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班集体

2024-06-11

新生班集体(精选八篇)

新生班集体 篇1

1.1大一初始单元结构的变换要求成立班集体。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 高等学校扩招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 (1) 新生入学后, 由于大学的生活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与中学截然不同 (2) , 适应大学生活的初始课题就摆在每一个学生的面前。笔者在走访学生宿舍发现, 进入大学后, 各种集合式的单元结构相继出现:新生报到, 军训作为第一堂入学教育课, 按照军事化训练要求, 打破班集体和宿舍划分, 实行“连、排”编制;军训结束后, 正式的班级单元才得以建立。由此可见, 大一新生开学不长时间内, 先后经历了“军训连排单元”到“班级单元”阶段。单元结构的变换, 加之军训结束后的“集体性单元空白”, 都要求尽快成立一个稳定、健全的“班集体”集合模式。

1.2大一新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要求成立班集体。

大一新生经过高考报名、考前体检、高考、录取等环节最终进入了同一个专业、班级, 他们对同一专业下的“群我”具有高度认同。一方面学生普遍认为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形成的一个班集体, 应当倍加珍惜, 另一方面学生个体迫切希望尽快融入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环境。班集体顺应了每个成员的诉求, 成为熟悉大学、了解大学, 进而认识每位学生的平台。

1.3成立班集体, 是推动班级发展、树立班风、推进班级凝聚力的基础。

班集体是一种集合模式, 是学生进行直接联系、沟通的平台, 更是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进行集体管理、开展教学安排、举办团体辅导的主要抓手。

在班集体中, 凝聚力和班风是统一于班级范畴的重要内容。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与成员, 成员彼此之间吸引成员愿意分担群体目标的程度” (3) , 班风则是指“全班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有风格、风貌和风尚, 是全班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 (4) 。凝聚力要在群体中实现, 班风也要求全班同学的参与, 为此, 我们不难将二者与班级挂钩, 也不难理解班集体是顺利形成良好班风、展现班级凝聚力的基础。

2.大一新生班集体建设和发展的特点

2.1自由发挥空间扩大。

大一班集体的建立预示着与中等教育的告别, 同样也意味着崭新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出现。初高中班集体的设立, 主要目的是在以一种集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安排, 推动每名班级成员完成日常学习。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主要组织者、管理者和参与者;班委和同学, 一定意义上, 充当着“任务完成者”的角色。与此不同的是, 大学班集体的建立, 由于每个成员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表现欲望, 以致在班级建立之初, 就显示出一种“突破藩篱”的自由性。

2.1.1自我意识的表达。经历多年的寒窗苦读, 学生向往自我意识的表达, 步入大一, 大家自觉不自觉地将这种意识带到班集体中。

2.1.2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十七八岁, 正是血气方刚、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年华, “特立独行、我要表达”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真实写照, 这种性格特征也影响、塑造了班集体的建立和发展。

2.1.3一定的知识积累。经历十余年的学习, 绝大多数同学都想有所为, 实现所感所想。笔者发现, 进行大一班委选举时每个班级都表现出“全民竞选”的热潮, 也都提出要“进行发挥”的诉求。

2.2自主管理要求提升。

中小学的教育是根据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的水平, 进行“学科知识”的积累, 而具有成人特征的大学生教育主要是进行“科学思维”的塑造。

“科学思维”的塑造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同样, 在班集体里, 自主管理的要求也被提高, 一方面是适应大学生的学习、性格、年龄等特点, 另一方面大一新生班集体的自主管理是一种特殊的“初级人力资源管理”, 为日后大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另外, 大一班集体自主管理的要求明显提升, 与辅导员改进工作方法不无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 辅导员的管理方法逐步呈现出灵活、民主和自主性的特点, 与大一新生班集体建设中自主管理的要求相吻合。

3.建立“积极、团结、温馨的班集体”的路径———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

班级凝聚力是班集体发展的核心、班级执行力是实现班集体发展的基础, 班级创造力是实现班集体发展的保障和重要环节。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三者是构建班集体、推动班集体发展的组成部分, 缺一不可, 三者之间相互促进。

3.1凝聚力是班集体成立、发展的核心, 也是实现执行力和创造力的条件。

何为班集体凝聚力?作为一种集合概念, 它可以从群体凝聚力 (5) 概念入手,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心里结合力的总体, 表现在群体成员对群体所感受到的吸引力, 从而自愿参加群体的活动。班集体凝聚力则将群体具体化, 在班集体范畴内, 同学之间经过组建班级, 共同学习、共同参与活动等经历, 彼此之间增强认识, 促进友谊逐步形成本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并衍生出对班级的热爱, 逐步构成集体的吸引力, 反过来又吸引每个成员。

那么如何认识班集体凝聚力建设呢?

