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与策略

2024-05-07

动力与策略(精选十篇)

动力与策略 篇1

关键词: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结构,控制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来追求经济增长高速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为了缓解环境压力, 国家对于环境污染大户——汽车尾气进行了严格的治理, 通过制度和政策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着转型的重要课题。由于燃油价格不断上涨, 在汽车供能方面, 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电能。但是传统的电池技术不足以满足汽车的能源需求, 所以, 随着技术的发展, 混合动力的电动汽车应运而生。

一、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

所谓的混合动力汽车, 就是汽车中存在由两种动力源组成的动力装置。而所谓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就是指在汽车的动力装置中, 有一种动力源能够转换成电能。由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和控制策略都存在差异性, 所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其中, 串联型、并联型和混联型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主要结构分类,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动力源的数量和传递方式存在差异。相对于之前的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优势十分明显。首先, 由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动机负荷比电动汽车有所减轻, 所以在节能减排和减弱噪音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次, 由于电池数量的变化, 使得整个汽车的整体质量得到明显减少。第三, 由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使用了辅助动力单元, 所以在持续行驶里程和动力性能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 其水平直逼内燃机。第四, 由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行驶中有电动机的辅助, 所以发动机保持在良好状态下的时间就相对延长, 而对于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也不断提高, 燃油经济性提升十分明显。随着我国不断深化对环境的控制和治理措施,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以其超低排放、环境优化的强大优势, 必然会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策略技术分析

1.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策略技术分析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结构和控制最简单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中, 发动机产生机械能, 动过发电机实现由机械能到电能的转化, 形成的电能一部分支持电动机和动力传动装置的运作, 一部分则直接以电能的形式储存在蓄电池中。这就是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而关于这种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 简单来说, 就是为了使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排放时刻处于最佳状态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为了实现系统的最优化目标, 在实践中, 串联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技术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恒温器控制技术, 一种是发动机跟踪控制技术。利用恒温器控制技术进行控制的过程中, 在蓄电池SOC降到最低值时, 发动机就会启动, 在最低排放点进行恒定功率的输出, 用来实现驱动汽车和蓄电两种功能。当SOC达到最大值的时候, 发动机就会自动关闭, 由电能来实现汽车的供能[1]。这种技术使得蓄电池处于不利的地位。而所谓的发动机跟踪器控制技术, 与传统的汽车十分相似。通过这种控制策略, 使得蓄电池的损失维持在最低的水平, 但是对于发动机的效率十分不利, 随着技术的进步, 可以通过自动无级变速器来解决。

2.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测量技术分析

在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 发电机和电动机作为两套独立的驱动系统, 在维系汽车的运转时, 可以通过发动机或电力单独驱动、混合驱动三种方式进行。在工作过程中, 关于其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 就是采用行星轮系作为汽车的动力复合装置, 或者将发动机、电机、轴串联在一起组成新的结构, 从而通过磁场叠加原理来完成对汽车的供能。而关于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 现阶段主要有电力辅助控制、SOC扭矩平衡式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逻辑控制等策略[2]。其中, 电力辅助控制策略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对于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力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具体工作中, 当车速大于设定速速时, 由发动机工作供能, 而当车速小于设定车速时有电动机驱动供能, 当车轮负荷较大时, 发动机和电动机联合供能, 驱动汽车。而当发动机效率不高时, 电机来充当驱动汽车的主要结构, 而电池状态不高时, 由发动机为电动机提供能量。

3.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策略分析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是对串联式和并联式两种动力系统进行综合和均衡的结果。在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 其驱动方式十分灵活, 可以由发电机单独完成驱动任务, 也可以由纯发动机来驱动汽车, 或者两者同时驱动的形式也十分方便。混联式动力系统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设计最优化原则的最好体现。在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中, 有几点十分值得称赞。在这种动力系统下, 启动时有电池供电驱动, 直到发动机可以保持较高工作效率时, 再由发动机驱动汽车。轻载的情况下有电池供能, 正常行驶过程的供能由发电机来完成。加速过程中由两个系统共同工作完成供能任务。在减速过程中, 电动机以发电机模式进行工作[3]。

结语

随着技术的进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汽车结构和控制策略技术方面也会不断优化, 从而制造出更加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汽车。目前,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 需要不断结合汽车的各种部件和供能不断完善, 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郢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与控制策略分析[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11, (1) :54-57.

[2]于秀敏, 曹珊, 李君等.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 2006, 42 (11) :10-16.

动力与策略 篇2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评估组织 营销理念 营销策略

[论文摘要]在对高等教育评估组织营销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从完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体制动力以及评估组织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和社会需要的外在推手等方面对高等教育评估组织营销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八要素的高等教育评估组织营销的组合策略。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革的推进,政府与其所属评估机构将逐渐脱钩,开始进入评估市场,评估组织间的竞争将开始形成,特别是近年来商业企业也开始进入了高等教育评估领域,使得竞争加剧。高等教育评估组织作为非营利机构,同样需要营销。

一、高等教育评估组织营销的内涵界定

国际上通行的最新的关于市场营销的概念是2004年8月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夏季营销教学者研讨会上提出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郭国庆教授将其概述为:市场营销既是一种组织职能,也是为了组织自身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创造、传播、传递客户价值,管理客户关系的一系列过程。

首先,高等教育评估组织是非营利组织,这是它的根本特性。其次,营销是一套营销组合策略的集合,它包括组织产品和服务的创造、定价、传播以及销售渠道的设计和规划等。第三,营销活动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高等教育评估组织的顾客主要有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及家长等。第四,营销是一个与客户多次博弈的过程。

我们可认为高等教育评估组织营销就是这样一种过程:它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欲望,在充分考虑组织目标以及市场环境的基础上,确定组织所能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设计适当的产品、服务和项目以满足这些市场的需求。

二、高等教育评估组织营销的动力机制

市场营销理论的运用能够促进高教评估组织的有效管理,从而取得效率和效用的提高。营销一方面在高等教育评估组织与其市场环境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可以唤醒人们的认同意识,争取政府和社会对高教评估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高等教育评估组织营销的动力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是评估组织营销的体制动力

根据高等教育评估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将高等教育评估组织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半官方型,这种类型的教育评估组织,政府提供维持费用和资助,给予一定的委托业务;第二种类型是完全独立于政府与学校之外的民间组织;第三种是高等学校所属的学术组织等。这些评估组织每年度发布大学评估或排名报告,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是评估组织营销的内在驱动

通过营销可以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信度,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也可以为组织带来更多的社会捐助;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而拓展业务,并获得收入。同时,通过营销,树立良好形象,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无疑都是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因素。

3.满足社会需要是评估组织营销的外在推手

高教评估组织营销的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其业务领域和目标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高校提高办学质量服务。高等教育评估组织在学校的委托之下,通过全面了解学校信息,利用专家的集体智慧,为学校提供相应的发展战略思路,不断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水平。

(2)为企业招纳人才服务。可以为企业提高有效的人才招揽目标,一方面企业招揽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节约了企业人力资源和经费。

(3)为校企业合作搭建联络平台。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研发的效率,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成本,使得资金投入更加有效,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4)承担政府的评估业务,为政府决策服务。通过对这些教育信息的深入分析和综合处理,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从而成为政府的参谋与顾问。

(5)为社会其他团体、公民个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接受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委托开展各种声誉评估、鉴定评估、业务咨询等,以便为有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提供便利。

三、高等教育评估组织营销的基本策略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麦卡锡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科特勒进一步确立了该理论,认为“如果公司生产出适当的产品,定出适当的价格,利用适当的分销渠道,并辅之以适当的促销活动,那么该公司就会获得成功”。联系高等教育评估组织的目标和功能八要素。这八组合要素基本贯彻并拓展了4P营销组合策略的基本内涵,详述如下:

1.定位准确。高等教育评估组织的营销定位包括组织目标定位和市场目标定位两个部分。组织目标定位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做好政府决策的助手;二是做好高等学校的`把脉人;三是做好企业、社会的代言人。

