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书香校园

2024-06-25

建设书香校园(精选十篇)

建设书香校园 篇1

一、建设书香校园的意义重大

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建设书香校园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建设书香校园是提高学生精神境界的需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史与阅读史紧密关联,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与阅读水平紧密关联。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证明, 要使年轻一代具有宽广胸襟、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 就要从读好书做起, 从接受文化熏陶做起。阅读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人格精神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积极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充实学生心灵, 提高学生精神境界, 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的当务之急。

2. 建设书香校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的阅读, 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蕴、智力基础, 乃至情感、审美基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 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 阅读, 再阅读。”加强学生阅读工作, 使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 建设书香校园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在学生中广泛开展阅读活动, 让学生与经典为友、与知识为友, 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灵感、在交流中启迪智慧、在反思中超越自我, 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家园, 形成学校独特的精神内涵, 不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更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读书的榜样

教育是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圣事业。教师在书香校园建设中, 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既是读书的实践者, 又是读书的推广者, 教师渊博的学识、良好的素养、健全的人格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无形课程。

1. 传道授业解惑需要教师多读书

给学生一瓢水, 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许多优秀教师课上得灵动如风, 神韵如龙, 一般教师往往学不来, 他们成功的背后是深厚的阅读积累:知识功底、文化功底、思想涵养功底。这不是听课人可以随便学得来的。如果真是要学, 就得像他们那样, 读书、读书、再读书, “走遍天下书为侣”。把自己从事的职业看做一门学问, 把读书看成到达学问的路径, “咬定青山不放松”, 把生命沉醉在书里, 无怨无悔。

2. 要让学生读书, 教师必须爱好读书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可塑性的成长中的未成年人。小学生崇拜教师, 把教师当楷模、当榜样,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身体力行地去读书, 既能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拓展, 不断充实新的内容, 又能够给学生以最直观的引导。当分享到教师的读书乐趣, 看到教师发表的作品, 买到教师编辑的书籍, 学生自然就有了一种崇拜感。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教师去阅读、去记录、去创作。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读书的意义, 激发起学生读书的好习惯, 这种效果是任何说教所难以达到的。

教师不仅要读专业的书, 还要读学生喜欢的书, 同时还要学习、积累读书的方法, 以指导学生读好书。教师的书籍来源比学生丰富, 教师的阅读选择比学生自由, 教师应该做学生读书的榜样。

三、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是学校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终身的发展、终身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说:“学校毕业以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而阅读习惯的养成决定着一个人的自我教育。由此可见, 读书习惯、读书兴趣的培养是学校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内容。

1.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让学生做到乐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要从小培养。低年级教师在培养学生爱看书之前, 可以先让学生爱听——教师读给学生听。教师要善于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 懂得孩子喜欢听什么, 喜欢做什么, 然后再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作品, 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 等等, 读给他们听。对于孩子们来说, 等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 就可自己主动读这些生动的故事了。这不仅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而且引发了学生多识字的欲望。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生的读书热情会更高。

2. 要让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阅读能力, 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 并指导学生吸收不同书籍的优秀之处。读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名人传记时, 要让学生学习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感悟书中的深刻道理;读优秀文学作品时, 要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背诵优美片段,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读科普类作品时,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 注意观察, 做到学以致用……此外, 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 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老师, 它们在学生养成读书习惯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长此以往, 学生便会根据自己的需求, 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

3. 注意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

鲁迅先生提出,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动笔能够帮助学生记忆, 掌握书中的难点和要点, 也有利于学生储存资料, 积累写作素材, 扩大知识面, 提高其分析综合能力。“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学生从小养成积累运用的好习惯, 必将受益终生。当然, 读书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必须经过反复的磨练, 同时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

四、大力营造读书氛围, 让校园处处充满书香

1. 学校要充分重视“书香校园”建设工作

学校精心谋划安排“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书香校园”建设活动要在各学校总体发展的背景下统筹规划, 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 与促进学生发展结合起来, 与促进教师成长结合起来, 与促进学校发展结合起来, 与形成学校特色结合起来。

2. 加强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建设

学校进一步加强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建设, 每年预算出一定的购买图书经费, 添置一批精品图书。学校倡导开展“图书进教室”活动, 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图书柜、图书墙以便于学生阅读。学校还充分利用广播、电子图书、网络图书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3. 建立必要的读书组织

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组建各种学生读书社团, 为孩子的特长搭建平台。班级可成立读书会。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和3~5名学生组成。读书会下设读书小组, 每个小组的人数以5~6人为宜。读书小组的人员构成尽量按照兴趣、能力、性别等因素均衡搭配。进一步激发读书小组的团队精神, 为每个小组取一个别致的名称, 想一句读书口号, 并建立竞争机制, 经常性地开展竞赛活动。

4. 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书香校园 篇2

睿智启航

发展目标:大力开展校园、班级读书活动,优化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引领广大师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用阅读引领成长”,让校园回归到阅读的本真中来,打造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书香班级”。用阅读让“师生的精神亮丽起来”,用洋溢的书香感染师生。重视学校传统,立足人文积淀,凸显文化特色,为学校建设寻求新的发展亮点。活动规划:

一、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在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环境。“晨诵”为每天早晨到校后的一段时间,以“每日一诗”的形式,广泛开展“走近经典”的诵读活动。全班同学或自由朗读或齐声诵读,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在大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优美及音乐感,在大声诵读中走近文化经典和民族底蕴。学校将组织相应的古诗文诵读大赛或诗词知识积累竞赛。

“午读”为每天午读课时间,学生按照语文老师安排的进度阅读每个班级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师生可针对其中片段作赏析、点评交流。

“暮省”则是学生课后,抽出时间,在读书笔记上,记录晨诵、午读的主要内容,写一些心得体会。或以日记、随笔、读书手抄报等形式记写成长的记录。暮省主要是以写的形式,记写感悟。师生之间,亲子之间要用语言相互激励,以共勉。

二、精心设计了学生读书活动,做到了“三定”:

一是定等级,将图书分为八个星级,每个星级5本书,学生读完一个星级的五本书,经教师验收,达到标准的,学校安排统一时间面向全体师生向该生授星;二是定标准,验收标准是学生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书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心得体会三个方面,学生能完成验收模板可顺利获得授星;三是定活动,学校安排各班每周开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各班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展示活动,通过讲故事,交流心得,片段表演等形式,交流学习成果,相互借鉴提高。

