学生的实践培养背离了社会的环境以及企业的要求, 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 无法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 建立基于创业教育的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创业知识教育

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 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和理解, 处于一种较为模糊的状态。因此在构建基于创业教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上, 需要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对应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从而完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而言, 基于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包含了理论知识结构以及技能结构两大方面, 其中关于理论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了建筑装饰理论知识、计算机基础技术知识、应用计算机进行建筑装饰设计知识、特定行业的特定知识以及创业知识。而在技能教学结构上, 则包括了建筑装饰技术技能、职业技能、行业开发技能以及创新创业技能。

创业教育过程中, 并不是仅仅通过教材以及课堂的宣教进行对学生的创业兴趣进行激发以及鼓励进行的, 相关的研究和资料表明, 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创业能力, 对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缺乏正确的分析和了解, 自身的专业技能素养也相对缺乏, 而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本身存在较大的兴趣以及激情。由此可见, 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将教学核心放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 而不是一味的进行兴趣培养。

2、构建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建立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上需要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践体系的各个内容中进行扩展, 从而适应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 对于目前的建筑装饰工程的实践教学中, 大多数的实践活动缺乏场地以及情景建设, 实践教学以封闭的机房环境为主, 学生无法有效进行对外交流和沟通, 这也使得学生的开放性心态得不到培养, 交流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创业能力都得不到培养。相关的装饰设计活动即使有开展, 坏境也仅仅局限在校内, 学生无法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 在创业教育上, 需要加强与企业单位的合作, 落实企业走访以及参观等活动, 从而让学生切合实际地了解自身专业的行业形势和走向, 另外, 学生在企业的参观过程中, 也能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责任态度, 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帮助。在目前一些建筑装饰企业也有开展相关的创业大赛, 学生通过这些社会性质的比赛, 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进取心。

(2) 在真实平台应用的这个环节上, 实践教学需要以实际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培养等作为主要目的和内容。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单位的交流和沟通, 从而建立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市场氛围, 这个过程中, 要求企业单位、学生群体以及教师团队共同参与。另外, 校内实体公司的建立, 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规避学生的创业风险, 学生自主进行项目的设计以及开发,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校内实体公司不仅仅可以当做校内的一次实习, 加之校外企业的指导, 其更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 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以及社会形势。另外, 学校与企业还可以共同建立一个创业园地,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 还可以增设相关的创业指导部门, 制定相关的物质支持以及优惠政策制度。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育行业也开始不断随着社会的变化趋势做出相应的改革。就目前而言,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断严峻, 就业难成为了一个需要等待解决的难题。相关研究和资料显示, 2008年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1%, 而世界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则为20%, 可见, 我国的创业形势明显不符合世界的发展趋势。因此, 我国需要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创业中总结经验, 吸取其中的优点, 补足自身的不足, 从而落实创业教育, 构建基于创业教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业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郑威强.浅谈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 2009;2 (06)

[2]陈洁营, 马慧勇.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8;1 (04)

[3]周华丽, 顾志良.论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3 (02)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篇2

专业调研实习指导书

一、目的要求

本次调研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2011级高职一年级学生结合本专业进行的短期社会实践活动之一。通过本次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人际交流技巧,也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及要求情况,使自己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为专业学习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与方法

1、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建筑装饰专业社会岗位设置、需求及所需技能情况等作了解调查。

学生可对所发附表仔细研究,理解本次调研的目的与要求;

2、联系相关的建筑装饰企业进行调研,主要以访谈及填表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3、如有多个调查单位可将表格复印后进行多次调研;

4、调研过程要有真实记录(可附页),并写出调查报告;

5、所有调研成果于调研实习结束后一周的周五前交专业教研室;

6、实习报告内容包括调查地点、走访单位、时间、企业性质、调查形式(访谈、问卷

等)调查内容,心得体会等几方面。

三、成绩评定

本次调研活动为专业调研社会实践活动之一,成果上交后由专业教研室评阅并根据成果真实性、完整性、认真程度进行评定成绩,并给予1学分。

四、注意事项

1、调研单位的选择应与本专业、本行业对口;

2、调查内同需真实有效,调查方法形式需灵活多样;

3、学生在调研期间应注意遵守社会、单位、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

4、特别要注意交通安全、个人安全、财务安全,否则后果自负;

5、按时完成专业调查问卷和实习报告,未按时完成者不及格处理,6、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建筑规划系 建筑装饰教研室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篇3

