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监管

2024-06-25

财政资金监管(精选十篇)

财政资金监管 篇1

1. 科学理财意识不强

一是从政府层面来看, 财政管理统筹不优。由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 地方政府财政管理的理念长期偏重于收入的征收征管, 努力培植财源, 壮大财政实力。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 以致地方财政管理主线都在财政资金征收与争取上, 在科学发挥财政监督职能,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财政管理效能上相对薄弱, 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重发展、轻监管的现象。

二是从预算部门 (单位) 来看, 财政监管观念弱化。预算部门 (单位) 是财政资金的主要支出使用者, 从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出发, 主观上认为到单位的钱都是自己的钱, 自己爱怎么用就怎么用, 较少考虑如何合理安排支出, 发挥资金支出效益, 内心并不肯真正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管。

三是从财政部门来看, 财政监管较为被动。目前, 基层财政经济状况普遍较差, 大多属于吃饭型财政, 仅能勉强保证低水平的人员工资和机关基本运转, 财政部门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争取项目和资金上。对财政资金监管的积极性不够, 监督的力度不大, 监管范围不全, 各项监督检查、会计检查往往浅尝辄止。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 日常监督少;事后检查多, 事前、事中监督少;对某一事项和环节检查多, 全方位跟踪少。对发现的问题大多轻描淡写, 对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缺乏实质性的处罚, 对整改等后续工作关注不到位, 弱化了财政监督职能和权威。

2. 预算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

一是预算编制与科学规范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财力紧张, 预算部门 (单位) 预算经费 (特别是公用经费) 大多不足, 有些部门申报项目时不严格审核, 随意虚报, 以期用项目资金弥补公用经费不足。有些部门编制的预算不够完整, 未将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上年结转结余资金、其他收入等纳入预算;有些部门上报的项目未进行调查和论证, 可行性研究不够, 较为笼统, 资金预算过粗, 资金用途和具体流向不够明确, 编制的绩效目标未进行细化、量化, 指标设置缺乏科学依据, 整体编报质量不高。

二是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不强, 监督流于形式。从财政预算实际执行结果情况看, 普遍存在追加预算比例较高, 预算实际执行结果与年初预算编制差距较大、预算编制公开透明程度不高等现象。由于掌握信息的不对称, 财政部门难以准确掌握各预算部门 (单位) 的职责及工作目标, 对其编报的部门预算 (尤其是项目预算) 不能提出很好的建议。有的部门 (单位) 仍按照以往的经验管理和使用预算资金, 未严格按照预算的口径部署和安排工作、支出随意性较大, 造成部门预算执行不到位, 弱化了预算约束的刚性。

三是绩效理念缺乏, 绩效评价整体质量不高。对县一级来说,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 不同预算部门之间、财政内部各单位之间都存在着认识差异。一些部门领导缺乏绩效意识, 认为只要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项目任务如期完成就行了, 对预算绩效管理被动应付。绩效评价的核心是评价体系, 而县级财政大多没有能力研究本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基本上是照搬上级财政的做法, 指标体系很不完善。各预算单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固定的财务、项目管理指标进行评价, 侧重于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评价, 而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评价不足。大多数单位提交的评价报告, 并未围绕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问题、建议未进行深究, 与评价体系相关度不高。有些部门甚至将绩效评价报告与工作总结相混淆, 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绩效评价。

3. 项目资金监管执行不力

一是项目申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由于项目库尚未建立, 不少政府投资项目缺乏科学论证程序, 盲目上马;有些虽进行了论证也只是流于形式, 立项批复的建设内容与实际建设内容悬殊较大, 一方面造成投资较大的损失浪费, 不能发挥项目的预期效益, 另一方面导致投资管理失控。

二是招投标程序不严谨。有的应公开招投标的项目, 而以邀标或议标的方式规避或逃避招标;有的采取擅自将招标范围限定于主体建筑工程, 而将应招标的一些配套附属工程则直接发包的方式有意肢解招标;有的招小做大, 随意扩大投资规模;有的以续建为名直接指定施工队伍, 严重违反了招投标法的规定。

三是工程监理履职不到位。在工程签证资料中因监理签证不实造成的虚报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有的工程现场监理签证不及时, 等工程完后, 集中补签, 影响了签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的监理对施工单位随意变更的工程内容违规签证。

四是资金拨付审核把关不严。在实际工作中, 不少财政业务股室或者对审核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或者工作不够细致, 或者拉不下熟人、朋友的情面, 或者出于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效率的考虑, 对用款单位提交的资料 (包括项目合同、工程进度、监理公司证明、收款人名单、住址、合法票据等) 审核把关不严, 对资料不齐全的未要求补齐, 资料有问题的也没有追查深究, 致使监督关口形同虚设。而国库支付监督审核职能也存在缺位, 国库支付更多的是履行简单的业务支付流程, 审核支付申请是否在预算范围内, 对资金的用途及挤占挪用专款的现象并未进行严格审核。

五是项目资金使用不规范。财政项目资金主要是指财政安排的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 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但在实际操作中, 究竟哪些资金应纳入项目资金核算, 界限不清, 项目资金未单独核算, 项目经费与经常性经费混同使用, 存在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用于弥补公用经费的现象, 或是项目资金虽单独核算, 但各子项之间串项使用等情况。

二、规范和加强县级财政资金监管的几点建议

1. 转变观念, 增强依法理财理念

首先要创新财政监督管理的新思路。财政资金涉及面广、政策性强, 我们要尽快健全财政资金管理监督制度, 形成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事前管理、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严格约束体系, 由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由突击检查向专项检查与日常检查并重转变、由纠错与查处型监督向预防与服务型监督转变, 堵塞各种漏洞, 清除各种隐患, 促进财政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其次要创新资金使用模式。财政资金的使用既要保证安全, 又要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效益。结合县域经济环境特点, 在资金管理中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 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 在力求规范的同时, 带动社会资本投入重点项目, 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和效益。

最后要创新财政资金监管的新手段。抓紧制订财政存量资金盘活方案, 加快盘活存量资金进度, 用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以及亟须资金支持的重大领域和项目。同时, 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项目资金统筹使用理念, 进一步拓宽统筹整合范围, 加大统筹力度, 发挥整合资金办大事的作用,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2. 精细管理, 增强预算刚性约束

一是要科学编制, 增强预算的合理性。首先要编制全口径预算, 即预算的全面性, 所有的预算部门 (单位) 所有的收支都必须遵循法定预算程序申报。现代预算制度的精髓和要义就是无预算不支出, 无支出不行政。其次要公平合理的确定预算支出。目前分类分档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不足, 是导致经费之间挪项使用的直接原因。为此, 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各预算部门 (单位) 的经费需求调研, 根据财力适当增加公用经费预算, 尽力保障各部门合理的支出需求, 使部门预算更具可操作性。再次要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所有使用政府预算资金的项目, 必须做好事前调研论证、可行性研究, 详细测算项目所需要的资金, 明确资金的具体流向, 设立细化量化、科学可行的绩效目标, 填写完整的项目申报文本和项目资金绩效目标申报资料, 按规定的要求申报, 为增强预算约束力奠定基础。

