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

2024-06-20

中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精选九篇)

中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 篇1

一、中美审计市场集中程度比较

审计市场的集中程度是否适度对会计师服务行业是否能良好发展有较大影响, 适度集中的审计市场可以有效降低恶意竞争, 使整个会计师服务行业发展良好。

在美国, 会计师服务行业不断发展, 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竞争中或合并或消失, 整个行业不断整合,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虽然有很多, 但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四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占据绝大多数中高端审计市场份额, 使得美国的审计市场相对而言较为集中。然而对于这一现象, 目前并没有研究结果表明这影响了整个审计市场的竞争程度。

在我国, 虽然发展时间尚短, 但会计师事务所通过不断合并, 出现了几个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 这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占据了中高端审计市场的部分份额, 其中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甚至可以达到四大的程度, 但总体看来, 高端市场———大型上市公司审计中还是四大占据多数份额, 虽然差距在不断缩小, 但短时间内还无法达到、甚至赶超四大。在中低端市场, 竞争程度要远比高端市场激烈。较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可以保持审计市场的适度集中, 降低恶意竞争的风险, 同时形成我国本土的优质的、有较强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 以此来和四大抗衡。

二、中美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比较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能够反应其办理业务时所需承担责任的大小, 而责任大小的不同也造成了审计人员在工作时所需保持的审慎性不同, 进而影响整个会计师服务行业的发展。

在美国,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有多种, 如:独资型、普通合伙型、有限责任合伙型、有限责任公司型等。总体来看, 出现这些形式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并没有统一的全国性规范。而且由于多数审计人员对于其所负责的业务需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这使得审计人员有利于保持其独立性和谨慎性。

在我国,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相对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是选择形式的依据, 由于法律环境有待完善, 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规避风险, 往往会选择以有限公司的形式来创立。但近几年来, 国家为了改善会计师服务行业, 已经开始要求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从原有的有限责任公司型转为合伙型。从2010年开始, 普通合伙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全国加以推广, 目前已有不少转型为这种组织形式。实行合伙制有利于保持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还可以促使审计人员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而且合伙型应该向特殊的普通合伙型发展, 这样可以促进会计师事务所更好的发展。

三、中美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比较

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 主要包括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 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会计师事务所主要都是进行审计服务, 但是只有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都做好的会计师事务所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只有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均衡发展的会计师服务行业才是发展良好的行业。

在美国, 除了审计业务以外, 非审计业务也非常发达。非审计业务包含的项目非常多, 这其中包括:内控咨询服务、财务咨询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各类企业咨询服务, 这些项目又具体包含许多小项目, 涉及面很广。这些非审计服务所带来的收益非常可观, 其成为整个会计师事务所非常重要的部分。非审计业务的发展也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 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所做的非审计服务的确能为客户直接或间接带来效益, 客户也很愿意向会计师事务所寻求服务, 如此良性循环, 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与审计业务比较起来, 越来越吸引客户。

在我国, 审计业务占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份额的绝大部分, 除了某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能够得到客户的信赖, 并真实有效地开展之外, 其他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形同虚设, 因为最关键的能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因素———人才, 是全社会都普遍稀缺的资源, 所以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都缺乏能够提供令客户满意的非审计服务的人力资源。由此, 我国大量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提供非审计服务方面无所作为, 也难有作为。这种局面下, 依靠非审计服务吸引客户几乎就成了一个难以实现的理想。再加上我国最近取消了对新注册公司须进行验资的规定, 使得以往属于非审计业务的验资业务也从会计师事务所消失了。这一点对大量的中小事务所而言影响尤其大, 因为验资业务本来也是它们取得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失去它, 会让它们的生存更加不易。

四、中美审计人员职业风险比较

审计人员职业风险一般来说包括两类, 即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不论美国还是我国, 经过多年的发展, 整个审计行业在不断完善, 但是审计人员的职业风险仍然存在。

(一)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审计工作人员故意违反工作程序和审计纪律, 给审计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 是审计风险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美国, 提起审计就能想到安然事件, 在安然事件中, 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 (以下简称安达信) 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选择隐瞒安然公司财务危机的事实, 最终造成股东利益的重大损失。由于安达信在执行安然公司审计业务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使其名誉一落千丈, 导致客户纷纷离去, 终致破产, 这是典型的由于道德缺失而造成的后果。美国民众很看重会计师事务所的道德, 由于安达信名誉有了污点, 致使客户对其道德产生了质疑, 不再相信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果, 也就不再向安达信寻求服务, 最终安达信不得不申请破产。在我国, 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道德方面并不是很看重, 即使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名誉有了污点, 仍会有客户向其寻求服务, 会计师事务所并不会因此而破产。就拿广为人知的银广夏事件来说, 为银广夏提供审计服务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在银广夏1999及2000年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签署了“无保留意见”, 随后事件爆发后, 虽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名誉上有了污点, 但是最终是通过行政处罚的方式被解散的, 而不是因客户流失而被市场淘汰。

(二)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审计工作人员作出不合规的审计行为而受到的来自法律方面的惩处。其中最突出的是民事处罚的风险, 因为一旦受到民事处罚, 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讲, 不啻是一场灾难, 因为民事处罚往往涉及高昴的民事赔偿。在美国, “安然”事件过后, 美国国会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这一法案的颁布加大了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使得美国审计人员面临的法律风险急剧加大。而且法院依据“深口袋”原则进行判决更增加了审计人员的职业风险, 同时增加了审计人员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美国民众如果由于会计师事务所为某公司提供的失实审计报告而遭受损失, 其可以通过集体诉讼将会计师事务所告上法庭, 一旦会计师事务所败诉, 民事赔偿金额往往很多。在我国, 法律风险很少来自其所提供服务的客户、第三方起诉以及法院判决, 而几乎全部来自于政府的行政处罚。我国的法律对于这方面的规定虽然一直都有, 《注册会计师法》第42条规定了民事赔偿责任, 第39条规定了可以对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违法行为在警告、暂停营业、吊销营业执照甚至追究其刑事责任等方面对其进行处罚。《公司法》第219条、《证券法》第202条也对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违法行为规定了类似的处罚, 但这类处罚一般处罚力度较轻。由于我国很少有当事人会将为某公司提供失实财务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告上法庭, 而且即使告上法庭也很难立案, 这使得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几乎没有面对过民事诉讼, 就更谈不上会有高额的民事处罚。由此可以看出, 它们在这方面的风险实际上还是相当小的。

通过对比可以得知, 和美国相比,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都要低得多, 即由于道德缺失和违反法律所造成的事务所损失也要小得多。较低的职业风险容易造成审计失败, 产生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对我国会计师服务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亟需解决。

五、中美审计准则所处环境比较

会计师服务行业发展的好坏离不开审计准则的制定, 审计准则是特定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 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导致了不同的发展方式、发展现状。下面分别从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两个方面对比中美两国审计准则制定及发展状况。

(一) 经济环境

美国是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美国的竞争性市场中, 公有化的比重较小, 证券市场发达, 股份有限公司是其经济基础, 企业证券筹资比重大, 公众投资意识强, 因此公司业绩与公众利益是紧密相关的, 审计所强调的也是满足众多的投资者。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国企较多, 公有化比重较大, 证券市场相对而言就要弱一些, 公众投资意识也不是很强, 审计更强调保护国家及公众的利益不受侵害。《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之前, 美国的审计准则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以下简称:AICPA) 制定、颁布, AICPA不属于政府组织, 是一个纯粹的民间组织;而在我国, 审计准则由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 财政部颁布, 注册会计师协会是国家财政部下属的一个部门, 财政部更是政府部门, 同时受审计署监督、指导, 也就是说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行为几乎都和政府有关, 都受政府约束。

经济发展水平和审计理论实务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极大地促进审计整体的发展, 促使其不断完善。美国经济非常发达, 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尤其是产生了跨国公司以后, 其所产生的报表合并、外币折算等业务极大地扩大了审计的内容及深化程度。而我国从改革开放, 尤其是加入WTO后经济发展迅速, 但毕竟时间尚短, 因此审计的发展还需要时间的累积, 而且加入WTO后带来的不仅是高速发展的经济, 同时大量出现的国际业务给我国的会计师服务行业也带来了挑战。

(二) 文化环境

美国崇尚个人英雄主义, 人们很注重完成某件事情所带来的成就感、英雄感, 因此审计管理方面强调的是行业自律。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都更加注重其指导性, 方便大家灵活运用。不断的灵活运用有利于不断丰富、完善审计准则, 同时因其注重指导性, 这样更方便审计人员独立思考、独立处理, 可以更快、更好的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由此不断发展, 使得AICPA的专业水平提升快, 由此带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快速成长, 会计师事务所实力自然较强, 更容易吸引客户, 其规模也就较大, 也就有着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我国, 个人英雄主义并不被普遍接受, 而是更强调和谐、组织、有序, 因此审计管理方面强调用法律来管理, 主要依靠政府。审计准则制定和实施更强调强制性、规范性、统一性, 需要大家统一遵循, 这样使得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业务时几乎完全按照准则, 需要灵活运用的时候很少, 这不利于审计人员独立思考, 不独立思考其业务能力自然无法快速提升, 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相对不足,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相对较小, 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六、我国会计服务行业改善建议

通过以上对比, 为了使我国会计服务行业能够更好发展,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改善意见:

(一)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这里所说的素质既包括专业素质, 又包括非专业素质。而专业素质又分为审计服务方面和非审计服务方面的素质。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首先要从总的方面进行改善, 其次要在教育培训方面进行改善, 现在关于审计的教育较为空洞, 给人一种硬记下来的感觉, 并没有和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 这不利于审计人员的后续发展, 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穿插案例, 甚至经常去会计师事务所之类的地方观察学习, 使学员在最开始学习时便能够充分理解。最后是在实践中充分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会计师事务所等应为审计人员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提倡审计人员自主学习。而要提高审计人员在非审计服务方面的能力, 由于我国审计人员在这方面能力的欠缺, 首先可以聘请具有此类丰富经验、较强能力的国外审计人员, 同时还需要使公司、公众形成一种意识———非审计类的服务也可以为其带来效益, 甚至带来相当大的收益, 这样公司、公众就会先尝试从审计人员处寻求非审计服务, 获得超额利益后不断宣传, 使更多的公司、个人向审计人员寻求非审计服务, 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在这个良性循环中, 我国的审计人员通过向国外的审计人员学习以及不断提供非审计服务来增加经验、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的非专业素质, 即道德方面的素质, 这首先需要整个社会要有正的风气, 不仅仅是审计行业, 在各行各业都需要从事者有着好的品德, 同时加大对于表现出道德败坏的事件和相关人员的谴责, 从舆论方面促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长此以往, 在各行各业这种非专业素质都会有所提升, 对于我国整体的发展进步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 加强社会公众法律意识

由于公众的法律意识不强, 审计人员几乎只面临着政府方面的行政处罚, 而没有公众对其的诉讼, 使得其在提供服务时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明显减少, 这既不利于整个审计行业的发展, 同时也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因此, 社会公众必须加强法律意识, 在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所提供的审计报告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 要自己独立或者联合其他利益受损方共同对事务所提起诉讼, 这样既可以挽回自己的损失, 同时也可以增加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 使其更加用心的提供审计服务。

(三) 完善我国审计准则体系

我国的审计准则虽然是我国特定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下的产物, 和美国审计准则产生的背景环境不同, 但有些方面还是可以学习借鉴的, 首先应使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更贴近民间审计行业, 在每次进行审计准则修订时真正的听取民间审计行业的意见, 以使修订后的审计准则更符合整个审计行业的发展诉求。在使我国审计准则强调和谐、有序的同时, 适当增强其指导性, 加大灵活度, 双管齐下, 完善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

摘要:我国会计师服务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由于起步较晚, 仍需不断改进。本文重点比较了中美两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开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对比这些影响因素在两国的具体现状, 分析造成不同现状的原因, 以此找到我国会计师服务行业可以学习借鉴之处,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使我国会计师服务行业能更好发展。

关键词:会计师服务行业,职业风险,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

参考文献

[1]陈虎:《国际法视角下的中美审计监管冲突》, 《甘肃理论学刊》2013年第5期。

[2]刘旭红:《对中美国家审计体制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发展》2011年第3期。

[3]林东川、佘晓燕、肖川林、白庆波:《中美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拓展比较及启示》, 《财会通讯》 (综合·上) 2013年第4期。

[4]胡波:《中美会计职业发展之简要比较》,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年第2期。

中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 篇2

关于印发《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程序指引》的通知

(会协[2010]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56号),深化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我会深入研究总结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实践,制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程序指引》,现予印发,供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时参考。

附件: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程序指引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二0一0年四月二日

附件: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程序指引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56号),深化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指导事务所合并工作,避免合并过程中因法定程序不清或不到位多走弯路或引发矛盾,降低事务所合并风险与成本,现就合并工作中的重要程序提供如下指引。本指引是对目前事务所合并实践的观察、研究和总结,仅供事务所合并时参考。

第一部分 遵循的依据与原则

一、事务所合并应依照法律和行业规范进行。合并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规范主要有:《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会计师事务所审批监督和暂行办法》、《会计师事务所分所管理暂行办法》、《注册会计师注册办法》、《注册会计师转所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职业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等,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的《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协议范本》、《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章程范本》等。

二、本指引所谓合并,既指《公司法》意义上的吸收合并、新设合并,也指一家事务所吸收其他事务所的人员和业务的全部或部分。以上两种情况,在合并程序上会有所不同。

三、事务所合并方是有限责任公司的,应由董事会制定合并方案,由股东会根据法律法规和事务所《章程》规定,作出合并决议。

事务所合并方是普通合伙或者特殊普通合伙的,由合伙人会议根据法律法规和事务所《合伙协议》规定,作出合并决 议。

四、事务所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作出合并决策。通过合并,提高事务所的品牌价值,强化内部治理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改善客户服务质量,拓展国际业务空间,使事务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五、事务所合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依法实施、权责明晰;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结合实际、积极稳妥。

第二部分 合并谈判事项程序

第一阶段 启动合并程序

六、事务所选择合并对象,应主要考虑发展目标、地域布局、市场互补性、合伙团队职业价值观等因素。同时可通过各级注协、相关部门、客户等有关各方对合并对象进行深入了解。

七、事务所应成立各方高层管理人员组成的合并筹备工作组(以下简称“合并筹备组”)。负责拟定合并工作方案、磋商合并具体事项、组织起草合并相关文件、协调处理合并中的各方利益关系、办理合并相关手续事宜等。

八、在事务所合并中,撤销的一方以及变更各方均涉及其原有的审计客户需召开股东(大)会或由相关职权机构变更审计委托,往往耗费相当时间。为此,实施合并的时点,一般以年报审计结束后为宜。事务所启动合并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第二阶段 形成合并框架协议

九、合并筹备组经初步磋商,可形成“合并框架协议”。合并框架协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合并目标、合并时间进度安排、合并后事务所名称议案、合并后事务所股权分配原则、执行层人数及其分配议案等。

合并框架协议需提交合并各方董事会(执行合伙人会议)审议通过,并经授权的双方法定代表人签字后生效。

十、提出合并后事务所名称议案。合并各方应协商确定合并后事务所的名称,并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名称预核准手续(经预核准的名称,一般可以保留半年)。

十一、形成合并后事务所组织架构议案。合并筹备组负责起草议事、决策、监督、执行等组织机构设立方案,合并各方根据方案推荐相关人选,形成合并后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或者合伙人会议、执行合伙人委员会、执行合伙人)以及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机构议案。

推荐的上述议事、决策、监督、执行机构的相关人选,一般由合并各方董事会(执行合伙人委员会)提名,由参加合并的各事务所股东会(或合伙人会议)审议通过,通常应听取事务所员工、高级管理人员的意见。

十二、提出合并后事务所股份(出资额)议案。

十三、提出合并后事务所分配制度议案。合并筹备组起草薪酬分配办法,确定股东(合伙人)、董事(执行合伙人)、高级专业人员(授薪合伙人)、其他业务人员等分配办法。

薪酬分配办法要经合并各方董事会(执行合伙人委员会)、股东大会(合伙人会议)审议,并向业务骨干、其他员工分别征求意见。

十四、提出合并各方合并前收入、注册登记日后完成的项目收入、跨注册登记日的项目收入,以及或有风险责任承担等处理方案。

十五、提出分所处理方案。事务所合并必然引起原分所合并、重新登记或新设,应当相应地提出分所的合并方案。哪些分所存续,哪些分所更名,哪些分所注销,新的分所管理团队建设,都应作出安排。

十六、提出合并后事务所资产负债处理议案。合并后事务所注册登记后,应将双方或者多方投入合并后事务所的主要实物资产(包括账内的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进行清点,并合理计价。同时,合并中应对形成合并后事务所的资产、负债予以确认。

合并后事务所注册登记完成后,合并前的事务所应按规定标准将员工的“应付福利费”转入新所,同时将员工的“五险一金”的个人关系转入新所。

涉及合并前或有风险责任承担的,合并各方应当对合并前的或有风险责任、职业风险基金等作出约定,各方原股东(合伙人)应当对此作出书面承诺。

第三阶段 签署合并协议

十七、形成和签署合并协议。合并协议由合并各方董事会(合伙人执行委员会)、股东会(合伙人会议)审议通过,由各方全体股东(合伙人)签名,或者各方股东会(合伙人会议)集体授权的董事会(执行合伙人委员会)成员(或法定代表人、或执行合伙人)签名,方为有效。

第四阶段 形成章程(合伙协议)和内部制度

十八、起草章程(合伙协议)。合并筹备组根据各自股东会批准的合并协议起草《章程》(《合伙协议》),形成合并后事务所机构设置、部门设置、股东(合伙人)晋升条件与程序等重大事项决议文件议案,经新成立的事务所董事会(执行合伙人委员会)审议后,提交股东会(合伙人会议)通过。

十九、召开合并后事务所股东会(合伙人会议)。合并各方事务所签订正式合并协议后,应召开合并后事务所第一届股东会(合伙人会议),选举产生董事会(执行合伙人委员会)、监事会等机构及其负责人;通过合并后事务所的章程(合伙协议)及其他重要文件和管理制度。董事会(执行合伙人委员会)选举并任命总经理(执行合伙人)。

二十、制订合并后事务所制度。合并后事务所董事会(执行合伙人委员会)负责组织制订并批准事务所综合性管理制度和业务管理制度,包括技术管理(审计手册、审计指引、技术支持管理办法等)、质量管理、市场管理、分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IT管理等各方面。

合并筹备组在组织起草工作方案等合并相关文件时,各方应就上述制度特别是其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充分酝酿、讨论和征求意见,以减少合并后事务所制度制订和执行中的分歧和问题。

第三部分 合并变更事项程序

十一、办理有关工商登记。采取新设合并的,涉及双方解散清算,新所重新注册登记。解散各方要履行解散法定程序。采取吸收合并的,涉及一方变更、其他合并各方解散注销登记。根据合并后事务所第一届股东会(合伙人会议)的决议,办理合并后章程(合伙协议)变更登记。

十二、办理合并涉及的事务所执业许可变更(注销)手续。涉及执业许可注销和变更的,合并筹备组一般需要事先向有关事项主管部门通报,掌握相关政策,避免资格承继中断风险。正式合并协议签署后,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执业资格注销或变更手续。

