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降糖颗粒

2024-06-05

参芪降糖颗粒(精选六篇)

参芪降糖颗粒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符合1999年WHO推荐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确诊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2], 均为该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50例, 女36例。病程在1~3年, 年龄在48~65岁, 均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并发症。86例患者先建议饮食控制+运动+口服二甲双胍片 (0.25/片) 0.25 tid治疗2个月, FPG均在8.0~12.0 mmol/L, 2 h PPG在9.0~12.8 mmol/L, Hb A1c>8.0%, 治疗结果不达标。随后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 其中男24例, 女22例, 年龄在48~65岁;对照组40例, 其中男26例, 女14例, 年龄在45~6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观察组饮食控制+运动+二甲双胍片联合参芪降糖颗粒 (3g/包) , 3次/d, 1~2包/次, 对照组饮食控制+运动+二甲双胍片, 治疗前后分别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h血糖 (2 h PPG) 、血脂、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尿微量白蛋白、血压、心电图等。评价标准:治疗2~3个月, FPG<7.0 mmol/L, 2h PPG<8.0 mmol/L, Hb A1c<7.0%, 尿微量白蛋白、血压、心电图正常, 治疗结果达标, 反之, 治疗结果不达标;口干、多饮、多尿、头晕乏力等症状消失, 治疗有效, 反之无效。

1.2 治疗方法

86例患者先建议饮食控制+运动+口服二甲双胍片0.25 tid治疗2个月, 治疗结果不达标, 即FPG均在8.0~12.0 mmol/L, 2 h PPG在9.0~12.8 mmol/L, Hb A1c>8.0%。随后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 对照组40例。治疗方法: (1) 观察组饮食控制+运动+二甲双胍片0.25 tid联合应用参芪降糖颗粒, 3次/d, 1~2包/次; (2) 对照组饮食控制+运动+二甲双胍片0.25 tid。治疗2~3个月, 观察组46例患者FPG均在5.5~7.0 mmol/L, 2 h PPG在6.0~7.8 mmol/L, Hb A1c在5.5%~6.8%, 测肝、肾功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血压、心电图等正常, 口干、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消失。对照组40例患者FPG均在8.2~12.5 mmol/L, 2 h PPG在8.9~11.8 mmol/L, Hb A1c>8.0%, 口干、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消失12例, 28例未消失, 测肝、肾功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血压、心电图等正常。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过程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χ2=4.86)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2~3个月, 观察组46例FPG均在5.5~7.0 mmol/L, 2h PPG在6.0~7.8 mmol/L, Hb A1c在5.5%~6.8%, 口干、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消失, 测肝、肾功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血压、心电图等正常, 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0例FPG均在8.2~12.5 mmol/L, 2 h PPG在8.9~11.8 mmol/L, Hb A1c>8.0%, 口干、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消失12例, 28例未消失, 总有效率30.0%。观察组46例联合治疗前后疗效显著 (P<0.05) , 对照组40例患者治疗效果不达标, 两组治疗结果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代谢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糖代谢紊乱, 并伴有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代谢障碍。目前我国T2DM患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3]。T2DM的治疗目前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降糖药物+健康教育+监测血糖等五驾马车的治疗方法来达到良好的控制目标。该文通过参芪降糖颗粒的联合治疗法对46例轻-中度血糖增高的T2DM患者进行2~3个月的治疗, 监测FPG在5.5~7.0 mmol/L, 2 h PPG在6.0~7.8 mmol/L, Hb A1c在5.5%~6.8%, 控制达标, 口干、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消失, 测肝、肾功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血压、心电图等无异常改变, 疗效显著 (P<0.05) , 是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条好途径。

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初期积热伤阴, 以阴虚燥热为主;病情发展, 则燥热伤阴、耗气, 出现气阴两虚之候。所以能否联合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引起临床上的广泛关注。据报道, 国内: (1) 陈冠亚、张金红等报道的参芪降糖颗粒联合格列吡嗪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良好疗效[4]; (2) 肖纪平报道的参芪降糖颗粒与降血糖西药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良好[5]; (3) 王志忠、杨斌等报道的伏格列波糖分散片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也有良好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6]。其他还有如消渴丸治疗糖尿病, 有效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7];中药制剂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也有特殊作用, 如灯盞花素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特效[8]、血栓通针剂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显著疗效[9]。