2.适销对路。适销对路是对产品策略而言的,没有需要这个前提,就无所谓形成品牌。因此,高等教育评估组织营销必须对市场有充分的把握。

3.价格合理。高等教育评估组织作为非营利组织在制定价格策略时,要反映“产品和服务应符合消费者利益”这一宗旨和原则。

4.宣传有效。宣传是组织促销的重要方式,不仅包括组织产品本身的宣传,还包括组织服务方式和服务渠道等多方位的宣传。

5.服务到位。高等教育评估组织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学校、企业以及家庭和个人等。必须针对不同顾客的需要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服务方案。

6.合作营销。利用企业的人才与营销管理资源,提高组织和产品形象、知名度和影响力,让社会公众和客户认识,在营销中可以增加对客户接受服务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等因素的宣传。

7.内部营销。菲利浦科特勒曾指出:“内部营销是指成功地雇佣、训练和尽可能激励员工很好地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沟通管理则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加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全体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合作。高等教育评估组织可以通过内部营销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8.持续营销。特别是对于民间评估组织来说,通过持续的营销来提高组织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进而保证稳定的市场分额,并不断拓展业务领域,这对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20.

[2]司林波.高等教育评价的多元主体模式探析[J].科技与管理,2008,(6):41-44.

[3][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11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0-22.

★ 网优年终总结范文

★ 新港集团做强做优与国际接轨

★ 读后感范文700字优

★ 优美的诗词

★ 优美的经典句子

★ 优干申请书

★ 网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 优美的词语

★ 优美的诗歌朗诵稿

作文训练的动力纲领与策略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71-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复杂而艰难的问题。张志公先生对此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就作文教学提出了中肯而全面的见解,今天读来仍深受启发,受益良多。下面仅就张先生作文训练的一些见解略述笔者的学习心得。

一、作文训练的动力

张志公先生认为“文以致用”,“写文章要注重实用”。在志公先生看来,“致用”就是为了“需要”,求得“实用”。所谓实用,有的直接些,直接处理学习、工作、生活里的实际问题;有的间接些,比如文学作品,表达一种对人、对社会有益处的思想,或塑造一些美好的形象去影响人。作文教学“面向应用,就是要考虑学生日后在日常生活中、在进一步学习中、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写些什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写作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应当养成他们什么样的能够适应各种需要的写作能力。”

张志公先生指出,“凡是有价值的作品。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著作,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写给一定的对象的,也就是说写作从来是有实用目的的”。写文章要对生活、工作、研究等有实用价值。可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不从学生需要出发,不以实用为目的,而是单纯为应付考试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存在的。为考试而作文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而应试教育又进一步使作文教学脱离实际应用。“从学习内容来说,为应试而作文,为作文而作文,就要把写文章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特殊的技能,那么,学作文的人就要练就以下几种本领:一是揣摩出题人的意图;二是要学会无话找话说;三要拾人牙慧,改头换面,装点自己,以显示富有才思;四是要善于说冠冕堂皇的时髦话,以示立意格高;五是要熟练掌握规定的程式。”这种单纯为应试而作文的作文教学,其后果是“在学校里,花在写作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多,离开学校后写作能力不能满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日常实际应用的文章写不通甚至根本不会写的,依旧为数不少”。

“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它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笔者认为,从学习、工作、生活,现在、将来等角度分析学生的需要,将作文训练与满足学生丰富的需要挂钩,作文训练将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虽然应试也是学生的一种现实需要,但如果作文训练仅仅是满足这一种需要,无疑是将学生丰富的需要严重窄化,将会导致作文训练中学生动力不足,师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作文训练的效率大打折扣,而且,满足其他需要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训练,学生离校后其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满足学习、工作、生活的丰富需要。

因此,正确理解、运用张志公先生长期倡导和坚持的“文以致用”的作文训练原则,将能使作文训练获得充足的动力和全面的能力。“文以致用”既是作文教学的目的,也是一种教学思想,带有先决性与根本性,“‘文以致用’道理虽浅,明确或者不明确,关系重大”。

二、写作训练的纲领

如果说“文以致用”使作文训练获得动力,解决的是“为什么训”的问题,那接下来就要弄清“训什么”这一问题了。

张志公先生指出,一篇好文章应该合乎四点要求:一是“有内容,有主题”,而且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正确的、健康的;二是“有条理”,文章的内容是经过组织安排的,段落之间有联系、照应(应用文则“格式合乎一般习惯”);三是“用词大致妥帖,造句一般通顺,标点用得正确”;四是“字迹清楚,清晰醒目”。对应这四点要求,需要具备以下能力:“文章要有正确的内容,有明确的主题,一个根本条件是具备一定的思想水平——明白事理、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必要的知识。”“要写出来的文章有条理,一个根本条件是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事物本身有它的条理,我们必须具备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在自己头脑里正确地把事物反映出来,然后根据自己写作的目的选择、组织、安排,表现为文章的条理。”“要写出来的文章用词妥帖,造句通顺,标点正确,显然要求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占有足够的词汇,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律,能够运用一般的修辞技巧。”

结合张志公先生以上的论述,笔者认为:学生作文先要有主题,学生自己对社会、人生、事物有了看法需要表达出来,才会有写作的冲动,因此,主题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主题从哪里来?它来自学生对事理、是非的观察与思考。有了主题,便需要凭借一定的内容(题材)把它表现出来。内容(题材)有直接和间接之分,需要学生通过生活、阅读来积累,如果学生没有细心、耐心,没有恒心积累素材,将会产生作文时“无话可说”的常见病。内容要依据主题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条理加以组织,文章的结构是内容条理性的外化,而文章结构的条理性源自逻辑思维能力。常见结构模式、技巧的把握有助于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合理安排结构的根本。

为内容安排好合理结构之后,便可把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语句表达出来了。这涉及用词、造句、标点、修辞等方面的语言表达知识和能力的运用。

而书写是写作文的最后一道关。书写工整、美观能让人顺利阅读并产生愉悦感。

三、作文训练的策略

作文训练在解决了“为什么训”“训什么”的问题后,还要解决“怎么训”的问题,也就是作文训练的策略和方法的问题。

(一)由仿到创

对于模仿与创造的关系,志公先生有明确的阐述。“创造是目的,模仿正是为了创造”,“模仿只是个学习的过程,不是目的,不能只以教会学生模仿而满足,而要不断地从模仿中跳出来,把学到的好东西化为自己的,在自己的创造活动中去活用”。由模仿到创造“具有反复性,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创作,但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创作是不可能的。作文训练从模仿开始最终走向创造即由仿到创是作文训练的有效策略之一。就像练习书法,临习字帖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描摹”到“对临”到“背临”到“自书”。再到取长补短融汇百家,最终方能走向创作,树立自己的风格。为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模仿中得到逐步提高,对模仿的方法、阶段、范文、目的(侧重点)等需作通盘的考虑和周密的安排,使之形成一个科学、严密的模仿训练体系。

(二)片断与整篇相结合

张志公先生主张作文训练要“片断与整篇相结合”,也就是说,一要从练习片断的写作开始,然后进入整篇的写作训练;二要把片断的写作与整篇的写作结合起来。在整篇的训练中可通过片断的训练来突破难点,落实重点。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段落,尤其是规范的段落,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浓缩,“一段是一篇的具体而微”。因此,一段写好了,一篇文章就不难写了。

在一个完整、规范的段落里,思想认识的训练、逻辑思维的训练、语言表达的训练、书写的训练都可以进行。而且,段落篇幅短小,少的一二百字,多的三五百字,训练起来花时少,好驾驭,片断练习可以经常做,甚至天天做,可谓灵活而高效。

