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高龄人群

2024-06-21

股骨骨折高龄人群(精选十篇)

股骨骨折高龄人群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 男性11例, 女性19例。年龄在70~86岁, 平均 (77.5±5.0) 岁。从发病原因看, 27例为跌倒致伤, 3例为车祸致伤;新鲜骨折26例, 陈旧性骨折骨不愈合4例。从合并症看, 11例心电图出现异常, 9例合并高血压病, 5例合并糖尿病, 4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2例合并肺气肿2例合并冠心病, 2例合并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1例合并老年性痴呆。入院后患肢行皮牵引术, 在最短的时间内行各项术前检查。针对患者伤前合并症及术前检查异常的个体化特征, 及时请相关科室对合并症进行会诊, 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其中, 使高血压患者血压<160/90mmHg, 糖尿病患者血糖<8.4mmol/L。同时, 经过手术前评估, 在无绝对手术禁忌证时尽早行手术治疗。本组病例手术均在入院后3~5d施行。

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或全麻的麻醉方法。使患者采用健侧卧位, 手术切口全部为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常规方法显露并切开髋关节囊, 将股骨头取出, 用电锯在股骨小转子上方约1.5cm处将股骨颈截断, 近端股骨显露后, 锉磨股骨髓腔 (依次用小号到大号的髓腔锉) , 试模, 选择适合的假体, 用骨水泥枪将骨水泥注射至骨髓腔, 将股骨假体植入其中, 将双极股骨头安装上, 复位关节, 头臼匹配后, 局部冲洗, 放置1根引流管于创口内, 依次闭合切口, 手术完毕。

1.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保持中立、外展、外旋位, 将软枕放置在两腿之间, 避免患肢内收内旋。为避免感染的发生, 手术开始前30min静滴抗生素, 术后继续使用5~7d。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每天皮下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钙, 连用7~12d。1~2d后拔除引流管。术后第1d指导患者训练踝关节主动伸屈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 第2d起行训练患肢主动功能活动, 1周后可床边站立, 在助行器辅助下或家人搀扶下训练缓慢行走, 2周后训练扶双拐下地活动, 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4 疗效判断标准

按Harris评分标准[1]: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可70分~79分;差70分以下。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的观察

本组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6个月~5年, 本组30例患者优20例, 良7例, 可2例, 差1例, 优良率为95.7%。随访X线片示髋臼外缘增生1例, 髋臼底明显磨损1例, 无假体下沉, 无股骨上段劈裂及假体松动。1例患者手术前后的比较见图1和图2。

2.2 术后并发症

1例脑栓塞后遗症术后第2d再次出现新的梗死病变, 经内科治疗4周病情稳定出院。下肢深部静脉栓塞1例, 发生在患肢小腿, 经抬高患肢溶栓药物治疗痊愈。

3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骨折后, 如何使老年患者病情尽快恢复, 降低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率和病死率, 是骨科医生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以往采用的保守治疗或各种内固定手术法, 但因病程长, 长期卧床后易并发褥疮、肺部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等, 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的出现率较高, 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尽管麻醉和手术技术的发展, 提高了高龄患者手术的安全性。

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工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人工关节置换术广泛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国内的研究表明[2], 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人工关节置换, 因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大幅度降低病死率, 能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早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确实,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大多合并多种慢性疾患, 但只要有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做保证, 患者一般均能顺利治愈。所以, 从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来看, 年龄已不再成为手术禁忌。也正如此, 只要无其他明显手术禁忌, 术前做好全面系统的检查和有效的内科治疗, 宜早期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只要加强术中、术后监护, 一般可安全渡过围术期, 保证其身心健康。

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的因素之一是骨质疏松, 如果发生骨折一般生活不能自理, 会使患者出现较大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创伤和痛苦。同时, 长期卧床并发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不仅带来高额的医疗费用, 还可以增加病死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优势在于快速恢复髋关节功能、早期下床活动、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率等。麻醉和手术前应扩充血容量, 采用对机体生理少干扰、少并发症的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方法, 少量多次给药, 持续低流量给氧, 以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影响。手术时, 要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进行动态心电监护。

手术入路一般为髋关节后方或髋关节后外侧, 因其对髋部肌肉破坏少, 出血量少, 方便顺利植入假体。因老年人一般合并骨质疏松, 为减少髋腔扩大时出血量较多, 一般只将髋腔狭窄的局部扩大即可。假体植入其中时, 髋腔应全部用骨水泥填置, 尤其适宜老年患者。术后, 经临床观察和随访, 如假体无松动和下沉, 疗效较为满意, 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 2~3周可下地扶拐练习功能[3]。

要合理确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适应证: (1) 年龄在70岁以上, 合并较严重的慢性疾病, 较差的手术耐受性者; (2) 伤前有较小的活动量, 较差的行走能力, 体质量较小, 而髋臼正常者; (3) 伤前患肢部分功能障碍者; (4) 预测患者骨折后寿命<10年者。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化情况, 高年龄不是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绝对指征, 选择半髋或全髋置换的最主要指标是患者伤前的行走能力[4]。

高龄股骨颈骨折, 尤其是GardenⅢ、Ⅳ型头下型骨折, 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 避免了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生, 避免了二次手术带来的风险、痛苦和医疗费用, 并可早期下床活动, 早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降低了卧床并发症和病死率。

有人认为, 与全髋关节置换比较, 半髋关节置换易出现髋臼软骨磨损和股骨头向髋臼中心突出移位, 因此主张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但是, 由于双极人工股骨头以内关节运动为主时作小范围运动, 发生关节外运动时行大范围运动, 这可以明显降低对髋臼的磨损。由于高龄老年人相对较少进行活动, 有的平时行走需扶拐, 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所需手术时间较短, 较少的出血量, 相对小的手术风险, 以及较低的医疗费用, 决定了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疗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参考文献

[1]林大鹏.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5例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 2010, 19 (4) :180-181.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75.

[3]王雷舰, 李承华, 马洪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4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28) :3474.

