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4课

2024-06-08

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4课(通用11篇)

篇1: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4课

湘教版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4课)

(一、绘画基础课)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几种常用的绘画、作色工具,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画画。 2、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画线、涂色练习,训练手指、手腕的灵活性和力度。 教学重难点: 在画线和涂色中了解各种工具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整张白纸4张,每组课桌组合排成方形 各种画笔、涂色工具(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喜欢画画的小朋友请举手;你都会画什么呀?) 二、导入新课: 检察学具。(学生带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美术工具,把它们找出来,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并说出名字。) 三、讲授新课: 1、在下面五个盒子中分别放入沙子、毛线、方便面、豆子、小棒,请一位同学摸,猜猜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先小声告诉老师,然后用简单的线条尝试画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猜) SORRY,此处图片无法上传。 2、与学生们一起采用不同的工具尝试。如: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让学生自由的作画、涂鸦。(教师可先示范不同工具的握笔方法,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握笔) 3、添画游戏:学生们随着音乐围着课桌(课桌课前摆成长方形或圆形)旋转,音乐停,学生就坐在面前的座位上,将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添画。(教师可先作示范) 4、念儿歌:彩笔手中拿,大家一起画。画个小点变雨滴,画个方形变楼房,画条竖线变筷子,画团曲线呀,变呀变成妈妈手中的毛线。 5、教学小结: A、展评学生作业。(由一个小组的学生共同来完成一张的`作业,最后比一比,大家评一评哪一组的最好看,好在哪里?) B、总结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花花绿绿的糖纸 (工艺设计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激发学生做手工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2、尝试包扎糖果。能愉快的参加教学活动,从体验各种造型媒材中引发美术兴趣,感受创作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 2、尝试包扎糖果。 教学准备:各种糖纸,不同包装的糖果,小片白纸 颜料笔,废纸团或小橡皮,固体胶(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察学具。(同桌相互检查,核对是否带齐东西)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讲老师小时侯发生的故事:小时侯的最大的乐趣就是集多种花花绿绿的糖纸,洗干净以后,夹在书里,漂亮极了!还可以当书签呢1 2、展示作品范例:现在,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漂亮的糖纸了。揭示课题。 3、欣赏教材P3 4、学生尝试涂色――反馈――涂色应由浅到深。 5、学生尝试包扎糖果。 6、学生交流包扎方法:菱形、圆柱体、球形、椭圆、圆、锥形等十几种形态各异的糖果。 7、让学生联系平时所见的售货和购物的情景,6人一组经营糖果铺,一组售货,余下6组做顾客,由制作糖果的人推销自己的产品,以锻炼学生大但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8、小结: 就快到教师节了,小朋友们可以再制作一些精美的糖果,把它们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辛勤的老师们。这一举措,可以激起了孩子们再创作的欲望。 第三课绕 绕 涂 涂(绘画基础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对绘画创作所用的材料和色彩有个初步认识。 2、使学生在涂抹色彩的过程中感受创作的喜悦,引发美术兴趣。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美术绘画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用自己构想的方法来进行表现创作。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验美术绘画方法的多样性,引发美术兴趣。 教学准备;常规美术用具(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老师进行常规检查,表扬课前准备的学生)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绕绕涂涂》。(出示课题) 这个游戏的名字很有意思吧。不过,在做游戏之前我要先考考你们:我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桌子上的这些工具各叫什么名字,应该怎么用?(小组之间可以讨论) 学生认识桌子上的工具材料,看、说、想、讨论。让学生来说一说,教师给与适当的纠正和补充。 2、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所产生的不同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就要来做这个游戏,描述游戏的规则并同时示范: ⑴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工具材料,进行自由创作(自由涂抹)。 ⑵每个组中的材料都不同,如果都想用一种材料怎麽办? (引导学生学会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⑶学生选择工具,开始创作。 3、通过观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介绍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画给自己的画取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可以同组讨论,也可个别介绍:画名,原因,绘画工具材料) 4、为学生提供其他媒材,扩展学生的表现领域。 师问:除了这些笔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画画? 学生发表观点。(棉签,手指头,纸团、木棍、菜叶……) 5、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个游戏就做到这里了,通过这个游戏,你知道了些什么或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谈想法。 第四课有趣的拓印 (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拓印方法。 2、开阔学生的眼界,从生活到自然,了解多种绘画形式,丰富绘画手段。 3、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有纹理的实物,尝试拓印。 教学准备;一张拓印的示范作品,纸、笔、被示范拓印的物品 彩色铅笔或蜡笔,硬币几枚或其它有纹理的小物品(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检查笔的准备情况,没带的学生可用普通铅笔代替)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激趣。展示用树叶拓印、组合成的图案:如小鸡、蜗牛、金鱼、螃蟹、蜻蜓、蝴蝶,与真实的图片做比较,让学生区别它们的不同,感受拓印的美感。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纹理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3、学生分组猜想、反馈。 4、教师示范拓印的方法:将纸蒙在有明显纹理的物体上,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力按住纸;右手用蜡笔或铅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 5、学生尝试。 6、教师反馈学生作业情况,提醒学生注意: A,左手要始终按住纸,别让纸和物体错位,否则拓出的纹理不清晰。 B,笔要平放,用力均匀,涂色要一个方向来回地涂。 7、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纹理较明显的物体呢?用手摸一摸,表面比较粗糙的物体都可以试一试。 8、作业:比比看,谁拓印的花纹多,印得好。 9、教师巡视辅导。 10、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都能找到许多可以拓印的物体,拓印的效果也不错,可是要把他们组合成好看的形状,或者进行一些添画,它们会变得更有趣,不信,你就试试看。(教师可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示范)

篇2: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4课

第十五课穿花衣的热带鱼(工艺设计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拉折的方法,折出热带鱼,湘教版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5-16课)。

2、能运用添画或撕贴的方法进行装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制作出漂亮的热带鱼。

教学难点: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

教学准备:常规美术用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放音乐,用绳子吊着一条漂亮的热带鱼进入教室。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想知道老师的小鱼是什么做出来的吗?

