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论文范文

2022-05-09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财政资金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乡镇财政资金是指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近年来,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对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县、乡两级违法违纪现象的频发,暴露出我们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漏洞,凸显出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一篇:财政资金论文范文

激活沉淀的财政资金

一直以来,中央政府批评地方政府资金使用不规范,随意借债;而地方政府抱怨中央政府管得太多,钱不好用。这一困局如何破解?

2013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要盘活存量资金,国务院、财政部也多次发文推动盘活财政沉淀资金。中央政府如此重视,一方面是中国进入L型经济增长期,各级政府急需通过增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是存量资金和政府债务规模都比较大了。截至2015年末,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债务达1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4%。与此同时,大量财政资金趴在银行账户上睡大觉,形成沉淀资金。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底公共机构存款达到22万亿,其中财政存款占3.5万亿。国家审计署官员也指出,有些财政资金在统筹后仍然没有很好利用,形成了“二次沉淀”。

不同层级政府的沉淀资金的主要形式不同,中央和省级政府主要是本级财政资金和没有下拨的专项资金,而市县政府则主要是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湖北省南漳县为例,2015年3月有8.35亿元财政结余资金,其中5.34亿元是上级专项转移支付结余,占比达64%。这一点在国家审计署的报告中也得到印证。

财政资金为何沉淀

财政资金沉淀的问题比较复杂。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存量资金都是需要盘活的,各级政府应该防患于未然,预备一定的财政准备金在危机到来时应急之用。对于政府而言,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合理留存的问题,而是清不清楚需要花多少钱,能否及时有效的花掉该花的钱。这既是技术问题更是体制问题。那么问题具体在哪呢?

其一,事权划分不清导致财政资金分配不合理。1994年分税制解决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税收分成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支出责任划分的问题。而根据国际经验,应该是先划分政府间支出责任,再根据支出责任划分政府间收入。事权划分不清导致哪一级政府应该承担多大支出责任不清,政府间在支出责任上存在相互推诿。当不清楚地方有多大财力,有多大支出需求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简单的办法是通过要求地方配套来调动地方积极性。在资金分配时往往要求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资金,有的项目在申请时说不需要配套,但是在验收考核时的首要指标是地方配套资金比重。

其二,财政资金碎片化导致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成了“鸡肋”。现有机构改革基本上只是“物理反应”,没有发生“化学反应”。25个部委职能交叉重叠,以农林水领域为例,现在有66个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分别由9个部委下面的50个相关司局的114个处负责。

交叉重叠导致资金分散,2015年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有2万多亿,看起来很多,但是分散在成千上万个项目,再分配到2800多个县级单位,实际上就跟撒胡椒面一样,小的项目大概只有几千或者几万元。

另外,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一直强调“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本意是规范地方专项资金使用,避免挤占挪用。然而在实际运转中,项目太多,资金量太小,分到单位不够完成项目规定任务。真正想做项目的地方拿到资金后,无力配套,项目也难以启动,而不要这个项目资金又觉得可惜,导致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成了“鸡肋”。

其三,法定增长的刚性支出形成資金沉淀。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教育、科技、农业等重点领域提出法定增长的要求。《教育法》中明确提出了“三个增长”:“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法定支出要求对于保证地方政府认真履行基本支出责任是有效的规管,然而每年的法定增长设置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在全国实现教育支出占GDP4%的目标后,对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仍然要保持三个增长,存在钱用在什么地方的问题,不少地方财政官员抱怨教室黑板改白板后,再要增加支出就只能把房子拆了重建。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些刚性支出只能形成沉淀资金。

给地方政府支招

现在不管是存量资金还是预算模糊,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有效的测算实际支出需求:不清楚到底哪里需要花钱,要花多少钱,花费的标准定多少合理,导致预算只是一笔糊涂账。要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存量资金,首先要测算我们每一个领域需要多少钱,本级财政有多少钱,缺口有多大,需要多少转移支付。其次是要用好钱,充分调动人大、基层财政部门、群众等各方监督政府支出行为。

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理清政府间事权划分,2014年通过的新《预算法》贯彻落实了中央提出的预算改革要求,但是单纯依赖中央是不够的,尤其是牵扯到方方面面的财政体制改革,如果没有地方的先行先试很难推动。在现有背景下,地方政府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尝试变革,为中央的决策提供实践支持。可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探索。

首先,以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手段推进预算管理规范化、资金使用标准化和合理化。2009年财政部就印发了《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推进财政管理规范化和合理化。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作为财政部试点单位,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上进行探索。学校通常希望能够掌控更多的资金,虚报人数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基本信息收集上,黄陂区财政局依托乡镇财政所核对各学校教师数和学生数,减少吃空饷和虚报生均公用经费情况,多的一年为财政节约资金200多万。财政部门测算一个学校一年实际运行成本是多少,细到测算需要多少粉笔,多少扫帚,多少灯泡等等,各自市场价格多少,依此编制预算。细致周密的预算编制保证了每一笔钱都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目标,避免了不知道用在什么地方,要用多少钱的尴尬。

