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精细化工发展

2024-06-22

现代精细化工发展(精选十篇)

现代精细化工发展 篇1

关键词:精细化工,发展,化学品

0前言

精细化工是化学的新材料、新兴的精力充沛化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多品种、快速 ; 更新输出是小的最有效的方式对间歇 ;功能或最终用途 : 很多复杂的产品,产品性能配方技术 ;产品的高品质要求 ;商业性强,与绝大多数货物被卖了 ;技术密集型和高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的技术要求,并开发新产品,注重技术服务 ;设备投资较小 ;更高的增值功能。

1 精细化工业的概述

精细化工是化学工业中生产精细化学品的经济领域,与通用化学产品或大宗化学品相区别。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与通用化学品生产不尽相同。它主要由化学或生物合成,也可从天然物质中分离、提取 ;制剂加工 ;商品化等三个部分组成。大多数采用灵活机动的多功能装置和间歇方式进行生产,合成产物要求的纯度普遍较高,必须采用高效的合成或改性方法,复杂的精制措施、精密的工程技术,从制剂到商品化需要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主要是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进行复配。因此 , 精细化学品及其生产方法(精细化工)具有技术密集度高、保密性和商品性强、市场竞争激烈的特点。一般可按产品的形式发展精细化学品 ;可根据设备和专用技术出发发展精细化学品 ;可从废物综合利用出发发展精细化学品 ;可从后加工着手发展精细化学品,但都必做到多品种和系列化生产,才具有应变能力,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不仅要使产品质量稳定,还要符合各种法规,做好应用研究、技术服务、市场推广,才能扩大销路,体现出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和附加价值率的优点 .。

2 精细化工工的发展

美好的化工业在化工业充任一个非常重要职位。在五十年发展以后,特别是迅速发展在最近二十年,美好的化工业在中国获得了伟大的进展,科学研究,生产的形成,并且基本的套的应用工业系统,有些产品有有些影响在国际市场上。例如染料的年产和出口量首先在世界上,染料的总全球性生产,总产量几乎40%, 500000000美元的每年出口量排列了 ; 涂层生产有超过2000000吨,适合世界 ‘s第三大生产商 ; 杀虫剂生产在中国在世界上其次排列了,在2002到达了822000吨。另外,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胶粘剂,水处理化学药剂在国内需求在商品在柠檬酸、山梨酸、香草精、人造甜味剂例如糖精和维生素饲料叠加性钙氢磷酸盐, E. 获得了伟大的进展基本上依靠国内供应,有些产品 () 对国际市场也被出口,例如食品添加剂。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精细化工行业分析报告 数据显示,2013年1-9月我国精细化工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29576亿元,较2012年全年高出18%,估计2013年全年工业产值在3.5万亿元左右 ;2014-2018年行业将保持20% 左右的增长,2014年行业工业总产值或可破4万亿。总体来说,精细化工行业市场规模还是比较大,未来几年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其前景也是不容小觑的。

3 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的建议

现代精细化工发展 篇2

努力开创现代煤化工发展新局面

--在2017中国国际煤化工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寿生

2017年9月27日

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资源禀赋的显著特征。发展现代煤化工,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现代煤化工经历了“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均走在世界前列,已建成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一批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据我们统计,2017年1-6月,我国煤制油产能达到693万吨/年,产量155万吨;煤(甲醇)制烯烃产能达到1242万吨/年,产量53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达到270万吨/年,产量70万吨;煤制天然气产能达到51亿立方米/年,产量11亿立方米。为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因产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存在着水资源和环保瓶颈制约、工艺流程和技术集成尚需优化升级、产业支撑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结合本届论坛主题,我主要就“十三五”以来现代煤化工技术新突破、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及重点,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十三五”以来现代煤化工技术新突破

当前,世界石化行业日臻成熟,创新驱动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创新既是石化行业,更是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三五”以来,现代煤化工相关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国内外涌现出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

一是煤气化技术向大型化、长周期迈进。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了日处理煤3000吨级超大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并已在国内累计推广11家企业,在建和运行气化炉42台。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实现单炉日处理煤3000吨级能力的水煤浆气化技术,为我国大型煤化工的高效、洁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日处理煤2000吨级航天粉煤加压气化炉创造了世界现有工业化气化装置的最长运行记录,单台气化炉连续(A级)运行记录为421天。神华宁煤集团联合中国五环工程公司等科研院所,自主开发出日耗煤2200吨干煤粉加压气化炉(神宁炉)应用于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中,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煤炭液化技术向生产高效化和产品高端化发展。神华集团依据煤直接液化反应的产物分布特点,着力开发超清洁汽、柴油以及军用柴油、高密度航空煤油、火箭煤油等特种油品的生产技术,目前已完成了煤直接液化油品的战机试飞和火箭发动机试验。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对煤炭液化过程的全面分析,提出了包括温和加氢液化、费托合成和油品加工三个核心单元的煤炭分级液化工艺。该工艺解决了传统煤炭液化技术存在的操作条件苛刻、油品质量较差、过程能效偏低等问题,操作条件温和、油品化学结构丰富、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目前,该技术已通过万吨级中试验证,可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煤炭分级液化成套技术。

三是煤制烯烃、芳烃技术实现了多项新的突破。在煤制烯烃方面,中科院大化所包信和院士团队基于“纳米限域催化”的新概念,创造性地构建了硅化物晶格限域的单铁中心催化剂,实现了甲烷在无氧条件下一步高效生产乙烯和芳烃等高值化学品。这是一项“即将改变世界”的新技术,又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突破。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在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浆态床技术研发方面,完成了实验室层面低甲烷高烯烃选择性的FTO催化剂的验证,甲烷选择性低于5%,总烯烃选择性高达80%以上,烯/烷比高达8以上,同时产物碳数呈现显著的窄区间高选择性分布,目前该技术即将开展中试验证。中科院大化所开发的甲醇制丙烯(DMTP)流化床工艺耦合了甲醇转化、乙烯烷基化和C4+转化三个反应,丙烯选择性显著提高,工艺技术和指标先进,目前已完成百吨级放大试验,该工艺技术具有原创性。在煤制芳烃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团队和厦门大学团队以“背靠背”方式,几乎同时继合成气直接制烯烃之后,又在合成气直接制芳烃方面取得成功。他们利用新功能催化剂,实现了合成气一步法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制备芳烃(SMA过程),芳烃选择性高达80%。在烯烃、芳烃联产方面,中科院大化所开发了甲醇甲苯制对二甲苯联产烯烃流化床工艺(DMTA),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开发了苯和甲醇选择性烷基化制对二甲苯技术和甲苯甲醇制对二甲苯联产低碳烯烃新技术。由于甲醇、甲苯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产品低碳烯烃、对二甲苯都是大宗化学品,我国对外依存度高,因此以上技术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四是煤制乙醇技术开辟出新能源和精细化工产品的新空间。中科院大化所正在研发的四种煤制乙醇技术,分别处在工业化、工业示范、工业性中试和测线单管放大模试阶段。其中,与江苏飞翔化工集团合作开发的醋酸-丙烯酯化加氢制异丙醇和乙醇技术,于2015年在凯凌(张家港)化工有限公司建成30万吨/年工业化装置,并生产出纯度达99.9%以上的乙醇和异丙醇优质产品;与延长石油集团联合开发的合成气制乙醇成套工艺技术,以煤基合成气为原料,经甲醇、二甲醚羰基化、加氢合成乙醇,并在延长石油建成全球首套1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醇工业示范项目;与江苏索普集团合作开发醋酸加氢制乙醇技术,将高效的醋酸加氢技术与低能耗的分子筛膜脱水技术有机地集成为一体,于2016年4月在江苏索普集团建成3万吨/年醋酸加氢制乙醇工业示范装置并一次开车成功;与山东联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甲醇经多相羰基化制乙酸甲酯技术研发了高分散性、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经中试验证,运行稳定性好,完成了甲醇多相羰基化新工艺开发。