3.1.1认识班集体凝聚力的实质。班集体凝聚力是一种精神力量, 更是一个动态过程, 就像是“花匠养花”一样, 需要及时周到地呵护、关心。唯有如此, 才能一直保持光鲜明亮。

3.1.2认识到班集体凝聚力的阶段性。汪颖老师在《强化学生班级凝聚力是高校优良学风形成的重要途径》中提到, 不同学年期的班级凝聚力强弱程度呈阶段性特点。结合本人具体带班实践, 总结了几个方面的想法与认识, 旨在将班集体凝聚力提升在一个较高层次上发展。

3.1.2.1在大一新生中牢固树立“个人与班级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此概念结合国际政治学、人类学及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内容, 将其中的概念借用到班集体建设中来。个人与班级命运共同体是指每名班级同学在追求个人全面发展, 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 要始终关心、参与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在个人和班集体的价值高度融合的过程中, 班集体才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同样, 个人在积极的班集体中内心愉悦、富有斗志, 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3.1.2.2在班级工作中, 引导广大班级将班级成员“爱班集体”的意识统一、具体到“爱每一个班级成员”中。通过调查发现, 几乎所有班级都发出了热爱自己班级的呼号。班级成员热爱班集体的最佳形式就是要爱班集体的每名成员。通过一种“爱”, 将彼此联系起来, 以一种自然状态下爱的形式约束班级成员, 从而形成“班级成员———班集体”的良性互动, 进而促使班集体凝聚力不流于形式, 持续发展, 将凝聚力阶段性的弊端降到最低。

3.1.2.3班集体凝聚力的实现, 除了精神层面 (一种意识、一种爱) 的推动, 更要落实到行动中, 同时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推动。首先, 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在大学里, 作为专业教师的班主任, 可以从学科特点、学业规划、未来发展等角度给予学生针对性帮扶, 这可以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 让学生放下顾虑, 投入班级中, 全面成长;其次, 辅导员老师的作用。在做好日常班级事务管理的同时, 给予学生必要的发展指导, 随时关注班级的整体运行态势, 从班委职责、班集体建设与发展及班级出现的问题方面提供必要和及时帮助;再次, 班级凝聚力需要每名班级成员的相互协调;班委成员逐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提高个人文明修养, 带领全班成员形成凝聚力。

3.2执行力是实现班集体发展的基础。

从实践角度看, 班集体的执行力可从基础性平台打造和常规性工作完成去审视。

3.2.1基础性平台打造。作为大一新生班集体, 首要面对的是班集体的自我认知:本班的定位是什么, 本班在大学期间扮演着什么角色, 本班不同于其他班级的特色是什么, 本班的主题元素是什么……一系列的要求, 指向明确。作为一个班级, 班级的定位和班级概述是班级的画龙点睛之笔, 是在辅导员老师、班主任老师的指导协助下, 每个班级成员的亲身投入和实践过程中, 总结出来的成果。只有全体成员的认可, 才是一个正确的定位, 这对班级今后的发展都有很强的标杆作用。

作为一个标杆, 就需要支持和保障。班级内部的制度建设, 则是一个班集体建设和发展的支持力量。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及加强“顶层的制度设计”, 在一个班级中, 有了良好的班级定位, 就有了一个良好的“顶层”;那么“制度设计”则是体现班集体管理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基本的制度设计例如:班级会议和日志制度、班级活动小组制度、班级考核制度等都是从班集体发展的不同侧面勾勒班集体执行力的内容。

3.2.2做好常规性工作。在大学班集体的管理中, 常规性工作包括:宿舍建设、奖勤助贷工作、团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如何做好这些工作, 班集体的执行力起到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3.3创造力深化凝聚力, 促进执行力实现。

通过班级活动发现, 创造力虽然是一种意志力范畴, 但能对调动同学们积极性、兴趣点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关于班级创造力的实现, 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3.3.1创造力是一种班集体内部在内塑凝聚力、外提执行力的过程中逐步生发出来的方法和力量。它是广大班级成员在思考班级工作, 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实践得来的好做法、好创意、好点子。班级创造力不是空中楼阁, 而是存在于班集体同学中。只有用心观察、用心梳理, 结合本班实际, 才能将创造力最大化。

3.3.2创造力是一种有规律的创新, 是一种群我和小我高度结合的表现形式, 是一种班集体意志力的表现。创造力不是心血来潮, 不是一腔热血, 而是巧妙地将班级成员的兴趣点、专业特点、班级发展、实际情况有机整合的合力。

班集体创造力作用体现在:它提高了工作效率, 将执行力的弊端降到最低;其次, 它不断搞活班级氛围, 及时调动积极性, 避免因为过强的执行力而造成凝聚力的下降;其三, 它疏通了凝聚力、执行力以及它自身的关系, 让一个班集体得以持续良性发展。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过渡, 相伴而生的是大学班集体这一构成单元数量的扩大, 与此同时“90后”、“95后”大学生群体逐渐成为大学班集体的主力军。在这一背景下, 如何理解班集体建立的意义, 如何建设一个团结的班集体尤为必要。

关键词:班集体,凝聚力,执行力,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浩然, 黄秀兰.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3]教育部.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4]胡礼祥.成功从大学开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5]段盛桃.论团队精神及其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 2004 (3) .

[6]李忠.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集体凝聚力[J].佛山大学学报, 1995 (12) .

