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在小班的开展

2024-06-28

民间游戏在小班的开展(精选八篇)

民间游戏在小班的开展 篇1

一、投放开放性的游戏材料——激发兴趣

开放性的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基础, 它可以调动起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我认为开放性的游戏材料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样性——即游戏材料的品种多样性, 也就是在游戏前应为幼儿准备多种多样的游戏材料, 为幼儿留有选择的余地, 让幼儿通过主观意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材料开展游戏。

2、多变性——即游戏材料应有变化, 也就是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及幼儿对游戏的完成情况等因素, 对游戏材料进行不定期的更换, 例如:春天天气暖和, 幼儿都比较喜欢到户外活动, 我们就会为幼儿准备一些可在户外开展的游戏材料, 如:沙包、绳子、球类等游戏, 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到户外游戏的愿望, 还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而夏天天气则比较炎热, 不太适合开展活动量较大的体能游戏, 则可以发动幼儿收集一些自然材料如雪糕棍、废纸等, 带领幼儿玩“挑雪糕棍”、“打拍子”等训练幼儿小肌肉发展的民间游戏。

3、创造性——即游戏材料本身就具有创造性, 也就是为幼儿准备的游戏材料不一定全是符合要求的老套现成玩具, 也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半成品或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材料, 例如:在玩民间游戏“抽陀螺”的时候, 我就为幼儿准备了大小不同、长短不等、材料不同的陀螺和绳子, 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问题, 从中寻找出最适宜的材料选择, 从而提高幼儿的问题意识,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4、挑战性——即游戏材料的玩法具有挑战性, 也就是待幼儿熟练掌握某种游戏材料的一种玩法后, 就可以根据幼儿自己的想法创造出许多新玩法。例如:“玩沙包”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个游戏项目, 这种沙包一般为边长7厘米左右的包包, 里面装上大米粒、玉米粒等材料, 幼儿可以用来做踢、扔、抛接等动作的练习。但是, 由于幼儿小肌肉群的发展不够完善, 他们做起踢、扔、抛接等动作难度比较大。在一次玩沙包的游戏中, 一位幼儿问我“为什么都是小沙包, 怎么没有一个大沙包呢?”这个问题一下子打开了我的思路, 于是我就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制作了边长为20厘米左右, 里面装有布头的大沙包, 这种沙包一出现就受到了幼儿们的“爱戴”。他们不仅玩起了踢、扔、抛接等游戏, 而且还发明了放在头上顶着前进、放在两腿间夹跳的比赛游戏,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身体技能。而且这种沙包的安全系数特别高, 由于内部材料是布头, 不容易砸伤或打伤幼儿, 而且玩累了放在屁股下面一坐, 还可以当垫子非常实用。所以说, 现在幼儿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比较强, 他们喜欢探索一些新鲜事物, 愿意寻新求异, 我们应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 为幼儿准备多元性的游戏材料, 鼓励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大胆创新, 挑战旧玩法, 探索新路子。

二、选择适合幼儿游戏——促进身体发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 我们选择了很多有助于幼儿身体发育的游戏, 如:“跳皮筋”的游戏有跳跃、奔跑的活动, 可增强幼儿各器官的生理机能。“跳格子”的游戏, 使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踩高跷”的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 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翻绳”、“夹键子”等游戏发展了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民间游戏中的各种动作设计, 促使幼儿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 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体质。

三、开展各类创造性游戏——激发创造潜能

多给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不过多的限制和干涉幼儿, 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 由于处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中, 从而会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和意识。如:在民间游戏“跳绳”时, 开始幼儿只是局限在跳的用途上使用跳绳, 虽然跳的花样有所变化, 但没有突破跳绳的常规、用途, 若不改变习惯性的思路, 就在也想不出其他的用途了, 我就用引导性的语言说:“跳绳拿在手中能跳, 放在地上还能怎样玩呢?”幼儿立刻像到了用绳子摆成小路、房子、小河等, 还有的把跳绳团成球, 练习投掷, 幼儿的思路越来越开阔, 玩的花样越来越多, 兴趣越来越浓厚, 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四、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空间——发挥自主性

开放性的游戏空间是幼儿开展游戏的重要保证, 它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在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空间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适宜的场地。游戏前, 应为幼儿选择一个各方面都比较适宜的游戏场地, 为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开展游戏做好准备。首先, 游戏场地应保证干净卫生、大小适宜, 这有益于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有关研究表明:过于宽敞的活动空间会增加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而过于拥挤的场所又不利于幼儿交往游戏的开展。因此我们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科学设置游戏区域, 促进幼儿交往行为的产生及游戏情节的深入发展。

2、自由的玩伴。玩伴是幼儿开展游戏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通过实践可以发现许多民间游戏都非常注重强调团结合作, 强调通过合作来开展游戏, 这有利于锻炼幼儿自主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游戏精神。

五、提供开放性的交流平台——收获喜悦

开放性的交流平台是幼儿开展民间游戏的结束曲。通过交流平台师幼、幼幼可以相互交流在游戏中的发现及遇到的难题, 也可以开展幼儿自评和互评的活动总结自己的收获。教师也可以对幼儿游戏的情况开展积极的评价, 这是激发幼儿再游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民间游戏在小班的开展 篇2

摘要:小学生年幼好动, 大部分学校为了保障小学生的安全, 往往忽视了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种类丰富多样, 并且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颇大影响, 但是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小学中的开展现状并不容乐观。从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小学的开展现状出发, 针对这些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游戏; 小学生; 现状; 对策; 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而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发展现状应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促使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回归小学体育课堂需要各个社会领域的共同努力。

