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相互作用

2024-06-04

药品相互作用(精选十篇)

药品相互作用 篇1

1 有利于发现临床不安全用药隐患, 保障安全用药

2008年1月~8月我院上报加替沙星注射液可疑ADR病例40份, 其中门、急诊上报的占82%, 并有多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发生。考虑其不推荐急诊一线用药;用量增加使ADR发生率上升等因素, 暂停在急诊药房的使用, 得到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委员会批准。此就ADR监测结果采取的用药干预措施。在上报1例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ADR报表中, 发现临床采用了静脉滴注的错误用法, 上报至医务部;书面通知予以整改。

2 为医院引进新药物提供评价依据, 利于其安全使用

鉴于国家食药监局发布的莲必治注射液引起急性肾损害是说明书中未提示的新发ADR, 要求生产企业修改说明书, 提醒临床医生严格掌握适应症, 加强对用药患者肾功能的监测的信息, 上报药委会予以暂缓引进。2008年连续有6例患者服用小金丸后, 出现了程度不同的ADR, 其中1例诊断为过敏性皮炎治疗好转。1周后再服出现同样症状停药消失。1例第2天全身多处出现皮疹, 奇痒, 抗过敏治疗消失[2];此2例ADR均属新的、罕见ADR。结合省医疗机构招标目录的执行, 上报药委会予以更换生产企业。再跟踪我院ADR监测网未出现类似情况。

3 有利于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实现, 减少药源性医疗纠纷

药源性医疗纠纷[3]指医疗活动中因药物运用而引起的医院与患者之间的纠纷。我院发现医患间普遍存在将ADR与医疗质量、医疗纠纷、药品质量相混淆。通过宣教, 特别是在药师配合处理ADR的工作中, 医、护、患者逐渐转变了观念, 变被动上报为主动上报。2010年1例患者因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 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3天后出现明显寒战, 全身不自主抖动, 药师分析可能为痰热清引起的严重ADR, 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将此例ADR做个案报道与同行交流[4]。

2011年发生2例同期同病室患者使用头孢孟多酯钠与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 (皮试阴性) 连续使用3日后发生迟发型严重药疹。提醒医护人员皮试阴性者也会发生ADR;连续用药时给予重视, 加强监护。避免一起医疗纠纷。1例患者系消化道出血, 予奥曲肽止血, 埃索美拉唑抑酸治疗, 出现下肢大腿内侧散在皮疹, 水疱直径平均有2cm大小表皮透明微黄。药师分析疑似为质子泵抑制剂引起的水疱性皮疹严重ADR, 可转变为剥脱性皮炎的可能。建议停用相关药物对症治疗, 10天后患者好转。共同上报一例严重ADR。

2012年1例女患者因静脉滴注克林霉素和依替米星治疗咳嗽2天, 发现双手皮肤颜色加深发暗呈紫灰色, 手背明显水肿。药师观察怀疑为克林霉素单用或两药联用所致血小板缺乏性紫癜。在我院首次发现, 疑与患者体质有关, 嘱其停药观察, 3天后回访患者手部颜色已完全正常, 水肿基本消失。上报1例新的ADR并做个案分析[5]。

4 通过信息交流, 防止ADR重复发生

对药品使用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及时向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反馈, 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把企业反馈信息与科室沟通。通过信息共享, 有利于ADR监测工作的持续发展。

4.1 2010年7月医院医管办转来一封群众来信“关于要求送检小牛脾提取物的建议”。患者自6月25日用药当晚出现全身乏力、赤灼感不能入眠等症状, 26日用药后症状加重。自行查阅说明书, 认为出现不适症状因药品储存不当, 怀疑药品质量。药师与患者沟通并联系经营、生产企业, 将同批次药品分送生产企业和患者指定的省药检所检验。在检验结果出来后经检索相关文献结合患者情况认为可能为ADR;将调查、取证、分析结果反馈给患者, 患者表示理解。

聚集性ADR是指同一药品、同一生产厂家和同一批号发生的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使用范围内的多例ADR/ADE的病例[6]。针对2011年我院发生的聚集性ADR中涉及某企业生产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批号10120931和11010531及乳糖酸阿奇霉素批号11042591共三组情况, 及时与企业反馈。企业提供了此两种药品的临床研究资料、ADR及大量相关文献, 并派专人来院实地了解情况。经过比对认为, 我院发生ADR在资料中均涉及属少见ADR (1%~3%) ;且程度较轻微, 停药好转。怀疑聚集性ADR的出现与药品用量较大, 不合理使用有关。因此建议企业补充新的危险信息, 限制适应证或删除某些信息;另一方面将聚集性ADR情况反馈给相关科室, 加强用药管理。

4.2 2012年9月, 针对同城一家医院内10余例婴幼儿使用了注射用炎琥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普遍出现休克、生产企业在省内将该药召回的情况, 对其在我院的购进、使用、储存、库存等实行调查, 在企业提供了该药抽检关键指标细菌内毒素合格检验报告和省药检所出具合格检验报告, 结合我院ADR监测网中与使用炎琥宁相关109份ADR的类型为一般, 无严重病例, 建议企业增加对可能出现ADR的治疗建议, 限制使用范围;对ADR发生机制、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开展上市后再评价。提醒临床谨慎使用“高危中药注射剂”。

目前, 医疗机构ADR监测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扩大, 我院通过有效的沟通、良好的协作、电子报告的实施、药师深入临床等具体实践, 为进一步开展ADR监测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使其成为医疗机构内药品安全性监测、药品风险管理、药物警戒的坚实前哨。药品使用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可以通过我院的努力来降低药品使用风险, 控制用药安全隐患。真正实现患者用药收益最大化, 风险最小化。

摘要:通过本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来, 处理临床发生特殊案例的回顾与总结, 说明开展ADR监测在促进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药品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ADR监测,药品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申曙光.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M].8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50-51.