五是低阶煤热解技术实现新突破。上海胜帮化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陕北乾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工业试验,实现了低阶粉煤的快速高效热解,为低阶煤热解探索出一条新途径。上海新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北新启元能源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劣质重油沸腾床加氢技术(EUU)建成了10万吨/年劣质重油沸腾床加氢装置,可为煤焦油等劣质重油深加工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延长石油针对国内外煤炭技术利用中存在的焦油收率低、半焦转化利用难等问题,借鉴石油化工工程理念,自主研发了粉煤热解-气化一体化技术(CCSI),在一个反应器内完成煤的热解和气化反应,热量相互耦合,实现煤炭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目前已建成万吨级工业化试验装置并实现成功运行。

六是积极探索CO2综合利用的新工艺。全球气候变暖,不少人都把罪名强加在CO2头上,无论证据是否准确,但我们认为CO2是一种被人误解、误判的资源。关于这一点,在我们去德国、美国、日本跨国公司创新发展考察中得到验证。考察时,科思创公司董事长唐纳德告诉我,科思创公司目前正在酝酿两大技术的研发突破:一是CO2利用技术,目前他们已经有一套利用CO2生产多元醇的小规模中试装置;另外他们还利用CO2作为软泡聚氨酯的发泡剂(CO2先同聚醚反应,然后再同异氰酸酯合成);二是利用太阳能制氢技术。目前科莱恩和德固赛正在联合研究开发一个令人关注的新技术,即CO2+H2→CH4。由科莱恩负责提供新型触媒,德固赛负责工艺开发,现已有一套正在运行中的中试装置(在法兰克福附近)。科莱恩还正在利用政府资助(1亿欧元)资金,开发一个CO2+H2生产甲醇技术。在国内CO2利用方面,国内也有不少单位正在开展相关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荷兰壳牌石油工业公司三方合作开发的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首套1万标方每小时级规模的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工业侧线装置并稳定运行,实现了CO2的高效资源化利用。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与上海华谊集团的合作开展CO2加氢制甲醇技术研究,已实现了中试工艺全流程贯通和平稳运行。此外,中科院上海高研院还开展了CO2加氢直接合成液体燃料的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功能催化剂,并首次实现了CO2直接高选择性地合成汽油烃类组分,其中汽油烃类组分(C5+)的选择性最高可达81%,同时,甲烷选择性小于1%。相关结果近期被Nature Chemistry(自然化学)杂志接收发表,该工作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CO2转化领域的一大突破,为CO2转化为化学品及燃料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完成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业单管实验,并实现了稳定运行,标志着该技术向工业化迈出了坚实一步。

各位来宾,实践告诉我们,谁能预见到未来,谁就能抢占先机;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开创未来;未来就掌握我们今天的现实行动之中。

二、当前现代煤化工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和新挑战,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相互交织、增长潜力和发展压力同时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

一是产业定位已明确。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2016年12月28日,在神华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当日,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今年新年伊始,国家能源局印发了《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规划》和“方案”的出台从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了产业的定位,加强了产业顶层设计,为规范和引导产业科学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市场刚性需求巨大。我国对清洁油品、天然气及石化基础原料有巨大的刚性需求。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依赖度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2016年,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60%以上,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达到36.6%,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在绿色低碳发展、环保法规要求趋严形势的推动下,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发展煤制油能够提供优质清洁油品,丰富成品油的多元化原料供应,减少油品使用对雾霾天气的影响、缓解我国部分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我国部分基础石化产品(特别是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2016 年乙烯(当量)、对二甲苯、聚乙烯、乙二醇、苯乙烯的自给率分别为52.5%、43%、62.9%、34.6% 和60%。未来供需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在“十三五”期间仍将维持较大缺口。

三是国际油价低迷。全球石油市场呈现供应宽松局面,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国际原油价格低位运行将大幅降低国内石油路线化工产品生产成本,从而降低石化产品市场价格。我国煤炭市场相对独立,煤炭价格受原油价格影响因素较低,而产品价格受到油价低位运行影响较大,企业在原料成本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根据国内外相关机构预测,国际油价在“十三五”期间处于50-70美元/桶为大概率事件,现代煤化工项目将处于盈亏点平衡附近,成本的竞争将会成为现代煤化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是海外低价产品冲击。近年来,中东地区凭借天然气资源优势,大规模扩大乙烯产能,并推动石化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大宗常规石化产品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地区。中东地区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价格低廉,比炼厂配套的石脑油制乙烯、丙烯成本低15%以上,比煤制化工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美国由于页岩气大规模开发使得天然气、乙烷价格大幅走低,按照目前价格,美国甲醇、乙烯及聚乙烯等产品的竞争力甚至超过海湾地区。因此,美国和中东的低成本化工产品会对我国煤制化学品生产形成一定冲击。在完全市场成本价格的基础上,同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竞争将会成为现代煤化工发展的硬任务和高要求。

五是环保压力不断增大。随着新环保法以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污染控制要求将更加严格,现代煤化工项目获得用水、用能、环境指标的难度加大。如何提高现代煤化工产业环保技术水平,降低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处理的成本等问题将成为开展煤化工项目以及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研究问题。此外,为落实巴黎气候大会形成的《巴黎协定》,我国实施碳交易或开征环保税已是大势所趋,这将会影响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及重点

“十三五”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是我国推动能源革命和现代煤化工行业升级示范的关键时期。现代煤化工发展在深入开展升级示范的同时,应围绕制约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装备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尽快改变目前终端产品结构雷同的被动局面,加快形成终端产品高端化、差异化的新局面。从现在技术发展的突破和未来技术的潜力看,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大有作为:

一是发挥煤制超清洁油品及特种油品的优势。煤直接液化能够生产出石油化工难以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可以作为军民用航空飞机、航天火箭以及特种装甲车辆的油品,满足我国日益增加的特种油品需求。煤间接液化制油产品具有十六烷值高和超高清洁性等特点,可以作为国家清洁油品及油品升级调和组份。随着我国特种燃料和日益严格的油品升级需求,煤制油产品的优势将会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是大力开拓煤制烯烃、芳烃新材料高端化、差异化的产业链。美国陶氏化学CEO利伟诚先生曾经这样评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我们认为,中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基本上就是一个基础原材料工业,你们离终端市场太远。其实终端市场技术水平不低,经济效益不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应该大胆拥抱终端市场”。从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上,我们可以看到PE、PP下游加工可以创造上百种市场终端产品,而目前我们聚乙烯、聚丙烯专用牌号很少,只要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高端、差异化的PE、PP就可以开创一颗枝繁叶茂的产品树。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基础原料,煤制芳烃的突破,不仅可以拿到苯,而且还可以开辟一大批以苯为原料的有机产品,从苯乙烯、聚苯乙烯到己内酰胺,双酚A,甚至到聚碳酸酯等重要产品,又可以培育一颗枝叶茂盛的产品树。

三是积极探索煤制含氧化合物产品的新路子。草酸酯路线煤制乙二醇的技术研发正在向低成本、高选择性、长催化剂寿命和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由于产品质量不断优化,以及下游用户对煤制乙二醇应用理解的加深,煤制乙二醇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于聚酯化纤行业。发展煤制乙醇既能消耗大量醋酸,缓解醋酸产能过剩的矛盾,还能通过推广乙醇汽油替代部分石油。当然,这些产品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技术或标准的制约,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开展相关研究。四是努力推进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的新模式。相对煤炭直接燃烧,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的优势是能够实现物质、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增加煤炭附加值。对成煤时期晚、挥发分含量高、反应活性高的低阶煤,通过热解、半焦利用、焦油加氢等技术进行分质分级利用,探索形成“油、气、化、电”多联产的新模式,并积极探索与煤炭、冶金、电力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煤炭转化总体效益,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整体水平。

现代煤化工是典型的C1化学。在传统的概念中,C1化学下游产品的路子很窄,但今天我们依靠技术创新,颠覆了我们的传统概念。中国现代煤化工的创新发展,正在开辟C1化学无限的青春活力和广阔的产品空间。C1化学的崭新未来,必将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创新发展中诞生,现代煤化工正在用创新开拓一个发展的新时代!