2、问:看看这鱼是属于什么鱼和我们平时餐桌上吃的鱼有什么区别吗?这是热带鱼,具有鲜明的色彩。我们也来做一条漂亮的热带鱼。

3、要求学生摘去示范作品鱼,研究如何制作。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4、学生回答。SORRY,此处图片无法上传。学生折出纸鱼。

5、引导学生欣赏书中的着了颜色的纸鱼。请学生认出书中是用了哪些颜色,他们是如何搭配的。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6、教师引导学生设想出自己准备搭配的颜色。

7、学生涂颜色教师巡视辅导。

8、课堂小结:挂出有深兰色背景的纸要求学生把画好的鱼帖到纸上去,学生来评讲哪些的不足和不错的地方。

第十六课寻 找 美丽(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关注身边事物,并从中发现美和欣赏美。

2、能用语言较清楚地描述物品的某一特征,并画出物品的一些特征。

3、在活动中表现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感悟生活的细小的美丽。

教学准备:带上家里的漂亮的`小摆设(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在事先做了要求,要求学生摆出自己认为最美丽的物品。可以把教室适当的布置一下,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东西都摆出来。

2、要求学生挨着参观。参观完以后请学生席地而坐,要求学生分小组谈自己为什么认为美丽。请每一小组评出理由最有意义的同学上讲台向全班讲一讲。

3、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并引导学生。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学生上讲台讲,要求还要凭着印象还把物品的印象给画出来。在期间,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同时帮小组同学把物品画出来。充分给学生表诉的时间,并纠正在表达时的语言方面的问题。

4、评出表达不错的同学。加以表扬。

5、学生作业,画出自己最喜爱的物品的概貌,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巡视辅导。

篇3: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4课

Period Four

(Post-reading and Word study)

Step 1 Revision

Have Ss talk about different musical styl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Step 2 Student-centered vocabulary learning

1. Give Ss a few minutes to make a list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from the text that they want to learn.

2. Ask Ss to show their list to a partner and explain why they chose these words or expressions.

3. Guessing meaning from context.

4. Work together in pairs or in groups, making clear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5. Use a dictionary.

Step 3 Consolidation

1. Have Ss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following words in each sentence.

beat 1.My heart is beating faster.(跳动)

2.The music is so fast that I can’t follow the beat. (拍子)

3.The German team beat the Japanese team 3-1 in the volleyball match. (击败)

pick 1.Autumn is the season to pick apples. (摘)

2.I’ll pick you up after work. (接)

3.The top ten pop songs for this year have been picked out. (选出)

rock 1.The death of John Lennon, the lead singer of the Beatles, rocked the nation. (使震惊)

2.Cui Jian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rock stars in China. (摇滚)

3.The ship hit some rocks and sank. Luckily all the passengers were rescued. (岩石)

style 1.The dress she bought yesterday is in the latest style. (式样)

2.I like different styles of music, such as rock music, folk music, pop music and classical music. (类型)

3.The style is the man. (文如其人)

2. Making sentences

Have Ss make as many sentences as they can, using the words in hisher word list.

3. Making up stories

Have Ss make up stories, using the words in hisher word list.

Step 4 Discussion

As is known to all, music is a universal language. Suppose there is no music in this world, what will the world be like?

Step 5 Demonstration

Have some students report the result of their discussion to the rest of the class.

Homework:

1.Finish the workbook vocabulary exercises.

篇4: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4课

Period One

(Warming up and Listening)

Step 1 Warming-up

Before class, T plays a song Ss are familiar with till the bell for class rings. Then T asks Ss some questions: (1) 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song? (You’ll be in my heartfrom the film named Tarzan,《人猿泰山》)(2) Where do you think the song comes from? (3) Do you like the song? Why or why not? etc. Ss answer all these questions.

Step 2 Brainstorming

Do you know any other songs? In this way, Ss think about as many songs as possible.

Step 3 Discussion

Ss work in groups of 4. They talk about the songs they are interested in.

Step 4 Demonstration

After discussion, choose one of the students in their group to report the result of their discussion.

Step 5 Finding a place

(Show a map of picture)

T shows the map of the world. While the student is reporting the result, others should listen carefully. Ask a student to find the place in the map where the song comes from.

Step 6 Listening

Ask Ss to listen to the music on the tape to find where the music comes from.

Song 1 二泉映月(folk music)

Song 2 Beat itby Michael Jackson from America (rock music)

Song 2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by John Denver from Europe (American country music)

Step 7 Listening and discussion

Listen to the music several times and then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ith group members. (1) Which piece of music do you like best? Why? (2) What makes you think this music comes from… (3)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ongs you have heard? (4) Can you guess what the songs are about?

Step 8 Demonstration

After discussion, Ss choose one of the students in their group to report the result of their discussion.