[摘要]文章从社会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出发,提出了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专业改革思路,并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构、课程建设与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建筑装饰 工学结合 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边颖(1976- ),女,天津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装饰设计。(河北邢台054035)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6-0111-02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筹建于1992年,2002年被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首批示范性校重点建设专业。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中,该专业把体现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重点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调整专业设置,构建工作系统化课程体系,探索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等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一、开发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是以向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为对培养目标合理定位,我们通过走访企业等形式,对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等情况进行了解,调查结论如下:

1.区域经济发展分析。河北建筑装饰行业基础差,但随着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工程的实施,城建和公共设施将大量增加,未来该行业将快速发展,同时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

2.企业调研结论。第一,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行业人员分为高、中、初三级,培养计划定位于从高级到中级技术人才。第二,目前建筑装饰项目经理的培养在我国还是空白,“正规军”很少,企业非常欢迎综合素质高的学生。第三,建筑装饰行业工程项目分为家装、公装两类,都需要熟悉工程项目的整个流程,能够进行设计、预算、施工、管理的高素质毕业生,这就要求学校要培养学生的“沟通、施工、设计、施工管理”等能力。

3.毕业生调查结论。第一,目前从事管理工作的毕业生接近毕业生总数的20%。第二,绝大部分被调查毕业生把以项目经理为主的中层管理人员和以设计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自己职业规划的理性目标。通过调研分析,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由“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上手快、富有创新能力的建筑装饰行业一线的精设计、能施工、会管理的高级技艺型人才”转变为“会施工、懂设计、能管理的从事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习CBE能力本位理论等国外的高职教育理论,继承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成果并结合国情,开发了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的特点是:培养目标定位合理,定位为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经理助理,填补了国内此类人才培养的空白;校企合作,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建立了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校外实操的逐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能力本位考核和过程考核、校内成绩考核和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由于建筑装饰行业职业内涵的动态发展和岗位能力要求日益综合,原有课程体系已不能支撑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的课程体系。新体系建构以工作过程为依托,找出建筑装饰技术员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据此确定行动领域,再转化为学习领域。我们找出42个典型工作任务,将这些任务整合归纳为8个职业行动领域,包括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装饰设计、项目预(结)算的编制、建筑装饰工程投标、建筑装饰工程项目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建筑装饰工程竣工交验。在此基础上,考虑教学规律,转化为18个专业学习领域,并综合考虑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养成。课程体系中包括公共学习、专业学习、拓展学习三个领域。其中公共学习领域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外语等基本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业学习领域主要培养项目管理、施工、设计等专业能力;专业拓展学习领域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相关能力,兼顾学生职业成长能力(具体内容见112页表)。

三、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依托,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立后,课程建设理念就打破了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即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现以《室内设计基础与实务》为例作说明:这是在原《室内设计原理》基础上发展的学习领域课程,特色是以室内设计工作过程为依托,采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引导的教学方法,在真实情境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依据室内设计师岗位工作流程对应的能力要求选取课程内容,以将室内设计师岗位工作流程归纳为6个部分,各个过程又包含有子过程,每个子过程以实际项目为载体,根据项目设计内容,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职业能力。教学实施模拟真实情境,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该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其示范下,对《建筑外立面设计》等学习领域课程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四、建立逐层递进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开设实践性课程,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校外岗位实训等三个层次。通过逐层递进,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从校内走到校外,从校外走到校内”,通过实操的训练,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达到毕业就能上岗的要求。

五、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构建校企共管的教学管理机构,为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基础。把行业企业专家纳入到教学管理机构中来,组建了专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组织:系、企共管组织主要由系、企互聘人员组成,主要在制度制定、保障校内外实训实习质量方面发挥作用;系教学管理组织由系主任、书记和各教研室主任组成,通过多种措施,从总体上把握教学质量;系教学督导组由系主任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负责教学秩序检查、听课督导等工作。

2.秉承过程控制理念,加强制度建设为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保障。从教、学两方面入手,分析出其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其中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规范是主要着眼点,起草相关制度,并严格用制度规范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控制和评估教学效果,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六、加强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实现“课堂、实训、生产”学做合一

该专业建设了校内实训基地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实训基地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目前已建成建材展示室、模型制作中心等,为教学提供了学做合一基地与生产性基地,学生通过在真实的环境里实践锻炼,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与实际操作的能力。为了模拟真实工作情景,围绕5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成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5个理论实践一体化专业教室,供设计类学习领域课程教学使用,将设计类课程搬到理实一体化教室,引进真实的工程项目到课堂。目前我们已经和河北常宏、德福缘等15家建筑装饰工程企业合作,部分设计作品已被采用,通过真实的项目设计,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完成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的。

