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的有效传播

2024-06-25

英语课堂的有效传播(精选十篇)

英语课堂的有效传播 篇1

随着教育改革在中国的逐步实施,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 许多新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地尝试当中, 但与此同时, 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根深蒂固, 这样下去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如何去开展课堂交流, 这是一个传播和协作的过程, 而其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这样说, 没有传播, 就没有教育。传播是教和学过程中的核心, 是教师和学生当中一座重要的桥梁和关键的连接, 它直接地影响着教师开展教学的质量, 学生学习的质量以及师生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两种基本的传播模式, 一种叫作教育传播, 另一种叫作人际传播。 (1)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即教师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 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 通过有效的媒介渠道, 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2) 在课堂上, 教师用教来影响学生, 引起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品德等诸方面的变化发展, 而学生又将自己的理解程度、情感体验以言语和非言语的行为方式 (表情动作等) 传递给教师, 对其教学造成影响。

人际传播则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面对面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活动。 (3) 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出者, 同时又是信息的接收者, 即在影响别人的同时, 也受到他人的影响。同样的, 这两种类型的传播也产生在学生之间, 而这些两者之间形成的传播过程也可以同时发生。

二、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和现代英语教学模式之比较

现代传播学认为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传播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 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过程。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 就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传播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通过教授英语语言信息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思想交流。

信源 (说话人) 通过编码和传播渠道将信息传达给受信 (接收者) , 然后接收者将回应的信息通过解码和反馈渠道传递给信源。在这个循环过程中, 信源和受信两者之间的互动发生在课堂上。不管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遵循传播交流的基本原则, 能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使用传播交际的技巧, 才是成功的关键。

在五十年代, 英语教学中曾广泛应用一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 自觉对照法。在使用这种教法的过程中, 约80%的上课时间在解释语言点, 只有20%的上课时间应用于语言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进行母语和外语的对比, 做一些翻译和双语练习, 因此, 许多具有积极意义的练习, 单语练习, 交际式练习是非常缺乏的, 学生掌握的消极知识也远大于积极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老师是单方面地把语言知识和信息陆续传递给学生的, 在传播学中称其为线性传播, 它有两个明显的缺陷。首先, 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反馈, 第二, 忽略师生交流这一客观环境中的动态因素。20世纪50年代以来, 英语教学法经历了直接法、口语法、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等发展。在80年代, 我们从国外引进了交际法, 这也是现今最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交际教学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进行课堂小组活动并使用多媒体手段,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效能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具有绝对权威的地位, 制定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在传播过程中是信息的发出者, 而学生则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就像一个容器一样被不断灌输知识, 其兴趣、爱好、自主性、创造性往往会被忽视, 这样只能导致学生消极学习, 对于正处于年龄成长阶段叛逆期的学生而言, 枯燥乏味的灌输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厌学, 不学。1999年6月, 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这一决定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为创新永远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该决定提出至今已经十余年了, 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了解到, 虽然改革在全国各地逐步地进行中, 许多学校和教师也在尝试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着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是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 教师观念的改变, 各地师资和生源的差异等等因素, 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教师和学生有效传播的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往往注重那些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关的需要而忽视在课堂教学传播中与学生交流的需要, 这样极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传播, 因为在教师讲授的时候, 学生虽然是听众, 但他们同时又分别是独立的个体, 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交流的需要, 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继而分心, 更甚为产生厌恶情绪, 如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在此我们可以借鉴古罗马人总结的一些技巧。

(一) 古罗马人在雄辩学上的五项法宝 (Roman’s FiveCannons of Rhetorical)

“Rhetoric” (雄辩学或者称为修辞学) 一词在现今的定义很广泛, 如果说进行有效传播是一门艺术, 那么“Rhetoric”便是这一门艺术的体现,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雄辩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公民们在法庭上辩护。虽然早期的雄辩学教育者被柏拉图等哲学家称为诡辩家, 但研究雄辩很快就成了古典教育的基石。

五项法宝每项都有一个特殊的功能:1.Invention, 意为演说的创造, 是指在演说中探寻论点和主旨的方法, 它包括选题, 决定目的, 研究论证资料数据等等;2.Arrangement, 意为演说的安排, 是指把论点合理地安置在演说结构中;3.Style, 意为演说的方式, 是指用将演说用一种令人满意的言语方式表达出来的方法;它包括:准确, 清晰, 适当, 修辞4.Delivery, 意为演说风格, 是指使用非言语方式进行演说时, 如何利用自己的声音和姿态去更好帮助传达信息;5 Memory, 意为记忆, 是指使用图表或者大纲帮助自己准备或者记熟演说的架构。

古罗马人的这五项演说经典法宝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很多借鉴的意义, 从原本的法庭上延伸至教堂演说、选举、广播、电视等各方面, 当然, 在课堂教学上也一样应用。1.Invention, 每节课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授课内容,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能够促进学生参与意识的活动。2.Arrangement, 在每堂课前, 教师需要将知识点有选择的安排在整个教学设计当中, 合理安排课堂的各个环节, 使整节课内容井然有序, 使学生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又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3.Style, 英语教师在教学时, 必须要表达准确、发音清晰、措辞适当, 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正确的知识点而不至于对此混淆不清。4.Delivery,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讲课风格, 声音或低沉或洪亮, 姿态或拘谨或大方, 学生都喜欢言语生动幽默、富有激情、姿态大方的老师, 而言语没有感染力的老师也必然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5Memory, 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 在每节课前, 为了使教学顺利进行, 必须精心准备教案, 这样才能确保教学内容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 而许多在准备时想到的生动例子和相关知识点也应该记录下来以备上课时使用。

