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研究

2024-06-05

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研究(精选十篇)

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研究 篇1

关键词:政府系统网站,绩效评估,评估体系模式

政府系统网站绩效评估是政府网站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是推动政府系统网站建设的有力抓手, 对于政府系统网站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对于正确指导评估工作的可持续、科学化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通过对政府系统网站进行评估, 发现网站特色和优点, 查找不足, 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促进网站建设的良性循环和跨越发展。同时, 也有利于各参评单位根据自身状况整合和挖掘潜在的信息资源与服务资源, 提高网站的应用效果, 达到服务政府管理, 支持政府发展, 服务广大民众和推动政府信息化应用上台阶的目的。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联合国电子政务标准

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局从2002年开始推出以全球范围内的联合国成员国家为研究对象的电子政务测评报告。在向公民提供网上信息和服务/参与工具的质量、相关性、有效性及自发性等方面使用21个测量维度给政府网站评分。至2008年, 该部共发布了四份年度报告。2008年联合国使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两大一级指标:电子政务完备度指数和电子参与度指数。前者主要评估电子政务本身可以提供服务的范围和内容, 包含政府网站评估指数、通信基础设施指数和人力资本指数三大二级指标;后者则考查政府的工作流程和政策的制定、执行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与公众互动, 包含电子信息、电子咨询和电子决策三个二级指标。

(2) 欧盟测评方法

欧盟在制定以信息社会为目标的电子政务计划的同时, 从2000年开始制定关于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的测评指标, 其中最主要的是SIBIS (Statistical Indicators Benchmark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在电子政务方面划分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G2C,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G2B, 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府G2G三类。其中针对G2C指标的测试设定了12项基本服务, 针对G2B指标的测试设定了8项基本服务, 共20项基本服务。

(3) 美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美国政府在2002年推出了联邦事业架构, 包括与政务活动相关的服务组件模型、绩效参考模型、业务参考模型、数据参考模型以及技术参考模型五大类参考模型。其中, 绩效参考模型是最为重要和根本的一个模型, 其旨在建立一个标准化的电子政务项目评估体系, 主要包括对用户结果的评估、对任务和业务结果的评估、对业务流程及活动的评估、对人力资本的评估、对技术评估领域以及对其他固定资本的评估六大评估领域。

(4) 中国软件测评中心《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

中国软件测评中心自2002年起每年都对全国政府网站进行调查评估。纵观近十年来的指标体系, 软评中心的评估越来越侧重于政府网站提供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进一步规范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深度和规范性, 加强对政府门户网站全年度、全方位日常运维保障情况的监测覆盖;深化办事服务能力, 细化服务领域, 规范服务要素, 着力提升服务实用性, 打造网上办事服务整体品牌。

2. 评估体系模式研究

2.1 评估主体

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要包括四类评估主体, 即政府门户网站主管部门、行政主管/行政效能部门、第三方专家和用户。由市政府作为评估工作的牵头单位, 授权专业的评估咨询机构做好评估的组织协调工作,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 邀请电子政务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第三方专家组进行评审, 并在政府网站上开设评估专题向网上用户开展民意测评、公开征求意见。协调各评估主体, 汇集各方民意, 力争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2.2 评估方式

本研究采用内外评估相结合的模式, 通过内外共评方式推进网站建设。既综合考虑政府网站内部资源的建设情况, 也纳入用户对网站引用效果、民众对网站参与度的评价。这种模式比较好地将政府网站建设支撑行政效能建设和服务公众两种理念融合起来, 也将不同评估主体的评估优势比较完善地融合起来。

2.3 评估指标体系

我国政府网站建设步入了“保增长、保民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时期, 把用户满意作为衡量绩效水平的第一标准。政府网站建设应加强对用户需求的挖掘, 加强对行政服务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 加强对“一体化、场景化”服务的组织, 加强对“实用、易用”服务的策划。按照区县政府和政府部门网站分别制定评估指标体系, 包括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公众参与、日常保障、用户体验、特色建设 (专题) 六大评估项, 并在评估过程中逐级细化指标要求。

2.4 评估模型分析

本研究在剖析国外及国内先进省市政府网站建设和评估实践的基础上, 本着理论先进、手段科学、操作性强、结果公正的原则, 研究出一套较为合理的评估体系模型——SMRCE模型。SMRCE模型, 即自查自评 (Self-Evaluation) +网上众评 (Mass-Evaluation) +日常监测 (Routine-Evaluation) +综合评估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专家论证 (Expert-Evaluation) 。它以“政府系统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核心和准绳, 以“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为评估目的, 面向网站建设者、网站访问者、网站咨询专家等多领域的评估主体, 以“内外结合”和“日常+集中”的评估方式, 分阶段地进行评估考核, 意在通过评估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的建设力度, 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改革, 提升网站的服务水平。

自查自评 (Self-Evaluation) :各网站建设部门对自身网站的特点和亮点最为了解。依据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重点建立自查自评表下发给各参评单位。在自查的过程中, 对本年度的评估指标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 对照自身网站逐项自查, 弥补不足, 在自查的同时推动了网站的建设。

网上众评 (Mass-Evaluation) :网站建设的好坏, 是否实用、易用, 网站访问者的访问感受和评价更为客观, 他们的反馈更能代表广大受众面的心声, 也最能反映公众百姓对政府网站的建设需求。因此, 在评估过程中, 注重对网站用户的访问感受, 建立政府系统网站绩效评估专题网站, 通过公众投票、留言反馈等方式倾听民声, 了解民意, 进一步扩大了各参评单位网站的影响力。但是, 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宏观上的, 无法对应指标进行精准、细化的评估, 所以, 它在SMRCE模型中只占有一少部分比重, 更加精准科学的评估还是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综合评估。

日常监测 (Routine-Evaluation) :网站的日常运维情况和内容保障情况通过短时间的集中评估很难客观的考核, 需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 对日常的运维管理进行监测。如对网站是否存在错链、断链、空链的情况, 网站内容的更新是否及时, 网站发布的内容是否存在错误, 一些互动类栏目的回复是否及时等, 是需要在日常监测中予以关注的。日常监测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网站的实际服务水平, 可以避免为应付评估而出现的一些临时抱佛脚地突击性建设。

综合评估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综合评估也可称为集中评估, 是指在一个相对集中地时间内 (一般为1到2个月) , 由专业的评估团队依据评估指标的考核细则, 对各参评单位进行精准、细化的综合评估。一般采用分组横向评估的方式, 即整个评估团队划分为若干个评估小组, 每个小组负责评估指标中的一部分内容, 通过横向比较的方式, 依据指标特点采用分段法、标杆法、比例法等多种评估方法进行评估, 给出量化的得分, 并注明详细的评分依据, 确保得分有据、扣分有理, 以便备查。综合评估的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也是体现评估团队是否专业、细致, 评估结果是否公平公正的重要环节。综合评估之后要出具专业、细致的评估报告。

专家论证 (Expert-Evaluation) :综合评估的评估结果和评估报告的科学性要经过专家组的讨论决定, 专家组主要考核评估是否完全依照评估指标, 考核评估细则是否既能反映评估指标, 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尽量减少个人主观意愿。专家论证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权威, 不仅能对网站建设的现状进行把握, 还能正确引导政府网站的发展方向。

SMRCE模型中的五个组成部分, 既有一定的时间顺序性, 也有穿插结合的情况;既面向不同的评估主体, 又遵循统一的评估标准;既有宏观上的用户主观感受, 又有精确、细化的评估依据和打分标准。五个部分各有侧重, 又相互补充, 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客观、多维的绩效评估模型。

3. 未来发展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政府网站建设已经从内容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过渡, 打造服务型政府网站关键在于“以用户为中心”, 了解用户的网站使用习惯、尊重用户对网站的感知和评判意见, 最终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来优化政府网站。

(1) 转变政府网站建设观念, 避免重建轻管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政府网站管理的重视, 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政务服务各个环节;强化管理责任意识,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原则, 保证网站管理工作专人专责;营造领导读网、值班读网、员工读网的氛围, 树立政府网站是政府服务“第一平台”的观念。

(2) 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管理规章制度, 规范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

不断完善网站信息审核、发布制度。规范网站信息发布流程, 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 杜绝错链和死链现象;对于服务及互动内容, 要实时检查内容更新情况和渠道畅通情况, 保证功能的正常运行;不断完善网站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等安全防护措施, 定期对网站进行安全检查, 并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网站的平稳运行。

(3) 整合信息资源, 强化网站的实用性, 提高政府网站的绩效

1) 整合政务信息资源, 特别是加强深度信息发布工作

首先,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主动公开力度, 及时、准确地在政府网站中发布关乎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政府信息, 遵循凡是可公开的必须公开, 必须公开的第一时间公开的原则, 主动回应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发布权威信息, 有力引导社会舆论。其次, 整合政务信息资源, 并提供查询功能, 方便公众搜索, 加强对信息的集中整合, 营造舆论氛围。

2) 整合在线服务资源, 提升服务的易用性

首先, 按照服务主题和用户对象规划栏目, 覆盖由出生到死亡、由设立到注销的全过程, 形成以生命周期为主线的服务体系, 并紧随经济社会的发展, 不断适应用户的新需求, 扩展服务范围。其次, 提高网站服务的人性化程度, 降低使用门槛, 并结合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 提供“场景式”服务, 将其直接引导至所需信息, 避免由于用户不熟悉政府部门职能和互联网站使用规律而无法获取服务的情况。

