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能力培养

2024-06-16

层级能力培养(精选八篇)

层级能力培养 篇1

1 资料

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有临床科室30个, 其中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ICU) 作为医疗护理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被列为首批护士专业化教育试点科室。试点前即2007年1月, ICU包括护理人员23名;年龄21~53岁, 平均 (27.0±7.3) 岁;副主任护师2人, 主管护师2人, 护师3人, 护士16人;学历:本科3名 (20.4%) , 大专7名 (43.7%) , 中专13名。

2 方法

2.1 确定专业化教育培训目标, 确定ICU护士梯队化培养框架

依照卫生部关于《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5-2010年) 》的相关要求[1], 并联系目前ICU科室护士编制调整、床位增加、综合ICU护理质量建设等多方面需求, 我院护理部拟定了参照ICU科室护士专业化教育目标与梯队建设规划。

2.1.1 专业化教育目标

以培养专业化护理人才为宗旨, 以开展高级护理专业技能培训为引领, 以夯实基本素质培训, 逐渐培养护理人员的专科、综合以及高级护理专业技能, 使护士职业素质在基本素质培训走向基础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高级专业技能构成的完整专业化教育体系内取得质的飞跃。具体内容见图1。

2.1.2 ICU护士队伍的梯队式培养与专业化教育内容

参考ICU科室护士工作年资、监护技能素质、学历等因素, 将护士队伍划定为4层级 (N1~N4) 的梯队构架, 以层级能力进阶理论为指导, 确定专业化教育阶段如下:

基础培训期与基础技能培训期:毕业1年以内的ICU科室注册护士 (N1级) , 通过系统培训与业务理论考核后, 方可参与重症监护护理工作。将临床常用无菌技术、导尿术、灌肠术等基本护理操作技术列为培训重点, 要求在1年内熟练掌握ICU常用护理技术。

专业技能培训期:选择从事护理工作2~5年的通科护士 (N2级) , 取得或将取得护师职称, 重点培训学习专科危重疑难病症的监护护理、新护理技术, 分批次接受专科护理技能培训、进修[2]。

高级专业技能培训期:从事ICU科室临床护理工作超过5年, 并参加专科护士资质认证的专科护士 (N3级) , 轮流交流派出到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参加高级护理专业技能培训。

N4级为科室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 负责指导护士专业化教育培训工作。

2.2 护士专业化教育与层级能力进阶的途经分析

根据前期调研确定的专业化教育阶段划分, 要完成护士专业化素养由基本能力向关键能力、核心能力分发展, 护士层级能力培养与进阶需接受专业化教育体系的锻炼, 分别接受护理实践、继续教育与专科培训。 (1) 临床实践:安排入职护生参与ICU临床实践, 系统地学习与锻炼基础护理技能。 (2) 继续教育:组织通科护士接受短期进修或脱产学习, 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参加院护理部组织的专科护理学术讲座, 内容包含心理护理、护理美学、职业感染防护等专科护理领域知识。 (3) 专科培训:安排专科医师、科室副主任护师及设备管理人员开设专业讲座, 重点培养专业护士专业技术素质, 并逐步培养其参与主班管理工作[3]。 (4) 其他教育途径:在周会上, ICU护理负责人就护理工作日志中暴露、发现的问题逐项点评、分析, 并就此组织护理组工作讨论。重视并发扬护士队伍间的传、带、教传统, 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师带、教低年资护士, 高年资护师、主管护师逐级带教中青年护士, ICU负责副主任护师参与专业化教育指导工作, 并负责检查培训质量。护士层级能力培养结构见图2。

3 结果

通过护士专业化教育培训,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初步形成了以护士长 (副主任护师) 为专业化教育指导为核心, 金字塔型逐级传、带、教与专科业务培训相统一的长效护士专业化教育体系。同时, 多名护理队伍骨干在专业化教育过程中脱颖而出, N4、N3级资深护理与管理人员增至10人, 护士队伍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得到整体优化, 较实施专业化教育取得显著改善 (P<0.01) , ICU监护设备管理、急诊护理、整体护理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 N4层级资深护士的增加成为护士长业务管理的有力臂助;N3层级通科护士经过专业技能培训, 成为ICU科室护理队伍的骨干力量;N1、N2层级青年护士通过系统的专业化教育, 专业素质得到有效发展。不同层级能力护士的搭配排班, 有效缓和了ICU急诊护理班次安排的紧张程度, 使护理工作效率、护士补休安排均得到明显改善。

4 讨论

层级能力进阶是当前我国护理队伍建设中实施资质认证的基本思路, 医院管理者依照不同能级标准的职业培训为护士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平台和继续教育机会, 是推进护理事业转向专业化、独立化发展的重要措施[4]。

ICU是医院急诊收治、外科临床预后的重要业务部门, 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具有较高的业务要求。通过层级能力培养理论指导下的专业化业务培训, 不同年资的护士包括新入职护士、通科、专科护士均在专业技术教育中得到自我提升的机会, 明确了职业发展的近、远期规划, 使护理队伍中的学习氛围、竞争氛围更加浓厚, 职称结构、整体护理质量均取得显著改善, 护士专业化教育体系的实践初见成效[5]。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 (1) 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发展:专业化教育体系设计着重强调了护士综合技能的培养, 尤其是针对ICU科室护士心电图识别能力、急诊患者病情观察判断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等业务素质的培训, 通过基础、专业、高级专业技能等不同层次业务培训的组织实施, 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整体发展。 (2) 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通过单项、专项护理技术培训与定期的护理日志讨论、业务讲座学习, 护士基础理论与业务考评成绩逐年上升, 重症患者护理满意度达98.0%;通过专业化培训, 通科、专科护士加深了关于专科疾病治疗、专业护理技术及急救护理技术的认识, 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预警和抢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然, 方晓义.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1 (9) :56.

[2]郭燕红.论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和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 2004, 4 (4) :19.

[3]许樟荣.应该高度重视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5) :390.

[4]金福年.试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和途径[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6, 17 (l) :22-23.

