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辅导

2024-05-23

分层次辅导(精选十篇)

分层次辅导 篇1

[案例] 一元二次函数值域

一、教材依据

数学 (第一册) 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组 编著

第三章:函数 第五节:二次函数值域

二、设计思想

教材把第三章《函数》分为如下内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表示方法、分段函数、函数的增量、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参考书中详细说明了《函数》这一章的教学要求、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指出本章重点是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象、函数的性质, 难点是理解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尤其是求二次函数值域问题。

就本节来说, 教材通过合理的知识布局不仅突出了二次函数这一重点知识, 而且通过图象巧妙突破了二次函数值域这一难点, 我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分层次题组教学把数学教学变成学生“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使学生逐渐会学数学, 会用数学, 并能学有所得, 学有所乐, 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善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知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 能根据图象确定一元二次函数的值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和“学”的整个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让学生体验求知的成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求异的精神。

四、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结合图象求一元二次函数的值域。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函数的定义域;在某一区间, 结合图象求值域。

教学准备:我授课班级学生基础薄弱, 自主学习能力差。通过分析学生基础层次, 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 把授课内容分层, 化解求值域这一难点。

五、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要求学生说出一个开口向下的一元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说出两个对称轴为x=1的一元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回顾旧知, 预设伏笔

比较不同点的坐标x、y的大小。

生:函数图象上的点横坐标x越小越靠左, 越大越靠右。

生:函数图象上的点纵坐标y越小位置越低, 越大位置越高。

生:图象开口向上时, 点离对称轴越远, 纵坐标越大。

生: 图象开口向下时, 点离对称轴越远, 纵坐标越小。采用较简单的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处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屏幕上图表引导学生看图象找出图象点的坐标x, y变化规律。

3.讨论质疑, 探求新知 (以设置分层题组为例说明)

首先和学生以二次函数y=ax2+bx+c (a≠0) 为例解决简单二次函数值域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方法把二次函数性质、解析式紧密结合起来, 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 探求新的解题思路。设置基础题组, 照顾基础薄弱的同学, 巩固全班同学的基础知识。继续探求二次函数定义域在某一区间的值域问题, 定义在某一区间内, 不仅要考虑图象顶点的函数值, 而且考虑这一区间端点的函数值 (一般可结合函数图象进行分析) , 注意函数在这一区间内的单调性。老师让学生围绕例题总结解题过程。设置提高题组, 以y=ax2+bx+c (a≠0) x∈[a, b]为主, 培养学生“再创造”“再发现”知识。最后设置讨论题组求f (sinx) 的值域问题, 让学生画图, 板书, 集体讨论解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分层次教学 篇2

1 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原因

1.1 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现代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个体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圆满完成学业,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同时,为了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让每一位学生实现各自的圆满发展是国民素质整体性提高的前提。在这种社会的要求下,在个人能力有大小的现实中,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实施分层次教学。

1.2 教育平等的需要 新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的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只有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最大程度地促进其自身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平等的教育。

1.3 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学生的经验不同、需要和兴趣不同,因此应尊重儿童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引导其不同的探究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其完满的发展。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关注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反对划一的、标准化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的、非模式化的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分层次实施教学。

1.4 转变学习方式的需要 主体教学和分层将把教师从课堂的“一言堂”解放出来。课上,教师将从“传授知识”转变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实践模式。学生将从注重模仿转变为注重理解;从缺乏创造转变为注重创造;从热衷于过多的常规练习转变到发展基础及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从接受性学习向发现性学习转变,而发现性学习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过程具有开放性。

1.5 满足个体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提高思维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学习,从而发展他们的这一方面的才能。

2 分层教学的优势

2.1 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2 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3 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次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3 分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分层教学要解决分层的原则与分层的办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摸底的结果,但测查的内容、难易的程度、考查的结果等,是否科学、客观,有没有参考价值,这是个重要的问题。其次,分层要考虑学生的“出口”与“进口”的对接,“低进高出”虽然是努力方向,但不能成为考核教师的依据。分层要使不同水平、不同需求在发展中柔性衔接,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有了动力、有了希望。

3.2 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是对传统教务管理的挑战,学生不是在班主任的“监控”、“保护”之下,任课教师又不能保证全员性管理,学生将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动态管理中,不稳定因素会增大,管理的范围会拓宽,这就要求管理者、任课教师,“教书育人”尽到责任。新的分层管理中加入了动态调控,将淘汰制变成了自我选择制。

3.3 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自卑”,对家长来说是“没了面子”。可见,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工作尤为重要,在分层教学的试验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同时提醒学生或家长,做好顶住压力的思想准备。分层应以学生能否取得进步为判断得失的标准。

3.4 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分层次辅导 篇3

一、心理辅导在分层教学与评估教学模式实施准备阶段的作用

1. 心理辅导先行, 让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有个正确理解, 为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和评估分层奠定基础

