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考试语文

2024-06-25

毕业考试语文(精选十篇)

毕业考试语文 篇1

在全国许多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中, 都有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及探究”这样的板块。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 在学业评价上与传统教学相区别的一大亮点。鸡西市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将“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及探究”合二为一, 变成分值为13分的一个小板块———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一、试题的设计朴质中饱含深意

第7题:公共汽车上, 手拎一个大提包的你, 想要向里面走走, 你会对过道上的其他乘客说些什么?

本题看起来再简单不过了, 不就是个日常的对话嘛!其实, 从知识与技能上来说, 本题要求的是口语交际时能注意对象和场合, 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则是考查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文明得体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南京, 有一个年轻人因没给老人让座而与老人及周围乘客发生争执, 有人拍下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网上,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这个案例来看, 无论是在知识上, 还是在情感态度上, 日常乘车这样的小事并不是真正简单的小事。

第8题:在车上, 你遇见了小学同学兰兰。她的妈妈是你小学的班主任王老师, 你怎样跟兰兰打招呼, 并委托她转达对王老师的问候?

本题在第7题的基础上, 增加了难度, 除了文明得体地打招呼外, 还要委托同学转达对老师的问候, 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中转述能力的考查。与此同时, 转达对老师的问候, 也是“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 这个命题设计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2009年10月1日, 我们将迎来伟大祖国六十华诞。这无疑是今年中考的一大热点。在综合探究部分中, 试题的设计以爱国主义为情感取向, 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十部委向群众推荐百首爱国歌曲为切入点, 第9题的“感慨今昔”环节是围绕今昔对比来设计采访问题,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题目背景材料下, 恰当地拟定采访话题。本题要求的是设计采访问题, 而不是“采访一位老人时你会说什么”, 这样既体现了语文学习与采访实践活动的结合, 又把该题与“口语交际”作了明确的区分。题干中的“鸡西市文化广场”是鸡西市区广大群众所熟知的, 也是逐渐为鸡西其他市县所了解的, 充分体现出了试题的乡土特色。同时, 题干中的“爱国歌曲大家唱”是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中2009年“激情广场大家唱”栏目的又一个新主题。这些巧妙的设计都自然地拉近了试题与考生的距离, 使考生对试题具有极强的亲切感。

第10题的“品味歌词”环节, 选取了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和香港歌手刘德华的《中国人》这样两首经典的爱国歌曲。“任选一首, 就内容或形式等方面来赏析歌词”的试题要求不仅体现了综合探究活动中的语文学科特点, 也为考生提供了非常人文化的自由选择度。从更为深远的角度来看, 本题的设计也为学生欣赏流行歌曲作了正面积极的导向———欣赏流行歌曲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曲调的热衷, 对歌星形象的崇拜, 更要学会品味深情隽永的歌词。

第11题以爱国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中国》的歌词来引出题目要求, 清新而自然, 同时也将本板块试题的情感波澜推向了高潮。借助歌词中的“我们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引出一个示例, 三个仿写题, 在内容上表达出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福, 在形式上也将以前的单纯的仿写题巧妙地与综合探究题结合起来。

整个第二板块的五道题目看起来非常简单, 但每一道题的设计都蕴涵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思考与立意。

二、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评价与导向的功能

毋庸置疑,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评价与选拔功能是最直接、最敏感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试题也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们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 对于“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除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注意对象和场合, 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方面的知识性原则外, 更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性练习。在第7题的答题中, 有的考生这样来作答:“各位朋友, 我要到车后面去, 请大家让一下, 不然我的提包会碰到你们的。”不知他是在演讲还是在威胁他人!第8题的回答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兰兰, 你好!见到你很高兴。请你代我向你妈妈问好。”很显然, 这样的回答既不符合“口语交际”的实际情形, 也缺少必要的文明礼貌。在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回答中, 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学生不仅“口语交际”知识不足, 而且还缺少对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从中我们也能体悟出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 绝不能因感觉其浅显而忽略, 更不能仅仅停留在大量习题的操练上, 应当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和体验的契机, 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

在综合探究部分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如:在第11题的回答中, 有的考生这样写:“祝福您:如春天的小草, 生机勃勃。”这里以“小草”来比喻“祖国母亲”, 很显然是不恰当的。如果他能像“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 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 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能在平时多参加几次文学活动和班会活动的话, 肯定能轻松自如、流畅恰当地来作答。这依然会让我们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真的为学生创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的机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不仅仅能对学生进行学业水平评价, 对日常教学策略进行折射与对照, 同时,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命题思路、命题方向等在很大程度上对非毕业学年的教与学都会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从鸡西市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的第二板块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的几个导向:一是正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取向, 二是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三是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小板块给我们带来的大思考

思考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纲领, 其中的精髓必须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应该提倡”……这些重要的纲领性论述不应仅仅用在教师培训的理论学习中, 更应很好地贯彻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之中。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语文的实践性无处不在, 语文的实践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作为母语, 语文无疑是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 也是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例如:七年级语文第二册 (人教版) 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一单元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 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 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这样的学习内容, 很显然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课文篇章句段的分析和练习上。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积极面对生活。在这样的课堂学习实践活动中, 学生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口语交际、交流沟通、写作表达等多方面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思想和心理的交流与沟通。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这样的教学和学习内容往往被忽视掉, 把省下的时间留给所谓的最实用的知识传授。殊不知这样的处理恰恰忽略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思考之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是立体的、生动的、多元的。

那种只注重知识性操练, 关注考试分数的题海战术不仅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 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的教学, 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的是单调的、僵化的、机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语文教学应当是立体的:它不应当只停留在纸质的书本和练习册上, 电影、电视、网络、音乐、美术等, 都是语文教学难得的素材。语文教学应是生动的:学生富于个性的诵读、写作、表演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有效方式;语文教学应是多元的:师生的互动、校内外的联系、生活与实践的结合等, 都是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多元化切入点。例如《雷电颂》的教学, 除了话剧常识、艺术手法、主题理解等知识的学习外,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排练小话剧的形式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直观地感受作品中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再如教学苏轼的经典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 如果仅仅按照传统的简介作者及背景、疏通字词、朗读作品、分析内容和写法这一过程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话, 这个作品将平面化地被动地存留于学生的记忆中。而换一种生动的方式:学唱著名歌手王菲的通俗歌曲《明月几时有》, 甚至再加点即兴的表演, 恐怕一个有血有肉、浪漫多情的苏轼, 一首有声有色、脍炙人口的宋词便会永久地存留于学生美好的记忆之中。