Step 9 Listening

Listen to the three songs on the tape and then fill out the form below.

1

2

3

What would be a good title for the song?

What is the song about?

How does the song make you feel?

Do you like the song?

(1=not at all, 10=very much

How would you describe the song?

Play the tape several times so that Ss can fully understand them.

Song 1: Edelweiss

Song 2: I’m right here waiting

Song 3: Love me tender

Step 10 Group-work

When Ss fill out the form above, they discuss each question and then report the result each other.

Step 11 Demonstration

Choose one of the students in their group to report the result of their discussion.

Step 12 Listening

If time permits, finish the Workbook listening exercises in class. If there is no time left in class, leave them as homework.

Homework:

1. Finish off the workbook exercises.

篇5: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4课

Period Six

(Integrating skills)

Step 1 Homework checking

Have the Ss talk about pop music and rock music.

Step 2 Reading

Read the text pop and rock music and complete the outline below:

Comparison

Pop music

Rock music

Why is music important

to the musicians?

Music is their career. They use

Music to become rich and famous.

How are some written?

One person has a strong feeling and

expresses it with music,

and others help build the song.

What are the songs

about?

Most pop songs are simple stories

About love that make people feel

easy and forget about the real

world.

Step 3 Discussion

Compare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and modern Chinese music. Start by completing the chart below, and then write a short essay in which you compare the two styles of music.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vs Modern Chinese music

Comparison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Modern Chinese music

What instruments are used?

When is the music played?

Who writes the songs?

What are the songs about?

Step 4 Writing

   In English,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re the four basic skills. Ask the Ss to write an essay entitled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vs Modern Chinese music with Pop vs Rock as a guide.

Step 5 Practice

Allow the Ss enough time to write the essay then show one of the Students’ on the screen. Do some adjustments.

Step 6 Consolidation

Read the passage at Page 148 and finish the form at Page 149.

Homework:

1. Write a comparison essay according to the finished form at Page 149 with the title American music in the past vs today’s American music.

篇6: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4课

顾县中学 刘云

一、教材的作用与地位

本章主要包括三小节: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这三小节主要是介绍了四个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及概念的应用(计算和定量实验)。这四个概念中物质的量处于核心地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都是物质的量的导出量有关计算主要包含了这样的四对换算关系:

<图1一1>

这样通过物质的量及其导出量就建构了这样一座桥梁:

<图1一2>

而化学这门学科正是要在微观粒子的层次上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所以学习化学的人都必须在头脑中建构起这样一座桥梁。同时摩尔计算是整个高中化学计算的核心,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定量实验则是高中化学重要的二个定量实验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也是意义重大。所以本章在高中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老教材的比较

新大纲

旧大纲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B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B

摩尔质量

B

摩尔质量的概念及计算

C、D

气体摩尔体积

B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计算

C、D

物质的量浓度

C

物质的量浓度

C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D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D

有关应用于方程式的计算

D

有关应用于方程式的计算

D

1、大纲的比较

2、教材内容的比较

新教材从目标上提出了“淡化摩尔、弱化概念、降低难度(计算)”,因此新教材与旧教材在内容上相比就有了这样一些变化:

(1)从高中全套教材的体系结构出发:新教材将旧教材中的第4节反应热从本章删去。反应热的初步知识放在了第一章,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则放在了高中化学第三册(选修)。反应热从本章删去,使本章的知识结构更加紧密,同时知识点分散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从分散难点的角度出发:新教材还将有关应用于方程式的计算分散到了第四章。充分考虑到学习的阶段性原则。

(3)从降低难度的角度出发:新教材在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时进行了淡化处理,说明概念的文字没有用黑体字呈现,也不再有总结性语句;其次,新教材还略去了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的求算,仅对气体分子数与其物质的量的换算有要求;另外,由于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大纲中已不作要求,所以在新教材中已将阿伏加德罗定律这个名称略去,但内容有所保留。(重理解轻死记)

(4)从更符合认知规律的角度出发:新教材变更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同时变更了概念的引入顺序)。(见表)

(5)从更加规范、更加科学的角度出发:新教材在计算中引人 了量方程;增加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molˉ1;在定量实验中将量筒改为滴定管;规定物理量及其单位都用符号表示。

(6)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的角度出发:新教材还增设了讨论性问题,还增加了课后阅读材料。

3、教材编排顺序的比较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教材的编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较复杂的概念的学习建构在了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符合学习的可接受性原则。从中可以体现出新教材以学生的学习为重来编写教材的先进思想。新教材的编排与旧教材相比应该说是更加科学。

4、教材编写的比较

新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灵活。更多的从有利于学习的角度来呈现教材内容。比较注重启发式的教学:设置了4个讨论性问题,利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同时还配备了10幅插图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形象化,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还潜在的创建了一种较为活泼的、宽松的学习气氛。同时还提供了学法指导,如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新教材将整个配制过程用图示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就是一种学法指导。(文字和图象的相互替换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而不断使用的一种方法。)另外新教材还比较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每一节知识都是从旧知识向新知识引入,由熟悉到陌生,这样就很好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5、课时分配的比较

新教材(共10课时)

旧教材(共15课时)

第一节物质的量

2

第一节摩尔

3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2

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2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3

