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类

2024-06-26

教材分类(精选五篇)

教材分类 篇1

关键词:音乐剧,曲目,分类

音乐剧自在各高校开展以来, 声乐教材也陆续出版。为了使音乐剧声乐教学工作更顺利的开展, 笔者将选入的部分声乐教材进行了大致的分类, 主要从纵向上根据难易程度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类;横向上根据演唱特点分为男声、女声、独唱, 合唱、重唱等。在笔者任教的学校, 教学目标的制定中, 明确规定每学年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几首作品, 分别需要达到两类目标:一类是“唱会”, 让学生广泛的浏览曲目, 尽可能多的积累曲目量;二类是“唱好”, 每个学生能够有适合发挥自己嗓音的歌曲, 能够演绎得比较好的歌曲, 这样一来也为将来应聘工作或者参加演出积累了有质量的曲目。

在声乐教学曲目的选定工作中, 歌曲范围包括:1.对传统的声乐教学曲目进行筛选;2.对目前已经掌握的中外音乐剧重要唱段进行筛选。目录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 类别分为男声、女声、合唱。其中针对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外国音乐剧独唱教程》上下册进行了分类, 选曲的分类结果如下列所示:

(初级程度)

女声曲目:1我太爱我那一位《演出船》2比尔《演出船》3神魂颠倒《帕尔乔伊》4我拥有朝阳《安妮, 拿起你的枪》5缺心眼的乐天派《南太平洋》6祝愿痴情男女《南太平洋》7称心如意《窈窕淑女》8我心爱的一切《音乐之声》9只要他需要我《奥立弗》10人啊《芬妮姑娘》11我不知道如何爱他《耶稣基督万世巨星》12又一个门厅, 又一个手提箱《艾微塔》13挑个星期日再说《歌声舞影》14我独自彷徨《悲惨世界》15一生都为你《西贡小姐》16善与恶《化身博士》17美女与野兽《美女与野兽》

男声曲目:1好一个美丽的早上《俄克拉荷马》2我中意的新娘《安妮, 拿起你的枪》3曾离我很近—《南太平洋》4我逐渐看惯她的脸—《窈窕淑女》5雪绒花—《音乐之声》6是我—《卡米洛特》7怎样来对待女人—《卡米洛特》8万一说我离开你—《卡米洛特》

(中级程度)

女声曲目:1我的船《懵懂女士》2无数次天将破晓《俄克拉荷马》3斯诺先生《旋转木马》4我真爱你《旋转木马》5你怎么不检点《吻我, 凯特》6我用我的方式真心待你《吻我, 凯特》7坠入情网《吻我, 凯特》8巴厘海《南太平洋》9晚安, 我的人儿《音乐人》10直到有了你《音乐人》11音乐之声《音乐之声》12攀山越岭《音乐之声》13也许这一回《卡巴莱》14为爱做一切《歌舞班》15罗克茜《芝加哥》16阿根廷, 别为我哭泣《艾微塔》17回忆《猫》18另一个人的故事《棋局》19意外的歌《歌声舞影》20但愿你会再次出现《歌剧魅影》21有个和你相像的人《化身博士》22一瞥眼《日落大道》23好像从未说再见《日落大道》24我多漂亮《西区故事》

男声曲目:1美梦纷纷来《约瑟夫和神奇的梦幻彩衣》2就想要说一说《耶稣基督万世巨星》3青云直上《艾薇塔》4繁星《悲惨世界》5空椅子, 空桌子《悲惨世界》6最伟大的明星《日落大道》7假如我爱不了她《美女与野兽》8今夜你是否感到恩爱《狮子王》9老人河《演出船》10我的口袋空空荡荡《波吉与贝斯》11一个迷人的夜晚《南太平洋》12在你居住的街坊《窈窕淑女》13碰上好运气《窈窕淑女》14我要的就是那女孩《吉卜赛》15关上每扇门《约瑟夫和神奇的梦幻彩衣》

(高级程度)