思考之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在夯实专业素养基础的同时, 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 不断开阔教育教学视野, 多方面地汲取专业营养。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有教科书”的语文教师, 很显然无法适应当前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的发展潮流。只有我们充实了, 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鲜活的语文课堂;只有这样, 才能更全面、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评价与引导。中外名著、时文佳作、文史常识等方面的储备, 是语文教师看家的基本功;而时事新闻、书法绘画、体育音乐、影视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滋补品”。如果我们对NBA有所了解, 那么教学迈克尔·乔丹的《最出色的球员》时, 我们会游刃有余;如果我们对中国画的特点有所耳闻, 那么引导学生理解王维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诗中有画”将会水到渠成;如果我们了解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 那么郦道元的《三峡》便不会再枯涩难懂……

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篇2

Wán qiángróngyùlǐngyùjī xiè

()()()()

shū jibō xuējiě jiùkǒng bù

()()()()

二、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糊弄(hùhū)概括(gàikài)处境(chùchǔ)

畜养(xù chù)刹那间(chà shà)附和(héhè)

三、用“---”画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在括号里。

1、乘巧耸肩甜密生绣()

2、咨旬衰思兴旺匪陡()

3、重于泰山苦荆咪缝昏暗()

四、用自己的话解释加点的字的意思。

美不胜收()锲而不舍()

见微知著()游手好闲()

四、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

1、人的生活应充满希望,其中《静静的顿河》中,()告诉我们()

2、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才能取得好的成绩。(用学过的成语回答)

3、英国化学家()发明了(),他先()再()最后()证明了一句话

()

4、《十六年前的回忆》按()()()的顺序记叙的,表现了李大钊()。《为人民服务》是()在()上的演讲,我们党的宗旨是()。

5、孰为汝多知乎?孰()为()汝()

6、《浣溪沙》是一首(),表现了作者(),其中()最能表现出来,“唱黄鸡”的意思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选自()写的(),“青春”的意思是()

7、考考你在课外积累的古诗

(1)夕阳西下,()选自()写的()

(2)(),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

六、课内阅读

现在,爷爷一定站在大门口,眯缝着眼睛看那乡村教堂的红亮的窗户。他一定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缩成一团,耸着肩膀…… 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法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凡卡接着写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的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

受得没法说。我老是哭。有一天,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连狗都不如!……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亲爱的爷爷,来吧!”

1、第二自然段是第()次插叙,另一次插叙是(),插叙的作用是()

2、课文以凡卡的结尾有什么含义?

3、第15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4、凡卡写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

七、课外阅读

怀念小时候

我长大了,已是一个十五的少年了。但是我还十分怀念小时候那个调皮、好奇、胆小、好强的我,怀念那童趣十足的生活,怀念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怀念小时候每一个欢乐的场面。

小时候我很调皮,整天嘻嘻哈哈的疯玩。不是把东家的玻璃打碎了,就是把西家的花草给拔了起来。邻居们都拿我没办法,如果我干了一点调皮的事,他们常摇摇头说,小孩子家嘛不懂事,瞧他那样子也蛮可爱的。不过爸爸是饶不了我的,只要他知道我干了调皮的事,我就要挨一顿“竹丝炒肉”了。

小时候我很好奇。看到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甚至看到飞机在天上飞,幼稚的我居然也跟着一起飞。我还常常问大人一些“无聊”的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天上有多少星星呀?”大人们总是笑着说:“小孩子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每到这时,我就会大哭大叫:不嘛,我现在就要长大,现在就要长大嘛!”

小时候我很胆小,每当别人说一些关于“鬼”的故事,就认为世界上真的有“鬼”,害怕到了极点,晚上睡觉时,我就用被子蒙的严严实实的,真的害怕“鬼”把我捉去了。听到别人说“鬼”住在坟上,我就不敢到有坟的地方去。每到清明时,我就大哭大叫的不到坟上去祭祖。

……

小时候呀,小时候,你为什么过的那么快。你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永远是金色是,美丽的。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怀念()幼稚()

2、小时候我有什么特点?

3、文中有一段话没写出来,你认为这段话应该写什么?写下来

4、文中的“竹丝炒肉”是什么意思?

5、你怎么理解最后一段话?

6、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八、口语交际

你将要离开母校,肯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说说建议书的格式

九、作文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命题的几点思考 篇3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语文考试,考什么,怎么考才能既为小学毕业生做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总结,又为将要面临的中学阶段的学习做一个预热和衔接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基础题突出“活”

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一个学段,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都非常重视基础题的考查,培本固元、夯实基础始终是命题的基本导向。然而,题型陈旧呆板、缺少变化一直是存在的问题,像“看拼音,写词语”“解词造句”“默写课文”,年年都在大量的毕业试卷中出现。我觉得,这些语文的“童子功”不是不要考,而是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考,要在“活”字上多下工夫。

1. 重点考查有没有掌握,而不是有没有记住

语文学习需要很多的记忆和背诵,但记住和背熟不等于已经掌握。要通过重点考查有没有掌握来增加试题的灵活度。请看下面的几题:

题例① :在下列句子中,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a. 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

b. 这本书太厚了,我没有细读,只是()了一遍。

c. 很多去北京旅游的人,都要到毛主席纪念堂()他老人家的遗容。

题例②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名言或警句。

a. 老师常用岳飞的名句“______,______”教育我要珍惜少年好时光。

b. 在我们的周围,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所以,爸爸经常用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教育我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

c. 学生证让我找得好苦,差不多把整个房间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打开文具盒一看,没想到竟在这里。真是“______,______”。

题例①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即使学生记住了“观察”、“浏览”、“瞻仰”的词义异同,也未必能准确运用,只有根据语境、凭借语感才能答对。题例②考查的是学生的名句积累。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课内课外确实背诵了很多的名言警句,但如果单纯的默写,或者根据上句,填写下句,一方面显得机械呆板,不够灵活;另一方面,也无法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达不到检测的目的。

2. 从整合角度命题,而不是孤立地考查某个知识点

知识点是不是都要考呢?如果考的话,又以怎样的方法和形式来体现“活”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试题。

题例①:用“续”字组成5个词语,写在横线上,再从中选合适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演出结束了,我们()走出电影院。

b. 我要()努力,争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c. 《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我已经()看了三遍,但是还想看。

题例②: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下面各句中的横线上。

气势非()久()盛名 雄伟()观 高朋满( ) 琴( )书画

深思熟( ) 宾客( )门 无所不( ) 温文( ) 雅回味无( )

a. 被称为大自然杰作的黄果树瀑布显得______、______。

b. 哥哥结婚那天,家里好不热闹,真是______、______。

c. 爸爸真是多才多艺,______、______。

d.______的颜回经过______,从容不迫地说出了自己的志向。

e.______的碧螺春茶真让人______。

题例③:集邮是一项有益的活动,方寸之间,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请结合右边这枚邮票中的“长城图案”写一句话,并用上“凝聚”和“奇迹”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例①和题例②的答题要求基本相同,考查的第一个知识点都是组成词语,第二个知识点都是根据语境选择填空。整合了两个知识点之后,试题就显得有厚度,不那么单薄和零碎了。题例③是一个“复合型”的造句练习,先要观察“长城图案”的邮票并引发联想,然后用上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3. 将命题的触角向学生生活延伸,在开放性中体现一个“活”字

