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突出

2024-06-10

重点突出(精选十篇)

重点突出 篇1

叙述一件事情或表达一个意思, 不能平均用力气。重要环节, 重要部位, 要详细地写;次要的地方, 可以简略地写, 三言两语, 点到为止, 甚至完全省略。文章处处详写, 冗长拖沓, 该强调的意思没有强调出来;而处处略写, 浮光掠影, 不能给人留下具体的印象。详略的安排应该服从表达的需要, 当详则详, 当略则略。详写处, 用墨如泼, 略写时, 惜墨如金。这样, 详略分明, 张弛有致, 文章的表达才会恰如其分, 恰到好处。

一、什么是详略

因为详略问题是困扰学生们的老大难, 所以我们要特别细致地分清哪些该详, 哪些该略。

详写, 就是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详尽、具体的叙述, 由一两件具体事件组成的作文常用详叙, 文章的主要事件或关键情节用详叙, 使人读后能对事物有具体、深入、细致的了解。略叙, 就是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简略、概括的叙述, 由许多事件组成的作文常用略叙, 文章的次要事件或时间跨度比较大的情节用略叙, 使人读后对事物有简单的轮廓性的了解。一般地说, 文章的主体部分需要详写, 而开头、结尾和文中过渡处应该略叙。

如课文《落花生》,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 课文中却只用了“买种, 翻地, 播种, 浇水, 收获”几个词一笔带过, 而过花生节, 只是一个晚上的事, 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那天晚上一家人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 可文章一字未提用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样, 他们又是怎样吃的, 只是在文章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主次、详略是从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出发进行裁减的。恰当安排详略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文章之所以详略分明, 作者意在以物喻人, 赞扬落花生的默默奉献精神, 引导读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在写作文的时候如何定详略

一篇文章中, 写得最详细的地方叫文章的详写点。任何一篇记叙文, 都应该有详写点。这种详写点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如果没有详写点, 文章就不具体形象, 也不能充分表现中心。而要把中心表现得突出, 也不能忽略略写部分。应该略写而没有略写, 文章的中心也不会突出。假如事无巨细, 不分主次, 没有重点地从头至尾平均用力, 或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那就成了一篇流水账, 显得冗长沉闷。详写和略写处理得当, 能起到互相配合, 相得益彰的作用。

1. 依据主题定详略。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 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 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 就是重点材料, 就应该详写, 其余的便是次要材料, 该略写。

写作文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 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记叙文详略的安排, 要由文章的中心来确定。与中心关系密切, 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 是重点内容, 就要详写;而与中心意思关系一般的次要内容, 则应写简略些。在写作文的时候, 详写与略写, 是受主题制约的, 我们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 凡与主题关系密切的, 就要写得具体、细致, 可以铺开, 要充实;凡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 要略写, 可以概括, 甚至可以不写。总之, 以表达主题为依据, 该详则详, 该略则略, 详略要得当。

2. 依据材料定详略。

记叙的详略是指记叙文的材料选择和使用的处理问题。文章写得好不好,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安排处理得好不好。那么, 在记叙的过程中, 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⑴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 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 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 它们在整个事情中, 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 仅仅是枝节部分, 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 是整个事情, 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 具体体现中心思想, 需要详写。

⑵有点有面地叙事, “面”要略写, “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 交代背景, 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 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略写虽是寥寥几笔, 但运用得好, 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 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3. 根据文章的体裁来考虑详略。

文章的体裁不同, 处理详略的要求也就不同。如, 记叙文对要写的人或事必须详写, 议论抒情则可从略, 只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够了。

具体应如何安排好文章材料的详略, 其实并非无法可循,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其一, 详写人略叙事。此法适用于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写人, 就是写出人的思想、性格、品质等多方面的特征。而要表现人的这些特征, 就要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进行详写;对那些涉及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事件, 则应概括叙述。因为所写的事件只是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 目的不在于展示事件的过程。

其二, 详记事略描人。此法适用于把事件作为主要记叙对象的记叙文。这类文章, 叙事是重点, 人物及景物的描写只是围绕且服务于事件。文章着眼点在事情的过程上, 不用着力刻画人物。也无中心人物, 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 而不是表现主人公的思想。

其三, 详绘景略抒情。对于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 往往是情景交融, 但情是由于景和物才生发的, 所以描写景物是基础, 应详写, 而抒情要略写。

其四, 详记叙略点睛。记叙描写类文章, 有时要更好地点明主题, 就要借助适当的议论、抒情。此类文以记叙、描写为主, 要详写, 抒情、议论为辅, 只是深化中心凸现人物思想性格, 只需点睛式略写。

4. 要根据读者对象决定详略。

在写作文中怎样才能安排好详略呢?“射箭要看靶子, 弹琴要看听众, 写文章做演说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写文章, 应该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来考虑详略。凡读者必须知道, 或必须加深印象而目不熟悉的, 要详写;读者已熟悉, 或与他们无关的, 要略写。总之, 要做到“有的放矢”、“文尽其用”。

