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教材的实践教学

2024-05-30

美术新教材的实践教学(精选六篇)

美术新教材的实践教学 篇1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会学”, 不是“学会”, 即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突出对学生的创新素质的评价。在每节新课完成之后, 将布置下节课的课前准备工作, 这是一个预备环节。在这个预备环节中, 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按照计划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索, 通过各种形式收集、整理材料, 归纳总结, 得出初步结论。在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的实践中, 我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例, 从四方面探讨如何在课前开展“研究性学习”。

1. 创设适合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环境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努力创设最佳情境, 在平等、互助的氛围中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参与者和探索者。心理学家认为, 学生在观察、感受时, 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学生在观察后, 用语言表达情景时, 擅长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处于兴奋状态。就这样, 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 (或抑制) , 可挖掘大脑的潜在功能,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提高主动参与的意识。据此,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运用一切教学手段, 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的情境, 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 让学生观察、感受, 使每个学生身临其境, 亲自体验, 发现新奇而有趣的东西, 并主动参与其中, 积极探索, 寻求答案。例如在教学“图画中的故事”这一内容时, 我为学生精心选择了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 让学生通过自由讨论的方式从中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幅漫画, 并说明选择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的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 鼓励学生表达独到的见解, 让学生对如何创作最受欢迎的漫画作品产生极大兴趣, 最终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可见, 为学生创造一切有利于参与教学活动的条件是创设情境的主要方式。另外, 教师与学生之间既应平等交流, 又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互相信任。

2. 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 寻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 提出探索研究的领域, 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并认真探究。例如在教学“漫画的绘画方法”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从两方面着手教学。首先, 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三方面的图片:一是喜、怒、哀、乐等表情的图片, 二是鼻、眼、嘴等局部的图片, 三是正面、侧面、仰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的图片。其次, 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漫画人物的正面、侧面、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分别如何绘画?有哪些比例关系?漫画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有哪些?分别如何描绘?) 。这样既可摆脱课堂上教师手把手教授绘画的枯燥乏味, 又给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 使学生找到属于个人的绘画风格。

3. 拿出方案解决“研究性学习”中提出的问题

学生对“研究性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将收集、整理的研究材料及实验、实践中的现象、经验进行总结, 得出初步结论。例如教师要学生通过收集的漫画材料总结漫画人物正面、侧面、仰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的不同画法。结果, 初一 (1) 班A组学生总结的漫画人物“笑”的表情 (见图1) 比教师的教案总结的漫画人物“笑”的表情更为全面。

就这样, 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知识点的掌握, 教师较好地落实“生本教育”, 成就“有为”的学生。

4. 分析、总结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得出的结论

针对“研究性学习”得出的结论, 学生进行分析、总结, 指出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使用价值和研究水平,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出严谨、正确的研究报告。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方法, 所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对于学生而言, 为了搞好“研究性学习”, 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收集与积累资料的能力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蕴含“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是动态、开放的系统。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存在信息交流。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 那么就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思维的互动, 出现创造的火花。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是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

例如在教学“团结合作”这一内容时, 我设计了一个郊外旅游路线图,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把综合性与探索性相结合, 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态度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次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次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设计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路线图、评选最具团结合作精神的小组。这次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是:学生以4人为一组展开讨论, 并设计本组的旅游路线图, 撰写本组的旅游备忘录。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有的小组出现了意见不统一的情况, 有的小组出现了会想不会画的情况, 等等。但也有出人意料的作品。例如第六小组派出代表以旅游团“导游”的身份出现在讲台上, 给每个“游客”介绍自己“公司”的旅游路线, 并将各个旅游景点的人文特色描述得比较精彩, 成为这节课最具创意的一组。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旅游路线图, 学生却能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出属于他们的作品, 并运用他们掌握的其他学科知识, 将本组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 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有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增值,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打破传统教学中思维活动固定、僵化的模式, 产生种种联想和灵感, 从而创造可自由发挥的、能产生创造欲望的和有利于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氛围, 进而创造课堂教学的“奇迹”。

在蕴含“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传统的“传道”“授业”和“解惑”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崭新的教学观念。如果具体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实施, 那么其操作策略有三个。

1. 巧妙设疑

在蕴含“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启迪性和共同性, 设问的角度和难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学生经过思考便能找到答案。

