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体育游戏小班

2024-06-01

民间体育游戏小班(精选6篇)

篇1:民间体育游戏小班

小班民间游戏计划

民间游戏是我园的特色。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竞争色彩,幼儿通过努力可以不断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通过胜负的差异,体验成就感与荣誉感,在享受成功与胜利的愉悦的同时,不断增强和发展自信心,从而形成锐意进取、机智勇敢的良好个性品质。还能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技能、技巧,锻炼幼儿身体、促进身体各机能发展以及增进健康。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竞争色彩,幼儿通过努力可以不断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通过胜负的差异,体验成就感与荣誉感,在享受成功与胜利的愉悦的同时,不断增强和发展自信心,从而形成锐意进取、机智勇敢的良好个性品质。民间体育游戏除了锻炼之外,还具有多样性、随意性和浓厚的趣味性、竞技性,它丰富了当代儿童游戏的内容,满足了儿童自由游戏的愿望。因此,民间体育游戏有着不同于体育活动的独特的设计思路与组织方法

一、年龄阶段幼儿特点分析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学期我们主要开展组织了切西瓜、丢手绢、跳圈、爬垫子、木头人、蚊子咬小手等民间游戏。这些幼儿特别爱玩的民间游戏都是需要至少两名幼儿参加的,幼儿可以从中满足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这为现今的独生高楼儿童提供了发展社会性的良好时机。其次,民间游戏所独具的特点,促使幼儿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亲社会行为。

民间游戏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富有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为了参加游戏,游戏时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同时,在游戏中,每个幼儿自然的更换角色,也会自然的产生“领袖”,自然地淘汰“领袖”。

二、确定活动目标

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

1.本年龄段幼儿身体都比较健康,通过前期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锻炼和培养,幼儿的体质得到了增强,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都有了进步和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有较高的兴趣,尤其在走、跑方面的动作发展较好,上肢的动作较协调。

2.锻炼幼儿的大臂肌肉和手的动作,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四肢的灵活性,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并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合作意识以及耐心、细心的好习惯。

3.使幼儿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追逐躲闪跑,提高了幼儿跑的速度和动作的敏捷性。

4.在各种组织形式的活动中培养了幼儿勇于竞争的精神和团结协作、互助、乐观的态度,体验了探索身体运动的兴趣。

三、活动实施计划

1.每天利用早操活动时间以及一日活动中的适当时机进行民间游戏的开展活动,教师一并参与到活动当中并给预及时的指导。

2.在户外活动时可分组进行不同的活动内容,注重动静交替,要尊重幼儿的自我选择,给他们充分活动的空间。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在民间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将深刻地感受到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好伴侣。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民间游戏,使其成为幼儿童年生活中不可磨灭的一道光。

愿我们的民间游戏之花越开越美,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篇2:民间体育游戏小班

1、河里的小鱼 活动目标:

灵敏的躲闪练习。活动过程:

游戏开始,作“鱼网”的幼儿围成圆圈,手拉手按逆时针方向行走,“小鱼”在“网”内游来游去(运球)。“网”问:“小鱼小鱼哪里游?”“小鱼”答:“小鱼小鱼河里游。”问:“小鱼你想出来吗?”答:“想出去玩一会儿。问:“你想出来不容易。答:“我们一定要出去。”说完“小鱼”即运球从“网眼”往外钻,作“网”的幼儿则赶紧拉手设法档住“小鱼”。活动规则:

“小鱼”不能只身钻出“网”,必须带着球。“网”不能松手,不能用手去拉“小鱼”。活动准备:

幼儿分为三组,两组做“鱼网”,另一组作“小鱼”,“小鱼”每人一球。

2、老鼠笼 活动目标:

敏捷、机智的躲闪练习。活动过程:

游戏开始,作“鼠笼”的幼儿手拉手举起并念儿歌:“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真可恨,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捉住你。”在念儿歌时,扮老鼠的幼儿在“笼”的周围运球钻进钻出,当老师发出信号时,扮“笼”的幼儿立即蹲下,在圆内的“老鼠”算被捉住,即参加“笼”的角色。游戏继续进行,至“老鼠”全被捉住。活动材料:

将幼儿分成三组,两组的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作老鼠笼,其余站在“笼”内作“老鼠”;每人一球。

3、炒黄豆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活动过程: 两人一组,手拉手相对站立,边念儿歌边左右摆动双手,念至儿歌最后一个字时两人同时翻身。活动规则:

两手拉紧不能松开。活动建议:

小班幼儿可先转体180度,背对背站立,准备一下再转180度,面对面站立,这样继续

进行。附儿歌:

炒炒炒,炒黄豆,噼呖啪啦翻跟斗。

4、我们都是木头人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活动过程:

幼儿围在一起,请出一“领导”人站于前。游戏开始,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边自由走动,念到最后一个字时,静止不动,谁动了就为失败者。活动规则:

当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就不能再动了。活动建议:

1、为提高幼儿兴趣,“领导”人可在念完最后一个字时做一个动作,如:“平衡” 状、“小猴”状等。其余幼儿迅速学祥并静止,学错动作或走动者为输。

2、幼儿也可自由发挥做各种动作。附儿歌: 三、三、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

5、抓包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活动过程:

幼儿通过猜拳或其他方法排定游戏顺序。

将沙包撒落在桌上,操作者取其中一只沙包往空中一抛,要趁沙包未落下时敏捷地抓起桌子上的一只沙包,然后放置旁边。第二次抓两只,第三次抓三只,以此类推,直至抓完所有的沙包。活动规则:

1、用同一只手完成一系列动作。

2、如游戏中接不到抛出的沙包即为失误,应交换角色重新开始。活动材料:

沙包若干只。

6、背砖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过程:

若干幼儿,每人背一个球,用双手托住,边念儿歌边做走路动作。活动规则:

球不能掉下来,谁的球掉了即为失败者。活动材料:

小篮球若干。附儿歌:

买砖,背砖,老爷,上山,走一步,踮一踮,看谁跑在前。

7、拍大麦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协作游戏的能力。活动过程:

两人一组。游戏开始,两人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念“一箩麦”时,乙两手合拢,甲双手同时摞乙的两手背;念“二箩麦”时,甲两手合拢,乙双手同时摞甲的手背;念“三箩开始拍大麦”时,动作同“一箩麦”;从“噼噼啪”开始至最后,两人边念儿歌边按节奏对拍:先自拍一下,然后右手拍对方右手,再自拍一下,然后左手拍对方左手,依次进行。活动规则:

摞手背时两人必须轮流进行。活动建议:

对拍时,可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增加或降低拍手难度,变换花样。如:(1)两人同时伸出双手,手心手背对拍。

(2)先自拍一下,然后左手拍对方右手,再自拍一下,然后右手拍对方左手。(3)先自拍一下,右手拍对方左手(连续两次),然后换左手拍对方右手(连续两次)。附儿歌:

一箩麦,二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噼噼啪,噼噼啪,大家来打麦。麦子好,麦子多,磨面做馍馍。馍馍香,馍馍甜,爱惜粮食要牢记。

8、推小车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手臂力量,培养幼儿协调合作的能力。活动过程:

两人一组,甲扮“小车”,乙扮“推车”人。

游戏开始,甲爬于地,乙两手握甲双脚脚踝,提起。此时,甲用双手,乙用双脚,两人边念儿歌边协调前行。活动规则:

“推车”人不能用力过猛,速度也不能太快。活动建议:

1、两人经常互换角色,反复进行。

2、此游戏适合在户外草坪上进行。附儿歌:

吱呦呦,小车叫,推上小车卖甜糕。谁要?谁要? 我要!我要!娃娃吃得眯眯笑。

9、摇船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协作能力。活动过程:

两人一组,面对面坐在对方脚背上。两人轮流将对方身体往上翘起,依次轮流摇摆移动。活动建议:

1、游戏可几个组同时进行比赛(朝小桥方向移动),先到者为胜。

2、此游戏适合在草坪上进行。活动材料:

小桥(替代物)。

10、滚铁环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活动过程:

滚铁环时,幼儿一手握铁钩(或木棍),轻轻套住铁环,稍用力推,铁环向前滚动,人随

后跟着。铁环始终不倒,可一直玩下去;滚动的铁环倒下则由其他孩子接上来滚。活动规则:

铁环倒下,游戏者则为输。活动建议:

1、滚铁环时要把握好铁环的重心,持棍或铁钩的手用力适度,左右摆动也应得当。

2、要掌握好路面凹凸情况。

3、待幼儿熟练掌握后可进行比赛,也可表演。活动材料:

各种铁箍或废旧自行车钢圈作铁环,铁钩或木棍若干。

民间游戏集锦(小班下学期)

1、摇元宵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游戏的协作能力。活动过程:

幼儿人数不限,一分为二,一部分扮“大人”,另一部分扮“小孩”,“大人”与“小孩”面向同一方向站立。“大人”双手从“小孩”腋下穿过抱住“小孩”,按儿歌的节奏向两边摇动“小孩”,直至念完儿歌,然后抱起“小孩”转一二圈。游戏重新开始。活动规则:

1、摇动“小孩”时,必须根据儿歌节奏进行。

2、摇动时“小孩”双脚不能离地。附儿歌:

摇摇摇,摇元宵,我的元宵是宝宝; 穿红衣,戴红帽,不说话,总爱笑; 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 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

2、背板跷板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全身的力量,培养幼儿之间的友好关系。活动过程:

甲乙幼儿相互背靠背,挽住胳膊,然后边念儿歌,边按节奏轮换相互背起来,放下。第四句念完后一起蹲下,互相问答,念最后一句时,一起起来,自始至终胳膊相挽。活动规则:

甲乙幼儿必须身高、体重、体力相仿,教师应注意控制幼儿的运动量。附儿歌:

合:背板,跷板,乡里娃娃叫唤,麦子长、豆子圆,我们一起蹲下来。甲:你姓啥? 乙:我姓×。乙:你姓啥? 甲:我姓×。

合:我们一起站起来。

3、婆婆来了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动作的敏捷性。活动过程:

全体幼儿围成圆圈,请九名幼儿站在圈内,其中五名扮“婆婆”,四名幼儿蹲在地上扮“烧饼、果子”。

游戏开始,“婆婆”似老婆婆走路的样子在圈内走,全体幼儿念完儿歌,每个“婆婆”立即去抓一个“烧饼、果子”,没有抓到“烧饼、果子”的“婆婆”为全体幼儿表演一个节目。然后“婆婆”、“烧饼、果子”各自到圈上找一个朋友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活动规则:

“婆婆”必须等儿歌念完后才能去抓“烧饼、果子”。附儿歌:

打罗罗,垫罗罗,熟了麦子请婆婆,哪儿坐,炕头坐,烧饼果子一大摞,临走时,还很馋,再捎一笸箩。

4、舞龙 活动目标:

练习按信号做动作,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连续、协调性。活动过程:

幼儿八至十人为一组,请一人为击鼓者,一人为“舞龙珠”者,排头一幼儿戴上头饰为“龙头”,其他人排成一路纵队作“龙身”,每人双手搭在前面一幼儿肩上,“舞龙珠”者面对“龙头”按鼓声的快慢、轻响,左右、上下、前后,来回抖动“龙珠”,“龙”则随着鼓的节奏、彩球的变化上下起伏摆动。活动规则:

“龙”一定要按“龙珠”的变化和鼓的节奏摆动,并注意连续性、协调性。活动建议:

为增加民族气息,游戏者可穿当地的民族服装,手持布龙进行。活动材料:

龙的头饰、小鼓、绒球(作龙珠)各一个。

5、丢手帕 活动目标:

发展奔跑能力。培养幼儿机智、灵活的良好品质。活动过程:

围成一圆圈,面向圆心蹲下。指定一名幼儿做丢手帕者。他手持手帕,随着大家的歌声,在圈外跑,可任意把手帕丢在某一小朋友身后。待唱到“快快快快捉住他”时,身后有手帕的幼儿可以拿起丢在自己身后的手帕去追逐丢者。当丢者跑到被丢到手帕小朋友的空位时,可以蹲在这个空位上,追者便不能再追。追者换作丢者,游戏继续进行。如追到了,要罚丢者唱首歌。活动材料:

手帕一块。

6、老鼠钻风箱 活动目标:

练习追逐跑和快速躲闪的能力。活动过程:

每人两两相对,手臂相互搭肩,扮风箱。两头为风箱口。一人扮老鼠钻进风箱内,随时准备从箱口逃出。一人扮猫站在风箱外,随时准备在风箱两口之外抓到老鼠。当大家念完儿歌后,扮老鼠者立刻奔跑,以快速躲闪的本领从风箱里逃出,扮猫者快速追赶,准备在洞口抓到它。活动规则:

猫不许进入风箱。游戏可换角色,重复多次。附儿歌:

猫追老鼠老鼠逃,忘了进洞钻风箱,风箱乒乓两头响,老鼠尿了一裤裆。

7、跳十字 活动目标:

练习单脚、双脚跳格子。活动过程:

幼儿双脚站在十字前做好跳跃准备。游戏开始,幼儿按老师发出的数字信号跳入相应的格子中。教师出示卡片如1234,4321,幼儿按数字出现的先后跳人相应的格子中。单、双脚可间隔进行。附:

十字中的数字可换成水果或动物,可让低年龄幼儿练习。活动材料:

在场地上画若干十字,并标上1、2、3、4。

8、攻城堡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性。活动过程:

请三分之一幼儿站在圈内做“守城’’人,三分之二幼儿站在圈外做“攻城”人。游戏开始,“攻城”人要想法取到“珍宝”(踢出沙袋),而“守城”人要竭力保护“珍宝”不被盗走,若“珍宝”被取到则表示“城”被“攻破”,然后调整角色。游戏重新开始。活动规则:

“珍宝”只能用脚踢,不能用手抓。活动材料:

地上画一个大的双圈,表示“城堡”,圈中心放一只沙袋表示城中的“珍宝”。

9、掰棒子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及协调性。活动过程:

若干幼儿站在起跑线上。游戏开始,几名幼儿把若干个皮球夹在腋下,迅速送到终点线上。反复进行若干次。同时,其余幼儿在边上齐念儿歌。活动规则:

谁送的球多,而且又没掉球,谁为胜者。活动材料:

皮球若干。在场地上画相距5米的平行线两条。附儿歌:

掰棒子,掰棒子,不学狗熊老样子。棒子夹在胳肢窝,看看谁的棒子多。

10、抓痒痒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活动过程:

甲乙两名幼儿各伸出右手掌,甲幼儿的手掌压在乙幼儿的手掌上,然后乙幼儿翻掌去拍打甲幼儿的手,拍打上后就拿着甲幼儿的手掌放在手心上“抓痒痒”,同时念儿歌,念完后,轻轻沿着他的手心、手臂抓痒痒,逗甲幼儿笑。如没拍打上,就交换角色进行。

游戏中,甲幼儿翻掌拍打时,乙幼儿要尽快地将手躲开,不让其拍打上。活动建议:

篇3:民间体育游戏小班

一、小班民间童谣的选择原则

(一) 适切幼儿的语言特点

民间童谣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串话、绕口令、数数歌、问答歌等;按字数来分, 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小班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 可选择字数少且叠字多的三字童谣。如《小吊桥》:“右搭桥, 左搭桥, 搭了一座小吊桥, 摇呀摇, 摇呀摇, 断了再搭一座桥。”篇幅短小、易说易唱, 很符合小班幼儿的朗诵特点。

(二) 适切幼儿的兴趣爱好

优秀的民间童谣不仅渗透着民族传统文化, 而且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针对小班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 可以选择《骑竹马》《虫虫斗》《羊羊羊》《炒黄豆》《金锁银锁》《抓住你的小辫子》等童谣, 这类三字童谣内容富有童趣。比如《骑竹马》里描写到:“月光光, 照草地, 捡起竹竿当马骑, 一二三, 三二一, 竹马骑到北京去。”幼儿不但喜欢诵读这首童谣, 也喜欢玩“骑竹马”游戏。再如《虫虫斗》的内容是:“虫虫斗, 虫虫斗, 虫虫咬指头, 虫虫飞———”。诵读这首童谣时, 教师可以边说边与孩子一起玩“虫虫飞”的手指游戏。这些童谣不仅拉近了师幼之间的心理距离, 还调动了小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 适切幼儿的现实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 民间童谣中的有些部分已经远离了幼儿的成长环境, 而其中能反映幼儿生活, 尤其是描写水果、小动物的民间童谣依旧备受小班幼儿的青睐。如《排排坐吃果果》这首童谣就体现了幼儿在吃水果的过程中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小剪刀》这首童谣可以帮助幼儿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而《大和小》《七个阿姨来摘果》《夸骆驼》这些童谣的内容也都来源于大自然和现实生活, 很容易获得幼儿的心理认同,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四) 适切幼儿的发展需要

