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方法

2024-06-24

食品检测方法(精选十篇)

食品检测方法 篇1

组学分析技术

组学分析技术是对一类个体系统集合的分析技术,涉及到蛋白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蛋白组学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环境下,对一个细胞内的所有蛋白质表达进行研究的技术。其研究重点是某个细胞或生物在特定生理与病理条件下的蛋白质,了解蛋白质的数量、功能和特点。转录组学研究的是细胞在某一功能状态下表达的所有基因的总和,了解外源基因表达的信息与外源基因插入受体中的表达状况。代谢组学主要研究的是在特点的时间与条件下细胞中全部小分子代谢物质。作为一项新兴技术,组学分析技术主要用于评价样品的非期望效应,进而对转基因食品的危害进行正确识别。该技术具有通量高、无选择性、客观等优点,已在食品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光谱学分析技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穿透力强等特点,无需对检测样品进行基因组提取或预处理,是转基因光谱学技术中的主要技术。虽然对转基因食品光谱学检测的准确性还无法确定,但该检测技术的优点在于简单快速、无损失。由于消费者十分重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因此,组学分析与光谱学技术都将关注焦点放在转基因食品的非期望效应上。

蛋白质印迹法

蛋白质印迹法是让靶蛋白特异性的非标记性抗体与靶蛋白中的相关抗原决定簇结合在一起,再检测已结合上去的抗体。由于研究难度系数较高,且受环境制约因素较多,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量的食品检测。

ELISA检测法

ELISA的原理是让待测样品中的目标蛋白与固相载体表面的相关抗体发生反应,加入酶反应的相关底物后,底物被催化为有色物质,通过显色反应检测是否有转基因成分。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适用于现场检测,但存在3个问题:一是无合适的用于定量的内标蛋白,因此无法进行精确定量分析。二是复杂基质极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三是只适用于未加工过的原材料。

免疫试纸条法

该检测法与蛋白质印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用硝化纤维作为固相载体,而不是聚苯乙烯反应板。该检测法的显著优势是在短时间内能获得检测结果,一般只需5~10 min。因此,适用于某些紧急情况下的检测。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法的灵敏度与精准度都不高,且只能从整体角度对蛋白质进行分析,对检测样品本身的成分与质量等检测还远远不够。因此,笔者认为该法不适合用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检验。

PCR检测法

该技术的检测原理是对目标序列进行扩增,再通过相应的方法来检测扩增产物。它包括定性PCR、复合定性PCR、竞争性定量PCR、PCR-ELISA。

定性PCR

对特异的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再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然后,借助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分离情况。此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复合定性PCR

将至少2对的引物置入PCR检测系统内进行扩增处理。

竞争性定量PCR

将已知浓度的内标DNA与浓度未知的待测DNA放在一个反应管中,再进行PCR扩增,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将产物进行分离。通过对电泳生成的分离产物中的内标DNA与待测DNA的产物条带密度作线性回归分析以获得两种DNA的浓度等值点,即可对待测DNA浓度进行定量分析。此法操作非常繁琐,但检测结果精准性较高。

PCR-ELISA

选取含有地高辛、生物素标记的相关引物,将其置入PCR反应系统内,对目标DNA序列进行扩增。将PCR产生物与固相板上的一些特异性探针进行结合,然后加入抗地高辛,底物会发生显色反应。通过酶标仪得到相应的吸光值,然后加入标样,绘制出对应的标准曲线,根据曲线进行半定量分析。

新材料辅助的定量检测技术

目前,纳米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目的产物的检测中,以减少背景值并提高检测准确度。当前常用的新材料有纳米金粒子、氧化石墨烯、量子点。利用这些材料的荧光反应来进行定量检测,尚处于研究阶段,但应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结语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 篇2

2.箱仪一体化设计,设计便携小巧可手提,方便检测人员进入各类食品交易市场,大小餐饮服务场所,生产企业及食品作坊,提供食品的各类服务消费场所及其他食品安全监管机关认为需要检测的场所使用的目的。

3.仪器输入方式多样化:液晶触摸屏触摸屏、键盘操作并可外接鼠标。

4. 12寸的液晶电容式触摸屏;

5. 仪器内嵌无线键盘,并可自由取放,不用时可收回至仪器键盘槽中节省空间,方便携带。

6. 仪器除上述检测模块外,还自带反应区,且样式多样,可适用于比色皿、离心管、试管等常见反应管,完成加样、检测等各步骤,无需额外配件。

7. 仪器采用工业主板,内存:2GB,固态硬盘:32G,可扩展至60G

8. 具有良好的抗震防摔能力,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稳定流畅;

9. 仪器配备无线通信模块,Wifi模块,蓝牙模块,4G通讯模块,能以多种方式实现无线上网和数据传输功能;

10. 打印方式:内置热敏打印机,也可连接外置打印机。

11. 仪器可直接使用交流电源;内置锂电池,可连续使用4小时以上,满足脱电情况下检测需求。

食品检测方法标准与实践 篇3

食品检测标准

食品安全检测是有相关执行标准的,是对食品检测做得一个统一规定,是食物进行检测时的准则,在这个范围内检测食品是否安全。食品检测通过对食物进行检测,保证消费者在进行食用时的安全,是食品能够得到安全流通的重要参考依据。

当前社会对食品检测存在多个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等,在这些标准之中还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分类。因此在食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食品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测标准,例如出口的食品需要根据国际标准以及出口国家的标准进行检测i在国内销售的食品则需要根據我国的国家标准进行检测;而在企业进行食品检测时,需要使自己所销售的产品在销售目标的食品标准之中,还要继续提升食物的标准要求,以保证销售食品的安全质量。国家要不断完善食品检测标准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参考规章,为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样品前处理

一件食品结构成分多样化,因此在对于食品进行检测时的样品前处理显得格外重要,一般情况下,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包括萃取、结晶、沉淀分离等等多个环节,需要大量的样品,而且检测后的样品回收率低,这些问题都是进行食品检测的困扰。利用固相萃取可以有利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本低,而且工作效率可以大大提升。固相萃取包括活化柱子、上样、淋洗、洗脱目标物四个步骤,对食品中存在的多样化物质可以进行相应的安全检测。

食品检测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检测的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关于食品检测主要有关于有毒物质的检测技术、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污染物的检测技术以及药物残留的检测技术等等。食品检测的技术设备精密化程度不断上升,对于食品检测的各项数据更加精确。

食品检测的未来发展

目前我国在食品检测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人口多,社会环境复杂,在对于食品安全检测方面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对于食品的检测工作很多还仅仅停留在研究的领域,没有进行实践;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还没有合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缺陷。在日常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帮助人们树立食品安全的意识以及权利意识,让企图钻空子的不法商家无路可走。

在食品检测方面,不断对食品检测相关设备进行开发和研究,提升对食品检测的要求,形成综合性的检测系统;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的体制建设;提升检测结果,改善检测的服务质量;引导全面化的食品检测活动,将消费者纳入到食品检测的活动中来,对食品安全检测进行实时的监督,不断加大第三方对于食品检测的相关监管的职责权限。

食品安全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具有紧密联系,食品安全如果存在问题将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对于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食品检测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固相萃取样品前的处理技术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食品检测的标准由于与国际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于我国食品在国家上销售流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检测仪器费用高昂而导致仪器的使用率较低,对于食品检测工作造成困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食品检测的标准将不断提高,加强对于食品检测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

