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2024-06-17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精选八篇)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病人33例 ,设为实验组。男女比例17:16;病人年龄在38~72岁之间 ,平均年龄约(55±2.05)岁。同期选择33位健康人设为对照组,男女比例18:15;年龄在38~70岁之间,平均年龄约(54±1.78)岁。

1.2 方 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彩超检查,具体程序如下:1给所有研究对象进食优质蛋白,40 g/d, 以食用降糖药物联合饮食控制的形式帮助病 人控制血 压 , 确保机体 空腹血糖 始终保持 在6~7mmol/L之间 ,而餐后2 h血糖则控制在7~9 mmol/L之间。2给予实验组研究对象使用前列地尔,在40 m L生理盐水中加入10前列地尔,予以静脉滴注,1次/d,1个疗程设为15 d。用药期间禁止给予病人使用抗凝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以及抗血小板类药物等。3给予所有研究对象测定肾部弓形动脉、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最低值、阻力指数等。

1.3 观察 对象

对比及研究两组研究对象的肾窦部段动脉、叶间动脉以及肾弓形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最低值、阻力指数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该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通过χ2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

2 结果

2.1 两 组 研究对象 血 流图像信息对照

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流图像信息呈现出血供丰富状, 其肾脏内部血流信号的分布以“树枝状”为主要形式,即以肾段动脉为初始点,朝着弓形动脉等逐渐扩散,且其血流图像为彩色。较之对照组,实验组研究对象在用药之前,其肾段动脉的血流信号相对清晰,少许叶间动脉在血流信号方面呈现出粗细不等状,同时有少许弓形动脉的血流信号显著降低。给予实验组研究对象用药之后,其肾脏血供较为丰富,能直接显示出其叶间动脉与肾窦部段动脉呈现出短条状、红色的信号。

2.2 两组 研究对象肾动脉 的血 流参数对照

较之对照组,实验组研究对象用药之后肾窦部段动脉、叶间动脉以及肾弓形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最低值均有明显上升,且肾窦部段动脉上升幅度最大,而其阻力指数却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病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具有较高致残率与病死率。对于糖尿病肾病,若不予以及时治疗,就可能会出现肾功能不全等症状,对于病人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2]。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症状出现之后, 机体的肾内动脉阻力指数会明显上升[3]。该组对象中 ,实验组病人的肾内动脉阻力指数高于健康人,因此可用超声检测肾内动脉阻力指数。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篇2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规范化治疗;肾功能;尿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8-0155-02

近几十年中,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人数迅速增长,在我国亦成为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于2007~2008年度对我国14个省、市、自治区共48 431名20岁以上人群进行筛查显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9.7%,估计我国糖尿病影响人群已接近1亿人。规范化的糖尿病治疗对于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卫生机构中,治疗不规范现象较为常见,不仅影响治疗质量,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次研究以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了规范化治疗用于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的疗效,旨在评价规范化治疗的临床意义,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符合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及2007年KDOQI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2],未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急性感染、动脉粥样硬化、肿瘤、急性并发症等。其中男 57例,女 43例,年龄45~85岁,平均59.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1.2.1 规范化治疗 控制患者各项指标范围如下:①糖化血红蛋白6.2%以下;②血压130/80 mm Hg以下;③总胆固醇4.5 mmol/L以下,低密度脂蛋白2.5 mmol/L以下,高密度脂蛋白1.1 mmol/L以上,甘油三酯1.5 mmol/L以下。

1.2.2 常规治疗 对照组上述指标控制在临床正常范围内,但未严格控制至目标值范围。

1.3观察指标

待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达到治疗目标值范围后,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随机配套试剂检测血糖水平、24 h 尿蛋白定量及各项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统一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应用规范化治疗的观察组空腹及餐后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BUN、Scr、Ccr、DD、FIB、Hcy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出现显性蛋白尿是肾小球滤过率开始快速降低的信号,若不及时干预,肾脏将在数年内进入失代偿期,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肾功能衰竭,而一旦肾脏进入功能衰竭期,几乎仅有透析治疗及肾脏移植才能发挥比较显著的效果。糖尿病规范化治疗技术是糖尿病治疗方案的一次革命性的改进,其主旨是在最小的医疗成本下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