其次,通过地方项目有效整合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提高使用效率。现在专项资金比较零散,难以发挥集聚效应。比如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相关部委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有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治理等,这些资金里面都有打井、修路、造林等项目,却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每一个项目资金量又不大,反倒容易积淀形成存量资金,急需地方政府发挥能动性,创造性的统筹使用。多地都在进行专项资金整合的尝试。湖北省南漳县利用“有机谷”项目,2014年被列作“市级战略、县级实施”重点工程的机会,充分利用涉农专项资金,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农村服务体系项目等五大类50多个项目的2.5亿元资金进行统筹使用,重点推进“有机谷”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逐步形成有机农业、观光农业创造有利条件,这也得到了省级部门的肯定。

第三,加强监管保障资金安全。专项资金之所以设定一些条条框框,其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地方政府乱花钱。审计署在2013年审计林业贷款贴息、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基建投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专项时,发现骗取比例达到审计金额的37%。所以地方政府有必要在资金管理上加大力度,切实保障资金安全,让中央政府放心,中央部门才愿意放权给地方。地方政府可以让群众参与预算编制、监督政府支出,同时充分利用基层财政、审计部门,如乡镇财政所,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发挥监督作用。另外,可以建立从项目申报、审批、资金拨付到项目验收全过程的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明确各环节各部门的权责,让各部门在资金使用上更加有责任感。在资金管理上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估,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和预算安排的重要评判因素,让各部门真正把钱用到实处。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作者:杨振杰 李茜

第二篇:浅析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摘 要:乡镇财政资金是指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近年来,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对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县、乡两级违法违纪现象的频发,暴露出我们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漏洞,凸显出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 监管 重要性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随着公共财政职能的不断延伸,党和国家对农村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用于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逐年增加,乡镇财政资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对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县、乡两级违法违纪现象的频发,暴露出我们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漏洞,凸显出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乡镇财政资金是指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入等。包括: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支农惠农的项目建设资金,乡镇财政本级安排的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做好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促使乡镇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力,结合近几年来县、乡两级暴露出来的违法违纪案件,笔者重点分析一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1.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主体不清,职能不明,责任和权力不相匹配。乡镇财政资金中的支农惠农的项目建设资金以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补贴资金,涉及的部门多,支出渠道多样,有的项目资金拨付到乡镇财政所,由财政所审核拨付;有的补贴资金由主管部门经上级财政局直接补贴到农户手中,或供应商手中。这就造成了财政所在进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时的困难,对于直接拨付到农户和供应商手中的补贴资金,财政所并不直接参与,由主管部门负责审核,财政局拨付到位,其后续的监管职责财政所和主管部门之间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从而导致这部分乡镇财政资金疏于监管,存在较大的隐患。如:某市发生的骗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窝案就是一起典型的案例。该市农机局部分人员伙同农机供应商采取伪造农机购置合同的方式,大肆套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00余万元。

2.乡镇财政资金信息不对称,乡镇财政所缺乏进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所必需的相应信息。乡镇财政所是最基层的财政部门,对于乡镇财政资金具有天然的监管职责,这就要求乡镇财政所要对所有拨付到的乡镇财政资金进行监管。但是所有拨付到乡镇、村等的财政资金并不是全部通过乡镇财政所进行管理,有些资金是通过县级财政直接拨付的。比如,补助性资金中的农业补贴、能繁母猪补贴,以及低收入家庭农民取暖补贴等,这部分乡镇财政补贴资金的执行政策和相关的基础信息是由上级财政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及乡镇对应的站所熟悉和掌握的,而乡镇财政所既不熟悉相关政策又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相关的基础信息。再如,项目建设资金中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共同管理或上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财政资金项目,这些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申报,到项目完工评估验收,再到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乡镇财政所鉴于自身的基层弱势地位,不能对这部分建设项目的信息进行完全准确的掌握。由于基层财政所掌握的信息的不及时、不完整和不准确,从而造成部分乡镇财政资金脱离乡镇财政所的监管。

3.乡镇财政所建设相对滞后,人员老化,经费短缺,不能有效地对乡镇财政资金实施监管。近几年,虽然乡镇财政所在硬件基础建设方面有了明显改善,但是面对社会经济形势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局面,面对乡镇财政所职能发生重大变革的新情况,面对乡镇财政工作的新要求,财政所在制度建设、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各个方面还是显得相对滞后。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没有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知识老化,技能欠缺,经费缺乏,明显制约了乡镇财政所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方面的发挥。