分层教学与评估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和以往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相比, 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以学生为主体, 它的有效实施能让每位学生从中受益。所以, 要在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实践中顺利实施该教学模式的前提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了解它, 接受它。要让学生明白分层教学和评估模式不是去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更不是对差生的轻蔑和歧视。分层不是目的, 它是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间”获得最大成功的最佳途径和手段, 它的顺利实施必将让全体学生受益。因而在该模式实施准备阶段, 我们教师做了大量的前期宣传工作, 以大量有说服力的理论和事例对该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论证和宣传, 并根据问卷调查中学生所反映的顾虑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让学生和家长明白我们这样做的目的, 赢得他们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 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2. 注重学生的心理, 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

要想顺利实施分层教学与评估教学模式, 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关键, 学生能否配合分层取决于最终的分层结果是否客观, 整个分层过程是否公正、合理、透明。要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全面细致了解, 我们的做法是先在全班做个摸底考试, 在做完摸底考试后我们会粗略地根据学生的成绩大致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我们会再拿出两个星期的时间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 包括对其听课、回答问题、作业以及接受能力、学习主动性等各个层面进行细致研究, 调整分层结果;最后我们会让学生自己填一份意向表表明自己的分层意愿, 然后综合考虑以上主观和客观因素, 最终确定分层结果并把结果向学生公示。这样的分层结果应该是比较客观、准确的, 学生也不会有什么情绪, 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心理辅导在分层教学与评估教学模式实施过程阶段的作用

1. 关注各层次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 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调整其心理状态

在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分层后, 教师在该模式实施过程应注意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和进行恰当的心理辅导, 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A层学生的心理压力, B层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我满足状态和C层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对A层学生的高负荷的压力和承受力, 教师应正确引导, 缓解其压力, 让其“良性”竞争。从知识、能力的掌握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大重视力度, 让其在“减压”的同时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B层学生由于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特殊地位, 教师的不停鼓励和加压是其前进的最好动力。既要让其客观认识到和A层学生的差距, 也要让其明白这个“距离”不是无法跨越的, 只要其调整好状态, 付出多一些的努力是完全可以“晋级”的, 同时也要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的道理, 让他们继续努力, 不敢懈怠。C层学生往往会由于自己在英语方面能力的欠缺而感到自卑绝望甚至更加厌学, 因此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注、鼓励、帮助和支持。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适时的对这些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加以赞美, 让其重拾自信, 他们重拾自信的那天便是他们蜕变的开始, 因为有自信的人才能创造奇迹。总之, “立足中间、抓住两头”, 既注重全体“面”的共同发展与提高, 又注意个体“点”的突破与挖掘的心理辅导是分层次教学和评估顺利实施的必备法宝。

2. 教师应适时对出现层次变化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帮助

等级制的分组应是流动的, 进步明显者应调至上一个等级, 成绩明显下降者应调入下一等级, 以便教学具有针对性, 也使学生有压力感。这种评价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加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成绩。可层次变化有时也会让一些学生产生思想波动,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 时时处处关注自己的学生, 给他们提供心理辅导和帮助, 让他们“胜不骄, 败不馁”, 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去迎接自己人生中的每次挑战。

三、心理辅导在分层教学与评估教学模式成果阶段的作用

分层教学与评估教学模式是否有效要用实验结果来检验, 而实验结果应既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包括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变化数据。而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 学生主要会以成绩论成败, 倘若其考试成绩虽然比以前有较大提高但要在高考中胜出还是成绩差距较大时, 他们往往又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其只是个欺骗, 他们的所谓发展并不能改变什么, 甚至部分家长和学生还会对我们的分层评估模式产生抵触情绪,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积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告诉学生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发展的自主学习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其对于目标的不懈追求的源动力必然会让其终身收益, 是他一生的宝贵财富。

总之, 教师对学生适时的进行心理辅导,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分层次教学和评估教学模式中不可或缺的, 也是分层次教学和评估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态度决定一切, 相信学生, 给学生一片空间, 使其身心和能力都得到健康发展, 他们必将创造出自己的一片辉煌。

摘要:新课标强调一切以学生为本, 在教育中既要把握学生的整体特征又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实施分层次教学和评估。本文主要探讨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心理辅导才能让该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发挥其最大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分层次教学与评估,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关于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山东教育, 2006.