2. 适时引导

在蕴含“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引导时要注意“导方向”“导思路”和“导深入”。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不仅是用传授的知识解决问题, 更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 使学生发现新问题。接下来,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3. 把握“互动”

在蕴含“生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占据主体地位,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 双向结合,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允许学生挑战教师、质疑书本及发表不同看法,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上述三个策略能让学生更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自主拓展性学习

实施“生本教育”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 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走向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帮助学生学会实践、学会探究和学会发现,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课堂学习很重要, 课外活动同样重要。那么, 在课外活动中如何以“生本教育”的理念为指导, 促成学生的“自主拓展性学习”呢?为此, 教师应做到四点:一是通过参观各种画展、欣赏名人画作等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二是通过参加各类美术竞赛, 增强学生的竞赛意识, 提高学生的竞赛能力;三是通过纸媒资料、音频、视频和网络资源等, 增长学生的阅历, 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创作素材;四是通过体验生活, 引导学生搜集身边美好的、有意义的素材, 使学生获得创作灵感。

小学美术新教材培训讲稿 篇2

浙美版新教材培训讲稿

一、教材分析

浙美版教材的编写,是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改的文件为指针和依据,遵循了国内外美术教育从“教师中心”向“学生本位”转化,从“技能性”向“人文性”转化,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化,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转化的先进教育理念,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技能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材以阶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以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设疑、提示、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其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引导学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多元艺术观念,丰富视觉样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视觉样式,体验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充实自己审美需求。

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改变了传统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淡化了美术门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拓宽了美术的文化背景,增加了工艺设计的比例。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既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建构又突出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构建课程新体系。

本套教材的编写,努力探索,构建一个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这一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终生受益。

本教材的体系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人文性单元结构是教材的主要特征。用能反映美术创作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的美术作品,以欣赏为主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提高欣赏水平、审美能力的同时,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关心时代的发展,加强社会责任感。2.贯穿教育新理念。

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发展。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教材编写同样需要遵循当今世界先进的、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技能的倾向,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是贯穿本教材编写的根本理念。

教材的每个单元在课题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明确体现三维目标的培养;以问题为纽带,体现多样的研究问题提出方式;突出学生在自主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实践,并增设了课后思考拓展的问题;采用以提示为指导的启发式教法;学习建议分层次,教材设计具有多元选择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版式设计特色鲜明,努力使版式设计成为一种隐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美观、大方的版式设计中得到美的熏陶。

三、教材的体系结构

本教材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将学习活动划分为“欣赏”与“创作”两大学习方式;内容涵盖“设计·应用”、“品味·评述”和“综合·探索”、“造型·表现”四大学习领域;而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各个学习领域都设有各自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力求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制作能力,特别是设计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懂得现代生活中处处有设计,制作能力是实现设计意识的重要途径。只有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有别于过去的工艺制作课。低年级的“设计·应用”只是体会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能有简单的创意和手工的操作能力。

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学生会从与身边的社会生活结合,初步了解到美术学习的综合性。随着年级的增高,它们还将接触到与其它学科的综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世界性关注的课题。让学生在综合·探索学习活动中,开拓视野,进一步认识到美术与其它学科和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低年级的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如节日、季节等。

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通过描述、分析、评价等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和理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况。在各个年级段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意识。低年级就表现在接触美术,激发对欣赏活动的兴趣。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突出了对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的学习,把学生自发的学习逐步引导到自觉的学习状态。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作了非常明确的说明:

造型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

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 知识目标:基本概括了造型艺术语言的要素和原理。能力目标:则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突出艺术教育的特征,强调了体验乐趣产生兴趣,并形成一定的价值态度。

应该说:“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原美术教学大纲形式中的绘画和工艺都可包括在其中。对教材来说,“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采取的是描绘和雕塑两种传统的表现方式,这一学习领域不仅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法,为其他美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为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表达提供最直接和最有有效的方式。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这一类学习领域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才会逐渐适度地显现。

这种学习方式就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是非常有利的。

四、教材的教学设计有创新。

本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讲,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明确学习目标。

结合每一课实际教学内容,在每课课题旁写明本课主要学习目标,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明确的方向,使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并真正实现教学互动。例如第1册第18课《大家成为好朋友》,书中提出“学习观察人的主要特征,与同学做好朋友”的学习目标,既有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又重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方法二:以问题为纽带。