十三、办理合并涉及的注册会计师转所手续。事务所合并协议签署后,应在规定期限内到主管部门(这里涉及所在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合并各方注册会计师转入合并后事务所或事务所分所。

十四、适时完成合并各方客户的审计委托变更事项。

十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变更、银行账户更名。

十六、报备和信息变更。合并筹备组和合并后事务所要将合并事项和有关材料向有关主管部门进行报备。合并结束时要及时对合并后事务所涉及的行业管理信息进行变更。

十七、合并各方要组织专门工作小组,集中人力,对合并前各方的档案特别是重要业务档案进行整理,并按规定保存。

十八、因合并需要注销的一方或多方,应根据合并协议所规定的时限和要求完成清算、注销各项法定程序。

中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 篇3

摘要:放眼当今世界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已趋向于规模化经营。自2000年以来,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掀起了一股合并的浪潮。但是从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经验来看,事务所合并绝非合并各方的简单叠加。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知识型组织,其发展的源动力来自于知识型人才间的有机融合,然而由于合并各方在企业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所以合并后若不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整合将难以实现“做强”的合并目标,甚至导致合并的失败。

关键词:事务所 合并 人力资源整合

当合并交易完成以后,实现交易的战略和价值创造目标就开始了。两个组织的整合并不只是改变组织结构或是建立一个新的管理层,它涉及系统、过程、程序、战略、报告系统等各个方面的整合。任何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都集中于再造资源之中,会计师事务所也不例外,因此事务所合并后的资源整合应注重再造资源的整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的整合。作为“人合”基础的人力资源无疑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只有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整合才能实现专业人才的优势互补以及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合并目标。

1 人力资源稳定策略

首先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缓解压力。沟通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及运转,沟通在事务所合并中及以后都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合并后的事务所应就实施合并的动机、“新所”的各项管理制度及奖励制度等方面与全体员工展开有效的沟通。沟通既有利于员工明确事务所的战略目标也促进成员间的相互了解,消除恐慌心理,增强认同感从而结成伙伴关系,实现合作的目的。其次是识别并全力保留核心人才。获取被合并方的优势人力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一个重要动因,特别是握有大量客户资源的合伙人和拥有丰富审计经验的高级经理这样的核心人才。而事实证明,这些人也最容易在合并后离开。因此,合并后的事务所应采取切实措施留住或稳定那些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具体而言,①通过沟通及收集多方面资料有效识别核心员工并及时传达“新所”的人才策略;②培养储备人才,为关键岗位的注册会计师配备助理人员并加强岗位相关能力培训;③以契约形式明确员工的权利义务,并合理运用《劳动法》等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

2 人力资源的培训策略

会计师事务所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一支出色的从业人员队伍,而优秀的队伍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及辛勤的培育。“新所”宜从组织战略的角度制定长远的培养计划并贯彻实施。首先,领导层应充分重视,推进培训工作开展。培训相对而言是一个投入较高而见效又慢的过程,因而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优势领导层就必须在思想上、财力及人力方面给予支持。其次,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配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保证培训工作高质量的运行。事务所可以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此举除保证培训质量外还能促进事务所与外部的交流。第三,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员工培训较之其他工作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要取得预期的培训目标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如培训需求与目标的确定,培训预算和具体计划的制定、培训实施、监控与评估等环节,均涉及事务所中多个部门和人员,需要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培训的效果和质量。第四,建立分层次、针对性、系统化的专业培训体系,通过分级次、分专业的外培、回授、集中内培、现场培训等,提高各类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以增强整体的抗风险与持续发展能力。第五,加强企业文化整合培训。合并方事务所常常希望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播给目标事务所,用优良的作风、整体意识和改革观念等来约束和影响员工,实现软性的和微妙的管理控制。培训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整合过程。

3 人力资源的激励策略

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为事务所的各项人事政策如任用、晋升、培训、薪酬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客观依据,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事务所应从工作投入感、专业技能、客户关系、考勤状况、特殊贡献、意见或建议等方面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全面考核。其次,实施全面薪酬战略。“全面薪酬战略”最早由发达国家提出并付诸实施,即公司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分为“内在”和“外在”两大类。“内在的薪酬”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不能量化的非货币形式的各种奖励价值,如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深造的机会。“外在的薪酬”是指企业向员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如工资、奖金、股权、社会保险、各种津贴等。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可知,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多是知识型人才,其需要大多属于较高级的需要。在合并这一特定的时刻,事务所的领导者需充分认识到各层次员工的需要类型及其特征,才能进行相应的有效激励。对于前述核心人才可以采用特殊性福利激励及成就激励。通常这些人已经很富有了,能够被挽留下不是因为更多的财富,而是因而拥有更高的权利以及能体现他们价值的名望。

综上,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稳定、培训及激励策略是紧密相关的,其中,人才稳定是人力资源整合的前提,人才激励是人力资源整合的根本,人才培训则是其基础。科学、有效地认识并运用这一系统对合并后事务所开展人力资源整合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明瑜.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对策[J].财会通讯,2009(3).

[2]赵琳.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的资源整合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3]颜飞.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研究调查 篇4

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动因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激烈, 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 逐渐走向了合并这一条路, 通过这一种发展方式, 能够将各个事务所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匹配, 从而实现战略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结合, 这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一种探索。

(一) 获得资源。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来说, 良好的人力资源是实现企业发展的根本, 但由于传统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模式中对人才的吸收效率不高, 且由于企业自身的实力等原因, 导致大量的优秀人才流失, 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通过内资所的合并, 能够将整个会计行业的人才进行有效的整合, 并将不同企业之间的优势进行互补, 这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一个拥有较多优秀人才的会计师事务所, 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较好的人力资源优势, 然后通过不同人才之间的互补, 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并将资源利用率较低的事务向着效率高的部门转移, 实现资源的有效宏观调控。另外, 合并之后能够将大批具有专业经验的人才吸收到企业中, 这将节省企业大量的培训费用, 降低企业的成本。

(二) 创建品牌。

合并后内资所具有多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共同品牌优势, 然后通过不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优势互补, 逐渐创建具有更高基础的新型品牌, 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 品牌的效应是非常大的, 不仅能够影响审计单位对企业的选择, 同时也是不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竞争的最简单的方式。因此, 内资所在合并时是非常重视品牌的培养的, 良好的品牌效应能够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资源, 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 吸引更多的客户。

内资所在合并之后, 能够增加自身的市场效应, 吸引更多的客户资源, 然后通过客户资源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经济地位。对于传统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模式中, 由于自身的实力不足, 往往会导致其在承接一些大型的会计业务时能力不足, 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长此以往, 会导致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流失, 影响企业的发展。而内资所在合并之后, 能够将多个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在承接以前工作的同时, 还可以分出一部分资源承接一些大型的审计工作。

二、内资所合并对经济后果的影响

(一) 对客户公司股价的影响。

根据相关理论研究可以发现, 内资所合并之后, 审计质量会得到较大提升, 这是由于内资所将多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实力。内资所合并之后, 其成本却会得到一定的降低, 但保险假说则认为内资所合并之后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赔偿能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从而使股东更加容易获得较多的赔偿资金, 这些假说的结果都是客户的股价会有一些提升。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的安候协和与德乐以及部分众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实例可以发现, 通过内资所的合并, 能够使客户的报酬获得更多, 且得到一些异常报酬, 增加客户的经济实力提升。

(二) 对审计效率的影响。

根据相关理论研究可以发现, 内资所合并之后, 企业的审计效率应该会有一定的提高,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通过对八大和六大的合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 两者在进行内资所合并之后, 其市场的占有份额不但没有得到提升, 相反还有一定的降低, 这对其发展是不利的。但从成本进行考虑, 两者合并之后, 在进行审计工作时, 其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这对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因此通过对成本和市场占有份额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比较, 得到的结果是合并后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进行实际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 通过内资所的合并, 能够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各种经济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合并时的原因是不同的, 这就为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三、总结

在本文中, 对我国当前的内资所合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并对其核心资源进行了重点分析, 从而将事务所合并的原因以及其对经济后果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探讨。目前我国的内资所合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这一经济形势的研究, 促进我国的内资所合并发展。

摘要: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 内资所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 逐渐将自身的核心资源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竞争的主要因素。在本文中, 对当前的内资所核心资源进行分析, 从而找到内资所合并的根本动因, 并对其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内资所,合并,原因,经济后果

参考文献

[1]韩芳.成员所合并对审计质量影响分析——以立信管理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 2014.13.

[2]方正, 吕伶俐, 胡梁辉.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7.