[2]余颖.小金丸致过敏反应2例[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5, 8 (5) :21.

[3]王祖斌, 白伟, 向东.2005~2010年我院药源性医疗纠纷情况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12, 24 (4) :489-490.

[4]吴文, 李磊.痰热清注射液致寒战1例[J].中国药物警戒, 2011, 8 (12) :766.

[5]刘晓鸿.克林霉素与依替米星联用致双手紫绀1例[J].中国药物警戒, 2013, 10 (5) :318.

药品检验报告书的作用 篇2

一、有效药品检验报告的确定。

当拿到药品检验报告时,首先应确定该药品检验报告是否有效,以下内容需重点注意:

(一)药品检验机构应具有合法性。

《药品管理法》第六条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承担依法实施药品审批和质量监督检查所需的药品检验工作。因此,出具有效药品检验报告的检验机构应该是:

1、是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的,包括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各省级药品检验所及依法设立的各地区、市级药品检验所。

2、是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这类检验机构需要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证后出具的检验报告才有法律效力,目前这类机构不多。

3、出具进口药品检验报告的检验机构应该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口岸检验工作的需要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

4、检验机构应通过国家质量认证,体现在药品检验报告上盖有省级或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中国质量认证”章并在有效期内。

(二)检验报告内容应具有完整性.检验报告内容包括:

1、检验报告应盖有“药品报告专用章”或“检验报告专用章”;

2、复制报告应重新加盖“药品报告专用章”或“检验报告专用章”;

3、检验报告一般不得涂改;

4、要求有该药品检验所的技术负责人的授权签字和签发日期等。

(三)要区分检验目的。检验目的有监督抽验和委托检验。《药品质量抽验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国家依法对生产、经营和使用的药品质量进行监督抽验。抽验包括计划抽验和日常监督抽验。第三十八条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不合格报告书后,必须立即按法定程序对所涉及的本辖区的企业组织调查并对涉嫌不合格药品依法采取控制措施。但是,委托检验一般仅对来样负责。

(四)检验依据应具有合法性。药品检验报告的依据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版标准、卫生部部版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补充标准等。

另外,对于省市两级药品检验所出具对同一药品的药品检验报告,只有结果的不同,没有法律地位的高低(复检除外)。再者,对于生产企业出厂药品检验报告,是生产企业执行国家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必须在药品出厂前按国家药品质量标准或企业内控标准检验,确保药品质量合格后才可出厂销售,因此,企业自身提供的出厂检验报告在药品监督部门行政执法处理时不能作为法定的检验报告。

二、根据药品检验报告定性假劣药品。

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对假劣药的处罚通知,必需载明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药品管理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办案人员拿到药品检验报告,如何根据检验报告中出现不符合规定的项目来判断是假药还是劣药,这在检验报告中未加以明确,笔者认为:

(一)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它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为假药。因此,制剂、原料药或是中药材、中药饮片在鉴别项下出现不符合规定,一般应定性为假药。另外,对于在检验中检出添加其他成分,如在中成药中添加化学药品,属于假药。再者,对于中药材或者中药饮片中出现的性状项不符合规定,如果是伪品替代的,也应定性为假药。对于经鉴定,药品的物理常数不符合规定,如熔点、旋光度、折射率等,应定性为假药。当然已被鉴定是变质的或受污染的,应定性为按假药论处。

(二)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或者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按劣药论处。因此,像含量、装量差异(重量差异)、溶出度、崩解时限、释放度、水分等项目不符合规定,为劣药或按劣药论处。

三、对于一份有效的药品检验报告,由药监部门抽样或者是企业委托送样,其检定的结果是否有区别?针对所检定的药品应负责到什么程度?笔者认为:

(一)前面提到对于监督抽验出具的检验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法处理,但是,对于委托检验出具的检验报告一般仅对来样负责。这是因为监督抽验是在药品监督抽样人员到现场抽样,对该批药品的数量、包装情况、储存条件等比较了解,并按一定的方法抽样,所取得的样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报告结论可代表整批药品质量鉴定结果。而委托送样,送检者对生产条件、生产数量、包装情况、储存条件均不了解,只能凭委托者的口述或笔录,其反映的情况是二手材料,因此检验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依据。

(二)药监部门抽样,一般应对该药的整批负责,我们把它分三个层次讨论:

1、对于直接从生产企业抽验的药品,检验报告对整个批次的药品负责。药品执法人员接到从生产企业抽验的药品检验报告,结果不符合规定的应该对整个批次药品进行查处,依法处理。

2、对于从经营企业(或医疗机构)抽验的药品,一般来说,检验报告应对该单位抽样的整批药品质量负责,是否追溯到上一级生产或经营企业,应针对具体不符合规定的检验项目,予以区别考虑。

(1)主要考虑在生产环节出现了问题。对于一般剂型检查项目下的性状、含量、鉴别、溶出度、崩解时限、释放度、注射剂中出现无菌、热源(或内毒素)等项目不符合规定,应该是对整批药品质量负责,执法人员应该从经营企业(或医疗机构)开始,追溯到生产企业。