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实施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设计,即一开始学习就让学生围绕着对问题的思考或注意引发学生产生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情境,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研究,以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例如第12册《奇思妙想》一课,一开始就提出“本课所选的作品‘奇’在何处?‘妙’在哪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分析,继而又提出“„„你还能有与之不同的联想吗?”等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的联想,以达到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方法三:以提示为指导。

采用提示的形式进行指导是一种启发式的教法,避免了注入式的教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是活的知识、技能。如第1册第16课《大气球飞呀飞》,要求学生画飞得高的大气球。如何使画出来的气球感觉又大又高呢?书中提示:“把地上的房子、树木等画小,气球就会感觉飞得高了。”促使学生悟到大小对比的表现方法。

方法四:重感受和实践。

依据美术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本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多感受、多实践。小栏目“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就是让学生通过多动眼、多动脑、多动手来感觉美、创造美。例如,第1册第5课《小雨沙沙》的“说一说”:“下雨天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哪些事情?”“想一想”:“你还能想出雨点的其他画法吗?”第8课《窗花花》的“试一试”:“如何撕才能使图形边线好看?”„„都提出了让学生多感受、多实践的要求。

方法五:多自评与互评。

学习评价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重点,使评价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是我们的目标,因此本教材设计了“自画自评”、“自说自画”等栏目。如第1册第5课《小雨沙沙》中的“自画自评”,小作者们说“我画雨天照顾小弟弟的情景”,“我画动物在雨天的生活”等都要求学生自己评自己的画。又如第1册第14课《我做的笔筒》的“学习建议”中要求学生“说说同学做的笔筒有什么优点”,第4课《我的胸卡》的“学习建议”中要求学生“把胸卡戴起来,与同学认识、交流”等,都强调了作业的互评。

方法六:“学习建议”分层次。

为了增强教材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本教材设计了分层次的“学习建议”。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学习建议”中的某个层次或全部的要求。如第1册《来来往往的车辆》一课的“学习建议”就分“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你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及“在纸箱、纸盒上贴出汽车的样子,并模拟车来车往的场面”两个层次,前面的要求低些,后面的要求高些,教师、学生可自主选择。

五、教学上的一些建议:

了解了本年级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为更好地实施教学,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了解新课程所面对的学生。

一年级学生由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在生理上处于儿童期,变化不甚大。但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欢乐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动规范,以学习为主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心理状态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学生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变化与日俱增,在绘画上随意性减少,向有意性发展,画画不再任意涂抹,而成为学习的一种任务要加以完成,具责任性与进取性。一年级阶段的学生仍依恋画画,把它看作是一种喜爱的“游戏”尤其在紧张的学习中,美术课的作画更被视为愉悦情感的一种方式。所以无论绘画能力“强者”与“弱者”绘画成效“好者”与“差者”都对美术抱有浓厚的兴趣。

2、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例如在上第1册第5课《小雨沙纱》时,先让学生欣赏国画《水乡烟雨》、《春雨江南》这两幅作品,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雨及表现技法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让学生对晴天和雨天以及课本中摄影作品和版画作品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体验雨天的美,了解摄影和版画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同样,上第三册第2课《好大的向日葵》时,先让学生观看荷兰画家凡·高的油画《向日葵》、任必端的版画《葵花地》这两幅作品,不要急于讲解葵花造型、色彩及表现手法,而应当让学生对葵花与一般花朵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体验葵花的美,了解油画、版画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3、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

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例如第2册第2课《水彩游戏》应抓住“多种形式的水彩玩法”,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出与众不同的玩法来,可先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路,以便互相启发,激活创造性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互相比较,采用类比、求异、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创造。

又如第三册第3课《奇妙的字母》中应抓住“字母的外形变化”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与众不同的字母外形,然后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路,再互相启发,激活创造性思维。最后互相比较,采用类比、求异、想象等方法,引导他们创造。

4、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以前,由于过分强调美术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略了美术文化的滋润,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因此,今天降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难度,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涵养人文精神,是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的学习呢? 首先应重视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例如,第2册第14课《神气的大公鸡》中先让学生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油画作品《大公鸡》及大公鸡的国画作品和摄影作品,讲讲与公鸡有关的故事以及公鸡的寓意及画家毕加索的情况,为大公鸡创设文化情境。