3) 整合公众参与资源, 提升互动成果在公共决策以及社会事务解决中的参考价值

首先, 完善咨询投诉、民意征集、实时交流三大公众参与渠道建设, 最大范围的收集、整理民意和民情, 并保障交流成果的实时、规范发布, 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同时, 运用网上评议、在线访谈、政务论坛等多种形式与公众进行深度互动, 尊重公众意见并对互动结果进行科学、客观的统计分析。通过整合公众参与资源, 充分听取民意、汇集民智, 为政府执政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

(4) 强化政府网站的整体设计, 提升政府网站的公众满意度

对于公众来说, 政府网站不仅要“够用”, 而且还要“好用”、“爱用”。这就要求在的网站建设中, 要加强网站的版面结构、色彩搭配、文字排版、图片等要素的设计, 进而将这些突出设计着力运用在反映政府执政理念、发展策略和远景规划等深层次内容上, 让公众在获得良好的视觉体验的基础上, 增强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满意度, 使政府网站真正的成为政府走进公众的形象名片。

4. 创新点与应用

本研究对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体系做了系统地研究, 并应用于天津市2011年度政府系统网站的绩效评估工作中,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点:

(1) 首次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具有天津特色的、符合天津市政府系统网站建设实际的三级评估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估细则。

(2) 首次提出了“SMRCE评估模型”用于指导实践, 并在2011年度天津市政府系统网站绩效评估中得以实际应用, 得到实践的检验和证明。

(3) 在评估过程中出具绩效评估总报告和点评分报告, 既有对政府网站整体情况的宏观把握, 又有对每家参评单位量身打造的、切合其建设实践的微观剖析, 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4) 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都将是与时俱进、动态变化的。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握住“两个统一”, 一是与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和规范相统一;二是与本级政府网站建设实际和建设特点相统一, 打造符合实际的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联合国.联合国2012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 (中文版) [M], 2012.

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研究 篇2

(1)从定义上讲,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作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府绩效评估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第三部门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非营利的、民间独立的组织。其中为公共利益服务是其使命;非营利是区别于经济部门的性质;民间独立是区别于政府部门的性质。

(2)从性质上讲,这类评估大多属于一种内部评估,是政府部门为提高自身的效率和责任而进行的自律式评。第三方独立机构作为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组成的一部分,有优于政府内部评估和民众评估的属性。

(3)从主体上讲,政府治理绩效评估主体主要是政府或政府委托的组织。凡符合组织性、民间性、非赢利性、自治和志愿性等五个特性的组织都可视为第三部门。

(4)从问题上讲,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对政府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研究不足,规范化程度不足,绩效指标体系权重设置不合理等等问题,主要表现为民主行政绩效难于考量、碎片化行政的绩效信息难以有效获取、审议行政的参与度难以评估、效率性的追求与前三者之间的协调难以测度。第三部门和政府部门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关系。第三部门在社会问题突出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环境保护和扶贫开发方面。第三部门存在的政民不分问题,政府通过财政补贴、行政手段直接管理第三部门,导致第三部门行政化,活动缺乏针对性,管理效率低下。将会使第三部门过度追求政治,丧失自身的使命。同时大量的第三部门和政府的职能重叠,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政府治理绩效评估的难点

政府治理绩效评估的难点,来自于它本身固有的特点,首先,评估体系不完善,我们要以中央政府为中心,建立一些最基本得评估准则.其次,政府评估体制不规范,往往只是根据上级领导的个人观点,这就难免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政府绩效的测度重在关注结果,而不应是政府活动关注型,也不应是投入关注型。绩效如以政府活动与投入为度量,就可能导致政府劳民、扰民与资源的浪费。必须以“结果”作为政府绩效的度量,这才可以保证绩效预算起到改进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绩效只关注结果而不是政府活动与投入,也必然有力地时时提醒政府官员,其活动与投入不得偏离为民造福这个目标。

第三部门绩效评估的特点

对比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我们可以发现其作为最佳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具有如下优势:

1、成熟的政治理性。第三部门都是依法建立的正式组织,有自己的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规章制度。它所作出的任何判断或决定都是基于充分的调查和理性的分析之上的,少了些政治冲动和政治狂热,多了些理性与成熟。

2、独立性。第三部门在组织机构,人员构成,资金来源上都是独立于政府的。第三部门的民间性一方面使自身脱离于政府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使其避开一些利益团体的干扰,保证其在政府绩效评估活动中的公平、公正、客观。

3、评估结构的权威性。第三部门的非赢利性可以避免组织为获利而受制于一些利益集团,歪曲其评估结果。

4、评估成本低廉性。因为第三部门是非盈利性的组织。可以有效避免寻租行为,因此第三方绩效评估能有效降低政府绩效评估的成本。

5、专业性。我国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多是由一些专家和教授组成的研究机构或专业的调查机构、评估机构等。无论在理论储备还是评估技术方法上都有优于其他评估主体的优势,评估的专业性能显著提高评估结果的精确度和有效度,为政府绩效改进和构建服务型政府提供帮助。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评估问题研究 篇3

摘 要:基于中国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有效的政策和管理实践工具日益被重视和采纳。政府目标的多元化和政府的投入与产出无法精确量化,给政府绩效评估带来了一定困难。我国政府开展绩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契合十八大对于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要求,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还刚刚起步,在政府绩效评估的机构、制度、程序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笔者主要分析绩效管理评估体系在中国实践中的现状。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制度障碍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110-02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促使了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社会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制社会”和“全能政府”社会,向和谐社会,“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转变。对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有成本和收益进行评析,而对于公共部门的绩效考核,目前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然而迫于公众的压力以及政府自身存在以及发展的需要,现代政府需要在基于有限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向公民以及社会提供高效的服务,提高政府本身的管理绩效的同时,提高整个政府的组织绩效,因此,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有效评估政府行为及结果的重要管理工具,日益在公共行政范畴内受到了广泛地关注。自2006年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启动中澳合作平衡计分卡中国化模式研究与推广项目,黑龙江省海林市代表政府部门参与了该项目的试点工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海林市设计了整套平衡计分卡体系、平衡计分卡、指标卡、行动方案和绩效考核量表,并且自一把手到中基层干部以及基层公务员都量身设计量表对其进行考核,这是政府绩效评估改革的一大创新性的尝试[1],这是我国的首次对于政府绩效考核的实证落实,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的要求。

一、政府绩效管理评估的历史追溯

政府的绩效评估的学术研究可以追溯到1910年,首次由库克在一份题为《学院与工业效率》的文章中提出了如何来测量大学当中的工作效率。而二战之时,政府绩效评估正式在美国得以实践。克拉伦斯·雷得累和赫伯特·西蒙在著作《市政工作衡量》当中,提出了评估的五个方面的内容(需求,结果,成本,努力,业绩),同时将后三项合并作为对行政效率的测量[2]。而公共组织评估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美国得以应用,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运用管理手段对公共组织进行评估则一度成为高潮,比如美国尼克松政府和英国撒切尔政府都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这一技术。在经历过持续的行政改革之后,美国在克林顿时期取得了较大成果,于1978年制定《文官改革法》,新一轮的政府改革的开始;然而1993年《政府绩效与结果法》的颁布,进一步表明了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往规范化与法制化的大方向有序地推进。到了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后进行的新自由主义政府改革,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开展政府部门和私有部门的竞争机制,注重服务质量,限制公会力量,通过一系列的行政改革,从而确立了英国的公共部门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3]。90年代之后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转向了能否让“顾客”满意,服务质量则变得更为重要,在西方行政管理实践中,“效率至上”的原则渐渐被注重服务质量所取代,因此公共服务更关注质量水平以及所产生的效益。绩效主义发展至此,已经被西方各国接受,因此其方法及过程更加规范化,同时也逐渐建立起来了系统的评估体系,同时逐渐由模糊的定性转向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政府绩效有了显著地提升,不仅仅是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广泛应用政府绩效评估的两个国家,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都相继将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了行政改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建立了十分完整的科学评估体系,以至于西方学者惊呼“评估国”正在出现。一位专栏作家也对此感叹到:“我们已经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理性思辨(reasoning)不再受尊崇,信服(conviction)才是一切。”

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也日益受到了重视,《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课题组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它将绩效考核的内容分为3个大类,即职能、影响和潜力指标,共由33项指标构成[4]。唐任伍则更为重视测度指标的选择,并参照IMD(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测度原理,设计了专门针对提高我国省级政府工作效率的体系,其内容涉及居民福利,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等[5]。然而,中国的政府绩效测评仍然是起步状态,仍需大量的工作去完善。

二、政绩评估中的现实价值

(一)实现政府运转优化

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不仅仅可以评估政府的管理绩效以及组织绩效,与此同时能够及时监测政府的工作状态,优化政府的内部管理,中国政府绩效管理评估不仅可以评估政府的管理绩效,同时利于监测政府的工作状态,有利于改进政府的内部管理,预测政府工作的发展趋势[6]。中国政府绩效管理评估的作用表现在:首先,政府绩效评估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市场领域的建设的前进了很多,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社会的公平、公正,政务公开、公共决策中的民主机制等等,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对政府效益进行评价。同时党的十八大对于公务员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要求,而政府绩效评估能够有效对于公务员执政办公的行为进行管理、激励与矫正,更充分说明了政府的绩效管理评估的重要性。

(二)提高政绩,实现科学管理

政府绩效评估能够有效提高政府绩效,减少决策的失误和错位,制定出科学的管理目标。同时在实施行政工作时,绩效评估为工作中的反馈和修正提供了信息支持。由于政府本身信息采集较为困难和信息不对称性,许多政策和社会自由的配置大都是根据部门利益偏好的考虑做出来的:当领导人在决定增加预算时,以追求部门利益而损失了公众利益;尤其表现在当削减预算时,盲目削减,导致大量“烂尾”项目和工程的存在,导致政府权威的流失,而政府绩效评估则能够较好地规避这一问题。政府绩效评估有利于在组织内部形成追求绩效的意识,从而提高政府内部的管理绩效,进而提升整个政府的绩效。