中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 篇5

自1998年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伴随着不断的合并和重组,资源的重新整合有利于扩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特别是针对为上市公司服务的事务所,可以减轻自身的审计风险。规模扩大后,事务所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户,可保持审计业务的连续性,可以通过利用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减轻审计工作量,提高搜集和鉴别审计证据的效率,并降低审计成本,增加事务所的利润。此外,还有利于开拓税务、评估和咨询等新业务,从而分散经营风险。

一些事务所由于规模小,业务单一,或者过度依赖几家公司,就不可避免地丧失独立判断的能力,在审计中不断迁就客户,甚至与客户共谋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损害广大投资者的权益。这方面的案例层出不穷,“琼民源”、“红光实业”、“银广夏”等事件都是典型。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从根本上说是审计市场过于分散造成的,如果让被审对象拥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对方总可以找到愿意满足其不当意愿的事务所。所以,合并是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主要出路。

按照西方专家的分析,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更强的担保能力,即更有能力抵制客户不许披露欺诈行为的压力,由于大型事务所有更多的客户,不会因为失去某个客户而担心生存问题。另外,也避免了规模过小的事务所因审计命运的不确定性而出现短期化行为,以及对审计质量的损害问题(不愿意投入必要的审计人力和财力)。大型事务所因为能够在内部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和质量控制系统,自然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因此,形成少数规模巨大、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事务所,有利于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今后进入国际会计服务市场。

合并是会计师事务所寻求更好发展途径的主要方式,能够形成“多赢”的格局。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只是一个开始,只有实现人事、财务、执业标准和企业文化的统一和融合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那种松散式的联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同样重要,尤其是事务所的市场开发战略和绩效考核机制,以及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审计风险防范系统。如果为合并而合并,彼此离心,甚至只是为了维持客户的权宜之计,并不能为事务所的长久发展打下基础。

合并也不是要消灭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事务所,最后整个行业只保留几个巨头,而是要形成大中小并存,以少数执业质量高、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事务所主导的行业格局。这是因为,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同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经营的灵活性强,更能理解和及时满足中小型客户的需求,在提供代理记账、代理纳税申报、简单管理咨询等服务方面更具有价格上的竞争力。

从1998年至今,按照“合并动机”为标准划分,我国会计事务所的合并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它反映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

一、“资格导向”的合并阶段:1998~2001

1998年,以脱钩改制为契机,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北会和京都合并为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2000年1月,中瑞和中华两大会计师事务所牵手,合并成立了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这两起合并在当时较为轰动,并被认为揭开了我国会计师行业合并重组的序幕。

2000年上半年,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审批管理暂行办法》、《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等文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进行引导。在《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中规定:“会计师事务所申请证券许可证,至少要具有20名取得证券相关业务资格、年龄不超过60周岁的注册会计师,上年度业务收入不低于800万元,有限责任事务所实收资本不低于200万元、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净资产不低于100万元。”这其中最难达到的就是20名取得证券期货资格的注册会计师,由于全国范围内数量有限,一时间成为各大事务所争夺的稀缺资源。

总的来看,这个时期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以业务整合为主,扩大规模主要是为了争夺优质的审计资源。而且,相当一部分都是没有证券期货资格的事务所通过加盟成为具有相应资格的事务所以获取本地区的上市资源,所以可以说是以“资格导向”为主。较为典型的案例还有:厦门天健与厦门华天合并为厦门天健华天、辽宁东方与大连北方合并为辽宁天健、湖北大信与湖北发展合并为大信发展、山西中元和晋元合并为山西天元、北京永拓吸收合并了江苏中瑞、天津利成等。通过合并,会计师事务所增加了客户资源的优势,并为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2001年2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宣布与中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新公司名为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以安永的商标在中国经营,总部设在上海。合并后,原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汤云为担任管理合伙人,七名大华的高层管理人员成为安永大华的合伙人。这起合并被认为是国际所加剧在中国市场扩张的一个信号。

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统计,截止到2001年3月31日,中注协共批准411会计师家事务所的合并申请,合并后事务所为152家。由于缺乏经验,而且合并前的研究不够充分,合并过程显得仓促,并不是所有合并后的事务所都能成功运作。甚至出现合并后由于对质量缺乏有效监管,造成审计质量大幅滑坡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一位分析人士说:“一些事务所只顾表面文章,为了增加业务收入、从业人员数量等而盲目地吸收一些不很规范的小事务所,殊不知,这些小所执业时用的是合并后的牌子,一旦有什么违规行为,整个事务所都要被市场抛弃。”

二、“声誉导向”的合并阶段:2002~2005

2005年4月,又一条重大新闻在中介鉴证行业掀起波澜: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宣布与北京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在北京联合签署正式的合并协议。北京天健是一家曾打着民族旗号的事务所,并入“四大”之一的德勤麾下后,成为德勤在2004年公布的“中国五年成长战略”的一部分。这是德勤首次在中国内地与本土事务所合并。德勤“中国五年成长战略”是:在五年时间内,在中国投资1.5亿美元,使现有员工人数增长4倍,员工规模逾万人。德勤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鲍毅说:“德勤在中国的最终目的是建成真正的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天健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陈建明也对外表示:“本土所不熟悉国际规则,要参与国际化竞争,合并是最佳的途径,合并能提升双方的价值。”德勤与北京天健合并后,“本土瓶颈”一度成为这个行业的热门话题,也动摇了一些打着本土旗帜的事务所的信心。正如陈建明所言,作为合伙人,他关注的是员工和客户的价值提升,客户也大都有国际化的需求,所以当能通过与世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达到这一目标时,他当然会做这样的选择。北京天健与德勤合并带来的另一个重大启示是,本土所与国际所的融合,主要倾向于借助国际所的声誉,注重在国际所品牌下给自身和客户带来的价值提升空间。

北京天健与德勤合并后不久,深圳天健信德便与德勤合并,创建人和主管合伙人朱祺珩先生这样表示:“与德勤合并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这是我和我的合伙人事业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我认为这与深圳市委、市政府最近提出的要把深圳建设成为‘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开放的地区’的发展新思路是完全一致的。”在天健系的两大主力“北京天健”和“深圳天健”挂上德勤的大旗后,德勤向天健系的另一大主力“浙江天健”发出了橄榄枝,但随后被浙江天健婉言谢绝,据说是因为德勤当时陷入了“科隆门”事件。

在国际所合并本土有实力事务所的同时,本土事务所也迈出了合并的步伐。2005年7月,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完成了对香港何锡麟会计师行的吸收合并,实现第一家将业务从内地实质性拓展到香港地区。合并后,香港何锡麟会计师行变更为信永中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现在看来,这个当时喧嚣一时的合并,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形式上,并不能说明本土所具备进军国际市场的能力。如同北京天健要借助德勤的“声誉”提升自身和客户的价值一样,信永中和也同样希望借助这一事件开创一个象征意义的先例。

两所在合并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合并不仅使信永中和向国际事务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在国际事务所加速扩张的今天,也为内地事务所向国际化发展、香港地区会计师事务所分享内地会计服务市场提供了方向、模式及有益尝试。这次合并将会对内地、香港地区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影响。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说,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境外会计师事务所走进来的同时,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也应该走出去,树立品牌。

2002年至2005年的这段时间,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事件并不频繁,会计师事务所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由于国内竞争尚未白热化,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更多是从提升事务所“声誉”和品牌价值去考虑。

三、“危机导向”的合并阶段:2006~至今

进入2006年,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发展格局急剧变化,“四大”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大,本土事务所感受到了空前的市场竞争压力,特别是“四大”纷纷公布了在中国市场的扩张计划后,本土事务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做大做强的呼声渐起。

“四大”中任何一家的年收入都将近200亿美元,它们中任何一家的全球年业务收入额都超过了我国5000家左右会计师事务所全部年业务收入的总额。在美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90%以上的上市公司均为“四大”的客户。在东南亚,“四大”通过与当地所合并的方式不断蚕食当地市场,使很多大型事务所成为“四大”的附庸。

2006年9月28日,中注协下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通知,指出了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总体目标,即“用5~10年的时间,发展培育10家能够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跨国经营综合性专业服务的国际化事务所;发展培育100家能够为大型企业、企业集团提供综合性专业服务的大型事务所”。

在中注协做大做强的感召下,特别是面对“四大”咄咄逼人的攻势,一些有实力的事务所必然面临被“四大”吸收或者与其他本土所合并的两难抉择。与“四大”合并面临的问题是肯定会失去自身的品牌,甚至失去主体性,而且在运作中存在文化冲突。特别是早先投靠“四大”的上海大华与安永的合作并不算成功。

中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 篇6

目前审计师声誉频频受损的情况下, 审计师声誉的修复机制也应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虽然审计师声誉问题在安然事件以后一直得到讨论研究, 但是审计师声誉修复机制方面的理论研究仍有所欠缺。一些被监管机构处罚的事务所试图寻求合并之路来改变不利处境。审计师声誉作为一项无形资产, 事务所合并是否也能将其整合来修复审计师声誉呢?本文将从内部和外部双重视角分析审计师声誉修复机制, 讨论事务所合并对审计师声誉修复的有效性, 同时采用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证研究市场对“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与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的反应来观测事务所合并对审计师声誉的修复状况。

二、关于声誉修复机制的理论分析和案例讨论

(一) 审计师声誉形成的影响因素

在声誉的形成机制中, 影响声誉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审计质量、行业专门化、事务所规模、监管机构及媒体。其中, 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声誉形成的基础, 审计师声誉是审计质量的一个信号。李连军和薛云奎 (2007) 研究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声誉溢价, 发现国际五 (四) 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溢价显著高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溢价, 表明国内证券市场已经认同审计师声誉作为审计质量的显示信号。从内部来看, 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声誉的决定性因素, 而事务所行业专门化影响审计质量间接影响审计师声誉的形成, 同时事务所规模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声誉;从外部来看, 监管机构会影响审计师声誉:一方面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资格认定会影响审计师声誉, 获得一定资质说明审计师声誉受到官方认可;另一方面一旦审计师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 其声誉定会大大受损。而媒体能通过曝光审计师的负面信息直接损毁审计师声誉。另外, 审计师声誉问题属于社会组织的组织形象问题, 良好的形象能为审计师声誉加分。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提供审计服务的企业与其他提供有形商品的企业一脉相承。