一、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特点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是儿童的主要娱乐方式, 也是他们乐趣的来源。那么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具体包括哪些游戏呢?跳皮筋、丢沙包、斗蟋蟀、拔河、摔跤、老鹰抓小鸡等都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传统游戏形式。这些民间传统游戏有四个特点:

1. 娱乐性。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它的游戏形式丰富多样, 极具趣味。民间传统游戏多是由两人及其以上的人数组成, 游戏最基本的特质就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在游戏中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互动, 让儿童感受到快乐并得到成长。

2. 简单便捷性。

民间传统游戏具有简单便捷性, 其简单便捷性就体现于它的取材方便快捷、游戏场所没有特别的要求、游戏人数也不固定;例如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它不需要任何的工具, 只要有一片空地就可以。看似非常简单的游戏, 它确是儿童乐趣的来源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3. 随意性。

民间传统游戏具有随意性, 这些游戏中可以就地取材, 没有严格的规定。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游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中蕴含着很多智慧, 学生在玩的同时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4. 规则性。

民间传统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性, 在游戏进行之前, 参加游戏的儿童会根据游戏内容相互协调, 制定出具有相对公平性的规则。有了规则就有了制约, 也有利于游戏的顺利开展。

二、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小学的开展现状

1. 高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人们只顾得寻找所谓“先进”的娱乐方式和教育方式, 而忘记了最淳朴、最传统的游戏方式。人们都忽视了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带给孩子的快乐和成长。另外, 在当今社会, 科技快速发展, 网络进入了每个家庭, 孩子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能手机的功能很全面, 有很多的在线游戏。拥有了“手机”这个法宝, 小学生也逐渐对传统游戏失去了兴趣。在前段时间, 王者荣耀爆火, 可谓是老少通吃, 在十个人当中至少有五个人会玩王者荣耀, 这其中便不乏小学生。现在的小学生过上网络化的时代, 该让民间传统游戏何去何从……

2. 设施设备场地的缺失。

小学体育课堂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限制, 如天气、环境、场所、设备等。在现在的小学体育课堂上, 大多都由跑步、蛙跳等活动构成, 那么剩下的课堂时间将是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 学生将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 并且到器材室借取器材。在学校的器材室里, 篮球、足球、羽毛球、排球、跳绳是最为常见的运动器材, 而沙包、跳皮筋、大跳绳、拔河所用的长绳子等这些民间传统游戏所用的器材却少之又少。首先, 民间传统游戏设施设备的缺失是影响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小学开展的重要因素。其次, 是场地的限制, 在这个寸土寸金的社会, 学校的总面积有限, 还要合理分配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等场所的占地面积, 所以学校再也没有足够的场地供小学生们任意玩耍。

3. 学校对安全问题的担忧。

据统计, 大部分学校由于资金设备不足, 无法进行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工作。首先, 很多教师在教学经验方面也不是很具备, 所以学校虽然对安全教育工作非常的重视, 但是却也无法从更多更好的方面给予教师资源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其次, 小学生一般是处于六至十二岁的年龄段, 在这个阶段正处于身体、心理快速成长的阶段, 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 这也养成了他们活泼好动的习惯。这一习惯的养成也促使了小学生不好管束, 安全隐患现象的出现。

4. 相关人才的缺失。

据了解, 小学体育老师一代多班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小学里, 一个体育老师可能会同时给很多个班级上课, 然而这些班级不一定是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在少数的学校里, 由于教师专业知识有限, 在给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上体育课时内容却几乎一样。另外, 体育教师一般是对体育专业知识的学习, 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了解却不够, 由于教师对这方面知识的缺失,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也从就很少涉及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教学。

5. 对学业成绩的过分注重。

在这个知识决定命运的时代, 学校和家长更加注重孩子学业成绩的好坏, 而忽视了游戏带给孩子的快乐和成长。家长问孩子最多的是“今天作业写完了吗?”“你这次考了多少分?”而不是问孩子“今天你在学校过得开心吗?”其实, 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外在成绩, 而对孩子的内心体验漠不关心。难道孩子就只是一个学习机器吗?口口声声的为孩子好就是这样麻木不仁吗?

在应试教育普遍推行的今天, 学校真的变成了只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和学校的声誉, 学校为学生安排了过多的文化课程, 体育课也成了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在考试即将临近时, 文化课占用体育课的时间成了理所当然。

三、对策及措施

1. 完善体育设施。

学校应关注学生的身体成长和内心体验,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首先, 加强对体育课堂的重视, 完善设施设备, 购进与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相关的设施, 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其次, 还要扩大学生的活动空间, 让学生不再受场所的限制。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 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生的.劳逸结合, 这样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校不再只是学习的平台而是学生成长的乐园。

2. 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

学校应按要求配齐相关教师, 壮大优化师资队伍, 了解学生情况并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有很大的趣味性, 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使体育课堂的生动有趣;教师更应该以身示范, 手把手地教学生,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传统体育游戏的技能, 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3. 大力开展安全教育。

加大开展关于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的目的, 不仅有利于在学校兴起学习安全知识的学风, 也能够更有效地保证安全教育能够落到实处, 向同学们普及关于民间传统游戏的有关知识, 让同学们通过更多更好的方式学会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样也能使开展传统体育游戏没有后顾之忧。