民间童谣在文化积淀过程中虽然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但也留下了一些与时代不相吻合、不利于幼儿成长的因素。有些方言童谣虽然通俗易懂、节奏明快, 但其中的语言较为粗俗, 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教师在选择时要注意甄别。如南通地区童谣《拉钩上吊》和《小小子儿》, 虽然其中的内容承载着一代人美好的回忆, 但作为幼儿语言教学的内容却是不适合的。

二、小班民间童谣的应用策略

(一) 故事化策略:将童谣变成童话

很多民间童谣本身就是浓缩的完整故事。将童谣改编成有趣的故事, 有利于幼儿接受、理解和掌握。如童谣《三轮车》中写道:“三轮车, 跑得快, 后面坐着老太太。要五毛, 给一块, 你说奇怪不奇怪?”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借用动画的形式讲述生动的故事, 帮助幼儿理解童谣的内涵。童谣《三个和尚》只有三句:“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教师可以将其编成“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各尚没有喝”“寺庙失火, 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救火”“三人合作吊水喝”五个小故事, 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感受童谣的简洁和寓意。

(二) 节奏化策略:为童谣配上节律

幼儿在诵念童谣的过程中, 经常会“拉音拖调”, 不得要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 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童谣, 让幼儿直观地感受童谣的节奏变化, 从而培养他们的节奏感以及语言的表现能力。童谣《小老鼠上灯台》中“小老鼠, 上灯台, 偷油吃, 下不来……”可以配上“×××—×××—”的节奏型, 让幼儿在边说边拍节奏的过程中, 学会有节奏地朗诵。当幼儿掌握了一种节奏之后, 教师可以匹配不同的节奏念童谣, 还可以让幼儿自由创作节奏型, 用不同的速度进行诵读, 如“×××—×××—”“×—××—×—××—”, 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尝试利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童谣的节奏, 如动头、动手、动脚等。通过匹配节奏、创编动作、变化速度来配合朗读童谣, 有助于提高幼儿对童谣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 音乐化策略:把童谣改编为歌谣

童谣的音乐属性是自然天成的, 表现在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上。如大家熟悉的童谣《丢手绢》, “丢、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当唱到“丢手绢”时, 幼儿就会把手绢轻轻地放在某个小朋友的身后, 然后快速离开, 伴随着欢快的歌声孩子们开始追逐嬉戏。将童谣变成歌谣后, 童谣有了旋律, 不仅轻松易学而且也增添了趣味, 更易为幼儿接受。如教师为童谣《骑竹马》谱上曲后, 幼儿听到旋律就能自然地演唱起来, 边唱童谣边做游戏, 在歌唱中快乐成长。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旋律哼唱童谣, 有的幼儿会用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来哼唱童谣《别动脑筋别发言》, 还有的幼儿用歌曲《小燕子》的旋律来唱童谣《折纸歌》, 虽然幼儿的哼唱旋律并非优美动听、合乎音律, 但这一活动激发了幼儿“谱曲”的意识, 调动了他们哼唱的热情, 有助于幼儿对于童谣的学习。

(四) 舞蹈化策略:让童谣富有动感

民间童谣音韵流畅、情意优美、节奏感强, 这使得它与艺术的结合有着天然的纽带。将童谣舞蹈化就是把有韵律感的童谣与舞蹈动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如在童谣《摇啊摇》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舞蹈动作, 让孩子边念童谣边做动作, “摇啊摇 (盘腿坐下, 拉手摇摆) ,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两幼儿双手搭桥) , 外婆叫我好宝宝 (手托脸) , 一只馒头一块糕 (两两拍手) 。”幼儿对于动物往往有着特殊的喜爱, 民间童谣中有许多是关于小动物的。如《五指歌》中,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 打到小松鼠。”又如《捉蜻蜓》中, “天灵灵, 地灵灵, 满天满地捉蜻蜓, 捉蜻蜓, 捉蜻蜓, 捉到一只小蜻蜓”。对于自然界的小动物, 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表演起来手舞足蹈, 乐此不疲。幼儿在童谣中舞动跳跃, 不仅能激发他们的舞蹈兴趣, 让他们在表演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还培养了他们的情智和情趣。

(五) 美术化策略:把童谣画成童画

童谣是无形的画, 而画则是有形的童谣。童谣能够外化为美的形象, 蕴含丰富的情节和情感, 易激发幼儿自由的想象。将童谣美术化就是以童谣为载体, 在悟童谣、品童谣的过程中画童画。读童谣、画童谣, 可以让幼儿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拉近文字与绘画的距离, 有助于激发幼儿对绘画表现题材的兴趣。比如童谣《月亮》中, “初一一根线, 初二看得见, 初三初四像弯眉, 十五十六大团圆”。幼儿边念边画, 说说、点点、抹抹、画画, 在涂鸦中使得童谣形象化。童谣是属于儿童的, 对于幼儿来说, 一个符号、几根线条、几块色彩、几个歪斜的形象, 都是发自幼儿内心的感受, 在绘画的过程中, 幼儿能逐渐找到自己理解童谣的方式。