七、重视产学结合,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的开发和落实基点是教师,该专业教师由两类人员构成:一是学校专职教师;二是聘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对专职教师实施了国外院校深造、国内高校学历提高、企业兼职锻炼、校内职业教学能力培训四级教师培养机制,强化符合 “双师型”标准,既重视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又通过培训强化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近两年,有3名教师赴国外学习,另有数十人在国内进修、短期培训、在企业兼职或校内培训,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对兼职教师着重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培训,引导他们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互竞争、相互融合,也提升了教师职业素养。目前,我们已塑造了一支掌握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行业结合紧密、素质良好、富有创新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都具备的双证书师资队伍,保证了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总之,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只有坚持“教学与社会市场需求相结合、教学与岗位能力要求想结合”的原则,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学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马树超,郭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篇4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在中国经济快速蓬勃发展的今天, 伴随着时代进步的需要, 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也经历着高速发展的过程, 蕴含的巨大的发展潜力, 越来越多的从业者都加入到了这个朝阳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所以该行业的人才培养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本课题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确定了研究课题, 依照社会和企业需求, 进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调研, 探索适应社会趋势的课程体系。

一、研究的主要思路

1.深入建筑装饰企业, 通过和建筑装饰企业领导、员工座谈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掌握目前建筑装饰企业的岗位要求, 深入分析, 做到研究的内容有针对性。

2.对目前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情况进行调研, 了解不足。

3.与建筑装饰企业专家和高校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的教授展开深度合作, 结合建筑行业现状, 按照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规格, 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技术类和艺术类课程的统筹安排, 努力使学生掌握有关装饰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原理、方法, 以及具有相应的工程技术能力和装饰艺术设计能力。

4.通过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论证, 不断改进。

二、研究的实践方法

1.以企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修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程序为基本思路, 先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 走访天津地区的各个行业相关企业, 充分了解建筑装饰业的人才市场需求, 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 以得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结论。

2.根据调研结果和建筑装饰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 重构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

3.依托新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 改革教学方法, 建立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的重要观点

(一) 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创新

许多该属于是企事业单位职前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产生了很大的挤压。因此, 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二) 以培养“技艺融合”能力为导向, 重构课程体系, 确保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能与目前的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相适应

在对建筑装饰企业工作过程调研的基础上, 通过行业企业专家座谈会, 针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 (包括施工员、设计员、造价员、材料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岗位) 进行岗位能力分析, 确定本专业典型多角度考核要求, 最终实现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 确定学习领域 (课程) 各相关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 从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在研究课题上来说, 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是具备较高的理论深度的, 而且在可操作性和实践领域也有很好的探索和发掘, 在建筑工程技术装饰专业建设的过程中, 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心任务和环节, 可以极大的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课题的建设根本上是为了建设一个高质量的, 既具备开放的形式又具备不断提高和循环的功能的有机教育体系。在这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体系中, 它的核心思想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就业能力和岗位的适应能力。通过调研发现, 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把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融合, 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有机统一, 辅助以改善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加强教学管理、双师教学队伍的建设等等的多角度全方位的配合。这些条件的整合更需要课题组成员的不断努力和沟通协调。在调查过程中, 课题组力求实时根据需要进行体系的调整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式、人员调配等诸多因素, 使之越来越接近合理化, 降低研究难度, 提高研究效率, 加强研究深度等等, 把本课题所研究的课程体系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相配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2003-2004年高职高专教育文件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谈惠.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3]边颖.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9.

[4]孙亚峰.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1) :47-49.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求职简历 篇5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求职简历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国籍:中国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广州身材:181 cm71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2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设计/广告类:设计员 设计/广告类 设计员 设计/广告类 设计员
工作年限:0职称:初级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1000--1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广州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6月-209月 在广州华业鸿图客村分公司担任过设计师助理 担任期间负责部分设计施工图的设计与效果图的制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南华工商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06-01
所学专业一: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所学专业二:环境艺术设计
受教育培训经历:9月-6月    南华工商学院      建筑装饰技术 2007年广州手绘比赛三等奖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精通粤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具备扎实的.电脑制作基础以及手绘能力,感性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服从上级的领导.非常注重礼仪.
详细个人自传
  本着能吃苦耐劳的人生态度,望能加入一支凝聚力强的企业团队,从事室内外装修设计工作,为企业宏伟前程尽职尽责,鞠躬尽瘁.
个人联系方式