“分层次教学”之我见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和实践

高中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根据个人的性格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继续之前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了。“分层次教学”的使用对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素质有很大提高,它为高中生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一、“分层次教學”的基本原则

“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求老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是老师的“授”一定适应于学生的“学”;老师要针对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差异分成不同的层次,再根据这种差异去实施教学,这种教学能使老师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学生更能学有所得,提升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理论

由于人类的认知都是从浅到深、从外到内、从易到难。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因此“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人类的认知规律,缩小学生之间的认知差距。老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的方法、基础知识的现状所存在的差异,进行因人而教,才能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把数学知识学习好。

三、“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实践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知识理论性较强和计算能力都要求比较高,如果继续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相对比较困难。现在高中生的基础知识普遍不是很高,大部分学生都有“学不会、学不好”的想法,从而导致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尴尬状况。

四、“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为了应付规定的统考任务,努力地假日补课,平时放学了还要加课,不管学生对已学习的内容懂不懂,就要他们去“死记硬背”那几个公式和统考点,以此来达到老师的目的。再者,现如今的高中学校均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办学的观念,以升学率的奖金来激发老师的教学思想。于是乎,就出现了大批老师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地去专门提拔和指导那几个所谓的“尖子生”和“有希望升学的学生”,这样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因为缺少老师的关怀和指点所产生的怨恨和反感心理,使他们感觉到学不学都已经没希望了,很大程度上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和热爱,严重降低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高中数学的教学素质。

总之,老师要有为了学生学好、学会高中数学;为了国家培养数学方面的人才这样的道德观念才能更好地教好高中数学课。而“分层次教学”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希望老师能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让高中生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王存章.分层次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07).

[2]衡海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信息教研周刊,2011(07).

如何开展分层次教学 篇5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次教学是指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 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 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 提出不同的要求, 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从构建新的学习方式入手,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二、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尝试的目的就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定的 “尝试”学习条件, 实现“从个别差异出发到消灭个别差异”。 根据“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和原则、教学任务、目的、方法和形式, 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 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 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从而在规定时间内, 使学生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佳的效果。 分层尝试正是在班级授课制下实行的有区别对待和控制的有效教学形式。

三、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分层尝试不是对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所进行的一种静态分层, 它的着眼点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诱导他们自主探索、自动发展, “发现学习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尝试”的理论与实践途径。 分层前要做好参加分层次教学的师生、班主任、单元教师和家长的过细思想工作, 扫清各种思想障碍。 在此基础上, 班主任与其他科任老师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 进行摸底排层次。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提出意见, 供学生与家长参考, 让学生自愿填表选择。 另外, 根据个别学生功课一门好一门差的情况, 应先动员学生到A层, 争取在短期内把差的这门课补上, 再转到B层次班。 A、B两个层次班的人数不必等同, 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班主任把关过程, 可以说服动员, 但不强行扭转层次, 最后报教务处审批、建档。

目标分层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 让学生获得跳一跳摘到果实的成功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时应选好突破口, 以点带面, 积小胜为大胜;目标动员学生自主拟定, 由教师制定, 一是不可能, 二是不科学。 虽已分A、B两层次, 但在各层中仍有上中下之分, 只是各层的上中下是不同层次罢了, 仍应遵循“一主两兼”的原则 (授课以中等生为主, 课堂辅导兼顾优差两头) 。 A层班的教学着眼点, 不应放在A层中的下等生位置, 放在A层中的中等生位置。 只有这样, 才不至于在A班随意降低要求, 在B班随意拔高要求。 B层班的教学着眼点, 应注意不要放在上等学生, 还是要放在中等生的位置, 即原来班级学生的中上生水平。

不管A层班还是B层班, 都要遵循“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当堂训练、突出过程与方法, 把问题解决在课内”的总的教学策略, 并以启发式教学为灵魂。 A层: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挥, 多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缓坡度的方法, 创设让学生成功的机会, 多用模仿式教学, 多创设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教师设置精练易懂的问题, 启发学生思维, 通过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新知识。B层:重视调动, 鼓励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 多用点拨、发散性思维, 重点搞好“先学”这个环节。 拟采用“读、议、讲、练”的方法。 “读”就是在教学中,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钻研教材, 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 初步勾出难点要点, 大致列出懂与不懂的部分, 为课堂听讲准备必要的条件, 克服过去重课堂听讲、重教师讲授现成结论的弊端。 “议”就是在教师指导下, 形成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学习风气。 教师创设发散思维的情境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讲”就是讲得精要、管用、生动, 讲到点子上。 “练”就是当堂练习应用, 除了巩固知识功能外, 还要提高学生的能力。

此外, 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应因科而异、因师而异、因生而异, 有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 学法指导应贯穿于每一个学习阶段, 教师应及时、不失时机地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法指导, 减少他们学习上的弯路。 发扬教学民主, 师生、生生互动, 让学生发展思维, 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方法。A层:从预习、听课、笔记、练习、复习、作业等方面予以悉心指导。 B层:从自学课本、选学课外读物、做学习笔记、掌握解题思路、构建知识结构等方面予以指导。 这些学科的分层应是隐性的, 只要老师心中有数, 便于教学就可以了。 在备课、提问、指导、合作学习、练习、作业等环节应落实分层施教。 在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的教学中, 教师针对学生实际, 采取异步教学, 分类指导,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分类组织课堂练习, 甚至可以进行复式教学, 旨在解决“巩固不巩固”“会不会”、“熟练不熟练”、有无“独特体验”等问题。

总之, 分层施教不是对学生已有水平的分层, 而是运用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 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 挖掘其潜在能力, 使其转变为新的现有水平。 虽然他们是有层次的、是有差异的, 但他们能够不断从低层次跃上新台阶, 求得新发展。

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促进广大学生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针对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教育教学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 发展学生个性, 采取分层教学。

关键词:个别差异,个别对待,发展个性,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田杰.试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 2000, 03期 (3) :16-19.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002, 教基[2002]26号.