食品中甲醛的检测方法 篇4

关键词:食品,甲醛,检测方法

近几年来, 有关甲醛的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如2008年10月查出的螃蟹和银鱼中加入甲醛;2012年5月, 山东白菜喷甲醛用于保鲜等。因为甲醛已被WHO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的物质, 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 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2位。也就是说, 大量食用甲醛可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长期食用可致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向食品中添加甲醛。美国环境保护局给出的建议是:甲醛每日的容许摄入量 (ADI) 为每公斤体重0.2 mg。我们综述了食品中的甲醛的检测方法, 以供将来开发我们更便捷的甲醛检测方法提供依据。

1 食品中甲醛的检测方法

目前, 国内常用于检测食品中甲醛的标准主要有:SN/T 1547-2011进出口食品中甲醛的测定液相色谱法[1], NY/T 1283-2007香菇中甲醛含量的测定[2], SC/T 3025-2006水产品中甲醛的测定[3]。根据相关研究文献, 食品中甲醛检测方法大致可归纳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电化学法、荧光法、催化动力学法5大类及其他检测方法。其中常用的是色谱法, 涉及的食品有啤酒、香菇、果汁、乙醇类饮料、牛百叶和虾仁等, 具体如下。

1.1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甲醛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甲醛与某种显色试剂反应, 生成在一定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性的且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特定物质, 而后依据测定的吸光度值计算甲醛的含量。根据显色剂的不同, 分光光度法主要有乙酰丙酮法[2,3,4,5,6]、变色酸法[7]、酚试剂法[8]、品红-亚硫酸法[9]、AHMT法[10]间苯三酚法[11,12]和盐酸苯肼法[13]等。如文献[12]用间苯三酚作为显色剂通过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甲醛。在室温条件下, 甲醛和间苯三酚能快速反应生成一种不稳定的能够吸收474 nm波长光的衍生物, 利用流动注射技术控制试剂和样品的混合及反应时间, 可以建立起测定限为0.023μg/ml的甲醛检测方法, 该方法可用于加工食品中甲醛的测定。

1.2 色谱法

色谱分析方法具有高速、高效及高灵敏、样品用量少等特点, 适于分离复杂混合物,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农业等领域。色谱法检测食品中甲醛主要有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联用法。

1.2.1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甲醛主要有直接法、衍生气相色谱法。直接法方法简单、快速, 样品经柱分离后, 用FID检测, 方法检出限可达0.01 mg/L。衍生气相色谱法主要是利用2, 4-二硝基苯肼 (DNPH) 和食品中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生成2, 4-二硝基苯腙, 如黄伟雄[14]报道了面类制品中游离甲醛的GC测定, 样品经DNPH衍生后用正己烷萃取, HP-17分离, ECD检测。该法优点是灵敏度高, 对低分子量醛的分离非常有效。

1.2.2 离子色谱法

该原理是将甲醛氧化成甲酸, 从而测定甲酸根离子的含量。该方法检出限为2.5 mg/L。刘甜[15]利用英蓝渗析技术结合离子色谱法检测食品中吊白块 (可释放出甲醛) , 样品经浸泡超声提取, 经英蓝渗析后直接进样分析, 结果重现性好, 干扰小, 回收率高。黄凤妹[16]利用超声萃取技术结合离子色谱法成功用于腐竹样品中吊白块的检测。

1.2.3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测定食品中甲醛的经典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547-2011进出口食品中甲醛的测定液相色谱法[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标准SC/T 3025-2006水产品中甲醛的测定[3]的定量测定方法部分用到了高效液相法。

另外, Wang等[17]利用2, 4-二硝基苯肼 (DNPH) 修饰的强磁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建立起测定果汁中甲醛的方法;Xu等[18]利用基于离子液体分散的液液微萃取和微波辅助衍生化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建立起测定饮料中甲醛的方法;Liu等[19]利用液相微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建立起测定香菇中甲醛方法;Wang等[20]建立起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啤酒中甲醛的方法, 将甲醛和2, 4-二硝基苯肼在含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单辛基苯基醚-114的水溶液中反应生成衍生化合物, 当反应溶液升温至60℃时, 溶液发生分层, 衍生化合物会富集到富含表面活性剂相中。在最优化条件下, 检测甲醛的检测限为0.7 ng/ml,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 (以RSD表示) 分别是4.2%和5.5%。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多种啤酒样品中甲醛的检测, 这些啤酒样品中甲醛含量范围为172~385 ng/ml。上述测试结果与使用中国国家标准方法测试的结果一致。建立起的方法能够快速灵敏地萃取和检测啤酒中甲醛。

1.2.4 气相色谱-质谱 (GC-MS) 联用法

黄晓兰等[21]建立了用GC-MS测定食品中甲醛和次硫酸氢钠甲醛的方法, 回收率在88.4%~93.8%, 检出限为0.1mg/kg。该方法已应用于面粉、面条、啤酒、饮料等各类食品中甲醛和次硫酸氢钠甲醛的测定。Bianchi等[22]用五氟苄基羟胺盐酸盐进行探针衍生化结合固相微萃取技术, 建立起GC-MS测定12种鱼类样品中甲醛的方法;朱晓楠等[23]建立了一种高压微波同时提取和衍生化食品中甲醛的方法, 快速高效地提取干制虾仁中的甲醛, 利用GC-MS检测甲醛的衍生物。

1.3 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检测食品中甲醛主要有示波极谱法、电位法和传感器法。

1.3.1 示波极谱法

示波极谱法是一种控制电流极谱法, 用示波器观察或记录极谱曲线。如张文德[24]在p H值为5.0的醋酸-醋酸钠介质中, 用示波极谱法测定饮料中甲醛, 结果显示, 峰电流与甲醛浓度在0.1~0.8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 且测定不受干扰。

1.3.2电位法

电位法也称离子选择电极法, 是利用膜电极将被测离子的活度转换为电极电位而加以测定的一种分析方法。如邓殳[25]利用p H复合电极测出溶液中的电位值, 得出溶液中甲醛的含量, 结果表明, 甲醛含量在1.5~500 pg/ml范围内时,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可达0.4μg/ml。该方法用于4种冰冻鱼产品甲醛的含量测定, 结果满意。

1.3.3 传感器法

用于检测甲醛的传感器有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光生化传感器等。电化学传感器比较简单, 成本较低。缺点是所受干扰物质多。光学传感器价格比较贵, 且使用的广泛性受到限制。虽然光生化传感器提高了选择性, 但是由于酶的活力及其他因素导致传感器不稳定, 缺乏实用性。Herschkovitz等[26]利用甲醛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该方法采用生物测定仪器和流动注射仪器联用, 用酶甲醛脱氢酶和Pos-EA化学修饰screenprinted电极, 该传感器能测定水溶液中30 ng/ml的浓度。该方法选择性好, 适用性强, 稳定, 使用相应的脱氢酶可以测定相应的物质。