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 篇6

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实践难度略高

近年来,一些中职院校采取降低分数线的方式获取生源,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会降低中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这种情况也会加大中职院校实现专业技术实践的难度,学生在进行技术实践的过程中,有时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够适应技术实践的教学模式。

2.专业技术实践教学范围较窄,磨合期较长

众所周知,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专业技术实践的范围相对较窄,实践单位大多以中小型的建筑装饰公司为主,而这些建筑装饰公司的技能水平往往落后与国内外建筑装饰水平,这样就导致经过学校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学生在毕业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适应自己的岗位。

3.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欠缺合理

通常情况下,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理论教学并不完全适应,大多数中职院校的授课过程中,对理论的重视程度略高,对于专业的实际操作的重视力度不够,将课堂的着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这种现象在中职院校中普遍存在。

中职院校构建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理念

建筑装饰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想完全掌握建筑专业知识,就必须亲身实践,动手去做,只有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才可以全面、深刻的了解工作,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展开,大多数院校都已深刻的认识到了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院校更应该加紧自己教学改革的步伐,树立教学改革理念,促进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整合学科课程,实现联合教学

建筑装饰专业的课程进入后期的时候,整合相关专业课程资源,例如:可以将“模型制作”“室内设计”“装饰工程监理”“装饰施工技术”“装饰工程设备”“装饰表现技法”这主要的六门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联合教学,将每门课程教师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升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效果。

2.建构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场景,制定教学方案

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建构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场景,以实现帮助学生了解安全的完成操作机具设备,更好的参与技术实践训练。实践教学场景的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建构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场景的时候还要制定教学方案,在教学方案的引导下逐步进行。

3.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应当以引导与实践相结合

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应当以引导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施实践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学生实践操作后就完成了教学目的,学生在进行操作后还应当保证其操作的结果符合教学目标。切记,再进行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实现全程监督、实时监督,督促学生按规定、按计划完成实践。

4.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应当附以成果展示,互动交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展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对专业水平的需求,如果一味的坚持传统教学模式,其结果只能是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被扼杀,正因如此,一种全兴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结束之前,应组织学生书写总结报告,进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应当改变课程的评价模式

评价模式对学生来说起着引导作用,实践性课程应当根据建筑装饰专业的特点设置课程的评价模式,通过评价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实践,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资格考试等等,对于那些获得奖项的学生应当予以奖励,奖励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鼓励获奖学生更加努力、更加上进,奖励的目的之二是通过鼓励获奖学生来鞭策其他学生。

6.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应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技术很强,因此,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中职院校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各种培训活动,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还要在日常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人才,引进人才,优化中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依然是一项新的命题,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拓展思路,积极的进行探索,应当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实践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入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达到促进中职院校的建筑装饰专业技术实践教学不断发展的目的。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篇7

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岗位工作过程

一个职业的工作过程是完成一个企业工作任务的完整的劳动进程,因此,工作成果始终是其所要达到的目标。工作成果是具体的产品或服务。在完整的生产过程中,完成最终产品通常是由多个工作过程所组成的。因此,一个工作过程的成果可以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间产品。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劳动者、工作对象、工作工具、工作方法及工作产品。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完成预期的工作成果,工作过程也随之结束。对于建筑装饰技术专业来说,劳动者是具有健康体格和健全人格的学生;工作对象是未加装饰装修的毛坯建筑物;工作工具是要熟练应用各种制图软件,画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工程图;工作方法是掌握材料、构造、施工、预算,将设计意图用图纸表达出来;工作产品是施工图纸以及按照施工图纸和业主意愿完成的装修工程。所以,本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具备以下工作过程知识:了解建筑及其结构,熟练应用各种制图软件,掌握材料、构造、施工、预算,具有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理论等。一般专业强调动手制作、修理等能力,装饰专业除懂施工外,还要有动手设计绘图能力,因为一般装饰公司承包项目,施工图免费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装饰技术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及工作过程知识,可以按照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归为4个学习范畴:(1)入门和概念性知识:该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2)关联性知识:事物的相关性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3)具体知识和功能性知识:为什么具体的工作是这样的?它是怎样运作的?(4)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如何专业系统化地解释事务和解决具体问题?