浅谈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篇3

[关键词] 煤化工产业污染

一、前言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 经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有关部门研究结果表明, 煤基液体燃料( 如煤炭液化、合成油、煤基醇醚燃料等) 的生产,将成为我国石油替代能源的重点。我国煤化工发展的重点是生产石油能源替代品, 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煤炭属于低效率、高污染能源。同时煤炭是我国的主要化石能源,也是许多重要化工品的主要原料,随着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来我国能源、化工品的需求也出现较高的增长速度,煤化工在我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煤化工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满足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需要,研制开发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被列入今后国家大力发展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任务之一,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内容。

二、我国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现状

煤化工是煤炭的深加工产业。发展现代煤化工有利于推动我国石油替代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利于推动我国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 有利于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 我国煤化工发展逐步升温, 已呈发展煤化工热。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已发出通知, 要求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据悉, 有关方面正拟就《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煤化工发展的产业政策》,促进煤化工产业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地发展。

我国在向新型煤炭能源化工转型的过程中具备三大有利条件:传统煤化工发展较为成熟、基础雄厚,在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拓展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模仿与创新,国内新型煤化工的技术和装置水平有较快的提高;出于发展地方经济和产业提升角度考虑,地方政府积极支持企业发展煤化工项目,形成了投资热潮,通过科学规划引导这一趋势,有利于产业发展。

我国现代煤化工业的战略价值主要在于:资源条件已经决定以煤为基础的能源格局在长期难以有实质性改变;我国石油较低的储采比已经危及能源安全,替代能源是必然选择;新兴煤化工是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由于技术提升因素可以充分利用劣质煤资源、增强经济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方针

现代煤化工是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的产业,应采取最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設及运行方式。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大型化、现代化,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一体化。就是把大型煤化工装置和煤矿结合起来(当然亦可以采取煤——电——化——体化联产模式)。把煤气化装置建在矿上(或临近矿区),力求减少煤炭运耗及运费,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合理使用煤炭资源(按煤质资源优质优用,劣质劣用,各得其所)。只有形成煤化工与煤矿一体化的利益机制,才能减少日後的价格、运输和布局的风险。

坚持基地化、集约化。化学工业内在的固有特性适宜于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基地是企业群体的集称。基地内集中布置相关企业,可以充分、高效、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发挥企业的集聚效应。总之,煤化工发展实施基地化布局最重要的目的是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高度资源优化配置,谋求集约化经营。

坚持大型化、现代化。只有采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建设大型规模效益的装置才能形成一流的煤化工基地,谋求跨越式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

四、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措施

1.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煤化工产业具有投资量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支持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周密组织,稳步推进。为此,要按照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用地指标、环境容量和资源配置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对重大项目布局和建设进行统一协调,加快规划项目实施。严格控制规划布局之外的新建甲醇项目建设,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2.支持骨干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增强煤化工产业竞争力。制定优惠政策,支持骨干煤化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品。

3.坚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煤化工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煤化工企业要积极采用清洁工艺和节能降耗技术,增加对煤矸石、焦炉气、煤焦油等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的投入,力争将煤炭资源“吃干榨尽”,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利用国家的有关扶持资金和政策,支持煤炭和煤化工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提高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进一步调整煤炭供应结构,切实保障煤化工产业发展需求。 一是重点煤化工企业特别是煤炭基地发展煤化工,要充分考虑将来的原料煤资源需求,做好统筹规划。既要努力保证电煤供应,又要优化配置煤种结构,为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资源支撑。二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对煤炭企业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努力减少煤炭外流。三是合理引导煤炭企业对外合作,尽可能平衡省内煤炭的需求。

5.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运用银企联手、银团贷款等方式,确保重点煤化工项目建设。支持煤化工企业通过股票、企业债券、信托资金、金融租赁和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推进煤化工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合资合作,吸引境外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煤化工产业的投入。

发展现代煤化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4

关键词:煤化工,技术经济,企业管理,市场竞争,主要问题,解决方法

作为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煤炭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近年来一些上马项目出现了运行不稳等现象。因此,分析、讨论发展现代煤化工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成为化工界的热点。

1市场和效益方面

1.1国际原油价格较低

由于美国页岩油供应增长过快,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原油市场供大于求,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2014年10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下跌,2015年1月布伦特油价跌至52美元 /bbl左右,WTI油价跌至45美元 /bbl左右。 在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下降的带动下,石油化工产品价格降幅也较大,从而影响到替代石化产品的煤化工项目经济效益。

从油价未来走势看,油价下跌会导致供求面出现变动,并将寻找新的平衡点。据有关专业机构和专家预测,“十三五”期间,国际原油价格在中低位高度震荡将是常态,预计国际原油价格主要在70~85美元 /bbl之间波动,高于100美元 /bbl的高油价时代难以重现。因此,“十三五”期间, 替代石化产品的现代煤化工项目难以重现高油价时代下的经济效益。

1.2进口产品冲击

由于中东地区具有丰富廉价的油气资源,北美地区具有丰富廉价的页岩油气资源,因此中东、北美地区比国内石化、煤化工路线生产的烯烃、乙二醇及下游产品的成本低。特别是美国页岩油气的成功开采,改变了美国的能源供应和石化产业的前景,甚至影响全球的能源结构,同时将对我国煤化工发动新的冲击。中东地区是世界大众石化常规产品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地区,该地区市场规模整体较小,大部分需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而中国是目标市场之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东地区约有5 200 t/a新增石化产能投产,2020年前后,中东和北美约有2 600万t/a烯烃项目投产,一旦其产品大举进军我国市场,将会对国内烯烃、乙二醇及下游产品市场带来冲击和影响。

随着2014年中俄天然气协议的签署,加上之前的中亚到中国新疆、缅甸到中国云南以及东南沿海液化天然气进口通道的打通,我国四大天然气进口通道格局已经初步建成。中亚天然气管道共4条线路,设计输送能力850亿m3/a,其中A、B、C线已向国内供气;D线预计2016年向国内供气。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已开工,预计从2018年起,俄开始向中国供气,最终年输气量380亿m3。同时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正在洽谈,根据规划,西线对我国天然气供应可达300亿m3/a。因此,“十三五”期间,进口天然气将成为我国天然气市场的重要来源,或影响我国对煤制天然气的市场需求。

1.3投资过热,规划体量过大

由于“十二五”初期,国内主要煤炭资源产区要求50% 以上的煤炭资源就地转化,企业要得到煤炭资源,必须按照就地转化的政策要求上马煤化工项目,导致国内煤化工项目投资过热,规划体量过大,超过了现代煤化工产业所处的“示范阶段”。截止2015年4月底,我国已建成的煤制油示范项目4个,煤(甲醇)制烯烃项目13个,煤制天然气项目3个,煤(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12个。获得国家核准或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有18个,产能合计740亿m3/a,总投资约4 630亿元;获得国家核准或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煤制油项目有7个,产能合计1 390万t/a,总投资约1 480亿元;煤制乙二醇拟在建项目19个,产能合计474万t/a,总投资约480亿元;煤(甲醇)制烯烃拟在建项目约53个,产能合计3 366万t/a,总投资约9 000亿元。 初步统计,目前拟在建的煤化工项目投资额总计约1.56万亿元。

2政策和环保方面

2.1项目核准难度大

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处于示范阶段,国家对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项目实施核准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中的煤制烯烃项目由省内核准)。特别是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现代煤化工项目环评获批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十三五”期间,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还将处于升级示范的进程中,在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情况下,煤化工产业政策存在着变数,现代煤化工新政策或标准将会不断出现,煤化工项目获核准的难度将不断增加。

