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

2024-06-12

浙江省衢州市(精选十篇)

浙江省衢州市 篇1

回收站点应按照规划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应当符合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等有关要求。按照“便于交售”原则, 在城区独立小区内规划设置固定小型回收网点或临时收购点;在社区或非独立小区内, 城区每4 000户左右居民、乡镇每2 000户左右居民设置1个回收站 (点) ;在条件不具备的区域设置流动回收车。

城市规划区内新建住宅区, 规划部门应当根据布点规划要求布局回收站 (点) 或者预留回收站 (点) 建设所需场地;已经建成的住宅区, 可以通过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托的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社区回收站 (点) 所需场地, 不能提供场地的应协商设立流动临时回收站 (点) ;在人居较分散的街道、小区, 经协商同意, 可设立流动临时回收站 (点) 或流动回收车进行回收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应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 具备防止地面水、雨水及地下水流入、渗透的装置, 并符合消防安全和环保要求。

经营者须注册备案、持证上岗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 应根据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规划布局, 向市场监管局 (工商局) 申请登记注册, 领取营业执照, 方可从事经营活动。此外, 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日内, 按属地管理原则, 向登记注册地市场监管局 (工商行政管理局) 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备案。

回收废旧金属的企业和回收非生产性废旧金属的经营者, 除了要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外, 还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15日内, 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应当将营业执照、备案登记证明原件、经营管理制度、回收价格表、监督电话等悬挂或者摆放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 自觉接受监督。

个体工商户不得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生产性废旧金属, 是指用于建筑、铁路、通讯、电力、水利、油田、市政设施及其它生产领域, 已失去原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价值的金属材料和金属制品。

浙江省衢州市 篇2

7.从下列题目中选一个作答。(6分)

(1)《童年》是外国长篇小说,《傅雷家书》是多篇书信汇编,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分别采用哪些方法阅读?

(2)请以《朝花夕拾》和《名人传》为例,探究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不同特点。(可以从选材、人称、写作目的、表达方式等角度思考)

答案:

7.(1)示例:

《童年》是长篇小说,为了解内容与写法,适宜通篇阅读;《傅雷家书》是书信汇编,独立成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阅读。

《童年》是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阅渎时要调动联想与想象,运用体验式的阅读方法;《傅雷家书》是非文学作品,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父亲给孩子的人生指导,阅读这本书,感受父子深情的同时,还可以丰富文化、艺术、历史等各领域的知识,适合采用摘记、批注的方法阅读。

《童年》是翻译作品,有条件的可以与多种泽文以及原著比较阅读,它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一部,可以拓展阅读其它两部作品;《傅雷家书》的作者是翻译家,在家书中多次提到他自己翻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可以拓展阅读这本书。(2)示例: 选材不同。回忆性散文选材自由,如《藤野先生》不仅写了藤野先生的事迹,也写了中国留学生看櫻花、学跳舞等事件;传记必须围绕传主选材。散文的材料是经过作者过滤的事实,带有主观色彩;传记的材料基于书信、日记等,比较客观。

人称不同。回忆性散文用第一人称“我”讲述故事,有双重叙述视角,如《五猖会》既有童年的“我” 对五猖会的热切期盼,也有成年的“我”对封建教育的理性批判。传记有自传和他传,他传采用笫三人称叙述。写作目的不同。回忆性散文的写作目的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思,如,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鲁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情感以及对祖国的忧思。传记的目的是表现传主的性格品质,如《名人传》彰显的是三个传主的精神品质,而不是罗曼•罗兰的态度或思考。

表达方式不同。回忆性散文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传记主要是甩事实本身表现传主形象,所用描写有限,很少抒情或议论,如对贝多芬最后一次演奏的描写,只用了寥寥数笔。

浙江省嵊州市东圃小学 篇3

学校建有两幢教学楼和食堂楼,塑胶田径场、阶梯教室和电脑、实验、音乐等专用室,教学设施先进。现有23个教学班,1147名学生。教职工6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45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多名,大专以上的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的96%。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书法艺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书法教育。2013年10月,嵊州市书法家协会教学实践基地在我校揭牌落户,学校聘请嵊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周恒、理事张肇东担任我校“伏之”书法社团的指导老师。为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学校举行了百人书法现场比赛,校园小书法家评比,写春联送春联活动,书法社团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学校还多次邀请书法家协会的专家给老师们讲座、指导。因此学生在各级各类书法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声誉鹊起,赢得大家一致好评。

浙江省衢州市 篇4

日前,市教科所在衢州市华茂外国语学校举行下半年市级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活动,各县/市(区)教科室负责人、 初中学校教科室主任及部分初中社政骨干老师,共70多人与会。市教科所上半年的推广活动以县级层面的成果为主, 而本次活动则以校级成果为主,通过刘道永老师的一节课、徐淑章老师的一个专题讲座,着重向参会人员展示了《〈历史与社会〉重难点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引导一线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自身的课堂、专业成长结合起来,把课题做真做实。成果推广是市教科所实现“做真研究,出实效果”的三招之一。