(2)考虑储存环境(温度、湿度等)、包装情况、运输环节等因素引起的质量改变。对于一般剂型检查项目下的水分(干燥失重)、微生物限度、PH值等项目不符合规定,中药材、中药饮片出现虫蛀、发霉等性状不符合规定或者检定该药品已经被污染,应对抽验地的该批药品进行查封处理,而对其上一级经营企业或生产企业的查处则应慎重,建议由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立即召回该批药品,质量负责人员应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结果报药监部门。

(3)例外。对于有些理化性质特殊的药品,出现像含量、鉴别、溶出度等项目不合格,也应该考虑由于受储存环境、运输条件的影响,应该查处抽样场所的该批药品,对整个批次的药品应通知生产企业召回。

四、调查人员在具体办案过程中碰到当事人对药品检验结果有异议,应如何处理,笔者认为:

1、由当事人向复验机构提出复验。《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药品检验结果之日起七日内向原药品检验机构或者上一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申请复验,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申请复验”。但是当事人往往主动放弃法律赋予的权利,究其原因可能一是疏忽,也可能怕麻烦。但是在执法人员展开调查时又提出异议,影响办案进程。因此具体办案人员应制定药品检验报告送达回执,书面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申请复验权,告知当事人申请复验的时限,程序。以当事人签字并注明收件日期为药品检验报告送达时间,复验期限以药品检验报告送达之日起7日内以书面方式提出有效,逾期视为对检验结果无异议。

药品相互作用 篇3

【摘要】 病房里的口服备用药物管理方面一直是护士难管理的一个问题,通过TPS运用,用大家脑力激荡法,想出对药物分部位放置,以防过期、变质、浪费、减少工作检查,有效的提高了药物质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疗效。

【关键词】TPS;药物管理;分部位放置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06-0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每个病房里备用口服药,以备应急时使用。但是护士用掉后及时请领补充后又放入原来的药瓶,不利于分便哪些药物是近期的,哪些药物是有段时间即将过期。而且药物放置时间过长或过期,很难用眼睛分便出药物的变质。

1.2 方法

TPS(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即丰田生产方式。TPS通过准时化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并行工程等一系列方法来消除一切浪费,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TPS运用,护士组成改善成员,进行共同努力,用脑力激荡方法解决药物的管理[1] 。

1.3 改善之前存在的问题:

1.3.1 科室里放置备用5种药物:地塞米松60粒;消心痛20粒;艾司唑仑20粒;强的松60粒,每班交班都要清点,花费时间每班要10分钟,共30分钟,并倒来倒出容易污染。问题是:不方便清点药品数量、浪费时间。

1.3.2备用药物用后,药房里发来的新药又放入原装瓶里,新旧混在一起,不容易辩明过期药物。按医院规定,要离有效期近的先用,有效期远的可以放置时间长些。问题是:没有做到先进后出。

1.3.3 每次临时开药后,倒出数时容易倒地,以致污染,没有无菌观念,有损科室及医院的形象。问题是:取用不方便,容易受潮、污染。

1.3.4药物要定期检查[2] 有无变质与有效期,检查者用眼睛看小瓶不容易看出,要全部倒出才能看出有无变质与变色,而且时常新药放入与旧药混合,不容易检查有效期。问题是:不方便检查药品质量与有效期。

1.4 改善方法

1.4.1采取透明密封可以按压旋转的小塑料盒,小塑料盒里面是10个小格,每个小格按常规一次剂量用药多少放置粒数,医嘱开出后,按要求取出所要的粒数,开关按压一次,旋转一次,取出一次剂量。每次用药新药发上来时要查看有效期,若有效期有变改,必须注意新的有效期,若无改变就直接放入药物就行。

1.4.2小塑料盒边缘写上药名,规格,剂量,有效期;小塑料合底写上注意事项与用法。

2. 结果

临床工作中通过TPS的管理,护士方便清点口服药品数量,缩短交接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药品做到先进先出,防止过期,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方便观察药品的质量;取用方便,减少污染。TPS应用于药物管理方面,拒绝药物的浪费;便于护士及时检查药物有74无变质与过期;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医院的形象;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性;并在本院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茵茵,金巧,王秀兰.TPS在鼓励患者主动参与身份确认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3):59-60.

药品管理在医院运营中的作用 篇4

一、药品采购过程中的管理

药品在采购、销售、库存的每个环节中, 都非常容易出现漏洞。因而应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 严格按照国家的统采政策, 同时按照医院根据药品的需求而制定的药品采购计划, 进行采购。在药品采购过程中, 必须监控药品的采购价格, 严格执行国家的药品价格政策, 按照《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进行会计的核算与管理。

医院对药品的核算管理要制定相适应的有效的管理制度。首先应成立专门的采购科, 按照国家政策及医院的实际需求, 负责药品的采购招标, 价格的审核, 质量的鉴定, 合同的签订与执行, 从而保证医院资金的完整与安全。药品采购的及时与充足, 质量可靠, 减少采购的中间环节, 从而最大限度的节约采购成本。

二、医院药品的入库必须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药物送达药库时, 药库报管员应根据药品的采购计划与送达的药品相核对。同时对药品的各种信息与发票相核对。对药品的质量及有效期应严格检查, 防止不合格的药品入库, 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不符合规定的问题药品一律不准入库。对符合规定的药品办理正常的入库手续。同时打印入库单, 同原始发票交至药品采购科室负责人进行再次的核对与审查。负责人将入库单及发票同采购计划相核对, 对审核无误的发票签字连同入库单一并交与药品会计。药品会计对发票的真实与准确, 入库药品的各项信息进行复核, 以准确无误的发票及入库单进行账务处理。