深圳集体户口新生儿落户 篇2

我LG把好好的入户和少儿医保都办妥了, 独生子女证还差他那边一个公章.现在把网上别人的总结介绍给大家, 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样免走弯路.深圳 集体户口 新生儿 落户

早就想总结一下“办证”的过程,上次写了一半,今天才补齐了,就是有点乱,希望能给需要的人提供些经验。有幸读到的朋友能不能留个言啊

琪琪的户口18号上完了,按照新生儿一个月内落户的标准已经迟了一天了。幸好我们俩个都是深户才不致于影响落 户。总结一下落户口的过程:

我们拿到出生证是10号,当天中午我趁午休跑到南山公安分局去了解落户需要什么证件,被告之落户要到派出所,公安局不管这事。

申报出生入户登记所需提供的证明材料

1、父母结婚证(需复印包括签发机关盖章页、内容页)

2、父母双方身份证(需复印包括地址页和内容页,复印店老板都懂)

3、父母双方户口本(需复印,如果集体户口一定要拿出户主页,如果户籍证明,则一定要注明不能拿到户口 本 的原因)

4、婴儿《出生医学证明》(需复印)

5、拟入户地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要先到户口地居委会)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6、政策内生育一孩,母亲户口在广东省内的,需提供母亲的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母亲户口在广东省外 的,提供生育证,无生育证的提供母亲户籍地村(居)委、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

7、超过一个月申报,且婴儿出生时其父母或其中一方户口还在外地市的,需提供当地派出所出具(盖户口专用章)的未随父或母入户的证明(必须注明小孩名字、出生日期,其父母姓名等内容,该小孩未随父亲或母亲在当地落户口)。说一下第3条,集体户口一定要拿到双方的户口卡、集体户口主页。如果主页在人才市场,去借时需要说明是新生儿

落户,他们会给一个主页复印件,加注具体用途及户口专用公章。

第5条,需要在准备落户的居委会开居住证明(如实际居住在其它地方还要先到居住地居委会开居住证明),开完证时后到街道办开计划生育证明(落户用)。上面说的比较乱,实际上我们的情况是住要宝安西乡,准备落户到南山 区的高新居委伎,我们是先在西乡居委会开居住证明→到高新居委会开居住证明→到粤海衔道办开落户用的计划生

育证明。此其间都要出示户口卡,户口主页,身份证,出生证,结婚证等。最后带上所有资料,早上早点去派出所排号办理落户就可以了。

随便说一下,此时手上的证件是最全的,最好接下来把独生子女证,少儿医保都办了。

------------------------下面附一下深圳的相关规定: 少儿医保计划生育证明的办理 日期:2007-12-04

(一)适用人员

深圳市户籍的少儿,须提供经现居住地社区工作站(居委会)核验合格的母亲的《计划生育服务证》。非深圳市户

籍的少儿,须提供现居住地街道计生工作机构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深圳市户籍的少年儿童,母亲属非深圳户籍的,提供现居住地街道计生工作机构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离异或丧偶的男方抚养子女的,母亲为49周岁以上的,提供现居住地街道计生工作机构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所需材料由各区具体规定)。

(二)《计划生育服务证》核验程序

1.所需材料:参保少儿母亲《计划生育服务证》、近三个月本市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母亲孕情检查证明。

2.办理部门:现居住地社区工作站(居委会)。

3.办理程序:参保少儿父母持规定材料到办理部门填写“计划生育服务证情况核实表”。核实表情况与服务证登记

情况一致的,由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在服务证“查验记录”中盖上核验章。核实表情况与服务证登记情况不一致 的,应提供相关变动情况证明,经社区工作站(居委会)核实后在《计划生育服务证》上进行变更登记后加盖核验 章。

未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的,应到户籍地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办理。户籍地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办理《计划 生育服务证》的同时应加盖核验章。

4.办理时限:申请人提交材料齐全的,应当场办理。如需进一步核实情况,可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材料,在材料提 交齐全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予以办理。

(三)计划生育证明出具程序

1.所需材料:参保少儿母亲《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广东省内持《计划生育服务证》)、父母结婚证、全家户口本、母亲节育证明(49周岁以下的已婚人员,提供本市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证明;超计划生育 的,提供本市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绝育证明),属政策外生育的,还须提供社会抚养费征收票据。

2.办理部门:计划生育证明由现居住地街道计生工作机构出具。街道计生工作机构可委托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办 理独生子女参保父母的计划生育证明。

3.办理程序:参保少儿父母持规定材料原件及复印件一套到办理机构办理。工作人员核实原件后留复印件退原件并 受理申请。

4.办理时限:申请人提交材料齐全的,应当场办理。如需进一步核实情况,可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材料,在材料提 交齐全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予以办理。

少儿医保政策解读 参保对象

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的未满 18 周岁少年儿童:、经本市教育、卫生、民政、劳动保障部门批准设立的所有托幼机构、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技校与职校(不含大专段)、特殊学校在册少儿,其中非本市户籍少儿其父母任一方应参加本市社会保险一年以上。、未入学入园或在市外定居,未满 18 周岁的本市户籍少儿。保障范围、住院 2、大病门诊

