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信息技术

2024-05-27

“先学后教”信息技术(精选十篇)

“先学后教”信息技术 篇1

●重视教材使用, 引导学生“先学”

教材是重要学习资源, 学生学习上遇到的很多问题可以借助于教材解决, 但是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普遍缺乏使用教材的意识和方法。教师应当理解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修订的理念, 领悟各环节的设计意图, 创新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 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 帮助学生养成使用信息技术教材的良好意识、习惯和方法。

先学, 就是上课时先把自学指导通过导学案展示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带着思考去看书, 去学习, 去活动, 将教的功能部分地转移到教材和学生身上。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 让学生看了之后, 做到三明确: (1) 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有的教材内容单一, 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 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 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 (或范围) 。 (2) 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 看书是边看边操作, 还是边看边与同桌讨论, 解决疑难, 怎样做好, 就怎么做。 (3) 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 应该达到什么要求, 如何检测等。如果涉及操作内容, 提供必要视频演示帮助文件, 以便学有困难的学生能够及时查看到直观的演示。

例如, 七年级下《图像处理的起步》一课教学中, 设置以下一些自主学习任务:一是认识Photoshop的软件界面;二是查看工具箱中各个工具的名称;三是模仿范例, 制作一幅简单的作品封面图。以“认识Photoshop的软件界面”这一任务为例。

学习任务:认识Photoshop的软件界面。

学习提示 (建议3分钟) : (1) 自学课本P29, 初识图像处理软件 (明确学习范围) 。 (2) 启动Photoshop, 对照课本图6-1, 认识软件界面 (明确自学的方法) 。

自我检查:你能说出Photoshop窗口中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吗 (明确自学后的要求) ?

●关注学生问题, 明确“后教”重点

先学的效果, 除了学生自身因素以外, 还和教师的辅导有关。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走到学生中, 在走动中促进学生的学。关注有问题的学生, 关注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整, 进行二次备课, 从而使后教更具有针对性。

后教, 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 引导学生讨论、更正,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 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 如学生缺乏背景认知的新知识、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容易混淆的概念等这些内容。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 坚决不教。 (2) 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兵教兵”的教学方式, 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 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 (3) 明确教的要求。要引导学生寻求规律, 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

例如, 七年级上《文本框的应用》这一课中, 文本框的链接是新知识点, 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化解这一教学难点, 教师在学生文本框链接的操作演示过程中, 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1) 操作上先后顺序反过来会怎样? (2) 设置了文本框链接后, 改变前一个文本框的大小会怎样?若将文本框删除又会怎样? (3) 如果改变或删除的是后一个文本框, 效果一样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对“文本框链接”的学习和把握更加清晰、明了, 也及时发现和解决了难点。

●注重练习设计, 巩固课堂所学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要针对教学重难点, 设计形式多样, 具有一定层次、深度和广度的练习, 让学生通过练习, 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因而, 在练习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要强调情境性和知识背景

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只有应用到学习、生活、工作当中才能凸显其价值, 因此练习题除了强调科学性外, 也应努力将情境作为练习题的重要组成。

再以七年级下《图像处理的起步》一课为例, 本课的“日积月累”栏目对PSD格式进行了介绍:“PSD”是Photoshop默认的文件存储格式。这种格式的文件, 带有一些图片的特定信息, 如图层与通道等, 便于图片重新编辑和处理。要让学生认识并重视它, 在课堂作业中设计以下练习题。

吴婷同学利用Photoshop软件加工自己的照片, 照片未能加工完毕, 准备下次接着做, 她在保存作品时最好选择文件格式为 () 。

A JPEG

B PNG

C PSD

D GIF

2.要能反映对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设计的练习内容不应是课堂内容的简单重复和模仿, 而应包含综合性的结合实际意义的问题要求, 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和独立思考, 实现所学知识迁移和融会贯通。还以《图像处理的起步》一课为例, 本课的主要操作内容是制作一幅简单的作品封面图, 为此在课堂作业中设计如下的操作练习:选一张背景图片, 拟好恰当的标题, 利用Photoshop软件初步制作成作品封面图, 选择合适文件格式进行保存, 并要求将完成的封面图插入到Word表格当中。这样, 练习不但强化了学生操作技能, 而且促进其对PSD格式与其他格式的区别进行思考。

