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合作教学

2024-06-16

竞争合作教学(精选十篇)

竞争合作教学 篇1

一、让“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

兴趣是激励人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在过往学习或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较多,比如“四大发明”,学生小学时就已有所接触,知识本身也谈不上有很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发现,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是前提,而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策略,效果就很好。于是,笔者把“四大发明”分成四个主题,由四个大组分别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这样处理,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能从习以为常的内容中去感受历史、体验历史,主动地发现、建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为了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他们的独立性来组织活动。”

有关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现今已深入人心,但实践证明,仅有合作的形式是不够的,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制定明确的目标。因此,在大组课题项目布置时,笔者明确规定组与组之间要进行评比。由于有了竞争的预设目标,学生在组内合作学习过程中显得动力十足。事实表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如能通过明确目标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并把这种好胜心转化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动机,就能达成合作学习的理想效果。比如历史复习课,传统的办法是教师讲、学生练,这种复习模式不利于学生开放思维的培养。于是,笔者尝试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大组进行竞赛,组与组之间轮流互问互答,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见,创造具有挑战性的合作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创设“合作、竞争”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既能体会到求知的欢乐,也能感受自我价值实现的意义,那种求知的欢乐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是推进课堂教学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

二、让“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成为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引爆点

在历史教学中,笔者发现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如果仅仅依赖教师的讲解,很难取得突破。而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感知历史、体验历史的机会,则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

如在九年级历史课“‘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教学中,笔者实施“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什么是“南北”关系?九年级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是不难回答的,但是为什么“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如何应对、解决“发展”问题?如果只是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这部分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的兴趣比较大,笔者创设了一个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互相竞争,在具体情景体验中感受“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发展”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既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于发达国家,需要全球共同参与解决。具体的做法是全班分为两个大组:一组代表发展中国家,他们要制订发展计划;另一组代表发达国家,他们要想办法应对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要求,以维护自身利益。要求两大组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和观点,在课堂上,以相互辩驳的形式展开。上课时组与组之间针锋相对,很是激烈,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得到了激发,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了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交锋,笔者适时让学生打住,然后告诉学生,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为发展问题也是这样争论不休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样,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营造一个模拟现实的平台和情境,整个过程没了教师声嘶力竭的讲解,有的是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有的是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有的是学生对历史社会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达到了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学策略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其中选择适当的小组合作项目是关键的一步。合作教学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参与,但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的局限性,有时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尺度,这时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精心设计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项目或问题是成功运用课堂辩论和讨论学习方式的保证。设计的项目或问题主要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具有辩论和讨论的价值,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师要做足“预设”的功夫,达到课堂“生成”的目的,使“课前合作、课内合作”相辅相成,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体现教学的价值,使学生的“创造与接受课程变为同一过程”。如1898年的戊戌变法,对于是否变法当时各方各派争论不休,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两大组模仿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通过辩论,使学生主动参与了教学,明辨了是非。在教学“西安事变”时,西安事变为什么要和平解决是这节的重点,这时就“杀蒋”或“放蒋”展开两大组辩论,让学生在引经据典展开激烈的辩论后,最后得出“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必要一步,若没有这一步,中国历史就得改一改了”的正确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过去单向认同教师所述结论的封闭式教学,使学生能根据自身活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形成内心的体验和对历史的认识,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理念,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三、让“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成为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平台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必须是积极的、建构性、累积性的、目标性的、诊断性的、反思性的。“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教学策略,则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提升自我指导和反思性学习的能力,促进学习迁移。项目确定后,则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组内合作的过程就是一个预见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教学“百家争鸣”,笔者让学生分四大组分别介绍展示“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四家。学生在确定主题并分组后,进入各大组自主合作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自主合作和成果展示的方式都不加以限定,让学生通过阅读不同观点的历史资料,理解和欣赏所描写人物的思维模式,促进自身批判思维的发展;试着从古人的观点出发来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填补与过去的时空差距,缩短与历史人物的距离,从反思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达到“历史使人明智”的目的。

在项目课题展示中,不同大组之间的展示、评比,也有利于学生反思性能力的培养。没有合作的基础,就不会发挥竞争的有效性。组间竞争的过程也是组间互评的过程,评价对调动“教”与“学”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等功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分担失败,对成功者给予鼓励,对失败者予以激励,这既能引起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反思,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科学,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讲得越多越透彻,越有可能封闭学生的思想空间,造成依赖性。“合作、竞争”教学策略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讨论、质疑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建构知识,完善人格。通过合作、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在不断反思中求发展,真正实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目的。

四、对“合作、竞争”教学策略的反思

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策略,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预设教学项目、调控合作过程、进行教学评价等,这比单纯的授课要付出更多精力。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即使自己感受了作为一个创意设计者的快乐,也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当有学生主动来问下节课的内容是什么,需要准备些什么的时候时,使笔者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就体现出来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合作、竞争”的教学策略,有利于统合教材,有利于成果的展示,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要注意协调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能力发展的同时掌握相关核心知识;注意“课前预设”的重要性,应对合作过程的不确定性,做到“有备而无患”,“课前合作与课内合作”相辅相成;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在竞争前,教师应设法在全班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在一起学习、相互竞争,分享成功的喜悦,发展协作的技巧。