层级能力培养 篇2

【摘要】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应努力实现从通用教学到学术英语教学的转变。本文提出了博士研究生英语学术能力的教学模式,构建集语言基本功、学术体裁能力和论证思辨能力三纬层级的培养模式。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总结层级培养模式在博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学术英语能力 学术体裁能力 论证思辨能力 层级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95-01

我国现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学需要逐渐实现从通用英语教学向学术英语教学的转型。本文依据Snow、Uccelli和Scarcella对英语学术能力的界定,结合我校博士研究生实际情况,探索博士研究生英语学术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学术英语能力研究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英语能力在收集、整理文献,阐述观点,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影响着学术能力的发挥。我国多数研究者认为学术英语能力是一种具体的学术语类能力。国外学者Snow、Uccelli和Scarcella对学术英语能力给出了更为具体的诠释。Snow和Uccelli认为学术英语能力包括语言技能、体裁知识、论证思辨策略和专业知识等4个纬度。Scarcella则认为学术英语能力包含语言、认知和社会文化和心理。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随后,北京、上海、宁波等地高校陆续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并设定了学术英语教学的目标。我们把学术英语课程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将博士英语课程调整为《高级英语听说课程》、《英语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及《国际会议交流英语》。

二、三纬层级学术英语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借鉴Snow、Uccelli及Scarcella对学术英语能力的解释,我们在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建构了三纬层级学术英语能力培养模式。它包括语言基本功、学术体裁能力及英语思辨能力。

(一)语言基本功层级

语言基本功层级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巩固英语知识和提高英语技能,包括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涵盖词汇、语法和语篇知识以及听、说、读、写4项基本技能。在听说课程教学中,选用真实生动的语言材料,将语言的学习融入主题内容的学习之中,使学生沉浸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讲解听力技巧,组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及口头报告的形式推进听说能力的发展。此外,在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中,我们以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论文写作准备,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的写作规范,素材收集整理,文章撰写和修改等内容为主线,使学生了解科技写作的基本知识,掌握论文写作技巧。

(二)学术体裁能力层级

学术体裁能力层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从知识、意识和技能三个方面界定。在学术体裁知识传授方面,我们引导学生结合社会文化背景掌握不同体裁所传递的交际目的、使用者的心理依据和与之对应的社会语境背景,使他们对学术体裁的理解不再是只停留在语言层面。在学术体裁意识和学术体裁技能培养方面,我们选用SCI、EI等权威机构收录的论文,指导学生阅读和讨论,分析学术语篇体裁特征,评价学术论文写作中的语步,通过语步分析分项指导学生写作,教学步骤为:确定主题→陈述研究目标→评估写作素材来源→分析体裁→设计文章→草拟初稿→修改初稿→撰写终稿。

(三)思辨能力层级

在国际会议交流英语课程中,我们首先给学生介绍国际会议概述,文稿组织,口头表达,提问回答,即席答辩,会议组织,专业交谈和会议主持等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国际会议交流用语的语言特点,掌握口头报告的基本知识;其次,通过模拟练习,培养学生现场演讲、即席答辩能力;然后在模拟会场情境中,学生通过分析口头报告传递的信息,依据自己的知识范畴、研究领域及关注点,用英语提出与报告中涉及的专业领域、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果运用等方面的问题,锻炼思辨能力。

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三纬学术英语层级培养模式提高了他们的学术口语、学术写作能力。但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背景不同、课程学时有限以及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有限等客观因素,很难确保所有的学生的学术英语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建构多模态的学术英语能力层级模式相关的自主学习资源,以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术英语能力。

本文针对现阶段国内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的问题,借鉴国外学者学术英语能力的界定,从语言基本功练习、学术体裁能力培养到英语思辨能力训练等三个纬度构建了博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层级培养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使学生能够恰当使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用英语清晰、准确地陈述研究内容;它还可以为教师设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金龙.学术论文中的作者身份构建与自我宣传[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束定芳.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发[J].外语界,2009(6).

[3]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战盈(1976-),女,山东莱州人,副教授,硕士,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理学院外语教研室教员,主要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及语言教学。

马志媛(1977-),女,陕西绥德人,副教授,硕士,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理学院外语教研室教员,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

巧设训练层级助推能力发展 篇3

一、指点技巧,奠定发展基础

层级体系研究课题组分析: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虽然有一些写作方面的感性认识和实践,但是由于小学一般只要求学生写清楚一件事,而对人物、情节、环境、结构、语言等写作方面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所以在初一年级要系统地进行以常识熏陶与相关实践为主线的“基础性训练”,这可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请看初一年级写景指导课的教学简案。

片叶瓣花总关情

———七年级景物描写指导课

【教学设想】

能生动、具体而有层次地对景物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写作技巧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过程】

(一) 目标展示

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对景物进行生动、具体而有层次的描写。

(二) 温故知新

1.小组合作。回顾总结第四单元所学的《春》《三峡》《济 南的冬天》《夏》四篇课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分条目列出,准备全班交流。

2.班级交流:请以“从《菖菖》中的……句 (段),我知道景物描写可以借助……的方法”的句式表达。

(三) 总结方法

(1) 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春》抓住春的新、美、力的特点, 《三峡》抓住了三峡山高而险、水疾而清的特征, 《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夏》则抓住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特征,进行悉心描摹等。

(2) 明确写景的画面要素。如《春》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早人勤; 《济南的冬天》中的山、雪、水、树等。

(3) 注意写景的顺序和角度。如《春》 中写春花时按照树上、花下、地上的顺序写出了春天的色彩缤纷; 《济南的冬天》里按照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写出了济南冬天雪的柔情; 《三峡》中则基本按照四季顺序写出了三峡不同季节时的特点。

(4) 掌握写景的主要手法。如《春》中写春风时动用了触觉、嗅觉、听觉写出了春风的和煦、芳香、悦耳的特点; 《三峡》中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突出了三峡山的险峻。

(5) 注意写景语言的锤炼。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亮丽、生动。

(四) 小试牛刀

仔细观察老师展示的画面,按照要求进行训练:

(1) 明确画面 要素 : 露珠和叶子。

(2) 抓住景物特征:晶莹的露珠;碧绿的叶子。

(3) 注意写景的顺序: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

(4) 运用一定的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多种感觉器官结合、正侧面结合等。

(5) 锤炼语言: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写景。

以上就是以写景散文的习作指导为例,说明如果在初一年级坚持有序进行技巧传授和相关实践为主线的“基础性训练”,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夯实知识基础。当然初一年级的基础性训练不只是对写景散文进行基础性训练,还应该结合文本系统地对写人、叙事、结构谋篇、语言锤炼等方面进行写作技巧的传授。

(一) 写人要注意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观察和揣摩,要能够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刻画,能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训练时可结合《安恩与 奶牛》《童年 的朋友》《一面》等课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让初一学生有章可循。

(二) 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事情能叙述得详略得当、曲折生动。做此项 训练时可 结合《社戏》《三颗枸杞豆》 《柳叶儿》等文章。