女声曲目:1夏季里《波吉与贝斯》2走出梦境《俄克拉荷马》3我的君王陛下《国王与我》4我准能跳通宵《窈窕淑女》5只要你善待妈妈《芝加哥》6想着我《歌剧魅影》

男声曲目:1堪萨斯城《俄克拉荷马》2比春天年轻《南太平洋》3玛丽亚《西区故事》4奇迹就要出现《西区故事》5如果你能见她《卡巴莱》6有人在等待《伙伴》7生存《伙伴》8爱改变着一切《爱情面面观》9黑夜轻韵《歌剧魅影》10为什么, 上帝啊《西贡小姐》11美国梦《西贡小姐》12就这一时刻《化身博士》

合唱曲目参考:1俄克拉荷马《俄克拉荷马》2没有什么东西像女人《南太平洋》3蜜糖包《南太平洋》4我梦见《国王与我》5今晚《西区故事》6我俩接吻在树荫下《国王与我》7寻找新天地《西区故事》8哈罗, 多莉《你好, 多莉》9关上每扇门《约瑟夫和神奇的梦幻彩衣》10一《歌舞班》11其他《芝加哥》12明天《安妮》13很不寻常又奇妙《九岁》14正如我期盼《歌剧魅影》15光阴似流水《屋顶上的提琴手》

此分类是针对外国音乐剧目重要唱段的分类, 对中国音乐剧重要唱段的分类还正在摸索中。对于声乐作品的分类已经有许多前辈和权威机构的现有成果可借鉴, 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声乐曲选集》, 将重要的中国声乐作品从一年级到四年级, 难度由浅到深地进行了分类;1999年该出版社综合了外国声乐作品, 将中国和外国作品综合做了难度上的分类, 这些教材都是声乐教学中长期使用, 很权威的分类标准。

初中数学教材中分类思想的探讨 篇2

亭湖区黄尖初级中学邮编:224049

内容提要: 中学数学的学习, 常常会运用到一些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分类思想的应用, 数学定理、公式、性质和运算法则进行分类,图形的位置的变化而进行的分类, 定理证明中的分类讨论, 我们要把掌握分类思想,作为一项教学目标纳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适时渗透,逐步深化的原则,初始阶段,可从学习熟知的数学分类入手,逐步提高.关键词: 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概念的分类, 数学定理、公式、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分类, 图形位置变化的分类, 定理证明中的分类讨论, 运用分类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在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运用到一些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首先,数学思想比一般的数学概念具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后者比前者更具体、更丰富,而前者比后者更本质、更深刻;其次,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方法三者密不可分:如果人们站在某个位置、从某个角度并运用数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那么数学思想也就成了一种观点。而对于数学方法来说,思想是其相应的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1-

论基础,方法则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

在初中阶段对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应将统领知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概括出来,增强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意识,从而令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锻炼学生学会学习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培养非智力因素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数学素养”,树立创新意识的关键,她能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终生受益。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的必要条件。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如果把数学思想方法学好了,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驾驭数学知识,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初中数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在这些基本思想方法中,分类讨论的思想由于初中学生认知能力、思维习惯、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感觉到特别困难,但分类思想在中学数学中又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有必要对其特别加以重视,下面我们就一同来看一看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

数学教材应用,以更好地利用数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数学分类思想是在研究与解决数学问题时,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异同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然后逐类进行研究与解决,从而达到研究与解决问题的目的的一种思想方法。分类思想的掌握对研究和解决问题十分有益,因此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

一。它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灵活性,使学生学会完整地考虑问题、化整为零地解决问题。

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必须保证分类科学、统一,不重复,不遗漏,并力求最简捷。

分类思想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对什么东西分类,即确定分类的对象;二是按什么标准分类,即选择分类的标准;三是分成哪几类,即确定分类的结果。通过正确的分类,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得到清晰、完整、严密的解答。就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应用,大致可以分成下面四种类型。

一、数学概念中的分类思想的应用

1、实数的分类:实数按定义可以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而按大小又可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在实数的应用中时常需要就实数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

2、角的分类,小于180的角按大小可分成锐角、直角、钝角等

3、三角形的分类:在三角形中按角的大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锐

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三角形;而按边的相等数来分又可以分成:

(1)三条边都不相等,即一般三角形;(2)有两边相等,即等腰三角形;(3)有三条边相等,即等边三角形。在三角形中又以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的题型最多。

4、四边形的分类:在四边形中按边的平行关系可分为:①两组

对边都不平行,即一般四边形;②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即梯形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即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中又可分为一般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

