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

2024-06-05

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精选十篇)

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 篇1

由此江苏省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有了重大转变, 确保学生会考合格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入学时差异很大, 采用分层次教学很适合信息技术教学, 但会考使教学的重心下移, 要确保学生会考合格, 这对分层次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分层次教学的原因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 受经济发展影响, 各地在学习环境、教师资源等方面发展状况很不平衡, 有的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而另外一些则可能都没怎么用过计算机。有些学生iPhone、iPad都有, 而且使用的很好, 有些学生也许只能上课时使用一下台式机, 这和中国的城乡差异有关。因此,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言, 学生差异较大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教师, 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水平的差异, 也导致了不同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时的差异。课堂上, 接受能力好的学生有了多余的时间就去上网, 甚至玩游戏;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存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反正做不出来, 还不如玩玩。

计算机在教学方面的优势也适合分层次教学, 通过利用辅助课件、网络搜索等功能,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去探索、学习相关内容。网络上的论坛、留言、评论等功能, 对小组讨论、分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交流平台, 互不干扰。现实中的课堂教学则利于学生间互相请教, 不同层次学生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江苏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要求

江苏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主要有“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这四部分。

必修部分主要以理论和Office为主, 如Word、Frontpage学生平时也有接触, Excel相对用得较少, Access部分学生则没有遇到过。这些内容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都有部分学习, 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不大, 而且这部分内容在会考总分中占60%, 因此, 在课堂分层次教学中要以侧重低水平学生为主, 兼顾高水平学生。

选修部分分为算法和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三个模块, 而江苏省大部分高中选修的是网络技术应用模块, 主要由“网络技术基础”、“因特网的接入与使用”、“网站设计与评价”三个部分组成。选修部分起点较高, 而且扩展性也较大。选修部分占会考总分的40%, 这部分内容在分层次教学中要以高水平的学生为主, 兼顾低水平学生。高水平的学生可以学习网站的组建和规划, 给自己家里组网, 帮教师维护网络、计算机;起点低的学生可以紧盯会考题目, 完成基本要求。

●结合会考要求开展分层次教学

1.划分学生层次

用历年会考题目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若干次测试, 根据以往测试结果, 学生大致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大致占20%左右, 这些学生能熟练掌握常用的软件且博客、微博之类的工具使用也较为熟练, 有些还在初中奥赛中获过奖。第二层大致占50%, 这些学生能掌握Word、Excel等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可以顺利开展高中阶段的必修部分教学。第三层大致占30%左右, 这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 有的是学习能力较差, 有的是初中计算机教学开展得不完善, 必须对他们补充一些初中知识才能开展高中阶段教学, 而这部分正是会考过关需要重点关照的学生。

2.课堂分层教学设计

一般情况下, 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 有师生共同完成的, 有学生独立完成的, 在练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因素, 尽量分出不同层次, 使学生学习具有弹性, 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得饱”。可以说会考课堂上基础薄弱的学生是主角,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须耐心讲解示范, 教会他们会考操作题的做法。

3.练习评价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内容, 但基本出发点是要确保会考合格。例如, 对困难学生的练习内容以简单重复为主, 通过重复练习训练他们的基本技能, 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重新练习尤为重要;对于有点基础的学生以练习题考核通过为主, 只要他们能完成练习, 达到所要求的分数就行;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鼓励他们采用不同方法去探索题目的做法, 通过探索过程, 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 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 篇2

【论文摘要】 会计信息化既是一门理论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尤为重要。通过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不但可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职业能力,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能力体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中,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训练,会计信息化教学应考虑分层次进行。文章从分层次的涵义和原理出发,对会计信息化分层次教学进行探索,以期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促进现行教育、教学改革。

引言

2005年8月,由会计之友杂志社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与会专家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用“会计信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近年来,《会计信息化》这门课程逐渐在各高校中取代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

2009年4月国家财务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高校作为培养财务人才的基地,针对会计信息化的教学更是得到重视。为达到教学目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方式成为众多教学工作者探讨的话题。

一、《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介绍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等处理,使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并能主动、实时报告会计信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过程。

会计信息化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会计思想与观念,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会计信息化后,会计系统将是一个实时处理、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业务内容来自企业内外业务的实时数据,出现真正的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和电子报表,会计处理方法将更加多样化。

(二)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容

会计信息化课程是在原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开设的,不仅包括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所涵盖的内容,而且,由于会计信息化产生于信息社会,其是在计算机核算的基础上提出的信息多元化处理,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操作,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最终实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会计信息化课程比会计电算化有更高的要求,教学中不仅包括信息化中的具体财务操作,更包括企业信息系统中各功能的数据传递及相关关系,最终得让学生清楚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如何形成;又是如何与其他相关信息发生作用;最终又能给企业提供怎样的信息。在信息传递的同时,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又有怎样的关系等等。总之,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容要更丰富,具体操作也要求更高,课程教学内容、方式都将发生变化。[!--empirenews.page--]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理论仅占很少学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化及其发展情况。实验教学是重点,学生将花大量时间用于具体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体验会计信息化的内涵;教师也将在实验阶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按实验要求出实验效果及能否真正学好会计信息化都在这个阶段得到体现。因此,教学所采用的实验教学模式、方法等是至关重要的。[1][2][3]下一页

二、分层次教学

(一)分层次教学的涵义

分层次教学是指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教育者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提出分层次的要求,并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创立评估体系,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均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与提高的教学过程。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教师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分层次教学。

(二)分层次教学具有的优点

教学,尤其是高校专业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学生不是一门课程学好了就表明专业学好了,总存在一部分学生部分专业课程学不好的现象。分层次教学就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不同层次学生为基础因材施教,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不少优点,表现如下: 1.分层次教学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动者,应该在承认差异的同时,公平教学,而不能只为一部分学生而进行教学,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分层次教学的应用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而是积极主动地为各个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分层次教学展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分层次教学让高校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模式及方法,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最终能接受的就好,不能接受的就差,教师不用在乎学生学的结果。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后,要主动关心学生学习情况,并关心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如何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施教等。这样,教学中的“教”与“学”不是分开的,而是互动的,教师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又将影响教师将来的具体教学。这样,分层次教学将继续升化,教与学将在互动中不断得到发展。