(二) 事务所合并与审计师声誉修复

事务所合并能同时作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来修复审计师声誉。从内部来看, 事务所合并能提高行业专门化程度。事务所合并后的客户行业集中度较之合并前均有显著增加, 事务所的合并使其在优势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王咏梅和邓舒文, 2012) 。行业专门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深入了解和熟悉行业环境、积累该行业的审计经验, 从而提高审计质量。来自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的数据表明行业专门化会提高审计师声誉。Craswell, Francis和Taylor (1995) 用审计收费来衡量审计师声誉, 检验了澳大利亚市场“八大”会计师事务所数据, 得到了行业专门化会增加“八大”审计师声誉的结论。合并后的事务所规模变大, 虽然国外大量研究表明事务所规模越大, 审计质量越好, 但是在中国市场上, 我国学者对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不过, 宋衍蘅和肖星 (2012) 通过引入监管风险这一因素之后发现, 起诉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存在较大限制, 规模大的事务所在这种情况下只对特定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我国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及监管水平正根据国情逐渐向成熟资本市场学习和借鉴, 相信在我国法律环境完善过程中,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间会呈现出更高的正相关性。从外部来看, 事务所的合并往往伴随事务所名称的变化, 事务所名称的改变又能使合并双方初始名称的媒体曝光率大大降低, 从而减轻媒体曝光率对审计师声誉的破坏程度。媒体对审计师声誉的影响会有放大作用, 声誉受损的事务所与声誉较好的事务所合并能挽救被合并事务所的声誉, 减少被并事务所客户在股价上的损失。另外, 事务所合并可以借鉴上市公司更名迎合投资者、刺激股价的做法, 陈凌燕和杨承英 (2008) 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名称变更日前后的异常收益, 得出从更名日前4日期累计平均异常收益开始上升, 市场对公司更名的反应很积极。市场并非完全有效, 非理性投资者大量存在, 一个能吸引投资者注意的事务所名称会给非理性投资者带来实力强、声誉好的印象, 有助于加快修复审计师声誉进程。另外上市公司发布收购兼并公告会对相关公司产生影响, 有潜力的收购会刺激股价。同样地, 事务所合并若对声誉的修复也会表现在原声誉受损一方的客户股价产生溢价。审计师声誉作为审计质量的信号, 声誉修复意味着审计质量的提高, 审计报告能为投资者带来高质量的信息, 减少代理成本, 原客户的股价也会因此受到提振。事务所合并还能为受到处罚的一方提供金蝉脱壳的机会, 虽然监管机构的处罚会使注册会计师个人身败名裂, 但是事务所能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合并来摆脱某些处罚, 从而摆脱负面报道。例如, 2013年2月证监会拟处罚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绿大地) 上市的中介机构, 拟取消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 (以下简称深鹏所) 的证券服务业务许可, 但在2012年8月已与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 (以下简称国富浩华) 合并, 在等待清算的过程中仍由部分人员留在鹏城所, 但证券服务业务已经全部过档国富浩华。这一合并使得深圳鹏城所规避了证监会的处罚, 成功金蝉脱壳, 两家百强事务所合并更壮大了国富浩华的实力, 合并后的国富浩华没有了绿大地事件中责任人, 帮助原鹏城所洗去绿大地事件的负面影响。

(三) 案例事件回顾及与分析

本文选取“深鹏所与国富浩华吸收合并”这一案例, 通过其市场反应。来观测这两家事务所的合并对深鹏所审计师声誉的修复状况。

(1) 合并前事务所声誉情况。深鹏所在与国富浩华合并之前, 审计业务接连深陷丑闻, 声誉严重受损。按照涉及深鹏所被处罚信息的披露顺序, 本文回顾深鹏所因聚友网络事件被罚事件与对其有致命伤害的绿大地欺诈上市案被罚事件。 (1) 聚友网络事件:2010年3月, 鹏城所及其注册会计师被罚。聚友网络在2001至2004年虚构现金收入6268万元, 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债权债务往来、对外担保, 然而鹏城所未按规定执行函证程序, 未按规定执行收入确认程序。在2011年中注协公布的《2011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中, 深鹏所在处罚与惩戒指标应减分值为6.5分, 即在2010年度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受到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的情况十分严重。绿大地欺诈上市案:2007年12月, 绿大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自上市以来, 绿大地每年更换财务报告审计师。2007年度为深鹏所, 2008年度为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2009年度为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2010年度为中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2011年度为山东正源和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绿大地在上市后连续5年更换审计师。同时, 2009年度绿大地公司业绩又五度变脸,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驻组调查。经证监会调查, 绿大地在招股说明书和2007年、2008年、2009年年度报告中虚增资产、虚增业务收入。2011年绿大地欺诈上市案直接牵涉作为上市审计师的深鹏所, 虽然在2012年的判决中并未受到处罚, 在2013年才正式受到处罚, 但是其声誉已经受到牵连。2013年3月证监会认定深鹏所在绿大地欺诈发行上市时未勤勉尽责, 未发现绿大地为发行上市所编制的财务报表编造虚假资产、虚假业务收入, 从而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证监会拟作以下处罚:没收深圳鹏城业务收入六十万元, 并处以六十万元的罚款, 撤销深圳鹏城的证券服务业务许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十万元罚款, 且终身禁入证券市场。证监会近期将召开听证会。绿大地欺诈上市案对深鹏所有着致命的打击。首先, 尽管在2012年的判决中深鹏所并未受到处罚, 但崇达电路因深鹏所声誉受损, 恐在IPO中遭证监会严审, 更换了审计师。对于正在准备上市的客户来说, 深鹏所的声誉显然已经影响到他们是否继续选择深鹏所作为审计师。其次, 被证监会撤销证券服务业务许可将威胁深鹏所绝大部分收入。在2012年, 深鹏所的上市公司审计客户接近百家, 上市公司审计服务对深鹏所收入具有重大贡献。被撤销证券服务业务许可意味着深鹏所将流失上市公司客户, 对其持续经营构成威胁。然而在2012年8月, 深鹏所已悄然与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进行吸收合并, 吸收合并的形式是以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为法律主体。深鹏所与国富浩华合并后, 对那些原深鹏所客户后聘任国富浩华为审计师的客户, 审计人员大部分并未发生变化。

(2) 合并后事务所声誉修复情况。深鹏所借助国富浩华的力量, 其人员在另一实体下继续存在, 通过合并修复其声誉。深鹏所非涉案人员由此免受牵连, 使他们的声誉较好保存下来。国富浩华作为连续3年在中注协发布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中排名前十的会计师事务所, 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审计执业资格和H股企业审计资格, 为美国PCAOB登记机构, 业务规模和专业程度远远高于深鹏所, 2011年度国富浩华的收入达到深鹏所的5.8倍。深鹏所借助国富浩华的力量能从内部提高原深鹏所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和内部控制, 降低审计师违规行为的发生几率, 提高审计质量。合并同样也能扩大国富浩华的规模, 对项目加强人员配备, 利用其各项监管层认证的资质承接更多的审计业务, 加快拓展品牌, 提高声誉。同时, 合并也为国富浩华带来深鹏所的行业优势、政治优势, 深鹏所在某些行业的熟悉程度能改善国富浩华在这些行业上的审计质量, 降低错报风险。其次, 从外部来说, 合并后对外统一使用国富浩华这一品牌能降低深鹏所在媒体上的曝光程度, 减少其丑闻被媒体反复提及的频率, 淡出公众视线。同时, 深鹏所与国富浩华合并能摆脱监管层对以深鹏所为单位的处罚。虽然深鹏所被撤销证券服务业务许可, 但是国富浩华仍拥有证券服务业务许可资格, 合并后的国富浩华实力更强, 深鹏所由此能逃过监管层对事务所这一法人的处罚。此次合并, 不仅有助于深鹏所修复审计师声誉, 还能为加快国富浩华品牌拓展起到积极作用。当市场在谣传深鹏所解散之时, 深鹏所所长饶永及时通过媒体进行辟谣不失为挽救声誉的一项正确措施。深鹏所在合并之前饱受绿大地案和彩虹精华案的负面新闻缠身, 市场对于深鹏所的审计师存在严重质疑, 审计师声誉受到严重损害。所长饶永的辟谣不仅向公众说明了丑闻的真实情况, 也向大家交代了深鹏所未来的走向, 与国富浩华进行合并确实是深鹏所的一大正面新闻, 及时挽回深鹏所声誉, 防止市场的猜测影响其客户及自身的正常运作。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 市场接收到声誉受损事务所进行合并的消息后, 被审计公司的股价会有反应。审计师声誉通过被审计公司的股价机制反应出来。审计师声誉作为审计质量的信号, 声誉修复意味着审计质量的提高, 审计报告能为投资者带来高质量的信息, 减少代理成本, 原客户的股价也会因此受到提振。当声誉受损的事务所与声誉较好的事务所进行合并后, 预期声誉受损的审计师的客户 (审计师变更到合并后事务所的那些) 的股价会有积极反应, 带来正的超额收益。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市场对事务所的合并具有积极反应, 从而事务所合并对审计师声誉修复具有积极作用

(二)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011年度财务报告由深鹏所审计的上市公司有93家, 其中续聘深鹏所为2012年度审计师, 且在接到深鹏所根据财政部财会便 (2012) 42号」《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报备回复函》的通知后, 发布审计师更换至国富浩华的上市公司有57家。本文将这57家上市公司作为基本数据。由于部分个股在公告日遭遇停牌, 由此剔除5家, 最后剩下52家上市公司。此外, 由于部分个股在观测窗口遭遇停牌, 本文根据在不同观测窗口的个股停牌情况将停牌个股剔除。经整理后, 在[-5, 5]窗口中有48家公司;在[-3, 3]窗口中有50家公司;在[-1, 1]窗口中有51家公司。由于国富浩华与深鹏所并未发布合并公告, 而是由深圳鹏城书面通知客户其被吸收合并这一事件, 所以选取的股价并没有统一的观测窗口。本文定义i股票在公告日为第0日 (如果该日为非交易日, 则选择下一个交易日) , 使用市场模型调整的累计超额收益观测窗口为[-5, 5]、[-3, 3]和[-1, 1]。上市公司在发布更换审计师至国富浩华时会有两次公告。第一次为关于深鹏所合并而导致审计师变更的独立董事意见或是董事会审议事项 (待提交至股东大会审议) , 第二次为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关于变更审计师的决议。在这些上市公司中, 独立董事或者董事会同意变更至国富浩华后, 股东大会全部通过这个变更决定。对大部分上市公司来说, 关于变更审计师的公告, 独立董事或者董事会的决议相比股东大会的决议更具代表性, 因此本文选择第一次公告日作为观测窗口中的0时。因为上市公司发出更换审计师公告时间有早有晚, 早的在2012年7月就发出, 晚的在2013年1月才发出。为更好地观测声誉修复效果, 本文根据公告日发出的时间对样本进行分组:第一组为公告较早发出组, 公告日在7月和8月的公司;第二组为较晚发出组, 公告日在9月及9月之后。本文所选股价和指数数据来自由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Wind中国金融数据库, 深鹏所审计客户中上市公司名单来自由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国泰安CSMAR数据库, 新闻公告来自于由深圳巨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巨灵财经资讯系统。