不论是出色的演说家还是杰出的教师, 他们的成功都与台下的精心准备是分不开的。上述所谈到的五点, 虽然是前人总结的精髓, 却都是从说话人 (Speaker) 这单方面出发的, 属于单向传播, 而良好的有效的传播应该是相互的, 体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二)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可实施的几点建议

除了上述五个方面, 教师为了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还可以结合自己班级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做出以下几点尝试, 以英语课堂教学为例。

1. 降低口语参与的要求

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经常会安排复述课文, 造句等活动, 这种情况下, 一般主动发言的基本上都是班里基础较好的学生, 为了鼓励其他学生参与活动,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口语参与的要求, 比如只要简单句型表达, 或是把提示性句子写在黑板上, 由此来降低难度使更多学生参与活动。

2. 尽量不要求不爱发言的学生直接上台进行公众发言

每个班级里总会有不爱发言的学生, 这类学生又分很多种, 腼腆的学生, 爱分心的学生等, 有些教师往往喜欢叫这类学生, 意图鼓励发言或者使其集中注意力, 但是这样效果也往往适得其反, 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上台只会增加其心里的紧张和焦虑, 反而使其对上台发言产生恐惧感, 最终使得师生双方都比较尴尬。

3. 尝试奖励勇于发言的学生。

学生是最需要表扬和肯定的, 有时老师一个不经意的肯定能够使学生受鼓励一生。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应当尝试奖励勇于发言的学生, 多提供机会给后进的学生。一朵小红花, 一份小礼物或者是一次教师号召全班给予的掌声, 会很大程度上鼓励学生的自信心, 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4. 多使用肢体语言表达

言语幽默的教师往往肢体语言也很丰富, 经常使用肢体语言有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切感, 尝试多用眼神暗示或者是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 师生之间距离会越来越近, 同时也会越来越有默契, 收到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四、结语

教育传播学是一个指导各学科教师使用必要的传播技能去开展良好的课堂教学的研究领域, 其研究包括了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听课与反馈、非言语交际及有效教学策略等方向。而现代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传播交际的技巧, 重视学生的感受和反馈, 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从而不断地改善课堂教学。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所提出的有效传播的途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外国有教育学者曾研究为什么有些师生间的交流成功了, 但放在另一个课堂却不成功。由于不同年龄, 不同学习基础和背景的学生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导致不同的班级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差异因素, 因此, 教师们只有通过系统地调查研究整个课堂, 才能够识别出最有效的传播技巧并应用于课堂, 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虽然颇有成效, 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根深蒂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 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如何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传播, 和学生一起创建和谐良好的课堂环境, 是教学的核心问题, 因此, 探讨这一课题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教育传播学的理论, 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现代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及传播要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构建有效传播的英语课堂的一些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James C.McCroskey, Virginia P.Richmond, Linda L.McCroskey.An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in the Classroom-The Role of Communication in Teaching and Thinking[M].Chinese Light Industrial Press, 2006.

[2].Allw right, D.&K.Bailey.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UP.1991

[3]Allw right, R.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 1984 5

[4]章兼中:《外语教学心理学》[M], 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8

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 篇2

一、激趣提问的艺术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则是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语言材料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尽量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巧妙地利用教材,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或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兴奋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

二、启发性提问的艺术

提问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在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上得到提高,根据这些要求,能够提出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是提问的关键所在。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的问题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情况,在所学内容基本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较高思维水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尽力避免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样不仅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损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减少教师和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高层次的交流。

三、发散性提问的艺术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师可提一些发散性问题,使学生的思路从一点发散到四面八方,突破思维定势的局限,重新组合已有知识经验,找出新的答案。在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创新思维得到培养。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跳出对教师的依赖,多说敢言,主动质疑,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知识重难点,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能力水平,达到最基本的语言训练目的的问题,又要设计出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已有认知结构重新组合、编码,提高思维水平的问题。

四、有效评价提问的艺术

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明确、有效的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学生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即使是很小的进步,教师都应当给予肯定、赞扬,这样对增强学生答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非常有益。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沟通的双边活动。但事实上提问行为中往往教师是提问话语的控制者,掌握着提问的主动权,成为了提问的主体。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有很多的疑难问题,不能够只通过教师的提问来解决。

总之,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中,英语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高有低,接受能力、反应速度有快有慢。教师要按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程度分层设计问题。让比较聪明的和自信的学生回答稍难一些的问题;让缺乏自信的、需要鼓励和帮助的学生回答稍容易的问题。这样,学习好的学生会对英语越来越感兴趣,认为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程度相对滞后的学生会对英语的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教师不仅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提问活动,才能使学生学好英语。

英语课堂的有效传播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文化传播

语言不仅是人们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工具,还是一种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与载体。学习语言要依托特定语言文化背景。在初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传播对学习英语知识的重要性,并能积极的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将英语文化传播在教学中践行。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英语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英语相关的文化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工具,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加强对文化的了解,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文化传播,可以使学生对英语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定的学习阻力。因为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因此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语言表达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进行文化传播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相关的语言背景,并能使学生对该词组与句子的表达形式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使其在进行学习与练习的时候积极使用英语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英语文化传播的措施

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其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存在差异,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如果不能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就会存在不理解词组意思、不理解表达形式等现象。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英语文化传播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解英语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学习英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与效率。