股骨骨折高龄人群 篇2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双极股骨头置换;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07-01

人工髋关节置换日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髋关节疾病,临床报道己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针对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传统治疗方法不能达到迅速良好的治疗效果。为解决这一难题,2010年3月-2013年10月我们选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32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

木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72- 91岁。右侧15例,左侧17例,均为不稳定性骨折。按Evan's分型, IIIA型14例,IIIB型12例,IV型6例。伤后至手术时 2-6 d。全部选用国产的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

1. 2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改良Gibson切口,打开关节囊,暴露转间骨折端,保留小粗隆与大粗隆等部位的大骨块,注意保护大、小粗隆上的肌肉筋膜纤维的附着处。在大、小粗隆部骨块上钻孔,用直径1 mm钢丝穿过.,缠绕捆绑在股骨上端,盡可能达到解剖复位。骨质疏松较明显者注意防止钢丝撕裂骨皮质,小的碎骨块予以保留,术后填充骨折缝。内旋患肢,距小转子上15 m m斜形切割,取出股骨头.,修正股骨颈残端。股骨矩尽可能保留。 股骨髓腔准备时,因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扩髓时从小到大依序扩大股骨近端髓腔至合适,除净腔内物。探测扩髓时钢丝情况。采用第3代骨水泥技术,以便骨质与骨水泥良好接触及假体牢固固定。插入人工股骨柄,对准小转子后向外旋0. 5-1. 0 cm.使假体,将假体柄与股骨额状面成12-150前倾角插入髓腔,.以大粗隆为标志,假体股骨头的中心与大粗隆顶端在同一水平线上,可用于确定人工假体插入深度与角度。待骨水泥固化后,将小的碎骨块填充粗隆部骨折缝与缺损。股骨头复位、止血_、缝合。

1.3 术后处理

患肢无需外固定及其他制动,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术后第2天可坐起,一般术后1周下床站立,术后3周可在家人保护下扶助步器行走。6周后可完全载荷行走。

2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5-80 min(平均40 m in)。术中补血0- 600 ml,平均400 ml,手术无休克、死亡、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肺栓塞和脱位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固定位置好,大、小转子骨折块已复位固定, 平均随访16. 2月,X线片提示:臼杯和股骨头假体均无松动,Harris评分75- 99分,平均85分,全部患者均能在室内不扶拐或扶单拐无痛行走,髋关节功能完全能满足这些老年患者一的生活自理

4讨论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器材很多,常见的有Richards滑动加压螺钉板、γ-髓内钉、Ender钉、AO/ASIF角钢板、Jewett钉及Mclaughlin鹅头钉等。除了后两者目前临床上已基本淘汰不用之外,其他内固定器材对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于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即使是目前应用效果最好的 Richards滑动加压螺钉板,如果小粗隆及股骨距骨折片不固定或固定不牢,负重依然可引起骨结构破坏,导致加压钉穿透股骨头及颈部,发生髋内翻畸形,季卫锋等(1)认为老年人常伴有明显的骨质疏松症,加之不稳定骨折本身的影响,DHS,DCS内固定常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因为对严重粉碎性骨折,过分追求骨折的解剖学重建,其结果往往是既不能获得坚强固定,又使原已损伤的血运遭到进一步破坏影响骨折的愈合。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有骨折不稳定、明显的骨质疏松症、没有解剖复位等因素。

老年骨质疏松病人发生不稳定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容易固定,出现髋内翻畸形甚至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而且内固定术后,卧床时间长(6--12周),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疮等并发症,严重地威胁患者的生命。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病人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减少了患者卧床的时间,患肢能尽早下地负重行走,避免了髋内翻畸形、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陆勇(2)等对40例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发现,保守治疗死亡率高,内固定治疗失败率高,致残率高,相对卧床时间较长。目前,国外已将人工股骨头置换的适应证放宽到股骨粗隆下骨折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但笔者仍强调严格掌握其选择标准,即:年龄70岁以上,患有骨质疏松症,必须是不稳定、粉碎性粗隆间骨折。

选用双极长柄型人工股骨头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主要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稳定性。粗隆间骨折较股骨颈骨折位置低,为了保持股骨的长度,如使用为股骨颈设计的标准人工股骨头假体,插入股骨髓腔内的股骨假体柄相对较短,会影响其稳定性。为正确安放假体的深度与角度,我们建议尽可能恢复大、小粗隆的解剖结构,在大、小粗隆上各钻孔,用1 mm钢丝捆绑固定(钢丝紧贴骨面以免损伤伤坐骨神经)。先保持股骨粗隆部的连续性.以解剖标志安放假体的深度与角度。如不能复位.可将假体柄与股骨体额状而成12-150前倾插入髓腔.其假体股骨头的中心与大粗隆顶端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假体股骨头中心在大粗隆顶端之上.患肢会加长.无法复位;否则若低于大粗隆顶端之下.患肢会缩短。本组术中大、小粗隆复位均较满意.术后未见患肢过长或过短的现象发生。

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后,作为人工股骨头置换过程中的有些重要骨性标志如小粗隆、大粗隆因骨折而移位,因此,术中如何确定假体的前倾角及股骨的长度,成为手术成败的关

键问题。通过摸索,方法是将假体柄与股骨体额状面成120一150前倾插人髓腔,将大粗隆解剖复位后,以大粗隆顶端为标志,假体股骨的中心必须与大粗隆顶端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股骨头中心在大粗隆顶端之上,患肢将会太长,无法复位,如果股骨头中心在大粗隆顶端之下,患肢就会过短。

骨水泥应用的关键是保证假体、骨水泥、骨皮质三者之间的紧密接触,所以必须在术中使用骨水泥。大转子间是多组臀肌的附着点,术中必须保留可用钢丝“8”字捆扎固定。本组2例使用加长假体,是否需要采用特制假体,我们认为应根据骨折类型而定,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使用特制假体,但对于转子下严重粉碎骨折的病例可考虑使用特制假体。

以上表明,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不稳定粉碎性转子间骨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术后功能好、可早期下床负重锻炼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可作为老年性骨质疏松不稳定粉碎性转子间骨折治疗选择之一 。

参考文献

[1]季卫锋 童培建 章建华 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华创伤杂志2005,3(21):226-228

股骨骨折高龄人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 男18例, 女30例;年龄70~84岁, 平均76岁;左侧20例, 右侧28例。致伤原因:走路滑倒31例, 车祸伤7例, 摔伤10例。骨折全部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按Garden[1]分型, Ⅲ型30例, Ⅳ型18例, 均为新鲜骨折。术前检查合并症:高血压10例, 冠心病6例,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例, 糖尿病7例, 有2种以上合并症者6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采取患肢持续皮牵引, 完善各项检查, 了解患者术前健康情况及生活质量, 请麻醉科及相关科室会诊, 积极治疗合并症, 对患者手术适应证和手术耐受能力综合评估。手术在3~7 d内进行, 采用硬膜外麻醉, 髋关节后外侧入路, 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 生物型假体固定12例, 水泥型假体固定36例。术后抬高患肢, 保持外展中立位, 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继续治疗原发病。术后第1天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煅炼, 并开始屈髋功能煅炼。用骨水泥固定的患者, 1周后扶拐下床活动, 用生物型假体固定患者1个月后扶拐下床活动。