1.4 荧光法

荧光光度法因其快速简便, 灵敏度高而得到广泛重视, 在微量甲醛的分析方面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和应用前景。张建霞等[27]建立一种测定食品中痕量甲醛的荧光分光光度法, 与乙酰丙酮法对照, 结果基本一致。赵小青[28]建立了流动注射荧光法测定食品及饮料中痕量甲醛的方法。甲醛浓度在5μg/L~3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1.28μg/L。Fabio等[29]采用荧光检测器和一灵敏的流动注射分析体系测定乙醇类饮料中的微量甲醛。主要应用三氟乙醛-P (4-氨基-3-戊烯-2-酮) 与甲醛的反应, 生成3, 5-二乙酰基-1, 4-二氢二甲基吡啶 (DDL) , 荧光波长为410和510 nm, 该方法的检测限为3.0 ng/ml。无需样品前处理, 已成功用于乙醇类饮料中甲醛的检测, 用FIA系统可达每小时处理60个样品。Zhao等[30]利用在线微波辅助衍生化技术结合流动注射荧光检测建立起检测食品中甲醛的方法, 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2 ng/ml, 适用于甲醛含量在0.05 ng/ml~2.000μg/ml之间的样品检测, 该方法测试速度可达28次/h。

1.5 催化动力学法

李国强等[31]建立了测定微量甲醛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并用于测定水发食品牛百叶和虾仁中甲醛的含量, 结果与国标方法一致。刘京萍等[32]建立起测定干燥食品中的甲醛方法, 该方法的检出限为4.7×10-5g/L, 线性范围为0.109 2~0.312 0mg/L。用于实际样品的甲醛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7.9%~103.0%, 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ui等[33]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的动态分光光度检测食品样品中超痕量甲醛的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在硫酸介质中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而进行的。Yue等[34]介绍了一种合并区辅助气驱流动注射装置快速检测浅色啤酒中甲醛技术, 本技术是基于甲醛在磷酸介质中催化维多利亚蓝B和溴酸钾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进行的。通过光度计测量维多利亚蓝B在其最大吸收波长618 nm处的吸收衰减情况来检测相关的氧化反应。进行本方法测试仅需160μl试剂和40μl样品溶液即可。可检测浓度在8~700 ng/ml范围内的甲醛, 测试速度大约为每小时50个样品, 对于浓度为20 ng/ml的甲醛样品, 本方法对标准偏差 (RSD) 为2.1%。该法可直接用于测定啤酒中的甲醛含量。另外, Vladimiy等[35]建立起基于乙醇氧化酶和甲醛脱氢酶催化反应的检测鱼类食品中甲醛的方法, 并用于鳕鱼食品中甲醛的检测, 效果良好。

1.6 其他检测方法

随着分析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分析方法用于食品中甲醛的分析检测, 如微电泳法、电子鼻法、磷光猝灭法及原子吸收间接法。

1.6.1 微电泳法

Zhang等[36]采用新型微电泳测定甲醛和乙醛, 该方法无需浓缩等前处理, 采用电化学检测器和新型微毛细管电泳快速测定食品中的甲醛和乙醛。本研究甲醛最低检测限为9.10×10-9g/ml。

1.6.2 电子鼻法

Zhang等[37]建立起利用电子鼻测定海鲜食品中的甲醛及其腐败气味。结果表明, 动态模式下章鱼中甲醛含量测试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4.1%, 各种浓度甲醛测试结果的符合率为93.1%。

1.6.3磷光猝灭法

Liu等[38]在玫瑰红-溴酸钾-吐温80体系的基础上, 利用固相基质-室温磷光猝灭的方法测定痕量甲醛。因为玫瑰红在滤纸上能发射强烈的室温磷光。溴酸钾有氧化作用, 能使室温磷光猝灭。甲醛的存在, 能与溴酸钾反应生成溴单质, 溴能氧化玫瑰红, 从而引起磷光猝灭。磷光强度与甲醛的浓度呈正比。吐温80的存在能使磷光强度增强9.1倍, 或者更高。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040~4.0 pg/ml, 检测限是1.1×10-14g/ml, 该法灵敏、简单、快速。

1.6.4 原子吸收间接法

冯玲等[39]建立了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食品中甲醛含量的方法。利用甲醛与斐林溶液反应,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反应中定量释出的铜量或银量, 间接换算成甲醛含量。结果表明, 铜和银的质量浓度分别在7.000和6.000 mg/L以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 且回收率在99.6%~101%之间 (Cu) 和81.9%~84.2%之间 (Ag) 。

2 展望

食品检测方法 篇5

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食药监食[2011]2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福建省卫生厅:

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认定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执法过程中快速检测方法的使用,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管理,确保快速检测工作的科学、公正和有效,根据《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是指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等特点,用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相关项目初步筛查的检测手段。

第三条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认定坚持科学严谨、公开透明和公正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认定工作,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审评专家主审负责制进行技术审评。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具体承担全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形式审查和技术审评工作。

第二章 认定

第五条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认定范围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实际需要确定,并向社会公告。

第六条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认定遵循以下程序:

(一)申请人向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认定申请,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出具受理通知书;不符合要求的,退回申请材料和样品并做出说明;提供材料不全的,出具补充材料通知书。

(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审评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技术审评。审评专家根据所申请快速检测方法的特性,提出技术参数验证试验方案。技术审评应在3个月内完成。

(三)根据审评专家的验证方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指定相应检验机构进行验证试验。验证试验应在3个月内完成。

(四)审评专家根据验证试验的结果,对申请的快速检测方法的技术参数等进行审评,将书面专家意见提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五)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根据审评专家提交的书面专家意见提出技术审评意见,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交的技术审评意见进行审核认定。未通过审查、审评和认定的快速检测方法,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七)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列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名录,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公告。

第七条 申请人提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认定申请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申请的方法所必备的仪器、试剂等应当定型并通过鉴定,该申请人应当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

(三)申请的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

第八条 申请认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认定申请表;

(二)申请人法人资格证明材料;

(三)相关鉴定证书或技术证明材料;

(四)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出具的验证检测报告;

(五)用户使用意见或相关材料;

(六)有关部门提供的与申请方法密切相关的证明材料(如环保许可证、环境评价证明、安全生产许可证、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证明等);

(七)其他材料。

申请人提供上述申请材料一式六份、申请表的电子版本及申请方法必备的仪器、试剂等样品六台(套)。

申请人对所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九条 审评专家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家库中选取,除应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家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相应专业岗位工作5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二)身体健康,原则上年龄在65周岁以下,能按要求承担和完成审评工作;

(三)本人不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相关企业任职和兼职。

第十条 申请人所在机构人员和直接参与方法研究的人员,以及有可能对审评公正性产生影响的利益相关人员不得参与审评。

第十一条 技术审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方法技术性能(如重现性、再现性、灵敏度和稳定性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用户要求的技术指标;

(二)方法及方法所必备的仪器、试剂等技术产品是否符合环保、安全和卫生等有关规定;

(三)方法及方法所必备的仪器、试剂等技术产品结构是否合理,性能是否稳定,是否有应用价值。

第十二条 申请人对审评结果存在异议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异议申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其他专家对异议申请进行审核,并在1个月内作出相应答复或重新组织开展技术审评。

第三章 再评价

第十三条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对认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每两年进行一次再评价。

第十四条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再评价遵循以下程序:

(一)申请人对每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生产和使用情况进行汇总,于当年11月30日之前将《认定方法生产情况报告》、《认定方法使用情况报告》和《认定方法投诉及处置情况报告》等再评价材料报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二)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每年本辖区内日常监督检查中使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情况进行汇总,于当年11月30日前将相关材料提交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三)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审评专家对认定满两年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再评价材料进行审核,形成再评价报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十五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再评价报告,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名录进行调整。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认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出现重大技术或生产质量等问题的认定方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停止使用,并向申请人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情节严重的,撤销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认定,并在两年内不再受理该方法的申请。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认定:

(一)方法申请人自行要求撤销其认定的;

(二)方法申请人发生重大生产质量、安全事故的;

(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已认定方法存在重大技术问题的;

(四)申请人或其方法所必备的仪器、试剂等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

(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需要撤销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 申请人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技术成果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撤销其已认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情节严重的,将交由有关部门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 参与认定工作的审评专家、相关工作人员和参与验证试验人员应严格保护申请认定方法的技术秘密。在审评工作中因徇私舞弊、收受贿赂而对申请认定方法作出错误鉴定的,或者剽窃、泄露申请认定方法中技术秘密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其本人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的比较 篇6

【关键词】大肠杆菌群;检测方法;比较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健康紧密相关,食品检测已经成为反映食品加工、运输、贮存等各个环节卫生和侵权状况的重要手段。大肠杆菌群作为食品、饮用水以及其他公共卫生的重点检验对象,其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将大大提高食品检测的效率。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肠杆菌群的检测方法也不断发展,各国建立了大肠杆菌群的标准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但是不同方法其检测原理和检测手段的不同,都会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和快速性。为此在本文中,我们比较了发酵法、平板计数法、测试片法三种大肠杆菌群的检测方法,分析其优缺点,以便对大肠杆菌群的不同检测方法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对以后的食品检测中检测大肠杆菌群有所帮助。

1.发酵法

发酵法是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群的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这种技术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环保局(EPA)和法国标准化联合会(FSA)分别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批准在本国实施该技术,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判别标准[1]。

目前发酵法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群主要采用的是国标GB4789.3-2010大肠菌群测定,是用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配置的肉汤管放在温度为(36±1)摄氏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2)小时,先观察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然后(24±2)小时后进行产气复发酵试验,如果未产气则需要继续培养(48±2)小时,产气者进行复发酵试验。在复发酵试验中,用接种环从产气的LST肉汤管中各取取培养物1环,移到含有煌绿乳糖胆盐(BGLB)的肉汤管中,放在(36±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2)h,观察产气的情况。产气的就计为大肠菌群阳性管。由于该方法操作繁锁,耗费较大的物力财力人力,所以不太适应大量检测工作的需求[2]。

2.平板计数法

大肠杆菌平板计数法检测分为两个阶段。在初培养中,选取2~3 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 每个稀释度接种2个无菌平皿,每皿接种1mL。同时取1mL生理盐水加入另外的无菌平皿作阴性对照。迅速将 15mL~20mL冷却至 46℃的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VRBA)加入每个平皿中。小心地旋转平皿,使培养基与样液充分混匀,等到琼脂凝固以后,再加入3mL~4mLVRBA 覆盖平板表层。翻转平板铺匀后,放在 36(℃±1)℃培养18~24h。平板菌落数按照以下方法选择:选取菌落数在 15CFU~150CFU之间的平板,分别计数平板上出现的典型和可疑的大肠菌群菌落。典型菌落呈现紫红色,并且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菌落直径为 不小于0.5mm。证实试验为:从VRBA平板上挑取10 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和可疑菌落,分别移种到BGLB肉汤管内,(36℃±1)℃培养24~48h,观察产气情况。凡是BGLB肉汤管产气,就可以报告是大肠菌群阳性。最后证实是大肠菌群阳性的试管比例乘以以上步骤中计数的平板菌落数总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就是每g(mL)样品中大肠菌群数。

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带有菌落的平板可以直接计数,还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可见的菌落与大肠菌群量可以直接对应,便于得出定量结果,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因为大肠菌群在平板上很小,所以肉眼有时难以观察,需要用放大镜仔细辨认。验证实验需要挑选菌落,因此受人主观的影响很大,如果没有挑对或挑取的数量不够多都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3]。

3.测试片法

上述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使得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群并不是十分高效。因此,探寻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的检测方法变得尤为重要。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法(简称测试片法)1994年被正式列入食(饮)具消毒效果监测的国家标准后,该方法被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广泛使用,测试片法所用的材料简单,操作方便更快捷,检测所需时间仅为16~18h[4]。

目前大部分测试片法主要是应用国外的纸片进行验证试验。姚景慧等人[5]比较了纸片法和国标法(GB法),对138份食品的菌落计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呈现良好的相关性(P<0.05);Suhren[6]比较了纸片法和标准平板计数法对牛奶进行的检测,结果也表明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系数(r=0.97—0.99);唐漪炎报道[7],采用美国3M公司pertifilm(PF法)菌落总数测定纸片(Petri film Aerobic Plates),对十余种奶制品进行了检测,PF法检出率较GB法效率要高,但两法无显著差别(P>0.05)。

此外,孙京新等人[8]研究了肉品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茵群快速检测试纸片两种方法。具体针对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试纸片的制作工艺以及影响试纸片检测质量的各种因素,旨在研制出快速、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简便实用的纸片检测法。在测试纸片法中培养基里加入了无色的TTC是作为受氢体,在细菌脱氢酶的作用下,TTC接受H还原成为红色较稳定的三苯甲唑,从而使菌落呈现红色,而如果是食品颗粒则看不到变化,这样就可以比较清晰地对群落进行计数,该研究发现采用试纸片法检测肉品菌落总数和国标法相有较高的符合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有研究发现纸片法的结果有时结果也不是很清晰,有时模糊不清不易判断。

综上所述,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方法,必要时可以不同方法兼顾,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例如用大肠杆菌平板计数法检测食品中微生物含量时,可以用发酵法进行复试验,或者用发酵法检测的时候同时用纸片法验证,从而提高检出效率和准确度。

【参考文献】

[1]刘京梅,张凌,赵君等.饮用水中大肠菌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2):117-121.

[2]陈美洪.食品中大肠菌群两种测定方法的探讨[J].广西轻工业,2011,10(155):8-9.

[3]李子江,邓铁娥,蒋受坤.食品中大肠菌群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2,6(8):491-492.

[4]林凤.纸片法与发酵法检测食具大肠菌群的实验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6):696-697.

[5]姚景慧.菌落总数检测纸片的比较试验[J].中国食品工业,2003,(5):50-51.

[6]Suhren G..Dry rehydratable film for theenumeration of total and coliform bacteria in milk[J].Brief Commumcation of the XⅢ International Dairy Congress,1990,293(1):448.

[7]唐漪炎,郭奕芳,吴翔等.Petritilm纸片法和国标法检测奶制品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结果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10(3):325-327.