4. 建立家校合作制度。

孩子的健康成长, 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回归需要家长和学习的共同努力。如果仅仅只靠学校是绝对不可能的, 学校和家长要统一战线, 达成让孩子快乐成长的目标, 不再是读死书和死读书。体育教师也因把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反馈给班主任、学校和家长, 从而让家长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所以, 建立家校合作制度是促进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回归小学体育课堂的基础。

四、结语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不单单是一种游戏, 更是一种智慧和一份传承。在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回归小学体育课堂中, 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这就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只要多方努力、共同付出, 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终会回归到小学体育课堂, 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沈小芳.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体育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浅议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作用 篇3

民间游戏为原生态的东西, 在玩法、规则、要求上都没有严格规定, 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要想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 就必须对民间游戏进行深加工。 为此, 在确立了民间游戏的基本内容后, 我们将全体教师集中在一起, 仔细研读民间游戏, 共同商讨, 制定游戏的目标、玩法、规则、注意事项等, 使民间游戏逐步正规, 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下面谈谈民间游戏对幼儿作用。

一、有助于幼儿动作的发展

3—4岁是幼儿喜好运动、 游戏、 发展动作的最佳时间, 开展民间游戏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习传统游戏, 发展动作, 锻炼身体, 培养坚韧的品质, 促进综合能力发展。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 富有兴趣性, 形式简单, 便于操作, 深受广大幼儿喜爱, 科学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能够增强幼儿体能, 开发幼儿智力, 增进友谊, 丰富幼儿生活, 还能培养幼儿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 例如:“玩皮球”就能训练幼儿全身运动, 有拍、投掷、滚、抛、踢、夹等, “老狼老狼几点了”训练幼儿奔跑能力及躲闪的能力, “丢手绢”训练幼儿跑、躲闪的动作, 培养幼儿持久性, “袋鼠跳”游戏训练幼儿跳跃能力, 让幼儿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健康向上的面貌。 这些民间体育游戏不仅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 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巧, 促进儿童的综合感知能力发展。 又如:奔跑可增加心肌收缩力, 使脉搏输出量增加, 促进幼儿心血管的正常发育。 “挑棍”、“抓籽”、“夹籽”、“抓包”、“弹球”、“跳格子”、“背月亮”等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配合协调, 使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 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 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 而且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抽七打八”、“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 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 “翻绳”、“夹弹子”等游戏发展了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

二、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幼儿的操作有条理, 表达才能清楚有序, 因此, 在确保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的前提下, 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即认真准备, 精心组织, 因势利导, 激励表达。因此, 教师要在活动之前进行谈话引导, 使幼儿对游戏的主题、布局及活动的顺序进行思考, 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在建构“文峰公园”时, 师用这样的开场白:“文峰公园啊, 可真美, 要是我们幼儿园也有一座这么好玩、这么漂亮的公园, 那该多好啊?”“我们就可以天天去玩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接下来老师继续引导:“那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在幼儿园里建造一座美丽的公园, 好不好?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 公园里有些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 结合已有经验, 抢着回答:“有热闹的动物园, 有快乐的儿童乐园, 还有绿绿的草地。 ”“有小河和很多的小船。”“还有高高低低的树和各种颜色的花。”……孩子们有了观察的基础, 加上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 描述的公园有情有景、有滋有味, 真是美丽极了。 如:游戏“炒黄豆”, 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 噼呖吧啦翻跟头。”又如:游戏“拍大麦”, “一箩麦, 两箩麦, 三箩开始拍大麦”, 两人边念儿歌边拍手, 使他们心情愉快, 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三、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游戏是幼儿园常设的一种活动, 它能使幼儿逐渐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道德准则, 帮助幼儿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为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 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接触交往产生相互影响并架起沟通、友谊桥梁的过程。如:在班级里日常生活中的共抬桌子、交换礼物、共享玩具、还有我们混龄班级大带小、大帮小的班级氛围, 在这样的交往活动中, 都能为幼儿提供大量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在游戏活动中, 老师可以为幼儿设立以幼儿原有生活经验为主的合作游戏,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如:“炒黄豆”、“翻绳”、“两人三足”等, 体验和同伴结对玩耍炒豆豆的乐趣。翻绳要找个乐意与之合作的游戏伙伴, 同时, 他们在活动中必须同心协力, 动作协调一致, 才能顺利地开展游戏。 因此, 这一活动有效培养了幼儿交往合作能力, 同时让幼儿体验到没有同伴的帮助游戏缺乏乐趣, 从而促进交往能力的提高。

四、有助于幼儿体能锻炼

体能主要是指人体器官具备的能力, 在身体素质方面包括运动力量、速度、敏捷性、协调性、柔韧性、耐力等, 还包括走、跑、跳、投掷、攀爬等运动技能。 幼儿体能发展状况是衡量幼儿身体发展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 为促进幼儿体能发展而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对幼儿来说意义重大。 对于幼儿来说, 体能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 增强其活动能力, 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幼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良好的身体素质将为幼儿一生打下基础。 如:在“跳绳”游戏中, 幼儿通过连续摆动的长绳, 不仅能锻炼下肢, 而且能锻炼上肢和躯干各个部分, 不仅能发展弹跳力, 而且能发展幼儿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和柔韧性。 “抖空竹”游戏使上下肢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了很大锻炼, 同时使腰部得到运动。 而跳跃时, 不但腿要跳, 腰部的动作也很重要, 上下肢随之摆动, 有时颈部也要跟着动, 连续跳跃, 心跳可以加速。 经常参加这项运动, 不仅可使上下肢肌肉、韧带富有弹性, 关节灵活, 而且可以使心、肺系统得到全面的锻炼, 起到增进身体机能的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民间游戏集锦小班 篇4