二是要健全程序, 增强预算的合法性。首先要建立有效的预算审查机制。逐步实现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由形式性向实质性过渡。在部门预算的两上两下阶段, 财政部门应加强与人大预工委、财经委的联系和沟通, 提供当年预算编制的全面信息。人大预工委、财经委对预算草案按照法定程序组织专家进行审查, 提出审查意见。预算部门 (单位) 根据人大的部门预算审查意见修改、完善预算。最后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审议决定。其次要体现现代预算制度中的主体责任。一旦预算批准到部门以后, 那么部门就是预算执行的主体, 对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和执行结果负责, 财政部门只负责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管理。再次要推进预算公开。预算公开的目的是让公众知晓并监督政府的具体资金去向, 预算要具有刚性约束, 就必须公开、公正、透明, 接受公众监督。要逐步扩大预算公开范围, 既要按照功能分类设置科目, 客观反映支出的方向和具体情况, 也要分项目、分部门细化科目, 增强预算透明度, 让公众看得懂。

三是要强化执行, 增强预算的严肃性。要严格预算执行, 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实现预算源头审查监督向预算执行、决算的全过程监督, 减少预算与决算之间的差异, 增强预算的刚性约束。其次要加快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运作机制。按照完善操作、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确保安全的原则, 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 以动态监控系统为平台, 开展财政资金流转全过程跟踪式监督。同时要将监控信息及时反馈, 与部门预算相对接, 进一步增强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再次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对预算执行低绩效, 甚至零绩效的预算部门及其责任人员要实行绩效问责。

3. 注重绩效, 增强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要健全完善项目决策机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项目库、专家库和监督员库三库建设。对项目进行分类管理, 按类型分别建立相应的项目库;采取自我推荐和单位推荐的方式, 针对不同的专业优势分别建立财务专家、行业专家和绩效专家, 根据专家的能力和表现实行动态管理;聘请人大、审计、财政、监察、司法、人民群众代表充实监督员库, 增强监督力量。其次要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 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 应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对重大项目必须实行风险评估、集体决策。再次要引入竞争性机制。对于新增性预算支出项目, 按照轻重缓急和绩效优先的原则从项目库中公开竞选, 禁止拿钱找项目。

二是要严把项目管理的审核关。首先要加强投资评审力度, 把好源头关。实行先评审、后招标先评审、后拨款先评审、后批复制度, 将评审关口前移, 积极开展设计图纸审查, 严格控制设计建设规模和标准, 从源头上参与工程造价管理, 充分发挥事前监督作用。其次要掌握项目实施进度, 把好过程关。实行项目资金拨付审核制项目管理现场勘察、核查制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制度, 加强与发改、住房建设、财政、国土、环保、国资、审计部门的衔接和配合, 利用国库集中收付和各项专项检查开展绩效运行监控, 及时纠正运行偏差, 确保各项工作进程按进度执行。最后要及时竣工结算, 把好收尾关。项目建成后, 要迅速进行工程质量、规划、环保、消防、人防、卫生、档案等专项验收, 并及时申请项目综合验收。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的审核监督, 审计部门应强化对建设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督。凡未经综合竣工验收或综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准投入使用。

三是要努力提升绩效评价水平。首先要规范绩效评价操作程序。要参照《湖北省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操作指南》, 成立评价组织机构和评价工作组, 拟定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收集整理证据资料、开展问卷调查, 从投入、过程、产出和效益方面对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价的核心。财政部门要会同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 组织专家, 共同制定绩效指标体系。在开展绩效评价实践中, 县级毕竟能力、财力有限, 省级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可利用专家优势, 分部门研究绩效指标体系, 对研究设计的指标体系进行试点, 通过绩效评价进行验证, 根据评价结果适时地调整指标, 将完善后的指标在全省进行推广和应用;也可以采取各地申报、市州牵头组织、共建共享的方式建立全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库。最后要完善绩效评价公开机制。在一定范围内, 加大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力度,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督促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进行整改。

摘要: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 一直以来都是各级财政部门的工作重心。近些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 财政收支规模的持续增长, 县级财政作为上对省市, 下联民众的关键结点,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保障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的责任越来越重。有效提升县级财政运行能力, 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有效运行, 刻不容缓。

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情况汇报 篇2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一)##县基本情况

1、社会经济概况:##县是全省20个贫困县之一, 总面积2353平方公里,总人口68.6万人,下辖12镇1场,206个村(居)委会,2010年生产总值199.6 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221元,来源于##县的财政总收入16.9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9亿元,全县财政供养总人数13213人,其中在职10397人,离退休2563人,其它253人。镇级供养总人数1161人(不含教师、派出所、林业站、兽医站、卫生院),其中在职818人,离退休337人,其它6人。

2、地理位置:##县位于的西北部,江中下游,东邻

区,西连、,北接,与

市区相连,是

与的过渡地带。境内交通四通八达,107国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公路等相通。

3、农业资源方面:全县现有耕地22263公顷,其中水田16963公顷。农副产品有大米、花生、竹笋、水果、茶叶、蔬菜、麻鸡、乌鬃鹅等。其中清远麻鸡、骆坑笋、乌鬃鹅、笔架茶更是驰名中外的传统土特产。

4、矿产资源方面:现经查明的矿产资源品种有20多种,主要以黄金、稀土、高岭土、温矿泉、石灰石、石英为主。石灰石储量不仅大,现探明约有7亿吨,而且适合用于生产水泥用石,平均品位CaO≥48%;温矿泉贮量丰富,水质优良,开发利用价值高。

5、旅游资源方面:全县各类旅游资源有60多处,温泉、漂流、体育、生态等旅游项目较为著名。

(二)乡镇财政基本情况

2010年乡镇财政预算内总收入80169万元,其中工商税收收入27,155万元,同比增长39.08%,上级补助收入53014万元,一般预算支出79438万元,收支对比结余731万元。

2010年乡镇财政预算外总收入1960万元,预算外总支出1918万元,收支对比结余42万元。

(三)乡镇财政所基本情况

我县辖10个镇,1个林场,设9个财政所,现有各类职工62人,其中公务员46人,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在编人员7人,事业编制人员7人,其他性质人员2人。40岁以下人员41人,约占职工人数2/3,本科以上学历34人,大专以上学历22人,高中3人,中专3人,具有初级以上职称3人。

二、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严格按照广东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粤财预[2010]110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我县在省财政厅