第三节摩尔浓度

3

实验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

第四节反应热

1

本章复习

2

实验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

选做实验测定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的含量

2

本章复习

2

新教材的课时比旧教材少主要是二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内容的减少 (第四节反应热、选做实验均已删去 )这里就少了3个课时 。另外加上难度降低,第一节物质的量减少了一个课时。又学生实验从2个课时减少为1个课时,这是合理的。可见尽管课时减少但教学内容也相应减少,所以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新教材,认真备课,不要穿新鞋走老路,这章的教学任务是可以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的。

6、课后习题的比较

新教材课后的习题比旧教材明显增多,说明教材编写者已看到了习题对知识的巩固作用。

三.教学建议

由于本章是高中唯一以物理量为主的一章,概念集中,多而抽象,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准确把握教学大纲

①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全面,落实要到位

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要准确把握

2.教学目标要分步推进

3.课时内容要合理分配

4.要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5.要重视新教材的变化

6.要合理利用新教材中的讨论题,课后阅读材料

7.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8.课堂教学活动形式要多样化

9.要重视实验的教学

四.教学程序(课堂教学设计)

1、设计思想: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3)教学目标的全面贯彻 (4)教学目标的分步推进

[说明]

(1)过去我们上课总把自己定位于课堂活动的主角,经常一讲到底。而把学生看作群众,关心的是他们是否配合,是否回应。如果现在仍然是这种观点,很显然是不合适的。现在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应该是主角,而老师则仅是导演。引导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2)建构主义者倡导合作学习:因为他们认为学习仅是认知个体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论证,则可以使认知个体对新知识的认识更趋完善。对此我们都有一定的体会。其次从培养未来的合格的公民而言,我们也应该加强合作学习,因为大家已经有一种共识:未来的公民应该善于合作

2、课堂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章 物质的量 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一摩尔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计算技能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问题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并用

本节课的教学用品:电脑、投影仪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概念

本段教学流程图:

(二)阅读讨论,了解概念

本段教学流程图:

[说明]首先摩尔在新教材中已作了淡化处理,有关要领的文字不再以粗体字突出。对学生的要求仅作了解,不做过高要求。同时在本节课前面第一部分已经让学生充分体会了为什么要引进摩尔这一概念并且粗步地感受了摩尔这一概念是用来干什么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本段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材料,相互讨论,合作学习来解决。不过需要老师作出引导,因为这一部分知识中仍然有一些陌生名词(如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等)仅靠学生自学,尚有困难。因此在这里我选择了建构主义观点下比较成熟的支架式教学模式。

[附]:问题与解答:

(三)问答结合,应用概念

本段教学流程图:

[附]一、教师设问如下:

填空题

1、有一瓶氧气含有NA个O2分子,则称该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mol或称有__molO2

2、有一块石墨固体含有NA个C原子,则该石墨的物质的量为__mol或称有__molC

3、有一包氯化铜粉末 ,含有NA个CuCl2 ,即有NA个Cu 2+,2NA个Clˉ,则该氯化铜的物质的量为__ mol或称有__mol CuCl2

4、1 mol氢气,则表示含有__个H2。

5、1 mol三氯化铁则表示含有__个FeCl3,即有__个Fe3+和__个Clˉ。

计算题

有一瓶纯硫酸其物质的量为3mol,则该瓶中大约有多少个H2SO4分子?(NA≈6.02×1023 molˉ1 )这些硫酸分子中共含有多少个氢原子?其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还含有多少个氧原子?其物质的量又为多少?

二、学生自问自答

一组设问,一组回答(时间5―8分钟)

三、师生共同活动,得出结论

结论1:粒子个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结论2: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符号为N)之间的关系为:

作业 P48―㈠ 1、3、4 看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国际单位制简介

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经常要用到一些物理量来表示物质及其运动的多少、大小、强度等。例如,一米布、二千克糖和三十秒等。有了米、千克、秒等这样的计量单位,就能表达这些东西的数量。但由于世界各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不同,往往形成各自的单位制,如英国的英制、法国的法制等。而且同一物理量常用不同的单位表示,如压强有:公斤平方厘米、磅/平方英寸、标准大气压、毫米汞柱、巴、托等多种单位,这对于国际上的科学技术交流和商业交往,都很不方便,换算时又容易出差错。因此,便有实行统一标准的必要。

国际单位制是一九六零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建议并通过的一们单位制。以米、千克、秒(m、kg、S)公制为基础,逐步加上其它单位,并作了一些规定,制定了国际单位制:(英文为: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es, SI)

国际单位制克服了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多种单位制并用的混乱现象,并尽可能地反映出当代的科学技术水平,因此它具有科学、精确、简明和实用的特点。现有国际单位制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单位制,已成为国际上共同的计量语言。因此,我们应该了解、熟悉国际单位制的内容和意义,以便为我们所用。SI单位包括三种类型的单位,即SI基本单位、SI辅助单位和SI导出单位。请参阅附录。

附录一:SI基本单位

附录二:SI辅助单位

附录三:SI导出单位(共有19个,仅取4个示例)

补充说明:

物理量一一就是用来描述物质的性质或物质的运动状态的所用的各种量值。

篇7: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4课

设计思想:

在使语文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念的指导下,本单元活动旨在改变教师角色,由灌输者向引导者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道德修养及心理素质,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不仅培养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训练他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既参考教材,又超越教材。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汲取了传统教学的精华,又体现新课改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用一系列的有内在逻辑联系且逐层深入的活动贯穿整个单元,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体会到玩中学、玩中思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活动单元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自我,深入剖析自我进而规划自我