小组合作、竞争教学 篇2

-----教学案例

未来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的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分工、协调、合作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这种人才源于今天的职业学校培养。“小组合作、竞争”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合作行为与团队精神的养成。2016年秋季学期我担任汽车95班《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该班28人,全部为男生,为工学交替一学期返校的学生,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性不强,针对以上情况,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开展了“小组合作、竞争”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一、具体做法

1合理有效的分组是基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就能够完成的,而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按照一定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分组遵循的原则就是要发挥出学生的最大优势。要求尊重学生的分组意愿,充分考虑到整体的平衡,按照“组内质异,组间质同、优势互补”的原则,构建良好的合作小组,小组的规模一般安排在8~10个学生左右。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且各组间学生的成绩,能力尽量平衡。这样有利于各组间的公平竞争,使班级的学习气氛更浓。

2、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是重点。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要恰当。我们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合作学习。我认为在合作学习内容选择上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又要研究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既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性,又要关注合作学习的适宜性。(1)、选择可操作性的问题。例如在一节《电控发动机整体认识》的这堂课上,教师先请四个小组合作观察发动机台架,和传统发动机有何区别?当自己觉得有结果时再在组内进行交流。课堂上教师观察到学生独立思考时大约用了2分钟,然后开始组内交流,又不知不觉10分钟过去了,这时教师与教师助理在各组巡回指导,讨论时间不超过15分钟。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展示,教师点评。整个这一过程大约30分钟。(2)、选择教学内容开放性问题。以开放性教学内容为载体来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如:在《电控发动机构造诊断》的教学内容上,用发动机加速无力的真实故障现象引入讨论,是空气给系还是燃油给系的问题,还是其他系统的问题,通过学生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在逐一梳理、总结,使学生能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开放性问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问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不相同的;开放问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好的开放性问题应满足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开放性以及探索性等特征中全部或数个。

3、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是方法。(1)、教师对小组的认可不能单纯凭一份材料,还应该考虑附加分或参考分,即随机抽取小组中的一名同学对本组提交的成果做出说明或解释;我们还可以把集体提交的方式改为随机抽取的方式,也就是每一个组员都形成成果,用计算小组积分的方法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2)、游戏竞赛。在小组合作之后,用具有竞争性的材料组织学生的学习竞赛活动,借以检查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况。一轮游戏结束后,借助答案单检查正确答案,并记载得失分情况。然后由数字居中的的学生开始第二轮,依次类推。游戏结束后累积原合作小组学生在不同竞赛方阵中的积分,依此形成小组积分。(3)、随机提问小组内的任何一个成员,由他们的回答来评价一个小组学习的质量。这样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好好学习,这种由集体协作产生的群体压力,促使每一个成员都全身心投入。(4)、个别测试。小组成员在学习时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但检查学习质量时,应让每一个成员独立操作,并综合每个成员的成绩来评定小组成绩。(5)、小组自评。为保持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情况。自评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小组合作成功的经验具体表述出来,在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为以后各小组活动提供指导,还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鼓励小组成员正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研究制定本组下一步的合作计划。

4、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是关键。(1)、每个学生都要有独立思考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方式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有组内、组间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

2、让组长学会接纳他人。例如:如何在小组内分工,如何处理小组讨论,当别人发言时如何倾听,如何补充意见等。

二、取得成效

1、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参与诱因。要想达到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提高他们参与的兴趣。以小组合作、竞争学习的组织形式来完成,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技能的掌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供相互学习反馈、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直接、更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人们忽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同的等级,在心理上,学生之间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友好关系,更愿意接受来自同伴的建议。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师生处于积极状态下,相互配合协调,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还可以从同伴身上获取知识,不仅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而且在思想情感上、合作技能、互相理解、尊重、宽容,以及互相学习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中,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学习的主体,小组成员通过对活动内容、动作要领等进行讨论、争辩,表达以及倾听同伴的意见,可以互相观察、互相表演、互相纠正、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进了解,共同提高。

3、增加合作竞争机会、建立团队意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能使学生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团结、相互竞争的意识,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情境中学习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小组合作学习通常都是以几个人的小组为单位,带有集体性质,需要组员们树立“荣辱与共”的团队意识。

4、创设民主学习环境、培养创造能力。

要积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教师的任务不是臆造或传播真理,而是做一个新生思想的引导者,将学生心灵中的真理引导出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处于一种极为民主宽松的环境之中,思维十分活跃,易形成一种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学习氛围。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下,强调发现知识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得结果,通过团体合作、集思广益的方式,使得个体在群体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在讨论中实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语法教学中的合作与竞争 篇3

一、 新课的导入

教师一边做动作,一边和学生对话,引出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

T: What am I doing?

Ss: You are speaking English.

T: What are we doing?

Ss: We are having class.

T: What are you doing?

Ss: We are sitting.