三、活动引领,进行全方位展示;一是系列读书成果展示,学生每周一份手抄报,班级两周一份班刊,教研组每月一期校刊《山果果》,学校每期一期《师生优秀作品集》。二是活动展示,即班级每周一次读书会,每月一个主题阅读擂台赛,定期举办课本剧展演和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活动。活动剪影:

博览伴我同行,让书香溢满校园;经典伴我同行,让生命光彩照人。

建设书香校园 篇3

关键词:校园文化;人文书香校园;创建

学校是文化传承、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场所,师生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既可以提高学校的品位,又能达到“育人”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我个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首要的是创建“人文·书香”的校园,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其他方面的基础。但究竟如何创建“人文·书香”的校园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会对一些不良行为起到约束作用。环境主要有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物质环境即指外显的校园绿化环境,如规划好花园、草坪、林带、绿色长廊,它既能给师生带来舒适的感觉,又会让学生有归属感,将来还会对母校产生很深的眷恋之情。文化环境即指校园的整体氛围,可从教室、教学楼的布置入手,要注重整体效果。就以教学楼的布置为例,一楼大厅的布置除了学校的展板以外,可以放一面大镜子,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进入教学楼的第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仪容仪表,对一些穿戴不整洁,或不讲卫生的学生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再在一楼挂四个书写美观洒脱的大字:斯文在兹。既具书香特色,又包涵深远的文化意蕴,而且更具人性化。楼道的布置也应当摒弃标语、警示牌,悬挂名人字画、科学家的画像以及名言警句等,既给学生美的享受,又从精神上起到引领的作用。而且名人字画可以采用中国国画,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教室的布置可放手让学生去做,要体现学生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而且讓学生参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总之,优美舒适、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一定会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这一点必不可少。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扎实有序地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是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今年,我校开展了“图书进教室”活动,而且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读书逐渐成为六中学子的一个习惯。作为由读到写的迁移,学校举行了作文竞赛。我认为还可以开展其他一些活动,如“有奖读书”,对喜欢读书、能广泛读书的学生进行奖励,并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带动校园良好的读书风尚,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同时我校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秋季趣味运动会、跳绳比赛、“六一”文艺会演、书画展等,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并利用一切机会开展校园文化教育,比如清明烈士陵园扫墓献花篮,传统节日举办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另一突出成就是校刊《林中晨韵》的创办,校报有一半的版面用于发表本校学生的作品,这对于学生是一个极大鼓舞,而且校报因其贴近学生的生活,深受学生喜爱,每期发到学生手中都是竞相传阅,文章被选登上的学生更是倍感荣幸。校报既展现了学子风采,又彰显了教师魅力,而且全面展现了六中的办学理念。

三、培育校园精神文化

学校是培育人的重要场所,而且精神世界不是靠外在的强制驾驭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校歌、校训、校风既影响学生的发展,又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复兴。我校在精神文化的培育上面做得较好,首先是校风的建设,尤其是近三年,从领导到教师,从方方面面进行校风的培育,规范学生的行为,注重仪容仪表的整洁大方,定时定点打扫并保持卫生整洁……终于有了今天良好的校风,并由校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并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不良行为起到抵御作用。另外,本学期我校面向广大教师和全体学生征集校徽设计图案,既激发了师生的主人翁意识,又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热情。未来我们还会征集校歌等。由此可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我们可以在校歌的征集上汇集全校师生的智慧,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向更高层次,让我们的校园成为学子的乐园。

“书香校园”活动之校园环境建设 篇4

1 建设目标

(1)“书香校园”环境建设,以提升校园阅读的氛围,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首要目标。具体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通过创设浓郁的读书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师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读书育人的目标。(2)代表东莞市出赛(名额4名),争取被评为省级“书香校园”荣誉。对评为省级“书香校园”的学校予以通报表彰并颁发牌匾,同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有助树立校园形象。

2 建设依据

依据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粤教思[2011]3号)、东教思[2011]22号、粤教思函[2011]43号等文件,按照文件精神进行建设。

参照“书香校园”评选指标体系进行建设(只摘录与环境建设有关的指标)。(1)有专门的图书阅览室:藏书:利用率;(分值:4分4分4分)(2)班级设有读书角、读书廊、校园设有读书橱窗,并经常更新内容;(4分)(3)有关读书格言和标语悬挂在校园和课室的显著位置;(4分)(4)学生读书:有活动记录和活动图片;(5分)(5)教师读书提高业务水平:有活动图片和现场记录;(5分)(6)学校报刊亭建设等。(5分)

指标体系总分是100分,与环境建设有关的分值合计为35分,说明书香校园环境建设是重要的。

根据小学教学目标;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需要、个性和性格培养需求,设置相应的学习环境设施,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实现人生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是一种启蒙教育。

3 建设项目

各学校要加强阅读阵地建设,在校园文化长廊、图书角、宣传栏布置师生作品、双语名人名言,在花园草地布置富有文人气息的宣传标语。让阅读与陶冶随时随地发生,从小处着手,使学生能移步换景,让学生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校园环境建设:

(1)建设图书馆: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阅读刊物并提供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阅读刊物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在馆内,除文献信息资源外,还配有藏书说明和图书借用记录;每月统计学生借阅图书量,设置借阅图书排行榜,并设有读书心得公告栏和教师热门图书排行榜等。(2)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围绕校园现有的走廊或墙壁而建设的文化建筑。长廊上分享名家精神与其价值观,是“书香校园”的基础建设内容之一,对学生理想的确立和目标追求具有指导意义,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3)建设校园雕塑:校园雕塑与所有的校园物质景观一样,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校园雕塑通过被解读,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而且从雕塑作品中领会特定文化的设计思想、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4)设置读书格言和标语,并布置在校园的显著位置。如校园的草地上“种”了一朵很大的向日葵花,每当同学们看到金黄色的葵花时,立即被它鲜艳的颜色所吸引,同时认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标语信息。(5)设置图书角、读书廊和读书橱窗等,并经常更新内容。在班级内设置读书角等,有利于加强校园阅读便利性,方便学生利用课间时间进行阅读,便于师生之间的阅读交流。图书角做到“三有”,即有专人管理,负责借还登记;有读书互助小组,同伴共读;有足够数量的图书。(6)建设学校报刊亭。报刊亭是出售或阅读各类校园报刊的特定场所,有利于学生了解校园间的新闻、规章制度及发展动向等。(7)设置“我的梦想”角。帮助和启发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激发学习兴趣。(8)设置量高处。定期让学生量身高,告诉学生自己会天天长大,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9)设置涂鸦墙。让学生在涂鸦墙上,自由画画或写作;或给出主题,让他们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和创新的能力。(10)设置游戏角或“数学迷宫”。小学生最喜欢玩,离开了玩,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为此,我们有必要在校园内,设置玩的场所,让学生在玩中学,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11)设置英语角,外语能力的培养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有关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语言环境,为此,设置一个专门的英语场地,有助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12)设置学生作品展示栏、房等,如画画、写字、手工品、相片、读书笔记和心得等。(13)设置“主题”课室。教室内外明亮的色彩和朝气蓬勃的气氛,由学生自定教室的名字;教室装裱教师和学生小时候的照片,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设置学校、班级奖牌公示处等