据报道,我国大、中城市及各乡镇地区18岁以上的成年人群患病率已超过10%,标志着我国糖尿病进入高度流行状态[3],防治形势严峻。糖尿病除会引起各种直接的代谢症状及并发症外,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4]。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于2010年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我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的医疗支出占全国卫生支出的13%左右。因此,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一种切实可行、经济负担相对较小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显示,规范化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的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规范化治疗组的改善更加明显。该结果提示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可显著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此外,高血压对肾脏病变的进展有重要影响,一般认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已存在肾小球高滤过状态,无论是否合并高血压均必须进行降压治疗,以达到早期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同时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展[5]。本次研究显示,规范化治疗组的BUN及Scr指标改善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 < 0.05),作为临床公认的特异性较高的指标,BUN及Scr可确切反映肾功能的情况,由于高血糖及大量糖基化产物蓄积被认为是肾脏病变的始动因素,规范化治疗糖尿病肾病,严格控制血糖可延缓肾脏病变进展,稳定肾功能,特别是老年患者,应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降低血糖和尿糖。Ccr指标可准确反映成人GFR,其对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较BUN及Scr更高,本次研究显示,规范化治疗组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其Ccr改善较为明显(P < 0.05),反映其肾小球功能改善更为显著。高水平的DD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之一,随病程进展有增高趋势,FIB是血栓形成前体,其增高预示着血管壁有炎症现象以及加速肾小球病变,因此FIB亦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Hcy是经肾脏排出的蛋白质代谢中间产物,Hcy的活化形式可促进凝血和血栓形成,造成肾小球微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因而Hcy水平有助于监测、判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总之,糖尿病肾病的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减少蛋白尿、高血压、肾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升生活质量,适合在各级卫生机构中进行大力推广。进一步完善该治疗原则及具体方案是今后值得进行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康红. 糖尿病诊断和分类的修正标准(WHO1998年暂行咨询稿)[J].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1(4):182.

[2] Kdoqi.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diabetes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Am J Kidney Dis,2007,49(2 Suppl 2):S12-S154.

[3] 杨进刚. 中国糖尿病流行步入10.0时代[J]. 中国社区医生,2009,25(3):3-4.

[4] 谢福军,陈艳秋,苏志信. 基层医院糖尿病控制率调查[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4):228.

[5] 朱亚梅.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51.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98例高血压肾病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高血压史均超过10年,且所有患者均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糖尿病肾病患者、排除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排除狼疮性肾炎患者、排除痛风性肾病患者,以患者住院时间的单双数为依据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最小为37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55.8岁;其中18例患者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31例患者为肾功能衰竭期;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最小为36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为56.9岁;其中19例患者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30例患者为肾功能衰竭期;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即给予患者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并给予患者常规降压、排毒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前列地尔治疗,即将10μg前列地尔溶于1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1天1次;对照组患者则在上述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行丹参注射液治疗,即将60 mL丹参注射液溶于20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并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1天1次,两组患者均以3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血压等进行检测及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接收的98例高血压肾病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采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同时进行t检验,组间比较则展开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性显著,记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BUN、Scr、Ccr、尿蛋白、MAP分别为(16.±6.0)mmol/L,(394.3±101.9)mmol/L,(30.8±10.7)mL/min,(21.2±3.2)g/24h,(128.8±11.8)mm Hg;治疗后分别为(11.2±5.8)mmol/L,(284.1±90.1)mmol/L,(36.2±18.6)m L/min,(18.±2.6)g/24 h,(105.0±8.3)mm Hg;对照组患者治疗前BUN、Scr、Ccr、尿蛋白、MAP分别为(16.2±5.9)mmol/L,(393.9±99.9)mmol/L,(31.2±10.9)m L/min,(21.0±3.3)g/24 h,(129.2±10.7)mm Hg;治疗后分别为(14.3±5.9)mmol/L,(345.4±96.8)mmol/L,(33.±12.4)mL/min,(20.2±2.9)g/24 h,(119.2±8.9)mm Hg;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即慢性肾功能衰竭,其主要是指多种因素引起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伤,导致患者肾脏出现明显萎缩现象,难以维持其基本功能,且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失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累及全身个系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2]。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往往会对患者的肾脏功能造成严重的损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而高血压则是造成该病发生的一项主要因素[3]。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人数逐渐的增多,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血压肾病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通常将药物治疗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对肾功能的损伤作为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前列地尔即为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高血压肾病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用药物,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扩张小动脉、舒张缺血末梢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效果[4]。且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有效的减少了血管疼痛、前列腺素E1化学性质不稳定等不良反应发生,且该药物还具有高效性、靶向性、持续性等优点,可直接对肾小球入球小动脉产生作用,促进其扩张,从而可有效的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且可对患者肾小球内高压及血液高凝状态进行改善,增加患者尿量,进而可达到改善患者心肾功能的目的[5]。因此,将其应用于高血压肾病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中比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尿蛋白、肾功能、血压等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血压肾病所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前列地尔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华梅.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伴蛋白尿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5):954-955.