财预[2010]110号文件下发及参加财政部举办的培训班后,迅速向局领导汇报有关精神。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召集相关领导、股室、乡镇财政所召开会议,传达部领导有关讲话精神并学习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充分认识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了思想。会上明确了由预算股负责牵头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各股室积极配合,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力争在两年内在全县全面铺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并根据我县实际,印发了《关于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定期通报及反馈制度的通知》,《##县镇级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等文件。

(二)选准试点,逐步推广

为了能够顺利开展试点工作,由预算股牵头,组织各业务股室对全县10个乡镇情况进行摸底,到各镇财政调研,充分了解乡镇财政所人员配置、软硬件设施、办公场所等情况,通过与镇领导的深入沟通,争取乡镇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并得到省财政厅、财政部的信任与认可,选取了

镇作为财政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直接联系点。为了能让

镇更好地开展试点工作,县财政补助

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经费,帮助解决设备、设施等硬件建设。

(三)定期通报,信息通达

一是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通达效率。县财政局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与县财政局内部联网的优势,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将上级下达的财政资金文件第一时间转发至乡镇财政所,使财政所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财政资金信息,做好资金使用、监督计划。

二是建立信息定期通报制度。2010年9月,我局印发了《关于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定期通报及反馈制度的通知》,建立我县财政与乡镇财政以及乡镇财政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具体如下:

①明确监管资金范围,所有财政资金均属于监管范围,中央、省、市、县专项资金纳入重点监管范围。

②明确操作流程,县直各单位在收到中央、省、市专项资金文件或收到县本级专项资金时要及时将资金使用计划分解到各镇,并填写《##县财政专项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于每月10日前报县财政局相关业务股室审核。各业务股室将县直各单位报送的《##县财政专项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

进行汇总,审核无误后于每月13日前报预算股。县财政局预算股将各业务股室审核无误的《##县财政专项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进行汇总,并在每月15前向各镇通报。

③明确职责,县直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及时将政策、资金信息收集整理。各镇收到资金分解情况通报表后,建立资金监管台账,了解跟进有关项目,逐步对项目资金实施监管。

④跟进监管,镇作为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定期通报制度试点镇,在财政局通报专项资金分解情况后,镇要积极跟踪辖区内财政资金特别是专项资金项目的落实情况,每季度上报县财政局项目监管情况。财政局预算股及业务股组成联合检查小组,不定期到乡镇进行检查,指导镇财政所开展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四)抽查巡查,重点监管

按照文件精神,所有财政资金都属于监管范围,由于资金量大,内容繁多,我县对用于乡镇的专项资金进行认真梳理,将乡镇财政资金分为六大类,即:教育专项资金、强农惠农资金、抚恤救济资金、医疗卫生资金、科技文化资金、其他专项资金。各业务股室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强化对乡镇财政所的业务指导,特别是在资金使用政策解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监管方面进行重点指导。开展工作初期,由我局各业务股室抽调精干人手,配合太和镇财政所相关人

员对“两免一补”资金、家电下乡补贴、种粮直补等资金进行检查,根据不同项目、不同资金现场进行政策指导,全面分析有关问题,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业务水平。

(五)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一是制定乡镇干部培训计划,计划2011-2012年对全县乡镇财政干部进行轮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加强“两基”建设、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包括财政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当前财政改革内容和财政政策,涉农惠民补助政策及资金管理办法等。

二是选派优秀干部参加上级财政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并作为师资储备,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干部培训的效果。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举办了多次培训班,其中支农政策培训班举办了7期407人次,全县(含财政所)财会人员培训4期240人次。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农村社会养老、低保、医保、五保户供养、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种粮补贴、农村义务教育补贴等政策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务、行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农村财会知识的讲解。通过培训,镇级财政干部对财政支农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财会理论知识更加丰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六)落实资金,加强考核

一是落实乡镇财政工作经费50万元,主要用于改善乡镇办公设备设施;二是制定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考核办

法,对试点镇进行考核,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一是受目前我县的财政体制及资金的管理要求及模式的限制(县财政对教育、民政、公安等资金大包大揽以及农林水等资金实施报账制管理模式或资金到县直主管部门),镇级财政对资金有关政策要求不太清楚,熟悉也需要一个过程,同时,由于镇级较少开展检查等工作,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经验有待提高。

二是工作任务繁重,人员明显不足。目前乡镇的中心工作任务是计生工作及征地拆迁工作,每名财政干部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很多时间都忙于中心工作,能够用于拓展新业务的时间已经很少。目前乡镇财政所人员配置一般在6名左右,但是财政所要兼顾的工作很多,家电下乡补贴、村账镇管、政府出纳、政府会计、镇财县管报账员等等工作均要有专人负责,人员明显不足。

三是地位尴尬。财政所作为乡镇直属事业单位,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乡镇的中心工作任务多,在协调各部门的过程中,难以引起部门重视。同时,目前专项资金大部分由县直各部门进行管理,资金拨付不通过财政所,财政所在资金监管过程中存在下级监管上级的情况,如果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难以开展工作,并打击财政所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经费来源无保障。目前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经费主要由镇自筹,县财政给予一定补助。由于镇级经费比较紧张,可用于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的资金不多。

四、今后工作设想

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制定资金监管计划,协调县局相关股室指导乡镇学习最新文件。同时结合县局领导、股室联系乡镇制度,将资金监管工作成效纳入考核范围,充分发挥各业务股室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人员培训,根据财政资金监管要求,结合实际案例的讲解,分析存在的问题,掌握资金监管方式,全力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五、建议

一是理顺体制,建议上级财政部门与编办等部门进行沟通,明确乡镇财政所在资金监管中的职能,以便财政所开展工作。

二是增加补助,建议设立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专项资金,根据各县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补助。

财政资金监管 篇3

关键词 乡镇财政 资金监管

为进一步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落实好中央各项民生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沙洋县财政局后港分局一直致力于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开展各项关于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工作,使得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更广、更严、更有效。

一、建章立制,规范监管程序

1、成立财政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的领导。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后港镇的实际情况,分局成立了局长负责,成员包括各行业和村会计在内的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使监管延伸到基层,认真落实财政资金监管的责任制度及考核制度,加强乡镇财政资金运行的监督管理。

2、以加强资金监管为主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结合上级的规章制度和分局的实际情况,沙洋县财政局后港分局制定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和监管流程,财政资金的公开公示,抽查巡查等各项制度。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确保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落实。

二、建立台账,强化分类监管

分局按上级规定,将所有财政拨出的资金都纳入了监管范围。包括村转移支付,村农业税附加返还(含村干部报酬)、以钱养事及综治经费、良种补贴资金等以及其他各项专项资金,并建立了台账,实行分类监管。通过进一步梳理各类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乡镇财政的具体监管范围。分局对民政、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提供的基础信息认真审核,对容易发生变化的补助对象加强抽查,对经建、农业、水利等部门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都开展定期的专项检查。