参芪降糖颗粒主要成份有人参 (茎叶) 、人参、皂苷、五味子、黄芪、山药、地黄、覆盆子、麦冬、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其中人参味甘, 微温, 能大补元气, 固脱生津, 为扶阳益阴之良品;人参皂苷有刺激葡萄糖氧化, 促进糖原分解或抑制肝糖原合成的作用;黄芪、山药益气生津, 有降糖作用;黄芪还可以降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力,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生地黄养阴、益胃生津;枸杞子补润肺。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 滋脾补肾之功效[5]。该研究所述参芪降糖颗粒联合治疗轻-中度血糖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 且并发症少,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初稿) [J].中华内分沁代谢杂志, 2013 (11) :1-30.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12 (增刊12b) :22-24.

[3]廖二元, 莫朝晖.内分泌学:下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213-1276.

[4]陈冠亚、张金红.参芪降糖颗粒联合格列吡嗪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42例临床疗效观察[J].咸宁学院学报, 2011, 25 (3) :223-225.

[5]肖纪平.参芪降糖颗粒与降血糖西药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不良52例[J].中医与中西医结合, 2011, 8 (18) :45-46.

[6]王志忠, 杨斌, 李国强, 等.伏格列波糖分散片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27) :14-16.

[7]郭加兴, 刘雅静.消渴丸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汇总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3, 9 (4) :37-39.

[8]饶建华.灯盞花素联合ɑ-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2, 8 (2) :22-23.

参芪降糖胶囊说明书 篇2

【拼音全码】CanQiJiangTangJiaoNang

【主要成份】人参茎叶皂苷、五味子、黄芪、山药、地黄、覆盆子、麦冬、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

【性状】参芪降糖胶囊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浅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或粉末;味甘、微苦涩。

【适应症/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Ⅱ型糖尿病。

【规格型号】0.35g*24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效果不显著或治疗前症状较重者,每次用量可达8粒,一日4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有实热症者禁用,待实热症退后可服用。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0.35g*24s/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70002

【生产企业】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参芪降糖颗粒 篇3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 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均符合1999年WTO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随意静脉血糖≥11.1mmol/L (200mg/dl) 或空腹静脉血糖 (FPG) ≥7.0mmol/L (126mg/dl) 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2h静脉血糖≥11.1mmol/L (200mg/dl) , 无症状者至少有两次血糖异常。排除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心功能Ⅲ~Ⅳ级及其他严重疾病干扰糖代谢者。52例中男32例, 女20例;年龄65~77岁, 中位年龄70岁;病程5~12年。

1.2 治疗前用药情况

32例 (61.5%) 联合应用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药、噻唑烷二酮衍生物、餐时血糖调节药中的两种或三种 (磺脲类和餐时血糖调节药不合用) ;15例 (28.8%) 胰岛素联合西药 (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药、噻唑烷二酮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5例 (9.6%) 因口服西药血糖不能控制而改用单纯胰岛素治疗。以上用药至少3个月, 空腹血糖仍≥7.0mmol/L或餐后2h血糖 (PBG) ≥1 1.1 m m o l/L, 糖化血红蛋白 (H b A 1 c) ≥8%。

2 方法

2.1 用药

在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治疗、保持原有降糖西药的用法用量基础上, 加用中成药参芪降糖颗粒口服, 1~3g/次, 每日3次, 4周为1疗程, 连用12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实热症 (发热头痛、口苦口渴、咽干咽痛、牙龈肿痛、便干尿黄等症状) 停用, 待实热症消退后再继续服用。原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病、血脂紊乱、骨质疏松、肥胖症、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者治疗方案亦不变。

2.2 观察指标

每周测F P G、P B G, 每4周测H b A 1 c、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等指标。血糖、血脂、肝肾功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HbA1c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

3 结果

3.1 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表1)