第一个学习范畴,学生需要了解所从事职业的工作任务,这样才能够尽快完成从职业选择到适应新的职业工作的过渡。职业导向的工作任务内容包括工作的相关性知识、职业的相关性知识以及入门和概念性的知识。通过完成职业导向的工作任务,可以使学生对该职业有一个概括性了解,并加深理解相应的生产和服务过程。本专业在通常情况下,是通过一些基础课程,如建筑初步、CAD制图、美术训练等来完成的。

第二个学习范畴,关联性知识。本专业关联性学科较多,如其他工程学科知识(消防、电气、空调、给排水、节能等)、计算机知识、美学、人文知识等,仅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够的,有些概念和理念要靠学生自学和平时积累、领悟才能有所收获。

第三个学习范畴,具体知识和功能性知识,如装饰材料、装饰施工、室内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展览设计、概预算等。这是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需要学生结合具体项目反复训练。

第四个学习范畴,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这是对熟练者和专家的要求,学生走向社会成为独立的劳动者,要能接订单,独立完成设计施工任务。由于不可预见的工作任务往往比较复杂,在学校的工作情境中,一般不可能进行完整深入的分析,而且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因此,这对于学生要成为有能力的设计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避免理论脱离实际的空洞教学模式。

基础理论、美学及建筑历史等人文课程的重要性

一般职业院校的建筑装饰技术专业属于理工科,但又不同于其他理工科的专业。有些本科院校是设置在建筑学系内,还有的院校是以艺术类来招生并实施教学的。建筑装饰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甚至要承载一些文化的内容,所以,一般建筑装饰技术专业大都设置了部分人文学科的内容。但是,在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和课程调整的过程中,有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减少了人文课程的学时。笔者认为,如果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受必要的人文素质培养,将来走上岗位后,不但会使设计思想内容贫乏,而且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在社会上竞争、立足。这些课程的重要性至少有以下几点。

健康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人文教育的基本作用是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塑造出一种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美学、伦理学等知识的学习,提升人文精神,可以使人站得高、看得远、行得正、做得直。虽然这些学科既没有实用性,又没有盈利性,也没有生产性,却可以造就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康的思想去学习、去实践、去思考、去迎接社会的挑战。人文、美学、历史的学习和领悟对这些思想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能知道修身是立人之本,明确了学习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文化素质。健康的价值观,明确的学习目的,能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少走弯路。

建筑装饰美学思想装饰装修是构成建筑艺术特质和环境美的重要手段与主要因素。建筑的装饰和装修处于人们能够直接感受的空间范围之内,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视觉、触觉、意识及情感。人们通常要求的建筑及其环境艺术的民族和地域特征、历史和时代特征及思想文化特征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装饰装修所营造的效果而反射出的。可以说,装饰装修的技术与艺术同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由于装饰装修艺术的内涵日益丰富,其造型设计的构成空间也日趋博大,它不仅拥有空间序列、比例、尺度、色彩、质感、线型及风格样式等,还能够充分运用艺术语言,融合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园艺、音响、光、电等其他艺术形式及各种现代科技成果。所以,建筑装饰与装修工程具有综合艺术的特点,内容可以包罗万象,其艺术效果和其所形成的空间环境艺术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操,甚至影响着人们的意志和行为。装饰造型的优美、色调的华丽或典雅、饰面纹理和独特的质感、装饰线脚与花饰图案的巧妙处理等,能够直接反映建筑及其空间的艺术质量,这些在艺术理论课程中都有所讲述。有好的美学修养,才能有成功的装饰装修设计方案,再加上优质而美观的装饰装修材料以及规范、精细的工程施工,可以使建筑获得理想的艺术价值而富于永恒的艺术魅力,也可以创造艺术的历史。

创新意识学生毕业后进入商业社会,马上就面临竞争的压力。竞争就要有创新的理念、风格、技术,过于通俗陈旧的装饰风格肯定不会有市场,提倡创新就是要能够在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当今社会是处于信息时代的社会,科技高度发达,同样也是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文化同时发展,兼容并蓄。创新,强调对既有规范的超越,对常规思维的挑战。但是,对于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毕业的年轻学生,他们没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很容易无所适从,从而出现哲学上所谓的“异化”现象,作品粗制滥造、荒诞低俗,甚至将文化垃圾视为艺术新品,中国传统所不齿的“怪、力、乱、神”的内容,也作为创新的形象去表现。有人说,真正之艺术叛逆者必为传统之膜拜者,不理解文化艺术的历史,就谈不上创新。可见深厚文化功底的重要性。就艺术形式的创新来说,中国传统讲“道法自然”,而自然界也是包罗万象、种类繁多的,完全按照美的一般形式规律,如对称、对比、均衡、平衡、主从、比例、尺度、节奏、韵律、虚实、明暗、质感、色彩等来设计作品是自然的一般规律,即“道法自然”。但自然是多样化的,不符合以上规律的形式也是存在的,完全遵从一般规律,既不是尊重自然表现,也不是尊重客观规律,应该允许特殊的艺术形式存在。不分时间、地点,千篇一律的形式,不是艺术的特性,更谈不上创新。