三、抓好重点环节,确保信息通达

1、做好与沙洋县财政局的交接工作,及时获得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下发的项目资金文件、制度办法、拨款文件等,分局全面掌握了下达到乡镇各类资金的政策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开展监管。

2、注重反馈,分局及时的将项目实施效果,资金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信息向上反馈,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3、实现公开公示,按照预算公开的要求,分局重点公开公示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三农”等方面的财政专项支出,督促和配合村委会公开公示到人、到户、到项目的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

四、紧抓抽查巡查,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合理

分局通过加强抽查巡查环节,细化了抽查巡查内容和工作要求,要求做到补贴资金抽查比例不低于30%,项目资金抽查比例要达到100%,并形成工作臺账的硬性规定。

一是掌握总体情况,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搜集和掌握投资拨款渠道、管理程序、实施办法、银行账户等资料,了解和掌握项目资金基本情况,知己知彼,从源头上摸清专项资金底子。

二是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有目的扩大检查范围。专项资金之间,会存在相互转移、挪用、填补缺口等问题。因此,检查时,对其他专项资金也同时进行检查,并注意不同专项资金之间的往来关系,通过扩大检查范围,深入到用款单位及个户明察暗访,询问核实,会有意外的线索被发现。突出重点检查,必须做到每检查一个环节,每审查一个项目或现场就必须查清、查实,发现问题,一查到底。

三是重视调查研究,深入项目实施现场检查。既要抓好账面检查更要重视实地调查研究,既要按检查规范运作又要突破常规,善于运用专业分析判断。在随机抽样的原则下有意识地增加重点抽查检查力度,以捕捉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和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深入项目实施现场,深入知情群众中询问调查,查看项目实施情况,测评内部监督控制的有效程序,核实资金支付或兑现情况,核查原始管理手续和有关资料。从而发现那些虚列虚报,重复投资,弄虚作假,骗取国家投资的问题,发现那些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胡花滥支,损失浪费问题,以及有关人员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案件线索。

四是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提高检查效果。专项检查不仅要发现和查处违纪问题,更重要的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查证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高,找出发生违规违纪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建议,为各级部门和领导制定政策、做出决策、加强管理等方面提供真实依据。因此,要增强检查执法力度,严格执法,秉公办事,敢于碰硬,提高检查质量,加大对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对查出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财政法规予以处理;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和案件应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专项调查研究和查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确保问题和案件查深、查透、处理到位。

提高检查效果,重在落实检查报告、意见和处理处罚决定。坚持实事求是,检查报告引用定性和处理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名称、文号及其条款的具体内容,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规正确,定性和处理恰当,避免超出检查范围发表评价意见,给被查单位一个“明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划清责任,加大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力度。对检查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如实报告,在职权范围内予以公开披露和公示检查结果,实行阳光财政;对检查处理处罚决定的落实应跟踪检查,及时掌握情况,确保落实,未落实的,必要时应果断采取强而有力的措施。

枣阳财政专管员监管惠农资金 篇4

为了加大农村惠农资金监管力度, 不断提高农村财政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去年以来, 湖北省枣阳市财政局在全市18个镇 (办、区) 全面建立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 村村配备固定的财政专管员从源头上杜绝了惠农资金中的“截留、挤占、挪用、虚报冒领”问题。由市农村管理局设立登记台帐, 对包村专管员的变动及人员信息进行更新, 并不定期进行随机抽查, 做到轮岗不缺档, 换人不断岗。同时还建立备案制度管理, 专管员一经确定要相对稳定, 确需调整的, 乡镇财政部门必须报农村财政管理局同意备案, 并对包村财政专管员实行“定人、定岗、定村、定责”“四定”管理责任制, 签订各包村专管员责任状, 以增强专管员的责任意识。

充分调动财政专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一方面枣阳市对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定了“百分考核”实施细则, 具体包括“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奖惩办法”;制定了《枣阳市财政专管员百分考核评分标准》, 具体评分标准为“政策宣传10分、资金监管40分、业务管理30分、服务联络20分”;另一方面还建立“首问责任”机制, 对于基础数据核实不清, 基本情况掌握不实, 造成粮食补贴资金被虚报冒领的、项目资金被截留挪用的、村级“三资”管理混乱的, 对专管员实行首问责任追究, 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影响的, 追究包村专管员的经济和法律责任;同时还建立“一票否决”机制, 对连续两年出现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实行一票否决, 取消各种评先评优资格, 实行待岗处理, 只发70%的基本工资。

财政资金监管定期报告制度 篇5

财政资金监管定期报告制度

机关各办,各村(社区)、站、所:

为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信息及时传递,切实加强街道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文件精神,特制定**街道财政资金监管定期报告制度:

一、财政资金定期报告制度是指财政所向上级财政部门定期报告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制度。

二、财政所要加强对各项财政性资金的监督,结合每季度的财务检查,对财政性资金实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巡查机制,及时监管财政性资金,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三、财政所要于半和末15个工作日内将财政性资金使用情况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对抽查、巡查及平时定期不定期资金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要及时通过财政内网专用电子文夹向上级财政部门反馈。

四、财政所要及时登录财政内网,浏览监管信息专用文件夹,及时对各种信息进行接收,及时到财政局接收纸质文件,定期报送“乡镇财政资金信息接收回执”。

五、财政所要建立资金、项目台账,详细反映资金和项目的基本情况。

六、财政所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并对外公布,发现财政财务违法行为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

关于加强乡镇财政 资金监管的探讨 篇6

一、目前实行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与成效

按照上级的有关安排和统一部署,目前毛李镇的财政管理模式:一是本级预算资金“乡财县管”,即“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二是“以钱养事”专项资金合同管理,即日常服务费的人头经费及保险按劳务合同兑现,重点项目资金按项目合同管理。三是惠农补贴资金专户管理,即据实申报,专项办理,专款专用,“一卡通”直达个人账户。四是农村财务资金村财镇代理,即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五是其他资金归口管理,即隶属关系属乡镇的乡镇财政管理,属县直的县直部门垂直管理,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所有资金,县财政国库集中统一收付。

以上财政管理模式的实行,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为抓手,加强了预算管理,理顺了县乡分配关系,提高了财政管理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二是以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为手段,通过严格票据管理,实行“以票管收”,从源头上规范了收入行为,遏制了乱收费,为农民负担不反弹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务管理机制保证。三是以资金管理为载体,实现了镇、村干部工资直达个人账户,惠农资金直达农户“一卡通”,日常经费按月均衡拨付,社保资金社会化发放,项目资金直达商品或劳务供应商,偿债资金直达债权人,有效避免了镇、村违规使用资金,确保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与镇、村机构正常运转。四是以债务锁定为红线,遏制了镇、村及单位的新增债务发生,从根本上控制了举债,防范和化解了债务风险。五是以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不断完善了财政资金监管体系,为财政资金充分发挥效益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二、当前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尽管从上到下都很重视财政资金监管,各项措施也很得力有效,但具体到乡镇一级来讲,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涉及乡镇财政监管的财政专项资金门类较多,工作复杂,监管很难到位,作用难以发挥。其主要表现:

一是事前监管缺失。目前,尽管乡镇本级财政资金有规范的预算管理与“乡财县管”,但从财力来讲是处于保运转、保稳定状态,也就是说用自有预算资金安排专项支出很少,因此,乡镇财政专项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当前除了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由镇、村申报外,其他各项财政专项资金从什么渠道来、金额多少等,乡镇毫不知晓,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客观上导致了乡镇财政在财政专项资金事前监管上的先天性不足。

二是资金效益不高。目前,除关系民本民生的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外,其他项目资金基本是靠镇、村申报项目争取而来,虽项目有严格的审批与监管,跑项目养人、靠项目度日的现象还是存在。即是好多资金都是用于项目建设,但也有由于管理水平与配套资金等原因而形成的“半拉子”与“豆腐渣”工程,资金使用效益十分低下。

三是监督技能有限。有的项目资金监管需要招投标或政府采购,从施工合同的签定、项目施工的监管等,对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很高,这对乡镇财政来讲是一个新课题。加之财政所人员本身又少,派不出专人跟班工作与学习。

四是监管约束力差。当前,乡镇财政对专项资金的监管不具有处罚权,缺乏约束力。比如,项目竣工后,乡镇财政要对项目工程的基建财务决算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准确性等进行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处理却又不具有处罚权。同样,在处理个人虚报冒领财政专项资金的过程中乡镇同样面临尴尬境地。

五是动态监管缺乏。这点主要表现在到人、到户的补贴资金发放方面,由于该项资金类别多、涉及面广、季节性强,加之财政所人手少,客观上给动态监管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每当忙季,总是只能满足于上新数据,对于审核、更正,更新、纠偏总是应接不暇,反应迟钝,导致有的新数据上了,旧的网络原样,进而发生人头经费人死了钱照领不误,与补贴同名、同号(身份证号、存折账号)的重领现象。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与资金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乡财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当前的乡镇财政资金,门类较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势在必行。但从实际改革与工作来看,权力在上收,人员在调用,这势必有点影响乡镇财政的作用发挥。因此,首先要调整管理办法,加强乡镇重心。其次,要创新管理模式,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管理,是当前财政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管理的难点、重点。尤其是有的项目涉及上下监管、行业与部门监管,加之技术性等问题的交织,很难割清监管主体责任。为此,建议实行“划分类别、分层监管”办法管理。具体来讲:一是按项目建设单位的隶属关系划分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项目,像镇、村项目就可为直接管理项目,卫生院、学校项目就可为间接管理项目。直接管理项目,乡镇财政应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间接管理项目,应由县财政牵头,乡镇财政参与或受托监管。二是按项目内容的技术含量要求划分技术性项目和非技术性项目,技术性项目县财政要牵头,乡镇财政参与,非技术性项目,乡镇财政可全权监管。

二要加强计划管理,实行超前控管。这主要侧重于乡镇范围内财政项目资金的管理及与上级的沟通问题。要强化项目资金的前期控管,就要加强计划管理,就要加强与项目主管上级的沟通与联系,要建立完善的项目库,增强计划性,促进可控性。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县乡互动。一方面,乡镇财政在信息平台了解到上级财政投资本乡镇范围内的项目信息后,要主动与县财政项目管理的相关职能股室相联系。另一方面,县级财政在明确各乡镇财政专项后或拨付财政专项资金时,要及时通知资金项目所属乡镇,并告知需乡镇财政直接监管或参与监管的内容或事项,以便乡镇及时、有效地对项目资金实施监管。

三要加强日常管理,做实动态监管。要加强日常管理,严格专管员制度,加强到人、到户专项资金的控管,要定期全面开展乡镇范围内到人、到户专项资金的清理检查工作,确保人员、面积、金额、账号等信息与实际相符。要强化部门配合,充分发挥村级、站所的作用,实施全员、全天候控管,确保随时掌握动态,及时变更信息,确保党和国家惠民政策准确无误落实到位。

四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控能力。一要保证足够的人员编制与在编人员在岗,确保队伍力量与所承担的工作量相匹配(当前的财政所承担了全镇的财政农经工作,真可谓人少事多);二要多途径、多渠道广纳专业人才,充实财政队伍,不进关系人,不进门外汉;三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根据现实需要,开办各类培训班培训人才,力争通过3到5年时间的努力,把乡镇财政打造成一支业务过硬、技术精良的财管队伍。

五要配套监督权力,强化监管约束。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乡镇财政充分发挥作用。一要适度放开管理权,对乡镇直接管理的专项资金,其管理权可全部放到乡镇财政,县级财政只抽查督导。二要适度放开监督权,对间接管理的项目,可按投资规模的大小和项目内容的技术含量,选择性地放开监督权,即把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项目由县财政委托乡镇财政对项目实施监督检查。三要适度放开处罚权,对乡镇财政职权范围内的事,乡镇财政要有处罚权,对受托监管事项,乡镇财政也要有处罚建议权。只有这样,乡镇财政的监管才会有力,作用发挥才能有效。

(作者单位:湖北省沙洋县毛李镇财政所)

责任编辑:袁中良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探讨 篇7

(一) 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问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自身财政资金监管上存在的问题有: (1) 内控措施不严。行政事业单位是财政资金的使用者, 然而,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没有严格的内控制度, 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对财政资金使用的不重视, 使用效率低下, 缺乏严格的资金审批和使用监督流程, 内部管理混乱, 资金使用不合理, 超支使用严重, 无法做到真正的专款专用。 (2) 缺乏完善的考评体系。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致使财政资金的审批流程被简化, 资金乱用现象严重。另一方面,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 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考评也缺乏统一的、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受本单位领导的制约也不可能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致使财务人员工作散漫, 缺乏积极性, 工作效率低下。 (3) 资金使用不安全。在我国, 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没有明确概念, 有些单位甚至认为财政资金就是用于本单位消费使用的专项资金, 而不是用于改善民生的。由于内控体系不完善, 财务人员缺乏资金安全方面的意识, 当领导需要取用资金时, 不对资金使用的可行性进行估量就审核批准使用, 造成财政资金使用缺乏安全保障, 呆账坏账比比皆是。

(二) 财政部门监管的问题

(1) 有求必应。我国财政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提供者, 但是, 财政部门却没有严格把关资金审批流程,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申请几乎是有求必应, 并不进行严格充分的项目可行性调查和分析, 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随意性。 (2) 缺乏可操作的监管体制。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是有具体规定的, 但是, 这些规定在现实中可操作性并不强, 常常是“纸上谈兵”, 严重降低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事后监管力度, 使财政资金的使用缺乏效率, 监管人员也无从下手。 (3) 缺乏严格的预算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是财政部门根据各个行政单位提交的资金预算报告来提供的, 各单位编制的资金预算报告就是其当期资金使用额度的依据。但是, 我国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没有严格规范, 各行政单位每年递增预算金额, 而财政部门并未严格审核就予以批准, 这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严格的预算意识。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实践探索