先学后教 总结 篇2

自上学期以来,我校积极倡导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刚才通过再次研讨,老师都根据自己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总结了平时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有的确实值得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蕴含先进的教学理念,正如乡村教育家蔡林森校长所上所说:①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最终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②教师走进课堂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去学;③什么叫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了才叫完成教学任务。核心:学生是自己学出来的。

二、注重课堂教学模式六个基本环节

1、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约1分钟)

2、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约5—8分钟)

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

6、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

六个环节环环紧扣,一刻也不能放松,短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节奏快、不敢懈怠、充实,这就使得学生每堂课的学习都变得紧张、高效。

三、进一步加强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认识。

通过我们所有教师的学习, 听课、研讨都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理念有了新的感悟。这种课堂模式的特点是:“准备充实、结构朴实、训练扎实、效果真实”。

“先学” 环节。具体到数学课,并不单纯让学生去看书、理解。而是在教师已给出的自学指导下,让学生明确任务,在一定的时控下进行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题。在自学指导中明确了,自学时间、内容、标准、学法、验收办法。并不是几道简单的预习提示题。该环节中教师的“教”是隐含地,给学生留足了自主学习的空间,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后教” 环节。该环节是数学课堂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方法的主阵地。“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是在学生通过先学环节中检测关暴露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让大面积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板演不同的结果、答案。将学生的答案、思想、方法完全展示在同学面前,让学生从中类比异同,寻找最好的方法、思路。多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错,使知识得到了细化,学生明白了为什么,便于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该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优、中、差三层次学生解决问题。凡是他们能讲明白的观点,教师绝不参与,只做补充、更正讲解、总结归纳、拓展延伸讲解,真正实现了“兵教兵”,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合理利用了优生、中等生资源,克服了教师“一言堂”、“满堂

灌”。提高了课堂效率,效果显著。

“当堂训练”环节。该环节是巩固双基,形成能力的主阵地,是建立在教师精心设计训练题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有一套高质量、有梯度、高强度的综合训练题。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像考试一样真实严格。营造有序、紧张的课堂氛围,并要要求学生有错必纠,教师做到有错必改。真正强化了双基,扎扎实实进行训练,达到一定真实检测效果。

四、今后实际中的努力方向。

1、要转变观念、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今后,学生凡是能看懂的知识我坚决不讲。课堂上教师要讲在重点处、难点处和关键处,一定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不能会不会都讲,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模式,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学生按教师提示的教学目标及自学指导,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从“先学”到“当堂训练”贯穿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一直在学、在讨论、在练习„„。

2、抓紧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课前要做到精心备课,教学目的要明确,有层次地设计好练习题,每个环节大约多长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坚决避免随意性。争取做到课堂上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教学时间,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要改变课堂上一讲到底,作业课外时间完成的习惯,把练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必须自己独立做,也能充分暴露他们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能在课外时间较好地进行查漏补缺。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3、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带着问题自己学”,学习有三种形式:一是个人独立自学;二是采用“兵教兵”,对于独立自学有一定困难的可以和同桌或前后的同学进行讨论解疑;三是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的学生或不愿意请教其他同学的学生可以举手请教老师以解决疑难问题。今后,我要努力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如果学生有不会的要主动找老师解决,师生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这样,学生上课时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重视学法研讨和学法指导。我们的课堂上出现最多的语言是“为什么?”和“说说你的方法”“谁有不同的方法”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法讨论和指导,因为“题是无限的,法是有限的”。学生掌握一法,胜做千道题。“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引导,教会学生学”,不是漫无目的地教,而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引导学生“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由学生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此外,教师的语言非常精炼、准确,没有一句废话。课堂反馈也非常及

时高效。

“先学后教”信息技术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先学后教 基本构想 教学实践

一、“先学后教”的基本构想

说简单点“先学后教”就是从“先讲后练”转变成“先练后讲”,从技术练习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从解答问题转变为提出问题,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体验探究。通过“先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通过“后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断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全面提升综合信息素养。