实践课程的改革

以前的建筑装饰专业课程,强调的是装饰设计,学生用美术手工技法或者借助于CAD画出设计图,经过教师的评判给出成绩,就算学科结业,而装饰构造和施工课程都是在课堂通过教师讲授完成,至于具体如何构造和施工,或者公司如何运作,学生都不甚了解,这明显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和补充。

全面认识材料建立材料展示室,购买最新的装饰材料样本,尽量全面地将常用材料展示给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对材料有初步的认识。在后续的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中,组织学生参观各大装饰建材市场,认识材料及材料的使用方法,并且要求学生参观后,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询资料,写一份尽量详尽的笔记和调查报告。。

施工构造做法在材料展示室,同时也展示出材料的构造做法,如地面、地板、墙面、壁纸、吊顶、吊顶内部管线、厨卫、门窗等都有未加覆盖的施工构造,让学生了解材料使用部位、使用方法以及各种材料和色彩的协调搭配。将施工课程和设计课程的大部分课时放在施工工艺实习场地进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材料的分割和连接、轻型钢构件的焊接、干挂石材的施工、抹灰的步骤、涂料的喷刷、简单电气的安装、背景墙的设计及制作施工、橱窗展示的设计与施工等等。通过实训,学生学会了各种工具的使用,了解施工工艺流程。

项目的组织协调和概预算在施工构造课程或设计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学生做自己的项目装饰设计,自己到装饰材料市场购买所用的建筑材料,谈价钱、列清单。项目完成后,学生给出实践成果,同时,还要附上施工进度表、预算书。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项目管理能力及对材料价格的认识等等。

毕业实践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通过申请可以到设计或者施工企业顶岗实习并做毕业设计,进一步学习业务,巩固学过的知识。

经过以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装饰专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很快适应,有的学生毕业还不到一年就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做首席设计师或者项目经理。还有的学生能够自己创业,创办设计施工公司。

参考文献

[1]2005年最新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标准与质量验收规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2005.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篇8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素质, 培养学生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 能力目标

能够具备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 能够理解建筑构造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能够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 能够按照设计意图绘制建筑施工图,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构造形式, 能够应用设计规范和查阅标准图集, 能够应用建筑构造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建筑施工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2) 知识目标

了解建筑构造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建筑的分类及分级;理解建筑节能;理解建筑物的装饰装修;掌握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掌握人体工程学;掌握构造设计尺寸;掌握建筑的一般构造作法和构造详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建筑物的细部构造;掌握变形缝的类型及设置原则。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 与指导教师合作, 与企业设计师合作)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遵循建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环保意识, 养成学生会根据工作需要搜集、筛选、处理信息;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图纸、解决施工简单问题的素质。

2课程内容设计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content)

3 第一节课梗概

(一) 兴趣引导:老师和学生自我介绍。展示国内外各个时期建筑的图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本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说明考核方式:考核时间、考核内容、分数分配、计分方法。告知采用的教材、参考资料。展示本课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二) 建立项目教学情境--转换师生身份

为了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体建筑设计者的乐趣和职业场景, 进而在教学中进行传统师生角色的转换:

教师角色:教师将承担建设方 (甲方) , 主要负责项目任务的下达、项目验收和技术指导工作。

学生角色:每组6人创建建设工程公司, 公司涉及设计、施工、监理等行业, 各小组之间存在竞争, 通过招投标等方式, 选择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马钦荣.大学的使命:科技、人文、伦理的整合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 (05) .