食品抽样检测的方法与技巧 篇7

1 抽样检验概述

1.1 全数检验与抽样检验的利弊分析

全数检验与抽样检验的特点。全数检验的对象是每个产品, 当检验费用较低且对产品的合格与否容易鉴别时, 全数检验是一种理想的检验方法, 但检验工作量大、费用高、耗时多, 同样存在着检验误差, 检验精度有时比抽样更差, 全检通常只能检出70%的不合格品。即使采用自动化检验设备进行全检也仍有一定的误差, 因为还存在设备工作可靠性、稳定性的问题。因此对质量要求较高的产品, 最后仍需人工全检。在产品价值较低, 批量又较大的情况下, 采用全检需耗费大量的人工和时间, 很不经济。抽样检验与全检不同, 它的处理对象是批而不是个体。由于抽验的检验量少, 因而检验费用低, 较为经济, 所需检验人员较少, 管理也不复杂, 有利于集中精力抓好关键质量, 适用于破坏性检验;由于是整批判定, 对供货方提供的产品可能是成批拒收, 这样能够起到刺激供货方加强质量管理的作用。但是, 抽验也存在着不足:经抽验合格的产品批中, 混杂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品;抽验存在着一定的错判风险, 但风险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加以控制;抽验前要设计抽验方案, 增加了计划工作和文件编制工作量;抽验所提供的质量情报比全检少。

1.2 检验方法的选择

我们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 应该慎重地选择检验方法, 即要考虑到生产工序是否稳定、产品批量的大小、产品检验是否带有破坏性、检验费用的高低、产品价值的高低等方面。必须采用全检的情况有如下几种:产品中混杂进一个不合格品将造成严重后果时;采用全检方便简单、经济可靠时。而有利于采用全检的情况又有以下几种:单件小批量产品, 数量少且检验项目不多;对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特性项目以及对质量要求较高的产品;对不稳定的工序。而必须采用抽验的情况有:破坏性检验;测定对象是连续体;化学分析。有利于采用抽验的情况:产品数量多, 本身价值又低, 而且允许有不合格品混入时;希望检验费用较少时;希望刺激生产方提高质量, 督促厂方加强工序管理时;作为工序控制的检验。因此, 在进行检测时, 质检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 以保证检测的水平和质量。

2 抽样检验方案

在抽样检验中, 为了确定样本含量和判断检验批是否合格而规定的一组规则称为抽样检验方案。包括如何抽取样组、样组大小、批合格与否的判别标准等。

2.1 计数检验方案与计量检验方案

(1) 计数检验方案是指在检验产品质量时用计数的方法, 即判定批质量时只用到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或缺陷数, 而不管样本中各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值如何。一般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检验手续比较简便, 费用比较节省, 因为它仅仅把产品区分为合格品或不合格品。尤其是一种产品具有多种质量特性时, 采用计数检验有可能仅通过一个抽验方案就能作出检验批是否被接受的结论。其次, 如果有些产品仅能被区分为合格品或不合格品, 那么只能采用计数检验。最后, 对计数检验来说, 不需要预先假定分布规律。

(2) 计量检验方案是指检验样本中每个单位产品质量特性值, 并计算样本的平均质量特性值来判定批的质量水平的抽样方案。有以下特点:首先, 只要随机抽取较少的单位产品组成样组, 即可判断检验批的不合格品率, 从而决定这个检验批能否被接受, 在检验同样个数单位产品的条件下, 计量检验的结果可靠性要比计数检验好;其次, 对某些影响产品质量不能过关的关键质量特性, 一般采用计量检验;最后, 对计量检验来说, 一般需事先假定质量特性值为正态分布。总的说来, 对食品的成批成品抽样检验, 多采用计数检验方法。仅对那些质量不易过关、需做破坏性检验 (如口尝鉴评) 以及检验费用极大的检验项目, 希望尽量减少检验量, 才采用计量检验方法。

2.2 抽样程序

按抽验程序分类可分一次、二次、多次以及序贯抽验等形式。

(1) 一次抽验方案是根据一个检验批中一个样组的检验结果来判定该批是接受还是拒收的抽样方案, 又称一回抽验、单式抽验, 其操作程序如图1所示。

图1中n为抽取的样组, d为不合格品个数, c为合格品判定数。一次抽验的优点:方案的设计、培训与管理较容易;抽验数是常数;有关批质量的信息能最大限度地被利用。其缺点:抽验量一般比二次或多次抽验大;在心理上, 仅依据一次抽验结果就作判定缺乏安全感。

(2) 二次抽验方案是指首先从检验批中抽取大小为n1的第一样组, 若其中的不合格品个数d1不超过合格判定数c1, 则可判定此批产品合格而予以接受;若d1超过不合格判定数c2 (c2>c1+1) , 则判定此批产品不合格予以拒收;若c1

二次抽验方案可用 (n1, n2, c1, c2) 表示。采用这一方案不一定每批都必须抽取一个样组。如果通过第一个样组可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 那么就不需要抽取第二个样组。因此, 一般来讲, 二次抽验的平均检验量比一次抽验小。二次抽验的优点:平均抽验量仅为一次抽验量的67%~75%;从心理上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其缺点:抽验量不定, 管理稍复杂;抽验操作需经专门培训。

(3) 多次抽验方案又称多回抽验, 是一种允许抽取至少3个具有同等大小n样组 (通常n相同, 但非必要) 的抽样形式。只有对所有样组作出判定, 才能最终决定对检验批接受或是拒收。多次抽验具有平均抽验量更少、心理上能被接受的优点, 但其方案操作难度高, 需专门培训, 且就工序控制而言, 仅第一样组可标入管理图, 故不及一次或二次抽验有效。

(4) 序贯抽验又称逐项抽验或逐次抽验, 这种方案不限制抽验次数, 每次仅取1个单位产品进行测试, 然后作出合格、不合格或继续抽验的判定, 直到能作出批合格与否的判定为止。序贯抽验由于检验量少, 特别适用于军火的破坏性检验, 优缺点与多次抽验基本相同。

3 检验采样的方法

正确的采样方法能保证样品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代表性。

3.1 液体样品的采集

(1) 散装样品的采集:在批量产品的每一大贮存容器中, 在不同深度、不同部位分别采集每份0.1~0.2L的5份独立样品 (小样) , 将5份样品充分混合成约0.5~1L的混合样品。如果检验项目规定的检验批量等于几个贮存容器内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物量, 可将同批量不同贮存容器采得的样品再混合, 从中取1~2L作为一检验批的原始样品。如果检验项目规定的检验批量小于或等于一贮存容器内的物量, 就以各贮存容器采得的样品作为每个检验批的原始样品。如果某一容器中采得的样品感官测定异常时, 应单独留样。

(2) 包装样品的采集:对于铁桶、塑料桶、瓷缸、木桶等大包装液体样品, 如果未规定检验批量, 可从一货批中随机均匀抽取数个 (一般为一货批总包装件数的5%左右) 包装;如果检验项目规定了检验批的大小, 应按一检验批规定的抽取件数随机均匀抽取。用采样管在每一抽取的包装内上、中、下部分别吸取0.1~0.2L样品, 如果感官测定无特殊异常 (感官测定异常, 单独留样) , 将各包装抽取的样品充分混合, 从中再取1~2L的混合样品作为原始样品。对于内部包装为盒、瓶、罐等, 外部包装为纸箱、塑料箱等的液体样品, 通常都规定了检验批和相应的采样量, 按规定随机均匀抽取相应的箱数, 再按规定从每箱中随机抽出相应的小包装件数, 合并为一检验批的原始样品。如果没有规定检验批, 一般可随机均匀抽取件 (n为该货批的总件数) , 然后从每件中随机抽取1个小包装, 合并为原始样品。

3.2 固体样品的采集

(1) 散装样品的采集:在散装批量颗粒或粉末产品的每一大贮存容器中, 在不同深度、不同部位, 分别采集每份0.1~0.2kg的5~10份独立样品, 将这些样品充分混合成约0.5~1kg的混合样品。如果检验项目规定的检验批量等于几个贮存容器内的物量, 可将同批量不同贮存容器采得的样品再混合, 从中取1~2kg作为检验批的原始样品。如果检验项目规定的检验批量小于或等于一贮存容器内的物量, 就以各贮存容器采得的样品作为每个检验批的原始样品。