住院保障指,少儿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

大病: 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器官移植(七类)器官移植范围包括:肾脏、心脏瓣膜、角膜、皮肤、血管、骨和骨髓移植。保费:每人每年 150 元,其中少儿家庭缴纳 75 元,财政补助 75 元。报销标准

住院起付标准: 市内一级及以下医院 300 元,市内二级医院 400 元,市内三级医院 500 元,市外医院 600 元。大病门诊费用,不实行起付线制度。

参保人每次住院发生的起付线以上的基本医疗费用,或每次大病门诊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在最高支付限额内 的,5000 元以下部分,少儿医保基金支付 80% ; 5000-10000 元部分,少儿医保基金支付 85% ; 10000 元以上 部分,少儿医保基金支付 90%。

最高支付限额:连续参保 4 年以上的可享受最高支付限额 20 万元。----------------------独生子女证(全称独生子女光荣证)

目前在深圳办理独生子女证父母任一一方户口所在地居委会领表,然后父、母单位盖章,父、母户口所在居委会盖章,到母亲居住地开当地情况说明和信息表,再到第一次领表的街道办去领证。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一方是深户,另一方是外地户口的话,现在需要把表寄到外地去 盖章!

新生班集体 篇3

关键词:入学教育;班集体管理;学生管理

一、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基本情况

首先,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校园的第一课,从高中生成长为大学生不仅仅是身份的变化,学习模式、人际交往、社会活动方面都与原有的生活大相径庭。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一切都是陌生而又新鲜,与此同时还会许多的问题困扰着他们。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即将生活与学习的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但可以消除一些学生的顾虑,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校园生活。

其次,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师生见面会也是入学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上大学前的单项教育模式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学生被动听从,教师强势管理的状态。这种师生见面交流会不仅可以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同时还可以将高校一直提倡的互动式教学理念传达给新生,帮助新生明确学习方法。

最后,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初衷是使新生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模式。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是有人在的场所,一言一行都要受到一定标准和规定的约束。高校也是如此,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为日后班集体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时间安排相对比较仓促,大部分高校将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安排在军训前一周。这种密集型狂轰滥炸式的集中教育,一方面因为其纷繁杂乱不容易被学生充分理解,另一方面新生出现的困扰与突发事件一般都在之后的学习与生活中逐步出产生,当真正的问题需要解决时,入学教育早已结束,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其次,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时,普遍采取听大课、开大会等形式,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很少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安全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一带而过,刚结束入学教育的新生依然会出现校园诈骗,寝室失窃,甚至厌学、逃学等其他突发事件。

再次,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目前新生入学教育大多是以讲座为主。虽然这类讲座的内容十分丰富,对刚刚步入校园的新生来说也是十分有益, 但我们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类讲座大多都在两到三个小时,这对刚从高中步入大学的新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大部分的新生都是随波逐流、走马观花,很难取得实效。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充分融入大学校园的生活与学习模式,但由于新生入学教育还不够完善,各种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对新生入学教育之后真正的校园学习生活以及辅导员对班集体的管理工作都会带来隐患。

三、 新生班集体管理工作

无论是新生入学教育还是班集体的管理工作,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优越的环境下完成学业,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固然重要,但相对于班集体的组建管理,后者更为重要。班集体的组建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学习与生活的大环境,甚至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成人成才,更是近年来各高校一直探索与解决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组建以及管理主要从班干部组建、班委会管理以及班集体管理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班级干部组建方面,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有其优秀的传统,而形成优秀传统的关键并不是辅导员凭借个人努力就能达到的,其关键点在于班级干部的发掘与培养。特别是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对大学的生活充满无限的憧憬。在军训时发掘好的苗子加以培养,以此为契机大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班集体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经过慎重的考察以及班级评选之后,在对班干进行任职培训的同时,也要及时对落选学生进行开解,帮助其走出失败阴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以后的学习生活。

其次,在班委会的管理方面,要帮助班级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班干最大的使命是全心全意为班级同学服务,除了培训班级干部如何开展工作、如何规划班级的同时,如何与同学沟通,如何分配学习与工作以及自我膨胀意识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辅导员要充分相信班级干部,在监督班干工作的同时也要给予班干充分的发挥空间,得到更好的锻炼。

最后,班集体的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对于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学业压力相对不是很重,辅导员在此期间应多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多与学生接触、不仅可以与学生拉近距离、了解学生所需所想,以此契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观念、加深相互了解、增进班级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四、 个别学生管理工作

班集体组建以及管理工作只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工作能力再强的班级干部也只是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也会有工作进展不顺利的时候。此时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个别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成为辅导员面临的另一问题。

不同的学生都会存在个体的差异性,特别是当今95后的大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作为学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员,除了要关心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在思想方面也不能疏忽。辅导员要及时了解班级中个别同学的家庭基本情况、思想状况及情感状况。平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与情绪有明显浮动的学生进行谈话,记录在册,以备后用。当个别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发生偏差时,应及时查明事情原委,对问题学生进行耐心的辅导及心理干预,与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多渠道解决问题,竭尽全力将学生的损失降至最低。

五、 结语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背景之下,新生入学教育以及班级体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更是新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不断加强和巩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以及班集体管理工作,不断创新、探索、开拓新的方法与思路,才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孔颖.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 (6).