为了“让教师动起来、把中期抓起来、使成果用起来”,今年市教科所以“三招三实”为抓手来提升科研成效。第一招是科研培训,转变教师教育思维方式,让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技术方法,科学地做真实的研究;第二招是中期检查,采用“市县联动、县县互查”的方式,将课题检查管理与交流培训提高、调研服务指导紧密结合,抓过程促扎实的研究;第三招是成果推广,精心策划推广活动,盘活优秀科研资源,通过宣传、展示与推广,让教科研红利、教科研正能量得到有效体现,追求有实效的研究。“三招三实”既是市教科所全年工作的主线,也是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价值引领。

浙江省衢州市 篇5

近日,衢州市就业局在衢州市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吸引更多人才回到衢州。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184份。其中男性85名,女性99名;学历分布较为集中,主要为大专本科毕业生。

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仍较集中。有81.52%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首先考虑的是就业,找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8.70%的高校毕业生选择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还有9.78%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继续学习深造,为日后就业加码。而在选择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中,大专毕业生的.比例比本科毕业生高出许多,占整个大专毕业生的12.66%。

就业观念转变明显。在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前,高校毕业生比以前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调查中,69.57%的高校毕业生认同“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选择从底层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但仍有19.02%的高校毕业生抱着找工作应该“一步到位”的想法。

择业标准着眼未来。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考虑因素多样化,个人发展空间最受瞩目,有28.81%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个人发展空间,工资待遇退居第二,排名第三的是工作地点。与70年代人颇为不同的是,80后、90后更多地从自身兴趣爱好出发寻找工作。

在选择就业单位性质时,排在第一位的为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们认为工作相对稳定、收入有较好的保障、工作环境安逸、工作强度不大。其次有25%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国有企业,理由是国企收入较高、福利较好、工作压力适中,个人的发展前景良好。只有21.74%的高校毕业生选择民营企业或私人企业。“虽然民营企业仍排在党政机关及国有企业之后,但已经排在中外合资企业之前,说明民营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在人才竞争力上已不逊于外资企业。”市就业局相关负责人分析。

从对薪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大部分高校毕业生薪酬观较为理性。49.46%的高校毕业生期望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一3000元之间,有27.17%的高校毕业生期望薪酬为1000-2000元之间,仅有5.43%的高校毕业生期望薪酬在4000元以上。“大部分学生都能对自身能力水平和社会就业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从心理上降低了薪酬预期,对待遇的要求也趋于理性。”

在就业地点选择方面,毕业生仍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大约有70.65%的高校毕业生希望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他们认为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就业环境好,交通、医疗、信息等各方面设施齐全,利于开阔眼界,个人发展空间更宽阔。有19.57%的高校毕业生计划在家乡城市就业,他们认为,近年来,衢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就业机会增加不少,家乡环境熟悉,人脉关系多,容易开展工作,也便于孝敬父母。选择西部大中城市的仅为3.26%,他们认为西部地区城市比较偏远,经济欠发达,个人未来发展的前景会受到限制。

浙江省衢州市 篇6

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与地球上任何一个人聊天,却可能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

在本卷“现代文阅读(二)”中,一声“嘿,邻居”,一组“中国邻里关系调查”数据,或许会引起我们对邻里关系的关注,触发我们对邻里关系的深思。

请就“邻里关系”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结合调查报告,选择特定对象(如家长、社区负责人等)写一封信,阐述你的思考和建议;可以就这个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生活或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

【文题解读】

这是一个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社会、关注现实、抒发情感与思考的好题目。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所谓邻里,邻在近处,里于深情。邻里之情,如同冬日的暖阳,温暖和煦;如同夏日的凉风,凉爽惬意。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个个乡村演变为城市,一个个村庄转变为耸立的楼房。人们由平房搬到了楼房,彼此之间却由最熟悉的邻里变成了陌生人,上演了一场冷若冰霜的心灵‘寒’剧。人们对门而居,心与心之间却隔了一个海峡的距离,追溯源头,邻里关系的丧失在于彼此之间缺乏安全感和沟通互信的基础。

但任凭高楼大厦直冲云霄,哪怕互联网遍布全宇宙,我们都不可与邻居疏远。或许经济的高速发展冲淡了人们彼此的情谊,或许金钱驱使大家逐步走向利益,但是谁都需要真情的温暖。下班回家晚归的路上,邻家门口一盏为你点亮的灯;清晨开门时对过奶奶惬意的微笑、温馨的问候;一碗温热的鸡汤,从邻居手上递过来……