第三册第9课《泥娃娃》同样也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民间泥塑《大阿福》、《刘海戏金蟾》的实物或者照片,讲讲“大阿福”的意思与来历,说说“刘海戏金蟾”的故事,为泥塑“娃娃”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5、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依靠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例如,第三册第5课《小闹钟》中设问:“这些闹钟的造型与钟面指针的特点各是什么?”应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分析归纳出闹钟的造型及指针的特点。一定要避免老师直接讲解这些特点。

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用统一的规定去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作业应是个性的体现,要以丰富性、多样性的要求去迎合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完成的作业各不相同,则应该充分肯定。例如,在第1册第9课《花式“点心”》中绝不要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做同一款式的“点心”,而应该让学生做出各有特色的“点心”。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非让学生放任自流。但我们的教师也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体验作为“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而应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6、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用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交融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这使得当今美术课应十分注意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他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发掘综合性内容,例如在第2册第6课《船儿出航》教学中,在要求学生动手制作“船”的同时,应重视如何使船的基体能浮出水面的实验。还可以放放大船下水或远航的资料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及对科学的探索、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册第15课《闪光的星星》中,在要求学生动手制作玩具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视觉暂留原理的学习。除了玩具本身的试验外,还可以放放动画片,通过画面分解让学生感受不动的画面连续放映而“动起来”的效果,以引起他们对科学原理的好奇,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及对科学的探究、试验的兴趣和热情。

探究性学习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多思考,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如第三册第22课《下雪天》教学中要求学生想一想:“周围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该怎么剪?”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最后掌握不同雪花的剪法。

第1册第18课《大家成为好朋友》教学中可向学生提问:“男女生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通过研究与比较来分辨男女生不同特征。

7、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应改变“像不像”等“技能性”的单一化评价标准,体现美术的多样性、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在评价中除了要完善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观念与方法,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例如在第三册第18课《自己做帽子》中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或同学做的纸帽子的优点及改进意见,第1册第15课《能站立的折纸动物》中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做的动物的优点和改进意见,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一定更为生动活泼,学生更感兴趣,教学质量将大大提高。

8、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上第2册第10课《信封纸偶》可以让学生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用自制信封纸偶表现童话故事。第三册第1课《云儿朵朵》可以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分析千变万化的云朵图像;第18课《自己做帽子》可以安排学生通过互戴帽子,分析帽子设计、制作中的优缺点;第11课《手拉手,好朋友》可以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手拉手跳起集体舞等等。当然,这个跳舞有点难度,先不要说音乐的问题,失控起来也不好解决。

9、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论初中美术教学中乡土教材的运用 篇3

[关键词]乡土美术 贴近生活 愉快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57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这要求教师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发掘当地乡土美术,介绍乡土美术及各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美术,使学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审美价值,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品反映出人类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

一、发掘当地传统美术素材,充实美术课堂

努力发掘本地乡土美术内容,补充进我们的课堂,让本地的传统艺术延续流传。如将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引入《线造型——熟悉的物品》的教学内容中进行欣赏。让学生知道将军崖岩画是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线造型作品,是我国发现的最古老时代的岩画,是唯一反映农业部落原始崇拜内容的岩画,距今约4000年,被誉为“东方天书”。通过欣赏,学生不仅了解了线造型美术的特点,还对我们连云港的悠久历史、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线造型这种艺术形式从古至今发展与演变的进程,从而对这种最简单的造型方法有了一种重视,一种特殊的情感。他们积极动手,模仿画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线造型作品,感受岩画的稚拙与质朴,体会了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高度的智慧,在展评学生作品时我发现他们的作品都出奇的好,好像在证明自己没有给家乡丢人。只要用心去做,情感自然会流露在作品中,所以他们学习起来兴致勃勃。

二、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作能力

引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让学生去发现身边的乡土文化,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在《家园的变迁》一课中,通过实地考察、拍摄录像、搜集照片等活动,向学生介绍以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以及古迹之中的许多雕塑、陶器及玉器等工艺美术文化。通过介绍这类传统人文景观,学生认识了本地的一些民间美术和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通过考察参观,学生运用摄影、速写的形式记录下了海州优美宁静的古城风韵。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主动参与和探究,从乡土美术文化中汲取艺术营养,又能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