笔者认为,“由仿到创”和“片断与整篇相结合”的训练策略可以结合起来运用。结合的情形大致有两种。作文训练纲领中的“主题”“内容”“结构”“语言”“书写”五方面均可用段落的形式逐项进行模仿训练,以取得各个击破的效果。单项的段落模仿训练进行到一定程度。便可由小到大、由零到整地写成整篇作文。这是一种结合的情形。也可整篇文章进行仿写,但每次仿写都侧重“主题”“内容”“结构”“语言”“书写”五方面中的某一点,并依据这一侧重点确定范文中的某个(些)段落作为模仿的主要对象。这是另一种结合的情形。

从笔者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来看,“由仿到创”与“片断与整篇相结合”的方法相互结合,作文训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张志公先生作文训练观全面而深刻,本文仅就作文训练的动力(“为什么训”)、纲领(“训什么”)、策略(“怎么训”)的角度略述了笔者一些粗浅的学习心得而已。吕叔湘先生1978年就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10年时间,2700多个课时,用来教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笔者祈望大家能通过对前辈方家教学理论的挖掘、整理,使作文教学走上“多、快、好、省”的高效轨道。

动力与策略 篇4

一、突显语言魅力, 引发求知欲望

语言是信息传递与反馈的基本工具, 是沟通的桥梁, 是情感的纽带。优秀的教师总能娓娓道来, 抑扬顿挫, 信手拈来, 如巨大磁场, 牢牢吸引学生注意, 如春风细雨, 温暖滋润学生心田, 让学生动起来, 使课堂“活”起来。所以,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想要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使其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 教师需要突显语言魅力, 抓住学生学习需求, 善于运用多种方式与手段, 给学生不同听觉享受, 增强学习动力, 而不是照本宣科, 平铺直叙式地教学。

如适当引入生活化案例, 运用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 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因为生物学是与生活、生产、生态保护等紧密相关的学科, 需要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融合, 理论沟通实践, 引起学生共鸣, 引发学习欲望, 调动学生思维。如教学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第二十章第一节《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时, 用语言导入:我们智慧勤劳的祖先很久以前就借助微生物的发酵技术来大规模酿酒, 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均和酒有关, 比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而国酒“茅台”更是名冠四海。那么酒是怎样酿制而成的?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当当“酿酒师”吧。这样, 由酿酒故事, 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语言, 开启知识学习的窗户,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另外, 还可适时穿插笑话、故事、趣味典例、漫画寓言, 使课堂鲜活起来, 给学生新颖别致之感, 引发求知欲与参与热情。灵活运用打比方、借题发挥等幽默艺术, 让课堂洋溢欢声笑语, 让学生在快乐气氛中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知识。

二、电教手段辅助, 增强学习动力

在信息时代, 生物教师要能够灵活运用或整合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电教手段, 突显生物教学的时代感, 改变滞后的教学模式, 唤起学生更积极的学习热情。因为电教手段, 尤其是由电子白板、投影设备、计算机系统等组合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 具有绘图、局部放大、实物投影、回放等功能, 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制约, 将静态概念、抽象知识更直观形象、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刺激学生多重感官意识, 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同时, 交互式电教手段, 具有较强的师生互动功能, 改变了单一演示、单纯说教、单向交流、枯燥沉闷的教学局面。所以,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电子白板、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的教学优势, 增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灵活性、趣味性, 让学生乐于学习, 主动参与。

如教学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第十章第三节《血液循环》时, 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教学法来诱导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与探究, 归纳血液循环的途径, 突破教学重难点。比如动画演示血液循环中红细胞流动与颜色变化, 学生结合动画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在哪一位置出现了变化?对血液循环途径形成初步感知。接着, 引导学生结合动画与血液循环模式图, 探讨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另外, 再呈现血液循环示意图与心脏结构示意图, 并借助电子白板带有的遮屏功能予以分别遮盖, 避免画面同时出现而造成同学们注意力的分散, 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再如学习本章第五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时, 可引导学生借助电子白板中的线条与几何图形, 画出简单的组织里与肺泡里气体交换的结构简图, 通过亲身画图体验, 对气体交换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开展生物实验, 提升学习热情

生物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富有价值的科学结论都是在大量实验、观察与总结中逐步形成的。而在生物教学过程中, 实验除了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外, 还是颇受学生欢迎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与方式, 可避免教师单一灌输, 诱导学生参与其中, 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需求, 揭示生物知识的神秘面纱, 获得成就感, 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所以,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需要重视实验教学, 根据实际教学条件, 或者师生自主开发实验器材, 组织趣味的生物演示实验, 开展自主探究的学生实验, 将静态知识动态化, 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并在实践体验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深刻理解与把握生物概念与知识, 增强能力。如学习《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时, 当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 引导他们小组合作, 运用酒曲、蒸熟的糯米、广口瓶、吸水纸等实验器材进实验探究, 尝试应用发酵技术酿制酒酿, 讨论交流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试着分析发酵的成因。教师再呈现酿制酒酿的有关课件, 进行点拨与精讲, 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另外, 教学之后, 还可以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探究活动———制作酸奶, 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也获得成功感受, 体感悟生物知识的实用性, 提升学习热情。

动力与策略 篇5

从现代企业机械动力设备的检修人员来看,鉴于普遍落后的经济待遇,检修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明显受挫。大多数企业设备的检修管理人员都是老员工,富有一定的工作和检修管理经验。因此,在具体的检修管理工作中,这些老员工就依靠自身经验,丧失了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致使企业设备检修管理理念落后,严重影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且难以与时俱进,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另外,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目前仍沿用以往的机械动力设备检修管理模式,把精力集中在事后检修和定期维修方面,忽略了事前的预防维修。并且基于现在的机械动力设备检修管理模式,不少问题仍频现于日常的定期维修中:例如检修范围过于狭窄、检修不够全面化、没有实事求是、对不同机械动力设备设定不同的检修计划等,严重影响了检修效率,为企业机械动力设备的检修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2检修管理优化动力不足

针对机械动力设备的检修工作,企业一般会设置专门的检修管理部门,检修管理部门担负着检修企业机械动力设备的重大责任。但是,在现代经济发展环境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中检修管理部门的成本意识降低,机械动力设备的定期维修进程中,相关部们没有做好提前预算,导致检修过程中问题频发,例如用料采购周期长,缺乏科学性,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被浪费。此外,企业车间对检修机械动力设备的备用料的安排也缺乏合理性,超量购买检修中不经常用到的料、配件估计错误等现象已经不罕见。受到连锁反应的影响,这些现象的频发又加大了部门中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最终导致检修管理效率低下,优化动力不足。

1.3检修管理中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就企业机械动力设备的检修管理工作而言,检修中的责任追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基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企业似乎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在具体的检修管理中,一个简单的派工维修单就可以承载检修管理的纪律,相关设备的检修人员并没有对检修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统计,也不存在检修中的技术资料分析。如此一来,如果机械动力设备检修工作中出现问题,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无法通过具体的资料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导致检修故障责任不明确。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检修管理工作的开展就会受到阻碍,因为事故之后,相关的检修管理人员会互相推卸责任,造成管理混乱局面。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检修人员的`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和规范,进而影响到企业日常的生产活动。

★ 检修工作总结

★ 检修总结范文

★ 停车大检修范文

★ 创业项目概述

★ 作品概述范文

例谈激发学生动力的策略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58-01

班主任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理想追求,在学习、参与班级事务等方面缺乏动力,不愿参与,打不起精神。教育即激励和唤醒,教师要优化教育管理方式,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振奋精神、积极进取、爱学好学。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与班级管理的动力,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一、干部储备,优化管理

孟子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管理学生亦是如此。在当前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例如一些班干不愿服务班级与同学,不愿花时间在班级管理上,也不注重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又如一些学生认为担任班干部会影响学习成绩,拒绝当班干部,把担任班干部视为一种负担。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效率与效果,为此,我尝试通过储备干部的办法来优化班级管理。