(一) 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这些成就不仅得益于改革开放, 更是国家政府大力扶持经济发展, 财政管理井然有序的结果。但是, 目前,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以往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并不适用于现今我国各个行政单位管理的需要。一方面财政资金拨付需求激增, 而我国财政部门的审批流程并没有任何改变, 这就使得审批缺乏严肃性, 财政资金使用的申请获批更加容易, 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编制更加随意。另一方面, 财政资金的收入渠道并未因此而有所拓宽, 大部分还是纳税收入, 但是, 税收却并未发挥“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将财政资金用了改善民生, 而是改善本单位的福利待遇, 这与财政资金使用的初衷大相径庭。鉴于此, 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二) 会计核算中心的构建

会计集中核算理论将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集中起来, 通过统一的会计规范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会计处理, 这样既能提高会计处理效率, 还可以加强对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一举两得。 (1) 会计核算中心的构建。要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首先必须设立一个会计核算中心, 这部分资金需由政府划拨。会计核算中心建成之后, 应当由政府财政部门直接领导, 然后再从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选拔优秀的会计业务人员参与会计核算工作, 以便对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事务进行集中有效管理。其次, 取消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财务岗位, 对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注销, 将会计人员纳入会计核算中心体制内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就避免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与部门内领导的直接接触, 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 从更大程度上避免了财政资金审批混乱, 资金使用不合理, 资金去向不明的现象产生。再次, 在会计核算中心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设立专门的会计业务专柜, 将其分别与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相衔接, 这样可以提高办事效率, 明确工作要求, 严格控制财政资金使用的审批流程和事后监管。最后, 明确分工、明晰责权范围, 对参与会计核算中心的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规范会计核算中心的办事流程以及各个会计岗位和管理岗位的职权范围, 努力让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能明晰各自的工作职责, 降低财政资金管理风险。 (2) 会计核算中心建成的后续问题。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可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 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实时监督与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规避资金风险, 降低国家损失。但是, 当前财政资金监管体系虽然不合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却是我国已经实行多年的监管体系, 有其历史价值。因此, 现阶段要对财政资金监管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 有一定的阻碍。要想彻底改革传统的监管模式, 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遭到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的抵触, 这样就会延缓改革进度。对此, 可以由财政部门亲自牵头, 部门内各个领导分管会计核算中心建立的各部分工作, 亲自带头进行改革, 参与改革活动;与此同时, 监察部门也要随时监督管理, 与财务部门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和监管体系改革的推进工作。

(三) 会计核算中心的业务规范

(1) 单一账户管理。会计核算中心建成后就要对财政资金的收付实行统一管理, 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建立一个单一的国家财政资金账户对财政资金的统一拨付与缴纳进行管理。这样, 会计核算中心就会根据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对单位所需资金进行审批, 并且, 在审批合格后就直接将资金拨付至每个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心中设置的会计账户, 这样更便于资金的集中管理。 (2) 统一处理会计业务。实行会计核算中心制度后, 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都会逐一取消, 只留下一个会计用来报账和相互联系。各个单位的会计业务统一交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处理, 会计核算中心会统一进行会计信息记录、整理与核算, 并最终统一财务公开, 这样更加方便社会监督, 也便于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完善建议

(一) 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机制

(1) 转化职能, 正确定位。建立会计核算中心不是降低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权限, 也不是剥夺各单位会计部门的财政权力, 而是要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 统一运作, 加强会计监督, 完善财政资金的拨付审批流程, 加强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 会计核算中心要转化职能, 从单一的核算模式向支付管理模式过渡, 完善财政资金的拨付管理体系, 加强监督与管理。同时, 还要加强对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帮助他们重新定位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与责任, 提高会计业务水平。 (2) 加强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强化资金预算的编制与管理, 同时促进财政资金监管体系的完善。由于会计核算中心是对财政资金实行统一账户管理, 由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下一年度的预算申请, 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审核后, 从统一的资金账户中下拨给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心的专用账户, 这样既提高工作效率, 又能对财政资金进行实时监管, 同时, 也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观念, 降低了财政资金审批的随意性。 (3) 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目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或多或少都会拥有一部分国有资产, 并且都会进行一定数额的银行借贷。实行会计核算中心制度后, 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就在会计核算中心对其会计业务进行统一处理, 这样就避免了各自为政, 将国有资产和各个单位债务管理进行专人管理, 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债权债务成本的提高, 保障债务按时清偿, 债券及时收回,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呆账和坏账。 (4) 完善考评体系, 接受社会监督。会计核算中心的顺利运行需要事前建设, 以及运行过程中财政部门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 更需要加强对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处理后的事后监督工作, 并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指导, 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考评体系建设, 并结合社会定期监管意见, 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相关会计工作, 健全监督体系, 听取多方意见, 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中心工作流程。最后, 加强会计核算中心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沟通, 共同促进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正常进行, 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 加强审计监督和管理

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后, 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实行统一核算、集中管理, 便于审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的集中审计和监督。此时, 审计部门要根据会计核算中心运行的具体工作流程对原有的审计工作程序进行相应更改, 结合会计核算中心工作实情, 调整审计工作的职责和具体内容。 (1) 调整审计主体。在实行会计核算中心之前, 审计部门的审计对象是各行政事业单位, 在进行审计工作时, 由审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会计信息情况进行审计, 审查其是否符合真实性、准确性等会计原则。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后, 审计部门还要对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审计, 因为此时的会计核算中心集合了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和财务资料, 对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审计和监督可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 促进审计监督职能的更好实施。 (2) 改进审计目标。在对审计主体进行调整后, 也要对相应的审计工作目标进行改进, 调整审计工作的重点。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会计集中核算, 强化监督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降低财政资金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因此, 审计部门进行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也要合乎上述目的。首先, 对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工作中的空白地带进行监督管理, 避免监管死角的产生。其次, 不仅要对行政单位的内控制度和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查, 还要对财政资金的来源, 支出情况以及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 加强管理。 (3) 优化审计流程。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政资金监管体系改革, 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得现有的监管体系不再适用于对当前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要求了。类似的, 在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后, 以往的审计流程变得不再适用, 此时, 就需要更新现有的审计流程, 结合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情况, 细化审计程序、优化审计流程、归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从而更好的实现审计目标。不仅如此, 针对审计工作还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科室直接进驻到会计核算中心, 以便审计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能对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事项随时进行监督和管理。