4 结论

校园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应注重人文景观的内涵建设。从现有的校园环境条件出发,从小处着手,创建适合师生学习的环境氛围,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摘要:为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突出学校“书香校园”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与学习习惯,省教育部门在全省深入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开展该活动应重视校园环境建设,通过环境氛围来影响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书香校园,环境建设,阅读

参考文献

[1]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粤教思[2011]3号);东教思[2011]22号;粤教思函[2011]43号等文件;

[2]http://www.docin.com/p-50940258.html书香校园的评选指标.豆丁网.

书香校园建设方案 篇5

本学期继续上学期的书香校园活动,引导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师生走进书香之中,与好书为友。点燃读书激情,营造书香校园,具体方案如下:

一、营造”书香校园“环境

1、开展”捐书、献书“活动,让每一个班级充满书香。

通过教室布置,设计书香班级。

每个班级教室里设置图书一角,图书架由学校统一配置。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献一本看百本”献书建图书角活动。要求每个同学在捐书、献书,并评出班级捐书最多的学生为“书香少年”。

2、让校园处处充满书香。

(1)在校园道路两侧、教学楼走廊分主题张贴宣传标语。

(2)在大办公室旁边设置“休闲阅吧”,主要供老师们阅读。书报来源主要依靠学校每年订阅的报刊杂志。

(3)大办公室旁边开设一橱窗宣传栏,展览“借阅之星”“阅读之星”“优秀读后感”。记录优秀阅读者和读书感悟深刻的学生,使它成为“书香橱窗”,为师生展示读书成果提供一个平台。

(4)各部定期在学校的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网等渠道展示、发表学生习作,给学生以创作的体验,感受成功创作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读书、学习、写作兴趣。定期将学生优秀作品搜集整理,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或向报刊推荐发表。

3、组织好“小荷文学社小记者”等相关活动。通过小记者活动,采访学校领导、教师、优秀学生等,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感受学校办学理念,了解学校的过去与未来,教师的苦与乐等,并通过自己的学习、写作,锻炼学生综合全面的能力,从而带动全校学生读书学习的热情。

4、让网络打开师生眼界

加大硬件投资,购入电子阅读机,引入电子阅读,扩充电子图书的数量与质量,为师生提供阅读保证。

5、建好学校网站,设定相关栏目,如:”教育论坛“”教育随笔“等,以便教师交流学习。

二、明确具体要求,引领师生开展系列读书活动

(一)对学生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

(1)熟读经典诗词。学生按要求熟读背诵下发的经典诗词。

(2)学生本学期读书至少5本,可到图书馆或是班级借阅图书,或是自行购买。

(3)每个学生人手一本”读书学习记录本“,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感悟等记录下来。

(3)每周语文教师利用15分钟时间检查学生读书摘抄,对优秀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对摘抄的优秀文字进行朗诵。

(二)对教师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

(1)本学期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1本教育论著及3本以上其他类读物,并完成读书摘抄,写出读书心得,上传到校园网相关栏目。

(2)办好读书沙龙,本学期组织教师读书交流会1-2次,同时开展相关读书征文活动。

三、通过精彩活动,促进读书活动的升华

1、本学期师生中开展“书香少年”,“阅读之星”评比比赛。“书香少年”以捐书多的学生得此称号;“阅读之星”则根据图书馆借阅书籍数量和读书摘抄质量结合评出评选出;教师“阅读之星”由读书摘抄与读书心得二者综合评选得出。

2、本学期举行古诗大赛,鼓励学生多阅读背诵古诗。(方案另出)

3、以班级为单位,5月初举行一次经典古诗朗诵大赛。(方案另出)

4、学生6月份举行读后感征文比赛。

5、教师每月上交一篇读书感悟,并进行评比。

四、开展”读书节“”书香校园“成果展示活动

“书香校园”建设与一代新人的成长 篇6

近年来,我们的教育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引导,过分功利化、工具化,造成诸多社会问题,汉语是国外热国内冷,很多学生重理轻文,重外语轻母语,有的高中生连一封家书都写不通顺,语句干涩,词不达意,三言二语,错字频出,难怪有人疾呼:“整救母语,迫在眉睫!”

早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赵朴初,叶至善等9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就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了紧急呼呈:“我国文化悠久,在世界文化史上早有它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我们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系我们民族屡受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韧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种种迹象表明:传统文化复兴的思潮正在炎黄子孙中涌动着,中华民族正在对自己的文化越来越充满自豪,越来越充满信心。正是在这种大的前景下我们提出了“书香校园”建设实施意见,拟通过对中华古诗文及其它文化精典的诵读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营造书香浓郁的现代校园文化,为每个生命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

一、经典阅读在“书香校园”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经典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完善的道德,全面的人格,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孩子的人格教育,如果要培养孩子高尚道德和博大的人格,就必须引导孩子去学习吸收人类最优秀的文化经典,从而打开心智,启迪智慧。

第二,经典教育可以让儿童奠定深厚的人文素养。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思想、大智慧,它们充满着人文的情怀,充满着对生命的关怀,是涵养儿童人文素质的源泉。

第三,经典教育有助于儿童智慧的开发。让儿童从小就开始接受人类文明史上最优秀的经典作品,无疑将会在更深层面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他的眼界更加开阔,也更容易激发其智慧。

第四,经典教育有助于锻炼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每天学习经典不仅可以使儿童记忆力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极大的锻炼,也能使儿童的注意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第五,经典教育有助于儿童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儿童在阅读尤其是背诵了大量的经典之后,胸有万卷书,自然就能下笔如有神。