3.分层次教学的落实将逐渐改善高校教育现状

高校教育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有望改善教育现状。教师因要进行分层次教学转变,而改变原来的教学内容、方法,并开始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情况,在教学中找原因,考虑如何对现存的差异开展教学等。分层次教学使得教与学不断变化,从而可能改变有的教师几年都用同一教案的状况,教学质量有望得到提高。

三、会计信息化分层次教学的具体落实

(一)领会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差异的,“教”自然要有差异。第二,教学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有发展潜能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形成一种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机制。第三,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他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而且表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成为“教”的主体。[!--empirenews.page--] 承认学生的差异,是要让差异缩小甚至消失。笔者认为,教师是分层次教学的主导者。所谓分层次教学并非要把学生形式上分成几个等级,而是教师应看到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做到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等有差异,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触一门新的课程都会有兴趣或都能很快培养兴趣而投入到这门课的学习。由这门课的兴趣学习又将带动整个专业体系的学习,以至最终不仅成功讲授这门课,还可能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极大热情。还要知道,学生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不具有潜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多年的实验课程中笔者就发现不少学生专业成绩差,但在实际操作中很有创新精神,并能解决很多电脑实际问题。教学关键是要因材施教,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二)把握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安排好分层次的具体内容上一页[1][2][3]下一页 1.学生定位的分层

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把学生按其他课程成绩或综合成绩进行排名,然后分班或分组进行。然而,必须承认学生经过大学前一阶段的学习确实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不小。有的学生认真,专业基础和计算机基础都好,对学习也非常有热情;有的学生曾经有挂科,已对学习没有好心态,根本没有兴趣;有的学生基础一般,态度也一般,主要看课程开始后,教师上课的内容有没有吸引力(这占多数)。只有承认了这些差异,并能在实验课中尽早将学生层次对号入座,根据不同情况学生进行差异指导和引导,争取让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努力实践,达到或超过课程的要求,让基础一般的学生提起兴趣,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培养起兴趣。

在会计信息化实验中,学生层次是没有绝对划分的,只能是依据学生的表现及提问等来作基本判断,而且这种分层次会随着实验内容及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体现了分层次教学是教师主导的,教师应在分层次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

2.分层次备课

分层次备课是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既然学生是有层次的,备课就一定要有层次。作为实践课程为主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按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进行准备,还要按课程的实际可能情况做好充分准备,以满足教学要求,从而保证让基础好的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另外,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备课要按心理学加上实务案例,由浅入深地做好准备工作,要通过心理、思想引导教育,利用最简单和适用的知识等将他们引入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层次差的学生也能重视这门课程教学,积极投入到实验训练中来。分层次备课对教师要求较高,故教师要不断在教学中进行总结,在不断总结之后完善分层次备课。

3.分层次实验

会计信息化课程主要是实践训练,以学生们通过案例资料进行验证式实验为主,可以说没有很多新知识,多是原来所学知识的贯通运用。多操作、多思考后再操作,一般都能有较好的效果,但这整个过程,分层次的讲解,分层次的要求都将对课程有极大帮助。实验中要确定基本的要求,提高后的要求,实验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验证,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具体实验操作对信息化建设有怎样的影响,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甚至要让学生知道出现情况后要如何调整和补救等等。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操作要求,针对不同的操作情况给出不同层次的处理方式。[!--empirenews.page--] 在分层次的实验中,还可充分利用学生差异来进行,让部分优秀的学生变得主动起来,帮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会计信息化的实验课程中,不妨让一些计算机知识很好的学生来帮助处理些涉及到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出现同样问题已得到解决的学生来帮助需要的学生,这样既能减轻教师实验课的压力,又能让这部分学生在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加深实验效果,同时被帮助的学生也可从中感悟很多,学生之间的感情会更深,课堂氛围也会更好。在多年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常这样利用学生差异,效果确实很不错,很多在实验课中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学生还常联系,沟通现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与应用。

(三)不断在实践中分层次、分层次中实践,最终达到教学目的会计信息化课程实验通常是在计算机中完成,而且实验课中每位学生都将有一台属于自己操作的计算机。这对实验的独立检验和操作是有一定好处,但在分层次教学中,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不利。因此,可以在单人组实验结束后,特意安排一个综合实验,并考虑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或是知识能互补的学生安排2~3人为一组进行实验,还可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最终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加分。

相对于很多课程重视结果而言,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中更重视的是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其他专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所学的更能贴近将来工作实务。实践业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实验也就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学生层次的差异所提出的问题也将有差异,差异的问题解决后还会产生新的差异,这不仅要求学生不断实践,不断努力实践,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分层次,并在分层次中不断总结,最终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浅谈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但因学生个体的差异,采用整体教学、整体练习和评价,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因此有必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

1动态设置学生层次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情感、智能等方面,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还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接触计算机较早,有较好的基础,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已经是某一方面的“小专家”;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或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一切要从零开始;有的学生是其它学科的尖子生,但在信息技术学科却是个弱势群体;有部分同学尽管对计算机有一定兴趣,但接受能力相当差,课堂习惯又不好……

针对这种情况,在每个学期前两周,主要是进行调查摸底,动态分层: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高层: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中层:学生各方面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低层:学生双基情况比较差,对电脑没有兴趣,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层次定好后,将各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出必要的调整,鼓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递进”,这也是鼓励学生学习的手段。

2分层确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要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确定,设置分层目标要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层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对高层学生来说,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停止,应巧妙设计,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中层学生,给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还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低层学生,促使他们打好基础,耐心辅导,多加训练。