(三)提高政府威信

政府绩效评估可以有效维护政府信誉,提高政府形象。政府绩效评估能够向公民和社会展示政府的工作成果与状况,是公众力量制约政府的有效方式。由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垄断性,政府没有竞争意识,服务质量低,许多涉及到公民利益的信息也并没有得到有效公开,政府的工作很多都是“暗箱操作”。而政府绩效评估将政府的工作状况、财政预算暴露在了阳光之下,能促使政府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获得公民的支持与信任。而另一方面,政府绩效评估不仅是展示政府工作成果,它也将政府在一段时期内的不足暴露了出来,但这不一定会损害政府形象,政府受到来自于民意方面的压力对不足之处进行改革,反而能树立更好的政府形象。

三、政府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完善

虽然政府绩效评估对政府产生正向效应,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发展时间较短,未形成完善的中国政府绩效管理考评体系。

(一)中国政府目前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健全

现有的资料表明,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目标维度主要有“3E”(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economy)和“政治—经济—社会”三维逻辑框架[7],“综合指标—分类指标—单项指标”逻辑框架[8],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目标仅仅围绕3E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出于目标管理的痼疾和指标体系的不健全,地方政府往往存在目标之外的事项置之不理的问题,而指标体系不健全则更导致政府绩效评估结果不全面。且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置陈旧,未能与我国现状完全契合,且导致地方政府“对公式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政府绩效评估具有垄断性和封闭性

由于政府部门存在垄断,目标复杂性,以及产出的无形产品,产出的中间性,最终商品的非商品性和生产过程的劳动密集性,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政府活动要求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9]等等导致政府绩效评估困难,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使要求公民参与政府绩效评估,但由于我国公民素质较低,公民参与限度是制约公众评议政府的重要因素。正如詹姆斯·威尔逊所言“要度量一个机关的输出量常常是困难的——实际上,即使是只对什么是国家部门的输出做一番设想都足以令人头昏脑涨”[10]。同时,国家关于信息公开事务方面尚未存在制度漏洞,典型的“三公”消费数据,政府绩效考核的模糊化处理影响了政府的威权形象,政府在公民心中的权威受到弱化,不利于公共政策的进一步推行。

(三)缺乏定量分析

中国的政府绩效评估,目前主流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不足,缺乏的足够的数据的支撑。目前的关于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主流的分析仍是简单的指标体系建设,简单的考核,缺乏具体的量化和测算[11]。主要是书面化的指标体系的现实测量,大量的主观判断,没有足够的具体的数据测算和演变,缺乏足够的支撑。定性化的测量容易导致绩效管理程序的非规范性和非制度化运作,容易产生腐败和“设租”行为,违背了绩效管理评估的初衷,不利于政府的服务型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实现。

总之,中国的绩效管理评估之路道路曲折,现实的大量的制度,流程,观念的羁绊影响了其发展和进步,但中国政府的改革信息,十八大释放的关于建设优良的素质过硬的公务员队伍来看,政府有决心和毅力来实现中国政府绩效管理评估的加速前进。

参考文献:

〔1〕方振邦.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县级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理论探讨,2008(04):134-139.

〔2〕[美]艾伦·希克.通向计划规划预算之路:预算改革的阶段[M].彭和平等:前揭书,249.

〔3〕蒋嵘涛,熊少虎.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政府绩效管理[J].“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2008.81-86.

〔4〕桑助来,张平平.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浮出水平[J].瞭望,2004(29):24

〔5〕唐任伍,唐天伟.政府效率的特殊性及其测度指标的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2):100-106.

〔6〕盛明科.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5.17-19.

〔7〕臧乃康.政府绩效评估及其系统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4(2):141.

〔8〕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172.

〔9〕张国庆.公共行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30-331.

〔10〕[美]R.J.斯提尔曼.公共行政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43.

〔11〕崔寿君,惠婷.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效果评价方法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11):27-29.

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研究 篇4

1 公共服务型政府与绩效评估的概述

1.1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对传统管制型政府的超越, 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民主价值兴起, 在民主政治秩序基础上的政府。从政府的理念看,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权利为本位的政府, 政府该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从政府的职能上看,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 它与市场和企业、社会组织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分工, 应该把自己的职能主要定位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从政府的治理方式看, 公共服务型政府应该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依法行政, 与公民、社会和企业共同治理公共事务, 并对自己的行为确实承担起行政和法律责任。因此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 通过法定程序, 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 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

1.2 绩效评估的相关概念

绩效评估也称绩效考核或绩效评价, 是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中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 得出评价结果, 根据结果进行组织行为改善和个人奖惩的手段。企业绩效评估是指企业的所有者、投资者对一定经营期间内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进行评估、以提高企业战略竞争力的一种管理过程。《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报告》认为“绩效评估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可以从行政理念、制度模式和管理工具三个层面来理解, 在行政理念层面, 它强调结果导向、公民导向、绩效导向, 要求政府提高服务意识, 强化责任机制, 提高行政效能;在制度层面, 它要求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公共评价体系、公共预算体系和公共管理体系, 需要对行政体制和机制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变革;在管理工具层面, 它提供多种提高公共管理效能的技术工具和管理方法, 进行有效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型测评”。

2 政府绩效评估与企业绩效评估的比较

处在国内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内驱”和西方国家绩效评估“示范”的内外双重推动下, 我国地方政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政府绩效评估试点, 尝试构建和实施更加全面、系统和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但是总体上还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 没有从评估主体、指标、方法和制度等方面分别针对不同层级的政府及其部门开展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方案设计。

2.1 企业绩效评估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共同点

(1) 企业和政府有相同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的理论。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客观上导致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因此需要适合的评估约束机制, 避免经营者利用所有者所授予的权力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利益。在现代民主制度下, 公民委托政府管理国家公共事务进而行使公共权力。虽然政府的信息透明度有越来越强的趋势, 但政府与公民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同样需要相应的评估约朿机制, 加强政府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

(2) 企业和政府都把组织目标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利润目标的实现状况可以作为评判企业绩效的主要依据。政府的目标是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人民服务, 社会目标的实现状况如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质量等可以作为评判政府绩效的主要依据。

(3) 企业和政府都越来越重视公众作为评价主体。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是执政党、各级政府评价部门和社会公众。但从根本上讲, 公众的认同和满意是政治合法化的源泉, 因此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主要是社会公众。企业绩效评估的主体主要是企业自身特别是企业的所有者和投资者。但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顾客的忠诚度及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评价, 所以公众的满意度评价也是企业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企业绩效评估与政府绩效评估的不同点

(1) 不同的组织性质和目标。组织性质不同导致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不同, 政府是具有公益性的组织, 其价值取向是坚持满足社会公众的合理要求。但是, 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 其价值取向是追逐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关注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注重财务指标、资产运营和发展能力等内容, 其中财务指标是企业绩效评估的核心。所以企业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具有利润导向性, 评估目标是促进企业利润增加, 评估过程会紧紧围绕如何获取利润设置指标。

(2) 不同的组织环境。政府具有垄断性特征, 在组织运行时很难感受到竞争的压力, 绩效评估的动力更多来自于外部政治力和公众的压力。政府在绩效评估时相对能够积极地从内部形成注重节约成本、追逐高效的动力。但是企业生存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 其绩效评估的动力来源其内部对利润的追求。企业通过绩效评估保证形成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动力, 以获得更高的利益。

(3) 组织结构的灵活度不同。组织结构的灵活度不同导致绩效评估的主体参与度不同, 由于政府组织特殊性, 其组织结构相对复杂、集权化, 运作比较程序化, 组织和员工的活动会受到较多的规则限制。但是, 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灵活、富有弹性, 企业绩效评估的主体相对宽泛, 它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内部结构。企业除内部评估外, 还聘请专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在员工绩效评估上, 采取360度评估, 由员工本人、上下级、同事、客户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3 我国地方政府引入企业绩效评估制度的措施建议

3.1 借鉴企业绩效评估的价值导向

“顾客导向”现已成为企业管理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基本法则。企业绩效评估中“顾客导向”的价值取向对政府绩效评估同样具有指导的意义, 政府绩效评估也应该借鉴“顾客导向”的价值取向。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政府管理的本质不是管制而是服务, 因此政府评估的导向要“以公民为中心, 以公民的满意度为政府绩效评估的终极标准”。同时, 要借鉴企业成本效益的理念。在民主政体下, 人民要求各级政府机关提高管理效率、压缩成本, 因此, 可以借鉴企业成本管理的评估技术。特别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可以借鉴企业的评估技术来改善预算管理, 规划好收支分析, 减少管理漏洞, 尽量平衡资产负债表。

3.2 借鉴企业绩效评估的主体多元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比较单一, 多以组织和人事部门组织的官方评估为主, 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的评估为主。绩效评估要求对评估对象的评估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的, 评估主体不仅应该包括被评估者的上级, 更应该包括被评估者自身、平级员工、下属、服务对象和公众等。同时, 扩大公民参与, 增加公民参与的渠道。实现公民与政府的互动, 便于公民监督政府, 维护公民自身利益, 促使政府提高绩效。

3.3 引入企业评估的量化标准和指标体系

企业绩效评估主要采取定量分析的方式, 这大大增强了企业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很多优秀企业在评价其绩效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根据自身特点拟定尽可能量化的标准。我们可以借鉴企业以定量评估为主的方式建立以定性分析为基础、以定量分析为手段的评估模式, 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将可以量化的项目尽可能量化,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同时, 也要借鉴企业具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体系。当前我国政府在推行绩效评估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标体系, 所以当前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要结合各地政府行政改革的实际进程, 通过多方的社会互动, 保持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经济指标考核的同时, 相应地增加体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指标。

3.4 引入企业绩效评估的科学方法

企业的绩效评估之所以能够深入下去, 达到预期的目的, 是由于它具有一套科学的方法, 这些方法使得企业能通过绩效评估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得以分解、量化和落实。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平衡积分卡、标杆管理法、目标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360度测评、关键绩效指标法、层次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对我国政府开展绩效评估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3.5 引入企业绩效评估的信息管理系统

政府绩效评估需要的信息量大, 涉及的部门多, 信息来源渠道广泛, 不仅需要各部门及评价者的原始资料和数据, 还需要其他间接来源的信息。为此, 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有利于为政府绩效评估提供多层面、多渠道的平台,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政府绩效评估的效能。在政府绩效评估中, 要改变那种利用手工方式来获取、处理信息的传统方式, 通过互联网来公开政府有关信息, 并收集企业、公众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信息, 进行绩效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 建立以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提高政府绩效评估水平为目的, 支持政府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运作的智能化的人机系统。

参考文献

[1]王飞鹏.企业绩效评估及其对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 2010 (11) .