二、“书香校园”建设的主要途经与方法

1.营造氛围,带领学生敲响读书之门。召开读书动员报告会,在图书室、教室、走廊醒目位置张贴标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勤动笔墨多读书,与书为友,走向优秀……”以此警示学生同好书交朋友。

2.拓展购书渠道,解决书源不足问题。学校经费紧缺是制约“书香校园”建设的瓶颈因素,为了能让学生有书读,读好书,我们本着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即学校购一点书,动员学生家长买一点,师生捐一点的办法武装图书室,办好图书角,这样基本满足了学生的读书需要。

3.温情共读,引导学生享受读书乐趣

生生共读,发挥学生的互动功能,

师生共读,发挥教师的导向功能,

亲情共读,发挥家庭教育的导引功能。

4.主体推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读书

一是以活动促读书。将每年三月定为读书节,每月一次读书汇报会或赛诗会,或故事会或演讲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享受读书之“乐”,读书之“幸”。

二是发挥课程的固化功能。通过课程建设固化读书时间,每天保证半小时“雷打不动”。

三是假日读书巧安排。小学生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寒暑假度过的,这对学生读书来说是难得的黄金时段,如何高效地利用好这段时间呢?假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成立读书交流小组,开学后,以班为单位召开读书汇报会,评出本班的“小书虫”、“读书小状元”等,学校在开学典礼上予以表彰。

四是读写结合,使学生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并学以致用。鼓励学生积极向各级少儿刊物投寄稿件,对中稿者大力宣传,褒奖有加,同时办好刊载学生习作的校报。当孩子们喜获录稿通知,手捧刊载自己作品的报纸或少儿杂志的那一刻,简直是眉飞色舞,神彩飞扬,不亚于亲手发射了一颗卫星。是的,这是他们读书的结果,这是他们收获自己劳动的成果,这是他们放飞的希望之星,做为老师有谁会怀疑在不久的将来在他们中会出现名作家、名记者呢?

三、“书香校园”建设为孩子的道德完善提供了平台

中华民族有着五年年的文明史,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积淀中形成。中华民族固有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智慧和财富。这当中传统美德又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核心。千百年来,尊亲敬长,谦逊勤敏,公正守信,廉洁俭朴,和乐助人,自强奋进等传统美德,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

“书香校园”建设是一个课题,更是一项工程。要确保工程质量,必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既要精心布署,周密计划,又要积极吸纳,不断创新,还要大张旗鼓,营造氛围,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这样,才能重新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厚重一代新人的文化素养,才能培养胸怀博大的文坛巨匠;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应对这个时代,应对全球化,应对现代化的挑战,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平县太平庄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建设书香校园 篇7

一、课题研究目标

1.重点落实文化管理, 将读书与课程结合, 研究探索故事情景课堂教学, 构建学生的“七彩童年”生活, 营造“唯有书香能致远”的校园氛围。

2.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 (低、中、高) 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以行动研究法展开研究, 重点研究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探讨有效的基本模式。

3.在全面展开活动的基础上, 对各年级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链接活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交流;对原始感性材料进行目标检测、分析、筛选、综合, 及时调整, 促使活动有效开展, 推动课题深入研究。

4.探索阅读指导课、亲子阅读等项目的具体策略、模式。

二、课题研究过程

1.以行动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为主, 子课题都要紧紧围绕总课题开展工作。重点研究四方面内容:一是课内教学与阅读思想的结合;二是校内活动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三是阅读评价方式的初步构建;四是促进亲子共读。

2.太原市教科研中心课题组的领导来校指导了学校开题工作, 使我校课题的开展更加顺畅、细致。他们肯定了学校总课题以及子课题的构想以及工作方式, 同时对子课题的明确性提出了进一步的指导。

数学组的课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专家建议该组教师将子课题细化为“小学生数学日记在研究中的重要性”。经过再三研究, 数学组的教师认为教学中只进行数学日记研究这部分很难操作, 希望能将数学阅读渗透在数学课的各个环节中, 特别是理解阅读数学要求、寻找数学重要的关系量, 于是继续在原定的课题上入手。

(1) 强化默读, 学会咬文嚼字。读, 就是认真读题, 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 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开始。作为数学教师, 一定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 一定要训练学生自觉通过默读来理解题意。因为通过不漏字、不添字的默读, 可以培养学生细心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能够敏锐捕捉到题目中故意设置的一些细小障碍并顺利化解, 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2) 进行推敲, 学会勾点圈画。数学是由一些术语、一些数量、一些文字及数量关系组成的, 它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特殊关系。在小学阶段, 文字题与应用题是典型的数学应用, 因此, 学生在解答文字题及应用题时一定要仔细推敲一些关键词语, 通过对这些关键词语的感悟找出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阅读语文课本时会运用一些阅读符号, 那么在阅读数学课本时也不例外。如可规定:条件用“——”标, 问题用“~~”标, 重要概念或关键句用“﹏﹏”加注, 重点词用“▲▲▲”点, 公式用“□”圈起来等。长期坚持训练, 逐步要求学生养成边读教材边圈点勾画的习惯。学生通过读题、画关键词、画关键句, 思考后能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将题意重述出来, 这种重述体现了学生的理性思考。当然, 重述既可以用文字形式再述, 也可以通过用图表、式子、线段图等方式再述。当学生能把题意表述清楚了, 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自然而然清楚了。

(3) 加强比较, 理解数学术语。数学术语是反映数学关系的专业用语, 具有很强的学科性, 比较枯燥, 学生既难理解, 又容易混淆。因此, 在数学教学进行到某一阶段后,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采取分组的方式集中展示一些意义相近或相反的数学术语, 让学生通过比较反思, 达到对比分化、沟通辨析的目的, 从而较好地理解这些容易混淆的数学术语, 为今后的顺利解题做好准备。

由于在数学课上加强了数学阅读, 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 在2012年全区期末调研中取得全区第一的优异成绩。

英语组教师将课题进一步具体化, 将研究方向缩小为中高段语篇创作的实践研究, 更改为“小学英语中高段语篇创作之实践研究”, 主要研究小学生中高段语段、语篇自创的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探求创作方法、活动的效果等。在细化目标之后, 课题研究的操作更具有可行性。中高年级学生能在阅读中借助绘画表现语言, 也可以在阅读后把自己心中的感受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样可以使抽象的英语语言转变为学生喜欢的漫画、连环画和小儿书等。