例如在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我的小小诗集》一课,即制作演示文稿,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初级:能根据视觉效果选择合适的幻灯片版式,并正确插入和编辑文本;对中级的学生而言,可掌握初级目标以外,熟练掌握图片插入,更改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并鼓励学生达到精益求精。高级:在初级中级目标都达到的情况下,我要求学生修改色彩搭配、位置协调等,同时还要掌握好“叠放次序”调整;并尝试声音视频的插入。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的都相当不错,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3分层确定教学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于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给其提出教学任务后,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并不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在“文字编辑与排版”教学单元中,在讲解对文字进行修饰的方法后,布置学生练习。此时,要重点指导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如何在文章中设置出错落有序、富于变化的版式,通过设置出漂亮的版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对学习兴趣很高的学生就可让其在掌握一般方法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4设计分层次练习,使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分层次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对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检测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分层教学的具体体现。那么在设计练习时就要有难易程度之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5分层评价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得。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分层教学的目标,准备难易程度的练习。对高水平学生进行适当扩展和补充,让学生自己摸索探究,并进行谈论;对低层次学生在练习时进行个别辅导,还要手把手指导。特别是对中层次学生来说,更应注意他们的学习动机,落实好大纲。

6分层评价作业信息技术课的作业一般是学习了每一单元或某几课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作业要求可分三个层次,一种就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给另一种学生布置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可以让有余力的同学多进行思考;还有一种,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学习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之更上一层楼,成为班级中的能手。7小组学习。共同提高学生操作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机房中上课,学生一不懂就立即举手提问,教师顾此失彼,但事倍功半,教师付出的努力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按层次分组,鼓励动手能力好的学生帮助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充分发挥骨干学生的带头作用,做“学生中的老师”,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 篇4

分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同学现有的基础知识、潜力倾向和能力水平把同学分成几组各自水平平衡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通过教师的分层和相互作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主旨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又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教学应该最大范围地发掘和利用这些差异,从而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学在中学的时候,不同的学校由于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的不同,所以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相对比较明显。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经常会有“没吃了”、“吃不饱”和“不想吃”的现象,“分层教学”从教学的每个环节入手,分别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练习、课堂评价这些步骤上进行分层,由此可见分层次教学的应用显的更为重要和必要。

1 分层次教学的应用

1.1 深入学生,把握分层的客观性和动态性。

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在学习态度、知识基础、情感、智能等方面,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主观上还有一些特殊差异,如。信息技术学习起点不同,因为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导致基础技能和基本知识方面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甚至在某一领域中还很擅长,而有的学生要从零开始,因为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兴趣不同使然,虽然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玩游戏,但是层度不同,有的痴迷,有的无所谓,有的还比较反感;学习态度各有不同,有的学生渴望学到知识,主动的去求索;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接收,等待教师布置任务、安排作业。

应当随时根据学生的不断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才能不断地激励学生向高一层次“递进”,为了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这就需要全面的考察学生的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客观的认定学生的层次。

1.2 分析学生,教学目标的分层次确定。

通过分析学生具体的状况并且结合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让有精力学习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是设置分层目标的原则。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使各类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目标的层次相适应。

1.3 挖掘学生,课堂教学过程的分层次进行。

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以及特点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应当采取模仿性学习为主,帮助他们从模仿中发现规律;对于主动学习的应当布置教学任务以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即任务驱动法;而面对求知欲特别强烈的学生,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同时应当让他们创作更多自己的作品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4 放手学生,课堂练习的分层次进行。

无论是师生共同完成的练习题还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练习题,在难度的设计上都应当尽力分出层次,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难度上分为基本题和综合题。

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必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选做题和综合题。所以就会出现有的同学少做、快做,有的同学跳过不做,还有的同学直接做有难度的题了。无论哪一类题,要求上都不能限制的太苛刻,由于都是学生自行安排具体的操作细节,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充分适应自身的实际情况。因此,学生不论自身的基础知识水平如何,都能找到自己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

1.5 鼓励学生,评价方式的分层次进行。

老师采用分层次教学,将全体的学生分成若干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由于每个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学习方法不同,因此,同学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可以做到取长补短,最终都能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分层次教学不但让学生学到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还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也应当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不能采取统一的评价方式。在学生的日常的学习中应当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活动以及操作成果等,充分结合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来考核和评价学生的成绩,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日常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这样才能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

通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总结,这种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练习和评价进行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被学生广泛接受,并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由于分层次教学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课的特长和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但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也在逐步上升。利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不但避免了基础薄弱学生学习困难的状况,也进一步避免了很多学生认为所学内容简单的不平衡的矛盾,同时利用这种教学方式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信息技术课的特长。在信息化的时代中,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比单纯的接受或掌握课堂知识更重要,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该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2 分层次教学的思考与体会

2.1 在信息技术的时代,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自己已经不仅是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当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上,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始终让学生快乐、积极的学习,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不断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2“分层次教学”不但符合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原则,更是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方式,不仅为处于发展水平的学生提供了指导和帮助,还为处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获得了自信和成功。由于学生在学习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重新树立了学习的信心以及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

2.3 在“分层次教学”中,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不但有利于老师更好的把握教学对象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还有利于学生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进行发展和学习。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同学们之间能够互相合作,取长补短,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获得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获得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培养并发展他们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4 通过分层教学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为培养全面素质的和谐人才奠定基础,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是“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所在。因此,“分层次教学”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应当以动态发展的观念看待教学对象的层次性,层次教学应该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任何静止的、机械的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做法都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2.5 在“分层次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竞争,更是一种合作关系。如:在教学中有两组同学,第一组的同学以一对一的模式辅导第二组同学,或者两个小组的同学共同来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这种一对一的模式是随着教学的需要不断调整的,他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由于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在小组的合作学习当中,同学之间除了互相帮助完成任务外,还可以交流学习心德,教师通过总结好的方式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学们在帮助中学习,让同学们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单纯的竞争对手关系,更重要的还是互相促进学习的帮助者,以此培养学生在竞争中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不但能够克服学生掌握知识两极化的矛盾,更能够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由于分层次教学真正以学生为出发点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度与因材施教的矛盾。为了更好的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形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能形成思维定势,还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不断变化探索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杜海龙.浅谈信息技术分层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 2012年第32期.

[2]李文博.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的分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第2期.