看似简单的题目,如果能选好切入点,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写法上要以小见大,从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入手。比如题目中的招呼就可以是一个切入点,从邻里之间打招呼方式的历史变迁来展示这种关系的由亲到疏。而邻里之间重情,文中必有情感的宣泄;邻里现实有思考,因此必然有思想的沉淀。总之叙述中有情感,领悟中有沉淀,才是获得高分的条件,这一点在提示当中也有强调,生活感受和感悟思考是很重要的。

写法可以独辟蹊径,正面显示邻里情应该是考生常见的思路,如果反其道而行,以小说的笔法描写邻里的疏远、紧张、猜疑,反映社会现实并发出呼吁,可能会更加技高一筹。

【佳作示例一】

微笑的余温

◎华雨萌

华灯初上,夜色朦胧,几颗星星在夜空发出微弱柔和的光,暗黄的灯光下,让人有些许睡意。这时,“咚咚”,隔壁传来轻快的敲墙声,我的眼前浮现出隔壁女孩蜜糖般甜蜜的笑容,她欢快的笑声似乎透过厚厚的墙壁传到我的耳边。我也轻敲两声以示回应,并传达“晚安”的讯息。墙壁传达着两个女孩深厚的情谊,在余声绕梁中,我们恬然进入梦乡。

这是童年的我和邻居女孩每日的睡前游戏,搬家这么多年,依然怀念这个有些幼稚却又十分温馨的小秘密。那种天真烂漫、童真童趣的回忆,将成为我珍藏一生的记忆。

我们搬家以后,觉得日子过得越来越快。学业的繁忙,使我待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对邻居的印象只有那扇紧闭的门。一日放学回家,邻居刚好正在开门,狭隘的楼道、冰冷的空气让我们面面相觑。心里忐忑着要不要打个招呼,刚鼓起勇气发出一个单音节,邻居用怪异的眼神打量了我一眼,重重地关上了门。我咽下了想说的话,讪讪地收回了刚想伸出的手,尴尬而又轻轻地关上了门。漆黑的楼道里只剩下关门的回声和人情的淡漠。

这个时代的人们走得越来越快,科技高速发展,人情却在逐渐冷漠,人们封闭了自己的内心,用房门阻隔了世界。人们愿意在网络上敞开心扉,却不再对邻居给予问候。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连最基本的信任也渐渐消失,只充斥着怀疑、猜测和冷漠的眼神。

记得有一次去妹妹家玩,一路上欢呼雀跃,迈着轻快的步伐,楼下小区的保安笑眯眯地看着我,善意的目光让我不由地放慢脚步。我小心翼翼地报以微笑,他说:“回家了啊?”我点头应答。他亲切的话语如同把我当亲孙女一样看待,自然温暖、淳朴的笑容也让我放下一切防备报以真诚的微笑。

每当我再次遇到人们冷漠的表情时,那微笑的余温始终给予我向他人微笑的勇气,他们便会收起外表尖硬的刺,回报以温暖的微笑。我希冀那微笑的余温能继续传递,跨越人们心中的隔阂,敲开紧闭的心门,敲开邻居的门。

【评点】

小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追忆曾经的过往,写出了往日邻里之间那单纯而又真诚的关怀,也展现了如今邻里彼此冷漠的现实,同时向社会发出了呼吁:希望这个社会多一些温情,少一些冷漠。

【佳作示例二】

邻里之间心更近

◎戴心怡

何为邻里?人道是:“邻”谓之屋室之邻,“里”谓之弄巷之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再平凡不过,确实不像亲情爱情般伟大无私,但它就如一只小小的蜡烛,默默地点燃在心房的一隅。光芒虽小,却足以照亮整个世界。

邻里之间总是充满纯情的相伴相随,童年的旧时光里少不了玩伴们的身影。忘不了曾经在大树底下捏泥巴,顺着盘虬卧龙的树干爬去摘桂花,被某个人的家长发现,然后不约而同地一哄而散;忘不了曾经用脏兮兮的小手攥着砖块角在院子里画下歪七扭八的线条,一格一格地跳房子,然后因为某人摔成“狗啃泥”而捧腹大笑;忘不了曾经应着某人一声呼唤,肩并肩手牵手地走着,几个孩童藏匿于芦苇小溪之间打水仗、捉蝌蚪,水声清越,和着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彼时的我们笑靥如花,相伴相随书写了邻里之间的纯情。