(三)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

虽然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 各行政事业单位将会计人员派驻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会计核算, 并且只保留了少数会计岗位进行基本会计管理, 但行政事业单位仍然不能忽视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仍要加强内控措施, 优化财政资金监管体制。 (1) 健全审批机制和内控制度。虽然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 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仍然要提高工作警惕, 不能认为自身的财务职责已然被削弱, 更不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散漫对待财务工作。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后, 对于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 更要加强内部控制, 优化财务审批流程, 加强审批工作建设, 严格预算编制规范, 按照会计核算中心的要求统一进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 (2) 加强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后,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单位内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使其能顺利配合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和审计工作, 加快会计核算中心的建设和财政资金监管体系改革的推进。另外, 还要让员工加强预算意识, 学会正确处理会计核算中心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准确明晰自己的责权范围, 处理好本职工作。

本文在大数据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的现存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然后结合大数据背景, 研究了会计集中核算理论和国库集中支付理论等相关理论, 接着以数据集中理念为指导, 提出了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体系改革实践的相关措施, 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正确运用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 最后, 勾画了基于大数据理论背景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体系的具体内容, 理论结合实际, 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体系的改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 《会计研究》2013年第1期。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研究 篇8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对资金监管不力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多依靠财政拨付, 部门一般需要资金就向财政部门协调申请, 资金来源上缺乏压力, 这样就导致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监管缺乏充分的认识;再者,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内部使用和监管上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管理力度也不够, 很多制度流于形式;同时,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大多业务繁忙, 在“重业务、轻后勤”的管理思路下, 一般很难专门抽调人员组成财务监管科室, 很多单位都是办公室兼职负责财务工作, 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大打折扣, 完成财务监管工作的目标大多仅仅满足于不出问题就万事大吉。

(二) 由财政部门对资金进行监管也存在漏洞

近年来, 各级财政部门尤其是基层财政部门的职能逐渐增多, 尤其是随着诸多惠民财政资金的增多, 财政业务不断增多, 财政工作部门普遍面临着事多、人少、面广的困境。可以说, 只要是有财政资金的地方, 财政部门就有监管的职责, 这就导致了财政资金监管出现乏力疲软, 监管触角延伸不够的局面。此外, 很多部门会计核算中心的人员都来自财政系统, 同属于财政系统, 这也增加了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监管的不透明性。

(三)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 顾名思义, 指的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对系统内或单位内进行财务监管的控制制度。因此, 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都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以加强财政监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未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或者是制度执行不严格, 出现了很多的违法违纪问题, 如:使用虚假发票套取财政资金、虚构支出贪污财政资金、打白条使用财政资金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监管思想存在偏差

我国财政资本监管的压力并不大, “重会计核算, 轻财务管理”的局面长期存在, 财政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导致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监督太宽松, 财政资金管理混乱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此外, 地方政府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严重, 过分强调权利的落实, 却经常把权力的监督和责任排除在外, 权利的崇拜和疲软的监督, 成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制度完善的重要阻力。

(二) 监管职能存在缺陷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手续和编制都隶属于本单位, 工作评价和提拔也和其他普通工作人员一样, 受本单位领导干部的管理和影响, 因此, 在这样的人事管理制度下, 他们很难无所顾忌的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开展财务监管工作, 履行职能的客观性受损。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各种扶持资金陆续下发, 基层财政部门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逐渐加大, 这就对基层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具有较高水平、较高效率、较高数量的专业型工作队伍已成为必需。但是, 反观基层财政部门工作队伍的现状, 普遍存在着人员老化、数量不够、水平不精的诸多问题, 严重制约了财政资金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此外, 对财政资金监管制度设计上的不足, 也成为阻碍, 目前的制度设计大多是针对财政资金在使用上的公开透明预防腐败方面, 而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监管甚少涉及, 这样的制度漏洞也导致了财政部门监管职能的弱化。

(三) 预算监督薄弱

目前, 由于各级政府的预算普遍掌握在财政部门受理, 又缺少有效的预算监管体系, 而且我国社会目前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关系社会”, 会导致出现一些有权有势的政府部门所取得的预算透明度不高, 预算监督不力, 容易造成财政资金在分配、使用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问题, 导致一些部门和项目预算资金过量, 而大多数急需资金支持的部门和项目因为预算资金的过少, 影响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甚至出现如腐败和非法等现象。

(四) 监管要求不统一

近年来, 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越来越多, 尤其是涉及到重要工业项目和三农的补贴资金力度逐渐加大, 资金的使用监管成为急需完善的制度区域。目前, 中央和省市区都对财政资金的监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制定了相关的方案、目标和措施, 比如县乡两级还普遍建立了联动监管机制, 实现了各项资金的统一集中监管;乡镇财政部门还针对支农惠农资金的监管制定了详细的考核要求。但是, 目前仍然存在着各级监管要求不统一的问题, 各自问政的现象比较普遍, 监管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完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的对策

(一) 巩固会计核算中心建设

1. 继续依靠各级各部门单位和领导的理解、支持和推动。

在未来的发展中, 核算中心更要加大宣传力度, 要围绕系统改革发展中的重大事件、重要进展、突出成就, 大力宣传集中核算工作发挥的重要作用, 营造有利于财务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争取上级部门和兄弟部门单位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使大家越来越重视会计集中工作, 切实认识到通过会计集中核算来加强财政监督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和实际上支持配合会计核算工作。

2. 建立奖惩制度。

为了完善财务管理, 加快财务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使财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实现各岗位的权、责、利相结合, 会计核算中心要结合各个岗位的工作实际, 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 要针对奖惩的原则、条件、种类、方式、程序、手续, 以及行使奖惩权限的机关等内容进行制度设计。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测试, 奖优罚差。会计核算中心要对工作人员定期考核, 制定详细的目标考核细则和考核办法, 成立由一批业务骨干组成的考核领导小组;考核小组要结合整体工作, 定期开展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检查工作, 督促检查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透明度。将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与评先树优结合, 与职业发展结合, 作为岗位调整、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

(二) 完善项目资金申报制度

上文分析过, 在项目资金监管过程中存在着基层财政部门普遍不参与相关建设类项目资金的监管这一问题。因为, 在完善项目资金申报制度方面要尤其改变这一问题。让基层财政部门尤其是乡镇的财政部门广泛的参与进来。要按照属地原则, 将建设性项目资金和补贴类资金首先纳入基层财政部门审核监管职责之内, 改变以前基层财政部门只管资金发放, 而无权监管的现状, 将财政资金监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 确保监管的成效和作用。

(三) 明确基层财政部门监管职责

在基层财政资金的监管过程中, 要逐步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管体系, 要将涉及的所有资金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含区、镇、村社三级资金) 。对于每一个项目, 还要制定一套内容明确、职责清楚、方法得当、格式统一的资金操作流程, 便于具体实施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四) 实行部门监督与财政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纪委监察部门要结合十八大以来反腐的新要求, 将反腐焦点集中在财政领导, 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领域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 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审计、统计等政府监管部门开展集中查处行动, 充分发挥纪委部门在信息共享、巡回检查、通报处理等方面的优势, 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 通报一起, 营造良好的监管高压态势, 维护好本地区良好的财经纪律和公开透明高效率的财经工作环境。

