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头孢

2024-07-03

三代头孢(精选七篇)

三代头孢 篇1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收集了2010年至2011年的100例通过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 出现过敏反应的有56例,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疹、药热、哮喘、过敏性休克等现象, 出现胃肠道反应22例, 临床症状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此外, 还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白细胞与血小板下降和泌尿系统不良反应, 还包括二重感染, 总共22例。

2 结果

2.1 病例一般情况。

在100例患者中, 男60例, 女40例, 年龄均在16~85岁, 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 <25岁的有18例, 25~65岁的有70例, >65岁的有12例, 可见其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没有显著的关联。

2.2 不良反应临床分布。

在100例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中, 其中过敏反应的56例, 胃肠道反应22例, 其他不良反应22例。在这些药物中, 使用头孢哌酮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8例, 头孢噻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0例, 头孢曲松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0例, 头孢他啶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2例。

2.3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在100例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存在的不良反应患者中, 使用头孢哌酮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最短, 在用药后的5~10min就会出现反应, 一般最迟会在用药以后的14d后发生。这种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过敏反应。而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是患者在用药后1h内因饮酒所致。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患者是在血液透析用药时发生, 但还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

3 不良反应

3.1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最为主要的一种不良反应,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哮喘、荨麻疹、皮疹、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药物热、过敏性休克等。据调查, 患者在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时, 其过敏反应呈上升趋势, 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居头孢菌素之首[1]。

3.2 胃肠道反应和二重感染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致呕吐、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反应。本类药物能够抑制肠道正常菌群, 而使菌群失调, 出现二重感染, 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

3.3 造血系统毒性

偶可致红细胞或白细胞明显下降、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3.4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大多数头孢菌素类药物, 在常规剂量下使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但是如果大剂量应用偶可发生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孢曲松可透过血脑屏障, 主要在肝内代谢。如果大剂量使用, 可引起脉络丛变态反应, 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对于那些血脑屏障还没有发育完善的婴幼儿, 更要小心谨慎地使用[2]。

3.5

与乙醇联合应用产生双硫仑反应, 在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期间的患者, 如果饮酒可发生面红、头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双硫仑样反应, 又称戒酒硫样反应。第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 因其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 导致乙醛蓄积, 产生双硫仑样反应。建议应用此类头孢菌素期间及停药后7d内应禁酒, 同时避免服用含乙醇的饮料及制剂[3]。

4 防治方法

4.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如患者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曾发生过过敏反应 (包括对其他药品易产生过敏反应) , 则不宜使用该药品。用药前必须做皮试, 皮试阴性后方可使用, 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 根据需要做好急救措施。

4.2严格按照该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 注意将每日推荐剂量等量分次给于患者, 对于混合配伍的儿童患者不得一次性超剂量、高浓度给予。静脉给药时,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宜单独使用, 如确需联合用药时, 应考虑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时间间隔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4.3应重视并警惕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类药物过程中的双硫仑样反应, 对于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患者, 在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饮酒嗜好, 并告知其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7d避免饮酒, 或者使用含乙醇成分的药物或食物。患者一旦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要及时停药并停用和乙醇相关制品, 严重者采取对症治疗[4]。

总之,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抗感染治疗方面具有广谱而强大的抗菌作用, 只有时刻警惕其不良反应, 科学合理地使用该类药物, 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解除患者的疾苦。

摘要:目的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 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静脉点滴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结果 出现100例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占56例, 胃肠道反应占22例, 其他不良反应占22例, 所有患者均停药观察, 对症处理, 临床均转归良好。结论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虽然在抗感染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但也要关注其不良反应, 科学合理地使用该药物, 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不良反应。

关键词: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参考文献

[1]姜广林.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2) :190.

[2]章云升.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2012, 300 (14) :15.

[3]宋澄清, 石焕阶, 徐文祥, 等.临床合理用药指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114.