如何分层次教学 篇5

分层次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决定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学生分层次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教师要特别关注C层学生,通过耐心辅导,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多鼓励他们,尽量多提问简单的问题,多找闪光点进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数学课的兴趣,及时完成作业。2、教学目标分层次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课标的情 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3、教学过程分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 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4、课堂练习分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5、作业分层次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 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6、测试分层次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可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与层次题的比分为4:1.7、评价分层次

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次教学;差异性;学校重视;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材知识点分层;教师素质

21世纪是信息大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和渗透,引起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变革。因此,提高警惕全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信息技术水平越来越重要,只有年轻人都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并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掌握其他知识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初衷,可以说信息技术是素质教育的捷径。

这几年来,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教育体制也面临重大变革,即将精英教育改向素质教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学扩招、高中扩招。但也是由于招考生源的素质有所下降,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情况十分严重,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上尤其严重。根据初步调查统计,一部分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较早的接触到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比较好的甚至能达到初级程序员的水平,而另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差,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可能连计算机是什么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信息技术了。而当前各个高中学校在教学上主要采取的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起点、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考核的教学模式,为了保证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门功课,一般教师以中等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但是这种“一刀切”的教学往往使学习好并且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学不到”知识,基础差或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却“听不懂”,“跟不上”教学进度,有可能造成学习好并且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因为“学不到”知识而产生厌学情绪;基础差或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因“学不懂”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为了改变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这种现状,在信息技术学课上实行分层次教学迫在眉睫。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近一年来对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分层次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认为现阶段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开展分层次教学虽然优点很多,但也还存在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问题

笔者通过对部分已开展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的学校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未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在目前“一切为高考,高考决定一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其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一方面有关部门关注学生素质教育,希望学生能多学一点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全民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考升学率决定一切,高中教学事实上还是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来进行的,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不是很重视,对学生的分层教学过程中只是根据数学英语等主科课程进行分层或分班,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次教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提高全民素质与升学率这两个长期与短期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以说这两个目标的矛盾解决不好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的。这两个目标的差异性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传统教学方式与新教学方式的矛盾,笔者认为新教学方式是今后教学发展的方向,可能在改革过程中会出现阵痛,但暂时的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因此学校要尽快转变观念,利用信息技术实教学模式的变革,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改变原来的单向教学模式,实现双向教学模式(如网上教学等),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其主动学好信息技术,并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手段掌握其他学科,实现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与升学率两大目标的统一。

二、学生分层问题

学生水平如何,如何确定分层标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多少人,不同层次如何确定教学范围,这是分层次教学的基础。学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同时还要考虑信息技术的特殊性,由于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学生还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如: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等等。为此学校需要做好三个调查从而掌握好学生的具体情况:一是学生入学前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调查,二是学生进校后信息技术摸底测试成绩,三是在每个学期结束前,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掌握情况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掌握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现有能力,从而确定分层标准与教学重点,对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实现因材施教。

三、分层次教学如何进行

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使分层次教学不流于形式,也不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根据分层次教学的要求,在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分层次教学,主要有3种方案可供选择:(1)按学生总成绩或某门学科成绩的好坏编快慢班;(2)根据学生掌握各学科的能力进行组班;(3)班内隐性分层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第一种按总成绩或某门学科成绩分快慢班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同时可能造成部分“差生”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第三种班内隐性分层次,操作难度大,教师不可能也没能力在一节课中针对两至三种层次的学生分开教学,只能在布置作业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意义不是很大,可能会流于形式,并且还有可能会造成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第二种根据学科进行分班是一种较好的分层次教学形式。但是从日前学校的教育资源上考虑,根据学科分班在范围上不能很大,如信息技术学科,只有六七位教师,三、四间计算机机房,而高一段的班级就有十八个,如果整个年级段做为一个整体进行分班教学,就必须需要十八位信息技术教师和十八间计算机机房,不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任何一所学校是不可能拥有如此多的教学资源。经过探索和研究,主要是考虑教学资源等因素,笔者认为以三个自然班为一个分层次教学整体并根据每个学生对某个学科的掌握水平不同进行分层次教学是比较好的办法,也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方法,在现阶段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是完全能够胜任的。同时,在每个学期初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和接受能力再次对学生分层进行调整。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分层和教学内容分层,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的初衷。

四、信息技术分层次教材的问题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一本好的教材要满足分层次教学中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并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如高一下学期的信息技术课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就是本较好的教材,学生通过学习这本教材,使他们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初步掌握一至两门程序设计语言,从而为培养大批高质量软件人才振兴我国软件产业奠定了基础。但是现实与希望之间还是一定差距的,虽然这本教材比较优秀,但是在现有的高中阶段采用这本书开展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因为,大多数高中安排这门课程时是每个星期两节课,扣除复习、考试等因素,实际上课课时在二十三四节课之间,远远未达到教材设计建议的三十四节课时和指导意见建议课时数的三十二节课时的要求,从而造成教师为了完成授课计划,压缩授课时间,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使该课程的分层次教学无法真正实现。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得以解决:一是学校增加教学课时;二是修改教材或教学大纲,减少知识点。在现实中,第一方法比较难实现,因为高中的课程比较多,学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很多学校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已经挤占学生的大部分休息时间,所以再增加授课时间已经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只剩下修改教材或教材大纲,适当减少知识点这种途径。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该教材编写合理,不宜采用修改教材这种途径,最好还是能过修改教学大纲适当减少知识点,或者是对知识点进一步分类,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点等方法从而达到减少授课时间的目的,如:在学习VB编程中,针对层次较低的同学可提出“制作功能单一的小模块、小程序”,而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提出“制作出功能较复杂、具有初步实用价值的小软件”,从而实现“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使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不流于形式,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五、教师素质问题