1.3 疗效判定

按Harris[2]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可, <70分为差。

2 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45~70 min, 平均60 min;失血量80~100 ml, 平均90 ml;所有接受手术者无一例死亡。48例患者全部随访, 时间1~3年, 平均1年8个月, 术后1年内死亡1例, 术后3年内死亡3例, 均与手术无关。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 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髋关节脱位, 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本组优25例, 良18例, 可5例, 优良率为89.6%

3 讨论

由于股骨颈血供的解剖特点, 股骨颈骨折后易导致骨不连及股骨头缺血坏死, 特别是70岁以上GardenⅢ、Ⅳ型头下型骨折, 股骨头血供几乎完全中断, 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坏死率更高。再加上高龄患者股骨颈骨质疏松, 内固定物把持力不够, 不能有效复位, 内固定困难且失败率高。近年来, 由于对术前存在早期合并症的患者采用了有效的控制措施, 同时配合现代化麻醉技术, 使其不再是手术的禁忌证。有学者认为对于高龄患者, 采用能减少卧床时间、提早进行功能煅炼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股骨颈骨折较为理想的选择, 而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需长时间休养, 易导致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且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率很高, 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3]。国内有学者认为高龄髋部骨折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 内固定物不能很好地把持骨折端, 内固定失败率高, 应用骨水泥人工关节, 术后肢体可以马上负重, 缩短了拐杖使用时间, 人工关节置换应作为老年髋部骨折首选[4]。笔者体会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特别是GardenⅢ、Ⅳ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 彻底解决了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问题, 免除了二次手术的风险与痛苦并可早期下床活动, 减少了卧床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 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也减少了因二次手术带来的经济负担。有学者认为半髋关节置换较全髋关节置换易出现髋臼软骨磨损及股骨头向髋臼中心突出移位的现象, 而主张全髋关节置换。但是, 双极人工股骨头由于小范围运动时以内关节运动为主, 大范围运动时发生关节外运动, 而明显降低对髋臼的磨损[5]。由于高龄老年人活动量相对较少, 部分患者平时需扶拐行走, 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短, 出血量少, 手术风险相对小, 经济负担少, 因此, 笔者认为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颈折的有效疗法。

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优势是目前其他疗法不具备的[6],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高龄患者均可以手术, 因为高龄老年人术前大多合并多种疾病, 术前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差异很大, 由于老年人各脏器代偿功能低下, 使得任何手术都存在较大风险。因此, 术前应对患者健康状况, 生活质量手术及麻醉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 积极控制原发病, 请麻醉科及相关科会诊, 严格掌握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指征。其指征[7]是:全身无活动感染灶;无精神障碍;能配合治疗;关节周围肌肉Ⅳ级肌力以上;同侧膝、踝、足无明显畸形和功能障碍;血红蛋白>10 g/L, 血浆血蛋白>30 g/L。为了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笔者的经验是: (1) 重视心肺功能测试和评估; (2)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 使空腹血糖<8.1 mmol/L, 餐后2 h血糖不超过11.2 mmol/L。 (3) 术前、术后禁烟, 气管雾化吸入, 促进排痰。 (4) 术前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5) 输入新鲜血液, 清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 (6) 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7) 术前、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静滴低分子右旋糖苷预防血栓形成。

康复煅炼是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环节。肌力锻炼应从术后当天开始, 特别是锻炼外展肌群和股四头肌力量。住院期间一定要教会患者锻炼的方法和各种正确的姿势, 出院后坚持锻炼, 定期随防。笔者的做法是:术后将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 膝下垫软枕, 麻醉作用一消失即鼓励患者做下肢的主被动活动, 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术后第1天开始行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不做内收、内旋动作, 翻身时患肢外展位, 双下肢之间垫软枕。早期下床活动预防下肢静血栓形成, 采用骨水泥固定者1周后即可扶拐下床活动, 采用生物型固定者1个月后扶拐下床活动。出院3个月内扶双拐, 仍不做下肢内收、内旋及“跷二郎腿”动作, 最好用坐便, 不能侧卧位, 3个月后逐渐离拐活动。

参考文献

[1]胥少河,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690-691.

[2]吕原山.人工关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50-151.

[3]Roden M, Schon M, Fredin H.Treatement of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a randmized minimum5-year follow-up study of screws thd bipolar hemiprostheses in100patients[J].Acta Orthop Scand, 2003, 1:42-44.

[4]丰景斌, 谷贵山, 方秀统, 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运动功能恢复状态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 (27) :5907-5909.

[5]尚志平, 伍书民.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04, 7 (2) :227.

[6]史景超, 黄常福, 马绪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06, 9 (5) :471.

股骨骨折高龄人群 篇4

【关键词】 高龄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 R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076-01

当前针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主要采用手术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为了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卧床并发症的情况,并且将疾病病程缩短,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减轻因为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在确定合理的手术方法过程中,一定要参考患者的年龄以及患者当前疾病情况等一系列因素[1]。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22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对比采用两种方法完成手术治疗后获得的效果表现,现将具体的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22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A1组与A2组。在A1组的110例患者中,男38例,女72例;患者最小年龄为81岁,患者最大年龄为97岁,患者平均年龄为(86.7±4.5)岁;在左侧发生骨折的患者64例,在右侧发生骨折的患者46例;骨折属于新鲜型的患者80例,骨折属于陈旧型的患者30例;在A2组的110例患者中,男42例,女68例;患者最小年龄为79岁,患者最大年龄为9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86.5±4.3)岁;在左侧发生骨折的患者72例,在右侧发生骨折的患者38例;骨折属于新鲜型的患者86例,骨折属于陈旧型的患者24例。对比A1组与A2组患者发生骨折的部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者当前的疾病情况进行评估,将具有禁忌症的患者进行排除。针对A1组患者主要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实施硬膜外麻醉,由对患者选择的切口有效确定手术的体位。选择髋关节前侧切口的患者18例,选择后外侧切口的患者92例。将患者的髋关节进行暴露,将股骨头圆韧带成功切断。完成切除后,置入人工股骨头。针对A2组患者主要采用内固定术(AO加压空心螺釘)对患者进行手术,实施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完成手术后,按照常规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有效防止出现感染的情况,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加以密切观察。完成手术后的次日对患者进行X线的复查。并且护理人员在患者完成手术后,需要引导其进行康复锻炼[2]。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髋关节的恢复程度进行评分,主要利用Harris对患者进行评分。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可:70分~79分;差:<7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本次实验研究过程中,主要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统计,利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利用卡方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不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的比较情况

在住院时间方面,A1组患者与A2组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以及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A1组高于A2组明显(P<0.05)。在完成手术后患者的下床时间方面,A1组少于A2组患者明显(P<0.05)。

2.2 Harris评分情况

在对患者随访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情况,A1组患者的优良率高于A2组患者明显(P<0.05)。

2.3 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对比A1组与A2组患者完成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前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后者明显(P<0.05)。

3 讨论

针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研究具体方法对其实施手术治疗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表现出明显优势。与内固定术进行比较发现,患者在完成手术后的恢复时间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并且髋关节恢复的程度也非常理想。成功凸显采用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意义【3】。

参考文献

[1]张锦玉.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2,8(30):105-106.