1.学习了解特殊词汇,传播英语文化。因为传承英语文化中的人们生活在遥远的欧洲和美洲大陆,同我国的生活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其语言表达中与我们自己的汉语表达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词汇和表达形式,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的向学生讲解。比如,在英语中遇到black tea,如果学生不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就会将此直译为黑茶,但是该词组实际应译为红茶,表示黑茶的词组实际为dark tea。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等,在网络中找出该词组的使用渊源,并能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学生通过不断的了解英语文化后,就能更好的理解英语的表达形式与表达方法,从而培养起英语思维方式。

2.加强中西文化比较。文化之间的差异是造成表达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其很大部分原因就是不能以英语的思维方式来了解英语的表达,仍旧使用汉语的思维模式进行英语语意的解读与表达。在中国文化中,一般对于“狗”这一动物形象的描述是含有贬义的,常见的有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等含有贬义的表达,但是在就英语文化来看,他们认为狗是和人类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因此含有狗的词组或句子,一般都是比较中性或者褒义性的表示,如love me,love my dog翻译过来就是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 翻译过来就是凡人皆有得意日的意思。由此就可以看出,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导致语言表达形式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一些比较典型的中西文化差异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明确英语文化在其表达中的特点与基本形式。

3.加强英语对话中的文化传播教学。语言本身就是来自于生活的,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还原语言本身的性质,构建起英语日常生活会话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中的对话来感受英语文化,并能在对话过程中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4.通过情境表演加强文化传播。通过表演比较优秀的英语情景剧,可以使学生对英语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但是教师也应该注意到学生处于初中阶段,英语知识、英语能力有限,要尽量选取一些通俗易懂的剧本或者比较经典的剧本进行练习与表演,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耳熟能详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其口语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英语文化传播教育,并能探索积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可以运用当今的先进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英语文化传播教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日常中的英语练习使学生切实感受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推动英语文化传播的教育,进而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程佳婷.浅析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3).

[2]程贤卿.透视初中英语课堂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厦门科技,2013(5).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文化传播及教学 篇4

一、文化渗透教学的原则

英语基础教学阶段的文化导入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中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中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适合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老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对于主流文化的内容,或有广泛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

二、文化传播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1.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词汇的正确读音和本义,还应着重接受所教词汇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不对应文化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爷爷、老先生、老张”等都透着尊敬和亲热。 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象征也是威望的象征。相反,西方国家的人不喜欢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西方国家的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了。所以年龄是他们极为重要的隐私,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她们更喜欢别人恭维自己年轻。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初中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风土人情渠道,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阅读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对那些学生较为困惑不易理解的语言材料之外的文化因素有所涉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国的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有效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因为学生在阅读理解时,能吸纳一些相关的语言背景文化知识,扩大英语知识面,掌握词语运用的内涵和外延,了解西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之处。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的语言因素很重要,只有借助文化知识的帮助,才能读懂字里行间。因为词的意思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如果学生不了解英语文化、历史、价值、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宗教和生活方式, 也就不能理解篇章的真正含义。

3.注重增加课外活动的文化教学,鼓励学生多途径了解英语文化。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每节课只有40分钟左右,如果仅仅依靠课堂学习,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将非常有限。为此,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外,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举办一些课余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比如,可在校内举行英语角,让学生聚在一起用英语交流;举办口语与文化知识兼具的英语竞赛,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文化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可为学生播放英语视频、教他们唱英文歌曲等。鼓励学生通过书籍、电影、电视剧或者歌曲来了解英语文化。通过阅读或者观赏影视剧听英语歌曲,让学生自己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然后教师组织讨论,进行交流。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运用英语文化进行交际的能力。学习英语中的俚语同样是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和中国的俗语谚语一样,英语中的俚语也是英语国家的人们多年来攒下来的真理,通过对俚语的学习,也能很好地了解英语文化。在耳濡目染下,学生不但能学到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还能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

英语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 篇5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地位和角色得不到重视,往往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提高。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设计难度较大,任务型教学难以实施,且效率和效果都不很理想。因此,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补充了这一不足。其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以学生活动为中心(activity centered),教师只是充当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优势(What Advantages?)

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注入活力(students activated)

活跃课堂气氛,创设学习环境(authentic environment)

调动全员参与,改善学习效果(students involved)

走出误区(Get rid of the misunderstandings)

活动包括游戏,但不完全是游戏

活动包括练习,但不完全是练习

活动需要合作,但不全依赖合作

活动需要时间,但不能浪费时间

活动必须有趣,但同时必须有效

活动是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目的

设计策略(Strategies)

目的分析:活动设计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想取得什么效果?

对象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包括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等。

环节分析:什么环节使用?导入、理解、巩固还是输出阶段?

资源参考:教学参考书提供了一些活动可以参考、得到启发。

常见活动(Activities)Brainstorming(Words, Ideas)

Jigsaw Activities(Reading)

Dictogloss(Text, Stories)

Role Playing(Dialogues, Plays)

Interview(Famous People)

Games(Grammar & Vocabulary)

Discussion(Opinions)

Debating(Viewpoints)

Retelling(Text, Stories)

Presentation(Project)