1、河里的小鱼 活动目标:

灵敏的躲闪练习。活动过程:

游戏开始,作“鱼网”的幼儿围成圆圈,手拉手按逆时针方向行走,“小鱼”在“网”内游来游去(运球)。“网”问:“小鱼小鱼哪里游?”“小鱼”答:“小鱼小鱼河里游。”问:“小鱼你想出来吗?”答:“想出去玩一会儿。问:“你想出来不容易。答:“我们一定要出去。”说完“小鱼”即运球从“网眼”往外钻,作“网”的幼儿则赶紧拉手设法档住“小鱼”。活动规则:

“小鱼”不能只身钻出“网”,必须带着球。“网”不能松手,不能用手去拉“小鱼”。活动准备:

幼儿分为三组,两组做“鱼网”,另一组作“小鱼”,“小鱼”每人一球。

2、老鼠笼 活动目标:

敏捷、机智的躲闪练习。活动过程:

游戏开始,作“鼠笼”的幼儿手拉手举起并念儿歌:“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真可恨,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捉住你。”在念儿歌时,扮老鼠的幼儿在“笼”的周围运球钻进钻出,当老师发出信号时,扮“笼”的幼儿立即蹲下,在圆内的“老鼠”算被捉住,即参加“笼”的角色。游戏继续进行,至“老鼠”全被捉住。活动材料:

将幼儿分成三组,两组的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作老鼠笼,其余站在“笼”内作“老鼠”;每人一球。

3、炒黄豆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活动过程: 两人一组,手拉手相对站立,边念儿歌边左右摆动双手,念至儿歌最后一个字时两人同时翻身。活动规则:

两手拉紧不能松开。活动建议:

小班幼儿可先转体180度,背对背站立,准备一下再转180度,面对面站立,这样继续

进行。附儿歌:

炒炒炒,炒黄豆,噼呖啪啦翻跟斗。

4、我们都是木头人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活动过程:

幼儿围在一起,请出一“领导”人站于前。游戏开始,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边自由走动,念到最后一个字时,静止不动,谁动了就为失败者。活动规则:

当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就不能再动了。活动建议:

1、为提高幼儿兴趣,“领导”人可在念完最后一个字时做一个动作,如:“平衡” 状、“小猴”状等。其余幼儿迅速学祥并静止,学错动作或走动者为输。

2、幼儿也可自由发挥做各种动作。附儿歌: 三、三、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

5、抓包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活动过程:

幼儿通过猜拳或其他方法排定游戏顺序。

将沙包撒落在桌上,操作者取其中一只沙包往空中一抛,要趁沙包未落下时敏捷地抓起桌子上的一只沙包,然后放置旁边。第二次抓两只,第三次抓三只,以此类推,直至抓完所有的沙包。活动规则:

1、用同一只手完成一系列动作。

2、如游戏中接不到抛出的沙包即为失误,应交换角色重新开始。活动材料:

沙包若干只。

6、背砖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过程:

若干幼儿,每人背一个球,用双手托住,边念儿歌边做走路动作。活动规则:

球不能掉下来,谁的球掉了即为失败者。活动材料:

小篮球若干。附儿歌:

买砖,背砖,老爷,上山,走一步,踮一踮,看谁跑在前。

7、拍大麦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协作游戏的能力。活动过程:

两人一组。游戏开始,两人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念“一箩麦”时,乙两手合拢,甲双手同时摞乙的两手背;念“二箩麦”时,甲两手合拢,乙双手同时摞甲的手背;念“三箩开始拍大麦”时,动作同“一箩麦”;从“噼噼啪”开始至最后,两人边念儿歌边按节奏对拍:先自拍一下,然后右手拍对方右手,再自拍一下,然后左手拍对方左手,依次进行。活动规则:

摞手背时两人必须轮流进行。活动建议:

对拍时,可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增加或降低拍手难度,变换花样。如:(1)两人同时伸出双手,手心手背对拍。

(2)先自拍一下,然后左手拍对方右手,再自拍一下,然后右手拍对方左手。(3)先自拍一下,右手拍对方左手(连续两次),然后换左手拍对方右手(连续两次)。附儿歌:

一箩麦,二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噼噼啪,噼噼啪,大家来打麦。麦子好,麦子多,磨面做馍馍。馍馍香,馍馍甜,爱惜粮食要牢记。

8、推小车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手臂力量,培养幼儿协调合作的能力。活动过程:

两人一组,甲扮“小车”,乙扮“推车”人。

游戏开始,甲爬于地,乙两手握甲双脚脚踝,提起。此时,甲用双手,乙用双脚,两人边念儿歌边协调前行。活动规则:

“推车”人不能用力过猛,速度也不能太快。活动建议:

1、两人经常互换角色,反复进行。

2、此游戏适合在户外草坪上进行。附儿歌:

吱呦呦,小车叫,推上小车卖甜糕。谁要?谁要? 我要!我要!娃娃吃得眯眯笑。

9、摇船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协作能力。活动过程:

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在对方脚背上。两人轮流将对方身体往上翘起,依次轮流摇摆移动。活动建议:

1、游戏可几个组同时进行比赛(朝小桥方向移动),先到者为胜。

2、此游戏适合在草坪上进行。活动材料:

小桥(替代物)。

10、滚铁环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活动过程:

滚铁环时,幼儿一手握铁钩(或木棍),轻轻套住铁环,稍用力推,铁环向前滚动,人随

后跟着。铁环始终不倒,可一直玩下去;滚动的铁环倒下则由其他孩子接上来滚。活动规则:

铁环倒下,游戏者则为输。活动建议:

1、滚铁环时要把握好铁环的重心,持棍或铁钩的手用力适度,左右摆动也应得当。

2、要掌握好路面凹凸情况。

3、待幼儿熟练掌握后可进行比赛,也可表演。活动材料:

各种铁箍或废旧自行车钢圈作铁环,铁钩或木棍若干。

民间游戏集锦(小班下学期)

1、摇元宵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游戏的协作能力。活动过程:

幼儿人数不限,一分为二,一部分扮“大人”,另一部分扮“小孩”,“大人”与“小孩”面向同一方向站立。“大人”双手从“小孩”腋下穿过抱住“小孩”,按儿歌的节奏向两边摇动“小孩”,直至念完儿歌,然后抱起“小孩”转一二圈。游戏重新开始。活动规则:

1、摇动“小孩”时,必须根据儿歌节奏进行。

2、摇动时“小孩”双脚不能离地。附儿歌:

摇摇摇,摇元宵,我的元宵是宝宝; 穿红衣,戴红帽,不说话,总爱笑; 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 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

2、背板跷板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全身的力量,培养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活动过程:

甲乙幼儿相互背靠背,挽住胳膊,然后边念儿歌,边按节奏轮换相互背起来,放下。第四句念完后一起蹲下,互相问答,念最后一句时,一起起来,自始至终胳膊相挽。活动规则:

甲乙幼儿必须身高、体重、体力相仿,教师应注意控制幼儿的运动量。附儿歌:

合:背板,跷板,乡里娃娃叫唤,麦子长、豆子圆,我们一起蹲下来。甲:你姓啥? 乙:我姓×。乙:你姓啥? 甲:我姓×。

合:我们一起站起来。

3、婆婆来了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动作的敏捷性。活动过程:

全体幼儿围成圆圈,请九名幼儿站在圈内,其中五名扮“婆婆”,四名幼儿蹲在地上扮“烧饼、果子”。

游戏开始,“婆婆”似老婆婆走路的样子在圈内走,全体幼儿念完儿歌,每个“婆婆”立即去抓一个“烧饼、果子”,没有抓到“烧饼、果子”的“婆婆”为全体幼儿表演一个节目。然后“婆婆”、“烧饼、果子”各自到圈上找一个朋友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活动规则:

“婆婆”必须等儿歌念完后才能去抓“烧饼、果子”。附儿歌:

打罗罗,垫罗罗,熟了麦子请婆婆,哪儿坐,炕头坐,烧饼果子一大摞,临走时,还很馋,再捎一笸箩。

4、舞龙 活动目标:

练习按信号做动作,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连续、协调性。活动过程:

幼儿八至十人为一组,请一人为击鼓者,一人为“舞龙珠”者,排头一幼儿戴上头饰为“龙头”,其他人排成一路纵队作“龙身”,每人双手搭在前面一幼儿肩上,“舞龙珠”者面对“龙头”按鼓声的快慢、轻响,左右、上下、前后,来回抖动“龙珠”,“龙”则随着鼓的节奏、彩球的变化上下起伏摆动。活动规则:

“龙”一定要按“龙珠”的变化和鼓的节奏摆动,并注意连续性、协调性。活动建议:

为增加民族气息,游戏者可穿当地的民族服装,手持布龙进行。活动材料:

龙的头饰、小鼓、绒球(作龙珠)各一个。

5、丢手帕 活动目标:

发展奔跑能力。培养幼儿机智、灵活的良好品质。活动过程:

围成一圆圈,面向圆心蹲下。指定一名幼儿做丢手帕者。他手持手帕,随着大家的歌声,在圈外跑,可任意把手帕丢在某一小朋友身后。待唱到“快快快快捉住他”时,身后有手帕的幼儿可以拿起丢在自己身后的手帕去追逐丢者。当丢者跑到被丢到手帕小朋友的空位时,可以蹲在这个空位上,追者便不能再追。追者换作丢者,游戏继续进行。如追到了,要罚丢者唱首歌。活动材料:

手帕一块。

6、老鼠钻风箱 活动目标:

练习追逐跑和快速躲闪的能力。活动过程:

每人两两相对,手臂相互搭肩,扮风箱。两头为风箱口。一人扮老鼠钻进风箱内,随时准备从箱口逃出。一人扮猫站在风箱外,随时准备在风箱两口之外抓到老鼠。当大家念完儿歌后,扮老鼠者立刻奔跑,以快速躲闪的本领从风箱里逃出,扮猫者快速追赶,准备在洞口抓到它。活动规则:

猫不许进入风箱。游戏可换角色,重复多次。附儿歌:

猫追老鼠老鼠逃,忘了进洞钻风箱,风箱乒乓两头响,老鼠尿了一裤裆。

7、跳十字 活动目标:

练习单脚、双脚跳格子。活动过程:

幼儿双脚站在十字前做好跳跃准备。游戏开始,幼儿按老师发出的数字信号跳入相应的格子中。教师出示卡片如1234,4321,幼儿按数字出现的先后跳人相应的格子中。单、双脚可间隔进行。附:

十字中的数字可换成水果或动物,可让低年龄幼儿练习。活动材料:

在场地上画若干十字,并标上1、2、3、4。

8、攻城堡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性。活动过程:

请三分之一幼儿站在圈内做“守城’’人,三分之二幼儿站在圈外做“攻城”人。游戏开始,“攻城”人要想法取到“珍宝”(踢出沙袋),而“守城”人要竭力保护“珍宝”不被盗走,若“珍宝”被取到则表示“城”被“攻破”,然后调整角色。游戏重新开始。活动规则:

“珍宝”只能用脚踢,不能用手抓。活动材料:

地上画一个大的双圈,表示“城堡”,圈中心放一只沙袋表示城中的“珍宝”。

9、掰棒子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及协调性。活动过程:

若干幼儿站在起跑线上。游戏开始,几名幼儿把若干个皮球夹在腋下,迅速送到终点线上。反复进行若干次。同时,其余幼儿在边上齐念儿歌。活动规则:

谁送的球多,而且又没掉球,谁为胜者。活动材料:

皮球若干。在场地上画相距5米的平行线两条。附儿歌:

掰棒子,掰棒子,不学狗熊老样子。棒子夹在胳肢窝,看看谁的棒子多。

10、抓痒痒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活动过程:

甲乙两名幼儿各伸出右手掌,甲幼儿的手掌压在乙幼儿的手掌上,然后乙幼儿翻掌去拍打甲幼儿的手,拍打上后就拿着甲幼儿的手掌放在手心上“抓痒痒”,同时念儿歌,念完后,轻轻沿着他的手心、手臂抓痒痒,逗甲幼儿笑。如没拍打上,就交换角色进行。

游戏中,甲幼儿翻掌拍打时,乙幼儿要尽快地将手躲开,不让其拍打上。活动建议:

民间游戏在小班的开展 篇5

一、思———寻找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的融合点

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整体, 我们在开展主题的过程中必须对本土及各类系统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为此我们在开展此主题的前一周, 由教师共同针对《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 (教师指导用书) 》中《动物王国》这一主题, 就幼儿的情况、主题的内容、资源、形式、手段、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1. 学情分析

大班孩子在幼儿园浓厚的民间游戏环境中, 已喜欢民间游戏, 并且掌握了一些游戏的方法。如, 晨间活动中孩子会组织炒黄豆、石头剪刀布等游戏。之前主题活动中, 孩子们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经验。这些都为此主题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2. 主题内容分析

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性让我们有了一定的探究基础, 如何将主题里面的内容更加渗透, 于是除了开展一些相对独立的民间游戏活动外, 还尝试将民间游戏渗透到常规的主题教学活动中, 让孩子学得更轻松、玩得更开心。动物王国音乐活动《抬花轿》, 社会活动《十二生肖》, 音乐活动《颠倒歌》等, 已是我们所熟悉的民间传统游戏活动, 它们为我们民间游戏的渗透性开展提供恰如其分的引入。

二、行———运用民间游戏根植主题内容

将民间游戏作为一个主题的生成活动, 使主题中的偶然转化为教育中的必然, 是利用民间游戏资源生成的价值所在。为此我们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实施着这一系列主题性的民间游戏。

1. 民间游戏在户外活动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 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增强体质,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此我们根据动物王国这一主题增添了一些相应运动量较大的民间游戏, 例如抬花轿、打大灰狼、套圈、揪尾巴、动物飞盘等。

2. 民间游戏在集体活动中

如, 《十二生肖》中生成的民间音乐游戏《老鼠娶新娘》、美术活动《绘制连环画》让幼儿淋漓尽致地感受着一种诙谐、幽默的情趣。

3. 民间游戏在区角活动中

民间游戏以它的自主性、游戏性、操作性等强的特点满足幼儿的需要。如, 表演区《老鼠嫁女》, 孩子们通过诙谐、充满幽默感的童谣《抬花轿》, 在说说、唱唱、玩玩中使民间游戏文化在本主题的传承过程中变得实际有趣。

4. 民间游戏在零散间隙、过渡环节中

幼儿一日活动中有很多零散的时间, 根据时间、场地的不同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主题的需要开展一些朗朗上口的手影儿歌, 一方面使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 减少了幼儿排队和等待的时间, 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另外, 也减少了区域游戏中学习手影儿歌的时间。

5. 民间游戏在家园合作中

随着时代的进步, 现在的家园合作应该考虑到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家长教育资源, 使家长也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和实施者。为此, 我们开始把家长也引领到我们民间游戏的乐园中来, 和孩子们一起回忆童年, 回忆那开心的时光, 如, 在半日活动中我们抓住晨间活动和游戏活动的时间, 让家长参与到一些紧扣主题的民间游戏中来, 如《揪尾巴》《斗鸡》《骑马打仗》《打大灰狼》等等。

浅议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指导策略 篇6

一、多放手放权,少限制规定

轻松自主的民间游戏,能让幼儿获得自愿、自由的体验。正是因为有这种自由感,幼儿参与游戏时才感到特别快乐、满足。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会对游戏的设计过于“周全”,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剥夺了幼儿自由体验游戏的权利。在游戏中,凡是幼儿自己能处理的事,如,游戏找谁玩、角色分配、材料选择等,教师都应放手让幼儿亲自解决,让其充分感受到游戏的自主和快乐。当然,这并非是放任自流,而应是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进行的。如,在游戏初期幼儿缺乏寻找游戏伙伴的能力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先参加人数少的两人游戏,再逐渐过渡到玩集体性的游戏;在多人进行游戏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材料的暗示或提供“游戏伙伴计划表”,帮助幼儿规划人数、自由结伴等。