学校其他学科教师也有了探索的意识, 在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中都能有效将阅读与教学结合起来。美术课上, 老师不仅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画家的作品介绍, 还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感受;音乐课上, 学生也一样可以阅读音乐家的故事, 阅读曲谱, 感受旋律。老师们逐步探索哪一类课适合进行阅读渗透, 在不断地整理经典课例。

3.在制定的阶段性目标中, 第二点是“整理、总结出不同年龄段 (低、中、高) 适合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

关于学生的阅读, 学校开创出两条途径, 即校内阅读与校外阅读两条路。校内阅读又分为两种形式, 即阅读活动与阅读指导, 阅读活动指的是“晨诵—午读—路队吟诵—读书沙龙—读书节”, 阅读指导指的是校本课程课与阅读课。校外阅读指的是自读与亲子共读这两种。

关于方式方法, 我们正在探索这样的一种流程: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确定了学校阅读书目, 每月至少一本书, 阅读后有监测评价。

在校内活动方面, 学校坚持了一贯的做法——读书节、读书心得竞赛、晨诵午读、路队吟诵;还整编了校本课程《甜蜜橙园》, 这套教材力求将积累、阅读、实践、展示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在阅读评价方式上, 我们研究出三套评价表, 先在语文教师中进行使用, 后逐步推行到其他学科教师中。

4.各个家庭采取家庭共读一本书的方式, 让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阅读至少一本书籍。围绕书籍中的内容展开若干次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可以通过对话、日记、小报、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来进行。家长和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阅读, 并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思考和研究中去。学校为家长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 开展了一次“家长俱乐部”活动, 旨在统一思想, 提升素质。我们要求班内有条件的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 共同写出读后感, 在学期中将进行一次评选活动。

具体方法指导是:1.倾听、感受家长的阅读;2.帮助孩子观察、理解故事内容;3.启发思考, 假设想象;4.阅读后的交流。

由于读书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主题, 自主取舍阅读内容, 自主选择阅读方式, 少了以往的那种强制, 诱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 真正确立了学生阅读的主人地位。学生爱读书了, 班级的图书角深受学生喜爱。以往课间, 学生或聊天, 或做一些自己加量的习题;现在, 学生一旦完成作业, 能主动去借书来读, 甚至有些学生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三、阶段研究成果

1.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现在每天中午来校, 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坐在位置上读书, 完成摘抄笔记, 班级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在研究阅读课基本模式方面, 我们探索出这样的道路:

“阅读推荐课”基本流程是:谈话导入, 提示课题—互荐书籍, 学生交流—赏析激趣, 教师推荐 (播放电影片段、品读精彩章节、欣赏图片) —提示途径, 拓展延伸。

“阅读指导课”基本流程是:安排读书时间—掌握读书程序—领悟读书要求—学习读书方法。

“阅读欣赏课”基本流程是:激发兴趣, 导入主题—课内指导, 例子引路—学法迁移, 自主赏读—畅谈心得, 拓展延伸。

3.共同整理并编写了校本课程《甜蜜橙园》, 整理出适合我校学生的阅读书目。

4.各学科中均体现阅读思想, 学生能借助阅读加深理解, 提升学习能力。

5.教师撰写课题实践心得、经典课例。如学校汇编了一本书《放飞心灵》, 数学教师赵丽君的文章在《学习报》和《太原教育》上发表等。

四、课题研究存在问题

1.阅读评价模式仍不能全面覆盖。因为学生的阅读活动内隐性很强, 学生个体的反应和表现有时差异很大, 评价者仅凭肉眼观察和经验推断未必准确;况且学生的学习活动又始终处在一种动态的变化情境中, 和教师的活动交织在一起, 很难分出彼此。教师教学精力有限, 不能将评价运用自如。

2.在各学科渗透阅读的理念受到教师的支持, 但是研究过程中缺少细致的指导, 缺少一定的教学模式, 不少科任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随意性强的现象。

3.家长素质不一, 对亲子阅读重要性的理解也不相同。有的家长只要孩子要钱买书就给, 只要孩子在看书就放心, 缺少必要的监督。

五、下阶段课题计划

1.紧扣新课标的精神, 更好地体现课题研究是为了教学服务的宗旨, 在教师教学设计环节中凸显阅读思想的渗透, 使阅读的培养真正成为全校每位教师的共同责任。

2.加强家校联系, 开展多样的家长培训活动, 提升家长阅读素养, 促进亲子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3.加强模式的构建:尽快研究出各学科渗透阅读的流程与模式, 使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丰富评价模式, 建立一套评价工具。

4.在研究探索中, 推出课题品牌教师, 引领全体教师深入研究课题, 使课题与课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我们希望, 在课题的研究中, 孩子能拥有遨游世界的翅膀, 孩子能获得健康成长的力量;

建设书香校园 篇8

一、规划建设生态校园, 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校园实体文化, 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化形态, 是发挥育人作用的物质环境, 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 是感受得到的显性文化形态。它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环境文化, 如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二是设施文化, 如教学设备、生活设施等。这些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设施, 既是校园教学活动的场所和设备, 又体现了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特征。

大海林局第一小学1952年建校, 是林业局建校最早的一所窗口小学, 在地理环境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在环境和设施文化建设方面, 一方面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设计, 从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经济性等方面入手, 大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彰显校园物质文化;另一方面, 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 把校园建成育人的特殊场所, 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 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体现美。

首先创新校园绿化。校园内师生有指定的绿化责任区, 让师生按自己的设想去种植花草, 抚育树木, 自己设计标语, 自己勾画创意, 独具匠心。一片片风景区就是师生的精神家园, 真正起到了每一棵树都寓意, 每个景点都启智, 每一处风景都蕴涵师生辛勤的汗水。其次弘扬楼道文化。在每个楼层分别展示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校园的特色图片, 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根据各年级特点分别设置文化墙, 以班级为单位, 自由选择主题进行布置, 展现班级特色文化, 学生在这种搜集、吸纳和传播中提高能力、掌握本领。第三创建团结协作的办公室文化。借助团结协作的办公室文化点燃教师的理想信念。以各学年组办公室为单位, 自由设计文明向上、温馨真挚的一句话作为组室格言。讨论选择格言的过程也就是师德反思过程, 以行动践行格言就是师德重塑过程。第四创建奋发向上的教室文化, 激励学生努力奋进。班主任根据班级特点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图书角、成长区、感恩录无不给学生带来了温馨和愉悦, 再加上“七彩晨光”、金太阳广播站、宣传栏、绿雪儿文学社等宣传阵地引导学生, 使校园到处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让师生成为环境文化建设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让校园环境文化成为学校“活”的景观。