Brainstorm

常用于课堂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图示,可以结合要学习的内容展开,为下一步学习warm up。也可以用于词汇学习的拓展,建立词汇之间的联系,并且为写作奠定词汇基础。

disaster: earthquake, snowstorm, volcano, flood, drought, tornado, hurricane, typhoon, suffer, struggle, victims, survive, survivors, rescue, rescuers, severe, serious, experience, recover from the pains, heal, direct economic losses, loss, damage, destroy, deaths and injuries, homeless, ruins, bury(buried), diseases, fear, anxiety, depress volunteers, voluntary, psychological rescue, sympathy, care, concern, food, medical service, shelter, pure water, vaccin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enrich our social experience

smoking and its harm:cigarettes, cigar, tobacco, nicotine, harmful, do harm to, dangerous, risk, fires, cause, form into the habit of, get rid of the habit of smoking, get addicted to smoking, addiction, in public, blood, rely on, develop lung cancer, heart disease, cause diseases, such as, tax, government, economy, expensive, ban, forbid, prohibit, expensive, cost a lot of money, treat the diseases caused by smoking, pollute, popular, more and more, teenagers, young people, youths, campus, secretly, scientific research, scientists, increase, die from, average, averagely speaking …

Why do we get typhoons? Typhoons are tropical storms with very high winds.They are also known as cyclones or hurricanes.They only occur in the tropical zones and start out to sea.A typhoon begins at sea where a low pressure system has formed.To start, the water temperature needs to be very warm and the air, humid.At first, the low pressure system slowly sucks in this humid air.As this air flows into the low pressure area, it circles around.This circling process is helped because warm air rises, so this circling air also rises upward in a spiral like a corkscrew.When this happens, warm, moist air gets high into the atmosphere, it cools and forms rain clouds.In most cases, this process causes rain and storms at sea which eventually clear.However, a small number of these storms get bigger and bigger and develop into typhoons.Sometimes the air pressure in the center of the low pressure system falls dramatically.When this happens, air is sucked into the low pressure system and the spiraling air around the center of the storm speeds up.By now, the wind speed is high(up to 120 kph)and the storm is violent and destructive.Once a typhoon develops, it does not stay in the same place but moves about.Often, the typhoon moves from the sea onto the land.As the coast is crossed, it is very powerful and destructive.However, the damage is lessened the more it moves over on land because it needs water to maintain its momentum.When this happens, the typhoon changes into heavy rain.Jigsaw Activities

常用于训练学生的信息整体感知和分析和综合能力。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尤其是对篇章结构的分析。

一篇文章分为四——五段,学生分为每人4--5人一组,段落顺序打乱,人手一段,阅读完之后,相互交流,并将文章按正确的段落顺序还原。也可对某一段的每个句子进行类似的处理。

Legend of Babushka Part C

Babushka was a housewife who kept the cleanest house in the whole village.In fact, that is all she was interested in.when a new star appeared in the sky, she wasn’t interested.She kept cleaning.1.What did Babushka like doing most?

2.Was she easily distracted from it?

Legend of Babushka Part A

But then there was a knock at the door.Babushka opened the door.There were three kings outside!They wanted to stay at Babushka’s house until night-time, when they would follow the star again.They said that the star would lead them to a baby called Jesus who would be king of Earth and Heaven.Babushka made them a lovely meal, and they stayed until night-time.When night-time came, the kings were ready to follow the star.They asked Babushka if she would come with them.They said she could take the baby some food or a toy as a present.But Babushka said she would have to clean first, and would follow later on.So she cleaned and cleaned… until she fell asleep.1.Who was at the door? 2.What did they want?

3.Where would the star lead them?

4.What did she say she had to do first?

Legend of Babushka Part D

When she woke up, it was morning.Because it was morning, Babushka couldn’t see the star, and so she couldn’t follow the kings.She went from place to place, asking people if the kings had been there.At each place she stopped, she left some of her presents for the little children.1.Why could Babushka not see the star?

2.What dis Babushka do?

Legend of Babushka Part B

The Russian people say that Babushka is still looking, and it is she who leaves presents for children at Christmas.1.Who do Russians believe leaves presents for children at Christmas?

l Of course you can choose some more complicated stories or even argument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students.同位两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把一篇文章分成两部分Part A和Part B,分别发给A组和B组的同学,在Part A上提供Part B的问题和答案,在Part B上提供Part A的问题和答案。在他们分别完成阅读任务之后,分别向同位提问并检查对方的答案。如果遇到不同的答案,需要给对方指出。

Part A

Rhodes, Greece

It was a hot day in the airport.Our plane back home was delayed for twelve hours.A groan went up from my mother, my sister and me.What a terrible end to our two-week summer holiday!Dad turned around and said, “Come on, everyone, we’re going to the best restaurant in Rhodes.” We followed him into a taxi.“I want you to take us to the best restaurant here,” Dad told the taxi driver.A few minutes later we got out and sat down in a lovely open-air restaurant by the sea.A slight breeze from the sea kept the temperature cool as we sipped drinks.When the waiter came, Dad’s request was simple.“Just bring us the best food on the menu today,” he said.We started off our meal with some delicious goat cheese and salad.I don’t normally like goat’s cheese, but this came with a herb sauce that made it really delicious.The main course was grilled fish with lemon sauce.“The fish came straight from the fishing boats this morning,” the waiter told us.It really was superb.For our dessert, we had a traditional Greek dish, baklava.Baklava is a cake made from thin layers of crispy pastry soaked in honey and nuts.It was delicious.We finished our meal and looked out over the sea to the mountains of Turkey far away.It was a wonderful end to a disappointing day.Questions and Answers for Part B:

Questions:

1.Why were the second writer and his wife in Turkey?

2.What did they do there?

3.Where did they have their meal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4.Which course did the writer like most?

5.Why did the writer and his wife feel there was no need to say anything to each other?