二、“先学后教”的实践运用

1.问题引路,导入“先学”

我通常运用多种形式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先学阶段。通过一系列问题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内驱力,促使他们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认真思索,大胆探求,主动先学。

2.明确目标,分层“先学”

起初,我把学习任务笼统地分为两层:一层要求所有学生完成,而另一层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由选择来完成。这样的分层,照顾到了优秀生,但对中等生与需要帮助的学生关注不够。经过诊断,我把学习任务或目标的分层扩大到三个不同层面的学生群体,尽量找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可供表现的舞台,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细化学习内容,让学生的“先学”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了先学效率。

3.自主探究,指导“先学”

学生认准先学目标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后,我根据学情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先学情况,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的自学指导,同时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不遵守的学生以正面引导。学生边学习边上机操作摸索实践,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变式训练,回授“后教”

学生经过“后教”解决了课堂先期布置的任务,但要从本质上抓住问题的解决方法,还需要进行巩固,把新知纳入知识系统。通过变式训练,举一反三,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掌握解题的方法,我也可以从这些变式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并作进一步的明确。

5.分层测试,落实“后教”

分层测试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会设计不同层次的独立作业题,包括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所得,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我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反思自己“后教”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和改进教学,同时为下一节课教学做好准备。

当然,以上几个“先学后教”的程序并不是孤立单行、一成不变的,应该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学生的实际理解掌握情况,对于操作较难、理解较难的知识点可以多次进行“先学后教”的灵活运用,让学生从浅层次的知识理解、技能把握内化成深层次的活学活用、发展能力,从而提高综合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邱学华.尝试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J].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 李艺等.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黎奇等.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C].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先学后教”信息技术 篇4

以前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依葫芦画瓢”,在“讲→练→讲→练”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于是,我的课堂跟很多老师一样,表现为讲解多,训练少;操作多,领悟少;技术多,应用少;任务多,生成少。学生总是被动接受,要做的就是跟着老师讲的完成练习或任务,缺少探索过程。

问题即课题,为什么我讲了,学生练了,但最终结果却不是朝着我想的方向走呢? 为什么“多讲而无用”、“多练而无悟”? 我的教学方式应该如何改变? 聆听了区教研室徐和平主任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讲座和学习了相关理论后,我豁然顿悟:“先学后教”或许是我现阶段创新教学范式、让课堂走向简约而高效的最有效方式。由此,笃信之、践行之,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理念的粗浅实践,不尽创新,同为商量。

二、“先学后教”的基本构想

说简单点,“先学后教”就是从“先讲后练”转变为“先练后讲”,从技术练习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从解答问题转变为提出问题,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体验探究。通过“先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通过“后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不断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全面提高综合信息素养。在后来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以下基本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激发“先学”→问题引路,导入“先学”→明确目标,分层“先学”→自主探究,指导“先学”→引导合作,促进“先学”→点拨释疑,进入“后教”→变式训练,回授“后教”→分层测试,落实“后教”→拓展提升,巩固“后教”。

三、“先学后教”的实践运用

1.创设情境 ,激发 “先学 ”。

引入新课时,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境,激发兴趣,进行“欲望唤起”,把学生带入先学准备阶段,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

我在上《制作版报》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几张版报,让学生评价版报效果,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优势,接着提问:如果让你们来编一份版报,你们认为该怎么设计? 有学生马上就说,学校正在举行南沙风情艺术周,我们可以设计一份有关绿色环保的小报。也有学生说,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小报,到时评选出优秀的作品拿到学校参展,说不定可以获奖呢? 说到这里学生都比较兴奋,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劲头也被调动起来, 学习目标明确, 学生巧妙进入“先学准备状态”。

2.问题引路 ,导入 “先学 ”。

我通常运用多种形式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先学阶段。通过一系列问题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内驱力,促使他们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认真思索、大胆探求、主动先学。

上《从因特网获取信息》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驱动学生先学:1你们都访问过什么类型的网站呢? 2当我们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在网络上寻找答案呢?3什么是搜索引擎?4全文搜索与目录搜索引擎有什么不同?5搜索到的网页或网站数目是否越多越好? 为什么?