[2]刘兴晖,谢正荣,卢回东,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J].中华全科医学,2013,3(08):33-35.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配合 篇5

我科2005~2009年收治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 男21例, 女19例;年龄61~90岁。摔伤25例, 车祸伤15例, 入院前有慢性支气管炎2例, 高血压9例, 糖尿病1例, 合并其他损伤2例。其中外展型骨折20例, 中间型5例, 内展型15例。入院后均予伤肢皮牵引, 做常规术前检查准备, 治疗原发疾病, 10例外展型骨折患者保守治疗, 皮牵引或骨牵引, 需持续患肢牵引6~8周。余均行手术治疗, 术后2~3 d拔除负压引流管, 7~8 d去除伤肢皮牵引, 10~14 d拆线, 2~3周出院, 随访6个月~1年。患者生活均能自理, 人工股骨头无松动、下沉、移位等。

2 护理

2.1 保守治疗的护理

患者需卧硬板床休息, 患肢行骨牵引或皮牵引。①体位:牵引需采取中立、患肢外展20°~30°、内收的位置。患足需中立位。限制患肢外旋位置。避免被褥压在牵引装置上, 以免影响牵引效果。为防止患肢外旋可同时穿“丁”字鞋;②牵引力:皮牵引重量不宜超过15 kg;骨牵引者, 其牵引重量视情况适当调节, 维持量一般为体重的1/7。经常检查, 发现卧位或牵引无效及时纠正;③预防骨牵引针眼感染:保持针眼干燥、清洁, 针眼处不需覆盖任何敷料, 用酒精棉球涂擦1次/d, 针眼处有分泌物或痂皮需用消毒棉签将其擦去防止痂下积脓。在牵引期间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预防肌肉萎缩及深部组织静脉炎。3~4周后去掉牵引, 可练习抬腿, 自由活动患肢。并继续逐日练习股四头肌收缩等活动。如果肌力好, 可适当扶拐下床锻炼, 患肢不负重。3个月左右复查X线片, 遵医嘱指导后可下地活动。

2.2 手术治疗的护理

2.2.1 术前护理

2.2.1.1术前准备

患者高龄, 大多伴有心、肝、肺、肾等脏器损害, 术前要全面检查及时治疗合病症。肥皂水清洗手术野皮肤, 更换手术衣裤, 术前1 h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2.1.2 指导功能锻炼

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同时讲解术前、术中、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使其能够愉快地度过围术期。并向患者讲解术后的体位, 教会功能锻炼方法,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教会患者如何保持有效牵引、床上排便、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2.2.2 术后护理

2.2.2.1 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并记录。准监测患肢血氧饱和度变化, 密切注意伤口和肢端血循环情况。在进行护理工作及使用便器时防止引流管被牵拉脱出。及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富含纤维素易消化食物。糖尿病患者术后要控制好糖的摄入量, 监测血糖, 将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

2.2.2.2 体位与制动

患者取去枕仰卧位, 患肢置外展30°中立位[2], 穿丁字鞋防旋或两腿间置外展支架, 避免屈曲, 内旋动作。小腿及窝部位不能按压过度, 以免影响血液回流。术后第2天可半靠坐起。避免患肢内收外旋, 以免髋关节脱位。

股骨颈骨折的患者, 不管是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由于年龄大、卧床时间长, 并发症多。积极治疗原发病, 控制感染, 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耐心指导功能锻炼是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要做好并发症的护理, 才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杜克, 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98.

股骨骨折高龄人群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a) 年龄在65 岁以上;b) 有内科并发症不宜长期卧床, 以避免因内固定术后卧床时间长而导致全身性并发症;c) 有明显骨质疏松, 属于不稳定、粉碎性的粗隆间骨折, 估计内固定不牢固者;d) 骨折必须是不稳定和粉碎性的, 参照Evans-Jenson分型, 在ⅢA、ⅢB或Ⅳ型的范围内;e) 伤前髋、膝关节无明显活动受限者。

本组36 例, 男16 例, 女20 例;年龄65~95 岁, 平均76.4 岁。左侧15 例, 右侧21 例。车祸伤10 例, 行走跌伤26 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骨折至手术时间1~15 d, 平均4.5 d。骨折类型Evans分型:ⅢA型17 例, ⅢB型7 例, Ⅳ型12 例。术前根据Singh指数评定对侧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的程度:Ⅳ级18 例, Ⅲ级11 例, Ⅱ级7 例。术前合并高血压病26 例、心脏病10 例、糖尿病15 例、慢性肺部疾病及并发症24 例、脑血管病后遗症14 例、肾功能不全1 例、低蛋白血症9 例、帕金森病1 例、褥疮2 例、泌尿系感染6 例, 其中两种以上疾病合并存在共27 例, 占75%。患者伤前均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

1.2 术前准备

a) 患肢暂行皮牵引制动;b) 术前对病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以排除身体重要脏器、系统疾病;c) 对双侧髋关节进行X线片检查, 以作对照, 并根据健侧X线平片进行股骨近端机械强度Singh分级, 了解骨质情况, 必要时行CT检查, 以明确骨折情况, 尤其是内后方骨皮质情况, 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d) 对高龄患者综合评价手术耐受力, 其合并的内科疾病, 请内科协助诊治;e) 术前1 d及术前2 h静滴抗生素, 预防感染, 术前常规备血。