Answers 1.Because they were on their honeymoon.2.They visited the historic places and relaxed on beaches beside the blue Aegean Sea.3.They had their meal at a table outside a small hotel nearby.4.The second course, which was roast lamb with a green salad of lettuce.5.Because they could enjoy the food and each other’s company.Part B

Ephesus, Turkey

My wife and I were on honeymoon in Turkey, visiting some historic places and relaxing on the beaches beside the blue Aegean Sea.I remember one place above all, not only for the scenery but for the food.We had walked for hours to reach a small house high in the hills above the town of Ephesus.The view was wonderful, through olive trees down to the blue sea hundreds of metres below.There was not much to see in the house, and we were hungry after our long walk.Luckily for us there was a small hotel nearby with some tables outside where we could eat, drink and enjoy the view.We walked over and sat down.We ordered a bottle of cool water and some snacks, and prepared to enjoy the evening.There were green and black olives stuffed with peppers, and octopus grilled in olive oil.They made our mouths water, and we quickly finished the first course!Our plates were cleared and we waited impatiently for the next course.It was my favourite, roast lamb with a green salad of lettuce.When we had finished the final course came.It was a salad of fresh fruit from local farms, picked that day.The flavour of the apples, oranges, grapes and other fruits in the dish was perfect.As my wife and I sat enjoying the food and each other’s company, we didn’t feel the need to say anything to each other.The happiness of the moment was worth more than any words.Questions and Answers for Part A:

Questions:

1.What made the first writer and his family feel unhappy?

2.How did they have a wonderful end to the disappointing day?

3.How did they get to the restaurant?

4.Did the writer enjoy the goat’s cheese in the restaurant? Why? 5.What is baklava?

Answers:

1.Their plane back home was delayed 12 hours.2.They had their meal in the best restaurant in the city.3.They went there by taxi.4.Yes.Because this time the goat’s cheese came with a herb sauce which made it really delicious.5.Baklava is a cake made from thin layers of crispy pastry soaked in honey and nuts.Dictogloss

用于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对课文内容的巩固,训练学生听、写等能力。

所用材料可以是所学课文的重点段落或者summary,不宜过长,以200个单词为宜。老师朗读三遍该篇短文:

First time,学生只听不写,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idea;

Second time,学生边听边写,note down what is heard;

Third time,学生边听边检查,in order to correct the mistakes。

然后学生以三到四人为一组,互相检查。可以由一名同学朗读,别的同学补充修改。

最后由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朗读。

要求:只要内容相同,文字不必和老师朗读的原文完全一致。

Role Play / Interview

用于语言输出阶段,如课文学习结束之后,表演对话、戏剧剧本、电影剧本或者人物传记等课文中的部分情节或者片段。

应在学生充分理解和经过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可以自选或者指定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片段。

要求学生把握好自己所表演的角色的特点,如性格、语气、腔调、身体语言等细节。

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或者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的刻画,增加其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培养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提前观看有关电影或者戏剧的视频片段,并要求他们尽量去模仿。

Games

你来比划我来猜:练习定语从句

一种帮助学生学习定语从句的游戏

类似李咏主持的《幸运52》中的一种游戏:一个比划一个猜。两名同学配合,一人面对屏幕、另一个人背对屏幕,面对屏幕的来比划或者解释屏幕上出现的某种事物,背对屏幕的那个人则要根据同伴的解释或者比划猜出它的名称。

我们可以把这种游戏应用到英语课堂,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来解释周围事物的能力和练习使用定语从句来进行描述的能力。第一次玩这种游戏时可以规定所猜的单词必须是教室范围以内的;游戏的组织比较简单,全班分几个小组,老师在屏幕上打上一个单词或呈现一幅图片,然后由面对屏幕的同学用英语来进行解释,解释对了而且同伴答对了,加1分,如果使用定语从句进行解释,就再加一分。

Some objects that are used in the game:

Computer, dictionary, textbook, chair, money, door, eraser, television, pocket, chalk, window, pen, glasses, shoes, paper, knife, pencil, keys, clock, door, water, knife, wall, keyboard, floor

Door: something you open before you enter a house or a room

Water: something that you drink when you are thirsty

Television: something which can broadcast news and other programs

其中有一些单词需要用介词加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来进行解释,如:

Dictionary: a book in which we can find the meanings or the pronunciation of a new word

Chair: a piece of furniture on which people sit

Money: something with which we can buy things

Computer: a machine with which we are playing the game

第一次做游戏,老师可以做一下model,或者是进行demonstration,帮助学生学习使用定语从句进行描述和解释。这种活动有以下几个优点:

谈谈有效的英语课堂 篇6

1.概念界定。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那么,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参与教学,掌握规定教学内容的教学称为有效教学。它要尽可能多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它包含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率高。关注学习者的参与度:即广度、深度、效度(参与度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度)和自觉程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所有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从而使课堂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有效性。

2.有效的英语课堂要关注“六性” 。教学任务要具有适度性,即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难度有多大,目标是否适合多数学生,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教学模式要具有科学性。我们的教学模式可以分为精英型、补差型、快进模式和滞后模式,目前流行这样一句话,“差生被偏爱,中等生跟着带、优等生自由自在”,这是教育资源的典型浪费,这种让优等生陪差生的“补差模式”不可取。滞后模式也不行,让优等生烦你,如果他再拖一个陪他玩,就会导致教学时间不够用。教学组织要具有有序性,即要围绕一个中心;教学过程要具有主体性,即师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结果具有有效性;教学氛围要具有民主、合作、宽松、和谐和进取性。教师要学会洞悉课堂学生的学习情况、兼顾中下的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有效英语课堂的条件