[2]朱丹丹.民办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2, (6).

[3]张延华.浅谈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3,(4).

[4] 王雅君. 提升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入学教育探讨[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1).

[5]张春江.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46.

新生班集体 篇4

20世纪初,梅奥在霍桑实验中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提出“非正式群体”概念。它是相对于正式群体而言,在满足需要的心理推动下,基于某些个别需要,由个体在心理、动机、观点、信仰、爱好、感情等一致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无固定组织结构形式的群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指除班、团、队等正式学生组织外,在学生群体中实际存在着的,由于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等原因而自发地结合在一起的无形组织。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具有一般非正式群体的人类结群需要、空间上的接近、个性上的相似等成因外,还由新生所特有的特殊心理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决定,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自身的交往和兴趣共生需要,以及盲目的从众心理等等因素。

二、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在班集体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符合新生心理的需要,有其合理和积极的成分,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这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行为规范和活动目标的社会价值。如果规范和目标与班集体建设要求一致,符合班级成员的需要,就会起积极作用。反之就起消极作用。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在班集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德品质失范不利班级建设。

班集体内存在的消极型群体很容易形成“小帮派”。成员为了参与所属群体的活动,会放弃参加班集体活动甚至旷课,长久下去会导致学生的组织纪律涣散,集体荣誉感降低,破坏了班集体共同的活动规范。

2. 削弱班集体的凝聚力。

大学新生班集体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关系和谐、融洽的团体。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班集体的凝聚力。许多大学新生的身份的存在交叉重叠(既是某一非正式群体的一员又是班集体正式群体的成员),当二者的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冲突的时候,学生个体就会为双方之间的冲突而左右为难。如果班集体内有若干封闭性很强的非正式群体,就会很容易出现各自为政、互相排斥的局面,这样班集体的凝聚力就会严重下降。

3. 阻碍班集体目标的实现。

班级有明确统一的组织目标,统一班集体成员的思想观念,调动其积极性。班内的每个成员都要以集体的规范和价值标准作为参照标准和行动指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必须是存在于班集体这个正式群体之中的,它产生的基础是新生需求的多样性,这就决定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种多元化与班集体的规范化同时存在,必然会引发冲突和矛盾。届时,非正式群体成员往往最终会选择所属非正式群体的目标,对班集体工作产生抵抗情绪,甚至不参加班集体活动,班集体所提出的各种措施将无法得以贯彻执行,影响班集体共同目标的实现。

4. 扰乱班集体舆论导向,影响班级团结。

非正式群体迅捷的沟通渠道,很容易使群体成员情绪得以传播和扩散,但由于各个成员感情好恶不同,往往使流动的信息失去其真实性,影响学生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扰乱班集体正确的舆论导向。青年大学生的身心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加之他们归属于不同的非正式群体,因心理上的相近容易产生保护自身相关利益的心态,与其他群体成员间的矛盾也就可能引起群体之间的矛盾摩擦。这种冲突与摩擦大都以隐蔽的形式呈现,班主任、辅导员很难觉察到。很难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可能演化成为群体间的矛盾冲突,很有可能破坏班级人际关系的稳定性,不利于群体间观点的交流、活动的沟通,影响班集体的和谐团结。

三、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导控

针对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自发性、心里相融性、流动性等特点,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在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对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导控。通过“导”,引导新生积极参加健康的社团组织,参与社团活动,陶冶情操、调高能力,培养良好生活、学习习惯,把精力放到正式群体活动上;通过“控”,控制新生中的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弱化以至消除其负面影响,形成优良班风。

1.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积极作用,加强班级建设,健全班级组织功能。

在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中也存在着具有双重身份的学生,应该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他们“以点带面”的作用。班集体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加强班集体建设十分重要。在班级建设过程中,不但要选择一个事业心强、懂得教育规律的班主任、辅导员,还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健全班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尽可能地为新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服务,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新生的归属感。

2. 充分发挥新生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作用。

新生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在群体中处于领导地位,他们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他们的行为影响着整个群体的存在和发展,所以应重视核心人物的转化教育工作。新生辅导员、班主任应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关心、爱护、信任他们,发现本质好、能力强的,要选拔培养、调动他们的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便于做其他成员的转化工作,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的辅助作用,以此激发良性的非正式群体能在班级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3. 采用学业指导教师制度。

创建大学新生学业指导教师制度。通过这一体制,发挥学业指导教师在非正式群体中的教育影响作用,弥补大学新生在转折期由于种种问题所导致的心理上的不适,满足新生对集体、对交往的需求。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用自己的学术造诣、生活经验,给新生以及时的指导,避免他们在非正式群体的选择上出现问题,从而达到对新生非正式群体的监督、教育与管理的目的。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含义、形成原因, 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在班集体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在大学新生班集体建设中通过采取“导”、“控”措施减少和削弱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对班级建设的消极影响, 促进新生迅速适应环境, 形成良好的班集体。

关键词: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班集体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起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08, (1) .