3.明确目标 ,分层 “先学 ”。

起初,我把学习任务笼统地分为两层:一层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另一层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由选择完成。这样分层照顾到了优秀生,但对中等生与需要帮助的学生关注不够,特别是有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常常因无法完成任务产生厌学心理,恶性循环。经过诊断,我把学习任务或目标分层扩大到三个不同层面的学生群体,尽量找到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可供表现的舞台,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细化学习内容,让学生的“先学”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先学效率。

如教学保存网页信息时,我制定了三层目标: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会保存网页信息;中等生学会分类保存网页信息;优等生在学会分类保存网页信息的基础上, 把保存下来的信息整理成小板报。让学生完成“设计教师节贺卡”这个任务时,小组长安排美术比较好的一个学生设计图画, 语文比较好的一个学生写贺词, 一个学生负责操作电脑, 一个学生负责内容设计,一个学生则准备交流发言。

4.自主探究 ,指导 “先学 ”。

学生认准先学目标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后, 我根据学情出示相应自学指导,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先学情况,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的自学指导,同时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以正面引导。学生边学习边上机操作、摸索实践,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Power Point的超级链接时,我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 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看书寻找,有的学生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 ) ……同学之间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则学生很容易就掌握超级链接的方法,使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探索,活跃课堂,增强学生间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突出教学重点。

5.引导合作 ,促进 “先学 ”。

在先学过程中, 有了问题学生可以在课本范例中获得启示,可以向我请教,但最主要的是合作学习,采用“兵教兵”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帮助型,二是协同型。如“两人互助法”、“配对检查法”、“四人协助法”、“思考—配对—分享”等。主要形式是“大家讲解,一起评议”,小组成员相互质疑、相互启发。

如在完成用计算机修改信件这个任务时, 我把语文基础好但计算机水平稍差的和计算机水平较高但语文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分到同一组,给每个小组成员提供贡献自己力量(即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电脑水平稍差的同学的自卑感得以消除,而电脑小高手的自我优越感也有所收敛,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让学生完成“设计教师节贺卡”这个任务时,小组长安排美术比较好的一个学生设计图画, 语文比较好的一个学生写贺词,一个学生负责操作电脑,一个学生负责内容设计,一个学生则准备交流发言。为了小组荣誉,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都忙着“先学”。

6.点拨释疑 ,进入 “后教 ”。

通过学生自主交流讨论、实践操作和教师适时点拨之后,师生可以总结归纳出共性问题。“后教”只要集中精力对症下药, 对学生在先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进行点拨,对学生已经掌握的,教师可略讲或不讲。通过“后教”,对问题进行归纳演绎, 寻找多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创新,力求事半功倍。

比如,在先学基础上学生回答我们都访问过游戏网站、中央电视台网、百度网站等。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会到百度网站、Google网站上寻找答案。对于“搜索引擎”这一概念教师要 加以解释 , 使学生明 白什么是 搜索引擎 及工作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下面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通过这样不断的师生相互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清晰所学知识与技能。

7.变式训练 ,回授 “后教 ”。

学生经过“后教”解决课堂先期布置的任务,但要从本质上抓住问题解决方法,还需要巩固,把新知纳入知识系统。通过变式训练,举一反三,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多角度掌握解题方法, 也可以从这些变式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并做进一步明确。

如教完表 格的制作 ,让学生帮 助学校用 电脑绘制 校运会日程 安排表 ,要求学生 选用不同 工具、不同 绘制途径 、不同文字处理等对设计的表格进行修饰与美化, 在组内先自我评价 ,推选出小 组代表作 品 ,说明操作 方法和技 巧 ,然后各小组间互评。教师归纳分析各小组作品的实现途径,指出其优点与 不足 ,并评比出 “最佳设计 ”,同时总结 技巧捷径 ,供学生参考。

8.分层测试 ,落实 “后教 ”。

分层测试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从面向全体学生角度出发,我会设计不同层次的独立作业题,包括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所得,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反思自己“后教”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和改进教学,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如教学Word软件后,我分三个层次设计测试题。及格层次是Word软件的基本操作测试; 良好层次是熟练掌握Word软件的操作技能和应用Word软件并通过自主探究初步掌握wps软件的使用,图文并茂地展现学习成果;优秀层次是制作班级或学校电子黑板报等。