由表1可见, 治疗前上述指标均高于正常, 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降至正常水平)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表2)

由表2可见,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T C、T G、L D L-C均有下降, 除T C外, 余两项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H D L-C较治疗前有所升高,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3.3 副作用

治疗过程中有2例 (3.8%) 与胰岛素联用后发生低血糖反应, 经减少胰岛素剂量后继续服用;5例 (9.6%) 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 加服莫沙必利片好转并继续服用。

4 讨论

传统的药物无法长期控制血糖的重要原因是, 无法延缓进行性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和胰岛素抵抗。贾伟平等[1]报道, 随病程的进展有高达50%~70%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β细胞功能减退和胰岛素抵抗。多数糖尿病患者最终都需要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来控制血糖, 即使如此, 临床上也常出现降糖药的继发或原发失效。

参芪降糖颗粒是中药复方制剂, 由人参 (茎叶) 皂苷、五味子、黄芪、山药、地黄、覆盆子、麦冬、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滋脾补肾的功效。有文献报道[2], 参芪降糖颗粒能使链佐星诱导的高血糖大鼠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 胰腺β细胞的形态和数目有所改善, 具有对抗胰岛素抵抗、促进β细胞的修复、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生物活性的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最易合并血脂紊乱, 血脂异常以TG升高和H D L-C降低为主, 低水平的H D 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高水平的H D L-C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我们观察到, 加参芪降糖颗粒后, TG、L D L-C下降, H D L-C上升明显, 可见其有一定的调脂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人参皂苷有调节胆固醇代谢、抑制高胆固醇血症之功效。它通过刺激葡萄糖的氧化, 促进糖原分解或抑制乳酸合成肝糖原;黄芪、山药益气健脾, 有降糖作用;泽泻、茯苓调节血脂;麦冬、枸杞子、天花粉、地黄、覆盆子、五味子等滋阴药物能使肝糖原输出减少, 从而降低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老年人体质减弱, 脏器功能减退, 盲目加大西药剂量容易产生副作用。我们的观察表明, 有益气养阴、滋脾补肾的中成药参芪降糖颗粒与适当的降糖西药联用, 可有效降低血糖, 调节血脂, 改善胰岛素抵抗。

参考文献

[1]贾伟平, 项坤三.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从基础到临床[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5, 21 (3) :199-201.

参芪降糖颗粒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选取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葡萄糖耐量减低 (IGT) 患者82例。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诊断标准, 经口服75 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筛选研究对象, 并严格按照下列要求纳入:①患者肝肾功能正常;②未使用抗IGT药物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③无自身免疫性疾病;④患者和家属同意并积极配合治疗为标准纳入。最终纳入患者82例, 男40例, 女42例, 年龄在40~71岁, 平均年龄 (57.9±8.2) 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患者中男性18例, 女性23例, 年龄跨度为41~71岁, 平均年龄为 (58.3±8.4) 岁;对照组41例患者中, 男22例, 女19例, 年龄跨度为40~70岁, 平均年龄为 (57.5±7.7) 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因而具有可比性。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阿卡波糖组比较:△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阿卡波糖组比较:△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阿卡波糖组比较:△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阿卡波糖组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案:给予口服阿卡波糖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205) 进餐时与食物一起嚼碎吞服, 50毫克/次, 3次/天;观察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饭前服用参芪降糖胶囊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0970002) 2.8克/次, 3次/天。30 d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

1.3 治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血脂水平 (总胆固醇、三酰甘油) 和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胰岛素和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胰岛素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通过SPSS17.0进行处理, 其计数资料通过 (±s) 来表示, 组间的差别以t来检验, 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变化情况:由表1可看出,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降低 (P<0.05) , 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降低 (P<0.05) 。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变化情况:由表2可看出,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明显降低 (P<0.05) , 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的变化:由表3可看出,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明显降低 (P<0.05) , 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明显降低 (P<0.05) 。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和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胰岛素变化:由表4可看出,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空腹胰岛素和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胰岛素明显降低 (P<0.05) , 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胰岛素明显降低 (P<0.05) , 空腹胰岛素有降低的趋势。