加强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毕业考试中应适当渗透一些“与社会生活接轨”“向课外读物延伸”的基础题,打破“以本为本”的“封闭式”命题思路,体现考试的灵活性。我们看下面两题:

题例① :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鸡旦另售午厅家俱

题例② :联系语境,写句子。

我国太湖“蓝藻”事件的发生,再一次警示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例①中的这些错别字,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过去这类试题经常考“人造错别字”(包括“人造病句”),实际运用中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是“编”出来的,往往使学生产生负迁移。题例②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命题,提示学生要关心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总的来说,这些试题都很灵活,体现出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基本理念。

二、阅读题强调“读”

阅读题是毕业考试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了一份试卷的命题质量。然而,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是“读文答题”项目,学生不“读文”也能“答题”。像某地语文毕业试卷“读文答题”的前四题是这样的:

①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下面画“______”。

几乎(jī jǐ) 哽咽(yàn yè)

②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折服() 猜测()

③ 模仿下列词语的结构写两个词语。

大彻大悟 大( )大( ) 大( )大( )

④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吴青老师能够把悲痛化为力量,不正源自她母亲的精神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显然,试题完全游离于“短文”之外,不需要读,就能做了,学生当然也就不读了。笔者以为,学生不读,就失去了阅读题的意义和价值,“读”一定要成阅读题的灵魂。关于阅读题的“读”,应该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1. 选择什么样的短文让学生“读”

要把好选文关。首先是内容健康,试卷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一定要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使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获。其次是语言规范,“读文答题”中的“文”多为“时文”,可能多少存在一些语言不规范的问题。我们在选用时,可通过“删”、“改”等方法做一些适当的“技术处理”。

2. 怎样用试题去引导学生“读”

“读文答题”的试题编制一定要紧扣选文,要通过这些试题去引导学生“读”,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进行答题。只有如此,才能使语言训练和熏陶感染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来看下面的题例:

购买上帝的男孩

① 一个小男孩捏着一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说没有,嫌他在捣乱。

② 天快黑时,第29家商店的店主(热情 热烈)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60多岁的慈眉善目的老头。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培养 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驾)上摔了下来,至今不省(shěnɡ xǐnɡ)人事。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个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③ 老头眼圈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头接过硬币,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医院。

④ 几天之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了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⑤ 帕特鲁普伤好出院了,当他看到医疗费账单那个天文数字时,差点吓昏过去。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全付了。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铺。那个医疗小组就是他重金请来的。

⑥ 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出国旅游去了。

⑦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那老头写来的一封信。信是6月20日写的,署名是“一个平凡的老人”。信中说“……我很开心,近况很好……你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阅读练习:

(1) 从短文第2自然段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读音、汉字和词语,打上“√”。

(2) 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不是……就是……不是……而是……

不仅……而且……虽然……但是……

(3) 读2、3自然段,回答:

① 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男孩流着泪”是因为心情______ ;“老头眼圈湿润了”是因为内心______。

③ 联系下文,想一想:老头为什么说“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按要求写话。

在一次以“感恩和爱心”为主题的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邦迪和老头同时获奖,请你为他们各写几句颁奖词或评语,要求语言精练、句式工整,不少于20字。

邦迪:

老头:

这道“读文答题”共4小题,我们可以归纳为三个板块:一是“字词”,二是“理解”,三是“表达”。这是典型的“读文答题”的编题思路或者叫基本模式,其中“理解”和“表达”一般都会明确地指向原文中的某个人物、事件或细节,不会游离于原文之外。“字词”这种基础性的单项训练往往最容易脱离原文,孤立呈现。而上面的(1) (2)两题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只有一个题干,必须回到原文的语句中,联系上下文才能解答。最后一个颁奖词的设计,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也考查了学生本身的思想认识,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习作题追求“真”

“习作题”的命题必须在求“真”上深入研究,让学生写出“真”作,考出“真”成绩。我以为,可以“想象作文”为突破口,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命题。

1. 结合阅读提供的短文进行习作命题

如读了《购买上帝的男孩》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一定受到了震撼。是啊,爱能挽救生命,爱能创造奇迹!感动之余,你一定会猜想短文最后老头那一封来信的具体内容。下面,就请你根据文中的提示并联系前文内容,把这封信写具体。要求格式正确、语句通顺、叙述清楚,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2. 利用真实或者虚拟的情境进行习作命题

“学会生存”是现代人应具有的素质。假如现在你面临下面五种选择(必选其一):①战乱中的伊拉克;②茂密的原始森林;③一个四面环海、荒无人烟的小岛;④浩瀚的海洋;⑤无边无际的沙漠。你会选择在什么环境中生存?你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你又是怎样克服的?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畅想新生活、体验新感觉,然后完成一篇习作。

友情提示:要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具体,把当时的感受写清楚,题目自己写。请注意书写认真、卷面整洁、不少于400字。

上面这些以“想象”为基点的习作命题,能有效地减少“套袭”的现象,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写作水平。

毕业考试语文 篇4

1. 试题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注重教育性、开放性。

这些特点体现在以下各题中:第14题意在考查学生观察、理解、感悟漫画内容, 并用语言准确表述漫画寓意的能力。第18题关于科技奥运, 是一道充分利用文本知识的发散拓展题, 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第28题作文题为二选一。文体不限, 题材不拘一格。文题新颖, 贴近学生生活, 开放性很强。第27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体验, 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完善。

2. 试题充分发挥了语文试题的导向功能。

第1题在轻松愉快的抄写过程中考查学生语言积累和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 意在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积累、养成规范书写汉字的习惯。第6题通过考查学生根据情境, 围绕话题, 面对不同对象进行简明、连贯、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意在引导语文教学注重口语交际。第8题请考生围绕“爱心捐款”发出呼吁, 意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第9题电话连线灾区的黄玉老师, 设计此题基于以下两点:第一, 此题最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第二, 此题还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并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这些试题的设计, 在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 也成为教师今后总结、调整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3. 注重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关注当前热点问题, 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该试题很好地处理了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材料的关系, 试题中选用的课外材料, 以了解学生“得法于课内, 运用于课外”的发展状况为目的, 选用的课外材料在难度和篇幅上恰到好处。一些开放性的试题, 鼓励学生做出富有个性的解答, 也成为本套试题的一大亮点。本次试题的背景资料与现实生活结合十分紧密, 有很强的时代感。“嫦娥奔月”、“‘5·12’汶川地震”、“奥运会”组成了本套试题的时代强音。第6题在“口语交际及互动”板块中设置了邀请与对话的情境。第8~10题, “综合学习及探究”设置了关于关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题目,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巧妙通过“主题班会”的活动, 把考生的爱心与地震灾区的感人事迹结合起来。第14题文言文中的结合图片谈感受等试题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而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这一课程理念。