[3]林珑, 王晞.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对福建省中小学的个案调查分析[J].中国考试 (研究版) , 2009, 第4期 (04) :13-17.

[4]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 2004 (06) .

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讨 篇6

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依据

1.理论依据

(1) 心理学依据:

根据心理学研究原理, 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 而我们的教学活动既是学生在精神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知活动, 必然要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 把学生的认知活动过程划分为由浅入深的几个阶段, 对于不同认知能力的人群设定不同的认知目标, 通过逐步递进, 使全体学生都能完成相应层次的认知任务.

(2) 教育学依据:

不同的学生在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而且不同的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智力水平和发展潜力都存在差异, 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必须以实际为基础, 因材施教, 遵循教学规律,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 力求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上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2.实践依据

目前, 高中数学中的教学现状已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一, 高中教材理论性很强, 对于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很高, 习题量比较大, 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现状, 教育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第二, 按照普通高中目前的课时安排, 教师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 就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地通过高中的会考, 利用节假日加课与补课, 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不仅因为学习压力大会让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 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毫无益处;第三, 目前社会和家长对于升学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甚至把它作为衡量高中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这就导致了大多数教师把教学的目光集中于那些“尖子生”身上, 这种现状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基于上述的教学现状, 本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原则,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及教学现状, 切实深入地探究“分层次教学”方法,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使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以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前提

教师能够正视学生之间在不同方面的个性差异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首要前提.学生之间, 不仅有知识基础上的差异, 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方面也有着能力上的差异.另外, 学生在思维方式、个人兴趣和个性品质方面也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都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障碍;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针对不同的学习障碍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 会使每名学生都会有所进步, 帮助学生建立起与自己的认知能力相匹配的数学认知结构,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提高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能力;高中数学教师要建立起“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观, 在教学中体现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理念, 尽力去创设一种适应学生差异的教学环境.

三、“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法

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 学生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相应地、有针对性地分层, 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调整教学资源和方法, 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值得注意的是, 分层次教学只是学生成绩差异的分层, 不能在分层上给学生造成任何的心理压力, 在分层前一定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讲清成绩的不同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不是教师的主观看法, 分层次教学的目标是针对学生不同的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以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 达到班级的整体发展, 要使学生保持平和的心态, 予以积极地配合, 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 形成一个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1.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以班级教学为主, 以层次教学为辅, 坚持尊重学生、动态分层的原则,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从低到高将学生分为A, B, C三个层次,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将教学目标层次化.以教材的知识结构为依据, 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数学思想作为总体目标,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应用这些不同层次的目标.A层:能自觉预习, 完成课后练习, 独立钻研与彼此切磋各个知识点, 化解学习中的部分疑点、难点.在学习之余, 能辅导B, C层同学, 强化自身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B层:能慢慢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通过预习, 提出预习后的疑点、难点, 课前解答课后练习, 能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 书写讲求格式, 不懂就问.C层:通过启发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要求学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 每天能完成相应的预习, 上课保持正确的坐姿, 遵章守纪, 专心听讲, 授完课后能解答例题、课后练习, 完成基础作业题.对于教学目标, 针对C层学生, 要求其对所学的知识达到识记、领会和简单应用的目标;对于B层学生, 要在达到C层的目标之上学会简单的综合应用;对于A层的要求, 是在B层的基础之上要求对所学的知识能够做到复杂的综合应用.举个具体例子, 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 应要求C层学生牢记公式, 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要求B层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 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 要求A层学生会推导公式, 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在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时,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既要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又要尽力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达到更高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的统一教学目标为基础性目标, 制定不封顶的弹性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分层

(1) 课堂提问分层.对于基础性的问题和一些简单的问题, 先让B, C两层的学生回答, 对于那些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综合程度较高的问题则让A层学生回答.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课堂的提问具有普遍性, 实现了面向全体的教学目标, 让B, C层的学生有成功的快感, 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学习兴趣, 也锻炼了A层学生的数学思维, 能够有效完成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时间尽可能多地放在B, C两层学生中.A, B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这样的现象, 教师一讲他就懂, 一看例题他就会, 自己一做题就错 (或做不起) .这正好说明他们只达到了一知半解.这时, 要求学生多看例题, 多做练习, 关键处、疑难处, 教师再讲一遍, 学生重做一遍, 让他们真正弄懂, 确保他们对当天知识全懂全会.这样, 才算解决好教材中的“怎么样”.对A层次学生的要求不只是清楚当天教材中的“怎么样”, 还应解决好当天教材中的“为什么”的问题.