求职信:重点突出 篇2

(1)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介绍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既不吹嘘自己,又不贬低自己。

(2)重点突出,有条理,有针对性,篇幅以2―3页,1500字以内为好。过长,使人厌烦;过短,显得不严肃、不认真,给人留下印象不深。

(3)文笔要流畅,表达要准确,字迹要工整、漂亮。这实际上是首次考试,如果你写得一手好字,就要认真地写,并在署名后注明“亲笔敬上”等字样;如果你的字写得不好,你最好打印或请人代写,尽管这样做效果不好,但总比歪歪扭扭、难以认识的“天书”要好。

(4)精心选择照片,以便招聘单位目测。无论是免冠半身照,还是全身照,都要近期的,图象要清晰、柔美,不失真,可事先请亲朋好友参谋一下,选自己最好的照片寄去。

(5)学会用多种文字书写求职信。比如中、英文对照,或中、日文对照等,这既表明你的外语能力,又表示你对招聘单位的尊重。

(6)书写时最好使用钢笔、毛笔,圆珠笔也可以,但不能使用红笔和铅笔。因为,在国外红笔书写表示绝交,铅笔书写表示对人不尊重。书写完结后,最好仔细检查几遍,确认没有错别字和重漏字。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篇3

一、有效选材

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但不是所有素材都能够进入作文。 特别是考场作文时,材料一定要少而精,那些与中心相游离甚至相反的材料是一定要舍弃的,即使材料与中心有关,但如果不具代表性或不够生动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也应该略写甚至舍弃。

魏巍在谈 《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篇文章的创作时说,在朝鲜的三个月里,他深入阵地,采访了一百多个志愿军战士,记录了二十多个朝鲜战场上的感人故事,最终从这二十多个最为生动的故事中选定了松骨峰战斗、田玉祥火中救朝鲜儿童、“我”和战士在防空洞中谈话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地向世人展示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风貌,表现“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 如果他将那二十多个甚至更多的故事一一写出来,就达不到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

二、根据主题定详略

作文中,选材很重要,而选材之后如何对这些材料进行剪裁割舍并将其有机组织起来则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主题来确定详略。 与主题联系紧密且最能生动表现主题的内容要详细写,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写;能表现主题但不够有代表性或不够有吸引力的内容要略写;与主题联系不紧但必须要交代的内容一笔带过即可。 正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如魏巍的 《我的老师》 一文,共写了与老师交往的七件事,其中最能表现老师对“我”影响深远的事件是“帮我解决小纠纷”,因此详细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最能体现“我”对老师思念的事是“梦中寻老师”,因此对暑假里自己在半梦半醒中要去找老师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对于其他几件事,作者所用的笔墨则相对较少。

三、运用描写突出详写

对于详写的重点事件、核心事件,除了本身过程要交代清楚之外,还需要有细节描写来充实,尤其是能突出人物个性的细节,如典型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以及能表现环境特点、能推动事件发展的细节。

如朱自清的 《背影》 中,记叙了自己回家奔丧以及父亲送自己去车站两件事,其中详细描写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事件,“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精致的外貌描写和详细的动作描写,令人物形象更丰满,也让“背影”更加生动感人。

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成效显著 篇4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活动计划

我办接省散办通知后,住建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成立了以局分管副局长为组长、节能办主任为副组长、节能办干部职工为成员的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宣传周活动计划,统一部署,分工协作,按计划全面开展活动。

二、主题明确,内容丰富

县住建局节能办紧紧围绕“推广散装水泥,发展绿色产业,努力保护碧水蓝天”的主题,以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既宣讲《条例》,又宣传国家有关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规定;既宣传发展散装水泥对节约能源资源的作用,又宣传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对保护和改善城市城区环境、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既宣传全省几年来发展散装水泥取得的重大成就,又宣传推广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

三、形式多样,重点突出

在本次宣传周活动中,县节能办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政府信息等平台,通过悬挂标语(横幅)、组织流动宣传队、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在做好面上宣传的同时,重点突出对省市重点工程责任领导的宣传。一是在崇阳县政府网和住建局网站上发布宣传信息,充分阐述了使用散装水泥的诸多好处;二是在县城主要街道悬挂了各类横幅标语共计30条,积极营造宣传周氛围;三是组织流动宣传队,在大集广场和城区各施工项目工地发放了散装水泥宣传材料;四是发动我县散装水泥配送站和供应点在主要村、街道张贴宣传画和标语。

四、扩大影响,成效显著

毛泽东思想概论重点突出记忆 篇5

第二章

一:实事求是思想的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贡献)。1.“文化大革命”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2.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四: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所谓理论精髓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又体现最本质的东西。正是由于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2.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十六大依赖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五:结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谈实事求是(老师附加)。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思想路线,它包括:

1、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有重大的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意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只要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如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得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发展壮大,在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国情,坚持了实事求是,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最终使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一旦偏离了实施求实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可能受到损失。如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放弃革命领导权,使得革命受到重大损失。在十年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没有认识中国国情,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严重。由上可见,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重大意义,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进步,发展,所以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领导:帝国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4.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过条件。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导致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2.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四: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3.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四章

一: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中国成立,标志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新民主主义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3.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3.二战后的国际形式。4.由过渡时期条件决定的(经济,政治,思想,干部)。5.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四: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经验、教训)。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相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五: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九章

1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4.我国现阶段人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共性:1.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2.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3.历史使命相同,都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度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15.人民民主专政的个性: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过渡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还有民资资产阶级;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的表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6.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中国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个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17.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质,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18.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9.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曾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民主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第十章

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马列、毛邓三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这里培育四有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十一章

2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与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26.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一,理论意义: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二,实践意义: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使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5.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十二章

2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基本内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2.实行两种制度3.保障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5.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0.胡四点: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3.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4.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31.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友好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第十三章 32.邓小平时代主题的判断的依据: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2.和平发展是当今两大带有全球性战略的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3.和平与发展史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问题已经解决。33.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3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3.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四章

35.怎样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1.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2.中国工人阶级 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3.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36.为什么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1.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3.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4.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创造的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37.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第十五章

38.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要求。39.为什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要求;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40.党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都是错误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0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第四章

1、我国是如何社会主义改造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2、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在新民主社会中,存在5种经济成分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中基本的阶级力量;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第五章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首先,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A、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B、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3、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第五,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意义? 答:A: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B理论意义: 1)

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3)在实践中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

2、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了那些要求? a)

增加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d)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e)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第七章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2、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2010年毛概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A、解放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A、实行公有制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 两手都要硬 ”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C)A、按劳分配收入 B、按资分配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经营分配

1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归根到底是(A)A.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B、有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C、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14、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B)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收入 D、国有企业工程师业余帮助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B)A、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及培育“四有”公民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 C、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依据是(ABDE)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局势做出新的科学判断 E、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ABC)A.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B.实践标准与真理标准的统一 C.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 E.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统一

3、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是:(ABC)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劳动还存在着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D.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是根本原因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直接原因

4、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ABCD)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B、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E、适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要求

5、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含义是指(BCDE)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6、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是(ABCD)A、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B、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C、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E、是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BC)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C、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D、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 E、是市场对社会经济完全起作用的

8、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B)A、反对霸权主义 , 维护世界和平B、增强国际合作 , 促进共同发展 C、坚持独立自主 D、和平共处E、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9、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包括(ABCDE)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E、自由职业人员

10、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AE)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国企改革 D、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E、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试卷八(主观题及答案)

三、辨析题(第一道题七分,第二道题八分,共15分)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答:(1)、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经济成果之一(2分);(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2分);(3)、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代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分);(4)、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并不代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1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分);(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约束和规范人民的经济行为(2分);(3)、道德规范是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对人民的行为也会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2分);(4)、在参与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民的经济行为既要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同时也要受到的规范的约束(2分)。

四、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答:(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3)、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4)、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分)。

2、请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至少需要上百年 时间。答:(1)、在经济上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2分)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不健全;(2分)文化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资产阶级和封建剥削阶级思想及小生产习惯势力还存在(2分)。(2)、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特点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的艰巨性所决定的(1分)。

五、材料题(10分): 在伊春市,有一片郁郁葱葱的“马永顺林”,这是一位“伐木英雄”在垂暮之年栽下的。林业工人马永顺一生伐木3万多棵,获得奖状和勋章无数,这曾是他最大的骄傲。可是,到了晚年,望着门前的荒山秃岭,他涌起了一种负疚感。于是,他开始偿还“绿债”,成为新时期的“植树英雄”。如今,我国大多数林业工人都与马永顺一样,放下油锯和斧头,走进了造林护林的行列。从“乱砍乱伐”到“封山育林”,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这不仅是我国林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跨越,也是我国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见证,标志着我国走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解振华代表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为了吃饭,人们围湖造田、盲目垦荒,破坏了生态平衡;为了工业化,人们把“机器轰鸣”、“烟囱林立”视为繁荣的象征,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然而,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并没有真正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环境污染趋势加剧,生态不断恶化,制约着经济发展,威胁着群众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的必然选择。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行动议程》。包括中国在内的与会各国一致承诺: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未来的长期共同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这是全世界对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审视后得出的深刻认识。1994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率先颁布了国家级《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并陆续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命运。2001年,江泽民同志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生存发展大计出发,高屋建瓴地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从绿色奥运到南水北调,从西部大开发到绿色青藏铁路,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理念: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为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生态状况、遏制环境污染做出了不懈努力。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环保”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绿色”正成为五彩缤纷的现代中国最时尚的色彩。“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十六大报告确定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摘自《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1日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2分)(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及意义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1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1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2分)。(3)结合身边事例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突出重点 突破瓶颈 篇6