邻里之间总是充满真情的互帮互助,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我们的邻里之间往往一家有困难,总是左邻右舍几家人凑在一起出力帮忙。犹记得“桑美”台风袭卷之后,虽然那年我年纪尚小,但却对那件事记忆犹新:爱花如命的虞大爷在院前开垦了一片花圃,台风过后一片狼藉。因排水不畅许多草木都萎蔫了,虞大爷年逾古稀行动不便,儿女又不在身边,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候邻家的好几位叔叔过来了,他们拿着铁锹和花铲,笑意盈盈地对虞大爷说:“您甭担心!有我们几个在,包准一早上完事!”说完,便个个挽起了裤脚,穿着水靴踏进花圃之中。铲烂泥、清垃圾、挖水渠,有说有笑的叔叔们在花圃里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到了中午,花圃里的积水排尽了,虞大爷终于舒展眉头,眼睛笑成一条缝:“各位辛苦了,多亏了你们,谢谢啊!走,到我家喝杨梅酒去!”说罢,院里传出一片爽朗的笑声……彼时的他们乐于助人,互帮互助书写了邻里之间的真情。

邻里之间充满了温暖的将心比心。隔壁家的小妹妹该上一年级了,但家长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每天接送,碰巧我和她上同一所小学,我便主动承担起每天上下学接送的任务;住在第六间的阿姨做寿司最好吃,每次寿司出锅,她总是让儿子端着两大盘挨家挨户地送;第三家的白叔叔手里有把第四间房的钥匙,你猜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第四间房的奶奶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出门总忘带钥匙,麻烦白叔叔帮忙的……彼时的人们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将心比心书写了邻里之间的温情。

何为邻里?“邻”谓之心田之邻,“里”谓之心扉之里,邻里之间不过丈余之隔,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这种关系似渺小的矢地菊,像细碎的阳光,如微亮的红蜡,平凡而朴实,默默温暖,在生活的旅途中,明亮了岁月,洗涤了光阴。

【评点】

邻里之间,点点滴滴的小事汇成爱的海洋,小作者用自己身边之事抒写了邻居之间爱的颂歌,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间大爱,互帮互助让邻居之间的心走得更近,弘扬了社会正气。

浙江省衢州市 篇7

2012年末,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工作会议在衢州市实验学校召开, 各县 (市、区) 教科室负责人、各类课题负责人共450余人与会。会议的主题是“做务实、真实、扎实的课题研究, 过专业、完整、幸福的教育人生”。会议, 对我市获第四届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部分课题进行了推广, 4位市课题优秀成果获得者作了经验分享与成果交流。市教科所负责人回顾了一年来全市教科研工作, 强调今后将对课题研究的规范性、科学性等方面加强指导, 希望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教育科研态度, 走上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专业成长之路。会议还邀请了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前所长、现学术委员会主任胡兴宏研究员现身说法, 内容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启动与实施》的主题, 认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其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 强调在课题研究的启动阶段要做好三件事:重新审视和调整研究方案、对研究内容进行分解与细化、确定好研究工作的推进策略, 在研究实施中要重视资料的积累、总结与提炼。整个报告既平实又精彩, 既广博又深刻, 特别是对部分衢州市2013年度立项课题方案的点评与指导, 真正起到了专家引领的作用, 赢得了与会教师的阵阵掌声。本次会议对于进一步提高全市申报立项课题质量和教科研工作水平, 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浙江省衢州市 篇8

3月16日上午, 衢州市省级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负责人会议在衢州二中召开, 我市被省教科规划办立项的省级2010年度规划课题、体卫艺和农村青年教师专项课题的负责人40余人参加会议。

衢州市2010年度共有34项规划课题、2项体艺卫课题和1项农村青年教师专项课题被省教科规划办立项为省级课题, 为了加强对省级立项课题的管理和指导, 衢州市教科规划办组织召开了本次会议。会议要求各小级立项课题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好课题的实施, 扎实做好课题的过程管理, 争取实现课题的研究创新;并强调了进行课题研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选题要切口小, 思考要有深度, 方法要讲适度, 举措要有力度, 成效要有亮点, 表现要有奇招;要加强课题研究中的六种意识:课题意识、成果意识、实践意识、推广意识、创新意识、研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浙江省衢州市 篇9

1 浙江省公益林地籍信息系统简介及应用

1.1 系统简介

1.1.1 系统结构。

现有的生态公益林地籍管理系统由4层结构构成,分别是基础数据层、通用平台层、功能组件层和专题管理层,具有开放性、集成性、可扩展性、安全性、易维护性等特点。

1.1.2 数据组织。

包括数据采集与数据组织两方面。采集的信息包括公益林空间信息和公益林管理信息,其中公益林空间信息包括海拔、坡度、坡向、河流等基础地理信息,省界、地界等行政区划界限信息;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公益林小班界线等的林业专题地理信息。公益林管理信息则包括与地籍小班空间信息相对应的公益林面积数据、补偿对象数据、资金管理数据、管护组织数据和经营管理变化数据等。数据组织采用多级区域数据时序管理模型,即以县、乡(镇、林场)、村、林班、小班、细班为多级单位进行不同比例尺的数据组织,在各类数据上按照管理的实际需要融合不同尺度的时序数据,并实现各类数据之间的无缝管理。