[2]高小平, 刘悦.我国地方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0 (5) .

乡镇人民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方案 篇5

乡镇人民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方案

一、评估范围

绩效评估范围:19个乡镇人民政府

二、评估内容

乡镇人民政府绩效评估内容分为: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创业竞赛等四大项。绩效评估是对一级政府工作绩效的综合性评价,包含了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执政能力等方面。创业竞赛是专项性的考核,侧重于落实突出工业、突出项目带动战略。创业竞赛既采取专项考核奖励,同时又作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的一个子项目,其考核结果计入绩效评估内容。

三、评估办法 的绩效评估方法采取指标考核、公众评议和察访核验三种方法进行。一是指标考核。采取自评与考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标考评工作由县统计局牵头,县直各相关责任单位配合共同实施。二是公众评议。由浦城调查队负责,按照分层、多阶段、等距随机抽样的原则,各乡镇抽取样本110个,其中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30名、企业经营者代表10名、乡镇所在地城镇居民20户、农村居民50户,按不同对象设置不同的公众测评表或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测评和统计分析,反映社会各界对政府及其部门行政能力、履职状况、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真实评价。三是察访核验。由县效能办牵头,组织察访核验小组具体实施,通过抽查核验、专项督查、走访服务相对人和暗访等形式进行,对存在不效能等方面问题予以通报督促整改和绩效扣分。

1、指标考核计分办法:指标考核按当年发展水平参照历史状况、考虑对

全县的贡献三个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评估以综合指数和综合分数体现。综合指数反映各乡镇的进步程度,按照“本乡镇自己与自己比”和“本乡镇与全县平均发展水平比”,分别占60%和40%进行合成。综合分数采用功效系数法计算。

2、公众评议计分办法:单项问题的计分,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和“不了解”,选择前三种答案分别计5分、3分、0分,回答“不了解”按平均分计分。对同一问题的计分,把所有被调查人员回答的分值相加,除以回答人数,得单项问题分值。公众评议总分,在分别测算各类代表评议指标合计分值的基础上,以其算术平均数计算公众评议指标总分值。

市对县政府公众评议,被抽中的有关乡镇为全市前三名的奖励10分,为后三名的扣10分。

3、察访核验计分办法:察访核验发现问题实行扣分制,累积扣分从被评

估单位的绩效评估总分中予以扣除。

4、专项督查计分办法: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及各阶段中心工作,对计划生育、重点项目进度等进行专项督查。由县效能办与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及专项工作管理部门组成督查组,依照督查方案对乡镇专项工作进行评比,对其中优秀的给予加分,分数计入绩效评估总分。

绩效评估得分汇总公式:

指标考核得分×60%+公众评议得分×40%+专项督查加分-察访核验扣分。

四、结果运用

1、根据汇总结果,考评总分达到标准分的70%以上才能获得评奖资格。

2、绩效评估设前六名和进步奖,第一名奖励万元、第二名奖励4万元、第三名奖励万元、第四名奖励3万元、第五名奖励万元、第六名奖励2万元。进步奖与前三名不重复,对当评估结果位次提升两位以上的予以奖励,各奖励1万元。

五、工作步骤

1、制定方案。各乡镇要结合各自实际,细化评估指标内容,制定绩效评估自评工作方案,于5月底前报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审核。

2、落实责任。各乡镇要根据绩效评估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把绩效评估工作的本质要求贯穿于发挥职能、履行职责的全过程,采取措施认真抓好各项指标任务的落实,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3、抓好自评。各乡镇要成立绩效评估工作小组,认真负责,客观公正地开展自评工作,写出绩效自评情况报告,并于1月中旬前报县绩效评估办公室。

4、组织考核。由县统计局牵头,各指标责任单位配合,按照指标考核体系要求组织开展指标考核。考核于1月底前完成,考评结果情况分析由县统计局负责报县绩效评估办公室。

5、开展评议。由浦城调查队牵头,5月上旬制定出公众评议具体实施方案

及问卷调查和测评表,并组织实施,12月底完成公众评议工作,并向县绩效评估办公室报送公众评议结果及情况分析报告。

6、专项督查。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专项工作,根据阶段性工作要求,对计划生育、重点项目进度等专项工作组织督查评比,由县效能办将督查评比结果报领导审定。

7、察访核验。由县效能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5月上旬制定察访核验具体方案,年内不定期组织开展抽查。察访核验工作于12月底前完成,并将结果报县绩效评估办公室。

8、综合汇总。由县绩效评估办公室牵头汇总各乡镇指标考核、公众评议、察访核验结果,以及各乡镇开展绩效评估工作的情况,报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和县委常委会审议确定获奖单位。

六、组织领导

全县绩效评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进行,由县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

组负责。成立县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县政府陈国发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陈建新,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姚少明,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胡锡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苏小宁,县政府办主任刘军及县效能办主任祖永建任副组长;由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农办、县综治办、县委编办,县政府办、创业办、监察局、效能办、发改局、经贸局、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局、水利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外经贸局、卫生局、人口和计生局、统计局、调查队、环保局、安监局、信访局有关工作目标及数据采集的责任单位和组织协调单位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绩效评估办公室,主任刘军,副主任王飚、祖永建、胡金璋、李水兴、林锋、郭坤炎、吴成云、徐献麟、刘洪斌、林莉,工作人员从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及县发改局、经贸局、统计局、调查队,县委农办,县外经贸局、财政

局、效能办等部门抽调1名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考核评比等工作。绩效评估办公室经费由县财政给予安排。

七、工作要求

1、绩效评估工作旨在推进全县的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务必求真务实,严禁弄虚作假。对任何违规造假行为,一经查实,该项指标按零分计算,并追究主要领导人及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各责任单位要落实责任,加强配合,制定严密规范的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控制和检查制度,严格审查相关数据资料,确保数据的客观真实。

2、县纪委、安监局、人口和计生局、环保局、综治办对严重违反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有关法律法规、造成不良影响的初评获奖单位,可实施“一票否决”。获奖单位均需上述5个部门审核把关并明确签署书面意见后报县绩效评估办公室。“一票否决”事项的认定办法,由上述5个部门按有关规定拟定实施细则,报县绩效评估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后执行。

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研究 篇6

地方政府绩效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基本概念

地方政府绩效,是指地方政府的工作成就或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一般来说,地方政府绩效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地方政府治理绩效评估,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对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成就或者工作效果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奖优罚劣,从而提升地方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从绩效评估的涵义可以看到,绩效评估不仅可以反映管理信息,而且,通过地方政府和人员之间管理结果的纵横比较,可以形成压力,产生激励,提高管理绩效。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进行评估,既可以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的绩效,又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决策水平,还有利于深化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改革等,总的来说,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对地方政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实际成效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活动在各地的开展,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可喜的成绩: (1)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始重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这在国内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2)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政府绩效的提升。(3)强化了政府的职责。绩效评估就是对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工作效果的评估,这有利于监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积极完成职责。(4)有力地促进了行政民主化进程。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开展和尝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对于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那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有一些不成熟的表现,也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还不够规范

评估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对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我国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2)没有相关健全的绩效评估制度。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大都是地方政府根据各自情况,自发性的实行,缺乏统一的普遍的绩效评估制度,这不利于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的持续推进。(3)当前地方绩效评估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如根据领导喜好来进行评定。这容易促使评估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滋生,使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走向其目标的反面。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重视“官意”轻“民意”,评估主体单一

一般来说,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开发是由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部门、评估对象以及社会公众共同开发的,而且把民意作一个项重要指标。但我们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往往是人事部门或组织部按照领导意图自行开发一套评估指标,虽有绩效评估之名却无其实,往往是盗用政府绩效这个概念做的是传统政绩考核内容,甚至在评估指标中根本不设民众满意度,不让公众参与。这就表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重视官意轻民意,单纯注重领导意见而忽视民众的参与,绩效评估的主体定位不规范,太过单一。对于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中本来应该由很多评估主体组成,如上级政府、工商企业、评估专家,还有社会公众甚至新闻媒体等,但是,当前我国绩效评估的主体就仅仅限于上级政府及领导,而忽视了其他主体的意见。