(三) 谋篇布局上能做到结构匀称、过渡自然、前后呼应、形式别致,力争做到凤头、猪肚和豹尾。初一教材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我们家的男子汉》都可做典范。

(四) 锤炼语言,使文章语句通顺,用词贴切,句式灵活,文采飞扬。无论是《往事依依》《春》 《济南的冬天》《夏》还是《七颗钻石》《蔚蓝的王国》 《皇帝的新装》,甚至《松鼠》《松鼠金龟子》《国宝———大熊猫》等,都可以给学生做很好的语言示范。

这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均可在初一阅读和写作训练中一一落实到位,这可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引导观察,促进深入体验

从初二年级开始,学生正式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学生心理特点为自我意识强而不稳,他们不再愿意被动地做一个适应着、服从者、模仿者以及执行者,而是开始力求成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与选择者。这一时期,他们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这一时期,他们观察能力迅速提高,注意力有长足的发展;同时,这一时期他们的情感逐渐丰富,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等种种情感巧妙而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作文层级课题组将初二年级的训练重点定位为体验性训练。我们希望能从学生的身心实际出发,有序引领细心观察,认真体验,全面提升写作能力。下面就以一则作文简案为例,展示同为写景,但初一、初二两个年级训练重点不同的特点。

花有清香月有阴

———八年级写景散文指导课

【教学设想】

能对描写对象进行细心观察,深入体验,注入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的系统训练,形成对生活保持关注、对他人保持关切的习惯,并能用心表达。

【教学过程】

(一) 展示目标

能对描写对象进行细心观察,深入体验,注入情感。

(二) 厘清概念

散文是一种依靠个人感觉和经验来展现时间和空间,并对夹杂其间的人的状态、命运进行认识、判断、思考和言述的文体。散文首先不关心别人怎么看,而是首先尊重个人的情感和价值。新时期散文界有人指出散文的特征:

(1) 自我性。散文一向注重表现作者自我。现代散文最大特征之一是“作者处处不忘我”,“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2) 片段性。散文,不管是叙事,还是写人,或者抒情,往往都具有片断性。

(3) 意境性。意境源于诗、画,而在散文园地结下了丰硕成果,被认为是散文不可缺少的美学特征。

(4) 灵活性。散文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最自由、最灵活的一种文体。

(三) 明确重点

清朝刘熙载说:周、秦间诸子之文,虽纯驳不同,皆有个自家在内。现代作家巴金表示:我自己有一种看法,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面都有我自己。两位大家都强调了散文里都应该有个独特的“我”,都突出了“我”的体验、“我”的情感的重要性。本次训练的重点就是写景散文中要有丰富的体验,真诚的自我。

(四) 他山之石

以所学写景散文为蓝本,揣摩作者是如何借助细致入微的观察,寻找景物描写中有意味的细节,全身心进行体验,自然生发出真挚情感的。如:

朱自清在对春草、春花、春雨工笔描摹中自然而然地抒发了对春天的独特体验———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她是美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她是充满力量的。

老舍先生紧扣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对济南的山山水水进行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济南温暖的感情。

茅盾先生开篇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然后用饱蘸这种感情的文字对白杨树进行雕琢,让像极了抗日军民的白杨树活力四射的出现在我们眼前,最后直抒胸臆: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郭沫若先生则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石榴的枝干、叶片、花朵、果实等种种“最可爱”,读完之后不由得像郭沫若先生一样心生向往之情,“禁不住唾津潜溢”了。

(五) 牛刀小试

仔细观察画面,用优美而流畅的文字对画面进行描写,在描写中注入自己独特的情思。

虽然同为写景,但在初一阶段,我们的训练重点是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合适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细腻描写;而初二阶段则是要求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做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其实,不仅写景文章中要求学生能有独特的体验,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同样需要,甚至在说明性、议论性的文章也需要注入自己仔细的观察、独特的体验。以教材为例:朱自清正是因为体味到父亲深沉的爱,才能用饱蘸情感的笔触写出父亲感人至深的背影;邹韬奋先生多年以后依旧记得母亲的点滴是因为体验到母亲平凡而伟大的爱;吴敬梓因为充分体验到了儒林中的种种可笑和丑陋才会写成脍炙人口的儒林中的外史;莫怀戚因为体验到了爱与责任才会有春天田野上的散步;而叶圣陶先生也是体验到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匠心,才非常有把握的向大家介绍说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周国平先生观察列车上不同人的不同举止,体味到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我们希望学生能通过“观察”、“体验”的系统训练,形成对生活保持关注和对他人保持关切的习惯,并能用心表达。

三、融入理性,形成独特感悟

初三学生智力水平发展较快,他们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此时的他们对周围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对事物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不仅如此,他们还喜欢标新立异,大多数同学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

遵循他们的身心特点,我们把初三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确定为感悟。我们不仅希望他们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文从字顺、内容充实的记叙文,还希望他们能在记叙文中借助哲理性的升华提高文章的品位,在议论文中借助精当的分析与推理,为学生升入高中的写作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努力做到刘心武那样,在错过中恍悟“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化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明白“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所得,我们要品味它”;就像季羡林老先生那样在经历成功和失败之后,悟出“成功=天资+ 勤奋+机遇”;就像培根在美貌和美德之间一番徘徊后感悟到要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请看下面一则写景作文教学简案: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九年级写景散文中要有独特的感悟

【教学设想】

能对描写对象进行细心观察,深入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对写作对象有与众不同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语

一篇散文总有一个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作者的独特感悟。谢大光先生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之中,表达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作家宗璞则在观赏了串串紫藤花后明白:花和人都会遇到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郭沫若先生把一腔爱意交付给白鹭,明知白鹭不会唱歌,却自认为白鹭就是一首歌、一首诗。他们的文字是优美的,他们对景物的描写是细腻的,更突出的是他们对所写景物都有自己的感悟。我们在观景、写景中也应该有自己的感悟。

(二) 头脑风暴

1、学生仔细观察白鹭图,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运用联想和想象,借白鹭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

2、学生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

(1) 白鹭羽毛虽然很白,但不纯真,外型洁白,其心不仁。既没有鸡的五种德性,也不司晨而鸣,还胡乱啄食芦苇下的紫鳞鱼。这不就像那些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不劳而获,贪婪残忍,高傲不群的小人吗?