4. 具有结构合理、题型新活、难易适中、梯度明显、赋分合理的特点。

(1) 知识积累及运用共设5道小题, 合计20分。主要题型:汉字的规范书写、汉字注音、改正错别字、仿写句子、古诗文默写、走近名著。该部分从记忆、理解、活用、开放型题目多角度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古诗文默写均选取“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的篇目, 考查了学生对优秀文化知识积累的情况。其中有3道小题为理解性默写, 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深入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背诵。名著知识考查没有指定篇目, 更是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答题空间。

(2) 口语交际及互动共设两个小问题, 合计5分。两个小问题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考查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第1小题考查学生能根据对象和场合, 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和互动。第2小题考查学生能清楚、连贯、有重点、不偏离话题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两道小题可以考查出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语言互动、交际能力。

(3) 综合学习及探究共设4道小题, 合计10分。这一部分主要从动手实践能力、应对能力、知识积累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

(4) 阅读理解及分析共设17道小题, 合计分值35分。其中包括一篇文言文语段和三篇语体文语段。语体文语段包括一篇说明文、一篇议论文、一篇记叙文。文言文阅读主要题型有:词语解释、翻译句子、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的开放性试题。文言文命题灵活性增强, 减少了单纯记忆性的题目。第14小题为开放题“读罢选文, 结合下面图片《大山里的孩子》及你的生活实际, 谈谈感想”。该题巧妙地把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不仅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还考查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语体文的命题淡化了文体意识, 从文章整体上理解分析、感悟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 体验文章的意境等角度命题较多。语体文阅读的主要题型有:概括要点、联系实际、写作方法、解释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谈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出自己的看法等。说明文阅读材料是一篇时代感很强的奥运科普文章《看科技的奥运》, 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又能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科技知识。议论文阅读材料《小议传统读书教育》呼应了当代人们重视传统文化的强音。记叙文《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文质兼美, 具有丰富的内涵, 教育学生读懂人生的点点关爱与温暖。

(5) 作文50分, 与去年相比增加了5分。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二选一。半命题作文:“珍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 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话题作文:明天, 自选角度, 自命题目, 自定文体。本作文题提示语详尽浅显, 不设审题障碍, 话题宽泛,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限制较少, 给学生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发挥空间, 便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二、考试效果分析

以牡丹江市随机抽查的10本试卷为样本作具体分析。牡丹江市共有6 564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毕业学业考试, 平均成绩为84.99分, 最高分为117, 其中70~80分的考生占抽样总数的12%, 80~90分的考生占抽样总数的34.6%, 90~100分的考生占抽样总数的32.8%, 标准差为21.5。

试题题型与整体难度匹配合理性指标:全卷共五个板块, 28道题, 主客观的比例:客观题共1道, 计2分, 占全卷的1.67%, 主观题共27道题, 计118分, 占全卷98.33%。易、中、难的比例为7∶2∶1, 全卷没有特别的偏怪题。

第一板块总体答得比较好, 满分为20分, 平均分为14.7分, 1、3、4、5题得分较高, 2题相对失分较多。第2小题, 综合考查汉字注音、修改错别字、成语知识, 意在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 但学生在注音和找成语中错误比较多, 给加点字注音, 很多学生把“天穹”的“穹”写作“qóng”;第3小题, “文中划横线语句的内容可用成语代替”。一些学生因答不出“浑然一体”而丢分, “浑然一体”一词是教材中出现过的成语, 可见不少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不扎实。第5小题, 走近名著试题设计很有创意, 为名著人物设计形象宣传语:“某校园文学社在自己的网页上开展了‘走近名著’活动。注册时需要用名著中的人物作为用户名, 你最想以名著《》中的人物作为自己的用户名。你为该人物设计的形象宣传语是。”此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情况, 答案比较开放, 应该说, 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阅读篇目或学生自己课外阅读的篇目都可以, 学生答案丰富多彩, 很有创意。但是, 一些学生因名著名称写错或者人物名字写错而失分。古诗文默写得分率较高, 诗句掌握得较好。

第二板块得分率100%, 满分大约占75%, 这个板块的试题贴近生活, 学生回答起来较轻松。个别学生因缺少称呼, 表述不准确而丢分。

第三板块答题总体情况不均衡, 第7题, “请根据活动内容, 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 设计活动主题基本都得分, 第9题“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 假如让你电话连线黄玉老师, 你想说什么?”考生只要把握好人称, 表述清楚, 基本得分, 有的考生在表述时人称不清楚, 表达不清晰而失分。本小题共3分, 平均得分为1.89分;第10题, “请你在班会活动即将结束之际, 用一个成功人士战胜困难或不幸的事例, 与灾区学子共勉”, 许多考生审题马虎, 错把一个写成了两个或三个事例。

第四板块, 四个阅读题。文言文阅读答题情况比较好, 文言文阅读满分为8分, 平均得分为6~7分, 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但也有审题出现偏离的, 如第14题, “读罢选文, 结合下面的图片《大山里的孩子》及你的生活实际, 谈谈感受”, 个别考生脱离生活实际谈感受。说明文阅读平均得分为6分, 第15题“选文从哪四方面说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科技的奥运”失分较多, 主要是概念不清晰。第16题对说明方法把握不够准确。第17、18题回答较好。议论文阅读平均得分为5~6分, 第19题回答较好, “阅读全文, 将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写在下面。”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整体的理解, 多数学生能准确找出中心论点。第22题要求“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 就文章内容的某一方面谈谈你的理解”。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另一方面, 考查学生结合实际谈感受, 很多考生只谈了自己的读书体会, 与文章内容没有联系, 这是审题不够仔细。散文阅读《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总分11分, 平均得分为7.89分。

第五板块写作, 学生得分率与2007年相比有所提高, 充分说明了本次作文试题较适合学生。此次作文写作空间较大, 充分考虑了考生的不同层面, 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特长, 抒发真情实感。

在阅卷过程中, 我们感受到这次作文呈现了异彩纷呈的可喜局面, 许多立意新颖、生动感人的文章脱颖而出。如文题“珍爱──”有许多充满创新思维的好文章:《珍爱处处涌动的和谐》《珍爱崖边那棵竹》《珍爱民族精神》《珍爱感恩之心》等感悟历史, 思考人生的美文佳作。以“明天”为话题的作文中, 许多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对明天的期待, 如《追寻你, 明天会更好》《踏着明天的节拍》《明天花正红》《明天的太阳》抒发了对亲人、对祖国、对生存环境的期待, 旁征博引, 体现了认识的深度。但也有学生的作文缺少真情实感, 叙事平淡, 议论空洞。