(三) 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

本文变量定义如表 (1) 所示。Brown和Warner (1980) 研究表明采用市场调整模型与风险调整模型在检验超额收益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 本文采用了市场调整法进行检验, 即假设市场指数的收益率就是单个股票在观测窗口的正常收益率。在本文的事件分析中, 采用市场模型选取一定的时间窗口, 计算观测窗口内股价异常波动的衡量指标AR与CAR, 对公告日前后的异常回报进行度量。单个股票的超额收益率计算公式:ARi=Ri, t-E (Ri, t) … (1)

其中, Rit为i股票在第t个交易日的收益率, ARit为i股票在第t个交易日的超额收益率, CARit为i股票在第t个交易日的累计超额收益率;AARt为第t日样本中所有股票的平均超额收益率, CAARt为从第t1日到第t2日样本中所有股票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ERit为i股票在第t个交易日的期望收益率, 在市场调整模型中, 个股的期望收益率用市场指数的收益率估计。本文中市场指数选取了中信标普A股综合指数, 该指数包含了A股左右上市公司, 相较上证综指、深证综指更能反映我国A股市场的整体情况。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 AAR与CAAR在[-5, 5]内的总体描述性统计

在公告日当天及前一天, 平均超额收益显著为正;在公告日后平均超额收益有所下降, 波动趋于正常。在所选的样本中, 部分公司的独立董事审议事项或者董事会审议事项会推迟一日在公开, 即-1天为做出决议, 第0天才在证券交易所或者报纸等渠道公开。我国尚存在公告日前获得内幕消息进行股票交易的行为。从公告日-2天开始, 累计平均超额收益开始出现上升趋势, 到公告日到达峰值。在公告日后, CAAR显著高于公告日前的超额收益。在公告日前1天与公告日, AAR的显著上升, -2天开始CAAR上升表明市场对深鹏所与国富浩华吸收合并有积极反应, 合并能给客户股价带来超额收益。

(二) 分层后CAR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根据公告发出时间对样本进行分层, 分成公告较早发出组和公告较晚发出组。如表 (2) 所示, 经过两组之间T检验, 在观测窗口[-3, 3]和[-1, 1]中, 公告较早发出组和公告较晚发出组的平均值有显著差异。在观测窗口[-3, 3]中, 当公司宣布因深鹏所与国富浩华合并而更换审计师为国富浩华时, 如果公告发布相对较早, 平均累计超额收益就显著为正值, 中位数为正值;如果公告发布相对较晚, 平均累计超额收益就显著为负, 中位数为负值。对这个样本在7月和8月宣布更换审计师为国富浩华的公司来说, 在观测窗口[-3, 3]中, 平均累计超额收益 ([-3, 3]) 等于1.8% (在90&的水平上显著) , 对在9月及9月以后发布公告的公司来说为-1.6% (在95%的水平上显著) 。在观测窗口[-1, 1]中, 当公司宣布因深鹏所与国富浩华合并而更换审计师为国富浩华时, 如果公告发布相对较早, 平均累计超额收益就显著为正值, 中位数为正值, 但对于公告较晚发出组, 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的显著性不强, 但平均值和中位数都为负值。对这个样本在7月和8月宣布更换审计师为国富浩华的公司来说, 在观测窗口[-1, 1]中, 3天平均累计超额收益 ([-1, 1]) 等于1.4% (在95&的水平上显著) , 对在9月及9月以后发布公告的公司来说为-0.2% (并不显著) 。在不同的观测窗口中, 各样本中所有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的平均值并不显著, 但是考虑到公司公告发布时间存在差异, 分组后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本文实证结果显示, 公告较早发出组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显著为正, 分为为1.8% (90%显著) 和1.4% (95%显著) 。当公司收到事务所发来的合并通知, 较早发出更换审计师至合并后事务所能带来正的超额收益。当公司发出事务所合并同时更换审计师至国富浩华时, 市场有积极反应, 说明国富浩华的声誉能给深鹏所受损的声誉带来好处。

注:*表示在90%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95%的水平上显著

五、结论与启示

(一) 结论

本文从内部与外部双重视角分析审计师声誉修复机制, 讨论事务所合并对审计师声誉修复的有效性, 采用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证研究市场对“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与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的反应来观测事务所合并对审计师声誉的修复状况。实证结果表明, 市场对深鹏所与国富浩华的合并具有积极反应, 从而事务所合并对审计师声誉修复具有积极作用。总体上, 当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并后, 市场会对审计师声誉做出判断, 从而对其客户做出市场反应。本文通过对根据更换审计师公告时间进行分层, 发现较早发布更换审计师公告的公司股价的累计超额收益为正, 而较晚发布更换审计师公告的公司累计超额收益为负。深鹏所选择与国富浩华合并意味着声誉受损的事务所与声誉较好的事务所合并, 声誉受损的审计师与声誉较好的审计师合并能整合声誉, 修复声誉受损的审计师的声誉。而上市公司趁早发布事务所合并消息能减少因事务所声誉受损带来的股价损失。

(二) 启示

在我国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发展程度还不成熟的情况下,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快速成长过程中, 难免会有部分注册会计师受到金钱等利益的诱惑做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以至整个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声誉受损。对于那些声誉已经受损的本土事务所来说, 与声誉较好的事务所合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合并不仅能使声誉受损的事务所抹去不光彩的页面, 给事务所中那些尽职尽责的人员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 还能整合并双方的资源, 加强合并后事务所的专业技能, 提高审计质量, 塑造品牌声誉。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鼓励做强做大、建立自主知名品牌的大背景下, 很多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合并实现自身的做强做大。对于那些声誉受损的本土事务所谋求更强更大时, 合并是最有效也是最便捷的方式。但在合并中应注意以下三点:谨慎挑选合并对象, 尽量选择与声誉良好的事务所进行合并;合并后的事务所名称采用声誉较好一方, 或者另取他名;合并后的事务所加强资源整合, 防止出现合并只是形式并非实质的现象。声誉受损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审计客户在审计师声誉受损事件后及时发布更换审计师能带来超额收益。在事务所进行合并后, 之前并未变更审计师的客户如能较早发布更换审计师至合并后的事务所时, 其股价也有正的超额收益。上市公司如不考虑解聘原审计师, 则应及时发布因事务所合并而更换审计师至合并后事务所的公告。

参考文献

[1]王帆:《审计师声誉研究:述评与展望》, 《审计研究》2012年第11期。

[2]朱红:《市场在关注审计师声誉的职业声誉吗 ——基于‘科龙电器事件’的经验与启示》, 《审计研究》2008年第4期。

[3]方军雄、许平、洪剑峭:《CPA职业声誉损害经济后果性研究——来自银广夏事件的初步发现和启示》, 《南方经济》2006年第9期。

[4]李连军、薛云奎:《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声誉溢价与审计质量的经验研究》, 《会计评论》2007年第3期。

[5]王咏梅:《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行业专门化战略研究》, 《审计研究》2012年第2期。

[6]HealyP, LysT.Auditor Changes Following Big Eight Mergers with Non-BigEight Audit Firms.Journal of Accoun tancy, 1986.

[7]Francis J, Schipper K and Vincent L.Earnings and Dividends Informativeness when Cash Flow Rights are Separated from Voting Rights.Journal of Accountancy, 2005.

中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 篇7

合并是会计师事务所实现规模扩张的重要途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至今已经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合并浪潮。每一次合并浪潮都是顺应发展形势的需要而产生。无论是对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对于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来说, 其发展都是在经历了数次合并之后才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李明辉、刘笑霞, 2010) 。从形式上看, 一部分国内本土事务所已经“做大”, 但是否已经“做强”、能否与“国际四大”相抗衡, 尚有待观察。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起步相对较晚, 相关的研究结论也各不相同。本文在此对当前国内外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经济后果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以期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二、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审计市场结构

当前国际和国内研究审计市场结构方面的文献主要是以审计市场集中度作为切入点, 主流观点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提高了审计市场集中度, 但也有观点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加剧了审计市场的竞争程度。

西方监管机构特别关注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是否会导致审计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的结构, 因此关于此类的研究较多。Chia-Chi Lee (2010) 发现国际性的大型会计会计师事务所占据了审计市场的绝大部分, 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会进一步增加其所占的市场份额。Choi和Zeghal (1999) 对北美和欧洲10 个国家1986 和1991 年审计市场集中度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在EW与AY、TR与DHS合并前的1986 年, 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在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的1991 年, 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扩大。Thavapala (2002) 通过研究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澳大利亚审计市场结构和竞争程度的影响, 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可以提高审计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但是对于原有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形成了一个更有竞争力的对手。GAO (2003) 总结说:尽管面向公众公司的审计服务市场集中度日益提高, 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审计服务市场的竞争被削弱, 多个指标均显示美国审计市场仍然是竞争性的。