(2) 河边的一双白鹭,看似健壮,却为什么白发苍苍?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我们应该放下心中的惊疑恐惧,安心生活,不让白发滋生在头顶与心灵。

(3) 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浅,水中的鱼儿渐渐失去了踪影,可怜的白鹭忍着饥饿静静伫立在水边,凝神闭气,瞪大双眼,焦虑地等待着鱼儿的出现。人人赞羡白鹭它洁白无瑕,形态可掬,悠闲从容,然而哪里知道它内心的痛苦呢?人啊,不能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

……

(三) 高招荟萃

如何才能形成独特的感悟呢?那就必须做到:

1.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 (走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从某些感受的对立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2.使用你的想象力。 (运用想象,抓住一点集中描写,表现新感悟)

3.看到画面之外。 (用丰富的阅读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 完美表达

散文是以感悟为灵魂的,感悟到了什么一定要在文章中写清楚。方法是:

1.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根据意象展开由此及彼的生动联想,营造氛围,创造充满哲理的思想境界,写出深刻的人生感悟。如《紫藤萝瀑布》《鼎湖山听泉》。

2.绘形传神 ,寓理于物 (事)。借助对具体物 (事) 的描写,由物及人 (由事及理) 表达出独特的生活感悟。如《散步》。

层级能力培养 篇4

阅读素养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阅读素养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难题。衡量阅读素养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小学学校语文考试试题能否考察学生的阅读素养?国际上有哪些研究可以值得我们借鉴呢?以下就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对于阅读评价项目有关阅读素养的陈述陈列如下:

1. 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PISA定义的“阅读素养”,指的是“以开发知识、潜能和参与社会生活为目的,对阅读材料(或文本)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

2.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 将“阅读素养”定 义为:理解和运用社会需要的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形式的能力。基于对“阅读素养”的定义,PIRLS确定了“阅读素养”需要进行测评的三个方面:理解过程、阅读目的、阅读行为和态度。理解过程和阅读目的是阅读测试的评价内容,阅读行为和态度则通过调查问卷中的学生问卷进行评价。

3. 以一般认知能力为取向的语文能力。以布鲁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把阅读能力作为一般能力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其第一层次“识记”主要涉及对言语信息的简单记忆,后面五个层次都是加工知识的方式,存在层进关系,需要学习者在心理上对知识进行组织或重新组织。这个分类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

4. 祝新华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其具体包含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其六元素之间存在着层进关系.其制定参考了PISA PIRLS 两个评价项目并形成具体的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以上被国际所公认的阅读素养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1)阅读素养是一种能力;

(2)阅读素养评价的重要因素是对于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

(3)阅读素养评价的构成要素之间存在比较明晰的层级关系,其层级之间有一定的递进关系.

(4)阅读素养评价关注的不仅是结果,而且是阅读的过程.

以上几点为我们思考阅读能力评价的分析框架提供了借鉴.

二、五层次阅读素养评价的指标及框架

以上诸评价项目各有自己的出发点及与之相适宜的结构框架.但是,作为教学的评价,评价指标的设定应当有如下考虑:一是首先应当考虑是否与课程目标目标相一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都将课程目标划分为三维目标,因此,三维目标须融合在此框架中.因此领悟体会的指标须与认知目标相融合.

其次要考虑到能够被教师所理解并应用,须以日常教学所习用的词语,使之易理解并具有操作性.例如,我们仍然采取了理解,分析概括等教学中常用的词语.

据此我们提出五层次阅读素养评价的框架。其指标包含:理解、分析概括、领悟体会、创意、评价五个方面,其中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纵向的层递关系.其中对于各项指标解释如下。

1. 理解

指把握语言意义的能力,它包括对字、词、句、段、篇等语言单位的把握。可以通过转换,解释,推断等三种形式表达。

2. 分析概括

分析指把复杂的语言材料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分析既要理解书面语言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及其他表达形式。具体表现为要把握句子、文段、篇章之间的内容及联系,理清句子、文段、篇章之间的结构关系。要求学生理清篇章内部的段落间或层次间的结构关系,如总分、分总、总—分—总、时序、并列(地序)、比较(异同)、因果等关系。概括要求学生能够概括段意或层意。有时要求先划出层次(分段),然后再概括各层(各段)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全篇内容。

3. 领悟体会

领悟和体会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而且涉及语言表达的结构,规律,方法等,更涉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内容.具体表现为在理解篇文章(文段)表层意义的基础上,找出隐含信息,如引申义,其他拓展内容等等。例如:

推断词语、句子的深层意义。深层意义指在语境中理解词句隐含的意义;

推断作者、文内人物某言行隐含的情绪、观点、态度等;

推测篇章隐含的作者心态、中心、主题、主旨或全文写作意图;

推测读了篇章后所得的感悟、懂得的道理。结合个人的经验,阐述自己获得的启发、懂得的道理。

4. 创意

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想法,提出文章的新写法,运用所读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例如:

推断、想象文章未阐述而又有理据可推出的内容。如,某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发生的细节、在某种假设情况下事件发展的结果、按前文所述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等;

为文章提出富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见解。例如,“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时,可以问:“你还有什么更有效的方法……”引出问题;

为篇章提出新的表达技巧的建议或改写文句;

灵活运用所读信息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5. 欣赏评价

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评价人物特点与思想内容,鉴赏语言表达。学生回答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例如:

评说内容。评说文章人物、作者本人,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评说文章思想内容:做法、建议、思想、观点等。学生可赞同,也可反对;

鉴赏语言:鉴赏文章中精妙的词语、精彩的句子等;

鉴赏表达形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

三、小学阅读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反拨作用

1.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阅读课应当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浏览,默读,朗读等方式深入文本,弄懂文本的意思.让学生经历阅读的全过程,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

2. 教学中要减少繁琐的内容分析.阅读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进行充分的感知,体会,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和共享提高阅读能力.

3. 阅读教学过程要重视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重视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课堂提问。提问对于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课堂观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较弱的环节是利用有效的提问作为发展性评估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大量重述课文内容等做法,无助于学生深入学习。我们应当把五层次阅读素养层级框架引入课堂提问,以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4. 课后练习。语文课本或课外读物、练习辅导手册,应在篇后多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从能力角度看,我们可参考这一五层次阅读素养层级系统,分析或设计这些思考题。

5. 学生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能力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对阅读素养层级要求的理解,进一步学会主动参与高级思维活动。如,分析概括要学会找关键词并用自己的词语概括,欣赏评价要根据篇章语境说明理由,等等。

参考文献:

[1]崔允 王少非 夏雪梅 ,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2][美]Robert.linn &Norman E.Gronlund 著 过(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 评价研究”项目组 译)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

[3]祝新华.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小学语文》2008第4期

[4]朱作仁祝新华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5]叶 平整理编译,http://www.pisa.oecd.org/pisa/read.htm

高中学生几何推理能力层级结构模型 篇5

关键词:高中几何,推理能力,层级结构,模型

数学的发展显示出层次性, 一个人在数学上能达到怎样的层次, 则因人而异, 取决于他的先天和后天的条件.但是, 一个为多数人都能达到的层次必须存在.数学教育家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多数人去达到这个层次, 并不断努力提高这个层次, 提出达到这个层次的途径.对几何教学而言, 促进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不断地从一个层次跃上一个新的层次, 首先需要确认这样的层次划分是可行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笔者依据我国高中学生几何思维水平, 提出几何推理层级结构模型.