由于我院的药品采购量比较大, 供货单位很多, 品种复杂, 入库发票量极大, 这就使药品会计在审核发票的工作上更为重要。当药品会计收到药库保管员交付的发票及入库单时, 应对发票的真实、完整、准确、及时都要进行审核。同时对照发票后所附的药品入库单进行双向的复核。对药品入库单上所标注的药品的一系列信息进行对照核对, 防止出现人为差错。这将影响到药品在医院运营的整个过程中所有流程的准确性, 及时防止差错及纠纷的发生。药品会计根据审核无误的发票及所附的入库单, 编制记账凭证。由于同一供货单位所开具的发票张数很多, 在汇总整理时一定做到不窜户, 金额计算准确。我们单位的软件系统中有每月各单位发票入库金额的汇总每月编制好药品入库的会计凭证后可与之对照, 就能及时发现差错, 避免错记漏记的发生。

三、药品的出库管理

药品的出库也就意味着药品的消耗。为了保障医院的资产安全, 必须有严格、健全、高效的领用手续。各药房各科室应根据需要填写药品领用单交由药库保管员。药库保管员确认审核后, 将数据输入电脑中的药品管理系统软件。并打印药品出库单。药库保管员和领药人与领药申请单核对无误后, 据此发出药品, 双方再次确认后在领用单上签字。药品会计将签字后的药品出库单与电脑系统汇总单进行核对与审核。经审核无误后, 进行账务处理。

四、药品的调价处理

每个月都会有药品价格的调整。药库保管员在接到上级部门价格调整的通知后, 药库保管员必须及时准确清点需要调整的药品的库存数量, 种类金额, 调整好价格。并且及时通知各药房, 将价格及时调整准确。药品会计根据准确无误的药品调价汇总表来入账。

五、药品的报损

药库药房的药品因各种原因会有报废毁损的情况。当有药品需要进行报损时, 药库保管员应确定好报损药品的数量、单价、剂量、生产厂家, 填写药品的报损单, 交由药剂科的领导签字后, 报请院领导批准。将批准后的报损单交由药品会计进行会计的账务处理。

六、药品的盘存管理

为了保障医院财产物资的完整与安全, 杜绝防范跑、冒、滴、漏情况的发生, 医院库存的药品必须及时准确的盘点、清查。每月药品会计对药品的购入、领药、消耗、调价各科室间药品的调整、药款的偿付、药品的报废毁损等各种账务作出精确的账务处理, 在此基础上, 月末药品会计要编制库存药品对账表, 消耗收入对账表。

本月库存药品余额=上月结存药品金额+本月购入药品金额+药品价格上调金额-领用药品金额-药品价格下降金额-药品报废毁损金额

根据编制好的库存药品对账单, 药品会计与药库保管员一同将财务药品帐与药库保管员的实物帐进行核对。当有没对上账的情况, 要仔细核查, 查找未对上帐的原因。如有入账差错的应及时改正错误, 调整差额。如确实存在盘盈和盘亏的情况, 药品会计应填制药品盘盈, 盘亏报请单, 并同药品保管员一同签字, 然后报请各级领导签字批准。药品会计根据批准后的盘盈盘亏报请单进行账务处理。

七、药品的库存管理

(一) 药品的A B C管理方法

A B C分类管理指按照一定的标准, 将医院的药品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 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办法。

医院的药品存货品种繁多。有的药品存货数量并不是很多, 但所占金额的比重较大, 这类药品就应列入医院A类库存药品。应严格管理, 否则容易给医院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B类药品存货指金额一般, 但品种数量相对较多, 因为此类药品的金额数量较少, 医院不用像对待A类存货那样耗费太多精力。但此类药品存货的数量又相对较多, 因此在管理方面也应仔细周全。医院里还有很多药品存货品种数量较多, 但每类存货所占金额却很少, 医院只要总括的掌握总体金额即可。这三类药品的具体金额划分为A:B:C=0.7:0.2:0.1, 而这三类药品的数量比重为A:B:C=0.1:0.2:0.7。医院应根据实际库存分清类别, 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确保医院的财产安全与完整。同时又能节省医院的占用资金, 促进医院的利润最大化。在每一家医院的正常运营中, 都会存有大量药品。这些存货占用了大量资金, 相当于医院资金的30%-50%。这数量巨大的资金在其他领域会有可观的收益, 从而使医院付出可观的资金占用费, 又增加了药品存货的仓储管理费。因此怎样做到尽量缩短存货存储时间, 加速资金周转, 是节约资金占用, 降低利息成本, 机会成本, 提高医院获利水平的重要保证。在实践中还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存货管理方法。

(二) 药品存货储存期的控制

药品存货储存期的控制也就是指尽最大能力缩短药品存货的存储时间, 加速存货的资金周转, 节约企业的资金占用, 降低药品的购入、保管、销售等环节的成本费用, 从而提高医院的获利水平, 使医院销售药品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医院为购入药品而发生的费用, 按与存储时间的关系可区分为固定存储费用和变动存储费用。固定存储费用主要由各项管理费用构成。而变动成本包括存货的资金占用费, 机会成本, 仓储费用等随着存货存储数额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存储期的控制也就是对变动成本的控制。协调各项变动成本的关系使成本总量控制在最低。

药品是医院的重要资产, 药品管理流程的控制在医院运营中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医院应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药品管理办法, 促使医院的整体运营更加高效、有序, 使医院得以健康的发展。