[2]杨正国,徐磊,郑金亮,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4,13(2):119-122.

[3]陈宁.小麦淀粉饮食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化指标及疗效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4,14(2):57-58,61.

[4]周二霞.辩证施护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及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1):466-466,470.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篇4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 男38例, 女15例, 年龄61~80岁, 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并伴有疲乏、少尿或无尿、水肿和贫血等。慢性肾功能不全 (CRF) 患者血尿素氮 (BUN) >8.05 mmol/L, 血肌酐 (SCr) >177.0 μmol/L。

1.2 方法

入院后每日平均热卡给予量 (2880±580) KJ, 人胰岛素50/50用量18~46u/d, 平均为 (30±10) u/d。

2结果

患者自入院后虽经人胰岛素治疗病情仍恶化, 此期间患者空腹血糖 (FPG) 由入院后的 (15.21±6.30) mmol/L下降到 (8.05±4.13) mmol/L (P<0.01) , 而BUN由 (13.20±4.92) mmol/L上升 (21.53±4.85) mmol/L (P<0.01) 和SCr由 (249.30±89.21) umol/L上升到 (432.13±98.76) umo/L (P<0.01) .显示FPG下降值与BuN, SCr升高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r1=-0.6832, r2=-0.6673) , 同时FPG波动大, 随人胰岛素用量和热卡量补给的增减波动在1.53~31.24 mmol/L, 其中17例发生低血糖。全部病例入院至死亡6~90 d。

3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CRF, 因患者食欲差, 食量减少, 热量供给不足, 不能维持机体代谢需要。正常人每日胰岛素分泌量的15%左右在肾脏降解, 肾功能损害时, 肾脏对胰岛素的消除能力减弱, 胰岛素排出明显减少, 在体内蓄积。再者胰岛素结合异常或因体内代谢毒性致肝糖原异生障碍均可导致低血糖。CRF时, 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升高;酸中毒时, 胰岛素抵抗或碳水化合物耐量变化又可发生高血糖[1]。因此不少病例随热卡量和人胰岛素的调整血糖在低与高之间波动, 本组波动在1.53~31.24 mmol/L, 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对此类患者适当补充足够热卡量, 而人胰岛素用量要比肾功能正常者小。随着年龄增长, 各脏器老化, 脏器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减退, 人胰岛素用量更难以掌握。此时要经常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人胰岛素剂量。