很多学生都喜欢动手,在手工制作《打开的喜悦》一课中,收集当地物产制作的手工艺品或作品图片,引领学生欣赏观摩,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并产生创作激情。指导学生用家乡特有的各种材料进行手工制作。连云港地处东海之滨,海产品丰富多样,特别是海边旅游景区的各式贝壳艺术品,更是美不胜收。我在上手工制作课时,收集相关工艺品和一些相关的图片,供学生欣赏、观摩,引导学生利用当地的贝壳制作贝雕工艺品,这些材料不用花钱购买,取之方便,而且富有亲切感,很受学生的欢迎。

三、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进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课堂不一定要在教室里,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扩展我们的美术课堂。从古至今人们都愿意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从心底接触自然》一课的教学中,学校的假山公园、沿河绿化带、新建的运动场,还有东侧的花卉园、镇上的农民公园、艾塘湖生态园等美丽的景色都曾经走进学生的画中。以古典名著《西游记》而著称于世,名闻海内外的花果山风景区,古树参天,名胜古迹众多,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遍布山中,是更好地接触自然的美术课堂。我曾组织部分学生以旅游的方式,对花果山主要景点及古人留下的珍贵题刻进行实地考察,搜集美术资料,写生和记游记,把亲身体会写下来,与同学分享。激发了学生考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审美的能力。或通过影像资料的展示,向学生介绍本地一些自然风光,给他们推荐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本地独有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由衷地想保护身边的环境。我们所到之处无一乱折花草、乱丢垃圾等破坏环境现象。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我惊奇地发现学生不再是我眼中的小朋友,更像是同伴、朋友,遇到问题我们共同想办法解决,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师生距离更近、更融洽。

艺术来源于生活,人们的生产生活设施越是贴近生活的美术,越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来源于生活的乡土美术素材更有利于这种情感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张桂木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文,高玉柏.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0).

浅析高中美术新教材的特点 篇4

美术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全新的事物, 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既要从传统中汲取精华, 又要大胆的创新。既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 又要贴近现时生活, 做到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下面就这次高中美术新课改新教材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新教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

为适应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需要, 更好地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社会接班人, 新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多样化要求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构建了全新的高中美术教学目标体系, 提出了基础性、多样化、综合性、有层次的课程结构。高中美术新教材已不再是单纯的欣赏课而是体现了新的时代的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 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 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 陶冶审美情操, 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 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单纯的美术鉴赏也不再是美术的全部内容, 单纯的美术鉴赏更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对美的需求及对美的衡量标准。根据新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5个内容系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9个学习模块——“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摄像”和“电脑绘画/电脑设计”供学生自主选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自由和空间。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教材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成为主动的参与者、选择者和创新者。可以说新教材体现了内容丰富结构合理, 适用性强的特点, 为培养新型的艺术人才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内容。

二、新教材更有利于教师自主创新

新的高中美术教材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给了一线美术教师更多的发展个性的空间和自主创新的自由。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 这样可以弥补专业素养不同的教师在使用同样教材时会出现的缺憾, 当然, 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尽可能的“吃透”并“利用”现有的教材。刘良华先生说:“中国的教师一直被称为‘教学工作者’, 这是对的。但是, 一个优秀的‘教学工作者’首先是一个出色的‘课程工作者’。所谓‘课程工作者’, 就是说, 他不是一个简单的‘讲授教材’的人, 他首先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或‘重新开发教材’的人。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在不断地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 或者说, 优秀的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新教材更有利于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不断转换角色。首先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情感素养, 人常说:“学长为师, 德高为范”。教师要教育好学生, 打铁先要自身硬, 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 高尚的道德, 而且也要具有宽容、仁爱、尊重的情感素养和人格魅力。教师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中, 最重要的就是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尊互爱共同探究真理, 就能形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新的教育模式也要求教师应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学生观、人才观。提高师生间平等双向的合作水平, 只有对学生付出爱心, 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亲近, 才能创造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其次, 教师要经历一个由“教育研究参与者”到“研究者”再到“反思的实践者”这样一种角色转变过程。作为老师来说要有尝试新事物的积极心态去开设教学模块, 要不怕困难要敢于实践。美术教师不是画家, 而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美术教师不是裁判员, 而是鉴赏者;美术教师要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 要做到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更新观念, 创新不断。