1.3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取健侧卧位, 经髋关节外侧直切口, 术中切断臀中肌下1/3附着部 (术后原位缝合) 。切开关节囊, 取出股骨头后保留大、小粗隆骨折块及其附着的软组织, 于小粗隆上1~1.5 cm处切断股骨颈, 小心移去股骨头。扩髓时采用较小的扩钻, 用股骨髓腔锉成型股骨近端, 扩髓后将最后扩髓尺寸的髓腔锉暂留在髓腔, 并以此为支撑分别整复小粗隆以及髓腔前后壁的骨质, 将小粗隆连带其上方股骨矩与股骨干整复, 小心移去髓腔锉。将骨水泥搅拌好后用水泥枪灌入髓腔, 选择适宜型号假体, 保持15°前倾角放入假体。骨水泥凝固后, 将小转子及钻孔后的股骨矩复位, 重建股骨矩。恢复股骨颈基底部的正常解剖结构:用直径1 mm钢丝或捆扎带将其固定在假体柄上, 装上双动股骨头, 将股骨假体复位, 最后用钢丝固定大粗隆骨折。本组均采用骨水泥型双动股骨头, 其中7 例采用长柄翻修假体。复位后冲洗关节腔, 紧缩缝合关节囊, 切口内置胶管负压引流。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5 d;患肢置于外展30°中立位, 穿丁字鞋;术后24~72 h内拔除引流管;第2 d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 d开始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同时口服补钙剂;切口疼痛减轻后, 指导患者下肢肌肉舒缩功能锻炼, 1周后鼓励依靠步行器行走。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 即疼痛44分, 功能47分, 畸形4分, 关节活动5分, 总分100分;其中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可, 小于70分为差。

2 结 果

本组术中均顺利, 无意外发生。36 例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23 例6个月内恢复术前行走功能水平;7 例行走能力下降, 需扶拐, 但可独立行走;5 例体力虚弱不能独立行走, 在他人扶助下可站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9 例、泌尿系感染1 例、一过性精神障碍2 例, 经治疗后均好转。2 例分别在术后15个月、21个月死于心力衰竭, 1 例术后22个月死于脑出血。4 例发生髋关节周围异位骨化。5 例发生髋臼磨损。1 例发生髋臼磨损, 中心性脱位。2 例出现假体柄松动、下沉 (其中5 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3 例因年龄过大和内科并发症严重不能耐受手术而放弃治疗) 。术后髋关节按Harris评分, 优22 例, 良8 例, 可6 例, 优良率83.33%。

3 讨 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高龄患者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高龄患者身体机能较弱, 常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和严重骨质疏松, 治疗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手术治疗的优点已得到大多数医师认同, 其安全性也大为提高[2]。笔者对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Jenson分型Ⅲ、Ⅳ型36 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取得优良率83.33%的满意疗效。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技巧并不复杂。a) 作为人工股骨头置换重要骨性标志的大、小粗隆常因骨折而移位, 对安装假体极为不利, 可在大粗隆上钻孔, 用钢丝将其固定在假体柄上, 尽量恢复粗隆部解剖结构, 以重建大粗隆, 小粗隆也可按此方法处理[3]。假体长度120~160 mm, 多为140 mm, 也有学者认为股骨近端骨结构破坏严重, 使用原来为股骨颈骨折设计的标准人工股骨头假体不适合股骨转子间骨折, 因插入股骨髓腔的股骨柄相对较短, 会影响假体的稳定性, 建议使用特制长柄人工股骨头假体, 以增强其稳定性[4]。b) 我们术中均运用骨水泥, 以弥补股骨矩的破坏, 稳定假体[5]。运用骨水泥假体时术中应防止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生, 在配制骨水泥时, 将粉剂和液态单体严格按比例配制, 放骨水泥之前先静推甲基强的松龙抗过敏, 调骨水泥至面团期早期时注入髓腔。同时, 在骨水泥假体植入期间, 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 尤其是对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压的监护。c) 术中如何确定下肢长度即股骨头颈长度及假体的前倾角是手术的关键。人工股骨头中心必须与大粗隆顶端在同一水平线上, 为保持正常的前倾角, 患肢需屈膝90°, 并内旋至足底完全朝上, 以股骨额状面为标准向前旋转10°~15°, 进行扩髓, 然后安放假体。

尽快减轻患者的骨折痛苦, 避免长期卧床, 恢复髋关节功能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原则。我们认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允许, 原则上应积极手术治疗。过去常采用内固定方法 (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股骨近端钉等)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因内固定引起的股骨头坏死、髓内翻、骨质疏松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而不能获得满意疗效。另外因身体状况不能较好配合部分负重功能锻炼, 同时卧床时间过长导致内科疾病的加重, 这也是尚未解决的问题。我们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得到启示, 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头颈和部分粗隆, 用骨水泥塑型, 能早期下地而且无需等待骨折愈合这一漫长过程, 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 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能早期负重, 恢复行走功能, 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生活护理负担。只要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 具备熟练的关节置换技术, 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它就是一种良好、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Stem MB, Goldstein T.Primary treatment of com-minuted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hip with aleinbach prosthesis[J].Int Orthop, 1979, 3 (1) :67-70.

[2]程立明, 李健.8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 17 (5) :379-381.

[3]刘明轩, 曹成福, 张启宽, 等.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实验及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 18 (7) :444-446.

[4]毕擎, 夏冰, 洪剑飞, 等.加长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28例[J].浙江医学, 2008, 30 (1) :55-56.

股骨骨折高龄人群 篇7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于髋关节囊以外至小转子下方区域内的骨折, 好发于老年人。高龄人群体质特殊, 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人数增多, 股骨转子间骨折这一常见骨折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1,2]。在其治疗过程中, 主要目的是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恢复, 同时最大化的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 从而对其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进行减少。就目前来说, 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还主要是内固定, 关于人工股骨头置换在其治疗中的可行性仍然具有一定得到争议。我院近两年对来就诊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置换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年1月到2012年9月在我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4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男27例, 女19例, 年龄71~83岁, 平均年龄 (75.7±3.1) 岁。依据Evans分类:Ⅲ型16例, Ⅳ型19例, Ⅴ型11例, 46例患者均为不稳定型骨折。在患者入院之时, 均进行内科治疗, 其次进行手术治疗。

1.2 方法

对患者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采用健侧卧位实施手术。于髋关节后外侧切口, 进行逐层切开, 显露出臀中肌、大转子骨折端。将大转子骨折块进行临时固定, 髋关节采用内旋方式显露小转子、短外旋肌。紧贴大转子后缘的骨面切断短外旋肌, 这时候会看到大转子、小转子的股骨头颈及骨折线, 将股骨头颈切除后, 在小转子平面对股骨近端进行修整。将大转子、小转子的骨折块采用钢丝进行临时固定。如果小转子的粉碎情况较严重时, 人工股骨头假体选用带股骨矩的加长柄。试放骨水泥型的人工股骨头, 使其保持约前倾15°的方式将人工假体植入。人工假体植入深度、预留在转子部的长度均依据术前测量的情况以及手术实际情况确定。假体的固定采用常规的骨水泥技术。复位后要进行髋关节活动度、双下肢长度以及稳定性的检查, 放入胶管引流, 然后逐层将切口闭合。