三代头孢 篇2

按发明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临床上一般将常用头孢菌素分为三代。

第一代头孢菌素为60年代及70年代初开发,曾被译为先锋霉素。主要特点:①对大部分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链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活性,对沙门菌属和痢疾杆菌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稍差。②对耐药酶稳定性较差。③对肾脏有一定毒性。常用的有头孢氨苄(原称先锋4号)、头孢唑啉(原称先锋5号)、头孢拉定(原称先锋6号)、头孢羟氨苄、头孢克罗(希刻劳),其抗菌作用强度依序渐增。主要用以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尿路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本类较易产生耐药性。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是头孢氨苄口服常释剂和注射剂、头孢唑啉注射剂。

第二代头孢菌素为70年代中期开发,抗菌谱较第一代扩大。主要特点:①显著扩大和提高了抗革兰阴性菌作用,对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的抗菌作用优于第一代。但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并未提高。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但对绿脓杆菌无效。②抗酶性能强,用于对第一代产生耐药性的革兰阴性菌。③肝肾毒性小于第一代。常用的有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西丁(美福仙)、头孢孟多(头孢羟唑)、头孢丙烯(施复捷)、头孢替安(佩罗欣)、头孢美唑等。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是头孢呋辛口服常释剂和注射剂。

第三代产品为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开发,其特点:①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较第二代更优,活性更强,对绿脓杆菌、厌氧菌也有效。但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却不如一、二代产品。②抗酶性能高于第一、二代产品。③基本无肝肾毒性。常用有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哌酮(先锋必)、头孢他啶(复达欣)、头孢曲松(罗氏芬,又称为菌必治)等;口服的有头孢布烯(先力腾)、头孢克肟(世福素、再握)、头孢米诺(美士灵)等。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是头孢曲松注射剂。

近年又出现了第四代头孢菌素,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抗菌谱更广,增加了药物对细胞膜的穿透力,因而抗菌活性更强。常用有头孢匹美(头孢吡肟、马斯平)、头孢匹罗及头孢克定等。但均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一些化学稳定性较高能耐受胃酸的头孢菌素类品种,如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等,多制成片剂或胶囊等口服制剂。某些头孢菌素类为了降低细菌的耐药性,还采取了与舒巴坦、他唑巴坦等耐药酶抑制剂组成复方的办法,进一步提高抗菌作用。

不过,由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价格较昂贵,所以在一般性感染疾病治疗时不作为首选药。不同的头孢菌素抗菌作用范围不同,三代产品各有长短处,而且都对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引起的感染无治疗作用。因此,选用抗生素,主要依据抗菌谱选择敏感药物,并非越贵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好。此外,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时还应注意:

1.说明书上注明需要做皮试的品种,应严格按规定进行。对任何一种头孢菌素有过敏史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

2.本类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适当调整剂量。

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篇3

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对耐青性金葡菌有效;对肾脏基本无毒性。主要是肠道感染和部分下呼吸道感染[4]。随着医药市场的开放与繁荣, 头孢菌类药物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其品种数目居各类抗生素之首, 但导致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日渐增多, 其中又以包括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在内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报道最为普遍, 已引起了医药界的广泛关注[5,6]。本文通过对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87例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类统计, 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 提出临床合理用药的建议, 提高其用药安全性, 保障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据来源于2011年~2013年某医院呈报的有效的既往无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患者的12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和统计方法, 将不良反应报告用Excel进行处理, 按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数据分类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涉及药品种类及其分类统计结果

在有效的12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中, 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87例, 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72.50%。87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中, 涉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11种, 以头孢曲松、头孢哌酮为主, 占总例数的65.51%, 与临床使用频率趋于一致, 见表1。

2.2 不同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87例ADR报告中, 静脉滴注有82例, 口服5例。采用静脉滴注是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方式。临床医师在选择使用静脉注射药物时, 应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并根据病情需要合理用药, 尽量选择口服剂型, 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良反应生率与给药途径的关系见表2。

由表2可知, 静脉给药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方式, 占全部不良反应的94.25%。

2.3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引起皮疹、发热、腹泻、头痛、呼吸困难等涉及全身7个器官或系统的不良反应, 见表3。由表3可知,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变态反应是多样性的, 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斑丘疹等 (66.67%) , 发热、寒战、畏寒等全身性损害 (24.14%) , 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3 合理安全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3.1 严格使用指征