5、方程的分类,方程按未知数的个数可分成一元方程、二元方程、多元方程;按未知项的次数可分为一次方程、二次方程、高次方程等。在方程中常常对未知数前面的字母系数的取值分类讨论。

6、函数的分类,初中数学中的函数可分成正比例函数、一次函

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二、根据数学定理、公式、性质和运算法则进行分类

a当a0时

1、绝对值的化简a0当a0时

a当a0时

2、二次根式的化简a当a0时a2a0当a0时 a当a0时

2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当△=b-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4ac=0时,2

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4ac<0时,方程无实根。

4、函数的增减性,(1)在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中,如果k>0,那么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如果k<0,那么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2)在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且k≠0)中,当k>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 增大而减小;当k<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 增大而增大。

5、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根据不等式这个性质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数时需要考虑到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三、根据图形的位置的变化而进行的分类

1、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在直线上②点在直线外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①相交②平行。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分类讨论的题型并不多见,但它本身就是一种分类。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①点在圆外②点在圆上③点在圆内。

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①相离②相切③相交。

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①外离②外切③相交④内切⑤内含

四、定理证明中的分类讨论

圆周角定理证明中的分类,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圆心在角的一边上;②圆心在角的内部;③圆心在角的外部。

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运用分类思想解题时主要步骤有:①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明确所要讨论的对象,确定所要讨论对象的全体;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做到不重不漏,并力求最简;③对所分类型进行逐级讨论、求解;④归纳小结,得出最后的结论。

教材分类 篇3

通过对教材中插图的解读,我将教材中的插图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提纲挈领”——单元主题图

单元主题图一般出现在单元的首页,信息量较大,围绕这一单元的主题,呈现情境和信息。一般是和例1安排在一个课时。

1.1 注重渗透,不宜深究。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整合上不要过于深挖;二是在时间的调控上不宜占用过多地时间。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根据图中已有的信息提出问题,为引入后续的例题教学服好务。

1.2 去繁就简,准确提炼信息。

教师在教学处理时要对主题图做适当处理,摒弃其华丽的外衣,挖掘出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理解。

1.3 贯穿始终,用好用足。

二、“珠联璧合”——例(习)题情境图

例(习)题情境图指向性更单一、更明确。它们是实际问题一种新的呈现方式,常常用对话框的形式结合一定的情境出示,在培养学生信息整合能力和问题解决意识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整体地观察,正确地理解情境的含义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进行观察的同时学会用数学的视角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1 充分尊重,有效利用。

一是对教材需要充分尊重,深入钻研,深刻理解,合理使用。二是要准确把握情境图所蕴涵的数学背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并由此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情境图的价值正体现在既贴近生活又蕴涵认知冲突上。如一年级(上册)教材通过乘公交车的情境,运用学生已有的乘车经验,感悟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2 化静为动,促进建构。

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情境图提供的内容动态化,增加学生的实际体验。如一年级(上册)教材认识“几和第几”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悟几和第几,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线索,开展一个以5人为一组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站的位置,然后交流自己所站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学习,还可以在活动中直观地感知几和第几。

2.3 灵活改编,把握内涵。

教师要在充分尊重教材意图的同时,进行灵活合理的改编,使主题图发挥更大的价值,使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在教材文本与学生现实的巧妙结合中,找准教学的切入点。

2.4 图文结合,缺一不可。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情境图,“图”“话”结合,以问题解决为前提,合理地整合信息。切不可嫌麻烦而省去看图找信息的环节。数学教材的插图,有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如,二年级(上册)“认识乘法”第一教时,教材安排一道例题教学认识几个几。例题的情境图是一幅富有乡村气息的田园风光图。在图中,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兔是2只2只地在一起,共有3个2只,鸡是4只4只地在一起,一共有4个4只。从而清晰地感知求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2+2+2,求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4+4+4,这些加法都是相同加数连加,即几个几相加。虽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连加计算,但对相同加数连加感受并不深刻,因此这样的插图凸显了相同加数连加的实际现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可见,有效地利用插图,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抛砖引玉”——教学思路图

教学思路图一般出现在需要操作探究的例题中,作用是给老师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提醒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去经历和体验思路图中的过程。