二、打造品牌书香校园, 营造书香育人氛围

学校自2003年起, 提出打造品牌书香校园的战略, 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营造书香育人氛围。首先立足乡土人情, 依照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及雪乡旅游、木材生产等支柱产业开发《林海乐章》、《小小信息港》、《课堂内外》等校本教材,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第二为教师提供充足书源, 倡导一日三读, 让教师有时间读书, 让教师有毅力读书, 使教师明白读书才能促进业务提升, 思想进步, 读书是人的存在和精神生态的绿化。第三为加强教师的文化内涵, 每周四创办读书沙龙, 以不同的交流方式, 让教师感受经典专著中流淌的先哲智慧, 让阅读成为一个人崇尚的生活方式;每周五举办教师论坛, 为教师的理论提升和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定期开办文化之旅, 通过校园艺术节、基本功竞赛展露教师才能, 陶冶艺术情操, 形成多姿多采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着力打造人文校园, 发挥学校文化整体效能

在实践中, 第一小学把人文校园建设划分为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建设。针对学校现状, 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合作、主体创造、和谐发展教育理念”, 逐步形成“人和、心和、团结、共进”的校园文化精神。

(一) 构造学校人文管理文化

1.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理顺学校内部联系, 强化管理层次性, 岗位责任制, 领导干部主管年级工作制, 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尊重、关心、理解每一位教职员工, “以人为本”, 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挖掘教职员工潜在的能力;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强化人际沟通的效能。关注教职工的发展, 突出教职工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校成员的工作满足感, 维护其身心健康, 激励学校成员奋发向上。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 着力营造规范有序、平安文明、活泼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2.加强师德教育。以“礼仪常规和师德标准”为准则, 突出“礼仪、礼貌、礼治”, 发展学校行为文化, 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着力打造德高为范的教师队伍, 从根本上改观学校的精神面貌;继续完善校务公开、财务公开, 着力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 加强内部管理的制度建设。

(二) 有效构建教师主流文化

紧紧抓住校本培训这一载体, 针对教师多重差异, 为教师制定不同的奋斗目标, 本着“不求人人优秀, 但求人人进步”的总体思路, 针对专业化素质的低、中、高层次, 分别提出了“讲好常态课、争取优质课、打造精品课”的分层目标, 从而有效促进不同素质教师的个性发展。目标的实施要得益于培训的力度。面对现实情况, 对全体教师进行通识培训, 解读课程改革纲要及学科课程标准, 聆听课改专家讲座, 观看教学精英课改录像, 增强教师课改意识, 提高其课改理论修养, 通过外培、自培, 开拓眼界, 改变观念。认真研究现实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 把这些问题作为抓手进行小课题研究, 通过研究会、集体备课、专家会诊等形式共同讨论、解决。通过“十大阳光教师”评选活动, 使学校上下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 充分发挥学生文化的主体作用

我们一直在想, 若干年后, 学生可能忘记某位教师课堂所讲授的知识, 但永不磨灭的却是内化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文化取向。班级文化的氛围不只是学习的加油站, 还是思想深处精神的加油站。在学生文化建设中, 为学生的进步创设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提倡讲文明、讲礼貌, 让学生自我约束, 自我管理, 自我调节, 推动学校良好的校风、班风自然生成。不断创新活动载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通过动态的校园文化, 包括校庆纪念日、班队会、升旗仪式、艺术节、运动会以及科技活动等对学生强化人性化教育。积极采取各项措施,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加大安全意识宣传力度, 如举行以森林防火、交通安全、饮食卫生、禁毒等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 聘请交警进行交通安全讲座, 开展“小手拉大手”安全教育活动等,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从根本上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进兴.教育局长谈课程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2]郭振武.学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

建设书香校园 篇9

一、营造浓厚阅读氛围, 建设阅读乐园

1.铺设诗意的阅读环境。环境是潜课程, 走进建湖实验小学校园, 只见楼宇掩映, 花木扶疏。这里, 每一处风景都传情, 每一面墙壁都达意, 每一座雕塑都励志。校门口, 高清大屏每天播放图文并茂的文学经典作品, 让孩子们享受文学之美。教学区内, 《少年中国》文化墙、造型独特“智慧塔”, 启迪孩子们发愤图强;学生创作的经典童话和名人名言, 引领孩子们思考、感悟、励志;所有班级的文化墙、黑板报, 展示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的班级图书角, 开启着同学们的性灵与智慧。自然的绿色文化和环境文化构造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阅读环境, 唤醒了师生的文化自觉。

2.构建立体的阅读空间。多年来, 学校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先后建立藏书室、学生阅览室、读书成果展览室等。每年购置大量优秀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 订阅200多种报刊。新建电子阅览室, 创设网上电子阅读社区, 建立网上图书馆, 开辟“绿色书吧”在线阅读, 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多角度、个性化的阅读空间。为充分发挥校园网功能, 在网站上设立“经典阅读”专栏, 刊登教师精选的文字优美的电子图书;设立“自然·天成”杯征文专栏, 鼓励学生将读书心得进行投稿。另外, 还建立了学生博客群, 为孩子之间的阅读和沟通架起桥梁。

3.追求适切的阅读管理。成立“书香校园”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以校长室总负责, 教导处、教科室牵头落实, 年级部和各班级具体操作的管理网络。强化课程实施管理, 将阅读指导课纳入课程计划, 分年级制订阅读计划, 明确阅读内容。内容有《国学小书院》《新人文读本》《盐城市小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目》和自选书目。做到每天“三读”, 即“阳光晨读”“温馨午读”和晚上的“亲子共读”。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有效资源, 保证图书的流通量和使用率。强化阅读的过程管理, 积极实施“小助手在行动”,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 自觉形成浓浓的阅读氛围。通过“读书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评选和学期末课外阅读知识书面测试等方式, 提高阅读管理的效益, 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二、探索高效阅读方式, 提升阅读品位

1.经典阅读文本系列化。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 按年级段科学地编排必读书目。低年级以童话为主, 如《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三毛流浪记》《古代寓言故事》等;中年级以趣味性的文学作品为主, 如《淘气包艾米尔》《中外动物故事》《今天我是升旗手》《自然百科知识》等;高年级以作家系列或名著为主, 如梅子涵系列, 曹文轩系列等。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自主阅读这些优秀的儿童读物。同时注重利用国学经典涵养学生品行, 打造孩子儒雅的人生。每天的晨读, 在老师的引导下, 孩子们潜心诵读古代经典之作:一年级《三字经》, 二年级《千字文》, 三年级《千家诗》, 四年级《大学·中庸》, 五年级《论语》, 六年级《古代名诗名句选读》。孩子们在诵读中受到“国学”文化精髓的熏陶, 提高审美情趣, 提升人生境界。

