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航经营状况分析

2024-05-03

中国国航经营状况分析(精选四篇)

中国国航经营状况分析 篇1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家出于教育经费不足的考虑, [1]允许高等院校自筹经费, 创立校办企业。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 各个高等院校竞相办起了自己的校办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校办企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其中不乏以闻名国内外的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为首的高校上市企业。这些校办企业真正走入资本市场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 以北大方正的上市为标志, 在股票市场上形成“高校概念股”这一独特群体, 并一度受到境内外投资者的追捧。

1 高校上市企业的经营概况

1990年, 以北京大学的“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正式挂牌交易为契机, 很多高校企业紧随其后争相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活动。截至2007年, 被教育部统计承认的高校上市企业共计30家, 其具体的经营状况如表一所示。

如表一所示, 很多上市校办企业冠着该大学的名称, 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上市融资的主要渠道。高校上市公司实现了多元化经营, 不过经营赤字和高负债率的企业也不少。下面就以表一所整理的内容为依据, 对高校上市企业的经营状况作具体分析、探讨。

注:依据上市校办企业的财务报告表以及企业简介由笔者制作

2 高校上市企业的类型

如表一所示, 可以根据利润总额和负债率即上市校办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状况对30家上市校办企业进行分类。如图一所示, 以负债率为纵坐标, 利润总额为横坐标, 并且以负债率等于自有资本率即负债率等于50%为原点, 其结果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1) 负债率在50%以下盈利的企业称为“优良企业” (第1象限) ; (2) 负债率在50%以下、不盈利的企业称为“亏损企业” (第2象限) ; (3) 负债率在50%以上、亏损的企业称为“即将破产企业” (第3象限) ; (4) 负债率在50%以上、盈利的企业称为“不稳定企业” (第4象限) 。

注:依据表一的数据由笔者制作

按上述方法被划分到第1象限的优良企业有11家, 第2象限的亏损企业有3家, 第3象限的即将破产企业3家, 第4象限的不稳定企业13家。相对于11家的优良企业, 其他企业合计19家将近其2倍。另外, 如图一的下半部所示即负债率超过50%的企业共计16家超过了一半以上, 上市校办企业的高负债率非常显著。还有第3象限的“青鸟天桥”、“青鸟华光”、“*ST戈德”3家企业年亏损额都在几千万以上, 负债率也都高达70%以上, 随时都有可能负债破产。可以说, 大多数的高校上市企业都处于不良经营状况, 前景堪忧。实际上, 近些年来高校上市公司数目整体上也呈缩减态势, 陆续有高校从上市公司中撤出其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从2004年最高峰值的33家减少到了2012年底的23家 (沪深股市) 。

3 高校上市企业的股价趋势

从上述四种类型的企业中各选出一个代表:方正科技、工大高新、*ST戈德、清华同方。选出这4家企业的理由是, 方正科技和清华同方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所有校企当中最强的企业, 也是全国高校中最强的上市校企;工大高新和*ST戈德是第2—3象限中亏损额最小的企业。对这4家企业的股价进行统计整理, 可绘制出其历年股价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变动趋势图, 即图二和图三。

如图二所示, 第一家上市校企“方正科技”在上市的1990年就升到了241元/股 (上市值185元/股) , 其后在1993年翻了一番达到380.08元/股的“天价”。不过又在同一年内跌了将近50倍下落到了8.8元/股 (参照图三) , 到了2005年下跌到了2.96元/股的最低值 (参照图三) , 跌幅达120倍。再看看其他三家校办企业, 工大高新在2004年达到了24.58元/股 (参照图二) 的最高值, 不过又在当年下跌了一半变成11.29元/股 (参照图三) , 在2005年跌倒了最低值的2.19元/股;*ST戈德在2000年达到了50.22元/股的最高值, 同样该年度的最低值也跌到了一半以下, 之后也在2005年记录了最低值的2.11元/股;清华同方也是在2000年达到了72元/股的最高值 (参照图二) , 不过同一年也跌了一半下落到了36元/股, 并在2005年跌到了最低值的8.21元/股。这3家上市校企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股价跌幅都在9倍以上, 同一年度也都在2倍或2倍以上。很明显, 无论是哪种企业, 其股价都呈现着异常的波动趋势, 这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高校上市企业的高利润性和高风险性是同时并存的。