第一,对本社的状况做客观的诊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社领导班子要通过调查研究,弄清本社在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包括深层次的问题,要把好脉。通过诊断,拿出本社明确的发展思路。没有思路,就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就会迷失前进方向,贻误发展时机。

第二,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中国出版市场也如同其他经济领域一样,进入了国际经济文化大循环,打破了区域堡垒;中国出版已经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偏安一隅,画地为牢已经不复存在,不走出去就没有出路。我们要本着既对现在负责,也对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确定本社的战略定位。出版行业内部竞争激烈,跟风出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低水平重复出版比比皆是,屡见不鲜。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我行我素,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已经不行了。在竞争中不求发展,不求进步,就等于倒退,就等于自掘坟墓。我们现有的市场、品牌和经济规模是经不起折腾的,稍有不慎,就会贻误发展战机。各出版社要对本社的战略定位和出版方向进行深入的讨论,在战略思考上坚持“有所不为,然后有所作为”。本社的战略一旦确定,就要不遗余力地推行下去。以什么样的机制来实践、实现和维护战略的实施,也是出版社战略定位的重要内容,要制定积极的举措和有力的保障机制来满足发展战略的需要。

第三,打出旗帜,亮出利剑。教育社要围绕“大教育”下功夫;在品牌教辅、教育理论出版和学生课外阅读读物等方面做文章。人民社是党社,要在政治理论读物上做出品牌,寻求突破,突出重围,打出旗帜,亮出利剑,有所建树。美术社坚持走专业化品牌发展道路,要一以贯之,常抓不懈。文艺社对全国文艺图书市场做了深入调研,准确把握了细分市场的态势,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有特色、有创意、有新意。岳麓书社计划在古典文学名著上再下功夫,提升产品品质,优化版本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值得期待。

深化改革是各出版社2006年工作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所以,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准,一是要看改革是否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否凝聚了人心,焕发了活力。二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是否有力推动了本社主营业务的发展。对于改革,需要着重强调的是:

第一,改革的决心不变。改革是集团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本社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大事,是趋势,是产业发展的动力,要解决思想,不放松、不动摇。

第二,改革的目标不变。改革既要积极推进,又要循序渐进,我们的改革不搞休克疗法,不搞买断,决不把员工推向社会,而是采取怀柔策略,既要考虑员工的切身利益,又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各出版社主营业务又快又好地发展。

第三,改革的政策不变。改革需要在观念更新的前提下,内容与形式相结合。集团出台的文件是总体精神,是指导原则,不可能穷尽所有问题。各社可以根据本社的具体情况,在岗位设置、人员退出机制、人力资源设置、薪酬制度设计等方面做深入研究,制定符合本社实际情况的改革方案。

第四,把事业部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事业部制是目前集团推行的重要改革举措,各出版社要根据集团的原则,结合本社具体情况,下决心抓,敢于做,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子来,总结出一种成功的经验来。

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问题,碰到难题,如何看待和解决改革中的问题?

第一,理性思考。本着对单位负责,对员工负责的态度;本着既对现在负责,更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制定科学的方案和积极的举措。

第二,理智处置。当目前生存环境与未来发展战略存在差距时,首先要找到差距,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这样,才能确定基本的定位,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循序渐进,才可能到达理想的战略彼岸。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重点突出 篇7

一、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

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党总支成立指导工作组,制定并下发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安排表,落实基层联系点,组织召开了活动动员会,进一步明确了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通过中心组、支部学习会、党小组会议认真传达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江汉油田、采油厂领导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讲话以及工作部署,党员干部利用听讲座、记笔记、撰写学习心得等多种方式,深入系统地学习相关必读书目,确保活动的深入开展。例如,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践行“三严三实”这个大主题,认真阅读相关资料书籍,学习相关经典案例,特别是研读了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章制度,对照“三严三实”的各项具体要求,深入查找自己在“三严三实”方面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自省自检,真正将“三严三实”的精神落实到实处。

二、突出实践特色,积极汲取意见建议,破解难题,注重科学发展

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期间,总支班子成员坚持每周深入采油班站调研和了解情况,结合实际,撰写调研报告。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通报整改结果和进展情况。同时,结合各支部汇总上来的各类意见和建议,将各自到基层联系点实地调查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形成专题报告。

三、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党务领导管理水平

在党组织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上,着重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廉洁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总支工作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及党政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学习例会、信息交流、定期工作汇报制度,重点学习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机关员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等文件精神。重视“四风建设”,落实信访工作制度,坚持每月领导公开接访、设立了公开举报电话,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党总支将廉洁文化建设列入中心组学习、党政联席会议、党课教育、部门例会、干部素质教育内容,将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长效机制,纪委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