严格掌握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适应症, 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的剂量和方法, 不能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防止滥用, 过量使用[7,8]。医师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 有药物过敏史和高敏体质者慎用本类药物, 用药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敏试验 (皮试) 皮试液浓度一般为300 mg/L, 皮试过程中, 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做好急救准备, 以便可以及时进行抢救。

3.2 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一般二联为宜, 选择没有拮抗而有协同或相加作用或大于两药单用总和的抗生素。临床工作中, 医师必须熟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体内代谢过程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联用禁忌[9],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避免盲目经验用药。

3.3 严把处方监督审核关

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查房、查阅病历、审核处方, 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干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目前对抗生素的使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这种误区不仅存在于患者及其家属, 一些临床医师有, 临床药师应该积极建议临床医师坚持“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单一不联合、能口服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不静脉滴注”的原则,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

4 讨论

随着基层医院对头孢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量的逐年上升, 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相关性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抗感染治疗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只有科学、合理、规范地应用此类药物, 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摘要:目的 通过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为提高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利用Excel对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 对不良反应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数据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涉及药品11种, 涉及最多不良反应的是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药品不良反应累及7个器官或系统, 比例最高的是变态反应。结论 应关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图雅.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04 (11) :143.

[2]唐旭, 赵淼.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医院的使用情况与合理性分析.西南国防医药, 2013, 23 (7) :756-758.

[3]杨显德.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临床分析.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5) :425-426.

[4]杨品森.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分析.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11) :572.

[5]赵红娟.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预防.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1) :497-498.

[6]马成洁.5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 22 (12) :5271-5272.

[7]尹维林.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0, 05 (8) :2186-2187.

[8]陈小武, 梁莉, 彭惠嫦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致变态反应15例护理与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17) :104-105.

三代头孢 篇4

1 药物相互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1.1 药物相互作用

三药均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两者其主核第7位上都具有氨基噻唑其侧链,因其侧链的存在,增强了抗菌活性。头孢哌酮主要结构与其他头孢菌素不同,本品含有一个哌嗪侧链,此侧链具有抗假单孢菌的活性。三者在临床上都使用其钠盐。它们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可起协同作用,从而增强起抗菌活性,但也可能加重肾毒性。头孢噻肟与阿洛西林或美洛西林合用时,机体对其总清除率降低,必须合用时,应减少头孢噻肟用量。因头孢哌酮含有N甲硫四唑侧链,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可增加其出血倾向,合用时应注意防范出血。

1.2 主要不良反应

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侵害肾脏,对原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或与肾毒性药物合用时则损害更显著。最常见的过敏反应有皮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病样反应,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报道。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其不良反应所具有的一个共性,即有可能因耐药菌在体内各个不同部分引起移生和重复感染,也有可能由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偶发伪膜性肠炎,大剂量且长期给药,静脉注射后常有血栓性静脉炎发生。因头孢曲松在胆汁的浓度高于头孢噻肟,更易引起菌群失调,导致腹泻,由于头孢曲松钙沉积于胆囊中形成假结石,可引发胆囊炎症状。

2 给药护理

2.1 注射药液配制

头孢菌素类药物半衰期较短,一般不超过2h,且溶液不稳定,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故目前临床所用剂型均为粉针剂,所以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注射药液应现配现用,静脉点滴浓度一般为1%~2%,输液量50~100m L为宜,输注时间控制在0.5~1.0h,溶液量过大,溶液浓度过稀,抗菌效果降低,输注时间过长,增加降解产物及致敏机会[2],所配药液变色,说明药物已变质失效,不能使用。

2.2 询问病史及饮食习惯

护理人员在首次给药前,应了解患者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等病史情况,做到既可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又可弥补医生问诊中的缺陷和患者遗留问题。对于有胃肠病史患者尤其是结肠炎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以免用药引起伪膜性结肠炎,使用头孢曲松的患者还需询问是否有胆囊炎病史。含硫甲基四氮唑基团的头孢菌素有抑制乙醛脱氢酶的功能,当与乙醇合用时,体内乙醛蓄积而呈“醉酒状”,使用头孢菌素药物后48~72h饮用乙醇会引起此症状。在应用上述药物时,应询问患者饮食习惯是否有饮酒史,若饮酒者,应告诫患者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5~7d内应戒酒及含醇饮料及制剂。