9.拓展提升 ,巩固 “后教 ”。

在这一阶段我力求做到“三化”:知识的深化,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习方法的固化。而这三化的实现主要通过设计阶梯式、整合性拓展任务或问题实现。布置的拓展任务尽量来源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本地社会问题及当今世界的时事等。

比如教学Excel数据处理,我把班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单发出给学生进行数据运算与统计。学过Word文字编辑排版之后,让学生结合最近写的优秀作文进行排版编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1)检测每个学生是否都实现了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 ,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留给学生很大创造空间与发挥余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接触到的排版经验和技巧对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多样化演绎,创造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当然,以上几个“先学后教”的程序并不是孤立单行、一成不变的,应该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根据不同课型和学生实际理解掌握情况,对于操作较难、理解较难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多次“先学后教”的灵活运用,让学生把浅层次的知识理解、技能把握内化成深层次的活学活用,发展能力,从而提高综合信息素养。

四、“先学后教”实践运用的再审视

“先学后教”实现教师角色的换位 , 实现学生信息技术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教学新范式理念,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成功的地方很多 ,但对具体操作细节还需再思考。

1.在“先学”过程中 ,要真正增强“先学”效益 ,还要从根本上关注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心理诉求、意志品质的培养,让学生进入主动的“先学”探究状态,和谐融入合作学习,以至于达到各取所需的目的。

2.在“后教”的学习活动中 ,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的指导 ,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主动理解知识、把握技能、发展能力。

3.因为自身能力、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层递”式任务设计还要更合理,多设置开放式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在适合自己的练习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品尝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走向简约而高效。

摘要: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技术传授,而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信息技术推崇“先学后教”理念,精讲是“基石”,多练是“保证”,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用创新能力及综合信息素养。本文以构建课堂教学新范式为背景,以教学实践为基点,阐述“先学后教”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构想与程序,结合实例从实践层面上提出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再思考。

先学后教,当堂检测 篇5

60次

通过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我对这种模式有了感的认识。

一、概述

1、目标。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实施下列研究目标。

(1)英语学习的过程、策略、原则形成高中英语素质教育正效应的作用;

(2)英语学习的过程、策略、原则与目标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3)英语学习的过程、策略、原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操作方式与方法。

(4)英语学习的过程、策略、原则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5)英语教学应当形成学生的六种素质:知识内化素质;情感健康素质、智育开发素质;能力培育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策略运用素质。

2、课题内容。

(1)研究的过程内容。课堂进程;效果评价;教师设计;教学进度。(2)研究的策略内容。学生自学;教师调空;师生切入;习得能力。(3)研究的原则内容。个体能力;知识内化;智力培育;心理健康。

3、课题价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理论。这些理论如何体现高中英语新教材的“任务型和探究式教学”理念及其编排体系。

二、指导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4、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理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主要体现在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络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资源综合运用、光盘信息的使用等几个方面。信息技术教育既有利于课堂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中各种活动、知识、技能的有效调配和组织,也便于大量信息的整合,同时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技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正当事业的习惯。

三、实施措施

1、依据课题目标和主要内容,课题实施分为四大步骤:准备工作,研改实施,总结分析,提炼成果。

(1)准备工作。实验课不仅是知识地学习,更重要的是围绕着知识如何考察过程变化,策略使用,原则渗透。课程标准和教材里关于高中阶段学生英语目标的具体描述,如何落实到每一阶段每一节课每一教学环节。这就需要教师透彻地钻研《英语课程标准》内容,认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课堂建构各方面的素材,调查班级学生的全面细致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整合实验提纲制订可行方案。