[2]熊焰.大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探讨[J].教育前沿, 2008, (9) .

深圳新生儿入户经历(集体户口) 篇5

注:本人深圳市集体户口,老婆是户口在湖南,今天刚办好宝宝的户口。

一、去医院领取《出生医学证明》:

BABY是在红荔路妇儿医院出生的,但是要去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领取,(大约出生后15个工作日可以领取,本人是孩子满月去做检查时领取的)。注意:福田有几家妇幼保健院,是在福强路和新洲路交叉的那一家。领取时只需要:母亲身份证和住院收费单据(红色的,若收费单丢失,可以在领证处拿一个查号单去大楼二楼查号即可)(不需要复印件);不需要额外缴费的。

二、去户口所在的居委会(即社区工作站)办理以下手续:

1、注意:要先去居住地社区工作站领取育龄妇女信息卡,若居住地为户口所在地可以省去此步骤

2、由户口地居委会出具《信息卡》(需交给街道办)

3、居委会工作人员填写《计划生育服务证》婴儿的内容。

需提供证件:计划生育服务证、出生医学证明、双方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夫妻双方的都要)。

备注:居委会办理以上手续时均需提供原件,不需要复印件。

三、去户口所在的街道办办理《计生证明》(需交给辖区派出所)。

需提供证件 :信息卡

计划生育服务证、出生医学证明、双方身份证、结婚证、户口本。

备注:街道办需要提供计划生育服务证、出生医学证明、结婚证、户口本复印件。(为方便办理,请大家办理前提前复印好。)

四、到户口辖区派出所办理新生婴儿入户手续。

(情况说明:各个派出所规定有所不同,如南山派出所新生儿落户需提供集体户口户主首页原件,而香蜜湖派出所要求户主页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即可,且需提供无房产查询证明,夫妻双方都要,办理时需提供夫妻二人身份证和结婚证及复印件,不需缴费;同时还要提供单位的在职证明。)

1、需提供证件:计划生育证明

计划生育服务证、出生医学证明(副栏有母亲签名的地方,为方便办理,可由宝宝母亲去办户口,或者提前签好字,不过这样做不知道行不行,这东东就一份,万一提前签了到时候不行,就麻烦了,另外如果夫妻双方民族不同,需要两人同时去办,还得签一个声明,两人同时签字以证明同意宝宝跟谁的民族。)

双方身份证、结婚证

户口本。

无房产查询证明(具体电话忘记了,可以上网搜索,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有很多个直属分局大厅都可以查询,本人是在香梅路口的山水大厦一楼办事大厅里办的,速度很快很方便)。

2、需提供复印件:计划生育服务证、(凡是盖章的全部需要复印,要竖着复印,即:A4纸竖着时,证件文字是横的。)

出生医学证明、(同样要竖着复印,副栏可不复印)

双方身份证、(正反面都需复印)

结婚证、(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都要复印,同样要竖着复印)

户口本(需要复印户主页和自己那一页,香蜜湖派出所要求是户主页和自己那页复印在同一张纸上)。

无房产查询证明复印件、计划生育证明复印件。

以上各复印一份即可

3、填写《新生婴儿入户表格》。

新生班集体 篇6

关键词:新生;自习室;燕山大学

一、设置新生集体自习室的意义

1.为新生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新生面对陌生的环境,难免会迷茫、慌乱,开辟新生集体自习室、为新生上自习提供固定的场所,不仅有利于新生顺利实现高中到大学的过渡,还有利于新生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为新生初入大学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有利于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新生刚从三年紧张的、三点一线式的高中生活中解脱出来,容易对自己放松要求。设置集体自习室,有利于新生树立在大学中学习仍旧是首要任务的观念。

3.有利于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思想、行为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大一开始。集体自习室的设立有利于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朋辈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新生集体上自习,有利于新生形成比、学、赶、超、帮的学习氛围,有利于相互督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集体自习室出现的问题

1.学生个人角度。第一,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习时间,安排自习内容,自习效率不高;部分学生在自习期间聊天、吃东西、听歌,影响自己的同时打扰了别人,因此,学生集体观念有待提高,自习室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第二,部分学生对强制集体自习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认为自习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多方面发展,认为大学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应更多。第三,部分学生反映,由于讨论交流怕影响到周围同学,再加上座位拥挤、出入困难,在遇到不会的题目或者不懂的地方时只能暂时搁置。

2.学校硬件角度。首先,新生专用自习室皆为多媒体教室,到一定的时间点教室就会关闭,致使部分想延长自习时间的学生不得不离开。其次,自习室资源较为紧张,就其中两个最大的多媒体教室来说,156个座位,而安排的自习人数约140人,造成室内闷热、空气混浊,学生的自习环境较差。最后,由于自习室数量有限,一个自习室安排2个班至5个班不等,给自习室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出勤保障角度。或者碍于情面,或者怕得罪人,或者出于个人感情,或者由于点名的难度,无论是班级自查还是党员班主任检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敷衍或者包庇。