2.3 注射给药

头孢噻肟肌肉注射应每次更换注射部位,静脉推注时充分稀释药液并选用较粗静脉。若发现被注射后的静脉疼痛并呈索条状发红时,除停止使用此静脉外,还应抬高患肢,活动局部并给予局部处理,防止静脉炎发生。应用头孢曲松时,为避免静脉炎发生,静脉推注时应选用较粗静脉,不要在1根血管上反复穿刺,上述三药,若必须与一种氨基甙类抗生素合用时,应分别使用各自的静脉通道。

2.4 作好监测

给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并记录尿出入量,若长期大剂量使用或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时,更应特别注意监测。同时应定期检查血象,如有血象及肝肾功能明显改变,应先告知医师,及时停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长期用药易导致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尤其是慢性患者、衰弱者、老年人及腹部手术者更易发生。给药期间,患者出现腹痛及频繁腹泻,应立即停药,同时还应观察二重感染的早期症状,应告知患者,若腹泻超过5次/d,须立即报告。头孢曲松、头孢哌酮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时,可使肠道产生维生素K的细菌减少,并可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给药期间,应进行BT、PT和PTT监测,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如瘀斑、齿龈出血、鼻出血等,若有发生,应立即停药并应用维生素K治疗。

2.5 对实验诊断的干扰

使用上述药物后,应用还原方法测定尿糖时,可出现假阳性,应用葡萄糖酶法检测,则可避免这种假阳性干扰。

参考文献

[1]孙定义,齐平,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5,3.

三代头孢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5 月至2015 年1 月间在我院产科住院部的90 例待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妊娠并发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标准, 其中, 急性肾盂肾炎发生在孕早期的比例为21.1% (19/90) , 孕中晚期发生率为78.9% (71/90) 。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标准: (1)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寒战、全身酸痛等; (2) 泌尿系统症状:腰痛、尿频、尿急和尿痛等; (3) 尿液分析:尿液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增高; (4) 细菌学检查:尿培养阳性; (5) 体格检查:一侧或两侧肋脊角压痛或肾区叩击痛;患者具有前四条中任意一条, 以及最后一条即可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

1.2 治疗方法

(1) 所有孕妇均住院接受治疗, 取侧卧位进行卧床休息, 以左侧卧位为主, 从而减轻子宫对输尿管造成的压迫, 使尿液引流保持通畅。 (2) 积极采取降温措施, 可采用物理降温, 避免持续高热引起流产、早产等不良结局。此外, 妊娠早期高热可致使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发生障碍, 增加无脑儿的发生率, 需采取积极的降温措施。 (3) 多饮水、勤排尿或进行静脉输液, 达到稀释尿液的目的。每天尿量至少保持在2000 ml, 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甚至脱水等不良反应, 对于不能口服液体及药物者即给予静脉输液治疗。 (4) 合理使用抗生素, 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妊娠期用药分级与管理规定, 药物对母体及胎儿的危害程度可分为A、B、C、D、X五级, 可选用A、B或C类药物进行治疗, 也可以联合用药2 周, 保证剂量充足。 (5) 定期检测母婴情况, 包括孕妇血压、呼吸、脉搏、胎心、胎动等生命体征, 并检测孕妇尿量及尿液成分, 并进行B超生物物理评分。

1.3 观察指标

患者年龄、孕次、发病孕周、临床症状、尿液分析等。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8.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孕周、孕次及孕期发病次数等资料的数据, 见表1。

2.2 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

患者发热、腰痛、腹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见表2。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所有患者均行肝肾功能检查、血细胞分析仪以及淀粉没测定检查, 无特异性结果。对子宫、双侧附件等行彩超检查, 并排除胎盘早剥、异位妊娠等情况。

2.4 治疗转归

经三代头孢治疗3 d后, 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 治疗2 周后所有患者尿培养转为阴性, 所有妊娠孕妇临床观察对胎儿均无不良影响。