(2)研改实施是核心步骤。依据实施方案与计划,确定每学期每月每节课知识过程策略原则的细化目标,结合学生教师的具体情况,做好五个环节的准备。在各个环节上,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效果,然后做出相应合理处理。整理保存有价值的文字数字图表及其它教学资源,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这一步骤中应注意三个问题:认真做到五常规,严格把握研改度,随时透析师生谈。将所有研改目标细目分三阶段六学期逐渐落实,实行周总结月分析年检测操作制。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全面充分的资料与素材,才能使研改结论充实完善,才能使课题目标更趋合理,才能使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3)本课题的研改内容多难度大周期长。为了确保它能够顺利有效严格真实地实施,必须建立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得到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全体成员职责明确认真履行。按照保障措施细目,结合方案计划定期检查。

(4)各教师制教学的阶段计划和方案,待领导审批后立即执行。

3、每阶段应有研究过程报告、目标内容总结、素材材料汇总、适当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

四、存在一些问题及努力方向

1、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1、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刻在学案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些过程中,数学或者是理化老师可能还要在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让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对于我们学校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引路提纲就是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提纲都写出来,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自学能力。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3、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4、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第二类练习是同学们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当堂达标。

“先学后教”信息技术 篇6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信息技术课堂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思想中往往把课程它当做纯技能化,以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技术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在这样的技能训练宗旨下,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主要是讲练结合,而且不管是边讲边练还是先讲后练,练习的内容主要是老师讲授过的内容,学生的练习基本建立在模仿层面上。反思这样的教学,学生的能力被大大束缚了。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学生如何学,能力如何提高成为教师最大的课题,在近年探索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种教学模式完全适应于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原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暴露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这样严格训练逐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这样就减少了作业的抄袭行为,提高了作业质量和信度,便于老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加大了辅导对象的准确性,有效地减少了差生面。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基本流程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是更新变化最多最快的一门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形式恰好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后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养成自主探究、不断创新的意识和习惯。运用这一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揭示目标→巧设问题引入自学→自主探究进入“先学”阶段→教师点拨释疑进入后教阶段→展示提升进入“当堂训练”阶段。

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1.创设情境导入教学目标阶段

导入教学目标,就是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当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同时,运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围绕目标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比如:教学《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第2课时,我在上课开始播放一段“网上求助治病寻找匹配肾源”的视频,请学生仔细观看。提问学生:“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人们是怎样寻求帮助的?”由此引入本节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巧设问题引入自学阶段

揭示教学目标后,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将要自学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自学阶段,使学生进一步细化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将来在自学阶段才更有目标性,做到心中有数,自学过程中针对性增强,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仍以上述课时为例,我设计如下几个问题:①你们都访问过什么类型的网站呢?②当我们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在网络上寻找答案呢?③什么是搜索引擎?④全文搜索与目录搜索引擎有什么不同点?⑤搜索到的网页或网站数目是否越多越好?为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入自学阶段。

3.自主探究进入“先学”阶段

通过问题的创设,引领学生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即“先学”阶段,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

(1)学生根据教师拟定的自学提纲自主学习。

(2)学生个体自主学习。

(3)学生群体学习。可以是4-5人的小组合作,也可以是2-3人邻近同学的相互交流。

(4)学生根据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请教的方式,不断地自主探究学习。

在以上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边学习边上机操作摸索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从因特网获取信息》这一课时,我采取学生分组形式进行自学,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在相互讨论交流与上机尝试中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提问求教。

4.教师点拨释疑进入“后教”阶段

通过学生自主交流讨论、教学演示、实践操作、学生归纳总结,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已更深层次地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形成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释疑进入“后教”阶段后,对于部分领会知识不够清晰、操作技能还不够熟练的同学,得到了及时的补救,跟上了班级教学进度。

这样,通过这一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自主创新方面都有所提高。比如:在自学基础上同学们回答:我们访问过腾讯网站、新浪网、百度网站等等。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会到百度搜索去寻找答案。对于“搜索引擎”这一概念教师就要加以解释,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搜索引擎及其工作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下面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通过这样不断地师生相互交流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加清晰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5.展示提升进入“当堂训练”检测阶段

“当堂训练”是指当堂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业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完成一些学生容易解决并且感兴趣的练习任务。比如:学过Excel数据处理之后,就可以把某班级学生的成绩单给学生进行数据的运算与统计。

通过课堂作业的完成,可以检测每个学生是否都能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训练,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电子教室在全班进行展示,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保持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先学后教”信息技术 篇7