2.2煤制油税负过重

2014年11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 《关于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通知》(财税 [2014]94号),将汽油、石脑油、溶剂油和润滑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在现行单位税额基础上提高0.12元 /L ; 将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在现行单位税额基础上提高0.14元 /L。2014年12月,财税(2014)106号文件,将汽油、石脑油、 溶剂油和润滑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由1.2元 /L提高到1.4元 /L ;将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由0.94元 /L提高到1.1元 /L。2015年1月,财税(2015)11号文件,将汽油、石脑油、 溶剂油和润滑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由1.4元 /L提高到1.52元 /L ;将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由1.1元 /L提高到1.2元 /L。因此, 由于2014年11月以来,国家3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使煤制油项目税负进一步增加,从而降低了煤制油项目的经济效益。

2.3水资源制约

我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呈逆向分布,极不均衡,影响和制约现代煤化工项目发展。我国水资源分布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以南水资源丰富,占78.6% ;以北水资源短缺,仅占21.4%,而煤炭资源占全国的90.1%。特别是黄河中上游的晋、陕、蒙、宁四省煤炭资源占有量为全国的67%,但水资源仅仅占全国水资源的3.85%。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大多位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陕西、山西、新疆、宁夏等中西部省区,这些省区水资源匮乏,工业用水价格较高,而现代煤化工项目用水量大,成为制约现代煤化工项目发展的瓶颈。

2.4环保投资增加

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西部地区,尽管在煤化工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但污染客观存在,并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普遍重视。因此,现代煤化工项目必须加大环境整治的力度,在生产源头把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这就势必在煤化工高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环保投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化工项目综合竞争力。

2.5未来碳税影响

2014年11月,中美双方在北京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美国计划在2025年实现减排最高达28%,中国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在目前世界极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时期,加上我国政府对世界的承诺,使煤化工行业的社会责任加大,因而其碳排放的压力较大。煤化工是碳排放大户,据有关单位测算,2015年煤化工行业的CO2排放量约4.7亿t。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计划2016年试运行,碳税或将同期推出,势必使煤化工进一步增加成本。因此,未来煤化工或将受到碳税征收的影响,成本将增加,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3技术和标准方面

3.1技术尚待优化

现代煤化工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部分核心技术初次商业化,工艺流程和技术集成尚待优化,在能评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方面,仍有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余地。煤气化是煤化工项目的核心技术,选取何种煤气化技术关系重大,如煤气化技术选取不当,将对煤化工企业造成损失,如国内多家企业引进多套没有商业化实践的煤气化设备,运行过程中困难重重,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目前由于现代煤化工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与石化路线相比,产业链较短,产品品种少,影响竞争能力。

3.2产品标准缺乏

目前,煤制化学品技术标准体系由于没有统筹规划,造成了标准修订缺乏系统性,各类标准布局不合理、产品体系结构涉及面窄、标准数量少、部分标准缺失较为严重等。如新型民用和车用燃料甲醇、二甲醚、煤制油等有待制定产品生产及使用标准和规范。另外,煤制化学品与石油 / 天然气制化学品微量杂质存在一定的差别,现在很多产品都有国家标准,如这类标准混用而不能达到协调,将限制我国煤制化学品领域的进步。 因此,目前标准缺失已制约煤化工产品的生产、 流通和使用。

4产销和储运方面

4.1产品运输有一定难度

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西部地区市场容量相对较小,存在产销空间分离,不得不面临运力、运费成本和安全问题。目前铁路运力不足和干线禁运危险品的运输限制是最大瓶颈,而公路运输量有限、运费较贵。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工产品作为燃料使用,所需的储存、运输、分销及零售系统与现有石油产品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别, 社会系统配套投入较大。

4.2管网输送是煤制气项目的关键因素

现代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方法 篇5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在组织架构、岗位职责方面非常混乱,导致企业管理无序、扯皮、推诿、内耗,老板头痛、经理人员烦恼、员工抱怨,效率低下。如何根除这些管理顽症,必需从企业内部进行精细化和管理入手。

1.各就各位,建立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

首先是组建适应企业发展的组织架构,其次界定清晰各部门的职责,再次把各个部门的职责细分到各个岗位。怎么细分?用《岗位职责指导书》细分。然而为什么一些企业编制了岗位职责指导书,管理顽症依然如故呢?

原因之一是《岗位职责指导书》“千岗一面”,大同小异,泛泛而谈,没有结合业务流程专业化、具体性描述岗位的工作权责,这样的指导书成为一纸空文。企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岗位职责说明书”,更需要的是能够实实在在“指导”不同岗位的员工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的规范指引。原因之二是没有紧密结合细化的权责提炼出合理的、量化的考核指标。岗位职责与绩效考评纯粹是“两张皮”,中看不中用。应该把岗位绩效指标作为“岗位指导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如何评价”问题,即明确员工绩效评价指标有哪些,绩效目标值是多少,各项指标的权重有多大,评价期有多长,对不能量化的指标,则应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态度及能力指标。如对房地产企业而言,风险最大的环节是项目前期的拿地,所以对负责前期工作的开发部及其所属岗位的职责考核重点是“风 1

险控制”;考核生产部及其所属岗位职责的重点是“生产质量”和“交期”;实现“利润”最关键的部门是营销部,所以营销部及其所属岗位职责考核的重点是“销售量”和“销售进度”;对公司“品牌”贡献度最大的是“业务部”,业务部职责考核的重点是“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各干各事,建立目标管理体系。

《岗位职责指导书》给每一位员工明确定位,明确了绩效考评的标准,构成绩效管理的前提条件。但是,这些都是静态的,单靠这些考评还远远不够,因为考评的核心内容是“考什么”。应该考核各个岗位的工作计划与目标完成情况,即各有各的任务,各自干好各自的事,这是创造业绩的关键点。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精细化的运营管理系统。企业需要通过建立一条以“5年战略目标—3年经营规划—经营计划—绩效考核体系”为主线的战略目标管理体系,将战略发展目标层层分解,直至可以进行量化考核的绩效指标。公司的战略思想最终通过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位员工身上。为了实时监控和及时调整战略和经营规划,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计划/目标监控体系,通过周、月度、季度、半和的系列检查反馈和总结,使公司各个层面的管理者都能及时掌握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并提前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调整和安排。通过这两套系统,将由上至下的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和由下至上的经营反馈过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3.各考各评,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各考各评”包含的理念是员工自我对比、自我考评,不搞横向攀

比,不搞上级“判官考评”。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一点,需要精细化的操作体系。具体操作方法中强调两条原则:最大限度保证考评的客观、公正、全面;强调参与、互动、双赢,重在绩效改进、能力提高。

4.各拿各钱,建立考评结果应用体系。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考核结果应用是最重要一个环节:如果考核结果不与员工奖励、任用挂钩,绩效考核将毫无意义。核心是利用“分配”与“任用”两大手段,原则是要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做到各拿各钱,各得其所。Yintl(长松咨询)认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文化,其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通过提升改造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精细化不能单从字面来理解,其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特征:

1、精是做精,求精,追求最佳、最优。

2、准是准确、准时。

3、细是做细,具体是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

4、严就是执行,主要体现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

催热的现代煤化工 篇6

但与煤炭资源紧俏不匹配的则是新兴煤化工的火爆。陕西、山西、新疆等拥有煤炭资源的地区,投资势头有增无减,用平安证券研究员伍颖的话说,“各地投资冲动很强。”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划分,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都属于现代煤化工。但并不是冠以“现代”,就能成就真正的先进。如若处置不当,“现代”或就成了先烈,煤化工也不例外。

传统煤化工看似已步入穷途末路,然而现代煤化工粉墨登场后的前途,却难卜测。“做传统煤化工,我有信心。但是做煤制油、煤制烯烃,我没有信心。”湖北宜化集团董事长蒋远华道出了煤化工企业的焦虑。