在一次班会上,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我的班长我做主”主题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挑选一名班长储备干部,看哪个小组推荐的“班长”能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至于评委,除了让学生打分评价,我还邀请了班级的科任教师担任评审嘉宾。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生有了较强的班级管理积极性与竞争意识,第一小组的“班长”强调课前的文艺活动,以此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小组的“班长”尤其注意班级卫生,对长期以来的卫生“死角”进行了彻底的清理;第三小组的“班长”在处理学生纠纷方面有一套,懂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因为存在竞争,已经成为班干部的学生想要将这份荣誉保持下去,那么他就会很努力地学习,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而班干部储备人选想要替代原班干部,那么他也会很努力地学习,主动做更多的工作。于是就产生了良性循环,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愿望高了,班级风气也变得好了。

二、树立自信,有效转化

最让教师头疼的莫过于“学困生”。“学困生”中有一部分人头脑灵活但是不愿学习,有一部分人则是真的在学习上很无力,努力许久也得不到成果。班主任应深入地了解他们,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一些侧面或正面的措施,让他们重拾自信,找到适合他们的成长道路。

军亮(化名)是班里典型的“双差生”,学习成绩不佳,整天沉溺于网络小说中不可自拔,哪位教师说他两句,轻则不搭理,重则和教师顶撞。我决定“以毒攻毒”,激发他内心深处的斗志。“军亮,你每天都看网络小说,有什么用呢?你能写出网络小说来吗?算了,即使你写出来,也不会有人看的。”可能是我的激将法起到了作用,他居然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四千字,发在论坛里,得到不少网友驻足点评,批评者有之,点赞的也不少。我浏览了他提供的网址,其文章语言虽然拖沓,但还算文通字顺,想象合理。于是,我一方面指出军亮文章中的不足,一方面鼓励他继续写下去。喜欢他作品的人越来越多,甚至班里有几名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成了他的粉丝。慢慢地,军亮不仅网络小说写得越来越好,对历史知识的研究兴趣也日益浓厚,并延伸到了思想品德、语文学科,后来对英语、数学也感兴趣了。

孔子曾言“因材施教”。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发现每名学生的优点,帮助这些“看上去很差”但是有自身特长的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主动去竞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三、展示才华,激活动力

现在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与长时期地将他们关闭在教室里,一味学习学科知识有很大关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笔者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校园里的几块黑板、橱窗,各班级会轮流更换内容。在一次校委会上,我大胆地提出:由我班固定负责校园几块橱窗、板报的更换任务。接下来,我要求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块板报、一个橱窗,其内容要与日常的学习内容息息相关,并有一定的水准与特色。第一周,这项活动就得到了校领导的称赞,学校教研主任说第二小组板报中的化学知识整理得全面缜密,对全体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都会有帮助;第四小组板报中有关名著知识的趣闻轶事,让校长都忍不住要翻开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

由于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他们不再被动地学习,开始主动追着老师问问题。

总之,因为学业任务重,学生存在厌学情绪不可避免。作为初中班主任,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动力,让学生燃起自信的火焰,发挥潜能,不断成长进步。

动力与策略 篇7

目前,安徽省内共有20所500 k V及以上变电站,变电站内运行着国网、华东电网和安徽省网的各类传输设备和综合数据网等通信相关设备,关系到安徽电网、华东电网的安全有效运行。一旦这些站点机房动力环境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特别是开关电源输入市电掉电故障,将直接影响到通信站内通信设备的运行安全,给电网造成重大损失,并且可能导致国家电网公司层级的设备事故[1]。因此,变电站通信站动力环境监控是保证通信设备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变电站通信站动力环境监控策略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1 变电站通信站监控现状

近年来,安徽电力发展迅猛,境内500 k V及以上变电站日益增多,而500 k V及以上变电站的通信站运维工作也多次调整。2010年底前,所有500 k V及以上变电站的通信站均为属地化运维;2010年底至2014年6月,安徽省检修公司陆续接管8座500 k V及以上变电站的通信站运维工作,其余12座变电站为属地化运维;2014年6月至今,所有500 k V及以上变电站通信站运维工作均由安徽电力信通公司负责。目前,安徽省内所有500 k V及以上变电站均无信息通信专业人员值守,因500 k V及以上变电站的通信运维责任归属不断调整,其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也历经调整,导致目前安徽电力信通公司不能有效对部分500 k V及以上变电站的通信站动力环境进行有效集中监控,只能加强对变电站内通信机房的巡视工作,亟需一种实施速度快、效果明显、投资小的动力环境监控策略,以实现对所有通信站的动力环境进行集中监控。

2 变电站通信站通用监控方案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一般采用逐级汇接的网络拓扑结构,目前较为实用的为三级汇接网络结构,由集中监控中心、本地监控中心、现场监控单元和监控模块组成[2,3]。在各变电站机房设立本地监控中心,负责站内通信机房的监控与维护,集中监控中心负责全省范围内所有变电站通信机房的动力环境的监控与管理。电力通信机房通用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网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电力通信机房通用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网方式Fig.1 Networking mode of dynam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for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room

监控模块与现场监控单元之间采用专用数据总线。由于监控模块与现场监控单元一般采用同一厂家设备,分布在同一机房内,因此不存在接口对接问题。在电力公司内部,现场监控单元与本地监控单元一般也处于同一机房内,应根据实际传输资源状况,合理选择稳定、可靠的组网方式。一般常见的组网方式有2 M组网、HDSL组网、TCP/IP组网、无线组网等[4,5]。

本地监控中心与集中监控中心之间传输的数据量大,传输带宽至少2 Mbps,首选数据传输网络(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DCN)方式传送,其次选用专线方式。本地监控中心之间应采取隔离措施,不允许本地监控中心相互访问,只允许本地监控中心与集中监控中心之间的互访[6]。

3 基于传输系统实现的动力环境监控策略

目前,安徽省电力公司主干传输通信网主要由华为、中兴等传输系统组成,其中华为的Metro系列、OSN系列传输设备辅助接口板均具有外接开关量告警的能力,中兴ZXSM S380/390/385等系列产品的电源监控板也具有外接开关量告警的能力。可以外接的开关量告警对象主要包括交流电压、交流输入电流、直流电压、直流输出电流、蓄电池电压等动力变量,以及烟雾、温湿度、水浸、开门等环境变量[3]。变电站机房使用的开关电源监控单元、烟雾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及水浸传感器一般为干节点输出,干节点输出信号为开关量,若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异常,其干节点输出电平会自动反转。干节点输出的开关量通过网线或者标准串口线将采集到的开/闭信号传送至传输设备的相应辅助接口板或者电源监控板。在专业网管系统上开通相应外接告警,并定义外接告警名称、告警等级、告警触发条件等信息,一旦干节点输出的信号与设定值不符,网管系统会立即出现相应告警,信息通信运维人员可根据告警信息定位告警原因,迅速对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从而保证受监控机房内通信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基于SDH的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网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SDH的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组网方式Fig.2 Networking mode of dynamic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SDH system

安徽省内所有500 k V及以上变电站均部署省网骨干网的华为或中兴传输设备,具备实施基于SDH设备实现动力环境监控策略的条件。安徽信通调度实行7×24 h实时监控,一旦变电站通信机房发生动力环境告警,则信通调度可以立即发现并处理,保证500 k V及以上变电站内通信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信运维工作中主要关注的机房动力环境信息包括开关电源输入市电信息、蓄电池电压信息、机房烟雾情况以及机房水浸信息等4类。目前华为公司的主流OSN系列设备辅助接口板AUX提供了16路可自定义开关量的输入接口,中兴公司的ZXSM系列设备提供了4路可自定义开关量的输入接口,均能满足目前通信运维工作的监控需求。

3.1 基于华为传输系统的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策略

目前,华为传输系统中Optix Metro系列、Optix OSN系列均支持外接告警,因安徽省电力公司通信骨干网中OSN系列为主流设备,下面以OSN 3500设备为例,简要介绍华为传输系统外接告警策略。