一、“以学定教”对学生的要求, 即学生怎样学

首先, 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内容进行阅读, 了解其大概,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 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 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 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 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 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 所以它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一环。英语学习具有很强的连贯性, 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 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 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 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 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 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 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其次, 学生应掌握好预习的方法。预习, 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 (或预备知识) 外, 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 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采取什么方法, 重点难点在哪里等等。预习时, 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 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 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 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 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时间的安排上, 预习一般放在复习和作业之后进行, 即做完功课后, 把下次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 其要求则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时间允许, 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 钻研得深入一些, 甚至可做做练习题或习题;时间不允许, 可以少一些问题, 留给听课去解决的问题就多一些, 不必强求一律。

二、教师怎样引导和督促学生先学

1. 揭示课堂学习目标。

上课开始时, 教师首先应将本堂课语法集中的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教师可利用口述的方式出示, 也可利用小黑板、投影仪或多媒体等多种出示方式。出示学习目标就如同调度员给驾驶员下达任务那样, 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进行自学前的指导。

英语语法是一项抽象而枯燥的学习内容。因此, 在学生自学之前,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 即对所集中语法的学习内容、要求程度、学习时间、学习效果评价等一一做出明确的要求, 同时要对自学中的学习方法做好必要、及时的指导。

3. 学生自学、教师督查并个别辅导。

这一步是“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重头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也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即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学不仅先于教, 而且决定着教, 教必须服从于学而且服务于学。因此, 学生自学的过程便显得格外关键, 这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重要过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这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紧张、高效, 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学习积极性。

4. 小组协作, 讨论研究。

学生在自学之后必然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时便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协作, 共同讨论研究所遇到的困难。在此过程之中, 要充分调动小组之中后进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以及优秀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 做到小组之中只要有一人会, 便没有一人不会, 即“兵教兵”。

5. 答疑解难、精讲点拨。

经过了学生的自学过程以及小组内部的讨论协作过程, 学生对所要求自学的语法项目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 同时教师也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了明确的了解, 做好了充分的“第二次备课”。在此基础之上, 再进行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可谓水到渠成。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可分以下两步走。

(1) 学生答疑解难。即让各小组组长提出在本组内部所未能解决的问题, 看其它小组成员是否可帮助解决。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向书本甚至老师的所谓权威观点提出疑义或异议,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2) 教师精讲点拨。教师的精讲点拨可谓把关的一环。在“第二次备课”的基础之上, 教师将学生自学及讨论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 从而使抽象繁杂的英语语法具体化、系统化、规律化, 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语法内容。教师的讲解切忌重复, 对于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内容决不再讲。

6. 当堂训练。

“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练出来的。”因此, 学生学习之后必须及时当堂训练以反馈其所学情况, 并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堂训练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 要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 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能力方面, 而不搞死记硬背。

“先学后教”信息技术 篇8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环节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是“先学”, 即上课把自学目标 (学习内容、重点、难点) 明确告诉学生, 让学生有目的地看书、学习、活动, 以便围绕本节课目标,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第二步是“后教”, 就是老师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 使得教的过程有的放矢, 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第三步“当堂训练”, 就是当堂完成学习反馈, 通过强化训练去完成知识巩固, 这样才能把本课知识点及时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内化生成学生的能力。

刘良华老师的《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书中, 关于“游戏里有学习的秘密”这部分内容, 核心的观点就是:游戏吸引人, 就在于当你介入游戏中时, 能够及时地反馈、奖赏、矫正。即使失败了, 它也会给你另一次机会, 下一次就可能成功;再一次失败时, 还会给你另一种可能, 不断让你拥有希望, 不断地及时反馈。

如果“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融入“打游戏”效应, 课堂教学会更高效。即把该模式的三步划分为二至三个完整的环节, 即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知识点间的联系、重难点分别运用“打游戏”效应:及时反馈, 及时评价, 及时形成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成就感, 以增加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避免学生做了一道题后不知道对还是不对。教师不能对他及时评价, 学生对这道题的探求欲会随时间逐渐消退。等评价出来以后, 学生强烈被评价的欲望没有了, 求知欲也下降了。久而久之, 该教学模式的程序化课堂会使学生失去激情, 学习的效果就会下降。