板书: do-doing, speak-speaking; have-having, take-taking; sit-sitting, swim-swimming。

以上是现在分词的三种变化形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规律,然后小组合作,列举其他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把学生分成三组,每一组负责一类,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找的现在分词多。

这样做,学生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同一组的同学需要合作,一齐来找动词的现在分词,但又要和别的组进行竞争,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

二、 新课的呈现

先让个别的学生上台表演,教师问: “What is he/she doing?”, 学生回答。然后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学表演,男生问,女生回答。教师板书刚才说到的现在进行时的句子,然后由学生合作讨论找出这些句子的规律。这些句子的构成都是:主语 + be + v-ing + 其他。

学生通过问答的合作和小组讨论来学习现在进行时的句子结构,印象会很深刻;他们通过表演来造句,对现在进行时的含义也会理解得很透彻。

学生知道了现在进行时的含义: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然后让他们小组合作讨论现在进行时会和哪些时间连用。看看哪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说得准而多。学生积极性立刻高涨,进入本节课的一个高潮,学生有的翻书,有的查资料,有的做记录,叽叽喳喳,好不热闹。现在进行时的标志词马上就被他们说出来了。

三、 目标语言的操练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造语境,学生看图造句,其中包括单数,也包括复数,学生可以用上现在进行时的各种句式,包括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

要求学生进行抢答,而且每个小组每人只能回答一次。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因为有竞争,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谁也不甘落后。还因为一人只能回答一次,所以好学生会拼命帮助差学生。学生们共同进步。

四、 目标语言的综合运用

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分别表演不同的活动。第一组的同学表演一个课外活动的场景。第二组的同学表演晚上七点半一家人分别在干什么。第三组的同学表演在Tom的生日聚会上人们分别在干些什么。第四组的同学表演一次野炊的场景。然后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作现场报道,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下面就是第三组的代表发言的一个例子。(代表作现场报道,其他的同学表演。)

We are having a party for Tom. Look! Mary is cutting the cake.Tom is eating a cake. Lucy and Lily are singing. Dave and Jone are talking. Where is King now. Oh! Look! He is drinking juice there. We are having a good time.

学生之间需要合作来做好角色的分工,但因为与别的小组之间存在竞争,所以学生必须认真完成自己的角色,还需要认真听取各小组的发言并且评出最好的小组。他们都非常认真地听代表们的发言,尤其是别的小组在发言的时候,他们很希望找到别人的错误,期望自己的小组能赢。因此学生们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学习效果很好。

五、 总结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1. 现在分词的变法

(1) 直接加ing。 如speak, do等。

(2) 以不发言e结尾,去e再加ing。 如have, leave等。

(3) 以重读闭音节结尾,如果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双写末尾辅音字母再加ing。 如sit, put等。

2. 现在进行时的构成:主语 + be + v-ing + 其他。

3. 现在进行时的含义: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和存在的状态。

4. 现在进行时的时间标志词:如now等。

学生经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得到以上收获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样的总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团队中的合作竞争关系研究 篇4

团队, 而非个人, 成为今天教学的基本单位。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实际是一个知识转移过程, 既涉及教师向学生方向的知识转移, 又涉及学生向教师方向的信息反馈。由于各教师仅工作于其科任领域, 得到的反馈信息是局部的, 获得的经验是片面的, 这就要求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经验, 并与学生密切互动, 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知识传递与创造系统。本文将团队成员间的协作、良性互动统称为合作。合作能增强知识传递与创造, 提高总体绩效;而不合作, 即竞争, 会中断成员互动, 这将使会知识创造与传递过程不能完成, 最终降低教学团队绩效水平。

关于教学团队合作竞争的研究已有部分文献, Astin早在1987年就关注了教学团队中的合作与竞争问题, 描述了基于名誉或资源的团队杰出者的确定方法[1];马廷奇研究了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2];李漫则对高等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构建模式进行了研究[3]。综合以上研究成果, 可以得出结论:增强教学团队绩效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合作机制, 促进教学经验交流等观点。但教学团队中的合作竞争机制究竟如何?如何建立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2. 基于博弈论的教学团队合作竞争关系分析

现设有两个团队成员进行博弈:A和B。A、B可选择的策略空间为:SA={sa1, sa2}, SB={sb1, sb2}, 其中sa1、sb1代表“合作”策略, sa2、sb2代表“竞争”策略。

团队成员博弈时考虑的自身收益函数U的自变量构成情况设置如下:

r11, r12分别表示A和B的直接合作收益。在教学团队中, 合作是两个个体间利他行为的交换。团队成员通过教学合作获得教学成果上的互利互赢, 如教师间通过真诚交流经验提高教学技能、增长专业知识, 等等。

r21, r22分别表示A和B获得的口碑。此处借鉴了“间接互惠”理论中的“口碑”机制。“有兴趣的观众”、“第三方闲言”等起着口碑评定的作用。合作能得到更好的口碑, 这意味着将来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他人的合作行为。

r31, r32分别表示A和B获得的对方感情。人是一种情感动物, 很多合作是出于情义, 如“亲情”、“友情”、“爱情”。相互间更深厚的情感意味着更大的合作可能性。

r41, r42分别表示A和B在对方取得合作收益后带给自己的竞争压力或威胁。有很多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这些资源不会均匀地分配到每个成员的身上, 而只会分配给按绩效划分出的团队中的佼佼者。