四、加大党建投入和工作力量配备,不断深化党员队伍的思政教育工作

过去一年,党总支进一步加大对党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教育设施等投入力度,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党建工作制度、入党誓词、党员权利与义务、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要求等上墙,在五区QQ群中开辟了党建专栏、学习实践活动园地。保证党组织的办公经费,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条件。指派专人负责党建工作,每年评选优秀党员,积极推荐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爱护党务干部等。

五、重视职工利益,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硬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之外,党组织还要重视潜移默化的团体活动的开展,增强组织凝聚力,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党建工作氛围。每季度有文体活动项目,还开展了法律知识学习活动、岗位技能培训和技术比武活动等寓教于乐的丰富活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注意关心职工的利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一线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落实好切实的劳动保障和软硬件设置。

不断加强和改善企业基层党建的方式方法,能够极大的提升企业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唤起党员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自觉规范党员干部们自身的行为,以保障党在企业的发展中的政治领导地位,保障企业在深化改革时期的稳定和发展。此外,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能团结企业员工,构建和谐企业,极大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全体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我们需要积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如企业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保障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应积极为广大党员创造发展条件,让广大党员和非党员同志自觉认同和接受思政教育。此外,人员的分配、制度的保障、责任和考核机制的建立健全也对基层党建工作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至关重要,一个完善的、奖惩分明的党建制度和考核机制,能够使基层党建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强调的是,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不能搞形式主义和灌输教育,要把握好思政工作的科学性、创新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思政工作必须是有的放矢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是能够满足员工需求的,是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否则基层党建工作就会失去根基、失去核心。

参考文献

[1]李平.《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开展研究》.改革与开放,2013年1月25日.

[2]张建忠.浅谈党建思政网络工作平台的构建》.新西部(理论版),2015年7月20日.

把握顺序突出重点 篇8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4”: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学习例文的写法, 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 题目自定。

拓展思路

看过本单元的习作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 你自然会想起自己曾经参观、游览过的地方。比如北京的故宫、甘肃的莫高窟、河南的少林寺、西藏的布达拉宫等名胜古迹, 还有闻名中外的名山大川,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和嵩山, 黄河、长江、西湖……这些如果你参观过、游览过的话, 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都值得写。但是“美不美, 家乡水”, 如果你参观、游览过家乡的名胜古迹或名山秀水的话, 也可以写出来以飨读者。

习作提示

1.把握顺序, 理清思路。参观或游览过的某个地方, 其耳闻目睹的内容是十分繁杂的, 写起来总觉得无从下笔。参观记和游记的表达顺序一般按照参观或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通常采用“移步换景法”, 即人走景移, 随着观察点的变换, 不断展现新的画面。例文《冬游云山》的小作者, 就是按由下而上攀登的顺序来描写云山景物的, 读来思路十分清晰。

2.抓住特点, 重点突出。在参观、游览过程中, 所看到的景物、景点众多, 所获得的信息十分丰富, 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将所有得来的素材进行梳理, 看哪些景物、景点印象最深刻, 哪些最具特色, 然后选择作为习作的重要内容。在例文《冬游云山》中, 小作者从“云山十景”中选择了“金龟越岭”、“云山宝顶”等景物进行描写, 突出了云山的“山奇”特点;同时, 小作者还写了“云起”、“云雾”、“云飞”的云幻景象, 突出了云山的特点, 其他景物、景点则一笔带过。这样抓住特点, 有详有略, 重点突出,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新优化成本管理重点突出五个环节 篇9

关键词:成本预测,过程控制,优化,素质

切实加强成本管理, 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而经济效益不高, 是长期困扰我们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几年, 我们从提出“不出现亏损项目”, 到提出“不出现亏损单位”的口号都难以实现。目前, 亏损项目已不是个别现象, 亏损单位也曾出现。现在的情况是:亏损项目已不是个别施工单位的问题。还有一些工程项目虽然没有亏损, 但其工程成本的增长只升不降, 潜在亏损因素不减反增, 直接影响了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 如不能尽快地解决, 就有可能危及公司的科学快速发展。因此, 如何在目前中标项目的施工生产管理中, 强化成本管控, 提高经济效益, 做到“以成本支持投标, 以标价争得市场”, 并结合施工单位自身的实际, 深化责任目标成本的管理, 是当前施工单位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为此,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管控上, 我们坚持做到突出五个环节, 努力争取保本增利, 基本上杜绝了亏损项目的发生。