就像骑自行车, 该往左拐时, 如果用力不对, 立刻给予你反馈———差点摔倒, 就能及时纠正, 慢慢地骑自行车的技能就有了。

知识技能的掌握和骑自行车的技能掌握相同。

先学后教,小组合作互助 篇9

多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在我头脑中根深蒂固了,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层次———讲解课文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连学生都摸得一清二楚了。老师在课堂上讲风太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这样的现状着实令我们犯愁。

学什么?怎样学?教什么?利用很长的时间,解决了充斥在我的脑海的这一个个问题,下面结合《少年王冕》一课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精心设计学习单,让学生自主学习

《少年王冕》选自古典小说,课文讲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如何孝敬母亲、学画荷花的故事,表现了王冕刻苦学习的顽强意志和好学精神。这篇课文最大的特色就是透过人物的言行,抓住细节,突出人物精神品质,凸显人物形象。作为高年级学生应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自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读书才是有效而扎实的。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单”。

自主学习我能行!

(一)收集资料我能行。

要求:收集王冕的资料。

(二)文中词语我会读。

要求

1.大声地朗读课文一遍,不会读的词语向组长请教,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相读一读学习纸上的“文中词语我会读”。

生字词语:耽误秦家晶莹明媚 载着

四字词语:腌鱼腊肉争先恐后青翠欲滴

带有多音字的句子:

1.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

2.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3.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

4.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

(三)文中生字我会写

要求:记住写字要领:竖画对齐横画匀,斜钩靠里右下展。

(四)作文我能写

今天同学们的作业做得不好,老师捧着一摞作业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

要求:抓住人物对话或者动作来续写。

在新课程理念下,生本的最终的目标可以说是先学后交再教,在这一部分的设计就体现在这里:先让学生自学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再在进行课堂交流。

二、提出合作要求,让学生学会小组互动合作

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为学习方式。课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生生互动中进行探讨分析人物分析。小组交流注意人人参与,注意小组成果的形式。对于小组互动合作教者应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要求。

组内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过程,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保证。当然,除了时间上保证之外,还要注意要让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讨论完之后,也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组内在讨论什么,达成了怎样的共识。小组成员在讨论交流时都有锻炼的机会。

三、适当点拨,让学生逐渐明晰

生本语文课堂中的老师角色,是指引者、帮助者,提供话题、创造思维碰撞情景舞台的总设计师。“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阅读课就是通过这个“例子”,教给学生清晰明了的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智能。这样的阅读教学,就具有语文的专业特点,学生就能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体现语文课堂教学鲜明的成长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好以下几点:

1.在新旧知识联结处点拨。

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点拨,便于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过度到新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2.在学习新知关键之处点拨。

在这些关键处适时进行点拨,有益于重、难点的问题的突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深,理解的透,掌握的牢。

3.在学生疑惑之处点拨。

针对学生课堂中的疑问,教师进行点拨指导,设计合适的坡度,架设过度的桥梁,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的突破口,排除疑难解决困惑。

4.在学生争议之处点拨。

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对一些问题的结论有争议。教师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然后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给予正确地解释。

5.在思维受阻之处点拨。

在课堂上,新课中的难点往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受阻,这时教师可适当地分化这些问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与诱导性,巧妙地让学生在探究中突破难点。同样也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在思维定势干扰之处点拨。

在课堂中学生往往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产生负迁移,此时设计探究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冲破原有思维方式的束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向。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篇10

1. 激趣导学。

首先,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导入新课。其次,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等于教学目标,应当语言简练,表述明确,可达成性强。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不应当呈现在学习目标当中。第三,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学习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核心问题。

2. 自读思考。

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过以下环节:(1) 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2) 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3. 交流解惑。

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

4. 精读感悟。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进一步品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 梳理初读情况,找准“切入点”; (2)师生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3) 品读语言文字,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5. 提炼拓展。

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总结。一是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有何收获;二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三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还可进行适当拓展,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活动,高年级要对写作方法进行总结,把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

6. 贯穿练习。

上一篇:训练目的下一篇:海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