本组资料表明,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CRF时, 先表现为FPG水平较高, 随着病情恶化热卡量给予不足及应用人胰岛素治疗使FPG在短期内明显下降, 而BUN和Scr则升高, 它们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给治疗后或饮食差的情况下FPG显著降低甚至出现低血糖。在渗透压梯度的作用下, 造成细胞水肿, 使已有成功衰竭的肾组织受损, 或因此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量速度下降, 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肾小球过滤进一步减低而加重病情[2]。故慢性高血糖症是其重要原因, 而热量补给不足和应用人胰岛素后使FPG在短时间内显著下降低, 甚至引起低血糖, 这是促使病情恶化的又一重要因素, 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愈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 对庄河市中心医院内科53例患者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 病情恶化, 预后不良。结论 因患者食欲差, 热量供给不足, 应用人胰岛素用量难以掌握, 使空腹血糖在短期内明显下降而血尿素氮和肌酐则升高之间呈负相关, 在渗透压梯度作用下, 造成细胞水肿, 使已有功能衰竭的肾组织再受损, 或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量迅速下降, 在原有疾病基础上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减低而加重病情, 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血糖与肾功能,分析

参考文献

[1]陆菊明.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肾病.第二届诺和诺德糖尿病论坛汇编, 2003:33-34.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 且行冠脉造影 (CAG) 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75例。排除标准: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 (eGFR) <60 mL/ (min·1.73 m2) , 有介入治疗禁忌的患者。按有无2型糖尿病 (DM) 分为DM组 (58例) 和非DM组 (117例) 。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清生化指标

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检测。血清肌酐 (Cr) 水平统一采用碱性苦味酸法测定。用2006年全国估测肾小球滤过率课题协助组提供的改良简化MDRD方程[4]。

eGFR=1.75×Cr-1.234×年龄-0.179×0.79 (女性)

1.2.2 冠脉病变程度评估标准

所有患者均采用Judkins方法进行CAG, 按Gesini积分体系对冠脉病变程度积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符合正态分布者, 两组均数采用t检验, 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 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

在血清肌酐 (Cr) 及尿素氮 (BUN) 为正常值范围时, 有45例为轻度肾功能不全[eGFR<90 mL/ (min·1.73 m2) ], 1例为中重度。CHD合并DM组TG、LDL-C水平较非DM组明显升高 (P<0.05) , HDL-C水平明显下降 (P<0.05) 。详见表1。

2.2 冠脉造影结果比较

将患者划分为DM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 (CKD) 组、DM非CKD组、非CKD非DM组、CKD非DM组共4组。DM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组与其他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χ2=32.875, P<0.01) ;DM与轻度肾功能不全均可增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如两者同时存在, 则提示患者预后不好。详见表2。

3 讨 论

微血管病变尤以糖尿病肾损害为突出表现。本研究采用了改良简化MDRD方程来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值。该公式的效能在亚洲人糖尿病合并肾脏病者、无肾脏病的糖尿病患者等人群中得到了广泛的良好评价[5]。通过分组对比性分析, 发现即使在Cr、BUN正常的情况下, 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也可能存在, 全部住院患者存在隐匿性肾功能不全的比例为26.3%。DM与轻度肾功能不全两者同时存在, 提示患者预后不好。此次研究结果也提出了定期检测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eGFR, 对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早期肾功能不全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CAG) 确诊为冠心病且依据现有检查未诊断肾功能不全 (CKD) 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共175例。分组比较相关因素及其冠脉造影情况。结果发现在血清肌酐 (Cr) 及尿素氮 (BUN) 为正常值范围时共有46例 (26.3%)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在血脂方面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TG、LDL-C水平明显升高且HDL-C水平下降。结论DM与轻度肾功能不全均可增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如两者同时存在, 则提示患者预后不佳。

关键词:冠心病,2型糖尿病,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

参考文献

[1]Zannad F, Jakobsen A, Heroys J, et al.Cardiovascular high risk pa-tients reat to protect, but whom[J].Medscape J Med, 2008, 10 (Suppl) :52-54.

[2]Herlitz J, Mal mberg K.Howto improve the cardia prognosis for diabetes[J].Diabetes Care, 1999, 22 (2) :89-96.