1.几何推理层级发展观

荷兰数学教育学家范·希尔 (Van Hiele) 提出了几何思维水平五个层次的划分.他认为, 不论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是学生的学习方法都会影响几何思维层次的提升, 学生学习几何发生困难, 往往是因为学校的教材内容不符合学生的思维层次, 造成学生靠记忆或背诵的方法来学习, 学习效果当然不佳.为此, 他在提出几何思维水平五个层次的同时, 提出了几何五阶段学习模式, 将目标层次和具体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 明确了在某个层次上的教学设计要求.

范·希尔的几何推理层级发展观, 对按照学生几何推理能力的认知顺序构建几何推理层级结构模型及其教学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从笔者对高中学生几何推理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统计结果来看, 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是逐步改进和完善的层级递进的发展过程, 以学生几何推理能力层级发展的规律, 构建几何推理层级结构模型, 引导教师把层级发展目标与教学设计紧密结合起来, 在促进层级发展过程中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2.几何推理层级结构模型

笔者将高中学生几何推理能力视为一个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如图:

该模型将学生几何推理能力发展架构在更丰富的思维方式上, 包括归纳、类比、逻辑分析、建模、系统化、最优化等, 以使其在不同层次上对学生几何推理能力的发展发挥综合的促进作用.因此, 推理层级结构模型建构的意义还在于发展几何推理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综合思维能力.正像王梓坤先生在阐述数学对公民素质的重要贡献时提出的“数学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直观思维、逻辑推理、精确计算和准确判断”.

3.几何推理层级结构模型的特点

几何推理层级结构模型为几何推理架构了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发展系统.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重视在几何课程中发展学生综合推理能力的同时, 体现几何课程有利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独特教育功效.几何课程“不应将证明能力的发展与一般思维水平完全分隔开来, 或是认为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绝对的先后关系;证明能力应被看成思维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或者说, 在证明能力与一般思维能力之间存在有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的交互作用” (Gila Hanna, 1989) .

(2) 对每名学生而言, 在每一个层级存在达到和推进发展两种可能.同一年级学生在不同推理方式上表现出层级发展趋势, 不同年级学生在同一推理方式上也表现出层级发展趋势.因此, 对每名学生而言, 在每一个层级存在着达到和推进发展两种可能.在低年级达到了某层级要求, 相对高年级而言, 将向前推进了一步;对同一年级的学生, 有些学生可能达到了某一层级并向新的更高的层级推进, 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尚没有达到某一层级, 但在更高的层级上也会有所发展.

(3) 层级水平包含推理的思维活动和推理表达两个要素.推理是由一系列思维活动来实现的, 层级水平是通过推理的思维活动效果的表达来确认的, 二者缺一不可.每一层级推理活动包含了实现该层级所进行的所有推理活动经验, 同时为层级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发展基础.语言描述推理的水平是推理思维活动水平的标志, 增进学生描述推理能力与促进学生推理能力发展同等重要.推理活动与其表达相互促进, 互为基础, 相得益彰.

(4) 推理层级是相对的、模糊的和动态发展的.同一年级学生在不同层级上的推理能力和不同年级在同一层级上的推理能力是有差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习的不断深入, 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推理能力, 在新的情境中得到综合应用和进一步发展.几何推理层级结构模型所建构的几何推理系统是一个迂回的、螺旋式的发展系统.

(5) 推理层级结构模型重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性和推理能力发展的全面推进.几何推理层级结构模型区别于以往的几何推理结构的其他分类形式, 是伴随课程的展开、年级的提高、思维活动的逐渐抽象而建构起来的.各种推理方式第一次呈现时的先后顺序, 在推理发展过程中每一年级学生在每一种推理方式上, 都在横纵两个方向上推进和提升层级.

4.基于几何层级模型的教学建议

几何推理层级结构模型的建立, 引导教师有意识地关注不同学习阶段在不同层级上促进学生几何推理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每一个课题教学促进和强化各层级推理能力.几何课程内容的编排需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展开顺序和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发展也应当是与之相适应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能够跳过直观及中间的推理发展过程直接进入形式推理能力发展阶段.正像格拉斯费尔德所述:“我们并不清楚掌握一项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可能只是一小步, 而对学生来说却不那么简单.在认知发展过程中, 确实存在那么几个重要的步骤, 这几个步骤一旦迈出, 就很难使人充分地意识到, 更别说要人们像记忆经过刻苦努力的成果那样记住它们.” (莱斯利·P·斯特弗等, 2002) 弗赖登塔尔是20世纪60年代初“新数运动”的反对者之一.他说:“如果内容本身像‘天外来客’般的让人感到无法琢磨, 学生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和怎样思考, 就会感到茫然和无能为力.‘新数学’之所以给人‘学过就忘’的感觉, 原因就在这里.” (H.Freudenthal, 1998) 有些教师对发展学生几何推理能力的意识不高, 认为只不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副产品”而已, 对发展推理能力的认识停留在学生被动地完成教材、教辅中的证明题, 会解考试卷上的几何证明题.然而, 即使教师费尽心思找题、编题和传授各种可能的论证技巧, 学生在“茫茫题海”中反复进行推理技能演练, 却仍看不到有效地发展, 众多学生渐渐失去了对几何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事实上, 这个让教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的症结, 很大程度上在于错过了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层次上发展学生几何推理能力的最佳时期和机会.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该贴近学习者自身的经验, 顺应课程内容的展开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

因此,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现实生活情境“数学化”的过程, 并将现实生活素材转化为数学素材, 同时又要重视超越现实, 发展高层次的抽象推理能力, 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数学”逐渐过渡到“纯数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在发展学生“非形式逻辑”推理的同时, 形式逻辑推理也“拾级而上”,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几何推理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俞求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立体几何教学问题研究[J].数学教学, 2010 (2) .

[3]倪明.从战略上重视数学英才教育[J].数学教学, 2006 (12) .

[4]巩子坤.数学知识的特征与学习方式的有效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 2005 (11) .