我国学者的研究的主流观点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使得审计市场结构集中度增加, 提高了审计市场效率。如王咏梅, 邓书文 (2012) 对1998 至2007 年间发生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事件进行研究, 分析发现合并后会计师事务所最具优势行业的客户集中度有显著增加, 发展行业专长是现阶段会计师事务所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曾亚敏、张俊生 (2012) 发现, 随着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 审计市场市场集中度逐渐增加, 大所之间竞争更为均衡, 我国国内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势力逐渐增强。此外, 有部分学者以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并的方式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吸收合并方式显著提高了审计市场集中度;新设合并后, 会计师事务所持续有效的进行重组也会提高审计市场集中度 (赵宝卿, 2001) 。但是对于不同的合并方式导致的审计市场审计效率却有所差异, 采取吸收合并的会计师事务所较新设合并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较高 (孙妍, 2014) 。

三、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审计收费

国外对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审计收费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早, 且国外对于审计收费的披露也更加全面, 因此有关审计收费方面的实证研究也相对较多, 结论也随研究关注点的不同而不同。在1991 年, Tonge和Wootton从竞争的角度分析, 使用CR衡量市场集中度尺度来检验1989 年“八大”合并为“六大”对审计市场集中度和竞争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不一定会导致缺乏竞争和审计收费的提高。而有学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提高了审计服务水平, 从而提高了审计收费。如Lee (2005) 以“八大”合并前后的香港审计市场审计收费为研究对象, 研究“八大”的合并对审计市场收费的影响。发现合并前参与合并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显著低于那些未发生合并的会计师事务所, 但在合并后审计收费显著提高至与那些未发生合并的“八大”可比的水平, 并会在此水平上保持较长时间。另一类不同观点主要是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会降低审计收费, 这一观点主要是从审计成本角度作为切入点。如Sullivan (2002) 通过研究1989 年美国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服务市场的影响, 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可以降低大客户的审计成本。

我国国内相关研究集中在2000 年以后, 相关文献相对较少。目前我国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审计收费的文献主要以Simunic (1980) 的模型为基础进行研究, 主要观点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会导致更高的审计收费行为。如蔡春 (2011) 研究2002-2008 年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和“四大”审计收费情况, 发现经历第一轮合并浪潮后审计收费溢价仍在不断增加。同样, 姜红新 (2012) 以2006 年以来发生的6 起重大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发现, 合并会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但也有少数不同观点。李宝增、刘成立 (2012) 以我国2008 年发生合并的会计师事务所为研究对象, 利用2008 年发生合并与2006 年至2010 年从未进行合并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的数据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合并所与非合并所审计收费差异不仅没有扩大反而变小了。

四、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审计质量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相关文献, 现有研究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是否会导致审计质量的提升, 所得的结论并不一致。

De Angelo (1981) 的代表性研究表明:大所可能正向影响审计师专业技能及其独立性水平, 从而正向影响审计质量。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会导致其规模的扩大, 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和审计质量呈现正向相关关系。如Titman和Trueman (1986) 、Simunic Stein (1987) 、Rock (1986) 、Beatty和Ritter (1986) 、Balvers et al. (1988) 、 Firth et al. (1995) 均认为在审计技术相当的情况下, 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也更高。Tay Chang Wang (2011) 等通过对台湾地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实证研究, 运用被审计单位的可操纵盈余作为审计质量的检验标准, 也得出被审单位可操纵盈余下降,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能有效提高审计质量的观点。但也有学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不会产生重要影响。此类研究主要从上市公司角度进行调查分析, 如Penney (1961) 对那些被合并的地方性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访谈后发现, 多数合伙人认为合并后其审计质量并不会有提高, 合并更多地只是提高管理咨询服务的质量和范围。

相对于国外学者的研究, 我国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研究开始较晚, 选择的研究角度也有所不同。王咏梅、王鹏 (2012)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采用加盟战略确实可以提升审计质量。曾亚敏、张俊生 (2012) 以2006 年至2009 年初发生的8 起“强强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为研究对象, 从合并发生前后审计市场结构与定价的变化进行分析, 认为国内本土所的市场力量在逐渐增强, 但与国际“四大”之间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 但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完成后, 客户企业的操纵性应计盈余显著下降, 这意味着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但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李明辉、刘笑霞 (2012) 以中国2005-2009 年间发生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案为研究对象, 先利用2007-2009 年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上市公司客户的数据, 再利用发生合并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客户面板数据, 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检验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结果发现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的角度, 合并均对审计质量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合并提高了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 但这非但没有带来审计质量的提高, 反而导致其审计质量的下降。

五、总结与展望

对于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 从上述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审计市场结构的文献回顾中我们发现, 以往学者对于审计市场集中度的变化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 多数学者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提高了审计市场集中度, 但对于审计市场竞争程度的变化并未得出一致结论, 各方学者由于采取研究角度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结论, 但很少有学者对这些不同结论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探究, 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其次, 从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审计收费和审计质量的研究文献回顾中我们发现, 现有文献对合并对会计师事务所竞争行为的影响尚未定论。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 都因为合并动因、制度背景或者研究角度的不同得出相反的结论。

当前各方学者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经济后果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 但许多研究方向并未得出一致结论。很少有学者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之所以产生不同结果的内在机理进行探索, 这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往研究表明, 审计质量受许多因素影响, 如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企业的所有权性质、企业规模、审计收费等。但是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由于什么因素导致的需要我们考虑, 未来研究可以讨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经济后果的产生究竟是来自审计专业技术变化还是市场垄断力量变化, 据此为政策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房巧玲, 张廷廷.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经济后果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 2011 (12) .

[2]李明辉, 刘笑霞.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之影响: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工程学报, 2015 (01) .

[3]王咏梅, 王鹏.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加盟战略效果研究[J].管理世界, 2012 (03) .

[4]曾亚敏, 张俊生.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审计研究, 2010 (05) .

[5]Chia-Chi Lee.Audit market structure and related changes in Taiwan:the effects of CPA qualification changes and mergers[J].Quality and Quantity, 2010 (04) .

中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 篇8

2007年中注协会正式发布了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 提出我国要用5到10年的时间发展培育出10家能够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跨国经营专业服务的国际化事务所。自此,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第三次浪潮拉开了序幕。2010年为推动事务所做大做强, 深入研究事务所合并过程中的问题, 中注协制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程序指引》, 就事务所在合并过程中分所设立等相关问题进行规范, 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发展提供指引。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实现了自身规模短时间的急速扩张。一种是强强联合的新设合并发展方式, 即两个规模相当的事务所相互整合后设立一个新的事务所, 另一种是吸收合并的发展方式, 即以规模较大的事务所为主体吸收规模较小的事务所加入使其规模得到壮大。

事务所做大相对容易, 简单的合并扩张就可以使事务所规模迅速扩大, 但是事务所要做强面临的问题就比较多, 合并加入的分所在业务承接方面、专业胜任能力、质量控制制度、企业文化之间做到与总所相融合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同时事务所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一些不必要甚至是在执业方面存在问题的小所加入后, 由于总所管理能力有限, 分所审计质量无法保证, 使事务所总体审计风险增加, 因此, 吸收合并方式下事务所总分所之间的整合问题值得关注。

2 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动因

自DeAngeof (1981) 提出事务所规模是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之后, 国内外学者又陆续通过实证检验表明, 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由于注册会计师工作的特殊性, 审计师为客户提供的审计服务无法被客户轻易识别, 因此, 客户往往以事务所规模作为评价其审计服务质量的标准,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 事务所因承受客户压力而丧失独立性的可能性就越小, 审计质量也就越高。同时从信号传递的角度来看, 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越大, 事务所吸引的审计客户越多, 其为维持某一特定客户而去有意降低审计服务质量的可能性就越小。事务所拥有客户的数量为事务所审计服务的质量提供了担保, 审计市场可以从事务所拥有的客户数量来辨别事务所的执业水准。因此, 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合并带来规模上的扩张, 总体上有利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从合并方式来看, 吸收合并存在合并方与被合并方, 大所通过合并扩大了规模、拓展了业务范围, 能够迅速占领不同地域的审计市场;而较小规模事务所则通过加入大所的机会, 利用大所的声誉所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 并且在大所中的获得学习机会, 从而提高自身审计服务质量。

3 吸收合并下事务所的资源整合问题

在吸收合并的发展方式下, 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出发点不同, 同时伴随着扩张政策的刺激, 少数事务所是由于执业受到某种限制, 为了解决执业问题而选择加入到事务所成为分所, 因此, 事务所在合并后对分所的整合面临着诸多问题。

3.1 合并双方目的不同

大所吸收小所加入后, 大所希望通过规模效应抢占审计市场份额, 而分所往往只是利用总所品牌为自身扩展业务来源, 仍然保持原有的经营理念和模式, 不同的合并目的必然会造成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不严密, 总所对分所的控制只停留在表面的制度规范上, 而在实际监督层面上对分所缺乏有效制约, 这使得分所审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这可能会影响到事务所的整体声誉。合并的结果只能是业务收入得到提升, 总分所各自为政致使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

3.2 总分所管理存在问题

较大规模事务所吸收小所加入后, 总分所之间没有建立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 同时在业务分配机制上可能存在缺陷。事务所吸收合并地方小所后, 往往利用分所地理优势, 让其去审计当地公司从而节约审计成本, 提高审计效率。如果分所完全按照总所的要求, 执行总所的业务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 由于地方所人员执业能力有限, 可能使其无法承接原来的项目。这时分所为了维持客户关系, 必然会选择原有的执业标准, 当总所对分所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时, 分所的审计风险无法控制。