3 讨论

葡萄糖耐量减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特征, 是指正常血糖稳态与DM高血糖之间的一种中间代谢状态, IGT是所有2型糖尿病的必经阶段, 并被证实是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 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度危险因素[3]。而DM一旦发生, 不能治愈, 只能终生用药, 并且其伴发的并发症大大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费用支出。所以说, 增加对糖尿病前期的关注尤为重要。临床常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及餐后胰岛素水平、血脂水平、肥胖等[4,5]确定葡萄糖耐量是否减少。由于饮食内容、进食时间、身体活动度、生理性血糖日内变动等影响, 餐后血糖和随时血糖会有很大变动, 评价较为困难。餐后血糖大多采用测定进食开始到2 h后的血糖值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和阿卡波糖组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胰岛素和葡萄糖耐量试验2 h后胰岛素都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P<0.05) , 且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阿卡波糖组, 证明中成药参芪降糖胶囊联用西药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减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治疗IGT的关键在于早发现, 早干预。通过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干预治疗, 杜绝进一步恶化所造成的高治疗难度和高费用支出。同时说明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性, 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耐量减少奠定临床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文英, 林丽香, 齐今吾, 等.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IGT人群糖尿病预防的效果-多中心3年前瞻性观察[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1, 17 (3) :131.

[2]于文, 高燕燕, 张栩.阿卡波糖合用六味能消胶囊改善老年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24 (5) :396-399.

[3]卢红梅.舒合胶囊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4]全小林, 赵星.浅谈糖耐量低减 (IGT) 的中医证治[J].光明中医, 2006, 21 (7) :24-26.

参芪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篇5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BPG高温鼓风干燥箱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SCQ-3201A小型数控超声波清洗机 (上海声彦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LC-10B系列液相色谱仪 (杭州科晓化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PHS一3TC (0.01级) 精密数显酸度计 (上海天达仪器有限公司) ;WP-UP-Ⅲ-20精密型实验室专用超纯水机 (四川沃特尔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赛多利斯BPZn-D分析天平 (德国塞多利斯) 。

1.2 色谱柱:YMC C18色谱柱 (218 mm×4.6mm, 5μm) 。

1.3 对照品: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对照药材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4 试剂: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水为纯化水,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1.5 试药:参芪颗粒。

2 测定方法确定

2.1 色谱条件

依据查阅文献及考查的结果, 确定色谱条件如下[4,5,6,7,8,9,10,11,12,13]。流动相:乙腈一水 (35:65) , 流速:1.0m·min-1。柱温:30℃。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得低于2000。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 置容量瓶中, 加甲醇制成每1m L含12μg的溶液, 即得。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供试品, 研碎, 混匀, 精密称定, 置具塞锥形瓶中, 加入甲醇20ml, 密塞, 超声处理10分钟, 放冷, 过滤, 用甲醇定50容量瓶内, 即得。

2.4 专属性试验

依照处方取除黄芪以外的药材, 按样品制备工艺制成阴性对照样品, 依上述方法测定, 结果在黄芪甲苷出峰处阴性液无色谱峰, 结果阴性试验没有干扰, 表明本方法专属性良好。

2.5 对照品的线性考察

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6.5mg, 置25ml容量瓶中, 加入甲醇溶液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分别精密吸取0.4、0.6、1.2、1.6、2.0m L, 置于10m L量瓶中, 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分别精密上述溶液吸取10μL, 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 记录色谱峰。以峰面积 (Y) 对数为纵坐标, 对照品进样量 (X) 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结果表明, 黄芪甲苷在10.4~52μ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6 重现性试验

称取同一批的参芪颗粒样品6份, 按测定方法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测定含量, 并计算样品的RSD值, 结果RSD为0.98%, 结果表明此方法的重现性良好。

2.7 准确度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6份, 分别加入一定量的黄芪甲苷对照品, 上述方法进行测定, 计算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为99.8%, RSD=0.88%。结果表明此方法的回收率良好。

3 人参的鉴别

3.1 供试液制备:

取本品粉末5g, 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 超声处理30分钟, 吸取上清液, 加3倍量氨试液, 摇匀, 放置分层, 取上层液蒸干, 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

3.2 对照液制备:

取人参对照药材约1g, 加氯仿40ml, 加热回流1小时, 弃去氯仿液, 药渣挥干溶剂, 加水0.5mkl拌匀湿润后, 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 超声处理30分钟, 吸取上清液, 加3倍量氨试液, 摇匀, 放置分层, 取上层液蒸干, 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 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3.3 对照品溶液:取人参对照品, 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

3.4 缺人参空白对照液的制备:

按处方取除人参外的各单味药, 照样品制备方法制成空白对照液, 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缺人参空白对照液。

3.5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上述3种溶液分别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 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 (15:

40:22:10) 下层溶液为展开剂, 饱和15 min后展开, 展距为12cm, 取出, 喷以磷酸乙醇溶液, 105℃加热数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荧光色谱。

4 结论

参芪降糖颗粒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体弱患儿82例, 男43例, 女39例, 年龄0.5~3.2岁。所有入选患儿均合中度以上营养不良、中度以上缺铁性贫血以和佝偻病活动期的相关诊断标准中的1种或1种以上。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 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 包括营养膳食、身体锻炼以及基本药物疗法, 包括多种维生素、铁剂、钙剂、锌元素、小儿氨基酸、脑多肽、脑活素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芪健儿颗粒, 2次/d, 1包/次。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个月[1]。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患儿在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主要实验室指标, 包括血红蛋白、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等的相关情况。

1.4 评价方法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治疗效果划分为4个等级: (1) 痊愈:治疗指数至少达到95%; (2) 显效:治疗指数达到70%以上, 但不足95%; (3) 有效:治疗指数达到30%以上, 但不足70%; (4) 无效:治疗指数不足30%。治疗指数 (%) =[ (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2]。

1.4 统计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后,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73%,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7.80%,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 见表1。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见表2。

3 讨论

凡出生体重低于2 500 g, 有围产期损伤史 (如严重的新生儿窒息史) 者、中度以上贫血 (血红蛋白<90 g/L) 、中重度营养不良、佝偻病、反复发生严重感染 (如肺炎) 的小儿, 通称体弱儿。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 导致小儿先天性免疫力低下或因体弱多病而导致后天孩子抵抗力弱、身体瘦弱、易患感冒、反复得病、久治不愈, 生长发育迟缓、个子偏矮等[3,4]。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小儿, 正气受损, 易受外邪的侵袭。参芪健儿颗粒由黄芪、太子参、白芍、茯苓、陈皮、当归、红枣、山楂、组成, 具等中药成分组成。方中黄芪益气固表, 抗御外邪;太子参、茯苓健脾补中;白芍又名白芍药, 味苦、酸, 性微寒, 入肝经。本品既能养血敛阴, 又能平抑肝阳。当归是治血之药, 心主血, 肝藏血, 脾裹血, 所以当归入心、肝、脾三经, 具有活血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陈皮辛行温通, 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 既能燥湿化痰, 又能温化寒痰, 为治痰之要药。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山楂消积开胃, 助脾健运。全方补而不燥, 刚柔相济, 共奏益肺健脾固表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黄芪、太子参可提高免疫功能, 尤其是黄芪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而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促进产生干扰素, 对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有抑制作用。参芪健儿方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在降低患儿月发病次数、缩短病程、控制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力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在临床上有推广的意义[5]。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参芪健儿颗粒对体弱儿进行防治, 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各项实验室指标, 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综合治疗,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晓鸣, 陈健, 马效东, 等.参芪健儿颗粒防治体弱儿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 2011, 46 (12) :876-877.

[2]王晓鸣, 陈健, 马效东, 等.参芪健儿颗粒防治体弱儿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 2011 (12) :2, 876-877.

[3]王晓鸣.中医防治体弱儿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 29 (2) :250-252.

[4]江英能.参芪健儿方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 1996, 48 (8) :20-21.

上一篇:新中式设计风格下一篇:报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