二、如何做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的相关建议

针对以上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县、乡实际,对照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山西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笔者就如何做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制度建设,明确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主体,明确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范围,明确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职能,明确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责任。

县级财政部门应该参照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山西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结合乡镇财政工作的实际,广泛征求乡镇财政所的意见,会同县级各职能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就监管主体、监管范围、监管职能、监管责任等各个方面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和工作流程。具体地说就是要根据乡镇财政资金的不同性质,明确乡镇财政所和上级财政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将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的补助性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由乡镇财政所负责监管,将由上级财政或相关部门发放的补助性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由上级财政部门负责监管,确需由乡镇财政负责监管的,应在相关文件中就补助政策和监管要求做出明确规定,方便乡镇财政做好资金监管工作。乡镇财政要加强监管意识,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上来,逐步形成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机制。

县、镇两级纪委监察部门要加大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监察力度,对涉农资金问题的查处力度要加强,要形成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检查的常态化、制度化。

2.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乡镇财政和县级财政及相关部门的监管信息共享。县级财政部门应该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平台,加强与县级各部门沟通,在下达资金和指标文件的同时,明确乡镇财政及相关单位的监管职责,及时将各级财政及相关部门安排的用于乡村等基层组织的各类财政资金的政策文件、监管办法等下达各乡镇财政所;乡镇财政要主动联系各涉农基层站、所,负责处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传递,及时将补贴人口、补贴面积等基本信息,和乡村教育、交通、文化、水利等基础项目信息进行统计上报,及时反馈资金监管的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实现资金监管信息在横向、纵向之间的顺畅通达,保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基层乡镇财政所建设,强化乡镇财政队伍建设,保障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有序高效开展。要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所硬件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加大财政所经费投入,为乡镇财政所进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同时,合格的乡镇财政队伍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职能高效有序运转的关键,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乡镇财政队伍,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面向社会招收一批经济、财会和审计等方面毕业的大学生,充实到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中来,优化乡镇财政所的人员配置,激活乡镇财政所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是通过强化干部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对乡镇财政所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知识更新,以适应当前乡镇财政监管工作的需要。这样通过外部引援,内部挖潜,逐步打造一支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乡镇财政队伍,以提高乡镇财政所的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奚建锋.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几点思考.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5)

[2] 山西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实施办法,2015

[3] 周海燕.浅谈乡镇本级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10(12)

(作者单位:永济市城东街道财政所 山西永济 044500)

(責编:若佳)

作者:李锐

第三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研究

摘 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努力,事业单位的贡献有目共睹,不仅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更是高效的完成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事业单位区别与其他机构,财政方面的体现就是需要有政府的财政给与一定的帮助和扶持,这部分的财政来源仍然依靠纳税人,由此加强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管理十分重要,一方面让财政资金获得优质体现,另一方面促进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最终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文中对目前事业单位中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从而提高事业单位中财政资金和财政税收的工作成效。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财政税收;财政资金

事业单位的发展依托政府的财政拨款,所以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尤为重要,通过审计工作完成财政收支的审查,从而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是符合政策法规的要求,更是保证了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行。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使用方面必须遵守严格透明、真实有效等多重原则,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上都是用作服务于人民群众。事业单位应遵循“每一项支出都用在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由此才能彰显事业单位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组织,让事业单位仍然具有服务性和权威性。财政资金的支持让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得以发展和运行,同其他组织单位相比具有非常大的发展优势,所以事业单位要承担起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和审计成为管理事业单位的重要手段,绩效审计工作承担很大的作用。

一、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概述

事业单位的主要特征是非营利性,主要是以公益性的特点存在,所以日常运行和经营中需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这类组织单位没有收入途径,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支持,且政府的财政资金来源于税收,来源和数量非常固定,所以加强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势在必行。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组织中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关注的重点在经济性、效益型以及效果性,特别是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特定组织单位通过开展有效的绩效审计工作,保证经营活动是在合理范围内开展,根据资金使用规范选择效益最大化的活动形式,在完成工作业绩的同时减少财政的资金压力。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两项工作表现出各自的目标、依据、重点和特性,并且各自发挥着对单位稳定发展的积极作用,所以需要单位加强对这两项工作的重视。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内容

(一)评价现阶段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效益

针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审计,首先要明确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对审计工作的结果目标要清晰、明确与具体,从而完成财政资金的审计工作并需求到合适的管理方式。事业单位要深刻的认识到财政资金审计工作中的目标与财政管理工作的关系,并合理的运用科学管理方式完成事业单位中的资金使用最大化,完成事业单位创新发展的绩效目标。传统化的事业单位财政绩效审计工作中对于工作结果的评价不够量化,导致评价指标有一定的浮动空间,这样的审计结果真实有效性就大大降低,所以在开展财政资金的审计工作前要将现有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完成真实数据的有效评价,最终得出真实的评价结果。