[3]Wannamethee SG, Shaper AG, Lowe GD, et al.Renal fun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elderly men:The role of inflammatory, procoagulant, and endothelial biomarkers[J].Eur Heart J, 2006, 27 (24) :2975-2981.

[4]全国eGFR课题协助组.MDRD方程在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改良和评估[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6, 22 (10) :589-595.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篇6

关键词:慢性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护理

慢性心功能不全又可称为慢性心力衰竭,属心血管类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其临床表现多为乏力、呼吸困难、体潴留等,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1]。为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该院针对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该院8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男女比例22:16,年龄53~74岁,平均(62.3±2.0)岁,病程3~9年,平均(3.5±1.0)年;研究组42例,男女比例24:18,年龄54~73岁,平均(63.0±1.4)岁,病程4~8年,平均(3.3±1.1)年;两组基线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前疾病检查、治疗中病情监测、治疗后生活、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行临床护理,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求,并行心理疏导,组织病友分享治疗成功的案例;健康教育:以座谈会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疾病与治疗相关知识,包括起病原因、病情特点以及治疗的作用、安全性等,告知测量血糖的方法;疾病护理:保持病房舒适的环境,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血糖高者给予胰岛素液,过低者给予葡萄糖液,对长期卧床者,及时更换体位,加强适量运动,且宜餐后1h运动,血糖含量较高,不易出现低血糖,如慢跑、打太极拳等,合理应用利尿剂;饮食护理:戒烟酒、低盐,严格控制糖分及热量摄入,多食维生素、蛋白质含量多且易消化的食物。

1.3 疗效判断与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血糖水平及BNP水平。显效:活动耐量显著增加,临床症状均消失,水肿情况显著好转,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有效:活动耐量均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血糖水平上升;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

对照组总有效率73.7%显著低于研究组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组间比较,*P<0.05。

2.2 两组血糖水平

对照组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组间比较,.P<0.05。

2.3 两组BNP水平

护理后,对照组BNP水平为(345.7±152.6)pg.mL,研究组为(237.9±136.8)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由于老年人年老体弱,极易合并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2]。该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73.7%显著低于研究组92.9%,由此可知临床护理的疗效显著。原因分析可能为:心理护理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组织病友交流会,分享治疗成功的案例,可显著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3]。健康教育中以座谈会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疾病与治疗相关知识,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时纠正其不利于疾病康复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影响治疗效果,加重病情[4]。疾病护理中保持病房舒适环境,可增加患者机体舒适度,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可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减少其他疾病因素对治疗的干扰;适量运动可使末梢组织增强对胰岛素敏感性,加快肌肉摄取及利用葡萄糖,进而降低血糖,且适量运动与饮食护理均可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利尿剂可抑制水钠潴留,但同时也会使血液的高凝状态增加,诱发血栓的形成,影响病情,因此合理应用利尿剂,不仅可缓解体潴留的症状,而且可避免血栓的形成[5]。

该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研究组,由此可知临床护理对控制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原因分析可能为:不良情绪会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度,进而增多抗胰岛素类激素,如儿茶酚胺,加重糖尿病病情,影响疗效,而心理护理行为可有效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降低血糖含量[6]。同时,告知患者测量血糖的方法,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此外,患者由于肠道淤血、肝脏等原因,极易引发营养不良,进而引发低血糖,增加心律失常等的发生,而饮食护理可有效防止低血糖发生[7]。BNP是临床检测慢性心功能不全常用的指标,而结果显示:对照组BNP水平显著高于研究组,由此进一步证明临床护理的疗效显著[8]。究其原因,与临床护理疗效好,不仅可减少慢性心衰的症状,而且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综上所述,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血糖水平。

参考文献

[1]孟庆坤,郑黎强,贾元春,等.血清尿酸水平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56-2458.

[2]赵园园,蔡韵,郑伟.托拉塞米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706-1708.

[3]杜云华.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2):137-140.

[4]何晓璐.人文护理对心血管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93-94.