摘要:在一家医院的正常经营中, 药品是这个运行活动的一种重要的资产。品种多, 数量大, 金额也大, 品种领用、调价等各项内容变动频繁, 与临床的各项医疗活动密切相关。因此, 加强药品的收支核算与流程管理, 既保证药品的质量、数量与品种的充足供应, 又能避免过多的积压和不必要的浪费,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速资金的周转, 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 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药品管理,医院会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药品相互作用 篇5

一、相关管理摘要:

第四章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调配和使用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管理需要在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设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库(柜),库存不得超过本机构规定的数量。周转库(柜)应当每天结算。

第十五条 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发药窗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调配基数不得超过本机构规定的数量。

第十六条 门诊药房应当固定发药窗口,有明显标识,并由专人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调配。

第十七条 执业医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第十八条 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专用处方。处方格式及单张处方最大限量按照《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执行。

医师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应当在病历中记录。医师不得为他人开具不符合规定的处方或者为自己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第十九条 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仔细核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签名并进行登记;对不符合规定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拒绝发药。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内容包括:患者(代办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明编号、病历号、疾病名称、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处方医师、处方编号、处方日期、发药人、复核人。专用帐册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2年。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为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麻醉药品注射剂型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或者由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中使用;医疗机构应当为使用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和精神药品的患者建立随诊或者复诊制度,并将随诊或者复诊情况记入病历。为院外使用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型、精神药品患者开具的处方不得在急诊药房配药。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购买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只限于在本机构内临床使用。

二、本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权限规定

1、科主任、高级职称:全部权限。

2、主治医师:除特殊管制的二氢埃托啡和哌替啶外其他全部权限。

3、住院医师:二类精神药品。

4、西医职称:禁止使用中药的麻醉及毒性药品。

5、麻醉科医师:麻醉药品不限制。

6、肿瘤科医师:止痛药品不限制。

药品相互作用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 医院 药房管理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系统被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医院的药品管理当中,对当前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计算机系统的引入改变了医院传统的药品管理模式,使得医院的药品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便捷化。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管理药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也更加方便了人民大众的医疗保健,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一、医院药品管理系统的构成

医院的药品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计算机系统的引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药品管理模式,使得医院的药品管理更加方便、准确、快速。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医院的管理成本,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的药品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药库管理系统

医院的药品管理主要包括采购、存储、使用三大环节,因此,药库是医院存储和管理药品的一个重要场所。医院的药库管理系统主要对药品的基本资料的输入,例如药品的名称、批号、产地、种类、价格等进行有效的数据管理和查询。此外,药品的入库、出库、调拨、盘点、调价、库存、采购等信息可以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查询。通过财务报表系统可以生成各类表格,更加准确、直观。还可以提供药库的日结、月结、年结功能,药品的告急、警告等功能,便于对药品进行全面的管理。

2、门诊药房管理系统

患者到医院就医时,医生会在电脑上输入患者需要的药品名称,会自动显示药品的价格等信息。计算机系统会进行统一的划价,并生成划价单,患者只需持划价单和处方单去收费处交费,拿到交费收据。这时,计算机系统会把收费信息传到药房配药人员处,他们把药品配好并核实后,患者就可以直接领走了。计算机系统不仅为医院提供药品的库存等查询功能,还可以为患者提供费用查询,所买药品记录查询等功能。这样不仅节省了划价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3、住院药房管理系统

住院药房管理系统主要是对住院药房药品的申领、库存、发放等进行管理控制的。住院病人的医嘱药品是由护士代领,专职操作人员向计算机录入的。现在因为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可以每天自动生成当天的住院费用清单。病人通过清单可以清晰的知道自己用了什么药,花了多少钱。此外,药房病房也可以准确的统计出每天的用药量,可以有效的管理药品库存。这不仅可以避免药品流失现象的发生,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也是对病人的负责。

二、计算机系统在药品库房工作中的优势作用

与传统的药品管理方式相比,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使得医院药品的管理更加现代化。医院药品的各项数据更加清晰准确,能够快速的对药房信息进行查询和分析,实现医院资源共享。大大减少了医院的人财物的成本,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可见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对医院的药品管理是有很大效果的。在此,浅议一下计算系统的优势作用。

1、提高了药品的质量管理

由于计算机系统的强大的查询、统计和自动生成等功能,使得对药品的库存数量、有效期、批号、货位等进行方便快捷的查看分析。这样有利于及时的查看库存,找到药品所在处。有利于及时的处理过期药品,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对药品库存进行统计,有利于领导及时的制定合理的药品采购计划,确保医院的药品供应。此外,根据国家对药品的市场价格调控,医院可以及时的做好药品调价,确保调价时间的准确性。

2、有利于规范药物管理

通过计算机对药品的管理,可以明确的知道药品的发放人员和使用药品的患者是谁,有力的避免了过去依靠人情买药发药,错发、漏发药品的行为以及医务人员私拿药品的行为。这样可以避免药品的流失,降低医院的经济成本。通过药品的规范管理,不仅可以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而且可以使得医院的管理更加规范化。

3、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药品管理模式主要是采用手工记录,耗费人力资源,而且极易出错,不易统计查询。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使得药品的查询更加方便快捷。自动生成的各种报表便于查询和备份,便于领导者进行决策。而且还避免了错帐、漏帐的发生,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减少了劳动成本,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医院的药品管理系统越来越科学化、规范化、效率化。