1.要有专业化的英语教师队伍。

2.教师要精心备课,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做好教学设计等。

3.教师要精心设计、切实把握好教学设计的各环节。要备好每一堂课,教师首先要对所教授的对象进行分析,看他们对旧知的掌握程度,哪些该掌握的已经遗忘,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新授知识还没有教,但学生已经具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其次,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研究教学大纲。

三、有效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1.注重教学设计。英语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尤为重要,因为现在的牛津版教材是按照板块编排的,教师不一定要按照书上的顺序去教,可以视情况对教材进行重组。譬如:在教6AUnit 3的B、C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E 部分的游戏进行。 了解学生、研究儿童心理学,找到通往童心的秘密通道,精心设计任务、融入文化教学。比如:我们在教5A Unit 4 Halloween 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些面具、南瓜灯、蜡烛和巧克力等,给学生讲解万圣节的来历、国外是如何过万圣节的。上完课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开一个“Halloween Party”,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理解万圣节文化。这样现学现用,学用结合,既能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运用能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2.注重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的整合。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情境创设,使知识吸收立体化,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学习的个别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能力。

“最好的學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和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课有着记忆任务大、课文题材广、教学过程交互性强、与学生生活存在一定距离等特征。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人——机——人或人——机的交际方式可让学生顺利交流,没有压力,轻松自由,可以体验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成功后的喜悦。因此,我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虚拟现实的软件,创设如A telephone call,Shopping,A birthday party,Asking the way,See a doctor等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英语活动中掌握和运用好英语。实践证明:每当学生进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们便欢欣雀跃,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动机和情感均受到很大的激励。

3.合理运用隐性策略。教师应充分利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促进学生视觉通道的有效参与,(如:适当的光线强度、桌子颜色不要过浅等)。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气质仪表;让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如:有个语文老师,披着长发、前面的学生总喜欢提问和回答老师的问题,因为前面的学生比较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就会低下头,俯下身子倾听,这时,老师的头发上就会有一股清香,很好闻;有个数学老师,个子比较高,扎着一个马尾辫子,后面的学生就特别喜欢回答她的问题,因为他们喜欢看见数学老师走路时甩动的马尾辫。

4.加强交流与合作。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与同行、班主任,尤其是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了解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应认真进行教学研究,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如,组织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5.有效的教学研究。公开课后,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对成功之处进行肯定,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最后还要对改进后的方案进行行为跟踪研究,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6.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有笑”。教师的表情中要有笑,教师的语言中要有笑(开头语、过度语、结束语),教学互动中要有笑,教学结束后也要有笑。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快乐学习。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英语课堂教学方法 篇7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是教师的重要本职工作的体现, 教师采用何种课堂教学方法, 对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从本质上, 传播有一个共同之处:信息的双向流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使学生完成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目的, 并且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进步, 这与传播学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信息交流有共通之处。在课堂教学的传播过程中, 如果没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传播活动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效果, 从根本上体现了传播的双向性, 离不开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本文引入传播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二、传播学概念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从形式上来看, 人类传播行为大致可分为四类:自身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自身传播是自己对自己的传播, 比如:沉思静默。人际传播是点对点, 是两个人或若干人之间的传播。组织传播是有组织有安排地对一群人的传播。大众传播是点对面, 是通过大众媒介对成千上万人的传播。从本质上来看, 传播活动分为两类: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人际传播是一切其他形式的传播的基础。大众传播则需要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传播。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从本质上, 传播有一个共同之处:信息的双向流通。由此可见, 传播是一个信息共享的过程。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指出, 一个传播过程包含五大要素, 即著名的5W模式: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也就是:传播主体, 传播内容, 传播渠道, 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

三、怎样用传播学理论加强英语课堂教学

传播活动中, 需要确定传播主体。教师的传统职责是传道, 授业, 解惑。但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教师是主导, 学生才是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避免教师一言堂, 才能有效实现课堂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师生互动是关键。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互动方式, 它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的授课内容, 又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但是, 学生回答问题的活动仅仅是师生互动的一种, 不是互动的全部内容, 它的作用不能被夸大。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差异, 教师的问题如果缺乏针对性, 学生的回答就不能有效地反馈所有学生的学情, 不会真正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 就要深入掌握了解学生个体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准备程度, 包括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储备和学生当前的真实学习状态, 情绪等非知识储备的因素也应在教师的教学准备范围之内。

传播内容能否被传播对象接受, 传播手段很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固然重要, 教师的态度, 课堂语言, 包括体态语也是重要的方面, 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当今课堂, 现代化的教育设备非常普遍。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时, 问题也纷纷凸显, 最显著地问题出现在课堂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本应作为辅助工具使用的多媒体等技术, 被部分教师当做主要手段, 教师自身承担的是放映员的角色, 只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机械地搬到投影仪上, 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认识水平, 知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是单向的, 学生处于机械被动接受状态。这种传播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教学活动很难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时, 加强问题的设置, 通过问题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还要引导学生操作实践和合作交流, 使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感,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 并最终解决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 除了考试这种经常被使用的手段外, 教学评价可以随时并频繁进行的。学生课堂所学新知识大多仍处于理论层面, 还需要利用一定量的习题进行练习, 进行知识梳理, 查漏补缺, 在解决习题问题过程中, 逐渐了解知识如何应用, 并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堂小组活动, 及时收集他们的反馈信息,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做出评价, 找出薄弱环节, 重新进行讲解。在这样的反复过程中, 学生最终掌握所学内容, 教师的任务顺利完成, 得到良好的教学结果。

四、结语

有效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使学生完成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目的, 并且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进步, 学生反馈和师生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原则。这与传播学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信息交流有共通之处。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需要教师在课堂的教学准备阶段了解学生真实状态, 有效解决课堂教学互动中存在的反馈活动单一、反馈信息不全面、反馈信息不及时等问题, 构建一个积极共享、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摘要:有效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使学生完成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目的, 并且教师也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进步, 学生反馈和师生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原则。这与传播学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信息交流有共通之处。本文引入传播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传播,课堂教学,反馈,互动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3.