三、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新课程语文教学特别关注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 很多教师在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同时, 忽略或者弱化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语文教学的本质, 特别是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 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中考语文考试评价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试题的开放性逐步加大。今后的语文教学, 教师不能单纯搞题海战术或者应考演练, 而应从根本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体验、理解、表达和应用能力, 使学生有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3. 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无论从“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生写作目标的要求, 还是中考作文的发展趋势,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都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唤起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爱心和关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 让学生在作文中真切、深情地书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认识, 还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四、命题改进建议

本次考试是牡丹江市初中阶段终结性考试, 既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校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 又是普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依据。因此, 就本次试卷情况对今后中考命题提出几点建议:

1. 应依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 省教育学院应就命题的需要组织一次全面的调研活动, 调研的范围应包括全省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状况和他们生活的范围。试题应面向全体学生, 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试题中的第二板块的口语交际及互动与第三板块的综合学习及探究的小题设计有重复的感觉, 如6、8、9三小题都体现的是说什么、人称的考查。

阅读选文《送东阳马生序》, 意在通过阅读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但题目的设计并没有对文章内容的分析, 只是要求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求学时的饮食和穿着的句子。特别是14题的图片与本文连到一起体会, 有些太牵强, 容易引起导向的误差, 误认为中考试题趋于简单化, 学生平时不学也能答对。

2.遵循命题导向先行的原则。避免在中考临近时, 匆忙确立命题范围, 导致命题中要求的许多内容不同于往年的要求, 特别是能力方面的要求, 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落到实处, 各校往往只抓形式搞突击训练, 仍难以脱离应试教育的形式。

语文毕业复习考试卷 篇5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5分

一、基础部分(37分)

1、下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组是()(2分)

A.歼(jian)灭河堤(di)绯(fei)红矍(jue)铄

B.老妪(yu)逮(dai)捕匣(jia)子一水间(jian)

C.似(shi)乎邮差(cha)心急如焚(fen)幼仔(zai)

D.忍受(sou)暮然(mo)戛然(jia)知识(shi)

2、将下列错别字用横线画出,并将正确字在括号内改正。(6分)

获益非浅()明辩是非()洗耳躬听()

以身作责()江阳似火()燃眉之极()

3、根据意思写出与“看”有关的词语。(4分)

(1)睁大眼睛看着()(2)聚精会神地看()

(3)从旁严密地注视()(4)很快地看一下()

4、把下列歇后语或诗句补充完整。(10分)

(1)泥菩萨过河——()。

(2)(),近墨者黑。

(3)(),每逢佳节倍思亲。

(4)百川东到海,()。

(5)(),相煎何太急?

5、3、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缩写)

(2)、小鹿在小溪边走来走去。(改成拟人句)

(3)、不到三小时左右,教室就打扫干净了。(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6、一次辩论会上,两名同学就乞丐乞讨现象展开了辩论,一名学生说:“乞丐是弱势群体,值得同情。”另一名学生说:“乞丐以乞讨为生,不劳而获,甚至出现了乞丐骗子、乞丐富翁,根本不值得我们同情。”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4分)

7、(3分)普希金著名的童话诗()(作品名),讲述渔夫的妻子贪得无厌、永不满足,对知恩图报的金鱼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最后一无所得,启示我们

8、鲁迅称《史记》这部书是“”。(2分)附加分(5分)成语接龙

目不忍见 →()→()→()→()→()

二、阅读理解(33分)

风雪夜中的一盏灯

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

隔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绿油油的稻田,我的窗户正好对着学校里张老师的窗户,我常常喜欢向那里眺望。每晚,那个窗口都闪烁着灯光。

那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 天气也格外冷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我早早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 一觉醒来 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 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 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 在这沉沉的雪夜 这灯光显得分外明亮、耀眼,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楼阁,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不住往里灌,年久失修的窗扇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握着红笔,正在批改作业。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里哈着热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老师”。他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回到家,我又钻进被窝,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张老师穿着厚厚的新棉衣,做在红红的炭火旁给我们批改作业,他的眼睛闪着光,脸上露出了笑容„„

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张老师窗口的灯光却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亮到深夜。他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喜欢()前进()寒冷()急忙啊()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分外()吃惊()明亮()往常()

3、给文章第3自然段前部分加上标点。(3分)

4、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序号上打“√”)(2分)

(1)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为张老师送柴,说明“我”尊敬关心老师。

(2)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老师伏案批改作业,说明张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5、摘录文中具体描写张老师冬夜冒着严寒为学生批改作业的一句话。圈出文中反映张老师冷得厉害的词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句子的含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1)“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 我难受是因为()a、张老师冷得厉害。

b、张老师工作到深夜,实在太辛苦了。

c、张老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那么恶劣,工作却那么辛苦,会把身体搞垮的(2)“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文章写这一句是为了说明()A、“我”毕业离校已有多年。B、张老师教出了许多学生。

C、张老师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培养了许多学生。D、在漫长的岁月中,张老师培养了一批批学生。

有趣的树木

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自治州,人们称它是植物王国皇冠

(guān guàn)上的绿宝石。那儿到处是绿油油的热带植物,生长着许多有趣的树木。

有一种树,叫做黑心树,不仅名字古怪,而且样子也长得高大古怪,更怪的是树干的中心,居然是乌黑色的,多么有趣啊!傣族兄弟给它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它“挨(āi ái)刀木”。原来黑心树还有一个古怪的本领,你把它的主干锯了,第二年就会从残桩上长出二三枝新主干,再锯再长,越长越多。当地居民在住宅附近种上十来棵这种树,一年到头的烧柴就不用愁了,所以,又叫它“烧柴树”。密林中另一种有趣的树,叫做轻木。这种树生长十分迅速,一年就能成材。它高大挺拔,而重量却非常轻,0.5立方米的木材一个人就能背(bēi bâi)起来。轻木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之一,用它制造的家具搬运起来可省力啦!

与轻木相反,这儿的铁力木是世界上最重的木材之一。铁力木四季常绿,高达30米。它的木色黑沉沉的,入水即沉,真有点像铁块。一块直径40厘米、高25厘米的铁力木砧板,力气小点的人还端不起来。铁力木不但重,而且木质致密、坚硬异常,是建筑和制作名贵家具的优良用材,还能用来制作高级乐(yuâ lâ)器。

西双版纳生长着5000余种(zhǒngzhòng)植物,有趣的树木还多着呢!