[2]梁园春.从密斯的"无理"条件看中美建筑教育的差异[J].广西土木建筑, 2002 (S1)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篇9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整体部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1]。《意见》中提出了“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强调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并要求促进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加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如何建设一支“教授+专家”专兼结合的“双导师”教学团队,成为了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首要任务。2012年7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市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鹰集团”)签订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协议,建立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培养机制[2]。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建装专业”)中开设“宝鹰工程班”,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此同时,组建了校企合作的“双导师”教学团队,以导师指导学生的方式组织校内外教学,即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由校内导师完成,职业操作技能则由企业导师进行传、帮、带,创新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建筑装饰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

《意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一是招生与招工一体化,“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二是校企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岗位需求,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一体化育人;三是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研发和联合建设专业;四是校企共建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创新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院导师和企业导师(师傅)的联合传授,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3]。

二、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团队建设的困境

“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质量正是制约“现代学徒制”有效推广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对教学团队的作用和意义普遍有较高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遇到了导师数量不足、教学能力欠缺、评价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1.团队结构不合理,“双师”型导师少。学校导师来源比较单一,大部分是从高等院校招聘的本科或硕士毕业生,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大多数具备较高的学历,专业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大部分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他们的实践能力、实训能力、现场教学能力都处于弱势,与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进行实习实训训练指导的“双师型”教师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4]。“双师型”导师的缺失,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难以得到提高,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2.企业导师教学能力欠缺,专业理论知识不够全面。企业导师多年从事专门的技术工作,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5]。但是,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相关专业的教研活动,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基本能力欠缺,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结构,加之缺乏教学方法和课堂授课语言的训练,存在教学组织管理经验不足,“只会做、不会说”的问题,导致课堂讲授能力相对较差。这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而难以掌控课堂教学,很难将系统的专业理论、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

3.教学团队的评价机制不完善。《意见》明确了对导师(师傅)的责任、考核和晋升要求,进一步了推动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6]。但目前,有效的团队评价机制尚未建立。高职类专业教师参加各种评估、评奖、职称评审等活动中,主要是以参评人员的学历、年限、论文、科研项目的数量与级别作为评价指标,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造成部分专业教师只重视科研项目工作,无心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此外,企业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企业导师参加教学工作也是应付了事。

三、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途径

1.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教师企业实践平台。借鉴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宝鹰集团合作共建“宝鹰建筑学院”,形成校企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宝鹰建筑学院”融合校企双方优势,建设以教学名师工作室为基础的教师流动工作站,建设以企业行业专家、能工巧匠为主导的宝鹰专家工作室。学院聘请宝鹰集团10位经验丰富的中高层领导和专家为客座教授,这些教授成为“宝鹰工程班”的企业导师。由宝鹰集团技术专家与学院骨干教师组成的“双导师”教学团队,以工作室作为教学团队的交流平台,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方法等方面紧密合作,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共同实施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岗位能力要求,学院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建设了《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安防系统工程设计与维护》、《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优质核心课程,编写出版了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2.完善顶岗实践机制,提升学校导师工程实践能力。选派教学科研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进入建筑装饰企业锻炼,培养教师职业操作技能,提升职业技能教育水平。两年来,我院先后选派6名建装专业教师,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宝鹰集团、广西建工集团等企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和锻炼,学习建筑“四新”技术,掌握装饰装修操作技能,使得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效融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的导师,教学实训水平得到提高。教师通过顶岗实践,了解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人才需求,与企业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方面内容加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有效衔接,为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基础。在掌握了职业技能的同时,有8名专业教师先后考取了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土木工程师等国家注册类资格证书,提升了个人的双师素质。通过企业实践也为学院培养了一批懂理论、熟操作的“双师型”“双导师”教学团队。

3.完善师资培养机制,提升企业导师教育教学能力。通过进修、考察、培训等多种形式引导和帮助企业导师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经验、教学方法手段,对企业导师进行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学校规章制度等岗前培训。通过培训和学习使企业导师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熟悉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促使企业导师更好地进行角色转换,使其尽快地适应学校环境,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此外,通过举办“双导师”教学团队座谈会、教学研讨会及观摩示范课等活动,提高企业导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4.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提高师资整体素质。首先,学校专业教师在企业顶岗实践期间,校企双方共同对教师的实践活动实施管理,学校派出督查小组对实践教师进行实地检查。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结束之后,由企业相关主管部门出具书面评价考核意见,对教师在企业学习培训期间的现实表现、专业知识、技术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书面考评意见,教师回校后向学校考核组提交实习日志和总结报告等材料。其次,要建立健全企业“师傅”任职条件和聘任选拔机制,对符合任职要求的企业导师颁发“客座教授”聘书,从源头上保证企业导师队伍的质量;制定适合企业导师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考核方法上,除了采用传统的随堂听课、查阅教案、听取学生意见外,应着重通过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评估企业导师。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创新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年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建,采取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优秀企业专家担任企业导师等培养方式,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支理论水平高、专业能力强、专兼结合、富有创新精神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在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助于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J].职业技术教育,2015,(03):70.