(六) 游戏化策略:将童谣变成嬉戏

篇4:小班民间游戏开展中的策略

我园也把民间游戏作为特色,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民间游戏种类繁多,而且有的对于孩子的能力也有一些要求。例如:老鹰抓小鸡,铁烧饼等游戏就不适合小班进行。因此我们根据小班年龄特点,也结合民间游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民间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镜头一:“金锁、银锁”这个游戏,一开始我与一位幼儿玩,配上琅琅上口的儿歌,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消除了我和幼儿之间的生疏感、拘束感,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游戏的具体玩法,并且对这个游戏也非常感兴趣,“金锁、银锁”游戏热火朝天的开展起来了,孩子们也玩的都很不错。也很感兴趣。但是,随着游戏的越来越熟练,问题也接踵而至。“不算不算,我还没念完呢,你的手就已经躲走了。”“老师,小宇赖皮,他的手老是提前跑了,还没念完就跑了……。”

镜头二:切西瓜也是幼儿比较爱玩的游戏之一。切西瓜配上好听的儿歌,幼儿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游戏,可是慢慢的发现,切断的两个幼儿反映比较慢的就不知道自己要跑,反应比较敏捷的孩子还没切到他,他就开始跑了。更有的孩子为了做切西瓜的人跑到一半就从人家的手底下钻进去了,顿时告状声此起彼伏。“老师没有切到小琦,小琦也跑了。”“老师,天宇从我这边过去了,他赖皮!”

发现问题后,我和其他老师仔细的思考了其中的原因。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他们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决定了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小班民间游戏的开展中我们应该做以下几点:

1.适宜指导,促进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适宜的指导,才能使幼儿主动、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在小班阶段,我们教师可以以“大伙伴”的身份直接参与,这无形中就是对孩子游戏活动的支持和认同,会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民间游戏中也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幼儿在游戏中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而富有儿童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这会促使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

3.民间游戏有其相对固定的规则和玩法,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游戏规则的意义之后,重要的是鼓励幼儿对游戏的创新。在组织民间游戏时,教师不应让幼儿呆板地遵守规则,按照固定的玩法,一成不变地使用材料,而是要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自己参与游戏的体验和需要,制订出适宜的规则。幼儿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他们更容易去遵守和接受。

4.《指南》指出:孩子是游戏的主体。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人数或多或少了,大家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不一致等。幼儿民间游戏是民间孩子自己创编的活动,儿童在民间游戏的进行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游戏的选择、角色的分配、玩具材料的准备到游戏情节的发展,都由儿童自己来完成。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适宜的指导,才能使幼儿主动、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他们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决定了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小班民间游戏的开展中我们应该做以下几点:

1.适宜指导,促进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适宜的指导,才能使幼儿主动、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他们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决定了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在小班阶段,我们教师可以以“大伙伴”的身份直接参与,这无形中就是对孩子游戏活动的支持和认同,会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民间游戏中也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幼儿在游戏中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而富有儿童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这会促使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

3.民间游戏有其相对固定的规则和玩法,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游戏规则的意义之后,重要的是鼓励幼儿对游戏的创新。在组织民间游戏时,教师不应让幼儿呆板地遵守规则,按照固定的玩法,一成不变地使用材料,而是要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自己参与游戏的体验和需要,制订出适宜的规则。幼儿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他们更容易去遵守。

通过讨论,再次开展民间游戏时我和幼儿讨论了两个游戏的规则,明确了游戏的规则。“谁不念到最后一个字,我们就不跟他们玩”,“谁先把手抽走,就表停玩一次”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最后,我们决定违反游戏规则的幼儿将失去继续参加游戏的资格,同时在游戏结束后评选出“最佳游戏宝宝”。游戏又继续运转起来了,这次,再也没有孩子耍小聪明了,游戏迅速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篇5:小班民间游戏的教案

游戏目的:身体随节奏做动作

活动玩法:幼儿两人一组,拉手面对而坐,边念儿歌边模仿摇船动作,念到最后一句时拍手笑起来。游戏反复进行。

附儿歌:

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桥上摔一跤、买条鱼来烧、烧的头不熟来尾巴焦、一跳跳到龙皇庙、龙皇老爷见了哈哈笑。

2、炊事员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认识蔬菜的名称

游戏玩法:

1、每位幼儿配挂在一个菜的胸饰,教师配带锅的胸饰。

2、教师引入:“我们今天来玩烧菜的游戏,我的蔬菜在哪里?”幼儿答:“蔬菜蔬菜在这里。”

3、游戏开始,教师随意选择炒一菜,问:“我们先来炒萝卜,萝卜萝卜在哪里?”当萝卜的幼儿回答:“萝卜萝卜在这里。”教师说:“快快走到锅里来。”当萝卜的幼儿就走到教师身后,同时全班幼儿问:“炒完萝卜炒什么?”

4、教师便再次选择炒某一种菜,如:“炒完萝卜炒青菜!青菜青菜在哪里?”如此反复游戏。

5、幼儿在听到自己所扮演的蔬菜名字后要迅速起立回答。

6、当教师说“我的蔬菜炒好了”时,幼儿立即走回自己的座位。

游戏准备:

各种菜的胸饰若干,锅的胸饰一个。

3、谁会飞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

1、丰富幼儿的动物知识经验,知道哪些动物会飞,哪些不会飞。

2、增强幼儿的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玩法:

1、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教师说一种动物的名字,如:“蝴蝶来了。”

2、幼儿判断这种动物会不会飞。如果是会飞的动物,就离开座位做小鸟的动作。如果是不会飞的动物,就坐着不动。

3、幼儿如判断失误,就算游戏失败,停玩一次游戏。

4、教师说:“蝴蝶飞飞,飞得高”,幼儿就踮起脚飞。教师说:“蝴蝶飞飞,飞得低”,幼儿就半蹲着飞。教师边说边拿走部分椅子。

5、当教师说“蝴蝶飞飞,飞回家”,幼儿就飞回到座位上。

6、幼儿在飞回座位时,如找不到空位,就被淘汰出游戏。

7、多次游戏后,仍没有被淘汰的幼儿为获胜者。

游戏规则:教师在游戏中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游戏次数,尽量保证最后的获胜者在10个左右。