(五) 全面进行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

审计主体和审计内容必须要明确, 要将被纳入核算单位和会计核算中心都作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 同等对待。要调整审计目标, 及时把握审计重点。一是对收据、银行账户的审计检查。检查其收入是否全部入账, 是否在小金库账外账等情况, 二是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 看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 有无挤占, 挪用的现象。三是对发票与经济事项是否相符的审计。四是国定资产的管理。要侧重于实物清查工作, 因为核算中心只针对账务处理, 具体实物管理还在各个单位, 因此审计部门要特别注意对被审计单位账实是否相符的审计监督。五是要注意延伸审计。

(六) 强化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

财政部门要加强自身对预算部门的管理, 制定严格的预算标准和公开公示制度, 并检查督导, 确保预算部门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始终严格执行标准, 杜绝发生“人情预算”的腐败现象。各地区政府部门要成立由审计、纪委、统计等部门组成的预算监管领导小组, 对财政部门的预算制定进行严格的审核, 保证预算资金的科学管理, 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和低效率支出。

参考文献

[1]苏晓南.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管研究[D].山东大学, 2013.

[2]徐明坤, 罗成章.实施财政资金有效监管的实践和思考[J].财政监督, 2011 (18) .

[3]李洁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2 (2) .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9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建议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公共财政职能的不断延伸,党和国家对“三农”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多,用于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逐年增加,对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乡镇财政资金专项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问题

(一)乡镇财政补贴资金分配体制有失公正,群众满意度差。

就当前财政补贴资金分配政策中,类似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从客观上应该以种植面积为补贴标准的财政资金,但实际中由于面积难以核实,动态管理难以操作,以致出现了“种而不补”和“补而不种”现象。还有实际操作中乡镇涉农财政补贴资金分配政策,人口的变化是较大的,往往是以前分田人口多的。现在的人口少了,以前分田人口少的,现在却人口多,而国家的田地政策是长期不变的,造成同样是本地村民,有的可享受到多个人的优惠政策,而有的人却连公共财政的一丝一线“阳光”都享受不到。造成政策的落实,有失公正,群众满意度不高。

(二)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公开不全面,群众误解多。

主要表现为公开的时间与资金到位的时间不同步,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例如上级的补助乡镇财政资金的政策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公布,群众知情快,由于资金下拨的环节、程序繁多,政策落实到乡、村、乃至群众,则需要一段时间,产生了信息公开上的时间差,群众难免产生误解。又如分配方案,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计划等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或者没有在规定的地点全面公开,也让群众产生了一定的误解。

(三)涉农专项资金监管乏力,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使用效益不高。

一方面,根据规定很多农业、水利、教育、计生、财政等项目涉及乡镇的财政实行县级报账制,项目实施单位只对县级主管部门负责,作为项目实施地的乡镇财政无权过问,资金监管自然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乡镇财政受制于乡镇政府,部分专项资金存在转移用途、截留挪用现象,乡镇财政“看得见,管不着”,致使乡镇财政监督弱化,影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四)乡镇财政资金监督建设滞后,不利于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高效运行。

首先是机构设置、人员管理不统一。有的隶属于县级财政部门,有的隶属于乡镇,没有统一的规定,一旦发现问题,出现相互推诿,不敢监管的现象。其次是乡镇财政所人员待遇不统一,身份不一。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之间不同身份、不同工资待遇的人员并存,势必影响工作极积性。还有是硬件设施落后,办公条件差,监管效率无法提升。

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几点建议

我国新农村建设已进入重要时期,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强农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持。乡镇财政资金成就为基层财政的重要职能。如何把握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做好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乡镇一级财政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涉农资金监管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要站在维护财经纪律的高度,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充分认识做好涉农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财政部门要重视乡镇财政的涉农资金监管职能,支持并督促乡镇财政所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乡镇财政所要准确定位自身的监管职责,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目标责任制,切实解决目前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重投入、轻管理,重建设、轻效益”问题。

(二)明确监管范围,优化监管机制。为

了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落实好中央各项民生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扩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乡镇财政应将乡镇本级资金、镇集体经济收入、上级政府安排各类补助性资金、上级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二是加强补助性资金的监管力度。对各项补助性资金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做到了及时公开、公示,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采取“部门造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实行“一折通”,杜绝了挤占、截留、挪用农民补贴资金的现象,以保证资金按期拨付并兑现到位。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乡镇财政必须严把项目申报关,做好项目公示。并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及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四是加强镇、村资金和财务监管。加强镇级财政预算管理,将预算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并按规定将所有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五是乡镇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上级下拨的各种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核算工作的跟踪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内审制度,规范财政监督检查行为,加大对财政违法行为的依法查处力度。

(三)创新分配体制,探索公平机制。

针对当前人地矛盾突出现象,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部门。要积极探索惠农资金分配体制,力争每个农民都能享受到党的富民政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每个村民。在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违背群众意愿的情况下,按现有人口分配乡镇财政补助资金的办法。即经全体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础上,对乡镇分配到村的按田地分配的财政直接补贴农民资金,采取以现有人口平均分配的办法。实行这种分配办法后,则可让没有分到田地的现有人口也可分配直补资金享受党的惠农政策,感受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好处,有效地解决按照田地人口分配中存在的人地矛盾问题。

(四)强化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合格的乡镇财政队伍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职能高效有序运转的关键。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镇财政队伍,可从以下几点着手: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调整现有乡镇财政人员;招录一批经济、财会和计算机类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中来。同时要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和师资力量,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干部进行轮训,以提高财政所人员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财政资金监管 篇10

一是成立基层财政资金稽核机构。在县综改办成立基层财政资金稽核股, 对辖区各项财政涉农补贴、项目资金、民生投入、非税收入及各会计集中核算单位 (含村组) 的自有资金收支进行全面稽核监督。合理分配稽核人员业务工作, 严格遵守稽核程序, 提交稽核报告, 提出处罚及处理意见。稽核工作分季度稽核、重点稽核和交叉稽核的方式, 加大对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

二是设立基层财政所资金监管员。在18个基层财政所各设一名资金监管员, 由县财政统一审查任用。制定基层财政所资金监管员岗位职责, 明确资金监管员不得兼职其他会计岗位。银行账户预留印鉴实行分离保管、相互制约制度。统一报账流程, 按照财务工作流程, 资金监管员负责银行账户余额对账, 填写账户资金信息传递表, 对各分管会计审核的原始凭证进行复核;各基层财政所长负责对原始凭证、专项资金拨付和经费支出报账单进行审核, 审核无误后交资金监管员进行复审;各分管会计根据账户资金信息传递表及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 做好账务处理。

上一篇:有趣的家庭课堂下一篇:转化引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