三、改进设想

1.主观方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首先,新生完成考大学的单一目标后难免出现迷茫困顿期,对未来缺乏全面、合理的分析与规划。因此,辅导员应结合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明确目标,从而能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使学生在守“法”基础上增强行为的自主性,能够自觉创造良好的自习环境。

2.客观方面。首先,从学校硬件角度来说,主要包括两点:第一,设置一间专门的、座位数较少的自习室,作为学生讨论交流、中间休息的场所,一方面便于学生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劳逸结合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第二,至少保证两个班使用一个自习室。“昔孟母,择邻处”,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精力的集中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其次,从完善自习室管理规定来说,主要有两点:第一,根据各班的自习表现设立相关奖项,并建立相应评价体系,对于出勤率高、自习室纪律良好、自习成效显著的班集体予以一定的表彰,以鼓励各班上自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第二,给予党员班主任一定的物质补偿,提高党员班主任自习查勤的积极性。或者把自习室查勤作为一个专门的勤工助学岗位,吸纳一定数量的贫困学生定期点名查勤。对于班干部包庇的问题,在自习室管理规定中增设相应的处罚措施,使之对班干部和普通学生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另外,寝室长作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一个主体,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可以把各个寝室长也吸纳到查勤的队伍中来,一方面减轻班干部的负担,

参考文献:

[1]郭红彦.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2]杨秀红.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2.

新生班集体 篇7

那么, 作为教育工作者, 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焦虑, 顺利渡过不适应期? 鉴于对班级管理的摸索思考, 笔者认为以 “三民主义”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应当挑起大梁。即以学生为主体的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以及 “民强主义”应当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一、“民权主义”———虚怀若谷, 还学生之权利

“民权主义”, 简单的说是教师要归还原本属于学生的权利, 即把班级管理制度制定权还给学生, 把班级岗位的选择权还给学生,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 7年级学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 他们开始有了参与感, 希望独立自主, 摆脱成人的束缚, 但是由于生理心理还未完全成熟, 遇到困难时亦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帮助。因此, 作为教育工作者, 在归还学生以主人翁地位, 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的同时应积极引号学生对权利的合理化使用。

例如开学初班干部的确定, 是采取任命还是选举? 不少班主任选择了前者, 于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 但事实表明管理能力与成绩优异并无直接关系。以任命的形式确定成绩优异者作为班干部会影响有班级荣誉感的后进生的积极性, 如此一来, 就不利于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诞生。笔者认为, 在呼吁公平竞争的社会里, 班主任不妨采取公开选举的方式, 诚然, 班主任亦需根据各岗位的特点制定一定的要求, 因材施教, 取长补短。

俗话说: 如果没有限度, 自由便不是自由。班主任在还给学生权利的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履行义务, 对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提出合理要求。如在后续的班级选举等活动中, 可以考虑对自身义务不达标的学生做消除使用权利的决定。权利的归还是班主任放手相信学生的开端, 后续学生的表现是权利的保障, 光行使权利却没有履行相应义务, 易酿成失控局面。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需要师生的合力, 才能和谐、安康。

二、“民生主义”———细雨润物, 携生活之手

杜威的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本文强调 “民生主义”, 指的亦是班级文化建设应与学生的生活相适应,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求发展, 在生活经验中求进步。

笔者发现, 一些班级布置墙上写满了诸如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名言警句。不可否认, 这些班级布置很讲究文化内涵的熏陶。然而, 高尚的话语能否真正触碰到学生的内心, 激起共鸣呢? 答案是否定的, 这些也许还抵不过 “踏实做人, 认真做事”这8个字。笔者借鉴优秀的班级布置, 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做一些努力。

第一, 班级公约墙。公约是规定班级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的规章制度, 是一个班集体发展的行动指针, 它将时刻提醒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学习, 不畏艰难, 勇敢上进, 为成为一个合格甚至是优秀的青年而不断努力奋斗。

第二, 生理知识墙。应该说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期, 伴随着生理变化, 学生容易面临巨大的恐慌。而考虑到大部分家长对一些生理问题避而不谈的现实情况, 生理知识墙无疑将弥补学生的空缺, 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理变化, 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从而促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第三, 许愿墙。学生心中都怀揣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景。然而, 教师难以摸透全部学生的心思。因此, 教师可以借助许愿墙平台进行师生互动, 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这不仅可以促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不知不觉中, 也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历程。

第四, 杂志报刊墙。书本上呈现的是静态的知识, 有些甚至是比较陈旧的, 难以与时俱进。仅仅固守这些知识, 会禁锢学生的思维, 不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作为教师, 可以在报刊墙上呈现新闻以及一些比较新颖的观点, 这可以给学生更多了解社会的机会, 也能不断培养他们对社会的思考。