4、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

辨别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

活动玩法:

玩法一

1、放录音一,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

2、放录音二,请幼儿注意听,分辨出各种动物不同的叫声。

3、教师问:“仔细听,这是什么在叫?”幼儿答:“汪汪汪,这是小狗在叫”等等,逐一说出并做相应的动物的动作。

玩法二在两个空八宝粥罐中装入一粒或数粒蚕豆,组成一对音响筒,以此类推,还可组成若干对“雨花石”、“回形针”、“塑料块”、“木珠”、“弹子”、“玉米粒”等音响筒。

1、幼儿先后摇动一对音响筒,分辨装有不同数量物品的筒中发出的声音。

2、猜猜看哪个筒中装的是一粒,哪个筒中装的是许多粒。

第一次玩时,教师要打开筒盖让幼儿验证。

玩法三

1、幼儿先后摇动音响筒,分辨不同物品在筒中发出的声菩。

2、猜猜看,哪个筒中装的是弹子,哪个筒中装的是塑料块等

录音一:

本班小朋友问早、唱歌、教师说话、电话铃、汽车喇叭和自行车铃声等多种声音。

录音二:

小鸡、猫、狗等多种动物叫声的录音。装有一颗或许多颗小物品的空八宝粥罐若干对。

游戏规则:

1、每一对音响筒贴上相同的标记。

2、此游戏中,幼儿不可打开筒盖。

3、可在晨间桌面游戏中自由玩耍。(在幼儿自己掌握玩法后)

5、对拍手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锻炼肌肉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

1、该游戏儿歌是:“拍手,拍右手,拍手,拍左手,拍手,拍手心,拍手,拍手背。”

2、教师与孩子面对面,边念儿歌边拍手。

3、拍手,拍右手:先自拍一下,然后教师伸右手,与孩子伸出的右手对拍。

4、拍手,拍左手:方法同前,方向相反。

5、拍手,拍手心,拍手背:先自拍一下,然后教师伸出双手与孩子伸出的双手手心对拍一下,手背对拍一下。

6、加快拍手速度,提高游戏的熟练程度,直到不念儿歌也能快速做动作。

7、游戏应尽量避免或少出失误,该游戏可持续三到五分钟。

6、放鞭炮适合年龄:3--4岁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四散逃跑的能力游戏玩法:

在游戏中我们用了一首儿歌“新年到,新年到,爸爸带我放鞭炮,鞭炮鞭炮放得高,噼噼啪啪,快逃呀!”在这首儿歌中首先让孩子知道放鞭炮时要由父母陪同。其次让孩子知道观看时要躲得远。游戏时,大家先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边走边念儿歌,老师手拿“大鞭炮”(鞭炮由圆桶做成,里面装着雪花片),当儿歌念到:“鞭炮鞭炮放得高”时,老师边将雪花片四散撒开边喊“劈啪、劈啪、噼噼啪啪”,幼儿四散逃,被花片碰到的幼儿就“受伤”了,就要停玩游戏一次。

7、我和镜子做游戏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让幼儿认识各器官的名称及用处

游戏玩法:

1、请一幼儿作发令人,用手竖起作镜子状,边走边念儿歌“照镜子,照镜子,照照你的小鼻子”。走到一幼儿面前,请该幼儿回答:“照镜子,照镜子,照照我的小鼻子。”同时要用手指指着鼻子。

2、发令人问:“嗨嗨!鼻子鼻子有啥用?”被问幼儿则答:“嗨嗨!我用鼻子闻一闻。”幼儿回答正确者,即与发令人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3、这样依次类推,说出耳朵、眼睛、嘴巴、手脚等。

4、游戏前先要确定好发令人。发令人说到身体哪一部位,幼儿要立刻指到所说的部位,同时应用短句加以回答。

5、回答正确者,可交换角色;反之则不行。

8、我的小手有力量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

1、幼儿共同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2、念到“握握拳”时,用力握拳;念到“伸伸拳”时,五指弯曲伸直再弯曲伸直;念到捏捏指时,五指指尖捏在一起;念到“张一张”时,五指用力张开;念到“我的小手有力量”时,双手握拳,互相用力打三下。

附儿歌:《我的小手》

握握拳,伸伸掌,捏捏指,张一张,我的小手有力量。

9、贴五官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发展平衡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游戏准备:将动物头像挂起来。头像上的眼睛、鼻、嘴是可以粘贴的。

游戏玩法:

请幼儿站在离动物头像l米以外的地方,手拿一个动物的五官图片,原地转两三圈后,朝动物头像方向走过去,迅速将图片贴到头像的相应位置上。贴完后,看看谁贴的位置准确。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游戏建议:

可以五人一组,每人贴一个部分。年龄稍大的幼儿可以闭着眼睛玩。

10、猫捉老鼠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练习躲闪爬,发展身体的灵活性。

游戏准备:猫和老鼠头饰,将两张桌子纵向并在一起。

游戏玩法:戴老鼠头饰的幼儿在桌下爬,戴猫头饰的幼儿在“洞口”(桌子的两端)捉“老鼠”。“老鼠”要注意边爬边躲闪。“猫”摸到“老鼠”的身体,就算捉住了。

游戏建议:根据活动室的空间确定桌子拼接的长度。

11、猫和麻雀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敏捷、机智的练习。

游戏准备:有7米直径圆圈的场地(如图),2―3人扮“猫”,其余为“麻雀”,备若干球(多于麻雀的数量)。

游戏玩法:

游戏开始,“猫”在大圆圈内的“家”里,“麻雀”则在圆圈外的“家”。这“麻雀”设法把圈里的“果子”抢运出来,而“猫”要设法守住“果子”,只要“麻雀”一进圈,“猫”就可去追捕。

游戏规则:“麻雀”要把球运出圈外停在“家”里才算胜利。

12、河里的小鱼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灵敏的躲闪练习。

游戏准备:幼儿分为三组,两组做“鱼网”,另一组作“小鱼”,“小鱼”每人一球。

游戏玩法:

游戏开始,作“鱼网”的幼儿围成圆圈,手拉手按逆时针方向行走,“小鱼”在“网”内游来游去(运球)。“网”问:“小鱼小鱼哪里游?”“小鱼”答:“小鱼小鱼河里游。”问:“小鱼你想出来吗?”答:“想出去玩一会儿。”问:“你想出来不容易。”答:“我们一定要出去。”说完“小鱼”即运球从“网眼”往外钻,作“网”的幼儿则赶紧拉手设法档住“小鱼”。

游戏规则:“小鱼”不能只身钻出“网”,必须带着球。“网”不能松手,不能用手去拉“小鱼”。

13、老鼠笼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敏捷、机智的躲闪练习。

游戏准备:将幼儿分成三组,两组的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作老鼠笼,其余站在“笼”内作“老鼠”;每人一球。

游戏玩法:

游戏开始,作“鼠笼”的幼儿手拉手举起并念儿歌:“老鼠老鼠坏东西,偷吃粮食真可恨,我们搭个老鼠笼,咔嚓一声捉住你。”在念儿歌时,扮老鼠的幼儿在“笼”的周围运球钻进钻出,当老师发出信号时,扮“笼”的幼儿立即蹲下,在圆内的“老鼠”算被捉住,即参加“笼”的角色。游戏继续进行,至“老鼠”全被捉住。

14、小鸡吃东西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让幼儿正确、响亮地发出“鸡”、“吃”的音。

游戏玩法:

1、教师扮母鸡,手拿几个小鸡头饰走到一位幼儿面前,问:“我的小鸡在哪里?”这位幼儿就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教师说:“你是我的小鸡。”并将头饰给幼儿戴上。以后用同样的方法给每个幼儿戴上小鸡头饰。

2、“母鸡”带“小鸡”去找食。教师说:“小鸡吃米。”幼儿到场地中间,蹲下身子作吃米状,并发出“吃吃吃,吃吃吃”的声音。教师说:“小鸡回家了。”幼儿就发出“叽叽叽”的叫声回座位坐好。

3、游戏继续进行时,可以调换吃食方式,如“小鸡吃虫”、“小鸡吃米”。如果教师说:“小鸡吃木头。”幼儿就不能做吃的动作,也不能发出声音。

15、五个小朋友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训练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

1、以五个手指头分别代表五个小朋友

2、当念到一个小朋友时,用两只手的手指做相应动作。后面依次类推。

附儿歌《五个小朋友》

一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跌个大跟头;两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相互见了面,连忙点点头;三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遇到老爷爷,扶他慢慢走;四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遇到解放军,向他招招手;五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互相见了面,高兴地拍拍手。

16、听说游戏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引导幼儿能正确运用抱、开、摇、吹等动词,学说完整的短句。

游戏玩法:

1、教师边拿出口袋,边念儿歌:“奇妙的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一摸,摸出看看是什么?”教师摸出皮球,问:“这是什么?”(这是皮球。)教师再拍皮球问:“老师在做什么?”(老师在拍皮球。)

2、接着教师念儿歌:“奇妙的口袋东西多,小朋友都来摸一摸。”当幼儿摸出玩具后,要求幼儿说出玩具名称。

3、每次只摸出一样玩具。

17、手指游戏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训练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

拉一拉。(拉的动作)打一打。(敲打的动作)压一压。(推的动作)绕一绕。(卷起的动作)捏一捏。(捏的动作)把它做成一条虫。(扭动的动作)染颜色手是蓝色的。(看着伸出的手)手是绿色的。

手指是红色的,在手指间。(扭动手指)在我的脸上染颜色。(摸脸)在我的罩衣上染颜色。(摸罩衣)在我的鞋上染颜色。(摸鞋)在我的袜上染颜色。(摸袜子)

18、炒黄豆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游戏玩法:两人一组,手拉手相对站立,边念儿歌边左右摆动双手,念至儿歌最后一个字时两人同时翻身。

游戏规则:两手拉紧不能松开。

游戏建议:

1、小班幼儿可先转体180度,背对背站立,准备一下再转180度,面对面站立,这样继续进行。

2、中大班幼儿可连续翻。

3、此儿歌用上海方言念,趣味更浓。

附儿歌:

炒炒炒,炒黄豆,噼呖啪啦翻跟斗。

19、蒸馍馍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语音的节律及语言与动作的协调性。

游戏玩法:

甲乙两人面对面坐下,左右手相互交错放在膝盖或桌子上。游戏开始,两人边念儿歌边轮流抽出最下面的手,然后搭在最上面。每念完一句做动作一次,反复进行。

游戏规则:游戏时,儿歌不能念错,伸手要快,有节奏地进行。

游戏建议:此游戏也可三人玩。

附儿歌:

小狗熊,离开窝,来到河边蒸馍馍,和好面,点着火,只有锅盖没有锅。小狗熊,忙回窝,一看气得发了火,窝里有锅没有盖,窝外有盖没有锅。

20、我们都是木头人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

游戏玩法:幼儿围在一起,请出一“领导”人站于前。游戏开始,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边自由走动,念到最后一个字时,静止不动,谁动了就为失败者。

游戏规则:当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就不能再动了。

游戏建议:

1、为提高幼儿兴趣,“领导”人可在念完最后一个字时做一个动作,如:“平衡”状、“小猴”状等。其余幼儿迅速学祥并静止,学错动作或走动者为输。

2、幼儿也可自由发挥做各种动作。

附儿歌:

三、三、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

21、猎人枪老虎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

游戏准备:画有蜜蜂、枪、猎人、小孩、老虎、公鸡的卡片若干套。

游戏玩法:

1、参加游戏人数三至四人,一人为“公正”人。“公正”人发给每位幼儿同等数量的卡片若干张。

2、游戏开始,每位参加者各出一张卡片,一起翻出来看,按图示(见图)克对方或被人克。如果能克掉一人而不被别人克掉,就赢得卡片一张;如果被一人克掉同时又能克掉别人的话,那么仍可收回卡片;如果被人克掉却又不能去克别人,就算输,被收掉卡片一张;如果能同时克掉两位就算优胜,可同时得到两张卡片。然后各人再出第二张卡片,游戏继续进行,最后看每人手中卡片多少决定胜负。

游戏规则:

1、出卡片时,应同时翻出来,拿出来的卡片不能调换。

2、赢得或收回的卡片必须排在卡片的最末尾。

22、老鹰抓小鸡适合年龄:3--4岁

游戏目的:训练幼儿左右移动的能力

游戏玩法:

篇6:小班民间游戏艺术类

2、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水平和自控水平。

游戏准备:手帕、场地 游戏玩法:参加者选一人丢手帕,其余围成大圆圈蹲下。游戏开始,大家唱歌,丢手帕的人沿大圆圈行走。根据歌词不知不觉地丢在某人的后面。被丢手帕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帕,然后拿起手帕迅速追逐丢手帕的人。如果丢手帕的人被抓住,则表演一个节目,再做丢手帕的人。如果被放手帕的人在丢手帕的人绕了一圈后还没有发现手帕,也要表演节目,再做丢手帕的人。

五个小朋友 游戏目的:

通过儿歌表演训练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1、以五个手指头分别代表五个小朋友 2、当念到一个小朋友时,用两只手的手指做相对应动作。后面依次类推。

附儿歌《五个小朋友》 一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碰到大石头,跌个大跟头; 两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相互见了面,连忙点点头; 三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遇到老爷爷,扶他慢慢走; 四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遇到解放军,向他招招手; 五个小朋友,出门走走走,互相见了面,高兴地拍拍手。

陀螺 游戏目标: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实践水平。

2、能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流畅地绘画图形,让幼儿体验在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

3、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游戏准备:知识准备陀螺的起源(因年代久远,较无详细可进一步参酌的资料记载。陀螺最早出现在后魏时期的史籍,当时称为独乐。而当前在一般的书籍或网

路资料查询当中可得知,在宋朝时就有一种类似陀螺游戏的小玩艺儿,名字叫做千千,类似今日的手捻陀螺造型,它是象牙所作成,以一个直径约 4 寸的圆盘,中央插上一支铁针为轴心,是古代宫女为打发时间所玩的一种贵族游戏。)

游戏玩法:其玩法是将一个长约 3 公分的针状物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捻使其旋转,等到快停时再用衣袖拂动它,让它继续旋转,最后,比比看谁的千千转得最久,谁就是获胜者。能够在圆盘上分区涂上各种颜色,陀螺在转动时会产生视觉上的颜色变化

抢椅子 游戏目标:1、让幼儿在游戏感受音乐的轻、重和停止。

2、促动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游戏准备:椅子、音乐 游戏方法:五位小朋友一组,每人张卡片,活动室中间放四个小凳子,老师说开始,幼儿一起听音乐开始跑,当音乐停的时候抢不到位置的小朋友被淘汰出局,然后抽出一把椅子,值到剩下最后一名幼儿为胜利者。

(相似游戏)占四角 游戏目的:通过感受音乐的变化,发展幼儿走,跑,等技能。

游戏方法:把四把椅子放在四个角里作房子,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在中间自由跑,等音乐停止的时候就要赶快去占一个房子(一把椅子),房子里只能有一只小动物(只能有一个小朋友座在椅子上),表扬占到房子的小朋友后,游戏重新开始。

皮筋琴 游戏目标:通过玩皮筋琴模仿艺术家的表情、动作,在音调的变化中感受艺术魅力。

玩法:将橡皮筋等距离一一套在纸巾盒上,将两根筷子从皮筋下穿过,分别置于盒子两端,拨动皮筋,倾听皮筋琴发出的声音

开锁 游戏目的:练习听儿歌沿圆圈快跑。

游戏准备:整洁、安全的场地 游戏玩法: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圈内站一幼儿为“开锁”人。

游戏开始,大家齐念儿歌,“开锁”人按儿歌节奏依次拍小朋友的手。儿歌结束时,“开锁”人碰到哪两名幼儿的手,这两名幼儿就迅速分手,沿圆圈向相反方向快跑,谁先跑回原位,谁就与“开锁”人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如果同时到,不换角色,再来一次。

游戏规则:

1.“开锁”人必须随儿歌节奏拍小朋友的手。

2.最后拍到的两名幼儿必须向相反方向沿圆圈快跑。

建议:此游戏中的歌谣用上海方言念,趣味更浓。

上一篇:规范考勤打卡通知下一篇:如何教好初中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