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只有教师在深刻理解了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创造才能,因地制宜地对知识点进行加工整合、二度开发,才有可能使学生掌握好这门课程。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的前提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也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分层次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才有生命力。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除了学校要积极创造各种学习和培训机会提供给教师以外,更根本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有一颗上进的、求知的心,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只有不断地、自觉地学习更新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所须的知识,还要时刻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如VB编程、多媒体技术、.NET、网络安全等知识,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日新月异发展的信息技术所淘汰。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还需提供给教师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教师要切实提高素质也需要更宽松一点的环境,如:信息技术教师比其他教师需要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更多,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更新并且更新频率十分快的学科,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另外,学校在分层次教学改革过程中,还需出台与之适应的特殊政策,应该对提高自身素质成效显著、对分层次教学改革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在各类职称评比上要有所倾斜,从而促使教师自觉学习,不断探索分层次教学方法,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 篇7

1 分层次项目教学的设计思路

1.1 按补充知识和训练能力等对教学项目进行设计

高职院校生源主要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 (普高生) 和职业中专毕业生 (对口生) 两类,两类生源的知识储备和基本技能、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普高生源知识储备比对口生源多,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对口生源知识储备比普高生少,但动手能力强。考虑到生源基础和技能的差异,将教学项目设计为“基础性、提高性、创新性”3类。

1.2 按难易程度对教学项目进行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项目选取典型的数字电子技术产品实例作为综合训练项目,每个综合训练项目再分解为多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按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量化,分别以难度系数1, 3, 5来对应基础性、提高性、创新性3个层次的教学项目。将分解后的子项目重组打包在基础性、提高性、创新性3个教学项目包里,供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选学,实现各层次学生学有所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 分层次项目教学的实施原则

项目教学的关键在于项目设计,项目设计的难易程度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关键。分层次项目教学以各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最大提高为教学目标,坚持以下原则:

2.1 按生源基础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组合的原则

将生源结构相同的、基础相当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选择相同的项目包进行学习和训练。

2.2 按教学内容属性的不同制定项目包原则

根据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渐进性以及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制定并形成基础性、提高性、创新性三类教学项目包。

3 数字电子技术分层次教学项目设计案例

3.1 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

选取电子滚环游戏电路为一个综合训练教学项目,难度系数为3,放入创新项目包内,再根据教学内容将其分解为计数电路、时钟产生电路和译码显示电路3个子项目。并根据难易程度确定3个子项目的难度系数为1, 3, 3,分别放入基础性项目包和提高性项目包内 (如图1所示) 。

在数字电子技术分层次教学项目设计中,选取抢答器、电子秒表、电子门铃、数字电子钟、电子滚换游戏电路等数字电子技术产品实例作为综合训练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都按照上述程序进行分解、打包,考虑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渐进性补充部分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形成基础性、提高性、创新性三个教学项目包 (见表1) 。

基础性项目包由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以及难度系数为1的子项目构成;提高性项目包由难度系数为3的子项目和难度系数为1和3的综合训练项目构成;创新性项目包由难度系数为5的子项目和难度系数为3和5的综合训练项目构成。

3.2 按难度系数设置教学项目

基于生源知识储备情况的差异,各学习单元需设计多个难度系数不同的教学项目。以学习单元555电路的应用为例,单元教学项目的设计选取了子项目555定时器的基本应用 (难度系数为1) ,综合训练项目简单电子门铃的制作 (难度系数为1) ,电子滚球游戏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难度系数为3) ,电子触摸游戏电路的制作 (难度系数为5) 等不同层次的多个教学项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学习的项目,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

各项目内容由项目链接知识点、基本技能训练以及综合训练3部分构成。考虑到生源结构的不同,普高生在项目包内应加大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而对口生在项目包内加大项目链接知识点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教学。

4 分层次项目教学的实施步骤

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分层次项目教学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

4.1 共同完成基础性项目包的学习任务

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基础性项目包里所有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下一阶段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一学习阶段考虑到学生基础的差异,采用互补的方式确定学习小组,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本阶段的学习任务,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2 选择性地完成提高性项目包的学习任务

考虑生源结构和生源知识储备情况的不同,将生源结构相同的、基础相当的学生组合成一组,各学习小组必须在提高性项目包里选择完成难度系数为1和3的项目各一项。在此基础上各学习小组可根据情况选择完成难度系数为3的综合训练项目1~2项。教师会根据学习小组完成项目情况,按小组成员在项目完成中的贡献度进行奖励性加分。

4.3 重组选择完成创新性项目包的学习任务

在完成前两阶段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前阶段学习情况,重组学习小组。重组的小组可以根据小组成员情况选择完成一项难度系数为5或难度系数为3的综合训练项目,进入创新项目包的学习。也可以选择完成提高性项目包里难度系数为3的综合训练项目,加深和巩固学习内容。

分层次项目教学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对于基础好、第一阶段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在后续阶段可以选择难度系数大、综合性强的项目,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力。对于基础差、第一阶段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后续阶段可以选择难度系数中等的项目,也可以选择补充和完善前阶段学习不足的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激发竞争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5 分层次项目教学的评价方法

实施分层次项目教学,各学习小组完成项目的情况不同,每个学生在小组里的贡献也不同。因此,需要具有适合分层次项目教学的评价方法,合理、公正的评价方法能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分层次项目教学采用“基础、提高、创新”的分阶段考核评价方式,各学习小组在完成了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将取得这个阶段学习成绩的基础分值,每个小组成员在本阶段的学习成绩由基础分值、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由贡献度所获得的奖励性加分构成。这样,学生会根据自己阶段学习的情况,找出差距,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补充完善。教师也会根据学生阶段学习的情况,更好地调整教学项目和项目内容。

6 结束语

实践证明,分层次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由于知识储备和基本技能不同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分层次项目教学遵循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力。同时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巧,能够提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分层次教学项目,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

摘要:提出了分层次项目教学的设计思路与实施原则, 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分层次教学项目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分层次项目教学的实施步骤和评价方法, 对分层次项目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提炼与总结。

关键词:分层次项目教学,探索与实践,数字电子技术

参考文献

[1]邵利群, 黄璟.数字电子技术项目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 篇8

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因材施教”, 在现代依然适用。我国高职院校近几年由于受普通高考生源减少的影响, 各院校为了保证生源数量而采取多种形式的招生。面对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学生, 实行分层次教学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1 分层次教学改革需克服的困难