1、短文中的多音字,请划去错误的读音。(5分)

2、用波浪线“﹏﹏”画出本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2分)

3、全文是按先()再()后()的方式构篇的。(3分)

4、黑心树最主要的特点有哪些?(3分)

5、用“——”画出最能说明轻木轻、铁力木重的语句。轻木与铁力木除轻重大不相同以外,它们各自还有哪些特点?(5分)

三、作文(30分)

题目: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要求:

1、写出你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或者是怎样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下成长的,或是在成长路上的教训、启示等。

2、在记叙中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毕业考试语文 篇6

上海市教委昨天公布2015年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2016年起,初三毕业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项目全部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的项目执行。

根据方案显示,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由统一考试和日常考核组成,各15分,总分共30分。统一考试分设四类项目,包括长跑、游泳、50米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单杠、双杠、篮球等,考生要在四类项目中各选一项。统一考试的时间必须在2015年4月进行,并于4月底前完成,具体时间由各区县选定,每位考生的全部项目必须在当天内连续完成(游泳项目可另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评定项目中,本届初三毕业生其七年级评定项目为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50米跑、坐位体前屈、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八年级、九年级评定项目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的规定项目,分别为体重指数(BMI)、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而2016年起,初三毕业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项目全部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的项目执行。(李星言 《新闻晨报》 2015年3月13日)

毕业考试语文 篇7

一、明确指导思想, 制定切实方案

平时的学习是搞好中考复习的基础, 这两个教学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抛开教科书, 孤立地复习处理本册书中的单词和语法等内容, 就把中考复习和平时教学之间的联系割断了, 因此, 就难以实现我们的复习工作目标;如果我们仍死抠书本去复习, 又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

第一, 对照课本, 逐项梳理知识点。

这一过程主要是对照课本, 逐项梳理知识点, 夯实理论基础。目标是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事先, 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标和教材对基础知识提出的要求。通过复习基础知识, 使学生能够对初中阶段所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等做到系统掌握, 从而形成稳定的知识框架和清晰的知识网络, 把所学知识构建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过程的复习时间约占总复习的1/2或更长的时间。

这里的复习工作要从“双基”切入, 围绕知识点进行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复习,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反复巩固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 要注重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争取把教材知识让学生全部消化吸收。在这里, 要集中做到“全面、深刻、灵活”:

所谓“全面”, 就是把初中阶段所学的重点知识, 从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归纳, 让学生全面掌握新课标要求把握的具体内容。

所谓“深刻”, 就是让学生通过复习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有较大难度的习题, 然后, 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具体的讲评和分析,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所谓“灵活”, 就是通过复习, 激活、再现以前所学知识,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做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第二, 把握脉络, 系统归纳要领。

这个过程是一个巩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阶段。要紧扣教材, 以中考题和模拟题为主来组织复习资料, 查漏补缺, 强化训练。同时, 把一些必备的应试技巧和方法教给学生, 使他们能够有信心地应对中考。

第三, 针对要领, 搞好专题复习。

这一过程主要是针对上一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 逐个突破平时出现的错误和问题, 从而对各部分知识进行系统归纳, 使之成为一个完整体系。

第四, 模拟中考, 训练应战能力。

这一过程是复习的最后阶段, 应该让学生尽量领略中考试题, 给学生一个适应中考的过程, 避免学生害怕中考, 以提高最后冲刺的效果。

二、研究中考试题, 搜集中考信息

首先, 认真研究近三年河北省统考, 尤其是今年的中考考试说明, 熟悉掌握中考有关规定和要求, 更要把握考试的导向、考试时间、考试分值和题型等。

三、选好复习资料, 找准切入之点

要提高学生应考技能, 就必须让学生做大量试题并不断总结规律才能实现。俗话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作为教师, 我们有必要为学生精心选择一定的复习资料。在使用过程中, 一定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筛选和整合。同时, 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中考要求, 自编一些复习资料, 以提高复习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讲究复习方法, 把握其中技巧

俗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给学生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正确的梳理、归纳、对比、总结, 让他们掌握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把那些复杂零乱的知识系统归纳, 实现条理化、系统化。

五、建立错题档案, 弥补答题失误

在平时练习或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教给学生把做题时没有把握的题做上标记;讲评试卷时, 把出现错误的题也做上标记, 并摘抄下来建立错题档案, 并及时弄懂、掌握。相隔一段时间后再把这些带有标记的题温习一遍, 做到有的放矢, 弥补失误, 避免再出差错。

六、保持良好心态, 轻松应对中考

我们都知道, 良好的心态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复习阶段,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 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和发展状况。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使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 教师自身也要注重调整浮躁情绪, 不要与学生形成产生矛盾。

七、模拟中考测试, 提高应对能力

1. 合理利用模考试题。

在模拟测试时, 最好使用答题卡, 这样会节省时间和人力, 也能及时讲评。测试题应该考一套就讲评一套, 可以采用学生提问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讲评, 以便学生及时改。

2. 提高模考答题要求。

学校安排的模拟考试, 在考题分值、考试时间和题型上要与中考尽量一致, 要提醒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做大题和难题上, 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几分钟交卷, 留足规定的答题时间, 避免不能按时完成答卷。

总之, 英语中考总复习是中考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性工作, 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阶段。对此, 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了解考试大纲对考试内容的具体要求。在复习过程中, 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勇于创新, 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拟定灵活多样的复习方案, 力求取得理想的成绩。

摘要:作为毕业班教师, 如果能够准确把握住每年中考英语试题的出题导向和规律, 采取合适的复习方法, 就可以轻松有效地搞好中考之前的复习工作。现将几年来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毕业考试复习工作上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愿与大家共勉:明确指导思想, 制定切实方案;研究中考试题, 搜集中考信息;选好复习资料, 找准切入之点。

毕业考试语文 篇8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考试项目

考试项目的选择原则是: 在《临检》技术操作中具有代表性; 是日常工作中常做的项目; 便于评分。其中有:

1. 血红蛋白测定

2. 红细胞 ( 目视计数法) 计数

3. 尿蛋白定性实验

4. HCG ( 胶乳法) 试验

5. 脑脊液葡萄糖 ( 半定量法) 检验

6. 血型鉴定

7. 细胞形态识别

8. 班氏尿糖定性试剂配制

( 二) 考试标本准备和评分标准

1. 血红蛋白标本、制备血红蛋白参考液, 用751 型分光光度计定值作为标准, 安瓿封装。评分标准采用CAC ( 即准确度) 法。

2. 红细胞计数标本: 制备醛化红细胞悬液, 一般控制细胞数在100 万/ul范围内, 由几位老师多次计数定值作为标准, 安瓿封装。评分标准采用两差比法。

3. 血型鉴定和HCG标本: 随机取自临床标本。评分标准: 判断正确和错误。正确100 分, 错误0 分。

4. 细胞形态学标本: 取一张正常骨髓片。观察20 个细胞, 每认错一个细胞扣5 分。

5. 尿蛋白标本: 制备标准尿质控液。安瓿封装, 评分标准: 结果正确为100 分, 结果每相差一个等级扣30 分。

6. 脑脊液标本: 用葡萄糖配成15mg / dl浓度, 安瓿封装。评分标准同尿蛋白检验。

( 三) 考核方法

随机抽取实习单位的2013 级检验班学生, 每个学生在二个小时内完成7 个考试项目并报告结果。由学校和实习单位老师担任监考。细胞形态学考试由老师在显微镜下找出各系统、各阶段的细胞让学生辨认。班氏试剂配制由老师观察学生操作的过程。并用标砖糖液对试剂作出鉴定。全部成绩采用百分制。