1.3 术后处理

术后要继续进行不间断的内科疾病治疗, 并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可适当选用一些抗生素实施切口感染的预防工作, 时间保持3~5d。确保24h内引流通畅, 且≤50m L时可以将引流管拔除。注意预防皮下血栓性疾病, 如下肢深静脉血栓, 可选用低分子肝素钠来实施预防。术后3d引导患者锻炼股四头肌, 然后逐步开展关节功能锻炼。相隔2~3月要进行一次X线片的复查。积极鼓励患者离床依靠双拐进行活动。

1.4 观察指标

对4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 对46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2 结果

46患者均一期内愈合手术切口, 并获得随访。术后对患者实施6~12个月的随访, 平均 (8.5±2.6) 个月, 患者基本恢复了行走能力。进行x线片复查, 并未发现有假体松动、下沉现象。46例患者在手术后下床时间为5~18d, 平均为 (6.2±1.4) d;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31d, 平均为 (19.3±3.5) d;患者出院随访6~12个月。有4例患者侧髋关节在行走时会感到疼痛, 实施理疗+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均得到有效缓解。患者髋关节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7.8%。其具体情况如表1, 2所示。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愈合率偏低, 非常容易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出现, 通常是患者骨强度下降, 其髋周肌群发生一定的退变, 不能够有效的对有害应力进行抵消。并且来年患者通常会伴随一系列的慢性疾病, 在其骨折长期卧床恢复中, 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从而导致患者死亡。通常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有10%~20%会在骨折1年内死亡[2~4], 是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病症,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不断加重的原内科疾病以及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所以, 非手术治疗方式因会造成众多并发症目前不被广泛应用。现代医学倾向于手术治疗方式, 只要患者没有会危及生命的严重伴随疾病, 原则上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方式, 不过术前应对患者的内脏功能进行正确评估, 还要控制患者的伴随疾病, 这样实施手术更安全。本组46例患者无死亡病例。

高龄老人多伴有骨质疏松, 高龄患者多为不稳定型骨折, 如果是采用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 那么非常容易引起螺钉切割股骨头颈、髋内翻畸形以及骨折再移位等不良情况的出现, 从而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另外对于早期功能锻炼还非常的不利。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以更快恢复髋关节功能, 可以减轻老年患者的负重, 减少卧床引发的并发症, 有助于有效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5~8]。另外在手术治疗中, 以往的内固定术患者并发症较多, 易发生感染, 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人工股骨头置换是随着人工关节材料学和工艺的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是当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优选手术方案之一, 对60岁以上老人位移明显, 愈合有困难者、股骨颈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股骨颈已被吸收者、血供破坏严重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中出现骨不连或股骨头坏死可能性较大的者及内固定术不能达到解剖位者均有适用征。因此可以说, 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各教科书上及有关专著未曾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列为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适应证, 然而, 目前普遍公认的有以下几点[5]:第一、高龄患者, 年龄在70岁以上;第二、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 (尤其是Singh分级3级以下) ;第三、不稳定型伴有粉碎的骨折 (Evans分型III型以上者) ;第四、伤前髋、膝关节无明显活动受限, 可独立行走或者可扶拐行走;第五、伴有其他并存病不宜长期卧床制动者;第六、全身情况可耐受手术, 内科并存病可调整至接近正常水平;第七、术后活动量少者。上述情况, 可以考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应注意: (1) 术前对患者实施全身评估, 对原有伴随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确保患者能承受手术时才可进行手术; (2) 需将大、小转子尽量复位, 可以增强假体稳定性, 如有固定不牢的骨块町, 可采用钢丝进行捆扎固定, 尽量保持股骨矩完整。如粉碎严重不能再恢复, 选用带股骨矩的加长柄人工假体; (3) 确保术中假体、股骨头颈长度的前倾角合理、规范。假体安装后要确保大转子顶端和人工股骨头中心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这样可保证日后肢体的等长度; (4) 确保手术质量, 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出血量[9~12]。 (5) 在手术过程中, 对臀中肌在大转子位置的附着点进行保留, 以对手术之后的外展功能进行一定的保留。 (6) 术后正确的治疗, 包括抗感染、抗凝、纠正电解质平衡、防止褥疮形成、脏器功能的维持和治疗、患肢功能锻炼以及护理方面, 对最终的治疗起到了极其重要性的作用。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能使患者最短时间内进行离床活动, 缩短了术后卧床时间, 减少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 提升了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期间依然存在有相关的并发症, 实施临床手术时应严格控制手术的适应证。但是就目前来说, 虽然已经确认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 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效果显著, 可是对其远期随访仍然比较缺乏,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对其远期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观察, 以进一步对其适用性进行判定。同时患者术后出现的胸闷, 心绞痛, 发热、排尿困难, 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 其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患者术前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 慢支等并存疾病;二是因为高龄对麻醉耐受性差, 以及手术失血、疼痛等原因诱发, 因此, 对于这样的老年患者, 术前应该全面检查心、肺、肝、肾功能和血糖、尿糖,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共同制定术前治疗方案, 调整患者术前状态, 术中保证血压平稳, 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 以利预防术后其他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徐荣华, 霍维玲, 吴昊, 等.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11;14 (1) :73~74

[2] 胡飞, 尚希福, 赵其纯, 等.解剖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17 (4) :252~255

[3] 纪科伟, 彭继红, 平国兴.3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1;13 (9) :489~490

[4] 朱建炜, 刘, 张烽, 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8;22 (11) :1400~1401

[5] 祝浩刚.DHS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 (2) :321~322

[6] 牛海明, 魏良昌, 李兴楼, 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11;14 (3) :305~307

[7] 陈兴民, 强晓军, 王庆武, 等.高龄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 2010;13 (2) :149~150

[8] 刘欣伟, 管华鹏, 苏佳灿, 等.可吸收螺钉治疗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J].临床骨科杂志, 2008;11 (4) :349~35

[9] 谷效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 4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 2011;13 (5) :651~652

[10] 王宝柱, 李明, 郭磊, 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实践, 2010;19 (4A) :306~307

[11] 甘霖, 朱国兴, 钱明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1;51 (19) :472~473