分层次教学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的“一刀切”, 从社会需求出发, 结合学生基础、兴趣、学习能力及目标来教学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 符合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但是分层次教学改革还存在以下几个现实问题:

1.1 如何科学的分层

分层次教学首先要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 分层的依据是什么?现在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样性、学生兴趣和学生的目标都会影响分层的具体实施。同时做为学校本身的运转来说, 我们还必须要分班上课, 如何分层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是一个难点。

1.2 分到低层次学生及家长对分层教学的抵触

分层次教学首先要做的是把学生划分为高层次和低层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分到高层次班的学生自然乐于接受, 但被分到低层次班级的学生就会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在我国现阶段还是一个关系社会的现状来看, 被分到低层次班级的家长们就会寻找关系力争进入高层次班级。而且这种抵触不会自动减少, 只有通过教学效果才能证明分层教学对学生有益, 但这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及成效才能改变学生及其家长的认识。

1.3 教师对分层次教学的抵触

教师大多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开展分层次教学改革要改变已经熟悉的教学方法, 拿出很多的精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这必然影响教师已经熟悉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方式。在当前职称评定规则下, 论文和课题是职称晋级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师的精力更愿意放在发表论文和争取课题方面。同时教师对于分层次教学还有一个担忧, 如果把好学生都集中到一个班里, 那剩下的学生就更难教, 在这样的班级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是一个挑战。

2 学院在分层次教学中的积极探索

2.1 不同来源学生的特点分析

现在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源有普通高考、对口招生、单招、“3+2”转段生和提前介入的学生。普通高考是指参加了高考的学生。对口招生是指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和综合高中职高班的应历届毕业生, 需要参加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考试。达到一定分数线可以进入学院学习。单招是就针对三校生 (中专, 中技, 中职) 以及应往届高中毕业生而言, 这些学生参加学院的单招考试, 单招考试分文化课和专业课, 成绩符合要求, 可进入学院学习。“3+2”转段生是指三年中专学习结束不需要参加考试直接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前介入学生是指准备第二年参加学校单招考试, 但当年进校学习。

作为一线教师, 大家最喜欢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考的学生。普高学生一般接受能力强、纪律性好, 有一定的目标, 对新知识有渴求。其中部分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 对于自己高中的学习不满意, 进入大学之后因成绩较好, 重新建立了信心, 因而希望毕业之后专升本, 进入更高一级院校学习。同时部分学生因为高考总分一百多分, 她们学习能力较差, 不愿意学习, 很多好学生是被家长逼着上学, 只为了混一个大专文凭容易找工作。

对口招生的学生具有会计的基础知识, 但由于来源不同, 基础也不相同。有的学生来源于职高, 为了对口升学, 只学对口招生考试中一部分知识;而有的学校重视学生的发展, 学习的内容较多, 对会计基本技能掌握较好。

单招的学生组成更加复杂, 含中职、中技毕业生, 具有高中同等学力考生及往届高中毕业生, 其中中职、中技毕业生中有会计类中职对口单招, 也有其他专业的中职生, 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不喜欢原来的专业而转学会计。

“3+2”转段生的特点是中考没有考上普通高中, 因此这部分学生普遍学习习惯不好。但是这部分学生有一个优点就是经过了三年的中专学习, 有一定的基础, 有部分学生还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同时通过学习, 对会计专业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在中职学习过程中, 一些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获奖, 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2.2 确定学院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立足于学院生源的实际情况, 契合当地中小企业众多及历届学生就业单位, 确定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中小企业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共分为三个层次: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取得初级会计师证书、参加会计技能大赛。学生最低培养层次为经过专科阶段的学习, 能够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知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这个层次要求100%同学达到。在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 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多种先进技术的运用, 比如微课以及视频课件, 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取得初级会计职称。在取得初级会计职称的基础上, 选拔一部分同学进行培优教学, 参加省级和全国会计技能大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 另一方面也提高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2.3 对学生分层次的依据

依据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基础情况, 对学生进行分层。普高的学生依据高考分数分层, 对口和单招的学生则结合单招分数及是否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进行分层, 一学期结束之后则进行全面考试, 这样处于低层次的同学可以由原来班级转到高层次班级学习。“3+2”转段的学生因为到学院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 “3+2”学生如果人数多则依据是否有会计证进行分层, 如果人数少则单独成班, 实行班内分层教学。

2.4 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每一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不一致的。学生的主观努力不同, 同时客观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也不同, 在同样的时间内, 能够达到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对没有会计基础的和原来学习基础较差的采用适合的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在他原来的基础上每天都有进步, 而不强求每个学生每天进步的程度相同。因此, 教师在讲授时, 不是要在一定时间内把知识讲完, 而是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学深度, 一切以学生为本。

2.5 教学实施

只要是分班上课, 即使做了班际分层, 在每个班中仍存在不同的层次。为了弥补学生层次的不同而教师在课内难以顾及的情况, 采取课外多种形式的补充。首先, 针对课内某一个难点, 做成微课, 发到QQ群中, 学生可以随时在课下学习。其次, 购买会计证考试网校视频及会计练习软件, 学生在课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进度。第三, 为了帮助已取得会计证的学生参加初级会计师的考试, 在周二及周五的下午开展选修课, 由教师讲解初级实务和经济法的相关课程。因为初级会计师的个别知识点对高职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在课上的讲解中有些内容可能没有涉及, 所以课外的辅导是对课内的有效补充, 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能促进学生学习。最后, 为了参加全省会计技能竞赛和全国会计技能竞赛, 从已通过会计证和参加初级会计师课外班的同学中选择一批学生参加竞赛培训。技能竞赛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会计基础知识, 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同时对会计技能的要求较高。通过竞赛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接受能力强和对会计感兴趣学生的会计知识水平、运用能力等, 这是学院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

3 分层次教学的效果分析及展望

3.1 分层次教学取得的效果

分层次教学以后, 尽管学生生源情况并没有改善, 但学生取得会计证的比例大幅提升, 通过初级会计师的人数也有所增加, 并且在全省会计技能比赛中多次取得第一名的成绩, 同时在2015全国会计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二等奖的成绩, 这也是河北省在全国会计技能比赛中的最好成绩, 同时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美誉度。

3.2 对分层次教学的展望

首先, 学院的分层次教学主要体现是班际分层。但在以班为单位教学的情况下, 班内同学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如何在班内实现分层次教学,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恰当的关注, 实现个人的最优化发展, 这是分层次教学要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

其次, 创建真实的实践环境。不同层次的学生, 都更乐于接受实践教学, 尤其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 学生动手去做比单纯讲授效果要好。基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 不可能象一些机械制造等专业一样, 一个企业接受大批的实习生, 但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高仿真的实践环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学习的愿望, 并由此改变学习习惯, 才是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峰.高校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18) .