⒉训练学生倾听、述说、阅读、写作的能力

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

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⒈倾听、述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

⒊融人文素质教育于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回顾中认识自我,深入剖析自我进而规划自我

教学难点:

⒈活动与语文基础知识巩固及人文素质教育的合理结合

⒉课堂秩序的控制

教学方法:

游戏法、竞赛法、讨论法、对比法、自主探究法、模仿法

教学课时:

8课时(其中2课时为机动课时)

教具:

纸箱若干个、四张报纸、四个磁铁、几幅漫画、剪刀、阅读材料一篇

第一课时

主题:搭起心灵互动的桥梁

目标:营造互动的课堂,搭建师生交流、沟通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安排:

一、互动总动员

1、目标: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学会欣赏他人。

2、流程:全体起立,向四周的同学问好,并说一句真诚赞美他人的话

例如:你好,我是某某,很高兴与你同桌。你今天看起来很精神。教师也走下讲台,向第一排的同学问好,说一句真心赞美的话。某某同学你向你身边的同学问好了吗?同学们,你们刚才都表现的非常活跃。我们的课堂就需要大家像刚才这样都动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二、互动进行时

1、目标:通过“答学生问”的活动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培养学生勇于发问、敢于表现自我的精神。

2、流程:

⑴“场地设计”: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四条跑道,每条跑道分十格。

⑵教具:四色磁铁

⑶宣布规则:

①全班分四大组竞赛,将奥运精神带进课堂。每轮每组的学生可以就他感兴趣的关于教师本身或者关于高中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向教师发问,每组只有一次机会(允许学生相互探讨)。

②每轮教师就学生提出的四个问题选择恰当或者合适的问题“答学生问”,被选到的大组即获得“前进”一步的权利。(其他组原地不动)

③.一共十轮提问。十轮过后,领先的组则获得开始玩下一活动的优先权。

4、活动小结:教师肯定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勇于表达自我的行为,激励其继续积极参与集体交流活动。

三.“抛绣球”

1、目标:通过学生的自评自述或互评互述增进学生间的了解,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培养学生表现自我与增强其欣赏他人的意识。

2、流程:

⑴教具:写有全班学生名字的纸条,折好,放置于一小纸箱中。

⑵宣布规则:由“互动进行时”中胜出的一组派代表抽出一位同学的名字,被抽中的同学要向大家讲述“我的故事”或者“我熟悉的本班的一位同学的故事”。

⑶同学讲述“我的故事”结束后则抽出另一名同学,由他先用三句以内的话概括前一位同学的故事,然后再讲述他的故事;若第一位同学讲述其他人的故事,则被他/她讲述到的同学则接到“绣球”,也是先概括后讲述。

⑷没有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讲述而无法概括他人的故事,这位同学将受到小小的“惩罚”。(略)

四.课堂小结

1.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自觉建立良好的社交群落,并形成一种习惯。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寻找或回忆身边的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述下来,在语文本上形成文段。

第二课时

主题: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目标:

⑴从“认识自我”走向“与人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⑵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活动安排:

一.导入游戏:“金鸡独立”

1、目标: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展示的活动,让学生有团队合作精神的直观体验。

2、流程:

⑴教具:报纸四张

⑵宣布规则:

①选男女同学各两队参与活动(可自由组合)。每队一张报纸。

②比赛开始时,每队选手必须同时在报纸上作“金鸡独立”三秒钟,在这个规定时间内若队员的身体不能保持平衡或者接触到报纸以外的地面则该组落败。胜利过关的队伍则进入第二轮。每队将报纸对折,队员在报纸上作“金鸡独立”三秒钟,如此类推。最后能在报纸的最小面积上保持“金鸡独立”的队伍即为获胜队。

⑶讨论:获胜队伍赢得比赛的原因。

二.研读漫画《不合作》

1、目标:从漫画的寓意中点明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2、流程:

⑴教师出示两把剪刀(一钝一利),当场作剪纸的比较,说明:剪刀必须是锋利的才能发挥其“剪”的作用。

⑵与学生研究《不合作》,明确,两刃即使锋利,不“交锋”合作的态度必然导致剪刀作用的丧失。

⑶小结:

①剪刀的两刃都要锋利。

②两刃要“交锋”。

三.研读《我很重要》

1、目标:解决个人与集体的定位问题,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流程:

⑴研读《我很重要》,思考:

①作者认为“我很重要”的依据是什么?列点概述

②讨论:“我很重要”就是“以我为中心”、一切从“我”出发吗?

⑵小结:“我很重要”:

①本身存在的重要

②对于他人(父母、子女、朋友……)重要

四.检查作业

时间允许要求学生口头表述他们找到的体现团队精神的故事,时间不允许就课后检查。

第三课时

主题:与往事干杯,我的未来不是梦

目标:

⑴让学生端正面对过去的得失成败的态度,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⑵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时筛选及分析信息的能力。

活动安排:

一.唱。全班齐唱《童年》。

二.写。让学生每人准备两张小纸条,分别写上自己最伤心的和最快乐的一件事,不署名。然后折好,分别放在左右手心上。(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你觉得现在你的左手重还是你的右手重呢?(学生回答)好,有同学说左手重一点,也有同学说右手重一点。那么,到底在你们的心底,伤心与快乐到底孰轻孰重?在一个美丽而羞涩的梦前,让我们来看看,胜利考上北大的王海桐师如何看待的。

三.读。研读《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思考:

①分点简要概述王海桐伤心与快乐的往事

②王海桐以什么态度面对这些往事?她以怎样的`感情述说自己的故事?你有何感受?