资源紧俏

实际上,国土资源部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这并非首次。早于2007年2月,国土资源部就曾出台《关于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的通知》,截止期为2008年12月31日。之后虽稍有松动,但仅两个月后,也就是2009年3月,国土资源部又发布通知:继续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相关申请,执行时间延长到2011年3月31日。这意味着,煤炭探矿权申请暂停受理已经执行四载。

与暂停受理煤炭探矿权申请相呼应的是2010年煤炭行业整合的主题——开发、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严格限制新建小煤矿、关闭小煤矿。

最终,山西省矿井个数由2598处减少到1053处,内蒙古和宁夏联手打造宁东—上海庙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河南、贵州、山东等省则是推进煤矿企业强强联合。形成了神华、中煤、同煤、山西焦煤和陕西煤化5家亿吨级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淮南矿业等9家年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千万吨以上煤炭企业集团超过50家,产量达到17.3亿吨。

据了解,国家规划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就有12个产量超过亿吨,总产量28亿吨。此外,2010年,全国关闭小煤矿1693处,淘汰落后产能1.55亿吨。目前全国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已减少到1万处以内。

身处其中的蒋远华感慨,煤炭安全和行业整合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煤矿基本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以后“煤炭会更难买,其价格也会越来越高。”据了解,湖北宜化集团在贵州、湖南、新疆等地对煤矿也有所布局。蒋远华预计,煤炭价格在“十二五”期间还会接续增长。

投资冲动

资源整合压力带来的不是现代煤化工的停滞,反而是各地的投资热度愈加疯狂。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陕西省拟规划投资5557亿元建设27个现代煤化工重大项目,打造四条现代煤化工产业链。陕西省将依赖现代煤化工技术,以甲醇为后加工重点,延伸下游产品深加工,形成煤—甲醇—烯烃—合成材料及深加工产品、煤—甲醇—醋酸—精细化工产品、煤—焦化—焦油—成品油及系列产品、煤—液化制油4条产业链。到2015年,陕西现代煤化工产品规模将达到甲醇4200万吨、煤制烯烃1000万吨、下游化工产品2200万吨、煤制油1500万吨。

而在煤炭大省山西,现代煤化工亦被视为其未来的支柱性产业。贵州、新疆、内蒙等富煤地区投资也不甘示弱。而银行的支持,更是给了现代煤化工投资的资本温床。据了解,2010年底,新疆中泰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获国家开发银行1070亿元的信贷支持,而这批资金将主要用于四家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

近日,更是有报道称,工信部针对现代煤化工“十二五”发展规划均已形成框架思路并完成初稿,正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根据各省的初步规划数据,总投资额将超2万亿元。

“各地规划很多,投资冲动很火爆。不过,政府相关部门最终审批下来的可能没有那么多。”伍颖认为,目前这些项目大多处于规划阶段,审批需要走程序。

急于变成“摇钱树”

一边是资源紧张,而另一边则是火爆的投资场景。这个看似相悖的现象,实则有着它自身深层次的原因。

“煤化工最核心的,并不在技术先进性,而是在于具有资源的地方政府,将煤炭资源出让给企业的同时,需要在当地就地转化。”伍颖认为现代煤化工则是实现当地转化的最佳选择。

“不做这个,就没有资源。”在蒋远华看来,现代煤化工技术门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但是,不能因为抢占资源之嫌,而忽视了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前景。“因为从储存量,服务年限以及性价比等角度来看,煤炭要远远高于石油。未来石油缺失会越来越大,这必然导致石油价格上涨,石油价格上涨就导致化工产品价格上涨。”蒋远华说。

现代煤化工产品中,除煤制二甲醚产能过剩外,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都还处于试点阶段。

中行证券研究员卢全治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乙二醇年需求量约780万吨,而国内供给能力仅200万吨。仅这块市场进口替代就将近600万吨。而伍颖也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供需缺口大、成本优势明显,煤制乙二醇具有广阔市场发展前景。另外由于甲醇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而丙烯需求缺口很大,甲醇制丙烯产业发展潜力大。不过,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是需要特定市场条件的,“目前所涉及到的烯烃、二甲醚等煤化工产品,效益都不好。而且未来五到十年内都不会有很好的效益。当石油突破150美元的时候,做烯烃就有效益了。”蒋远华认为,但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提高,以及油页岩等新产品产量日益提高,石油价格不会上涨那么迅速。并且,现代煤化工成本只是相较于石油涨价,会有所降低。而其自身成本,会伴随着煤价上涨,而不断攀升。

对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思考 篇7

“十三五”期间,现代煤化工产业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完善自主创新升级技术,围绕能效、环保、节水及技术装备自主化等内容开展产业化升级示范工程,通过技术升级、精细化生产管理等措施,以应对低油价带来的效益冲击。“十三五”期间,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如下:

扎实做好已投产的示范工程达标达产。神华鄂尔多斯煤炭液化项目,大唐克旗、庆华伊犁和内蒙古汇能煤制气项目,大唐多伦煤制烯烃项目等继续进行优化,消除设备和工艺瓶颈,探索示范工程的运转规律,尽快实现达产、达标,并使示范工程早日达到“安稳长满优”。要适时进行重大示范项目工程标定,将示范工程的物耗、能耗、水耗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产品质量等主要指标进行总结和归纳,查找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后序项目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适时推进升级示范工程的有序建设。煤炭直接液化,在总结神华鄂尔多斯一期工程运营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开工建设二期和三期工程,重点示范煤直接液化的技术升级,并对一期工程进行系统优化。

煤间接液化,在总结伊泰、潞安、神华16万~18万t/a和兖矿100万t/a项目运营经验基础上,完成神宁400万t/a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其它煤间接液化项目稳步开展前期工作,随油价走势择机建设。煤间接液化项目发展重点:示范高温铁基浆态床费托合成、高温钴基浆态床费托合成、费托合成反应热回收利用、费托合成水处理、费托合成油精制和特殊产品精细后加工、新型费托合成催化剂生产与应用、大型费托合成浆态床反应器设计与制造、煤分级液化及配套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百万吨级装置产业化和关键设备国产化。

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发展重点,示范高压固定床气化、高效甲烷化催化剂、甲烷化反应器设计优化、高效净化、高效酚氨回收、高效污水处理回用等技术,并进行煤气化技术组合和气、电、化一体化多联产以及大规模直供电、综合调峰技术的应用。

煤制烯烃发展的重点:进行气化、净化、甲醇合成等全流程系统优化,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工艺包,提高大型装置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开展百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工程技术示范,突破碳四回用反应器大型化及双反应器能量耦合等技术;建设清华大学流化床甲醇制丙烯技术工业化示范装置;结合电石法聚氯乙烯改造,以煤制烯烃替代电石法聚氯乙烯,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汞污染;示范煤制烯烃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耦合技术,提高全厂能源效率。

煤制乙二醇。目前全国各地已建成的生产装置已有约300万t/a,在建的约200万t/a。自新疆天业利用电石尾气生产乙二醇成功实现工业化以来,全国各地新建乙二醇装置较多。据不完全统计,规划建设乙二醇生产装置约500万t/a。目前,我国每年进口乙二醇不足1000万吨,按照此发展速度,势必出现乙二醇产能过剩。“十三五”期间,在国际油价走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新建的乙二醇项目是否存在竞争力,还需要慎重探讨、谨慎决策。

大力提升装备国产化能力。在重大示范工程中,开展投煤量2000-4000t/d的大型煤气化炉和大型空分装置国产化示范,重点突破大型甲醇合成塔、甲烷化反应器、大型压缩机、关键泵阀等装备自主化瓶颈。

大力提高清洁生产和碳利用水平。加强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高浓盐水等处理装置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和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技术的开发及示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积极探索二氧化碳减排途径,深入开展二氧化碳驱油、驱气示范。

现代化煤化工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篇8

关键词:现代化,煤化工发展,影响因素

煤化工主要是以我国的矿物资源为研究对象, 利用煤矿丰富的优势, 弥补我国在天然气、石油上的空缺, 在保障我国资源合理分配的基础上, 满足社会各界对能源的需要, 因此, 我国对煤化工的重视度非常高, 而且煤化工的应用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被确切认可, 可见:煤化工对我国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发展的重要性。