在团队成员的博弈中, 教师与教师间的策略组合收益情况与教师与学生间的策略组合收益情况有所不同, 本文分别加以分析。

(1) 教师与教师的博弈分析。在他们的博弈中, 合作绩效带来的各自总绩效的此消彼长将带来“相对地位”的此消彼长, 竞争考虑较多, 其各种策略组合的收益情况如下:

令t1表示条件2 (r21+r31) >r41, t2代表条件2 (r22+r32) >r42。策略均衡取决于条件t1与t2的情况:当t1, t2均成立时, s*= (sa1, sb1) , 即 (合作, 合作) ;当t1成立, t2不成立时, s*= (sa1, sb2) , 即 (合作, 竞争) ;当t1不成立, t2成立时, s*= (sa2, sb1) , 即 (竞争, 合作) ;当t1、t2均不成立时, s*= (sa2, sb2) , 即 (竞争, 竞争) 。上述分析得出, 对于A、B的同一次博弈, 随着t1、t2的成立情况可以有四种均衡状态。

(2) 教师与学生的博弈分析。由于教师拥有专业知识, 而学生拥有反馈信息知识, 双方都需要对方, 而师生之间没有利益竞争性, r4不存在。策略组合收益情况如下:

占优策略均衡为:s*= (sa1, sb1) , 即 (合作, 合作) 。可见, 从理论上来说, 师生之间极易合作。在教学实践中, 只要教师端能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抽出合作时间, 学生端能克服“腼腆”与“懒惰”, 合作便能促成, 团队绩效便能增加。

3. 教学团队建设启示及建议

(1) 团队成员能否合作与“合作内容”无关。从团队成员的博弈分析得出, 合作能否促成关键看t能否成立, 而与直接的合作收益 (r1) 无关。由于合作的形式一般为真诚交流与协作等, 合作收益往往是知识、经验与技能, 在确定一方策略的情况下, 另一方无论采取何种策略直接收益都是相同的, 因此不会对其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能否促成合作, 与合作内容无关, 只与“竞争”、“口碑”、“情感”等因素有关。

(2) 在团队层面, 应尽量减少竞争压力, 促进公平。竞争来源于资源的有限性。不同的策略组合会影响到双方绩效水平的增减, 进而影响到各成员在团队中按绩效水平划分的地位排序, 最终影响到有限资源的分配。另外, 竞争程度还与公平性有关。如果地位不平等, 将增加团队成员对地位的渴望, 从而增加r4i的分量。可见, 要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绩效水平, 必须设法降低竞争压力, 保持关键资源的充足, 促进团队公平。

(3) 需促进团队风气、文化建设, 促进团队和谐。要提高团队绩效, 就加强团队成员间的合作, 保证t的成立, 加重“口碑”与“情感”的分量, 而这取决于团队成员关系融洽程度、团队风气、团队所处的文化背景等。成员关系融洽时, 更容易促进合作, 提高团队整体绩效水平;在风气良好的团队中, 多数成员会比较重视“口碑”与“情感”因素, r2i和r3i的分量较重, 更加可能合作。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W.Astin.Competition or Cooperation?Teaching Teamwork as a BasicSkill[J].Change, 1987, Vol.19, No.5:12-19.

[2]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1) :40-42.

《竞争与合作》教学反思 篇5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获取知识。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在本节课我通过给学生做游戏和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做到让教学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在本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回顾校园活动比赛,交流自己身边的竞争现象,探讨自己与人合作的经历和收获,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了解探讨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发展自我。

三、教学过程充满人文关怀。

新教材具有人文性,这一点从教材编写的内容可以看出。那么作为新教材的教学者——教师也应该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在教学设计中我用“让我们一起听”、“让我们一探讨”和“请您评析”等语言,用这样的语言,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满足学生被尊重的心理需求,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

竞争合作教学 篇6

1. 新课标的要求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的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传统的英语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把生动、复杂的教学过程固定在一个狭窄的认知框框中,把传授知识和技能作为主要目标。使得英语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参与度极低。

2. 改善中学生学习英语现状的需求

下面就我所担任英语教学的这一年级的学生为例,总结一下他们学习英语的现状。总的来说有三方面:

(1) 学习习惯有待改进:这些学生在课外阅读、朗读、预习、作业、口头表达以及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等方面都缺乏良好的习惯。预习、复习的这种软性作业就等于是没有作业。而早自习的朗读就更差劲了。老师不到,课代表不领就不读,有时候读着读着就没声音了,不是讲废话就是发呆,或者默读,基本没有达到朗读的效果。平时也有发现学生抄作业的情况,所以英语作业几乎几分钟就OK了。