2.教材和经典文本一体化。一是课前收集信息, 广泛阅读。在教学每一课前都有一个环节——收集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资料。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 在查找、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去阅读、思考。二是课后延伸, 拓展阅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根据课文内容、作者、文章主人公, 根据体裁、单元训练点, 或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等, 引进大量的补充阅读材料, 让优美的文章滋润孩子的心灵, 陶冶孩子情操, 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精神和人格。

3.阅读方式自主化。在“涵养化育, 自然天成”教育理念指引下, 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 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 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 让学生主动参与, 自主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 都能善于发现问题,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外阅读中, 学校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 各班级还组织好书共读等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 组织阅读成果的展示。

三、搭建多彩阅读平台, 丰富阅读体验

1.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一是让图书在“跳蚤市场”漂流。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挖掘并发挥旧书的利用价值,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跳蚤市场”活动。学生将家中收藏的旧书籍或玩具等物品带进校园, 进行集体“以书换书”或“以物换书”。二是让图书在班级漂流。各班级建立了图书角, 孩子们将自己喜爱的图书带到班级, 充实到图书角里, 共同阅读。三是让图书在全校漂流。为让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漂流起来, 全校师生都置办了《借书证》, 安装了先进的电子借阅系统, 延长开放时间, 方便师生随时借读。规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借阅, 每两周进行轮换。“图书漂流”工程, 漂出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漂出了学生惊人的阅读量, 漂出了学生的阅读交流能力, 更漂出了未来的文学大家。

2.实施“一二三四”工程。一是“每日一讲”。各班级在每日阳光晨读后, 随机让1~2名学生进行读书感言交流, 或谈自己的感受或进行好书推荐。二是举办“两节”。即“读书节”和“英语节”。读书节, 每年邀请一名儿童文学大家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对学生的阅读、写作进行指导, 并进行好书推荐, 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同时举行阅读知识抢答赛、读后感征文比赛、经典诵读、读书故事会、“读书笔记”评比、编演课本剧、班级读书会等系列活动。英语节, 邀请外籍教师来校讲学并与同学们载歌载舞, 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演讲、英语课本剧表演、英语故事等比赛, 激发学生双语阅读的兴趣。三是开展“三评”。即评选“校园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根据学生、班级以及家庭阅读开展情况, 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经过班级推荐、年级部初评、学校审核三个程序, 对优秀对象进行表彰奖励, 让学生在参与竞争中, 提高阅读兴趣与能力。四是开辟“四块阵地”。每天利用电子大屏按时播放精彩美文诵读和童趣故事;每周开通“英语之声”“校园之声”广播, 讲英语故事、赏经典美文, 让学生耳濡目染, 潜心感受文学的魅力;积极发挥校园网络作用, 让学生上网阅读推荐的“经典”美文, 并鼓励学生在自己博客中留下阅读感悟和收获, 定期举办“自然·天成”杯校园网络读写比赛;充分利用学校《生活作文报》这个平台, 向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与好书推荐, 刊登学生的阅读成果——优秀习作, 让学生饱尝成功的喜悦。

3.推进家校共享阅读。学校积极开展“经典阅读家校共享模式及效能”的研究, 每年组织“阅读暑假天”“缤纷寒假日”等家校共读活动, 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实现阅读与生活相融。一是“书房展览会”。学生和家长一起整理书房, 书籍分类摆放, 并拍成照片。全校推选出1000幅富有特色、情趣的书房照片进行展览, 让大家评选出“校园百佳书房”。二是“温馨的夏夜”。在夏夜, 听父母或长辈讲故事、说童谣、猜谜语等, 以照片或日记的形式记下印象深刻的事或场面。一、二年级学生为照片配几句介绍的话;三到五年级学生以《难忘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习作, 表达真情实感。三是“好书俱乐部”。与父母长辈一起读书, 体验读书的乐趣。可以读同一本书, 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读不同的书, 然后相互交流认识与感受。开学后把自己喜欢的一本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配上插图向大家介绍。学校组织投票评出10种学生最喜爱的书。四是“亲子美文诵读会”。假期中, 家庭组织一次美文诵读会, 用磁带或光盘的形式记录下自己与父母朗诵美文的过程, 到学校进行展评。五是“亲子美文驿站”。以“读书”为主题, 自己与父母、长辈各写一篇富有新意的文章, 可创作童话、诗歌, 也可以叙述暑假中读书的乐事。通过“家校共享”系列活动, 实现阅读与学习、阅读与生活、阅读与成长的融合。

四、打造卓越师资队伍, 点亮阅读明灯

1.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 一个思想影响另一个思想。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 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 鼓励教师做“点灯人”“引路人”。引导教师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 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 享受阅读, 享受教育, 享受人生。在鼓励教师自主阅读的同时, 学校在校园网站上开设“一周读吧”专栏。每周向教师们推荐一篇美文, 每位教师及时阅读, 踊跃跟帖, 发表感言。教师们在书的海洋中畅游, 在美的春光中沐浴, 提高了文化修养, 塑造了和谐身心, 更重要的是教师的阅读激发了学生参与读书的热情, 将阅读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里。

2.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读书沙龙等活动, 让教师们在阅读中丰富思想, 提升境界, 成就事业。一是行知论坛。为教师创建读书型组织, 建立多层面的“行知论坛”, 把大批教师紧紧会聚在“我与读书同行”这一中心周围。学校每两周举办一次读书汇报会活动, 让每一位教师在经典阅读园地里诗意地行走, 幸福地成长。二是青年教师研习会。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研习会读书交流, 让教师在阅读中感受名家的智慧, 大师的深邃, 为自己精神的河流注入勃勃的潜流, 并写下读后感言编辑成《行知诗篇》进行珍藏。同时, 以青年教师研习会的读书活动为基点, 向全体教职工辐射, 激发教职工阅读的热情。三是名家进校园。先后邀请省内特级教师、资深教研员和著名作家走进校园, 与教师“面对面”, 让青年教师聆听名家讲座, 开阔眼界, 激发阅读热情。