一、现代化煤化工发展现状

现代化煤化工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传统的煤化工技术[1]上, 同时结合了现代化的煤化工技术, 煤化工的核心思想是解决能源危机, 我国传统的煤化工比较简单, 重点是对煤进行物理、化学处理, 得出产业中需要的材料, 由于技术简单, 导致煤化工的产物单一, 同时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 为保障能源与环境的友好发展, 提出现代化煤化工。

现代化的煤化工围绕气化效应展开对煤的利用, 在不断的生产研究中, 促使煤化工的产品多样化, 提高了对煤的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煤化工可有效降低社会对石油的需求量, 煤可在气化过程中, 转化成石油替代品—甲醇等等。目前我国现代化煤化工较发达国家相比, 还是有一定差距, 我国煤化工在生产中的不足之处的表现是缺少先进、高端的技术, 对原材料的消耗控制力度不够以及生产规模有待提高。

二、现代化煤化工发展的影响因素

分析我国现代化煤化工在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2], 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提升有效的措施, 扩大煤化工的使用规模, 同时节约我国的能源使用, 对此做以下分析:

1、技术与人才的缺失

虽然我国有一定现代化煤化工的发展基础, 但是煤化工操作技术仍旧不成熟, 而且煤化工方面的技术人才也同样呈现紧缺状态, 例如:发达国家的煤化工, 具备比较完整的产业设备, 国家为支持煤化工的发展, 制定具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 积极鼓励煤化工的发展。我国对煤化工的认识不足, 产业起步比较晚, 不但缺乏相应的设备, 也缺乏技术人才的支持, 降低了煤化工的效率, 以至于我国在进行煤化工研究时, 一方面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另一方面缺乏技术运用的保障, 无法深入研究煤化工的问题, 制约了我国现代化煤化工的发展。

2、缺乏煤化工的基础

现代化煤化工的设备除需要保障完整性以外, 更重要的是保障设备的先进性, 本身煤化工即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其在设备上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我国缺乏产业的基础, 部分高性能的设备运行不到位, 特别是耐高压、耐高温设备, 使用我国的基础设备, 无法达到煤化工的预想效果, 因此我国大规模的设备, 基本采用进口的方式, 既不能有效解决我国煤化工设备缺乏基础保障的问题, 又很大程度增加了我国的投资开支。

3、外界因素影响

我国部分地区, 蕴含丰富的煤矿资源, 但是由于地区[3]严重缺水, 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煤化工, 制约了煤化工的发展, 只有在解决水源问题的基础上, 才可实现煤化工的进行, 现代煤化工的投资者, 并没有意识到水源对工程的重要性, 整体降低了我国煤化工的水平。

4、受过剩能源影响

煤化工可将煤转化成多种类型的能源, 被转化的能源不能合理的消耗, 造成部分能源浪费, 在煤化工转化的过程中, 意味着煤资源在一定空间里做无用功, 据有关数据统计, 被转化能源的浪费主要集中在甲醇、焦炭两方面, 我国应提升对过剩能源的利用率。

5、受环境因素影响

现代化煤化工在对煤进行转化、利用时, 会促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导致环境承受过大的压力, 扩大“温室效应”的范围, 对煤化工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统计可发现, 在煤液化的过程中, 二氧化碳间接排放比重最大;其次是直接;最后是在煤转化过程中, 所以在推进我国现代化煤化工发展的同时, 必须考虑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6、原料自身的影响

利用煤矿资源, 制造环保型、节约型的能源, 不仅可以对我国的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而且有效降低了资源的开采力度, 但是煤本身也是国家发展大幅度需求的资源, 尤其是近几年, 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更是提升了对煤资源的需求量, 导致煤资源供不应求, 由此, 降低了现代化煤化工的发展速度。

三、现代化煤化工的发展

综合考虑现代化煤化工在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其对煤化工的发展影响非常大, 因此我国对现代化煤化工的发展要适度、平稳, 首先需要对煤化工中的产业设备进行调整、更新, 保障设备的整体性、结构性, 为煤化工的运行提供合理、基础的设备;其次提高煤化工工作人员的技能, 有助于工作人员对煤化工经验的探讨以及对技术的研究, 促进我国煤化工体系的形成, 我国引进煤化工新技术时, 最先通过工作人员进行应用, 创建新技术的科学依据;最后是以能源、环境的持续发展为依据, 最大程度的对煤化工进行改进, 在保障煤化工创造效益的基础上, 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 进而对我国的煤矿资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结束语:

为保障我国能源的合理利用, 我国将能源的研究工作放在煤化工领域, 现代化的煤化工不论是在使用方面, 还是在研究方面, 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 而且其涉及产业因素比较多。因此, 在进行现代化的煤化工研究时, 应在传统产业中, 引入先进的技术, 提高煤化工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保障为我国的能源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基铭.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对石油化工的影响[J].当代石油石化, 2010 (06) .

[2]武鹏, 吴秀章.浅析煤化工对我国能源解决方案的现实意义[J].煤质技术, 2010 (04) .

现代精细化工发展 篇9

1.1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及煤化工原料作为基础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加强。21世纪以来,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陆续建设了一大批煤制油及煤化 工项目, 如: 神华宁煤400万t/a煤间接液化、潞安180万t/a间接液化、陕西蒲城二代MTO、联想集团山东MTO、浙能/新汶新疆SNG、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神华新疆煤基新材料等。总投资规模约4 000亿元,煤炭总用量约1亿t。而没有纳入规划的在建或待建项目更是多不胜数。

1.2现代煤化工技术路线

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的主要区别在于采用洁净煤技术和先进的煤转化技术生产具有竞争力的化工产品,同时更加注重节能环保、降耗高效、减排排放等新技术的集成应用。

以先进煤气化技术为基础的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及其它煤制化学品等正在推进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形成。

随着不断发展的煤化工技术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当煤制芳烃技术取得工业化突破之后,现行石化产品的原料多元化格局将得以全面实现。

2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动因

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国家安全主要在于经济安全、而经济安全在于能源安全,能源安全实质上就是石油安全。我国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能源多煤、少气、贫油的自然禀赋,这种结构性缺陷凸显了石油安全保障问题[1]。

中国化石能源的状况,迫使我国必须注重煤炭资源的高效转化和清洁利用,以发展煤化工来弥补石油保障方面的不足。多年来,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 的消费比例 一直维持在70% ~ 75% ,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 4倍。随着煤化工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关键装备的攻破,以及国内外一批煤制油及煤化工项目成功的建设和运行经验,都为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基础和保障[2]。

综合分析上述各方面因素,决定了中国在能源发展战略上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点。

3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炭利用方式排放情况的比较

总体上来说,主要有两种利用煤炭资源的方式。一是大部分作为燃料直接燃烧利用热能,占煤炭消耗总量的80% 左右; 二是作为原料进行转化利用其化学能,约占20% ,其中钢铁行业占了绝大比例。以2013年国内原煤消费总量约40亿t计( 其中进口约4亿t) ,已经投产的各类不同规模的现代煤化工产业消耗原煤仅占2% ~ 3% 。

现代煤化工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在业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该产业是煤炭高效和清洁利用的主要方向,应该大力发展; 另一方则认为该产业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巨大,即使生产了一些油气替代产品,也不过是污染物在空间分布上的转移。下面以火电和现代煤化工为例,通过 “三废”排放数据的比较,试图较为客观地说明一些问题。