(2) 学习态度还不是很明确。有些学生上课的时候打瞌睡或精力不集中,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还很不屑一顾的说“我不知道”,更有甚者还会给老师一个白眼,好像老师无缘无故地叫他起来回答问题真是破坏了他的心情一样。老师让他来听写有用的词、词组、句型或背诵优美的文章段落,他还像个皇帝似的请都请不动,还说老师给他布置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抵触得很。

(3) 个人意志品质的缺乏:首先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许多学生觉得学英语不是给自己学的,是给老师家长学的,是纯粹为了应付高考。总觉得学英语又苦又累。其次缺乏坚强的学习意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很多人就知难而退了,而且因为英语学习进步的见效并不像其他科目来得那么快,所以很多一开始自信满满的同学在经过了一次或两次考试失利后就垂头丧气,失去学习的信心,或者因为经不起玩的诱惑而不能坚持学习。

(4) 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他们课堂上不会听讲,不参与,不积极动脑思考,没有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课外不预习复习;作业应付了事;不读课外的英语书刊,没有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只会机械地记忆几个毫无联系的单词。

二、 竞争和合作机制在教学中的实施

1. 分组(以现有班级为例)

一般是以4人为单位把全班分为13到14组。多以前后桌为一组,这样便以讨论交流。由4人共同商量选择出组长,我认为老师选出来的学生不一定认可,如果是学生自选的会比较有权威性。当然如果选到成绩好的同学当组长那自然是比较适合的,如果选到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也没关系,因为既然同学选了他就说明他肯定有一定的长处是大家都认可的,在这方面我觉得老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而且组长并不是要求要成绩最好的,只要他够负责,有能力管好自己的组员就好,而且这样对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还有促进作用。所以我从来不干涉小组内选组长的事情。这样上课的时候有问题组内可以讨论解决,下课的时候组长可以负责给组内同学听写或检查背诵情况,有不懂的地方大家也有商有量,特别是好的可以帮助差的。

2. 制定得分规则

所有的竞争和合作都应该是公平公正合理的,所以规则不可或缺。在教学过程中我为我们班的学生制定了以下规则:

(1) 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并举手发言,举手一次不管是答对还是答错都可以为本小组赚得一分。驯兽师说教大象画画、海豚做空翻、小狗跳火圈、小猴骑自行车等的原理很简单:如果动物做了你希望它做的事,奖励它;如果它做了你不希望它做的事,装作没看见。所以学生的回答若不正确,只要能挖掘出亮点则尽可能给学生加分,比如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并能说明理由的,比如与完成任务相关比较新奇的,比如因知识迁移副作用而导致的失败等。而且现在强调的就是“赏识教育”,课堂就是学生的舞台,好坏都可以得到鼓励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在小组内也是有用的人,就可以充分激发他参与的热情了。

(2) 关于听写:只要是过关的我都会在他们的听写本上画上一个五角星,一个五角星就代表得一分;对于不过关的同学则给予机会重听,但要是重听还是不能过关或者干脆不来重听的则要扣除其本人和相应的小组各一分。

(3) 关于作业:作业基本上书面的我都会收上来批改,如果做得好的也会得到一个星星,也就是一分;如果做得不好也不会扣分,可是如果发现是抄袭的就要扣,不仅抄的人要扣,给别人抄的也要扣;有不交作业或晚交的也要扣(特殊情况可以向课代表或老师说明)。

(4) 关于预习和复习:我采取的是加强检查的力度。先跟学生说明预习复习的要求及检查时间(有时也会突击检查),有发现没有及时预习或复习,或做得还不够到位的,个人及组内都要扣去一分;当然有做的好的也应相应的给予加分。

3. 得分的统计

近年来,浙江省都在尝试量化管理学生,即采用的是学分电子档案管理,从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及层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分。

竞争合作教学 篇7

在同一个领域, 为达到某种胜利目的, 与对方展开的活动被称作竞争。竞争也是促进学生进步, 培养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条件。而合作是两个人或者两个人以上组成的群体, 为达到共同胜利目的的活动。这两种模式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不能主动承担起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责任。其主要表现在:教材思想没有突出以体育为中心的理念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师自身素质原因导致体育教学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结构以及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状况。此外, 考试制度不完善, 课外教学活动仅仅是走个过场形式, 这些都制约了体育教育的正常发展。因此, 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通过竞争或合作来完成体育科目。如两个学生之间可以配合进行体操武术的项目, 在完成的过程中相互寻找自身的优缺点并加以完善改进, 也可以通过全体合作的方式, 让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有效开展体育教学。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 合作竞争意识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众所周知, 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各项体育技能,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为合作竞争创造便利条件。因此, 在合作竞争的过程中, 建立合理的结构模式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是以体育为媒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具体的实施方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而定。鉴于小学生的认知程度,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合作竞争, 让合作竞争意识深入学生内心。