一、搞好施工前的成本预测, 是实现工程项目保本增利的前提

在实行目标成本责任指标的考评管理上, 要科学合理地确定责任指标基数。首先要在标后预算的基础上, 进行成本预测, 确定责任成本。这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 也是责任指标考评的依据。为此, 就必须搞好标后预算后项目施工前的责任成本预测。从细从严做好工程项目成本预测, 需要公司机关各职能业务部门的密切配合, 按照各业务部门的职责分工, 为责任成本预测积极提供资料, 以保证工程项目据标后预算的预测成本而确定责任成本, 在实施过程中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具体做法是:经营计划部门牵头标后预算并具体负责测算变动成本, 同时协调物资部门测算材料费, 装备部门测算机车设备使用费;财务部门负责测算固定成本及协助人事部门测算人工费, 以及项目部本级管理费 (包括现场管理费) 等。据实践经验和统计资料, 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约占60%左右, 加之于建材市场物价波动与工期紧密相连, 其所占成本比重大, 测算难度也大。材料费是预测责任成本的重点, 也是责任成本能否有效控制的关键。因此, 在测算过程中, 必须周密细致、慎重合情, 考虑到影响材料费成本的多种因素, 不仅要保证公司的利益, 而且要充分考虑到施工期间的变化及相应对策和措施。做好预测, 还要充分挖掘工程项目的潜力, 调动全员参与, 树立节约材料就是节约能源的意识, 也要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保证个人收益。策划好激励各成本责任人, 积极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促进节支增效, 在提高劳动效率和设备效能的同时, 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进一步健全项目责任成本核算机制, 是实施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在预测责任成本后, 即由上级公司据此确认责任成本。然后, 项目部采用细化量化的方法, 将责任成本进一步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即具体落实在各施工工序中分项工程的人工费、材料费、机使费、其它直接费成本, 落实核算考评期的相关费用, 最终确保责任成本指标的圆满实现。只有成本预测可靠和正确合理地界定工程项目的责任成本, 并保证分解责任的落实, 就能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成本预测的有效化。

二、抓实过程精细管控, 是力争工程项目保本增利的关键

责任成本通过公司评审、确认、批准后, 就进入了工程成本责任履行的正式运作。把精细管控项目责任成本作为整个项目运作的中枢。在运行中要着重把握好五个对成本精细管控有直接影响的事项:

1. 责任成本再分解。

实施责任成本目标管理, 不仅仅是项目经理的责任, 项目部每个管理人员都有直接责任。因此, 要将责任成本再分解到每个管理人员岗位上, 使每个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都担当起应负的成本指标责任, 切实做到“责任成本大家挑, 人人肩上有指标”的精细规范的管理局面。再分解的成本责任指标, 由项目经理加强日常的监督考评, 并与奖惩紧密挂钩。

2. 强化对分包队伍的管理。

按公司精细化管理的有关规定, 严格工程分包合同的监管控制。通过二次投标来筛选过硬的劳务队伍, 从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风险上, 减少成本费用的支出。在施工过程中, 加强对分包劳务队伍的动态指导检查, 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环保等措施的执行。尤其是在质量、进度上必须达到合同要求, 对其实施情况, 要随时掌握,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是精细化管理的经常性工作。

3. 加强周转材料、施工设备的管理。

根据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 对钢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性材料和施工机械, 在充分利用自有的前提下, 要准确确定租赁数量和期限, 使用完后, 及时退库和清理, 以减少租赁费, 同时还要开展修旧利废活动来降低消耗, 节约资源或能源。主要材料和地采材料都纳入集中采购的核算范围, 对自有周转材料, 在使用过程中, 采取耗损跟踪制度, 尽可能地减少非正常的消耗。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 要以经济性为原则, 从科学合理地组合为着眼点, 努力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

4. 持续改进优化施工方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同样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第一推动力。在实践中, 通过GC小组活动等发动群众, 在施工过程中持续改进施工方案, 按公司出课题, 技术部门出方案, 项目部出成果的路子, 努力使施工方案最优化。这对控制责任成本能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国道312线果赛段项目部, 在公司的支持下, 积极向业主提出优化方案, 经业主同意, 结果既保证了质量和工期, 又节约了30多万元的成本。

5. 控制项目部本级费用开支。

按照管理人员精干高效的要求, 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 做到一专多能、一人多岗, 减少人头费用的支出。同时, 大力提倡艰苦创业、勤俭节约、低碳工作生活理念。在控制管理费用上, 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领导带头, 群策群力, 从点点滴滴中节俭。如项目部管理用车, 能挤一挤用一辆的就用一辆, 由过去的图方便, 到现在的讲低碳实节约, 坚持下来, 仅节减的油料费就很可观。

三、重视计量支付、结算催讨, 做到效益不流失, 这是促进保本增利的保证

项目管理质量的高低, 最终体现在安全、质量、效益上。工程完工并不是项目管理的结束, 要通过计量和清算, 保证该要的工程款到位。尤其是设计变更和索赔项目的计量支付, 更要将各个环节落实好, 才能保证资金到位, 效益不流失和责任指标的顺利实现。为此, 项目部要有预见性地做到“三个取信于”:

1. 以严格履行合同实施管理, 取信于业主。

我们承建的某一个项目工程, 对公司来说, 是近百个项目中的一个, 而对业主来讲, 可能就是用银行贷款来建设的唯一的一个工程。因此, 对进度、质量格外关注。我们在施工中就要注意到这一点, 凡是在合同中承诺的, 都要不折不扣地履行。保证了质量、进度, 在计量支付和与业主结账时就有了基础, 催要变更工程款也就有了底气。

2. 以翔实过硬的内业资料取信于业主。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要积累好各种资料, 并使之正确、完整、清楚, 经得起验证, 避免因资料不翔实, 影响计量支付。在业务管理上, 要每天将质量、进度等相关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类, 需要存入计算机数据库的要及时更新或输入。确保任何有关资料可以随时按监理或业主的要求, 调出或提供资料数据, 使业务工作始终处于及时有效的动态监控之中。从而保证工作质量, 也能使计量支付和结算时更有说服力。

3. 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取信于业主。

在项目建设中, 可以说业主是施工单位的衣食“父母”, 即要尊重业主, 也是服务于业主。凡是业主提出的合理要求, 都要满足。如果合同中没有业主的临时指令, 我们在实施的同时, 及时做好业主、监理的签证手续, 并要在业主的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可再合作好协商的形象。这样, 从职业道德范畴讲, 做到服务满腔热情;从经济范畴讲, 保证项目及时得到应有的收益。

对上面“三个取信于”的要求, 在具体实施时还要做到“计量支付———交工结算———催讨款项”三位一体, 步步紧扣, 力争资金及时到位, 实现工程款“入袋为安”的目标。同时, 要严格把好收取与支付两大关口, 坚持“先进后出、不进不出、进大于出”的资金流原则, 确保资金的高效安全运作。

四、抓综合优化集成管理, 处理好成本与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的关系, 这是确保项目保本增利的重要因素

公司在实施总承包管理中, 提出要实现QCDS (工期、质量、成本、安全) 多目标的综合优化集成管理。因为工期、质量、成本、安全和环保紧密相连又互相制约, 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不同的角度对五大目标做综合布署、优中择优, 对各目标、各环节、各要素、各过程实施全面的统筹兼顾, 协调好实施、监督、检查等细节, 力求项目整体效果最优, 实现五大目标的集成管理。这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达到保本增利目标所必须采取的具体措施。在QCDS中, 我们不能突出某一方面或只强调某一方面重要, 而要科学综合、统筹协调。因为, 项目是一个整体, QCDS都是这个整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处理好成本与工期的关系。对工期而言, 这是业主最关注的一个方面, 也是施工单位必须按合同工期安排进度的标尺。从项目部本身来讲, 按期完工是衡量计划管理水平高低的砝码, 也是保证项目部实现责任固定成本目标的底线。

处理好成本与质量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 施工单位的质量品牌是一个突出的象征。为了争创优质工程, 要有一定的投入, 但必须同时考虑成本, 这就要掌握好两者之间的“度”。更为重要的是, 在施工过程中, 要加强对质量的动态管控, 特别是结构物的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 稍有不慎, 就可能发生。所以, 要认真进行质量策划, 严格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杜绝返工, 力争一次性合格率达到100%。这样, 一方面为施工单位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另一方面, 还能降低质量成本, 从而使项目责任成本处于受控状态。

处理好成本与安全的关系。随着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 安全施工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一但出现安全问题或事故, 势必要增加安全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影响施工单位的声誉。所以, 一定要充分重视安全施工,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确保安全施工。

处理好成本与环保施工的关系。项目是施工企业的“窗口”,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环保上, 落实“三个适应”:一是适应不同项目特点开展工作, 在坚持统一标准的前提下, 因地制宜, 体现出项目的特点;二是适应低价中标的现实, 坚持做到“硬件达标、软件加强”, 着重在提高管理内涵上下功夫;三是适应长效管理要求, 依靠制度规范化管理,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抓文明施工, 强化环保意识, 从细节上落实环保措施, 实现不出环保问题就是降低责任成本的目标。如在云南的安楚高速公路项目部, 在环保施工中, 做到统一布置, 明确责任, 人人参与, 强化督导, 促进环保。从而使文明施工同抓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有机结合, 有效地防止了形式化或突击式, 使文明施工成为一种过程管理, 形成了环保长效管理机制, 既节减了成本费用, 还多次受到业主的通报表彰, 项目获得交通部优质工程二等奖。实际上, 公司有不少项目按照QCDS的多目标管理进行现场组织, 都取得了较好的综合优化集约效益。