[5]兰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120例临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5):84-85.

[6]曾捷.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736-3737.

[7]刘琦,周刊,徐利美.高值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的循证护理干预[J].上海预防医学,2012,24(10):565-570.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篇7

左心室功能不全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在我国目前的发病率和病死呈上升趋势, 糖尿病是这种疾病的高危人群, 约11.8%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1]。医生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和客观检查很容易诊断中重度心衰, 而临床上对糖尿病并发无症状左心室功能不全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LVD) 及早期心衰, 尚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准, 临床误诊率、漏诊率较高。脑钠肽 (brain natriureticpeptide, BNP) 是一种神经激素, 其反映心室压力和容量负荷的变化[2], 是反映心功能的指标, 在2001年已被列入欧洲心脏病协会最新制定的心衰指南中。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浆BNP浓度, 初步探讨其在伴LVD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97例, 其中伴LVD的2型糖尿病患者79例, 其中男41例, 女38例, 年龄53~83岁, 平均68±15岁;另选择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无心脏疾患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8例, 其中男10例, 女8例, 年龄54~80岁, 平均67±13岁。正常对照组18例, 其中男11例, 女7例, 年龄52~78岁平均65±13岁。以上各组性别、年龄等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1) 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糖尿病诊断及分类标准。 (2) 依据《临床超声影像学》[3]诊断标准超声心动图检查舒张功能指标和收缩指标。 (3) 排除了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脑血管病、甲状腺疾病和肿瘤。

1.3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 应用美国Biosite公司生产的Triage诊断仪检测BNP。入院后48 h内采用德国西门子G6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计算左室射血分数 (LVEF) , 并测定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和A峰值。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x±s表示, 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3组及以上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BNP诊断2型糖尿病伴LVD的价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operatin characteristic, ROC) 曲线下面积;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分组: (1) 正常左室功能组 (A组) :LVEF≥50%, E峰>A峰。 (2) 单纯性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 (B组) :LVEF≥50%, E峰≤A峰。 (3) 单纯性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组 (C组) :LVEF<50%, E峰≥A峰。 (4) 收缩性伴舒张性左室功能不全组 (D组) :LVEF<50%, E峰≤A峰。B组BNP水平明显高于A组 (P<0.01) , 但明显低于C组 (P<0.05) , C组BNP水平低于D组 (P<0.05) , 见表1。 (2) 伴LVD 2型糖尿病组血浆BNP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单纯2型糖尿病组血浆BN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2。 (3) BNP诊断伴LVD的2型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 (95%CI为0.746~0.902, P<0.05) , 提示其诊断价值较高, 见图1。

(±S)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 预后较差。目前主要应用心导管技术测量并绘制压力容积曲线, 以及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计算E峰、A峰、LVEF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但因前者有创伤性、费用贵, 后者受多因素的影响, 它们的使用及价值均有局限性。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更简单、经济且准确的方法来协助诊断心功能不全。Tsutamoto等发现, BNP是很好的评价心衰的多肽类激素[4], 它具有利钠、利尿, 扩张血管、降低体循环阻力及血浆容量, 抑制RAAS和交感神经作用, 参与血压、血容量及水盐平衡调节, 虽然在脑、肺、心等组织均有分布, 但以心脏含量最高。影响血浆BNP分泌的关键在于心室容量负荷引起的心室压力及室壁张力的改变, 血浆BNP分泌的量与左室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相关[5]。本研究数据表明, 单纯性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BNP升高的程度虽然不如单纯性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组和收缩性伴舒张性左室功能不全组, 但BN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BNP用于伴LVD的2型糖尿病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4 (95%CI为0.746~0.902, P<0.05) 。研究提示:BNP能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LVD, 而无论此类患者有无LVD的症状。BNP对发现早期隐匿性心功能不全具有相当的价值, 可作为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指标, 有助于确保诊断这类疾病的正确性, 有助于这类患者的门诊管理, 早期检出恶化征象, 指导规范的治疗。综上所述, 对于糖尿病这样的心衰高危人群, BNP可以用来进行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筛查, 从而指导临床上的早期干预。

(±s)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

参考文献

[1]Nichols GA, Hillier TA, Erbey JR, et al.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type2diabetes: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Diabetes Care, 2001, 24:1614-1619.