4、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使得药品的价格统一而准确,可以避免人工划价出现的失误,减少患者的损失,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药房划价、收费、取药手续的简化,缩短了患者就医的时间。自动生成的药品清单,让患者对药品的使用更加清晰明朗,有利于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方便的查询功能,可以及时了解药品的库存,避免了患者的来回奔波之苦。医院的药品管理系统可以让患者更加明白清楚的消费,赢得患者的信任,这也有利于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三、结语

总之,计算机系统在医院药品库房的应用,使得药品管理更加的透明化、科学化、现代化。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医院药品的质量管理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不仅有利于方便患者就医,和谐医患关系,而且有利于医院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虽然计算机系统在医院的药品库房工作中的确是功不可没,但是还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英河.浅谈计算机管理系统在药库中的作用[J].海峡科学, 2009(10)

[2]陈彪.药库微机管理的体会[J].医学信息,2007 (03)

药品相互作用 篇7

老百姓俗称的“副作用”就是指药品不良反应。在学术上, 药品的副作用只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一种, 也叫副反应, 是指药品按正常剂量服用时所出现的与药品的药理学活性相关, 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出现这类反应的药品具有两种以上的药理学作用, 例如阿托品具有解除胃肠道肌肉组织痉挛作用, 同时也具有扩大瞳孔的作用。当患者服用阿托品治疗胃肠道疼痛时, 容易产生视物不清的副作用。药品不良反应除副作用 (副反应) , 还包括药品的毒性作用 (毒性反应) 、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等。一般情况下, 药品的副作用程度较轻, 如果有的人副作用程度很重, 就要考虑改用别的药。患者初次服用某种药品, 一般要从较低剂量开始, 服用后注意疗效怎样, 有没有副作用;如疗效、副作用不明显, 遵医嘱可适当增加剂量, 但不能超过最大治疗剂量。增加剂量后更要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药品相互作用 篇8

1 取消药品加成后对医院药学的影响

药品加成是医院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通过药品加成获得经济效益也就成了医院药学部门主要的工作范畴, 医院药学人员70%以上 (基层医院或更高) 在进行药品采购、贮存、分发、调剂等保障供应事务性工作。医院对药学部门不需要过多的投入, 就能通过全院药品的经营获得较大经济收益。就拿我医院来看, 全年毛收入近2亿, 药品收入占了近1/4, 而药学人员却只占全院医务人员的6%, 药学部门在医院创收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因此药学人员在医院也同医师一样被视为创收的主力, 同时通过经营药品的收益, 药学人员获得相应的福利待遇。

取消药品加成真正动了医院的蛋糕, 相当大的经济利益没有了, 医院药学原有的工作范畴也难以体现出经济效益, 被医院重视的程度自然降低, 药学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势必也会受到冲击。

2 基层医院药学的现状

2.1 人员状况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编制大都很难满员, 按卫生部相关规定,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占全院医务人员的8%, 基层中小医院很难做到。即便是人员够了, 也存在学历不高, 职称较低, 工作年限短, 形不成梯次等情况。无论上述哪个方面与医类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 甚至连护类都不及。我院有医务人员近400名, 药学人员仅17名, 占全院医务人员6%都不到。药学人员中学历:硕士研究生1名, 本科5名, 大专6名, 中专3名, 其他2名。职称:高级职称1名, 中级职称4名, 其余均为初级职称或无职称。工作年限15年以上3名, 10年以上2名, 10年以下12名。执业药师3名, 有专门资质的临床药师2名。从上述学历构成、职称构成、工作年限等方面都不难看出,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综合素质全面低于同院医、护人员水平。

2.2 设备状况

在基层医院, 医院药学部门除了几台电脑外, 几乎无任何的设备, 相对于日新月异的医疗诊断、治疗设备或大医院的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和各种血药浓度监测设备, 可谓“一穷二白”。

2.3 工作状况

基层医院药学工作模式, 无非是两块:一是以药品保障为主的事务性工作, 二是以临床药学为中心的服务性工作。在基层医院绝大部分的药学人员在从事第一块模式里的各项工作, 这也是基层医院最需要的。大部分药学人员只是围绕药品在转, 从药品采购, 保管, 到药房调配, 中心摆药等等。仅有极个别的几名临床药师在做临床药学工作, 大多还是兼职, 开展业务也仅限于做些简单的药事管理, 处方点评, 上报不良反应等工作, 难以给临床提供更多的药学服务。

3 与大中医院药学的差距

在2009年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010年卫生部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新医改政策, 很多发达地区医院或大型医院, 就针对取消药品加成, 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 开始转型, 把医院药学的主要工作从药品保障事务性转到以临床、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工作。转型过程中这些医院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投入, 如建立临床用药监测体系, 组织临床药师下临床, 成立全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等等。但基层医院则不然, 鉴于其自身条件, 为数不多的经费主要投入到医疗用房, 诊断、治疗设备的购置上;外出学习进修也多以医师为主, 基层医院的药学人员编制很少, 能按国家规定进行配置的, 大都是能应付日常工作就行。药学部门点多面广, 中药房、西药房, 门诊、住院药房, 库房, 中心摆药室、临床药学室一大堆, 需要分兵把守, 一个萝卜一个坑, 即便医院同意, 药学部门也很难抽出人员外出培训进修。取消药品加成后, 医院药学和药学人员被推到了医改的最前沿, 虽说政策对大中型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是一样, 但基层医院药学和药学人员更感到压力和面临的挑战。