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评估体系,缺乏独立的评估机构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评估的内容不够合理,对于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往往只是重视GDP的增长率,视经济业绩等政绩,而忽视例如人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率、居住环境等与人民的生活水平切实相关的一些要素。二是在评估的形式上缺乏统一的绩效评估标准,绩效指标设置不一致,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出现混乱,起不到绩效评估应有的作用。三是在评估的方法上缺乏长效跟踪监管机制,评估方法流于形式,评估程序具有封闭性和神秘性,透明度不高,缺乏监督,这种评估方法很难发挥绩效评估应有的影响与作用。四是目前缺少专业的绩效评估人员,没有完善的专业评估机构,在绩效评估过程中,大多采取由上级临时指定或从其它机构临时抽调人员对下级工作绩效进行评估。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门的绩效评估人才

地方政府績效评估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相应的绩效评估人才的培养也较欠缺,至今还没有构建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当前各地地方政府都只是根据本地方乃至本部门的具体特点和需要对一些负责绩效评估的人员开展一些临时、分散的培训工作。绩效评估人员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质量。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注重评比轻改进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政府部门自身的"评估"来诊断一个政府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能设置、人员编制等组织构成因素是否合理,是否服务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改进政府组织的目的。但现在很多地方的政府绩效只重视评估的分数多少及其在整个评估中的排名,并没有从机构持续改进的角度去分析组织中存在的问题。甚至一些地方将评估分数排名与单位年终奖金挂钩,结果导致下面的人都报喜不报忧,为了将分数打高,甚至收买评委和一些参与打分的老百姓。

解决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问题的对策

应该制定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逐步实现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规范化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拟订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来树立绩效评估的权威性,如可以对绩效评估的宗旨、原则、主体、指标等加以法律界定等。二是制度性的规范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整体程序、内容和形式,使各个地方政府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纳人统一且发展的正常轨道实现规范化。三是通过加强监督促使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规范。如可以运用评估机构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工作进行调查、调查评估工作是否得当,是否在评估过程中不受其它任何组织或个人干扰以及评估结论得到有效传递和反馈等等,通过这种监督,可以充分增强绩效评估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四是构建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体系。绩效评估只是绩效管理的其中一环,构建好绩效管理体系,对于规范和完善整个绩效评估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构建合理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构建合理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评估内容要体现政府职能。对于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经济增长或GDP增长上,更应该把一些关乎民生的例如就业率、人民收入水平等要素考虑进去。无论是经济发展方面还是民生方面,都是政府职能的体现,所以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内容的设置要体现政府职能。(2)评估指标要合理。当前绩效评估的指标也是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经济指标,应该转变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综合指标体系,实现全方位的绩效评估。同时,对于评估指标的设置还应注重其公平性和相对稳定性。(3)评估方法和程序要合理。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具体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如可以选择360€捌拦婪椒ǎ擞枚嘀魈宥哉ㄐЫ衅拦馈T谄拦莱绦蛏希θ妨⑹鲋捌酪椤拦来蚍帧酆匣阕堋蠢≌庋钠拦莱绦颍迪值胤秸拦莱绦虻挠行浴?

实现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多元化

实现多主体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具有积极的意义。多主体指的是,除了政府及其内部工作人员以外,还有企业、专家、评估机构、新闻媒、社会公众等社会力量。强调多主体参与,已成为现今绩效评估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但在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其他主体参与程度明显不足,评估的依据大部分是以政府内部评估为主。因此,为了实现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合理性,应该建立地方政府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的评估体系。政府内部评估必不可少,这样才能体现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的层级性;同时外部主体例如民意调查机构、专业评估机构的公正评价才能真正反映地方政府的绩效。

通过把政府内部和社会上的各种"群众力量"综合起来,尤其把社会公众对于地方政府的评价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才能真正实现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作用。

运用多种措施培养绩效评估人才

绩效评估人员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绩效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要建立一支专门的评估队伍。专门的优秀的评估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工作人员,应该了解地方政府乃至国家的大政方针,具备基本的政治常识;二是应该具有公正廉洁,秉公办事的本性,在评估过程中切实能做到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三是具有进行绩效评估的专业知识,例如统计学、经济学、计算机操作等绩效评估需要的知识;四是了解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知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程序等。

这几个条件都是绩效评估人才都应该拥有的基本素质,为保障绩效评估人员达到以下几个条件,应该在绩效评估工作前对其进行培训,合格之后发资格证书,持证上岗,这样真正实现绩效评估人才的培养,从而保证绩效评估质量。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行绩效评估体系的改革已经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议事日程,这对我国地方政府的绩效提升来说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虽然现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成熟的表现,也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但笔者认为,通过地方政府和整个社会公众的努力,一定会使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等到更好的完善,使其真正实现提升地方政府绩效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反思 篇7

1. 必须着力加强政府绩效评估的逻辑基础的研究。

所谓逻辑基础, 就是理论研究的原点和逻辑根据。政府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 其理论原点就是“谁”来评估, 这个“谁”来评估的根据是什么, 由此路径来拷问, 就可发现, 政府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的逻辑根据应当是也必然是政府的性质、本质。换言之, 就是政府是“谁”的, 其本质功能是“干什么的”。它是政府绩效评估、绩效管理的主体之明确、路径之导向、效用之所在、价值之依归的根本。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 总的看来, 可以分为前现代和现代社会。前现代社会其基本特征就是皇 (王) 权政治、家天下, 国家是个人的, 不是社会的, 更不是人民的。用今天的眼光来看, 也有政府绩效和绩效管理, 也有保境安民, 也有兴修水利, 也要生产力的发展, 但其宗旨就是是否国泰民安, 为的是子子孙孙、千秋万代一统天下。而现代社会中的现代政府, 其性质是公共体, 国家和政府不再是某一个个人的, 而是人民的国家, 人民的政府, 其政府的一切理念、一切行动、一切绩效以及对政府绩效的评估, 统统以人民为出发点、落脚点。人民是政府存在的唯一根据。中国共产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政党, 生于忧患, 成长于战争, 转型于市场经济, 不仅为立国、建设做出了丰功伟绩, 更为改革开放、推进国家全面现代化做出了丰功伟绩。其政党、政府、军队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 以人民的需要为最高需要, 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政府和军队。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或正在取得成功, 一切归因于这一点。用现代政治学的表述就是它是政党、政府、军队合法性的根本。早在延安时期, 毛泽东就撰文指出, 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国后, 我党反复强调党的性质宗旨仍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管在“文革”时期, 为人民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但政党、政府的性质、宗旨却从来没有变过, 反而更觉珍贵和正确。改革开放以来, 邓小平反复强调政党、政府的人民性, 并且贯穿于改革开放的一切理念、决策和行动之中。他提出的著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至今深入人心, 家喻户晓。江泽民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党和政府性质、宗旨的与时俱进的现代表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思想的经典阐释。但现实的问题是, 一个曾经适应于战争需要的政党、一个适应于计划经济需要的政党, 如何适应于当今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于推进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于全面现代化的需要, 来不断增强其自身的合法性、人民性呢?这就是我们不能不深入进行研究的大课题, 只有把这个问题研究好了, 政党、政府的绩效评估、绩效管理才真正找到了最关键、最根本的钥匙。诚然, 政党、政府的人民性有三个基本的来源。一是意识形态基础。二是制度基础。三是有效性基础。就学术界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 几乎众口一词的认为, 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基础正在经受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这其中有“文革”遗祸的影响, 但也不乏全球化、市场化、世俗化的挑战。不可否认的是, 中国要推进现代化, 而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对金钱的追求、物欲的不断膨胀, 价值多元、社会分层、生活方式多样, 既是现代化的结果又是现代化的助推, 只是用惯用的、熟悉的老方法来解决意识形态的合法性问题, 已显露其疲态,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其次制度安排的现代化的问题。尽管国人都知道要加强制度建设, 但对如何加强制度建设、建设了的制度效用如何, 这才是问题的实质。一个国家所有的制度建设有个基本的方位, 这就是限制公权力和保障民权。权力过分集中的现实状况在多大程度上迟滞了公权力的限制, 要解决公权力的制约问题, 就必须首先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问题。这是制度建设的瓶颈之所在。就有效性而言, GDP是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绝对不是全部,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全面准确地把握GDP在有效性中的位置, 就是要摆正财富增长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位置, 就是要处理好资源、机会在全社会中公平、公正配置的问题。由此可见, 分析研究上述问题在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绩效管理的研究中具有先决性、基础性、方向性的地位和作用, 这样的评估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2. 必须着力加强政府绩效评估中一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政府公务员绩效评估的区别性与关联性的研究。