四.教师小结研读活动,引出下一活动。

师:同学们,伤心与快乐到底孰轻孰重呢,在“北大之梦”面前王海桐选择了与伤痛潇洒干杯,获得了前进的力量。现在,我们刚升高一,在我们的前方同样有一个美丽的大学梦在等着我们去实现。所以,现在老师要给你们两个箱子--“心情回收站”、“快乐加油站”。

小活动:学生分别把刚才的小纸条放“心情回收站”、“快乐加油站”。

五.教师小结本节活动

第四课时

主题: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目标:在“我的未来不是梦”活动的基础上培养意志力

活动安排:

一、讨论漫画《暑假》:

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认识到要调整状态迎接高中的新的学习生活,同时引起他们的思考:调整状态后,我们要达到目标必须怎么做?

二、讨论漫画《挖井》:

三、步步为营的悬念教学法。

老师提供一篇有坚强意志力的本校优秀老师的感人故事作为阅读材料,材料分为三部分,分三次发给学生朗读,每部分设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留下悬念。讨论完一部分后再发另一部分材料让学生诵读。让学生边阅读边分析讨论,体会主人公的精神,从而培养坚韧的意志力,为梦想而拼搏。

四、阅读材料(略)

第五课时写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以《我很重要》为范文,进行句、段的仿写练习

教学步骤:

一.“三打白骨精”

1、目标:要求学生从对优美句子的还原中把握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2、流程:

①由教师在文中选取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或修辞手法运用得颇为成功的句子,由学生“还原”(即去其枝叶、存其主干),并比较其表达效果上的差异。

②教师小结:强调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润色文章的重要性。

二.“七十二变”

1、目标:要求学生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仿写句子、句段。

2、流程:

①教师提供简单句,要求学生扩充句子。

②教师提供简单句要求学生模仿文中排比段,仿写排比段。

第六课时基础知识巩固课

教学目标:培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通过学生间的竞赛活动,要求学生养成自习基础知识的习惯。

教学安排:学生分组竞赛,认真研读课本提供的阅读文章,轮流出题,争取考倒对手。

具体步骤:

1、全班分为四组,一组同学负责在黑板上出题,另三组抓紧时间准备“应征”。

2、“沙场秋点兵”法。由出题小组在其它三组任点主赛手在黑板上答题。

3、最后由出题小组批改评讲并评出获胜小组。

第七课时演讲、写作(机动安排)

第八课时制作成果,展示成果,学生互评互学

成果展示形式可多种多样,例手抄报展览、演讲比赛、作文评比、语文笔记簿展览等。

(主要设计人:黄东红、庞桂珍、陈丽红、蔡楚琛、杨小玉、)

篇8: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4课

对大学俄语新教材(第一册)及教法的思考

科学的教材和教法是外语教学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新大学俄语>教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该教材为主干教材的大学俄语课程的.教学也必须以科学理性原则为指导,才能实现大学俄语教学的现代化、科学化.

作 者:赵秀玲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刊 名:中国俄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RUSSIAN TEACHING年,卷(期):24(3)分类号:H35关键词:大学俄语 教材 教法

篇9:快乐汉语 第一册 第八课教案

教学对象:初级汉语水平的中学生

教学目标:1.会话:购物时谈论需求(水果和饮料)

2.语音:学习z、c、s的发音,并与zh、ch、sh辨析。

3.词汇:认读生词“水果”、“苹果”、“果汁”、“汽水”、“要”、“呢”

4.语法:学习三种疑问句形式(要+什么?;要+名词;A+要+名词,B+呢?)

5.汉字:认读并书写“要”、“水”、“汽”、“茶”四个汉字

教学重点:学会在购物或做客等语境中询问需求;7个生词;4个汉字。

教学难点:语言点:“你要什么?”“你要水果吗?”“我要苹果,你呢?”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图片法;翻译法;交际练习法 教具:多媒体;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一课时45分钟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用师生问答方式询问早餐。2.提前板书以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的词语。3.听写上节课的4个汉字,并纠错。

二、导入新课

询问学生喜欢吃什么水果,可以用英语翻译一下。“What is your favorite fruits?” 学生不会用汉语回答的话,可以用英语或者印尼语回答。

三、讲练新课

1.用PPT展示或者拿出画有水果的图片,让学生会认读几种重要的水果的生词。

2.练习水果名称。把学生分成两组,将自己制作的水果卡片分发给每一位同学,一组手持拼音卡,一组手持生词卡。老师念水果名字,持有该水果卡片的同学站起来,同时复述水果名称,哪一组最快得一分。3.讲解生词“要”。首先PPT展示,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重要动词“喝”和“吃”,并用“要”将这两个动词代替。

4.讲解句型。老师拿出所有水果卡片,依次摆开。询问学生“你要水果吗?”学生答“要”。再继续问“你要什么水果?”学生答。最后老师带读这两个句子。

5.练习句型。情景表演,首先每两人一组,练习买水果情景的对话,再让两组学生自愿上台表演。

6.教写汉字“要”,“水”。首先播放flash笔顺视频,然后老师示范性的板书,学生模仿。最后检查纠错。

四、布置作业。两个汉字各写5遍;回家后把情景对话表演给爸爸妈妈。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提前板书上节课所学的水果名词,复习;听写上节课两个汉字。