4 高校上市企业的股票名称

再回到表一, 截止到2007年上半年, 30家上市校企的股票名称中有18家冠有大学名称, 即2/3的上市校办企业在强调自己的大学背景。当然作为隶属于大学的校办企业冠以大学名称, 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况以往的事例也曾证明了, 资本市场能够放大名校企业的财富效应。例如, 1998年12月北大青鸟入主北京天桥后, 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近4亿元。1998年到1999年, 由北大参股的“明天系”利用“北大”概念重组“黄河化工”更名为“明天科技”, 股票在1998年7月6日至1999年4月6日之间涨幅为83.4%, 累计超额收益率为74.44%。2000年12月30日, “北大系”重组“ST深安达”, 更名为“北大高科” (0004) , 原来不足10元的股价最高被炒到35元。2000年12月“清华系”重组的亏损企业“粤华电” (0532) 的股价一度由5元涨到21元。海通证券的张崎说:“这就是高校概念的魅力, 虽然那几年清华的名字在证券市场上给人一种泛滥的感觉, 但是沾上“清华”两字的公司都会有不俗的表现。”[2]

不过针对这种高校荣誉与上市企业荣辱与共的境况, 国务院体改办、教育部、财政部等8家部委于2001年11月共同制定的《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学校要依法严格管理校名冠名权, 对现有冠用校名的企业, 学校应抓紧组织清理。如果有困难, 可报请教育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处理”。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也曾明确指出:“校名的使用权是高校宝贵的无形资产, 应局限在学术活动范围内。上市公司的名称和股票简称中都不能出现高校名称, 这是校企分开, 高校产业改制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2]尽管再三强调禁止冠用高校名称, 可时隔十多年仍有9家即2/5的高校上市企业仍在沿用高校名称, 也就是说中国的教育品牌声誉被资本游戏侵蚀着的时光仍在延续着。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校上市公司虽然借助高科技、高校概念在资本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但普遍呈现出发展不平稳、安全性低的状态。高校上市公司在技术创新、技术来源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并没有给公司带来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和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结果, 陷入到了“在知本和资本中间进退两难的怪圈里”。国立大学作为“公有财产”, 校园内的科研成果也不是某个大学的更不是某个高校上市企业的。把利用国家科研经费开发出来的技术成果源源不断地输送给隶属于本校的上市企业, 这对于没有得到国家补助的民营或其他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 更有悖于市场经济原理。因此可以认为, 高校上市公司作为中国高校产学合作的主要模式, 从短期以及局部来看对一部分高校是有利的, 不过从长期以及全局来看对绝大多数高校是不利的。

摘要:本文通过论证高校上市公司从被追捧的“高校概念股”陷入到“在知本和资本中间进退两难的怪圈里”这一现象, 试图说明高校上市公司作为中国高校产学合作的主要模式, 从短期以及局部来看对一部分高校是有利的, 不过从长期以及全局来看对绝大多数高校是不利的, 更有悖于市场经济原理。

关键词:高校,上市公司,产学合作

参考文献

[1]周贝隆.试论我国教育经得问题和对策[J].中国教育论坛, 2003, (10) .

中国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 篇2

中国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周宇学生:20074131 李应龙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背景和界定。

我们国家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已经经历了32年的经济改革时期,经济体制从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现在的市场经济,从国有经济独大发展为私有经济等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这就促成了今天的中国民营经济开始大面积发展,但是民营经济都是私人资本,私人资本不可能像国有企业那样都是大手笔,坐拥大量的资金,这就使得在中国有大量的中小型企业,他们企业资本少,规模小,人数少,在经济市场中发展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很困难。但这些中小型企业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关注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关注他们的经营状况。

从世界普遍的区分看,世界各个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有两种方法,一种界定方法主要包括从企业雇员人数、资产额以及营业额三方面进行界定;另一种界定方法主要从企业质量和地位两方面进行界定。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从业人员为界定标准,把500人以下的企业视为中小企业,50—100人以下的为小企业。

例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美国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企业, 也有发达的中小企业。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美国在《中小企业条例》中规定,小企业是一个独立拥有和警告英并且在其经营的行业中,不是出于主导地位的企业。后来,美国把制造业小企业定为雇员在500人以下,近年来,又规定制造业小企业的从业人员不超过1000人。

依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小规模、小雇员数的特点。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中小企业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而不仅吸纳了绝大多数的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农业劳动力转移,而且丰富了市场的产品供应,负担着重要的产品出口任务,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活跃部分。