1.1.3 系统功能与特点。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公益林建设面积管理、补偿对象管理、资金管理、管护组织管理、森林资源和生态监测、档案管理。具有数据组织灵活、功能实现便捷等特点。功能模块按照职能进行设计的方式遵循了林业工作的自然联系,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1.1.4 系统的实现。

系统采用CPS结构,以Arc Engine组件为基础构建技术平台,用C++作为开发工具,空间数据引擎为SDE。Arc Engine提供组件框架和控件框架的同时,可将成果进行分发。因此,系统既具有强大的GIS功能,又方便实现生态公益林管理的需要,同时拥有十分友好的系统界面和相对较低的系统使用成本。

1.2 系统应用

浙江省是在全国较早推广应用生态公益林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省份,目前,县级已经完成系统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1.2.1 省级应用。

应用该系统全面掌握全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投入、成效等进展情况,科学编制林业生态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为省政府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的科学决策、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1.2.2 市级应用。

应用该系统对辖区内的生态公益林信息进行处理和转化、保管、查阅,掌握和了解市域范围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情况,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有效指导、监督和管理。

1.2.3 县级应用。

应用该系统进行生态公益林基础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分类、保存、更新;实现信息上行(省、市)的快速传送和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进行年度生态公益林各类数据的准确、快速统计,提高办事效率;及时了解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相关信息,有效指导和支持基层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开展年度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和项目实施成果的初步评价,制定年度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为县级政府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的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系统的定位及功能需求

系统的定位和功能取决于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工作需求。

2.1 林业部门管理生态公益林的职能

按照《浙江省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浙江省衢州市各级林业部门的调查,林业部门在生态公益林管理中的主要职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 决策参谋职能。

林业行政部门是政府管理生态公益林的职能部门,是生态公益林建设单位与各级政府、上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纽带。主要职能为:开展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年度实施计划的制订、年度实施情况及成效的总结报告,为各级政府制定该行政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谋。

2.1.2 组织指导职能。

包括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实施的组织和指导、基层监管组织和护林队伍的管理、基层管护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生态公益林调整结构和培育的技术指导、新技术新方法的实验及推广等。

2.1.3 监督检查职能。

生态公益林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涉及部门众多,涉及地区范围广,因此有效监督和检查尤为重要。主要内容有: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生态公益林有关建设资金的发放和使用及其流向、有关林业政策法规的执行、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的落实和实施情况、公益林的维护和生产情况等。

2.1.4 日常工作职能。

包括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贯彻、林地基本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处理、与上下级及同级其他部门间的沟通合作等。

2.2 林业管理部门对系统功能的需求

结合林业部门在生态公益林管理中的职能,根据衢州市林业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对系统功能需求的调查了解,系统功能应包括:公益林属性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保存功能,信息流转管理功能,公益林监测监督功能;信息共享功能等。因此,对系统相应提出如下要求:

2.2.1 人机交流方面。

一是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基层林业工作人员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技能不足,无法完成过于复杂的操作,也无法适应过于枯燥且专业性太强的界面,因此需要在系统的设计中做到操作简单、界面友好。二是要有自动化模块。林业信息系统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数据资料的获取、导入、处理和长期存储,若完全由人工操作则工作量很大,因此需要一些自动化模块。三是能进行个性化设置。由于系统服务于不同的层级和不同的工作人员,需求差异大,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功能,所以需要系统为用户提供进行个性化设置的部分。

2.2.2 系统自身功能。

一是综合性强,要涵盖林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及相关的数据库和处理系统,满足不同业务科室对工作开展的最基本需要。二是结构合理,要有清晰的模块划分,模块间的联系要科学紧密,不同模块所达到的深度要基本一致。三是信息分类清晰合理,便于实时更新、长期保存、快速传送。四是信息共享,网上操作。实现信息共享不仅能减少系统重复建设,减少信息冗余,降低成本,而且便于不同系统间的整合和政务信息的公开。要实现信息共享,进行网上的相关信息操作势在必行。五是支持多种查询方式和逻辑运算,有强大的搜索功能和数据分析处理功能。由于林业相关信息数量相当庞大,而对于林业信息的利用离不开长久以来的历史信息及新增的相关林地信息,因此良好的搜索功能必不可少。六是极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系统用于政府部门,关乎国家信息安全,也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对于该系统来说最重要的2个要求。

2.2.3 与其他系统相互兼容。

由于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同等级,不同机构,甚至同一机构不同部门都会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而在林业部门,正在使用的就有OA系统、森林防火系统、古树名木系统、公益林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所以一个系统只有实现和其他系统的兼容,才能为工作人员带来方便,减少失误。