四、新教材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更高, 专业知识要求更全面

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不应是单一型的而必须是复合型的。教师要给学生讲授好新教材, 就必须认真吃透、用活新教材, 就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教师只有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理论水平, 才能完成新课程改革所赋予的各项任务, 课程改革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断充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拓宽知识层面,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现代媒体艺术教学系列的开设, 是高中美术的一个新的突破, 现代媒体艺术“主要体现在它的创新, 它的创造性的思维上, 以及它的这种新的一种知识智力结构, 它代表一种新的技术, 代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它是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 社会发展、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很自然的进入到美术课程中来, 使美术课程有一个新的突破。现代媒体艺术这个系列模块的教学, 既对学生具有超前的吸引力, 其实也给美术老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性, 电脑知识的更新很快, 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垦荒。另外, 美术老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 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通过多阅读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 以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必须从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高中美术教师应该经常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所举办的展览, 学会鉴赏、学会评论, 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当今网络世界无疑是最丰富的教学资源, 其系统性的收藏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因特网访问博物馆、美术馆, 进行美术专题的学习研究, 还可使学生从更广的角度多方面对学习对象进行考察, 使美术欣赏活动更容易与社会历史文化联系起来, 使学生获取更丰富直观的印象, 从而对审美对象有更生动的把握, 学生更容易从历史、社会、文化的角度对艺术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性进行多方面的审视, 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样做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促成学生综合拓展性的学习活动, 同时还在考察研究活动中, 通过查寻资料、收集图片, 归类分析等活动, 学生对具体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也有了切身的感受, 这种经历对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广博的见识, 才能驾驭课堂。以迎接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教师还可以通过教研活动了解更多更新的教学动态, 钻研现代教学方法, 如专题研讨 (一个教学、一个反思一个专题研讨) 、课堂交流 (听课和评课, 取长补短) 等, 来促进自己的教学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升华。“有教研意识的美术老师, 是不满足于‘坐井观天’, 或‘坐井’研究‘井’的。”;教什么并不很重要, 怎么教才至关重要!所以, 研究教学方法很有必要。我们提倡艺术的教学要采用艺术的方法, 用科学的方法去做艺术的事情, 往往是南辕北辙。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的继续进修和学习, 离不开自身的教学研究与艺术实践, 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只有努力做一个知识广博、勇于创新, 又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才是受学生欢迎的, 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教材美术第一册15-16课教案 篇5

第十五课穿花衣的热带鱼(工艺设计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拉折的方法,折出热带鱼,湘教版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5-16课)。

2、能运用添画或撕贴的方法进行装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制作出漂亮的热带鱼。

教学难点: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

教学准备:常规美术用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放音乐,用绳子吊着一条漂亮的热带鱼进入教室。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想知道老师的小鱼是什么做出来的吗?

2、问:看看这鱼是属于什么鱼和我们平时餐桌上吃的鱼有什么区别吗?这是热带鱼,具有鲜明的色彩。我们也来做一条漂亮的热带鱼。

3、要求学生摘去示范作品鱼,研究如何制作。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4、学生回答。SORRY,此处图片无法上传。学生折出纸鱼。

5、引导学生欣赏书中的着了颜色的纸鱼。请学生认出书中是用了哪些颜色,他们是如何搭配的。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6、教师引导学生设想出自己准备搭配的颜色。

7、学生涂颜色教师巡视辅导。

8、课堂小结:挂出有深兰色背景的纸要求学生把画好的鱼帖到纸上去,学生来评讲哪些的不足和不错的地方。

第十六课寻 找 美丽(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关注身边事物,并从中发现美和欣赏美。

2、能用语言较清楚地描述物品的某一特征,并画出物品的一些特征。

3、在活动中表现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感悟生活的细小的美丽。

教学准备:带上家里的漂亮的`小摆设(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在事先做了要求,要求学生摆出自己认为最美丽的物品。可以把教室适当的布置一下,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东西都摆出来。

2、要求学生挨着参观。参观完以后请学生席地而坐,要求学生分小组谈自己为什么认为美丽。请每一小组评出理由最有意义的同学上讲台向全班讲一讲。

3、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并引导学生。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学生上讲台讲,要求还要凭着印象还把物品的印象给画出来。在期间,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同时帮小组同学把物品画出来。充分给学生表诉的时间,并纠正在表达时的语言方面的问题。