二、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经营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近三十几年来,不仅中国的中小企业在迅猛发展,世界的中小企业也在快速发展之中,其原因不仅是由于中小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提供了大量的劳务,吸收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还由于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为第三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的中小企业的专业化生产服务不仅限于某一个大企业, 而是通过市场面向社会。由此,中小企业在高度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取得自身的规模效益,形成“小型企业巨人化”,从而形成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而形成一批新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群,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迅速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但是,以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中小企业经营者、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少中小企业经营者未接受过较高程度国民教育,素质普遍较差,无论在专业技能水平、质量管理水平、销售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改善。

第二,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为落后。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技术装备水平较为落后,设备陈旧在中小企业中也较普遍。很多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的生产设备都是用的老旧设备,甚至很多由于缺乏资金购买一些废弃设备,造成生产能力大幅下降。

第三,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较为落后。我国许多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科学、不健全,在产销决策中往往存在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一人说了算的现象,现代企业制度的法治观念并未在企业中树立起来,事实上,其中不少是低水平家族式管理,极不规范,导致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且风险加大。

第四,中小企业产品质量不高。由于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较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较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造成产品质量不高。中小企业初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发展缓慢。导致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和水平难以令人满意。

第五,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社会诚信价值观的缺失造成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中小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经营管理欠规范,加之缺乏社会化的企业信用评价、信用信息查询体系,中小企业诚信度较低。违约、欺诈、行贿、回扣、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行为较严重。

第六,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资金少。中小企业由于信用评价体系缺失,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加上其自身实力较弱,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生产经营稳定性差等原因,往往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很难获得积极的资本投资,极大地加大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目前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状况良好

虽然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经营面临如此多的问题,但是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是蓬勃向上的。

在以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协调,家底不清,政策难以制定,不同区域中小企业的发展各自为阵,资源不能有效整合,总体发展受阻。现在,在政府的主导下,理顺了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央政府专门为此强化了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职能,将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及其他部门中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职能并入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使其成为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这大大加强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有效统一管理。

同时我国政府积极职能,改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重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企业的发展。只有政府职能、角色和政府工作人员彻底转变“官本位”的观念,树立以企业为本位的思想,在对中小企业实施必须的法律管理、依法执政的同时,更多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才能使中小企业的发展真正步入快车道。我国政府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大法律执行力度,用法律约束、规范政府行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展,并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办实事,及时迅速解决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另外,加强了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崇尚诚信,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中小企业由于信用度不透明,可供融资的抵押物少,融资存在较大困难。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要求企业认真培育自身诚实守信的企业精神和文化;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为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业务增强信用依据。还加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财政对担保基金的投入,合理划分担保机构与银行的风险承担份额。加强对被担保者的资信评估,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分散担保风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进一步分散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的风险。

中国国航经营状况分析 篇3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13-2014》报告结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德勤的行业研究观点及调研数据, 对中国宏观环境、零售业和各主要业态的发展态势和主要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报告涵盖了164个有效企业样本和134个店铺样本, 具有广泛代表性。

德勤表示:“虽然消费零售业出现增速放缓, 但从中国整体经济结构来看, 国内消费仍具有巨大潜力。2014年7月, 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4.4, 远超多数发达国家;另一方面,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2012年我国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6%, 而经合组织国家的消费占比平均超过60%, 我国较国际水平偏低。从中长期来看, 信息、教育、医疗、养老和旅游等服务需求增长迅猛, 新兴科技和传统产业的结合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 有力地促进了消费潜能的释放。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加强, 也为消费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零售行业增长放缓为某些企业带来挑战, 也会成为催生另一些企业快速成长的机遇。加之新开门店的成本高企、商圈优良资源稀缺, 我国零售业“跑马圈地”的外延式扩张已经大幅放缓, 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并购重组, 快速占有成熟的零售资源。2013年我国零售行业的并购市场相较以往尤为活跃, 数据显示传统零售业并购交易量同比增长超过44%, 并购交易总额约为2012年总额的4倍。这反映出零售企业正抓紧时机, 通过并购重整以调整经营战略, 实现规模扩张和业态延伸。可以预见, 国内零售行业的并购整合还将延续, 业绩相对较好的龙头公司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用低成本并购低估值的零售企业, 突破业态和地域瓶颈, 提升协同效应以增强自身实力, 提高市场占有率。