[2]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8.

[3]李蕾应用互动反馈技术开展有效教学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5)

英语课堂的有效传播 篇8

“跨文化传播”又称“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个人、组织、国家之间进行信息传播这一社会现象的学问。胡文仲曾概括,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由交际和跨文化两种能力组成。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一个双向调节、互相适应的过程,交际双方根据实际情况临时修改甚至放弃自己原有的文化习惯,去顺应对方的习惯,在尽可能多地保留自身文化特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理解并接受对方,最终获得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一、研究跨文化传播的意义

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国际性的新学科,至今不过50多年的历史。学术界把Edward Hall 20世纪90年代的著作《无声的语言》视作跨文化传播学的奠基之作。跨文化传播作为一门学科,其历史是短暂的,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发展过程,它已见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如今,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科技和文化的广泛交流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需要把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还要积极地、有选择地引进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文学作品和其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在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的双向交流过程中,跨文化传播学正在不断地渗透到多种学科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检索中国知网,发现学术期刊刊载的主题词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章数量持续增加:1995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共有文章54篇;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共有文章572篇;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共有文章2165篇;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文章3287篇。

二、跨文化传播在大学英语课堂的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据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和语言知识、技能一样,被列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但是,受传统外语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中关注较多的通常是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技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便在教学过程中对西方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有所涉及,但常常也只是蜻蜓点水,浅尝即止。长此以往,英语教学演绎成了分析语言形式、讲解语法知识的纯语言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在交际活动中频频出现语用失误。Thomas曾指出,“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人们不会把他的失误归咎于其语言能力,而很可能认为他不友好或缺乏教养。”对于跨文化素养的忽略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1. 已有的相关研究

和其他领域一样,外语界近年来对跨文化传播的关注也在不断升温,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张同乐指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这不仅需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同时也要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融入到教学之中,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李智认为“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国际化人才的成长,既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又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胡文仲的研究发现,我国学术界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探讨主要在外语界展开,但研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论文的题目和内容来看,一般性讨论较多,涉及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论文较多,而对于概念和理论的探讨较少。”从宏观上看,外语教学界已经意识到了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认为有必要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然而在微观层面,尚缺少将跨文化传播和大学英语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措施和路径。

2.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它包含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行动准则。语言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它的使用也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据。语言是人类文化行为发生的工具,人类文化行为的发生大都建立在语言之上。人们的物质交往和精神活动都离不开语言。虽然也存在非语言交际,但语言始终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交际方式。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相互制约。所以,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文化因素。

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传播的主动对接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在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语言学习中遇到的很多障碍源自于缺乏目的语国家的相关文化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导致对源语文章和其他语篇理解的偏差。在阅读时效性很强的英美国家的报纸杂志时,这种状况尤为明显。学生常抱怨:文章中的每一个句子都不算复杂,词汇也都熟悉,可就是不明白整篇文章是什么意思。另一个问题是,缺乏交际能力妨碍了学生外语输出能力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从小学3年级便开始学英语,有些甚至早至幼儿园。经过10多年的英语学习,很多学生见到外国人还是不敢开口说话。其中的主要障碍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交际能力。重语言知识技能训练,轻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导致外语教学效率低下,这值得我们深思。

三、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的跨文化传播

大学英语以其学分权重大,学生覆盖面广,课程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在各类高校备受重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既要学习各种知识、技能,又需具备地球村公民的素质,了解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历史知识,以便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知己知彼,得体地与外界交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全人类服务,采世界各国之长报效祖国。将跨文化传播理念纳入大学英语课堂,能够有效地树立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的外语水平和对外交往能力同步发展。培养一代具有跨文化传播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外语的青年,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工艺技术和服务走向世界,同时也让更多的国外先进技术、理念和尖端产品进入中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1.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构成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构成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要素包括与课堂活动有关的各种生态因子:生物的、非生物的、环境的和社会的等等。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生态因子包括教师、学生、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和教材等。这些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最终影响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2. 大学英语课堂跨文化传播的途径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该课程除了传授语言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以外,还应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从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子入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途径: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自觉、主动地将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其次,教材的编写中应考虑到跨文化传播因素。在背景介绍部分应充分考虑中国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材的内容,尤其是课文素材的选择应包括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等方面,以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逐步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社交礼仪等。此外,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还应和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有机地相结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手机等手持终端设备进行微学习,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对其中差异的认识,逐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综上,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将跨文化传播理念融入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认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提高又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对外交际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有所帮助,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传播已成为一种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能力。将跨文化传播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通过对该系统中多种生态因子的干预,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逐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及其差异,学习沟通的技巧,可培养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发展又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因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改善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课堂生态系统,大学英语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李智.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构与培养[J].江苏高教,2014(5).