五、抓经理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这是项目保本增利的根本

在市场竞争能力的高低上, 一个重要的标志是管理软实力。这也是一个单位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管理实力的强弱, 从根本上说, 就是决策层与操作层领导和管理人员能力的高低。特别是近几年, 公司在施工点多面广分散的情况下, 加强操作层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首先, 要从重视岗前培训着手。不论是在项目上当没当过经理级或科长, 都要经过公司组织的岗前培训。除此之外, 项目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中标不易, 而中标后的管理同样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对此, 项目管理人员要振奋精神,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抱有强烈的求胜欲望;在同行面前抱有旺盛的争先斗志;在业主面前展示良好的素质形象;在现场管理中全身心投入的激情。精心谋划, 严密组织, 敢于创新, 勇于负责, 善于解决难题, 这是降成本增效益的根本。

其次, 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在施工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必须直接到施工现场, 在操作点上进行面对面的督导或说成是服务。就我们武警交通部队作为公司化管理的项目经理来讲, 对自己责任范围内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环保要求, 要按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流程, 抓指导、抓协调、抓检查, 各业务管理人员抓精细、抓衔接、抓落实, 使现场形成运转顺畅的“一盘棋”。

城镇绿化要突出重点 篇10

1 城镇绿化应以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树种就是一个地方土生土长的树种。因其土生土长, 对当地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土壤、水分条件有着天然的适应性, 是形成当地稳定的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 乡土树种也是当地社会人文历史的重要构成部分。乡土树种适应性强, 易种、易活、易管、抗旱, 是造林绿化的首选。城镇绿化要有特色, 科学使用乡土树种是关键。城镇绿化要树立以乡土树种为主, 外来引进树种为辅的观念。乡土树种应占城镇绿化树种量的80%左右。当然, 一个地方的乡土树种可能很多, 不见得都表现很好。城镇绿化要把在当地表现最好的乡土树种筛选出来, 推广利用。要善于用乡土树种制造景观, 营造氛围, 突出“土味”, 增加野趣。公园广场和城镇周边要尽可能多地营造片林, 河流湖泊堤岸两边的林带要尽量做宽, 绿化密度要适当, 使其具备乡土树种基因库、种质资源库的特性, 从而把城镇绿化同乡土树种的保护传承结合起来, 使城镇绿化更具科学性、长远性。当前, 由于各种原因, 乡土树种被冷落, 市场上的乡土树种苗木很少, 迫使城镇绿化只能靠外调而来的“洋苗木”当家。“洋苗木”不是不可用, 外调苗木也是扩大本地植物资源的可行方式, 但外调苗木要经过严格的引种试验, 不能盲目引进。否则会造成诸如病虫害扩散、物种入侵等重大危害。乡土树种要发展, 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要从保护当地生态安全的高度来认识乡土树种的保护、发展和开发工作, 要从政策、资金上支持乡土树种的育苗、造林、开发工作, 使其成为一个产业, 逐步发展壮大。

2 城镇绿化要有主题

城镇绿化作为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长期为城镇服务。城镇绿化对一个城镇来说应该是一件整体性的工作。绿化工作要在综合考虑城镇的功能、大小、地理位置、人口、人文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江河湖泊、道路交通等因素的基础上设计施工, 要把城镇的部分自然特色和一些人文历史通过绿化展现出来。这就是一个城镇绿化的主题, 这个主题因城镇的不同而不同, 是有地方特色的。在这个主题的要求下, 城镇绿化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乡镇、街道,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现。城镇道路绿化、街道绿化、场园绿化、企业单位绿化、江河湖泊堤岸绿化以及城镇周边绿化等不能各行其是, 随意而为, 都要按照城镇绿化主题的要求来选择具体的绿化树种和方式, 局部要服从总体。要把生态学的原理贯穿于各个乡镇、街道的设置中, 使整个城镇绿化浑然一体, 构成稳定的植物群落。

3 城镇绿化要选好树种、选好方式

城镇绿化的功能不只是绿化、美化、净化, 它还应该兼备物种、人文历史、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些功能, 就必须精心筛选绿化植物, 精心设计绿化方式。筛选绿化植物是一件非常专业的工作。绿化主题的表现、绿化功能的实现都要首先落实在绿化植物上。要选好绿化植物就必须掌握丰富的植物学、美学、生态学和树木人文知识。人们常常赞叹古寺名刹、皇家园林的精美, 感觉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整个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好像那种树那种草就应该生长在那里。这就是树种选得好并被栽到了应该栽到的地方。筛选绿化植物就是选择最合适、最少的但却能充分表现绿化主题、最大限度发挥绿化功能的植物种类。城镇绿化不是绿色植物的简单组合, 更不是想当然的随意点缀。乔、灌、花草、常绿与落叶、大树与小树要科学布局。选择化方式要根据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行业分工、居民习俗, 综合考量;点、行、带、片, 恰当选择;筑坛、盆栽, 合理运用;充分利用绿化面积, 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化效果。

上一篇:两段式煤气发生炉下一篇:铁路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