二、合作竞争意识培养

体育教学过程中, 在实现分组教学的同时把合作与竞争整合到一起, 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 教师在利用此方式时, 不仅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提升体育的人文精神, 更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合作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 激发学生自主发现、探究问题、解析问题等能力。而选择恰当的时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观意识是合作是否有效的关键。教师在此时处于引导地位, 首先要根据所学教材, 精心创建问题情景并以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进入合作学习的佳境, 进而使合作学习见实效。如, 在教羽毛球的时候, 我先给学生演示动作要领, 随后让学生亲自实践, 最后, 在学生分组相互切磋对打后, 交流经验并总结经验。

众所周知, 竞争与合作历来是相辅相成的, 合作能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相处, 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而竞争意识, 是让团队共同实现一个胜利的目标。因此在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小组成员的组成, 强调团队精神淡化个人英雄主义。由于小学生对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分组形式入手, 让学生自由地组建团队, 目的就是让学生与兴趣结合到一起, 营造出和谐愉快的体育氛围,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这样才能有利于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如, 在教跳绳的过程中, 我安排学生每四人组成一组, 在跳绳的过程中至少保证一名学生的动作正确, 同时指导其他小组成员在动作上的规范度。这样, 让学生充当教师, 不仅能让学生有了树立榜样的目标, 也能完善学生的技术能力。

同时, 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兴趣爱好,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并结合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这样, 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学习较差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争有所得。如在教跨越式跳高的时候, 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安排不同的高度让学生练习, 同时还让学生比赛, 看看谁跳得高度最高。这样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也完成了自我竞争。

三、合作竞争的特点

1. 有利于学生上进心的培养。

小组竞赛竞争,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而后进生也能树立超越自己超越对手的自信心, 能逐渐完善学生的自觉行为意识, 尤其是体育素质相对薄弱的学生, 在经历了合作竞争以后, 能重拾进取心以及自信心。

2. 增强凝聚力以及团队意识。

要想取得团队的胜利就必须要求每一名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团队队员中的特长, 帮助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完成共同的目标, 让团队中充满合作氛围, 这样团队的凝聚力以及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3.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

没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小组间的合作竞争意识能刺激学生的学习状态, 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同时还能消除学生的挫败感, 团队交流过程中, 队员的鼓励与赞美能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4. 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在合作竞争过程中, 学生在自觉发挥特长的同时也希望得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荣誉, 这样无形中学生就会弥补自身的缺陷以及不足之处。强烈的团队意识也能让学生拥有极强的上进意识。在团队成员的交流过程中, 相互取长补短, 能有效推动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找到自身的缺点, 从而确定学生的发展方向以及整体素质。

总之, 合作竞争一直都是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被教师广泛认可。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科学合理地融入合作竞争意识是实现教学目标, 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以及学生自我完善的必要手段。实践证明, 教师只有在以学生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的条件下, 抓住时机展开合作学习, 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在主体地位, 成为学习的主人, 也为课堂教学添彩。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的重要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在合作中培养竞争意识, 在竞争中促进提高。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都有可竞争性。因此, 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合作竞争意识, 将教育与竞争意识相结合, 搞好体育教育。本文针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提出一点建议。

竞争合作教学 篇8

关键词:中职,竞争与合作,教学

根据教学课堂改革的要求, 很多的学校已经把课堂教学方案进行了调整。但是, 还是存在着教学课堂的灌输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把教材内容按顺序讲给学生听, 学生把教师觉得重要的知识抄写下来。这样的教学办法过于陈旧, 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不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活思考能力。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全然不知, 学生有没有理解教学所讲的内容教师心里也没数。这种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提起兴趣, 不能实现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目的。

一、让学生之间互助学习, 加强学生的团队竞争与合作的概念

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组成竞争合作的伙伴, 组成一个小组团队, 在团队中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 互相关心和帮助。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互相的心理, 让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的意识。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与其他小组互相竞争, 互相评价帮助别人, 建立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 努力提高自己并帮助他人学习进步。我们可以用抽签的形式来为自己找一个帮助的“对象”, 全班同学之间互相成为关注的对象, 每个人都有关爱和被关爱的权力, 让学生可以体会关心别人和被关心的幸福感。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 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关心对象告诉同学, 让学生之间的感情更深厚, 让学生学会关爱别人和感谢别人的帮助, 学生进入社会后就能很快适应社会生活, 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团队公平的考核制度, 督促团队成员共同进步, 增加团队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传统的考核是针对个人展开的公平公正的考试, 学生对于考核成绩只关心个人的成绩是否优秀, 体现个人的荣誉感。在对团队人员共同考核时, 学生不仅会关心自己的成绩, 还会关注整个团队的成绩, 看看自己有没有拖团队的后腿, 有没有为团队争光。教师会在一个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测试, 以团队考核成绩来评定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如果有一个学生没有努力, 就会拖整个团队的成绩, 所以使每个学生都加强自我学习和帮助其他团队成员进步的意识, 使学生学习更积极, 团队共同学习时效率更高。通过团队的协作与竞争, 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得更快。