二、导入新课

询问学生喜欢喝什么饮料,可以用英语问一遍。“What is your favorite drink?” 学生不会用汉语回答的话,可以用英语或者印尼语回答。

三、讲练新课

1.老师用PPT展示或拿出画有“汽水”、“果汁”、“茶”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让学生会认读这三个生词。

2.选3个学生复习上节课句型,让学生作为对话A问老师“你要水果吗?”老师回答“要”。学生问“你要什么水果?”老师回答:“我要苹果,你呢?” 3.讲生词“呢”

用PPT展示两组对话,A1:我要汽水,你要什么?B1:我不要汽水,我要果汁。A2:我要苹果,你要什么?B2:我不要苹果,我要香蕉。这里A1和A2句子中的你要什么=你呢?=What about 4.学习句型。首先用PPT展示句型,即对话。A:你要什么?B:我要苹果,你呢?A:我要咖啡/牛奶/鸡蛋/面包/果汁/汽水。老师领读,学生跟读。5.练习句型。

首先,老师扮演A并拿生词卡片,问学生“你要什么”;学生回答“我要苹果,你呢?”老师不断变换手中的卡片,依次说“我要咖啡/牛奶/鸡蛋/面包/苹果/果汁/汽水。”向学生演示句型中的生词替换,并让全体学生跟读替换过的句型。

第二,每两人一组做练习,发给每组同学写着咖啡、牛奶、鸡蛋、面包、苹果、果汁、汽水的卡片。学生A问学生B“你要什么?”学生B说“我要苹果,你呢?”同时随机拿起一张卡片如果汁,然后学生A看到卡片后,必须迅速回答“我要果汁”。两位同学轮流交换。最后选3组自愿上台表演。

6.教写汉字“汽”和“茶”。首先播放flash笔顺视频,然后老师示范性的板书,学生模仿。最后检查纠错。

四、布置作业

1.两个汉字,各写5遍。

篇10:新教材第一册美术教案1-4课

教学内容:浙美版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九课《花式点心》

学习领域:造型·美化生活花式点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花式点心彩泥的材料特点,通过观察学习尝试制作花式点心。

能力目标:能通过感知、体验等方法花式点心,大胆、富有个性地加以表现,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创新的能力,花式点心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情感目标: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发现生活美,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运用彩泥制作花式点心。

四、教学难点:表现花式点心的外形美、色彩美。

五、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的物品准备:彩泥、工具、垫板、点心等。

2、教师课前的物品准备:课件、彩泥、彩泥工具、奖牌;教室桌椅的排放。花式点心

六、教学模式:

拓展→观察→感受→探究→体验→表现→评价→拓展

教学思路:

《花式点心》是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的一节造型·表现课。本课设计旨在改变教师的“主角”地位,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通过让学生自己确定课题、自己探究制作方法、自由表现、自主设立奖项、自主颁奖等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依据教材内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与生活习惯,本课的总体思路是:把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了解各种点心的款式,学习彩泥的基本制作方法,并通过创设点心公司征集点心新款式样的生活情境,体验当一名小小点心师来展开彩泥制作为课堂显性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为课堂隐性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悟艺术、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花式点心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了解有关的点心知识:

1、听童谣《爷爷为我打月饼》(课件播放)

仔细听歌词里提到了哪样点心?(月饼)师:月饼是我国传统的点心,它不但香甜可口,而且还代表团圆、美好的涵义,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有吃月饼的习俗。

2、今天小朋友们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点心,你们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点心的颜色、形状,请大家轻轻地把它们拿出来,注意卫生,开始吧!„„这几位小朋友介绍得很好,其他的小朋友也可以向同一组里的小朋友介绍一下,开始!

3、(课件出示宁波汤团图片)大家看这是什么?对了,这是宁波汤团,是特色点心,它圆溜溜的,味道可好了,如果有外地的亲戚来作客,大家就可以请他们尝一尝汤团。

4、除了这些以外,点心还有许多的品种,小朋友看了图片后,可以说一说点心的颜色、形状,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的。(课件出示花色点心的图片)

分中式、西式各选几幅有代表的点心图片请学生从颜色、形状等方面来分析一龙下,其余的只作欣赏。

5、这些漂亮、美味的点心都是点心师做出来的。大家想不想也试一试?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做小小点心师,用自己的小手做出各种各样的点心。

6、那我们给今天这堂课取一个什么样的题目呢?(在学生的几个题议中由学生们自己确定一个题目,写上黑板。)

二、学习制作:

1、分析制作材料:点心师做点心用的是面粉等,而我们今天的材料是大家面前的彩泥。

(1)大家看一看彩泥有什么特点啊?