[4]张同乐.跨文化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导入模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英语课堂的有效传播 篇9

一、听说常规

听说是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环节。在对于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小学生来说, 听是他们获取英语知识、形成最初语音语调的基础。具备了听的能力才能听清、听懂别人的话, 才能让学生有信心开口去说, 从而培养孩子用英语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同时也保障和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从进入英语课堂的第一节课起, 教师就应该建立起如何听的概念,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英语习惯。

1. 听为先

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应该坚持用英文授课。最初孩子听不懂, 可以适当地辅以动作和表情, 告诉孩子先带着耳朵听, 然后再利用教师的动作和表情来理解这句英语的含义。如在课堂常规中的课堂用语, 最基本的Open the books, Work in pairs等。一个月过后, 教师就不需要再辅以动作和表情了。即使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句意, 参照旁边学生的动作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先听, 再看。

2. 善模仿

同样, 在教授新内容的时候, 教师应该强调先听, 让学生在听到具体的发音以后, 再来模仿说。例如在一年级教学中最典型的就是I’m XXX的教学了, 大部分学生如果在没有仔细听的情况下模仿出来的都是I’n XXX。这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这两个音的比较, 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发现区别, 从而正确发音。

3. 大胆说

在听课文的过程中, 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是音形分离的。所以需要教师明确地告诉学生, 在听课文的过程中, 需要用手指指着所听内容, 以便音形结合, 这样更有利于单词和句型的认读。

二、互动常规

互动型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 它对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发展创造力都很有帮助。

1. 问答

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内容基本都属于问答式教学。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问答常规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Pair work”后的问答检查, “What’s that?It’s a bee.”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组对话式问答。在Check的过程中, 一组同学站起来, A推B问, B推A问, 两位同学互相推让;再一组, A问B答, 没有反过来的B问A答操练;再一组, A看看B, B看看A, 同时开口问。这些都是问答常规没有良好养成的表现。

2. 表演

表演是交流与互动的一个语言交际过程,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能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一年级的小学生乐于表现, 争强好胜。表演就是一个让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演进行简单的提问, 也可以要求其他学生在表演时避免重复等。这样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又可以保证在表演的过程中全员参与。

3. 调查

低年级的英语教学内容很多都可以设计成简单、有效、易操作的调查任务。调查任务既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一年级的《What colour?》这一课中, 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准备了一张关于调查朋友所拿到彩纸的颜色的表格,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一拿出纸, 刚说完:“Do a survey!”一年级的学生就开始在班级里乱串, 教师的示范没有给出, 学生的任务没有明确, 课堂乱成一团。在交际互动的过程中, 学生也只是用中文简单地询问:“你的呢?什么颜色?”然后完成表格的填写, 根本就没有用到本课的句型“What colour?It’s...”。简单来看, 只是这样的调查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 也没有很好地用英语进行交际互动, 流于形式。在调查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中间, 给予必要的帮助或是在发现偏离时的引领, 确保每一次的调查是有效甚至是高效的。

三、评价常规

在英语课堂上, 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出不同的评价。例如, 对于表现得不够好的学生, 就鼓励他“Good try”;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 就肯定他“You are right”;对于表现更好的学生, 就赞美他“You are great”;对于有出色表现的学生, 就对他说“You are excellent”。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 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 养成学生自我评价的常规。

在低年级英语课堂中, 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评价的机会, 例如在学生精彩问答之后的竖大拇指, 在热闹表演后的掌声, 在有一定难度问题回答后的“Super”等多种评价形式, 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努力受到同伴们的认可与尊重, 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评价的方法, 教会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不同评价, 让学生学会评价。古人云:授人以鱼, 可供一餐;授人以渔, 可供一生。学生认知水平的制约, 导致学生的评价能力确实不高, 不知如何来评价自己与别人。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法, 使学生行之有法, 善于进行评价。

轻松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篇10

一、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以及“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学困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学困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的亲密朋友。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三、运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引进竞争机制,活跃课堂气氛。

中学生好胜心强,表现欲也很强烈,在课堂上常会有跃跃欲试的心理。所以,我就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在rending的讲解中设置问题或表格让他们依据文章内容进行回答或填空,答对的组就会获得一个星,下课后看哪个组得的星最多哪组就是我们的super group。这样既检查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又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一方面给每个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其加强合作,养成活泼自信的品格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竞赛法”的运用,既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其集体荣誉感。但是使用“竞赛法”时,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纪律,组织好教学,以免造成乱哄哄的感觉。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要精心备课,充分设计好每一个竞赛环节和学生承担的准备任务,并在竞赛前强调要求和规则。另外,教师也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从而树立起一种较高的自信心。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多使用good, great等赞扬性的语言表扬学生;用“It doesn’t matter.”“I’m sure...”等鼓励性的语言安慰学生。

2. 不断设问,积极互动。

问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能力的形成。教师还要努力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处于“若有所思”的状态,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即要大力提倡“学生自治”或“自我教育”,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管理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目标。这个问题与解答的过程就是促使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3. 组织游戏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能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游戏中,学生的情绪不仅高涨,而且对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充分体现了活动的合作性和互动性。游戏与学习是互相渗透的,不能截然分开。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创造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正是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尽量把传授知识和游戏融为一体,设计一些适合教材的游戏。教师还可以利用一分钟左右的英语笑话、谜语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同时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类似“脑筋急转弯”的英语游戏也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绕口令比赛,如:Fried French fries fresh from France fit for fifty-five fami-lies.这样的绕口令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还可改善沉闷的课堂气氛。

四、多媒体辅助手段的应用

上一篇:煤化工生产下一篇:高中政治课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