整体而言, 百强零售业增长趋缓, 但也不乏销售额和利润大幅上升的企业。2013年, 百强企业中销售额增幅最高的达到51.1%, 增幅20%以上的有13家 (增幅为负的有16家) 。在样本企业中, 毛利率最高为35.1%, 比2012年上升3个百分点, 最低为0.9%。从区域分析, 81%的上榜企业仍然来自一、二线城市。然而, 在成本高企、市场饱和, 以及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下, 企业纷纷转战三、四线城市。数据证明三、四线城市拥有较强的增长潜力, 如百货店铺的平均销售额增长率是6.0%, 而一、二线城市仅为1.4%;购物中心的平均销售额增长率为19.2%, 几乎是一、二线城市的两倍。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认为:“上述趋势给予我们新的启示, 高成长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团队能力强、主业突出、有较强的区域优势。由此可见, 即使在经营环境相对艰难的情况下, 优异的运营能力、恰当的战略部署依然能为企业赢得丰厚的回报。随着中国经济动力的转移, 三、四线城市发展迅速, 必定成为零售企业发展的新重点。同时我们注意到, 不仅外国连锁品牌积极向中小型城市拓展, 本地企业也把目光锁定三、四线城市。”

报告还指出, 近几年中国的网络和移动零售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而零售行业在经过了单一销售渠道向多渠道过度之后, 也开始加速线上线下的融合以实现全渠道经营, 打造全新的无缝对接的消费体验。数据显示, 网络零售从2011年的8, 019亿元增至2013年的18, 851亿元, 预计2014年将上升至27, 861亿元。全渠道经营的核心是价值平台, 而不仅仅是多方位的销售渠道。因此, 企业需要对全渠道经营有着清楚的战略定位, 达到信息、物流配送、客户服务和组织构架全方位的协同, 围绕客户需求创造价值方可取胜。

中国国航经营状况分析 篇4

2012年以来, 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流动性趋于宽松。同时, 央行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由于银行业部分业务的利率敏感特征, 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对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整体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 随着金融脱媒不断深化, 外汇占款推动货币投放的模式日趋弱化, 流动性压力有增无减。由此, 我国银行业被再次推到历史浪尖, 发行次级债, 实施股权融资, 推进混业经营等, 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多渠道拓宽资本来源渠道以谋求发展之路。

本文选取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以下分别简称为“工行”、“中信”和“农发行”) 为研究对象, 分别代表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中小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以三家银行近三年的财务报表为基础, 运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对比分析, 指出他们之间在经营管理和改革创新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为经营转型和改革创新指明方向。

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介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是利用各主要财务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系统评价的方法。该系统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 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分支, 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杠杆水平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以及各相关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几个主要财务指标关系为:

其中, 净资产收益率 (ROE) 是对企业利润表的概括, 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反映了企业筹资、投资和生产运营等各方面经营活动的效率。资产净利率主要反映企业运用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资产周转率揭示了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联系, 反映了企业的营运水平。权益乘数是对资产负债表的概括, 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杠杆情况, 即企业的资本结构。将以上比率指标进一步分解, 细化到财务报表中的对应项目, 形成下图所示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结构图, 清晰地反映出净资产收益率的各个驱动因素。

三、利用杜邦分析体系对三家银行进行财务对比分析

我们选取2010至2012年的财务报表作为对比分析的数据基础, 通过杜邦财务分析各比率指标的横向和纵向对比, 逐层深入, 揭示各指标在三家银行间和各自内部的内在影响因素。

从三家银行网站中获得的各年度的基本财务数据, 如表1所示。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年报

(一) 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利用股东投入的资金获取利润的能力, 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 由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共同作用, 充分体现了销售规模、成本水平、资产管理和资本结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通过表1基本财务数据的计算得到三家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分析数据, 如表2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年报

横向看, 三家银行都具有较好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 尤其是工行和农发行, 取得了年均2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回报。根据杜邦财务体系, 分析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发现, 中信银行在主营业务利润水平——资产净利率大幅领先的情况下, 由于权益乘数相对劣势较大, 造成股东回报不如农发行。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 工行和中信在资产利用效果 (资产净利率) 上具有比较优势, 而农发行通过承受较高的财务风险 (权益乘数) 带来较高的股东回报。

纵向看, 工行的利润水平在20%以上小幅度增长, 权益乘数有下行趋势, 风险控制初见成效, 带来了净资产收益率的基本稳定。农发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呈现稳定的增长, 尤其是在降低权益乘数, 控制财务风险的同时, 实现利润水平的显著提高, 获得了净资产收益率的大幅提高。反观中信, 权益乘数连年下降, 财务风险把控较好, 但利润水平反复波动, 体现在净资产收益率上则是逐年下跌。