层级能力培养 篇6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过程,它需要众多要素投入、转化,以及最终新事物的产生。对于创新能力的分析评价,无法找到一个全面概括的方法,只能从某一特定角度来加以分析。专利是创造和发明的产物,它与创新活动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探讨专利的类型与特征,对于企业创新能力层级结构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

1 专利的分类与特征

在我国,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三种类型。

实用新型专利通常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而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应当在技术上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二者的区别在于,在创造性方面,实用新型专利需要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而发明专利需要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专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外观设计专利应当不属于现有设计,应明显区别于现有设计或者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

由此可见,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是在技术方面提出改进与创新方案的专利,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表征。外观设计专利是对产品的美观性、艺术性进行创新的专利,是企业设计创新能力的表征。

2 基于专利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层级分析

纵观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建立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专利都无一例外被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史鸿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因素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分析。其中,专利因素的权重值最大,重要性排序第一。由此可见,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中,专利的重要性是首位的。

实用新型专利代表的是小发明和产品改进,是指在技术原理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的形状、构造的改进,其中大部分只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做某些微小的改进,所以实用新型专利所能表征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层级为改进性创新能力。

发明只有同时满足“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才具有创造性。在实际中,发明专利的创新程度也并非在同一层级上,在此将其分为两类。

2.1 原始性发明专利

这类最高层级的发明专利更倾向于基础性研究,比原有技术有突破性的创新,它们在工艺、产品和服务领域具有显著进步,这种创新能力具有改变现有的市场和产业的潜力。因此,原始性发明专利主导的创新能力可以定义为根本性创新能力,由该层级能力主导的企业创新能力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2.2 重大发明性发明专利

除原始性发明专利外,剩下的发明专利归属于这一类。重大发明性专利可以对在工艺、产品和服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但它们的创新程度次于原始性发明专利而又高于实用新型专利。因此,将重大型的发明专利主导的创新能力定义为适度性创新能力。

3 基于专利视角的企业设计创新能力层级分析

Roberto Verganti的Design-driven Innovation模型着重强调设计创新能力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设计创新可以延长产品寿命,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为公司带来更高的收益。

但我国企业对外观设计能力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特别是汽车、服装、家居等制造业。虽然每年有大量的外观设计专利产生,但多以借鉴他人或国外的先进设计进行改进为创新手段,缺乏自主设计创新的产品。因此,我国企业亟需大力开发外观设计专利,努力提高自身设计创新能力。

然而外观设计专利在创新能力上也有高低之分。低层次的外观设计专利虽然具有区别于其他产品外观的特征,但并不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影响。它们只是简单地模仿现有的产品外观,并稍作改变。由于市面上已经存在相类似的产品,所以不会产生轰动市场的效应。因此,由低层次外观设计专利所主导的创新能力可以定义为美观性设计创新能力。

而高层次的外观设计专利则需要明显区别于现有设计,其设计成果具有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高层次的外观设计创新可以引导整个社会的消费、审美、使用等行为发生改变,以至于形成新的社会文化。对此,将高层次外观设计专利所主导的创新能力定义为文化性设计创新能力。

4 基于专利视角的企业创新能力综合模型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可以利用专利的类型与特征将企业创新能力划分为技术创新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又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改进性、适度性和根本性技术创新能力。而设计创新能力分为两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美观性和文化性设计创新能力。

根据企业在技术与设计方面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层级,将企业的创新能力分为四种类型:改进性创新能力、强技术性创新能力、强设计性创新能力和全面创新能力。以此建立企业创新能力综合模型,如图1 所示。

本文以Smart、Mini、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为例,应用创新能力综合模型,对其创新能力进行简单分析。

Smart创立于1994 年,主要致力于生产绿色环保的微型车。该车型将便携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外观灵动小巧,一经推出便引领了新的城市出行文化。由于Smart追求车身的微小化,这必然导致其性能的大幅降低。但其通过在技术方面的大量改进和创新,Smart轿车的运动性和安全性并不输于普通轿车。而且Smart轿车大多数部件都由环保材料组成,对环境的危害很小,体现了其绿色环保的创新理念。由此可见,Smart具有极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是汽车制造业中拥有全面创新能力的典型企业。

从20 世纪60 年代开始,Mini轿车便成为“人人须有的时尚装饰物”。其精致运动的外观,使其成为时尚界的宠儿。但在技术方面,Mini主要利用BMW的技术平台,对现有的技术进行适当改进后再应用到自己的汽车品牌中。因此,Mini具有强设计性创新能力,但在技术性创新能力方面并无优势。

近年来,比亚迪汽车成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中的佼佼者。通过大量专利研发与投入,比亚迪成功打造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研发平台。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采用革新性电池与电子技术,在保证汽车运动性能的同时,实现了纯电动出行,无尾气排放。因此,比亚迪具有强技术性创新能力。但在外观设计方面,比亚迪还没有杰出的设计创新成果,其设计性创新能力稍显不足。

5 结语

本文提出了基于专利视角的企业创新能力综合模型。该模型将企业创新能力分为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新两个维度。基于专利的创新程度,又将技术创新能力分为改进性、适度性和根本性三个层次,将设计创新能力分为美观性和文化性两个层次。最终,得到企业创新能力的四种类型,即改进性创新能力、强技术性创新能力、强设计性创新能力和全面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综合模型的提出,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全面地了解自身创新能力,并对自身创新能力进行准确定位。帮助企业找到自身不足,为企业创新战略、专利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与帮助。

摘要:创新是一个企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企业在寻求创新改变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全面认识。只有把握好自身定位,才能更好地开展创新工作,提高创新效率。本文基于专利视角,对企业创新能力层级进行研究,从技术创新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两个维度,提出了具有概括性的企业创新能力层级结构模型。

关键词:专利,企业,创新能力,层级结构

参考文献

[1]史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因素重要性排序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1):34-36.