(2) 包装样品的采集:对于内部包装为盒、袋、包等, 外包装为纸箱、塑料箱等的固体样品, 通常都规定了检验批和相应的采样量, 按规定随机均匀抽取相应的件数, 再按规定从每件中随机抽出相应的小包装件数, 合并为检验批的原始样品。如果没有规定检验批, 一般可随机均匀抽取件 (n为该货批的总件数) , 然后从每件中随机抽取1个小包装, 合并为原始样品。整车、整仓、整船的大量不均匀又不能搅拌的散装或包装食品, 如粮食、油料、蔬菜、鱼、肉等, 应在每批食品堆垛的上、中、下三层的不同部位及每层的四角和中央, 分别采取部分样品后, 先采得大样, 再用四分法进行缩分来获得平均样品。

摘要:食品安全性是一种科学客观的概念, 即可以用具体指标测定和评价食品是否安全, 强调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 避免导致消费者患急性或慢性毒害感染疾病, 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本文主要探讨在检验食品是否安全时, 通常采用的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检测方法——抽样检测法, 并结合其特点阐释抽样检测方法的具体步骤及技巧。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抽样,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志权.食品卫生监测在食品安全监管的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 21 (3) .

食品沙门氏菌检测方法的发展 篇8

一、传统的培养方法

用于沙门氏菌分析的传统方法是食物样品分步增菌, 以增加病原的可检出率, 这种培养方法总体可分4个不同阶段或步骤。第一步 (预增菌) , 将样品加到一种高营养、无选择性的培养基中, 温度37℃, 使那些“致伤”的细菌复苏及使所有微生物生长。虽然缓冲胨水被建议常规使用 (由于其可保持溶液p H值稳定) , 但对培养基的选择仍存有争论。第二, 是选择性增菌步骤, 它使沙门氏菌生长而使肉汤中同时存在的微生物数量减少, 与预增菌培养基相似, 对选择性培养基的选择, 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

目前应用的主要有如下3种类型:连四硫基盐肉汤 (Tetrathionate broth) 、硒酸盐胱氨酸肉汤 (Selenite cystinebroth) 和RV (Rappaport-Vassiliadis) 培养基。由于没有任何一种培养基可以全面地保持所有食品基质或各种沙门氏菌血清型, 所以, 较适当的做法就是使用两种培养基平行地进行试验。第三步是分离步骤, 即选择性培养物在含一种或多种抑制非沙门氏菌生长制剂的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 然后对平板上肉眼可见的特征性菌落进行确认, 并对该菌落分离物进行一系列生化和血清学检测, 以做出鉴定。传统沙门氏菌检测法全过程需时至少4~7天, 才能得出明确的诊断结果。

二、以抗体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1.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显著特异性, 来进行细菌的鉴别和血清学定型。

细菌菌体或鞭毛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的存在, 使得人们可以建立一些快速方法来检测以食品为载体的病原。已经建立的沙门氏菌免疫学检测方法有许多种, 大致可分为以酶标抗体 (ELISA) , 荧光抗体染色 (免疫荧光法) , 同位素标记抗体 (放射免疫试验) 为基础的方法及其他多种以抗体为基础, 利用乳胶凝集、免疫传感器、免疫扩散及免疫色谱技术的方法。但常规中最广泛采用的是以双位点ELISA技术即夹心ELISA为基础的方法。此法改进后用有放射活性的同位素替代标记抗体, 概括地说, 是指以固定在固体基质上的“捕捉”抗体来捕捉目标抗原, 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成分, 加入第二种酶标抗体, 此者结合在捕捉到的抗原的不同位点上, 第二次洗涤后加入酶作用基质, 并令其与颜色成分反应, 然后用分光光度法即很容易检测到目标抗原。采用微量滴定板作为固态基质使反应形式标准化, 并促成其自动化。

2. 应用微量板ELISA法 (Salmonelle test 1) 对进出口动物产品 (鱼粉、肉骨粉等) 进行沙门氏菌检测。

该法采用预先包被了沙门氏菌 (A-E群) 单克隆抗体的微量板, 加入经增菌处理的样品, 反应后再加入一定的指示剂, 作用毕后用酶标仪测定OD值来判定结果。食物样品经适当的增菌处理, 也可用此法进行沙门氏菌检测。

最新式的沙门氏菌免疫学检测法, 利用经特异性抗体敏化的免疫色谱卡片为基础。几滴样品加到卡片上, 结果可以直接用肉眼读出。免疫色谱卡片极易操作, 且由于无需要特殊设备, 很适合小型实验室使用。尽管卡片检测法与ELISA法一样需要对样品进行增菌处理, 但它 (卡片法) 本身通常需时不超过10min, 如果采用黎兆滚等人的样品制备法, 则可使操作时间更为缩短。

三、以核酸为基础的方法

1. 利用唯一一类可以携带信息的大分子的细胞核酸DNA和RNA作为检测的标靶。

标靶通常是一个特异性核酸序列, 它可通过以补体核酸分子作为探针来检出。与免疫学方法相似, 探针也需要加附适当的标记, 如放射性同位素、酶或发光的标识物。Fitts等人在食品沙门氏菌检测中引入了第一代DAN—RNA杂交技术, 此法应用的探针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伤寒沙门氏菌DNA片段, 其敏感性高, 经大约48h的增菌步骤后, 检测极限可达108个细菌/ml, 但由于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 只能在专门的实验室应用, 此方法的优点都被抵消了。为此, 以核酸杂交为基础的第二代技术—比色计目前已发展起来。这种方法依赖于沙门氏菌核糖体RNA (r RNA) —核糖体发育过程中储存的核酸成分的检测。核糖体是细胞蛋白质合成器的一部分, 每个细菌细胞中存在~个复制体, 而相比之下染色体DNA复制体仅2~10个。这种天然富含r RNA标靶序列的情况使得用无辐射计检测成为可能, 同时又保持了与放射性同位素方法相当或更高的敏感性。其另一优点是由于r RNA为单链 (而DNA为双链) , 杂交前无需经过变性步骤。要得到阳性结果, 此法需要105个靶细胞/ml, 因此对沙门氏菌检测来说, 需要进行预增菌和选择性增菌, 总共约50h。r RNA探针法比沙门氏菌ELISA法更耗时, 但二者成本相近。

2. 食品细菌检测法。

食品细菌检测法的最新进展是在化学扩增体系方面的发展, 即聚合酶链反应 (PCR) , 用该体系可对制备好的样品进行细菌DNA扩增, 以便更易于用诸如凝胶电泳法或比色型ELISA法检测。用于检测沙门氏菌和其他以食物为载体的病原的PCR方法业已建立, 其中一些方法显示了极好的敏感性。但该法较难自动化, 且必须经选择性增菌以稀释可能干扰检测反应的某些成分。一个完整的以PCR为基础的方法, 需要2天才能完成, 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高敏感性的优点, 但这种方法对那些含沙门氏菌较少或沙门氏菌“致伤”严重难以复苏而仍保有沙门氏菌r RNA的样品尤其有效。

尽管目前用来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各有优缺点, 但随着科学发展, 技术进步, 人们探索、实践的继续深入, 我们可以期待, 将会有更多敏感性更高、特异性更强和诊断时间更短的新方法出现。