从以上两个维度的分析可知, 工行和中信在保持利润水平的前提下, 资本结构上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农发行权益乘数降低的同时, 财务风险依然较大, 对企业的稳健运营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 核心指标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根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下面将资产净利率做进一步分解, 分析影响利润水平的深层次原因, 如表3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年报

横向看, 工行和中信相对于农发行, 在主营业务净利率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其中工行收益稳定, 中信则呈现下降的趋势, 2012年更是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导致中信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在运营水平上, 三家银行基本上都是逐年提高, 农发行在保持稳健的运营水平的同时更是获得了较高的年增长率, 体现了较好的运营能力。

纵向看, 工行的资产净利率以年均0.1%的幅度攀升, 资产盈利水平具有明显优势, 原因在于其较高的主营业务获利能力和稳健的资产运营水平。中信在2012年主营业务获利能力大幅下降5%的情况下, 资产运营水平的改善也未能阻止资产盈利水平的下降。农发行由于主营业务获利能力和资产运营水平上的逐年提高, 带来了资产净利率的大幅提高, 但是由于其主营业务净利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不理想。

从以上两个维度的分析可知, 工行在保持高水平主营业务获利能力的同时, 稳步提高运营效率, 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中信则必须扭转主营业务获利能力骤降的局势, 努力使资产获利水平止跌回升。农发行在保持运营水平的情况下, 需要努力改善主营业务获利能力低下的状况, 才能在资产使用效率上取得优异表现。

主营业务净利率对资产净利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通过表4的分析数据作进一步分解, 找出其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单位:百万元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年报

由于三家银行在资产规模上差异较大, 所以在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上不具有横向可比性, 但就总体而言, 它们在利润额和收入额上都呈现稳定增长, 尤其是农发行, 近两年在利润和收入上均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长。

纵向看, 工行在业务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 利润水平同步增加, 保持主营业务净利率在高位稳定运行。中信虽然能够保持经营规模的稳定增长, 但是其未能取得相应的利润积累和成本控制效率, 造成主营业务净利率在2012年降低了5%。农发行在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后, 注重成本控制和利润积累, 主营业务净利率在2012年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盈利水平的提高任重道远。

从以上分析可知, 工行在稳定提高经营规模和利润积累的前提下, 获得了稳定可观的利润水平, 农发行和中信也保持了稳定的经营规模增长, 但是农发行受累于高昂的成本支出, 利润水平仍不理想, 中信则表现出净利润的缓慢增长, 但由于规模扩大成本上升, 造成盈利能力在2012年大幅下降。

四、结论与建议

对核心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逐层分解, 经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后, 可以看出影响三家银行净资产收益率高低的原因和趋势。

1、主营业务净利率方面, 工行保持了较高且稳定的主营业务净利率, 中信则呈大幅下降的趋势, 说明中信在成本控制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农发行连续较大幅度地增长后依然处于低盈利状态。

2、总资产周转率方面, 三家银行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说明资产管理与利用效率较高, 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银行业由于资产管理严谨而总体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 但面对金融脱媒与混业经营压力仍需要加强资产管理和利用水平。

3、权益乘数方面, 工行和中信的权益乘数显著低于农发行, 财务风险较低, 这得益于两家银行近年来在改革转型道路上的努力, 未来几年工行与中信可以通过扩大负债融资提高资产规模, 实现经营效率与股东回报的稳健增长。农发行自身经营状况逐年好转, 注重利润积累, 使得股东权益增长迅速, 其权益乘数逐年大幅度递减但仍处于高位, 资产负债率高企, 财务风险较高, 严重限制了其扩大资产规模, 导致未来净资产收益率驱动不足。

可以看出, 资产质量、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工行和中信经受住了国内外金融环境的严峻考验, 各项财务指标稳定增长, 发展势头良好, 但仍需要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与提高资产运营水平“两手抓”, 努力提高主营业务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 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目标。农发行首要任务在于减小不良资产规模, 从根本上降低成本费用支出, 以提高主营业务净利率。同时, 农发行要通过有效途径补充核心资本, 提高资本充足率, 严格把控负债和财务风险, 实现盈利能力持续稳定的增长。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

上一篇:道路工程管理下一篇:《哲学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