4 基层医院药学转型势在必行

4.1 观念的转变

基层医院药学转型是一个立体的构架, 顶端为医院的决策者, 底层为药学人员, 中间还涉及到医院机关科室, 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 因此观念的转变是全方位的。我国多年来重医轻药的观念根深蒂固, 医院决策者普遍认为医院药学就是创收, 医院药学人员就是围绕药品的采、供、管等低附加值的工作, 不需要过多投入, 不需要更多的技术性。久而久之医院药学的经济效益掩盖了社会效益, 注重药学部门创收能力而忽略药学服务技能;有些领导甚至会认为取消药品加成医院药学就失去了经济作用, 医院药学人员自然就没存在的必要。所以转变观念, 更重要的是医院决策者的转变, 只有他们的观念转变了, 才有可能在医院药学的转型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让药学人员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而不是简单地将医院药学托管出去或把药学技术人员推向社会[1]。

作为基层医院药学人员更应该看清形势, 彻底转变观念, 并付诸于行动, 不等不靠, 不怨天忧人。积极应对新形势、新处境、新需求, 认清自身的价值所在, 研究自身能力与医院、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明确药学服务内容, 参与到保障医疗安全的各项实践中。结合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 实现医院药学和药学人员的重新职业设计, 在药学实践中发挥其专业知识, 用专业药学服务和效果证明自已, 做不可替代的医疗专业人员[2]。

4.2 工作模式的转变

取消药品加成关闭了医院药学创收的经济门, 却打开了医院药学为临床服务的窗, 所以说取消药品加成对医院药学既是挑战, 同时也赋予医院药学更多的内涵, 给医院药学人员带来更多的机会。把医院药学人员从繁重的药品采供事务性工作解放出来, 走向临床, 走到患者身边, 成为医疗队伍的核心人员之一, 在安全用药的各个环节如药物监管、药物治疗、药物咨询教育中起到应有的作用。用更专业的药学知识, 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 让药品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5 结语

从医改政策来看, 取消药品加成的目的是将医药分开, 打破医院“以药补医”的现状, 尽可能体现医院“医疗技术”的含金量, 以缓解国民关注的药价贵而引发“看病难”的共识。应当说政策针对的是“药”而不是“人”, 只要药师们认真领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医改措施“四个分开”, 就不难看到医院药学和药师的出路。我国药物的合理使用仍存在诸多问题, 已经成为制约全民健康和医疗改革的瓶颈, 尤其是抗菌药物的滥用, 如何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成为基层医院药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药学人员也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督和管理责任[3]。

基层医院药学应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 找出适应的药学服务模式, 以服务患者为中心, 以深入临床为基础, 创造条件, 克服困难, 加强与医、护、患的沟通, 切实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成为院领导的好参谋, 医师、护士的好顾问, 患者的好帮手, 有为才能有位。

参考文献

[1]张雷.新形势下要重视医院药师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2, 20 (1) :69-70.

[2]王淑荣.公立医院改革后, 药房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功能定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2) :137.

药品相互作用 篇9

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监测是一项法定义务, 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善事, 也是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同时, 医疗机构开展ADR监测, 自身也是受益方。

在我院ADR监测中, 临床药师是具体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 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如下。

1 为考察药品质量提供第一手资料

近4年来, 笔者共报道了416例ADR病例, 其中, 新的严重病例7例, 严重病例29例, 新的一般病例76例, 为药品再评价提供了宝贵素材。另外, 笔者报道了静脉滴注鱼金注射液致高热、口服痔血胶囊致肝功能异常、口服鼻炎宁冲剂致过敏性休克等热点ADR, 为药品监管部门控制药品风险提供了可贵的辅证。

通过遍布院内各科的ADR监测信息员队伍, 为考察我院药品质量编织了一张大网, 及时发现各种ADR风险。例如, 2008年1月, 某厂家生产的某批次硫普罗宁连续发生4起过敏反应;又如, 2009年10月, 某厂家生产的某批次复合维生素注射液连续发生5起严重胸闷现象, 笔者了解到情况后, 及时进行了关联性评价, 认为不能排除药品质量原因, 及时将该批次药品退回给厂家, 避免了ADR的重复发生。

2 在宣传ADR过程中, 提高医务人员的用药风险意识

2.1 充分利用医院局域网宣传ADR信息

近年来, 笔者利用医院局域网宣传国家ADR信息通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说明书修订信息、卫生部有关加强药品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等, 让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到最新的药品警戒信息。

2.2 深入临床, 宣传ADR报告表的填写及注意事项

利用临床科早会时间, 先后到儿科、肿瘤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等临床科室宣传ADR信息, 提高ADR上报率及报告质量。

2.3 邀请上级ADR监测中心专家到本院宣传ADR

2008年, 我院先后邀请本地区及省的ADR监测中心的专家为医院医务人员举办多场讲座、研讨会, 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ADR的判断识别能力。

3 在调查ADR的过程中, 提高相关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

3.1 ADR的诊断与鉴别

很多ADR的发生有其一定的规律, 临床药师在部分药源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在输液反应的原因排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6年8月, 肾内科1例患者发生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型药疹, 笔者认为别嘌醇片可能性最大, 经及时停药并采取对症处理, 患者康复出院。2009年9月, 我院儿科接连发生5例输液反应, 经认真调查, 排除药物因素, 考虑环境因素所致, 经采取对应措施, 未再发生类似输液反应。