4、评出表达不错的同学。加以表扬。

5、学生作业,画出自己最喜爱的物品的概貌,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巡视辅导。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体现活用教材 篇6

关键词:调整教材顺序;扩充内容;巧妙运用互联网

传统教学中,美术教师唯教材是从,有照本宣科的现象。这是因为当时的教育观念影响而形成的。然而,这种教材在今天已不行了,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念,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创造性使用美术教材的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精神、学生的需要等实际情况对现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用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活用教材。就如何活用教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调整教材顺序

为了适用普遍性,教材的编者考虑各地區的共性问题,那就会同个性化特点起矛盾,且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许多情况,时代在发展,“一套教材永远无法承载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因此,教材上的不一定都正确,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前后安排进行调整,不一定要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如,对苏教版美术教材第二册可进行这样的调整:首先,把第二课《水墨游戏》由学期初调整到学期中,因为出于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下学期的开学初,学生都穿着羽绒服,行动非常不便,易出现墨汁弄脏衣服的现象,很难清洗;而到学期中学生衣服穿得较少,就很难出现上述情况;另外,还可把《春天的色彩》再往后移动两个星期左右,因为根据气候特点,在原教材的授课时间,春天的气息不是很浓,各种各样的花还没开放,学生的衣服还穿得严严实实,两三个星期后,就有清明、踏青、春游等活动体验,且电视上也会出现许多关于春的节目,这样学生的观察机会变多,切身体会浓,这时教师再上《春天的色彩》,学生就会得心应手,绘出五彩缤纷的春天。

不仅可以根据天气来调整教材的进度,还可根据学校的一些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如,县每年都举办一些手抄报比赛、英语小报的设计等,那么这些比赛首先在学校举行初赛,学生必须掌握美术方面关于版面设计的有关知识、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教师可把美术教材第七册十五课《字的联想》、第十六课《版面设计》进行提前教学,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美术的实用性。这样结合学生自身需要,再加上师生关注多,作品展示场地大,获得评价的范围广,效果就明显。由于这些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相对比较独立,改变顺序也不会影响学生的认知规律,而教师在调整教材顺序时,首先需要充分理解、吃透教材,这样才能合理调整好教材。

二、扩充课的内容

教材的作用是为师生提供许多关于美术的话题,以此为切口,引领师生围绕某个话题共同探究,展开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新的教材已将各种教学要素大量地纳入教材,毕竟不可能将所有教学内容囊括在几十页的教科书上,因此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可以寻找教科书以外的例子。

1.从现实生活中扩充内容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运用到实践中,而我们的学校一般都坐落于城镇中。比如,苏教版的美术教材第七册《字的联想》,学生在生活中就能接触到大量有意思的变体美术字,街上、城市各种店面名称,为了吸引顾客,都非常醒目。另外,学校还配备多媒体、背投等,因此,教师可把该课设计成《有趣的文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前可让学生自己分组到各个地方去寻找、收集变体美术字,共同探究字体变化的缘由和作用,教师可介绍文字的起源、介绍影响深远的变体美术字等内容。课堂上,通过学生的相互展示和教师引导提示讲解,学生能深刻理解变化文字的方法,并对教师提供的不同词语环境下的“香”字做设计。课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帮助设计店名或装饰书籍封面文字等文字,且在以后教室的版面设计中经常使用。

2.巧妙使用互联网扩充内容

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化资源,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社会。互联网就能让我们坐在电脑前就可浏览全世界。比如,苏教版的美术教材第三册《机器人伙伴》,课本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供大量图片信息。但是现在世界上机器人的发明创作日新月异,教材上提供的图片相对陈旧,而师生通过互联网可了解最新的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以及登陆机器人网站了解各种机器人形象、功能和机器人发明的进展情况,图片新颖有趣,功能特色的介绍详尽丰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欣赏水平,有利于拓宽思路。

针对教材原有的课题进行组织、开发和再加工,扩充课程内容,是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方法之一。学生开阔了眼界,加深了艺术对社会作用的认识,学习兴趣更浓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

另外,现在有许多学校自己开发的地方课程即校本课程,这种教材更适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根据新课标精神、学生的需要等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上一篇:毛皮产业下一篇:马克思·韦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