3 系统应用评价

3.1 系统应用的初步效果

3.1.1 实现了生态公益林信息收集、整理、分类、保存。

利用信息化手段,使用半自动化手段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使分类得以细化,更便于保管和维护。

3.1.2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提高了林业部门的工作效率。

3.1.3 及时准确地提供信息资料,为政府生态建设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1.4 初步实现了林业部门内部生态公益林信息的共享,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1.5 具有可视化功能。

该系统集成了卫星图片、属性信息和管理信息等图像、数据资源,将其综合到一个画面上,可以更加直观的对林业各种信息进行查看和更改、添加、删除。对于对林业本身不太了解的人员更加有效。

3.1.6 可以进行简单的营造林设计。

由于有可视化效果且各种信息较充分,工作人员不用到实地查看,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营林造林设计。

3.2 现有系统的主要不足及原因分析

3.2.1 信息共享面窄。

一方面,在林业系统内部,有多套系统并行,如OA系统、森林防火系统、林业病虫害系统等,这些系统之间无法进行信息共享。另一方面,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更无法进行信息共享。

3.2.2 信息供给的时效性差。

系统中的信息很多是历史信息,只有一些公文等行政方面的信息可能做到实时更新,林地的最新信息基本没有。首先,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难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林业信息。其次,由于信息化程度不够,公益林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只普及到县一级,而在林业作业最前端的护林员与农户无法在该系统上进行数据更新。再次,由于该系统本身缺乏一个强大的导入系统,如今的数据更新很大程度上要靠人工作业,公益林信息巨大,因此难以实现实时更新。

3.2.3 社会监督功能未得到发挥。

社会公众无法进入系统,也就无法通过系统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一方面,生态公益林信息中的某些部分可以公开,而某些部分需要保密,没有强大的信息保护措施,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因此干脆不公开。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绩效评估模块,只有一些专业化的统计数据,而没能将其处理成可让群众理解的信息,所以不便于公开。信息不公开,使社会监督功能得不到发挥。

3.2.4 决策支持功能不完善。

现在的系统虽然能进行一些数据加工处理,但缺乏效益评价及投入产出分析系统,不能进行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处理,因此得到的结果存在不完整性和滞后性,无法满足政府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的完整性和时效性要求。

3.2.5 系统不能定期升级,后续开发不够。

该系统仍在推广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又因为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难以进行系统的自行修补和及时完善。

3.2.6 绩效评估功能缺乏。

4 发展建议

4.1 系统功能模块完善的相关建议

4.1.1 生态公益林属性信息模块。

在该模块中,采取可视化手段,将空间地理信息、林地基础信息、部分管护信息集成到一起。

4.1.2 相关管理信息模块。

在该模块中,可以把各种行政方面、商业方面的信息集成到一起。包括各种人事信息、财务信息,以及各种公文信息[3]。

4.1.3 档案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功能伴随系统工作的始终,一方面,系统本身存在很多需要归档的待利用的历史信息。另一方面,系统中正在流转的各种数据、信息和文件也需要进行实时归档,而且,该系统需要与档案部门相关系统相联系[4]。

4.1.4 信息监测及绩效评估模块。

建立生态公益林资源信息监测体系,创建公益林各构成因子之间、及各因子与公益林功能、公益林投资与效益的数学模型,及时反映效益评估结果。该模块集成了信息监测及绩效评估的内容。由于绩效评估需要建立在有效的信息监测基础上,因此这两部分集成为同一模块。

4.1.5 信息公开和共享模块。

该模块中主要含有一些经过深入处理后可以直接为公众所了解的信息,以及一些可对公众公开的文件、法律法规,这部分信息既可以对公众开放利用,也可以为其他部门机构所参考利用[5]。

4.1.6 研发数据导入系统。

生态公益林规模大、信息量巨大,研发强大的、具有自动化功能的信息导入系统,对于生态公益林信息的动态管理、实时更新,提高信息在生态公益林科学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4.2 系统建设的相关建议

4.2.1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需要在乡一级进行信息化建设。只有将信息收集的触角深入到林业作业的最前沿,才能获得最新的林业信息。再者,应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基础网络建设,为信息共享提供硬件基础。

4.2.2 加强系统整合。

林业管理部门要开展林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整体规划,制定统一标准,在构建林业信息管理一级平台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相互分割的各类林业信息管理系统,使它们成为二级平台[6]。实现林业信息的共享,降低林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避免重复劳动,提高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4.2.3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只有充分保障信息安全,才能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公开,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效型政府、服务型政府。

4.2.4 加强监测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公益林监测体系,定期采集现场各类信息,及时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更新,提高信息的实效性[7]。

4.2.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林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需要信息技术、信息管理和林业专业等多专业人才的共同合作,需要系统开发、维护、操作各层次人员的协调配合。因此,建设和培养一支多专业、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十分重要。

摘要:从生态公益林地籍信息系统在推广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及林业科学管理的需求出发,分析了该系统的系统结构、应用现状及功能优劣,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现行系统的初步建议。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地籍信息系统,应用,需求,浙江衢州

参考文献

[1]浙政办.浙江省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试行)[EB/OL].(2006-11-22).http∥www.ohnly.com:8080/html/main/2cfgview/2006112258576/html.