层级能力培养 篇7

我国当代大学生整体的责任感状况是积极健康的, 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和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也屡有发生。诸如接连出现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投毒事件, 以及校园暴力事件等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现象, 给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 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教育刻不容缓。培养对国家的忠诚感、对社会问题关注感、对社会事务参与感、对社会责任担当感、对社会关爱服务感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相当重要的议题。大学生是新时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参与者, 认真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特点, 通过各种方法及时有效的完善和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对于大学生今后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2 研究方法

笔者对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 从总体上了解这些高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状态, 并总结问题。通过针对性的筛选具有代表性的个体, 进一步了解和分析问题存在的具体方式以及成因。结合相关经典理论和权威杂志发表的文献, 本文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本文的研究以及调查问卷的设计基于社会层级理论。社会责任层级理论, 主要是为解决社会责任有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该理论最早研究源自于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层级理论研究, 卡罗尔是这项研究的先驱。本文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层级理论扩展到广义的社会责任意识, 将高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层级化, 共分为:自我责任、集体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4个层级。这样分类将社会责任行为细化, 更加易于发现当前高职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寻找解决方案。

调查问卷共分为基本情况、社会责任意识调查和社会责任价值取向排序3个部分。基本情况部分设计7个问题, 针对调查对象的个人社会特征: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家庭所在地、家庭收入进行考察了解;社会责任意识调查分4个方面共计16个问题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最后, 针对本次调查的内容总体, 从自身利益、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家庭利益和国家利益等5个方面对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价值取向情况进行排序调查了解。

问卷抽样调查了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部分学生, 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收回问卷292份, 回收率为97.3%。其中, 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是282份, 有效率达96.5%。

3 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社会责任价值取向调查结果

本文通过对自身利益、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家庭利益和国家利益等5个方面的社会责任价值取向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见表1, 首先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状况进行总体的了解。

%

通过表1不难得到以下结论: (1) 从选择比例上看, 大多数同学都将国家利益摆在首位。家庭利益和集体的利益也得到了大家的足够重视, 主要分布在第二位和第三位上。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主要集中在第四位和第五位, 可喜的是, 从选择比例上来看, 更多的人更加愿意尊重他人的利益; (2) 从社会责任价值取向均值上来看, 国家利益、家庭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之间的均值相差较小, 说明了现代社会高职院校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

3.2 自我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自我责任意识实质上是属于自我系统中的认知成分, 其发展水平标志着人格健全的程度。同时, 自我责任意识在家庭、学校及自我教育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是个体心理成长与事业发展的支撑与保证。

该部分设计4个问题, 旨在对高职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情况进行了解, 包括对调查对象作为一个当代高职大学生, 对是否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应承担怎样的社会公民责任等内容的看法, 对当代高职大学生是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对自己会有什么新的要求表现等方面展开了解, 进行考察。

调查结果统计: (1) 大部分同学自我责任意识较强, 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66%) , 然而, 还是存在相当数量的同学对于承担社会责任表现出犹豫 (27%) 、退缩 (5%) 甚至是抵触 (2%) 的情绪; (2) 14%的同学认为当代高职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57%的同学认为有一定的责任感, 有相当比例的同学认为缺乏社会责任感 (21%) 甚至是没有社会责任感 (8%) ;

统计结果说明: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未能形成明确的自我责任意识, 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许多大学生长期处于未确立状态而失去自我, 失去生命的存在感, 结果陷入苦闷、无望的情绪困扰之中。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因此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 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3 集体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集体责任感是集体主义的情感基础和着力点, 是人们对什么是集体, 如何维护集体利益等问题所持态度的系统观念。这部分调查问卷设计3个问题, 旨在对大学生集体责任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 包括当周围的同学或朋友遇到困难时的作法, 对集体活动的看法, 个人与集体间的关系处理方面进行研究。调查结果统计: (1) 76%的同学愿意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15%的同学视自身条件选择性参加, 也有9%的同学对集体活动有抵触情绪; (2) 关于是否乐于助人的问题, 61%的同学选择乐于助人, 18%的同学选择视事情的困难程度而定, 16%的同学视相互关系而定, 另有5%的同学在助人方面采取消极的态度。

统计结果说明:在集体责任感方面, 部分同学容易从“我”出发, 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 只强调个体;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 则以个人利益为主, 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缺乏对自己所负有历史使命的认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3.4 家庭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 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责任就是某人基于自身作为家庭成员而应该为家庭的维系和发展所尽的职责。

调查问卷的家庭责任部分设计4个封闭式题目, 对高职大学生期望的家庭生活及成员关系、生活状态、体会父母辛苦、关爱家人程度、分担家庭责任等内容进行了解。

调查结果统计: (1) 在是否体会父母辛苦的问题上, 91%的同学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9%的同学则选择不能体会; (2) 关于是否记得父母生日, 63%的同学能记得父母生日, 29%的同学只记得其中一位的生日, 8%不记得父母生日; (3) 晚回家时, 绝大部分同学 (72%) 会主动电话通知家人, 12%的同学有时会通知家人, 另有16%的同学则不会通知家人; (4) 是否做兼职分担家里经济负担的问题上, 一部分同学 (17%) 表示一直在坚持做, 大部分同学 (64%) 是偶尔做做兼职, 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 (19%) 从不做兼职工作。

统计结果说明:部分高职大学生比较自我, 家庭责任意识淡薄, 尤其是对家庭责任的认识和感知比较肤浅, 很多学生认为家庭责任是离他们很远。尤其是从学生自身的消费观与家庭实际收入情况之间的对比、本人的人际交往与本人父母或亲人的问候之间的对比等几个方面,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们对所成长的家庭的索取意识要强于责任意识。他们通常认为父母给钱上学读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自己作为学生没有经济能力, 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家庭责任的事情。

3.5 社会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社会责任部分设计5个题目, 在题目设计中结合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调查, 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社会公德与美德、心理状态的看法, 对新闻时事的关注度, 对志愿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程度, 对社会公共环境的爱护等问题进行研究。

调查结果统计: (1) 遇到老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 17%的同学表示救人要紧、义不容辞。大部分同学 (77%) 表示视情况而定, 保护自身优先。小部分同学 (6%) 表示不管为妙; (2) 在新闻事实关注方面, 一部分同学 (14%) 非常关注, 较大一部分同学 (46%) 比较关注, 一部分同学 (32%) 偶尔关注, 另有8%的同学从不关注; (3) 对于志愿者活动, 47%的同学会主动参加, 45%的同学根据活动内容或是自己的时间安排愿意选择性参加, 8%的同学表示没兴趣。统计结果说明:一是部分大学生做事想问题往往从个人利益出发, 这就导致他们在做出选择时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选择往往更偏重前者。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是无可厚非的, 但大学生还应解决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

4 改善对策

4.1 自我责任意识

加强学校家庭教育, 根据责任意识形成这一心理机制, 学校家庭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上应重视营造负责任的氛围, 建立从学习到生活、从管理到教学的教育机制。提高大学生责任能力, 就要重视社会实践, 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可以产生和深化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 以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 体验履行责任的亲身感受。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与教师有着正相关的联系, 如果教师在承担各种责任方面率先垂范, 就会通过言传身教, 对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4.2 集体责任意识