3.1一般不需要让学生找信息。

3.2 关注探究过程。

如五年级(上册): 可以怎样使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

对长方形折、剪、拼这三个步骤的完成,就是通过这样三幅简单的图示意出来的。这里虽然没有文字叙述,但事实证明,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先按顺序看图,观察操作要领,形成完整的操作步骤。拼平行四边形的正确方法,就通过看图轻松地完成了。

四、“烘托气氛”——背景插图

引导学生观看、欣赏即可。

教材分类 篇4

分类思想就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 把所研究的问题按照某个标准分为几种情况或几个部分讨论同, 再逐一进行研究和解决, 分类要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用分类思想, 往往能使复杂问题条理化、简单化。教材中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有多种多样, 大致可归结如下几种:

1.1 教材中分类型数学概念。

(浙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7页) 中提到有理数的概念的叙述是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即按性质分类::, 由于数的扩展以及数的分类, 对有理数的运算产生了影响。

教学实例1: (浙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3页的探究活动) 数扩展有理数之后, 下面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如果认为结论不成立, 请举例说明)

若两个数的和是0, 则这两个数都是0。任何两数相加, 和不小于任何一加数, 对于这样两个简单的问题, 如果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分类讨论思想, 只是草草让学生举反例演讲、实在可惜。无法到教材的真正作用, 其实此题主要是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中两个加数的符号进行分类, 可由以下六种情况: (1) 正数+0, (2) 正数+负数, (3) 负数+0, (4) 正数+正数, (5) 负数+负数, (6) 0+0, 让学生深刻上面二种的正确性。这样学生既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有理数概念等知识, 同时领悟分类讨论思想。

1.2 教材中公式、定理、性质的分类给出。

(浙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P158页) 一次函数有下面的性质:

对于一次函数y=kx+b (k、b为常数, 且k≠0) , 当k>0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 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少。

教学实例2:如果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2≤x≤6, 相应函数值的范围是-11≤y≤9, 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解:对k的符号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k>0时, 由-2≤x≤6得-2k+b≤kx+b≤6k+b

即-2k+b≤y≤6k+b而-11≤y≤9

k<0-2≤x≤6 6k+b≤kx+b≤-2k+b

即6k+b≤y≤-2k+b又而-11≤y≤9

评析: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的性质分类讨论题, 是由于一次函数y=kx+b的解析式中通常分成k>0, k<0两类, 同样对于函数中反比例函数中k也分成k>0, k<0两类, 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 (a≠0) 的图象分成和两部分情况进行讨论。

教材中图形的形状分类给出

(浙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7页) 中提到, 三角形可以按内角的大小进行分类。

教学实例3:在△ABC中, AD是高, 且AD2=BDoCD, 则三角形的形状为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ADCD

解:如图1:

∴△ABC是直角三角形

如图2:∵AD2=BD·CD∴

评析:此题是△ABC的形状不确定, 以致造成图形的分类讨论。

教材中图形的位置分类给出

(浙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25页) 合作学习教学实例4:如图, 量出∠BAC与同弧上的圆心角∠BOC的度数,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点A在上移动时, 就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 分为圆心在圆周角内、圆周角外和圆周角的一条边上三类情况:已知:∠BOC、∠BAC分别是所对圆心角和圆周角。

证明: (1) 当圆心O在圆周角∠BAC的一边BA上时 (如图3)

又∵∠BOC是△OAC的外角

(2) 当圆心O在∠BAC的内部时 (如图4) , 连结AO并延长交⊙O于点D, 利用 (1) 的结果, 有,

(3) 当圆心O在∠BAC的外离P时 (如图5) , 连结AO并延长交⊙O于点D, 利用 (1) 的结果,

评析:本题属于圆中的圆周角与点的位置分类讨论, 其实圆中还有点和圆直线与圆、圆与圆、多边形与圆的位置分类讨论的情形。

教材探究活动中多种结果的可能性

教学实例5: (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4页探究活动)

若三角形的周长为17, 且三边长都是正整数, 那么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多少个?