其实, 政府绩效评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范畴, 至少涵括三项内容, 一是作为一级政府的政府绩效。二是一级政府中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绩效。三是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中公务员个体的绩效。这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科学界定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对政府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意义重大。作为一级政府的政府绩效应该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民主化进程中决策科学性、民众积极性、社会稳定性的状况;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精神和人文素质的提升;社会公平、社会公正的实现程度以及社会公共资源、机会在民众中的科学合理配置, 等等。一级政府中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绩效, 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政府职能部门内部机构的科学配置和优化。机构是职能的组织载体, 没有组织机构的功能分化和优化, 职能部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作用是很难办到的事情。笔者认为, 把职能部门组织内部的机构优化作为部门绩效考评的重要参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所共知, 中国处于转型期, 政府职能当然也处于转型期, 其职能的优化既靠上级政府, 也靠政府职能部门。政府改革动力不足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部门缺乏自我革新的精神, 在中国的官僚制下更是如此。如果将部门职能优化作为部门绩效考核的首要参数, 就将加大部门组织结构优化的动力, 增强部门回应性。我国政府存在的一个长期为人诟病的弊端就是政府公共行政实际已演化为“部门”行政, 其公共性、公正性、公平性亟待加强。其次是部门内部机构承担职能的完成情况。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中公务员个体的绩效考评, 从目前现状看, 存在的问题更多。尽管从表象上看, 这个方面的考评、考核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 但其实效如何很值得仔细考量。现有的指标大都包含德、能、勤、绩, 如果是领导干部还要再加上廉, 有工作岗位说明书等等。但评价一个公务员是不是称职或合格, 人为主观因素太大, 而客观成分太小。社会民谣“说你行, 你就行, 不行也行;说你不行, 你就不行, 行也不行;不服不行”, 可以作为对公务员考核状况的一种解读的视角, 另外, 传统社会的考察人的标准依然存在, 比如偏重道德因素, 轻视才干因素;而道德因素最终会演化为“听话”, 甚至“溜须拍马”, “弄虚作假”、“哄上级领导高兴”已成为社会的常态化的工作方式和公务员行为方式的基本范型。由上述分析可见, 作为一级政府的绩效评估、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绩效评估、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中的公务人员的绩效评估是有明显的区别性的。作为公务员, 他是个体, 政府职能部门却是群体, 而作为一级政府则是更加综合的整体。它们之间是个体和群体的关系, 政府职能部门是作为一级政府职能的分解和细分, 而作为公务员个体则是政府职能部门功能的分化和承当。但是, 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十分清楚的。公务员个体绩效评估是群体绩效评估的基础, 没有公务员个体绩效评估的科学化、客观化, 就不可能有政府职能部门、一级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化和客观化。可见, 公务员个体绩效评估是所有绩效评估的基础。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判断, 那么, 我们必须夯实公务员个体绩效评估这一基础。当下中国, 最重要的问题是去“意识形态化”, 即要正确处理好态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 水平、能力、态度三者决定了公务员个人的工作绩效, 而不仅仅是态度。重态度, 而轻水平和能力, 这是我国官僚组织中长期存在的影响公务员绩效评估科学化的重要因素, 传统意识形态考量一个人, 主要不是从工作绩效的层面出发, 而是从一个人的态度层面出发, 其典型的话语是“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这就是典型的精神主导型的衡量人的标准。精神固然重要, 没有一个良好工作态度的人, 是很难成为一个高绩效的人。但凡事都有个度, 超出了度, 就会造成精神第一, 甚至精神万能, 这明显是传统意识形态的痕迹。我们公共机关加班如此的多, 这就是受到传统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的结果。一个人加班常常能够受到领导者的表扬和褒奖, 其实这里面要问一个为什么?是本人工作能力与岗位职责不相匹配, 还是他的工作量太大, 如果是个人能力不能胜任该项工作, 那就应该将其调整到恰当而又合适的工作岗位去, 而不应该是“小马拉大车”, 伤害人的自尊, 让其从工作中找不到乐趣。如果是其工作量太大, 就应该增加人手, 合理而科学地匹配工作量, 公务员绩效评估, 光看一个人工作是不是努力、用心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 态度常常难以科学考量和客观反映, 全凭领导和同事的感觉了, 当对公务员的绩效评估“跟着感觉走”, 那其考量出来的结果能够反映事实的真象就很困难了。就政府职能部门而言, 当下中国, 最重要的问题是部门争权, 部门争利, 部门想尽办法扩大机构人员和财政预算。政府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 事实上就是花钱的, 钱往哪里花, 花多少就能够满足工作要求, 这就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科学、缜密的制度按排, 否则, 花钱的价值取向和花钱的效率就失去了基本的保障。“多要钱、乱花钱”, “花钱主要不在民生上, 而在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上”, 这才是政府职能部门绩效评估要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就一级政府的绩效评估来说, 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需要GDP, 必须全力谋发展;但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GDP, 我们决不能够需要虚假的GDP, 绝不需要破坏生态环境的GDP, 绝不需要没有发展后劲、竭泽而渔的GDP, 绝不需要对人民生活改善不力的GDP, 否则科学发展观对发展还能起到指导作用吗?一味地想以政府有效性, 即经济发展速度来实现民众对政府的认同, 试图解决合法性危机, 其效果未必乐观。就目前显见的情况来看, 全国已有一些地区, 因为一件突发、甚至偶发的事件, 就会引发有一定规模的群体性事件, 甚至出现相当规模的骚乱, 这就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单纯的经济高速增长并不能够完全解决合法性危机问题。也就是说, 经济高速增长, 增强政府有效性来解决合法性危机是有一定限度的, 政府要想全面解决合法性危机, 就必须在民主化进程中如何增强决策科学性、民众积极性、社会稳定性的状况上狠下工夫;就必须在引导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精神和人文素质的提升上狠下工夫;就必须在努力增进社会公平、社会公正的实现程度以及社会公共资源、机会在民众中的科学合理配置上狠下工夫, 这才是政府合法性危机解决的治本之策, 而不是治标之举, 这也当然地成为作为一级政府绩效考量的重要内容, 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可干可不干的事情。

3. 必须着力加强政府绩效评估的社会生态环境的研究。

政府、政府职能部门、政府公务员是生存在社会环境中的, 整个社会生态文化环境与政府、政府职能部门、政府公务员是一种互动关系, 但这种互动关系到底是良性的还是非良性的, 是政府绩效评估、绩效管理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政府为什么做事, 做什么样的事, 绩效如何, 整个行动准则、行为方式是受着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的。文化, 大体上有三层含义, 一是一种精神, 二是一种制度, 三是一种行为。而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大体也包括三项内容, 一是政党文化, 二是行政文化, 三是公民文化。就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 这三种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是不一样的。因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导核心, 掌控着国家、政府的最重要的核心权力, 因此, 它是文化的核心层, 在整个文化生态环境中居于核心地位, 起着支配和主导的作用。当下中国的政党文化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面对世界全球化、中国现代化、价值多元化、利益诉求显性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加快中国共产党的现代转型的步伐, 真真切切地做到代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现中国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这种文化样式不仅是一种理念, 还要是一种制度安排, 还要变成全体党员, 特别是党的各层级领导干部的一种行为方式。对我党政党文化现代化最大的障碍就是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这既是民族的几千年文化原生态的遗存, 又是战争环境、军事斗争的再模塑, 又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再强固, 更是风险社会来临后的一种当然的应对。权力过分集中, 政党、政府的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就极有可能产生“自说自话”的现象, 自我肯定、自我表扬, 甚至自我吹嘘, 就很有可能出现社会的纠错机制难以建立的问题。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从本质上来说, 就是一种纠错机制。从中国行政文化来说, 它同政党文化一样, 也面临着一个现代转型的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打造服务型政府。在我国, “官本位”意识源远流长, 人民当家做主还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形式上、文件上、法规条文上, 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公仆”与主人错位的现象比比皆是,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还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一种恩赐, 而不是一种当然的事、分内的事、必须的事,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是来源于对民众的真实需求的回应, 而是政府的一种主观的判断, 最典型的就是为民办实事, 其实事很多是政府的一种自说自话, 老百姓并不买账。就公民文化来讲, 也面临着一个现代转型的问题, 其核心就是将绵延不绝的臣民文化转变为具有现代意识的公民文化。公民文化的主旨就是人民是社会的主人, 是国家的主人,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离开主人一切将无从谈起。从这三大文化的转型来看, 政党文化的转型最为关键、最为重要。而行政文化是其次, 公民文化更是其次。我党近年来已经开启了党内民主, 并且加快推进了党内民主的步伐, 我国的政府已经开启了政务公开、行政问责等一系列举措, 才使得民生问题不断得到重视, 网络的舆情不断得到高层的关注, 文化转型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只有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下, 政府绩效评估、绩效管理才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才有了科学化、客观化的现实可能, 所以加强政府绩效评估、绩效管理的社会生态文化的研究就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4. 必须着力加强政府绩效评估中政府能力、政府部门能力、公务员能力与领导干部提拔重用的相关性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篇8

关键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将绩效评估引进行政领域并加以应用, 其目的就是改进对公共行政绩效的认识, 最终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服务质量。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 绩效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 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实践手段, 而且已在公共行政领域获得了突出的效果。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较大范围内应用政府绩效评估, 强劲地提高了这些国家的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 绩效评估也有全球化之趋势。

从中国的情况看, 由于不断深入改革, 行政管理的传统职能模式即全能型政府, 因为在行政过程中经常有缺位、错位、越位的现象, 所以它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体变化和发展的需要。此外原有的绩效管理体制存在显著的漏洞, 已对我国经济乃至社会的协调及其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和制约作用。而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已经明确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发展的方向, 也必然要求建立廉洁、公正、高效、透明和具有回应性和负有责任感的政府。

1 国外研究现状

(1) 对绩效评估的基本性质进行研究。

理查德·海克斯认为组织绩效是随时空与主体之变化而变化。组织的成功除了财政经济的决定因素之外, 还取决于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2) 对公共管理业绩和质量测评的研究。

林奇和阿蒙认为, 在信息时代, 公共组织的发展如果只为狭隘的利益服务, 而不是为整个社会的利益服务, 这可能使民主受到一定的威胁。

(3) 对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的研究。

尼古拉斯·亨利指出, 政府不能以边际效率为理向纳税人证明其存在的缘由, 而是政府在考虑其方案的实施过程中, 应该以诸如效率、功效和社会价值等来实现自我证明。在一般情况下, 绩效评估的目标一般分为明确责任制、增收节支和提高组织绩效。彼德·普拉斯特里克和戴维·奥斯本则主张政府绩效评估应该要为政府的组织再造及其流程再造进行服务;欧文.E.休斯提出了政府绩效评估中着名的“3E绩效评估模式”。阿尔蒙德认为, 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应包括政府能力、民主化情况、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