(2)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分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好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针对C层学生, 教师要多设置一些基础性习题, 并尽量给予他们上黑板演练的机会, 对于他们的成绩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拦路虎”;对于A层学生, 教师要对他们说清具体的学习任务, 要求他们独立完成, 教师加以适当地启发即可.课后作业起着巩固和提高当堂所学知识的作用, 一定要避免“一刀切”式的作业, 对于基本型习题, 要求全体学生都做;对于A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设计一些综合性强、锻炼学生数学思想的灵活性习题;要求B层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的全部习题.A层课后作业:基础题加上提高题, 教师当天只批改1~2本, 其余学生自己核对、订正, 学习委员检查, 教师抽查, 引导鼓励他们练习时采用变式处理, 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B层课后作业:基础题, 数量稍大一点, 教师当天全批全改, 学生当天订正, 课后要求完成当天课内演练题, 一个也不能少, 鼓励多做.C层课后作业:基础题加上补缺补差题, 教师当天当面批改, 学生及时订正, 课后完成当堂课的课后练习.

(3) 考核和辅导分层.在同一份试卷中分别拟定不同层次的测试题, 让三个层次的学生按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考核目标, 只要比上一次的测试成绩有所提高, 就算完成学习目标, 应给予鼓励, 对于进步幅度较大的学生要作相应的层次调整.同时, 针对在考核与测试中发现的问题,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 给没有过关的C层学生补课, 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给A层学生进行竞赛知识辅导, 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形成自由竞争的学习氛围.

通过以上的分层教学实践, 高中数学教学实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总体目标的同时, 也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优化了课堂结构, 提高了教学质量, 也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分层次教学还有一些环节有待改善, 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有所改进.

摘要:大多数高中学生不仅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存在差异, 而且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 给高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以往教学中教学目标统一、教学方法一致、作业和评价标准都相同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更能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 从“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依据、前提和实施方式等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教学法的概况.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依据,实施前提,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毛大会.实施高职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

[2]刘照辉.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5) .

[3]周永善.高中数学课堂班级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研究) , 2011 (2) .

[4]马海南.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9) .

谈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 篇7

着眼差异, 分层定标是指一上课, 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 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后, 定出切合学生实际, 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和情意特征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用同一目标衡量学生, 而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成A、B、C三层, 结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 为每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A层目标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基本知识、能理解、并能简单运用部分;B层目标指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知识并能运用部分;C层目标指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掌握的复杂知识, 并能综合运用部分, 是对学习范围的拓宽和对教材内容的加深。这一环节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了台阶。

二、面向差异, 分层施教

面向差异,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和开发利用这些差异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部分, 也是教师们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拟定基本目标, 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同时, 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学习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不是把教师的思维方式与练习内容强加给学生, 而是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练习,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寻找运动规律, 把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一步步引向深入, 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进行交互式教学, 借助分层目标, 实施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对A层学生的学习, 教师要具体引导, 逐步完成;对B层学生, 老师要用提示的方法, 分组讨论, 合作学习的方式, 使学生完成;对C层学生则启发点拨, 独立完成。施教时, 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 创设多种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每一分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达到各得其所的目标。这一环节,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组织、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 形成有利于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氛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主动探究问题, 进行同伴互教,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讨论等合作性学习, 不但掌握了大量的知识, 同时思维得到相应启发和训练, 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针对差异, 分层练习

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的练习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分层教学中, 分层练习的作用更是不容轻视。如何使各层次学生能真正从练习中有所收获, 有所进步, “掌握尺度”是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的前提。教师的设计要根据分层教学要求, 设计种种不同层次形成性练习,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 接受能力恰当地设计教学目标, 既不偏高, 也不偏低。同一个内容要设计几种不同的教学目标, 有时就是同样的教学目标, 还得更换几种不同的练习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在上课前必须仔细考虑不同层次的情况, 设计相应的目标要求。对于优等生应设计有难度的目标, 以提高他们的技能, 增强他们的体质;对于中等生则应设计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 并适当加以指导;而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 接受能力不好的学生, 则应设计低起点的教学目标, 让他们易于接受,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多帮助他们,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及时表扬, 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增强他们的信心, 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这样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 对最终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一环节,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切由教师主宰, 学生做的练习是教师事先安排好, 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一过程的做法, 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通过各种练习, 帮助学生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促进学习者进行深入地思考。

四、根据差异, 分层评价

对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A层学生, 要采取表扬评价, 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 使他们看到希望, 消除自卑, 树立自信, 尝试成功的喜悦;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 (这一层次学生占班级多数) 要采用激励评价, 即揭示其不足, 指明其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不甘落后, 积极向上;对成绩好, 自信心强的C层学生, 则采用竞争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这样老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学生所学知识的手段, 也激发起各层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 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鼓励学生在完成各自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同时, 努力去完成高一层次的学习;学生从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赏中, 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 不断地努力尝试进步, 体会成功, 充分地发现自我, 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摘要:传统体育教学脱离实际, 存在许多弊端, 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确立“小学体育分层次教学”这一课题, 是为适应素质教育而进行的改革, 是对教学模式的探索。