3.1废气

二氧化硫: 原煤在不经过洗选及脱硫措施的情况下直接燃烧,使得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70% ~ 80% 。从目前的统计来看,二氧化硫排放形成的酸雨范围已达到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1) 火电脱硫以石灰石 - 石膏法为主。 近年来,氨法脱硫逐渐兴起,日趋流行,脱硫效率可达95% 左右。现代煤化工则是通过酸性气体脱除、脱硫、硫回收等化工工艺过程,将废气中的硫变成液硫或硫磺等化工原料,脱硫效率可高达99. 5% 以上。同样煤质条件下,后者最终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只有前者的1 /10左右,通过硫磺回收处理回收的硫磺还可以填补我国硫磺资源的不足。近年来我国硫磺依赖进口,额度高达70% 以上,进口量约在1 000万t/a左右,如果按煤中含硫1% 考虑,相当于10亿t规模煤化工的回收量, 近似于2011年我国二氧化硫的年排放总量。

2) 氮氧化物。用空气补燃的火电用锅炉,由于有大量的氮气,在高温下,增加了氮氧化物的生成和排放。即使现在增加了脱硝设施( 脱除率按80% 计) ,每百万吨标煤所产生的氮氧化物仍在1 400 t左右。现代煤化工中使用的气化炉是使用纯氧气助燃,没有外来的氮气,而且气化过程不具备合成氮氧化物条件,而煤中的氮元素主要转化为氨氮化合物。因此,从流程及方法上分析,煤化工氮氧化物产生量远远低于火力发电。

3) 固体颗粒物 ( PM) 。火力发电固体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是烟囱的有组织高空排放,煤粉制备过程低空除尘器排放以及地面煤堆场、渣堆场、 灰堆场、转运等的无组织扬尘。按现行的排放标准30 mg /标准m3,每百万吨标煤所产生的烟囱粉尘排放量约100 ~ 110 t。现代煤化工生产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工艺过程采用密闭形式基本没有粉尘排放,更不会产生二次扬尘。固体颗粒物仅在煤粉制备过程的低空除尘器泄漏、煤堆场的地面二次扬尘时产生。所以,从固体颗粒物排放方面现代 煤化工比 火力发电 具有很明 显的优势。

4) 二氧化碳( CO2) 。以同一煤种为例,假定其完全燃烧,用于火电时,煤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为CO2; 用于现代煤化工时,煤中的碳元素一部分被转移到产品中,另一部分转化为CO2排放。由于产品方案和工艺路线不同,同样的用煤量,现代煤化工的CO2排放量与火电CO2排放量相比要低30% 以上。同时,火电排放的CO2浓度低于20% 、排放气量大,从技术及成本上来说, 很难实现捕集与封存( CCS) 。相比之下,煤化工装置排放的CO2浓度可高达87% ~ 99% ,捕集与封存或综合利用相对比较容易。我国有1 600多个大型的固定排放源,这些排放源每年排放CO2近4 × 109t,其中多个发电厂的排放量占72% , 其他排放来自水泥、钢铁、合成氨、乙烯等煤化工及石油化工行业。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首次将煤制油装置排放的富CO2气体进行捕集与深层咸水层封存的10万t/a的CCS项目已于2011年1月成功运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我国大规模CCS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3]。

5) 重金属 ( 包括砷、汞等) 。对全国24个省市107个煤矿的煤质测定,从统计数据看砷元素 ( 以煤干基计) 的浓度范 围在0. 322 × 10- 6~ 97. 8 × 10- 6。现代煤化工的工艺过程把80% 以上的砷带到灰及渣水中,20% 左右进入中间产品粗煤气中,该煤气经过净化装置脱去砷等,重金属几乎不会排入大气。而火电虽然经过脱硝、脱硫、除尘过程可以捕集到部分重金属,但仍然不可避免地会有部分重金属排到大气。

3. 2 废( 污) 水

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水耗较高是一个公认的客观事实,按 《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 ( 2012年3月内部资料) 中拟定的技术指标,不同工艺路线下现代煤化工的新鲜水耗先进值为2 ~ 3 m3/ t标煤,基本值则达到2. 75 ~ 4 m3/ t标煤。这比火电的水耗高很多,尤其是西部大量适合采用空冷机组的区域。

如果新鲜水耗高,废水产生量相应也大。现代煤化工的各类废( 污) 水产生量基本在用水量的40% ~ 50% 之间,其中含无机盐类废水约占60% 左右。经过一批示范项目的实践,现代煤化工的废( 污) 水处理技术日趋成熟, “零排放”的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自觉体现在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以神华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项目为例,经过数年的艰苦摸索和不间断的技术改造, 目前经处理的废( 污) 水回用率可以达到92% 以上,仅有少量的蒸发残液( 约10 m3/ h) 送蒸发塘自然蒸发。因此,只要结合厂址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设定约束条件,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并非必然增加水环境污染的贡献值,完全能够像其它行业一样做到对水环境的影响最小化。但是,与传统的石油化工和火电行业相比,在水处理技术和经济层面的投入相对较高。

3.3废渣

以火电常见的煤粉炉和水煤浆气化炉为例, 数个项目物料平衡计算的结果表明,相同煤质条件下,单位用煤量的灰渣总量前者比后者略高2% ~ 3% ,这可能与气化用原料煤通常经过洗选,灰分比原煤要低一些有关。但由于火电灰渣以细灰为主,其综合利用的市场相对成熟,而气化则以粗渣为主,在大多数不缺乏填筑材料的西部地区,其大量综 合利用的 途径有待 进一步开发。

4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风险

4.1产业布局缺乏统筹规划

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之际,各地都在制定 “十二五”的煤化工发展规划。从微观上看,都体现了对煤化工发展的殷切希望,但从客观来看,这些主要产品的规模庞大超乎想象[4]。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各级规划中拟建的煤制天然气超过2 000亿m3/ a、煤制油超过3 000万t / a、煤 ( 甲醇) 制烯烃3 000万t/a,超过了我国现有石油化工行业的烯烃总量。

4.2水资源的短板效应更为突出

我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呈逆向分布状态,且极其不均衡。水资源分布以昆仑山 —秦岭—大别山一线为界,其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约占79% ; 其以北地区水资源匮乏,仅占21. % 左右,而以北地区煤炭资源约占我国煤炭资源的90% 左右[5]。

水资源与环境容量将限制煤化工的发展。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域基本都是环境脆弱,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西部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受[6]。

4.3纳污水体稀缺,水环境容量告急

因为西部煤炭资源地区主要位于黄河流域, 水资源匮乏,同时缺乏纳污水体和水环境容量不足。各地为了保煤化工项目上马,不得不一再调整现有的水功能区划,给本已不断退化的水质雪上加霜,水质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5对策措施

1) 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在已经出台的各类有关现代煤化工的政策性文件中,对该产业基本上都定位于 “适度”发展,各地如何理解和把握需要明确。对于国家层面的统筹管理,需要以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为前提规划布局现代煤化工项目。

2) 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强技术创新。对现有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和原料来源和工艺路线。

3) 用好经济杠杆,让 “零排放” 成为自觉行为。加强技术创新为手段,使煤化工产业以高效节能、循环经济、绿色健康、环保友好、清洁生产和快速 发展为目 标,建设利国 利民的效 益企业[7]。

现代精细化工发展 篇10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 经过化学转化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其它化学品的过程, 属于洁净煤技术范畴[1]。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缺油、少气、富煤”。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量及进口石油的增长, 特别是由于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 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显。为保证能源安全, 国家将能源替代战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发展煤化工产业是我国能源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鉴于现阶段的政策保障和广阔的市场机遇, 国内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和地区, 在“十一五”规划中都将煤化工作为重头戏, 纷纷做出投资煤化工的决策。淮南是煤炭资源型城市, 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中心。为了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建设“两型城市”。发展新型煤化工是淮南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

1 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现状

1.1 规划范围

规划的煤化工基地位于淮南市潘集区的东南部, 东临平圩镇, 南依淮河, 北部为泥河, 西北部为潘集区袁庄公共生活服务组团, 规划总占地面积为94.97km2。

1.2 发展定位

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产业发展定位为:以淮南地区煤资源为基础, 结合周边地区盐资源及其它相关资源, 建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中部地区最大的新型煤化工生产基地, 成为安徽煤化工产业核心区。