[2]钱巧鲜.体育分层教学及其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5 (5) .

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 篇9

1 研究对象

选择山西体育职业学院运动训练系2011级1132班和1133班两个班作为教学实验的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收集了中国知网上大量网球教学、训练学、统计学和教育学的相关资料, 作为本文研究的事实根据和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依据实验研究的的对象、内容和目的等,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了问卷, 制作了实验前和实验后两个问卷, 并直接发放给调查对象。前后问卷都是发放了68份, 回收68份, 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6份, 有效率为97.06%。

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并作为本课题的研究依据。

2.4 教学实验法

2.4.1 实验对象

两个班学生共计68人。抽取一个班为对照班;另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实验前通过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2个班网球水平相当。基本身体素质通过测试 (见表1) , 经统计学T检验, 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可以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4.2 实验课程

网球选项课, 一个学期32学时。

2.4.3 实验时间

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

2.4.4 实验方法

采用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的办法进行。在教学中, 对照班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实验班在教学中除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外,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分层, 划分为A、B、C三个层次, 进行分层教学。在学习结束后, 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混合交叉在一起进行考核评定, 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其他条件如任课老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进度、技评达标测试的主试人员及标准等都保持一致。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本实验的考核方法与要求参照山西体育职业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 经过测验, 实验班正手击球和反手击球成绩均优于对照班, 且差异显著 (见表2) , 可以认为:在网球技术教学中多采用分层教学法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能较好的掌握网球技术。

3.2 分析与讨论

3.2.1 分层次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问卷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见表3) , 实验班的学生学习兴趣高和较高的百分比达到69%, 而对照班的只有38%。由此可见, 采用分层次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分层次教学注意到了每个学生的需要, 可以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端正了学习态度, 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分层次教学法让每个学生有了可以追求的学习目标, 有了学习的动力, 改变了网球课上少数人练, 多数人看, 上等生满足现状而下等生丧失信心, 缺乏主动进取的学习氛围, 能使学生求新、求趣、求自我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

3.2.2 分层次教学需要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分层次教学模式下, 教师不仅需要熟悉教材和大纲, 还要充分了解和熟悉学生, 才能准确的分组。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备课时分出层次, 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和运动能力, 分别制定总体目标 (即所有学生都应达到大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都能完成教学任务) 和分层次教学目标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分别达到各自最佳的学习效果) 。讲解要统一和分层结合进行, 在讲解网球基本技术后, 要分类指导练习, 使学生的技术水平都可以不断提高。在期末考核时, 也要充分考虑三个层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不同的考核标准。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组织调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3.2.3 分层次教学具有竞争性和针对性, 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分层次教学强调因材施教, 重视学生的差异性, 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同时强调各层次之间的纵向联系, 引入竞争机制, 在教学中可以实行学生升降层次制度, 营造了一个相互学习, 相互比较, 相互竞争, 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 同层次的学生之间有比较, 人人争当第一, 低层次的学生学习技能可以由浅入深, 逐步提高, 水平高的学生若骄傲、松劲, 不认真练习, 水平下降了可降下一层。在这种形式下, 学生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去竞争, 这样学生都不会偷懒懈怠, 积极学习, 努力掌握网球技术动作。

3.2.4 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分层次教学强调在竞争中互相学习和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网球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和合作学习, 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网球教师要科学有序的安排教学层次, 让学生对网球学习有兴趣, 对体育活动有兴趣。让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网球运动技能, 培养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使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3.2.5 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形成好的师生关系

通过第二次问卷对两个班的师生关系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见表4) , 实验班认为师生关系好和较好的高达79%, 而对照班只有35%, 可以看出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边性行为, 学生和教师接触主要在课堂上, 分层教学以后,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增加了, 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多了。网球技术的掌握是一个枯燥的过程, 在老师统一讲解后, 学生就会自己练习, 练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许多不对的地方, 就需要老师不停的有针对性的纠正和讲解, 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 需要老师和学生的不断沟通和交流。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关心和帮助。学生在自己练习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也能互相学习和交流掌握技术的也能帮助不会的同学, 不会的同学可以请教会的同学, 学生之间的感情可以得到增进。

4 结语

(1)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 熟悉学生, 这样才能正确合理的分组。同时教学层次的划分不能一成不变, 要灵活的随着学生实际情况而变化。 (2) 在分层时, 要注意学生的心理, 使学生正确认识这种分组的意义。尽量避免因为分层造成低层次学生心理的不平衡, 丧失学习网球的兴趣。 (3) 引导学生 (同层次之间和不同层次之间) 互相学习, 互相竞争, 共同提高。 (4) 要合理灵活制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和考核目标。

摘要:传统的网球技术课教学一般采用语言法、直观法、分解与完整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网球教学效果, 我们在教学中加入分层次教学法, 研究表明, 分层次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等。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法,网球技术课,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23-24.

[2]柳镇纲, 汪黎明.太极柔力球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78-80.

[3]李增友, 符玉, 邢晓虎.在高校体育排球课中应用层次教学的实验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 , 2011:227-229.

[4]刘海云.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07 (46) :38.