3 讨论

妊娠是妇女特有的生理时期, 而急性肾盂肾炎是妊娠期常见病之一, 发生率为1%~2%。由于妊娠期的一些列生理变化, 导致急性肾盂肾炎较易发生。孕妇孕期体内雌激素、孕激素的分泌量大增, 升高的雌激素会增厚输尿管及膀胱的平滑肌层, 而升高的孕激素则使输尿管的平滑肌变得松弛, 降低了输尿管的蠕动频率计蠕动强度, 易引发尿液滞留, 从而发生肾积水以及输尿管扩张[3]。输尿管的扩张会进一步加重尿液滞留以及肾积水。随着妊娠期的进展, 子宫不断增大, 从而压迫输尿管, 妊娠中晚期盆腔淤血状况加重, 子宫及胎先露部位会对膀胱造成进一步的压迫, 易发生机械性梗阻, 从而导致排尿不畅及膀胱残余尿量增加, 增加了细菌滋生以及上行感染的机会[4]。另一方面, 妊娠期由于生理、饮食以及激素等多种因素的变化, 会引起糖耐量异常, 使尿液中葡萄糖、氨基酸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为细菌的生长及繁殖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妊娠中晚期, 各项因素变化增大, 增加了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病率[5]。尤其是妊娠并发肾盂肾炎的反复持续发作, 可损伤肾功能, 甚至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严重者甚至引发早产、流产及胎膜早破、休克等不良事件。本研究中, 妊娠中晚期并发肾俞肾俞的比例最多, 达78.9%, 与其他报道类似, 因此, 孕中晚期要高度防范本病, 可定期进行产检, 若发现无症状菌尿, 应立即实施有效的临床干预, 最大限度的维护孕妇及胎儿的建康[6]。临床中真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最准确的方式是进行尿细菌培养, 但是改方法耗费较多时间, 目前多采用流式尿液分析, 该法对于妊娠期无症状尿路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绝大部分的孕妇并发轻度肾盂肾炎, 通过静脉注射抗生素即可有效治疗, 治疗后1~3 d临床症状会明显好转, 即可改为口服肠道用药。妊娠并发肾盂肾炎的治疗要考虑药物治疗效果, 还要注意对母婴的不良影响。部分抗生素对婴儿具有不良影响, 如喹诺酮类和氨基苷类均是孕妇的禁用药物[7]。本研究采用的治疗药物是第三代头孢, 第三代头孢抗生素对多数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杀菌作用, 且对胎儿无致畸作用, 妊娠全过程均可应用该类药物。经治疗3 d后, 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 治疗2 周后所有患者尿培养转为阴性。此外, 治疗期间, 需要注意保证热烈的供应, 24 h尿量保证在2000 ml以上, 同时要积极进行物理退热, 避免高热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应定期检测胎心及胎动, 掌握胎儿的情况。本病重在预防, 为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孕妇应注意以下情况避免尿路感染:保证外阴清洁, 多饮水, 勤排尿, 孕期减少夫妻同房, 积极治疗阴道炎, 对无症状的菌尿应及时检查, 及时诊断, 并积极治疗, 积避免对孕妇及胎儿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中, 经抗生素治疗, 所有妊娠孕妇临床观察对胎儿均无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 妊娠并发肾盂肾炎多发生于孕中晚期, 当孕妇出现腰部疼痛和肾区叩击痛时, 应先做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第三代头孢作为有效、低毒、无致畸作用的抗生素, 是治疗妊娠并发肾盂肾炎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曲珍华, 徐智立, 李妙根, 等.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 2015 (z1) :127-129.

[2]徐花女, 梁钰龙.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93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0) :2513-2514.

[5]陈莉.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2) :74.

[6]崔胜堂.探讨妊娠期肾积水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内引流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4) :91-92.