3.3 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差异

会计师事务所是智合型组织, 人力资源是事务所最重要的资源, 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审计服务质量的差异, 小规模事务所的审计人员, 特别是基层审计人员执业能力不高, 事务所融合最重要的是人合, 分所人员如何提高执业水平同总所保持一致, 同时不同事务所之间企业文化也有差异, 分所如何快速融入总所, 改变其固有观念和价值体系也是整合的重要问题。

4 针对吸收合并方式发展的事务所的建议

大规模事务所吸收合并小事务所的方式后, 资源整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合并动机上, 如何处理好总分所管理的问题是关键所在。如何提高分所执业人员素质、解决分所承接业务分配问题、制定完善的监督检查体制是智合型组织的首要任务。

4.1 事务所不能盲目扩张

谨慎选择合并对象, 重点关注小所的业务规模和执业水平, 特别应当考察小所的审计质量控制政策和风险控制体系, 这样对分所的整合也相对容易。

4.2 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项目授权管理制度

明确分所对业务项目承接独立承办的授权范围和责任, 针对可能造成事务所重大风险的业务或者事项, 严格限制分所权限, 分所承办已经授权的项目, 应当执行总所统一制定的质量控制程序。

4.3 事务所合并后应由事务所总所向分所委派负责人

分所负责人应由事务所合伙人担任, 在业务承接和执业标准方面对分所实施管理, 并且建立分支机构重大事项的报告制度, 分所应当及时向总所通报其在业务承接方面和在执业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风险事项, 以保证分所审计质量。

4.4 会计师事务总所应定期组织人员培训

提高审计人员执业能力和对事务所企业文化的认知, 同时总分所必须统一选拔制度和考核机制, 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这些都能有效地降低整合的成本, 使事务所真正做强。

参考文献

[1]吴溪.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与质量控制:基于中天勤合并案例的经验分析[J].会计研究, 2006, (10) .

[2]李凯.事务所合并方式与审计质量[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 (6) .

[3]王冰, 辛清泉.分所审计是否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收费[J].审计研究, 2010, (2) .

[4]汪宁.会计师事务所总分所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行业建设与发展, 2009.

中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 篇9

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在改革开放后兴起的,因为自由的市场经济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对企业信息进行鉴证。1988年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确立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地位。在此后的10年中,会计师事务所都挂靠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之下,成为半官方的审计机构。1998年,会计师事务所开始了脱钩改制工作,并逐渐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经营进一步走向规范,伴随而生的是市场竞争的加剧。2000年财政部开始鼓励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并于2006年明确提出“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计划。

根据财政部和中注协的总体目标,计划用5~10年时间,培育10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事务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10家能够提供跨国经营服务、能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指安永、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以下简称“四大”)比肩的会计师事务所。配合做大做强的计划,证监会也出台了相关措施,要求会计师事务所若承接上市公司业务,注册会计师的数量不能低于80人,同时注册资本不能低于500万元。国资委也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资产超过1000亿的国有企业服务,其注册会计师的数量不能低于100人。以上各大措施,均是为了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而出台的,政策的风向标十分明显。受到政策的感召,近几年来,会计师事务所掀起了合并浪潮。比较典型的是:华证、厦门天健华天与北京中州光华合并;上海立信长江与北京中天华正、广州羊城合并;中兴宇与信永中和合并;岳华与中瑞华恒信合并等等。

二、事务所合并与加盟国际组织

(一)合并影响经营效率

通过对所有合并前后事务所的收入和投入比研究后发现,合并对于事务所经营效率的提升影响有限。这里边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合并后规模报酬递增,一个是合并后规模报酬递减。大多数的合并都是规模报酬递减的,但对于技术性较强的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的规模报酬呈现递增的趋势。这表明对于部分事务所的仓促合并,应保持适当谨慎,事务所合并失败后往往造成客户和人才流失。

另一方面,很多本土大型事务所为了扩大规模,纷纷设立分所(这可以看作合并的另一种情形,因为二者都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研究显示,分所数量与事务所整体经营效率关联性越来越紧密。由于多数事务所的发展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设立分所对规模效率有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分所设立对管理造成压力,分所数量过大对于事务所的规模效率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未来设立分所时应加强管控,避免决策不善、浪费资源的情形。

有日本的学者对日本80年代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后效率进行过研究,研究发现,越是有一个以主体事务所为中心的合并,其合并后的经营效率越高。另外,技术性强的事务所和对技术开发投入较多的事务所,在合并之后整体经营效率高。还有一点,合并的经营效率和收费直接相关,如果合并后收费提高,可以加大审计投入以提高审计质量,相反合并后收费保持不变或收费下降则对合并产生负面影响。合并后审计收费情况,在不同国家区别很大,这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在美国,民众对事务所合并的认可度较高,事务所合并后与审计收费提高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而在日本,情况则不同,民众对合并后收费提高缺乏敏感度。所以,合并后审计收费并没有明显提高,而且还存在着合并后客户流失的情况。

(二)加盟国际组织利于长期发展

近来,实务界倡导中小事务所加入国际联盟组织,认为多数会计师联盟组织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帮助,不但帮助事务所提供更广泛的服务与客户,并且帮助中小事务所辨识自己的长处且找到合适的定位。专家认为,因为市场日趋全球化,中小事务所如果不适应这一趋势,必将走向边缘化,加盟国际联盟组织,不仅可以分享知识、技术和数据,而且可以进行国际员工交换并共同营销广告。

从目前加盟国际联盟组织的情况来看,很多事务所的确得到了超出期望的收益,提升了自身技术和管理办法,增进了国际经验。但也发现一个现象,如果和国际联盟组织合作时间越长,分享到的好处才能越大,而时间太短往往不能得到实际利益。特别是对于一些事务所来说,如果更换国际联盟组织过于频繁,则对自身不利。比如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在2006年之前是浩华国际的国际成员所,2007年加入德豪国际,2009年11月又转而加入均富国际。鉴于近期很多事务所频繁更换国际联盟组织,中注协专门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加入国际网络做出指示,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入国际联盟组织,并在选择国际联盟时充分调查了解和沟通,选择信誉好、能互相尊重,可长期合作者”。中注协的指示特别强调要公平合理,避免同一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设有多个成员所,造成国内事务所之间竞争。

由于没有完全的数据,尚不能对国内事务所加入国际组织的影响进行严格的实证研究,从目前研究来看,参与国际联盟的国内事务所,纯粹技术效率略高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从收集到的如立信长江、北京京都等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析发现,加入国际组织使得客户对事务所的认可度有所提高,这可能和国内客户对于国际联盟信赖度更高有关。虽然从审计收费角度看,加入国际联盟对于审计收费的提高并不十分明显,但对于客户的保有和挖掘潜在新客户有明显影响。

(三)合并中的“四大”因素

鼓励本土所做大做强其实是针对“四大”的,希望能和“四大”竞争。因为过去的发展趋势是,“四大”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本土所的速度,每年一度的中注协百强报告显示,“四大”与本土所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在逐年拉大。在提倡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几年间,“四大”仍然保持了超过本土事务所的增长速度,根据中注协公布的数据,截至到2009年的过去四年间,“四大”的收入规模扩大约4倍,本土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事务所的收入规模增加了3倍,而国内不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事务所的规模只扩大了1倍。这种巨大差距的原因在于,“四大”在经营效率上远远领先本土事务所。本土事务所的合并没有对“四大”形成真正威胁,无论从收入增长还是经营效率来看都是如此。

三、事务所合并的注意事项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事务所的合并及发展在微观上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这是事务所在发展中积累的两条最重要的经验。

(一)核心竞争力——文化整合与核心价值

总体来看,过去几年国内事务所的合并效果并不理想,有的事务所合并后,因为文化冲突又不得不解散,有的事务所合并后因为内部难以克服的管理难题而停滞不前,表面上一时做大,但因为没有能力整合参加合并的各方,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没有达到做强的目的,最后在竞争中落后甚至被市场淘汰。在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大部分合并案例中,常常只是简单的人合加资合,所以取得的效果并不好。其实合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人合加资合,还伴随着文化融合。任何一家事务所都有其文化特点,任何一起合并都有其自身特点,文化融合是合并中最难克服的。

另外,大部分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不需要像中瑞岳华、立信长江那样,希图通过合并的方式才能做大做强,其实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只需要有几个大规模的事务所合并,其他大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应该盲目追求大,而应培养自己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因为毕竟怎么合并也大不过“四大”,它们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几乎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能够迅速获得世界上最先进的会计信息和吸引到最优秀人才。不与“四大”在规模上比拼,而是着力加强经营效率和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打造“小而精”的干练团队,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合并关键点——质量控制和多元化经营

在很多合并案例中,都是在合并后的质量控制中出了问题。如何对合并后的事务所进行质量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事务所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事务所合并后,如何保证三级复核的严格执行并保障质量不下降,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体系就成为必然。如何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分所执行统一的质量监督体系并不是一件轻易能解决的事情。如果由于个别分所质量控制不严而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很可能就造成整个合并事务所的解体。

另外,事务所合并后往往在业务拓展上出现困扰,很多事务所合并后造成拓展新业务的能力下降。受到市场分割、传统思维的制约以及市场过度集中于传统审计业务,事务所经营普遍面临业务单一化。事务所经营业务的单一化是合并后资源整合的障碍,开展多元化经营是避免经营风险和做大做强的关键。事务所除了审计这项基本的业务以外,还可以有很多业务发展,如管理咨询、税务筹划、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等。日前,中注协发布了《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指导目录按鉴证业务和相关咨询服务业务共分两大部分11大类、262项,既包括了158项鉴证业务,也列示了104项非鉴证业务。指导目录为事务所的业务拓展和多元化经营指明了方向,选取其中擅长的业务重点发展,培育事务所新的业务增长点,将为事务所做大做强提供很多机会。

上一篇:再应用下一篇:温度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