四、两种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法

1. Transia沙门氏菌平板检测法。

与耗时、昂贵的传统方法相比, 此法快1~2天, 且每次检测所需的操作时间缩短。该法建立在夹心ELISA法的基础上, 利用多抗体混合物以保证检出所有的沙门氏菌血清型。反应的固相载体是一种有可见或不可见条纹的微量反应板。其小孔内包被有沙门氏菌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第一阶段, 在小孔内加入样品和抗体联合物 (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的混合物) 。孵育期间, 沙门氏菌抗原和包被抗体形成了一种复合物:包被单克隆抗体-沙门氏菌抗原-抗体联合物。洗涤后, 通过每孔加入基质溶液 (过氧化脲) 和色素原溶液 (四甲基氨基丙苯) 来显示上述复合物;酶催化色素原的氧化, 结果产生蓝色。加入反应终止液终止催化反应, 并使反应混合物酸化, 颜色由蓝变黄。

这种ELISA方法可对经选择性增菌及热休克作用后, 释放了特异性沙门氏菌抗原的食品和环境样品进行检测。如采用黎兆滚等人的样品制备法, 可大大缩短检测时间;此法可在没有酶标仪的实验室进行, 从这点来说, Transia沙门氏菌平板检测法比黎兆滚等人的微量板ELISA法 (Salmonella test 1) 更适应于一般的实验室使用。

2. Transia沙门氏菌卡片检测法。

论食品质量检测的主要方法 篇9

1.1我国食品质量检测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食品行业也在进行着一步步的变革。但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在食品的生产和安全检验上存在许多的不足,急需进一步的改进。由于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许多商家为加大自己的利益,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为达到成本低的目的,使用较低的原材料。生产设备不符合标准、生产条件不卫生等都导致了食品的质量问题得不到保证。这些低廉的食品一旦流入市场,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虽然设立了相应的监管部门,但其监管体制仍存在许多问题。监管分工不明确、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不统一等等导致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人们食用的食品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1.2食品质量检测的必要性。食品质量检测的过程即为对食品的外观、营养成分、有害物质含量等进行检验的一个过程,其检测复杂而又细致全面,通过利用检测仪器及现有的检测方法,在检测中逐渐形成一套检测体系,这一体系的确立有效的保证了食品的安全程度,确保人们食用的食品对人体无害,保证了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是人们直接食用的,如果其质量问题得不到保障,对人们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损害。所以,必须形成一套完善的安全检测体系,保证监管部门检测结果的公正公开,强化食品检测的相关设备和相关检测技术,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同时,食品安全的严格检测也可使商家强化生产的安全意识,保证食品的安全质量。

2食品质量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2.1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据统计,我国目前的食品生产厂家大多都是民营的中小型企业,其中传统的作坊式加工企业占的比例较大。一些小型企业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食品的安全质量上关注较少,在原材料的选购上选择低廉劣质的材料,加工过程中加工条件有限,食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多数企业中自身的质量检测设备相对落后,质量检测人员较少,并且其专业素质较低,甚至有的不了解质量检测的要求及合格标准。企业检测意识的薄弱,导致许多不合格的商品流入市场,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

2.2食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从目前的食品质量检测程度来看,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我国,质检部门,工商部门、食品药品管理局、环保局等部门都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检测,但由于各个部门的参加,导致检测分工不明确,出现有的项目被检验多次而有的项目检验无人问津的现象。在一些细节的检验上,许多质量问题没有被发现,导致质量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并且,我国的食品质量检验仍处于初级阶段,检测体系没有建立完备,许多检测方法存在漏洞。因此,我国需尽快设立完善的食品质量检验体系,保证食品安全进入市场。

2.3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有限。食品质量检测是一项复杂、细致、要求严格的工作,其对检测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加大,食品安全检测的工作量也加大,检验的标准也更高。检验标准的提高,导致检验项目的增多,与此同时,反映出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缺失。由于食品的种类多并且其生产工艺和产品成分大都不同,加大了食品检验的难度。许多检测设备成本较高,检测部门的资金限制了设备的购置,并且部分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较低,这些原因都导致了食品检测技术的缺失。

3食品检测的主要方法

3.1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检测。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在食品检测方法上的研究力度也进一步加大。目前使用的检测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利用微生物进行检测。微生物极易引发一些细菌,比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因此微生物的污染极易引发食品的质量问题。利用先进的仪器对食品内的微生物含量进行测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高而且费时短,并且其结果能准确表明食品的质量安全,是目前应用频繁的一种检测方法。

3.2利用天然霉素进行食品检测。目前较为常用的天然性霉素的检验方法为:HPLC法和TCL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对天然性霉素的检验。HPLC法的检验过程比较复杂,但其结果的准确率要高。TCL法的检测时间短但其结果却不准确。虽然目前正在使用天然霉素进行食品检验,但不可忽视的是其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国正致力于研发酶联免疫法,此方法将会改善天然霉素方法的一些缺陷,达到优点的互相结合,使检测方法更先进。

3.3转基因食品的检测。目前转基因食品饱受争议,因此加强转基因食品的质量安全检测,可确保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检测转基因食品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采取荧光进行检测。进行荧光检测可以检测出一些项目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但对于其他的一些也无法检测出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农药的残留量或者一些甲醛等有害元素含量无法检测出来。因此,我国应加强在检测方法上的研究,完善检测体系,使消费者可放心食用流入市场的食品。

4加强食品检测的意义

4.1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食品加工企业最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食品的安全问题。在食品加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质量问题,任意一环节存在问题,都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食品检测部门应进到自己的职责,严把质量关,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检验过的食品的安全性。

4.2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良性竞争。食品质量的好坏就决定了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的食品质量高,不仅可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而且还可以促进消费者消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先进的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不仅能够严格控制食品的安全并能促进国内同行业之间的良性竞争。企业将努力从自身的质量上进行控制,保证产品的合格率,提高企业的信誉度。

5结论

食品的质量检测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更影响着未来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质量要求的提高,食品质量检验是评判食品是否能进入市场的重要手段,这一检验标准为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使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得以解决。为保证食品的安全,我国应加大对食品质量的检测力度,不断完善食品质量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为食品企业提供一个促进良好发展的平台,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摘要:食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关系着民众的生命安全,是近来人们最关心的一个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食品的检测技术也在研究中不断的进步。但由于许多小型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加工方法上复杂,导致基本的食品检测方法无法确认食品是否安全。因此食品检测部门应提高食品的安全检测技术,严把食品安全的检验关,确保老百姓消费的食品的安全性。本篇论文就食品质量检测的主要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食品,质量,质量检测,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永红.积极提升检验效率进一步提高食品检验工作水平[J].食品安全导刊,2014.

[2]魏建锋.浅析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J].中国科技纵横,2015.