3.1.1 华为传输系统外接告警接口

华为OSN 3500传输设备的外部告警输入接口位于AUX单板上,标示为ALMI1、ALMI2、ALMI3、ALMI4等4个外接告警输入端口,每个外接接口可以输入4路独立的开关量信号,接口类型为RJ45[7]。因此,该型号传输设备可以使用普通网线传输开关量信号,且每根普通网线可以最多传输4路信号。

3.1.2 华为传输系统外接告警设置及实现

安徽省电力公司目前在用的华为传输网管系统为T2000,因此,本文以T2000网管系统为例配置外接告警。在网络拓扑图中选中需设置的网元,进入网元管理器,在配置功能树中的环境监控设置下的环境监控接口中进行设置。华为OSN 3500设备最多可以接入16路告警,可以设置每路告警的告警名称、使能状态、告警触发方式以及告警等级等信息。华为传输系统外接告警配置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华为传输系统外接告警配置界面Fig.3 Configuration interface of external access alarm of Huawei SDH system

华为传输系统外接告警实现如图4所示,华为设备外接告警中的第1路发生告警,告警详细信息包括告警级别、告警名称、告警源、告警定位信息以及告警产生时间等内容,可以帮助管理员迅速判断告警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

图4 华为传输系统外接告警实现Fig.4 Realization of external access alarm of Huawei SDH system

3.2 基于中兴传输系统的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策略

目前,中兴公司的主流传输设备有ZXSM S380/S390/S385/S320/S325等系列,其中ZXSM S380/S390/S385等传输设备均具有外接告警功能,因而上述类型传输设备均能实现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功能。安徽电力通信骨干传输网(南部)由中兴传输设备组成,其中500 k V及以上变电站均部署有中兴S390传输设备,因此以中兴S390设备为例介绍中兴设备外接告警策略。安徽电力通信骨干传输网(南部)网管系统为中兴E300,本文将以E300为例,介绍实现外接告警功能的网管系统配置方法。

3.2.1 中兴传输系统外接告警接口

中兴ZXSM S390外部告警输入接口位于设备背板网管系统接口区,外部告警输入接口标识为“ALARM_IN”,接口采用DB9插座(孔),通过触点开关或光耦输出方式输入告警,可接入4组独立的告警。外部告警输入接口针脚说明见表1所列[8]。

表1 外部告警输入接口针脚说明Tab.1 Description of external alarm pins

在使用中兴设备外接告警功能时,只需要将数据传输线一端接到标准DB9插头,另一端接到监控对象的干节点传感器的触点,即被监控的开关量传输至网管系统,经过在网管系统的相关配置,相关告警即可在专业网管系统中呈现给用户。通过数据线和标准DB9插头将监控开关信号传输至传输设备后,需在专业网管系统中进行相关告警设置。

3.2.2 外部告警接入设置

中兴S390设备可以自定义外接告警的类型以及告警方式。在网管系统工具栏下的设置Agent外部告警功能中,可以设置外部接入告警。每个告警输入端口可以分别设置“告警定义”和“告警方式”。告警定义即告警名称,根据每个告警端口所接开关量定义,中兴ZSXM S390设备最多支持4路独立告警输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义;告警方式则是选择告警的产生方式,在中兴设备中低电平告警即断开信号产生告警,高电平告警即闭合信号产生告警。

3.2.3 外部告警等级设置

中兴S390设备支持对外部接入告警等级进行设置:在中兴网管系统工具栏中,在告警严重性等级设置功能下,选中单板告警中的外部事件告警1至外部事件告警4后,就可以针对每一个独立外接告警进行告警等级设置,可以根据需要分别设置为紧急、主要、次要和提示4个等级。

3.2.4 外接告警实现

中兴传输系统外部告警接入实现如图5所示,网元通过外接告警接口监控的开关电源市电是否掉电进行告警,告警等级属于“紧急”。可以看出,通过中兴设备的外接接口可以实时将所监控的信息上报至网管系统,信息通信调度可以实时掌握机房的动力环境情况,从而保证机房通信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图5 中兴传输系统外部告警接入实现Fig.5 Realization of external alarm access to ZTE SDH system

4 应用成效

根据在变电站的实施及使用情况,基于传输系统的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策略与通用监控方案相比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实施快捷。基于传输系统实现的动力环境监控策略只需要布放若干监控模块,将监控模块引入站内传输设备即可;而通用监控方案则需进行监控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监视。

2)投资少,见效快。基于传输系统实现的动力环境监控策略只需要购买若干监控模块和传输线缆即可,安装完成后在网管系统上进行相关配置后即可监控相关信息;通用监控方案投资大,见效慢。

3)不会增加监控工作量。基于传输系统实现的动力环境监测策略可将监控结果直接传送至传输网管系统,目前安徽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调度对传输网管系统进行7×24 h实时监控,不会增加额外的监视工作量;而通用监控方案则需专用监视平台,会增加监视难度和工作量。

与通用监控方案相比,基于传输系统实现的动力环境监控策略监控范围有限,一台中兴S390设备最多只能提供4条独立的监控通道,华为OSN3500设备最多能提供16条独立监控通道,但均能满足机房监控基本需求。虽然每台设备提供的监控通道有限,但每个通信机房均有数台设备可供监控使用,因而能够满足监控常见环境变量的需求。另外,基于传输系统实现的动力环境监控策略只能监测开关量,功能单一,无法提供模拟量、视频等监控功能。

5 结语

本文基于传输系统实现了对机房动力环境主要参数的监控,投资少、结构简单、实施快捷、监控方便,为需监控指标较少的环境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基于传输系统实现的动力环境监控方案已经在安徽电力8个500 k V变电站进行了实施,有效解决了目前国网安徽电力公司信通公司对500 k V及以上变电站动力环境监控不足的问题。但安徽电力发展迅速,本方案不能满足安徽电力的长期监控需求,因此,在利用传输系统进行基本动力环境监控的同时,仍需采用通用监控方案构建500 k V及以上变电站通信机房全方位、专业化的监控系统。但基于传输系统实现的动力环境监控策略对其他单位仍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可以为临时快速搭建通信监控系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张正江.电力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应用研究[J].数字通信,2014,41(1):49-51.ZHANG Zheng-jiang.Power supply environment surveillance system application in power system communication room[J].Digital Communication,2014,41(1):49-51.

[3]肖奇良.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发展及前景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4):95,97.

[4]刘玉刚.电力通信机房设备网络化集中监控系统[J].电力系统通信,2009,30(10):46-49.LIU Yu-gang.Centralized monitoring system in power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room[J].Telecommunication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2009,30(10):46-49.

[5]黄学劲.电网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浅谈[J].电子制作,2014(11):158-159.

[6]崔恒源,黎福海,姚雪芬.移动通信基站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设计及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17(10):1955-1961.CUI Heng-yuan,LI Fu-hai,YAO Xue-fen.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automatic power environmental monitor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tation[J].Computer Measurement&Control,2009,17(10):1955-1961.

[7]华为技术有限公司.OptiX OSN 3500智能光传输系统V200R01C20硬件描述手册[R].2014.