[5]王欢.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 篇10

一、诚信是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诚信的基本要义指为人要诚实守信。诚就是不自欺欺人,真心实意,不弄虚作假,表现的是为人处事对内要求自律、慎独的准则。信就是言行一致,忠于自己的诺言和义务,是为人处事对外要求言而有信的要求。诚信的第二层含义指待人信任、不疑。表现在治国之道上,是统治阶级对于贤才给予充分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表现在常人的日常交往上,就是“不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信之必笃”。应该说,诚信是个人修养中必不可少的美德,又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治国安邦的政治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也离不开诚信。要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行分层次教学,我们首先要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有初步的了解。首先,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如果学生不根据实际情况,不讲诚信,不跟我们配合,那么我们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呢?其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每人一台电脑,每完成一次任务,如果挨个去检查每一位学生的完成情况,我们有那么多的时间吗?最后,如果每节课学生都在我们设计的知识点范围内学习,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就能提高吗?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在教学中对学生诚信呢?分层次教学,肯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为了大部分学生,我们会把任务设计得简单点,知识点分化得更细点,可是这样一来,计算机水平好一点的学生,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很短,剩下的时间怎么办呢?难道就让他们一直听他们听过很多遍的言语,还是让他们不耐烦地看他们早已看厌的演示,学习他们都已掌握熟练的知识点?如果这样长久下去的话,计算机水平好的学生会认为你的计算机教学就只有这些很简单的内容,慢慢地,他们的学习兴趣会逐渐消失。与其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死”去,还不如给他们更多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我总是先设计好任务,然后让他们去完成,提高。有些计算机水平好的,在他们完成任务后,让他们自己安排自己所赢取的时间,去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说查查其他科目的资料,自学Flash等软件,或者是上网浏览新闻。在这里,肯定有老师会问,学生会有你说的那样听话吗?他们不去上QQ?不去玩网络游戏?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师生彼此诚信,那么问题就会很容易得到解决。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和他们订立了君子协议,上课期间不可以浏览不健康网页,不可以玩网络游戏,没得到老师允许不可以利用QQ等聊天工具聊天,如有发现,全班断网。在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总会有学生会违背协定,总想偷偷摸摸上QQ,玩游戏,后来对他们教育、引导,并全班断网后,现在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通过一学期的诚信教学,我吃惊地发现,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变浓了,接受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师生关系也非常融洽了,他们更加喜欢计算机课了。

二、区别对待是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关键

在诚信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的。教师的教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要想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水平有个大体了解。通过学期初的调查和开学半个月计算机教学的了解,我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有了初步的分层。

A层:优等生,电脑知识基本功扎实,对电脑很感兴趣,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B层:中等生,电脑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学习上只求过得去,欠缺强烈的进取心。

C层:中下生,电脑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一般或稍弱,学习上很努力,学习态度非常端正,学习方法欠灵活。

D层:后进生,电脑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学习上往往也不努力,学习态度也不端正。

当然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学习期间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我特意在他们的名字前画上小红勾,好让我随时留意他们的掌握情况。如果个别班上这类学生很多的话,我会特意给他们安排好座位,使他们的旁边有A层次的学生,当我忙不过来的时候,旁边的学生就会担当起老师的角色。

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都应有所分层。

A层:采取“自学”的方法,大部分情况下由老师指定学习内容,提示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让他们摸索创新更多的操作方法,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电脑应用能力,鼓励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加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要求他们参加竞赛。

B层:采取“激学”的办法,在上课时多提问,多挖深度,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好课,调动好他们的学习热情,并时不时地露几手小窍门,激起他们强烈的上进心,并争取让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明显自觉提高。

C层:采取“教学”办法,介入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任务设计以他们为主,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并进行个别辅导,尤其教给他们学习电脑的有效方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力求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有质的飞跃。

D层:采用“诱学”方法,加大感情投入,循循善诱,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和进步都及时给予的表扬和鼓励,同时让他们做一些浅易的练习操作,使之克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学好电脑的信心,唤起他们学习电脑的热情。

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我还会用到其他分层。在课堂练习时,把练习内容分层。a类:基本掌握题,b类:提高练习,A、B层的学生操作熟练,完成速度快,要求两者都完成;C、D层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a类,能做b类就做,不做也没有关系。由于我把b类题命名为难题,而学生偏偏有不服输的精神,所以往往结果是全班都能完成,即使是b类不会做的学生,他们也会向老师和其他同学寻求帮助来完成。当然,这当中也有完不成b类的,但是由于我的要求是完成a类,所以他们每个人都会觉得:“我完成了老师的任务,我今天进步了!在教学演示中,我也采用分层次叫学生上台演示。简单点的,我会尽量让C、D层学生上来演示,并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这样既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复杂点的,难度大的,我会叫A、B层学生上来演示,这样即给了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又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并带动了全班的积极性。在平时测验总结分析时,我会分层次分对象进行总结,A、B层的要求他们不丢分或少丢分,C、D层的要求他们该拿的分不丢分,一次一个进步就可以了。当然,由于对A、B层次的直接管理较少,也会有学生钻空子不学习,对于这样的个别学生,在测验后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时机,这时候,不要进行过多的批评,只要打出你的诚信牌就够了。

三、自主探究是分层次教学的灵魂

分层次教学与自主探究学习是分不开的。如前面所讲的A、B层次的学生,老师只要给他们适当的指导就够了,更多的时间是让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当然,自主探究学习并不只是针对A、B层次的学生才有效,对所有学生都有效。

同样的一个任务,完成的方法有很多种。我在教学中往往只是要求他们掌握一种就够了,其他的方法,我会让他们自己去摸索,然后去比较,最后让他们选取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比如说文件和文件夹的移动,是讲剪切+粘贴还是讲拖动?在这里,我让他们自己去摸索,自己去选择。而对于理论知识点,我也给他们创造环境,让他们在摸索中掌握规律,得出结论,这样所得到的效果远远比我“灌”的效果好。

当然,分层次自主探究还离不开小组合作学习、同学协助学习、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关于这方面内容,本文就不一一展开。

课堂教学是一门大学问,只有在实际中多摸索、多观察、多总结才能找到一条适合师生双方共同进步的最佳捷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理论框架与案例研究.

[2]江同初.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特点的探讨.

上一篇:药物环境下一篇:公允价值获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