3.2 不良反应预防

很多ADR是可防可治的, 为减少或者避免严重ADR的发生, 加强学习是惟一途径。在调查ADR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临床医师是否为减少或者避免严重ADR的发生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 2009年4月, 骨科发生1例连续使用依替米星12d致听力严重下降, 笔者注意到, 医师未及时为患者监测肾功能、尿常规及听力, 经与相关医师沟通, 医师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注意事项有了新认识。

又如, 妇科一孕妇在家静脉滴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时发生过敏性休克致宫内死胎[1], 笔者了解情况后, 提出合理用药建议书, 以避免类似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建议:禁止将该药带出院外使用;首次输用该药, 开始应缓慢静脉滴注, 并严密观察;对于需用此药治疗的孕妇, 应告知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甚至宫内死胎的风险。

3.3 不良反应处置

发生ADR后, 处置是否及时得当, 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如, 2009年11月, 骨科有1例患者使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发生过敏性休克, 经处置后血压一直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经调查, 与未及时使用肾上腺素, 而升压药多巴胺剂量偏小有关[2,3]。笔者及时与相关医师沟通, 提高了医师对过敏性休克的救治能力

4 在收集、评价、筛选、上报ADR中, 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9年, 我院所在地区ADR监测的思路是“报告数量保稳定, 报告质量有提高”, 我院积极响应。2009年我院共收集ADR病例154例, 实际上报131例, 剔除了部分质量不高、不良反应轻微或常见的病例。这样, 提高了报告质量, 又减轻了上级ADR监测中心的压力。

我国目前处于药械安全风险的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ADR监测任重道远。做好ADR监测,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热心ADR监测工作, 熟悉ADR监测工作, 亦熟悉临床工作的队伍。临床药师的工作性质及工作能力, 决定了其在ADR监测中的核心作用。我院ADR监测的经验表明, 发挥了临床药师的积极作用, ADR监测工作就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ADR监测工作就成为了医院日常医疗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郑祥云, 陈坤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静滴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2 (23) :123.

[2]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54-266.

药品相互作用 篇10

随着我国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 药品质量检测工作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药品反应报告与药品的检测地位进一步的提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办法》的颁布, 对药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药品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医疗机构依法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等有着详细的规定, 并明确了其各自的相关职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单位等。由于临床医生日常工作较为繁忙, 同时为了避免自身陷入医疗纠纷中, 对药品的不良反应不愿积极主动上报, 因此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就落到了医院药师身上。

1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报告和监测的目的

1.1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1]

如果按照病因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的话, 可分为A、B、C型反应, 其中量变形异常为A型反应, 质变形异常为B型反应。如果按照患者群体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的话, 可分为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不良反应、停止用药反应、药品依赖、致癌、药品不良反应、二重感染、突变、特异质反应、致畸。

1.2 报告和监测

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 并不是针对药品本身, 而是为了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并通过了解使一些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能够被发现, 使药品的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 及时找出药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使同一不良反应情况重复发生的现象在一定程度得到遏制。

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过程中医药师发挥的重大作用

2.1 大力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知识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能够有效、顺利的进行, 离不开对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宣传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医药师通过对药物咨询栏目、宣传板报、讲座等方式对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和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存在的意义进行宣传, 使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及医疗事故之间的本质区别得到人们正确的区分, 使更多的单位或个人通过鼓励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适当拓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渠道;使药品生产制造企业的责任感不断地增强;减少一些医疗人员因不了解药品不良反应而出现判断失误的频率等。医药师以患者、病因为中心, 深入临床合理指导临床用药并参与药物治疗的整个过程, 能够及时的发现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对其进行判断评价, 提高人们认知药物警戒信号的能力, 在深入临床过程中对每种药源性损害进行准确的区分并能够有所警惕。如假劣药物、急慢性反应、药品误用、药物中毒等问题。

2.2 减少药源性损害

对医护人员、患者对药物的正确认识进行协助, 最大限度的减小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检测中药源性损害对其的影响[2]。药师能够及时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药物认识方面的协助, 这样就可以降低药源性损害的干扰, 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工作顺利的开展。

2.3 避免用药不当

对医院护理人员、患者对药物的正确使用进行协助, 避免用药不当现象的重复出现而造成一定的损失。药师对药品的性能及整个用药过程比较熟悉, 在对临床用药进行观测时能够确保药物分发、药物配置、药物储存、药物使用等环节符合规定要求。例如有些药物进行滴注的过程中, 其速度对药品不良反应有着很大的影响[3]。药师通过与医护人员的交流合作, 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 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 进一步对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 如对患者用药信息的收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的收集。

2.4 设置合理用药咨询栏

使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药品不良反应知识, 让其正确认识到服用药物种类越多, 不良反应就越容易发生。同时维生素和补益药的不当服用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在药物性能、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 使患者能够根据自身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用药, 提高患者自我检测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

2.5 承担药品咨询工作

随着非处方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多,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非处方药的不当使用占有一定的比例, 用药者对非处方药的风险认识欠缺, 不懂药品标签、在对药品的使用、使用时间等方面存在着理解误区, 药师能够提供相关方面的服务, 负担起药品咨询工作。利用自身对药学信息熟知的优势, 做好药品参谋。

3 小 结

本文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报告和监测的目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过程中药师发挥的重大作用的简单分析, 概括了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 并不是针对药品本身, 而是为了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进了一步的了解, 并通过了解使一些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能够被及时发现, 使药品的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的加强, 及时找出药品中存在着的安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克金.四年来我院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总结与体会[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 2010.

[2]庄权权, 赖淑华.临床药师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J].海峡药学, 2010, 22 (6) :248-250.

上一篇:开源绝地反击下一篇:循环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