二、结果及讨论

( 一) 7 项考试成绩结果及统计分析

(1) 代表本次抽取实习生的考试成绩

(2) 代表实习班在校学习时形态考试成绩

7 个考试项目的平均值之间经方差分析, F = 0. 4031P > 0. 1, 说明我们选择7 个项目考核学生技术水平的成绩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细胞形态学的成绩上, 经t检验, t = 0. 57, p > 0. 5, 也无差异显著性。

( 二) 讨论

1. 经过毕业技术考试的实践体会, 在实习单位举行技术考试是可行的。只要将考试项目的标本提前制备, 封装好, 保证定值的可靠性, 那么通过学生的回报结果评分就大大减少了监考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强度, 使考试之间具有可比性。我们认为这种考试安排在实习结束前一个月内举行为好。

2. 考试项目选择以各医院常做项目为主, 且试剂和方法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本次原定有PT试验, 后因试剂和标本上的困难而未能进行下去, 所得结果也无法评分。

3. 在实习单位进行技术考核会存在各实习单位本身质量差异对成绩影响的问题。但由于近几年来各地相继开展质控, 加之我们所选项目大多为定性实验, 室间差异较小, 故在评分中对室间差异未予考虑。

4. 通过技术考核对教学的反馈

( 1) 在参加技术考试的25 人中, 7 项成绩平均值: 优秀9 人, 占36% ; 良好16 人, 占64% ; 没有一人不及格。说明学生对《临检》技术的掌握基本上达到了大纲规定的要求[6]。

( 2) 从单项检验结果看, 血型有2 人报错结果, 占8% 。说明我们教学中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 在技术训练的同时, 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的教育。在采集血标本中操作还不够快速, 熟练; 配制试剂的训练少, 所以学生还不能很好地配制合格的试剂。

( 3) 由于目前各实习单位的血液室都和检验科分开, 大多数学生没有进过血液室实习, 所以细胞形态学的水平基本上停留在学校的教学水平上, 这在今后安排毕业实习时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小结

本文分析了我校毕业技术考试的结果。举行这类考试是有必要的和可行的。虽然, 这次是初步尝试, 参加考试学生人数尚少, 但我们这次实践取得了成功。它反映出了我校学生的《临检》操作水平能达到大纲规定要求, 也反映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 对这些不足之处, 我们准备今后在第二课堂中逐步解决。

摘要:目的:了解学生临检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 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方法:随机抽取实习单位的2013级检验班学生, 每个学生在2个小时内完成7个考试项目并报告结果。由学校和实习单位老师担任监考。结果:7个项目考核学生技术水平的成绩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举行《临床检验》毕业技术考试是有必要的和可行的, 学生的《临检》操作水平能达到大纲规定要求, 也反映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

关键词:临床检验,毕业技术考试,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慧平, 张亚仙.实验前因素对检验质量的影响[J].中原医刊, 2003, (06) :55-56

[2]张淑玲.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检验质量[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 (10) :1134

[3]张秋菊.提高检验质量的有力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6, (06) :285-286.

[4]庞晓黎, 潘复亮.生化检测系统分析性能的评价[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 (06) :841-842.

[5]陈文祥, 申子瑜, 郭健, 杨振华.临床检验量值溯源中的重要术语与概念及有关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02) :19-23.

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应对策略 篇9

实践证明,素质教育需要借助考试手段,其目的是使考试服务于整体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但必须有完善的考试制度、内容和方式做保证。因此,为使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达到这一目的,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首先要认清它的必要性和性质,有良好的实际操作。

一、实施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的必要性

经过多年努力,考试体育已逐步成为各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全方位竞争的社会,这就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然而现状是,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现在中学生肥胖、近视的多,体弱的更多。因此,加强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初中生升入高中后,学习任务日益繁重,若以前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没有产生一定的运动兴趣和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高中阶段的压力就会更大。再加上体育锻炼本身要求学生付出较艰苦的努力,持之以恒方能见效。中小学生的自觉性、自制力等不高,具有不稳定、不持久性,若没有一定的督导机制,则难以长久维持自觉性。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将这种考试体育的成绩和其他文化课考试成绩同等要求学生,造成学生、家长,甚至一些老师关心的只是文化成绩,体育教学在有些地方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对文化学科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采取考试制度势在必行,即在决定学生升学的制约机制中渗入体育成绩,对于扭转这种恶性循环局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正确处理好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实施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具有必要性,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为考试而考试,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单纯以单次考试的成绩衡量学校的体育工作,评价学生的体质和运动能力。这样充其量只是为学生暂时升学不拖后腿而已,留下的空白或造成的危害很多。这不符合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必须处理好体育升学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把体育升学考试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选择考试内容与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勤思多练,使学生全面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种考试以平时科学的教学为基础,与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有机地融于一体,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品质都得到良好发展。只有明确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的性质,将其同素质教育的各方面协调起来,取得良好效果,学校体育的地位才会自然而然地提升。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与方法

正确认识了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的必要性及其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之后,还必须制定合理的考试制度、内容与方式加以保证。否则,这种认识就只是纸上谈兵。

1. 各项考试项目标准的制定要以《体育教学大纲》、《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依据,结合各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使考试标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针对性。

2. 在考虑项目的确定方面,设有可供选择的项目,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发挥优势。同时,针对男、女学生考试项目不同的特点,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调整评分尺度和给分比值,使男女生得分相对平衡。

3. 为避免出现“应试现象———考什么练什么,干扰正常体育教学”的倾向,可试行建立题库,考前(1—3月)随机抽题的办法。

4. 为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试体育的可信度,力争全部实现电子化考试,避免人力测量可能带来的误差,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让家长放心、社会放心。