关于分层次教学的探讨 篇8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探讨

一、实行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建立职业教育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这句话前面好像少个定语, 重点学校或普通义务教育学校, 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都缺乏这种为师的自豪感。在社会上, 人们也大都认为把孩子培养上大学上名牌大学的老师更有价值感和成就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认识也在慢慢发生转变, 这都基于一次和同学的争执。在一次同学聚会中, 大家互相敬酒, 在重点学校工作的老师都被冠以名师的称号, 到我这儿, 别人就换了一个角度羡慕我, 工作轻松, 即便带高考班也没有工作压力, 甚至眼神中透着不以为然, 我被刺激了, 我质问她:莫非你们班里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是你教出来的, 在初三初二就被你们想方设法撵回家上职高的学生就不是你们教出来的吗?我们的学生作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在初中备受老师的歧视, 他们会比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更需要爱, 而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关爱送给每一个学生, 虽然他成为不了一个改变影响历史的大人物, 也可能成就不了什么人生大业, 但让他们带着我们的爱进入社会, 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并去谋取自己平凡幸福的生活, 我们的工作难道没有意义吗?我真切地感受到,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 建立工作的成就感, 能让人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并使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对我们职业教育的发展大有益处。

2、增加爱心和责任感,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喜欢一个孩子有很多理由, 长相、品性、学习……我们不喜欢我们的学生, 有太多的理由, 学习不好, 顶嘴, 甚至出言不逊, 道德品行恶劣, 我有时也时不时回办公室谈论那些课堂上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是, 我也反思, 他如果是我的孩子, 我会因为他学习不好就不爱他吗?我会因为他正处在青春期而出现的一些叛逆的言行而耿耿于怀吗?我是否能以一颗宽容的爱心来对待我的学生呢?那么, 面对学生的上课呼呼大睡, 大庭广众下的出言不逊, 甚至谩骂。我们究竟有什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办法呢?首先, 避免在课堂上和学生发生正面冲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记得在几年前, 再一次统考中, 我没收了一个汽修班学生提前准备好的一篇作文, 他恶狠狠地看着我, 并说了一句极其难听的话, 我强压怒火, 说:你考试作弊还辱骂老师, 等考完试再处理。在监考中, 我一直在想怎么办怎么办, 告班主任还是拉他到政教处, 考完试了, 令我想不到的是, 这个男孩竟然主动就刚才的言行向我道歉, 就这件事我体会到有时候适当的冷处理不失为一味化解师生矛盾的良药, 剑拔弩张只能激化矛盾, 达不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其次, 理解和体谅学生, 上课睡觉是我们学习很普遍的现象, 我们气急败坏地发现, 叫醒了他们上课更难以维持。这种现象怎么才能有所改变呢?面对睡觉的学生, 我就给他们算一道数学题, 倘若人活七十年的话, 365×70=25550天, 学生大都满十五周岁了, 去掉365×15=5475天, 剩两万天, 去掉三分之一睡觉的时间只剩一万三千多天, 像我吧就只剩六千八百多天, 而人活到七十岁以后生活质量已大打折扣, 我和学生讲我就舍不得多睡, 你这么好的时光用来睡觉多么可惜呀!学生和老师产生共鸣后, 就说, 我实在学不进去, 我说, 那你喜欢啥就干点啥, 总比睡觉强呀, 我带的一个学生从一上课就睡觉到现在很少再睡了, 我允许他上课从事他所热爱的绘画, 我发现他一边画画偶尔也听听他感兴趣的内容, 这就是了不起的进步, 我想人只有在床上睡觉才是件幸福的事, 学生在课堂上趴在硬木桌上睡觉实在是痛苦的事, 这是对现实生活多么无奈的一种逃避呀!我们作为教师, 如果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就会对学生多一分理解和宽容, 再次, 正确对待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和学习过程中的反复性, 我们发现我们为一个孩子付出很多但收效甚微, 记得有一个孩子因为失恋醉酒胃出血住院, 当他和我谈及时我心疼不已, 还不时问候他, 没几天他就在课堂上莫名扰乱课堂秩序, 这有时难免给我的教师工作带来失望甚至绝望, 在教学中这种失败感也常常挫伤我的热情。有一节课, 我给学生放外国电影《简爱》, 在讲解的时候学生表现出一定的热情, 而在观看时, 汽修班的学生大部分都在摆弄手机, 剩下十分钟的时间, 放了一会港台武打片, 学生竟然都一律放下手机饶有兴趣地观看, 场面十分血腥, 我不想看, 百无聊赖之下我竟然拿出手机翻看短信, 但我又意识到我不该拿出手机, 此时此景让我不禁哑然失笑, 就此, 我又专门拿出一些时间和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老师即便面对这样的情况也要更多地变现出宽容和坚持, 不求全责备, 允许学生犯错误, 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 宽容孩子的出格言行, 坚持让孩子接触一些美好高尚的东西, 用爱的教育慢慢感化学生。“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 当你付出时, 同时也会得到回馈, 我曾在学生上大学或结婚时送上我的心意, 学生也在逢年过节发来短信或来看望我, 忘不了, 我人生的第一束鲜花就是学生送给我的, 我感到和孩子们来往是一种乐趣,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我们已经跨入一个新的世纪。“一人为本”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 改变我国传统的“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 这将成为我们从事各种教学改革的前提。