股骨骨折高龄人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分组, 其中16例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 1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设为观察组。男22例, 女10例, 年龄范围在61岁~84岁, 平均年龄 (71.2±1.6) 岁;患者中摔伤与车祸分别为30例和2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即手术后对患者予以心电、血压、血氧与吸氧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高龄老人体质差, 年龄的增大与手术的耐受力成反比[2], 特别是自身伴有复杂内科疾病的患者, 手术创伤极易导致患者病情加剧。且老龄患者在交流与配合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 骨折后生活又难以自理, 易产生多疑、悲观、恐惧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应注意了解掌握患者心理动向, 对于负性心理及时疏导, 缓解负性情绪, 多用安慰、鼓励性的肢体语言鼓励患者, 使其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应指定专人守护患者身旁, 谨防其从床上坠落。②正确评估患者状况与做好术前准备。术前针对患者病情做好相关辅助检查, 对各种合并症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控制, 同时加强医护间的交流沟通, 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对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手术耐受力等予以正确评估。对手术区域皮肤给予常规清洁、消毒, 皮试等准备。术前禁食6 h, 加强宣教工作, 以确保患者能以最佳身心状态进行手术。③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患者建立上肢静脉路, 在手术前0.5 h~1 h内静滴抗生素, 并及时了解患者术中出血量、尿量等情况, 正确估算患者补血、补液量, 并及时做好液体补充的相关准备工作。手术全程与术后1 d内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血氧饱和度, 每1 h~2 h进行1次测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切口状况, 及时更换敷料以确保切口干燥。④体位护理: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 防止关节假体脱落。予患肢外展30°中立位, 注意不能内收屈髋与盘腿, 也不能屈曲与伸展过度, 采取穿“丁”字鞋或在其双膝间放枕头等方式。⑤疼痛护理。老年患者普遍对疼痛不耐受, 术后可通过予以留置静脉止痛泵1 d~3 d来缓解患者疼痛。⑥加强术后护理指导。术后还应注意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切口、引流管、预防感染、膳食安排等的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避免重体力劳动, 以期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愈合与护理情况。①满意:患者手术过程情绪稳定、乐观, 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②较满意:患者在护理全程情绪虽有所波动, 但最终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③不满意:患者手术全程情绪不稳定, 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不能积极配合。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愈合率为75.0%与50.0%, 护理满意度为87.5%与68.8%, 观察组此两项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理想, 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多见的机体损伤之一, 各种外力撞击或跌倒都可能引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当前治疗该类骨折的主要方法, 可及时、有效缓解患者病痛, 重建关节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科学、系统、人性化的整体护理措施同样也是良好预后的重要保障[3]。该手术的成功与手术操作技能以及术中护理配合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积极主动、细致的护理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的重要条件。

我院本次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手段, 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疏导负性情绪, 使其树立正确的治疗观, 恢复重新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这是手术顺利完成的可靠保证。同时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并予以正确评估, 注重术前准备工作,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指导其采取舒适的体位, 术后加强对切口、引流管、预防感染、膳食安排等的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结果发现:2组愈合率为75.0%与50.0%, 护理满意度为87.5%与68.8%, 观察组此两项均明显较对照组更理想, 组间差异显著 (P<0.05) 。可见, 临床上加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全方位、人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 可有效减轻其痛苦与促进机体尽快康复,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总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体会。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分组, 其中16例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 1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愈合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临床上加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全方位、人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 可有效减轻其痛苦与促进机体尽快康复, 值得推广。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

参考文献

[1]倪诚, 徐文停, 喻任, 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 (4) :375-376.

[2]桂蕾, 盛莉.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护理体会[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3, 26 (2) :231-232.

股骨骨折高龄人群 篇9

【关键词】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98-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最易发的三种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多见于老人,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并发症少,但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各项功能减退,因此,应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现将我科收治的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5年4月至2015年11月我科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4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2-93岁,平均年龄74.54±10.21岁。46例病人均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人骨折后,惧怕手术出现焦虑,护士应给予老人人性化护理,首先耐心详细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并进行健康教育,除介绍在院注意事项外,还要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轻老人的恐惧心理,增强老人对手术的信心,能积极配合手术。

2.2 术前护理

患者人院后应进行牵引治疗,使骨折复位,预防再次移位造成损伤,减轻疼痛,患肢行持续皮牵引或骨牵引,护理人员应注意牵引松紧度和重量、位置是否在滑轮上。注意观察行皮肤牵引患者的下肢牵引带松紧是否合适,有无皮肤损伤等。对骨牵引患者应用75%酒精点针眼,2次/d,以预防发生感染。观察患者肢体肿胀及肢端血液循环情况,指导其进行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防止术后发生尿潴留和便秘的情况。

2.3 术后护理

2.3.1 刀口护理

术前30min给予患者抗生素应用,术后患者刀口处应适时换药,以预防刀口感染。应保持患者刀口敷料干燥整洁。

2.3.2 预防肺部感染

对于肺功能较差患者,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吹气球训练等增强肺功能。患者应尽早取半卧位,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排痰,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给予患者盐酸安溴酸、糜蛋白酶等雾化吸入,3次/d,有利于排痰顺畅,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导尿时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鼓励留置尿管的患者多饮水,护理人员应做好尿道口的护理工作,保持患者外阴卫生。术后第2天,如患者病情已经平稳,即可拔出尿管。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可应用生理盐水加入庆大霉素进行膀胱冲洗,如果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可给予诺氟沙星进行治疗。

2.3.4 预防褥疮

理人员应保持患者床铺平整、清洁、干燥,保持患者身下干燥,在床上进行大小便时尽量防止便盆擦伤骶尾部。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并指导患者使用双上肢和健侧下肢抬高臀部,进行关节活动,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2.3.5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对于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可行双下肢气压治疗,指导患者双踝关节主被动收缩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配合常规抗凝治疗。已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需行基础抗凝治疗,根据血栓形成情况可选择溶栓治疗或转入血管外科进一步治疗。

2.3.6 膳食指导

早期食用清淡、易消化、利于排便的食物。排便后食用高蛋白、高能量饮食,促进骨折的愈合与营养支持。

3 讨论

高龄老人身体各项功能均减退,缺乏安全感。必要的沟通及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感及负面情绪,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对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全面护理能够增强患者在院期间的治疗效果,合理的功能锻炼治疗及膳食治疗可增加患者的康复速度及生存质量。总之,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繁杂,规范化、科学化且个性化的护理可以增加患者在院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玲玲.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09)

[2] 路华. 术后护理干预在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16)

[3] 刘惠芬. 皮牵引加外展板固定治疗128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S1)