三代头孢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入住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医院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30例,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需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及《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来确定[2]。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8例, 女性患者有12例, 年龄最大者96岁, 最小者65岁, 平均年龄 (70±0.5) 岁。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症状多不明显, 而且不典型, 大多没有发热、胸痛和咯铁锈色痰的典型表现。首次发病的时候也不是以呼吸道症状就诊的, 有时可表现为腹痛、腹泻、心悸、嗜睡等。高龄患者经常出现典型的老年病五连征, 即:尿失禁、精神恍惚、跌倒、不想活动、丧失生活能力等。同样地, 老年重症肺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也不典型, 因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 经常发生多脏器的功能衰弱。

1.2 方法

把3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配到三组 (A、B、C组) , A组8人, 使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3], 200mg静脉滴注, 每天一次。B组11人, 使用三代头孢治疗, 头孢米诺1~2g, 每天两次静脉滴注, C组11人, 为硫酸依替米星和三代头孢的联合使用, 具体为硫酸依替米星200mg静脉滴注, 每天1次, 联合三代头孢标准剂量抗炎, 三组的疗程统一为7d, 治疗1个疗程后, 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三组疗效的判断标准[2]

(1) 治疗有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有所减轻, 血常规的检查显示也近正常, 胸片显示炎症吸收良好; (2) 治疗无效: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改善不明显, 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及粒细胞的数目有升高趋势, 胸片显示炎症无明显吸收或有加重趋势。

1.4 统计分析

Excel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A组单纯硫酸依替米星治疗组) 的治疗有效率为37.5%, B组 (三代头孢治疗组) 的治疗有效率为45.4%, C组 (硫酸依替米星和三代头孢的联合治疗组) 的治疗有效率为81.8%, 具体情况见表1。

注:A、B两组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两组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两组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组的疗效要优于单独使用某一种抗生素组

2.2 不良反应

三组治疗前后均未发现肝功的异常[2]。见表2和表3。

3 结论

老年肺炎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疾病, 如何有效地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是医生和科学研究人员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发现单一使用某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并不好[4], 联合使用可有效地增加患者的治愈率。本文通过比较单独使用三代头孢、硫酸依替米星以及二者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 说明了联合使用硫酸依替米星和三代头孢能很好的控制老年重症肺炎的发展,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注:A、B、C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试验中所用药物对患者的肝功影响不明显

硫酸依替米星是半合成水溶性的, 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此种药物的抗菌谱较广, 对多种病原菌都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敏感菌的蛋白质的正常生成过程。因为硫酸依替米星的不良反应相对其他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来说较小, 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病情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对于部分出现一定肝肾损害的患者, 停药后肝肾功能可恢复正常。试验证明, 无论是单独使用硫酸依替米星, 还是单独使用三代头孢, 其效果均不如二者联合使用。因此, 联合使用硫酸依替米星和三代头孢是抑制细菌感染, 控制病情发展的良好手段, 可以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征, 秦俭, 谢云燕, 等.三代头孢菌素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6, 4 (5) :279-280.

[2]李寒春, 唐凤鸣.硫酸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 2011, 32 (2) :210-212.

[3]陈晓波, 覃继芳, 李丽.硫酸依替米星联合头孢菌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 2010, 25 (2) :132-133.

[4]叶金明, 周娟娣, 施政.硫酸依替米星在老年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安全性观察[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0, 5 (1) :46-47.

[5]王长远, 秦俭.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 (11) :1493-1494.

三代头孢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6月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老年患者144例,其中男56例,女88例,年龄60~75岁,平均(67.32±4.74)岁,病程3~14年,平均(7.94±2.31)年,急性泌尿系统细菌感染:轻度75例,中度6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各48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确诊为轻中度急性泌尿系统细菌感染[4,5,6];年龄60~75岁;治疗前未经抗菌药物治疗;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细菌培养结果为真菌感染;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其他急慢性感染;合并恶性肿瘤;精神障碍病史。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留取清洁中段尿或由医生行膀胱穿刺取尿液,送检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7]。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Ⅰ组给予头孢他啶(葛兰素史克医药有限公司,批号:J20110046),2 g静滴,每日2次;Ⅱ组给予头孢曲松(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10983036),2 g静滴,每日1次;Ⅲ组给予头孢噻肟(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液有限公司,批号H10960279),2 g静滴,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无效者根据药敏试验改用敏感抗菌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清除率。临床疗效:根据国家卫计委颁布的抗菌药物治疗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数[8]。细菌学清除率:依据国际标准进行MIC测定,分为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清除率=(清除+部分清除)/总例数%[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个疗程结束时,Ⅰ组、Ⅱ组、Ⅲ组分别有10例、7例、3例无效,经药敏试验Ⅰ组有4例对头孢噻肟敏感,改用头孢噻肟后有效,Ⅱ组1例对头孢噻肟敏感,改用头孢噻肟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改用万古霉素治疗后痊愈。