3、面向全体, 了解学生, 关注个体, 关注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 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 而我们在大部分情况下, 由于工作繁忙琐碎, 平时与学生的个别谈话少得可怜, 而在这极少的对话中, 批评和劝诫又占了多数, 其实, 学生需要的谈话不是数落、训话而是谈心, 古人说:“人之相交, 贵在交心。”谈心, 是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眼睛了解到老师的关心企盼鼓励和不满, 让老师从学生的眼睛里观察到学生心灵的波动, 引起共鸣, 这样的谈心才是真正的沟通, 在和学生的交谈中, 我惊讶地发现, 学生的一些人生经历要远远比我们想象复杂得多, 家庭的变故, 人生的起落使我们的孩子有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成熟, 只有和学生成为朋友, 我们的教师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表现, 及时发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的因素, 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 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遵循教育规律,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充分预设备课, 灵活生成有效教学。

教师不仅要在备好课, 搞好教学设计的基础上, 做好预设方案, 还要再课堂上运用教育的智慧, 做好生成性教学准备, 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灵活生成有效教学, 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 促进学生自主愉快和谐发展。

二、在具体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的三点学习体会。

1、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进行分层次教学。

在课题组老师的前期指导下, 我们在教学中, 采用教学目标的分层设定, 教学内容的分层设置, 教学内容分层设问, 教学活动分层设计, 分层提问、辅导、作业、考核。我在最初开始的教学中存在死搬硬套, 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分层而忽略了分层次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手忙脚乱, 通过教学实践, 我充分认识到分层次教学只是一种理念,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在两到三个教学环节上自然体现分层次教学, 更具有可操作性, 面面俱到反而流于形式, 影响教学效果, 我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摸索总结, 不可操之过急。

2、分层次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

班主任配合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按座位前后组成一个小组, 在分层次教学中, 小组讨论热烈, 在竞争中学生愉快学习, 获得知识。

3、教师应建立学生的评价评估体系。

教师应在教学中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学生评价和评估体系, 科学而又严密的加分减分制, 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校的相关部门应在强化考核分层的评价制度, 改革完善考试制度上加大工作力度以指导教师的具体工作。

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优势;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1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70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由来依据

数学培养的是一种思维与科学精神,我们并不奢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尖子,但如果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以及带给我们的收获,那么这对自己和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在多数人看来,数学是非常让人头疼的一门学科,即便在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对数学缺乏热情。我校专门做过一项相关调查,有25%的学生称“不愿意学数学”,不愿意学的理由中,有31%的小学生说是“因为学不会”,有45%的小学生强调说是数学“太无聊,让人头疼”。一般而言,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只要努力,考试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数学则不同,随着年级的增高,课程难度会有所增加,有些学生感觉很吃力,开始跟不上,时常出现同一班级内学生学力不同而形成两极分化的情况,为此学校及教师深感忧虑。

国家最新的学科标准里强调,不是每个人都要追求最高的难度,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课程是有必要的。教育专家加德纳也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因材施教就是要正视这种差异化现象,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为此,分层教学的实施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我国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几千年来,万物都发生了变化,如今的教育界都在强调因材施教,使得这一理念有了时代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水平,将他们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分班教学,这种模式也被称为“跑班制”。这样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定位将更加精准,而“分层也不是一分定终身”,学校每半学期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一次调整。

由于同一个班级内,学生的梯度拉得很大,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差异比较大,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一听就懂,而有的学生就需要教师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指导。根据数学天赋和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虽有弊端,但对于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比较有效。通常,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被划分为一层,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可以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多下功夫,让他们获取更多的补充和提升;而对于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重新调整教案,在基础知识方面多下工夫,为了就是让他们夯实基础,为下一步提升做好准备。

二、分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分层教学要取得成功,一定要做好分层工作,它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分层。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入学时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个性特征等。在分层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内心的正能量,避免挫伤学生的情绪。

2.课堂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要进行走班上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3.评价分层。评价制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以鼓励为主,多种形式综合运用,避免以单一的分数做论断。