[2]李土生,莫路峰,应宝根,等.浙江省公益林地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3):88-92.

[3]阮平南,韦江.北京市电子政务评价体系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2):18-22.

[4]章齐国.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上的应用[J].安徽林业,2000(2):14-15.

[5]龚俊朋、袁博.对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共享功能的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4):92-94.

[6]王庆杰.林业地理空间信息整合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6(4):46-50.

浙江省衢州市 篇10

《中国教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课程总目标中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解决问题”修订调整为“问题解决”, 您是如何理解这一变化的?

胡赵云:“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 都是四个字, 只是“问题”与“解决”前后顺序不同, 意味着两者的意义与价值不同, 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首先, 这两者的含义不一样。“解决问题”的立足点是解决, 往往是给出了问题, 如何分析与解决这个已给定的问题, 而“问题解决”要关注有没有问题, 如何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或表述问题, 然后, 想办法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主要指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两个方面, 而“问题解决”包括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四个方面。

其次, 这两者产生的背景不一样。“解决问题”在我国的教学大纲中早就存在。我记得1986年工作时, 读过《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其中就有“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背景是我们国家百废待兴, 急需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大量问题。而今天,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 创新已成为民族发展的灵魂, 没有问题, 不能发现问题, 不能提出问题就没有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 只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够了。

再次, 这两者的内容设置、教学展开方式也有区别。以问题解决的视角审视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展开方式时, 就会选择现实的、生活的、数学的素材, 让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思考、分析、交流、发现相互之间的联系、矛盾与存在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问题, 然后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与我国传统的先讲数学知识, 再例题示范, 后练习巩固的呈现形式有着根本的区别。

《中国教师》:“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中都有“问题”, 这个“问题”与传统的应用题有什么不一样?

胡赵云:“问题”与传统的应用题, 这两者有区别, 它们不是一回事。传统的应用题大多有明显的人为编造痕迹, 如情境作了简化, 数据作了优化;往往有一定的题型, 如行程类、总分类、工程类、浓度类等;解决应用题的主要方式是找类型, 套公式;答案总是确定的, 往往这个应用题解完就是终点了, 无须反思。而“问题”往往是现实的、生活的、数学的、开放的, 很难用套题型的方式解决它;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往往需要依靠高于数学知识层面的能力、观点、思想、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结果未必唯一确定;此问题解决后交流与反思空间大, 往往是彼问题的开始。可以这样说, 传统应用题仅仅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人为编造的、有明确结果的“问题”, 而“问题解决”中的“问题”, 不仅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还锻炼学生运用数学观点、意识、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很有价值。

《中国教师》:“问题解决”与课程目标“四基”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及“核心概念”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胡赵云:2011年课程标准中, 明确指出问题解决有以下四个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强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 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是实现问题解决目标的基础, 重视加强问题解决能有效地增强应用意识, 发展创新意识。特别要提出, 问题解决经验的积累往往要通过学生参与的、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实现。而一个人能够发现、提出新问题正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为载体,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 可以帮助学生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中找到数量或空间方面的某些联系或某些矛盾, 并将这些联系或矛盾提炼出来, 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以问题的形态表述出来, 即提出问题。同样, 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为载体, 培养学生良好的推理能力、模型思想、运算能力与思维能力等, 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正如2011年版课程标准所指出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 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 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教师》:既然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很有价值, 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怎样做才能实现问题解决的目标?请您给一线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胡赵云:首先, 教科书的编写要为问题解决提供好的素材与呈现方式。“教材应选用合适的学习素材, 介绍知识的背景;设计必要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通过观摩、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 感悟知识形成和应用”。这样的方式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 北师大版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力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 应用和拓展’的模式展开,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其次, 教师要提升执教问题解决的能力。我们的教师习惯于对给定的问题进行分析, 予以解决, 而对于怎样选择合适的情境, 怎样呈现教学内容, 怎样开展组织教学才能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相对陌生。教师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学习、交流与研讨。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再次,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 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第一,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不要以简单地、重复地多题讲练代替教学。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不乏以讲题、做题, 依靠大量练习为特征的、简单的、应试性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自然不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并且, 从应试成绩的角度来看, 也未必是好的方法。