强调个人利益的合理性, 奠定高职院校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信念基点。高职院校大学生集体责任感培养要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 使他们明白自己对集体应履行的最低道德义务是什么, 更高层次的道德追求目标又是什么。加强陶冶, 积淀高职院校大学生集体责任感的情感基础。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 从道德情感角度加强大学生的集体感, 从道德实践角度加强大学生的集体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道德主体不断受到周围环境中的道德信息的刺激。通过模仿来积累道德经验。这些道德经验成为道德主体选择行为的标准, 进而不断地强化、积淀自己的集体责任感。

4.3 家庭责任意识

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作为个体对家庭的责任担当并自己践履家庭责任既是现实的需要, 也是帮助大学生今后更好地担当家庭责任, 扮演好社会角色特别是家庭主角角色的潜在任务。当代大学生家庭责任教育除了传统的道德内容教育, 还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在这方面出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丰富其教育内容, 如生命责任教育、价值观教育、爱情与婚姻家庭教育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 使教育形式个性化。借助网络等隐形手段建立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机制。借助举行成人仪式等活动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从而促成自教自律。

4.4 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要提高社会责任感, 应该首先提高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只有认清了自己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才能更好的去服务社会。要深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知的关键是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来拟定全面、丰富、新颖教育计划。情感的产生需要有外部的刺激, 强弱正确的社会责任的情感是建立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之上的, 对社会责任的行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激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 树立正确的责任思想意识。家长、学校、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走出校园, 进入社会的机会, 让学生转变自己的角色, 变成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深入群众生活, 了解其他人的生活和处事的方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什么是社会责任感, 并学会承担起不同角色的社会责任。

5 结语

本文灵活地运用了社会责任层级理论, 将其内容扩展, 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分为四个层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了解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整理、分析, 总结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并同经典理论和权威杂志的文献资料对比融合,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为建立良好有效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陶晓红.企业社会责任的层级理论及其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 2011 (9) .

[2]严娟.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结构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3]高鹏超.刍议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新农村, 2012 (21) .

[4]程东峰.责任伦理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层级能力培养 篇8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职;层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一、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必要性

(一)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

基础。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更多的能力,最终走向适合的工作岗位。在高职院校中进行的理论教学,都是在为实践教学在打基础,在实践教学才能够使得理论知识得到更好的吸收和验证,才能够使得能力得到提高。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从而达到一种完美的融合,进而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使得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最终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

(二)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必要性。高职院校经管类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企业为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更多需要的就是实践型的人才,即不需要过多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的员工。对于就业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培养正好能够满足。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熟悉整个经营体系中的各种问题,在实践中能够为将来的工作提前的积累经验,从而使得将来就业以后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尽快的进入工作的状态当中。

二、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高职经管类专业乘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的前提。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指导思想,所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理论知识不能够分割开来,要有机的融合到一起。将理论知识作为一个基础,在此之上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延伸和发展,这样就能够使得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的相扣在一起,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化的教学链条,才能够使得学生的能力真正的得到培养。

(二)构建的宗旨。 教学的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具有实用

性,即实践教学的内容能够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在表面上面进行形式化的实践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现代社会的需求来制定出最为适合的方案,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使得整个教学体系得到更好的实施和发展。还有一点需要考虑的就是要符合递进式的特点,学习和实践都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发展,要让他们在实践中一点点的进行能力的增长,而不是一口吃一个胖子,反而不利于消化和吸收。

(三)构建的目标。教师要对于近几年的经管类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找出就业率不高的问题所在,然后把这些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利用实践教学活动来进行攻克。从而确实有效的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所以教师在进行层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时候要时刻的以学生的就业为第一目标来进行教学上面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全面的提升教学的效率。

(四)构建的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构建都是以以往的教学经验为基础,根据其他教师的教案来进行教学方式的构建。这种方式较为的陈旧,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时候,要多多的利用网络平台,来查询一些国内外的教学成功的案例,对这些信息来进行有效的分析,在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最终设计出最为适合本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全新化的层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五)构建的内容。在传统意义的教学上面,教学的内容较为的死板和生硬,即使是实践课程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能力的提升了。在这一方面要进行全面的调整,要让学生体会到实践课程的乐趣所在,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去,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创新化的发展。

三、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层级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实施

(一) 四个层面的提升。首先是对于基础机能的训练,针对课程的内容对于最为基础的技能让学生进行基本功实践,例如财务专业中点钞和验钞的练习就属于基本功锻炼的范畴;在对于基础机能熟练了之后,在进行核心化机能的重点突破;然后是针对于将来的就业岗位中专业性机能的培训,会计证书,经营管理职业证书等等专业化机能证书获取的培训;最后是对于就业综合性机能的全面提升。

(二)五个模块的分级提升。(1)在课程中加大实践部分的比例。将始建于理论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课程的内容,对于融会贯通的学习很有帮助,所以在基础课程中加大实践内容的比例,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操的机会。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2)实行阶段性的岗位实训。每一学期学校的教学任务中都会有几个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每项核心内容的教学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实际岗位的培训。根据学习的内容来安排适合的岗位。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内容进行更好的复习和巩固。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培训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弥补和改正。(3)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现代化的实践教学。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在实践教学中也要进一步的引入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在网络平台上面获取行业信息的习惯,要让学生时刻都了解到行业实际中的变化动向。然后通过多媒体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讲座培训等,通过国内外先进企业经管类讲座的学习能够更好的拓宽学生的视野。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给学生搭建更多的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就业之前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实战的学习,从而为自己将来的就业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在数以万计的就业大军中掌握住就业的机会。也为教学体系的创新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4)将校企合作深入到实处。校企合作是一个增加就业率最为有效的一个途径。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将每一步都落实到实处,让学生真正的得到锻炼。对于层级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来说,首先要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的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文化背景,以及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对于经管类专业范围内的职位进行深入的探访。让学生对于自己将来就业的导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岗位实习中去,让企业中有经验的精英管理者在实践中为学生上一堂生动的教学课程。接着可以让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等给学生上就业培训课,由企业人员进行授课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抓住未来学习的重点所在。最后可以与企业建立定点培养的关系,这样既能够保障企业的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又能够解决学校学生就要的问题,对于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关系,还能够使得实践教学工作得到更深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秋兰,提高经贸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08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层级能力培养】相关文章:

层级研究05-04

行政层级05-12

层级训练05-17

层级管理医院04-16

层级管理职责04-21

护士层级管理07-01

公允价值层级07-01

各层级护士职责04-29

护士层级管理分析04-30

大班数学层级分类06-05

上一篇: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下一篇:中国审计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