[3]李琳娟.当议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科技资讯,2014.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检测方法进展 篇10

1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检测食品污染物经典分析方法之一, 郭虹[2]以铝试剂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标准物质对虾中铝的含量, 用混合酸消化样品, 在酸性介质中铝试剂与铝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 吸光度值与铝为0~10 μg/25 ml时的r=0.9996, RSD≤1.8%, 回收率93.8%~98.5%。方邢有等[3]将GB/T 5009.34食品中亚硫酸盐测定的吸收液改为0.5%三乙醇胺, 与原方法的吸收液进行t检验, 结果P>0.05, 回收率为95%~108%。

2 光谱法

光谱法普遍应用于食品中金属、非金属含量的检测, 从方法上来分, 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以及原子荧光光谱法等。

2.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FAAS)

常规的FAAS法检测食品中的金属需将样品消化完全, 马玲[4]采用非完全消化FAAS测定羊肉中Ca、Fe、Mn、Cu、Zn 5种元素, RSD<2.81%, 回收率为96.5%~101.1%。卢菊生等[5]利用双硫腙与大孔型聚苯乙烯树脂螯合对Pb、Cd具有较高选择吸附性的特征, 建立了双硫腙螯合型树脂同时分离富集-AAS测定薯片及土壤中痕量Pb、Cd的方法, 检出限分别为0.015、0.0013 μg/ml, RSD≤3%, 回收率为96%~101%。张秀香[6]用萃取富集-FAAS法检测食品罐头容器内壁防蚀涂料中的痕量铅, 方法的RSD为2.1%, 回收率为98%。

2.2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GFAAS)

GFAAS法常用于痕量元素如铅、镉、锡等检测。刘建等[7]将饼干及其他干燥的固体食品制成均匀的悬浊液, 以磷酸铵为基体改进剂, 石墨炉直接进样测定, 同时与湿法消化测定结果进行F检验, F0.05 (6.6) =4.28。王立等[8]将桔子罐头等样品用微波消解, 磷酸二氢铵—硝酸镁为基体改进剂, 塞曼GFAAS法测定样品中的锡, 方法精密度为5.1%~6.4%, 回收率为92%~97%。

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

刘俩燕等[9]用ICP测定快餐食品中钠、钙、铁、锌, 样品, 用微波消解, 从仪器数据库中调取斜率、线性好的分析谱线, Na 589.592、Ca 393.366、Fe 259.940、Zn 206.200 nm, 射频功率1150 W, 雾化气压力0.26 MPa, 进样量1.8 ml/min, 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5、0.002、0.0005、0.0005 mg/L, 最低检出浓度0.1、0.04、0.01和0.01 mg/kg。

2.4 原子荧光光谱法 (AFS)

AFS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痕量分析技术[10]。陈海东等[11]用AFS法同时测定面粉、花生和小桂花鱼中砷、汞, RSD<10%, 砷、汞的回收率分别为88.0%~107.0%和89.8%~114.0%。

3 色谱法

色谱法是一种目前检测有机化合物时使用最广泛和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 以保留时间定性, 峰面积定量。

3.1 液相色谱法 (LC)

LC法适用于分析沸点高、相对分子质量大、热稳定性差的物质, Kieber[12]采用四氯化碳萃取, 乙腈稀释,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后, 紫外308 nm处检测食品中甲醛, 方法的检测限为0.3 μg/L, 且其他脂肪醛不干扰测定。康绍英等[13]用二极管阵列-LC同时检测果冻中的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和脱氢乙酸, 用230 nm, C18柱检测, RSD为1.02%~1.56%, 检出限为0.08~0.18 μg/ml。

3.2 离子色谱法 (IC)

IC是LC的一种模式, 主要用于阴、阳离子的分析, 可同时测定多组分离子。姚敬等[14]用IC法检测咸菜头、辣味萝卜条等酱腌菜中的亚硝酸盐、硝酸盐, AS4A-SC柱, 212 nm波长, NO-2、NO-3检出限分别为0.018、0.016 mg/kg, 回收率为91.1%~106.4%、92.07%~103.9%。钱疆等[15]根据离子特性及电化学活性, 用IC法检测甲醛和次硫酸氢钠 (吊白块) , 样品用流动相超声提取、离心、净化后进样, 以特征阴离子保留时间定性, 峰面积对标准溶液浓度定量, 回收率为90%~96%, RSD为0.7%~3.9%。

3.3 气相色谱法 (GC)

GC法是根据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目前已普遍用于有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检测, 安琼等[16]以正己烷提取, PCB2和PCB209为内标用气相色谱快速检测禽蛋中微量有机氯污染物, 测定有机氯农药和典型的多氯联苯类化合物的残留, 各种待测物回收率为84.31%~116.77%, RSD为6%~18%, 最低检出限为0.07~0.35 ng/g。吕芬等[17]将小白菜及苹果经石油醚提取、浓缩、净化, 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蔬菜水果中拟除虫菊酯残留量的平均回收率为86.2%~93.4%。

4 质谱联用法 (MS)

质谱是以待测物的特征离子定性, 弥补了色谱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的缺陷, 当与色谱、光谱仪器联用时, 大大提高了各种方法的检测能力。

4.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GC-MS)

李玫瑰等[18,19]用GC-MS技术检测奶粉、芒果、萝卜、香菇等食品中酞酸酯类环境污染物, 以特征离子峰保留时间定性, 峰面积定量, 方法的精密度变异系数在5.23%~9.01%之间。

4.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LC-MS)

陈砚朦等[20]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高温烘烤薯片、饼干等食品中超痕量的丙烯酰胺, 样品经提取净化, ESI (+) 电离方式, 反应监测 (MRM) 定量, 丙烯酰胺浓度在1~100 μg/L时, r=0.999 606;高、中、低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7.2%、103.7%、111.2%, RSD为3.8%、2.7%、3.0%, 检出限0.1 μg/kg。王凤池等[21]用LC-MS法同时鉴定分析辣椒粉中4种苏丹染料, 方法检出限为1 μg/L, 回收率为85.5%~97.0%。潘振球等[2]采用LC-串联质谱法检测保健食品红曲产品中的桔霉素, 桔霉素的浓度在0.01~1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 样品最小检测浓度为20 ng/kg, RSD为2.8%, 回收率95.6%~98.0%。邓晓军等[23]在猪肉及肝、肾中分别添加14种苯二氮undefined类药物及其代谢物, 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 1.0、2.0、4.0 μg/kg 3个浓度平均回收率为64%~117%, RSD为3.6%~12.3% (n=7) , 定量下限为0.1~1.0 μg/kg。

4.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CP-MS)

ICP-MS是近十几年发展最快的无机痕量元素分析技术之一, 是比较新的元素测量手段, 具有多元素同时测定和极高的灵敏度, 应用十分广泛。侯建荣等[24]用ICP-MS快速测定污染物调查食品中铅和镉, 样品湿法消化后分析, 混和内标校正基体干扰和漂移;镉和铅的检出限为0.31、0.20 μg/kg, 回收率为98.5%~103.0%, 对标准参考物质的分析结果满意。另有刘江晖等[25]用微波消解样品, 铑和铼作内标的外部校准, ICP-MS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砷、硒、钯、镉、锡、汞、铊、铅等8种有害元素, r>0.9990, 回收率为86%~104%, RSD为0.7%~6.8%。

5 展望

综上所述, 分光光度法用于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检测虽然经典, 但对金属污染物检测的灵敏度选不如光谱法。色谱法已满足对有机污染物定量检测要求, 但对于未知污染物的定性容易受到干扰, 质谱联用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但昂贵的购置和维护费用使质谱联用仪器目前还难在基层检测机构普及。随着社会的发展, 检测能力和检测方法的改进, 类似于二噁英类化学污染物的检测在基层检测机构也将作为常规检测项目来开展, 以保证我们的食品更安全。

上一篇:构建老区金融生态环境下一篇:企业多元化的资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