(4) 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

在绩效评估方法方面主要有4E经济、效率、效果、公平评价法、标杆管理法和平衡记分卡。美国城市协会设计了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估指标体系。马克·霍哲教授指出, 良好的绩效评估程序应包括鉴别要评估的项目、陈述目的并界定所期望的结果、选择衡量标准、设置业绩和结果的标准、监督结果、业绩报告、使用结果和业绩信息等步骤。英格拉姆教授则设计了财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管理、资金管理和结果管理等管理方法。

2 新世纪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绩效评估拓展运用于政府管理, 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绩效评估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操作技巧和实践经验等方面。但是就总体而言, 专家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普遍认可。进入新世纪以后, 政府经绩效评估开始经历拓展时期以及研究的系统化、细化和创新阶段, 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逐渐使国内一些学者去关注, 并形成一些政府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性的思想或方法。这阶段的相关研究主要表现为:

(1) 对绩效评估理论基础的研究。一般地包括对绩效评估的内涵、特征及其作用等方面做基础研究, 而且包括对政府实施绩效评估的实施理念的研究。

(2) 对西方主要国家的政府绩效评估的系统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陈振明等对发达国家绩效评估的系统研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刘靖华以美国政府为例介绍如何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公共部门绩效;周志忍以英国政府为对象进行研究其绩效评估的发展;毕争等人则研究了西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

(3) 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及其制度设计的研究。在2003年,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就把相关实践具体分为三种类型, 同时建设性地提出在我国建立机关工作效率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及设想;张定安则研究了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可行性, 并预测性分析了平衡计分卡理论对我国公共部门改革与治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蒋容、颜如春等人对理论和实践、绩效指标权重设置、规范化程度、评价主体等方面重点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另外, 学者们也对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张璋对政府绩效评估进行“元设计研究”, 即理性设计模式与社会互动设计;谭功荣系统研究了构建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指标, 总结为行政环境、行政体制、行政职能、行政人员、行政执行、行政效率等方面,

(4) 对政府绩效评估的流程进行研究。卓越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过程控制进行研究, 并把绩效评估分为六个阶段:①建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②设计绩效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和等级标准;③建立绩效评估和管理机构;④选择和确立绩效评估的主体;⑤安排绩效评估的实施程序;⑥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

(5) 对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盛科明学者认为,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是一个主体多元、指标合理、标准适当、方法科学的有机体系, 其各个要素要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取向和体制秉性, 即在主体安排、指标构建、标准核定和方法选择方面均能区别于传统管制型政府模式下的效率评估和责任考核, 整个体系必须以增进公共利益提高公众满意度为根本目标选择。其内容包括:第一, 以政府为主导、公众广度深度参与的多元主体有序治理体系;第二, 以公共服务职能为框架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第三, 以服务质量与绩效标准建设为着力点的政府绩效评估标准;第四, 以公众主观评议与多指标客观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评估方法。

(6) 多重视角的绩效管理研究。周志忍等人对绩效评估中公民角色和公民参与的研究;许玉林以人力资源管理为角度对绩效管理的研究;马振清等人对绩效评估动因的研究;马国贤则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来研究绩效管理;包国宪以地方的政府绩效评估的管理权、组织权、评级权等为对象加以研究;彭国甫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程序、信息保真制度、结果运用制度等问题进行研究;马玉成对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的研究, 即增长、公平、民主、秩序;凌文辁则立足于社会转型的角度认为行政职能的合理定位就是政府绩效的基本价值选择, 政府绩效的根本价值选择是满足公众需求, 衡量标准是公共服务质量好否, 政府的绩效价值追求就是对公正、廉洁、高效的追求。

3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问题

(1) 我国的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非常缺乏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

因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涉及到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的知识, 并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 所以对绩效管理理论的研究, 客观要求学者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背景。由于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特殊性及实际具体情况具有复杂性, 因此, 我国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但不能照搬照套,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建立新的发展模式。

(2) 我国的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缺失一定的法制保障。

当前, 我国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 导致政府绩效管理的法制不规范, 监督与反馈机制有待完善, 缺乏程序保障等, 以至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缺少政策性指导, 所以,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实施就没有一套长期有效的机制作为保障。

(3) 我国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内容和指标设计缺乏全面性与科学性。

政府绩效管理的关键就是绩效评估, 它对改进政府服务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具有多方面的不足, 诸如评估主体单一;评估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评估信息系统不健全。

4 对改进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建议

(1) 借鉴并吸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经验。在政府绩效管理上尤其是绩效评估的经验借鉴, 吸收优秀研究成果, 有利于我国政府在绩效管理研究领域开辟新的理论视野。同时最为重要的是把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及管理技术与方法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以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绩效评估机制。此外, 政府绩效管理工作还需要建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机制, 特别要培养有关操作技术性强等方面的特殊人才。

(2) 加快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相关立法工作, 使之进入一个受法律约束的程序。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并明确的规定政府绩效管理, 健全法律监督机制以及事后救济制度, 只有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才能使政府绩效管理系统科学有效地运转;用一套规范的法律体制进行指导不同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及评估工作, 以建立政府绩效管理的长期有效机制。

(3) 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①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设计体系。在设定评估指标时根据政府的职责范围进行设定, 区分主次, 并确定出关键指标以便直观地对政府绩效作出评价。②评估主体多元化是民主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当公众能够自觉且广泛地参与政府的绩效评估过程的时候, 这将有助于提升公民对政府绩效的认同度, 使公众的意愿能够顺利反馈到政府职能部门, 其评估的成效也更具有可信性。③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渠道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政府行政部门如果能积极收集与整理绩效信息, 建立信息传播渠道, 这有利于保证绩效信息的真实性, 增进公众与政府之间有效的双向沟通。

5 结语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目标是解决政府治理中的实际问题, 具有较强针对性, 这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根本发展动力。但是, 就总体而言, 我国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基本上是分散的。所以, 绩效评估的关键在于中央政府对于各地政府绩效评估价值取向的总体把握、评估的顶层设计、评估制度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只有这样, 我国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才能在保证国家政治安全与稳定的前提下, 在地方政府行政治理变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桑助来.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J].中国人才, 2004, (7) .

[2]周志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公共行政评论, 2009, (1) .

[3]王珺.中外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文献综述[J].学术研究.

[4]桑助来.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浮出水面[J].瞭望, 2004, (29) .

[5]陈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回顾与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 (6) .

[6]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现状与发展前景[J].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7]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1) .

[8]盛科明.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与构建方法[J].中国行政管理, 2009, (4) .

[9]尤建新, 王波.基于公众价值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 2005, (12) .

[10]朱火弟, 蒲勇健.政府绩效评估研究[EB/OL].http://www.drcnet.com.cn/12/25/200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11]彭国甫.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J].湖南社会科学, 2004, (5) .

政府采购绩效评估研究 篇9

关键词:绩效评估,统计方法,指标实践

1 政府绩效评估简述

政府绩效评估, 就是指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等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 对照统一的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 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 对政府在一定时期的效益和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各级政府绩效评估从制度管理层面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责任分解、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考核评估、绩效结果运用、绩效整改提升六个方面。评估范围对象为本级政府的党政部门和所辖的县 (市) 、区, 或县 (市) 区所辖的乡镇、街道。

2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置

正确评价政府绩效,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首要前提, 指标体系在整个绩效评估实施方案中占中心地位。正如任何事物是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中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一样,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以适应社会经济变革, 同时充分体现对政府发展的引导作用, 最终目的是直接考察政府行为, 践行科学发展的真实效果及成果。最终则表现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1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的内容变化, 突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科学的指标体系设置, 要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 具有定性认识和定量认识的双重作用。即有利于分析评价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改善程度, 更有利于从实践的角度为证明改善成效提供定量支持。

(1) 绩效评估指标不唯经济增长, 而更趋于社会全面发展。十八大, 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 从福州市政府绩效评估一级指标设置的内容上看, 2013年作出了较大调整, 具体见表1、表2。

过去缺乏相应评价指标体系或缺少有效激励的公共服务项目在评估中有了一席之地, 从而提高了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服务转变。以与民生相关的环境保护对城区考核指标为例, 在统一考核指标中, 2011年资源环境考核的指标仅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控制指数和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2014年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有“十二五”节能目标完成率、污染物总量减排、PM10年均浓度下降比例、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综合指数4项。PM10的出现, 则顺应了当下公众的期待。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正不断修正与革新, 以此综合反映社会进步、科学发展观、政绩观。

(单位:个)

(单位:个)

(2) 绩效评估指标不再重叠, 而更趋于简明化、科学化。2011年该市绩效评估方案中, “民生改善”一级指标下分别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2个二级指标;在“经济发展”二级指标“财政发展”下分别设置“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和“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率”2个三级指标。虽然不同的政府部门有不同的职能, 且职能有时相互重合, 但其实现的目的是一致的, 显然, 上述庞杂的指标设置忽视了指标自身内在差异性。到2014年, 绩效评估指标已向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等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扩展, 更加注重指标设置的科学与系统, 二级指标缩减9个, 三级指标缩减13个, 具体见表3。

(单位:个)

缩减且优化后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则较好地体现各级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以服务民生为本, 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为核心, 以民生特性为民众评判的出发点, 以民众满意为最终目标, 达到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目的。

2.2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的分值变化, 突出科学发展民生关切

长期以经济建设占主体分值的绩效考核风向转向了社会发展的全方位考核, 表1、表2显示, 经济指标分值大幅下调, 改变了以往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行为, 政府绩效评估已深入各级部门核心职能, 且最大限度地渗透到反映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3 政府绩效评估指数应用

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考核计分是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 计分计算方法的合理应用影响绩效结果的科学与公正。该市绩效评估指标计分主要采用指数法, 广泛应用于经济发展类指标, 并尽量向社会指标拓展。指数法将单个指标就前三年加权平均值和当年值, 分别计算出速度贡献指数和增量贡献指数, 二者比重设置为60:40, 通过功效系数折算, 进行动态、持续、稳定的评估, 客观反映所辖县 (区) 的发展成果, 从而有效杜绝各级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