三、把团队竞争向社会竞争模式引入, 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在课堂团队教学时引入一些社会竞争的模式, 让学生对社会职业人员的竞争有一些了解, 用物品来奖励优秀的学生。教师把学生分为6~8个学生为一组成员, 把不同性格、不同才能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 使成员之间可以互补, 共同学习和进步。从小组中选出一个最热心的成员作为组长, 组长担负着管理成员和服务团队的任务。在教学中, 把每个成员在课堂上的表现都作为团队的竞争, 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表现欲望, 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社会上的激烈竞争状态。教师对每个团队成员的表现累积下来, 表现最好的团队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奖励的方式可以由获胜的团队来决定, 让他们可以体会到付出会有回报的喜悦。在一个企业的管理当中, 管理水平不能让每个人都觉得满意, 只要让优秀的员工感到满意就已经可以。因为只有少数的人能为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相对于学生也是一样的, 优秀的学生更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对获胜的成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是很有必要的, 由获胜人提出奖励要求, 这样可以更好地刺激学生上进。

四、给学生一种团队归属感, 让学生在团队中好好表现

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团队中发挥作用, 在团队中有贡献感, 从而找到自己的归属感。这种心理是人的一种本能, 每个成员在团队中的一种存在感。学生个人的能力, 个人的特点在团队中积极表现出来, 增加自己的一种被需要的心理。我们在学习中不能忽略学生同时也在团队中, 要让每个学生积极展现自己, 增加每个学生的归属感, 使每个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作用, 被团队所需要, 应该积极调动每个学生的情绪, 让他们努力进取, 共同提高团队的学习水平。

总之, “竞争式合作学习”这种好的教学方法已经帮助很多的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竞争式学习的概念。中职学生能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激烈现状, 从而把握获取知识的最好途径, 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 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对社会建设有创造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滕桂荣.小团体决策:成员地位差别和任务种类对团体达成一致的影响[J].心理学报, 2013 (1) .

竞争合作教学 篇9

竞争是学习的动力. 合作学习主要是相互配合和交流的过程, 但在合作学习过程也需要激发学生相互竞争的热情. 在合作中引导学生争论数学中的问题, 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一边合作, 一边竞争. 特别是在合作讨论时, 对学习中带有争议性的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竞争性的讨论. 例如, 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的教学中, 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去认识什么是正比例, 什么是反比例. 通过相互的讨论认识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在认识正比例与反比例在生活中的意义时, 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去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开展辩论: 是正比例在生活中的意义大, 还是反比例的作用大呢, 正反两方在讨论时会找出许多事例进行辩论. 争论中双方都想找出事例去说服对方, 在辩论的过程中, 学生会用书本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事例去各自说明正、反比例的作用和意义. 对正反比例的意义也就理解深刻了.

数学中的应用在解答中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对同一道应用题选择什么样的解题方法好, 可以说是百花齐放, 各说各的方法好. 所以, 在合作学习和讨论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竞争去加深认识, 通过竞争找到最简洁的解题方法. 例如, 在学习归一问题时, 可以引导学生对经典的数学题的解法提出自己的意见, 开展小组之间的竞争, 看谁能找到最简便的解题方法: “小华用5分钟走了300米, 他从家里到学校要走20分钟, 那他家距学校应该是多少米?”问题一提出来, 学生就纷纷发言.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 要他们计算结果, 并提出来, 那组算的快, 就是红旗小组. 竞争性的合作学习, 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学生在自己计算的基础上, 很快有三个组的学生列出了三个计算式子: 一是300÷5×20, 二是300× ( 20÷5) , 三是20÷ ( 5÷300) . 接着围绕这三个计算式子开展竞争性的讨论, 看谁的式子更简洁, 计算更简单. 各组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计算最简单, 为了验证他们的计算式子哪一个最简单, 教师让三个学生来运算, 并认为这三个式子都有道理, 只是第一个式子学生最容易接受. 可见, 合作学习中的“争论”, 会使孩子们对学习更认真, 对事认真, 不是人云亦云, 而是总想发表点独立见解.

二、在合作中学会平等竞争

新课程条件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和平等交流的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交流和互动, 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与交流. 在合作学习的小组安排时, 教师一定要坚持平等竞争的原则, 合理的安排学习小组, 合理的组织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 做到各小组的学生分配尽量做到合理.

例如, 在文字题计算中;

( 1) 出示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 2) 提问: 到了桃园, 关于小猴采桃,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交流: 一共采了42个桃, 吃27个.

( 3) 提问: 根据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 还剩下多少个桃?

( 4) 谈话: 学生真爱动脑, 让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还剩下多少个桃? 学生独立思考, 交流自己的想法, 既合作又有竞争, 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中竞争和展示交流, 让学生展示组成的数及检验结果的记录. 观察比较, 小组讨论, 发现特征, 小组派代表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 即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举例验证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归纳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 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创设了问题情境, 唤起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之后, 让学生自由组数、检验, 既为学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材料, 又为学生的探求提示了必要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 及时引导学生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比较和交流, 形成一般的规律, 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的参与活动有一定的挑战性, 又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在多感官参与探索过程中, 既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又提高了主动参与的能力, 还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样的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总之, 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富有活力数学课堂中, 进行教学知识的学习, 而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像这样的课堂无疑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摘要:合作学习主要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集中学生的智慧,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化的创新精神, 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别人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不足.合作学习为学生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关键词:数学,合作,学习,竞争

参考文献

[1]祁川明.学会合作, 学会生活——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 2010 (12) .