三、“民强主义”———励精图治, 保强健之种

“强”在词典中有健壮, 有力之意。本文的 “民强主义”指的是要培养强健体制的学生, 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据2013年12月6日浙江省教育厅在衢州开的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所公布的数据显示, 浙江有47. 4% 的初中生, 感到学习压力大, 高于全国; 30. 8% 的初中生, 有 “抑郁倾向”; 62. 1% 的初中生近视, 超出全国近2成……数据表明, 初中很多学生正处于或即将处于身心亚健康状态, 而这与一贯提倡的“高效减负”背道而驰。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学校会利用课间操来舒缓学生紧绷的神经。然而, 单一枯燥, 没有新意的课间操难以维持学生长久的兴趣, 可以发现, 做操期间, 不乏有做操懒散、嬉戏胡闹等现象。作为教师, 应该留意学生的同辈文化, 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 并将兴趣点注入教育的元素, 达到劳逸结合, 事半功倍。 “少年强则国强”, 学生的阳光活力是一个班集体成长的催化剂, 是一个学校朝气蓬勃的体现, 更是一个国家光明未来的象征。

摘要: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 是师生在共同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存方式的总和。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离不开班级文化的建设。本文立足“三民主义”, 提出对初中新生优秀班集体形成的思考。

关键词:班级,班级文化,三民主义

参考文献

[1]绉军.班级文化建设对优秀班集体形成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 2012.12.

[2]叶薇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 2012.08.

新生班集体 篇8

电视剧《亮剑》中令观众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人民军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与敌军作战时,对于未能安全撤退的独立团,李云龙不顾自身安危带领新一团奋勇援助,他对士兵们说:“只要有我李云龙在,就绝不会丢下自己的兄弟”;当骑兵连陷入危机时,李云龙也是如此,他带领独立团的其他连队冒险奋力营救;在联合攻打平安城时,国共两党的部队都参与战事,此时的他们秉持着爱国的信念,不在乎局部利益,四支部队联合作战,将整个战区连成一片,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等情节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亮剑”精神鼓舞着电视机旁的青年受众,向他们传达团结协作,以集体利益为先的精神品质,弘扬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

军事训练是我国高校国防教育中“亮剑精神”的实践培育方式,是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集大学生思想性、知识性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军事训练是每位大学生入学的第一门必修课,工作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完成军事训练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军训这一特殊教育形式,培养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作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切实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树立集体主义荣辱观。目前,大学生军训按照师、团、营、连、排的级别设置,具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和严密的组织,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和教育,强化了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历史责任感,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并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同时也达到了弘扬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良好效果。

“亮剑”精神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集体主义的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原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之一。如今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处处以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的思想已被他们渐渐淡忘。而大学生军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团体性,军训的团体性主要体现为三点:

第一,军训编制的团体性。在军训过程中,学校按部队建制将受训学生编成以排为单位进行训练,为期14天的训练活动都是集体活动,他们每天平均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集体参与,早晨的操练、白天的队列训练、表演方阵训练及晚上的拉歌活动,都给学生们创造了增进感情的平台。所有学生着装统一,军装、徽章、腰带、水壶、小凳等这些都是统一的,让他们从内到外地感觉到军事训练的团体性。紧张有序的军训生活促使新生在短期内迅速适应并喜欢上集体生活,从最初的不习惯到后来的乐此不疲,同学之间从最初的倍感陌生到后来的彼此关心,互相鼓励,这些都是培养集体主义的前提。

第二,军训内容的团体性。军训期间的各项活动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任何一个人的失误都有可能影响整个集体。在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队列、歌咏、内务卫生等各项内容都要求整体和谐统一。特别是在基础的方队训练时,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协调一致的动作,在行进中注意身边的队友,顾及他人的位置等,这些都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协作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社会认同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军训考核的团体性。军训期间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如内务卫生评比、作风纪律评比、歌咏比赛、队列比赛等,都是以排、营、团为单位进行评优的。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不再将自己视为单一的个人,而是集体中的一员,他们开始主动地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并珍惜每一份集体荣誉,一起努力为优秀集体而努力,这些建制和规定都帮助学生在无形之中形成了集体概念,逐步养成团结协作的意识。而在军训中学生们通过营与营及人与人之间的评比和竞赛,为了自己所在营的荣誉,每个同学都在严格地要求自己。为集体争荣誉成了参训学生的共同心声,互帮互学,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讨论,以及训练之余的互助互爱,礼让谦恭,相互关心,使同学们真正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使一度淡漠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思想得到了充分展现。

“亮剑精神”,是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力量,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集体主义的精神动力在国防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不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无论是现实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还是国防建设的要求,都需要发扬“亮剑”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其内化为全体人民的一种气质和品质。军训是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基础,当代大学生作为拥有高知识、高技术的潜在国防力量,更要发挥“亮剑精神”,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有战斗力的人,成为真正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人。

摘要: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原则, 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之一, 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也是大学思想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最近比较流行的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亮剑》, 从军训编制的团体性、军训内容的团体性、军训考核的团体性阐释军训对树立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亮剑”精神,军事训练,集体主义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蔡新有.论大学生军训的重要意义[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10.

上一篇:制度供求下一篇:概念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