[2]Cowie MR, Jourdain P, Maisel A, 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J].Eur Heart J, 2003 (24) :1710-1718.

[3]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622-628.

[4]Clerico A, Fontana M, Zyw L, Passino C, Emdin M.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theN-Terminal Part of the Propeptide of BNP Immunoassays in Chronic and Acute Heart Failure:A Systematic Review[J].Clin Chem, 2007, 53 (9) :1719-1720.

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男性或绝经后女性血尿酸 (uric acid, UA) ≥420μmol/L, 绝经前女性血尿酸≥360μmol/L。男性99例, 女性81例;年龄22~74岁, 平均年龄45.2岁;病程1个月~31年, 平均病程6.9年;根据患者尿酸水平分为正常尿酸组108例和高尿酸血症组72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在1999年指定的DM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Ⅰ型糖尿病患者, 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服用嘌呤醇、利尿剂等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的患者, 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2]。

1.3 方法

两组患者使用美国GE公司Vivid T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检查, 选择频率为2.7~3.5 MHz的探头, 在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测量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期内径和左心室后壁的厚度, 根据计算机相关软件计算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 :取心尖四腔切面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血流速度的A峰, 连续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

1.4 判定指标

患者LVEF≤50%即可判定为收缩功能不全, E/A<1判定为舒张功能不全, 满足上述任何1条的患者即判定为心功能不全, 根据患者的LVEF值和E/A值将患者划分为舒张功能不全 (E/A<1, LVEF>50%) 、收缩功能不全 (E/A≥1, LVEF≤50%) 、舒缩功能不全 (E/A<1且LVEF≤50%) 、心功能正常4类。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 正常尿酸组患者发生舒张功能不全的有17例, 收缩功能不全9例, 舒缩功能不全的有4例,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共30例, 发生率为27.8%;高尿酸血症组发生舒张功能不全的有20例, 收缩功能不全的有11例, 舒缩功能不全的有6例,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共37例, 发生率为5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心肌病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中不能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其他类型心脏病来解释的一种心脏病, 患者心脏发生病变的基础是代谢紊乱引起血管病变, 进而心肌发生广泛灶性坏死, 出现亚临床的心功能异常, 疾病进展的终末期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源性休克, 甚至引起死亡。有研究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高达69.3%, 这其中有超过80%以上的患者出现舒张功能不全, 因此可见, 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已经出现可被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确诊的心脏舒张功能下降的体征, 这类病变独立于糖尿病病变, 有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性心肌病所介导的[3]。大多数DM患者出现血尿酸水平增高的现象, 其机制可能涉及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肾脏排尿酸功能降低、糖尿病肾病微血管发生病变造成肾脏缺血、氧自由基增多、胰岛素抵抗导致的嘌呤代谢紊乱, 有研究显示尿酸参与慢性心力衰竭 (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 的发展经过[4], 其可以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 中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5]。本研究结果显示, 发生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型患者出现舒张功能不全、收缩功能不全以及舒缩功能不全的几率高于正常尿酸组, 因此推测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高尿酸水平可协同其他致病因素共同促进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 最终可致使患者心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综上所述, 发生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几率高于尿酸正常的患者, 其中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 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要尽早进行血尿酸的监控, 以期及早有效地防止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

参考文献

[1]张四青, 习燕华, 钟树妹, 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 (32) :48-50.

[2]李洺, 李海龙, 杨嫣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脑梗死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 2014, 43 (4) :414-415.

[3]廖碧芝, 庞翠军, 肖常青, 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2 (2) :207-210.

[4]向茜, 郭燕, 白云霞, 等.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 (17) :1835-1838.

上一篇:宋代文化下一篇:未来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