[2]李献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 2010.

竞争合作教学 篇10

一、“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向我校工科类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共32学时。主要讲授经济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它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现代企业管理”内容繁杂、知识面广、专业性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不够扎实,同时课时有限,这给整个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长期以来,工科类专业本科生管理素质培养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突出存在以下三大问题:一是未能妥善解决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矛盾,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忽视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二是未能妥善处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三是未能妥善处理教与学的矛盾,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强调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由于思维方式差异,加上与理工各专业课程体系联系不甚紧密,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迟到旷课现象频频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没有很好地实现为学生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运用“竞争性合作学习”的思路

所谓“竞争性合作学习”,是从教学内容及学生争强好胜、强烈的竞争心理需要出发,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设置一定的学习问题,提供一定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课内及课外的分工协作、教师指导等相关活动的交互作用,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课题和学习任务,最后通过各学习小组之间的比赛及教师的综合评价得出综合成绩,达到学生在知识的认知方面、综合能力方面的积极发展和锻炼。这里的竞争是指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是学习小组内部各组员的分工协作。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在采用“竞争性合作学习”模式时,以教师、学习小组、教学活动和环境资源为基本的构成元素。教师与学生通过课程进行关联,根据课程知识、学生特点、环境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把课程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停留在“满堂灌”的层面,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在“竞争性合作学习”模式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活动外,强调学生也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教会学生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从小组成员那里获得新思维,通过竞争从其它学习小组的同学那里获得新思维。教师也能在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和学习到不同的思维,共同推动创新活动的展开,获取新的知识。如图1所示。

三、“竞争性合作学习”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开展

(一)“竞争性合作学习”的实施步骤

1.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经验要求教师参与小组的形成,成为小组的组成部分和小组的动力,参与学生工作的评价以及小组任务的设计。在分组过程中,通常4—6人一组,采用自愿组合和任课教师指派结合的方式,教师在指派过程中原则上按宿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一学习小组的学生在课外展开讨论,合作完成课题及各种学习任务。

2.各组制定学习计划

各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学习计划,在计划中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学习有目标、有措施,并且对目标进行分解,形成目标体系,对阶段性目标要求明确完成时间。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以学习小组自我控制为主,教师的过程控制为辅,学习小组成员要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确保每个人都能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3.组内合作

在“竞争性合作学习”模式中,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模拟企业,学习小组要进行组内分工,每个人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别担任CEO、营销总监、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生产总监等(按实际情况设置)角色。接到学习任务后,根据任务内容的不同,由承担相应角色的学生主持小组会议共同讨论,形成小组意见,最后由该学生归纳总结学习小组的观点并执笔写作成文。

4.阶段性成果汇报

每次完成教师布置的阶段性学习任务后,各学习小组成员把小组讨论的成果做成PPT,在课堂上由承担相应角色的学生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均可提出问题,由该学生回答,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对各组汇报的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修改并上交书面汇报材料。教师根据课堂汇报情况和汇报材料进行评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学生平时成绩为40分。

5.课程考核

各组总结各阶段性成果,形成最终的总结性报告。各组上交总结性报告形成PPT,考核以答辩的形式完成,在答辩过程中,由一名学生自述,组内其他同学补充,答辩组根据报告写作的内容,对每位同学提出问题,要求同学现场回答。根据答辩和报告撰写情况给出综合评定成绩(总分按60分计),为了给出比较合理的个人得分,60分中有50分为小组得分,10分为个人得分(根据在小组中承担工作的多少、讲评表现及完成任务情况等评出)。

(二)开展“竞争性合作学习”需注意的问题

1.学习任务的选择

由于各组最后形成的总结性报告是由阶段性成果汇总而成的,这就要求在选择教学任务时不能每次安排不相关的任务,最好是一案追踪式的学习任务。如,以一个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该企业在组织设计、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也可以自己成立一个虚拟企业,对虚拟企业进行战略、营销、生产、人力资源、财务等方面的安排。

2.过程控制

教师在教学组织中要定期检查学生的计划完成情况,了解阶段性目标没有按期完成的原因,并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在学生取得成绩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在过程控制中尤其要注意避免学习小组中有些学生工作量过大,而部分学生参与较少的现象。

3.答辩组组成

课程考核答辩中,只有答辩组组成合理,才能给出一个公正合理的评分。答辩组通常由任课教师、一名课程组其他教师、一名课程组之外的教师组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还可以邀请一名企业界人士参加。

4.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每个学期结束时,课程组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的意见和建议,改进相关教学细节,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秀英.关于“竞争式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3) .

[2]蔡国永, 古天龙.合作学习理论在“协议工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 (4) .

[3]靳涌韬.合作—竞争教学:专业发展训练的有效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 (2) .

上一篇:设计振兴下一篇:SAP/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