[4] 阮肇海. 中青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实施加速康复锻炼的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05)

[5] 徐玉娟.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及压疮预防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5(17)

[6] 林家凤. 高龄段股骨粗隆间骨折特点及护理对策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15)

[7] 王旭华,张经纬.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J]. 现代实用医学. 2014(04)

股骨骨折高龄人群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23例, 女37例, 年龄75~99岁, 平均 (87.35±5.21) 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n=40) 和对照组 (n=20) 。其中对照组男7例, 女13例, 年龄77~99岁, 平均 (88.07±5.93) 岁;因行走摔伤骨折16例, 因车祸骨折1例, 因其他原因致伤患者3例;新鲜股骨颈骨折7例, 陈旧性骨折13例。观察组男16例, 女24例, 年龄75~97岁, 平均 (87.01±5.31) 岁;因行走摔伤骨折32例, 因车祸骨折2例, 因其他原因致伤患者6例;新鲜股骨颈骨折34例, 陈旧性骨折16例;经确诊60例患者均为股骨颈骨折。所有患者因年龄较高伴有较多基础疾病, 但只要把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严格围手术管理, 人工股骨头置换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股骨颈骨折标准[2];年龄≥70岁, 有较好依从性, 对恢复健康有较强烈愿望的患者以及对手术治疗方案知情并主动配合的患者。排除患有重大肾、心、肺脏类疾病患者, 排除感染、老年痴呆以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均进行全面检查, 包括凝血功能、肾功能、血液生化功能, 治疗前观察两组患者除骨折外的身体状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慢性心肺类疾病的患者等待各项指标稳定后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因各原因放弃手术治疗。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保守治疗方式。患者取平卧位,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 使其绝对卧床休息。

1.3.2 观察组

观察组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主要手术方法为:在患者骨折处进行局部麻醉, 取卧位, 使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假体, 手术入路方式为在患者外侧股骨骨折处1.5 cm内进行手术切口[3]。对患者髓腔锉进行消毒处理以及冲刷, 在患者髓腔内将骨栓放置。对患者采取肾上腺素湿纱布进行填塞并进行止血。将骨水泥调和之后, 将骨水泥注入到患者髓腔内, 放置假体后持续加压, 等待骨水泥完全固定。对股骨颈患者进行复位后观察患者是否有脱位现象。将引流管放置, 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患者接受手术3 d后鼓励其进行半卧, 在床上进行轻微被动活动。术后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进行治疗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 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病症和体征均消失, 经影像资料检查骨折处完全愈合, 恢复正常生活;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病症和体征显著好转, 经影像资料检查后骨折处愈合80%以上, 大部分生活可自理;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病症和体征得到好转, 经影像资料检查后骨折处愈合在45%~80%, 在家属辅助下可正常生活;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体征和病情没有出现改善甚至恶化, 经影像资料检查骨折处愈合在45%以下[4]。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其中分为褥疮、感染、功能障碍以及骨关节疼痛。患者经治疗8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 观察患者生存时间。治疗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健康生存率=恢复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治疗6个月后, 经随访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 对照组为50%,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2.354,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褥疮、感染、功能障碍、骨关节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传统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3.368, P<0.05) , 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存活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式治疗8个月后, 经随访观察后发现, 观察组患者中恢复良好38例, 因术后没有使用有效方式进行护理导致出现多种并发症状2例, 2例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 (6.32±1.02) 个月, 最终死亡, 健康生存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中恢复良好6例, 因长时间卧床导致各种并发症状14例, 平均生存时间为 (4.03±1.06) 个月, 最终死亡, 健康生存率为30%。两组健康生存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股骨颈骨折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生活健康的重要疾病[5,6,7]。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和青壮年相比, 老年人身体各项代谢功能以及脏器功能不断降低。并且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 部分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疾病, 一旦出现股骨颈骨折就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8]。除此之外, 因为高龄老年患者骨折后在治疗的过程中因其自身代谢因素会导致骨折部位无法完全愈合甚至出现股骨头坏死等病情, 因此患者骨折后临床治疗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非常必要。

传统治疗中对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传统保守治疗, 这种非手术治疗措施会使患者有较长绝对卧床时间, 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褥疮、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不良反应[9]。本次研究也发现使用传统治疗的效果明显差于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观察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临床治疗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 可将患者卧床休养的时间有效减少, 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时康复并且减少感染, 将再次手术治疗的机率有效降低。

因为高龄老年股骨颈患者的活动量比较少, 对患者进行股骨颈置换后会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 所以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在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有良好治疗效果。但是无论使用哪种治疗方式都要在充分考虑以下内容: (1) 围手术期护理。部分股骨颈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所以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联合其他科室治疗医师进行会诊, 对患者可以耐受的治疗风险进行综合评价[10]。 (2) 预防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后会因为静脉血流瘀滞等原因导致部分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会导致患者出现静脉血栓, 所以在治疗后要减少对患者运用止血药物并协助患者早期活动。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经研究发现,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 对照组为50%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率为15%, 对照组为90% (P<0.05)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生存率为95%, 对照组为30% (P<0.05) 。

本次观察组患者中1例97岁男性患者股骨颈骨折, 经手术治疗后因护理疏忽, 患者自行翻身导致骨关节脱位, 经后期治疗后出院;1例90岁女性患者伴有高血压, 手术治疗前血肌酐尿素氮正常高限, 术前后没重视最后出现急性肾功衰竭死亡。所以对患者治疗之前要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 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基础性疾病, 根据患者实际病情, 在其家庭经济情况、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及时使用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治疗。

综上所述, 对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并发症小、疗效确切, 可促进患者及时康复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应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林, 聂志奎, 牛建兵.全髋关节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 2011, 6 (3) :52-53.

[2]胥德政, 任百芳.全髋关节与单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7 (9) :522-523.

[3]李学阳.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24 (1) :8-10.

[4]邹礼.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3, 8 (1) :2-4.

[5]黄健, 武兴国, 郭伟康, 等.人工全髋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现代医院, 2014, 9 (1) :39-40.

[6]杨立新, 桑双进, 林剑浩, 等.骨水泥固定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中期随访[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18 (11) :1368-1370.

[7]邓仁椿, 洪澜, 崔华明, 等.全髋关节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 6 (7) :532-533.

[8]缪世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J].河北医药, 2012, 16 (13) :2450-2451.

[9]蒋守念, 陶海南, 方钢, 等.空心加压螺钉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 1 (2) :80-81.

上一篇:儿科有机磷中毒护理下一篇:文化育人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