2.1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析

共检出病原菌179株,革兰阴性菌111株占比为62.01%,革兰阳性菌68株占比为37.99%。主要病原菌见表2。其中Ⅰ组检出61株,Ⅱ组检出58株,Ⅲ组检出60株,各组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三组病原菌分布比较,χ2=1.545,P>0.05

2.2 各组治疗效果比较

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均为最高,Ⅰ组痊愈率、有效率均为最低。见表4。

注:三组总有效率比较,χ2=5.685,P<0.05

2.3 各组细菌学清除率指标比较

三组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Ⅲ组、Ⅱ组、Ⅰ组。见表5。

注:三组清除率比较,χ2=5.485,P<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处于高血糖状态,有利于致病菌生长繁殖,由于免疫球蛋白、抗体等参与免疫功能蛋白合成减少,免疫调节能力下降,导致极易发生机会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局部感染,如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等[10,11,12,13]。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会对抗菌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且易于复发,而细菌或真菌的耐药性增强则加剧治疗的难度。目前,临床普遍存在超范围应用抗生素的情况,抗菌谱越来越广也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会增加,然而由于效率和费用等因素影响,逐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也存在一定困难[14,15,16,17]。因此,如何合理选择抗生素成为抗感染治疗的关键点和难点。本研究144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79株,革兰阴性菌111株占比为62.01%,革兰阳性菌68株占比为37.99%,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有研究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广谱、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比约为40%,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比高达64%~74%[18,19,20,21]。致病菌耐药性呈增强的趋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广谱、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敏性较低[22,23]。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是3种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均适用于泌尿系统感染,本研究选择三者作为研究对象[24,25,26,27]。

本研究结果显示,Ⅲ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均为最高,Ⅰ组痊愈率、有效率均为最低,说明临床疗效以头孢噻肟效果最好,头孢曲松次之,头孢他啶效果相对为最差。细菌学清除率的评估可以更为直观地反映3种药物对致病菌的清除效果。三组细菌学清除率比较结果显示,头孢噻肟的清除、部分清除率均为最高,说明多种致病菌仍保持对头孢噻肟较高的敏感性,可被清除或部分清除,而头孢他啶则表现不佳,头孢曲松较头孢噻肟略微逊色。提示头孢噻肟由于对泌尿系统感染致病菌有更好的清除效果,可以作为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用药。对1个疗程仍无效者应给予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本研究Ⅰ组、Ⅱ组、Ⅲ组分别有10例、7例、3例无效,经药敏试验Ⅰ组有4例对头孢噻肟敏感,改用头孢噻肟后有效,Ⅱ组1例对头孢噻肟敏感,改用头孢噻肟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改用万古霉素治疗后痊愈。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头孢噻肟治疗效果及细菌学清除率优于同代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可作为主要备选药物,同时临床仍应加强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减少致病菌耐药,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3种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6月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老年患者14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48例,Ⅰ组给予头孢他啶2 g静滴,每日2次;Ⅱ组给予头孢曲松2 g静滴,每日1次;Ⅲ组给予头孢噻肟2 g静滴,每日2次。观察治疗1个疗程后3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清除率。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79株,革兰阴性菌111株占比为62.01%,革兰阳性菌68株占比为37.99%,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各组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Ⅲ组、Ⅱ组、Ⅰ组。三组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Ⅲ组、Ⅱ组、Ⅰ组。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头孢噻肟治疗效果及细菌学清除率优于同代头孢他啶、头孢曲松。

上一篇:体验式商业景观设计下一篇: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