在分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分层提高”为主线,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能力要求;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时期,设置不同的指导策略,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三、分层教学后教师教学工作的转变

将学生分层后,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改变之前已经习惯了的教学方法,需要及时了解现在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教学困难。在教学方法上,对于A层学生,教师只用30%的时间讲基础,其他时间进行思维拓展;对B层学生,用70%的时间讲基础,余下时间适当加入一些拓展;对C层学生,教师用90%的时间讲基础,再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拓展。这样,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每个人都听懂了,感兴趣了,每堂课都有所收获,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总体而言,高水平的学生,教师会设置高层次的课程注重开发其潜能,而学习困难者也将得到更多帮助,可谓皆大欢喜。

在教学方针上,对成绩优良学生,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努力进步,致力于发展性思维训练;对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尽量杜绝抄作业抓起,踏踏实实,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每日练习及时反馈、计算步骤步步规范步步纠错,遇到小学知识漏洞采取边授新知边补旧知的方法推进,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针对低层次学生,教师会尽量照顾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按照“低起点、缓坡度、勤反复、多鼓励”的原则开展教学,多关注那些基础差、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鼓励。还要重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把教学的目标变为夯实基础知识。课堂上降低难度后,教师还可经常进行“勾连复习”,课后对部分学生进行手把手辅导作业,特别是对缺乏独立完成作业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多一份耐心和鼓励。对学习上不自信的学生,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给予其鼓励,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分层教学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参考文献:

[1] 李海英.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2010(10).

[2] 夏勇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2).

[3] 张云侠.合理分层有的放矢——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J].甘肃教育,2010(24).

[4] 严云娟,潘云岚.基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学生分层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2).

[5] 廖金莲.分层施教,让每位孩子喜爱上数学课——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的体会[J].科学教育,2012(3).

中专物理分层次教学初探 篇10

一、分层次教学概述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按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层次, 然后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课外辅导、教学评价等, 使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并使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都能得到提高。在学生每上完一次课后, 让他们都有一种成功感激励自己, 从而使教师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分层次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统一模式, 做到既不压制学习好的学生, 又不放弃基础差的学生。分层次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 高中学校也在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 并且伴随着中专招生制度的改革, 中考对中专学校已无多大意义, 其结果导致中专学生的质量逐年下降, 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学习成绩差异不断增大, 两极分化的现象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一直提倡的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目前我校实施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

分层次教学体现学生自主选择, 并且可根据自己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层次, 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真正做到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

物理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它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 并且同一个知识点在程度、要求、讲法、侧重点等方面可以存在相当大的区别, 所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将会较好地适应中专物理课的教与学。

三、对中专物理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它符合因材施教的理论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 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 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 教学最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耗费的合理性着眼, 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要求:除班级教学这个传统的教学形式外, 还必须对程度不同的学生采取区别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形式。

四、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1. 全体性原则

对于中专生来说, 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受到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造成了现在中专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教师需细心观察、深入了解, 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全方位研究观察, 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及辅助手段,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 把目光从少数人转向全体。

2. 情感性原则

现在的中专生, 有的学生来自于离异家庭、问题家庭, 他们缺少关爱, 对外界事物反应敏感。作为一名中专教师, 更应注重对于学生感情的投入, 把满腔热情倾注到教学上面, 把全部的爱献给学生, 尤其给予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师生感情融洽, 分层次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 动态性原则

教师给学生分层次时要注意防止由于“贴标签”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它不是人格好坏的分层, 切忌以静止观点看待学生, 应既要看到他们的差异, 也要看到他们发展的潜能, 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动态的观点实施分层次教学。

五、中专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策略

1. 学生分层

由于学生刚入中专就学习物理课程, 作为物理课教师, 应对全班学生的入学情况进行了解, 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同时, 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智能水平的差异, 再结合中专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及性格的特征, 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几乎没有学习过物理知识, 接受能力很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 他们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了解课文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B层是成绩中等学生, 对于初中学过的物理知识所剩无几,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能独立完成简单的练习;C层是成绩优秀的学生, 既能掌握课文内容和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又能主动帮助A层和B层同学。对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的, 而是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 要防止对学生“贴标签”, 教师应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进行调整, 使学生始终能处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之中。

2. 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A层:了解基本概念、生活常识性的小问题。B层:了解、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实验的描述。C层:理解、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能运用理论进行分析、推导、判断。

3. 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是分层次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 不但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安排授课内容时, 以B层为主, 同时兼顾A、C两层, 并时刻调动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 提高他们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一些比较难的问题, 课堂上可以不讲, 让C层学生课后解决, 若有问题教师可以单独辅导。

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教师可利用板书或多媒体, 将全班共同要求掌握的内容和各层次所学内容分别展示, 然后分别指导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内容完成自学。教师要注意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指导, 使学生分别获得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利用好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作业, 努力做到整个课堂的分合有致。

总之,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他们的才智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上一篇:银行保险是银行产品吗下一篇:平面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