(2)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一团团的彩泥变成点心呢?(团、搓、压、拉、贴、接)请发言的学生演示一下

(3)小朋友说的这些方法都很好,老师这里也有几种方法介绍给大家,我们一边看一边来试一试。(课件出示6种制作方法的图片)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牙签、小棒、小刀、铅笔等工具来帮助我们制作,不过使用时要注意安全。欣赏学生作品:前几天,老师得到了一个消息,有家点心公司要征集一些新款的点心式样,打算在2006年上市,一(1)班的小朋友已经设计了一些点心作品准备参加征集活动,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点心做得怎么样。(在欣赏的过程中对学生颜色的搭配、造型的设计进行适当引导)可是这几件作品还远远不够呀,怎么办呢?(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参加设计的要求)(课件出示彩泥制作的点心图片)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点心公司有些什么具体的要求。

3、介绍点心公司的征集要求:(1)中式点心、西式点心都可以;(2)点心可以是一份的,也可以是一个系列的,每款最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3)在今天的制作中我们还将设立一些奖项,然后选择最好的一些作品拍照后送到这家点心公司参加征集。(课件出示这些制作要求)

要求看完了,小朋友们做的时候要抓紧时间,注意互相合作,到了规定的时间我们就要进行评比了。有信心做好吗?好,开始吧!

三、造型表现:

1、学生分组制作(课件自动播放点心图片、彩泥点心范作、音乐)

2、教师巡回指导。共享部分学生的创意,扩展其他学生的思路。对学生的造型、色彩、怎样合作、彩泥共用等方面作个别辅导。

四、评价与欣赏

1、每组代表介绍本组作品。

时间到,比一比哪一组最先停下来,你们的动作真快!哪一组的代表想向大家介绍你们的作品?欢迎××小朋友。„„还有谁愿意?欢迎××小朋友。„„其他几组的代表也都上来吧。

2、学生评价并颁奖。现在每一组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了,我们请大家一起来做小小评审员,从点心的创意、设计、造型、色彩、小组合作等方面来为他们评评奖,并且要说出他们可以得这个奖的理由,如果大家都同意你的意见,那么我们就把这个奖颁给这个小组,并且由你亲自到他们这一组去颁奖。

4、看来呀,我们小朋友不光做得好,而且还很会欣赏。这么漂亮的点心老师真舍不得把它们拆掉,大家想一想除了参加点心公司的征集以外,我们还可以用它们来做什么呢?

五、小结:今天小点心师们设计的点心作品各有特色,都很棒,下课后,老师都要把它们拍照送到点心公司。回家以后啊,大家还可以向爸爸妈妈讨教一下真点心的做法,还可以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体验当一次真正的点心师,那样的收获一定会更大的。

篇11:初中英语第一册第65课教案

1、四会掌握下列单词和词组: could, minute, Tuesday, February, listen to, careful ,etc.

2、理解和运用下列表达日期、请求帮助的交际用语:

Today is Tuesday, February 18th.

Could you help me, please?

3、通过师生的对话、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所列内容1、2。

三、教学手段:录音机、投影仪、图片等。

四、教学步骤:

Step 1 Revision

1、师生相互问候、打招呼。

Hello, Li Ming!

Nice to see you again.

How are you ? etc.

2、利用教室情景,复习有关物品名称的单词和交际用语。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What colour is it ?

Is it yours ? Whose is it ?

3、利用下列时间表,复习时间表达法(投影)。

6:00 get up 4:30 play games

6:30 go to school 5:00 go home

7:15 read English 6:15 have supper

11:45 have lunch 8:40 go to bed

A: What’s the time ? (What time is it ?)

B: It’s … .

A: It’s time to/for….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drill

1、利用时钟,学习用minute表达时间的方法。

Look at the clock . It has three hands: an hour hand, a minute hand, a second hand. Ask:

What time is it now?

It’s fifteen minutes past eleven.

There are sixty minutes in an hour.

2、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学习表示请求的交际用语。

Could you help me, please? Certainly/sure.

Who’s on duty today? I am.

Is everyone here today?

Where is he/she?

3、利用日历,学习日期表达法、星期名称等。

What day is it today? Today is Wednesday.

What date is it today? It’s February 18th.

4、听Part 1的录音,回答问题。

What day is it today ?

Step 3 Practice

1、听读训练。

Play the tape for the Ss to listen and repeat. Then get them read in pairs.

2、语言运用。

①模仿性练习。替换不同的日期、时间等,让学生分成小组练习。

②运用性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编对话。

3、学生独立完成Ex 1、Ex 3, Wb Lesson 71.

Step 4 Presentation

1、学习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利用two sticks教long、short。

2、猜谜游戏。

describe the riddle to the Ss. Use the words of one’s body.

3、通过Polly says游戏,巩固单词。

Show me your eyes/ears/hand(s)/face, etc.

Step 5 Consolidation

1、Fill in the blanks (投影).

1)It’s time (go) home. Let go (we).

2)Are these (bus)?

3)We have a cat. (it) name is Mimi.

4)There is (a) orange on the desk.

5)The (boxes) is very heavy.

2、Give the English for the following (投影).

1) A:请问现在几点钟? A:Excuse me. is it now?

B:八点半。 B: It’s seven.

A: 该是睡觉的时间了。 A: to bed.

2) A: 今天谁值日? A: today?

B: 是我。 B: .

3) A: 能帮助我一下吗? A: , please?

B:当然可以。 B: .

4) 请把这本书给Jim。 Please the book Jim.

Step 6. Homework:

1、完成一课一练。

2、Preview Lesson 66.

3、Finish Ex 2 in Wb.

设计思路:

第65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英语课,因此,本课首先安排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组织学生对有关语言知识与交际用语的训练;第二,运用实物、图表、日历、师生动作等多种教学情景,学习日期、时间、请求帮助的交际用语;第三,借助教材中的对话,巩固所学语言知识,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第四,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编对话,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后,组织当堂训练,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评 析:

上一篇:做文明交通人下一篇:消防维护保养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