动力与策略 篇8

推动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既需要企业自身转变机制、加大建设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这些内因, 也需要政府的引导投入、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研发机构的技术服务等外因来推动企业内因起作用。本文将首先明确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目标, 分析政府、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在两化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剖析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然后结合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现状, 思考和探索推进其发展的策略。

一、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

企业实施两化融合是以通过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来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从而提升企业的技术、管理和运营水平, 带来企业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并最终带来区域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

(1) 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制造企业普遍应用CAM、MES、CIMS、FMS等技术, 基本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促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广泛应用, 改造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 实现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 推进能源综合利用、污染源 (物) 监控和清洁生产。

(2) 产品研发设计水平大大提高。集成应用CAD/CAPP/CAE, 推广应用仿真实验、平台集成、协同研发等新型工业研发模式;大力发展应用“嵌入式软件”技术推进企业产品创新, 加快传统工业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3) 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应用FM、OA、KM等技术, 根据企业规模及其需求, 通过分别采用PDM、CRM、ERP等技术, 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物资供应及库存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 实现生产成本核算的动态控制和资金流、物流的动态管理。

(4) 企业营销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普遍应用B2B和B2C电子商务, 逐步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 实现物资采购供应和产品销售网络化;探索应用B2G、O2O等新型电子商务模式。

二、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评价

(一) 评价指标

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制定了两化融合评价指标, 但是这些指标基本上都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信息化建设水平、两化融合度以及两化融合效益。我们进一步细分, 可以构建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 见表1。

(二) 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从不同地区的两化融合发展调查结果来看, 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 较多数的企业比较关注计算机辅助设计、管理信息化、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但是, 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普遍不高,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制约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

(1) 政府对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大多数地区没有相关政策措施, 产业发展宏观战略层面和企业发展微观层面的规划均显不足;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和力量, 需要政府提供指导和帮助;只有部分地区设立了“两化融合”发展的专项资金, 而且扶持范围有限。

(2) 中小企业管理层对“两化融合”的认识不够。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传统制造型企业, 管理层认识不到“两化融合”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推动企业长效发展的重要性;企业注重信息化的建设, 忽视信息化的管理应用, 缺乏长期的建设规划和后续的研发优化与运行维护;不注重内部员工的信息化培训和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3) 高校对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支持力度不够。目前各类高校和职业院校在“两化融合”人才培养上支持力度不够, 相关专业较少, 所培养的学生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精通业务领域的很少;高校研发队伍与中小企业联系不足.

(4) 研发机构在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相关的研发力度不够。中小企业“两化融合”项目规模小, 多数研发机构对此兴趣不高, 在这方面的研发力量投入不足;中小企业种类繁杂, 对于研发机构而言, 挖掘企业的共性需求, 研发通用解决方案的难度很大

三、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很多学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两化融合的发展机制, 如三元经济结构视角、社会环境视角等, 并建立了一些理论模型。但这些研究视角和模型都属于宏观范畴或主要针对大型企业。

而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较为紧张, 技术力量和人才队伍较弱, 且抗风险能力差, 使得其在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顾虑。因此, 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发展不能简单照搬大企业的经验。本文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 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分析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以企业投入收益对比为主要考察视角, 并兼顾政府、高校和研究机构, 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

(1) 政府两化融合投入促进了企业两化融合建设水平的提升, 并带来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 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 反过来进一步推动政府加大两化融合投入。

(2) 企业两化融合投入会促进企业两化融合建设水平提升, 并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从而会给企业带来进一步投入的动力;但另一方面, 企业两化融合投入会增加企业成本, 影响短期企业利润, 从而使得企业不愿意或不敢进行两化融合投入。这要求企业在做两化融合投入时, 需要平衡长期效益与短期利润之间的关系, 实现企业的协调发展。

(3) 高校和研发机构面向企业两化融合的人才培养和应用研发会促进企业两化融合建设水平提升, 并带来新的人才和研发需求, 反过来进一步提供高校和研发机构加大人才培养和应用研发力度。

综合分析表明, 除了企业两化融合投入增加企业成本是一个影响两化融合推进的负反馈因素, 其他各方面都是促进两化融合推进的正反馈因素。因此, 解决两化融合推进的关键在于让企业实现两化融合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 这样两化融合发展将会进入一个良性的正循环。

四、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的主要策略

为解决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存在问题, 根据两化融合发展目标和动力机制,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

(一) 政府加强“两化融合”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1) 加大“两化融合”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两化融合”推进机制;出台配套政策, 在政府项目资金和金融信贷上向“两化融合”项目倾斜。

(2) 建立健全“两化融合”考核机制。将“两化融合”工作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建立“两化融合”绩效考核制度、统计制度。

(3) 加大“两化融合”宣传交流力度。征集两化融合典型应用案例, 在全社会普及两化融合知识;表彰示范企业, 推广先进经验, 及时宣传两化融合先进典型。

(二) 组建“两化融合”专业研究机构, 加大研发力度

政府应引导整合高校和“两化融合”相关的研发机构和人员, 以高校为主体, 组建“两化融合”研究中心或研究所, 与企业合作开展“两化融合”的政策、规划、解决方案等研究, 并进行相关的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 重点是核心的工业软件的研发、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的开发和面向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两化融合”综合性解决方案的研究。

(三) 加强“两化融合”人才培养和培训

(1) 高校面向“两化融合”进行专业设置与建设改革。首先,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 建立“两化融合”人才培养标准。然后, 由政府引导, 整合相关专业力量, 开展专业设置改革, 改造传统专业, 建立校企结合的“两化融合”实验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培训基地。

(2) 企业注重“两化融合”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训。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应加强合作, 支持鼓励企业引进信息化专业人才;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理念培训;加强对现有信息化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并对企业所有员工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四) 构建“两化融合”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1) 专业技术研发平台。推进行业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建设, 鼓励平台提供外包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 提升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环节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2)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发展应用管理、软件、系统集成等信息技术外包业务;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外包服务, 发展呼叫中心、数据中心等业务。

(3) 公共咨询服务机构。推进第三方IT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建设, 为企业推进两化融合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4) 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 积极开展移动商务等新模式以及创新政策的探索研究。推动建立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和运营管理外包服务平台。

(5) “两化融合”行业协会。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共同组建成立行业协会, 协调行业发展, 开展技术和经验交流, 实现技术、人才、信息资源的共享。

(五) 加强企业信息化应用

(1) 制定长期的信息化规划和整体的信息化方案, 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2) 加强供应链信息化, 推行电子商务实现企业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信息系统连接;

(3) 实现生产计划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信息化,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4) 进行产品智能化和设备数字化改造, 提升传统产品的附加值, 乃至研发新型产品。

摘要: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促进产业升级优化, 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首先明确了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的目标, 并以企业为中心, 从政府、企业、高校、研发机构四个方面分析了两化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然后, 综合各地区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调研结果, 分析提出当前两化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 依据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目标和动力机制, 从政策支持、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应用提升五个方面探讨了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主要策略。

动力与策略 篇9

1 铸就医学院校“百年老字号”的发展动力

社会的工具与精神价值需要是医学院校持续发展的动力。

1.1 社会的工具价值需要, 是医学院校发展的现实动力

人的需要构建和推动着社会的前行。大学这种社会建制得以建立的根本原因是, 她具有给予人知识、培育人的能力与素质的工具价值。有三、四千年历史的学校教育, 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结构。现代社会赋予了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科学研究可以补充和更新大学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价值, 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在现实社会的彰显。从这个意义上说, 医学院校能够培育维持和促进人类健康的医学精英人才, 是它存在于世的最根本理由。

其一, 《爱丁堡宣言》指出,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临床医学人才进入实践领域后, 承担着维护和促进生命健康的崇高使命。依照生命伦理学来看, 生命高于一切。而唯有精英医学人才才能提供真正的救死扶伤服务。故而, 医学院校发展的定位须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规格的医学精英人才。如此, 社会对医学教育结果的高期望才能得到满足。其二, 人的生存希望是建基于教育之上的。一个人在世间必须要拥有生存与发展的技能方能言其他。人的技能要通过学校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而获得。也即, 高等教育是一种基于人的生存现实需求, 给人的发展以希望的事业。学医者获得的医学技能是他在人世间生存的通行证, 这必然是医学院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其三, 随着社会进步, 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 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种趋高就医的需求为医学精英教育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现实动力[1]。

1.2 社会的精神价值需要, 是医学院校发展的人文动力

人的自然本性既有动物方面的生理特性, 也有人性方面的精神需求。爱因斯坦说:“一切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同一棵树的不同分支, 都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 使它从单纯的生理存在中升华, 并把个人引向自由”[2]。WHO为健康下的定义是, “健康是整个身体, 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所以说, 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的复合体, 它的本质既是科学的, 更是人文的。