3.1 实证演示

以建筑业增加值增长率指标计算某县 (区) 得分过程为例, 该指标综合汇总得分既注重前三年的发展态势, 又考核当年的增长贡献。计算模型演示如下:

(1) 在前三年加权平均值影响下动态发展评估:

发展指数G= (F+100) / (D+100) *100%

贡献指数

综合指数I=G*0.5+H*0.5

功效系数J=60+40* (I某县-I本组考核县区中最小值) / (I本组考核县区中最大值-I本组考核县区中最小值)

动态发展得分K=I*15%*60%

(2) 当年度发展评估:

本年度增量L=E-E/ (F+100)

本年度增量贡献率

本年度功效系数N=60+40* (M某县-M本组考核县区中最小值) / (M本组考核县区中最大值-M本组考核县区中最小值)

本年度发展得分O=N*15%*40%

(3) 综合得分P=动态发展得分K+本年度发展得分O

3.2 应用评价

发展指数, 反映某县 (区) 自身发展情况, 大于100, 说明该县 (区) 当年的发展水平较前三年的基数有进步;贡献指数, 反映某县 (区) 相对全市的贡献情况, 大于100, 说明该县 (区) 当年的发展对全市而言是有拉动作用的;综合指数, 是前面两个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反映该县 (区) 综合发展情况的指数。

功效系数法, 是建立在多目标规划原理的基础上, 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 以满意值为上限, 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 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 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 根据评价对象的复杂性, 从不同侧面对评价对象进行计算评分, 从而反映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 满足了效绩评价体系多指标综合评价县 (区) 的要求, 减少了单一标准评价而造成的评价结果偏差。本研究中, 以综合指数为范围, 用最高值减去最低值, 得到差值, 其本身的功效得分= (a-差值) *40+60, 最低分为60分 (即为基础分值) , 最高分为100分, (a-差值) 即平移的平移量。其余县 (区) 在60-100分内分配得分, 较直观地显示本县 (区) 在本组考核中的位次和组内的差距, 达到了客观、准确、公正评价县 (区) 政府绩效的目的。

当前,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为公众所关注, 统计部门在各级政府绩效评估中承担了指标数据采集和计分工作, 统计独立性倍显重要。科学的统计方法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将其作为研究课题, 是统计部门践行科学发展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周俭司.减负-建设服务型统计的最佳切入点[J].中国统计, 2013, (08) .

[2]孙建强等.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与统计的独立性[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6) .

服务型视角下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 篇10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

(一)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服务型政府是政府工作以公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按照公民意志进行行政管理与服务,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政府工作首要关注的价值追求就是公民利益最大化。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 在民本思想的指导下, 构建真正为民服务的政府管理体制。

(二) 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概念

政府绩效评估就是通过政府部门多重评估体制, 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 改变照章办事的政府组织, 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刚性规范与柔性机制相统一的基础上, 对政府的经济、政治职能, 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判断和评价, 把对政府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 保证政府的管理工作必须以社会公众为中心。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与问题

(一) 服务型理念下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指导下开始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益探索, 为了提升政府绩效和创建高绩效政府, 高绩效服务型政府建设逐渐成为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服务型政府是彻底实现以人为本的政府, 突出人本主义,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政府绩效评估要信息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人民监督政府, 政府才不会懈怠。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与社会共治的政府, 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重视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制建设, 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以前的公共管理中政府作为官本位掌舵者, 缺乏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服务型政府主张公开公正, 收集到准确的信息, 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1. 评估主体比较单一。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较单一, 多是上级对下级垂直的评估, 缺乏相对第三方社会公众等对政府以及政府内部的评估。职能部门的自我评估较少, 注重政府自评, 漠视社会评价。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应该具有发言权, 政府要想搞好服务型政府建设就要加强相对人参与绩效评估。但目前公众评价实践却存在明显不足, 一是参与意识不强。我国民众对政治抱一种冷漠态度, 在评议态度上表现不够负责。二是内容太庞杂。评估政府活动时, 不分事务性质和评估对象, 公众在不很了解我国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现状的情况下, 导致评估没有科学性。三是公众和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 政府管理封闭性使公众难以获取重要的信息, 造成信息严重不对称, 在评议过程中往往带来“张冠李戴”的现象。

2. 评估指标体系不全面评估的随意性较大, 主观性较强。

政府只是把“服务导向, 以人为本”作为形式, 导致下级缺乏有效的参与途径, 公布的信息范围过小、信息过少, 单一的设计主体容易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评估指标设计不能统一, 而应根据层级、部门职能特点分类设计, 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相结合、短期目标与平共处长远战略相结合。指标设置偏离公共服务价值, 现行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有时不能以事实为依据, 带有个人主观偏见, 但是政府却做不到开放公正, 只考虑到自身的利益, 不能将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并存考虑, 指标体系的量化性, 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 定性的方法以致评估往往脱离岗位责任和实际效果, 绩效评估缺乏数据的支持和科学的分析。忽视了绩效评估关注“目标”和“结果”的本质特征。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设置了过多的经济发展指标, 而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方面的指标较少。同时, 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评估评价时而流于形式, 多是进行突击式的大检查。

3. 评估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不健全。

政府绩效评估尚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 既没有专门的立法和明确的制度要求, 也没有建立、健全专门的评估机构, 实践中存在盲目性, 缺乏相应法律和制度作保障。评估信息交流不畅, 绩效考评结果失真, 评估的随意性影响了评估效果。绩效评估活动往往都是短期行为, 缺少科学发展、战略性的规划指标、效果的评价, 使绩效评估结果过多看即时效绩, 忽视长效效绩评价。评估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我国对评估人员的培训尚不全面, 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提高整体素质不完全适应绩效评价的需求, 可能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评估的结果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甚至流于形式。

4. 评估内容不够深入广泛。

评估内容的界定不够科学, 政府绩效评估通常能对短期的, 忽视了对长期发展的政府行为做出有效及时的评价, 只注重眼前的短期行为突出, 忽视关系国计民生的长远利益的实现。评估指标的设置不够科学, 我国政府在经济绩效评估的应该重视实现社会绩效, 对我国目前的状况发展经济绝对应占在主导, 但忽略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问题、环境问题, 现阶段的任务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共同推进, 有生命力的增长。

三、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完善

(一) 优化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

1. 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体现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 政府绩效评的主体、方法、程序、指标、体系等的设计都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绩效评估评价标准上的以人为本。想搞好服务型政府建设就要加强相对人参与绩效评估。真正切实的了解到政府绩效评估的实际工作情况, 提高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执政水平。

2. 在政府绩效评估标准要体现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

将公平公正的理念真正的深入人心, 切实考虑到真正公平性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通过政府绩效评估中公平性的体现来引导政府和社会的价值取向, 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二) 完善政府绩效评估的方式方法

1. 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指标体系。

我国的评估体系应当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以公众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 把社会公众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 一切服务于人民。必须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 我们要建立新的指标体系, 它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 它注重群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 体现了政府的服务职能和自觉接受公众监督的意志。指标体系要全面科学。绩效评估指标在现实性方面应更加科学, 改变政绩考核以数量化的经济指标为主, 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总量的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备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灵活的评估标准, 既要有经济指标, 也要有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的指标;更应当有民生改善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指标;并且更多地注重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质量的评估。

2. 实现政府绩效评估的电子化。

电子政府的信息网络使得行政信息的传递更为迅速及时, 反馈渠道更为畅通。电子化为政府绩效管理朝着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方向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是实现更多的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 全面公开的价值取向可以用来衡量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过程中政务信息对民众开放的程度, 增加政府效绩评价的透明度。

3. 拓宽政府绩效评估公众参与渠道。

拓宽公众的参与度, 增加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满意度。绩效管理所需要的信息量大, 涉及的部门多, 信息来源渠道广泛, 没有完善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就没有政府绩效评估的实际效果。建立专业权威的民调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估信息传递网络;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 拓宽公众的参与度, 增加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满意度。

(三) 加强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建设

1. 加强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制建设。

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政府的管理方式要由人治向法制转化。通过考察国外一些政府绩效评估较好的地区来看, 法制建设抓得很好。

2. 加强政府绩效评估的组织制度建设。

政府内部的评估组织和社会上一些组织联‘合起来, 形成绩效评估的参与网络。加强官学合作的绩效评估模式的推广。建立公务员的效能投诉制度, 公务员在工作过程中, 服务对象就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该公务员。建立公共服务的承诺制度, 公共服务的承诺制度就是政府将履行公务事先向民众公布, 以期民众更好地监督政府的行政行为, 以期政府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完善公共预算体系, 要以绩效预算逐步代替我国传统的项目预算。政府要积极进行绩效预算的试点工作, 扩大绩效预算的覆盖面。

参考文献

[1]H.G.Fnedericksen.ClassicsofPublicAdministration.Harte-ourtBraeeCollegePubliohers.FortWorth:teXaS, 1997:58

[2]郑吉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机制探析狂[J].长白学刊, 2007 (11)

[3]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 (7)

[4]张弘.论积极行政理念内涵及结构层次[J].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2006

[5]周凯.美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 (5)

[6]赵辉.转变政府职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02

[7]桑助来.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报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9-09

[8]徐友浩, 吴延兵.顾客满意度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效用[J].天津大学学报, 2004 (9)

[9]鲍春雷, 陈建辉, 姜俊凯.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人事报, 2008 (10)

上一篇:基金投资四要诀下一篇:智慧生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