第二, 要重视积累现实生活的经验, 不要简单地以题型套公式的方式代替现实问题的教学。我国各版本的教材都不同程度地沿用了传统的应用题, 如果教师能够采用好的教学方法使用这些应用题的话, 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摒弃简单的归类题型、套用公式的教学方式。对于任何形式的应用题, 教师都要善于让学生积累现实的生活经验, 理解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 能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如教学课例“打折促销”[具体见《基础教育课程》 (2012.11) 中《学法指引是学案设计永恒的追求》], 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第三, 要重视落实问题解决方法 (策略) 的多样性。在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而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也同样明确要求“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这说明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完整地延续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广大教师对此缺乏必要的认识。例如, 2011年浙江省衢州市初中数学毕业考试卷第21题, 是一来自课本的略作改编的例题。

某花圃用花盆培育某种花苗, 经过试验发现每盆的盈利与每盆的株数构成一定的关系。每盆植入3株时, 平均单株盈利3元;以同样的栽培条件, 若每盆每增加1株, 平均单株盈利就减少0.5元。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0元, 每盆应该植多少株?

小明的解法如下。

解:设每盆花苗增加x株, 则每盆花苗有 (x+3) 株, 平均单株盈利为 (3-0.5x) 元。

由题意, 得 (x+3) (3-0.5x) =10,

化简, 整理, 得x2-3x+2=0,

解这个方程, 得x1=1, x2=2。

答:要使每盆的盈利达到10元, 每盆应该植入4株或5株。

(1) 本题涉及的主要数量有每盆花苗株数, 平均单株盈利, 每盆花苗的盈利等, 请写出两个不同的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用一种与小明不相同的方法求解上述问题。

结果得分率为43.13%。事实上, 该题可用算术、列表、图像及函数等方法解决。这就需要广大教师通过钻研教科书、数学教学理论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 要让课堂教学、数学知识的形成体现问题解决教学的全过程。2011年版课程标准对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明确了三个关系:“要重视过程, 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 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 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这表明在数学知识形成的课堂教学中要关注过程、直观、直接经验的积累, 这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问题解决教学的全过程提供了依据。比如“勾股定理”的教学就是一个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好素材。2011年版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探索勾股定理”, 如何探索, 各种版本教材对此处理各有不同, 总感觉是很勉强地探索, 师生总存在几个困扰, 如: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边之间的关系怎么就想到要研究边的平方, 怎么教师会那么聪明就想到用网格帮助探索, 等等。通常在学完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后才学习直角三角形。教师不妨按照下列方式组织勾股定理的教学。

(1) 发现问题

我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确定, 这个三角形就确定了, 那么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确定就表明这个直角三角形已确定, 也就是斜边的长确定了。这能说明什么呢?

这表明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能由两直角边的长确定。说明斜边与两直角之间有关系, 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它们的关系呢?

(2) 提出问题

问题:Rt△A B C中, ∠C=90°, 问边a, b, c之间有何关系?

(3) 引导探索

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尝试与否定的事。过去积累的经验能帮我们研究这个问题吗?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我们怎么办?可以举个具体、特殊、简单的例子。

第一, 从简单的、特殊的入手。

问题1, 已知Rt△AB C, ∠C=90°。 (1) 若a=b=1, 你能表示出含c的等式吗?

问题1 (2) 若a=b=2, 能表示出含c的等式吗?

问题1 (3) 若a=1, b=2呢?

第二, 引导分析。

问题1 (1) (2) 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点?问题1 (1) (3) 的条件与 (1) (2) 有什么区别?

问题1 (1) (2) 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点?c2=2, c2=8能让我们想起什么? (可想起正方形面积)

对于问题1 (1) , 如何验证以c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否为2? (用拼图或用网格帮助)

补问:你能用上述方法验证问题1 (2) 的结论吗?

加问:你有哪些方法知道正方形的面积为8?

追问:你能用上述方法帮助解决问题1 (3) 吗? (c2=5)

补问:你有哪些方法知道正方形的面积为5? (学生可以发现下列方法, 见图1、图2)

问题1 (4) 若a=2, b=3。你能求c吗? (c2=13)

补问:你有哪些方法知道正方形的面积为13?

第三, 提炼观察。

问题2, 梳理上述四个问题的边长, 并思考a, b, c之间有什么联系? (联系:a2+b2=c2)

第四, 验证结论。

问题3 (1) 在网格中能验证吗?对于上述问题, 用网格, 画一画a2, b2 (见图3) 。

问题3 (2) 在R t△A B C中, ∠C=90°。a=3, b=4, 问c=? (方法1, 用a2+b2=c2可求得c=5;方法2, 用刻度尺量;方法3, 用网格验证。)

第五, 结论一般化。

网格有局限性, 对于非整数边长的怎么办?

问题4, 对于R t△A B C, ∠C=90°, 你能说明a2+b2=c2正确吗?

上一篇:能力结构理论下一篇: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