(二)评价相关效益所遵循的原则

1、坚持短期绩效目标与长期绩效目标相统一的原则

事业单位中的财政资金的使用要保证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要求,不能存在短视效应,只考虑任期内的资金使用,忽略事业单位长远发展中的资金需求。资金分配和使用預算的制定中要兼顾短期、中期、长期绩效目标,既要完成现有的发展要求又能满足长远的改革目标,从让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针对财政资金审计工作,同样不能只对现有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要立足长远目标进行评价,从大局出发来完成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

2、遵循质量与数量兼顾的原则

传统的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中更注重的是工作的数量多少,忽视工作质量的高低,导致评价的结果不能全面、客观的体现绩效结果。绩效审核要遵循全面评价标准,不仅关注完成的数量结果,更要关注质量的高低,从两个维度来完成绩效考评才能获得真实结果。

3、 遵循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事业单位的运行不仅受到内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样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政审计工作就需要在宏观视角下完成审计后更要注重微观视角中的工作结果,将宏观与微观共同结合起来的评价结果才能更真实的反应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

三、审计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与财政税收所需的条件

(一)审计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所需的条件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中需要对各种条件进行完善,首先,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一定要到位。审计工作要做到全面性,通过宣传让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认识,提高审计工作的重视,要深入认识到全面性的审计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认为都是走过场,应付了事,还有的同事更加关注在业务层面,对审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加强审计工作的宣传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其次,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在审计工作开展之初要完成审计人员专业性的定向培训,以此来巩固和加强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顺利的完成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的审计工作。最后,事业单位要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事业单位内要积极的准备各项资料,以便审计人员更好的完成工作,从而让事业单位通过审计工作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所需的条件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让财政税收工作更加规范,避免财政收支平衡以及偷税漏税的情况发生。完善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也是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让财政税收工作同绩效审计工作更好的融合,从而提升财政税收工作的工作结果。制度的建立是对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有一个详细的阐述,也是对管理过程中的方式和方法有明确的约定,只有这样才能让财政税收在有序、规范、约束下完成。

四、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问题

(一)监督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的发展运行需要受到上级部门以及人民群众的监督,在财务税收工作方面需要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对其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监控,事业单位内部更要完成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完善内控才能更好的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不同因素影响,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以及财政税收工作时,常常出现监督缺失,监督力度不足等多个问题,直接暴露出了内部管控方面存在的漏洞和弊端,这些情况的发生不仅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更是违法管理原则、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二)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创新与改革进程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步,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体系更要紧跟发展步伐,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是保障事业单位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石。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甚至出现漏洞,这种情况下必然造成账面模糊不清、资产不准确甚至国有资产的损失。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是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决策提供指导意见,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往往让财务工作缺乏计划、监督和控制,无法达成组织的预期工作目标。

(三)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工作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缺乏专业性的人才是无法完成工作目标,甚至会给工作过程中带来负面的影响。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是无法对审计以及财政税收的重要性得以重视,工作期间出现马虎大意,懈怠偷懒等多种情况,必然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

五、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问题的处理对策

(一) 加强监管力度

事业单位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对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工作开展全面的监督,不仅从制度方面进行完善,更加强部门编制的建设,从多个角度对监督管控工作加强建设。对监督管控工作也要加入绩效考核评估,不在让监督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并让监督成为工作转变与调整的推手,完善财务工作。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财务管理工作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面对这些变化时要积极应对,主动的完成制度和体系的建设,不断的完善管理方式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新形势下财务管理工作学会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并创新预算方式从而完善财务的管理体制。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了预决算、资金管理、内部审计和财务控制等多个方面,财务风险的防控尤为重要,所以在开展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財政税收工作时要创新监督反馈机制,把发展中出现的各项风险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三)提升工作人员水平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工作的要求更为专业,需要有具有专业技能并有多年同岗位经验者才能完成,同时还要对这些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培训与学习让他们的技能不断提升,从而完成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提升人才的工作水平除了要加强培训与学习,更要他们提升工作责任感,对于审计和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认识,避免出现懈怠与粗心。

六、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让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固定,需要有国家的财政支持,所以提高和加强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绩效审计不仅是保证国家资金的安全,也是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要在满足发展要求的同时不断优化审计管理工作,从制度、监督、人员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从而促进财政税收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庞海鹰.政府绩效审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探讨:以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为例[J].现代国企研究,2017(2):191.

[2]杨豫红.关于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

[3]陈晓瑜.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税收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6(07):93-94.

[4]张艳书.针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研究[J].经贸实践,2016(01):26-27.

[5]林梅清.非营利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问题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4):13-14.

[6]赵红.非营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与财政税收[J].现代商业,2015 (15):212.

作者:蒋素芳

上一篇:融资模式论文范文下一篇:顶层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