1.3 主导产业选择

通过对淮南市现有化工产业基础、产业布局情况的分析, 结合资源条件和行业发展趋势, 确定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产业发展方案为“四大产业板块”:

1) 构建煤基石化产品 (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等) 及下游产品发展产业板块;

2) 替代燃料产业板块 (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乙醇等) ;

3) 基础化工及下游产品产业板块 (化肥、纯碱等) ;

4) 以化工新材料和新型精细化工产品为特色的高端石化产品板块。

1.4 主要项目

1.4.1 园区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

中安联合煤经170万吨/年甲醇制67万吨/年烯烃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 一期为煤经170万吨/年甲醇制67万吨/年烯烃, 总投资267.35亿元。项目建成后, 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2亿元, 年利润25亿元, 年税收14亿元。

1.4.2 园区煤制乙二醇项目

园区6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是由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 总投资71亿元, 年用标煤150万吨, 预计2017年建成投产。目前, 正在开展煤制取乙二醇项目前期工作。采用世界先进的干煤粉加压气化、低温甲醇洗净化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合成乙二醇。项目计划采用的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已于2012年8月成功应用于中石化湖北化肥2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

1.4.3 园区煤制天然气项目

国投新集公司与皖能集团年产40亿Nm3煤制天然气一期22亿Nm3项目拟建于淮南杨村煤制气循环经济园。项目规划年产天然气40亿Nm3, 总投资200多亿元, 其中一期工程规划年产天然气22亿Nm3, 总投资123亿元人民币。项目以煤为原料, 经过气化、净化、甲烷化技术合成天然气。年消耗原煤580万吨, 年销售收入58亿元, 投资回收期预计为10年。

2 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的发展优势

2.1 资源优势

淮南是全国十大煤田和全国十三个亿吨煤基地之一, 拥有15对现代化矿井, 煤炭资源远景储量444亿吨, 已探明可采储量153亿吨, 占安徽省的71%, 占华东地区的32%。淮南煤具有低硫、低磷、高挥发份、高发热、富油等特点, 是理想的动力煤和煤化工原料。淮河干流穿越淮南市87公里, 年过境水量约216亿立方米, 淮南市年平均降雨量约924毫米, 地下水补给量约5.6亿立方米[2]。

煤化工项目发展需要丰富的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的支撑, 相对于我国西部地区, 淮南不仅具有丰富的煤矿储量, 更具有充沛的水资源, 具备发展煤化工的优势。

2.2 区位优势

淮南位于泛长三角地区, 接近终端消费市场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 ;具备与长三角地区进行产业梯度转移, 实现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铁路东接京沪, 西连京九;京福高速铁路重要组成部分的淮蚌高速铁路已开通;水路由淮河经洪泽湖通江达海;公路东接京台高速, 206国道、合淮阜高速穿境而过;空运东距蚌埠机场约有40公里, 南距新建的合肥机场约70公里。相对于西部地区, 淮南对外交通运输便利, 缩短了化工产品安全运输距离, 减少了运输成本, 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2.3 人才优势

人才是最稀缺的战略资源, 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淮南是煤炭工业基地, 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拥有一批化工骨干企业, 培育了一大批管理、经营和技术人才, 形成了优秀的人才梯队;安徽理工大学原隶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 其化学工程学院是原煤炭部属高校中的第一个化学工程系, 已有28年的历史, 为了淮南化工与煤炭工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为园区煤化工项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淮南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 随着煤价的下跌, 煤化工成本大幅下降, 仅从经济角度看, 煤化工利润增加。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 同时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在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3.1 国家宏观政策趋紧的制约因素

目前, 国内主要的产煤地区, 如山东兖州、河南义马、山西晋城、陕西榆林和内蒙古乌海等, 纷纷规划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 并力争在短期内将其付诸实施。针对当前煤化工发展的过热局面, 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工业[2006]1350号文明确强调要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 从严审核煤化工项目, 严禁化整为零, 违规审批, 或将核准权限逐级下放[3]。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正式出台前, 国家发改委原则上暂停审核煤化工项目。同时, 虽然发展煤化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但由于投资大、治污任务重、难度大, 亟需扶持, 而且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因此, 从目前来看, 淮南市煤化工的发展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一定影响。

3.2 淮南煤气化技术制约因素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 经过化学加工方法使煤转化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成品, 而后再进一步加工成一系列化工产品或石油燃料的工业。煤气化是煤化工的核心。煤气化技术、煤间接液化制合成油品、甲醇转化烯烃等主要技术目前均由国外大公司垄断, 国内技术尚处于中试阶段, 还不具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条件。特别是淮南煤由于固有的高灰份、高灰熔点的特性, 以淮南煤为原料发展煤化工, 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 无论是采用Shell气化技术、GSP技术还是国内航天炉气化技术等, 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消化和吸收, 因而要承担一定的技术风险。

3.3 环境制约因素

受国际油价上涨及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煤化工产业是一个高污染、高安全要求的行业, 其运行周期长、工艺流程多且复杂, 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各种污染物, 虽然可以回收, 但无法回收的部分大多有毒有害, 稍有不慎还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安全事故。

目前, 国家的环境管理方式已由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 各类新老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都不得突破国家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 否则新建项目就无法上马。“十一五”期间, 安徽省政府下达给淮南市的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为:COD 1.65万吨, 氨氮5225吨, 二氧化硫12.46万吨。而淮南市2006年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COD 1.83万吨, 氨氮6030吨, 二氧化硫11.82万吨[4]。与此同时, 按照国务院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工作要求, 到“十一五”末, COD和二氧化硫还要削减10%。而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势必会增加排污总量, 因此如不加强其他行业的污染物削减, 腾出总量空间, 总量指标就势必成为淮南市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因素之一。

3.4 资金制约因素

把煤从不清洁的能源转为清洁的化工原料, 所经过的流程长、环节多、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和石油化工及天然气化工路线相比, 投资过大, 经济效益难以保证, 成为目前影响煤化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煤化工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 大型煤化工耗资巨大, 淮南煤化工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在引进资金方面一直不能适应发展需求。

4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4.1 资源方面

根据安徽省与中石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打造百万吨烯烃和百万吨乙二醇的生产基地, 但是, 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配备的朱集西矿设计能力400万吨/年, 难以满足园区项目的需求。建议淮南市政府与省政府协调, 有偿为园区项目配给煤炭资源, 满足项目发展需要。

4.2 技术方面

淮南煤具有高灰熔点、高灰发份等特点, 煤气化难度较大。中石化、安徽理工大学等单位在淮南煤气化方面深入研究, 并取得一定成效。

为了保证园区项目获得更好的技术支持, 建议淮南市政府在企业技术研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支持园区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 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 就核心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优化工艺方案。

4.3 规划方面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承接、高强度投入、高效率服务、高效益产出”的转型发展理念。积极做好顶层设计是园区未来发展的前提与需要。

建议积极做好编制《安徽新型煤化工基地发展纲要》工作, 科学制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 完善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 尽快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相统一的园区建设规划体系, 力争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到100%。为园区项目发展创造良好好的政策环境。

4.4 基础设施方面

为打造淮南煤化工基地, 实现基地融入北部新区,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随着园区扩容升级, 原有的基础规划难以满足基地未来发展要求。

建议市相关部门及产投公司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加快建设步伐, 实现基础设施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目标, 积极打造一流的硬件环境。

4.5 物流方面

对外运输能力是园区未来发展的前提。目前, 园区对外交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 考虑化工产品运输的特殊性, 对外交通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议市相关部门完善园区对外运输渠道、提升运输能力。

摘要:本文阐述了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建设的背景及现阶段发展现状, 分析了园区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煤化工产业园,发展现状,优势,制约因素,建议

参考文献

[1]陈元春, 金小娟.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状况评述[J].煤炭工程, 2009 (5) :90-92.

[2]李东新.淮南市煤炭资源概况[Z].

上一篇:高斯核模型下一篇:心血管疾病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