3.开展经典阅读课教学研讨。阅读课堂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在“涵养化育, 自然天成”教育理念指引下, 学校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 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 构建了“情景导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建构生成”的阅读课教学模式。经常组织教师开展绘本阅读课、阅读推荐课、阅读交流课等观摩研讨活动, 反复研究, 互相启发, 集群体智慧, 博大家之长, 不断推动阅读工作向前发展。最终达到唤醒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欲望、保持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和诱导学生形成自觉阅读行为的目的。

建设书香校园 篇10

近十年时间过去了,书香校园建设推进得怎样了?书香校园建设有以下阶段。阶段一是硬件建设阶段;阶段二是环境氛围营造阶段;阶段三是搭建师生阅读平台阶段;阶段四是四方联动阶段。据调查,大多数书香校园建设还只停留在硬件建设、环境氛围上,缺乏有效促进师生阅读的手段和平台,更少在“四方联动”方面思考如何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简单来说就是缺乏家长的参与,“四方联动”不能实现,使书香校园建设推进遇到了瓶颈。

笔者认为“四方联动”是解决书香校园建设现有问题的最有效手段,是书香校园建设的生长点。

“四方”是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联动”是指目标一致、各司其职、共同提高。“书香校园”建设本着“以校为主,教师示范,学生主体,家长参与”的宗旨,四位一体,目标一致,各司其职,共同提高。

学校的职责是完善硬件建设,提供四方互动交流的平台;教师承担的是纽带和“主持人”的任务;学生是书香校园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起到决定书香校园建设方向和特色的重要作用。家长这个群体的有效加入,能提供给书香校园建设充足的生命力、扩大书香校园的影响力,使书香校园建设更完善、更立体。

这四者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链,缺一不可。家校合作可以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家校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并能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一、家校合作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学,但家长对学校的期待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动力。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社会上曾经流传过各种各样的“教育误会”,例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好成绩决定好未来”等,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来更多的家长把目光放到“读好书、做好人”上。家长不再单纯看重学生成绩,更希望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提高,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更希望学生能把目光投射到这个世界本身,有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希望跟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家族观念。家长对学生的这些期望是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更与学校教育本身“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宗旨完全一致。家校目标一致,就能在教育上形成一股合力,无论在书香校园建设还是其他任何一方面,都能促进学校教育措施的落实。

“书香校园”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契机。本着要做就做好的原则,如何把“书香校园”建设落到实处,让学校、学生、教师、家长各方都受益,是学校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教育中有奇怪的“5 + 2 = 0”现象,意思是学生在学校接受5天教育,双休日回家无人辅导,学校5天的教育成果就会消失殆尽。我校提倡学生在校每天阅读半小时,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写下一些小感悟,在学校里这个倡议基本上能得到很好地执行,而双休日学生回家后,“阅读半小时”往往要给其他事情“让路”。即使能保证阅读的时间,学生还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回家拿起自己喜欢的书看,妈妈却提出要换一本,因为某本书更好。还有的家长要求学生把感受写长一点,不能少于规定字数。最终结果是学生阅读的兴趣所剩无几,即使在学校里,学生也不想看书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良好的家校合作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科学而持续的培养,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什么年纪,阅读都能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难道不是我们进行“书香校园”建设的根本目标吗?

三、家校合作促进信息交流

笔者跟学生分享过一个关于“需要”的故事:你爱金鱼,也爱吃火锅,可是你不能给金鱼吃火锅,因为它不需要。如果不明白对方的需要,把自己的所爱强加给对方,那么你之蜜糖就可能是彼之砒霜。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在我们的教育中,却常常被忽略。例如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这种需要合理吗?科学吗?有发展性吗?我们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吗?能给他们科学指导吗?我们能预见学生在这方面的发展吗?我们的书香校园建设能促进学生的提高和成长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实上己所欲也不能强加于人。

要得到这些答案,就必须家校合作、信息共享。

我校学生穿着统一的校服,坐在相似的教室里,可是他们不是完全相同的个体。每个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早就赋予他独特的个性。对于学生,如果我们无差别对待,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注定要失败。

在书香校园建设中,学生是主体,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如果不考虑他们的需要,书香校园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要考虑学生已有的阅读习惯和积累,然后制定恰当的方案,使学生在知识和素养上都得到提高。这时候,家长的参与就非常重要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来自有良好阅读习惯家庭的学生更需要得到阅读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而在家庭中没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更需要从激发对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方面帮助。对于阅读“偏食”的学生,书香校园建设中的“营养配餐”就非常及时,对于阅读“有广度无深度”的学生,专题讲座或专题发言能有效填补这方面的缺失。我们需要根据信息制定因人而异的方法,因材施教。

另外,学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阅读的进行产生新的观点或者疑问,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引导或解答,很有可能走一段弯路或者产生新问题,这就更需要家校加强合作和信息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即使不能一一解决,家校合作也能在问题或案例探讨上有更科学、更深入的思考。

四、家校合作使“被动阅读”变“主动阅读”

学生家长来自五湖四海,涉及各行各业,其中有学识、有见识、有能力、有思想的人数不胜数。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有的家长是大学教授,有的家长是全国知名书法家,有的家长是作家,有的家长是学者,还有的家长读书不甚多但个人的从业经历完全可以写成一本励志教材。作为教师,如果不持续提高自己,如何能跟这样的家长对话?又如何能使从这样家庭中走出来的学生得到精神滋养?

凌宗伟在《中国教育报》上登载的文章中说:“在造纸术、印刷术、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在知识由小众化的‘精英专营’发展到大众化的‘全民共享’的时代,读书反而成了某种累赘。更让人诧异的是,学校和教师对读书的正常需求日渐萎缩,仅有的‘需求’也只是在教材、教辅、作业这三本‘书’中游荡。”这种尴尬的现状让我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教师的生命得不到书籍的滋养,如何能承载教育的重任?如何能担任学生精神成长之路上的领路人?

想要开车,需要考驾照;想当律师,需要考律师证;想当教师,需要考教师证。这个社会的大多数职业都需要先培训再上岗,可当家长却从来不需要考证,也没有培训。这并不是说成年人天生就能当好家长,既然没有培训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家长,那么学习、阅读和交流就格外重要。

因此,对于教师来讲,终生学习是重要更是必要的,这种终生学习的理念对于家长同样重要!因此,我们的书香校园建设本质上就是从学校辐射到家庭,进而推进“书香社会”的形成。

五、结束语

上一篇:避灾农业下一篇:探索发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