医学的人文观要点有:关爱与敬重生命;尊重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结合[3]。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对人类的苦难怀有深深悲悯的精英医生的任务。医学生们一是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科学知识, 习得精湛的技艺, 二是要有人的温度[4], 有对生命、疾病、苦难和死亡有深刻的理解、深切的同情与悲悯的包容。被称为“用一生践行做良医的承诺”的著名胸心血管外科专家孙衍庆[5]行医60载的理念是:“做医生要凭良心做事, 道德是第一位的, 为病人着想, 取得病人的信任是职业对你的要求。”“当医生能为病人做多少就做多少, 医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给予病人极大的勇气和力量, 一点努力都可以挽救病人的一生。”这种仁术包涵着对他人的同情之心、怜悯之心、仁爱之心, 是至善的表达。这种表达, 在行医的过程中会不断散发出点点的人性善良之光, 为社会输入医学人文悲悯情怀的“正能量”。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社会的滑润与和谐, 需要这种善良与温情, 特别在我们当下这个日益浮躁和功利的社会里, 更需如此。

2 铸就地方医学院校“百年老字号”的发展策略

社会需求的最终“标的物”是在医疗卫生行业工作的万千医生们。他们是医学院校打造的“产品”, 为社会创造着健康价值, 满足着人们对于生命和谐的需求。为满足社会需求, 医学院校就要把这种外在的驱动力转化为内在的发展动力, 这是医学院校发展最为关键的东西。为此, 医学院校就要制订与社会需求相应的发展策略, 才能成为世人所认可的“百年老字号”。

2.1 医学生:打造融真与善于一体的医学精英

美国国际医学教育学会 (IME) 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的内容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 这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6]。教育家陶行知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而, 身为教化机构的地方医学院校培养博学和儒雅、专注与慈悲的医者, 应是它发展策略的内在信仰。

2.1.1 求真:临床高技能的精英人才

多数独立设置的地方医学院校是上世纪50年代开办的学校, 一般是传统型的单科性院校, 以其专业化生存于世, 社会认可度较高。可惜的是, 在当下的现实中, 这种光芒正在逐渐消散, 走向了泛化与平庸。其主要原因是大量扩招。以河南某医学院校为例, 1999年之前, 总在校生人数不足2000人 (年均招生350人) , 而今已经是万人高校了。扩招的原因林林总总, 或有利益、或有苦衷, 然其后果是, 医学生的专业技能下降, 社会认可度下降———就业率逐渐下降和就业层次逐步下滑。这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与社会的工具价值取向相悖而导致的。笔者与医院工作人员攀谈时, 听到最多的话是“他们啥都不会”、“技能太差”。如此下去, 必然不利于医学院校的生存, 遑论“百年老字号”牌名的铸就了。因而, 医学院校要生存与发展下去, 就必须注重自身的声誉, 社会的口碑。而声誉、口碑若何, 会明确地体现在就业市场中。

就业时, 除却扎实的医学专业理论外, 医疗卫生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专业能力。有着过硬技术的临床毕业生才是获取社会认可、铸就“百年老字号”品牌的最重要手段, 因而, 地方医学院校要特别强调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这个关键环节, 要把医学生的技能培养作为第一位的教育教学目标。其一, 要给予积极参与临床技能培养的学生以学分激励, 辅以适当的物质奖励给那些取得技能赛事较好名次的学生。其二, 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做好临床技能实训: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鉴于此, 临床教学基地的开辟与维护就至关重要了。要按照《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 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和自愿的原则, 通过加大投资, 强化师资业务水平等途径, 将条件好的医院建成教学实习基地。现在民营医院发展较快, 可适度考虑与一些优秀民营医院联系合作, 而不要囿于公私门户之成见, 高高在上。以长远计议, 医学院校或许需要设置医院联络机构, 以扩充和维护培育基地。

2.1.2 求善:具有人性温度的精英人才

工具是长久的, 而更长久的是人类精神。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说:“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重视医学人文教育, 是打造百年老店的长久发展之计。高素质的, 具有良好口碑的医学生, 必然是集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于一身的。医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所以医学内生的悲悯性必须要在医学精英教育中体现出来, 让医学生的身上体现出人性的温度。为此, 除却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外, 还要不间断地开展医学人文沙龙, 请临床医师们、人文研究者们为医学生们现场演绎。

2.2 教职工: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医学院校打造融真与善于一体的医学精英, 铸就百年老字号, 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作为教育主导者的千百教师。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过, “大学之谓, 非大楼也, 乃大师也”。高校教师是学校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是学校生存发展的不竭之源, 是医学精英教育的中流砥柱。他们身担着教学与科研的重责。然而在扩招后, 随着教学班级的日益增多, 部分教师每周上重复课次数达10次以上。超负荷的教学任务, 使教师疲于应对上课, 成了上课的机器, 难以抽出时间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 结果业务提不高, 科研上不去, 这显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2.1 地方医学院校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

医学院校获取的资源支持大多来自于上级机构。例如, 学校为取得高级别学科点———博士、硕士点, 就必须在申请表中填写该学科、专业立项了多少纵向课题, 争取来了多少横向项目, 到账了多少经费, 发表了多少篇学术论文等等。此种评价导向, 给出了官方纵向认可的价值取向。基于获取上级给予资源的利益倾向, 各医学院校纷纷展开科研大发展, 其内部分配制度越来越以教职工的科研成果多寡为依据。“量化考核”、“绩点”、“绩效”等成了高校的热门词语。就教职工而言, 科研成果与物质利益、评奖、升职称等名利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培养医学精英人才的动力被弱化与淡化了。于是在实践中, 定位于辅助教育教学的科研成了第一位的东西, 而说起来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却靠后站了。

2.2.2 地方医学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应然关系

回答这个问题的起点, 要实事求是, 从当下出发。除却考研深造外, 地方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生绝大多数是要服务于本地的。本地吸纳了毕业生, 学校才能继续开办下去, 否则, 医学生无法就业, 学校如何能生存?而社会需要的是高技能的医科类精英人才, 需要的是能真刀实枪地干的人才, 而不是满嘴“学问”的书生。《阿拉木图宣言》中指出: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 医学教育的最高标准就是要最好地满足当地的需要。地方医学院校应以当地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水平, 渐次消弭因扩招带来的质量滑坡现象, 以其专业性赢得社会的高度认可。因而, 地方医学院校在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时, 应以教学第一、科研第二。发展科研只能是促进教学工作的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才是地方医学院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要以学科建设提升专业建设, 以教学引导科研, 以科研促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培育医科类精英人才。

2.2.3 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2.2.3. 1 调整人事分配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

地方医学院校应以内涵质量建设为主。相应地要进行人事分配制度和科研奖励制度的调整。一要加强学术的力量———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仿照德国的教授治校理念来做业务方面的事情。二要从物质和精神方面激励辛苦从业的一线教师, 给他们足够的名与利, 使他们能够较为体面地生活。三要修改校内的职称评审条例, 强化教学的数量、质量及成果在其中的地位, 以此激励教师们注重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 从而提高医学生的技能素质。当一名又一名的教师得到尊重, 一名又一名的教师安心于、奋发于自身的教学与科研之时, 涓涓细流, 必成江河。百年醪糟的酿就, 即为必然。

2.2.3. 2 获取更多的资源投入教学

培育精英人才, 必须不断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 完善各种教学基础建设和设施配备, 夯实地方医学院校成为百年老店的物质基础。医学院校的主体是公办的, 是“政府投资、政府主管”的高校, 办学经费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在校生的规模决定着学校经济资源的多寡。除却政府要增加医学院校的办学经费外, 学校也要多渠道筹措资金, 满足办学需要。在目前的状况下, 要继续开办成本较低, 办学经济绩效较高的医学相关及非医专业来支持医学教育开支。这就要调研市场需求, 调整专业定位, 要在超越学科界限的基础上来设置和运作专业, 有的放矢, 办出特色, 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通过开学科、增专业, 上规模, 既可以增加学生学费的收取总额, 还可以获取更多的政府按照学生人头数而划拨的款项。与此相应, 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基地建设等一系列保障医学精英教育发展的基础就有了相对坚实的物质保障了。另外, 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医学院校, 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办或独自办实体是资源获取的好途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资产运营中心 (公司) 的开办是扩充物质资源的有效手段。

3 结语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 “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地方医学院校要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 铸就百年老店, 就必须要把医学精英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最核心任务。衡量建设成效的标准是, 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应是技术性与人文性皆佳的融合体。因为, 唯有如此, 才能立足于世;唯有如此, 醪糟才能成美酒。

参考文献

[1]张功震.医学精英教育复归的动力与曙光[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4, 2:133-134.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M].方在庆, 译.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0:11.