二、多耐心等待,少包办代劳

民间游戏大多是在宽松自由的状态下开展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决定了他们在游戏时必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而游戏过程也正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留给幼儿发现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耐心等待最佳教育时机的出现,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扔沙包”的游戏中,参与人数会时多时少,但场地大小不变,这难免会出现拥挤或由于场地太大而沙包扔不到人的现象。教师可能会预想到问题的出现,但不能直接将解决方法告诉幼儿,而应耐心地关注和等待,让他们对这一问题有切身的体验后再进行适时的引导,帮助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多鼓励创新,少呆板执行

民间游戏有其相对固定的规则和玩法,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了游戏规则的意义之后,更要鼓励幼儿对游戏进行创新。在组织民间游戏时,教师不应让幼儿呆板地按照游戏固定的玩法一成不变地使用材料,而应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自己参与游戏的体验和需要,制订出适宜的规则。幼儿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更容易遵守。另外,教师在游戏中可引导幼儿寻找更适宜的材料,更好地与材料互动。如,在玩“扔沙包”的游戏时,将沙包替换成飞盘、滚球、毽子、流星球等。在游戏完善过程中的协商、交流和争议,能培养幼儿不断挑战固有思维模式的能力,能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四、多注重体验,少注重结果

民间游戏中有许多富有竞争性的游戏,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让幼儿体验游戏过程的快乐和对游戏本身的兴趣上。在对游戏进行评价时,教师应重点关注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幼儿对游戏过程的体验,而不是游戏的结果。

五、多互动建构,少单向传授

民间游戏多是群体性的游戏,一般需要至少两个幼儿合作才能进行,这在无形中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在游戏中,幼儿在不断与环境、同伴、成人的互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如,在“攻城”游戏中,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讨论,与幼儿共同商议规划场地的大小、设置多少障碍等,使幼儿对游戏场地的设计有整体的规划和安排意识。还有些游戏,教师可引导同伴相互间指导,因为同伴间的互动幼儿更容易接受。

六、多给予机会,少指定委派

渴望引起关注的心理,使幼儿都愿意成为游戏的中心人物。在他们眼里,越是只有少数人做的事就越是重要的事,如“老狼几点钟”游戏里的“狼”,“开锁”游戏中的“开锁人”等。有的教师总是指定少数能力强的幼儿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结果造成了主角总是由能力强的幼儿独霸这一不公平现象。因此,为使每个幼儿都享有公平的权利和机会,在确定游戏角色的环节中,教师应先教给幼儿基本的方法,如,两人之间可以用“石头、剪刀、布”的办法决定,多人的游戏可以通过“手心手背”、“点脚尖”等办法决定,让幼儿自己定夺。这样,游戏对幼儿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公平的淘汰办法能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克服任性、耍赖等不良行为,还能让幼儿树立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浅析如何开展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 篇7

农村民间游戏很多, 但也有一部分反映比较落后、封建的一面, 因此, 我们必须进行筛选, 寻找能为教育服务的农村游戏。

1. 掌握孩子的身心特点展开农村游戏。

孩子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 喜欢直观、形象的物体。幼儿有了兴趣, 就会有探究的举动。我们可以经常带孩子外出散步、观察, 让他们亲身感受丰富的农村资源。我们幼儿园的孩子都生长在农村, 平时他们都在无意之中接触到许多农村的自然资源, 老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带他们到河边、田间、小径、菜园里等, 然后与孩子一起寻找材料, 把孩子接触过的材料经过加工处理, 然后投放到农村游戏之中, 孩子一看到这些材料就会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吸引他们投入到农村游戏中去。因此, 孩子们就会很快融入游戏之中而产生自觉的探究行为。这样的活动即可以提高孩子对农村游戏的兴趣, 同时, 也有利于我们的老师去观察每一个孩子, 发现他们的创新行为, 生成为教师新的有价值的下一步内容。这样, 一方面让孩子拥抱自然、接触自然、使农村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有趣、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也培养他们对家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2. 放低位置, 探索农村游戏的名称。

教师们可以从自己小时候入手, 一起讨论自己小时侯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是怎样玩的, 材料有那些?看似简单的举动, 其实, 我们教师把自己等同于孩子, 缩短了与孩子们的距离, 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想的是孩子喜欢玩什么游戏?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就为我们以后的探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要求每位教师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时, 也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 找家长了解一些民间游戏, 并把游戏名称记下来。

二、就地取材, 充分发挥农村游戏的教育价值

由于农村游戏既是家长比较熟悉也是他们很感兴趣的游戏。我们可以利用家长的资源, 将家长请到幼儿园来, 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这样既可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民间游戏, 也可以使家长更多的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的。

1. 熟悉材料, 了解其玩法。

将农村常见的玉米、玉米叶、麦竿、丝瓜等农作物投放在孩子们看得到且容易取放的地方, 首先让孩子熟悉材料, 让他们说说可以怎么玩, 再放手让孩子们去玩, 让他们在自由操作中得到启示。教师可以提示孩子, 如:玉米叶子可以做花, 可以做玉米娃娃, 整个的玉米可以做灯笼;又如麦柴, 农民做饭时当柴烧, 小朋友可以用来编东西, 做成有趣的装饰品, 麦管可以用来吸水, 我们现在用的吸管雏形就是麦管;麦管还可以用来做成小喇叭, 吹出好听的声音。以前丝瓜瓤在洗澡时被我们用来擦背, 现在也有类似丝瓜瓤的擦背套……