解:设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且a、b、c为正整数, a≥b≥c, a+b+c=17

尝试取值, 列表

答: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8个。

评析:此题既熟悉又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素材, 会引起学生的极大的兴趣, 但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不注重问题的具体情况, 会出现遗漏和重复, 故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 不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而且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2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的一些做法

分类讨论思想的教学不仅决定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而且还影响对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从思想上重视提高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水平。在教学中, 抓住机会, 适时渗透思想方法发生过程、思考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有以下几种做法:

展开概念———不要简单地给出定义, 特别是概念中怎样分类, 以及分类的依据。概念是思维的细胞, 是浓缩的知识点, 是感性飞跃到理性知识的结果, 而飞跃的实现要经过分析、综合、比较等加上而成。

着重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不要过早下结论, 教学中要引导参与数学定理、性质、法则、公式等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过程。

加强例题习题反思———要求学生学会反思。反思:分类的对象是什么;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分类后还有什么值得研究;还有什么不同分类方法吗?

注重小结, 归类整理——适时地对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关键点进行概括、强化和揭示, 对它的运用有适度点拨, 使学生在观察实验、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中体会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 从知识的发展过程纵观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

总之, 分类讨论思想的教学应紧紧结合教材展开, 它应融于知识教学之内, 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进行渗透和点拨, 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促进学生的发展, 提高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范良煊编《浙教版教材7-9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

[2]李丽娟《"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实验研究"综述》, 中小学数学2002年1-2期。

[3]孙航平《分类讨论中的几个诱发因素》, 中学数学参考, 2002年第5期。

教材分类 篇5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性, 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教法, 这是文本教学的基本常识。然而,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都习惯用一种套路去教所有课文。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 中高考写作基本没有文体的限制。 (2)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以思想内容或题材为单元。两者以后者的影响更大。单元整组教学, 势必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忽视文体而注重思想、情感等主题方面内容, 将不同文体的课文在同一单元的安排中进行同样的教法,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想而知。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课文为例, 进行积极语用下的文体分类研究。

一、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中“文体”的分布特点

文体, 从表达方式上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从文学作品角度可以分为诗歌、戏剧、散文、小说。本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的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分为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三大类。翻阅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各册教材, 发现三类不同文体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具体出现频率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 我们发现第三学段文体的分布有以下三个特点: (1) 在各册的教材编排中, 叙事性作品占了主导地位, 几乎每册都占课文总量的70%左右。 (2) 六年级上册与下册的教材编排在文体上基本一致。诗歌在整个五年级的教材中出现8 首, 六年级上下两册共22 首, 出现了快速增长。 (3) 说明性文章占的比例最少, 在四册教材中只有5 篇是说明性文章, 在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中没有出现说明文。

(一) 叙事性作品的分类及其分布情况

叙事性作品, 顾名思义, 就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一种文学作品。一般来说, 这类作品由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构成, 或叙事写人, 或叙事抒情, 或叙事寓理。基于叙事性作品在教材中的主导地位, 除去一般记叙文, 结合第三学段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叙述方式, 分成童话、叙事性散文、小说、叙事性文言文、剧本五种类型。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 诗歌的分类及其分布情况

诗歌是一种用讲究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 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学体裁。其特征是用意象反映生活、具有浓郁的抒情性、独特的真实感觉和内外完整的结构。第三学段共有诗歌30 首, 将其分为古诗和新诗, 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三) 说明性文章的分类及其分布情况

说明文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说明文从内容上看, 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小学语文第三学段教材中一共出现5 篇说明文, 现将其进行分类分布, 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不同文体在表现重点、表现手法、表现方式等文体特征上的不同

不同的文本特征, 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与特点。为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现将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文数量相对较多的散文、诗歌、童话、小说的文本特征作细化比较。

从列表中, 我们发现文体特征是从表现重点、表现手法、表现方式、表现特点、表现材料及重点、语言特点这几个方面来表现的。比如, 诗歌这一文体, 其主要特征在于, 以意象抒情, 以夸张和想象为表现手法, 以抒情、写意这些方式, 以“词”的揣摩、反复诵读、体味, 力求在凝练含蓄的字词中, 再现诗的意境, 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教学中, 如果我们能关注文本特征、关注文本特征所隐藏的课程内容, 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方法, 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总之,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性, 在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 针对不同的训练点循序培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有所发展。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小学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能简单地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 大体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 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将小学语文第三学段中的课文文体分成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三大类, 初步开展积极与语用下的文体分类研究。

关键词:文体,语用,说明文,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1.

[2]朱华贤.不该漠视文本体裁[J].小学语文教师, 2012 (11) .

上一篇:铁路运输管理分析下一篇:质量的经济性问题分析