[3]杜治政.论新的医学人文观[J].医学与哲学, 2008, 29 (7) :8-9.

[4]张功震.医学要有人的温度[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9, 30 (12) :31-32.

[5]冯丽华, 吴皓达, 吕世军, 等.提高医学人文素养的路径探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3, 34 (5) :114-116.

动力与策略 篇10

一、三亚市天涯区劳动力情况与转移技能培训工作中的问题

(一)三亚市天涯区劳动力情况。

截止到2015年6月底,天涯区城乡劳动力户数为28,388户,总人口为66,442人,其中城镇劳动力总量为26,555人,其中男性15,025人,女性11,517人,其中23,426人实现就业,3,116人处于失业状态;农村劳动力总量为39,887人,其中男性23,525人,女性16,36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3,939人。

三亚市天涯区劳动力分布情况。一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布情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0,806人,创业人数369人,从事传统农业25,142人。二是城镇劳动力资源分布情况:城镇劳动力从业人数23,426人,其中行政事业单位11,399人,灵活就业人数6,454人;城镇失业人数3,1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2%。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1. 运行机制不健全。

三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大部分以政府为主导展开,其主要做法是按照上级部门安排的培训任务分区分年度实施;用人单位基本上没有参与任何培训工作;培训机构过度依赖政府财政补贴拨款,缺乏主观能动性;农村劳动力按照各区政府安排的工种人数以村为单位报名参与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劳动力培训机制不健全。只有充分调动用人单位、培训机构与农村转移劳动力本身的投入积极性,经过严格培训培养出来的技术工人,才能接受市场的筛选,用人单位和农村转移劳动力才是实施主体。

2. 许多外地来的务工人员缺乏培训的机会。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根据政府政策规定,大多外地来三亚就业的非三亚户籍农村劳动力无法享受当地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转移质量,也影响了培训各项计划的实施。

3. 农村劳动力文化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意识。

三亚市每年培训人数稳定在5,000人左右,天涯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人数在1,500人左右,劳动力就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随着三亚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三亚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建设,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发展需要大批的务工人员。由于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受教育水平普遍集中在初中文化程度,培训意识欠缺,这不仅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并只能选择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资收入少的工种。

4. 农村劳动力培训内容和手段滞后。

目前,三亚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源主要是政校合作的定向培训,当地职业院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三亚市有各类职业院校5所,只有3所院校参与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没有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主导作用。目前采取的培训方式由培训机构根据报名的工种、人数到村进行培训,受到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培训学员操作技能达不到培训的要求,由于村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参差不齐,培训难度增大,培训方式创新力度不够,培训方法陈旧,培训内容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缺乏针对性,导致农民培训后感觉作用不大。

5. 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据统计,一些急于实现流动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不从自身条件或家庭条件出发,不参与任何培训取得一技之长,也不办理相关证件,仅凭个人意愿盲目外出求职,最后往往造成自身找到的工作不理想,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在求职登记中,由于能力和素质不高,一般劳动力相对过剩,服务员,营业员等职业供大于求;行政管理、会计财务等岗位供不应求,技能人才尤其是中、高级技能人才缺口较大,出现了一方面是求职者大量涌入劳动力市场,一方面是很多用人单位纷纷表示招不到人的“两难”局面,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6. 农村劳动力自我提高意识较低。

主要体现在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较低,这是由于农村劳动力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限制,并且其受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参与培训的效果。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培训,没有实现全覆盖,一些比较偏僻的少数民族自然贫困村由于交通等原因,有的村民至今未接受过任何培训。村级组织也没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认为这不是他们应负责的工作。同时,对于农村劳动力来说,培训时间长,培训地点离家远,成本就高。培训机构的设施设备不能满足培训需要,有些工种专业培训教师偏少,相关地区的财政援助无法解决培训安排项目的资金需求。

二、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的策略

(一)开展农村劳动力和企业用工调查,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大数据。

三亚市应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等战略机遇,开展农村劳动力和企业用工调查,建立大数据,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十三五”规划提供依据。为此要做好各方面的调查研究:第一,组织专门人员对三亚市所辖五区的各自然村开展农村劳动力调查,对各家各户的人数、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情况、受教育情况、参与培训情况、是否是贫困户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最后汇总统计,为政府和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第二,组织专门力量对三亚市用工企业开展调查,对各用工企业现有用工情况、今后五年内用工情况、用工工种、工种待遇、用工岗位及要求(包括文化水平和技能要求等)进行详细登记和统计,为政府及主管部门在今后五年内开设培训工种和安排培训计划提供依据。第三,政府及主管部门根据农村劳动力及企业用工的两个大数据,在用工企业参与下,组织各区人社局宣传和组织各村开展培训工种报名摸底,根据摸底情况,安排年度的培训工种和计划,选择相关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组织实施,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和企业招工的“两难”问题。

(二)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在政策层面建立激励机制,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高技能“工匠”,解决三亚市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设立职业教育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专项资金,解决本地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场所和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师培训等突出问题。同时要求用工企业也应参与进来,加大政府与企业合作力度,给予参与培训的行业、企业以税收、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加强政府与学校合作,选择条件好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与政府合作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这个平台,提高人才培养培训质量。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与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协调作用,建立三亚市劳动力需求信息平台、培训信息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将培训信息通过网络直接发放到村、组,引导农民积极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用工单位和企业下到各村、组进行现场招聘,双向选择,鼓励和安排农民就业。

(四)强化培训宣传和组织工作。

为了达到目标,政府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网络、专项活动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培训及创业就业政策,广泛宣传劳动力技能培训及就业的新渠道、新经验、新措施,并支持劳动者外出务工,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向更好、更高的层次发展。第二,进一步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优化劳动力技能素质。按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培训、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技能培训。第三,树立参加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致富的典型,加大推进劳动力转移软硬件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全面提升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水平。

(五)资源共享,实现培训主题多元化、社会化。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切实加强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学校合作,充分利用本地高职院校、技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企业,增加培训内容的类别,增强培训服务的社会指向特征。职业院校也应当促进实践教学基地和企业一线需求的同步协调,包括设备上协调和内容上协调,承担地方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的任务。广泛开展企业自主培训,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问题的同时,填充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岗位需求空间。

(六)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对农村过剩劳动力的就业进行跟踪性培训。

一是对已经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要进行跟踪了解,掌握培训后的就业情况,适当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主要是培训计划和培训工种,通过制度化的培训评价方法,增加对农村过剩劳动力培训的规范程度。二是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通过法律援助的方法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提供相关的帮助。

三、结语

三亚市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等战略机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对三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相关的技能培训问题应当被相关部门纳入重点问题,这将会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环节,推进城镇化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政府、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用人单位、企业也应当行使社会服务职能,为农村专业劳动力就业提供必要的岗位支持等。

参考文献

[1]张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障碍性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5

[2]耿莉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关问题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2

[3]刘文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山东劳动保障,2009,11

[4]希尼.当前经济背景下的鄂尔多斯就业形势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3,5

[5]杨钧.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2,12

[6]葛道凯.中国职业教育二十年政策走向[J].中国教育科学,2015,10

[7]谈斌,章林海.关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推进统筹城乡就业的思考[J].中国就业,2008,10

上一篇:好八连下一篇:指示性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