2. 通过小朋友的宣传, 让农村游戏得到更广的发展。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 还可以根据现代玩具的特点将农村游戏材料进行再加工, 再创编, 玩出更有新异的玩发。他们会惊奇的发现, 原来在农村有这么多的宝贝, 他们又去告诉城里的亲戚小朋友, 让他们也来玩玩我们这些农村有趣的游戏, 对城里人也有了很大的启发。在农村游戏中, 孩子们不仅可以获得很多知识, 提高动作技能, 锻炼身体, 还可以开发智力, 分辨事物的差异, 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而学会交往和协调。所以, 农村游戏的过程既孩子发展的过程, 其中隐藏着重要的教育动机, 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 因而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这样, 我们就可以通过发展游戏, 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 从民间到现代, 让孩子们都知道, 许多现代的东西都是从民间流传和演变过来的。在游戏中也可以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 及对人类带来的好处。

三、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游戏时间

游戏时间的增多, 并不会使幼儿感到厌烦和无事可做, 相反会使幼儿更加沉浸在复杂的、丰富多彩的游戏氛围之中。农村前学班大都设在小学内, 教师在按排游戏活动时要动静交替, 在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的情况下安排一些室内或室外的游戏。游戏活动应贯穿于各种教育活动之中, 幼儿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 寓教于乐, 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为造就新一代打好坚实的基础。

民间游戏在小班的开展 篇8

民间游戏简单易学,不受时间、场地、气候、人数、年龄等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它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肢体基本动作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民间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社会性情感是指个体对集体和周围关心自己的人的爱的情感以及控制、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欲望和能力。教师在教幼儿爱他人、爱社会之前,首先要教会他们认识、感受到来自他人、社会的爱。民间游戏中有一种游戏叫“跳房子”,在这个游戏中,两两搭档游戏,若是你的搭档在玩的时候被淘汰了,你可以有一次机会去帮助他重新回到游戏中。这样可以培养幼儿帮助他人、关爱伙伴的情感。在民间游戏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游戏,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做母鸡的小朋友一定要有保护小鸡的责任心。由于角色的互换,会让幼儿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别人给予他的关心。同样,将心比心,他也会对其他小朋友付出他的关心和爱,这样他就能产生爱父母、爱集体、爱伙伴等的情感,从而愿意去表达,愿意去和别人交流,促进了他的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二、民间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

民间游戏可以有效地促使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为其早期社会性发展和后期社会性发展提供条件与基础。

(1)语言能力的提高为交往提供了可能性。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民间游戏中往往附带着很多朗朗上口的民间儿歌,这样幼儿在玩游戏时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一个游戏通常需要游戏者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而相互协作是需要相互交流的。因此,游戏为幼儿提供了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像跳绳游戏“找朋友”,两个小朋友各在一旁控制一条长绳子,另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朋友一起跳绳,边跳边唱儿歌。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可以克服因语言不同而产生的胆怯心理和不愿与别人交流的心理,激发了说话的兴趣和交流的欲望。语言的发展使交流更便捷,为社会性交往创造了有利因素。

(2)交往能力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家长、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游戏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且现在大部分为独生子女,身居高楼,整天被电视、电脑包围。有的孩子表现出任性、孤僻的性格。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例如“抬轿子”的游戏中,要三个小朋友一起参加游戏才可以,其中两个小朋友双手交握抬轿子,另一个做坐轿子的人,然后,幼儿再相互交换角色。在这个游戏中, 幼儿之间就需要很多的交流协商,以便把游戏玩得更好。通过这种民间游戏的开展,孩子们跳出了“自我”的小圈子来思考问题和制定行为策略,提高了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为社会交往奠定了基础。

(3)人际关系的提高。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现在的幼儿园中的游戏一般都是以同伴之间的游戏或师生之间的游戏为主,能让幼儿与家长一起玩的游戏是少之又少。民间游戏不受场地、时间、材料、经济的限制,是经过时间沉淀流传下来的游戏,它不仅可以让幼儿相互游戏、师生相互游戏,还可以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游戏,像徒手游戏“炒黄豆”就属此类。这样,在游戏中就可以提高幼儿的同伴、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换句话就是民间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人际关系。

三、幼儿民间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大多数的民间游戏都可以配上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民间童谣和儿歌,这些民间童谣和儿歌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拓展幼儿的眼界,而且可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凡事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民间游戏中的儿歌亦是如此。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对这些儿歌加以筛选和改编,赋予其时代的新内容,使幼儿在玩中学。如“跳皮筋”的游戏,不同的年代都有不同唱词,我们现在就可以把生活中的变化纳入到儿歌中。再如玩“顶锅盖”游戏时,教师要求至少要有两名幼儿参加玩耍。让一名幼儿将自己的手心朝下张开,其他幼儿则将一个个食指尖顶在这名幼儿手心。大家一起唱着儿歌,做着游戏。谁的指头被抓住了,谁就要回答炒的什么菜?这时幼儿可以回答“炒白菜”“萝卜菜”“豆芽菜”“茼蒿菜”等。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不仅可以懂得许许多多的菜名,而且可以了解到各种菜肴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直接体验到了集体游戏的快乐。

四、幼儿民间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民间游戏所独具的特点,可以有效促使幼儿形成团结、合作、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等亲社会的行为。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必须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关怀和帮助他人。同时,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必须克服各种不良习性,学会自我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上一篇:芬兰的食品安全链下一篇:垂直世界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