5. 加强巡逻、监督,保证体育考试的透明度。在体育考试的实施过程中加大纪检力度,邀请体卫、招办、纪检、监察乃至公安武警等部门参与。

6. 精心组织,规范管理,保障考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我市教育局针对体育考试工作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原则,即一公开:当场公布考生测试成绩;二加强:加强对考场的封闭管理,加强对考务人员的管理;三认真:认真选聘测试人员,认真评定、审核学生考试成绩,认真做好考场的安全保卫工作:四统一:统一器材、场地标准,统一测试路径,统一测试办法,统一测试标准;五不准:不准与测试无关人员进入,不准未经培训人员上岗,不准测试人员擅自离岗,不准携带通讯工具进场,不准擅自更改考生信息。

7. 正确认识到考试是教学的延续。把考试同教学任务和内容紧密衔接起来,考试并非只有选拔功能,更重要的是它的检测功能,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除了选拔身体素质合格的学生进入更高一层次外,还要检测普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体素质的合格程度。

8. 实行综合评估。本着客观实际的态度,建立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档案,量化每次成绩的比率,对学生的平时成绩与毕业时的升学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估。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发挥考试监督和检测作用,又能培养学生开拓进取、不畏困难的坚强性格,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避免出现应付考试的被动局面。

9. 实行科学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应高度重视对学校体育综合评估工作的宏观调控,实行科学管理,把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成绩和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多项指标有机统一起来。不能仅凭一次考试成绩,或获得了多少竞赛名次等,而要从多方面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如课程开设、资金投入、师资结构、教材内容安排、场地器材建设和全体学生体质增强的程度等。只有形成这样一种良好的评估机制,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衡量学校体育工作。

总之,对于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如果制定合理的考试制度、内容与方式,使教考有机结合,并将考试纳入到推进素质教育整体工作中,那么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能促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同时学校体育工作的真正价值也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泉州招生考试网.2009.改革中招体育考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泉州市初中毕业生体育升学考试现场侧记.

[2]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人民教育, 1996 (6) .

对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的思考 篇10

一正确理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真义, 并区别对待

目前, 我国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定义, 其内涵的界定、运行机制的建立等问题正在由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中提到: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摆脱应试体制影响, 使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一个改革方向。同时文章中也指出了素质教育应具备的三层含义: (1) 要面向全体学生; (2) 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 要让学生主动发展。由此, 概括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有: (1) 全体性, 即面向全体学生; (2) 基础性, 即培养基本素质和各项能力; (3) 发展性, 即开发个性潜能, 发展个性特长, 等等。而应试教育则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单纯为应付各种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 把考试成绩作为一切工作的指挥棒。按一个模式培养人, 导致学生成为解题、背知识的机器, 忽视因材施教, 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

应试教育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 以“硬件”学科重点教、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 从挤时间、扩大“运动量”上找出路, 反复灌输, 根据考试分数定质量。根据这种管理方式和教学体系实施, 尽管苦了学生, 但可能升学率暂时上升。这一教学上的短期行为反馈给社会、家长和学生, 又使这套管理方式和教学体系得以强化。

素质教育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和进步, 认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智能、才能和闪光点。注重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 以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能力。

二正确理解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意义

1. 让学生和家长明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意义和目的

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 通过实施体育考试, 调动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 学生对体育中考的误解

体育中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而现实中的学生都是迫于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于体育中考的升学压力, 紧紧围绕着体育中考的项目进行强迫性的训练, 被教师和家长牵着鼻子走, 结果是学生不明确锻炼的价值, 在被动的情况下把体育中考当成一门应试科目, 又增加了一项负担。教师和家长双管齐下, 让学生练什么学生就被动地练什么, 无论自身身体素质好与坏或者是否有学习兴趣, 就是练, 体育课练了课外活动还是练。久而久之, 一些身体条件较差的同学, 产生了自卑感, 结果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产生厌烦心理, 恐惧上体育课, 导致自己的身体素质下降, 直接阻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3. 体育教师要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觉锻炼意识和习惯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既要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取得理想的体育成绩, 又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和生理、心理的特征, 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 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手段, 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均衡发展, 为体育中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4. 学生要明确体育考试的目的, 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学生要明确体育中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作为学生应通过体育课教学,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各项体育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 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将体育锻炼作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使自己具有强健的体魄, 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三制定合理的考试制度

1. 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初中体育考试制度改革, 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办法, 坚持把体育考试纳入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

2. 合理确定体育考试项目

合理的体育考试项目对学生考核尤为重要。耐力项目有:1000米 (男) 、800米 (女) 、游泳、跳绳等。协调性是运动能力的终极表现, 发展学生协调性的有:打篮球。练爆发力的项目有:立定三级跳和多级跳, 连续的单脚跳和跨步跳、蛙跳、跳远、跳高、台阶跳、障碍跳等。这些练习的负荷强度和密度的变化, 可通过重复次数、练习速度、标志物等因素来控制。柔韧性的项目:体操、舞蹈等。学生通过各方面的练习, 使整体机能全面、协调发展。

3. 认真处理学生体育考试的免考与缓考

因残疾或伤病而丧失运动能力或不能、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 由其所在学校出具书面报告, 经具有资质的伤残等级鉴定机构或本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证明, 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 可免于考试。经批准免考学生的成绩按满分的60%计入升学成绩, 同时须将残疾或伤病证明和审批材料放入该生升学档案。因临场伤病或生理原因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体育统一考试的学生, 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 经考点负责人签字同意, 可予以缓考, 缓考仅限一次。

4. 切实加强体育考试的组织领导与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 特别是体育统一考试工作纳入中考中招范畴, 成立体育统一考试工作领导小组, 切实加强对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制订体育考试, 特别是体育统一考试工作方案, 并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各学校要严密考试组织工作。

5. 协调教考过渡, 实行综合评估

通过“普九”义务教育, 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应该不断进步, 不断完善, 每取得的一项成绩和获得的一次进步均构成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一部分。如一种基本技能、知识, 一种良好心理品质等都是全面素质的组成部分。有些地方的学校本着客观实际的态度, 建立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档案, 量化每次成绩的比率, 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与毕业时的升学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估。事实证明, 这种良好的教考过渡既能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发挥考试监督和检测功能;又能培养学生开拓进取, 不畏困难的坚强性格, 从而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 避免出现应付考试的被动局面。

总之, 对于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 如果制定了合理的考试制度、内容与方式, 使教考有机结合, 并将考试纳入到素质教育整体结构中, 那么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而且还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形成良好心理品质, 同时学校体育工作的真正价值也能得以实现。

摘要:本文科学分析了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性质与必要性;提出了操作这种考试的合理化建议;论述了当今素质教育也需要借助于考试手段, 但要制定合理的考试制度、内容与方式, 否定了对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两种片面观点。

关键词:学校体育,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考试制度

参考文献

[1]柳斌.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J].人民教育, 1996 (6)

[2]于可红.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发展概况[J].中国学校体学, 1996 (6)

[3]国家教委体卫司调查组.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措施[J].学校体育, 1992 (4)

上一篇:微创旋切手术下一篇:慢病毒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