[2]韦清权.基于订单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实践与研究——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5):146-147.

[3]李军,石存秀,李顺军,等.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5-8.

[4]肖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5,(10):95-97.

[5]秦凯.新时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06):65-67.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浅析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学,课程,实训

0 引言

我国十六大明确提出, 到2025年城市化率要达到55%左右, 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2-8.7亿。随着我国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大量现代化的工业与民用工程项目的建设, 迫切需要大量既具有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并经过职业技能训练的从业人员, 而通过高职技术教育培养人才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我院自2000年开始设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并在建筑工程企业调研的专业岗位群分析基础上, 确定了建筑工程建筑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 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主要具备绘制与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常用建筑材料的应用能力、建筑施工测量的能力、施工管理能力 (安全、质量、施工技术) 、编制和计算建筑工程造价的能力、监理能力等, 毕业生主要面向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单位, 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计量计价及监理等工作等。在专业建设中,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进行专业建设。

1 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专业建设, 实现实践性、先进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过程, 分解从“阅读图纸→工程开工→基础工程→主体结构→装饰工程→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各个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 将职业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与职业岗位标准有机融合, 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性。学生边学习边实践, 以“学”指导“做”, 以“做”促进“学”, 更好地体现“工学结合”的要求。将职业技能培养融入到操作性实验→应用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 实现学习与工作岗位对接, 以期最大限度与市场无接缝接轨。所培养的学生以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 以项目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为就业岗位群。

下表为根据施工员岗位的工作任务, 经综合分析确定施工员的岗位能力。

注:带★的岗位能力核心岗位能力.

2 构建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专业的支点,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我院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 构建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为重点, 以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 以构建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为保障, 融“教、学、做”为一体, 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大幅度修改各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 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 建立相应的试题库, 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 在高职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或“多证书”, 在满足学生考证、就业需要的同时也相应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我们的课程建设目标是建成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1门、达到上海市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6门, 自编教材6门, 125规划教材2门。

3 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3.1 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加强现有师资的培养, 提高教师素质, 鼓励教师在职学习、进修培训, 提高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 并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德国、加拿大等国进修培训,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 与国际接轨。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拓宽师资引进渠道, 加大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 面向社会招聘优秀硕士研究生以及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

3.2 双师型队伍建设

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使之尽快具备“双师”素质。有计划地组织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鼓励教师参加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 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不断引入课堂。

在复合型教师缺乏的情况下, 理论教学由理论能力强的教师担任, 实践教学由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 或通过引进经验丰富的现场技术人员到学院任教, 聘请校外实训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发挥“传、帮、带”作用, 促进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

3.2.1 专业理论课教师

专业理论课教师应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完整的理论知识以及工艺知识,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与相关课程的配合关系、主辅关系, 掌握好相近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进度、深浅度, 要做到这点, 要求教师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便从不同角度完成对某一教学内容概念、原理及计算方法的讲解, 并熟练地用以解决生产实际中的计算问题, 做到各种教学内容的密切协调与渗透。

3.2.2 实训指导教师

实训指导教师要有较高的生产实习教学水平, 准确确定教学目标, 设计最优化的实训方案。实训指导教师既要有较高的问题感知能力与实施最佳教育方案的能力, 又要有遵循学生思想品德与知识、技能、能力形成的规律, 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能力。

4 建设完善集教学、实 (培) 训、开发、鉴定为一体的建筑实训基地

为尽早将我校建成发展定位准确、办学特色鲜明、品牌效应突出的职业教育基地, 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 全面提升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以建筑类专业为重点, 兼顾相关专业的设施齐全先进、功能多样并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为一体, 具备社会技术培训与服务的区域资源共享, 且在我校乃至上海市相关专业职业群的教学和技能培训中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

5 结束语

经过十年的努力, 目前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成为上海市“重点”专业 (085工程) , 已毕业学生千余人, 在校学生三百多人, 每年培养在职学生千余人, 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 部分学生工作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即成为就业单位的骨干。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努力, 力争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成特色鲜明、效果显著、在全国高职类院校处于领先地位的重点专业。

参考文献

[1]曹晔, 邵建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职教论坛, 2006 (17) .

[2]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0) .

上一篇:申请硕士点下一篇:项目型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